求助一道概率论题目,需过程!

大家好,我是来自机械学院的研一新生王雪杨。考研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每个人的经历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我的考研经历普通又不普通,分享给大家,希望在这剩余的几十天里,倘若你看到这个故事,能够获得些许勇气与慰藉。

背道而驰、近乎疯狂的决定

我决定考研的原因说起来十分地荒唐: 。我在微博认识了一位华中大的女生,为了与她相聚,我放弃了出国,选择踏上考研的独木桥。而在此前的三年里,我的人生一直都是朝着出国的方向稳步前行:从大一开始准备德语,努力学习获得高绩点……直至现在,我也很想去德国看一看。

幸运的是,即便是因为我的恋爱脑做出的看似无比荒唐的决定,父母依然选择了理解和支持。爸爸同我说:你如果做出决定的话我们选择支持你,但只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出国和考研之间,选择了考研,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只是爸爸问我: 你要不要换一所学校,华中大的机械门槛太高了!毕竟,我的本科学校只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一本,机械学科的评级是C+,而华中大是A+。

在我之前的人生认知里,觉得自己似乎哪里都很普通:长相不是那么帅,家境也不是那么好,把自己扔进人堆里似乎就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普通人。唯一让我觉得自己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我的成绩似乎还不错。然而高考失利使我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 在决定考研华中大之后,我心脏的某一处似乎又开始强烈跳动起来。我想要证明自己。

长战线考研——做好时间规划

2018年国庆,我有了考研的念头。2019年的元旦,我下定决心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华中大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所有想象,每一帧画面都戳在我的审美点上。我迫切地想要来到这个学校读书。

早上七点半坐到自习室,背单词,做阅读,听数学课,十一点半去吃饭,下午两点到五点做数学题,晚上七点到十点做专业课。每天十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我并没有觉得疲累。每天在自习室待到看门大爷开始赶人,充实的一天结束后,我会为离华中大更进一步而感到发自心底的欢喜。

我个人是极端的理性和非理性碰撞的矛盾体,虽然我做出考研决定的诱因荒诞,但是我为这个决定去努力的过程显得无比理性:看经验贴、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总结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学会在漫长的备考中与负面情绪和解并找到继续努力的动力…在考研这条道路上,我与众多考研学子殊途同归。

我选择了长战线的考研,这种苦行僧的复习模式不适合我,我更希望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被任务推着走。我会合理规划时间,一般是周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会适当地留有空余,不会选择把任务安排得过重。如果把时间表塞的满满的,已经计划好哪几个小时要做什么,如果做不完的话会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觉。如果周任务提前完成,空余的半天我会选择放松一下:去夜市逛一圈,吃好吃的美食,兴致来了去跳舞机上蹦跶几下。这既是给自己充电的过程,也是我给自己的奖励。前期时间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奖励周期是一周一次,后期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月一次或者两个月一次。

六月,期末考和备战考研撞个满怀。我学的方向是高分子机械,有七八门专业课要复习,而且必须要考好。我想把每一分时间掰成两份来用,压力大得我喘不过气来,有一瞬间想要放弃,但也只是一瞬间。

七月初,六月超高压的后遗症来了,备战复习无状态。为了快速找回状态,我逼着自己每天必须在自习室待十个小时以上,用forest(一款专注软件)逼着自己哪怕发呆也不能玩手机。我知道效率为王, 但我必须要先以时间为导向,先把自己身体定住,再把自己的心思慢慢地专注回学习上面。

八月,我拔了两颗智齿,我开始为我的数学焦虑。智齿和数学,是我八月的痛点。 我的数学一直都不算特别好。本科时候绩点虽高,但都是考前突击来的。考研这种漫长而系统的学习过程,于我而言压力很大:学了线代忘记高数,学了概率论忘记线代。刚开始我只是听视频课,很少自己动脑。出于畏难情绪,我对着答案捋思路,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可是当开始做真题的时候,这种复习模式的弊端显露无疑。

我试着放慢节奏,并且学会求助。当我刷题遇到齿轮卡住了,我会停下来把齿轮所有的知识点整理复习一遍,搞懂原理之后,再把相关题目做一遍。刷第二套题的时候,这个流程可能又重来一遍。如此一来,我的进度可能就比别人慢。别人一天刷一套题,我可能两三天才刷完一套。 虽然慢了一些,但是心底踏实。此外,我发现当我有一个知识点不会的时候,可能恰好是我室友擅长的领域。比如我特别不擅长积分的物理应用,做真题时基本没有一道可以做出来的。于是我就去问了我室友,问他要笔记本,要他的资料,听他讲了一道题,讲他做这道题的方法。我搞明白以后就发现以后做这类题就会轻松很多。

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去实习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差点使我的考研全线崩溃。实习期间,几乎一个月都没时间学习。实习回来后,找不到状态,看不进书。每天九点多才到教室,坐在那里玩手机,早早去吃午饭,睡完午觉回到教室继续玩手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少之又少。我寻找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数学上:基础差,底子薄,刷题慢,又因为实习耽搁,导致数学进度特别慢。

我有点泄气了:这还能考得上么?所幸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在距离考研剩余九十天的时候, 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学硕转专硕。专硕的考试内容相比学硕要少一些,让我觉得我努力冲一把还是有机会的。 当目标变得合理而可及的时候,我又找回了考研初期浑身干劲的状态。

12月初,肖四出来的时候,距考研初试只剩下十几天,我没想到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怀疑和情绪崩溃:肖四的选择题我只有二十几分或者三十出头。我们学校政治划线虽然只有55,相对较低,但是看往年的录取名单,政治基本都是六十大几或者七十加。我一直对自己的政治素养有极强的自信,曾想过自己会被数学劝退,被专业课劝退,但万万没有一天想到会被政治劝退。

在图书馆的走廊里,与发小通电话,我崩溃大哭。 然而此时已经没有时间留给我沉浸于负面情绪了,我冷静下来,四处找保命班,最后听了腿姐的技巧班以后稍微找回一点自信。此外,我稳住情绪,调整复习战略:尽量让政治不要落下,同时再提一提英语和专业课,找回优势。

初试前一天,在宾馆下繁华的十字路口,霓虹交错闪烁,有一个人抱着电线杆哭得像个傻子,旁边站着陪他考研的学弟。临上考场的前夕,回望这过去一年的备战,最初好似冲动荒唐无厘头的决定,为之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充实,中途情绪崩溃洒下的泪水,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在泪光模糊中似乎一幕幕重现。但是,我真的能考上么?一时冲动做出考研决定而放弃准备了三年的出国,真的值得么?如果考不上我对得起自己么,对得起家人么?考不上的后果,我真的可以承受吗? 然而时至今日,回头早已无退路可走。

初试第二天上午,考数学,考场上有一个女生哭得很伤心。线性代数有两道大题一共20分+,往年一般都很简单,直接套公式即可。但是今年这道题出得特别灵活,需要真的搞明白深层次的原理才会做。我毫无头绪。听到这个女生抑制不住的哭声,我的心更慌了。从考场出来,与妈妈通电话:我下午的专业课考试不去了能不能行,我数学考成这样肯定过不了线。妈妈说:你不是非全都能接受么? 既然都付出了,那就去试试,考不上那是考不上的事情。

圆梦——一年的努力终有着落

时间跳转到出复试成绩的那天。下午六点多,我正在上厕所。通常这个时候学院的工作人员应该下班了,但我还是下意识地打开了浏览器的学院网页:复试——复试成绩公布。第一次我以为自己没戴眼镜看错了,又定住心神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看错之后,又发现手机打不开文件,在厕所喊我妈开电脑:你从后面看,数八个,没有出现我的名字就是考上了。着急忙慌从厕所出来,窝在电脑前,还被我妈嫌弃:磨磨唧唧的,就从前面看得了。

确认成绩之后,没有欢欣鼓舞地庆祝,本来因为爸妈休息已经做好的一桌丰盛的海鲜也没吃好。我和我妈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草草吃完以后去海边吹了很久的海风,慢慢接受了我考上华中大了这个事实。毕竟,曾经在大部分人眼里,这漫长的一年,终究可能只是我在徒劳地做梦而已。

回到开头,或许你们还想知道这个恋爱故事的结局。很遗憾,结果不尽如人意,在我考研初期,这段美丽又荒唐的故事就已经划上句号。但是这似乎又没那么重要了,毕竟我因为她,选择了一条我之前从未敢想的路,而且,我做到了。

命运总是挑挑拣拣诸事不成全,命运虽然兜兜转转却总归不负有心人。

祝大家都能够成功上岸自己心仪的院校。

今天距离考研还有 37

各位考研er记得小程序打卡哦!

看过王雪杨同学的考研故事

或许你也有同样的故事想跟我们分享?

就会获得小招周边大礼包一份!

审核 | 裴鉴 唐晓伟 陈宁睿 钟玉洁

后面更新了一个通用作文模板框架给大家参考一下噢~

快到9月,20考研的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21考研的同学们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跃跃欲试了,所以大闸蟹这篇文章致力于帮大家解决考研一切相关的问题~

如果你是对考研完全不懂的小白,那么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考试科目一般来说有三门或者四门,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部分。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特殊情况的专业这里不作详细说明,有需要的可以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具体查看。

专业课:可能考两门或一门,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规定。

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提前半小时可以交卷。

政治:除了联考类考生,其他考生都是必考的,总分100,每年的国家线在50分左右,根据不同的专业会有所浮动;

英语:除英语专业考生外,其他考生都要考英语一或英语二,英语总分为100分,每年国家线理工类学科在45分左右,社会学科和医学类在50分左右,艺体类在35分左右,具体分数线会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有所变化。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不同专业区别如下↓

数学:公共课第三门是数学,数学又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详情如下↓

很多同学在高考后填志愿的时候都没有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稀里糊涂地上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所选的专业,四年学下来非常痛苦。因此,考研的时候选专业就要非常慎重。选专业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如果对选专业很迷茫的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专业的选择。

1.首先要确定考专硕还是学硕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如果是想继续深造搞科研搞学术,就选择学硕,如果只是想刷新学历,更好地就业,那就选择专硕。一般来说,学硕的学制是三年,可以直博;大多数专硕学制两年,少部分是三年,只能考博。

因此,如果想硕博连读的最好也选择学硕。另外,专硕和学硕的专业并不完全一样,只有先确定了自己要考专硕还是学硕才能够确定具体考什么专业。

2.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

本科专业的对口率一直不高,特别是一些社会学科,比如管理类,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不是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考研的就业对口率就要高很多。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本科更加深入,一般情况下各研究生毕业后都会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一些专业服务型行业比如医生、律师等则必须是相关专业的才能够从事。因此,专业的选择与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职业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前景等。如果没有特别想从事的行业,可以先排除掉一些自己一定不愿意从事的职业,这样可以适当缩小范围。关于职业规划的具体细节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

考研的某些科目是自己非常不擅长的,这样的科目应该尽量避开,比如考研数学。考研数学是非常难的,如果数学有硬伤的同学尽量避开考数学的专业,这样成功率会高很多。还有一些热门高薪的专业,比如计算机,难度也是很大的,如果自己不是很擅长这一方面,在选择的时候要慎重。

在确定了专业之后就要选择学校了。选学校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城市和名气,热门城市不好考,热门城市的名校就更不好考。在选学校的时候,要先看所要报考的专业的各个学校的排名。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可以大致分为四个象限:

在这四个象限中,第一象限的难度是最高的,第三象限的难度最低,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学校。

1. 自身实力强对学校专业要求高,则选第一象限,好学校的优势专业。

2. 自身实力一般,对学校要求不高,对专业排名要求高,想加深专业学习,则选第二象限,有些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自己想学的专业排名靠前,在专业领域知名度高,这样的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3.自身实力一般,对专业排名没啥要求,只在乎学校的名气,则可以选第四象限热门学校的弱势专业,比如选择的是文科专业,那么就可以报一个有名的工科院校,难度也会低很多。

4.自身实力弱,对学校专业要求不高,只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则选第三象限,一般学校的弱势专业。这样的学校和专业适合在职考研或者是考非全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意义不大。

研究生阶段是积累人脉和资源非常好的时期,要综合考虑所选择的城市能够带来的收益,不要一味追逐热门城市。如果毕业后想留在家乡发展的最好选择本地的学校,想要去大城市闯荡的就尽量选择一线城市,毕业后再去一个城市从零开始,可以,但没必要。

搜集信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这一点可以和上面择校的部分一起说。

院校信息包括:招生人数复试时间初试和复试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复试差额等。这些信息在各学校官网上和研招网上都可以查到,可以帮助判断这个学校报考的难度。

①、如果是统招一两个的情况,建议还是不要报了,风险实在太高;
②、复试所占比重高的学校,本科不好的同学要慎重,复试的时候会比较吃亏;
③、复试时间晚的院校谨慎报考,一旦被刷调剂是个问题;

那么,敲重点:院校信息的这些信息去哪里找呢?

:只要院校官网公布了分数线,报录比,真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公棕号: 大数据考研、博雅数据库:如果你在官网,考研帮,百度都找不到院校数据,那么这里是首选了~

2.搜集专业课考试信息

专业课信息包括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参考教材历年真题等一系列与考试复习相关的内容。

考试科目及参考教材:一般8、9月份的时候各学院的官网都会陆续公布这些考试信息,每年的变化都不是很大。21年考研的可以先按照20的考试范围来复习,到明年公布这些信息的时候再根据变动调整。

历年真题:一般在学校官网咨询是否有真题出售,如果学校不会公布,但是各个考研机构都会收集回忆版真题,往届学长学姐的手里也会有,不管通过什么渠道,都一定要收集到历年真题,非常重要!

考试时间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关键节点,大家需要密切关注考试动态,同时也根据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复习节奏。

下面大概说下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具体的时间以官方公布为准:

V.考试内容&复习计划

复习时间:一般来说,8月份开始准备政治复习的最合理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提前或推后。如果是其他科目开始得比较晚的同学可以将复习时间适当押后,但最好不要晚于9月份。

复习计划:政治复习分为三轮,分别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

详细的计划参照下面的回答↓

马原部分要重视原理方法论的理解,这部分可以重点看一下腿姐或徐涛的视频课;

毛中特和史纲喜欢混杂在一起考,而且所有的命题都会和当年的时事政治紧密联系!所以一定要梳理时间线和知识点框架

思修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识性内容重点要注意多选题不要漏选或错选

时政部分注意结合总结当年的大事件

注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试卷中分数占比最高的部分是阅读理解部分,其次是作文部分。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将最大的精力放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锻炼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与英文写作能力。事实上,只要提高了阅读能力,那完型和翻译也就不在话下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各部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学英语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多种方法,达到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下面详细的给大家说一下英语前期的一个复习规划:

记单词的资料一般我比较推荐新东方的红宝书或乱序版,词汇量比较大,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选择这两本书比较全面。至于《恋练有词》及其配套的视频课也可以看一下,前期看一下视频课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不至于那么枯燥。

我推荐的记单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科学地重复与巩固。这里我以红宝书来详细地说说记单词的具体方法,其他的词汇书使用方法大同小异,大家结合自己的资料灵活使用吼~

上述阶段复习完之后,对考研大纲词汇已经做到非常熟悉,基本上能达到看到一个单词就能迅速反应出意思的程度,但是文章的整体阅读可能还有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结合一些阅读材料,比如《经济学人》等英文外刊,在巩固单词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前期记完了单词后,接下来的复习中记单词也不能松懈,但是就不必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再来独立地背单词了,可以在真题中记单词,或使用单词APP每天巩固,防止遗忘。

记单词的习惯要一直保持到考试那天!单词一定不能丢!敲重点啦!

在前期记完了英语单词之后,能够基本理解句子的意思,但是有一些长难句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主要是有一些语法的问题比较棘手,这时候可以结合一些语法和长难句的书来进行复习。

田静《句句真研》的内容更多更详细一些,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唐静《拆分组合翻译法》通过翻译的句子,拆分讲解语法,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

还有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大家可以因需购买....

每天3个句子,重复这9个步骤,坚持一段时间,语法和阅读及写作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推荐资料:张剑黄皮书(英语一)/考研圣经(英语二)

英语真题最好是做三遍,也可以根据自己做题的情况来适当减少或增加,一味地强调遍数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重点是要把题刷透,真正搞懂真题。建议8、9月份的时候上手做真题。

第一遍(8月-10月)分题型做真题,重点掌握阅读部分,对真题里出现的单词非常熟悉,做到没有盲点;

第二遍(10月-12月)重点分析出题的套路和积累作文素材;

第三遍(12月)做完整的套卷,模拟考试。

在前期长难句复习的部分已经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再加上做真题过程中对作文素材有了大量的积累,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写作练习了。

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或者张剑黄皮书的配套作文,两者选择其一就行。

王江涛作文书特点:比较全,涵盖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几乎所有话题,但是缺点是里面有大量的类似模板,如果按照他的模板来写作很容易撞车。
张剑作文书特点:内容不如王江涛高分写作那么多,但是难度更大,句子更高级,每篇范文篇幅都很长,要背下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对于英语能力比较高的同学来说,作为进阶的作文写作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按需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作文的写作方法就是大量地背诵范文,积累写作素材和制定自己的作文模板,再进行大量地练笔,最好是能够找到信得过的老师给你进行作文的修改,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此坚持一两个月,相信作文写作水平一定能达到质的飞跃!

不建议在考试前几天才开始临时抱佛脚地背范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时间完全来不及想突击一下的同学,对于有足够时间准备考研英语的同学我建议作文尽早准备,作文的分数直接决定了你英语分数的上限!要严格要求自己啊。

下面这种通用模板大家在前期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上:

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直接找我拿

考研数学是考研的所有科目中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如果数学有硬伤的同学建议避开数学,从难度上来讲,数一是最难的,其次是数三,最简单的是数二,考试范围分别如下↓

数学的复习可以分为三轮,现在离考研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全面细致地复习,具体每一轮的复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

基础资料:张宇带你学/同济浙大版基础教材书

第一轮巩固教材:张宇36讲(较难)/李永乐复习全书(适合整体复习基础适中的人群)题目练习搭配 张宇1000题(适合基础好的)/李永乐基础660题(适合基础一般的)

二轮巩固:李永乐历年真题权威解析+题目练习教材(张宇1000/李永乐基础660题)

冲刺:真题二刷+预留近三年真题开始分数预测

基础阶段(3个月左右时间)

巩固阶段(4个月时间)

冲刺阶段(两个月时间)

专业课要分为跨专业和不跨专业两种情况来考虑;

跨专业:大多对所考的专业没有基础,前期要多花时间来学习相关的内容,多涉猎相关方面的内容。因为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本专业的学生,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想要综合素质的提高,仅仅靠学校公布的参考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前期最好将专业相关的教材都找来看一看,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到了当年的二、三月份再系统集中学习参考教材都完全来得及。

非跨专业:本科期间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专业的知识体系有初步的构建,要及时回顾自己本科所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课内容,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可以适当多花时间在自己比较弱势的科目上。

具体专业课的复习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每个专业每个学校的考试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最好找到直系学长学姐,再向他们咨询具体的复习方法。

最后!一定要有持续作战的心理准备,一旦开始就不要轻言放弃,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把握好整体的节奏,时间上抓紧,心态上放松,只要坚定了考研的信念,其他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以上就是关于考研相关准备的全部内容啦,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Don’t Forget点赞biubiubi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概率题怎么写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