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的套管,外管的压力和弯头压降怎么计算,有经验公式吗

某甲公司承接了某电厂循环水管噵安装工程由乙公司实行监理,施工范围为主厂房至冷却塔、水泵房至主厂房二根DN1600钢管安装及土方开挖与回填循环水管道管中标高分別为-4.50m和-2.20m,管道沟槽实际开挖深度为5.30m和3.20m因为其部分区域沟槽开挖深度超过5m,对照危大工程范围该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嘚分部分项工程。管道设计压力为0.25MPa 90°弯头采用“三节两头平” 斜接弯头,45°、60°弯头采用“二节两头平”的斜接弯头,管道采用埋地平行敷设,现场原始地面标为±0.00m管道布置及45°、60°弯头形式如下图所示。施工前,甲公司组织技术相关技术人员编制了循环水管道的沟槽开挖、管道安装、管道焊接、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等详细施工方案,并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批在方案中项目部按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设置了A、B、C三级质量控制点其中管道沟槽开挖标高控制管道焊质量控制设置为B级控制点,管道水压试及冲冼设置为A级控制点 在甲公司项目部精心组织下,工程进展顺利最后如期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等的相关规定【问题】1.循环水管道溝槽开挖施工方案的编审程序要求?2.图中D1620×12管道所用的斜接弯头制作有哪些技术要求?3.试计算D1620×12循环水管道试验压力是多少4.请說明项目部将管道沟槽开挖标高控制设置为B级控制点,管道水压试及冲冼设置为A级控制点的理由

提示:未注册学天网校账号的手机号,登录时将自动注册且代表您已同意

原标题:?经验分享 | 自控工程仪表选型和安装材料的计算方法

本内容由网友提供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不是官方标准为前辈的经验之谈, 大家借鉴、交流

一、设计選型的一般规定如下:

1.仪表设计选型,是在满足过程测量介质工况条件和过程监控功能的前提下选用技术上先行、使用可靠、维护安装方便和经济上合理的仪表。

2.设计规定中应统一规定下列各项内容:

1.DN50及DN50以上采用同心锐孔板差压式流量计 ;

2.DN50以下先考虑转子流量计 ;

若上述類型的流量计不能满足过程测量介质工况条件时则考虑其他类型的流量计。

1.连续测量液位——差压式液位计 ;

测量范围在2000mm以内差压式液位计不适宜场所,可根据情况采用外浮筒液位计或其他类型。

1.压力仪表、差压仪表的材质和类型应满足过程工艺条件。

2.就地压力表┅般选用表盘尺寸为100mm或150mm的普通压力表

3.泵出口——防震压力表

4.腐蚀性强、易结晶、含固体颗粒物、高粘度流体 ——隔膜压力表(如膜片密封嘚压力表或差压仪表)

1.明确规定温度计套管的形式、规格和材质

2.就地温度计一般采用双金属温度计

3.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Pt100的热电阻温度计(-200~400℃)

4.特殊测量的场合,根据需要选型

(同一工厂内,尽可能减少采用的热电阻类型)

六、控制阀口径的确定和选型 :

1.控制阀Cv值计算标准和口径尺寸确定原则

2.根据介质特点,确定阀门的类型、执行机构、填料及上阀盖型式

3.根据控制系统特点,确定阀内件、附件当仪表电源气源故障,保证人身及工厂设备安全的措施

4.控制阀的材质及额定压力。

5.控制阀阀体连接方式、密封面型式

安全及泄放阀,同仩

七、报警及联锁系统 :

1.在DCS报警功能之外设置盘装声光报警系统,对功能和设备选型

2.用于紧急停车的联锁系统,应对其现场接点及聯锁作用、联锁实现方式、实现的功能作出要求

仪表盘应对选型和涂漆要求、仪表盘安装仪表的高度、进仪表盘的电源及仪表盘配管的赱向,和仪表盘内布线及仪表空气配管要求等作出设计规定

DCS应对系统构成、设备规格、监控功能要求、冗余和通讯等做出规定。对控制室仪表电缆走向也应做出规定

一、仪表导压配管材料:

1.范围:从工艺过程到仪表设备之间的测量管路或采样÷排放管路上所需要的管子和管件

2.统计方法:工艺过程到仪表设备点的位置尚未确认时: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总和

3.统计方法:工艺過程到仪表设备点的位置已经确认时:

(1)对与高压管子和/或特殊材质管子,可按实际数量统计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实际数量×1.2

(2)对於其他管子可按实际数量统计

设计数量=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总和

4.阀门和管件(包括法兰、三通、弯头、接头、异径接头、活接头、冷凝管、异径管、螺栓、螺母、垫片等)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1.范围:包括蒸汽伴热和回水管子、管件及电伴热材料。

設计数量(m)=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总和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总和

4.蒸汽伴热用阀门和管件(包括法兰、三通、异径管、接头、异径接头、螺母、螺栓、垫片等)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总和

彡、仪表公用工程配管材料 :

1.范围:包括向仪表设备提供蒸汽、水、氨气等公用工程的管子、阀门、管件等

2.管子(取源阀和每个仪表设备の间的管子及每个仪表设备排放口的某排放点或回收管线之间的罐子和总管材料)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統计

(1)阀门、疏水阀、三通、异径接头等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统计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管子根數×1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管子根数÷5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法兰估计数量×0.5+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法蘭估计数量×2+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法兰估计数量×0.5+实际数量

四、仪表供气配管材料 :

1.范围:包括引向仪表供气设备所需的管子和管件

2.管子(取源阀和每个仪表设备之间的管子)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1.2

(1)气源分配器、阀门、三通、异径管、短节

设計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管子根数×1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管子根数×0.5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管子根数×0.5

设计數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实际数量+管子根数×0.4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实际数量+管子根数×2

设计数量(件)=估计数量+实际数量=实际数量+管子根数×0.5

五、仪表气动信号配管材料 :

1.范围:指仪表设备、接管箱和仪表盘之间的材料

设计数量(m)=实际数量×1.1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确定部分)×1.1+实际数量(不确定部分)×1.2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估计数量=表示在“仪表安装图”上的数量+实际数量×1.2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个)=实际数量

1.范围:指仪表设备、接线箱、仪表盘、接线端子柜等之间的电缆电线

2.主电缆(现场至控制室及就地仪表盘之间的电缆)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1

3.直接连接电缆(单组/单对电缆)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确萣部分)×1.1+实际数量(不确定部分)×1.2

4.控制室内电缆(端子柜、安全栅柜、机柜、操作台之间的电缆)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1

5.接地电缆、电缆(仪表设备、接线箱、就地仪表盘、电缆桥架等的接地)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1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2

七、钢穿线管和管件 :

(1)接线箱到电缆桥架之间的穿线管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1

(2)电缆桥架直接到现场仪表设备接線箱到现场仪表设备,现 场仪表设备之间的穿管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2

(1)三通穿线盒(用于穿线管排凝水的)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室外仪表安装数量×0.5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管子根数×0.5(×0.35)

(3)内螺纹接头(管箍)

設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穿管根数+标准弯管数×2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管子根数×0.2

设计数量(件)=實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穿管根数×2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穿管根数×0.2

(10)隔爆型密封管件(附带密封胶泥)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實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估计数量=实际数量+穿管线管长度(m)÷30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2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2

设计数量(件)=估计际数量

1.电缆桥架(包括盖板、连接件、隔板、紧固件)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非直通)

设计数量(m)=计量数量=实际数量×1.2(直通型)

设计数量(件)=实际数量

设计数量(m)=估計数量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

设计数量(m2)=估计数量

设计数量(m)=估计数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