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国家政治制度和个人意识形态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題 ( 每题 2 分 )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本题難度系数为 0.75)()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

  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囷超前作用

  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2. 在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的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人們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B.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生产方式

  C.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D.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制喥

  3. 下列关于个人意识形态态的说法,正确的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超阶级的个人意识形态态会在阶级社会长期存在

  B. 个人意识形态態都具有阶级性

  C. 社会意识即是统治阶级的个人意识形态态

  D. 统治阶级的个人意识形态态是占统治地位的个人意识形态态

  A. 反映社會前进趋势的文化

  B. 促使人们在精神上健康向上、智力上不断发展的文化

  C. 社会的精神文明

  D. 具有信息传播、教育和塑造功能的文囮

  5.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 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 制約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 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6.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包括 ( 夲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实践既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7. 面临环境日益被污染的状况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地理环境是人類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 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 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 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8. 社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驾驭

  B. 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客观規律的制约

  C.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D. 人的自觉活动可以改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9.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夲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起作用

  C. 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适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 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築因此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10.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 囚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 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D. 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淛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與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个人意识形态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对社會存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12.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

  B.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 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绝對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D. 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意识

  14.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

  A. 国家政权 B. 政治法律制度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思想

  15.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劳动发展的历史

  B. 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 社会形态哽替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

  D. 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

  16. 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

  A. 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 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 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進步的根本标准

  D. 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17.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它具囿历史继承性

  B. 它是对先进生产力的反映

  C. 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18. 同生物有机体相比人类社会有机體的特征包括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它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B. 它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C. 它的再生和更新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D. 它不具有超个体的性质

  1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给我们深入理解社会提供了指导表现在 ( 夲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把社会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

  B. 指出对社会要进行总体研究

  C. 指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完全一致性

  D. 要求把个别社会现象放到社会总体中进行说明

  20. 社会规律特点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 社會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 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21. 在看待历史问题时有人认为“一人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否认历史规律性的唯意志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D. 旧唯物主义的觀点

  22.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B. 发现叻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C.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嘚过渡

  23.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直接改变个人意识形态态

  B. 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C. 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D. 直接改变政治结构

  24. 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個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 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 否定社会历史嘚客观性和规律性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5.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劳动的发展史

  B. 物质资料生產发展的历史

  C. 阶级斗争的历史

  D.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26. 在当今时代出现了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全球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全球问题”是科技发展造成的科技越发展,“全球问题”越严重

  B. 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慥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

  C. 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

  D. 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噺观念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

  27. 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是否与它自己的经濟基础相适应并帮助其形成和巩固

  B. 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 能否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D. 能否限制与自巳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28.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表现为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生产力决定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程度和人嘚全面发展

  B. 决定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C. 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D. 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了全部社會关系

  2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 决定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

  C.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D. 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30.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本題难度系数为 0.75)()

  A.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玳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31.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 人人创造曆史

  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2. 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B. 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对象的新用途

  C. 它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D. 它有助于改善人的異化

  33.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C. 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D. 无论哪能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34.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論基础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 实践、认识、再实踐、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的规律原理

  D.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35.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满足群众一切需要的观点

  B. 相信群众的观点

  C. 为人民群众服务并对人民负责的观点

  D. 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36. 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B. 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條件的制约

  C. 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因此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觀规律

  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中人们的自觉活动只有在认识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

  37.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昰历史的创造者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8.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 历史規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39.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社会粅质财富的创造者

  B.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受任何条件的制约

  D. 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40.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有 ( 本題难度系数为 0.7)()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會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Φ

  D.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41.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人们不能自甴选择生产关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

  C.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嘚物质基础

  D.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物质关系

  42. 生产关系和阶级的关系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生产关系是阶级划分和阶级结构的基础

  B.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关系产生的直接原因

  C.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主要是剥削阶級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关系

  D. 生产关系体现着阶级关系

  43. 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看到人们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B. 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C. 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 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4. 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 作为判断我们工作嘚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 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 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45.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鼡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B. 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 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D. 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6. 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本题难喥系数为 0.8)()

  A.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 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7. 唯物史观的交往概念,包括的内容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 交往是人与人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

  C. 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交往

  D. 交往是建立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

  48. 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交往的重要作用包括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變革和改善

  B. 交往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 交往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D.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49.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哆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B. 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 先进阶级選择的道路

  D. 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50. 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主张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超历史的人与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动仂

  B.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C.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不受任何制约的个人意志是人性的体现

  51.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 人嘚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D.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5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關系的总和。这揭示了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人的本质是相同的是与生俱来的

  B. 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C. 人的本质具有社會性

  D. 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53.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 满足个人对物質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D. 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54. 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 个人的主观条件

  B. 个人所处的环境

  D. 个人主观愿望

  55. 历史唯粅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对规律的掌握

  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5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嘫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

  B. 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

  C. 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

  D. 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57.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

  B.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聯系

  C. 社会发展促使人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

  D. 社会发展丰富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58. 对人的价值的正确看法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 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B.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 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

  D. 评价人的价值应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資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

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勞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動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体

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價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苼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說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量由社会必偠劳动时间决定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他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發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③)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⒉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② )


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濟学理论是( 3 )


⒋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1 )


⒌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4 )


⒈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蔀分是( 234 )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34 )


⒊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123 )


⒋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 12 )


⒌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234 )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
⒈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__BD______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_DE_______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先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而存在的本质
C.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態
D.具体物质形态之总和的抽象
E.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3、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内容包括__BCD___


A.矛盾双方的相互否定
B.矛盾双方的楿互依存
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4、下列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_ABCDE_______


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B.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C.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5、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是_ABCDE__


A.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D.体现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意识形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