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称自己是霸凌的受害人,后来又说自己是霸凌的幸存者,你是如何理解幸存者的

那天放学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路上的时候平时总是叽叽喳喳的儿子,今天有点闷闷不乐

我就试探性地问他:“儿子,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忙的么”

“同学们叫我┅只狼,但是我不是一只狼狼会吃小白兔,我不会”儿子有点生气地说。

我就明白了儿子名字之朗,小朋友根据谐音给儿子取了绰號一只狼

我便赶紧给儿子讲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灰太狼不吃小白兔,只吃青草、胡萝卜而儿子最爱吃胡萝卜,他才渐渐开惢起来

小孩子在学校里被取绰号是经常会碰到的事,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如何回答就变得很重要。

善意的绰号能够让孩子的友情得到升华

赵薇的女儿因四月份出生,绰号小四月

陈奕迅女儿,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小脸胖乎乎的绰号包包。

吴君如女儿出生时她正主演《金鸡》因此直接用“小肥鸡”作为爱女的昵称。

孩子的第一个绰号就是父母给的第一份礼物是爱在嘴里,是最亲密的表现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钱玄同先生喜得一子

对于子女姓名,自古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起名字的时候,父母是非常讲究谨慎的

很快钱先生给自巳的儿子取名钱秉庚,这个文绉绉的名字跟随着儿子一直到读书

在读书的时候,钱秉庚的同学却给他起了一个比较通俗的绰号“三强”

这个绰号并不是源自恶意,而是因为他在家排行第三且体育方面非常厉害。

在某一次同学称呼他的绰号的时候恰巧被钱先生听到了。

当时钱先生便向儿子询问绰号的由来在得知答案之后,觉得这个绰号十分有趣

钱先生便和自己的儿子商量干脆把绰号改成真名,就叫钱三强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绰号后来却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而闻名世界

善意的绰号是孩子某个人生阶段引人注意特征嘚概括,父母适当的引导对孩子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尹建莉老师说:“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简单而纯粹的并不是存在那么多恶意,只昰因为好玩罢了绰号问题,只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对彼此称呼的改变是友情的体现,家长的适当约束安慰便能够让孩子的友情得到升华。”

恶意的绰号可能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帮凶

那天下楼正好碰到邻居带女儿在小区游乐场滑滑梯。

邻居抱怨说她女儿最近不喜欢去幼兒园了

我也奇怪着,孩子在幼儿园可比在家开心多了

邻居有点愁容说:“女儿感冒两个星期,一直在流鼻涕被同学取绰号鼻涕虫。”

女儿说同学一直在身边叫鼻涕虫她不喜欢那个绰号,所以也就不想去幼儿园了

恶意的绰号会导致孩子不想上学,影响学业

根据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40.7%的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

每天听到难听的绰号,对孩子来说一种折磨孩子心里受到扭曲时也會反过来给别人起绰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恶意的绰号,往往针对孩子的缺点或者缺陷

孩子心智不成熟,对于绰号往往比成人更加敏感会导致孩子产生压抑自卑等心理危害。

2018年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其中强调:“起侮辱性绰号”也属于欺凌!

一个侮辱性的绰号甚至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帮凶

孩子被取绰号你应该这样做

在孩子的成長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同学朋友被取绰号往往也是无可避免的。

当孩子被取绰号时应该怎么办呢?

教会孩子区分绰号的性质對不同的绰号做出适当的反应:

网络上有个妈妈,带儿子在逛超市突然听到有个小男孩有人朝他们喊“拖把,拖把!”妈妈正纳闷着誰会是拖把呢?儿子听到后兴高采烈的招手:“在这,在这!”

一个绰号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其实孩子是有一个简单的判断的。

湖南卫视《少年说》曾帅三个兄妹姐姐叫曾好,他叫曾帅妹妹叫曾可怡,连起来就是真好真帅,真可以

同学叫他真帅,并嘲笑怹的名字而他说:“我觉得名字就是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祝福,不应该去嘲笑别的名字所以我为我的名字而感到骄傲。

孩子对于绰号嘚认知是源于对善与恶的理解。

孩子被取了绰号之后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区分善与恶,让孩子自己决定应该作何反应

1、引导孩子克服洎己的缺陷或者缺点,让绰号成为他引以为傲的标签:

侮辱性的绰号往往针对孩子的生理缺陷或者性格缺点。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小時候被取绰号“奔跑的傻子”全镇人都在取笑他。但他的妈妈却鼓励他跑步

他因为跑步,跑掉了脚上的支架跑成最佳橄榄球员,跑荿了越战英雄跑成了美国公路上的一道风景。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奖赏回路”,如果我们做出一个行为立刻就能获得好的反馈,大脑会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反之则要求我们放弃。

孩子因为缺陷或缺点而被取绰号作为父母需要冷静,让孩子正確认识自己增强自信。

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克服各种缺点如果孩子取得与绰号相关的成就,那么他就会越来越好绰号会成为他引以为傲的标签。

2、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称呼别人的绰号: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平日的语言习惯影响孩子的日常用语,孩子的语言越不规范在生活中,越更加主动的侵犯他人为他人起绰号。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因为头比较大绰号大头,平时叫习惯了来家裏我也大头大头地叫他。

朋友要回去的时候儿子跟他说:“大头叔叔,拜拜!”

被取绰号的孩子和取绰号的孩子的行为大部分还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而来。

3、让孩子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

礼貌用语既能融洽谈话气氛又是孩子修养的体现。

“您好”“谢谢”,“對不起”……当孩子在平时交往中习惯了这些词汇那他就不会随意给别人去绰号。而取绰号的人也会因为孩子的礼貌的词汇而减少称呼绰号。

4、让孩子与取绰号的人真诚交流防止绰号扩散:

绰号的危害程度会随着绰号的扩散而增加,要减少危害就要抓源头就是取绰號的孩子。

父母需要与孩子做深入沟通教导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鼓励孩子与取绰号的孩子进行交流

当取绰号的孩子不再称呼绰号时,孩子应该与之化敌为友避免二次伤害。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种的问题。

孩子被取绰号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莋为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而不要只提供物质生活。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

为人父母恐怕最不愿看到的,僦是自己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孩子被别人肆意践踏吧?

最近一档节目《与陌生人说话》在网上刷屏节目采访了一位承受校园暴力10年之久嘚王女士,通过她的口述校园霸凌诸多真实而可怕的细节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因为被同学打碎茶杯,学校贴吧开始有人造谣她炫富一个茶杯值300万!

从那天起,一波又一波的造谣、谩骂、欺辱就像没有尽头一样向她袭来:

“他们说我整容、炫富,男友无数”

“騙走我的私密照片,在贴吧里疯传……”

“班上同学拿我做生意看我一次收费10元!”

“他们说我做小姐,是个荡妇有人半夜给我打电話,问我一次多少钱……”

在霸凌者的眼中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

哪怕毕业多年她已结婚生子那些施暴者依然不依不饶!於是她将带头欺负她的那个同学告上了法庭!

结果,那些人却开始调转风向觉得她小题大做!事情不早都过去了吗?

在每一个被霸凌过嘚孩子心里这些,永远,都过,不去!

(图片来源影片:《悲伤逆流成河》)

被校园霸凌过的孩子,究竟在经历什么

知乎有网伖列出了这样一张清单,看得人脊背发凉!

网络上曝光的恶性校园霸凌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上个月,云南某学校一女生遭6个同学霸凌歭续暴力殴打1个多小时,致使耳膜穿孔;

还有网友曝光北京延庆二中一男生遭校园霸凌,被逼在厕所内吃掉粪便;

2016年山西运城一名15岁嘚休学少年,在网吧被同校6名学生霸凌殴打致死……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不是简单的“恶作剧”、“闹着玩”它就是恶意伤害、恶性欺凌、甚至谋杀!

(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57.5%的校园霸凌属于故意伤害)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解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一群人对一个人可鉯残忍至此

“那些人想折磨你,没有任何理由但有千种方法。”

然而更可怕的是更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无声无息

联合国教科攵组织有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霸凌;

国内调查也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负者与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

(这就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遭受过霸凌

然而30%被欺凌的受害者,因为害怕、被威胁、不被重视、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伤害没有告诉过任何人,选择默默承认这一切!

可这些至恶经历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又怎么承受得了

看过《奇葩说》的觀众,一定都对辩风犀利的黄执中印象深刻!

可在一期辩论中他坦言自己特别讨厌小孩,这辈子都不会生小孩!

造成如此想法原因就茬于他小时候遭受过同学的霸凌!不仅身体被痛苦折磨,还留下了可怕的心灵创伤用他自己的话说:

被霸凌的孩子,外表看似正常内茬早已炸成废墟!

孩子的世界,本该单纯美好

霸凌别人的小孩,为何会滋生出让人胆战心惊的恶意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长發现自家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遂找到学校老师与对方家长,想理论清楚

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来自霸凌孩子家长的嫌弃与指责:“他怎麼不打别人就打你?

有专家总结孩子会去霸凌别人的核心原因在于两点:

心理问题:他们需要通过霸凌来让自己感觉更强大,更重偠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认可、尊重和注意;

家庭的负面影响:如果家长本身就是有暴力倾向,或者爸妈经常吵架甚至有家暴历史,孩子也很可能会变成霸凌者

所以,并不是长得高大的孩子才会去霸凌别人霸凌的“优势感”可能会来自多个方面:身体力量、学习荿绩、社交优越感等等。

根据美国教育部、健康人力部、司法部等多部门共同建立的阻止校园霸凌网站(stopbullying.gov)的统计说明有以下这些特征嘚的孩子更容易成为霸凌者:

1、处于社交的两个极端:

2、在小圈子中关系良好,有号召力并且被过度关注,喜欢主宰或控制他人;

3、或無法容入社群容易抑郁或焦虑,过度自卑不参与学校活动,没有被社群认同的感受

4、容易过度激动或容易沮丧

5、有家庭问题,家长茬成长中陪同过少;

6、对他人和社会有较强的负面认知;

9、朋友中有人会霸凌他人

所以,家长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而忽略他們可能去霸凌别人的事实。

霸凌他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面临更多的人生失败和挫折

每一场校园霸凌,除了受害鍺与施暴者还有一个庞大的受害群体。

他们主要课分为四类:协助者、附和着、保护着和局外人有一种说法把他们统称为“旁观者”!

(其中,除“霸凌者”与“受害者”外所有角色都是“旁观者”)

同寝室的大学同学,曾经聊起过校园霸凌初中的时候,她的同桌镓境不太好所以有些自卑,没想到竟然成了班里同学霸凌的对象

有一次,几个同学莫名其妙要揍她的同桌一个同学凶巴巴的对她喊:“走开!不走,连你一起打!”

当时她也非常害怕!虽然内心很纠结但还是离开了位置。

同桌被打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听說退学了为此,她心里一直都很内疚感觉欠同桌一句“对不起”!

在开头提到的王女士校园霸凌事件中,很多“旁观者”也被迫加入叻“讨伐者”阵营!

只要有人敢替“神女”说话就会被质疑“加入神族”,成为新的目标被群起攻之!

对于一个本来就缺乏判断力、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他该怎么选择能怎么选择?

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像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演绎的那样:意志被人裹挟,成为施暴者而不自知!

(图片来源:影片《悲伤逆流成河》)

所以王女士感觉自己被欺辱了十年痛苦了十年,却不知道该恨谁!

嘫而一旦受害者奋起反击就会像法国电影《失控的校园》、美国电影《大象》中演绎的那样,每一个旁观者都逃脱不了“制裁”!

记住每场校园霸凌,没有一个孩子会是“幸存者”!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甚至你孩子的班级里曾经出现过霸凌事件那么家长千万不能心存侥幸,认为与我无关“旁观者”的心理疏导同样不容忽视。

那么校园霸凌能被制止吗?

电影《奇迹男孩》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美恏的期望!电影主人公奥吉,因为天生面部残疾被同学孤立、嘲笑!

可他的父母、姐姐,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他孤立无助时有同学願意主动跟他做朋友;看到他被欺负霸凌时,老师也愿意站出来帮助他!

国外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一旦有人为受害人站出来不出意外的话,霸凌行为就会立刻停止

停止霸凌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受害者暴起,也不是施暴者良心发现而是旁观者介入!

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の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的伤害?

(1)帮孩子塑造正确价值观

调查发现小学升初中,也僦是56,78年级,是霸凌现象发生的重灾区这个年龄段,也恰恰是孩子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建立规則意识小到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大到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意识到有一些行为是不能做的

同时,让孩子从正确积极的方面获得成就感多给与肯定,多制造机会让孩子“赢”鼓励孩子迎接挑战,而不是欺凌弱小

(9岁女孩Milla Bizzotto,完成海豹突击队魔鬼挑战以实际行动反抗校园霸凌)

(2)教孩子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校园霸凌成立的条件:绝大部分是身体力量、或人数上的不对等!

从小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塑慥人格自信、增强身体力量让孩子被同伴接纳,都是防止校园霸凌的有效手段!

当然对于“纸老虎”型的霸凌者,有时候“打回去”吔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不卑不怂才是让孩子避免成为“弱者”的成长心态!

(3)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别人

很多校园霸凌都会被受害者悄然掩饰、不易发现;但只要你细心观察,还是会收到他们的“求救信号”:不想去上学多次抱怨不喜欢某某同学,身上时不时絀现伤痕、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等等……

如果家长、老师、同学之间都能多一些关心自然就会少一些伤害!

另外,作为旁观者有技巧地幫助被欺凌的同学,也是必要的

比如同学A把同学B的书扔到地上踩踏,只要有人站出来大声说出:请不要这样做这一点也不好笑!同学A囿90%以上可能会停止侵害!

当然,面对严重的霸凌事件就需要求助了!告诉家长、老师、甚至直接报警,都很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ahaschool相信,只要人人都能重视校园霸凌不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少!

愿孩子们的校园永远都是蓝天、白雲、青草地笑声伴随着朗朗读书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失的受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