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会有外星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充满了有毒的氧气,因此不会有生命”吗?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出现过许多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时期,比如,地球上的第一次光合作用开始后,地球不是绿色而是紫色的;

我们赖以为生的氧气直到26亿年前才出现在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差点让生命进化戛然而止等等,让人类不禁感慨生命的神奇,地球的伟大。

在了解完地球后,人类又把目光放在了浩瀚的宇宙,试图找到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并在上面找到生命的痕迹。在寻找的过程中,是否围绕一颗稳定的恒星,是否有大气,是否存在液态水是三大关键因素。

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生命的生长离不开光,需要光作为能量,地球的光由太阳提供,其他类地行星的光就要由它所围绕的恒星产生。


人类在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因此类地行星如果有生命,那么就得存在液态水。至于大气,这个就不一定得和地球现在的大气成分相同,毕竟大气是会变化的。

如果有人会说,在地球上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它没有氧气、没有水、没有阳光,可生命依旧在里面繁衍生息。恐怕没人会相信,地球已经过了生命演化的初期。

几乎所有的生物在各方面趋于同化,不可能离开这三样重要的生存因素。事实上,真的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上个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为修建核电站选址勘测,意外发现了一个洞穴,当时的勘测工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洞穴将会改写我们对生命演化的认知。

这个洞穴也将在生命史上留下名字——莫维勒洞穴。这个洞穴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科学家们走进之后就发现,里面没有氧气,充满了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有毒的硫化氢。

洞穴内完全封闭,看不见一点光线,人类如果没有配备专业工具,那么在这个洞穴里呆几个小时就会死亡。科学家们穿过了黝黑的通道后,来到了洞穴腹地。


那里相对开阔,还有一个洞穴湖泊,唯一不变的还是黑暗,仿佛太阳遗忘了这里。一般洞穴里都会有钟乳石,这是因为山体里的水会渗透进入山洞。

水里溶解了岩石里的碳酸盐,在滴落的过程产生积累,最后形成钟乳石、石笋等自然奇观。但莫维勒洞穴里,不仅没有找到一根钟乳石,还在洞穴壁上发现了一层厚厚的黏土。

这层黏土防水性极好,没有一个水分子可以从外界到达山洞内,洞穴里唯一的水源便是洞穴深处的湖泊。科学家们取湖泊的水进行分析,结果大吃一惊,水里不存在任何食物颗粒。


探索莫维勒洞穴的研究人员

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没有食物,还充斥着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硫化氢,似乎生命应该在这里绝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突破。

科学家在幽深黑暗、充满毒气、食物匮乏的洞穴里,竟然发现了48种生物,其中的33种为新物种,乃莫维勒洞穴独有。经过对洞穴岩石的研究,发现洞穴保持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已有550万年

这一发现使得全球震惊,颠覆了我们传统意识里生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的概念,仿佛是一个“外星世界”。可惜莫维勒洞穴所在的环境太过恶劣,直至今日到达过洞穴深处的不过百人,研究速度非常缓慢。


莫维勒洞穴颠覆了人们关于生命的认知,传统生态观念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太阳,因为重要的光合作用需要利用它的能量。

光合作用是生命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早期生命居住在海底火山的热泉口附近,依靠火山提供能量,随着地球逐渐冷却,火山活动不再频繁。

此时的生命需要找到另一种源源不断的能量来维持自己的活动,太阳光在这个时候走进了生命的演化过程。后来一批真细胞学会了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劈开水分子获得氢元素。

然后再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氧气,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光合作用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今天,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产者采用的就是这套模式。


在人类发明太阳能电池板之前,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捉并使用太阳能的途径,生产者释放的氧气更是所有生物都不开的物质,因此才会有那句“万物生长靠太阳”。

光合作用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螺旋加速器,自那之后,演化的方向开始多样化,多细胞生命相继出现,在埃迪卡拉纪发生了生命史上第一次大爆发。

这更为之后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打好了基础。我们常说的化石能源,就是远古时期的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量,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储存。


与传统生态相比,莫维勒洞穴就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它不依赖任何光合作用因为压根就没有阳光,同时也没有氧气,有毒气体弥漫,这样的情况下生物究竟是怎么生存的?

科学家发现,洞穴的湖泊里虽然没有任何食物,但里面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们漂浮在洞穴了无生机的湖水里,依靠摄取二氧化碳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

而洞穴里的其他生物,如蜘蛛、蝎子、水蛭等,以这些细菌为食。可这些细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哪里来?原来它们并不像植物利用太阳能。


它们利用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维持有机物合成,有毒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并伴随着能量变化。而二氧化碳并非这里面唯一的碳来源。

洞穴里还有另一种细菌,以甲烷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利用的同样是化学反应的能量。这些细菌被科学家称为“自养菌”,它们成为了密封洞穴里的生产者。

在它们550万年的努力下,里面的硫化氢经过反应成为了硫酸,不断腐蚀洞穴的岩石,拓宽了洞穴的面积。以它们为食的生物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洞穴环境。

生来就没有眼睛,通体透明,触须很长,活动不迅速,生长周期长。更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洞穴里的动物们并不是550万年前就存在于此。


它们之中有许多是在洞穴形成后才来的。最晚搬进来的住户是一种蜗牛,200万年前才姗姗来迟入住。科学家们因此推测,洞穴并非一开始就毒气环绕密不透风。

许多动物来此的目的是为了躲避灾难。比如200万年前来的蜗牛,那个时候地球正在经历冰期,它为了躲避严寒深入地下。

这些证据说明,动物们现在的样子是后面进化而来的,在没有氧气、阳光的环境中,生物也可以继续进化,这为后来研究生命演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生活在洞穴中的透明蜗牛

莫维勒洞穴不仅为研究生命提供了新思路,也拓宽了天文学家的研究范围,以后寻找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时,不再局限于现在的条件,而是能从多方面入手。

外星生物的形态不用拘泥在传统的样子,它们的长相可能会更多种多样。之前人们设想的外星生命,都是围绕地球环境展开的,人类猜测在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上,居住着外星生命。

它们也依靠光、氧气和水生活。莫维勒生态却告诉了我们,生命的进化不一定完全依赖这这些,即使四周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甲烷、甚至有毒的硫化氢也不要紧。


这种环境依然可以进化出其他形态的生命。为此天文学家们也在太空中积极寻找外星生命。早期的地球也经历过与莫维勒洞穴相似的生态环境。

据研究,大气中的第一个游离氧气出现在约26亿年前,地球的大气一开始也是充斥着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加上那会儿的地球大气浑浊不堪。

里面全是火山爆发,陨石撞击留下的尘埃,阳光无法照射到早期海洋里。可第一个生命还是在大约38亿年前诞生了,这中间的十多亿年,生命的模式肯定与现在完全不同。

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化石,这段历史一直是生命演化的空缺。莫维勒洞穴的发现,能够给科学家启示,探寻早期地球生命的进化。


洞穴里的自养菌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合成有机物,并且过程中可以不依靠太阳。二氧化碳和甲烷是现在令人类很头疼的温室效应气体。

人们绞尽脑汁也要将它们从大气中赶走,恢复曾经的状态,为此人类又是节能减排,又是疯狂植树。现在有一种新的细菌出现,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甲烷,为以后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可能。

可惜的是,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关于莫维勒洞穴的研究进展得很慢,一方面是它的环境太恶劣,人类光进去就得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另一方面,洞穴被隔绝了550万年,里面的生态已经孤立存在,人类贸然前往会破坏其原有生态。莫维勒太特殊了,世界仅此一个,一旦破坏,对科学界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关于莫维勒洞穴的探索并没有结束,里面还有许多区域处于未知境地,尤其是里面的湖泊,人类几次下潜都没有更多的获得,关于它是否连接外部一直是个谜。

而对于里面的动物,研究也还将继续,因为科学家们发现这里面一些动物的DNA与外界同类之间还有极大的相似,关于它们的来历人类依旧一无所知。

而且洞穴里越是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动物的数量越多,直到今日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原因。这个颠覆了人类认知的洞穴,跨越550万时间,之后还会一直存在下去。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已经习惯了阳光、水、空气的陪伴,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生命离不开这三样条件。事实证明,人类对于地球来说还是太年轻了,对生命的认知尚浅。

就在同一片蓝天,就有这么一个洞穴,它没有氧气,一片漆黑,笼罩在窒息的二氧化碳与有毒的硫化氢之下,生命却也依旧在此生生不息,历经550万年屹立不倒。

我们总是在想象外星生命会怎样,莫维勒洞穴就像我们未知的外星世界,颠覆常识超凡脱俗。人类总是对未知的领域十分热衷。

在未来我们也会对莫维勒洞穴继续探索,某一天那里也许还会发现新的物种,恶劣的环境也制止不了生命进化的脚步,毕竟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对于地球生物来说,氧气是必不可缺的物质。在我们的体内,氧气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过程,维持生命的运行。一旦离开氧气,一个人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氧气逐渐枯竭,以至于人类难以呼吸,那会不会是世界末日呢?

你可能觉得这件事不太可能,不过国外的两位科学家分析后认为,地球的氧气含量波动有可能会走到这样的极端,以至于给地球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当地时间11月15日,德国的《法兰克福评论报》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东邦大学的Kazumi Ozaki佐治亚理工学院的Chris Reinhard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在文中,两位科学家就提出了这种可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我有点纳闷,因为他们的论文是在3月1日发表的,不知道德国这家媒体为啥过了大半年才想起来介绍,然后最近还在咱们国内引起了关注。不过,既然大家在关注这件事,咱们就来说说他们的研究内容吧。

实际上,这两位科学家当时是在参与美国宇航局的一项名叫NExSS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探索和评估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气候是最好的模板之一,所以两个人也希望通过对地球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来更好地理解系外行星,于是取得了这次研究的成果。

在地球大气中,有78%都是氮气,氧气占了21%,另外还有0.9%的氩气和0.1%的其他气体。不过,氧气的含量并不永远维持在21%的比例,纵观历史,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有过许多次波动。

(图片说明:地球大气层)

甚至在地球形成的前20亿年时间里,我们的行星上几乎没有氧气存在。直到一种名叫蓝藻的生物出现,情况发生了改变。这种生物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再加上火山喷发也释放了一些气体,地球迎来了大氧化事件,从此适合靠氧气生存的生命存在。

从那时候开始,光合作用就成为了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度因为氧气太多,导致石炭纪出现3米长的“巨型蜈蚣”、翼展70厘米的巨脉蜻蜓。更加夸张的情况下,地球过高的氧气含量甚至在24亿年导致地球大降温,冰盖一度延伸到赤道附近,也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时期。

(图片说明:雪球地球)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的氧气含量来到了今天的21%,对于人类来说已经相当舒适。不过,Ozaki指出:地球这个含有氧气的大气层,并不是它的永久特征。

在未来,植物的光合作用仍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球氧气的含量。不过,这些植物能长成什么样,也要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我们的太阳。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呼吸的氧气是这样的,太阳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太阳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并且未来50亿年里仍将如此。核反应原理是不变的,但是太阳本身却会变。随着太阳的老化,它会逐渐开始升温,变得越来越热,导致地球温度也不断上升。

(图片说明:太阳在不断地变热)

当太阳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会出现分解反应,逐渐减少它们的含量。你可能觉得这些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消失是好事,其实不然。因为有一大批生物还需要依赖它们生存,那就是植物。

如果大气中没有了二氧化碳,植物要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随着二氧化碳的减少,植物也将大批死亡。这会直接导致植食性动物因此而灭绝,进而影响到肉食性动物。另外,没有了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氧气也会减少。

那么,这样的变化,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图片说明:10亿年后太阳甚至可能将海洋烤干)

天体的变化总是漫长的,他们推测,地球氧气的骤减会出现于大约10亿年后。在这1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的大气变化其实不大。但是,一旦到达了临界点,那么一切都会进展得非常迅速,在10000年的时间里,氧气水平会急剧降低,从量变引发质变。

这个降低的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根据两位科学家的推测,届时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可能会降低到只有今天水平的1/100万!

这还不算完。他们发现,随着氧气含量的降低,大气中甲烷的含量开始大幅上升,甚至达到今天的10000倍。大气的变化实在过于剧烈,以至于地球生物难以适应,大批死亡。

(图片说明:缺氧会导致大灭绝事件发生)

还有更加恐怖的后果:氧气含量降低的同时,臭氧也开始减少,以至于地球的臭氧层逐渐消失。臭氧层是抵御一些辐射的重要护盾,当臭氧层消失时,太阳的紫外线就会进一步残害地球生物。

高温、缺氧、大气剧变、恐怖辐射……在这些因素之下,地球上的动植物,不论是活在地表的还是生存于水下的,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逐渐消亡。在一些阴暗处,只残留着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球将会退回到数十亿年前,重新由微生物统治。

(图片说明:水熊虫的顽强生命力或将在这样的环境下幸存)

说到这,我想起了电视剧《功勋》中袁隆平桥段里谭胖公临死前说的那句话:过去就是足够远的未来,未来就是足够远的过去。在10亿年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可能退回到20亿年前的水平,重新成为微生物的天下。

我们开篇说了,两位科学家进行这样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评估系外行星的宜居性。通过这次研究,他们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氧气不是评判一颗系外行星宜居性的唯一标准,即使没有氧气,它也可能孕育了生命,虽然这样的微生物未必是我们想要找到的生命,但它们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图片说明:系外行星)

谁知道呢,没准多少光年外,就有一颗行星已经走完了科学家推测的历程,退回到了微生物统治的时代,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创作不易,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就点个赞再走吧。想看更多精彩科普文章,就请关注我,我们下期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现今流传着很多古老的关于外星生命的故事与传说。

  这不仅仅成为了科学研究团队们的热点讨论话题,同时在公众之中也吸人眼球。这些事情一旦被视为奥秘一般的存在,并且是社会大众所渴望知道的秘密,如今成了好莱坞电影与科幻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外星生命存在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有多大,并且是否存在可靠的的科学依据来支撑这个想法。

  图解:旅行者金唱片的两个拷贝之一。另一份跟随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至太空。

  在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像通讯、人造卫星、天文望远镜与生物科学这些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有 丰富的结论与依据来证实存在外形生命的这个观点了。

  将这些明显的线索与证据放到一起,便使科学团队们获得了一个结论:生命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是银河系的其他行星系,亦或是其他星系,都有可能真实的存在着生命。

  为了更好的理解关于外星生命存在的相关争论,生命能在地球上生存的标准需要被理解:

  一、生命在地球上形成

  科学调查已经表明,以下的事实与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星球(地球)上能形成生命: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一绝青云咏翻译自learning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的存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