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没有什么新的动画IP可以授权的?

貌似这问题还上知乎日报了……我只能说,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随便扯两句,随便你们拍砖吧。

一、中国动画烂吗?有多烂?

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定义“烂”的。国内综合实力能上前十的文化产业真的不多,如果这也叫烂,那中国影坛和文坛都不用混了。

哦,你可能会对我这个前十的说法有疑问,稍作下解释。如果不计动画产量和产值——当然,大家都知道,国产动画的产量就是个玩笑而已——而仅仅考虑动画本身的质量,你甚至会惊奇的发现中国动画依然处在前十的领域。

真的别不信,我已经在知乎回答过好几次世界其他地区动画的问题了,天天在 4chan,toonzone,tvtropes,ANN 之类的英文圈子里混,欧美国家有啥电视动画总都是听说过的。在我看来,世界上动画产业成熟的国家只有两个半:一个美国,一个日本,法国算半个。这里,我们是只考量电视动画和长篇电影动画的结果,艺术动画短片那就没得比了,哪个国家没几个拿得出手的短片呢。美国与日本,这是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呢,法国是领头羊,而且半只脚踏入第一阶梯——只有一半,因为法国的电视动画水准,远远比不上电影动画,而单论后者,法国是毫不逊色于美日两国的。再往下来,英国,中国,韩国,加拿大。其中,英国虽有定格动画传统,但是本土的电视动画实力,真的比起法国太弱了,电视台播的动画,虽然是英国出品,但是干活的都是 CN、DIC 以及法国、加拿大的各种动画工作室。韩国和加拿大的原画实力是我将他们排在前面的理由,两地的合拍片众多,完全原创的动画就很少,中国则相反,这三个国家,怎么排都是有道理的。第二阶梯再往后,意大利的电视动画在本土漫画的影响下处于上升期;而比利时,巴西之类的国家,都是有电影动画而电视动画几乎空白的;俄罗斯呢,自从苏联解体以后动画地位一落千丈,归结到底和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是一样的道理;台湾外包实力强大但原创作品极其稀少;最后是刚刚起步的印度,伊朗,马来,泰国等等。

掰着指头数,这世界上有动画产业的国家不超过二十个。再掰着指头数,中国的动画,怎么说也是个中上游,大概是个 6、7 位的水平。你再对比下中国影坛和文坛在世界中的地位,所以就很奇怪,到底是怎么的中国动画就让你们觉得烂了?

一,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这个差距要远远大于文学、影视领域里一二线国家的差距。换句话说,单纯是美日把其他国家甩太远了而已。这些年看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一流原创电视动画(换句话说就是不是给美国佬打工的动画,法国的 Wakfu、Les Mystérieuses Cités d'or,意大利的 W.i.t.c.h、Mia and Me,加拿大的 Skyland),和国内一流的素质是差不多的(星游记、神魄、凯能等)。第二阶梯在电视动画领域里拉不开差距,除了 Wakfu 可能算非美日电视动画里制作最精良的,要胜上一筹。

二,从美术片的时代走过来,心理落差太大了。我只能说,看看隔壁苏联,哦不,俄罗斯吧,还有东欧那票人……只有艺术动画而没有强大的电视动画作支撑,根本就无法形成产业,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再想想美日电视是什么时候普及的,国内什么时候才有电视。没落到俄罗斯那般境遇,已经万幸了。

三,一部分太过于劣质的动画拉低了整体中国动画的形象。这本来并不是问题,美日动画里烂货也一大堆。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会自然淘汰掉那些低劣作品,国内的情况是太多了。本身中国市场就太大,适龄观众对动画的需求量也很多,而学龄前这个阶段很难有分辨好坏的能力,根本就无从淘汰,更何况还有大量骗补贴捞一票就走的人存在。

四,大多数人只是需要一个发泄的口子而已。这些年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真的是一塌糊涂,房价居高不下,物价飞涨,聊起任何国家管制/扶持下的产业,每个人都只有一股戾气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任何建设性的建议和了解,动画是躺枪频频。要知道,做动画又不是一个国家选出十一个做代表拿到世界上去比一比,一场没踢赢就算烂——每个动画作品都有他自己的名字啊!烂作品归烂,说中国动画烂,你让那些好的作品情何以堪。一部烂《富春山居图》能代表中国电影烂吗,我相信依然在认真做电影的人恐怕都不会服气吧。而且就算有个国家队,至少中国动画也还能进球呗!

简单点说,中国动画目前是二线中上游水准,单看排名是不错,其实大多数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着(话说回来,二线国家又有哪个不是呢),离美日差距太远了,半个世纪内看有没有希望赶上吧。要说烂,我实在无法苟同,感情我天天都在看二线国家的烂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雷锋的故事》确实叫烂,但大多数国产动画如《喜羊羊》《熊出没》之流,只不过不符合吃惯了国外现在的山珍海味和国内曾经的满汉全席的食客们口味罢了;而小部分如《神魄》《凯能》之流,是现在条件能做到最好的结果,虽然仍离一线国家的一流有差距,但至少不会比一线国家的二流差,确确实实是看得到成长。

如果你非要觉得烂,那我也无法阻止你的想法。不过肯定还不算烂到家,嗯,再看一眼隔壁毛熊。

做《喜羊羊》和《熊出没》的人,肯定不会认为自己出的是烂片,很显然,他们当然要继续做,动画是艺术,但也是商品,能满足观众需求又能赚钱的品牌为什么不继续做,这不是多余的问题吗?

做《戚继光》和《雷锋》的人,心里肯定也知道自己出的是烂片,很显然,他们也自然要继续做,因为本来就是来骗钱的,能骗钱为什么不继续做,这不是多余的问题吗?

所以实际上是——”为什么明明中国动画有这么多(我认为的)烂片还是要继续出(我认为的)烂片?“答案很简单,你不是当前需要给大多数国产动画买单的人,你的”认为“对投资/制片/创作者没有价值。

你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生产的绝大多数动画,是给孩子看的。贸然做成熟叙事、激烈动作作画的动画,收效反而不如走喜剧/情景剧路线、分镜/Layout/动画趋于安定的作品,太晃眼的画面反而不如一团团明艳的大色块有效果。前不久一朋友拿《合神泰坦》给小学生在课堂里放,结果反而大家更爱看《彩虹小马》。

我这里有比较惨痛的几个教训。美国,Genndy Tartakovsky(《飞天小女警》《杰克武士》的创作者)大前年拍了部电视动画叫《合神泰坦》(Sym-Bionic Titan),这部动画在美国电视动画领域里,动作戏算是很细腻的,剧本是走英雄叙事路线而非一般的单元情景剧,面对的观众群体自然也要稍成熟一些,但是遗憾的是,腰斩了。Genndy 也因此心灰意冷,离开 Orphanage 不再给 CN 干活而转投索尼动画,出了他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精灵旅社》。嗯,本来不用提后面的事的,不过正好《精灵旅社》马上国内上映了,我算是给自己最喜欢的美国动画人义务打个小广告吧。

无独有偶,国内前几年有个《星游记》,和《合神泰坦》一样,死了。法国,前几年 Wakfu 在法国网络甚至英文动画圈刮起风暴的时候,是类似的结局。尽管 Wakfu 有着超水平的动画质量和美术设计,但是更多只是受网络上青少年及成年人的喜好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 Ankama 在两季之后将其后续延后,改作喜剧向、低龄向的 Dofus,希望用这部作品的成绩打动 France 3 台以期继续完成 Wakfu。其实就是曲线救国,只不过相比《合神泰坦》和《星游记》幸运,Wakfu 是和网游挂边的,本来自家财力就更充裕,而且法国相对于日式长篇叙事类的作品接受度本身就比其他国家要高,所以好歹还有个盼头罢了。

所以,尽管看起来网络上有着大批的日漫迷,宅,二次元,随便你怎么叫,但是依然不是本国动画的绝对消费主力。因为即使适合他们观看作品出现,这些刚新生的苗头很容易就被拿来和日本同类型作品相比较,在历经商业洗礼的日本动画面前很容易就败北——他们并不是不够出色,只是不够会抓观众、卖产品。

认为版权是当下最大问题也好,认为审查是当下最大问题也好,他们确实会制约动画的发展,但还不是最关键的,大多数时候只是拿来欺骗自己罢了。美国人版权意识好吗?美国人审查制度完善吗?看《合神泰坦》的人不还是都在网上下载,这片明明没什么出格内容还不是莫名其妙就从 TV-PG 给掰到了 Adult Swim 上面,不尴不尬的。

承认一个现实吧,这世界上有叫好不叫座,但是被网络上铁杆粉丝买单,而把腰斩剧复活的科幻剧集,这是科幻迷的力量,没错,我说的就是 Firefly;但除了日本以外,动画界再没有类似复活的案例,全世界包括美国都没有。别看着动画迷网上一大堆,实际上力量相较于科幻迷来说太薄弱了,否则就不是现在的情况。

所以美国的《合神泰坦》没有复活,尽管都已经请愿到白宫去要求做后续;国内的《星游记》没有复活,尽管这应该是国内成年人粉丝社区人数最多的动画之一;只有日本的《高达 0079》复活了,于是日本的动画开始向青少年、成年转型,那是日本曾经御宅族的力量。其他国家,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什么时候,国内出一部成熟的动画作品被腰斩,但是被动画迷救活,到时候自然就有青年动画的诞生。

所以,最关键是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了解动画是个什么东西,对于大多数来说动画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如问出此问题的题主),没有消费动画的能力,没有创作动画的欲望,没有了解动画的冲动,仅仅是喜欢动画,是完全不够的。

要期待适合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看的动画出现,只能逐渐开始培养本国的忠实观众,再没有别的选择了。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奇迹才能做到,事实上奥飞正在做的不就是这件事吗?奥飞的特摄系列每一部都能看到成长,视美的 2D 作画水准也是逐渐在提高,遗憾的是大家都不去关注罢了,50 年后成为国内的 BANDAI X TOEI 也说不准。这世界上也根本没什么奇迹,动画就是门技术积累,靠时间慢慢堆积,只要市场继续保持良好,质量总是会提升起来的。

这大概是我看到最冤枉的质问了。

没改进?天地良心,我看到的是从 00 年后一直在进步啊!拿视美为例吧。关注视美的人应该会记得最早些爆出缇可抄袭日本动画分镜的事儿——其实没分镜多少事儿,多数还是构图比较雷同。但是视美之后似乎确实在注意这些问题,而且作画质量也确实在逐渐积累。至少,国内的动画中,视美对于烟、雾、水汽、火焰、爆炸、光等特效的作画是目前来说国内最出众的。

我之前截取了一段视美新作《神魄》的 GIF,丢上来吧:

挥拳的时候轨迹依然有些微妙,但是这几 cut 确实是国内目前电视动画里少见的良心了。

以及之前的《梦月精灵》,不过这部的剧本和演出都相对来说要逊色许多:

从《月尘》到《神魄》,视美的原画积累是一直在进行的,也能看得出他们的成长。”不求改进“这几个字,我觉得实在不太恰当。

有趣的是,当前国内的原画师,学习金田流的非常多。《神魄》简直就是个金田厨聚集地,比如大量出现以至于莫名其妙的金田光:

以及《星游记》里大量的《天元突破》致敬,《神魄》里的金田光和模仿龟田祥伦等新晋金田流原画师的作画,以至于我都怀疑近期的国内原画师们是否人手一本《天元》《银河美少年》原画集了。

另一方面,奥飞的剧本是越来越有趣,尽管依然是面向小孩子观看,但是戏剧性强了不少,尤其体现在其特摄作品和 3D 动画中。在看《钢铁飞龙》、《神魄》之类的片子时,我也完全没料到后续会有怎样的展开。

但是我这里怎么说,你们肯定也不会有人去看的,无趣的大人嘛。所以国内动画到底有没有进步,其实也没几个人真的热心在关注,无非就是听到谁谁谁说 XXX 又抄袭啦,听到新闻上说 XXX 又跳楼自杀了,你们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动画上面,只是需要一条可供消遣的新闻噱头而已,谁在乎中国动画到底是在怎么发展呢?

碎碎念就到这里呗,又在一个无聊的问题上浪费几个小时时间。睡觉去了。

随便拍砖,别上知乎日报,挺丢人的,而且这问题题目看着我都闹心。一切不问”是不是“直接问”为什么“的都是耍流氓,所以是破问题一个,鉴定完毕。

2015年,是国漫欣欣向荣的一年。国产动漫电影《大圣归来》以超过9亿的票房刷新了中国动画市场票房记录,战胜同期其他电影,真正成为“国漫崛起”的标识性文化事件。具有中国传统东方美学元素的国产动画作品,一夜之间迎来了它的“明亮曙光”。

国漫崛起绝非一句轻松话,这背后是无数国漫人为之付出和奋斗的成果,2015年无数动漫公司在国漫大环境渐好中创立,柏言映画就是其中之一。

已经成立2年多的柏言映画,是一家以IP孵化、制作、运营为核心,通过系列精品动画打造IP矩阵,连接用户与泛娱乐全产业链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2017年,柏言映画完成A轮融资,并成功孵化出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3D动画IP《少年锦衣卫》(以下简称《少锦》)以及《锦衣伏魔录》《大明奇侠传》等作品。

《少锦》一经上线,便因其电影级的画质、个性唯美的人物与场景设定、经典的武侠元素而大受好评,前两季播出后总播放量超过10亿,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3分。它也让柏言映画在业内“一炮而红”,《少锦》的成功与其背后的“操盘手”,柏言映画掌门人陈柏言不无关系。

在今年春季项目分享会上,柏言映画CEO陈柏言向外界宣布,柏言映画将陆续推出6部重磅作品,包含四部系列动画和两部院线电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都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

5月,骨朵见到了正在为新项目忙碌的陈柏言,和他聊了聊柏言映画在未来国漫产业中的战略布局,以及柏言映画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原创动画IP的路线和决心。

《少锦》之后,原创IP将发力

见到陈柏言的时候,柏言映画的几个大项目正在运作当中。

这位年少时就将振兴国漫作为自己梦想的创始人,在多年给影视和传统电视台的打工生涯后,在合适的时机拿出所有的积蓄,一头扎入原创动画的创业队伍中。他曾做过著名的国产动画《围棋少年》的策划、美术导演;亦曾涉足过广告、游戏、电影、版权运营等多个领域;个人网站“花样年华”是国内第一个访问量过千万的原创动漫网站;凭借个人作品《宫》《甄嬛传》《来自星星的你》等热门影视剧官方画集圈粉无数,被誉为“国内唯美插画第一人”。2015年,他创立了柏言映画,二十年职业生涯的打磨,让如今回到动画行业的他,显得从容而淡定。

在充满东方复古韵味的茶室里,陈柏言向骨朵介绍了最近柏言映画要推出的几个重要的原创项目:除《少年锦衣卫》第三季之外,《锦衣伏魔录》《大明奇侠传之傀戏楼》《电竞无双》三部原创系列动画也在同步制作中,另外《锦衣卫外传之金刀错》《一起闹天宫》两部原创动画电影也将陆续推出。

柏言映画最快在今年Q4季度上线的《锦衣伏魔录》是已经筹备三年之久的动画作品。与《少年锦衣卫》的世界观不同,《锦衣伏魔录》的体系非常庞大,涉及到多重次元和穿越元素,故事人物既有人类、魔族也包含妖怪,东方魔幻体系构成完备。这部作品以单元剧的形式向观众讲述各种社会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关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从中得到启示或反思。

“西方理解它就是中国的神盾局,亚洲的超级英雄;对日本人来说我们就是《死神》《圣斗士星矢》。”用陈柏言的话来说,《锦衣伏魔录》不光希望打开中国文化市场,更希望融入国际化的元素,让东西文化产生交融。

如果说《锦衣伏魔录》以奇幻热血为主,那么《大明奇侠传之魁戏楼》讲述的则是女性职场励志故事。这部作品是柏言映画“大明奇侠系列”里的子IP。“大明奇侠系列”故事有点类似金庸系列,把历史和各种奇闻轶事融合,就像武侠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大明奇侠传之魁戏楼》是在其体系下,围绕明朝的“女性职场”展开,讲述明朝昆曲戏院里,一位女性从戏院最底层慢慢成长最后凭借智慧和勇气完成人生逆袭,作品不仅仅有职场故事还兼顾武侠和权谋元素,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的昆曲文化,“一边歌舞升平,一边刀光剑影,一边权力斗争”。

在陈柏言看来,这部作品推崇的是女性独立自强,但绝不讲“大女主”故事,“我们比较关注女性的思维,需要女性有独立性,有自主意识,甚至有自强意识,但是我们不强调大女主或者女权主义”,这部作品将会在明年的Q2季度与动漫迷们见面。

国漫走过十年,类型元素随着时间的发展愈加丰富,其构建的世界观和推崇的价值观越来越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无限的接近生活现实,反映真实的人性。而随着中国传统的东方美学开始被动画人重视,更多经典的文化得以传承。

“我是做文化的,文化的分类只有经典文化、流行文化、垃圾文化。垃圾文化可能会经常变,像垃圾食品吃完了就忘了;流行文化就是一段时间的趋势,像电竞现在就是流行文化;经典文化就像武侠题材、传统文化题材、历史题材、人性话题、社会话题等,这些都是经典文化,永远不会过时。”

用陈柏言自己的话来说,人性不会过时,历史不会过时,中国传统文化更不会过时。柏言映画将自己定位成一家泛娱乐文化公司,而非一家简单的动画公司,“我还是想多做一些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的事,我们需要能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将文化推广到国外,绝非简单说说,而是需要辛苦付出。拿柏言映画的第一部原创动画《少年锦衣卫》来说,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和打磨才最终上线,在国内获得高话题量和高点击量之后,成功走出国门,被马来西亚电视台引进,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被海外电视台引进的国产动画。

只有按照头部内容的标准去打造,才能有机会成为爆款产品。柏言映画现在进行的好几个原创IP项目,都是紧咬着市场痛点去做,走在别人前头去尝试没人做过的产品,几乎每个作品都跟社会热点话题有关,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表现了极度唯美,极度中国化的内容,一方面凸显内容质量,一方面在国际市场来说,这是柏言映画的特色和竞争力的体现。

成熟的商业模式,有钱但也要花在刀刃上

在商业模式上,柏言映画已经通过发行实现盈利。除了与视频平台合作内容之外,柏言映画还通过衍生品获得利润回报。据陈柏言介绍,去年围绕《少年锦衣卫》发起的众筹活动销售额突破170万, 2017年“双十一”当天淘宝也取得了50万的销售额,市场成绩得以验证。

一个成熟的IP,是可以通过游戏授权、影视剧授权获得收益,在他看来一个项目一年可以有一两千万、甚至五六千万的收益可能;广告植入也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合作方式,以此估计通过授权、推广、营销等多种类型商业模式集合,整个IP一年的收入应该是过亿的。

“我们的团队一开始有野心,这个野心是分阶段去完成的,包括我们做事情脚踏实地,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足够的钱,我们就不去碰这些事,一旦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团队锻炼出来了,就应该有决断力,该做就做!”

《少年锦衣卫》成功之后,陈柏言也迎来了甜蜜的烦恼。

柏言映画的钱是画在刀刃上的,陈柏言无奈的向骨朵解释了这句话,《少年锦衣卫》之后,业内对柏言映画的资金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画本身是很烧钱的,《少年锦衣卫》制作水准达到了业内顶级水平,一个新兴公司做出这样一部作品,一定会引人瞩目。

类似《少年锦衣卫》花了一、两个亿成本,从而认定柏言映画“缺钱”的说法,陈柏言有所耳闻。对此他的回应颇有点无奈,“由于《少年锦衣卫》的制作水准非常高,大家自然就认为我们花了很高的成本,实际上《少年锦衣卫》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不会去做烧钱的事情,我们每花一分钱一定都会产生相应的效果,我们可以说是行业内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动画公司之一。”

对陈柏言而言,经历过年少成名,也经历过创业失败。在不断的磨砺中,渐渐修炼的淡定而从容。“做企业和企业家一定要经过一定的磨练的,有钱别乱花,没钱更要省着花。未雨绸缪,不要盲目扩张,步子迈得太大就容易出现问题。”

市场上很多项目都是拿钱砸出来,这样的例子太多,项目不靠谱,公司会出现问题,动漫行业寒冬就要来了。于陈柏言来说,柏言映画做《少年锦衣卫》,每一集内容都是良心之作,会为观众负责,低成本高质量,这是他一直在奉行的宗旨,即便是今年一口气推出的六部原创动画IP,这些项目成本也都是在可控范围内。

“柏言映画要做行业标杆,但绝不是在烧钱方面”。

依靠高质量的动画作品,整个商业模式和流程工业化探索也在逐渐成型,这一切形成良性循环后,柏言映画的现金流会更加稳固,面对质疑,陈柏言很坦然“柏言映画只做质量高且性价比高的动画作品,不仅不缺钱,还在赚钱。”

上映两天,柯南最新一部剧场版《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票房突破1.1亿。

上周六当天开画,和日本“准同步”上映,这次的柯南剧场版算是满足了广大柯南迷同步观看的心愿。周末两天,柯南都占据了近1/3的排片,票房走势也是相当喜人,周六一天就达到了7000万。目前看来,超过这个系列票房最佳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的2.32亿,指日可待。

回顾柯南剧场版这几年在国内的吸金实力,整体趋势呈现出了一个不断上涨的曲线。考虑到日本片在国内目前的票房天花板也就5亿多,来自动画片《你的名字。》,所以2亿+的体量对于一个动漫IP来说,也确实能算得上是某种“顶流”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就来梳理一下日本动漫IP(不含合拍片)在国内票房的吸金排行榜,来看一看究竟什么样的IP最赚钱。考虑到漫改真人在日本国内是相当常见的现象,所以这其中也包含了少数几部由动漫IP改编的真人电影。

需要解释的是,今天讨论的范围,仅集中在国内公映过的日本动画电影内,以大家熟悉的有TV系列,或者是有漫画番剧的动漫IP为主。另外,同一个IP系列引进多部的,我们以票房最高的一部来计算,因为这代表了该IP在国内目前的最强吸金能力。

根据票房收入的不同,我们将这些动漫IP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S级(2亿+)、A级(1亿+)、B级(5000万+)、C级(2000万+),以及D级(2000万以下)。下面就来看看,你的童年回忆,究竟排在第几档呢?

S级:不敢说家喻户晓,

目前国内引进的日本动漫中,体量达到S级的IP主要有三个:哆啦A梦、柯南,以及海贼王。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确实是最知名的一批日本动漫作品。

毫无疑问,吸金能力最强的当属“蓝胖子”哆啦A梦。目前《哆啦A梦:伴我同行》仍然是这个系列的票房最高作,也是内地引进日本片里的票房第二名。现在回过头去看,这部动画对于内地动画电影市场,是起到了转折性的标志作用的。

哆啦A梦这个形象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最早是以漫画的形式被国人所熟知,接着通过电视台播出进入到更多的家庭。但由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原因,直到2007年的《大雄的恐龙》,这个系列才真正登陆内地大银幕,而且这也是第一部在中国影院公映的日本动画电影。从三年内,哆啦A梦连续三年进入国内,保持了一年一部的约定,不过票房成绩都不算理想。

直到2015年的《伴我同行》,哆啦A梦重新走进国门,拿下了超过5亿的票房,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个系列的广阔前景。也正是在此之后,大量的日本动画电影开始陆续进入国内,动画批片市场迎来空前发展,而剧场版动画在此后也继续回到了一年一部的引进频率,受众趋于稳定,票房成绩也不断上升。

另一个拥有极高人气的则是“死神小学生”柯南。目前柯南剧场版最高票房来自2019年的《绀青之拳》。

年,连续有两部柯南剧场版登陆国内院线,尽管作为一个IP而言,它的人气很高,但是观众群体并没有被完全建立起来。2015年后,柯南重新归来,直到现在也基本保持了一年一见的节奏,除了2017年的那部《唐红的恋歌》(据说曾被买断但却因故无缘大银幕)。2018年,《零的执行人》成为了首部票房破亿的柯南剧场版,这个IP也终于迎来了它的小爆发。

这几年,虽然柯南剧场版的品控相对比较一般,豆瓣评分也总是徘徊在及格线边缘,但大多数观众还是养成了“为情怀买单”的习惯。尽管出场角色众多,很多人物线也都看得一头雾水,但只要“新兰”cp大旗不倒,相信粉丝们还是会继续支持下去的。

最后,海贼王这个IP也“意外”上榜。尽管目前为止该动漫只有两部剧场版引进国内,但都获得了一亿以上的票房收益,可见观众基数还是十分稳固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另外,我们也不妨大胆预测一下,像观众们翘首以盼的《鬼灭之刃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如果引进的话,也很有可能达到S级的体量。尽管它是个比较年轻的IP,但考虑到其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热度,以及优质口碑的传播,其实还是很有希望的。

A级:同样也是热门IP,

和上面的S级一样,A级也有三个动漫IP:数码宝贝、夏目友人帐和火影忍者,但是从每个动漫系列的引进数量来看,就少了很多,每个只有一部。

作为90后长大的一代,可能尤其是男生,对于《数码宝贝》这个动画不可能没有复杂的感情吧。这么说可能有些害羞,但就拿拍sir来举例吧,因为太过于痴迷,小时候还经常幻想着自己是不是也是“被选召的孩子”,自己的数码兽又在哪里。现在还经常回过头去看初代TV动画,光叔的《Butterfly》前奏一响起就泪目了,真是中二心不灭呐。

话虽如此,虽然IP很热,但其实数码宝贝的剧场版有且只有这一次引进过国内,主要也是因为这个IP的剧场版动画本来数量就很少。

最终,本片票房1.25亿,成绩也还不错,但相比S级仍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是考虑到本片非常情怀向,基本上是只有忠实粉丝才会感到嗨,事实也证明了“最后的进化”这个噱头的确能让很多粉丝在影院伤感落泪;另一方面也在于,数码宝贝的受众群体本身就相对狭窄,相比较哆啦A梦或者柯南更广泛的全民基础,数码宝贝很明显要更受男性观众们的喜爱。从本片灯塔的想看指数也可以看出,男性比例高达2/3。

同样的,《火影忍者》也是很热的IP,有一波十分稳定的受众,且男性观众偏多。但是从名气上来看,它相比哆啦A梦、柯南,以及数码宝贝,影响范围要稍微弱了一点。因而尽管剧场版出了不少,但引进国内的很少,最终票房也刚勉强突破一亿。

至于《夏目友人帐》,由于它的风格相比数码宝贝和火影这样的打斗热血番,更偏向温柔平静,也更受女性观众的欢迎。灯塔上本片想看指数,女性比例接近4/5。再加上这个IP诞生的时间相对靠后,所以培养的粉丝群体也趋于年轻,而这一波观众刚好也是目前市场上的观影主力军。最终一亿多的票房也算是发挥不错。

到了B级,我们会发现,相比前面的两个级别,差别逐渐被拉开了。

如果只看动画电影的话,那其实只有《刀剑神域:序列之争》这一部,票房也才刚过5000万。这个IP其实相对就要小众的多了,番剧动画2012年才诞生,还比较年轻,因此粉丝群也比较有限,再加上这也是男性观众比例更高的一个IP,所以上限也比较明显。

另外一部,是根据动漫IP《银魂》翻牌的真人版。毕竟,漫改真人电影也算是原动漫IP价值的再度开发和利用。不过,虽然银魂系列的口碑很好,但是它的风格也比较特别,偏吐槽脱力向,很多get不到的观众可能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最终8000多万的票房,其实已经是日本真人电影在国内的第二名了。

其实不仅是动画片,就连真人电影落在这个区间内的也很少。目前日本真人片在国内的最高票房还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而大多数日本真人批片其实也就刚过千万级的体量。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日本片更多时候还是以一个填补市场多元生态的身份存在,再加上大多数日片的风格偏文艺,观众基数也有限,所以票房上限也就自然难以突破。

C级:热门冷门IP都有,

虽然C级IP的区间是从2000万到5000万之内,但我们反而能在这个范围内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同样是大家儿时回忆的皮卡丘、小丸子、蜡笔小新等等。

从IP的种类上看,落在这一档中的动画电影是最多的,大多数也只引进了一两部。这其中,不仅有根据番剧《寄生兽》改编的真人电影;也有相当年轻的动漫IP,诸如《紫罗兰永恒花园》和《我的英雄学院》等等,受到很大一批年轻观众的喜爱。

但为什么像宝可梦、小丸子、龙珠、圣斗士还有蜡笔小新这样更为经典的动漫,票房却才刚刚突破2000万呢?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系列前作口碑积累观众,偶然间来一部这些动画的剧场版,在宣传有限的情况下,试图仅凭经典IP的影响力,还是很难把观众们聚集起来的。像哆啦A梦和柯南,这都是经过多年的培养,一年一部与观众们见面达成约定,这才有可能让观众心甘情愿为情怀买单。

其次,从IP的价值上来看,小丸子、小新在国内的影响范围,也确实不如蓝胖子、柯南这样的形象广,风格也相对小众一些。而像圣斗、龙珠这样80、90后心目中的白月光,由于年代也比较久远,IP开发不够频繁,再加上随着观众们的成长,粉丝逐渐流散,影响力不如以前也是正常的。

再加上,从公映时间来看,像表格中的两部宝可梦,还有一部龙珠,公映时间都是在日本本土公映了一年多以后才引进,而《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更是推迟了近两年,滞后性比较严重。那时候网络资源早已经满天飞了,而最有可能去影院支持的一批观众,也很可能早就尝过鲜了。所以等到上映后,这些IP也只能撬动一些非粉丝但对这个IP稍有了解的路人盘。

总之,整体看来,虽然这些IP的路人认知度很高,但其实吸金能力可能确实一般。再加上缺乏口碑的积累和传播,没有形成扎实的观众群,宣发成本也有限,自然也就只能“无人问津”了。

D级:IP较冷,宣发难度高,

至于这些票房处在2000万以下的D级,并不是说这些IP不好,只是说相比较那些具有广泛观众群的IP来说,这些IP的影响力的确比较弱,也没有什么竞争力。

落在这个区间的动画,要不就是2010年之后才问世的年轻IP,群众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比如《黑子的篮球》,番剧于2012年面世;《游戏人生》的番剧是2014年诞生;2018年的《工作细胞》更近,才过去不到三年。要不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古老IP,新时代的年轻观众已经基本很陌生了,比如《魔神Z》,动画片要追溯到1972年;《机动战士高达》1979年。

而唯一一部名气相对高一点的《死神》,也只引进了一部漫改真人片,还改了个莫名其妙的片名,路人不认识,粉丝不买账,口碑更是扑街。

除了受众群较为狭窄以外,这些IP的题材也确实比较小众,不仅难做宣传,很多也根本没什么宣发成本,再加上其中有一些口碑也并不尽如人意,种种原因导致了这几个片子的最终票房不太理想。

在梳理了这些所有国内公映的动漫IP的系列动画(及真人片)后,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规律。

首先,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自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档期的选择、排片率的高低、口碑的好坏、宣发力度的大小,甚至同档期其他影片的实力等等。但对于动画片这样一个本来观影群体就比较有限的类型来说,IP的影响力还是很重要的,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可能就在于这个IP在国内有没有找到其相应的受众。

如果它的受众群很明显稳定,那么尽管IP本身比较年轻,只要精准定位,辅以宣传,还是可能获得亿元以上的收入;但如果缺乏前作系列的引导以及观众群的培养,再加上老粉丝的不断流失,那即便是可爱的皮卡丘,恐怕吸金能力也要大打折扣。

其次,我们会发现,在2015年之后,进入内地的日本动画批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IP的种类上都越来越多,同时受众也呈现出相对年轻化的趋势,而年轻人刚好也是市场的观影主力军,再加上日本的番剧文化对于国内年轻人的口味塑造和文化影响,这一情况在未来恐怕只会越来越普遍。

最后,考虑到日本电影引进国内普遍要经过半年左右的窗口期,有的可能更长,再加上批片引进和审查的一系列繁琐流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IP收割票房形成了阻力。这次柯南的《绯色的子弹》由于疫情反而“因祸得福”,可能不具备指导意义。但未来如果能适当缩短窗口期,加快批片放行,赶在出资源之前和观众见面,或许对于很多IP的吸金能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吸金能力的强弱会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各方面影响,同一个IP的不同作品票房体量也会存在差异,但目前的吸金能力并不能和此IP的价值完全划上等号。毕竟,对于IP的利用就是要常开发常新,而观众的培养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分批进行的。谁又敢保证未来这些表格里各个IP的排序和座次不会重新洗牌呢?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一起拍电影 ID:yiqipaidianying授权发布,原标题:日本动漫IP内地吸金排行榜,作者:无念,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动漫ip授权业务好做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