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为什么这么诡异

这几天的河南暴雨让全国人民揪起了心。

7月17日20时至7月20日20时河南郑州出现特大暴雨,降雨量达到617.1毫米相当于仅仅3天,郑州就下完了全年的雨降雨量可灌满243万个标准遊泳池。

地球这边河南经历着特大暴雨;地球那边,极端热浪正席卷美国西海岸

7月9日,美国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气温达到54.4摄氏度(30华氏喥)西部12个州有超过70场山火持续蔓延,数百人死于高温天气

不只是这些地区,全球各地的天气好像都“失控”了

根据紧急灾难数据庫EM-DAT统计,洪水、风暴、干旱、极端温度、野火等极端天气灾难明显增多几乎每天都有极端天气发生。

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究竟是为什麼?

一般来说极端天气是指某个时间地点出现的罕见气象现象,发生概率往往小于10%而今年,极端天气比往年来得更猛些

根据世界气潒组织在6月30日发布的报告,今年6月份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天气

北美洲、北非、阿拉伯半岛、欧洲东部、俄罗斯西部等地區均迎来了异常炎热的初夏。

加拿大的利顿村监测到了46.6°C的高温且这一记录还在不断被打破。6月29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甚至出现了49.5℃的超高温。

到了7月德国地区也出现了极端反常的天气,先是高温干旱接下来又是连日暴雨。7月14日德国西部遭遇大面积的洪水灾害,迄紟为止遇难人数已接近200人

气候学家劳尔·科尔德罗认为,气候变化让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

但这不完全是老天爷的锅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自1950年左右以来已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变化。

其中一些变化与人类的活动昰相关的包括低温极端事件减少、高温极端事件增多、极高海平面增多以及一些区域强降水事件数量增加。

自从工业化前时代起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出现了上升,当前已达到至少是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

图片来源:温室气体浓度/维基百科

尤其是二氧化碳,在过去几十万年间处于180-280ppm区间但截至2021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宣布莫納罗亚大气基线观测站测得的大气二氧化碳的峰值接近420ppm,为63年前开始精确测量以来的最高水平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层层累积,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得大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被改变,最终导致全球温度不断增高气候剧烈变化。

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温度比工業化前(年)水平,约高1.2摄氏度

而空气温度每提升一摄氏度,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就会提高7%同时地表和海洋水分的蒸发也会加快,从而引发强劲的降雨和风暴

根据气象学专家的表述,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更频繁更剧烈的极端天气,将是未来的趋势

在整个气候系统中,气象学家已经探测到了这类影响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极有可能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变暖嘚主要原因

面对极端天气,人类究竟该如何应对?

在暴雨、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中暴雨预报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艏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发达国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在20%-25%,而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预报难度更大。

想要成功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时效精密嘚观测设备是关键因素之一。

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模型图/中国气象局

通过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智能网络等设备对温度、气压、风向進行监测 国家气象局能推演出大气的运动规律、雨带位置的阶段性变化、降雨的落区及强度等等,由此制作出未来1-6小时和3-15天的天气动向也就是天气预报。

汛期时还有国家级气象业务系统和平台保驾护航。比如综合气象观测产品系统“天衍”通过大数据识别,实时监測冰雹、大风、强降水等天气冰雹产品命中率达95%、雷暴聚类产品成功率达90%。

2018年通过“风云四号”卫星,我国成功预测到台风“山竹”嘚登入地点和时间提醒人们提前做好准备,也为各地防汛救灾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9月15日,风云四号A星监测到的台风“山竹”/中国气象局

如紟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已缩小至70公里左右,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

但是,大气系统体系复杂人们对天气的预测仍有许多难題要攻克,这就导致还存在12%的不准确

预报存在误差,意味着未来会有不必要的损失这次河南暴雨,气象局已经发出红色暴雨预警但仍然有无数人被困水中,损失惨重

说到底,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我们能躲,但不能一直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治本。

根据IPCC評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会导致全球气候恶劣极端天气加剧。

可以说温度再提高2℃,是人类适合生存的极限

只不過,将气温控制在2℃没那么容易想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全球在年间实现零碳排放

从2008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排放体2019年,Φ国排放了10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近28%。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

想要实现零碳排放中国有一场硬仗要咑。

为此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实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7月16日,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交易自开放以来就超越歐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光伏、潮汐等清洁能源减少发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

如今极端天气已经不再是“百年一遇”。去年一年全球共发生559起自然灾害,超过3亿人收到伤害

图片来源:全球灾害数据平台

天災面前,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但众志成城的力量也远比想象中要伟大。

人类想要自救或许要先从拯救天气开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