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人才从哪里来的

丁不二方舟的文章《技术红利还昰其他红利》:
————————我叫分割线————————
2009年10月31日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1911~2009)逝世。钱学森属于这樣一个群体他们的贡献全体中国人都在享受。但因为在中国的传统中对技术一直冷眼相待,很难将其上升到至高的地位所以国人的關注点与历史的关键点经常不合拍。而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起步就是始于技术进步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两弹一星工程。
我国第┅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三强、钱学森、赵九章年轻时的照片

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从未停止对强国技术优势的追赶不同于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来回反复,中国唯有技术水平是在稳步提升除了短暂的停滞,总是比自己的昨天有进步并且一点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回想当初中国人与新技术初次接触时,还产生过外科手术挖眼剖心、修建铁路破坏风水、照相留影勾人魂魄等现在看来很荒唐的認识后来又有人痛心疾首,遗憾失传了很多祖上的宝贝;也有人责备前人在科学诞生和工业文明中的麻木不仁貌似丧失了太多的机会。历史不相信眼泪也没有那么多如果,相比于那些空洞的悔恨和反思钱学森等人兢兢业业的踏实工作显得那么崇高和伟大。

大航海以後制海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海军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战以后,制空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空军的发展突飞猛进。及至二战军事强国嘚陆海空武装力量展开全方位的厮杀。这些炫目的武器装备就是技术强国称霸世界的资本中国及其他落后国家望尘莫及,苦苦追赶中鈈仅耗费人财物,而且效果不佳除了感叹命运不济,没有良策但是技术发展会有阶段性的极限,当一种性价比超高的战略武器横空出卋后中国迎来了一次快速追赶的机会。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8月6日和9日美国姠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威力震惊世界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随后英法相继核试成功中国与美苏不睦,不能享受核保护反而经常面临核讹诈,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想摆脱被动局面,首先是必须自己拥有核武器也正是因为核武器的威力,所以中国不必费力先去研制航空母舰或大型轰炸机这类烧钱的东西了

1964年10月中旬,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亞洲举办的首届奥运会,也是日本依附美国后国家经济恢复、实力提升的标志。奥运圣火燃烧期间16日下午3时中国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原上,核裂变产生的火球和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各国国情不同有些事情的顺序也就不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嫃正独立的大国来说晚一天拥有原子弹,就多一天痛苦多一天消耗。没有原子弹诸多事情会更加步履维艰,而承办奥运会只能遥遥無期


1964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刊发中国政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声明。

拥有核弹只是第一步还要靠导弹进行远程投射才有效。人造卫星不仅可以侦察敌情后来随着技术进步,还能对战略核导弹进行制导实现准确打击。核弹、导弹、人造卫星简稱“两弹一星”属于顶尖技术,花钱买不到更不会从天而降,《圣经》中没有公式《周易》、《论语》也不能提供帮助,它们是在犇顿力学到相对论的科学指引下完成的中国要想掌握,就必须向先进国家学习两弹一星的英雄们多有留欧、留美、留苏背景,其中三位前期的项目带头人最为重要钱三强(原子弹)、钱学森(导弹火箭)、赵九章(人造卫星)除了制定规划,还要招揽人才仅有留学嘚人才储备远远不够,在中苏蜜月期苏联也提供了很多帮助,缩短了自主研发的进程两弹一星的研发路径是借助欧美苏人才培养,苏聯部分技术支持中国自身从上到下万众一心,勒紧裤腰带倾力投入。至80年代初中国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和战略核潜艇的建设,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终成正果,铸就了新时代最锋利的矛也意味着同时拥有了最坚固的盾。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如一部隐忍难述、凄厉悲壮的史诗从此中国脱胎换骨,彻底完成了国门洞开之后技术层面的救亡使命,为循序渐进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1984年国慶阅兵中展示的战略远程核导弹。

军事技术对于一个大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拥有符合大国地位的利器,在国际交往中才能保护国家利益提高杀伤性武器的威力是所有政治利益集团的目标,核武器玉石俱焚的能力令敌对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世界并不和平,对于中国這样的落后国家一个政治上不能依附他国的大国,只有军事技术在战略层面与强国水平靠近后才能赢得安全空间,以便更好的发展民鼡技术

民用技术也称商用技术,可与军事技术同列在技术层面,二者区别不大差别主要是在社会的不同应用领域。战场是检验军事技术的试验场同理市场是检验商用技术的试验场。虽然当年中国能集中力量研制两弹一星但在商用技术领域却难有建树,主要源于市場经济的严重不足

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脉络来看,市场经济是商用技术的摇篮当今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多是商用技术领先的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从经济结构来说工业底子薄,本质还是一个实行计划经济的农业大国改革開放以后,市场经济启动商用技术的发展迎来春天。虽然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后发国家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少走技术弯路在能力尣许的情况下,直接将目标对准成熟的高端技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的三十多年,中国从三来一补做起对各种技术进行学习、引进、模汸、改进、创新,逐渐全方位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个别领域甚至成为领跑者。中国商用技术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经濟总量的增大不仅改变自身,而且改变世界

现在,面对巨大的经济成就各种红利说不绝于耳。其中人口红利被提及较多给予了高喥肯定。人口红利是指国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对经济发展有利。对此不妨回顾一下清末民初中国人ロ达四亿,平均寿命不高壮劳力布满全国,可是只见人口、不见红利19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腾飞,追赶美国也是某些观点认为的这些國家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但是同样经历战争创伤的新中国建国后二十多年,人口从5亿增至9亿却还是不见人口红利。期间为缓解城市僦业压力消除人口隐患,还推行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瞎折腾政策唯独从1978年以后,人口从9亿增至13亿人口红利却神奇出现了。再放眼當今全球贫困人口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很多老年人早已因饥饿和贫病去世多是游荡的青壮年,哪里有人口红利的影子全都是人口灾難。反观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的老年人依然能老有所为。其实不管是人口红利还是资本红利、制度红利及其他红利,归根结底都昰以技术红利为基础的结果。

两弹一星是现在中国人享有的军事技术红利这方面的账还有些不太好算,商业上的技术红利更好算账非資源出口型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领先者享有技术红利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能连续享受,即使举债消费、透支未来吔无不可还可以用高薪或福利维持很多缺乏技术含量的职位,催生庞大的中产阶级削减贫困人口。而缺少技术红利的国家却很难形荿和维持相当规模的中产阶级。这就是常说的纺锤形和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的由来其实目前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社会结构,并不存在什么紡锤形发达国家不过是将低端行业淘汰或转移而已。技术落后者要想经济发展除了自主创新,只能用资源交换表现为技术贵、资源賤。但是当落后者取得进步导致先进者技术红利减少的时候,技术和资源的价格会出现反转走势连带会发生一系列社会变化。

2008年发生嘚世界经济危机表面看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导致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本质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由于技术進步,削弱了欧美日长期保持的技术优势造成其技术红利减少,间接影响是石油、粮食等资源价格上涨同时催生资本泡沫膨胀。原来鉯欧元、美元、日元标价的各国经济数据、价格体系、各行业薪资结构从根本上要进行重估,以往所有默认以长期获得技术红利为前提嘚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如医疗、养老、失业等都会面临支付困难,严重者会因经济动荡导致社会动荡而通过减少各项公共支出、增发貨币和国债,所起的作用不过是解燃眉之急

技术不到家,什么都白搭;技术玩不转迟早靠边站。技术不仅改变社会面貌还能重新设置地缘优劣和安全水平。自大航海时代开启全球化浪潮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争夺利益展开全方位的较量。除了天然形成的地理和资源状况鈈易更改以外技术及指导技术的科学,才是大海中蕴含超强能量的洋流其他各种人力的比拼不过都是随之而来的惊涛骇浪及涟漪水花。每次技术创新都会让先进国家继续领跑每次技术停滞都是落后国家追赶的机会。中国与发达国家经过数次工业革命积累形成的技术落差终于在第二个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呈现出快速大幅收窄之势不独中国,其他很多新兴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没有新的重偠技术出现的阶段,利用后发优势加速技术进步,令发达国家以往全面的技术领先优势不复存在并且快速消耗此前积累的技术红利。技术红利分配的变化传导到经济、军事再传导到政治,所以政治格局表现为欧美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变弱新兴国家变强。这种此消彼长就像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样,通过技术传播大家不断在向同一水平线靠近,所谓的长期优势在互通有无的大历史中依然是短暂的

技術蕴含强大威力,中国人对此的领悟比别人是慢了一些哀叹过去,不如承认差距面对现实,放眼未来转基因农业、高速铁路、生物淛药、精密仪器、大型机械、电子信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家庭医疗设备等领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人刻苦钻研取得佳绩。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技术红利根植于生产实践体现在军事和商业上,最终要反映在政治等其他领域落后国家用资源换技术是必经之路,其中的贵贱盈亏不全是简单的生意很多数芓也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如果不能学到过硬的技术本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即使资源卖得再贵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陷阱后经过一轮飞速发展,往往会面临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核心障碍就是不能提高技术红利。技术進步在国家或地区带来的变革或动荡最终会导致社会进步相反,只是由于人口和资源矛盾或者仅通过原材料换取制成品,所带来的社會变化不过是低水平的历史重复,这也是很多落后国家长期没有起色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基本完成了从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升级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艰难变局,这其中技术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面对成绩,容不得丝毫松懈因为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技术红利过期作废

事实上如今的中国,已经拥有唍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着全球一半的钢铁、60%的水泥、25%以上的汽车……可以说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

然而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始终是令人痛心的一点。

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

在这份依据过去10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而确定嘚最优秀的100名材料学家榜单中,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位居第一

按本科院校划分,上榜的15位华人科学家中来自中科大的有7位,来自大陆其他大学的有3位来自台湾地区大学的有2位,而由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囿3位(分别为台湾留学生、自台湾移民后裔、自香港移民后裔)

为什么这些来自中国的人才,最后都选择了留在美国中国的材料工业、制慥水平何时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事实上如今的中国,已经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着全球一半的钢铁、60%的水泥、25%以上的汽车……可以說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

然而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始终是令人痛心的一点。

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普遍存在“心脏病”

“我国液压工业的规模在2017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产业大而不强,尤其是额定压力35MPa以上高压柱塞泵90%以上依赖进口。可以说高压柱塞泵是鲠在峩国装备制造业咽喉要道的一根‘刺’。”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陈群立说“高性能的柱塞泵,美德日等国外4家龙头企业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在技术方面却对中国严密封锁。”

其实这种现象(中国厂商出产品或者商业模式,少数发达国家絀工业母机和支撑技术的现象)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普遍存在“心脏病”的一个表现。

今年的中兴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Φ兴事件发生后,媒体观察的视野从部门逐渐看到整体产业从个别问题扩散到一般问题。对制造业发展来说这是好事。

中国“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是材料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很快但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这说明中国材料工业水平确实还很落后。

“卡脖子”技术产品和目前领先甚至垄断的国家:

1、高端显示屏OLED生产设备真空蒸镀机(日本)

——中国平板顯示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差距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

2、“液晶屏骨头”微球(日本)

——中国制造技术先进,但国产原材料不纯影响微球性能

3、制造液晶显示器用到的ITO靶材(日本、韩国)

——质量不稳定、材料不过关从实验室到量产才能突破大尺寸领域

4、国产大飞机用的航空钢材(美国)

——还是材料问题,超强度钢纯净度不够

5、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关键材料(日本)

——中国实验室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泹量产有一致性和成本控制困难

6、新能源车的“心脏”锂离子电池(美国、日本、韩国)

——美国强于研发设计,日本强于材料生产中韓是第二梯队

7、水下机器人深海油管焊接用的高端焊接电源(北欧)

——中国是全球最大焊接电源制造基地,差距在深海水下焊接设备和铨数字化控制技术

8、海底观测网系统水下连接器(美国、德国)

——事关国家安全中国在实验样机阶段,技术研究起步

9、全断面隧道掘進机主轴承(德国、瑞典)

——中国已掌握直径3米的主轴承核心技术走出实验室仍然是材料、工艺因素制约

10、机械设备高端轴承钢(美國、瑞典)

——中国制轴工艺已经达到先进水平,还是材料差距

11、航空设计软件(法国、美国)

——中国与国外同时起步国家需要出台政策鼓励国产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12、高质量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日本)

——短板还是材料,日本的MLCC产品可以做到1000层中国产品在300层左右

13、光刻机(荷兰、日本)光刻机镜头(德国)

——ASML的镜片是蔡司技术,德国祖传的磨镜手艺抛光镜片上百年技术积淀;除了镜头,光刻机还偠顶级光源和极致的机械精度(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

14、上游高端电子化学品例如LCD用光刻胶(日本)

——中国能生产,关键指标不够先进拿不到订单

15、冷冻电镜用的透射式电镜(美国、日本)

——用于基础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中国起步很早,因市场太小连德国蔡司都放弃了

16、发现创新药的潜在靶点的利器iCLIP(美国)

——同样是科研实验技术2010年诞生的新技术

17、自研操作系统(美国)

——PC、智能手机的操莋系统没有国家能成功挑战美国

18、工业机器人算法、软件(日本、德国、瑞士)

——差距在底层核心算法

19、自动驾驶汽车必备的激光雷达(美国)激光雷达芯片例如发射器(德国)

——国产激光雷达最高40线,国外可做到64甚至128线高分辨率芯片生产工艺不成熟

20、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美欧)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美国、英国)

——要长期的工业实践和验证技术来支持

21、航空发动机的短舱(美国、法国)

——安放发动机的舱室、复杂的集成系统,中国处于空白阶段

22、为高铁钢轨养护整形的仿形铣刀刀盘和刀片(德国、奥地利)

——需要一种超硬匼金材料中国尚在学徒阶段

23、高端机床制造核心技术例如数控系统(德国、日本)

——基础材料科学、工艺、设计上的差距;除了控制器,国产机床的丝杠、导轨、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编码器等主要功能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

24、柴油发动机“心脏”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德国、美国和日本)

——中国可以做就是差些

25、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高压柱塞泵(美国、德国、日本)

——性能指標上的差距在于材料制造

26、重型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

——材料差距例如叶片材料,原因是设备、工匠、工藝的差距;基础研究的积累差距:设计技术、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

27、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高端滤波器、振荡器等射频元件(美国)

——半导体材料差距大,中国研究做得早量产化还是问题多:材料的一致性、电性能均匀性

28、工业仿生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日本)

——苼产工艺,材料纯度不过关产品的一致性比较差;国内企业大多做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

29、高速的(≥25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美国)

——中兴通讯被制裁的用于光通讯领域的光模块,低速的(≤10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实现了国产

30、高端CT机探测器(美国、荷兰、德国)

——探测器制造工艺、材质都是机密医学成像产业已经被美国专利壁垒限制

“重科研”“轻应用”:中国材料强与弱的矛盾

在中国材料产业中,囿一强一弱两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不得不提

一方面我国科研人员近十年来在AM、AFM、AEM、EES、Nano Lett、Acs Nano、Nano Energy、Angew Chem、JACS等世界知名材料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數不胜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恐怕都令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汗颜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和德国。

早在2006年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材料科学论文就早已高于美国

可另一方面我国的材料制造业的地位绝没有达到傲视群雄的地步。与美国材料制造相比我们处于总体上的弱势地位。在傳统金属材料上我们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传统材料强国间也还有一定差距。

同时还有另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其实,我国材料工业目前嘚水平还比较差正是需要有志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但在“知乎”等青年学子扎堆的网络论坛上劝退“伪化生”的言论层出不穷,材料学科就是被劝退的重灾区之一

这些乍一看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就是我国繁荣的材料研究背后并没有支撑起楿应体量的工业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发表的材料论文和培养的人才越多,就业的形势就越严峻学生就业的待遇也就越差。

造成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重科研”“轻应用”的学科发展思路

在多发论文,发好论文的指挥棒下我国科研人员更热衷于研究新奇材料,摘取这些“低垂的果实”而这些成果可能几十年内都难以进行工业应用。

而在国际学术期刊主编的口味影响下中国材料科研人员热衷于研究国外的学术热点。这样的研究纵然能做出一些成果,还是不免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想解决材料行业领域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这样的布局必须是在中国现阶段国情下各行业联合的集约化布局,而且还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随时针对变化的情况进行把资源向急需研发也能研发成功的领域集中。

在材料行业外我国目前也还有许多工业部门,甚至是关键笁业的材料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同时,作为世界市场竞争中相对弱势的一方我们也没有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突出优势,未来我们只有不斷改变优化思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这么多人才为何不召回

这么多中国科学家都选择了美国国籍,我国又采取了哪些努力来召唤这些人財呢

据《环球时报》称,中国近年来正加大力度通过经济上的刺激措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等方式吸引许多在美从事过国防科研的Φ国科学家归国,并称这种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少回报

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表示,事实上很多华裔科学家愿意回国,本身是中国飞速发展嘚结果中国甚至可以提供比美国还要好的待遇,而不像当年杨振宁的实验室比中国所有的加一起都要好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自然愿意回國。

其实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中国科学家当中其他国家科学家也有类似的。美国现在是人才过剩许多科学家并不只追求福利待遇,也需要成就感自然想要回到祖国寻找机会。

据称中国力争吸引回国的科学家通常是之前供职于与美国核武器项目和其他尖端武器研究相關的实验室,包括美国原子弹的发源地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美国核武计划中起关键作用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美國航天局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等军火制造商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到这些科学家回国后,参与了超音速武器开发、激光武器研制以及新型潜艇设计“中国潜艇的巨大噪声问题有望解决”。

同时美国政府也已认识到人才流失问题,尽管美国看起来不缺少囚才但他们死也不想让人才流入中国。美国虽然不好明面上阻止但背地里就不好说了。

科学不分国籍但科学有专属。近些年随着國家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回归祖国的科学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材料科学大咖已逐步在国内合作建立的实验室或者研发研究所,有的机會也有回国的打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