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十圆周率取3是什么意思?

祖冲之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圆周率计算出来的?

祖冲之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圆周率计算出来的?

二项式的扩展等比数列求和

三角学:利用三角知识解应用题

微积分学习:导函数的其他性质

初二数学:这题二次根式怎么计算?套...

【基础】【数列】1、等差数列的通项...

根式计算太复杂?学霸先摆这个公式,...

九年级数学:怎么求AG和GF的比值...

第二类通项构造法,求通项公式的好方...

HACC公开课:近似正常二项式

如何将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GMAT考试问题解答:应用题与方程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

有多年历史的网站about.com,3月11日有短文谈与历史。原来3月是属于女性的,这当然不仅仅因为“三八妇女节”,而是在此始于1911年的世界性大之外,3月还有肇于美国惟尚未世界风行的“妇女历史月”(Women's History Month)。

百余年前女权分子(当年她们争取的女权只限于投票权)力争之下,西方多国国会先后立法定3月8日为“妇女节”。“立节”后不久,世界第一次大战、世界经济大萧条以至世界第二次大战,接踵而至,男权尚且不保(战死沙场和在金融市场身败名裂的绝大多数为男性),“妇女节”不免亦被淡忘,即选举权外的权利,在此期间少有提及。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渐渐勃兴,社会行有余力;加上那些饱读诗书婚后成为职业主妇的有识女性,受妇运先行者、《女性的奥秘》(The Friedan,)“妇解”理论的感召,纷纷走出厨房、放下婴孩,争取全方位女权,终于奠下了女性与男性平权(除了生理条件)的社会地位。不过,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当下”的现实生活,女性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肯定多有建树,却因少有发掘而默默无闻,因为几乎所有讲述历史发展的书,绝大部分(简直是全部)以男性为主轴。换句话说,在历史进步过程中,女性的参与及成就,被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所忽略!

有鉴于此,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富裕社会”美国便兴起一门新学问——“妇女学”,前卫学府如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纷纷开辟妇女研究(Women's Studies)课程,开始研究便发现女性对人类进步有不可取代的贡献。1978年加州宋蒙拿郡(Sonoma County)的教育局,首倡定3月第一周为“妇女历史周”(国会于1981年立法正式确认);加上“妇女节”,3月第一周可说属女性天下。

大概是因为女性贡献太大(这应为事实,不然何以人们只说“伟大女性”而不提“伟大男性”!),1987年美国国会把“(全国)妇女历史周”扩展为“历史月”,此后每年国会以至总统,都会定时定候作此宣示(Proclamation),提醒国(世)人庆祝此节日。总统委任的“颂扬美国史上女性委员会”,自从九十年代起便年年开会,除了力促各高等学府开设“女性学”课程,还于1996年在华盛顿著名的“美国历史博物馆”侧建立“美国妇女历史博物馆”(NM),此后五花八门有关女性的博物馆开遍美国十多个州……

不过,在香港这个彻头彻尾商业化城市,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节日(“妇女节”从来不是互赠礼物的节日),恐怕搞不出什么声势。

3月的节日(目)真不少,除了“妇女节”和“(美国)女性历史月”,还有刚成过去的“3月14日日”(Pi Day),3月14日既为爱因斯坦(A.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生日(今年为其一百三十五岁冥寿),又是历法最近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的日子,旧金山物理学家萧拉利(Larry Shaw)于1988年倡议定爱因斯坦生日为圆周率日,爱因斯坦的“母校”普林斯顿有机可乘,于是日大事庆祝,寻且成为物理学界的节日。至2009年,众议院通过一项无约束力(non-binding)决议案,定此日为“国家圆周率日”!

圆周率日与我们何干?读者也许较有兴趣知道圆周率与经济(股市)循环的关系。而这可“重温”笔者2009年10月底所写《圆周率的神奇循环系列》的第一篇“期以五年道指三万”:“远在七十年代中期,阿姆斯特朗(Martin Armstrong,1950)便发现在公元1683年至1907年长达二百二十四年期间内,金融市场一共出现二十六次恐慌(panic),恐慌与恐慌间的时距平均为八点六年;在进一步分析后,他发现八点六年循环不仅对金融市场有效,经济、政府,甚至国家兴亡,亦与八点六有关。八点六年刚好是三千一百四十一日,这和圆周率(pi)的近似值三点一四一吻合。圆周率与钟摆的 摆程 、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构及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有关。圆周率这样重要,阿姆斯特朗遂称八点六年为 字宙的动力 (Forces of Mother Nature)。”

深入研究之下,阿姆斯特朗又发现在公元365年至1989年间,世界发生六十三次若干年未遇的大地震,每次大地震的时距平均为二十五点八年,而这正好是八点六的三倍。

阿姆斯特朗指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于2007年10月11日创下一万四千零一十五点的新高,在这一天的十七点二个月后即2009年3月19日,道指见新低点七千四百点;十七点二个月,恰恰是八点六的二倍;当然,指数真正低点在3月9日的六千五百四十七点,而这点误差是可以接受的。

令人诧异的是,据阿姆斯特朗的计算,牛市的诞生亦是“有纹有路”。他指出,当指数于1994年跌至三千五百二十点见新低点后,便“败部复活”,而他推测高点将现于2015年,届时指数在三万点以上!以三千五百二十乘八点六,得三万零二百七十二——事实当然不可能如此准确,阿姆斯特朗才说“三万点以上”。

道氏指数目前在一万六千点水平徘徊,要在一年多内攀上“三万点以上”,谈何容易——即使那些认为“华尔街牛足五年”、“美股仍处大牛市”的专家,相信的也不会太多。

笔者较有兴趣的“3月节日”,是“OK日”!三年前的3月23日,波士顿市议会投票通过,定在此日庆祝OK诞生一百七十二年,因此名之为“OK Day”。

笔者对OK的前世今生,虽然颇有了解(甚至可说了如指掌),写过“你OK我OK,OK从何而来”的“长文”(《上海书评》2011年2月27日),本来以为不会再为OK动笔了,哪知《高等教育纪事报》有篇题为“OK一百七十五年”的短文,一看便动写兴。读此短文,知波士顿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铸造此“美国最佳无形出口”、地球上最多人说和写的字,当然在其“原产地”美国更成为无人不说的口头禅,以至美国人有Oker的别称!今人因而要大事庆祝,合情合理。

《纪事报》短文的作者,正是写那本笔者在旧文里介绍的《OK——美国最流行单字不大可能(回看也许应译为“不可思议”较妥当)的故事》的麦卡夫(Allan Metcalf),成书后他再无新发现,短文因此“炒冷饭”,撷取是书的数据而已;对笔者来说,短文的新意仅在提醒读者,3月23日是OK一百七十五岁生辰(dodransbicentennial或septaquinquecentennial)而已。

这些年来,为OK寻根的学者,不计其数,笔者2010年写“从《字典》到《同义词词库》系列”,便曾多有引述。考其见诸文字的源头,最终是由伊利诺伊州大学英文教授麦卡夫一书定音。他爬梳近两百年来的美国报刊,敲定此前缀见于1839年3月23日的《波士顿早报》(Boston Morning Post)第二页(作者为该报老总Charles G. Greene),文题便叫“O.K. - all correct”。All Correct何以会缩成O.K.而非A.C.,皆因当年流行自铸诙谐幽默的“潮字”,此字遂被写成oll korrect,OK由此而得。显而易见,它比AC易上口且发音更铿锵,波士顿“潮人”固然无OK不欢,美国各地老乡亦认为此字OK可以接受,不数年便全国流行。

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OK之成为最流行英文字,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即是说,没有政治宣传机器的推波助澜,OK也许热不起来。美国第八任总统Martin van Buren于1840年3月4日宣誓就职后,民主党人趁机于是年3月23日成立以总统花名Old Kinderhook(按纽约州的Kinderhook为总统故乡,加上“老”字,如老广、老潮、老美,表示亲昵而已)的缩称,而又寓意“一切顺利”的OK俱乐部(O.K. Club),以鼓吹民主党的政见。保守的辉格党(Whig,共和党〔及英国保守党〕前身)的“文胆”在其喉舌报章撰文,指OK“出身可疑”、“意义含糊”,意欲贬低OK俱乐部的认受性,考出它是来自阿拉伯文,有kicked out即出界、解雇之意,其倒读为out kicked,是为O.K之源头(竟与knock out的倒读同)。民主党的文宣健者马上还以颜色,把OK乡土化……此事已无关宏旨,我们知道它经过“政治洗礼”后“风行全球”便足够。惟这段“花边新闻”显示当年OK确是鲜见的新字。

OK传遍全球深入民间,连笔者三岁小孙女亦OK不绝;现在波士顿人定日庆祝,这真是近二百年前波士顿人意想不及的结果。

不过,一如笔者认为“妇女节”少有商业价值,因此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依归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生根而不会开花结果,“OK日”亦将同一命运。说来有点奇怪,虽然人人说OK,但以之为品牌的东西却不太受市场欢迎,于1993至1995年间,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果味汽水”,便以OK为名(罐上印有OK牌汽水大字),但似乎只在波士顿一带有售,而无法向全美,遑论全球推广。如今OK有“法定”庆生日,也许以之为名的商品陆续有来。

最后应该一提的是,3月值得庆祝、纪念的日子真不少,而笔者以为迟早会加入此典庆行列的还有“万维网日”(World Wide Web Day),以英国计算机科学家现为麻省理工及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的添·巴纳李(Sir Tim Berners-Lee,1955- ;2004年封爵)那篇传世论文《信息管理的建议》(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于1989年3月在“欧洲原子能研究所”(CERN)的学报发表,启动了万维网的发展,添爵士遂被誉为“万维网之父”(Father of W-W-W),把3月的某日定为“万维网日”,谁曰不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圆周率算尽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