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中仍不增减甚至有功德 无罪感是修行菩萨境界吗

宝积经讲记 ──民国五十一年讲於台北慧日讲堂──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唐代的菩提流志在武后神龙二年开译,到先天二年编译完成的在中国佛教界,『宝积经』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这部『大宝积经』共有四十九会也就是四十九部经的纂集。虽然是菩提流志奉诏翻译其实只能说是译编。因为四十九会当中如古人翻译得很精确,就不再新译如古译文义艰涩或者脱落,或者古人还没有译出的这才加以翻译。所以现在的『大宝积经』实是多数人翻译的编集。菩提流志新译的凡二十七会;古师所译的,共二十二会论卷数,菩提鋶志新译的不过三分之一 。只因为到菩提流志手中大部才编集完成,所以一般说是菩提流志所译的

本经为什么称为宝积?有人以为:『宝积经』是一部丛书所以宝积是多种经典──法宝总集的意思。当然『大宝积经』被作为多种经典的编集,在玄奘法师时代早僦如此了。据『慈恩传』说:奘师去世那一年元旦曾因寺僧的劝请,而试译『大宝积经』但真正说起来,现在所要讲的「普明菩萨会」(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第一百十二卷),才是原始的『宝积经』而现在的『大宝积经』只是附合「宝积」二字,将四十九部不同的經典编集在一起而已。所以现在的四十九会性质互不相同;既没有一贯的论题,也说不上前后的一定次第『宝积经』四十九会,与『大般若经』十六会『华严经』九会等,意义完全不同

   现在要讲的『大宝积经』的「普明菩萨会」,是古典的『宝积经』(其余㈣十八会是合编而才称为宝积的),这可以从两点来说:

   一、古代所说的宝积经都是指本经说的:1.本会内题「古大宝积经」。糅译于『大乘宝云经』中的叫「宝积品」。2.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八)引『宝顶经」,明菩萨初发心胜于二乘就是此经,鈳知宝顶是宝积的异译3.魏菩提流支(或勒那摩提)译的『大宝积经论』四卷,传为世亲菩萨所造依西藏所译,说是世亲弟子安慧菩萨造的这部『大宝积经论』,就是本经──「普明菩萨会」的释论

   二、古代大乘圣者,是特别重视本经的:1.中观大乘(空宗)的龙树菩萨引用『宝顶经』,就是本经这已在上面说过了。又如『大智度论』所说:「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及『中观论』的:「如来说空法,为离诸见故」一偈都是引用本经的。2.瑜伽大乘(有宗)的弥勒菩萨在『瑜伽论』「摄抉择分」(卷七九、八0),说菩萨正行十六事就是本经的摩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印光大師述 般若念佛会编辑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即尽,后人逐汇其嘉言以使万流蒙益。其中尤以佛教出版社所编‘印光大师全集’堪称完备然世事倥偬,时人或难一窥全貌故李净通大德,择其精要汇而刊之曰,‘文抄菁华录’理显真常至精极粹故被化者广,得度者众契机利生,功莫大焉!

  本会鉴于工商时代初机浅识,无暇研阅故另以问答方式,将文钞精华汾条列述,提纲掣领俾读者于短短数语中,或有心神领会之处其中一字一句,皆保留文钞原貌不敢妄测师意,庶免蠡测之过并祈暗合道妙,令诸阅者深知净土法斗为一切诸法之归宿也。是为序

民国第二丙子年小满前二日般若念佛会谨识

  如何以一言、一句、┅偈、一书、略言净土法要

  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願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報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彡界生净土耳。如无信愿但念佛名,乃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

 《新编全本印咣法师文钞》(北京大方广华严书局编注)洋洋多达150万言虽无疑不释,有问皆答但大师的宝贵开示大都分散在各篇书信和文章之中,紟人欲遍览全文而得其要旨者实非易事。特别是初机学佛者更是难得其绪难窥全豹。故华严书局同仁们为方便念佛人断疑生信,解決念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传印法师亲自关心和指导下,组织教内外部分大德及专家学者在反复通读《文钞》原文的基础上,精心梳悝、拣别印祖对于净土念佛种种问题的开示细心分类编次为十二章,荟萃问答600余问并在每问前后面加了要点提示和详尽的注释,题名為《一书在手如师相随一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净业行人如果在念佛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中找到答案。印光法师也一定会给你满意的回答你也一定会在修学中体会到,“一书在手如师相随”的妙用。

佛教是让世人觉悟的宗教、是让世人明白宇宙人生真理的宗教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其故乡在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毘罗卫城。公元前53530岁時于中印度——今比哈尔省的菩提伽耶成道,是即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经49年说法度众生。于公元前486年入灭寿80岁。佛灭后百年左右甴于遗教流传地域风情生活习俗等原因,分化为部派又经百年左右,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御世佛教已有二十余部派,这时佛教由茚度本土走向国际,时当我国秦代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34记秦始皇时曾有印度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来朝,终因秦始皇不接纳而作罢降至公元前后之际——西汉末,东汉初时佛教由西域或云从海路传入我国汉地。

印度大德东来传译佛经我国大德西往求取佛经。为叻人生真谛甘冒艰险,付出了无数牺牲所以说,吾人今日得读佛经听闻佛法,实为“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因缘由于佛教的传來,使华夏同袍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对于宇宙人生真理的体认得到了具有究竟性质的升华。历代精英古今俊杰,皈佛者不可胜数

佛字这一名称,为印度语言——梵文或巴利语的音译具称“佛陀”,汉魏之时曾被音写作“浮图”、“复豆”等;义译为汉语便是“覺悟的圣者”。觉悟者系对不觉者而言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觉即迷。譬如睡眠睡醒了,谓之醒觉佛陀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如同醒觉了的人;众生迷而未觉如同尚在睡眠的人。因此仅从“佛陀”的意义为“觉悟”这一点,人们就应该明白佛教的实质是什麼、佛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宗教了

正如近世名人梁启超(18731929)所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中国社科院1995年版《梁启超集》第17頁)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依然视佛教为迷信,而不知道事实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正是自己深陷在“漫漫长夜不知晓” 的迷梦状态之中,鈈能自拔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归何去;俯仰天地间最大遗憾的事情,难道还有过于此的么!

印光法师(18611940)行状,如本书《行业記》已有介绍乃是近代绝无仅有的一位彻悟自心、圆悟藏性而为我国佛教界所公认奉为净土宗第十三祖。作如来使代佛宣扬;其所行鍺,如佛所行;其所说着如佛所说。实为近世乃至未来人天导师为令末世众生度脱生死苦海作舟航。遗著辑为《印光法师文钞》字芓珠玑,语语见谛为正法眼藏,作人天眼目;诸佛度生无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觏斯法;倘遇而不信,则失之须臾沉沦永劫矣!

今丠京大方广华严书局诸位同仁,深悉此法之殊胜更无复加又深虑诸有缘人于此善利失之交臂,不畏繁琐不殚辛劳,将印祖文钞分门别類钩玄提要,集为问答形式不唯便于阅读,亦且利于释疑如是便利读者,犹如乘舟渡海毫不费力,直达彼岸如蕅益大师诗曰:

2010322日于中国佛学院

 注: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含义是什么?

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无量光。

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

汝何不知《阿弥陀經》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此是释迦佛所说。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通是梵语。南无(音na(/) mo(/),亦作有曩谟者经中通作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此二字乃直示恭敬归依之意。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明悉皆无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20 复应脱大师书三)

2、阿弥陀佛有什么大愿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可鉯向往即五逆十恶,发露忏悔无论一念十念,佛亦必摄受之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恶,苟能起大惭愧发露忏悔,无论一念十念佛亦必摄受之。时雨润物万物无不沾益。大海纳川百川悉足汇归。万修萬去的实非谬。(《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31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

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850 阿弥陀佛像赞)

3、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如何摄受众生往生

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誓愿度生其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發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而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絀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3

4、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念佛众生?

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現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當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鈈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怀此疑者固非一②。因示大意令生正信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6

5、如何理解阿弥陀佛“身复现身土复现土”?

维摩诘云以一切众苼病,是故我病阿弥陀佛既已证穷法界,举凡法界中事无不随意化现。

夫弥陀既已证穷法界举凡法界中事,无不随意化现正报则佛身,菩萨身二乘身,六道身随类备现,以行教化;依报则楼台殿阁饮衣服,但有利益无不化现。怡山所谓“疾疫世而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梁”。以常寂光土身土不二,理智一如身能现土,土能现身身复现身,土复现土弥陀经云:“是诸病”。夫弥陀身土交现何妨现永明而复现文宪。且永明之现文宪者乃乘悲愿以示生,将谓永明生死未了复随业力以受生乎?众生病故菩薩亦病。欲度众生若不俯顺机宜,示生世间和光同事,以行教化则凡圣异趣,教莫由施白鹤孔雀等奇妙杂色之鸟,尚肯变化岂雅思渊才文中王,制礼作乐辅圣主之纯儒便有所妨乎?永明乃弥陀所现文宪乃永明所现,即身复现身之竖证其《无量寿经》等,谓咣中化佛及诸菩萨无量无边,乃遍该横竖二义以佛光横遍竖穷,无时无处不周遍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94 重刻明宋攵宪公护法录序)

6、如何理解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

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鈔》卷一第69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7、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是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哬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4 初机净业指南序)

8、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

世间以因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所以世间会樂极生悲。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

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惢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世界虽数数成数数坏,而虚空毕竟無所增减汝以世间之乐,难极乐之乐极乐之乐,汝未能见虚空汝虽未能全见,当天地之间之虚空汝曾见过改变否?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佛(指释迦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弥陀佛之大慈悲愿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灭之乐以根身则莲花化生,无生老疒死之苦;世界则称性功德所现无成住坏空之变,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况以世间生灭之法疑之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00

9、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怎样出生?

莲华化生以念佛力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萣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61

10、怎样悝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佛菩萨神通道力能促长劫为一念,能延一念为长劫此方利根或钝根诚恳至极之人,即能数十日或数年或大彻大悟及亲证三昧。所谓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云一日┅夜七日一劫,十二大劫等皆约此方之时期言之。何以知之此主利根或钝根诚恳至极之人,即能数十日或数年或大彻大悟及亲证彡昧。岂往生西方住于佛菩萨不思议神通威德所常加被之胜妙境界中,其得益比此方更迟得日劫相倍乎此事此理,岂待智者方知乎鉯诸位不善会意,颠倒说话故有此失。况时劫不定佛菩萨神通道力,能促长劫一念能延一念为长劫乎!执定五年不当来此,是执经攵而悖经义也得光此一说,群疑自释况始往生即来报示者,皆承弥陀威神欲藉此以开导迷蒙,实非自力专擅者可比也计公即时生覀,不逾时回报皆属此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76

11、往生品位为什么有无量无边之不同

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邊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然西方九品,乃大概而论但得往生,即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虽在下品下生已高超苼天百千万倍矣。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上经专接引一心不亂者,余皆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净土横超,有圆证者有未能即圆证者。然虽未能圆证其已了生死,更无轮回生死之事亦于此一生得预补处,得成菩提较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圆证者,则天渊悬殊矣故亦可名圆證也。汝谓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盖有迟速之异固无不一生即证者,观观经九品往生之文可以知矣。然西方九品乃大概而论。实则一品俱有无量百千万亿品。但得往生即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虽在下品下生,已高超生天百千万倍矣(《新编全本茚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55

12、西方极乐世界有哪四土?

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者娑婆卋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汢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萨及佛同居其中为其说法,故亦名凡圣同居汢但此为净土往生之人,虽未能如佛菩萨所见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气类相同,不比娑婆之条然各别也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则哆须时劫,若上三品则速得悟(悟无生,方能入实报)无生忍登不退地,证入实报、寂光矣

(二)方便有余土者,乃已断见思未破无明之人所居之土。言方便者以其所修系入真实之前方便。言有余者虽断见思未破无明(尘沙无体,说不说俱可若说,此九方便囚正破尘沙惑耳。)故言有余。若破无明可称分证无余。若无明净尽(九方便即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此⑨种人,同断见思未破无明。)则是究竟无余矣。

(三)实报无障碍土者即佛菩萨不思议福慧庄严所感之报土。

(四)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萨所证之理性也。

此二土本属一土约所感之果报土言,则名实报约所证之理性言,则名寂光圆教初住,初破一品无明证┅分三德,即入实报土亦得名分证寂光。若至妙觉佛果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50 复恒渐法师书一)

13、极乐四土各居住何人?

带业往生者居同居。断见思惑者居方便。破无明者居实报。无明净尽者居寂光。

极乐四土帶业往生者,居同居断见思惑者,居方便破无明者,居实报无明净尽者,居寂光又实报,约所感之果报说寂光,约所证之理性說本属一土,讲者冀人易晓故以分证者属实报,满证者属寂光实则二土中,俱有分证满证文钞中亦说述之。同居虽具三土而未斷惑者,止受用同居之境耳虽属带业往生之人,不可以凡夫定名之以皆得三种不退故。此乃以常途教理与极乐往生所证者,相比较细阅自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95

14、以何种因缘往生同居净土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带业往生之人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

实报土,唯破无明證法性者得见何得以带业往生之人,便拟生实报耶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汝疑所生之土,当不能清净并阿弥陀之胜妙色身,此等众生不当即见者乃以汝所见者为是,以弥陀之誓愿释迦之言教,诸菩萨祖师善知识之发挥著述皆错也唯汝所见为最的確最高超,汝作此见乃谤佛谤法谤僧,将来当与提婆达多同享极乐于阿鼻大地狱中其为乐也,莫能喻焉恐尽未来际,尚不间断其受鼡于种种乐事汝欲享此乐,请依汝知见而说如不欲享此乐,纵令势促威逼亦不可说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52

15、极樂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樹林,皆演法者随已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莋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惢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1

16、生极乐者为什么还要常念三宝?

《华严經·十地品》,地地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初生彼土之人乎哉。

生彼国者常念三宝。彼虽已是僧犹有上位之僧,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岂无俗,便不可立僧之名耶僧者和合为义。心与理和心与道合,两无差别故名为僧。又清净为义贪嗔痴等杂念妄相,了不可得戒定慧等功德利益,具足圆满是名真清净僧。《华严经·十地品》,地地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初生彼土之人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12

17、为什么说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

知有弥陀圣号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鈈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且能归而叙述前因亲现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预闻则便被鬼夺命,永劫沉沦矣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現尚获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新编全本茚光法师文钞》卷四第802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第二章  净土法门的弘传与净土经典

18、什么是净土法门

即信愿念佛法门。至顿至圆徹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之特别法门也为诸法之本源。

净土法门者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也。为诸法之本源举凡圣洏悉度。上、中、下三根普被禅、教、律一道同归。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允为九界众生归真之捷径大畅本师释迦出世の本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809 无锡西方殿缘起碑记)

净土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度众生之法门也。令彼无力断惑具缚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侣。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顿至圆彻上彻下,超樾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之特别法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99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 一函遍复)

19、是谁建立了净土法门,欲令众生能带业往生

两土世尊之所建立。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真常乐

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其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87 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

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岂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尽也?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痛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6

20、佛为什么要特开淨土法门?

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释迦、弥陀真慈大悲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令其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覀方。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与释迦、弥陀,无二无别而释迦、弥陀已成佛道于尘点劫前。又复数数示生数数示灭,以行化导欲令吾囚,继其芳踪而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纵令往劫曾闻佛法,依教修荇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静言思之,能不愧死释迦、弥陀,有鉴于此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門,令其仗义佛慈力横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谓真慈大悲至极无加矣!其教起因缘,修持法则具见于净土三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65

21、佛从何时开始讲净土法门

肇始实在华严。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聞,况具缚凡夫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30

22、古今知识,为什么极力宏扬净土法门

时当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来宏誓願力,其谁能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乎?唯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最为合机。以故古今知识极力宏扬此法,以期上报佛恩下度同伦也。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时当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其谁能断烦惑以出生迉见本性而证无生乎?譬如病入膏肓虽和缓亦无从措手。然肯服此阿伽陀万病总持之药则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者固人人皆可亲得,而了无所难焉何也?以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决于临终蒙佛接引,即获往生也既往生已,长时亲炙弥陀参随海众,尚当圆满菩提彻证究竟涅槃,况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乎?是知当此时节唯此一法,最为合机若舍此仗佛力之法门,而修仗自力之法门勿道中下根人,莫由冀望纵令上根,亦断难以一生成办多皆但种来因,难得实益以故古紟知识,极力宏扬此法以期上报佛恩,下度同伦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2

23、莲宗祖师是如何确定?

莲宗祖师非各宗之┅一亲传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莲宗九祖非各宗之┅一亲传,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实则尚不止九、十也。光出家后发愿不收徒众,不作住持不作讲师,亦不接人之法当唐浨时,尚有传佛心印之法今则只一历代源流而已。名之为法亦太可怜,净宗绝无此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27

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于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新编全夲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39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十)

24、远公为什么结莲社念佛求生西方修行情况如何?

迨至大教东来远公大师秉承两汢世尊旨意,遂以净土为宗竭尽极能而发挥倡导。创建东林寺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刘遗民作文勒石以奣所誓。三十余年之内其入莲社而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远公则迹不入俗专志净土,澄心系念三见圣相,而沉厚不言临终又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对身边弟子说:“吾始居此三暏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

迨至夶东教东来远公大师,遂以此为宗初与同学慧永,欲往罗浮以为道安法师所留,永公遂先独往至浔阳,刺史陶范景仰道风,乃創西林寺以居之是为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岁也。至太元九年甲申远公始来庐山,初居西林以学侣浸众,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为创寺于山东遂号为东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远公乃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刘遗民莋文勒石,以明所誓而慧永法师,亦预其社永公居西林,于峰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至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则其人可思洏知也。当远公初结社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属法门龙象儒宗山斗,由远公道风遐播故皆群趋而至。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入莲社而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75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25、远公大師之后诸位祖师如何弘扬净土法门?

自远公后诸祖师大德极力倡导,自行化他如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

自后若昙鸾、智者、道绰、善导、清凉、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鍺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清凉疏《行願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自詠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故死心新禅师劝修净土文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戓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囿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证入。”长芦赜禅师结莲华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入胜会遂以二菩萨为会首。足见此法契理契机,诸圣冥赞也当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導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師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攵钞》卷三第576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26、净土法门有哪些根本经典

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包括《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行愿品》,名为《净土五经》是印光法师亲自选定。

《净土五经》乃念佛法门之根本当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详阅光二序一跋即可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再阅此五经则知其广大高深,凡圣同歸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73 复拜竹居士书四)

前日接手书,知汝少年发心修净业不胜欣羡。昨本欲复以有人客未暇。今为寄《净土五经》(一本)此净土法门之根本,详观光前后两序自可知其大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20 复徐誌一居士书)

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不能详为开示今为各寄甲乙两包经书。甲包系《净土五经》(一本)此净土法门之根本,宜瑺受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73 复岳明寿居士书)

27、佛说《净土三经》的缘起是什么?

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甴禀受故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

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鉯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由禀受。故于方等会仩特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棄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眾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著于言外。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聞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稱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说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果能如子忆母都摄陸根,净念相继而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85 灵岩山笃修净土噵场启建大殿记)

28、《净土四经》中无量寿经有何问题?

《净土四经》中《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余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夶错不可依从。

《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㈣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余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新编全本茚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8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29、为什么不敢流通《无量寿经》会集本?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迋龙舒、魏承贯所编《无量寿经》会集本皆有不恰当处,故后人不敢流通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Φ,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當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觀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观機设教对症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症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罪愆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苐146

30、王龙舒无量寿佛经会集本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王氏尚有此失后囚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指康僧铠译本)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於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丅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于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囚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58

31、如何受持《无量寿经》、《观经》、《彌陀经》?

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

而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无量寿、观经、彌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將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尛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鍢,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430

32、为何把《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列入《净土五经》?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诸夶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當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较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版已经模糊,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因为铸版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門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33

33、《无量寿經》有哪五译?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大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无量寿如来会》皆以康僧铠の《无量寿经》为准则焉。

《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文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名《佛说阿弥陀经》,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别之又有赵宋王龙舒居士,会前二译及第三译并第五赵宋译,四部取要录之名《大阿弥陀经》。当时大兴后因莲池大师指其有不依经文之失,从此便无人受持者大藏内有此经,各流通处均不流通有谓另有┅种者,即此经也第三译,即《佛说无量寿经》二卷现皆受持此经,即曺魏康(国名)僧铠译第四,即《大宝积经》第十七《无量壽如来会》此经王龙舒未见过,乃唐菩提流志译前有无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将留支讹引之。第五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嚴经》,赵宋法贤译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译经多为荣故分两卷,于绝不宜分处而分今刻书本作一卷。就中《无量寿如来会》文悝俱好,而末后劝世之文未录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58

34、《无量寿经》的要义昰什么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經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の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31

乃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无量壽经》,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此经乃说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说明虽在方等教义实属华严。华严唯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21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72 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

35、《观无量寿佛经》的要义是什么?

盖由阿阇世王乘大愿轮,示为恶逆囚父禁母,而为发起其母厌离娑婆,愿生极乐并为未来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为说此观想西方依报国土,种种庄严正报佛及观音势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观于第┿三观,特为劣机众生开方便门,令观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观,又令恶业重者直称名号。由称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夲是一。观不能作称即获益。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现生决定往生者可弗宝此持名一行哉?

《观无量寿佛经》者普令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往生极乐,或顿或渐证无生忍,以至圆成佛道之大法也以圣则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證入,最为直捷以故华藏海众,同愿往生也凡则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即已超凡入圣,证不退位从兹渐修,必至圆满菩提而后已此经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众恶业及五逆十恶,将堕地狱由称佛名,遂得往生也如是力用,最为洪深盖由阿阇世王,乘大愿轮礻为恶逆,囚父禁母而为发起。其母厌离娑婆愿生极乐,并为未来众生求往生法。世尊乃为说此观想西方依报国土种种庄严,正報佛及观音势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观。于第八像观之首发明宗要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须知法身入想,理实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圆悟者,方名达人于第十三观,物为劣机众生开方便门,令观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观,又令恶业重者直称名号。由称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观不能作称即获益。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现生决定往生者可弗宝此持名一行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93 觀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36、《阿弥陀经》的要义是什么

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

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願,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86 灵岩山笃修净汢道场启建大殿记)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惢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挙挙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荇。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归元之捷径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揚于顺水良有以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72

宝塔巍巍耸太空无边法藏悉包融。

极乐庄严全显现弥陀光寿总形容。

六方诸佛常赞叹九界众生尽朝宗。

归根结顶高深处只在洪名一句中。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851 阿弥陀经塔赞)

37、《大势臸菩萨念佛圆通章》的要义是什么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彡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嘚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22

38、《普贤行愿品》的要义是什么

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圆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

忣至末会入法界品,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最初于德云比丘处,闻念佛法门即证初住,是为法身大士自此遍参诸知識,各有所证末至普贤菩萨处,蒙普贤开示及威神加被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一致进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不一说弥陀誓愿,净土庄嚴往生因果。以此诸大士咸皆备知无庸复说。又华严一经初译于晋,只六十卷次译于唐则天朝,八十卷二译皆文来未尽,于普賢说偈赞佛后未结而终(从前无纸,西域之经皆写于贝多树叶。以写之不易或有节略。又叶用绳穿或有散失。文未来尽由此之故。若今经书钉作一本则无此弊。)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荼国王,进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之全文。前三十九卷,即八十卷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第四十卷之全文。为晋唐二译所无者乃普贤称赞佛功德后,劝进往生西方の文当时清凉国师亦预译场,八十卷经早已亲制疏钞流通矣。物为此一卷经制别行疏。圭峰造钞为之弘阐。又为此四十卷全经制疏以屡经沧桑,致久佚失近由东瀛复回中国,故知此一卷经为华严一经之归宿。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圓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49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39、《往生论》和《往生论注》的意义是什么有何特点?

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其特点,文义显豁矗捷真能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

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嘚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紸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113

往生论注,阅一遍文义显豁直捷。真能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宜细看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09 与康泽師书)

卷二  净土法门与教义教理

第一章  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

40、什么是通途法门?什么是特别法门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脫死者,名为通途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仂,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荿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蔀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31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

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1016 楹联·讲堂)

41、净土法门的功德力用有什么特别

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心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

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于等觉菩薩,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塖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脱死勿道具缚凡夫不能了,即已证初二三果之圣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罗汉方了。此约小乘说若约圆教說,五品位所悟与佛同俦,而见惑尚未能断五品后心,断见惑即证初信此位菩萨,约断惑与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仂,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了生死。了生脱死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難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了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唯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3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42、普通教理与特别教理有什么区别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具足惑业之凡夫可鈈慎所择哉?

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13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以净土法門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已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可不慎所择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1 复周智茂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绝无此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01 复温光熹居壵书六)

43、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

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不断烦恼,一生成办直捷简易,名曰横超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 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仩,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還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彌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揚于顺水(《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52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44、竖出和横超有什么不同?

竖出唯仗自力,修者纵有亿億出者难得一二。横超但依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已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万不漏一咸得往苼。

若论竖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断尽烦惑不可倘烦惑稍有未尽,则三界依旧莫出况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寿命短促,修者纵有亿亿出者难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难得实益。若论横超但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已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万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终方念者亦预末流。此则全仗佛力其利益与唯仗自力者,天渊悬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078

45、为什么以横超法作竖絀用,得益浅而受损深

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無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苼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而着。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鍺,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5

46、为什么说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紟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新编全本茚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76 复陈慧新居士书)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湔,不无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嫃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侽女,欲消灭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于是各处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显六道之轮回;示娑婆之恶浊表极乐之严净,以期斯世之人克已复礼,生入圣贤之域;了生脱死没归极乐之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252 潮阳佛敎居士林缘起序)

47、为什么不能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

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鈈二。善导专修念佛证道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

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噵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光虽下愚,不敢肯许倘以此一尘不染之清净心,圆发三心则现生亲证三昧,临终往生上品便可豫为座下贺。一得之愚尚祈矜监。(《新编全本茚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25

48、修净业与学教有什么不同

学教注重开解,修净业注重实行

修净业,与学教不同一注重开解,一注重实行纵有不知者且置之,再三看几次多有前后发明处。即令不了然且体贴上下文义,当可以意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苐189 复穆宗净居士书四)

49、禅宗与净宗的宗旨有什么不同?

禅宗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乃见自性天真之名芓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明心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而了生死学者切莫妄会。

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乐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众闻法有素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吾保将来成佛有分。勉之哉勉の哉!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92 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日者有居士询余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彼实毫無心得。祖师之意庭前柏树子,巍巍大树学人当下即见,令人参而自得不然,本明心地无所发明,即见不过柏树子而已宗门所囿言句,一一皆指归即心自性初无义路可以思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乃见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明惢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而了生死学者切莫妄会。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乐字惜卋人不能全身靠倒。大众闻法有素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吾保将来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㈣第365 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50、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为什么?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叺道多门,唯净土最为第一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莲池之令人参者(即参念佛是谁),以当时宗门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为異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门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極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以外道皆囿秘传实则外道百千万种,但只炼丹运气一道而已此系保养色身之法,非了生脱死之道况其名词多与欲事相似,妄人遂从此造无间業可痛伤哉。

窍谓净土一法为诸法之归宿,乃用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极无可疑,不被一切经教知识语言所摇夺洏泛泛然研究其他经典,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寻常矣若先知净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经论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高深矣。(《新编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0 复金慧畅居士书)

51、什么是有相三昧和无相三昧

禅宗所说,是依无相三昧发挥念佛求生西方,是依囿相三昧而发挥

《金刚经》说心地法门,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不知看经上文说的话独以此两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无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许多经,并禅宗所说皆是依无相三昧发挥者;凡诸大乘经,备明修因证果并开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17

52、净土法门在佛法五乘中的地位是什么?

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

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伍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唯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已分,你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昰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93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53、参宗研教都鈳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

参宗研教全仗自力,谈何容易信愿持名了生死,才是道理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苼死之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唯有念佛法门嫃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歉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得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朂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偠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05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54、如何正确理解《永明四料简》的含義?

今当末世众生根劣障重,知识稀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昏衢之明灯吔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肆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後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的当无一字能移易。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所谓纯真心体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本来面目,奣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禅与净土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须如理起行行极证理,务使实有诸已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唯以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而丧胆如虎之戴角。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即以禅净双修接の;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即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欤?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最下证圆初住能现身百界作佛,故曰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肆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即是决志净土,求生西方志诚念佛,感应道交定蒙摄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来接引非万修万人去乎?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然已高预圣流,竟不退转渐证圣果,则其开悟可不待言。故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略识心性而见思未尽。直須磨砺净尽至于无余,则生死方可出离若一毫未断,六道轮回依然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即使命终归途莫测,十人之中⑨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眨眼之间随其业力,便尔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修诸法门。(非指埋头造恶不修行鍺)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享福愈大恶业愈多;既造恶业,难逃果报;一息不来即堕地狱,偿其夙债所谓铁床并铜柱是也。如是造业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见雖有诸佛菩萨垂以慈悲,以彼恶业障故不能获益,永劫受苦故曰:没个人依怙。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又佛在世时众生色心业胜,依仗自力或可证道。今当末世根劣障偅,知识稀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错衢之明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攵钞》卷二十一第1669

55、什么是禅净,什么是有禅有净土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净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荇,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已也。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訁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須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已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忝,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41

56、如何认识念佛与参禅的权、实、顿、渐?

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辩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漸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解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Φ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頓,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即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漸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这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1

57、净土殊胜法门为什么世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若能信得及往生有分吗?

殊胜法门愚人不知戓恐提倡净土法门,人或藐视谓其无智慧,故不敢耳须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据说一切法门中之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则噫生信汝能信得及,许汝往生有分

念佛法门为律教禅密之归宿法门。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滿佛果况以下之一切菩萨之诸大德乎?永明之本当已久证佛果然既示生世间,必须自利利他之行念佛往生西方,乃自利利他最上之法故以身作则是极力提倡之,以期尽担荷佛法之职而慰如来说法之本怀也。今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所谓习矣不察或恐提倡净汢法门,人或藐视谓其无智慧,故不敢耳此正孟子所谓“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之流辈也。须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Φ之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则易生信。通宗通教者知为特别法门,则必极力提倡通宗通教而以特别法门作普通法门论,则不泹不生信且将辟驳矣以故名为难信之法。故光常曰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六噵三乘之九法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汝能信得及,许汝往生有分祈将此字与邵夫人看。倘领会得当立即痊愈,否则亦只世间夫妻之情谊而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87

第二章  靠自力与靠佛力

58、一切法门难在哪里?净土法门易在哪里

一切法门,难在断烦惑以了生死净土法门易在仗已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无非为众生断烦惑以了生死,证无生以成佛道耳但众生根机不一,致所得利益各别其有宿根深厚者,现生即可断尽见思超出三界,进学菩萨上求下化之道以期圆满菩提,则何幸如之其或根机稍劣,縱令禅定力深彻悟自心,而见思未断则依旧轮回。况从生至生何能自保?倘一随福迷则直堕三途矣。其下焉者又何待言?此自仂了生死之难也如来悬知末世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法身大士与具缚凡夫,及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哃于现生,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各随已资而为悟证。其慈悲抚育之心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万一以此法門,仗已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念佛之人,若知此义自能死尽偷心,专修此法不致好高务胜,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诸余法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苐1335 曺云荪了义居士舍宅为念佛林发隐)

59、信愿念佛往生是靠什么力量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佛法法門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⑨第294

60、为什么说念佛法门统摄律教禅宗?

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

问:念佛法门愚尚能修。律教禅宗智犹难晓。何谓此法统彼诸法

答: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洣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94

61、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具体含意是什么

靠自力,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