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降水量丰富,但仍是缺水型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试题答案》.doc


一、必修课(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总思路和总目标 1、我国经济目前处于( )期 平稳进步; 初创; 高速发展; 战略机遇。 2、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策略改变是改变对于( )拉动经济发展的依赖 需求; 出口; 金融; 投资。 3、美国面对金融危机采用( )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凯恩斯主义; 放任; 偏紧。 4、未来全球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将会( ) 改变; 停滞; 减弱; 增强。 5、十二五规划提出以( )为主题 科学发展观; 量化宽松; 扩大内需; 改革开放。 6、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 )要重点开发。 城乡结合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城市化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 城市周边地区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是(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打发展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8、“十二五”的核心任务 是( ) 改变社会风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人均收入 9、把( )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扩大消费需求 10、坚持把深入实施( )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振兴东北老公也基地 西部大开发 区域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 11、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 4年 5年 3年 2年 13、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科技进步和创新 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哪些特性?( ) 战略性 前瞻性 指导性 指导性 发展性 科学性 科学性 发展性 前瞻性 战略性 发展性 科学性 15、十二五规划是那一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 ) 3月16日 3月15日 3月13日 3月14 16、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做什么?( ) 发展个人致富技能 农产品自销 科学致富 优化种养结构 17、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策略改变是改变对于( )拉动经济发展的依赖 投资 需求 出口 金融 18、以( )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城乡规划 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 以人为本 19、“十二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耕地 粮食生产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 20、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科技进步和创新 改革开放 21、“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 11-15 22、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和(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 )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富民强国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富民强国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 23、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是( )。 征地减税、增加居民收入 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统筹规划、实行全面发展 24、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什么?( ) 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学发展观 25、、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 )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民主 民生 经济 社会 26、制造业发展重点是( )。 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改善品种质量 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结构 27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摘要在水利部全国主要缺水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报告中,将我省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阜阳、亳州等城市列为重点缺水城市。供水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多样性需要,一旦发生干旱,合肥市城市供水保障难度更大。预计到2015年末,合肥市城市年需水总量约5.7亿立方米,现有水源可供水量与规划需水量之间缺口在2亿立方米左右。不仅如此,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和污染会导致合肥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随着六安市和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纵观合肥市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相当

2、突出,尤其是水污染更为严重。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合肥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巢湖和董铺水库,其中巢湖供水约占总量的2/3,董铺水库供水约占1/3。据统计,现在合肥市有50多万吨工业与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淝河等河道,而最后到巢湖(离市区仅20多公里)。关键词:合肥市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总量 开发利用前言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问题”。世纪世界面临三大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早缺水、水环境恶化,这三大水问题已在不

3、同程度上威胁到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问。其中,干早缺水引起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阎。因此,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水资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 近些年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迅速成长为百万人口以上现代化大城市。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 合肥将迎来更为重大发展的机遇。 借助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 按照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城市规划, 合肥将建设成为先进制

4、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随着洛阳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增加,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水资源的评价及其研究就显得愈加必要。1合肥市概况合肥市辖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代管县级巢湖市,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合肥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面积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3%;水面114万亩,占1

5、0.5%;林地37万亩,占3.4%;其他用地521万亩,占47.8%。合肥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合肥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面积4.5万亩,库

6、容量2.45亿立方米。此外,三县一郊还有中小水库455座。水利库容5.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拦蓄量9.6亿立方米。合肥市年系列共55年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幅度不大,最大值为1991年的109.5亿m3,最小值为1978年的12.89亿m3,极值比为8.5。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长系列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与全市一致,长江流域极值比为8.4,淮河流域为10.3。合肥市城市水文研究区域及站网分布图2水资源评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1988 年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估手册中规定“水资源评价是指对资源的来源、范围、可依赖程度和质量进行确定,据此评估水资源利

7、用和控制可能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社的“国际水文学词汇”(UNESCO/WMO,1992)将水资源评价修改为“为了利用和控制而进行的水资源的来源、范围、可靠性以及质量的确定, 据此评估水资源利用、控制和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水资源学中定义水资源评价为“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分析估价, 是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决策依据”。2.1降水合肥市水资源总量的年代变化大体与降水基本一致。各年代均值与55年系列均值相比变化不大,50年代、60年代水资源总量偏少,70年代、9

8、0年代与多年平均相当,80年代及年水资源总量均偏多于多年均值,其中年水资源总量偏多8.7%,长江流域偏多15.6%,淮河流域偏多7.3%。全市平均降水量922.7mm,折合水量65.02亿m3。比上年增加1.03%,较多年平均值减少2.81%,年降水频率为51.1%。各行政分区年降水分布见表1、图1;四级分区年降水分布见表2、图2。表1

2009年四级分区降水量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图全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虽然年初长丰县、肥东县沿江淮分水岭地区出现局部干旱,降水约为多年同期值的一半,但全市非汛期降水仍占全年的43.2%,比往年有所增加,主要是年末我市出现暴雪天气,造成11月的降水量增多,单月降水量就占非汛期总量的28.4%;汛期5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56.8%,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今年汛期除5月以外月降水量均比多年

11、同期值偏少,特别是9月份,仅为多年同期值的一半。市各月平均降水量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见表3、图3。各行政区代表站逐月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4。表3 2009年全市各月平均降水量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表 单位:mm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2009年21.5 86.1 62.5 49.7 115.0 125.8 154.3

2009年全市各月平均降水量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图全市年降水量变化范围在7881074mm之间,降水量最大的站点是肥西县的桃溪站,年降水量为1073.6mm,年降水量最小的站点为肥西县的严店站,年降水量为788.1mm,极值比为1.36。全市最大日降水量为87.0mm(肥西县山南站6月29日)。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见图5。各站点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变化范围在-12.315.8%之间。年降水量距平值分布见图6。合肥市年蒸发量为616.8mm,与去年相近,较多年平均值(年)减少2

13、6.5%。其各月蒸发量见表4表4 2009年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各月蒸发量表 2009年各代表站逐月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图5 2009年合肥市年降水量

2009年合肥市年降水量距平值等值线图2.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其数量通常用河川天然径流量来表示。大气降水是地表水资源的补给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资源的丰枯状况。地表水资源主要包括当地地表产流量和入境、过境水量。对于地表产流量,在湿润地区可由新安江模型求出;在干旱地区可由超渗产流模型推求;对于入、过境水量,可由区域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资料求得。2.2.1地表产流量 合肥市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49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8.2mm,比上年增加5.3mm,增幅为2.2%;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了6.4mm,减幅为2.5%。市城区、长

15、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58亿m3、4.15亿m3、4.96亿m3、5.80亿m3,折合径流深分别为308.0mm、215.8mm、223.9mm、280.0mm。与上年相比,肥东县与上年相近;市城区、长丰县、肥西县分别增加了6.8mm、12.4mm、3.8mm,增幅分别为2.2%、6.1%、1.4%。与多年平均值相比,肥西县与多年均值相近;市城区、长丰县、肥东县年径流深分别减少17.2mm、16.9mm、9.8mm,减幅分别为5.3%、7.3%、4.2%。 表5 2009年行政分区年径流深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表 单位:mm 行政分区年份市城区长丰县肥东县肥

2009年行政分区年径流深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图王蚌南岸沿淮区、定凤嘉区、南淝河区、滁河区径流深分别为234.5mm、223.9mm、266.6mm、223.9mm。较上年,定凤嘉区、滁河区基本持平,王蚌南岸沿淮区、南淝河区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4.4%、1.7%;较多年平均值均有所减少,减幅分别为4.8%、4.2%、1.0%、4.2%。表6 2009年四级分区年径流深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

2009年四级分区年径流深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值对照图2.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可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将地下水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公式也略有不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用排泄量法计算,计算公式为:(1)式中:为山丘区基流量,可通过流量过程线的划

18、分来获得;为山丘区山前侧向流出量,可通过达西定律求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可用水量均衡法计算,计算公式为:(2)式中:为平原区河道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为:(3)式中、分别为上、下游及区间流量,为上下游之间的长度,为有补给地下水作用的河段长度,为蒸发损失系数;为平原区渠道入渗补给量,等于渠首引水量乘以渠系渗漏补给系数;为平原区田间入渗补给,等于灌溉净用水量乘以田间入渗补给系数;为平原区侧向流出量,可通过达西定律求得;为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全市地下水资源量3.66亿m3,比上年增加了0.04亿m3。2.4水资源总量目前对水资源总量的定义有多种, 水利部门一般认为, 水资源总量指在一定区域内由降水形

19、成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量, 还包括过境水量, 在数值上等于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与入、过境水量之和减去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重复量在平原区表现为地表水的各种下渗量;山丘区的地下水量往往最终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汇入河道, 因此可将山丘区的地下水作为重复计算量。全市水资源总量17.61亿m3,较多年平均值减少0.11亿m3。产水系数(即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的比值)0.27,产水模数24.99万m3/km2。表7 合肥市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行政分区降水量 (亿m3)地表水量(亿m3)地下水量 (亿m3)不重复量 (亿m3)水资源总量(亿m3)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m3/km2)市城区7.62 2.5

合肥市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分配图表8 合肥市四级分区水资源总量表四级分区降水量 (亿m3)地表水量 (亿m3)地下水量(亿m3)不重复量 (亿m3)水资源总量(亿m3)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m3/km2)王蚌南岸沿淮区

24.99 图10 合肥市四级分区水资源总量分配图2.5蓄水动态全市现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539座。其中:市城区大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8座;长丰县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176座;肥东县中型水

22、库4座,小型水库219座;肥西县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16座。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总量5.71亿m3,比上年同期减少0.47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32亿m3,比上年同期增加0.09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29亿m3,比上年同期减少0.28亿m3;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04亿m3,比上年同期减少0.14亿m3;塘坝年末蓄水量2.06亿m3,比上年同期减少0.14亿m3。表9 合肥市大中型水库年初、年末蓄水量统计表水 库年初库容(亿m3)年末库容(亿m3)水 库年初库容(亿m3)年末库容(亿m3)董 铺0.罗集0.大房郢0.59830

旗0.袁河西0.霍 集0.张 桥0.龙门寺0.众 兴0.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扣除维持生态环境用水和

24、水资源总量中部分不能或难以控制的水资源量后,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水量。3.1供水量 全市供水总量21.74亿m3,比上年增加1.86亿m3。其中:地表水源20.58亿m3,占供水总量94.7%,比上年增加1.10亿m3;地下水0.22亿m3,占供水总量1.0%,比上年增加0.03亿m3;其他水源0.94亿m3(其中马钢中水回用0.37亿m3),占供水总量的4.3%,比上年增加0.73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11.04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53.6%;引水工程供水量0.32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6%;提水工程供水量5.23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25.4%;跨流域调水

25、3.99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9.4%。在行政分区中,按供水量大小排列分别是市城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供水量分别占全市总供水量的36.7%、23.7%、21.9%和17.7%。从水源结构显示,各行政分区仍然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除了市城区利用少量其他水源之外,其余行政区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利用极少)。表10 合肥市行政分区供水量表

合肥市四级分区供水量图3.2用水量全市用水总量21.74亿m3,比上年增加1.86亿m3。其中:农灌用水量9.93亿m3,较上年增加0.56亿m3,占用水总量的45.7%;林牧渔畜用水量0.38亿m3,较上年减少0.15亿m3,占用水总量的1.7%;工业用水量7.76亿m3,较上年增加0.74亿m3,占用水总量的35.7%;城镇

27、公共用水量0.84亿m3,较上年增加0.25亿m3,占用水总量的3.9%;居民生活用水量2.29亿m3,较上年增加0.38亿m3,占用水总量的10.5%;生态环境用水量0.54亿m3,较上年增加0.08亿m3,占用水总量的2.5%。本年总用水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主要是工业用水量增多。在行政分区中,按用水量大小排列分别是市城区、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用水量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6.7%、23.7%、21.9%和17.7%。工业用水量中,市城区占全市工业用水量的62.6%,其余地区只占37.4%。表12 合肥市行政分区用水量表 单位:亿m3行政分区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合计建

合肥市分行业用水量示意图表13 合肥市四级分区用水量表 单位:亿m3四级分区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

30、66亿m3,平均耗水率54.6%。其中:农灌耗水量6.60亿m3,占耗水总量的55.6%,耗水率为66.5%;林牧渔畜耗水量0.32亿m3,占耗水总量的2.7%,耗水率为84.4%;工业耗水量3.17亿m3,占耗水总量的26.7%,耗水率为41.0%;城镇公共耗水量0.45亿m3,占耗水总量的3.8%,耗水率为54.7%;居民生活耗水量0.86亿m3,占耗水总量的7.2%,耗水率为37.6%;生态环境耗水量0.48亿m3,占耗水总量的4.0%,耗水率为90.0%。表14 合肥市行政分区耗水量表 单位:亿m3行政分区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合计建筑业服务业小计城镇农村小计市城

合肥市分行业耗水量示意图图15 合肥市行政分区用水量与耗水量对照图表15 合肥市四级分区耗水量表 单位:亿m3四级分区农田灌溉

合肥市四级分区用水量与耗水量对照图3.4水

33、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全市供水总量21.74亿m3,比上年增加1.8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0.58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0.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94亿m3。全市用水总量21.74亿m3,比上年增加1.86亿m3。其中:农灌用水量9.93亿m3,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为20%。工业用水量7.76亿m3,大生活用水量3.67亿m3。根据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及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计算成果分析,2009年合肥市人均用水量426.5m3,万元GDP用水量103.5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2.4m3。其他各单项用水指标见表16。表16 合肥市各单项用水指标农田灌溉(m3/亩)林牧渔(m3/亩

4水质4.1湖库水质合肥市境内大型湖泊主要是巢湖(西半湖),共设水质监测点4个,分别为派河湖区、施口湖区、十五里河湖区和塘西湖区。除派河湖区汛期为类外,4个湖区全年、汛期、非汛期水质指标平均值均为劣类。全年56个测次中,类为3次,占5.4%,类为7次,占12.5%,劣类为46次,占82.1%,

35、劣类水比例较上年下降,水质有所好转。合肥市境内大型水库为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设坝前、库心、桥西3个监测点,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值均为类,水质良好。全年99个测次中类水为94次,占94.9%,类为5次,占5.1%,水质较上年有所提高。大房郢水库5个监测点,位于大房郢水库坝前、岗集、库心、三岔河桥、四里河徐桥,每旬监测1次。除四里河徐桥汛期为类外,5个监测点全年、汛期、非汛期监测平均值符合类水标准,水质良好。4.2河流水质 合肥市境内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板桥河、二十埠河、派河、十五里河、丰乐河、杭埠河等河流以及潜南干渠、瓦东干渠、滁河干渠。2009年在上述河流和干渠重点断面上进行了10

36、4次水质监测。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和水利行业标准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的要求评价,丰乐河桃溪段水质全年和非汛期均值为类,水质良好,汛期为类。杭埠河与庐江毗邻的大潭湾段全年和非汛期为类,汛期为类。店埠河大李湾橡皮坝上段全年和汛期为类,水质一般,非汛期为类;店埠河撮镇桥段、南淝河当涂路桥段、合肥新港段、板桥河口段、二十埠河、十五里河大板桥段重点污染监测断面的汛期、非汛期、全年指标平均值均为劣类水。滁河干渠将军岭闸上段汛期、非汛期、全年为类,水质较好。瓦东干渠四颗树段全年和汛期为类,非汛期为类。潜南干渠官亭段全年和汛期为类,非汛期为类。4

37、.3水功能区水质 合肥市境内共监测一、二级水功能区13个。按水功能区数评价,全年水质符合201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有董铺水库合肥河流源头保护区、大房郢水库合肥河流源头保护区、丰乐河肥西舒城农业用水区、滁河干渠合肥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瓦东干渠肥西长丰农业用水区、潜南干渠肥西农业用水区等。 按照水功能区测次评价,董铺水库合肥河流源头保护区符合管理目标的测次占该区总测次的94.9%,与去年基本持平;大房郢水库合肥河流源头保护区符合管理目标的测次占84.8%,比上年上升25.4%;丰乐河六安合肥开发利用区和滁河干渠合肥开发利用区全部测次符合管理目标,为100%;瓦东干渠肥西长丰农业用水区和潜南干渠肥西农

38、业用水区达标率为50%;派河肥西调水水源保护区符合管理目标的测次占25.0%,比上年上升8.3%,巢湖合肥饮用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符合管理目标的测次占5.4%,较上年有所提高。4.4如何污水排放量监测合肥市境内较大入河排污口52个(不包括污水处理厂),其中合肥市城区37个、长丰县6个、肥东县6个、肥西县3个。年污水入河量(按折扣天数计算)为30175万吨;主要污染物年入河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45939吨、氨氮4049吨、挥发酚1.45吨、五日生化需氧量12484吨、总氮5887吨、总磷534吨。与上年相比,挥发酚减少3.13吨、总氮减少103吨。对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与城

39、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分析统计(注:仅对COD与氨氮进行达标排放评价的结果),合肥市城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污水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1.5%、29.0%、86.3%和53.0%,市城区达标率基本没变,肥东县达标率下降11.6%,肥西县与长丰县达标率上升7%左右。5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5.1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5.1.1水资源贫乏 未来水资源不足 按照水资源的用途和对象,将需水类型分为生产需水、生活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 俗称“三产”需水) ,其中生产需水包括工业需水和农业需水。农业需水量预测采用定额计算方法, 灌溉定额参考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 ( 20

40、07) 。根据合肥市水利“十二五” 发展规划,2020 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有效灌溉面积约为38万hm2( 约 570 万亩) 。工业需水量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法预测,用水定额采用趋势法进行计算,根据合肥市未来工业发展规划、 产业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节水水平,在基准年基础上综合确定规划水平年工业用水定额下降幅度。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GB),合肥属一区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140 250 L /( 人d) 。随着城镇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用水量呈上升趋势。 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采用面积定额法计算。河湖系统生态需水量包括渗漏需水量、 补

41、换水需水量、维持水质平衡需水量。据测算, 要使巢湖换水周期从目前的两年一次缩短到对水质改善有明显效果的一年两次,每年需要补水 8 亿 10 亿m3 ( 巢湖补水量不参与配置) 。2020 年水面蒸发需水量、 渗漏需水量、补换水需水量参考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 巢 湖 地 区 生 态 保 护 修 复 与 旅 游 发 展 规 划2012 的预测结果。表 2 为合肥市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结果。由表2可知: 随着合肥市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全市生活用水量将出现较大增长; 工业产值大幅增加,但工业用水效率提升抵消了工业产值提升所需水量,工业用水量总体有所增加; 农业需水相比现状年有所降低, 但仍占

42、据主导地位。随着城市绿地及湿地面积大幅增加,及巢湖水环境修复治理,全市生态用水将呈大幅增长态势, 其中巢湖每年的补水量不参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 以保证其正常的水文循环和逐步改善水环境。表17 合肥市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亿m3 ,%5.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 期间,合肥市供水量稳步增长, 年增长率 5% 左右。2011 年总供水量为32.18亿m3,其中地表水源31.56亿m3,占供水总量的98.1% ; 地下水源 0.39 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 ; 其他水源 0.32 亿 m3,占供水总量的0.7% 。地表水供水多年来一直是合肥市的主要供水途径,除了

43、合肥市区与巢湖市利用少量的其他水源外( 污水回用) ,其余各区县均利用地表水( 地下水极少利用) 。地表水供水形式为蓄水、调水、引水与提水4种类型。且供水以蓄水工程为主导,同时对外调水依赖程度较高。2011 年地表水源供水中蓄水、 引水与提水为27.3 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86.6% ; 外调水4.23 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3.4%。图17为2011 年合肥市供水、用水结构图。由图2可知,合肥市用水结构配置较低,农业用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农业用水量 19.23 亿 m3, 占用水总量的 59.8% ; 工业用水量 7.9 亿m3,占用水总量的24.5% ; 城镇生活用水

44、量 3.7 亿m3,占用水总量的11.5% ; 农村生活用水量 0.71 亿m3,占用水总量的2.2% ; 生态环境用水量 0.64 亿m3,占用水总量的2.0%。巢湖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 60% 的巢湖水资源成为过境客水。图17 2011年合肥市供、用水结构图5.1.3水质污染使水资源质量急剧下降合肥市坐拥巢湖,拥有丰富的巢湖水资源,巢湖流域多年平均入湖量约35 亿m3,湖面降水量约7.6亿m3,但水质差( 西半湖为类,东半湖为类)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仅为 25% ,面临水质型缺水的风险 。在巢湖主要入湖河流中,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裕溪河等流域内,部分高污染行业(

45、 火电、钢铁、化学纤维制造、造纸、酒业与食品行业、畜禽养殖业等) 呈现出沿河沿湖布局的特征,造纸、化学纤维制造、建材水泥等行业对合肥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较低,而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成本较高,加重了巢湖流域污染减排压力。加之流域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侵占大量生态用地、湿地、林地等重要生态功能用地减少了6% 以上,特别是环巢湖地区,受水位人工调节、 围湖造田、 建设用地拓展等因素影响,湖滨湿地减少了8%以上,湖滨生态系统污染自净能力显著下降,加重污染入湖负荷。 年期间, 巢湖西湖区入湖河流南淝河、十五里河和派河水质明显差于东湖区入湖河流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西湖区入湖河流南淝河、十五里

46、河和派河水质长期处于劣类水质,这也是导致巢湖西半湖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东湖区入湖河流水质以类水质为主,水质状况良好。目前,十五里河、 派河、 双桥河、 南淝河及其支流店埠河、二十埠河为劣类,杭埠河与柘皋河为类、丰乐河、白石天河、兆河、裕溪河为。因此,巢湖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西半湖长期处于类或劣类,不能作为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地,只有东半湖目前作为巢湖市的供水水源。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需水总量将达到46.5亿m3,比现状需水量高出 45% ,2030 年全市需水量将达到55.84亿m3,比现状需水量高出73% 。因此,加快推进巢湖流

47、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巢湖水质状况,是保障合肥市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水资源保障,也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5.2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受水资源本身条件的制约,同时又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效益,必须从开源、节流、保护和管理上统一运筹。洛阳水资源总的形势是:水资源短缺,污染浪费严重,开发不均衡,管理欠科学,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5.2.1实现“三水”沟通,建立区域水资源保障体系引江济巢工程以恢复江湖的动态联系,适时引长江水来增加巢湖水体流动和互换,以清释污、以丰补枯增加

48、巢湖的水环境容量同时促进湖水流动,提高巢湖水体自净能力和排洪能力。“引江济巢”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向巢湖引入长江水约 10 亿m3, 据预测,巢湖的水体更新周期可以减为两年左右。对巢湖水质改善将起到极大作用。借助引江济巢,结合“淠史杭引水”、“驷马山引江西输”、“引泉入城”,实现长江水、淠史杭水、巢湖水“三水” 沟通,构建长江淠史杭巢湖互通、科学配置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引调水工程主要由引江和巢湖水逐步置换出淠河总干渠优质的农灌水量,保障灌区优质水优先供给城市用水,保障淠史杭灌区不断流,持续很好地向合肥市区、肥东县以及肥西县供水。5.2.2强化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

49、护并重,创建“体系完整、高效利用、发展科学” 的节水型社会,主要从农业、工业与生活 3个方面进行。农业方面: 进行灌区节水改造,推行渠道混凝土衬砌、“U”型渠槽,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水田,适度增加蔬菜、花卉。203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 以上。工业方面: 逐步推广先进节水工艺、节水技术与节水设备。开展工业企业节水试点( 针对高耗水行业)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施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强化工业再生水利用。203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90%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9 m3 /万元。生活方面: 由城市向城镇推进,

50、逐步采用阶梯式水价,重点推广节水器具,进行供水管网改造,2030 年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8% 。5.2.3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 加强中水资源再生利用,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实现水资源的多渠道供给和多层次利用。重点推广再生水在景观补水、工业冷却、生活杂用、绿化等领域使用,减少新鲜取水量。至203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 50% 左右。同时推进雨水资源利用,实现“收集调蓄净化利用” 的雨水综合利用,结合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推进屋面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居住区与建成区推广实施透水铺装路面。5.2.4加强水资源保护,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保护水环境, 加强水源保护区与水源涵养区的水环境保护。

51、充分发挥合肥市湖滨生态带对污染物的净化削减作用,将巢湖湖滨带建设纳入流域污染控制系统整体规划、整体设计,使建成的湖滨带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巢湖的最后一道屏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抵御干扰能力的、能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以环境改善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同时,开展环湖堤岸的生态化改造,优化岸线结构,以增强陆湖生态系统间联系,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对入巢湖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硬质岸线进行生态改造,以增强其与周边系统生态联系,提升滨水景观效果,改善湿地生境条件。发挥生态景观、污染净化、生活多样性保护能力。6结语 合肥市是资源型与水质型双重缺水城市,未来

52、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将制约合肥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 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是保障合肥市供水安全的有效途径。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基本保证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生产用水。城镇生活用水优先采用灌区优质水和外调水; 工业用水优先使用外调水,不足部分由本地水与再生水补给; 农业与生态用水优先考虑再生水与本地地表水,不足部分由外调水与本地地下水补充。重点推进再生水在景观补水、 工业冷却、 生活杂用、 绿化、 施工等领域的使用。水资源配置原则为: 高效性原则: 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遵循市场规律; 公平性原则: 近期与远期、 不

53、同区域、 用水目标与用水部门相协调; 可持续性原则: 区域发展模式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实施境外引水与市内调蓄同步, 统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实现合肥市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的生产生活, 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资源、 人口、 环境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 年 ), 2006 2MJ霍尔 城市水文学 M ( 詹道江译 )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89 3裴步祥 蒸发和蒸散的测定与计算 气象出版社, 1989 4芮孝芳 产汇流理论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5袁令劬, 等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SL 92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2第 30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水量多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