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享有的主要民主权利

原创 | 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资料汇总(精品)

原创 |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学习手册(word版)

重磅!2022春晚全是中高考考点!各科名师连夜整理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背诵模板(A)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背诵模板(B)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2022新年贺词十九届六中全会2022冬奥会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神舟十三号飞船孟晚舟回国黄河三角洲保护区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校外培训泛滥,实施“双减”政策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归类汇总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共同富裕、历史自信、道德模范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北京冬奥会、《个人信息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

2022年中考时政热词:人民至上、关注家乡、精神谱系、人大制度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乡村振兴促进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 四次伟大飞跃、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

【精品微课】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7-9年级)

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非常实用)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

第一框题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怎样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对比第8题的宪法原则)

5.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从现在做起,积极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大事,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其意义何在?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10.为什么说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公民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1.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

13.青少年如何尽到国家小主人的责任?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爱国的公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与外宾交往时既要尊重外来文化,又要不卑不亢,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积极宣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4.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15.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此,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16.扶贫(减贫行动)的意义: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后面一题)

17.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扶贫开发,努力消除贫困,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实现国家的总任务。③扶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④扶贫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8.政府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①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学脱贫致富。③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的支持力度;④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⑤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发展条件等。

19.扶贫方式有哪些?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连片扶贫,精准扶贫。

20.列举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有哪些?

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棚户区改造工程、发展均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

第二框题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 。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国家监察机关――最高监察机关、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③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为什么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

①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所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③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国家机关如何行使权力?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②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的意识,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8.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第一框题 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4章143条。

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④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5、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7、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①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②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框题 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答: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3、如何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

①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

②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4、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宪法实施方面的职责是什么?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6、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7、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12.4)、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修建宪法主题公园。

8、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2)公民:(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原因)。)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②认同宪法,自觉遵守宪法。③践行宪法,敢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9、我们要学习宪法的哪些内容?

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10、为什么要认同宪法?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1、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

①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③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2、事业单位新入职工作人员,手持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

13、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答:设立国家宪法日,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促进公民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为什么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的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宜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

第一框题 公民基本权利

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的政权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①具有中国国籍;②年满十八周岁;③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5、政治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6、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7、监督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8、如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情形(在什么情况下行使监督权):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注意事项: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④以合法方式进行,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合法有序,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渠道、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健全法律监督制约机制,防止腐败和权力被滥用;④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尊重民意,反映民意等等。⑤有利于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0、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什么?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1、人身自由指的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2、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有哪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①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③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4、为什么要保护公民人格尊严?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15、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6、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侵犯这些权利当中的任何一项,都意味着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7、为什么不能侵犯公民住宅?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所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8、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0、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21、公民享有财产权的原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关于财产权的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2、公民对私有财产享有什么权?(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几种权利?)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3、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5、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26、有关物质帮助权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7、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28、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9、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从立法的角度确保,制定《义务教育法》。

其次,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最后,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30、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1、关于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态度)。

32、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学校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禁止划分重点学校和设置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遏制择校之风。

33、我国为维护教育公平采取了哪些举措?

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义务教育学校取消重点班;农民工子女上学不收取借读费;高中实行均衡招生。

第二框题 依法行使权利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总原则)。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方式维护权利。

2、如何理解公民个人自由和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个人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为什么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正当的程序?(行使权利遵守程序的意义?)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协商。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时通过协商解决的。优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2)调解。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3)仲裁。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4)诉讼(俗称“打官司”)。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5、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①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主动性,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与升级。②具有简洁、及时、经济的特点。③具有广泛性,有利于方便广大人民群众。④具有融合接受性,能实现情与法的融合,使法的实施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

6、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某班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旁听庭审,了解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增强程序意识和法治观念。

实施步骤:①准备:了解注意事项,查询开庭公告,了解相关法律知识。②旁听:感受审判过程,遵守旁听纪律。

③总结:交流旁听感悟,增强法律意识。

第一框题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宪法规定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做法)(建设法治社会,我们公民应该怎么做?)

①遵守宪法就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6、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7、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各包括哪些内容?

①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②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③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8、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理由)

9、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③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④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⑤遵守社会秩序;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⑦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

10、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1、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和相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12、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法律知识普及周、国家安全教育日网上宣传、全国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

13、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有利于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4、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5、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的职责各是什么?

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与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1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围绕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设计一套知识竞赛题,然后,小组或者班级交换题目并进行比赛的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公民基本义务知多少

活动目的:加深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

活动内容:(1)名称接龙:(略)(2)你说我猜:(略)

活动步骤:(1)同组或者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确定知识竞赛的题目。

(2)组与组之间或者班与班之间交换题目。

(3)小组或者班级之间进行比赛,得分高者获胜。

第二框题 依法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我们如何对待权利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做法)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什么叫公民的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4、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法定义务有哪些?

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被确诊患有恶性传染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等。

5、为什么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③违法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答:(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8、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的步骤:

①模拟法庭的活动的准备工作: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角色分配、小组分工;②学习实践:用幻灯片或者视频介绍案情;分别完成各诉讼参与人的法律文书;布置模拟法庭场地,悬挂国徽,摆放桌椅等。③模拟法庭开庭;④活动小结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一框题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1)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构成分别是什么?

答:(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4、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8、我国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按劳分配是由什么决定的?以及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③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10、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哪些分配方式?

①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例如,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②此外,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11、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表现哪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13、调查本地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

调查活动步骤:1、实地调查 2、撰写调查报告 3、班级交流

第二框题 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3、我国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他们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5、人大代表的职责有哪些?(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找到身边人大代表的方法与技能

①手机。越来越多的地区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②微博。很多人大代表开设了微博实名认证账号。

③人大代表联系处。各级人大相继设立全国人大联络处,为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

④人大代表之家。这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

⑤人大代表述职。部分地区开展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的测评工作,成为人大代表同选民联系的新方式。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8、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a主题鲜明;b目的明确;c环节完整;d内容健康;e形式新颖;f切合实际;g富有意义;等等。

a活动主题、b活动目的、c活动形式或方式、d活动步骤。E活动准备f注意事项

10、设计有关光污染的活动方案,并把建议反映给当地人大代表:

搜集整理当地光污染的危害情况;说明存在的光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深入调研、认真撰写建议;与当地人大代表面商,完善建议;把建议以书面形式交给人大代表,请他们转达这个建议。

第三框题 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

答:①地位(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6、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如何实施的?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①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答: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3、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按受居民监督。

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③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5、报道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第一框题 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怎样产生的?

答: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答:(1) 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6、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与人大代表面对面。

活动目的: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了解。

活动步骤:(1)拟定对话内容。①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在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②人民代表大会推动本地教育发展采取的措施。③人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2)把对话内容提交人大代表。

(3)开展对话活动,做好对话活动笔记。

第二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地位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当选条件及任期:

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当选条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任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3、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②任免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③外事权。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④荣典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第三框题 国家行政机关

1、什么是行政机关? 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答:(1)含义: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答: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1)内部: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外部: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8、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迫切需要,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②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9、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第四框题 国家监察机关

1、监察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我国监察机关的组成及组织领导机构是什么样的?

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3、监察委员会对哪些人员进行监察?

依照法律规定,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4、国家监察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有什么关系?

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它监督。

5、监察委员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①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③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6、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①监督职责。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监察委员会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作用)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调查职责。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作用:对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调查,能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减少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持公权力行使的廉洁性。

③处置职责。具体做法:①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②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③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⑤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7、成立监察委员会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体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精神;②有利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③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⑤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⑥有利于促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

第五框题 国家司法机关

1、我国狭义的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2、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成

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什么?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人民法院应该如何行使职权(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5、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及组成

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6、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什么?

答: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7、人民检察院应该如何行使职权?(要求)

答: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一框题 自由平等的真谛

答: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自由=权利)

4、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6、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8、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答: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框题 自由平等的追求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大敌。

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3、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及其危害和正确做法

现象:就业歧视(身高、性别、学历、相貌等),种族歧视等

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面对这种现象,正确做法: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践行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5、板报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准确,材料运用恰当。

第一框题 公平正义的价值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什么?

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具体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公平的意义或作用(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正义的力量的体现(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6、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用第3题和第5题回答,外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7、如何认识正义与制度的关系?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8、如何理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①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正义的要求有哪些?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④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⑤出台体现正义的法律,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第二框题 公平正义的守护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公民的基本德行:正义感

3、我们的共同心声: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5、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2022年中考道法总复习资料

七八九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七、八、九年级下册各科 精品微课视频大全!

初中各科微课合辑(7.17)

初中语文各册微课合辑(7.16)

微课《中学英语语法》合集(1―27)

中考提分攻略 | 一分钟跳绳训练技巧(内含示范视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空白版+完整版

学年九上道法全册知识点汇总

快看!中考道法必背答题公式(考生必看)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道法期中考试试卷(2)

九上道法期中试卷含答案(1)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2中考道法复习核心问题归类整理

干货 | 九上道法背诵模板

九上道法期中考试选择题(1)

2022年中考道法热点:“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上)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模板(下)

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全六册)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选择题

七年级道法上册知识汇总+思维导图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和技巧

2021年中考道法模拟试题法律汇编

2022年中考道法八个专题核心知识汇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1-26)

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微课、教材解读、同步测试

名校直通车:历史78上9下(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全)(视频版)

大国崛起(1-12集)纪录片

《世界历史》1-47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微信: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2022中考道法总复习书奇制胜

《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1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又叫国体,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分了和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是: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2)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能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民主选举的方式有:

  直接选举(优点:它能直接反映选民意愿,有助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缺点:在选民人数众多时,选举的成本比较高。)、间接选举(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10、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专家咨询制度(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12、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议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加强村务监督。

  14、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15、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

  17、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增强公民参与感、责任感,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保护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与财产、保障民主、协调矛盾、打击犯罪)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提高素质;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设施建设、民生、人口、环保)。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

  (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等法律途径。并开设了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等其他途径。公民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必须做到: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20、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2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民主的含义?特点?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阶级性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济制度、选民的文化素养和物质生活条件。因此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11.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组织和技术工作难度不大,且选举成本较低。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通过演讲、答辩等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且选举成本较高。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对候选人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范围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选民要珍惜手中的选举权。选民要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

  选民要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

  15.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意义)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6.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民主决策的方式内容具体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需要利用到专家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帮助决策机关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的有效形式。听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1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16.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7.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9、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见上面表)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人大代表的议案和质询。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听证会、民意测评、网络。

  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使公民监督权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 、更有效的渠道。

  20.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1、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公民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4.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6.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7.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重要性:①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8.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9.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0、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

  11、如何接受人民监督?(理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

  12、“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含义:执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的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权威的体现:有权威的政府必定①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他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未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他在广大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③山谷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他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④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促进作用。

  有无权威政府的区别: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的认可和服从。

  如何树立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5.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6.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7.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8.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和基本内容: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依法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6.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精髓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本质

  含义:(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8.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9.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0.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4)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3.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34.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35.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

  37.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3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必要性:(1)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

  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1)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39.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2、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国际组织类型:政府间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国际关系的形式:竞争 合作 冲突

  7.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

  8.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影响和平问题的因素

  (1)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2)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3)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11.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2)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3.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4.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5.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7.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国家(政府)活动体现原理: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本质:人民民主专政

  3、政府性质: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5、宗旨:为人民服务

  6、原则:对人民负责

  二、党的活动体现原理:

  1、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全国人大,政协活动(两会)体现原理:

  1、全国人大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职能: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政协性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四、如何巩固发展民族自治区: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改革开放。

  五、我国对外政策体现原理: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共同利益――合作,利益摩擦――冲突。我国对外活动目的,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反映我国对外政策(名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立场:独立自主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发展 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和平发展主题及多极化趋势,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八下)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必须牢记100个高频考点(1)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必须牢记100个高频考点(2)

789年级道法资料合辑()

2020年中考模拟试题名校卷(2)

说明:“基本经济制度”一节变动较大,此版本为最新版

1.1.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3-P5)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5)

(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P6-P7)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6、中国人权的特点?(P7阅读感悟)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包括什么?(P7)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什么?(P7)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7-P8)

①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立法方面)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方面)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监察方面)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方面)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宣传方面)

1.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P11-P12)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补充】我国的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3、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4、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5、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统称为“司法机关”)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是如何贯彻执行的?(P13)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3、★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P14)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P15-P16)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各是什么?(P18-P19)

(1)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2)本质: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P20)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2)

3、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P20)

(1)原因: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要求: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P20)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提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P22-P23)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提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这一点)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P23)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和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P24-P25)

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2、宪法监督的主体是什么?(P24)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P25)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25)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增强宪法意识可开展的活动:(P26阅读感悟)

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宪法主题公园、组织宪法诵读活动等

5、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5、P27)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6、★如何增强宪法意识?(P27-P29)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说明】这个问题很多时候答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即可。

7、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P29)

①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P33-P39)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P33-P34)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P34)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P35)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P36)

(1)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7、住宅不受侵犯(P36)

(1)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2)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8、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P36)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察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9、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7-P39)

(1)财产权。①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②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③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①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②保障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受教育权。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③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5)文化权利。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P41-P42)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P42)

(1)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做?(P42)

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说明】如果把消费者维权方式用句子表述,可以这样写: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含义: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范围: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3)实施方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1)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范围: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

(3)实施方法: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1)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2)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说明】民事诉讼――民告民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P46-P50)

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及表现?(P46)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公民应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P46)

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②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4、★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P47)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P47)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说明】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九年级上册知识)

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P47)

(1)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

(2)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4)★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原因: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2)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分类: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8、依法纳税(P50)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违反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及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P52)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受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特别提醒】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有什么意义?(P52)

(1)行使权利: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3)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P54)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5、★如何履行法定义务?(P55)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6、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P55)

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7、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怎样的责任?(P55-P57)

①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③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④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61-P62标题)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说明】2020年春新教材对本节进行了大幅修改,本节笔记对应最新课本!

基本经济制度一直以来只有第1点,今年首次改为3点!!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1)

(1)国有经济。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含义: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集体经济。含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说明】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选择题经常考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1)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说明】书本上的表述只有这两个,一般我们还会把“外资经济”也加进去。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61)

①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用)

5、★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怎样的?(P61)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7、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62)

①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人,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8、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P63)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9、★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P63)

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②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0、★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优越性?(P6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P64)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说明】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选择题经常故意混淆!

2、★人大代表的权利(职权)是什么?(P65)

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补充:即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说明】要特别注意和后面将学习的人大职权的区分!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78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P65)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66)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7)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P68-P74标题)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目标(P68)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68-P69)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69)

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5、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P69)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战线。

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地位?(P6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69)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P71)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9、★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P71)

①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关系?(P71)

(1)概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P72)

(1)含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P72)

(1)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3)自治机关如何行使自治权?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4)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P73)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74)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5、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内容(P74-P75)

(1)居委会: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委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3)下设机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4)职能: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说明】这段了解就可以了,出大题可能性非常小

16、★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P75)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人民怎样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P77)

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P7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77)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78)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地方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P78-P80)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说明】4种职权的区分方法

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

决定权: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

任免权:国家机关干部的选举、决定、罢免

监督权: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

注意!批准或表决通过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是决定权,听取或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已做完)则是监督权。

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国家主席的性质(P81)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2、★国家主席的地位(P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3、国家主席是怎样产生的?(P81)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4、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有哪些?(P81)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四十五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国家主席的任期?(P81)

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6、★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P81-P82)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②任免权。③外事权。④荣典权。

1、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P83)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P83)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P83)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P84)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5、★行政机关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P84)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6、行政机关的职权有哪些?(P85)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7、★国务院的地位?(P86)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行政机关应如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P86)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9、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的原因和要求?(P87)

(1)原因: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

(2)要求: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1、★监察委员会的性质(P88)

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我国监察机关的构成(P88)

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3、各级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P88)

①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②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③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4、★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对象(监察范围)(P89)

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5、国家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89-P90)

①★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③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④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6、★监察机关的职责(P90-P91)

(1)监督职责。①地位: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②法律依据: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③作用: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调查职责。①地位: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②作用:能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减少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持公权力行使的廉洁性。

(3)处置职责。(对不同对象的处置方式:P91 ①②③④⑤)

(1)★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组织体系(种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基本职权: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工作原则(行使职权的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作用: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1)★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组织体系(种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3)基本职权: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此为最新教材表述)

(4)★工作原则(行使职权的要求):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1、自由的意义?(P97)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为什么说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P97)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自由的内涵?(P98)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98)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5、平等的意义?(P99)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P99)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0-P101)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说明】简单概括就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4.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1、★如何珍视自由?(P102)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具体要求: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具体要求: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2、★如何践行平等?(P103-P105)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①原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要求: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追求特权的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4.8.1 公平正义的价值

1、公平的含义?(P107)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内涵及要求?(P108)

(1)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公平的重要性?(P108)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4、什么是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内涵)(P109)

正义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正义的重要性?(P109-P111)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作为(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6、正义的要求?(P110)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7、正义和制度的关系?(P111)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②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③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8、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1)

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4.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为什么要守护正义?(P114)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个人守护正义。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P117)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部编版道法:7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法:7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法: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法:8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法:8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道法:8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2020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微课:八年级第一讲

2020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微课:八年级第二讲

2020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微课:八年级第三讲

2020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微课:八年级第四讲

【微课】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八年级第五讲

【微课】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八年级第六讲

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微信:

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

2020年最新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7套/疫情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