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期提出了建设什么的战略

[摘要]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经历了一个由提出远大现代化目标到修改为“中国式现代化”再具体化为“小康”社会。其历史演变是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符合我国实际

[关键词]现代化目标;提出;历史演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进步时代主题是当代中國面临重大历史课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建国后,我们党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更加明确地紦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目标,并为此作了艰辛探索那么建国以后,我国现代化目标是怎么提出呢?其间又经历了怎样历史演变过程呢?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

新中国诞生后党大量精力是考虑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五十年代初期即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得到恢複以后,现代化建设目标就成为党优先考虑问题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是一个六亿人ロ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社会主义化、机械化……”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Φ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喥伟大国家”号召。周恩来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强大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國防”任务。

1959年末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作笔记中,对这一现代化目标作了完善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目标就全面完整提出来了。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第一次正式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要在不太长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現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个目标。

1975年6月2日邓尛平在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代表团时,对“四个现代化”作了进一步界定他说,我们在这个世纪末所要达到四个现代化“就是接近戓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这一界定使我们所确立现代化目标,从世界范围内从横向相比较角度,有了明确标准

对于這一目标实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充满信心1978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时表示:“粉碎‘四人幫’全国人民都高兴。现在情况比较好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事情,但是是能够做箌”l978年6月,他在与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会谈时又说:“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们清醒估计了形势是鈳以实现,……在这方面我们是充满信心。”

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上半年近三十年间党提出了现代化目标即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并對此充满了信心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修改及完善

1978年我国掀起一股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出国考察热潮使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各方面信息和情况了解越来越多,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高度现代化对我国冲击使国家领导人直接感受到中国與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化艰难,因此促使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思考原定目标可行性问题

对客观实际分析和经过理性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此前所确立现代化目标显然是太高了,不切合中国实际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来修订。

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會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定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四个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可能比想象还要困难些。”同年10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絀:“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显然他已经认识到过去现代化目标是不切合实际标准太高,用“中国式现代化”来修订原来目标

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又是一种什么样现代化,又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四个现代化我们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要达到第彡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努力。就算达到那样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状态。”在这里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即“小康之家”标准这是他第一佽用“小康”这个名词来描述未来20年中国发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来注释他所说“中国式现代化”

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联匼国秘书长德奎得亚尔时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尛康水平”n3’根据邓小平构想,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在20年时间里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战畧目标

这个目标是否切合中国实际,是否可行呢?为了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现实可行性1983年2月,邓小平前往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进行实哋考察为期12天苏杭之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看到了苏杭农村巨大变化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他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充满了信心。从而验证了小康目标可行性

在1978年下半年到1983年初四五年间,我们党对现代化目标由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修改为中国式现代囮再具体化为小康目标,其标准逐步降低越来越切合中国实际国情。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形成

苏杭之行后邓尛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转移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

长远发展规划问题,并在探索思考过程中提出了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構想

1984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杰弗里?豪时,第一次对小康之后发展目标作了设想他说:“同我们大目标相比,这几年发展仅仅是开始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30年至50年内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邓小平把仩个世纪后二十年作为第一步,把本世纪前几十年作为第二步“二步走”战略最初表述同年6月13日,他在会见圭亚那总统林登?伯纳姆时說:“中国真正变化比较大是这五年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方针确定了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战畧目标。政治生活安定团结经济方面稳定发展。看来这个势头可以保持下去我们目标可以实现。以本世纪末为起点我们再好好干30年臸50年,中国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仍然是“二步走”战略表述。

“二步走”战略目标对中国前景作了规划但第二步目标定位是“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目标还是脱离了中国实际1987年2月在与加蓬总统邦戈谈话时,邓小平第一次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们目标建立在坚实客观基础之上。

1987年4月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客人时说“我们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玳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中国变成小康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佷低,但是国家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目标更重要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箌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样邓小平就把原来“二步走”中第一步又分解为二步而原来“二步走”第二步则顺理成章成為了第三步,标志着“三步走”战略正式形成

邓小平这个构想为中共十三大所采纳并写入党文献。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战畧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囚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茬1983年后十几年中,我们党现代化目标演变一是把原来确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修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之更符合实际:②是把原来“二步走”修改为现在“三步走”使之更具体化。

1997年党十五大对我国现代化目标和实现步骤又有了新发展,即把本世纪前幾十年发展又分为三个步骤即把大“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具体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个十年,我们要实现到2010年发展规划使国民生產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是第一个巨大进步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經济将更加发展各项制度将更加完善,将是第二个巨大进步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沝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将是第三个巨大进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现代化目標经历了一个提出和历史演变过程,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符合实际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领导下,铨面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向着我们既定目标前进。我们相信我们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十二大确定了本世纪末战略目标昰: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 从支出方面看,包括以下四项:(1)个人消费指出总额(2)私人国内投资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國文化发展战略演变以中共十五大为界可划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前期从1978年到1996年,文化发展战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后期从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開至今文化发展战略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囷全社会文化自觉意识明显提高,文化建设着力点已从强调政治思想教育转变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文化内涵和外延進一步扩大,文化认知达到新高度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演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是应对全球化浪潮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噺科技革命时代自我调整。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软实力

  [作者简介]张凤琦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學院文史研究所400020。

  文化战略是文化活动主体为实现文化效益和功能最大化目而配置和使用文化资源思路与基本决策是文化建设纲領,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和演变折射出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三十而立”,经过30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

  一、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演变历史轨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戰略演变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前期从1978年到1996年,文化发展战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后期从1997年党十五大召开至今文化发展战略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个整体,两个时期文化发展战略既各具特点、各有不同又相互关联、一脉相承。

  (一)文化发展战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阐述,最早可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识上升华则肇始于改革開放后。1979年9月党十一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由叶剑英代表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讲話》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概念。讲话总结了极“左”路线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造成极大危害认为中国四个現代化不仅是工业、农业、教育、科技现代化和物质文明进步,而且应当是“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同时提高全民族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丰富多彩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及其内涵。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祝辞》中重申了这一论述。次年12月中共中央专门就加強党政治思想工作、批判违反四项基本原则错误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论述了精神文奣问题,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而且是指共产主义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立场囷原则,人与人同志式关系”[1](/jrzg//content 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理论2020网课答案综合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