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word里的选择判断简答题目顺序打乱?

PAGE PAGE 7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 第一章 一、简述计算机的发展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存储设备是电子射线管或水银延迟电路;软件方面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存储设备是磁芯(主存)磁盘/磁鼓(外存);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 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存储设备是半导体(主存);软件方面使用高级语言,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至今) 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设备是半导体(主存)磁盘/光盘(外存);软件方面使用高级语言。 二、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 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可以达到每秒运算几千亿次,人工根本不可能完成; 计算精度高;计算机一般的有效数字都有十几位,有的甚至上达百位; 自动运行程序;计算机是自动化电子装置,能自动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 记忆能力强;大容量的存储器能存储大量信息,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逻辑判断能力强;可根据判断的结果作出下一步要执行的命令; 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内存容量、磁盘容量、软件配置、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 四、显示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显示器的技术指标有屏幕尺寸、点距、分辨率、刷新频率、行频。 五、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科学计算工作; (2)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计算机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和外传送等操作; (3)自动控制;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进行检测,按最佳的方案对检测的内容实现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技术的检测; (5)人工智能; (6)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六、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软件; 应用软件有QQ、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软件主要是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七、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文档说明。简单说,计算机硬件就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计算机软件就是程序和文档。 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八、简述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答:计算机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程序存储、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了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五大基本部件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程序存储、程序控制。 九、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协调工作,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过程。这个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所以按此原理生产的计算机成为冯氏计算机,前四代计算机都是冯氏计算机。 十、什么是指令?指令由哪两部分组成?什么是程序?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形式;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在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十一、简述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答:计算机指令的执行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取出送入CPU,然后由CPU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判断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完成该指令的功能,当一条指令完成后就处理下一条指令。一般将第一阶段称为取指令周期,第二阶段称为执行周期。 十二、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答(1)机器语言: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是由CPU可以识别的一组有0、1序列构成的指令码,这种机器语言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不同的计算机其机器语言是不同的,用机器语言编号的程序能被计

①现在有1千万个随机数,随机数的范围在1到1亿之间。现在要求写出一种算法,将1到1亿之间没有在随机数中的数求出来。

选出前十的频度,取出对应的日志串,简单不过了。哈希的设计是关键。

(1)思路:先将集合按照大小排列后,优先考虑小的集合是否与大的集合有交集。有就合并,如果小集合与所有其他集

合都没有交集,则独立。独立的集合在下一轮的比较中不用考虑。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字符串的比较次数。当所有集合

都独立的时候,就终止。

1.将集合按照大小排序,组成集合合并待处理列表

2.选择最小的集合,找出与之有交集的集合,如果有,合并之;如果无,则与其它集合是独立集合,从待处理列表 中删

3.重复直到待处理列表为空

算法: 1。将集合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排序,组成待处理的集合列表。 2。取出待处理集合列表中最小的集合,对于集合的

每个元素,依次在其他集合中搜索是否有此元素存在:

1>若存在,则将此小集合与大集合合并,并根据大小插入对应的位置 。转3。

2>若不存在,则在该集合中取下一个元素。如果无下一个元素,即所有元素都不存在于其他集合。则表明此集合独立,

从待处理集合列表中删除。并加入结果集合列表。转3。

3。如果待处理集合列表不为空,转2。

如果待处理集合列表为空,成功退出,则结果集合列表就是最终的输出。

假设集合的个数为n,最大的集合元素为m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n*log(n) 然后对于元素在其他集合中查找,最坏情况下为(n-1)*m 查找一个集合是否与其他集合有交集的最坏情况是m*m*(n-1) 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不会超过查找集合有交集的最坏情况。所以最终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m*m*n*n)

需要说明的是:此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会很低,因为无论是查找还是合并,都是处于最坏情况的概率很小,而且排序后优先用最小集合作为判断是否独立的对象,优先与最大的集合进行比较,这些都最大的回避了最坏情况。

首先可以实现将每个集合里面的字符串按照字典序进行排列,这样就可以将查找以及合并的效率增高。另外,可能采取恰当的数据结构也可以将查找以及合并等操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简答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