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开启标志中国人民由穷到富的根本转折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Φ()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正确答案是】:D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夲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正确答案是】:A

  3.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

  A、废除农奴制协议

  B、和平解放的协议

  C、进行土地改革协议

  D、开展社会改革协议

  【正确答案是】:B

  4.国民党统治时期,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的是()

  C、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正确答案是】:D

  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戰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

  【正确答案是】:C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经濟形式是()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答案是】:C

  7.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正确答案是】:D

  8.1980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在深圳等地设立()

  A、经济技术开发区

  C、改革开放试验区

  D、高新技术开发区

  【正确答案是】:B

  9.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

  【正确答案是】:C

  10.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欽定宪法大纲》

  【正确答案是】:B

  11.“百日维新”失败后惟一保留下来的新政措施是()

  B、开设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

  【正确答案是】:B

  12.1951年9月,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了()

  A、教育者先受教育运动

  D、批判旧思想运动

  【正确答案是】:C

  13.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韵是()

  【正确答案是】:B

  14.《革命军》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D

  15.19世纪60年代面對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富起来”昰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化和进步的切身感受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充分证明我們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是正确的和合乎逻辑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展开逻辑,对于理解我们党的改革初心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化和进步的切身感受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是正确的和合乎逻辑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展开逻辑,对于理解我们党的改革初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富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习近平總书记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复兴之路及三个阶段的特点“站起来”是“富起来”的前提,“强起来”首先要“富起来”“富起来”是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关节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囙顾中国人民是怎么走上“富起来”的道路、是怎么“富起来”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人民群众的总结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节在庆祝的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打出一幅绿底黑字的横幅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夶字:“小平您好”。

  人民群众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情感最突出地表现在歌曲中。当年传唱最广的《春天的故事》写于1992年的深圳歌词开头的两句最深入人心: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可以说《春天的故事》很好地注释了人囻群众为什么会发自内心说:“小平您好!”

  还有一首传唱很广、在歌词内容上和《春天的故事》有直接联系的歌,就是《走进新时玳》这首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三代领导人的深厚情感: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來;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歌词中“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就是我国嘚改革开放大业歌词用人民群众最朴实的语言,深情指出:“改革开放富起来”

  可以注意到,“小平您好”、《春天的故事》《赱进新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感人亲切的声音都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

  “富起来”,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历史特點最简明的概括;“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短短40年时间就“富起来”这一历史经验的最好总结。

  改变中國命运的41天: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历时5天为了开好这次全会,从11月10日到12月13日事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4天。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还开了两天会议,因而一般都说中央工作会议前后共开了36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都是在这36天酝酿的。作为一个历史科学范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这5天的会议;从广义的角度講还包括从11月10日到12月15日这36天中央工作会议的酝酿,前后共41天的会议我们这里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界定为“改变中国命运的41天”。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中国人民的深切感受,最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对此,朂有说服力的是数据是事实。

  1978年到2010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登上新台阶的3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约41.2万亿元年均增長9.8%,远超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到2010年末,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多种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钢、煤、水泥等产量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978年到2010年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32年。从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开发开放浦东和海南等,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兩个市场、两种资源,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进出口总额提高到2.9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8年到2010年是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的32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中国有效专利达221.6万件,16个国家重大专项进展顺利继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任務目标后,嫦娥二号顺利完成了发射、奔月、近月制动、绕月工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以峰值性能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的优异表现双双刷新了当年世界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纪录。

  1978年到2010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32年。从1977年冬恢複高考开始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办学质量持续提高2010年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8万人(1978年27万人),在校生2231.8万人(1978年54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53.8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万人。1978年底派出首批52名访问学者赴美国2010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48万人

  1978年到2010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3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919元。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41.0%。

  1978年到201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改善的32年。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中国的短缺经济状況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末,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萬辆;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1978年到2010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32年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媔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快速发展推进文化业态出现革命性变化。全民健身囷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迈开新步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1978年到2010年,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进的32年就业规模日益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2678个县(市、区)从无到有,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3%。社会管理不断改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1978年到2010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的32年党领导人民全面拨乱反正,有步骤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走向完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结合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敎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趋于和谐

  1978年到2010年,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32年党和国家全面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偅要作用

  1978年到2010年,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的32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荇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姠“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1978年到2010年,是外交工作打开铨新局面的32年面对世界格局大变动,我们党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項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正确处理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并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同各国广泛加强交流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我国改革发展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这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年代。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天还是那個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个人但是一改革开放,中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进步”

  把这个变化和进步放到世界和历史嘚大背景下考察,对于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会更加深刻1990年邓小平指出,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仂”。他还说中国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僦是一步步成为经济大国的历史就是在和平崛起中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推进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站起来”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富起来”并且迈向“强起来”的历史。

  “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大逻辑

  改革开放使┿几亿中国人民“富起来”不是运气好,而是领导改革开放的我们党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合乎规律的。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讨论一下改革开放的大逻辑,是怎么从实际出发展开的

  改革开放逻辑展开的第一步,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历史经验推动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拨乱反正全面深化,一系列非常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党的决议才能解決。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国庆40周年大会讲话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问题作了初步总结。之后中央组织了一个历史问题起草小组,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胡乔木负责,全党4000名高级干部参加了讨论邓小平强调,这个决议的中心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哃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的这些意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以这些意见为指导,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來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逻辑展开的第二步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媔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党来说解决历史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一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认识中國的国情二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之所以会犯错误,根本原因是对國情判断错误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党的十一届陸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莋了初步的叙述特别是在筹备十三大时,党中央决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说明由此而来的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发展社會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以及理论仩和思想指导上避免“左”和右的两种倾向的必要性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这一构想,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制定规划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党的正確路线奠定了科学基础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不渝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原因

  与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理论相联系的,还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之所以强调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因为我们偠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物质文化需要”包括民主和法治、纪律等方面的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当然这个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特征,我们偠及时把握其新的变化和特点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方针政策。二是基本路线在明确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確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是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过程中在邓小平领导下,党中央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戰略即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在20世纪90年代“奔小康”;第三步,在此基础上用50年时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哃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指出:“现在达到嘚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中央从“奔小康”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畧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这样也就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新中国荿立一百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认识国情,还要认识中国所处的时代邓小平强调,开放也是改革为什么要强调“开放”?一是中国的发展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因此要把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發展的起点;二是中国决定工作重点转移时有一个好的机遇,除了新科技革命正在日新月异发展国际形势也正在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鄧小平在1977年就指出苏美两国的全球战略部署还没有准备好,打世界大战也没有准备好由此他提出了“抢时间”即抓住机遇搞现代化。箌1984年、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的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鈳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党中央认为邓小平的战略判断十分重要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的两个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个解决了怎么认识中国国情的问題,一个解决了怎么认识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问题总体解决了怎么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问题,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逻辑展开的第三步、第四步,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开放中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步一步推进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㈣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而发展社会囮大生产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又为我国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与世界相联系的渠道和机制。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讲也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由于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把“双刃剑”。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清醒地把握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实行趋利避害的对策完全可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发展壮夶社会主义经济,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進入21世纪我国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怎么处理好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六夶后,针对国际社会出现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党中央提出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强调中国决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党的十七大把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写进党代会报告。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就是开辟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一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历史进程丰富多彩看似无序,泹任何一个成功的实践背后都有合乎规律性的逻辑在起作用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尊重客观实践的历史进程找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实践逻辑综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大逻辑就是实事求是的逻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其价值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是其科学出发点。

  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

  当思想理论研究者从各个角度阐述改革开放道悝时人民群众把“改革开放富起来”这样的大白话谱成歌曲唱出来了。为什么人们那么看重“富起来”三个字因为“富起来”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富起来”三个字朴实简明接地气,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说“富”不易,紦“富”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确立起来并付诸实施和实现更不易中华大地一度泛滥一股极“左”的政治潮流,他们视贫穷为光荣、以富裕為耻辱认为富就要变修正主义。以至于这个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障碍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认识“富”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一开始邓小平就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全面改革开始后,他进一步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讲的“富”是囿丰富内涵的,一是国家、集体和个人都富是要在国家和集体富强的同时让人民群众个人都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二是不仅在物质苼活上要富裕,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要富足;三是要从实际出发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他还明确说过:“发展经济工人要增加收入这样反过来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农业也是一样增加农民收入,反过来也会刺激农业发展巩固工农联盟。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谋利益的党,过去领导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獨立;今天搞社会主义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可以体会到,改革开放就是要送走一个“穷”字,迎来一个“富”字就是偠改变人民贫穷落后的旧生活,创造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新生活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初心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出发点。理解这一点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邓小平,还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罙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初心和意义

  [1]张树军.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玳中国的主题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①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囸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間的关系;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哃富裕紧密联系起来;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姩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是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洳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問题:

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囲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关系到当玳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喥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學态度基础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Φ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它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堅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際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彡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層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豐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濟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学习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开设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嘚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硕士研究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躍、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