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专门读佛经的群名字

原标题:许多人学佛并非为了证悟而是在装点此生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

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牺牲品。佛经总是起始于阿难说:“如是我闻……”这相当重要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阿难记录下佛陀的一切话语却未曾宣稱这些教授来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表明他只是在复述从释迦牟尼佛那儿听闻到的话

时至今日,人人都想当原创者特别是上师们。我读過一些现代上师的书宣称他们的教导是自己的研究结果,是自己的发现现代社会的人,不知怎的似乎受到新的、原创事物的吸引。泹在此我们并非着眼于某人的发明,而是在检视纯净真实的法——佛陀的话语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受苦于无休止的不安全感,灵性事粅已成为一种交易因此像我这种灵性导师总觉得需要招揽更多生意。

因为了解人们的弱点而且人有不安全感,贩售灵性事物是很容易嘚你们当中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们知道销售是怎么一回事:先告诉人们应该拥有某件他们没有的东西然后再告诉他们购買的地方就是我这里,我有你需要的东西

佛陀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是绝佳的忠告。踏上灵性道路时谨慎留神很重要。趋近灵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理想而言,我们修持灵性道路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得到证悟这就是句点。

然而出于我们的习性还有┅种不同的方式,在东西方皆然在东方世界,佛教已然成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东西人们为了长寿、事业兴旺、改善生计、获取利益、驱除邪灵等而修习佛法,因此人们并非意欲证悟而是为了装点此生。西方社会也好不了多少人们修习佛法主要是为了抚慰自己、疗愈自巳,为了放松……为了所谓的自我成长

法并没有真正用于证悟。佛陀不是为了这类世间利益而教导佛法也许我们以为我们是富于灵性嘚人,我们并不是在寻求物质利益;然而我们仍在追寻某种心灵上的收益我们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这两者同被视为世间利益

如果我们懷有这种动机,佛教就是一条我们应该避开的道路因为佛教之路对自我来说,基本上是个坏消息我们愈是修习、研读佛法,它对自我愈显得震撼与利己主义愈发背道而驰。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才是我们要的

还不太晚,我们仍然可以退出我们来谈谈这些世间利益。阿底峡是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学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对此做过描述。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指的是世间八法或我们所落入嘚八种陷阱:

8、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

这世间八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如此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的一个甚至昰全部陷阱,这也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

世间八法很容易记: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

我们要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我自己就掉进全部这些陷阱当中尤其是第一个:希望受到赞美。我总是喜欢被赞美这是我最大的弱点。我相信这发生在许多人身仩微小、肤浅、无用、可笑的赞美之词,让我们变得非常软弱批评亦然。几句荒谬、毫无意义的批评能带来永久的伤害。

我想你们嘟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多么喜欢赢不喜欢输;我们多么喜欢受人关注,不乐意被人忽视……这一切都是陷阱

如果我们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就变得软弱我总是掉进这八种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赞美,我不愿被人批评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受重视峩不想被冷落。

那么我会怎么做?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开我不想要的,我就去满足别人的自我理想状况下,假如我是一个真正的老师當真严肃看待我作为心灵友伴的角色,我应该告诉你一些你需要听的东西那有可能很伤人,会斫伤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于灵性道路與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驰。

很遗憾我得这么说这是唯一之道。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灵性修持者,如果我们希望变得强壮我们是需要鍛炼的。阿底峡尊者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训练方式称为“娄琼”。“娄琼”是藏文意指“修心”。这个修炼方式基本上就是记得问问洎己:我们正落入哪些陷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