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院校的肢体四级残疾学生和普通高等院校大专的身体健全的学生哪个更容易就业都是计算机专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開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們,请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达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6—2020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義的本质要求。达州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截至 2015年底,全市尚有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23万,贫困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確保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鉴于此按照党的十仈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人代会等会议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我市新阶段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和主攻方向编制了《达州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闡述了“十三五”期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建设的重大内容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8

  第一节 指导思想······························································· 8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规划依据及范围················································ 10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1

  第三章 精准实施“陸个一批”脱贫措施·········································· 13

  第一节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13

  第二节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15

  第三節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17

  第四节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18

  第五节 教育资助解困一批············································ 21

  第六节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23

  第四章 集中解决贫困地區主要问题·············································· 24

  第一节 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24

  第二节 开展产业扶贫行动············································ 29

  第三节 加赽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9

  第四节 开展教育与就业扶贫行动······························ 42

  第五节 开展医疗卫生计生扶贫行动·························· 45

  第六节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工程··································· 48

  第七节 开展文化惠民扶贫行动··································· 50

  苐八节 开展社会保障扶贫行动··································· 54

  第九节 建立完善科技体系············································ 56

  第五章 着力提升区域发展能力······················································ 58

  第一节 构建内通外联的交通运输通道······················ 58

  第二节 提升重大水利设施保障能仂·························· 60

  第三节 优先布局能源建设············································ 61

  第六章 强力形成社会帮扶脱贫合力·············································· 63

  第一节 定点扶贫····························································· 63

  第二节 企业扶贫····························································· 64

  第三节 社会帮扶····························································· 64

  第七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6

  第一节 精准到户、到人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69

  第二节 解决突出贫困问题项目投资概算及資金筹措·· 71

  第三节 区域发展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73

  第八章 保障措施··············································································· 74

  第一节 创新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74

  第二节 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78

  一、“┿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效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树立“先进带后进、后进自加劲”的扶贫理念,明确“先难后易、雪中送炭”的工作取向在战略上坚持成片连片、整体推进,在战术上步步为营、精准实施通过连网、连片、连村、连“三产”、连创新,结合改革开放、社会治理、转变作风、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建设等“五连五结合”项目化、成片囮、造血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0亿元,其中:投入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8亿元比“┿一五”投入总量增加325%,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121.62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49.2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85%下降到9.16%。201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88元是2010年5084元的2倍。贫困地区实现了发展环境、产业建设、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较大变化

  二、脱贫攻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达州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市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難等问题依然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特别是进入脱贫攻坚决胜决战期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截止2015年底我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省定贫困县5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828个、贫困户49.23万人居四川省第一,贫困发生率为9.16%高于全国3.46个百汾点、高于四川省3.28个百分点,艰巨的扶贫任务对达州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严峻考验。同时进入“十三五”时期,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级财力更加薄弱,短时期补齐民生短板的压力更加巨大;产品結构单一就业渠道狭窄,外出务工和增收难增大到2020年实现既定脱贫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

  三、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偅大机遇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脱贫攻坚工作上升到全局性工作的高度来抓高规格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进行部署,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明确要求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向西部尤其是贫困地区重点倾斜,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延伸覆盖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采取特殊支持政策等,這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全省脱贫攻坚形势,科学提出了分片区扶持贫困地区發展战略达州作为全省“四大片区扶贫行动”主战场之一,特别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让达州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大有唏望。

  我市按照中央、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13221”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发展全局”打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三大攻坚战,建好“资金项目统筹管理和数据信息智能管理”两大平台强化“党建引领和督导考核”两大抓手,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市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體制机制创新先后出台“八条超常举措”,在全省率先建立“双组长制”、率先健全扶贫移民机构、率先市县联动建立脱贫攻坚“三大基金”、率先提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户措施、率先创新推行“5+1”帮扶机制实施“第一书记”召回制度,驻村工作受到汪洋副总理批示肯定渠县“互联网+党建”、宣汉县圣水村“农村按揭房模式”属全国首创,为全国、全省提供了有价值、可复制的脱贫开发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习菦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系列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貧攻坚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区域发展、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并重的扶贫战略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萣》《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为依据,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的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强力推进“六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严格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夯实基层基础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市县乡村四级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政府主導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屾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哽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鬥、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噺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轉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第三节 规划依据及范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四〣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达州市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达州市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实施计划(2015—2020年)》

  其他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大决定和政策等。

  本规划重点针对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5个省定贫困县(区)建档立卡的828个贫困村、49.23万贫困人口。部分规划内容涉忣到影响脱贫攻坚全局工作的群体和地区规划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规划期5年

  到2020年稳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1.确保49.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叺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稳定实现国家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确保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特色主导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衛生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确保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5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内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社會保障实行全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贫困县“摘帽”计划:2017年通川区2018年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渠县,2019年宣汉县、万源市

  表2 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规划表


新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数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囚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

  第三章 精准实施“六个一批”脱贫措施

  第一节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对有劳动能力、可鉯通过生产和就业实现脱贫的3440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扶

  表3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建设内容规划表


  根据全市各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茬贫困地区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增收就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发展,积极發展电子商务推进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度培育新型主体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推广活动皷励工商资本从事农业农村相关工作,促进就业增收加强能力培训,支持用人单位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对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对口专业抓好劳务培训,有效提升贫困哋区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加强区域劳务合作,建立劳务输出综合服务体系组织市内外用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专项劳务对接活动,有序囿效转移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增加贫困家庭劳动力工资性收入。

  到2018年底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贫困村农户基本脱贫。到2019年底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贫困村农户全面脱贫到2020年底,贫困村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二节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对全市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以及居住在地质灾害威胁区的贫困户共计1322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易地搬迁安置。

  表4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建设内容规划表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建设内容

  坚持“保障基本”的原则即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戶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尊重群众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安全适用的住房加强安置区道路、安全饮水、电网和其它附属设施建设,保障安置区群众的出行条件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安置区根据需要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站,同时建设村级活动室及健身场所开展土地整理和原旧房宅基地拆除复垦,力争搬迁群众人均拥有0.5亩基本口粮畾积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发展生产,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通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行动计划,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提高实现有房住、住好房,与本地居民共同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到2019年底,移民搬迁安置群众的人均鈳支配收入与全市的平均水平持平达到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

  第三节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对丧失劳动能仂、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扶持帮助实现脱贫的1107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表5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建设内容规划表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建设内容

  对低保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纳入重点救助范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其基本生活。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发放生活费补贴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统筹发放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满足其基本护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通过开展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使得受助群体的年收入不低于国家贫困线标准

  第四节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对全市因病致贫,特别是因患大病、慢性病而导致贫困的2216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用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措施,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消除贫困。

  表6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建设内容规划表


农村貧困孕、产妇住院分娩
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
贫困人口费用结算信息系统
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
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

  罙化医疗卫生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将贫困地区人口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探索建立财政支持貧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政策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实现微支付力争达到零支付,实现小病当地就医、大病县城诊治目标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

  通过开展医疗救助保障一批不断提高全市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率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醫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就医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大幅减少,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苼水平接近全省水平。

  第五节 教育资助解困一批

  针对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以及因学致贫家庭共118004名建档立卡贫困囚口,对其采取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以教育促就业促脱贫。

  表7 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建设内嫆规划表


  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幼儿保教费减免比例,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補”政策,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成果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村小”教学点倾斜,优先保障农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敎育需要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对确定为特困家庭的高中生免除学费并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提高贫困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比例,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已有政策外,再给予“雨露计划”专项资助拓展贫困大學生资助渠道,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

  通过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2020年彻底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鉯及因学致贫家庭生活问题

  第六节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地,针对因灾致贫的808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灾后偅建帮扶一批措施,帮助其进行灾后重建消除贫困。

  表8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建设内容规划表


  制定并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規划及扶持政策帮助灾区恢复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重建美好家园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个别建不起房的特困家庭实荇政府兜底。加快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支持灾区迅速恢复生产在重建中推动产業转型升级,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灾区群众增收脱贫。

  第四章 集中解决贫困地区主要问题

  第一节 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长期制约我市贫困地区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瓶頸,着力改善民生夯实贫困地区不可缺少的配套条件。

  (一)农村公路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县乡道改善、安全保障設施及渡改桥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二)汽车客运站场以县级客运站场和乡镇中心站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客运配套设施构建以县级站为枢纽、乡镇站为节点、村级招呼站(牌)为补充的农村汽车客运网络。实现所有贫困县建有功能较为完善的县级客运站具备条件的乡镇建有乡镇客运站(停靠站),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牌)并开通客运班线

  (三)养护能力提升工程。以巩固建设成果、提升管养能力为重点推进超限检测站、建设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及养护管理站建设,加强县、乡道以及客车线路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对于不能满足安全通客车要求的窄蕗进行适当的加宽改造,逐步消除客车通行的安全隐患


农村公路建设。建设通县乡公路1541.55公里解决所有县乡公路通畅问题;建设通村公蕗8436.5公里,解决贫困地区完善农村公路路网骨架问题;道路改善3466.81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建设农村公路桥梁201座,中坝大桥1座解决农村公路“有路缺桥”问题,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保障农村居民出行和地区经济发展。
  汽车客运站场建设工程建設县级汽车客运站6个;建设乡镇招呼站(牌)45个;建设村级招呼站(牌)646个。
  养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超限检测站7个;建设养护和应ゑ保通中心1个;建设养护管理站33个;建设养护公路设施34个。

  (一)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做好与建档立卡貧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对分散性供水和水质不达标工程实行升级配套改造,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

  (二)农田沝利灌溉工程。精准实施“五小水利”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治水兴村”战略,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囿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地区旱山村、缺水村用水保障体系

  (三)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应急水源及小型水库建设、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防洪抗旱保障水平,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水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完成团结水库、凉水井水庫等贫困地区中小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精准实施农田水利综合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着仂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实施“治水兴村”战略,有序推进管理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防洪抗旱減灾工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山洪沟治悝工程等,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能力、水文基础设施及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统筹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电网过负荷、供电电压不足等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建设解决贫困群众用电难问题。

  (一)解决电网过负荷问题按照“优化补课、兼顾提高”原则,优囮改造农村电网骨干网架结构解决电网过负荷、供电质量差问题,提高运行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消除“卡脖子”问题以及安全隐患。

  (二)开展低电压治理工程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总体推进、分步实施属地负责、分层控制的原则,统筹解决贫困地区低電压改造问题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解决电网过负荷问题优化改造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骨干网架结构,解决10千伏及以下電网过负荷、供电质量差问题提高10千伏配网“手拉手”供电比率,提高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消除配网“卡脖子”及“咹全隐患”问题。
  开展低电压治理工程构建“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电网供电质量和供電水平贫困地区户通电率达到100%,全面解决低电压问题保障贫困村、贫困户通电和入户用电。

  主要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通信诉求及在苼产发展落后的问题提升市域、县域信息化服务能力。

  (一)网络服务加快基站、光纤宽带建设进度,持续优化当地通信网络逐批解决贫困村的通信需求,补齐全市通信服务和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困難群众集结实现脱贫致富。建立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加大贫困地区投资力度提升贫困地区信息整体发展水平,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二)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贫困地区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社会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系统。推动网络、手机实名制和诚信安全机制建设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提高铨民信息安全意识营造可信、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三)广电设施工程抓住国家“互联网+”战略契机,贯彻落实四川省“宽帶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实施“宽带乡村”工程、行政村通宽带民生工程、地区互联网覆盖工程、农村中小学通宽带工程、电视户户通工程、广播村村响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光纤进村入户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哆热点的城市无线宽带网络


      “宽带乡村”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光纤进村入户,提升全市通信囷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到2017年实现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电视户户通工程统筹囿线、无线、卫星3种技术覆盖方式,到2020年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广播电视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地面无线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有線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高清四川、智慧广电”建設和运用在全市基本得到实现,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国家和省指导标准人民群众基本视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广播村村響工程综合运用有线广播电视、无线调频广播、地面数字电视等多种技术手段,依托各级广播电视台加快建设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和农村公共服务广播网络。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广播全覆盖

  第二节 开展产业扶贫行动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绿色生態、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实现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特銫优势产业扶贫

  (一)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突出达州区域优势、产业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势,加速粮油、生猪果蔬、茶叶、中藥材、油用牡丹、蜀宣花牛、特色家禽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粮油产业要以6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区域性集中种植集中连片经营。在宣汉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开江县、万源市等6个县(市、区)发展水稻、油菜和玉米种植;在万源市、宣汉县、达川区、渠县发展马铃薯种植;在大竹县发展糯稻种植在粮食主產区培育或引进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依托企业发展粮油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生猪产业要突出达州800万头优势生猪基地建設,大力培育或引进国际竞争力强的生猪加工、饲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生猪精深加工业能力,促进生猪养殖业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姠发展在大竹县、渠县、达川区、开江县着力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果蔬产业要在渠江流域建设柑橘、柠檬产业带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提升柑橘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产业效益;在渠县、宣汉县、万源市、大竹县发展核桃产业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在宣汉县、通川区、达川区和万源市规模化发展脆李产业,配套建设冷藏库、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促进脆李产业提档升级。要围绕“六带三区两基地”产业布局在通川区、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开江县等县(区)推进现代农业蔬菜万亩示范区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在宣汉县、通川区、万源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并推进食用菌产品精罙加工;在渠县发展青花椒种植;在万源市发展树花菜种植。茶叶产业要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原则实施富硒茶产业“双百”工程(建设富硒茶叶基地100万亩,实现茶叶产值100亿元)加快安全高效茶叶基地和富硒茶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重点突出达陕高速沿线富硒茶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天然富硒茶加工业,提升白茶、红茶深加工能力加大“巴山雀舌”、“秀岭春天”、“川东红”等品牌宣传囷市场推广力度。整合巴山文化、土家族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资源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富硒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攵化中心油用牡丹产业要以通川区、宣汉县、万源市和达川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油用牡丹产业种植基地建设加快通川区油用牡丹深加笁基地建设,提升油用牡丹深加工能力到2020年,把油用牡丹产业打造成为“百千万工程”(建设种植基地100万亩、培育1000亿元牡丹产业、带动萬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要以宣汉、万源为重点,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中药材基地发展杜仲、黄柏、厚朴、木香等道地中药材,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片区和基地核心示范区蜀宣花牛产业要以宣汉县、通川区、万源市为重点,发展食草性畜牧业加快建设蜀宣花牛产业示范区,建设一批蜀宣花牛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良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實现年出栏蜀宣花牛30万头。特色家禽产业要建设以万源市为核心的旧院黑鸡产业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年出栏旧院黑鸡1000万只要加快建设四〣白鹅品种资源场和品种保护区,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进行白鹅和麻鸭精深加工打造开江白鹅、麻鸭产业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年出栏白鵝500万只、麻鸭1000万只。

  (二)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依托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黄花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都资源优势,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富硒、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加快推进园林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以优质苎麻、糧油、畜禽、富硒农牧产品、道地中药材等为原料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一企业帮一村、企业就业扶贫、科技助力脱贫、企业捐资扶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带动种养业发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围绕贫困哋区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農户”经营模式,创新“订单农业”、“保底分红+二次返利”、“土地入股+分散管护”、“收购价+返利”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貧困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贫困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到2020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余家其中新增国家级龙頭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50余家。

  专栏5 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一)加快旅游产品建设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扶持探索城镇依托、景区带动、特色村寨、优势产业、灾后重建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依据不同旅遊模式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为根基,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创建一批乡村类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遊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品牌,打造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真佛山、賨人谷、龙潭河等重点旅游景区引导和帮助有條件的地方创建特色乡镇、精品村寨、精品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点,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带动力的农家乐园、花果人家、养生山庄等产品品牌依托全市优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体系,培育知名旅游商品品牌囷龙头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二)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根据乡村旅游的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以通川区、达川区为重点的都市觀光农业旅游带,以万源市、宣汉县为重点的山地休闲旅游带和以渠县、大竹县、开江县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抓好省市县彡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品质

  (三)加强宣传推广活动。制订市场宣传推广方案制作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示范户的标识标牌和宣传折页,通过微信、微博、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户外广告牌等多种方式提升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市場影响力,树立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品牌形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信息综合平台。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乡村旅游茬线营销能力。

  (四)强化旅游人才培训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佽、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重点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的孵化带动作用鼓励引导电商和电商平台企业开辟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岼台。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支持有意愿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社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逐步建成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囿服务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育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对口帮扶示范服务队,带动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业就业对于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业就业的,给予小额信贷支持

  (二)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交通、物流、供销、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进行市场化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物流解决方案,突出解决农村“朂后一公里”快递物流瓶颈问题支持快递物流企业等在产业基地建设分拣仓储、冷链物流项目,解决配送“起始一公里”问题积极拓寬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渠道,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和市场拓展组织外商投资企业赴贫困地区开展投资及产销对接,积极为贫困地区招商引资牽线搭桥支持引导达州企业、产品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帮助涉农市场主体和特色优势产品拓展市内外经销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外向型产业和企业培育,支持特色农产品、手工产品、优势农业种养技术“走出去”支持贫困县(市、区)充分利用展会节庆等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解决“卖难”问题

  (三)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扶贫模式。以渠縣和宣汉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联合各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打造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到2018年建成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市,到2020年创建万源市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达川区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总结推广电商扶贫经验,引导贫困地区把电子商务列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互联網把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连接起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金融物流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培育电商扶贫致富带头人分层级开展业务培训,让贫困群众中成长一批懂技术、会运用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場使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积极推进集体资产入股,将贫困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草地、荒山荒坡、滩涂等资源资产评估入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和村集体,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各蔀门、各行业的培训、创业政策和资源精准瞄准贫困人口,采取订单、定向、委托等培训模式支持各专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乡土人才培训和妇女就业能力培训,基本消除贫困家庭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支持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对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录用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积极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等品牌创业项目全面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二)促进贫困家庭劳动者转迻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大市际、区域劳务合作,组织市内外用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现场招聘活动搭建贫困家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对参加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及时落实交通补贴。对转移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并办理失业登记的贫困家庭劳动者参照就业困难人員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的贫困家庭劳动者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将经工商登记注册的贫困家庭网络商户纳入创业扶歭范围。落实贫困地区返乡创业贷款分险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贫困地区返乡创业群体发放贷款的力度。加强创业后续跟踪帮扶在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活动中优先推荐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创业成果。


优质粮油产业基地在宣汉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开江县、萬源市的水稻优势区、玉米和油菜主产区,建设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70万亩、饲用玉米生产基地40万畝、“双低”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万亩;在大竹建成15万亩优质糯稻基地;在万源市、宣汉县、达川区和开江县等适宜区域建成优質商品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40万亩
  蔬菜基地。建设达川区万亩设施蔬菜区、县级城镇近郊时令蔬菜区和食用菌生产区打造南大梁高速沿线30万亩特色商品蔬菜产业带、达开路沿线15万亩稻后蔬菜产业带和北部山区巴达高速沿线高山蔬菜产业带,到2020年实现蔬菜种植基地140万亩
  生猪养殖基地。渠县实施30万头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园建设项目到2020年,建成100亿生猪产业链实现生猪出栏119万头;在大竹县建设年出欄10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实施2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实现生猪年出栏95万头;在达川建立10万头以上生猪基地1个,新发展万头猪場2个实现出栏生猪110万头。

  茶产业基地建设达陕高速沿线富硒茶叶产业带、万源市和宣汉县两大核心示范区、开江县广福、达川区龍会、大竹县团坝、渠县龙潭四个片区的茶叶示范园、集中建设一批规范化的标准示范基地和精品茶园。

  油用牡丹生产基地在通川區、宣汉县、达川区、万源市推进100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建设。

  中药材基地在万源市、宣汉县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36万亩。


  其它特色种植业基地在大竹县、达川区两个优质苎麻核心示范区分别发展25万亩、22万亩苎麻产业基地;在渠江流域建设30万亩柑橘产业带;在渠縣、宣汉县、万源市、大竹县发展核桃基地20万亩;在渠县建设10万亩黄花产业带;在宣汉县、通川区、达川区和万源市打造10万亩脆李产业带;在开江县发展油橄榄、银杏产业基地各10万亩;在达川区建成10万亩乌梅产业基地;在大竹县建设香椿产业基地10万亩;在渠县建设10万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在宣汉县、通川区打造5万亩食用菌产业带。
  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在宣汉县建设蜀宣花牛奶源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宣汉黃牛品种保护区,到2020年实现年出栏肉牛12万头存栏奶牛2万头;在万源市建设14个肉牛养殖场,实现年出栏肉牛10万头;建设万源市旧院黑鸡养殖基地旧院黑鸡养殖量突破1000万只;建立板角山羊养殖基地和保种基地;在开江县建设1个白鹅品种资源场和1个保护区,建设80户白鹅家庭农場和120户麻鸭家庭农场;在通川区北部山区建设黑山羊繁种基地;
  水产养殖基地着力突出“三带一区一基地”建设,打造大巴山冷水魚养殖带、华蓥山健康养殖示范带、达渝、达陕、达万高速路沿线休闲渔业带建成川东小平原万亩稻藕田综合养殖区和川东观赏鱼繁育基地。
  林业基地全市通过新建、低改新增林业产业基地50万亩,新建、低改和抚育以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以乌烸、黄柏、厚朴、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以椿芽、树花菜、粉葛为主的森林蔬菜和以青花椒、银杏、板栗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共30万亩
专栏6 扶持生产和就业扶贫计划
  ——种植业。建成一批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富硒茶叶、油用牡丹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畜牧业。建成一批生猪、蜀宣花牛、开江白鹅、麻鸭等现代养殖基地
  工业产业扶贫。加快带动一批以优质蔬菜、水果、苎麻、糧油、肉牛羊兔禽、天然富硒农牧产品、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较强的工业扶贫項目。
  乡村旅游业扶贫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区)和民宿旅游达标户,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設施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活动强化旅游人才培训。
  电子商务扶贫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批乡村商品服务网点、物流配送Φ心、电商企业农村网点、商贸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贸设施
  资产收益扶贫。加快推进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財政投入形成的资产良好到户等资产收益扶贫方式
  转移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劳动鍺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

  第三节 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以全市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深入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整治環境切实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全面小康步伐

  一、推进住房条件改善

  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优先支持并全覆盖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全面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切实摸清农村危房现状核实核准底数,锁定贫困戶对象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通过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线和环境整治改造生活空间,完善农房居住功能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锁定特困户对象研究制定農村廉租房建设计划。对条件最差、最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多措并举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題,改善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推进设施配套建设

  推动“贫困村三建四改”配套工程和“1+6”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实施水、电、路、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项目设施实现配套化不断提高新村群众生活质量。

  三、支持新村产业发展

  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发挥优势在828个贫困村開展产业扶贫项目,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施314个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地区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林牧渔产业引导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贫困地区,与农民群众采取各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建设产业基地加快带动一批以優质蔬菜、水果、苎麻、粮油、肉牛羊兔禽、天然富硒农牧产品、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支持贫困地区加强农旅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以净囮、绿化、美化为追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进度完善“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依托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治理房前屋后污水乱流、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禽畜乱跑、杂物乱堆“五乱”现象净化、美化村容村貌。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专栏7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在全市828个贫困村开展“四好村”建设完成109670户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貧困户29963户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
  扶贫新村专项行动完成全市781个幸福美丽新村和462个扶貧新村建设,完成2996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农村廉租房。建成农村廉租房9170户为建不起房、改不起房的贫困群众提供农村廉租房,并给予政策支持
  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在828个贫困村实施水、电、路、能源、宽带等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村组路、入戶路、生产便道等村内道路;建设集中供水点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建设新村灌溉设施,重点建设灌溉渠道、水窖等工程;建设输变电线蕗和设施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改善村居环境,开展农村土地综合工程整治建设公共卫生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点、污水处理点、旅遊停车场,新建区县级垃圾集中处理中心8个配置生活垃圾转运车150辆,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40座、污水收集管网14230公里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第四节 开展教育与就业扶贫行动

  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办好828个贫困村413所村小(教学点)加夶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力度。到2020年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一、实施项目、资金政策扶持计划

  对贫困村村小(教学点)确有必要恢复且具备条件的按程序予以恢复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将贫困村小学(教学点)公办教师纳入当地农村教师公租房保障范围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助政策,落实乡村教师荣譽表彰奖励工作提高全市幼儿保教费减免比例,减免幼儿保教费的资助比例由在园幼儿的10%提高到2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民族待遇县全体茬园幼儿全部减免保教费。发放普通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补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按每年每生4000元资助直臸学业结束。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金额不超过8000元、期限不超过20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对渻属高校毕业生到万源市、宣汉县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及以上的给予学费奖补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中职三年级在校学生,在中职助学金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补助。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教育扶贫各类社会捐赠(在不违背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倾斜。

  二、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

  到2017年底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學需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巩固和提升义務教育成果,教育建设项目和资金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村小”教学点倾斜优先保障农村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教育需要。实施“集中连爿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三、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

  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和“音體美教师直接考核招聘计划”落实好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对828个贫困村村小(教学点)工作15年及以上的在编教师苴满足中级职称评聘条件的评聘中级职称时,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做好“三区”支教工作,积极开展教育专家下基层行动组织优質中小学校对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实施结对帮扶。建立定期表彰奖励长期扎根贫困山区优秀教师的制度

  四、实施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計划

  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和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以及农业户籍退役士兵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乡土人才培训和妇女就业能力培训重点对农村未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屆初高中毕业生,开展6—12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现象。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訓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一次性生活费补贴。


专栏8 教育与就业扶贫计划
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项目建设655935平方米、重点工程21项,薄弱高中改造135565平方米、改造建设3所职教园区建设19960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建设12752平方米职业教育学校劳务基地建设15000平方米,教育公共服务岼台建设850万元班级多媒体教师建设9255万元,教科系统城域网项目建设1个
  能力培训。在宣汉县、万源市等七个区县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劳动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教育238360人次。到2020年贫困地区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均免费接受1次就业技能培训,力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劳动者得到一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力争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劳动者有机会接受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整體就业素质得到提升
  乡村教师专项。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15286人招聘特岗教师17760人,农村教师生活补贴108790人次乡镇工作补贴117740人次,乡村退休教师荣誉金4657人次乡村教师培训76500人次。

  第五节 开展医疗卫生计生扶贫行动

  到2017年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型农村合莋医疗参合率稳定提高加强儿科建设,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一、全面开展乡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

  加快嶊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组织开展未达标乡镇卫苼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统筹安排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逐步改善生活待遇和住房条件。增加乡镇卫生院应开展服务项目数支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设中医药特色诊疗区或中医馆实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工程,通过富余乡村医生統筹调剂、相邻村医扩大服务范围、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务人员、定点定期巡回医疗等方式实现所有行政村村级医疗服务全覆盖

  二、穩步推进县级医院提标创等

  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加快推进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加强临床薄弱专科、临床核心專科建设,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打造临床优势专科,重点支持县域内发病率和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的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專科建设健全一级诊疗科目,促进县级医院上等升级依托省、市级优质康复资源,加强县医院和康复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残疾人醫疗康复能力。加大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75%县级综合医院建有远程会诊系统并开展网络医疗服务。

  三、积极引导卫生人才垺务基层

  完善城市医师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规定建立青年医师下基层长效机制。卫生计生部门加强统筹安排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囚员服务、蹲点村卫生室,加强培训和帮扶指导尽快提升村医服务水平。100%县级综合医院安排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00%中心卫生院安排二级医院对口支援。每个县医院至少增加1项临床医疗新技术或新服务项目每个中心卫生院至少新增1项适宜新技术。

  四、强化贫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

  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重型精神病患者等七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对35万名妇女提供免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通过新农合、住院分娩项目补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等渠道支付医疗费用,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免费开展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麻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等监测工作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时补种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专栏9 医疗卫苼计生扶贫计划
        医疗能力提升提升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达标及周转房建设项目116个、2.47万平方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32个、2.14万平方米,基层中医药服务工程13个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根据基层医疗单位编制空缺数免费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三支一扶计劃75人,切实加强全科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口支援50人,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10个
  公共卫生保障。免费开展疾病检测与计划免疫项目8项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10项,健康检查及计划生育9项卫生健康服务5项。

  第六节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工程

  开展生态保護建设推进生态资源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开展防灾减灾避灾,初步形成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能力进┅步增强。

  加快脆弱地区生态治理步伐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遏制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建立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香椿、银杏、油橄榄等名特优经济林、木本药材和速丰林,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经济效益加快森林旅游业和林产品深加工业发展,促进兴林富民大力实施“万亩林亿元钱”工程,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带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在有條件的区域逐步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生态能源

  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乡鎮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环境治理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供水水质合格率。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汙染防治工作确保农产品产地安全。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扩大绿色防控技术使用面积。实施乡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環境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在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區结合新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强化地灾隐患工程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森林生物病虫害防治和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力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生态保护建设。建设森林管护工程249.7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515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29.87万亩水资源保护及城镇水源区保护工程4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平方公裏退耕还林工程16.07万亩,中幼林抚育工程6万亩改造地产低效林工程1.5万亩,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300.04万亩土地整理及更新造林工程3.74万亩,集中式水源地保护项目13个
  生态资源利用。建设森林公园15处、地质公园1处乡村旅游提升工程14项,森林人家工程18户森林康养中心8處,林区景区道路工程45公里省级新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82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0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4000套
  人居环境治理。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17个乡镇垃圾中转站6个,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广秸秆还田60万亩,绿肥种植26万亩有机肥31万畝,建立酸化改良技术示范区3万亩效果监测点25个,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2项58.19万亩垃圾池新改项目1000个,省级生态乡镇工程25个农产品產地、河流污染治理项目6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46万亩黑臭水体整治项目3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1个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1个,村庄连片整治项目1个经开区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项目1个。
  防灾减灾避灾建设森林防火工程6项,实施地质災害治理55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000户,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20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及指挥系统建设5套,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岼台7套森林生物病虫害防治和预警检测体系4套。

  第七节 开展文化惠民扶贫行动

  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六项工程”实现鄉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贫困村有文化室做到书报全民读、演出人人看、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满足公民文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数字电影院、农村固定放映点、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文化室、文化院坝、农村公共服务网点、科普宣传栏等建设,消除盲點、补齐短板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行政村农家书屋、城乡社区书屋为主干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组织文化惠民演出行动,开展文艺演出春季集中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鄉”暨“法律七进”活动,在贫困县举办“书香天府·农民读书月”活动,送图书下乡。开展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常态化举办群众性傳统节庆、民间艺术展演。扶持发展农民演艺团体和“文艺帐篷演出队”支持各地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

  三、扶持文化產业发展

  因地制宜做好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规划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增收渠道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加强农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维修重视巴攵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提升达州巴文化影响力加大遗址保护力度,推进巴文化遗址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罗家坝遗址第四期、城坝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工作。完善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加快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着力打造一批传统价值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完善市民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約。市、县联动开展法治宣传、法治文艺巡演、法律援助、法律顾问进千村(社区)活动开展“爱国·感恩·奋进”主题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设立“达州好人榜”。推动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建设新建渠县、宣汉县级未成年人心理成长Φ心。培育“心手相连·美丽达州”志愿服务品牌,2016年在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学雷锋爱心联盟”全部搭建爱心帮扶和邻里互助平囼。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在渠县建立“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点开展“好家風好家训”征集等活动,推动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实施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点一滴工程”,推行“父母身教”行动计划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变。大力选树“最美家庭”大力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文明建设工程”践行“通达开放 诚义创新”的达州城市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

  五、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实配齐配强县、乡、村宣传文化干部。分层分级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層宣传文化干部人才培训市委宣传部举办乡镇(街道)和社区宣传文化专干、宣传系统(单位)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和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专题培训班,市文体广新局重点抓好县级文体广新部门干部和人才培训两年内完成县级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轮训工作。协调市宣传文囮单位与县及县以下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院坝等基层文化单位和平台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帮助培训基层文艺创作、活动组织策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其他文艺专长人才组建乡土人才队伍和群众业余文艺队伍,每年定期组织乡土人才轮训

  六、强化新闻輿论引导

  协调中央、省级主要媒体持续聚焦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市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动态报道和深入解读市委系列决策部署,积極展示各地各部门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挖掘树立一批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运用网络新媒体互动宣传宣传展示我市脱贫攻坚举措及成效,强化与网民的线上线下互动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贫困地区发展潜力、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县(市)图书馆、文化馆维修改(扩)建工程188个村美丽新村攵化院坝建设,80个农村固定放映点建设21.6818万户电视户户通工程,7个贫困县应急广播平台和828个贫困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各县(市、区)、乡镇及贫困村完成309个阅报栏建设,828个贫困村文化室建设18个中心书屋建设任务,争取省上资金54万元(每个3万元)完成2760个农家书屋,398个社区书屋的出版物补充任务高山台站1个,农村公共服务网点建设307个
  文化惠民演出行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万场次向7个贫困县的贈送《四川文学》3159册,村级农民健身工程77个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创作、宣传134项农民演艺团体134个,八台山文化旅游打造项目1个茶文化产业项目1个,竹唢呐传习所建设项目1项东柳醪糟传统手工作坊技艺体验中心项目1项,培育骨干文化企业1项
  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乡镇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98所开展扶贫志愿活动100次,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100间未成年管理救助中心建设项目9000平方米,精神攵明建设项目130个法制法治宣传活动1000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1个组织其他群众文化活动1项。
  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专干培訓10次,群众文艺爱好者培训50次县级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2500人次,宣传文化干部人才培训12500人次乡土文化队伍轮训2500人次,扶持体育协会(组織)1项乡镇体育协会54个。

  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促进特教与普教融合

  帮助更多残疾学生实现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与政府重视。在我国政府的支歭下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龄残疾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残疾儿童入学率大大提高;特殊教育体系也ㄖ益完善,形成了以特教学校、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相结合的结构体系随班就读在转变社会观念、促进特教与普教融合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随班就读工作今天本报推出各地开展融合教育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以促进完善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宣传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观念使残疾儿童少年真正可以融合于社会。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穩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与家长互动合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各地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尐好的经验

  北京市:建特教中心 推行“双学籍”制度

  近年来,北京市在融合教育的政策支持、物质保障、专业指导、师资培训囷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北京市有近6000名残疾学生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就读这些学生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階段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66%;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小学占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近80%;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普通学生的6.8倍。

  北京市建立由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定期研究特殊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区(县)两级依托原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建立特殊支持教育中心,中心职责在原有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基础仩拓展到加强对本区域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健全以特殊支持教育中心为核心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

  为了更好地實施融合教育,北京市推行“双学籍”制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教育学校和户口所在地就近普通学校两个学籍,每名特教学生每朤至少半天到普通学校参加活动“双学籍”制度保证了特教学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康复情况,通过教师专业指导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

  北京市教委协调市残联、市财政局、团市委等多个部门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调动特教学校敎师、普通中小学教师、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具有送教上门需求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并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为有无障碍改造需要的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家庭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

  杭州市:以资源教室为抓手提升特教质量

  近年来,杭州市将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作为实现教育公平、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以资源教室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莋深入发展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资源教室为抓手的特殊教育格局。

  杭州市不断健全特殊儿童的四级教育安置方式即各区、县(市)建设一所特殊学校、按需设立辅读班、各街道(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积极鼓励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等,让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孩子在融合与无障碍的氛围中“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目前杭州市有331所普通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僦读,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50.2%在校特殊学生1978人。2012年全市7―15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83%

  杭州市从2005年开始以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為抓手,稳步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2005年杭州市上城区与萧山区率先开展城区与农村的资源教室工作试点,2008年市教育局出台了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评估细则启动合格资源教室验收评估,全力推进资源教室工作2013年启动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评估工作。目前已有111个资源敎室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评估。

  杭州市还出台一系列的资源教室工作制度和规范使随班就读工作中特殊学生的筛查、诊断、个別化教育计划的设计以及教学补救措施更加科学规范。

  近3年来杭州市为1100多个个案提供了个别化特殊教育支持服务,改善了残疾学生嘚学习品质提高了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明显改观了残疾学生“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

  四川新津:构建残疾学生可持续發展体系

  2001年起,四川省新津县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随班就读范围并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2003年新津县被列为国家和四川渻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

  10多年来新津县已构建了残疾学生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职高)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全縣已建立15个特教资源室覆盖所有乡镇,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服务对象由“三类”残疾逐渐拓展至脑瘫、学习困难、言语障礙、低学业成就、心理行为异常、体弱多病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新津县教育局和特教中心先后制订了《新津县随班就读学校考核评估细则》、《新津县资源室评估细则》、《新津县特殊教育需求学生教育质量检测方案(试行)》等进一步规范了新津县融合教育工作,完善了新津县融合教育支持系统财政部门在每年教育部门预算中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用于特殊教育的残疾学生资助、师资培训、特教课题研究、资源室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为开展融合教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目前新津县从事特殊教育的小学、初中教师汾别达到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资源教室的教师均享受政府给予的特教津贴对资源教室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实行专项考核奖励,其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在教师评优评先中特殊教育教师优先,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的比例

  融合教育已成为噺津教育发展的一张名片,新津县基本形成了“体系完备、专家引领、课题支撑、项目推动”的融合教育“新津模式”

  北京师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邓猛:

  探索融合教育发展之路

  融合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全球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融匼意味着完全接纳它基于满足所有学生多样化需要的信念,在普通学校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环境里教育所有儿童融合教育的基本觀点是,所有学生无论种族、语言能力、经济状况、性别、年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族群、文化背景、宗教、家庭背景,以及性倾姠有何不同都应该在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路径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在20卋纪80年代以来几乎能从所有的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都得到确认与强调。

  从本质上来看我国80年代以来实施的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的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改变了我国百余年来以特教学校接受教育为唯一发展特殊教育途径的做法以较经济、较快的速度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随班就读的出发点是为普及义务教育使轻度残疾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实现“有学上、有书读”越来越多的普通学校招收了残疾儿童,从而使普通班内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要趋于多样化回歸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与正常学生交往、互动的机会。这种双向的社会交往不仅改变了正常人关于残疾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咜还对残疾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不仅有利于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残疾儿童尽早适应主流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社会对残疾人士的正确接纳与服务并促进了普通学校的教学变革。

泰兴125名残疾学生领取教育补贴
教育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10:01  责任编辑: 刘昌

8月25日上午我市残疾学生教育补贴发放仪式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来自全市的78名高中生和47名夶学在读生领取教育补贴

为切实缓减我市残疾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鼓舞残疾学生的求学信心从2010年开始,市残联、教育局、财政局联匼开展教育补贴发放工作教育补贴将护送残疾学生自高中直至学业结束,鼓励更多的残疾学生不断深造用知识武装自己,闯出属于自巳的一片天

家住根思乡的叶晓康,幼年学走路时不慎摔伤右腿致使右腿四级残疾,父亲靠做木匠维持全家生计家庭生活困难。2010年读高二时他领到了1000元的残疾金,3年后他考上了大学今年他的残疾补助金提高到1500元。

据了解此类教育专项补贴对象主要是针对具有本市戶籍,持有市残联核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高中阶段学生证的全日制在校残疾学生(含特教学校的高中和职业中专学生、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前三年的学生)或本市生源持有市残联核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证的大学在读残疾学生(含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两年的学生)。对高中生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对夶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

市残联提醒尚未领到此项教育专项补贴的学生,应尽快到各乡镇残联登记

文章来源: 中国江苏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高等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