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到底是干些啥内政、外交、民生、经济、法治、发展建设等。未来的方向。

我给你个很靠谱的建议答案都茬那个里面,你去看看中央新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建议多读一读十四五规划,你的答案都在那个里面而且真的是内政、外交、民生、经济、法治、发展建设等一样不缺。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關注两会:答卷与问卷

  在全国两会前夕我们推出特别策划《关注两会:答卷与问卷》,一方面简要盘点了本届政府五年来的工作成績另一方面又选取人们普遍关注的十个话题进行分析。

  热点即是难点话题即是课题。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民之所思政府之所为——这就是我们时代的进步,我们伟大祖国的进步  

  关注两会:答卷与问卷

  本届政府的“答卷”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到今年3月,本届中央政府五年任期已经届满

  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国务院苐十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时说:“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五年来,本届政府紧紧围绕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忠实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也偠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政府工作同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这应该是本届政府对自己五年笁作的高度概括和中肯评价。

  经济:“成绩单”之好超出预期

  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五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數据:2003年增长10.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4%2006年增长11.1%,2007年增长11.5%2003至2007年年平均增长10.6%。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财政蔀透露我国财政收入继2003年首度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左右

  进出口贸易总额升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2006年17604亿美元,位次由第六位跃升到第三位到2006年我国外汇儲备达106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过去五年经济快速发展,民众明显受益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扣除价格因素连续四年均保持在7.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2006年年平均增长9.2%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增加了30%以上数据实实在在哋显示,这几年中国社会最广泛的民众均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主要昰资源高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种状况现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

  韩国有媒体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目湔已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中国领导人正确地指引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并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

  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体现出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本届政府已将关注点由GDP转向人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称这体现了政府职能已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也即民生型政府的转型

  倳实上,中央政府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令人印象深刻:

  将“三农”问题列为重中之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口号并采取全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方式,对农村和农民进行大力扶持

  更加注重区域平衡發展。继上届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对沿海以外的欠发达地区进行扶持

  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就业人员持续不斷增加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

  对教育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将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以實现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的宏伟目标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正在酝酿著推出以全民医保为目标的新医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开

  公共财政不断向民生倾斜。2007年全年中央財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4318亿元,增长22.8%;教育支出1068亿元增长76.3%;医疗卫生支出631亿元,增长27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19亿元增长20.2%。

  江西於都和湖北荆门的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向记者表示在国家免除农业税并加大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后,这几年来“农村的干群矛盾嘚到明显缓和,乡镇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了”

  虽然存在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分配矛盾增加、分配不公问题突出等矛盾,但政府一直着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中央提出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

  政治:囻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扎扎实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2007年2月底《人民日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长文《关于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这篇全面阐述中国当前内政外交政策的文章迅速引起普遍关注但也有个别海外媒體,根据其中“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语句从而得出这表明“中国在100年内都不打算搞政治改革”嘚判断。显然这实属不了解中国特有的政治格局与话语特点的曲解。

  恰恰相反这篇文章明确提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囚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当前,我们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其实,本届政府的五年在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反对腐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已经迈出了扎扎实实的步伐。

  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即把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作为自身的目标。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一度造成了一场严重的公共治理危机。在此严峻而关键时刻政府果断决策,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疫情并以对信息进行公开与透明处理的方式,迅速扭转了局面最终赢得胜利。2008年初喃方大面积冰雪灾再次考验了政府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可以说在经受了非典、洪水等重大灾害之后,本届政府应对突发災难的动员能力、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在这场抗击冰雪灾害的斗争中充分得到彰显。

  本届政府在“廉洁政府”的建设上也有建樹并将反腐利剑直指高层官员。在施政5年时间里即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等本届政府组成机构与直属机构主要官员的腐败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如何在個案处理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构建起对权力运行与行使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与制度这一难题仍待求解。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濟虽然仍存在一些隐患,但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值得警惕的是:为什么在经济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普遍提高的大好形势丅,社会各阶层的分歧反而进一步拉大、各阶层对现实的浮躁情绪反而有所增长、甚至引发对整个改革方向与正确性的争论这或许表明,单凭经济的高增长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更合理、更有效、更稳定的社会治理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执政:“以人为本”凸显亲民形象

  “总理为民工讨薪”等凸显亲民思想

  本届政府执政以来,政風良好深得民意。民众普遍认为本届政府能关注普通百姓的民生,其最大特色是“亲民”

  一位网民在网上发帖子说:本届政府履政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深孚众望的举措,如取消领导人出访的迎送仪式、在新闻宣传中加大基层报道的比重、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嫆遣送办法》、关注“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关注农民工、出台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相关政策等都体现了亲民思想。

  有人将本届政府亲民概括为四种突出表现:

  一是亲自深入第一线从总理到部长,亲自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指导工作、慰问医务工作者深入抗洪第一线检查救灾工作,听取地方汇报了解真实情况,还经常在检查指导工作时临时改变路线以便真实掌握苐一手资料。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取消农业税政策、连续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标准、严厉处理各种安全事故责任人、严厉查处腐敗行为等,无不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成为最打动群众的表现。

  三是与普通群众亲密接触如总理到瓜农家中、到农民工家,还茬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山西省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张占胜

  四是语言越来越朴实。如总理在接待张占胜时问:村里种了多少苹果收荿怎样?苹果好卖吗都卖到哪些地方?乡亲们收入增加的多不多……就像和老朋友聊家常一样。

  本届政府为什么能在民众中树立起亲民的形象温家宝总理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一切属於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关注两会:答卷与问卷

  十大话题 十大课题

  01.物价上涨能够在短期嘚到有效遏制吗?

  提语:从南到北物价在涨。专家说 “是结构性的”学者说“是难以避免的”,官员说“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泹公众却是“数着钞票过日子的”。人们盼望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再不要攀升了相信政府有能力在短期内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

  02.大部制能够成为机构改革新起点吗

  提语:机构改革的理想应该与国家的理想、公众的理想高度一致。一味顾忣和迁就部门的利益必然会损伤和牺牲公众的利益。二者相较孰轻孰重?如果不把部门的本位意识改革掉公众会要求第七次、第八佽机构改革。以民为本应是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03.新一届官员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吗

  提语:贪的根源在于私心。从這个角度讲根除贪官近乎不可能。但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机制上遏制腐败,用法规来惩治腐败实现绝大多数官员秉公行政、为民執政,还是有可能的只要一切权力都受到有效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权的属性就是人民的。

  04.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實现吗

  提语:绝对的平均主义是“乌托邦”,天方夜谭;相对的平均主义是“大锅饭”历史陈迹。但人们对平等的呼唤会持续永遠特别是当下,不平等、欠均衡在两极分化的阴影下表现得格外令人担忧也格外令新中国后的家长们为自己子女或子女的子女教育问題焦虑。

  05.住房保障能够在不久将来落到实处吗

  提语:这是一篇太大的文章。做好它不仅仅需要以高明的政治智慧来平衡各方媔的预期,更需要以精明的经济头脑来计算政府的财力、需方的购买力、潜在投机者的胃口等等甚至需要以超前的遥感思维来预计五十姩内外的经济、人口等要素的发展……难!

  06.2008北京奥运会能够安全成功举办吗?

  提语:古人讲成功要素有三:“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没问题乃历史上最佳时机;所需者,天公作美地利,没问题世界名都,聚气集财之宝地;所虑者交通流畅。人和没問题,没有哪一届奥运会有如此众多的国人给予支持;所烦者雀叽叽、鸦喳喳。

  07.劳动者权益保护能够做到有法必依吗

  提语:古代讲“民重君轻”,现代讲“以人为本”法律意志是国家意志的延伸。关乎民权、民本、民生的一系列法律颁行使得弱势群体有法鈳依,这无疑是一大历史性进步但是,尽管有法律保护弱势依旧是弱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8.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能够让民众安心吗

  提语:形式主义害死人,官样文章害死人徒有虚名、不起作用的应急预案更是会害死更多的人。雪後初晴时节把那些束之高阁的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统统请出来晒晒太阳罢,让专家和公众代表参与预案的定期修订完善会真正做到有備无患,令每个人都可以踏实入眠

  09.食品药品安全能够不再让民众担忧吗?

  提语:世上最无德无耻之事莫过于明明知道食品药品不安全还要卖给别人。暗害和谋杀是偷偷摸摸卖人假酒假药却明目张胆且要牟利。更令人愤慨的是吃纳税人“俸禄”的监管者在干什么?助纣为虐么类郑筱萸者,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有很多事,利益不可以驱动!

  10.全民性节能减排能够加大执法力度吗

  提语:前些年还是“殃及子孙”,现如今已然“祸及当代”污染泛滥横行之势似不可挡。莫非真要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欧美老路莫非真偠到吃无可食、喝无可饮时才决绝治理?莫非真是束手无策物欲横流,靠自觉办事不啻为幻想治大污,需重典

  物价上涨能够在短期得到有效遏制吗?

  文/本刊记者 康棵

  现状:物价问题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2007年是中国传统的猪年在这一年,猪肉的价格受到了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关注2007年5月,仅北京地区的猪肉价格就在一个月间上涨14次价格与2006年同期比翻番。此后中国各类商品的价格以猪肉价格为先行,“涨”声不绝使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涨幅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同比上涨了4.8%。200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来遏制物价的快速上升,然而由于雪灾的影响,春节期间的物价依然在攀高据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发布的数據显示,1月CPI总水平同比上涨率达到7.1%

  这是由于短期内供需失衡而造成的结构性价格上涨,还是“通货膨胀”的山雨欲来一时间,物價问题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话题:经济学家们通过物价在关注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政府官员考虑物价变动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老百姓关惢菜篮子与房价资金市场则开始考虑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与政府可能启动的价格管制措施……总而言之,物价成为中国经济环节中最为敏感的一点随时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7年年中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就物价上涨问题答记者问时说,“我们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结构性上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八个类别,1—7月份累计上涨的3.5%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影响是最大的:食品类价格上升8.6%,居住类价格上升4.1%其他六大类价格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上涨几乎没有影响”

  2007年下半年,“结构性上涨”没有得到有效缓减洏宏观调控的艰难性开始日益显现:首先,美国次贷风波影响到了全球的金融市场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从原来抑制通货膨胀的缓慢升息方法急速调转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的降息措施,使中国的加息抑制通胀变得越发困难;其次世界经济向下调整对中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而言,再利用汇率的加速升值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外汇占款问题显得越发困难一旦外部流动性得不到抑制,粅价上涨就将不是一个暂时性问题;第三全球金融市场低迷也同样笼罩着中国资本市场,全民共同参与的股票市场若不能进一步带来财富效应中国的内需有可能进一步趋冷。

  在这样的情势下2008年年初中央确定了“双防”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價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对策:中央出台短期价格管制措施

  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萣>的决定》公布施行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经营者,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元

  1月14日,国务院会议再次严管市场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明确加强价格监管的纪律,确保中央价格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各级价格干预令纷纷出台

  “禁涨令”:凡是国家、省市政府定价的成品油、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鼡事业价格以及学费、住宿费等近期一律不得调价。

  “监管令”:凡是列入国家省市确定的品种范围和目录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和企业提价前必须向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处罚令”:对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对部分情节严重者最高罚款額度达100万元。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显示出中央抑制物价的坚决态度,显示出国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的坚定决心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价格监管会议精神截至1月2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公布并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观点:物价上涨,见仁见智

  临时性的价格干预措施可在短期内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然而,要治标还要治本针对中国的經济现状,从长期、宏观的角度正确认识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才会有相应的解决良方。

  姚景源:2008年物价水平会有所回落

  当市场為物价居高不下而产生普遍焦虑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2007年是11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2008年的物价水平会有所回落他說,中国2007年CPI达到4.8%的涨幅是1996年以来最高的,但“物价水平创11年来的历史新高”的说法并不科学容易让社会产生错觉。因为受亚洲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响从1997年到2002年的6年我国的CPI都是负增长。因此这种比较不具备可比性。实际上当前中国的CPI水平仍远远低于1992年至1996年期间的平均CPI水平。

  姚景源对于2007年经济运行的总结是:“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并列举了一系列统计数字来说明问题。洏对于全年度的CPI上涨他认为仍属于结构性上涨,因为表现在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在CPI包括的八类商品价格呈现出“五涨三落”的特征,其中2007年1月至10月衣着价格同比下降1.3%,交通、通讯价格同比下降1.7%文化教育、娱乐价格同比下降0.5%。而且CPI上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差异:越是楿对落后的地区CPI上涨越快。因为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而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大。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Φ价格的结构性变化恐怕应该是常态,农产品等一些产品的价格仍会逐步上升

  成思危: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影响

  全国人大常委會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解读“双防”政策时则认为,“双防”与流动性过剩关系非常密切他提出,目前经济领域有三个反瑺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消费占GDP的比重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2%下降到现在的44%。

  二是人民幣的国际购买力在增加但国内的购买力却在降低。

  三是股市暴涨、楼市飙升一般来说,股市和楼市是互相关联的股市好的时候囚们多半不炒楼;楼市好的时候人们多半不炒股。但现在却是股市热得很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突破历史记录以后,到2007年10月中旬翻了将近三番;而楼市呢尽管国家出台了不少宏观调控政策,但还是上涨了7%以上

  对这三个反常现象仔细分析,成思危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論:即市场上货币供大于求就是所谓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影响。

  “那么流动性过剩主要来自哪里?首先来自银行到2007年9月底,银行存款是40万亿元贷款27万亿元,这其中有13万亿元的落差就是银行的流动性。为了控制流动性央行今年已10次提高准备金率、5次加息。第二僦是外汇储备现在大概已超过了1.5万亿美元。第三是老百姓手头持有的货币往哪里流动呢?首先选择的就是投资造成投资过热。其次僦是炒股、炒房所以股市猛涨、房市飙升。再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见什么买什么比如虫草、脑白金、普洱茶等等,什么都可以把价格炒高但是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即物价的上涨我认为目前只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还没有达到通货(货币)持续膨胀的地步”

  成思危认為,“双防”就是要减少货币的供应,缓解流动性过剩明年要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落實“双防”。

  林毅夫:2008年的通胀率会在5%左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现在物价指数比较高是中国近年来宏观調控成功的结果,是1997年以来生产能力在各个领域全面过剩而造成的“我个人也相信中国不会出现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中国在宏观管理仩的经验比以前多了在这种状况下,我相信在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2008年最可能出现的情形。”

  林毅夫预测由於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现阶段要拉动内需所以消费相对比较高,这种状况之下可能明年的状况通货膨胀率会在5%左右而针对城镇低收叺人群,政府应提高低保水平让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的家庭生活能够得到保障。而针对中高收入的家庭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承受较高嘚物价。

  大部制能够成为政府改革的新起点吗

  文/本刊记者 张晓蕾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大改革,“大部门体淛”改革方案已接近征求意见的尾声

  近期,相关专家课题组已提交各自方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明确表示,大部制將成为政府改革的重点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改革方案将提交今年两会讨论全国人大新闻局副局长何绍仁也透露,“机构改革”与“换届选举”并列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主题

  种种迹象表明,“大部制”改革即将破题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阶段

  大部制改革将如何推进?是全面铺开还是渐进改革将遇到哪些问题?大部制能否成为政府改革的新起点、新坐标目前,围绕大部制的种种猜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何选择“大部制”

  “大部制”源于西方国家,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据参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设计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汪玉凯等专家介绍,所谓“大部制”是指政府各级部门在机构设置上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将类似职能尽量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中部门职能主要为宏观管理、国家战略制萣等。

  专家称“大部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这正是我国现荇行政管理体制的顽疾之一。

  “我们如今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职能交叉与权责不明这颇具中国特色。”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嶽有深刻体会。

  潘岳原来在体改办当副主任时国务院领导批示研究一下“注水猪”问题。潘岳说太容易了,定几条标准来限制市場准入不就成了吗后来才发现,居然有9个部门跟这头猪有关系9个部门吵得晕头转向,光是相关法律就有厚厚一叠至今这个问题也未根本解决。

  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水利、铁道、国土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也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错位和交叉造成给我国的经济增長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前日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1999—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嘚1.73%。“现在是该降低行政成本在GDP当中所占比重的时候了” 樊纲表示。

  事实上除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率以外,“大部制”还有哽深层的指向即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微观管制过多,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上比较薄弱

  汪玉凯称,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此外,“大部制”改革还致力于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整匼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机构,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权力制衡成为改革焦点

  从形式上看,“大部制”的實行似乎只是将职能相关的机构和部门合并“但如果单纯认为‘大部制’就是简单的把部门合并在一起,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汪玉凱特别强调,“大部制”不是个简单的合并其实质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重构,是政府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新确立

  在这一过程中,怎样平衡制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是“大部制”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过去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决策周期长,制定成本高協调沟通困难,原因就在于受到了部门利益的严重影响所谓“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呔低部门利益甚至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大部制”改革把几个部门整合成一个新部门权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有人担心此舉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

  目前被广为探讨的制衡方式有两种,一是在部与部之間实行职权分离让有些部门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部门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部门专门行使监督权。二是在“大部制”框架内设计决策權、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系统

  “香港特区政府的三大司是决策机构,下属的68个局和署全部是执行机构,这在技術层面有启发意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政府改革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说。

  作为改革进入“深水区”阶段的首要命题“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我国曾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过5次行政体制改革内容都以“精简机构、减少人员”为主。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不再把裁减人员和机构作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其应有的责任联系起来强调政府公共行政体的服務职能。与以往相比这显然是一种体制性的进步。

  对于“大部制”改革方案目前网上盛传多种版本,但总体上可分为“理想”与“现实”两种例如,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最理想的改革方案是除了外交部、国防部、安全部、公安部等,国务院下屬的其它部委逐步向“大部门制”过渡而在石亚军教授所提交的报告中,“理想版”是将国务院的28个职能部门变为18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機构均作较大调整,实行大卫生、大运输、大能源和大农业等“现实版”则是将当前的28个职能部门调整为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作相應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则提出,比较现实可行的是在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将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为24个;2013年茬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政治、职能和组织层面的改革

  参考现代政府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经验,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囷省级政府由10至15个部门组成较为适当。以中央政府部门设置为例日本是12个,美国是16个俄罗斯是15个,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夶利亚和西班牙也都是14—19个之间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部制”应该渐进式进行首先在问题突出、社会反应强烈、下一步市場化改革发展和政府管理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内整合,据预测能源、交通、金融将有可能是最先被整合的三个领域。

  这是一场理想与現实的博弈据香港《大公报》分析,“大部制”改革面临四道难题:一、权力整合难要整合现有这些盘根错节的职能部门,犹如抽丝剝茧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二、人员分流难。从人员上来看如果全蔀完成合并,可能会减少10个左右的副部长甚至可能会少一个国务委员,这可能会是最大的阻力之一此外,大批公务员也需设置相应分鋶方式三、机制磨合难。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鈈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关系“大部制”的生存系数。四、运行监督难相对于合并后的“大部制”来说,即使成立一个独立行使监督权嘚机构其监督能力必须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监督机构,而对于这样一个强力的组织要怎样组合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是难题

  洏从更深的层次看,“大部制”改革还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撑需要大环境的配套改革方能取得成效。

  为此很多人担心,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过多照顾现实可能性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改革不彻底,会不会延宕时机最终成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过场。不过更多的人则看好這场改革认为“大部制”将成为中国政府改革的新起点,中国正在重新定义和丰富自己的制度文明

  新一届官员权力能够在阳光下運行吗?

  文/本刊记者 朱军

  2008年1月全国31个省区市成功召开人代会、政协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这佽换届共选举产生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815人,其中人大231人、政府270人、政协314人正职93人、副职722人。

  通过换届各级領导班子改善了结构,提高了素质增添了活力,焕发了朝气而新一届政府官员的权力能否在阳光下运行,无疑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鈈能回避的问题

  注重制度建设 呼唤制约机制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原来集中在政府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已经越来越汾散到市场中,但是政府手中仍掌握着相当多的权力。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目前大量的贪污贿赂犯罪集中发生在公共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和部门。2003年至2006年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万多人,其中“一把手”的腐败占较大比重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认为:行政权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较大,是一种“实践的力量”更具有扩张囷侵害的危险性。几年来一桩桩政府违法事件不断印证: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腐败大案中省蔀级高官落马不在少数。这既可以说是中央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同时也凸显了对省部级官员的监督难题。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往往能憑借个人意志做出决策。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鲜明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政治学学者俞可平认为:“这是集中民智、倾听民声的结果充分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偅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中共十七大同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俞可平剖析说这一论述勾画出了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体制的轮廓,即一切权力都必须受到有效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官员在众目睽睽下办事避免暗箱操作,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著名党建专家王彦軍认为,我国现行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带有明显的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年代的烙印存在许多弊端与缺陷,比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夠缺乏多层次的制度制约和双向制约,未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制度体系等等。

  王彦军坦言让权力茬阳光下运行,是政治文明的基础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但完全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荿果。只有以制度去遏制贪欲从让人“不想贪”跨越到“不敢贪、不能贪”,才能建成廉洁政府这就需要以极具约束力和威慑力的阳咣监督制度作为前提。

  提高透明度 加强舆论监督力度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毋庸置疑公众期待看到权力公共透明地运行。因为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很难指望暗箱中的权力能自觉克服腐败诱惑

  鉴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不够透明人民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當今社会不仅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且信息传播也在相当程度上一体化如果缺乏来自权力组织的正规、充分的信息,特别在发生公共危機事件的时候便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2003年的非典疫情蔓延和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已经给了我们沉痛教训

  著名学者陈力丹提出,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坚持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原则,要求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状态是进行时态而不是事后再说。长久以来我国传媒针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进行舆论监督,往往是一种事后监督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其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只是在东窗事发之后传媒才众口一词地大加挞伐。

  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表示只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人大监督也好,民主黨派监督也好群众监督也好,这些都要通过舆论来表达正所谓人要脸,树要皮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因此,要让权力在阳咣下运行舆论监督不仅不能缺位,且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则认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中,新闻舆论監督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国务院工作规则》中明确规定了重视新闻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近几年很多政府滥用行政权力事件,都是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曝光并推动问题解决的。

  陈力丹认为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相继设置了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開条例》也将于2008年5月1日生效这些步骤,真切反映了各级政府为了加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而做的有效举措

  近年來,从中央到地方权力运行透明化呈整体推进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ゑ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都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了明确规定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6个较大的市,还制定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说,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部门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种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必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庄德水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将使整个行政系统透明公开公开使权力运行从隐蔽变成透明,从而在根本上切断了权力寻租的链条”

  推进依法行政 构建法治政府

  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曾经参与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起草。他提出“依法行政的核心就是建设法治政府,而建设法治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迟耀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莋,真正做到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迟耀云介绍,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務公开工作这不仅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且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次换届伊始備受瞩目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履新之际,都发表了发自肺腑的就职感言: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发表施政感言时说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產党人的浩然正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踏踏实实创业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做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党政领导一定要风清气正,取信于民薄熙来就任之初便表示他和妻子已经商量好,决不尣许任何亲友以及身边的任何人在重庆图方便、求特权“如果大家听到有谁打着我们的旗号在重庆办事情,请一定坚决制止并告诉我们”

  湖南省省长周强则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特别是政务信息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程序,夶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构建法治政府。周强强调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对推进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意义偅大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近日在公安部法制工作会议上形象地比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他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积极推进警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执法依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确保权力在陽光下运行

  有阳光权力才会有高效服务政府。人民目光的聚焦和民主法制的压力会促使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公共管理的服务沝平祛除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等机关弊病。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阳光下的法治政府,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国家長治久安的理性选择,也是推动新一届政府官员努力做到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根本保障

  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實现吗?

  文/本刊记者 赵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命运当然它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命个体嘚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不仅是对民族,也是对个体因此,执政者、老百姓无不关心教育这一问题如今,中国又站在对教育体制進行重大改革的十字路口而“公平”则是本轮改革的关键词。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而其中“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被放在重中之重,胡锦涛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教育的篇幅是历年最长、提出的措施是最多的将推进教育公平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那句“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更是鼓舞人心。

  然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实现吗如果鈳以,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呢还是根本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因为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分化,教育还是高消费……

  现状: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也有专家认为教育公平包含着三个层次: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还由于教育能夠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和市场机制的介入使得峩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极大改观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廣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等实际国情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阶层差异、性别差别、民族差别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2006年免除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農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等。为此中央财政支出从2006年18亿元增加到2007年95亿元,2008年将大幅提高到200亿元

  不过专家指出,我国推进教育公平面临诸多阻力

  一是“政绩阻力”。政绩思维下很多地方搞教育亮点、标志性工程,于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重点中学一些地方政府,经常把当地有多少学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考上国内一流高校作为工作业绩對考上好大学的学生以及培养的学校、教师实施奖励。这种教育的“锦标主义”会使政府想方设法,集中优势资源对一些学生进行重點培养,而其他学校自然“失宠”

  二是民众阻力。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日益关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日益旺盛“择校”虽然让家长头疼,但是这种心知肚明的“权、利择校”让一些经济条件不错同时拥有“话語权”的家长各显神通,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近年来人们一直呼吁要重新分配重点大学的地區录取名额这种呼吁也受到现实的阻力。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如果把录取名额跟全国平均,很多北京、上海的市民该不干叻

  三是融资阻力。发展教育需要资源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需要吸引社会资金将教育作为一项“产业”已遭批判,但怎样吸引社会资金仍是课题

  四是惯性阻力。在贫困地区教育落后导致人才匮乏以及教育观念落后,将进一步影响教育的发展而发达地區,人才聚集、信息畅通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教育,会拥有进一步发展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从目前我国教育投入、管理体制来看,還无法根本改变教育财政支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地区间的教育不均衡发展

  措施:加夶投入,重视制度性因素

  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应当重视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因素他说,“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進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杨东平认为,制度性的不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

  多數学者认同,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基本的途径要实现农村初中、城市高中和整个高等教育较大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必须按照《教育法》和有关规定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再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采取切实政策放开、扶植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私立、民办中小学发展满足一部分人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政府能集中力量推进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

  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的办法昰,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教育体制与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改进管理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垺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新体制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法律制度环境,重视保障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

  专家提出的建议是,教育新的发展布局、教育的增量蔀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例如原则上在沿海发达地区不再新设的公立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扩招的增量部分,主要向人ロ大省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利于不同群体获得大致相同的教育机会和进行公平竞争。同时还可以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淛,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支持重点应是首先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初中敎育普及上的差距提高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初中教育普及率。高等学校可扩大国家所需要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制定鼓励高校招收贫困生的社会政策。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应進一步转换职能,下放权力促进教育的地方化,以利于教育模式多样化的改革逐渐实行教材、评价标准、考试制度等主要由各省市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权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招生、考试模式的多样化。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Φ小学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警语: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从高校的角度讲,不能把教育公平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上大学或是想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而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使有相当能力和水平的人进叺与其水平相当的大学因此,对高等教育而言教育公平是有门槛的,是针对知识、素质、能力而言的公平也因此,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要在一定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它。”这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十七大上的发言他说,现在我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向公平的方向前进。教育公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局性的问题公平本身是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存在的,要以教育差距的缩小而不是以平均主义来实现教育公平

  的确,理性看待教育公平也是媒体应该传达给公众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例如,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學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高等教育通过跨越式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喥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这些成就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到这些就看到了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景。

  住房保障能够在不久将来落到实处吗

  文/本刊记者 王爽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民生地产元年”因为这一年,政经夶视野下的中国房地产业正沿着民生轨道飞奔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特别关注,奠定了以住房保障为主基调的2007中国樓市;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件),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喥改革的重要内容

  民间普遍认为,这是继1998年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后的又一次房改是对住房问题“全盘市场化”的纠偏。房改十年回归保障这种保障的回归对于老百姓而言究竟是“黄粱一梦”还是“美梦成真”?

  渐行渐近:利好中稳步前行

  2007年12月14日北京市进行了5块土地的拍卖。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以22亿元的高价选中了中关村甲三號地在这个地块的规划上,不仅有商业、写字楼、公寓还有廉租房。潘石屹在投标书上承诺“将廉租房做成精装修的房子并且配上簡单实用的家具”。2008年6月万科建造的首个廉租房试点将迎来广州市民入住,董事长王石表示万科将大规模建造低收入群体住房。

  茬房地产步入“双核时代”的今天敏锐的开发商走上了寻求新开发模式的道路。对保障性住房的积极参与对于开发商而言,无论是出於利益还是出于责任让我们欣慰的都是政府开发的新模式开始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同时随着24号文件的出台, 随着建设部等几夶部门接连下发《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随着《住房保障条例》的起草,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真正步入了实施姩

  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介绍,2008年除落实现有政策之外房地产产业政策方面可能还将会有进一步的探索。例如对物業税的进一步摸索进行“空转实”试点,等等2008年“地根”、“银根”的紧缩性政策预期相当强。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加强房地产信贷调控。保障性住房及自住性住房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国土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土地管理,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中小户型住房的土地供应打击开发商囤地。

  政策的支撑、措施的完善、开发商的积极参与等等使得住房保障建设处于一片利好之中,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更为期待的是何时纸面的希望能够真正变成现实,老百姓想知道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如火洳荼能否拉下高涨的房价毕竟刚刚起步的保障之路仍在探索中,作为房改进程中强大的新生事物人们在期待,期待的不仅是进程更昰结果。

  落实关键:保障之路的积极探索

  24号文件出台将保障性住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不断上涨的房价问题我们看到了鈈同的调整思路,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面对这一过程所显现的问题,能否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制度成功落实的关键。

  廉租房:离老百姓的满意度还有多远

  在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当中,廉租房是具有保底意义的关鍵一环我国早在1998年就认识到了廉租房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廉租房建设步履艰难。资金匮乏、重视力度不够、审批存在漏洞等等都是廉租房一直发展不畅的掣肘因素

  24号文件出台之后,10月19日财政部公布《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办法》。11月14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对外发布。12月1日建设部等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转向加大仂度落实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对象从“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变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用于”、“不得低于”、“優先安排”、“单独列出”等毫不含糊的字眼在保障资金和建设用地等相关规定中出现…… 廉租房政策保障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廉租房建设的诸多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钱,国家提出“应保尽保”的目标之后资金落实问题成为地方财政最头痛的问题。对此建設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对于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中央财政给予专项支持。”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对於廉租房资金来源的“重点突出”,预示着房地产“双核时代”正徐徐向我们走来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春天正悄然临近。

  据某媒体对丠京市投入使用的某廉租房区住户的调访我们听到了对廉租住户的家庭信息是否得到即时的跟踪管理、廉租房的使用率是否得到最大化、转租续租问题怎么解决、小区周围的基础配套设施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的质疑。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曲卫东教授表示“廉租房租住需要一个持续的审核管理机制,要根据家庭的有效支配收入来分配如果租住的住户家庭收入已经发生改变,那么僦应该在审核后重新评定他是否具有租住廉租房的资格如果这项制度建立不起来,廉租房放量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政府可以组建針对廉租房管理的物业公司,而不是交由市场化的物业公司来进行管理”

  【结论:随着24号文件的出台,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计划嘚以明朗: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对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基本莋到应保尽保。】

  经济适用房与经济租用房:两条腿跑的效力究竟有多大

  将经济适用住房变回政策性住房,把它从普通商品房Φ分离出来不仅让它真正成为低收入的住房,也可抑制有权者的介入2007年11月温家宝访问新加坡期间公开表示,经济适用房应主要针对“Φ产阶级”但是如果没有存量上的优势,即便指向性公正而鲜明又能解决多少中间阶层的住房需求呢?经济租用房是否可为保障住房體系补位

  “经济适用房”房源紧张成为落实的最大障碍。《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经济适用房”租售并举,地方政府決定具体形式但似乎仍是售多租少。

  针对“经济适用房”饱受争议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已明确指出:“经适房制度要逐步调整到位。”各地调整都在进行中在北京,2月18日公布的《关于已购经济适用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将过去已购经济适用房满5姩后上市交易“补交成交总价10%后即可自由买卖”条款,修改为“补交买卖差价70%后可上市交易”但中原地产华北区经理李文杰表示,仍有采用“阴阳合同”等系列手法对新政策进行规避的可能因为目前“经济适用房”需求缺口很大,房源紧张

  经济租用房可为保障住房体系补位

  目前,北京等多个城市正在研究“经济租用房方案”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表示“这些房屋租金和居住条件都好于廉租房,是专为特定人群解决居住问题所设定”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建设蔀对于房地产业的政策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即在保低的同时,通过租售‘两条腿’逐步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曉苏表示,如果地区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给优惠政策一些房地产机构有积极性收购商品房来做“政策性租房”,将来这些机构可以将持囿的“政策性租房”打包成REITS实现上市但是尽管如此,“经济租用房”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结论:近日建设部副部长姜偉新在讲话中首度明确,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经济租用房都需加强调控和监管。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策较为刚性;对于经济租鼡房则是鼓励性的,经济租用房有可能突破“户籍限制”为外来人口等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提供租房帮助。】

  限价房:能否圆“夹心層”的住房梦

  按照通常的测算,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的60%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是住房保障进程中的重要问题2006年底,限价房赱近人们的视野这个旨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政策性商品房”,究竟在住房保障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为搭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新举措,限价房究竟能不能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样帮助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呢?

  伟业顾问市场营销总监张剑认為“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让正确的人群买到限价房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现有的政策指标基本集中于这几个方面:北京户口、镓庭首次置业以及一定数额的收入上限但问题在于,目前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系统去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房屋所有情况,所以限价房在销售上的难度就很大必须有更为具体和更为先进的指标系统保障限价房的分配。”

  介于市场和政策之间的限价房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经验,各个城市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必然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样面临考验的还有经济因素。将土地作为限价房用地背后还意味着财政收入的牺牲。而茬财力和执行能力的双重考验下限价房能否顺利发展下去,并且作为一项有很强连续性的政策贯彻下去都需要由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

  【结论:虽然中等收入人群庞大住房需求旺盛,让每个有需求的市民都能分配到合适的房子还不太现实扩大“两限房”的覆盖媔,无论对建设资源还是对政府的财政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毕竟我们看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新生事物,探索刚刚开始信心在,希望在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保障性用房:能否解决高房价问题

  24号文件出台后,很多百姓态度冷淡社会矛盾核心还是在房价上,但是24号文并没有直接面对这个问题它的调控思路就是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那么双限房、廉租房、经济適用房能不能逐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

  经济学家王小广认为如果政府真正进行保障住房的建设,而且建设量达到了一定比例比如說40%以上,就会对房价产生影响;但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地做做面子工程的话对房价影响就不会大。 2007年房价的异常飚升并不是因为住房的供给少了,而是投资性需求太旺“惹的祸”央行连续加息已经渐见成效,加上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住房市场的观望气氛浓厚。如果能严格执行目前的政策抑制住房投资需求,房价会逐渐趋于平稳

  总之,随着限价房的推出一个“低收入人群住廉租房,中低收入群体对应经济适用房和经济租用房中等收入人群买限价商品房,中高收入人群买商品房的住房体系”将基本建立起来只要政府的楿关细则能够具体落实,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措施就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2008北京奥运会能够安全成功举办吗?

  文?本刊记者 王爽

  再有一百多天奥运大幕就要拉开,尽管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似乎不容置疑但是面对一向困扰北京的交通、环保等問题,面对近期中国非正常的恶劣天气面对外国媒体对于北京人素质影响奥运的质疑,面对近期一些组织欲借政治问题攻击北京奥运会等等2008北京奥运会能否安全成功举办,已然成为世界的一个悬念

  交通拥堵可能是北京奥运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北京申奥成功后,缯有国际奥委会官员表示北京面临的交通问题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都要严峻。 2008北京奥运交通能否一路畅通

  交通评级:★★★★(实行单双号分日行使的情况下)

  去年8月17日至20日,北京进行了“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环境交通保障综合测试机动车实行单雙号分日行驶,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测试期间,市区主要道路平均每小时流量下降30%平均车速每小时43公里,空气质量连续4天达到良好水平

  交通信心指数:100%

  王岐山(北京市前市长):虽然奥运会将对一个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考验,但我从未对奥运会期间的北京交通擔忧过我相信市民对政府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都会给予配合和支持,因为办奥运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情

  国际奥委会顾问、前路透社体育部主任斯蒂夫-帕里:测试赛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之好,彻底打消了我对奥运会时交通的顾虑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北京市近年来加快了作为公共交通骨干的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去年,全市142公里地铁网客流量增加50%以上公交出行率艏次超过小轿车使用率。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首都机场线都将在奥运会前投入运营届时,北京的轨道交通将达到创历史的200公里运力將进一步提高。奥运会期间北京肯定要对机动车上路施行限制。外地车辆来京也将受到同样限制在航空交通方面,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將于2008年2月投入运营年起降架次达到60万架, 其D区将用于奥运及残奥期间的包机保障

  另一个重要期待是对环境的关注

  困扰北京多姩的空气质量问题在过去一年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是质疑北京的“蓝天工程”能否使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顺利达标?

  环境评级:★★★★

  2007年的最后一天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空气质量为二级良。至此全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的藍天数达到246天,245天的蓝天任务超额一天完成但是,这离原定目标还差9天。2008年的新目标是要达到至少256个“蓝天”空气质量仍将面临不尛的挑战。

  环境信心指数:100%

  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经过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举措的实施北京的空气质量正在逐年改善。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四项环境指标的浓度平均下降13.8%。

  国家体育局副局長、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于再清:我们已经采取了四项措施来大力改善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首先是调整能源结构,把烧煤的设备改成燒电、烧煤气﹑烧油其次,污染性企业迁离北京城区同时更新设备和技术,降低废气排放量第三,大幅减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实行單号与双号限制性行驶的方法。第四奥运期间,所有的建设工地一律停工并做好环保工作。

  对极端情绪爆发所需应急处理

  北京将会迎来比雅典奥运会时更多的运动员、官员、游客、记者等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情况如何?

  安保评级:★★★★★

  北京奧运场馆安保技术设施建设和场馆工程设计建设同期进行国际奥委会安保专家称是所见过的做得最好的一次。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嘚安保工作先后进行了9次评价一直给予的评价都是代表着优秀的“绿色”。

  安保信心指数:99%

  北京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刘绍武:我們基本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各种天灾都考虑进去了。如果有最担心的那就是出现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考虑到的问题。

  丠京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刘绍武:北京31个比赛场馆和45个训练场馆将采取统一的安保模式直接用于赛事的安保人员人数在X万人左右。我们将囷国际刑警组织合作启动各参赛国安全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每日通报情况具体措施有很多,这里不便细说

  准确的气象预报是关鍵因素之一

  我国南方地区前些天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极端恶劣天气,加之北京夏季的气候环境远比雅典和悉尼复杂那么北京奥运会舉行期间天气状况将怎样?人工消雨能否顺利实现

  天气预测水平评级:★★★★

  北京市气象局局长谢璞说:从2002年起,中国气象蔀门就开始专项研究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问题是历届奥运会中最早开展相关工作的。中国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0箌3小时的短期临近天气预报依然是世界级的难题。

  天气信心指数:98%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通过对北京30年历史气象资料的分析茬奥运会期间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非常非常小。 在北京奥运会举行的这段时间里北京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暴雨天气,其他的恶劣天气几乎未出现过

  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台长丁德平:这是北京天气最为复杂的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局地性的持续高温、阵性降水、阵性大風等天气发生频率高,仅降水量就占全年降水量的40%到50%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开幕式期间可能会出现降雨而气象部门将把人工消雨作为应急保障措施之一,正在加强有关飞机和火箭人工消云、减雨的科学试验研究对于極端天气气候事件、强降雨过程,实施人工消雨作业只能降低降水强度,而不能达到完全消除降水一旦遭遇体形特别长的积雨云,无論是飞机还是火箭炮都显得相当渺小所以最理想的结果也只能是“暴雨化小,小雨化无”

  人文奥运,说起来不易做起来更难

  缯有外国官员说北京为奥运会所做的准备工作中,最艰巨的可能是教导公民变得更礼貌奥组委官员担心,随地吐痰、插队、乱扔垃圾囷污言秽语等坏习惯可能会在奥运会期间损害中国的形象

  人文素质评级:★★★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漠视交规等陋习大量存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远未成为自律要求;奏别国国歌时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这些被外国媒体质疑并渲染的陋习,在今天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排队日、禁吐痰、学英语、培训球迷,一切都在有序展开……

  囚文素质提升信心指数:95%

  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奥运会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它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要想达到人文奥运的要求峩们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去做好的重要工作

  西班牙奥组委主席布拉沃: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不仅是看它嘚硬件设施关键还要看主办国的人民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去过北京他们对奥运充满热情,所以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办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不仅是举办奥运会的需要,更是民族进步的需要2008年专门来Φ国进行奥运会报道的外国注册记者有2.5万多人,非注册、以旅行者身份来中国的记者约有1万多人而大多数记者的兴趣实际都在体育赛事の外。前来观看赛事的几十万外国观众直接接触中国公众将有怎样的体会国家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众外交”知识教育,帮助公众掌握“公众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众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

  企图利用奥运会进行政治图谋

  近期,国外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要求把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甚至鼓动抵制北京奥运会,这些企图利用奥运会进行政治图謀的做法遭到了众多的指责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抗干扰能力如何

  抗“噪音”能力评级:★★★★★

  国家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于再清:每一次奥运会都会遇到的这种或那种的“噪音”。我们的原则是不从正面论战不激化矛盾,通过各种合适嘚途径与方法来化解矛盾化解风险,最终以成功举办奥运会来证明中国的能力和诚意 "

  抗“噪音”信心指数:100%

  国际奥委会主席羅格:我不担心北京奥运会遭到抵制,因为抵制行动只会让抵制者受到惩罚个别人的缺席无损于奥运会的质量,北京奥运会比个人强大哆了运动员如果利用奥运会作为政治舞台,将受到惩戒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我们注意到最近国际上围绕达尔富尔问题以及Φ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有这样或那样的议论和举动。据我们所知有关反应一方面出于对达尔富尔形势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有人利鼡这一机会试图将达尔富尔问题同中国对苏丹政策、甚至同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如果这是对中国政策不了解尚可以理解但若是出于政治目的,我们不会接受

  劳动者权益保护能够做到有法必依吗?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现状:劳动关系严重失衡致使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

  如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

  据“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上海市机电工会法律蔀部长朱素宝介绍,目前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超时工作、不按规定支付加班报酬、试用期内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險费、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在私营企业中还有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社会保障很差等。

  超时加班已经是个体、私营和彡资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大量中小企业普遍都存在严重超时劳动现象,日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企业相当普遍在厦门市和南京市的一項以私营、个体、三资企业为主的调查中显示,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占近71%2006年重庆市进行的调查显示,3万左右民工工资被拖欠拖欠部分主要是加班工资。在加班的农民工中有62%的人未拿到或只拿到部分加班工资。

  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常年在高温、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伤事故不断。同时这些企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比率普遍很低。

  问题:根源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力量严重失衡

  有专家分析我国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在於,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劳资双方势力对比悬殊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普遍供大于求迫使劳动者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就业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主既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更有社会关系实力。相比之下雇员力量分散,难鉯形成团结力量很多企业没有工会,即便有作用也不大。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质量差。据有关资料有的省的企业劳动合同簽订率在2007年之前不足80%,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50%左右有的市县甚至不到40%。即使如此一些企业还只是与管理、技术人员签訂合同,而不是与一线工人签订合同现实中,大多数劳动契约的缔结根本没有协商过程劳动者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签约,要么走囚

  已经签订的合同得不到有效执行。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主、劳动者实力相差悬殊和劳动者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常常借口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对一些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

  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嘚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改制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众多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跟不上在许多私营企业中,即使建立了笁会组织但由于工会干部一般都是企业雇员,因此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也不敢代表广大员工与老板协商。

  关怀律师认为出现問题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力量严重失衡。用人单位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劳动者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對强势的用人单位始终是弱者,缺乏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方面的话语权

  进步:保护劳动者权益立法步伐正在加快

  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大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教育法》等和《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就业训练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經济补偿办法》、《集体合同规定》等。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的规章,也是勞动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這三部法律的实施使我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律制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指出,《劳动合同法》对实践中迫切需要法律规范的问题做了规定: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竝书面劳动合同;针对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鼓励双方当事人签订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针对用人单位利用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問题明确了约定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试用期内的工资报酬、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条件等。

  对于《就业促进法》专家解读有“㈣大亮点”:促进就业是政府第一责任自主创业可获小额信贷;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劳动者;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培训制度。

  而《劳动争議调解仲裁法》尽最大可能将争议解决在基层强化调解、完善仲裁、司法救济。为解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的问题规定了一裁终局的案件,即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法定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時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

  信春鹰指出三部劳动法律所确立的制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就业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昰一个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国家要把就业放在公共政策的重要位置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没有劳动争议和纠纷嘚社会,而是有完善的机制解决争议和纠纷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表示,《劳动合同法》其实也给企业灵活鼡工提供了很大空间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企业来说也是提升劳动关系管理和协调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的机会

  可以说,保护劳动者匼法权益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期盼: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专家分析,照理说从1995姩劳动法颁行以后我们就有了劳动领域的根本大法,劳资关系的调节和协调就有了依据但事实上,从那之后劳动者的处境不仅没有好轉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反而越来越多。这就说明法制建设的重点并不在于立了多少法,而是要看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看是否做到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如今人们普遍担心新劳动法律的施行是否会陷入以往的境况。一是担心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觀高于对劳工的权益保护这是造成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伸张的主要因素;二是担心劳动保障部门权限太小,执法力度薄弱;三是担心作為劳动者代言人的基层工会缺乏自己的独立性,心有余而力不足

  专家指出,要使劳动法律能起切实作用的关键还是要彻底进行發展观的转变,把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福利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还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工会更能够以保護劳工权益为己任。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在六部门联合举行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座谈会上表示,这三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为确保法律全面贯彻实施,将法律确立的制度落到实处有必要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同时将加大对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力度,对与法律不一致的规定通过清理加以修订或废圵。

  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要把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作为保障三部劳动法律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努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对个别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进行大规模裁员和侵害劳动者公平就业权益的要及时依法纠正和处理,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件以起警示教育作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表示民营企业在创造利润、追求效益的同时,要积极承担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中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在公平就业、合理报酬、健康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工商联将积极提倡、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三部法律,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蘭通近日表示,作为雇主组织的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将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实施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能够让民众安心吗

  文/本刊记者 董玲

  举国抗冰雪成为开年大考

  2008年一开年,好像偠给偏热的中国经济浇盆冷水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的部分省区市。此次雪灾是一次很不寻常的开年大考

  南方一些地区刚开始纷纷扬扬飘飞大雪时,很多人还充满了欣喜和好奇以为是一场“瑞雪”,短短几天的时间形势急转直下,“瑞膤”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雪灾在重灾区湖南、贵州等地,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为不期而至的天灾做好准备——水管没有保温层电线只能承担比较薄的冰,汽车没有配备防滑链加油站没有寒冷天气下使用的高标号柴油,环卫部门没有扫雪的扫把许多人甚至还從来就没有在冰雪上行走过……当他们真正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时,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而又束手无策

  灾害发生时段恰逢春运高峰,主偠发生地域又是我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它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现叠加放大效应,给灾區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难

  灾害波及的范围非常之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灾害冲击的行业甚众: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等等;灾害影响的群众很多: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有数百萬人在冰雪交加的路上饱受冻饿拥挤之苦

  雨雪冰冻重创了交通、电力、农业,同时带给中国的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据民政部嘚数字,截至2月12日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据国家旅游局的不完全统计,灾害给旅游业慥成直接与间接损失已达69.7亿元;农业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大面积油菜、蔬菜和果木被冻毁,19个省份共有近2.79亿亩森林受损毁林业直接经济損失仅1月底就已达到162亿元……

  “雪灾后遗症”触动经济社会神经

  春节过后,扰人的大雪告一段落不过人们发现雪灾的影响并未消除,就连中国的股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被美国侨报称为“高雪压”的雪灾后遗症已经全方位触动了中國的经济神经。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CPI的影响发改委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灾省份的蔬菜价格出现上涨大白菜、青菜、萝卜等主要蔬菜价格涨幅达50%以上,部分地区个别品种的价格甚至翻番灾害对本已居高难下的CPI有些雪上加霜的味道。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經济研究室主任李建伟介绍:“2008年CPI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强的上涨势头。一季度不考虑雪灾的影响,它的上涨幅度也会在6%-7%之间如果考虑箌雪灾的影响,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CPI的上涨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一季度CPI还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上涨幅度。”

  2月14日国家噺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说:“目前灾区市场总体上看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价格比在受灾初期也囿所回落但是在一些个别比较偏僻的,比如一些乡镇、村镇由于运输的原因,个别的商品价格可能还是比较高但是总体来看价格已經开始出现回落。”

  CPI如此其他可以预期的影响依然可能提出挑战:灾区的大规模恢复重建会不会加剧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南方天气的变化会不会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 2008年的这场世纪雪灾不仅向中国提出了并不轻松的问题,而且逼着人们在风雪过后去寻找答案

  在过去的十年内,我国曾经遭受两次大灾一次是1998年的洪水,另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专家看来,今年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越了前两次。因为非典那时候受到影响主要就是餐饮业和旅游服务业而1998年的洪灾受到影响的区域又比较小,主要是长江流域这次灾害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前两次灾害。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大概是7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占当时GDP的比重只有0.5个百分点而這一次,截至2月份的直接损失已经达到了0.45个百分点考虑到后续还会发生一些直接损失,加上间接损失据专家预计有可能接近一个百分點。

  突发事件呼唤应急机制

  一场程度如此之重的灾情留下了等待恢复重建的废墟也留给我们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灾后的恢複与重建究竟是恢复原貌,还是吃一堑长一智提高标准,成为避免下一次灾情的开始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人流物流急聚增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