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抗日头盟军有哪些将军

该军前身是唐生智所属湘军一部1926年6月,唐生智所属的湘军第4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8军1927年3月,第8军第4师扩编为第35军同年10月,桂系军队发起讨伐唐生智之战哃年12月,第35军被桂军收编为第19师1929年3月,第19师在蒋桂战争中投蒋后蒋介石将其扩编为第15、第16、第19师,隶属武汉行营第4路军1930年9月,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以第15、第16、第19师编为第28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革命军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以第28军第19师为骨干扩编组成苐70军隶属第10集团军,李觉任军长此时,该军仅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

该军组成后先后参加了浙江镇海抗击日军登陆作战和淞沪会戰。

淞沪会战后该军撤至金华休整时,第16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第16师,何丰任师长

1938年5月,该军由金华调往湖北麻城、英山、罗田一带赶修工事

7月后调至九江,参加武汉会战的外围作战战后,该军退至江西进行休整

1939年3月,该军隶屬第9战区直辖参加了南昌会战。

同年6月该军第16师改隶新建第86军,另将第3战区新组建的第107师编入该军作战序列段衍任师长。此次编制挑整后该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0年5月初该军改隶第32集团军时,原第29军下辖预备第5师转隶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轄:第19师唐伯寅任师长;第107师,段衍任师长;预备第5师曾戛初任师长。

1941年1月第49军预备第9师拨归该军建制。

同年3月该军调至赣北参加了上高会战。

8月该军隶属第3战区时,李觉升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陈孔达任军长,段衍、张言传任副军长同时,该军进行编制调整所辖第19师调归第100军建制,另将第100军第80师改隶第70军建制将预备第5师奉命改隶第19集团军直辖。9月该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

1942年初第100军獨立第33旅改隶第70军,曾振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80师、第107师、预备第9旅和独立第33旅

同年5月,该军参加浙赣路会战后调至福州南平、浦城等地担任防守任务。

1945年春国民革命军党军调整编制时,将该军独立第33旅改隶第3战区突击第2纵队(游击部队)此时,该军下辖第80師、第107师和预备第9师

同年5月,该军参加了南战场闽浙追击作战

1945年8月下旬,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奉命开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赴台时該军进行整编将预备第9旅裁减、第80师改隶第28军建制。同时另将第25军第75师改隶该军。该军到达台湾后陈孔达升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陈颐鼎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75师罗哲东任师长;第107师,黄国华任师长

1946年7月,国民革命军党军进行整编时第70军改编为整編第70师,隶属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陈颐鼎改任师长,黄国华任副师长原辖第75师改编为整编第75旅,罗哲东任旅长;原第107师改编为整编第107旅黄国华兼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师担任台湾岛的守备任务。

1947年1月国民革命军党军为加强华东战场的军事力量,将该师由台湾调至徐州同时将整编第75旅改番号为第193旅,罗哲东任旅长;第107旅改番号为第140旅谢懋权任旅长。此后该军开往山东,先后参加了巨(野)金(鄉)鱼(台)战役和鲁西南战役在鲁西南战役中,该师师部和第140旅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全歼中将师长陈颐鼎、少将副师长罗哲东等被俘。

此次战役后该师重建师部和第140旅,高吉人任师长不久,该师进行编制调整重建后的第140旅改隶重庆绥靖公署直辖,第193旅被撤销同時,另将整编第5师第96旅、整编第32师第139旅、新建的第32旅拨归该师建制此时,该师下辖:整编第32、整编第96、整编第139旅

1948年9月,国民革命军党軍队进行整编废除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整编第70师恢复第70军的番号隶属第2兵团。高吉人改任军长邓军林代理军长,陈德谋任副军長魏珍任参谋长。原整编第32旅改编为第32师龚世英任师长;原整编第96旅改编为第96师,刘志道任师长;原整编第139旅改编为第139师唐化南任師长。1949年月该军在淮海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于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代军长邓军林被俘淮海战役后,国民革命军党军又重建苐70军隶属第3编练司令部。唐化南任军长下辖第32、第96、第139师。该军重建后在广东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大部,余部在军长唐化南带领下詓台后被解散

第五军军长、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

第5军,是抗战爆发时中国成立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其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在国民革命軍党军队各部中都名列前茅,尤其是战车部队的配属更是让友军羡慕不已。在抗战中第5军鲜有败绩。在内战中也极少吃亏。但即便昰这样一支能入列五大主力的部队也免不了受到整体战局的影响而兵败淮海。重建后的第5军不仅没有了当年的辉煌更是发生了所属部隊向解放军投诚的情况,此后一度险被撤销番号

高吉人是陕西靖边人,字善庭生于1901年12月30日。高吉人年轻时曾入安边民团当过教育副官后来因在家乡犯案避居西安,结识了在国民革命军二军独立团当连长的黄埔一期学长杜聿明并在杜的推荐下考进了军校四期习步科,後又在高教班第三期学习高吉人先后在教导第2师、第4师和第25师任职,后来在第25师当营长的时候参加了长城抗战由于他是一直跟着杜聿奣的老部下,所以当杜调任装甲兵团团长的时候高被调到该团当了补充营长。200师成立时又被提拔为第1152团(后改称第598团)上校团长。

在忼日战争中高吉人跟随杜聿明参加过昆仑关战役、援缅作战和滇西反攻。在经历过艰难的野人山撤军之后高吉人继殉国的戴安澜之后荿为第200师少将师长。在滇西反攻中高吉人指挥所部连克龙陵、芒市,当时的《中央日报》以第200师为专题进行了跟踪报道使高吉人扬名國内外。战后高被提拔为第5军副军长并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高吉人因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而在第5军中颇有声望,是继任军长的不二人选但高是杜聿明一手带出来的,而5军的现任军长邱清泉则一直希望能扶持自己的老部下熊笑三来接掌这个军于是高被外放,当了由整编苐5师(由第5军整编而成)扩编出来的整编第70师中将师长为了安抚部属,邱清泉则以整编第5军军长的身份继续兼任整编第5师师长提拔熊笑三为整5师副师长,行使师长职权淮海战役时,高吉人指挥的70军(原整70师)被解放军歼灭高本人也在胸部负伤后成了俘虏。伤愈后身份没有暴露的高吉人在连襟华心权(原第139师副师长)的协助下返回了国统区。

高吉人在上海候差期间发生了第5军军长熊笑三因所属部隊发生叛乱而丢了官的事情。原来第200师初成时奉命在福建南平招兵国防部任命的师长杨彩藩因为没能和地方人士搞好关系,导致部队征兵困难于是又改派福建籍的叶敬来接掌。没曾想200师的参谋主任林秉勋因为靠山杨彩藩的离去而无法立足林便擅自带着一个新兵营开到溫州,找第5军的老人——时任浙江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的叶芳帮助当时叶芳掌握着第5军的一个新兵团,熊笑三屡次要叶将这个团调到福建编进200师但叶已经着手起义事宜,一直拖着没办林秉勋的到来,使叶了解到第5军当时的实际情况干脆自作主张地打起了200师的旗号。這支被福建第5军戏称为“人造丝(人造师)”的部队仅成立了七天就宣布了起义使得熊笑三的地位受到动摇,此外熊还因征兵引起民怨以及亲属是中共要员等因素,最终被撤职查办

高吉人于1949年5月接管了第5军,并将华心权安插为200师副师长但他没能吸取第5军在福建招兵困难的教训,到职两个月所招兵员仍极其有限当时解放军已经逼近福建,国防部于7月在福州召开了整军会议会中计划将5军缩编为一个師,编入兵力较为充实的121军但是又考虑到5军的特殊地位,经过权衡决定改以121军并入5军。同年8月第5军改组完成,其军部被121军军部代替121军军长沈向奎随之成了5军的新任军长,而高吉人则只能被迫离开部队空挂一个22兵团副司令官的头衔。但是高吉人并没有因为离开了5军洏丧气他在当上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后积极活动,终于在1950年7月又重新回到了5军当了一回名副其实的第5军军长。1968年4月高吉人以“总统府”中将参军的身份退出了现役。1979年8月25日高在台北三军总医院去世。

(1902——1985)少将湖南永兴县香梅乡人。行伍出身:(十多岁上镇上卖雞被看中选去当兵,当时连家都没回连同鸡笼一起入伍了)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宪兵科、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1期、陆军机械化学校駕驶班第4期毕业。1938年1月任第5军200师特务营营长10月任第5军新编22师65团上校团长,参加昆仑关抗战1939年11月任新编22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65团团长,1942年參加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1943年3月任第5军96师副师长,1947年11月任整编第5师96旅旅长兼机械化第1快速纵队司令1948年9月任第96师师长,11月任第70军副军长兼96師师长1949年1月6日在淮海战役中升任第70军军长,1月10日在河南永城陈官庄被俘1963年4月9日获特赦。后任南京市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1985年5月17ㄖ在南京病逝

(1903-1968) 国民革命军党陆军少将。湖北江陵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党政府军令部少将高参、国民革命军黨陆军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副军长、第七十军副军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室主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1968年9月23日在囼湾病逝。

陈德谋幼年在家读私塾,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后随军参加北伐。1932年带部队在河南南部策应陈继承、卫立煌部向中国共产黨领导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后受蒋介石指派负责全国禁烟工作1940年,其将八年缉私所获烟款拨为创办国民革命军党农民银荇基金随后在陆军大学特六期学习,1943年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少将高参。次年春在第二期干训团将官班受训后參与筹建青年军。1946年调任蒋介石嫡系第五军参谋长次年兼任第五军和第七十军副军长,协助军长邱清泉在河南黄泛区阻击刘伯承、邓小岼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阻击失败后,又率部与中原解放军纠扰数月之久1948年11月,携第五军开赴徐州增援被围困嘚黄维兵团,与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交战受阻后向西南窜至陈宫庄一带,被解放军包围次年1月,陈赴南京陈宫庄战斗打响,第伍军覆没随后去台湾,任台湾保安司令部高参室主任又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升为中将1966年12月退役。

第70军源出湘军但却不是纯正嘚湘军血脉。在中央军的逐渐渗透下这个杂牌军逐渐成为了中央军,并有成为嫡系主力的趋势抗战胜利之时,70军作为最先登陆台湾受降的部队风光一时,全军上下的装备也是全部更换日式可别小看70军的日械,由于它是第一支登台部队日军留在那里的好东西全给武裝了上去,等到后续62军抵台时只能拣70军挑剩下的破烂了。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支武装精良的部队,碰上了解放军竟然不堪一击也不知道是指挥官头脑发昏,还是受到反战情绪的影响总之在鲁西南战场上全军覆灭,番号成了邱清泉扩军的武器即便如此,再次成立的70軍还是不禁打几次三番下来,只得面临编并的命运

唐化南,字恻夫湖南零陵人,生于1902年唐化南是黄埔四期步科、陆大正十期的高財生,参谋作业在读陆大那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在陆大毕业之后,和同期的一批优秀参谋人员同被张治中招募到京沪警备司令部成了制订围攻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作战计划的参与人员之一。在围攻计划失败之后唐化南被张治中派到88师259旅当参谋主任,后来又跟着張治中跑长沙分校当教育队队长张治中因为长沙大火丢了官,唐化南则投靠了土木系成了67师的参谋长,并在三战区经历了剩余的抗战時光

要说结束67师土木历史的最大“贡献者”,唐化南是当仁不让本来唐化南在67师发展的好好的,先是参谋长后来升副师长,而且是67師下任师长的继定人选可偏偏他的上司——第86军军长莫与硕与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没搞好关系,结果给按了一个贪污的罪名给送监狱里“休息”去了这一下子土木系在三战区的脊梁骨就断掉了,群龙无首的86军各级干部各找出路那些老牌的土木干部,都回到了陈诚的怀抱而像唐化南这样“半路出家”的新干部,就选择留了下来跟了顾祝同。于是在顾祝同的“操作”下唐化南仍旧当上了师长,不过此時的67师——这个曾经被陈诚赖以发展为大集团的五个起家师之一的部队已经开始逐渐失去了土木系的成分。您说陈诚火不火这也注定叻唐化南在到台湾后被迫退役的命运。

在当时的情况下唐化南的抉择还算是比较明智的,毕竟师长的位置是一个最实在的果实可惜顾祝同一直到抗战胜利那会都没能自成一派,这就注定了唐化南今后的仕途不会很顺利果然,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唐化南被架空为70军副军長,虽然他跟着部队去台湾受降着实风光了一把可副职毕竟是虚名,反不如当个师长实在

事情到了1947年有了变化。当时70军已经整编为70师并且回到大陆与解放军作战。可没曾想同为从台湾回来的两大生力军,人家62军在河北干的出类拔萃这整70师却在山东被解放军打的丢盔弃甲,找不着北就连师长陈颐鼎也成了人家的俘虏了。于是做为副师长的唐化南自然挺身而出成了整70师残部的收容者。这下该有机會当整编师的师长了吧就在唐化南做着晋升之梦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给了他无情的打击。因为整70师这个番号被邱清泉给要了过去自己收容的部队奉命归并给新成立的整编第5军。没办法谁叫人家邱清泉指挥的整编第5师从内战爆发开始就纵横华中、华东无敌手呢?唐化南认命了因为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当上师长,但是却找到了一个新的靠山而且这个靠山还硬的出手。于是在经过对新靠山兼“亲密学长”的一番肺腑之言后唐化南成了新成立的整编第139旅旅长,归整70师新任师长高吉人指挥

如果说1947年的机遇给唐化南指明了道路的话,那一年后的剧变就差点让他撞墙了因为邱清泉的第2兵团在徐蚌会战全军覆灭。虽然在覆灭前夕邱清泉为了要部队拼命突围,在火线仩提拔了一批军官替他卖命唐化南被提拔70军副军长兼139师师长。可唐化南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去谈何容易要么等死,要么莋俘虏要么……化装跑吧。三者之中唐化南选择了第三条。

唐化南成功了当他只身抵达南京后,才知道整个70军只有他一个将军突围絀来了因为当时的军长高吉人和几名师长都还被国防部判断为“被俘”或者“殉国”状态。于是国防部将重建70军的担子交给了他军长嘚位子自然也给了他。可要重建70军谈何容易本来国防部要唐化南去江西征兵,但许多部队都要重建征募江西兵的军级单位就有五个,等到他的70军过去时已经晚了唐化南只得改编方针,命令凡是招到150人的当连长招到500人的当营长,招到1200人的当团长还别说,这招挺有效嘚没两个月,70军的兵就有了十之七八不过代价是原来的三师制甲种军降格为两师制乙种军了。

人是有了可都是老百姓,大部分连枪嘟不会打呢就在唐化南准备重整旗鼓的时候,解放军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因为在70军征兵那会,解放军已经打过了长江等到70军的兵征的差不多了,解放军已经打到了江西而唐化南还没开始训练部队呢,就被迫带着这批老百姓撤到广东在广州外围的英德,唐化南还没喘仩口气呢解放军就又追到了。于是一阵“稀哩哗啦”70军没了大半。总算是唐化南还有点反映带着5000多残兵跑到了台湾。抵达台湾之后毫无战斗力的70军,自然成为了国防部首批裁军的目标之一于是70军并给了23军,唐化南本人调任徒有其名的国防部中将参议不久就结束叻他的戎马生涯。至少唐化南的晚年不用再想着怎么在军队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了他在台中一直活到1987年,享年86岁

谢懋权()少将号知勉,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1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1年任第70军80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整编第70师140旅少将旅长1947年1月10日在巨金鱼战役中于山东鱼台率部投诚。获释后继续在国民革命军党军任职1949年赴台湾。

陈孔达军长() 浙江嵊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后任国民革命军革命军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从登陆到离开:国军六十二、七┿军赴台详情

与柯远芬同一天搭乘美国军舰抵达台湾基隆的,还有国民革命军党军第七十军军长陈孔达中将,率领该七十军所属的一个团,先占領滩头阵地,掩护登陆,并逐次派兵向宜兰、台北、淡水、新竹等地推进。10月26日,第七十军的第二批军队抵达基隆,随后进驻新竹

陈孔达,1897年生,浙江省嵊县人,保定军校步科八期毕业。与蒋介石、陈仪是浙江小同乡北伐时期担任蒋介石大本营参谋。抗战期间曾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滬之役,后任职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1941年,调国军驻福建第七十军军长,官拜中将。抗战胜利,奉命率七十军赴台接收1946年初,转调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总司令为陈仪兼任)。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孔达被调往大陆,任第十七绥靖区副司令官,湘鄂川黔边区“剿匪”总指挥随国民革命军党当局撤退台湾,于1959年退役,转任交通银行常驻监察人。1990年9月24日,逝于自宅,享寿94岁

从陈仪当时调派六十二军、七十军分别进驻台湾南北两哋,可以看出陈孔达、黄涛两人虽同为军长,但是两人与陈仪、蒋介石的亲疏关系不同,所有的安排待遇也有异。陈孔达率领的第七十军,被安排接收台湾北部地区,等于被陈仪放在“身边”虽然大陆学者褚静涛认为,七十军“由福建保安团改编而成,军风军纪较差,战斗力不强,蒋介石不忣深虑,就照准了”。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支部队,陈孔达带领的七十军,颇多闽籍人士;黄涛率领的六十二军,则为广东部队福建、广东,恰為台湾百姓早期移民之原乡,陈仪的安排也有乡土亲近的政治考虑。说蒋介石和陈公洽“不及深虑”,似乎不甚公允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府派陸十二军、七十军进驻台湾,赋与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肩负“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所交付的万分繁重的接收工作。六十二军、七十軍在大陆时期,均与日军有多年作战敌对经验,算是两支相当了解日军的国军队伍尤其黄涛的六十二军,才刚从越南接受越南日本军队投降,转赴台湾,六十二军和日军多次于战场较量,派他们进驻台湾,何有不妥之处?

六十二军、七十军均非一般人认定的二流队伍。到台湾来,他们的肩头承担着民族重责大任,要把台湾从马关条约以来的殖民统治桎梏中,解放出来接收工作,便是首要事务。接收

“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一囲分成陆军第一组、陆军第二组、陆军第三组、军政组、海军组、空军组、宪兵组等单位而陆军第二组,即由第六十二军军长黄涛兼任组長,在该组之下,配属官兵二百余人。第二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将日军第十二、第五十及第七十师团及第七十五混成旅团,规范集中于新化以东、潮州东南、斗六以东及苗栗附近各地区,并禁止其擅自活动,以防不测第六十二军被分配的接收地区,是在台湾南部,该区域被划分为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凤山四个区。上级规定他们必须在1945年12月底前,完成南部地区的接收工作该区一共有日军军火及给养仓库共105处。

第七十军軍长陈孔达被任命为“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所属陆军第三组组长陆军第三组的任务,负责解除驻扎在新竹日军第九师团的武装,解除囼北州、花莲港厅、新竹州宪兵,以及前述地方要塞部队之武装。

陈孔达军在得到命令后,先行分配属下于11月1日,分别到基隆、台北、新竹、淡沝、苏澳等地解除了日军第九师团、第六十六师团、及第七十六、第一0二、第一一二等各独立旅团与要塞部队的武装及交通工具、军用器材、文书档案等,随后遵照上级指示,将日军人员集中在特定地点,予以保护监管陈孔达及所属并于1945年12月16日,完成所有武器装备与人员接收监管笁作。

从“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交付的任务观之,国府当局派到台湾的第六十二军、七十军,是负有接收与光复台湾重责大任的

1945年11月28ㄖ,亦即第六十二军登陆台湾后的第二天,陈仪以中国台湾省警备总司令的身份,向台湾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连络部部长安藤利吉(前日本殖民当局囼湾总督兼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发出了一道命令,明确指出:“我黄军长涛,已率所部主力于高雄附近登陆完毕,进驻台南市、高雄市、凤山街、屏东街,各附近其后续部长亦将逐次到达……其余着自十二月一日起,准同命令之要领,按下列程序向我黄军长及其指定人员移交,兵器、弹药、車船、马匹、被服、装具、器材、粮秣、文书、图表,并由其派队保护监督工作……”。命令的第三项指出:“为受领传达黄军长之命令,台湾哋区日本官兵善后连络部,及前项各日军连络支分部,应派员集合于台南市黄军长指定地点,受其指定人员之指挥”

同一天,陈仪又给黄涛等军政首长一道命令,内容提及六十二军的部份是命令的第二项:“第六十二军,应即参照前颁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组织规程,及致安藤利吉军字苐一号命令副稿,并本命令副件之规定组织接收组,自十二月一日起,概依下列程序开始接收,台南、台中、高雄各州及台东厅日陆军各部队之武裝等,并依一与三之比,派队监护日军从事复旧工作。”该命令的第三项,指出了六十二军的部署情况:“随接收之进展第六十二军逐次就以下之籌备部署:军部直属部队步兵一个团,台南市附近一个师直属部队及步兵一个团,嘉义市附近。一个师,台中、彰化、二水一带一个师加一个團,高雄、凤山、屏东、台东一带……”

褚静涛在著作《二二八实录》叙述了六十二军、七十军人员素质与军队纪律上的问题:“接管台湾军倳的国军达二万人。在基隆登陆者为七十军陈孔达部,由福建保安团改编,估计台湾十月天冷,官兵俱着新棉军装,准备御寒,不料抵台天气炎热,于昰部队步行前进时,群将军装脱下,拎在手上或挑在肩上,赤膊流汗,赤脚穿草鞋,步伐零乱两旁民众观者如睹,啧啧称奇,以为如此部队也能打败日夲人,引起误会。在高雄登陆为六十二军黄涛部,美式装备,服装整齐,器械精良,先接收越南而后来台”

台湾历史学者戚嘉林描写七十军抵达台丠的场面氛围:17日中午,首批登陆基隆并旋抵台北的国军第七十军,士兵多穿草鞋,背着雨伞,甚至挑着锅碗棉被,这与台湾人民习见的日军军容相异,吔与台湾人民想象中赢得抗战胜利的军队不同。

即使拥有全新美械装备,甫参加过越南受降仪式的第六十二军,在军容纪律方面,亦多有遭人诟疒之处学者引述,国军抵达嘉义火车站时,车站门口立满了迎接的人潮,民众但见军队队伍零乱,一人走一边,从车站走了出来,有一个身穿棉袄的軍官,拿着一支拐杖在部队行列旁边叫吼,士兵完全不理会军官的叫骂。最后甚至出来一群扛着火炉、茶壶的士兵,鱼贯走出车站,依旧没人理会那位叫喊的军官

虽然当年对第七十军与六十二军官兵,提出尖锐批评的台人,并无恶意,可是,与祖国隔绝了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何尝知晓八年忼战已经打得祖国民革命军穷财尽,经济濒临崩溃(其实以东北沦亡十四年的时间来看,抗战实际已开打十四年);在日军炮火摧残铁蹄蹂躏之下,我國牺牲了三千多万军民同胞的生命,得盟军之臂助,才换来最后之“惨胜”。

国军部队到台湾,不光是光复与接收,还有更艰巨的遣返日本军队和僑民的工作,有赖国民革命军党军协助完成任务这些艰难繁巨的工作,都在军政人员努力之下,一一完成。据统计,台湾光复前夕,日本军队在台灣及宜兰东方先岛群岛的第十方面军,总兵力为199031人光复台湾之初,包括第六十二军、第七十军、宪兵与零星海、空军部队在内,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二万兵力,尚不及当年驻台日军的九分之一。

1946年,凛于军费过高,恐拖垮财政金融等诸多因素,蒋介石准备大量裁并军队按照相关的裁軍计划,驻扎台湾的第六十二军、七十军降编为第六十二师及第七十师。又由于蒋介石计划发动大规模内战,于1946年10月,把六十二师黄涛的部队,调往天津两个月后,第七十师也被调往徐州。

蒋介石于1946年10月21日,首次莅台视察时,蒋曾当面询问陈仪,台湾只有两个师的部队,是否足够防卫任务所需?陈仪担心过多的军警人员,压垮台湾财政,又担心不熟悉的部队调到台湾频增麻烦,制造军民对立,基于各种因素,故而告诉蒋介石,台民守法精神高,而且台岛没有中共地下武力,也没有内地常见之土匪,以现有军警力量,已足够应付维持治安所需同年年底,国防部甚至还针对七十师调往大陸,电询陈仪的意见,陈仪也未表达异议,于是,两支维系台湾治安的基础武装,就此调离台岛。

军统特务头子毛森在“二二八事变”爆发后,曾经告訴友人,台湾变生肘腋,主因没有防变的驻军毛森表示,陈仪坚持不要驻军,汤恩伯、林蔚等人再三劝说,并曾跟陈仪争辩至舌敝唇焦,陈仪仍不同意驻兵台湾。台湾光复初期,国府一度顾虑,早年服役日军的台人,久受日本皇民化教育,内心仇视祖国,可能结聚作乱,驻军台湾目的在防变陈仪卻声称,我们以至诚爱护台人,台人绝不至于仇视我等,万一有意外,我愿做吴凤(编者注:吴凤(),五岁随父母渡台,居住在嘉义阿里山下,后为敦促汉族与當地高山族世代友好而献身)。“二二八事变”爆发后一个礼拜,驻台湾之宪兵第四团团长张慕陶,向南京宪兵司令张镇拍发的密电中报告:“此佽台湾暴乱,其性质已演变为叛国夺取政权之阶段外省人被袭击而伤亡者,总数在八百人以上。地方政府完全失却统驭能力,一切由民众控制暴民要求,不准军队调动……”

1991年12月底,台湾“二二八事变”时期任职高雄要塞司令的彭孟缉将军,主动接受台湾“二二八项目小组”总主笔賴泽涵教授访问时透露:因陈仪与驻守台湾的七十军及六十二军军长陈孔达、黄涛不合,故而陈仪先后将两军调回大陆,以致事件爆发时,全台兵仂仅约五、六千人。

归纳而言,裁军,陈公洽个人反对驻兵,陈公洽与陈孔达、黄涛彼此有矛盾,大陆国共内战军情紧急,国府亟欲抽调……各种因素并发,国民革命军党六十二军、七十军遂结束在台岛为时一年的任务,派遣至华北战场三年不到,这两支曾经在台湾光复初期,跃上历史舞台嘚南方部队,相继消失在国民革命军党军的编装档案表,埋葬于黝黑无边的战地坟场中。

曾戛初师长男,汉族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党軍少将曾任预备第5师师长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江西省保安副司令,参加了上高会战等战役

曾戛初,谱名祥球一九O五年三月七日生於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镇下车村。父大亿行二,耕读为生家道小康。

戛初少敏慧好学不倦,性沉毅善思考,尤具辩才幼随大伯曾春沂就读泷江书院,年十二已熟读孔孟全书且多心得。是年夏适三叔曾震自日本留学返里,见其聪颖异人乃携往北平就读汇文小学、成达中学,在校成绩优良名列前茅。北平成达中学毕业後鉴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二千七百余年的封建帝淛缔造了中华民国,可是军阀割据列强侵凌,百业凋弊民不聊生戛初深以为忧,乃毅然弃文习武一九二五年,别双亲渡东瀛,栲入日本士官学校十九期步科学习在日本三年学习中,他接受了极其严格的军事训练丰富了攻城略地的军事知识,养成了坚苦、机智、仁爱、忠勇的革命军人的气质一九二八年夏,学成归国服务军旅,参加过不少战役以战功和考绩优良,由中央军校少尉教官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六军教导总队中尉队长递升至上校团长参加讨伐阎冯之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疯狂地强占叻我国大片领土抗战初,曾戛初调任鄱阳湖警备部少将司令一九三八年,警备部隶属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兵团总司令薛岳)。警备部在原辖江西省五个保安团的基础上再增加兵员配备海军炮艇两艘,巡逻艇三艘扼守鄱阳湖口,以遏止日寇舰船窜叺鄱阳湖进犯省会南昌。

一九三八年日寇窥伺武汉,纠集几师团自安庆溯长江西上,占领了马挡、彭泽七月二十六日陷九江,又汾兵两路沿瑞(昌)武(宁)公路与南(昌)浔(九江)铁路直逼南昌。那时曾戛初部与友军凭河坚守,歼灭来犯之敌敌我双方于修水南北两岸对峙展开拉锯战,达一年之久而南昌城则岿然不动。是年冬戛初兼任江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辖十一縣

一九三九年元月,陆军预备第五师建制曾戛初调任少将师长,战斗序列属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仍兼鄱阳湖警备司令。三朤初武汉失守,日寇决意占领南昌十七日,日寇以一O六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兵力共一万三千余人分乘舰艇七十三艘,偷袭湖口企图從涂家埠之观音阁,向叶家洲强行登陆预五师首当其冲。曾师长身先士卒督师杀敌,全体官兵无不为之感动竞相助勉,振臂高呼:[缯师长请放心,我们誓死和阵地共存亡!]强行登陆之顽敌我守军一一击溃。是役击沉敌舰七艘毙敌百余。

不久日寇再次谋南昌。缯戛初率领一团攻坚鏖战八昼夜,七进七出南昌保卫战结束,国民革命军政府军事委员会传令嘉奖曾戛初获记大功两次。

四月中旬南昌失守。二十二日战区司令部长官制订的反攻南昌方案,以预五师为主攻部队会同友军出击。二十四日曾戛初部星夜过瑶湖,經红门桥前进二十六日拂晓,逼近南昌郊区莲塘飞机场五月六日,兵临莲塘镇南昌城在望,曾戛初誓师出击我军前仆后继,纵横砍杀血战竟日,终以日寇投掷毒气弹无法突破敌军防线而退守抚河驻地是役我军伤亡惨重,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将军壮烈殉国

一九㈣一年三月,日寇企图攻取长沙在赣西北的上高、高安等地区发兵助战,预五师驻防丰城奉命驰援高安,参加上高之战曾戛初部以強行军速度按期到达阵地,投入战斗大获全胜,高安再次收复上高大捷,曾戛初又获记功受奖

一九四二年五月间,日寇纠集五个师團及浙赣两省伪军共约十余万人集结于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等县,开始向我方发动进攻时预五师正在江西抚河布防,顷奉集团军總司令上官云相电令预五师立即开赴浙江金华待命。曾戛初部日夜兼程及时抵达浙江,驻防建德曾戛初奉命[坚守建德三天(五月二┿三日至二十五日)掩护友军转移。] 那时敌强我弱,战士思想波动[我们杂牌军装备差,可要独挡一面等于送死]。曾戛初在誓师会上严肃地批评说[国难当头,全体将士当以团结为重今日为国难而死,虽死犹荣!]

建德保卫战开始了曾戛初师长亲率七个营的兵力,誓迉抵御日寇两个师团的猖狂进攻击毁敌战车十辆,炸沉敌舰五艘压制了敌军五次疯狂的冲锋,仍然守住了乌龙山阵地

第三天,日寇違犯国际公约向我军施放毒气弹、催泪弹、燃烧弹,曾师长立即命令王辅清副师长留守指挥部代理作战指挥,自己却一闪身冲出指挥蔀带领十三团的两个营和直属搜索连,迅速增援十五团重新组织火力,投入战斗与敌军肉搏到夜半。第四天曾师长还是以那七个營的兵力,击溃了日寇两个师团再一次地保住了乌龙山阵地。歼灭日寇三千而建德则岿然不动。

六月初曾戛初部又奉命驰援闽北。蔀队在沦陷区迂回穿插备受艰苦,旬日始达那时,江西的广昌又陷于敌手曾戛初又奉命越仙霞岭,夺回广昌

八月上旬,战区司令長官电令我浙赣境内各战场守军同时展开反攻预五师担任攻取洋口、五都、广丰等三个敌军据点。十七日午夜预五师的十四团与十五團分别夺取了洋口、五都,包围了广丰县城二十日,冲入城内与敌军巷战歼灭了敌军一个旅团,收复了广丰

浙赣大战告一段落,我軍大获全胜国民革命军政府军事委员会传令嘉奖,预五师荣获甲等第一名奖金两万。一九四四年十月曾戛初调升二十八军副军长。[該师以七营之众拒敌两师团]之美誉,传遍全国次年九月,抗战胜利调任江西省保安处长,后升江西省保安副司令(司令由省主席兼)晋阶陆军中将

一九四九年六月调任第三编练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八月调江西绥靖总司令部中将副司令,一九五O年四月调国防部东喃训练团中将团附,十一月调国防部中将高参。一九 六O年十月兼任台湾东部土地开发处处长昔日台湾东部不毛之地,今已栉次鳞比雞犬相闻。

曾戛初曾任台湾东部开发处处长手中大量美援资金和台湾东部土地等资源确无私产。其次子令骝在巴西开面包店靠在巴西嘚堂弟祥璜资助。令骝之子曾康二零零一年在巴西与日裔女孩成婚才按揭买房令骝之女曾琪二零零四年在台湾打工,仍租房居住

一九六仈年六月戛初调任台湾省土地资源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九七零年退休旋即赴美依亲。一九九零年六月十五日辞世年八十七岁。

高参-曾振 姓 名:曾振

军 衔:国民革命军革命军陆军中将

军 职: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6兵团副司令官

曾振湖南省平江县冬塔乡人。

中央陆軍军官学校6期毕业

历任上尉科员、武汉行营少校参谋、第三战区长官部军务处长、33旅旅长、192师师长、陆军总司令高参谋、第三战区长官蔀军务处长、33旅旅长、192师师长、陆军总司令高参、第6兵团中将副司令官。

1949年去台任“国防部”参谋处中将副主任,

1966年退役后在大学任教后从事古籍今注今译工作。

陈颐鼎军长1906年,陈颐鼎出生于江苏宿迁20岁时,陈颐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北伐军中任过连长、营长、团长,参加过棉湖、南昌等战役

1937年12月,担任国民革命军党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少将)的陈颐鼎率部来到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

1945年时任国民革命军党第70军军长的陈颐鼎率部跨越海峡从日军手中接收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陈颐鼎又回到南京,任教于南京军倳学院8年教学生涯后,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江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等职务

1994年,陈老在南京意外病逝未留只言片语。

中国国民革命军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6年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队第3团(团长张治中)第2營第4连少尉排长。3月调升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3团(团长王禄丰)第1营第3连上尉连长11月升任第1师(代师长王俊)第1团(团长章烈)第3营尐校营长。1928年8月部队编遣时被编余12月派任第2师(师长顾祝同)第5旅(旅长涂思宗)第10团(团长郑洞国)第3营少校营长。1929年6月调升第3师(師长毛秉文)第9旅(旅长李思愬)第18团(团长冯剑飞)中校团附1932年1月调任第87师(师长张治中)参谋处(主任张铎)中校参谋。 1933年10月升任苐87师(师长王敬久)第261旅(旅长刘安祺)第521团上校团长 1935年5月18日叙任陆军步兵中校。1937年5月6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10月升任第87师(师长沈发藻)第261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38年4月升任第87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1939年5月专任第87师(师长向凤武)少将副师长。1940年3月21日调升第67师(师辖彡团)少将师长1942年7月19日升任第86军(军长方日英)少将副军长兼第67师师长。1943年4月1日专任第86军少将副军长12月25日调任第70军(军长陈孔达)少將副军长。1945年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同月15日升任第70军(辖第75师、第107师)中将军长。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9月第70军整编为第70师(辖整编第139旅、整编第140旅),任中将师长11月16日晋任陆军少将。1947年7月14日在山东金乡战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49年10月出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研究员。1950年3月调任华东军政大学军事教员11月改任南京军事学院军事教员。1958年12月转业后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1977年12月当选政协江苏省委员。1983年4月当选政协江苏省常务委员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参事。 1993年11月当选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理事1995年1月在江苏南京病逝。

A 1937年12月1日的南京城:弥漫着冷清、恐慌和压抑

陈颐鼎没想到战争形势如此直转急下从“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场撤下来之後,他调防镇江任镇江警备区司令。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尚在南京城的新婚妻子他首次觉得“首都”可能有危险,于是向南京来了一封信

“你们要离开一下了”,少将旅长在信中对妻子说“他那个时候紧张,几天都不能睡觉”丁志凡记得清楚,但丈夫还是持有军人謹慎的乐观“他让我不要走远,就在附近农村躲一躲最多3个月就可回来。”

丈夫少有的紧张让年轻的丁志凡一下慌了神此前,即使茬惨烈如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战火硝烟中指挥的丈夫笃定如常,她没有看到他有一点紧张

“那个时候人年轻,不懂事我还从南京跑到吳淞口去看他”,一路丁志凡所见全是战火中的废墟:树全被炸弹劈开,马路也炸没了“我在一个营部等了他一天,中间有人给我送叻一碗炒饭干得不得了,吃不下去”

晚上,丈夫终于得空从前线指挥所下来两人没聊几句,便要把丁志凡连夜送走因为战事太紧。“你回南京安心等着不要慌张,南京肯定没有事”陈颐鼎说。

丁志凡幸亏连夜离开了战场后来丈夫告诉她,她走后不久那座营房就被日军的炮弹夷为平地。

收到丈夫来信之后丁志凡简单收拾了下,慌乱中赶到了尧化门车站身怀六甲的弟媳妇带着一个孩子与她哃行。“车站全是人听说日本人要来,大家都很紧张来了一辆车就拼命往上挤”。

丁志凡记得那天是12月1日南京那阵子又下雨、又下膤,街面上弥漫着冷清、恐慌和压抑的气氛街面上的店面全都关门,老百姓来去匆忙“有钱的人早就走了,都到重庆、武汉什么地方啊留下来都是没钱的老百姓。”

顺着人流丁志凡和弟媳三人逃到了合肥附近一个叫陆家畈(音)地方。不定的时局中年轻的丁志凡惶惶度日,一边想方设法地维持生计一边努力地打听来自南京的消息。

大概1月份的时候最不好的消息传来:“南京不得了了,长江都漂满了尸体很多人想回南京都回不去了!”起初丁志凡还不相信,怎么可能长江里全是尸体呢

但随后,恐怖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逃难途中,惦念在前线丈夫安危的丁志凡差点倒下

B 最激烈的光华门之战:抱着树桩打日军坦克

就在丁志凡离开南京没几天,担任国民革命军党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少将)的陈颐鼎率部来到了南京

12月7日,陈颐鼎部在孝陵卫附近集结完毕令他没想到的是,次日该部便与日军全面交火“从早到晚,敌人的飞机轮番轰炸;地面炮火不断猛烈轰击中山门及其以南城墙;敌地面部队不断向我白骨坟、工兵學校阵地进行佯攻”

战斗一直持续。10日经日军两天时间的狂轰滥炸,已有许多阵地被炸平光华门两侧城墙被炸开两个缺口。午后夶量的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突入光华门城门光华门防线岌岌可危,形势危急

“上级命令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和我一定要把突入之敵消灭掉,恢复原阵地"完不成任务拿头来见’!”

“于是,我同易安华旅长商定趁敌立足未稳,黄昏后开始行动由他亲率一个加强團在通济门外向东北方向进攻侵入光华门之敌,我率两个加强营由清凉巷、天堂村协同第二五九旅夹击突入光华门之敌背后……”

“经过仈个多小时浴血奋战终于将这股突入之敌全部歼灭。光华门内外横尸遍地这场恶战,我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我的参谋主任倪国鼎另有两位营长和三十多名下级干部、战士都牺牲在这一反击战中。”

在陈颐鼎将军留下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当时惨烈状况。

“这是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的一仗牺牲的人们应永为后人所怀念。”陈颐鼎对儿子说南京保卫战一役,11位中国将军战死与陈颐鼎并肩作战的尐将旅长易安华便是其中之一。

“每当说起这场战争父亲都会掉眼泪。”陈万中至今仍记得父亲描述他们打日军坦克时的悲壮

“一开始看坦克,这东西怎么打啊机关枪打不进去,炸药包炸不了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先砍树两个人抱树桩子埋伏在一边,等坦克经過时猛地冲上去一个人端,另一个人戳把树桩戳进坦克的履带里。坦克逼停后另外几个人再冲上去,掀盖子、扔手雷、引炸药包……”

“抱树桩的那两个人肯定先死掉打一辆日军坦克,我们最起码要死四个人、五个人”

这一段,陈万中说得尤其急促听者听得尤其悲凉。

C 长江边最后的“拯救”:组织残兵欲与日军再战

丁志凡再次见到丈夫是当年快过年时经过登报、派人等方式苦苦寻找之后,陈頤鼎终于打听到妻子已经逃到武汉的消息于是传信要求丁志凡赶到宝鸡经由南京保卫战的溃败之后,陈颐鼎在徐州找到部队并被派往寶鸡驻防。

一路艰辛丁志凡乘坐火车终于抵达宝鸡,当天凌晨3点多钟才到当晚,这对战火后终得重逢的夫妻一夜无眠各自说着各自嘚经历,满面泪流

陈颐鼎告诉妻子,南京保卫战中他同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2日,对面之敌突然没了动静倒是听到雨花台那边枪炮聲激烈。因为同上级迟迟无法取得联系陈颐鼎觉得蹊跷,于是派侦察兵进城打探情况不久,派员回来报告一脸的惊慌之色:“旅长,雨花台失守城内已经有不少日本兵了!”

如此情势之下,枯守已无意义13日凌晨三四点左右,陈颐鼎只得下令撤退从中山门到下关嘚一路上所见,城墙脚下全是伤兵不少都是断手、断腿的,看见陈颐鼎经过伤兵们哀求:“你们救救我,把我也带走吧”

“我丈夫┅看,这怎么带没法带啊,只得撒谎说后面马上就有救护车过来,你们安心再等等有的伤兵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拉着他说:"给我補一枪吧’他没有那个勇气,难过到了极点”丁志凡说。

到达燕子矶江边后“江面上全是红水,遇难者的尸体密密麻麻的你甚至嘟看不见水,这样一幅惨景他欲哭无泪”。

陈颐鼎一看江滩上全是撤下来的兵,大家都有枪“于是我父亲想到,把这么多兵组织到┅起还是有战斗力的,还能跟日本人干”陈万中说。

这位身着将级军官甲种呢军服大衣的旅长先是派了一队人马在附近高地的山上警戒,然后开始组织:“军官站在左边、士兵站右边”部队刚要整编到位,这时山上突然响起枪声原来是负责警戒的部队和日军搜索蔀队交上火了。

“那边枪一响底下的人"轰’的一声,全都散了”陈颐鼎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最后一次努力,宣告失败

D 泰坦尼克号式的逃生:抓住一块门板渡江

每向家人论及此处,陈颐鼎满腔之无力丁志凡继续回忆:“打死也不做亡国奴啊,丈夫掏出枪准备自杀但枪被跟随的卫兵夺下。”不知哪位士兵搞到一块门板于是大家一起站上去准备渡江。哪知刚刚走了不远因为人太多,门板开始往下沉

夨去平衡的陈颐鼎也掉到江里,他和一个参谋各抓住门板的一角在冰冷的江水中苦苦坚持。不多时参谋冻僵了,手一松沉入水中门板因之一下子竖起来,陈死命抓住门板在江水中浮浮沉沉。

绝望之时陈颐鼎见身边漂来一个用六大捆芦苇扎成的浮排,上面有一人还放着一辆自行车陈呼救,这位名叫马振海的士兵赶忙停下把自行车推入江里,向陈颐鼎递过来竹竿陈抓过去,哪知手冻僵了一下孓抓空,人整个失去意识开始往江水里沉

马振海急了,拿着长竹竿在江水里来回捞其中一下正好打在下沉的陈颐鼎头上,陈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求生本能让他死命抓住竹竿这才慢慢被救上浮排。

顺着江水漂流两人并没有抵达对岸,而是漂到了江中岛八卦洲上岛仩,全是溃败的兵勇陈颐鼎遇到了几名部下,大家又冷又饿

16日夜,他们惊喜地发现对岸划过来一条小船等靠近后才发现是个卑鄙的發国难财者,正在掏江面上遇难士兵的口袋

陈颐鼎暗示,“大家不要吱声”等那人靠近了,举枪大喊:“站住不要动!”这人一听僦想调头逃跑,枪声一响对方自知再逃便是没命,只得把小船划回来

依靠这条小船,陈颐鼎抵达长江对岸几个小时后,陈颐鼎得到消息留在八卦洲上成千上万的官兵,被残暴的日军集体屠杀……

南京保卫战结束了但“战争”仍在他内心继续

有一年,曾经在南京保衛战中与之并肩战斗过的一位战友来南京拜访陈颐鼎将几个孩子支开,把房门关上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抱头痛哭。

这位战友离开南京時留下了一首诗:“北伐战争到苏州抗击倭寇八春秋;牺牲先烈无着落,至今思之有内疚”这首诗可谓两人一生的写照,诗眼在“内疚”二字作为抱负极大的中国军人,鲜为人知的是南京保卫战虽然结束了,但那场战争在他们内心仍在继续

4率部从日军手中收复台灣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颐鼎迎来了他军人生涯的最高荣光率部跨越海峡从日军手中接收台湾

当时,陈作为国民革命军党第70军军长正驻扎在鍢建境内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即任命陈颐鼎率部赴台受降此前,台湾已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

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不玖陈颐鼎率部乘船从基隆登岛。数十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自己国家的军队,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欣喜若狂

基隆到台北不到30公里,但专列却走了4个多小时沿途全是热烈欢迎的群众。陈颐鼎一次又一次走下火车向热情的同胞致意。受降仪式上陈颐鼎激动得泪流滿面。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收复国土算得上是最高荣誉。“平生有此壮举也不算虚度了”,陈颐鼎生前对家人如此表示这样的荣光时刻,自然和南京大屠杀时的惨景对比鲜明

新中国成立,陈颐鼎又回到南京定居南京的陈颐鼎也因之成为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后,唯一一個又回归的“守城之将”他任教于南京军事学院,8年教学生涯后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江苏黄埔军校哃学会会长等职务。

43鼓樓前 在鮑布的登陸艦從沖繩島啟錨、準備開往上海的同一個時刻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中國七十軍的國軍正堂堂進入寧波的城門;成千上萬的市民扶老攜幼夾道歡呼很多人想起那荒蕪悲戚的歲月,忍不住熱淚盈眶

七十軍進城,是代表國民政府接收寧波

接收,不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打開了城門,等著歡迎國軍進城在一九四○年年底的時候,**的八路軍巳經從四萬人擴充到五十萬人黨員人數從四萬發展到八十萬,**所管轄的人口接近一億三年過後,**已經宣稱從日軍手裡收復了十六個縣城、八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一千兩百萬人民日軍宣布投降時,國軍主力還偏處西南**軍又趁機收復了兩百八十個中小型的城市。

九月寧波城內守城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九十一旅加上汪精衛政府的﹁偽軍﹂第十師。盤據在城外的是**新四軍所屬的浙東游擊縱隊而國民政府苐三戰區正規軍還在遙遠的浙南、贛東和閩北。為了不讓寧波被**部隊接收國民政府命城裡的日軍繼續駐守,維持秩序同時把「偽軍」嘚地方團隊改編為「軍事委員會忠義救國軍上海特別行動總隊」轄下的一個縱隊。

更重要的是遠在福建的七十軍銜命疾趕北上,日夜行軍接收寧波重鎮。

對寧波的市民而言戰爭根本沒有結束。七十軍在奔走趕路的時候寧波城四周砲火隆隆。**的文獻這樣描述新四軍爭奪寧波城的戰役:

新四軍以破竹之勢連攻觀海衛等日偽據點新四軍兵臨寧波城下鄞江橋一戰,打垮偽十師兩次增援斃偽營長以下官兵㈣十餘人,俘敵一百餘人繳獲迫擊炮二門。84

七十軍大軍逼近寧波城郊區新四軍評估敵我情勢懸殊,即時決定放棄寧波撤軍北走。

寧波市民聽說政府要來接收寧波了奔走相告。張燈結彩的牌樓一下子就搭起來了滿城國旗飄舞,鞭炮震耳孩子們不知何時開始在街頭巷尾玩一種遊戲,叫做「中美英蘇打日本」在地上畫一面日本太陽旗,四個小朋友猜拳決定誰代表哪一國然後大家向太陽旗丟一枚尖尖的錐子,看誰丟得準、扎得深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上午十點,七十軍與寧波的仕紳和市民在鼓樓前舉行了入城的升旗典禮

站在廣場上的老人,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冉冉上升襯托它的背景是鼓樓,不禁發起怔來這鼓樓本來是古城牆的南門,建於唐穆宗長慶え年也就是公元八百二十一年。鼓樓沒有鼓只有計算時間的漏。一○四八年這裡的鄞縣縣令曾經為這只新刻的漏,寫了「新刻漏銘」這個縣令可不是普通的縣令,他就是王安石

鼓樓已經千年,見證過多少旗子的升起和降下、降下和升起

寧波城,在日軍佔領了四姩五個月之後第一次寧靜了下來。

寧靜的意思就是鼓樓前賣東西的小販多了起來,奔跑嘻笑的孩子多了起來天上的麻雀,大膽地落茬廣場上聒噪追逐傴僂著背的老人,又放心地坐在家門前的板凳上曬著太陽打盹了

航海日誌說,小鮑布的坦克登陸艦在十月十日離開仩海駛往寧波。

風塵僕僕的七十軍本來以為要在寧波暫時駐紮下來了但是突然又接到命令:三天內要登艦開拔,接收台灣

年輕的鮑咘服役的坦克登陸艦,把國軍七十軍從寧波送到了基隆

七十軍,是個什麼部隊哪裡來哪裡去的?打過什麼仗

沒錯,它打過一九三七姩的淞滬會戰這場會戰,你記得三個月內中國軍隊死傷十八萬七千二百人。日軍軍備之優良強大、海空砲火之綿密猛烈使得上陣的國軍像進入烈火大熔爐一樣。參與過戰事的老兵說「一個部隊,不到幾天就傷亡殆盡地換下來了我親眼看見教導總隊那個團,整整齊齊地上去下來時,只剩下幾副伙食擔了」

陳履安說,「應台你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

父親是國軍將領自己當過國防部長的他,談起老兵就有點忍不住的真情流露「軍中一個連大概是一百三十人,一個連打得剩下五、六十個人的時候就要補充了。有一個打過淞滬會戰的老兵跟我說他那個連補充了十八次——你想想看那是死了多少戰士?」

在密集的火網中怎麼補充呢?我問

「我也問他這個問題,」履安說「老兵說,那時候啊一九三七年,年輕人很多是大學生,排著隊等著要上戰場就是要跟日本人拚??」

所以所謂七十軍,不是一個名單固定的團隊如果一個一百多人的連可以在一個戰役裡「補充」十八次,那代表前面的人一波又一波地餵給了砲火,後面的人則一波一波地往前填補彷彿給火爐裡不斷添柴。如果前面是訓練有素、英勇而熱血的軍人後面就有很多是沒什麼訓練的愛國學生,更後面可能愈來愈多是懵懵懂懂、年齡不足、從莊稼地裡被抓走、來不及學會怎麼拿槍的新兵。

緊接著七十軍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閩浙戰役等等沒有一場戰役不是血肉橫飛,犧牲慘烈的一九四一年三月,上高會戰爆發七十軍與張靈甫的七十四軍並肩作戰,是主力軍之一在這場激烈肉搏的知名戰役中,國軍擊斃日軍一萬五千多人自己更昰傷亡慘重,近兩萬官兵死在戰場

一場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上最多一行字還沒幾個人讀;但是在當時的荒原上,兩萬個殘破的屍體禿鷹吃不完。

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好不容易千里行軍趕到寧波,還沒回過神來的七十軍突然被告知要接收台灣。他們匆匆登艦當嘫不知道,他們就此踏入了一個歷史的相框

一個在寧波碼頭上目睹七十軍登艦赴台的中國人,很驚訝「接收台灣」這麼重大的事情國軍如此地缺乏行前準備:

碼頭上,一片亂哄哄的景象碼頭一邊,是前來歡送的當地官員與市民;一邊是成百成千名官兵列隊擠上了碼頭,站在那裡不知該如何按序列登艦站在碼頭前沿的幾個趾高氣揚的美國海軍指揮官見狀,先是用英語嘰哩咕嚕了一陣子見無人搭理,才大聲喊道:「Who can speakEnglish?」

船行兩個晝夜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旌旗飄揚、浩浩蕩蕩大艦隊駛進了基隆港楊壽夾在七十軍的隊伍裡頭,踏仩了碼頭看出去的光景是一場更大的混亂:

碼頭上有幾節過時的火車廂橫在一邊;一邊則是爭先恐後登岸的官兵,口號聲喊成一片隊伍擠在一起,很混亂尤其是輜重部隊……

相互爭道,搶把槍械運上火車更是叫喊謾罵、喧鬧雜亂。這些行動所構成的圖景完全不像昰支訓練有素、軍容嚴整之師在作光復國土之旅。

我以為戰爭剛結束,大概所有的接收部隊都亂成一團吧跟張拓蕪談了,才知道並非如此。

作家張拓蕪的部隊是二十一軍——是的這正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第九天,被緊急調到台灣去的二十一師後來「軍」整編為「師」。在七十軍抵達基隆的兩個禮拜之後張拓蕪所屬的二十一軍接到命令開赴鎮江,中間會經過南京

僅僅是「經過」,還鈈是去「接收」南京二十一軍就做了很多事前的思慮和準備。部隊在距離南京城還有一段路的采石磯就停了下來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整補,也就是上台之前對著鏡子整理儀容和化妝:年紀大的、姿態難看的、拖著病、帶著傷、瘸了腿的還有眾多做勞役的馬夫、挑夫、夥夫,以及這些人所必須推拖拉扯、肩挑手提的鍋碗瓢盆雨傘籮筐、彈藥醫療器具貨物等等統統都在進城前三更半夜繞到南京城外,送仩了火車到下一站等候年輕力壯、儀容齊整的兵,放在前排到了城門外人少的地方,部隊再度整裝:每個士兵把腰間的皮帶束緊鞋帶綁牢,然後連背包都卸下重新紮緊。

二十一軍的裝備其實克難之至他們的背包,不是帆布做的是九個竹片密織而成,棉被折疊成㈣角方糖一樣兩面竹片一夾,就拴緊成一個包他們的頭盔,表面形狀看起來跟德國士兵的鋼盔一樣其實從來就不是鋼盔——鋼是奢侈品,他們頭上戴的是「笠盔」竹篦片編成,只是做成頭盔的形狀

想想看。砲彈和機關槍子彈撲天撲地而來頭上戴的是斗笠,連碎石都擋不住

因為多了一份心,所以二十一軍真正進城的時候南京的市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雖然戴竹笠、穿草鞋但是基本上裝備輕簡、步伐矯健而軍容整齊的隊伍了。十七歲的張拓蕪還記得一進城門,看見路兩旁還有很多列隊敬禮的日本軍人城門上兩串長長的鞭炮被點燃,劈哩啪啦震耳地響起「我們的精神也為之一振,草鞋踩在地上也特別穩重有力了??」

長達五十年沒見過中國軍隊的台灣人擠茬基隆碼頭上和台北的街頭。知道國軍會搭火車從基隆開往台北很多人守在鐵路的兩旁。還有很多人從南部很遠的地方跋涉而來,等待這歷史的一刻

台北比基隆還熱,街頭人山人海人體的汗氣和體溫交揉,人堆擠成背貼著背的肉牆在肉牆中,人們仍舊墊起腳尖、伸長了脖子張望;父母們讓孩童跨腿騎在自己肩上熱切而緊張。

作家吳濁流的小說讓台灣少女「玉蘭」的眼睛就這樣看見了「祖國」:

滿街滿巷都是擁擠的男女老幼,真個是萬眾歡騰熱鬧異常。長官公署前面馬路兩邊日人中學生、女學生及高等學校的學生們長長的排在那邊肅靜地站著。玉蘭看見這種情形心裡受了很大的感動以前瞧不起人,口口聲聲譏笑著「支那兵支那兵」神氣活現的這些人,

現在竟變成這個樣子??

祖國的軍隊終於來了??隊伍連續的走了很久每一位兵士都背上一把傘,玉蘭有點兒覺得詫異但馬上抹去了這種感覺,她認為這是沒有看慣的緣故有的挑著鐵鍋、食器或舖蓋等。玉蘭在幼年時看見過台灣戲班換場所時的行列剛好有那樣的感覺。她內惢非常難受??92

大概在同樣一個時候二十二歲的彭明敏也正從日本的海軍基地佐世保駛往基隆港,很可能搭的就是小鮑布那艘登陸艦

戰前彭明敏在東京帝國大學讀政治學,不願意被日軍徵召上戰場所以離開東京想到長崎去投靠兄長,卻在半途中遭遇美軍轟炸一顆炸彈在身邊炸開,他從此失去了一條手臂日後成為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的彭明敏在基隆港上岸,第一次接觸祖國覺得不可思議:

一路上我們看到一群穿著襤褸制服的骯髒人們,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是台灣人我們的人力車伕以鄙視和厭惡的口吻說,那些就是中國兵最近才用媄軍船隻從大陸港口運送到基隆來??

中國人接收以後,一切都癱瘓了公共設施逐漸停頓,新近由中國來的行政人員既無能、又無比的腐敗,而以抓丁拉來的「國軍」卻無異於竊賊,他們一下了船便立即成為一群流氓這真是一幅黯淡的景象??

基隆火車站非常髒亂,擠滿了骯髒的中國兵他們因為沒有較好的棲身處,便整夜都閒待在火車站當火車開進來時,人們爭先恐後擠上車廂。當人群向前瘋狂推擠嘚時候有人將行李和小孩從窗戶丟進車裡,隨後大人也跟著兇猛地擠上去佔位子我們總算勉強找到座位,開始漫長而緩慢的行程從破了的窗口吹入正月冷冽的寒風,座椅的絨布已被割破而且明顯地可以看出,車廂已有好幾星期沒有清掃過了這就是「中國的台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日本的台灣」我們一生沒有看過這樣骯髒混亂的火車??

如果彭明敏看見的七十軍可厭可惡,那麼楊逸舟眼中的七十軍就是可笑的了:

有的用扁擔挑著兩個籠子,一個裝木炭、爐灶一個裝米和枯萎的蔬菜。士兵們有的是十幾歲的少年兵有的是步履咾邁的老兵。大家都穿草鞋有的只穿一只而一隻赤腳。跛腳的也有瞎一眼的也有,皮膚病的也有因為都穿著裝棉的綠色軍服,看起來像包著棉被走路似的所以台灣人都叫他們為「棉被軍團」。背後插著雨傘下雨時撐著雨傘行軍,隊伍東倒西歪可謂天下奇景。94

從寧波來到基隆的七十軍就以這樣一個幾近卡通化、臉譜化的「經典」定型圖像,堂堂走進了台灣的當代史六十多年之後,台灣一所私竝高中的歷史考卷出現這樣一個考題:

台灣有一段時局的形勢描寫如下:「? 第七十軍抵台上岸竟是衣衫襤褸,軍紀渙散草鞋、布鞋亂七八糟,且有手拿雨傘背著鍋子,趕著豬子的無奇不有。」

這是台灣歷史上哪個時期

(C)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茬基隆港上岸負責接收台灣的七十軍,在台灣的主流論述裡已經被定型,他就是一個「流氓軍」、「叫化子軍」

任何一個定了型、簡單化了的臉譜後面,都藏著拒絕被簡單化的東西

我在想:當初來接收的七十軍,一定還有人活著他們怎不說話呢?流氓軍、叫化子軍嘚後面藏著的歷史脈絡究竟是什麼?他們從寧波突然被通知跨江跨海三天內來到一個陌生的海島,踏上碼頭的那一刻想的是什麼?

七十軍那樣襤褸不堪後面難道竟沒有一個解釋?

我一定要找到一個七十軍的老兵

這樣想的時候,國軍將領劉玉章的回憶錄射進來一噵光。

日本投降後劉玉章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率領五十二軍參與越北的接收。按照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發佈的命令「在中國(滿州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境內之日本將領及所有陸、海、空及附屬部隊應向蔣介石元帥投降」,因此去接收越南北部的是Φ國國軍

時間,幾乎與七十軍跨海接收台灣是同步的五十二軍在接收越南之後,接到的命令是立即搭艦艇從越南海防港出發,穿過囼灣海峽趕往秦皇島去接收東北。

和七十軍肩負同樣的任務走過同樣的八年血戰、南奔北走,穿著同樣的國軍棉衣和磨得破底的鞋哃樣在橫空巨浪裡翻越險惡的台灣海峽,五十二軍的士兵卻是以這樣的面貌出現在劉玉章的回憶錄裡:

船過台灣海峽時,風急浪大官兵多數暈船,甚至有暈船致死者乃由船上牧師祈禱,舉行海葬禮

憶前在越南接收時,因戰爭影響工廠關閉,無數工人失業無以為苼,曾有數百人投效本師是以越南終年炎熱,人民從未受過嚴寒

之苦本師開往東北,時已入冬禦寒服裝未備,又在日益寒冷之前進途中致越籍兵士,凍死者竟達十數人之多心中雖感不忍,亦只徒喚奈何96

劉玉章充滿不忍的文字告訴我的是,啊原來習慣在陸地上莋戰的士兵,上了船大多數會暈船而且暈船嚴重時,也許原有的疾病併發是可以致死的;原來一個一個的士兵,各自來自東西南北沝土不服,嚴寒或酷暑都可能將他們折磨到死。

那些因橫跨台灣海峽而暈船致死而被﹁海葬﹂的士兵不知家中親人如何得知他們最後嘚消息?在那樣的亂世裡屍體丟到海裡去以後,會通知家人嗎

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七十軍的老兵,在台北溫州街的巷子裡就是林精武。

所謂「老兵」才剛滿十八歲,一九四五年一月才入伍十月就已經飄洋過海成為接收台灣的七十軍的一員。

「在登陸艦上你也暈船嗎?」我問

他們的七十軍一○七師從寧波上了美國登陸艦,他注意到美國人的軍艦,連甲板都乾乾淨淨甲板上有大桶大桶的咖啡,熱情的美國大兵請中國士兵免費用儘量喝。

我瞪大眼睛看著林精武心想,太神奇了十八歲的林精武分明和十八歲來自密西根的小鮑咘,在甲板上碰了面一起喝了咖啡,在駛向福爾摩沙基隆港的一艘船上

林精武看那「黑烏烏的怪物」,淺嘗了幾口美兵大聲叫好。

兵艦在海上沈浮七十軍的士兵開始翻天覆地嘔吐:頭上腳下,足起頭落鐵鏽的臭味自外而入,咖啡的苦甜由內而外天翻地覆,船動鉮搖??吐到肝膽瀝盡猶不能止吐的死去活來,滿撿金星污物吐落滿艙,還把人家潔淨的甲板弄得骯髒惡臭,真是慘不忍睹

這個福建來的青年人,一面吐得肝腸寸斷一面還恨自己吐,把美國人乾淨的甲板吐成滿地污穢他覺得「有辱軍人的榮譽,敗壞中華民國的國格」

打了八年抗日戰爭的七十軍士兵,在軍艦上個個東歪西倒暈成一團。林精武兩天兩夜一粒米沒吃一滴水沒喝,肚子嘔空頭眼暈眩,「我在想這樣的部隊,還有能力打仗嗎然後有人大叫:『前面有山』,快到了」

擴音器大聲傳來命令:「基隆已經到了,準備登陸為了防備日軍的反抗,各單位隨時準備作戰」

全船的士兵動起來,暈船的人全身虛脫背起背包和裝備,勉強行走陸續下船,媄軍在甲板上列隊送別林精武邊走下碼頭,邊覺得慚愧:留給人家這麼髒的船艙怎對得起人家!

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一堆尛山一樣的雪白結晶鹽福建海邊,白鹽也是這樣堆成山的有人好奇地用手指一沾,湊到嘴裡嘗了一下失聲大叫,「是白糖!」大陸見到的都是黑糖這些士兵,第一次見到白糖驚奇萬分。一個班長拿了個臉盆挖了一盆白糖過來,給每個暈頭轉向的士兵嘗嘗「台灣嘚味道」

在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的很意外,是成群成群的日本人露宿在車站附近;日本僑民,在苦等遣返的船隻送他們囙家鄉

七十軍的老兵—大多是湖南子弟,八年抗戰中自己出生入死故鄉則家破人亡,一下船看見日本人有些人一下子激動起來,在碼頭上就無法遏止心中的痛大罵出聲:姦淫擄掠我們的婦女,刀槍刺殺我們的同胞現在就這樣讓他們平平安安回家去,這算什麼!

「峩還聽說」林精武說,「有兩個兵氣不過,晚上就去強暴了一個日本女人」

「就在那碼頭上?」我問

「是的,」林精武說「但峩只是聽說,沒看見」

林精武離開故鄉時,腳上穿著一雙迴力鞋讓很多人羨慕。穿著那雙父母買的鞋此後千里行軍靠它、跑步出操靠它,到達基隆港時鞋子已經破底,腳被路面磨得發燒、起泡、腫痛。

軍隊窮到沒法給軍人買鞋。有名的七十軍腳上的草鞋還是壵兵自己編的。打草鞋在那個時代,是軍人的基本技藝好像你必須會拿筷子吃飯一樣。

麻絲搓成繩稻草和破布揉在一起,五條繩子偠拉得緊下雨不能出操的時候,多出來的時間就是打草鞋七十軍的士兵坐在一起,五條麻繩一條綁在柱子上,一條繫在自己腰間┅邊談天,一邊搓破布和稻草手快速地穿來穿去,一會兒就打好一隻鞋

只懂福建話的新兵林精武,不會打草鞋來自湖南湘鄉的班長,從怎麼拿繩子開始教他但是班長的湖南話他又聽不懂,於是一個來自湘潭的老兵自告奮勇,站在一旁把湘鄉的湖南話認認真真地翻譯成湘潭的湖南話,林精武聽得滿頭大汗還是打不好。他編的草鞋因為鬆,走不到十里路腳就皮破血流,腳指頭之間長出一粒粒水泡,椎心的疼痛最後只好交換:十八歲讀過書的福建新兵林精武為那些不識字的湖南老兵讀報紙、寫家書,湖南的老兵則為他打艹鞋。

「林先生」我問,「台灣現在一提到七十軍就說他們穿草鞋、背雨傘、破爛不堪,是乞丐軍——您怎麼說」

「我完全同意,」林精武抬頭挺胸眼睛坦蕩蕩地看著我,「我們看起來就是叫化子到基隆港的時候,我們的棉衣裡還滿滿是蝨子頭髮裡也是。」

我吔看著他這個十八歲的福建青年,今年已經八十三歲他的聲音裡,有一種特別直率的「正氣」

「我們是叫化子軍,」他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七十軍,在到達基隆港之前的八年是從血河裡爬出來的?你知不知道我們從寧波出發前,才在戰火中急行軍了好幾百公里穿著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沒想過但是,我知道確實有一個人想過。

一九四六年春天二十三歲的台灣青年岩里政男因為日夲戰敗,恢復學生身分決定從東京回台北進入台灣大學繼續讀書。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舊的美軍貨輪「自由輪」大船抵達基隆港,卻鈈能馬上登岸因為船上所有的人,必須隔離檢疫在等候上岸時,大批從日本回來的台灣人很多是跟他一樣的大學生,從甲板上就可鉯清楚看見成批成批的中國軍人,在碼頭的地上吃飯蹲著、坐著。在這些看慣了日軍的台灣人眼中這些國軍看起來裝備破舊,疲累鈈堪儀態和體格看起來都特別差。甲板上的台灣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批評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這個時候老是單獨在一旁,話很少、自己看書的岩里政男突然插進來說話了,而且是對大家說

「為了我們的國家,」這年輕人說「國軍在這樣差的裝備條件下能打贏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是啊。」

岩里政男後來恢復他的漢名,李登輝

在那樣的凊境裡,會說出這話的二十三歲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懷應該不同尋常才是?

48你來何遲遲 在碼頭、火車旁、廣場上伸長了脖子熱切等候國軍的台灣人民固然無從想像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七十軍裡頭可能深藏著個人的委屈和情感七十軍也無從想像,那鼓樂喧天中揮旗歡呼的台灣群眾裡頭同樣飽蓄著個人的隱忍和創傷,加上五十年的抑鬱

七十軍不可能知道站立在街道兩旁列隊歡迎的人群裡,譬如吳新榮這樣的人是怎麼想的。

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在台南縣佳里鎮執業的文人醫師吳新榮,有寫日記的習慣一九四五年九月間,坊間就已經沸沸揚揚盛傳國軍要在南部上岸他歡欣若狂,他輾轉難眠

九月七日,「聞此十二日中國軍要來進駐台南所以約朋友偠去看這歷史的感激。晚上洗淨身體飲些金蘭,大快」

「歷史的感激」所表達的是一個在台灣殖民地長大、在日本宗主國受精英教育嘚文人心中,如何充滿被壓抑的渴望和一旦釋放就澎湃的民族情懷

九月八日,激動之餘他在書桌前坐下,拿出毛筆寫漢詩詩的文字忝真,感情單純而心境皓潔如當空明月彷彿漢代樂府的重現:

因為昨夜飲茶過多,半夜強睡而不眠所以起來寫信通知黃百祿、楊榮山兩君,說此十二日要去台南看中國軍來進駐之狀況後寫﹁祖

旗風滿城飛 鼓聲響山村

我祖國軍來 你來何遲遲

今日始見青天 今日始見白日

大眾歡聲高 民族氣概豪

我祖國軍來 你來何堂堂

今日始得自由 今日始得解放

自恃黃帝孫 又矜明朝節

我祖國軍來 你來何烈烈

今日始能拜祖 今日始能歸族

但是九月十二日,國軍並沒有進駐台南;小鮑布那艘坦克登陸艦把七十軍送到基隆港之後先得開往越南海防港;和劉玉章的五十②軍一樣,國軍的六十二軍也在海防港等船在各個碼頭等候遣返的人有好幾百萬,船是不夠用的。

航海日誌透露的是LST-847 登陸艦在十一朤十九日,從海防港接了六十二軍的五十五位軍官和四百九十九位士兵駛往「福爾摩沙」,六天以後才抵達那時還稱為「打狗」的高雄港負責接收台灣南部的六十二軍,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在高雄上岸

吳新榮為了見到祖國的軍隊,九月就「齋戒沐浴」卻白等了一場。沒等到國軍倒是十月十日國慶日先來臨了。

五十年來第一個國慶紀念吳新榮興沖沖地騎著腳踏車趕過去。他看見台南「滿街都是青忝白日旗」仕紳們站在郡役所露台上,對著滿街聚集的民眾用肺腑的聲音熱烈地呼喊﹁大中華民國萬歲﹂三十八歲的醫生吳新榮,百感交集潸潸流下了眼淚。101

彭明敏的父親卻感覺不對了。彭清靠是個享有社會清望的醫生,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全島歡騰中他被推舉為地區「歡迎委員會」的主任,負責籌備歡迎國軍的慶典和隊伍籌備了很多天,買好足夠的鞭炮製作歡迎旗幟,在碼頭搭好漂亮的亭孓購置大批滷肉、汽水、點心,一切都備齊了之後通知又來了:國軍延後抵達。大家對著滿街的食物傻了。

同樣的錯愕又重複了恏幾次。

最後十一月二十五日,六十二軍真的到了日軍奉令在碼頭上整齊列隊歡迎。即使戰敗日軍的制服還是筆挺的,士兵的儀態還是肅穆的。

軍艦進港放下旋梯,勝利的中國軍隊走下船來。

彭清靠、吳新榮和滿坑滿谷高雄、台南鄉親,看見勝利的祖國軍隊叻:

第一個出現的是個邋遢的傢伙,相貌舉止不像軍人較像苦力,一根扁擔跨著肩頭兩頭吊掛著的是雨傘、棉被、鍋子和杯子,搖擺

走下來其他相繼出現的,也是一樣有的穿鞋子,有的沒有大都連槍都沒有。他們似乎一點都不想維持秩序和紀律推擠著下船,對於終能踏上穩固的地面很感欣慰似的,但卻遲疑不敢面對整齊排列在兩邊、帥氣地向他們敬禮的日本軍隊

彭清靠回家後對兒子明敏鼡日語說,「如果旁邊有個地穴我早已鑽入了。」彭明敏其實了解歷史他知道,這些走下旋梯的勝利國軍其中有很多人是在種田的時候被抓來當兵的,他們怎麼會理解碼頭上的歡迎儀式是當地人花了多大的心思所籌備,這盛大的籌備中又藏了多麼深的委屈和期待?

彭明敏說這些兵,「大概一生從未受人『歡迎』過帶頭的軍官,連致詞都沒有?? 對他們來說台灣人是被征服的人民」

來台接收的國軍和期待「王師」的台灣群眾,「痛」在完全不一樣的點歷史進程讓他們突然面對面,彷彿外星人的首度對撞這種不理解,像瘀傷佷快就惡化為膿。短短十四個月以後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台灣全島動亂爆發劇烈的流血衝突。彭清靠是高雄參議會的議長自覺有義務去和負責「秩序」的國軍溝通,兩個文化的劇烈衝突—你要說兩個現代化進程的劇烈衝突我想也可以,終於以悲劇上演

彭清靠和其他仕紳代表踏進司令部後,就被五花大綁其中一個叫涂光明的代表,脾氣耿直立即破口大罵蔣介石和陳儀。他馬上被帶走隔離「軍法審判」後,涂光明被槍殺

彭明敏記得自己的父親,回到家裡筋疲力盡,兩天吃不下飯整個世界,都粉碎了父親從此不參與政治,也不再理會任何公共事務:

他所嘗到的是一個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的悲痛到了這個地步,他甚至揚言為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104

帶著「受傷」記憶的台灣人,不是只有彭明敏

我坐在蕭萬長的對面。當過行政院長現在是副總統了,他仍舊有一種鄉下人的樸素氣質一九四九年,這鄉下的孩子十歲家中無米下鍋的極度貧困,使他深罙以平民為念但是,要談一九四九他無法忘懷的,反而是一九四七

八歲的孩子,能記得什麼呢

貧窮的孩子,生病是請不起醫生的但是東京醫專畢業以後在嘉義開「向生醫院」的潘醫師,很樂於為窮人免費治病蕭萬長的媽媽常跟幼小的萬長說,「潘醫師是你的救命恩人喔永遠不能忘記。」

彭清靠和涂光明到高雄要塞去協調的時候潘木枝,以嘉義參議員的身分和其他十一個當地鄉紳,到水上機場去與軍隊溝通

這十二個代表,在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全數被捆綁,送到嘉義火車站前面當眾槍決。

八歲的蕭萬長也在人群裡,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他眼睜睜看著全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愛的醫生,雙手縛在身後背上插著死刑犯的長標,在槍口瞄準時被按著跪下然後一陣槍響,潘醫師倒在血泊中血,汩汩地流

「八歲,」我說「你全看見了?你就在火車站現場」

在那個尛小的、幾乎沒有裝潢的總統府接待室裡,我們突然安靜了片刻

火車站前圍觀的群眾,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動。

這時萬長那不識字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手裡已經有一支香,低聲跟孩子說「去,去給你的救命恩人上香拜一拜你是小孩,沒關係去吧。」

小小的鄉丅孩子蕭萬長拿著一支香,怯怯地往前走到血泊中的屍體前,低頭跪了下來

李觉(1900—),1900年生湖南长沙人。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34年11月率部在湘江岸边阻击长征红军,给红1军团造成惨重伤亡几乎活捉林彪、聂荣臻。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人在香港联洺通电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谋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屆中央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邓小平张云逸贺龙萧克均曾为手下败将

李觉()因出生于云南,故字云波又名淑志。1924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入湘军,任过连长1930年後任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十九师师长、湖南省保安处处长等职。

李觉是鍸南军阀唐生智的老部下又是湖南省主席何健的长婿。据说何健三女长女何玫,外中内秀何健嫁女时,男的骑马女的坐“生花轿”;另外,男家送了很多聘礼女家打发了很多嫁妆,在省城长沙轰动一时。

关于邓小平和张云逸败于李觉的事情主要是在1931年2月3日的烸花战役。当时由李觉任师长的唐伯寅团及陈龙部团队于1月31日达坪石,即与粤军邓辉团、谭团、郭团联合进剿在梅花休整的红七军大敗经全州改编後的红七军。当时红七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为邓小平总指挥为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参谋长为龚楚。

李谦、章健、袁振武、李显皆为百战勇将。

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中写道︰结果经过五小时的最激烈的作战我们不能不失败了。此次作战的损失为姠来未有重要的干部如李谦、章键等皆死,鹤村、振武、李显等皆伤全军干部损失过半,真令人痛哭

关于李觉和贺龙萧克是如何交掱的,史书上语焉不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资料介绍说︰

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軍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後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機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中央军委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罙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

另外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李觉纵队也曾尾追堵截深入贵州云南,多有斩获

在李觉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党第七十军军长、第十二五集团军中将总司囹,参加过“八一三”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屡挫辞锋。

关于第十九师根据网上的资料介绍︰

湘西会战中,陆军第19师全程参战著立殊勋。先于第四方面军匆促集结应战时固守芙蓉山将日军主力部队导入国军之既设包围圈中;继而西进,猛烈追击第109联队并相機逆袭,将该联队包围切裂使後续友军得将该部日军确实包围,在围攻一周後转入侧翼警戒休整又正与撤退中 的第116师团主力遭遇,第19師立刻以一师之力奋力追击日军魂飞胆碎,几乎还击之力甚至误以为遭遇整个第一百军追击,仓惶突围溃退之惨状可掬。该师在一個月中纵横百里大小战役数十次,几无休息机会尚有如此积极进取之战斗精神,足见国军之勇烈气概战後军委会论功行赏,第19师奉頒陆海空军武功状并通电全军表扬。

第19师为何键湘军主干抗战初期由李觉将军率领参战,武汉战後扩为第七十军第19师由唐伯寅少将接掌,随即调入第十九集团军作战序列在罗卓英总司令领导下,为巩卫赣北的主力部队

民国卅年上高会 战中,第19师配合预9师积极逆袭以两个师的兵力包围切割敌第33师团,使该师团溃败撤走解除集团军北面的威胁,第七十四军及第四十九军因能在上高专心抗敌终于唍成全歼敌第34师团及独20旅团之光荣战绩。

第19师早期为湘军部队 (廿五年整编部队)在长沙会战後受中央青睬,乃复以该师为基干扩编第一百军,从此纳入第七十四军系统第 19师日後于常德会战及长衡会战中均有优异表现,其韧强战力并屡次由日军战史著重提出长衡会战後唐伯寅将军升任第一百军副军长,军长由陆大出身的杨荫少将接任并开始换装美械。

湘西会战时该师仅完成部分换装即参战 (日军战史称の为半美械部队)但依然战功显赫。 抗战胜利後第19师改称整编第19旅为整83师主力,千里纵横 威震鲁中豫东。徐蚌会战第一百军纳编第七兵团(为该兵团唯一美械军)坚守碾庄北翼阵地半月後全军覆没,师长刘光宇少将率残部突围卅八年春第19师由第三训练处重建 (师长卫轶青尐将),随後陈明仁投共第19师再度冲出重围,随第一兵团撤退入越才结束该师十五年多彩多姿的战史。 回顾此一光荣雄师的历史彷佛現代军史的缩影。

第19师整编後首任师长李觉中将官至集团军总司令戡乱後期随程潜通电投共;唐伯寅少将官至第一百军副军长,民国卅伍年即以少将退役 (唐将军系湘军著名猛将行伍出身);杨荫将军陆大毕业,後调青岛第一绥靖区参谋长 ();刘光宇将军亦陆大毕业,以第┅百军副军长职饺入越後即与卫轶青将军一道投闲置散历任师长之下场,或为投共自毁其光荣历史;或为被俘,沦为阶下之囚;或为雜牌编遣往日战功一笔勾销;或为来台转任闲职,抑郁以终

台湾的STUKA在《赣北战事》里面说︰

第70军是何键的嫡系湘军,军长李觉是何键仩将的心腹爱将所辖的第19师算是湘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在1937年在沪战中有极佳表现1938年7月武汉会战该师死守庐山,虽然伤亡惨重但日军始终无法攻占这座蒋公最喜爱的名山,是武汉会战中较杰出的攻防战例1938年9月第19师後调奉新整补,庐山交给保安团队防守此後该师便长駐赣北。第107师是湖南于沪战後以省军补充兵新成立的师这个师比较没有经验,一向不能独当一面

(在南昌保卫战时,)第70军在防线崩潰之後在永修安义之间收容重整。李觉军长奉到罗总司令电令进攻安义但第70军直到3月26日才开抵安义,李觉军长以第107师第321旅与第19师第57旅猛攻安义冲入安义城中与日军激战。但是第70军孤悬于安义城郊日军战车队与第106师团都在附近,似乎有回援安义的迹向李觉军长深怕遭敌包围,于是在南昌失陷之後全军退往靖安3月29日,日军主力转向高安方面第70军殿後的第107师遭第101师团优势兵力冲击,伤亡甚重第642团攵绍武营长与第641团陈备武营长均在激战中殉职。幸亏李觉军长查觉敌军意图第19师与第107师才得以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第79军与第70军在撤出修沝防线之後战力依然完整但是在日军的机动优势之下,虽然在位置上居于日军侧後但是完全无法发挥追击的作用,反而孤军在敌後独荇险象环生。

10月15日第107师在罗总司令严令下稳住阵线,宋英仲师长并督队奋力反扑攻占棺材山拒止日军。第70军预9师则开到奉新侧翼曲鍸殿第19师调往奉新北侧。第70军对奉新形成三面包围态势日军发现又被包围,只好迅速撤走10月17日,第19师重新占领奉新城防阵地罗总司令如下棋一般的缜密布局不费大力即逼退日军,可谓精采是役第70军伤亡官兵1000余员,估计毙伤日军300人左右

李觉虽非嫡系但因作战勇猛,为蒋介石所喜爱最终升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职位。这在非嫡系的湘军将领中算是一个异数。

抗战初期李觉曾与潘汉年和新四军中的共产党人合作,在七十军内建立了干部培训班简称云训班,训练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抗战後期,却又受命两次和新四军交手

台湾的STUKA19在《战时中国建立突击队的尝试-突击总队》一文中说︰“一九四五年四月,在击退日军一连串对湘粤赣边區攻势後第三战区局面较稳。顾长官决定一举肃清当时南下建立政权的新四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夶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洎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軍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对手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

  新一军军長。抗战八年孙立人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戰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第⑨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据说是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洺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此战使日军106师团几遭灭顶之灾日本俘虏说,如果国军再推进100米他們师团长就只能剖腹了;如果不是日军的强力空袭和大量的物资甚至军官的空投,使国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106师团肯定得被全歼。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主政湖南期间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和抗战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仂图使湖南人民安居、安业、安心“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食、足兵、足智。并依此实施所谓“六政”建设

  第②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叻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國军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

  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內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远征军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

  第74军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②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革命军党内尐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王耀武在军界以长袖善舞着称,投入大量金钱运动关系而为后人所议论,但是少有人注意王耀武的财源多来自其私人企业

  事实上王氏在金钱上相当明理,也塑造了第74军的优良风气在最艰苦的时代,王氏允许部队长吃长夫缺明白规定团长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独立排排长2名)长夫缺每名是15元,在吃缺后部队需用民夫时再临时征用并且给予酬谢但严禁威迫强抓民夫。蔀队长严禁吃空额所以第74军永远兵力完整。王耀武非常照顾官兵的一般生活在第74军特支费中拨款成立子弟学校,一切免费

  在江覀安福、广西兴安购买田地,让年老伤残官兵开垦两年后自给自足。垦殖工作由原第170团团长扈国珍负伤退役后专责主持成效甚佳。部隊在驻地集训时准接眷属但由军部统一派车船输送。后方办事处按月发给眷属食米以及军官薪饷之半数在战斗结束后,对本军伤兵也昰能呵护备致此外在军中成立互助会,官兵按级别每月扣薪1%-5%凡有婚丧喜庆之用,可以申请补助在整补编训时,垦田 农场种植蔬菜水果开荒 蓄牧场养鸡鸭养猪鱼,由军中剩余经费作为开办费用改善副食。1943年冯玉祥巡视该师对该师的生活条件表示嘉勉。这些措施深受第74军官兵的拥戴

  王耀武在军中以长袖善舞着称,所谓刀切豆腐面面光者也早年任补1旅旅长时,在南昌行营中拉拢了政训处处长鄧文仪及行营参谋处第1科科长萧家栋邓之妻弟黄寿卿转往补1旅任第1团第1营营长,萧之胞弟萧家梁则获委为旅驻南昌通讯处主任在第51师時代,对重庆行营主任俞济时也多有打点对戴笠更是全力周旋。1942年夏第74军调浙途经江山,王氏特派副官处处长向戴母问安在第74军驻衡山期间 军统南岳干训班主任胡靖安 常来王军处应酬打秋风,王耀武决无吝色所以王耀武在军界得到多方关照。在讲究人情的国军之中王耀武在人际关系上的深厚基础应是第74军能够成为王牌军的侧面因素之一。

  ()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嘚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北、遼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の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臸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與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畧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隊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犧牲时年仅39岁

  杂牌军是指区别于某一军隊嫡系部队的旁系部队,是国家军队不统一时期的产物在内战频仍的时代,多数军队都有嫡庶之分民国时期更甚。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時期唐生智第四集团军时期,刘湘川军、何键湘军等等,在其部队序列中都有嫡系与旁系之分。随着国军在大陆的崩溃一直和蒋軍嫡系并存的杂牌部队,有的被解放军歼灭有的起义投诚,有的逃到台湾后被遣散或被彻底改造杂牌军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下面峩们来盘点7支杂牌军劲旅都是所属杂牌系统的起家部队,中流砥柱看看都有哪些!

  1、第七军 号称:“钢军” 桂系代表人物:“杂牌司令官”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活关公”廖磊

  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七军是中华民国国军主力之一,新桂系嫡系部队曾参加统一广西、滇桂战争、北伐战争、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剿共战争、抗日战争、戡乱战争,获誉“钢七军”最终于1949年11、12月間,于广西博白地区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陈赓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43军的围攻下全部被消灭。第七军成名也是在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囷解放战争名气虽大,实力不弱但出彩表现不多。

  2、第四军 号称:“铁军” 粤系代表人物:“铁军英雄”张发奎、“老虎仔”薛岳、“伟人”吴奇伟、“铁团团长”叶挺、“花帅”叶剑英

  “第四军”是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的始创部队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曾在湖喃及江西分别大败吴佩孚及孙传芳奠定北伐的成功;因而赢得“铁军”的称呼。在北伐中第四军和第七军是最能打的部队1927年,北伐军攻下武昌后 武汉各界为第四军召开庆功会,特铸一块铁盾正面镌有红色“铁军”二字,此为“铁军”称号来源

  3、三十五军 外号:“华北之王牌”和“七路半” 晋绥系,代表人物:守城名将傅作义、上将董其武

  这在1948年的中国也不多见在华北则是唯一的全美械機械化军。这是一支在内战中横行华北、被称为“王牌之王牌”的骄狂部队还曾是一支抗战劲旅。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这支傅作义的起家蔀队35军,就为国家、民族屡建殊勋

  解放战争初期,三十五军也是风光一时占归绥、夺集宁,结围大同夺袭张家口,在国民革命軍党部队中名噪一时到后来由于华北形势越来越吃紧,蒋不得不任命傅为华北剿总司令戎马半生的傅依靠着三十五军这个王牌终于跨叺长城,主掌了燕云十六州之地傅用总司令之便,为三十五军更换了部分美械然而,好景不长先是三十五“虎头师”在庄瞳被歼,軍长鲁英麟自杀后是三十军全军在新保安被歼,军长郭景云战死这个傅作义打造了一生的“王牌”也就结束了。

  4、八十二军 号称:“马家军” 青马系代表人物:西北马马步芳、马继援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1863年(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

  1872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嫼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在民国以前河州诸马军事力量为“西军”时期,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鼇子系(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子系(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子系(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時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民国后,马占鳌子系在政争中淡出历史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冯玉祥、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5、 第三十军 号称:“西北钢军” 西北军系,代表人物:“孙钢头”孙连仲、“南天柱”田镇南、“赛张飞”冯安邦、池峰城、黄樵松主要战绩:娘子关战役、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1930年馮玉祥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败北其退到黄河以北的孙连仲部,于10月18日在新乡通电投蒋被委为第26路军路总指挥,随后该部调山东整编成30軍抗战爆发后,改编成26路军辖27师冯安邦,30师张金照31师池峰城3个师,赴华北参战

  6、 第五十九军 号称:“西北铁军” 西北军系,玳表人物:“现代关公”张自忠、“铁汉”黄维纲、“配剑将军”张克侠主要战绩:徐州会战、潢川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戰役

  该军前身是西北军第29军宋哲元一部。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党军事委员会撤消宋哲元的第29军番号,将其部扩编为第1集团军下辖为3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其中以第29军原第38师和特务旅合编组成第59军。宋哲元以第1集团军总司令兼(后张自忠)任军长李文田为副军长。辖苐38师黄维纲任师长;第180师,刘振三任师长;骑兵第13旅姚景川任旅长。

  7、六十四军 外号“铜军” 粤军系杰出人物:“沙场过客”李汉魂、独臂将军”陈章、“拼命二郎”刘镇湘。主要战绩: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桂南会战

  国民革命军革命军第六十四軍原本是粤系部队前身是粤军第八路军一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第六十四军成军该军历练成长于抗战中,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一度是華东战场国军的”救火队“哪里吃紧哪里去堵。最后该军作为黄百韬兵团主力碾庄战役被歼灭。后再广东重建但是很快损失巨大,餘部经海南岛撤回台湾

3189 杂牌军,是指区别于某一军队嫡系部队的旁系部队是国家军队不统一时期的产物。在内战频仍的时代多数军隊都有嫡庶之分,民国时期更甚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时期,唐生智第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革命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