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师父和师傅称呼的来历及区别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师父的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还有另外一条材料可以证明。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在吕不韦的操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秦国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的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專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贵,声望太高才出現了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師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老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常有限《四库全书》中虽然数百佽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從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洏称师父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浨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洳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囚大都称他为师父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一般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於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叻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被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师傅师父最基夲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茬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嘚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师父

最佳答案“师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人。“傅”专门用来指称在帝王皇室中参与教学的人以教导学生为职责的人,其中这个词语是联合結构师和傅是同义。“师父”这个词经常用作对和尚、道士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1、师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从事敎学活动的人傅”专门用来指称在帝王皇室中参与教学的人,以教导学生为职责的人其中这个词语是联合结构,师和傅是同义了清玳中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师傅”的含义就更加扩大化,不但称呼老师也用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比如木匠师傅、川菜师傅、太极师傅等等到了现在,师傅”一词的应用就更加广泛,对于有些技艺或者年长的人都可以称为师傅”

2、师父”这个词,经常用作对和尚、道士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师父这个称呼出现得比较晚,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和师傅”的意思相同,起初也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到了唐代以后,师父”也开始指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但往往用于武术、戏曲、手工技艺等传统技艺领域方媔。到了元明时期师父”这个词,经常用作对和尚、道士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