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在阳台上搜星正常10颗后再起飞,飞出窗户会不会掉高?

玩多轴很久,偶然看到了Phantom 3 4K的众测,忐忑的申请了,说到忐忑,最主要的原因有二,1是害怕拿人手软,产品有问题,但还是要说出来啊 ,2是因为申请的是四轴飞行器,但是现在已经是春天,风非常大,但是测试需要多次飞行,特别是拉锯,所以还是有点担心 。

精灵3的评测太多了,很难测,因为人家都测完了,所以LZ希望能找到些和其他的测评不同的点,要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LZ尽量就不写了。非常感谢张大妈给的这个机会。至于测试过程和结果,LZ也不担心了,毕竟张大妈是一个中立以及专业的网站,LZ所有的测试尽量都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无论好坏,都是最真实的结果可以供想入手的玩家进行参考。

到手后被快递单上三个字惊得不轻

一直想看看张大妈的封条,结果还是没看到?

的产品,无论商品机电机飞控,用过飞过的太多了,P3的话我也有一台A版,出来就入了,但飞的不是特别多。但是,之前也写到过,精灵是小型多轴飞行器的标杆,这点不用质疑,目前同档次产品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超越精灵3的,光遥控距离和数字图传两项就秒杀众生,更别说大疆的云台技术了。

4K,除了WIFI图传和单模GPS以外,应该来说都是三代技术,超声波定位也加入了。提到WIFI图传我就想到二代的中继,遥控也要开,中继也要开,遥控也要充电,中继也要充电,想想就头昏了 。LZ最想知道的,不是4K有多好,而是WIFI图传和单模GPS对实际使用究竟有无影响,以及实际使用当中的感受。

首先请注意一点,精灵3的4K实际有两个版本,而且样子都是土豪金,一个是PROFESSIONAL,实际就是精灵3的最顶配版本。一个是4K版本,就是LZ测试这个版本。区别不少,最明显的两个区别,一个就是遥控距离数字图传,一个就是单双模GPS,其他还有不少小细节上的区别,无关痛痒。LZ这个是4K版本,再次强调。

东西到手前我上DJI的官网看了下,不知道是产品太新还是?技术支持里面4K版本的机器没见,而且有固件发布说明,但无固件下载,没事,还是用DJI GO吧。

Phantom 3 Advanced 和 Phantom 3 4K,现在同价,这两个机器也包含精灵3所有版本的所有技术,LZ也会有一些东西进行对比,说明各自的侧重点,供这个预算的值友一个参考,也给想买精灵3但版本不确定的值友一个参考。

箱子中规中矩,4K和土豪金标明了他的身份

打开就这么些东西,这没什么新鲜的,各个版本都一样

LZ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拿出来,仅仅是有用的,没用的就没拿了,所有东西当中,LZ最喜欢的还是黑色的那个装桨的袋子,甚至想过自己定做15-20寸的桨袋用,真的很不错。

新机器云台锁扣,观察云台发现了和A版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上也是4K字样,注意云台上面有个海绵卡子

我记得以前只有英文字,所以经常在坛子里见到不取下就飞行的,还到处问怎么有果冻,现在中英文都有,本来就该这样。

特别把以前的找出来拍了一张

通用电池,但不得不说,后面出的,都不如以前

这里说下电池,P3刚出来我就买了,后来补买了电池,但是后来买的明显做工不如以前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拿着松垮,塑料壳贴合性不好。不影响飞行,但影响手感。拿到的电池,看看外壳这缝隙

放个对比图就明显了,最右边是最早的,外壳贴合,拿着没有间隙。

,和A版P版一样,实际这才是三代遥控器。S版实际就是二代遥控器,两个遥控器看着一样,实际稍微有点差异,特别要是拿在手上,差异更大,闭着眼睛也可以感受出来是哪个遥控器。左边是A版,右边是4K版。差异在哪,就是左上的拨杠,和录制按钮这个区域,右边这个稍稍靠外了一点,图片上不一定看得出,差别很细微,但实际这样更合理。

夹具都一样,都可以夹IPAD,当然,你的要是老pad就别想了,根本不支持。

差异的地方来了,电池不一样。上面的是4K版,下面的是A版。可能图片看得不太清楚,电池不一样,上面的是2600mah,下面的是6000mah。

接口也有少许差异,毕竟一个是用,一个是用WIFI

为什么我说拿走手上不一样,两个的重量不一样,毕竟电池不一样,重的是A版,轻的是4K版。

云台,我一直担心是S版的,结果不是,感觉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还是那无处不在的4K标识)

4K版云台和A版对比,都一样,除了4K版的加了风扇,A版有风扇位置,但是空的,A版是2.7K。

4K版和A版电机也有差异,我没看错的话,用的应该是E305 2312E电机

上个E310标准版电机的对比

以土豪金图片结束静态测试,不过个人观点真不太喜欢这个颜色(仅是个人喜好 )。

精灵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个人认为这是精灵最大的卖点了,所以LZ也一直留了一架,自紧桨可以快速拆卸,拆卸后随便装哪都行。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可以快速启动飞行。开车出行的话,大机还可能带出去,精灵也能带,要是飞机出行,大机的话根本不可能带出去,想都别想,电池就是个大麻烦。步行出行的话,大机带不了(当然可以硬背着,但造型和劳累度就...... ),精灵随便带。

上个精灵和850轴距大机的对比,个头差太多了

即便是汽车出行,大机折起来,占用的空间差别也太大,大机还没装箱,装箱后更大,长途跋涉这么放是不可能的。

实际精灵只有一个微单云台大小,这还只是微单云台。

精灵还有重要的一点,直接在app可以调整相机参数,这一点也很重要。所以,正如LZ说的,能拍和不能拍是差距巨大的,拍的好和拍得一般差距就不是那么大了,所以精灵一些缺点就不那么重要了,优势也就明显了。

用精灵的专用包,非常好装,无论是遥控器飞行器电池,贴合性好,保护性也好,从原厂到山寨,从几十到上千,配件比比皆是,LZ这个是买机的时候送的。

LZ不喜欢用专用包,难看且麻烦,LZ一般都是用

下层装精灵,上层装相机和镜头,侧面装杂物,几块电池也能背,一个包就搞定,保护性稍差,但不麻烦。

充电准备试飞,四轴飞行器,毕竟飞才是重头戏。

到手的电池电量(lipo电池,3.85v保存是最佳的)。

,我一直希望是高功率版,结果不是,和A版是一样的。

准备充满电待飞,智能电池,电量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奇怪的是,这个机器到手就提醒imu异常,所以到手就做了一次imu的校准

一来就提示升级固件,其实LZ除非是固件有大的功能改进,或是飞行不正常,不然LZ一般都不喜欢升级固件,但是既然是测试,必须升级啊。

升级完毕,做了些基本的设定,等待第二天一早出外场飞行。

这两天天气实在是不好,时间有限,也没办法了,只希望别刮大风,别下雨就行。第二天一早起来还是一个大阴天,能见度不是很好,但幸好没刮风,没下雨。上电校准罗盘后,简单飞了一下,打算先把拉锯做了,看看能飞多远,WIFI图传到底怎么样。到的飞场是一个我试机常来的飞场,飞场空旷。开始做拉锯测试,拉锯因为要超视距飞行,所以有一定风险,结果如下。

飞了几次,第一次在174高度,411远的地方图传断了,遥控正常,后来试了两次都是400-500米左右断,可官方数据是1200米,估计是受到了附近天气,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后面还会选择更好环境的飞场继续测试,因为我还留一块电做留空测试,没电飞了。

因为精灵很小,还接近天空颜色,200-300米基本就看不见了,所以早上的测试,很多时候都是盲飞,但LZ知道有可能会丢图传,所以一般不打舵,即便盲了,直线后退拉回来,早上的测试不是太顺利。

早上的最好距离,656米,天气太差了,而且估计有干扰,温度也低,大概就5度左右的样子,暂时结束吧

下午又拿了两块电,在两个不同的飞场飞行,做拉锯测试,实测图传距离。

第一个在早上的飞场,最好成绩不如早上,基本都在400-500米。

第二个飞场,实现了100米高,950米远的成绩,飞到900米的时候起了一阵大风,吓得我赶紧拉回来了,而且图传实际画面是有的,一直看着飞回来


第三天一早,专门带了一块电池到前一天飞900米的飞场,天气还是不好,有点小风,用风速仪实测了下,基本不影响,直接就起飞了。

第一次飞到800米左右遥控信号丢失自动返航了,返航到400米左右状态很好,已经能完全控制,环境也稳定,又再次往前推出去,最终实现了1150米的成绩,硬要再往前飞点飞到官方数据1200米也没问题,但没太大意义了,实际从800多米开始,环境因素,图传有些不稳定,开始卡顿,而且可以看下面的图片,再往前飞开始进入有人区域,本着安全飞行的原则,就拉了回来。

拉锯测试最终结束,因为飞行次数有限,但从几个不同地点飞行来看,个人观点,觉得这个图传500米以内是安全状态(基本不用怎么专门对天线),500米以上居间(需要调整天线角度,飞行器高度也要足够,电磁环境也要不错),800米以上是极限状态(需要很好的电磁环境,天线角度要调整的很好)。需要说明的是,lz用的全部是原装天线,没做任何改装,要是LZ稍微做下改装,感觉再增加50%距离不难。

但实际大多数时候的飞行拍摄,200米高,400米远,已经足够了,我的大部分的拍摄,都在这个范围内。A版P3我拉锯实测试200米高,4000米远,无任何压力,但实际飞行基本基本都在200米高,400米远这个区间之内飞行。大机飞行的就更是小心翼翼,基本都在视距之内,随时观察天空和地面情况。

留空时间测试两次,低电量报警设定到15%开始留空测试(最低只能设定到这么低 ),电量降低至15%会自动返航降落。

第一次因为室外温度飞场低,第一次测试我用把电池加热到大概37度左右,飞行器未提示电池温度低于15度

第二次电池直接装进去,飞行器提示电池低于15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测试都是用的新电池,第一和第二个循环

第一次测试留空时间为18分54秒,显示剩余电量521mah,电压下降至大概3.52V自动降落,下降后回压至3.66V第二次测试留空时间为18分07秒,显示剩余电量559mah,电压下降至大概3.52V自动降落,下降后回压至3.67V

第一次起始温度30多度

环境基本无风,室外温度大概5度

开始下降至3.62V显示38%电量

最后电压掉至接近3.5以下,说实话,看到这个电压还是有点胆颤的。

最终自动降落,自动降落时候,我都没等它落地,空中就手持让它降落了

实际显示电量低的时候,已经把它拉回面前了,随时准备落下来。当然,这个落,已经做好了不是降落是掉落的心理准备。

第二次起飞温度低,也没加热电池,飞行器直接显示温度低于15度。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海拔2000左右,动力会有一定的损耗。我这是测试,做的是极限实验,不然最后这点电量不建议飞行,因为稍微需要动力去调整姿态就可能炸鸡。平时我飞精灵的话,一般显示剩余40%电量就回航了,因为不知道在天上会遇到什么事情,遇到过好几次回航图中遇上气流和风的,打满舵速度只能到1米2米的,需要穿出这个区域,速度才能起来,但是要是电量不足以给你操作,结果就只能是失联了,后果大家都明白。

正常的lipo电池平时飞行我一般3.65-3.7回航,3.6-3.65降落。因为电压下降动力会有损失,需要更大的油门维持姿态,掉电更快,稍微有点不确定因素的话,炸鸡可能大增。精灵的话飞的很快,几分钟已经飞的很远了,没必要抢这几秒一分的。

这个功能,基本是三代技术的一个标志,但是LZ从来没用过,第一LZ基本不在室内飞行,因为尝试过,干扰极大,大多数时候也无需用飞行器,手持云台基本都可以完成,手持云台还能模拟更多效果,效果好的多。第二万一不得已非要在室内飞行了,LZ一般是姿态模式,但是,某些飞行器(飞控),姿态模式罗盘也会参与工作,这时就要慎重了。

既然是测试,当然需要测试这个功能到底如何,特别是在悬停状态下的漂移,以及外力干扰后飞行器的动作。所以,LZ献出了使用超声波定位的第一次。视频看着光线一般,拍摄的原因,实际还行,地面的瓷砖地面有纹理。

LZ放的视频比较简单,实际就是想展示定位和漂移的不同,实际测试时试了很多次,可以注意,第一次回位了,第二次就飘走了

LZ使用了以后的第一感觉是,有一定辅助效果,在室内无GPS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定点悬停,但是对地面的要求不低,对光线要求也不低,对飞行高度也有要求,假如地面条件较好,受外部影响后可以恢复,但漂移的可能性也大,起码在我的测试当中,回位和漂移各占一半一半。

单模和双模的GPS,双模的是集成GPS和GLONASS定位双模块,单模就只集成GPS定位模块,4K版本就是单模。实际使用当中,最大的差别就是搜星的数量,速度都不是太明显,只要星数足够,实际飞行当中无什么差异。启动时间差异也不大,双模定位的时间,单模基本也能定位了。差距不明显

双模gps星数,15颗

单模gps星数,11颗

悬停当中,基本都无太大差异

悬停脱控以后,LZ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用手把飞行器拉开一定距离(就和超声波定位的测试一样,不过这次是六个方向分别拉,超声波定位只拉1米以内,这个可能会拉四五米,而且会把飞行器下斜45°角拉,不同方向拉开),无论单模双模GPS,松手后均可以自行回位,而且回的位置基本都准确,没有漂移现象。这段测试拍得有视频,不同方向把飞行器拉开1-5米不等,松手后飞行器都会自行回位。

实际测试两机基本没有差异,所以视频就不上了。双模GPS搜星数量和速度肯定是比单模要更快、数量更多的,这毋庸置疑,正常使用时,只要卫星数足够,实际飞行无太大差异,但要是需要到山中、峡谷中、或一面靠山或有遮挡的地方,双模GPS的优势才会凸显出来。特别是丢星的环境,丢了几颗星后,星多星少差异凸显。

在离提交评测报告的前一天,天气终于晴了,但能见度也一般,没达到很好的状态,但起码可以测试下相机的质素了。画质4K最好,这是肯定的,但是和2.7K差异有多大?

也是两机同飞,但就我一个人啊

以下均为两机同时在空中,同一时间,差不多角度拍摄。先看照片,照片的效果应该都是一样的

视频截图,这么对比对4K来说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因为4K版本的实际分辨率要大很多,图片压缩成同样尺寸后,单图片看起来差异很小,加上被压缩了。实际观看视频的话,假如显示设备是1080的话,4K的稍高,细节更丰富,但是需要仔细观看,一眼看上去不一定能分出区别(这里指的仅P3实际拍摄的视频,而非吃烤鸭等4k测试片,档次差的太多)。假如显示设备是4k的话,差异立见,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压缩后为什么对4K不公平,LZ自己做了个分辨率示意图,请看

4k和1080分辨率差了大概4倍。

再上一个图传画质的对比,注意,是图传画质,因为一个是wifi图传,一个是数字图传。实际这两张照片的信息量很大,因为基本在一个位置,同时在空中,可以看到不同图传画质对比,单双模GPS卫星的差异,飞行距离对视角的影响等等等等

因为图传分辨率的差异,数字版本图传(A版)画面明显要比wifi版本(4k版)图传画质清晰的多的多。

两机同时在空中,双模版gps(A版)卫星数16颗,单模版gps(4k版)卫星数9颗。

上传了个对比视频,被压缩了,聊胜于无吧

顺便说一句,精灵的镜头是无畸变的镜头,这点很重要,可能有的值友不理解什么是畸变,Gopro就很明显

本来想用Gopro hero3+一起飞上去做个对比,可惜我的gopro被人借走了。不过以前在这里做过gopro,微单等的测试,放个图供参考。Gopro也是神器,非常喜欢手持使用,因为是超广视角,所以是鱼眼镜头,手持使用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画面,LZ很喜欢鱼眼带来的冲击力,但是挂飞机上的话,一不小心畸变就会影响画面,注意最右边的楼房,弯了,再对比下精灵的。

正常画面应该是上图这样(正常使用机臂是可以避开的,这是试机),但是要是摇下云台,就会变成下图这样。当然,LZ这个是试机,属极端情况,正常使用可以避开,但是,只能避开,或者通过后期来调整,并不能直接消除,下面两图都是Gopro拍摄。

用本台机器实际试飞了几段,虽然仅有一天时间试飞,但还是剪了出来,结果花了一整天上传后的视频被压缩的惨不忍睹,为避免影响到值友的客观判断,认为这就是4k的画质,再三思量后还是删除了视频。

1.精灵的特点,除了便携,就是快速启动,基本30秒上桨,开机定位,但是4K版使用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同样的环境,4K版启动后预热时间很长,基本是A版的2倍以上,有时候甚至是3-4倍。不知道是我这台机器的个案还是都这样。

2.偶然遇到设备未连接的情况,但退出dji go后再次进入就正常了,因为app需要兼容不容产商不同型号的手机,可以理解。

3.只遇到过一次,显示还有50%以上的电量,但是飞行器显示单节电池电压已经3.5以下,飞回来换了一只电池还是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气温有点低(室外温度5度),电池没预热。(但之前试了一只电池飞行正常,也是没预热),智能电池保护或和智能电池通信出问题,降落下来电机不启动状态电压就显示正常,飞起来就显示3.5以下,就收工回家了,第二天再次飞行又正常了,而且再也没出现过。

1.4K画质佳,分辨率摆在那里了,当然,你要是想要的是微单或单反的画质,慎重,可直接上悟Pro看能不能达到要求。

2.小巧便携,快速启动,价格亲民

3.简单容易上手,只需简单的飞行训练,即可飞行

4.镜头无畸变,云台非常稳定,大疆云台的稳定性有口皆碑

5.机器小巧,很小的空间亦可起飞,飞行姿态稳定,但遥控器手感一般

6.飞行中可以调节参数,环境影响小

7.自紧桨使用方便,但全速飞行很大几率会拍到螺旋桨,需要调整下飞行姿态,电调带刹车的原因,急停肯定能拍到螺旋桨和姿态欠佳,急停需谨慎。

8.WIFI图传,可满足基本的需要,但要求高的话请上数字图传版本

9.预热较慢,让人遐想

10.遥控电池较小,飞行时间不长即需充电

11.真心希望,能给个黑匣子,给用户自由查看飞行日志?

期待Dji的新一代机器面世(实际视频中已经可以看出,这就是p4了 )

上个目前自己在飞的机器,结束评测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

DJI发布精灵3后,升级的功能,更强大的拍摄画质让广大无人机玩家兴奋不已,而北京又拥有着全国最庞大的玩家群体,在精灵3发布后都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是在发售之前,就有传言说新版固件将整个北京六环内都划入限飞区,这使得精灵3在北京市场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

DJI发布精灵3后,升级的功能,更强大的拍摄画质让广大无人机玩家兴奋不已,而北京又拥有着全国最庞大的玩家群体,在精灵3发布后都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是在发售之前,就有传言说新版固件将整个北京六环内都划入限飞区,这使得精灵3在北京市场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玩家还抱有一丝希望,可能精灵3只是进行了一些飞行参数的限制,会影响些飞行体验,不至于完全不能玩,那么具 ...
DJI发布精灵3后,升级的功能,更强大的拍摄画质让广大无人机玩家兴奋不已,而北京又拥有着全国最庞大的玩家群体,在精灵3发布后都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是在发售之前,就有传言说新版固件将整个北京六环内都划入限飞区,这使得精灵3在北京市场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玩家还抱有一丝希望,可能精灵3只是进行了一些飞行参数的限制,会影响些飞行体验,不至于完全不能玩,那么具体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拿到精灵3专业版后,专门进行了这一项测试。

首先在东三环附近的街道上,飞机上电后,APP显示当前GPS信号不佳,此时飞行状态栏显示黄色,采用视觉定位模式,语音提示姿态模式,可以正常解锁起飞。飞机升空至3m高度后,此时GPS模块完成搜星定位,杯具发生了,APP中显示:“您的飞机处于限飞区域内”,精灵3上的指示灯均变为红灯闪烁,开始自动原地下降。观察APP上的卫星地图,显示着大大的浅红色禁止圈,覆盖到六环最远处,而中间的禁止符号为长方形深红,了证实这个限飞区的威力,我们开始了沿途的测试。

检测到GPS信号后变成红灯,自动原地下降
然后是四环内的大望路和松榆南路的交界处,此处为长方形深红区域的边缘,无法解锁

四方桥外的欢乐谷门口,刚出了长方形深红区域,但在GPS搜星完成后依然无法解锁,可以判断出这个深红区域只是一个禁止符号,而不是区域划分,实际禁飞区应该是覆盖了整个浅红色圈。

沿着京哈高速前行,到了禁止圈的边缘的六环外张家湾镇,此时APP上的地图显示还是没有出限飞区,而飞机依旧无法解锁。

6环外,但是还是没出限飞区
继续往外开,到了宋梁路,此时已经出了限飞区一段距离,此时显示的是“您的飞机正在靠近限飞区域,请小心飞行”,飞机可以在GPS定位完成后解锁起飞。此时飞机的灯序有限变化,红灯闪烁两次后变成了绿灯快闪两次,随后又是红灯。

靠近限飞区域会发生什么?DJI你能说清楚吗?

地图中显示的限飞区边缘,但229省道10km处,已经在限飞区外500米远了
为了继续验证,我们往回走了一段,根据实际路口的判断,当前位置实际上是限飞区外,但是APP中的地图显示有些漂移,显示飞机依然在限飞区内,不过在飞机可以在GPS定位完成后解锁,显示的依然是“您的飞机正在靠近限飞区域,请小心飞行”。此时推油门杆起飞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飞机毫无征兆的失控并朝一侧翻去,并倒扣在地面上,还好当时油门不大,除了螺旋桨受损外没有其他损失。当时APP中并没有显示受到干扰等异常情况,为了继续验证,在更换螺旋桨后,飞会儿君又重新找了一处实际位置在限飞区外,而APP地图中又显示在限飞区内的地方进行试飞,此时周围环境并无任何干扰源。但轻推油门后可以发现飞机在离地前依然有左翻的趋势,似乎要往限飞区外飞的意思,我收住了油门,否则飞机又将再次失控。

此时地图显示在限飞区内,而APP认为是在限飞区边缘,可以正常飞行,但随后就发生了事故

刚想着显示在限飞区内还是可以正常飞行的,随后就出故障了,怎么破?

限飞区外,终于可以正常飞行了

通过我们的测试可以发现,DJI的限飞区实际上就是禁飞区,其官网上的飞行区域限制篇章中,将APP中的限飞区描述为特殊区域,并且画为蓝色,而在功能介绍视频和文字描述中并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这块“特殊区域”是怎么个特殊法,限制飞行距离?飞行高度?玩家们可能会这么想,但是谁也想不到是完全无法解锁。官方视频中说的是近“禁飞区”边缘的20米高度至您设置的最大飞行高度呈15°角递增,但就在实际飞行过程中,APP并没有提示靠近“禁飞区”边缘有这样的控制算法,而飞机在限飞区附近时的异常表现,反映出DJI在限飞区边缘的算法存在很大问题。APP中所显示的飞机接收到的位置坐标与实际位置偏移达到了500m,而这会不会是诱发飞机失控的原因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只能提醒广大爱好者,在当前固件版本下,即使靠近限飞区飞行,也是存在非常大风险的,最稳妥的方式是远离限飞区2km以上,才能正常的享受飞行乐趣。

官方视频中所说的靠近禁飞区边缘的算法,但在APP中并没有提到,实际表现却是惊心动魄,让人不由得怀疑算法存在问题

关于飞行区域限制,也是语焉不详,让人看不明白到底怎么个限制法
关于飞行区域的限制,其实广大玩家都非常理解,毕竟有有的新手可能无意中飞入会造成危险的区域或者一些敏感地带,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可能借助它来从事一些非法行为。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DJI在其官方网站上对于特殊区域并没有说明是如何限制,限飞区这个提法也非常有欺骗性,限制还是禁止,一字之差给人们传达的意思迥然不同,而事实上特殊区域就是完全禁飞。相信北京的玩家拿到飞机以后,打开APP发现整个六环都无法飞行时都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且大疆在限飞区边缘的算法以及地图漂移问题,将对飞行安全造成相当严重的隐患。

网站中和APP中显示的限飞区的方式,网站上显然存在误导性
在最后,还是提醒一下飞友们,低调飞行,享受乐趣,而不是要挑战底线,以身试法。DJI这样的限飞属于无奈之举,但是在限飞区的划分上能否更精细一些,人性化一些?粗放的划分区域并不能真正避免闯入禁飞区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却实实在在的损害了买家的利益,DJI在销售产品时,应该保证所有的买家都有知悉权,知道北京六环内完全无法解锁,而不是拿到了飞机后才发现根本无法飞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疆无人机失控后会砸到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