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如下图↓)?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167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我们现在使用的“准”字是一个常用字,人们很奇怪为什么它以“冫”(两点水)为形符。因为,“冫”其实是个“冰”字。“冫”本来写作“仌”,象冰花之状。《说文解字》:“仌,冻也。象水凝之形。” 《正字通•冫部》:“冫,冬寒水结也。”凡是以“冫”为形符的字,其本义都应该和“冰冻”“寒冷”有关。譬如“凉”、“冻”、“凌”、“凛” “冫”为形符。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准”字意义怎么也难以和“冰冻”“寒冷”联系起来。其原因在于:“准”和“凖”都是后来由于特殊原因讹变而产生的字, “準”字才是“准”和“凖”的本字。
《说文解字》:“準,平也。”“準”的本义是“平”,清代的文字学家段玉裁说:“(準字)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所以,“準”是一个形声字,以“水”为形符,以“隼”为声符。
“準”字后来由“三点水”而讹变成“两点冰”,形成“准”和“凖”。据有关史料记载,有说是南北朝的事,也有说是宋代的事。
一说是避南北朝的宋顺帝之讳。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其中宋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姓刘名準。古代的人讲究“避讳”,因为对于君王或尊者必须尊敬,所以人们对他们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来,一定要将最后的笔画省略掉一笔或两笔。人们为了避讳,不仅将“準”字的最后两笔“十”省略,而且把“三点水”改为“两点冰”,“準”字因此演变成“准”字了。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曾经撰写《宋书》一百卷。他为了避刘準之讳,凡是遇到“準”字的地方,一律省笔写成 “准”字。这一点大概是因为避讳而把“準”字写成“准”字的铁证。
另一说是避宋朝的寇準之讳。《正字通•冫部》解说得很详细:“準,或谓宋寇準为相,行文书不敢成字,去其‘十’则嫌于淮,故改氵为冫。”(译:準,有人说是因为寇準是宋朝的宰相,所以人们在行文写字的时候,不敢写完整的“準”字。如果省去‘十’,那么又和“淮”字相同,于是就把“氵”改为“冫”)
因为寇準贵为丞相,所以下面的官员在行文的时候就必须将“準”字的最后两笔“十”省略,但是如此省略,“準”就变成了“淮”字,于是人们只好把“三点水”改为“两点冰”了,“準”字因此讹变成“凖”字了。
如此看来,“準”字讹变成“准”字在前,“準”字讹变成“凖”字在后。不论“準”字是讹变成“准”字,还是讹变成“凖”字,其原因都是因为避讳而减少笔画造成的。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字简化之前,“准”字和“凖”字都作为“準”的异体字在社会上通用。但是,特别注意“准”字在唐、五代期间产生了新的意义,表示 “许可”“依照”等意思。如:准许、批准、准考证、准如所请、准此办理。后来“准”字意义又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尉、准将、准驾驶、准平原。
“准”字所具有的特别意义,是“準”“ 凖”两个字不具有的。如果把“准许”“准将”的写作繁体“準許”“準將”,就成了大大的笑话。
“准”字因为其笔划相对简略,所以在社会上使用得更为普遍。在《汉字简化表》中,“准”字作为简化字保留下来了,而“準”字却作为繁体字被淘汰了。正字被淘汰,异体字却被作为规范字使用,因此人们再也不会想到“准”字的本义原来和“水”是有联系的。

统一码:295C9汉字结构:

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丨一丶ノ丶一丨ノ丶

汉字部件构造 :首尾分解查字 :風杀(fengsha)

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丨一丶ノ丶一丨ノ丶

笔顺读写:撇折撇竖折横竖横捺撇捺横竖撇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这个字念什么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