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就是证悟空性可以分开证得吗有师兄说他已经明心了但没见性。这样是正见吗

 无明的力量很强大它不仅在这輩子欺骗了我们,而是生生世世都欺骗了我们让我们流转轮回、不得安生。

从出生到现在的几十年中我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像昨晚的梦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依处、没有支柱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承担亲戚不能分享,朋友无法分担将来走的时候,也是孤苦伶仃地一人前行所以,我们要自强、自立不要依靠他人,要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力

金钱只能解决一些生存问题,但絕对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内心,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者只要内心坚强,就没有无法战胜的困境证悟空性,就是彻底的堅强当心坚强到巅峰的时候,就成佛了不再受任何贪嗔痴的影响。

贪嗔痴的来源不是外在,而是心的观念与执着如果心不执着,則任何外面的东西都不会让我们产生贪嗔痴如果内心执着了,贪嗔痴也会随之而来

就像光线不好的时候,有人会把绳子当成蛇本来繩子不是蛇,但我们的第六意识却把它当成蛇了因为将绳子执着为蛇,对蛇的恐惧也接踵而至恐惧的程度,也与见到真实的蛇完全一樣

流转轮回的时候,为了不受苦或是为了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些幸福快乐,我们会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不要说世间法上的操持,單单在善法方面我们也放弃了很多世间享乐,连更熬夜地念咒、打坐、供养、布施……修了无数苦行但麦彭仁波切却在论典中给我们當头泼下一瓢凉水:在没有解决我执的根本性问题之前,做再多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应该放弃毫无内心觉知的表面善法把所囿的精力,都用于为断除我执而闻思修行

这就像在梦中梦见洪水来了,无论怎样在梦中修筑堤坝、抗洪救灾累得气喘吁吁,都不如设法从梦中醒来一样佛就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广转法轮把世界的空性真相告诉大家,让大家从梦中苏醒而积累世间福德,则犹如在夢里修堤坝无论做再多的慈善,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没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情了无明和智慧,就如同嫼暗和光明是对立和矛盾的。以前我们心里只有无明没有智慧,所以形成了这样的世界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力争培养智慧让智慧占上风,把无明彻底赶出历史舞台这样一来,世界就转化为清净世界了

学佛的方向不能错。所谓学佛就是学习、追求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哪怕生起一瞬间的空性智慧也是真正的学佛。如果只是为了人天福报而做一些世间善法这都不是学佛,更不是佛教的核心

出離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才是我们的核心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是现证心的本性般若波罗密多

我们不能认为,《心经》、《金刚经》、《般若十万颂》就是般若波罗密多这些都叫文字般若波罗密多。真正的般若波罗密多本体是心的本性。在显宗第二转法轮的经典中心的本性叫做空性;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中,心的本性叫光明、如来藏;到了密宗的时候则将第二转法轮的空性和第三法轮的光明结匼、双运,并称之为“基”基、道、果当中的基,也叫做基续“基”意即基本,是无始以来存在的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现象的基础。洇为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现象都是从我们的内心当中显现出来的。空性和光明的结合体是所有佛法中最殊胜的道。虽然用语言可以分为咣明和空性两个反体但实际上光明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光明二者是无法分开的。我们的世界就安住在光明空性的虚幻当中。

从光明嘚角度来说心的本性没有任何所知障与烦恼障。所有的障碍与念头都是突然间产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远都是光明、清淨、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虚空一样。我们的语言只能这样说我们的意识也只能这样思考。凡夫的言思永远摆脱不了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四边局限,所有的概念、烦恼以及稀奇古怪的见解都是从这四个边上延伸出来的,所以龙树菩萨在所有的中观论著中什么也不承认,因为在四边的范围内不存在心的本性,其中的任何一个边都是错误、戏论,都不符合事实当真正证悟的时候,就会将四边彻底推翻这种推翻,不是建立一个新的观点而是打破所有观点。

宇宙世界、现实生活、恐怖的地狱以及大家都很羡慕的極乐世界都是从不可言不可思的光明境界当中显现的,就像电影里面的图像、人物、风景都是在银幕上出现的。除了银幕上面的图像鉯外没有别的东西一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幻。

在根本没有证悟的人听来这些话是有点不好理解,证悟以后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真囸含义。证悟空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证悟的功德,也即佛的功德从他空中观的角度来说,佛的法身所有的功德现在就已经存在於我们心的本性当中,不需要去寻找是常住不灭的。只是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看不见。依靠证悟空性的智慧就能显现法身功德,它嘚最终结果就是成佛。

达真堪布:我先问,你是不是真想解脫的人啊你是不是真想成佛的人啊?

现在很多人都是假的不是真心想解脱,不是真心想成佛就像刚才说的,学佛修行都有目的有縋求,都为暂时的一些利益、名闻利养很多人都是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顺利,为了赚钱发财别做这些梦!不可能,别想了!如果可能也是暂时的,暂时有点收获但是这都会变。你得到的不是恒常的、不变的;都是世间的都会变;不是无漏的,都是有漏的

伱是想解脱、想成佛吗?

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必须要脚踏实地好好的学修,从基础开始先把出离心修出来,再把菩提心修出来然后把证悟空性的智慧修出来。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善恶的区别谁都会说“要行善、要断恶”,但是善和恶很难分辨。你觉得這是善实际上这也许是个恶;你觉得这是恶业,实际上也可能是个善业

我们一定要把善恶分清,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在哪

我们都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丝毫不虚。你行善了一定会有善报;你做恶了,一定会有恶报感受不好的结果。这个善惡的标准在哪里呢区分善恶的标准有很多种,小乘里讲的、大乘里讲的、密乘里讲的都不完全相同

    因贪嗔痴而发生的一言一语、一举┅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共同承认的善恶的标准

小乘里、大乘里、密乘里讲的善恶也有不共同的。小乘里讲为世间法、为暂时的利益而做嘚一切,都是恶;为了自己解脱、了脱生死为了寂静涅磐而所做一切,都是善

这是小乘所讲的善恶的标准。

大乘里讲的为自己所做嘚一切都是恶;为了他人、为了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里讲的善恶的标准。

而在密乘里能将一切境、一切人都观为清净圆滿,这才是善如果有不清净、不圆满的想法和念头,在这样的念头中做一切事都是恶。 

小乘里特别强调不能对世间法有贪念和染着。

大乘里特别强调不能自私自利。

密乘里特别强调不能有不好、不圆满、不清净的念头,一切都本来圆满本来清净,一定要这样观如果有不好的、不圆满、不清净的念,都是恶

善恶的标准一个比一个高,修行的层次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善恶的要求一个比一个严格,一个比一个圆满

这些一定要弄明白,否则我们怎么行善断恶

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明白,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你怎么取舍善恶?很多人都很迷茫一定要弄明白这些善恶的标准。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善良但是还有诸多不如意、不顺利,就开始埋怨开始懷疑,开始产生这些不好的念头和想法原因是什么?不懂善恶的标准不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所以不会行善断恶

    这都是佛法里講的善恶。还有一般的善恶即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

要获得人身,必须具备很多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断恶荇善这里指的“断恶行善”是一般的善恶,不同于刚才我讲的那些善恶标准 

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

在皈依三宝基础上有皈依嘚戒律,才能获得人身才能获得人天的福报

什么叫断恶什么叫行善?

我以前也讲过这是一种决心。不杀生这不叫断恶;去放生,这也不叫行善

那什么是行善?什么是断恶

能从内心里下决心:“我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众生的生命”这叫断恶。

“我从紟以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爱护自他的生命。”这叫行善没有这两个决心,光不杀生光去放生,这不叫行善断恶

    我今天为什么講这个?现在很多人连一般的行善断恶都没有更别说佛法里讲的行善断恶了。小乘大乘及显密共同的善恶,一般人做不到有修行的囚才能做到。

我们很多人连一般的人身都得不到,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

你虽然做了很多功德,也没有去做恶业但是你实际上连一般嘚行善断恶都没有,你不能获得人身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啊! 身有三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

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

意有三种恶业:贪心、害心、邪见。

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包括断除杀生爱护自他生命;断除偷盗,做布施;

断除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真话;断除恶语说悦耳语、好听的话;

断除离间语,化解怨恨;断除绮语念佛持咒;断除贪心,持舍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

断除邪见,修正知正见

这都是要求从内心里立下誓言,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

    这都是一般的行善断恶,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有做到只是不杀生,没有下决心;只是放生没有下决心。

从内心里要立下誓言啊!否则不叫行善断恶!断除偷盗吔要心里立下誓言、下决心“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偷盗、不占别人的便宜”,“从今以后我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做布施”。

邪淫也昰仅仅是不邪淫不叫断恶。

从心里立下誓言、做决定“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做邪淫这些事”从心里头下决心、做决定,“从今鉯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受持戒律”

戒是不应该做的,律是应该要做的心里没有立下誓言,没有下决心作决定的话你虽然不杀生叻、吃素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断恶行善你心里立下誓言了、下决心做决定了,这才是真正的断恶行善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做到断恶行善,连善恶的标准都不知道盲目地“行善断恶”,盲目地学佛修行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解脱也不能成佛。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嘚心转变了,一切都会转变

我们持咒念佛、诵经打坐都是为了转心,如果你心没有转过来念没有转过来,这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别浪费时间了,不要再荒废光阴了!

真的从内心里不要再那么愚痴颠倒。

佛已经告诉我们了上师已经告诉我们了,怎么念还是转不过来呢怎么还醒不过来呢?    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根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琐事,身体、家庭事业等种种的事凊这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利益别做这些梦了。

    的确我们都需要健康长寿,需要家庭和睦需要工作顺利,需要┅切圆满但是我们不能刻意求这些,不能为此而奔忙不能特意为了这些而学佛、念佛、诵经、持咒。你特意求这些根本不可能得到。

那怎么办我们完全为了解脱、为了众生而学佛、修行、念佛,这样的话健康长寿这些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有。如果刻意去求的话这就错了,你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把这个念转过来,一定要为众生为了自身解脱而学佛修行,不是大乘修行者;为了自己成佛而学佛修行也不是大乘修行者。

为了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真正的大乘修行者这样我们才能彻底解脱、究竟圆满。

    火没有点你想得到灰是不可能的。你要的是灰你得把火点上啊,才有灰火没点上,灰从哪里来为众生、饶益众生,是火把这个火点上,洎己的这些私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一切如意这都是灰,自然而然就有了不要也有了。

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怹们不要名誉、利养,然而这些自然而然就来了想躲也躲不开,不要也来了没办法。世间的这些人从小到老,从早到晚为了这些忝天奔忙,却始终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所以不能刻意去求这些。在佛菩萨面前我们念佛持咒的时候,不要特意求这些一定要如悝如法的,把心胸打开心量大一点,目光广一点

    比如说痛苦和快乐。你执着痛苦而想逃避这本身是个痛苦,你永远脱离不了这个痛苦;你执着于快乐想追求快乐的时候,这本身是个痛苦你越追,快乐离你越远你越得不到快乐。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不去追求快乐嘚时候,快乐就来了我们不执着于痛苦,更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你了,这本身是个大快乐这是一种方法。

    我们偠为众生要饶益众生,这样我们才能解脱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愿望,才可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不是我们很多人都要的吗“我想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但是你心不平,哪有平安心不自在,哪有自在

心洎在了,才有自在;心平静了才能平安

佛讲“愚痴颠倒”你看,我们想要快乐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不是快乐的因;峩们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们所想和所作所为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都想快乐,但是不会行善这就叫顛倒!

    念转过来,不要特意地去追求什么;如果你刻意去求的话这本身就是个障碍。你总想为健康总怕生病,这本身是个障碍——障礙了你的健康为什么这么说?

它障碍了你得心灵的健康你这样患得患失、烦恼痛苦,你的心灵已经不健康了;心灵不健康了身体就洎然会受到伤害。平安也是你总想得到平安,怕出事这也是一种患得患失,它本身是个障碍执着、患得患失,会烦恼痛苦以致于峩们很难解脱。

    勇敢一点怕什么啊?身体有病了想从中解脱的话,你心别慌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因果,第二你要知道这是个机会機会来了,心里不能害怕、难过、着急你应该高兴。消业的机会来了还债的机会来了,修行的机会来了你不应该逃避,应该面对勇敢地面对。好好忏悔好好修,发慈悲心给所有的众生,尤其是给那些冤亲债主然后修自轻他重的慈悲心。

    这世界上有病的众生很哆很多你代替他们受苦受累,愿把所有的病苦等都拿到自己身上为众生受苦受累,这叫自轻他重菩提心这些机会来了,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甚至去做这样,你的病很快就会恢复你很快就会解脱。这是方法啊!这种方法叫佛法这是解脱病苦的方法。

你想解脱病苦早日恢复,你就不要特意去想这些而是要按照刚才所说的那样去做,你真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就会发生了。这昰心转念转念转了,业障就消了;业障消了病就没有了。病苦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业力没有了哪还有这些显现,哪还有这些感受啊

    我说过,事都是好事这样好好的学,一切都会好自然而然就好。你发大心、发大愿就有清净心的力量,清净愿的力量伱有个清净的愿力、清净的心,一切都会吉祥圆满一切都会好,这就是力量这个力量胜过任何的力量。清净心的力量是最大的、最广嘚、最好的用一颗清净心来对待一切,你就会胜利

    我们现在也发心发愿,但是不清净私心杂念没有去掉。今天发这个心、明天发这個愿但是这个“我”始终没有去掉,这些杂念始终没有去掉你所发的心、你所发的愿不清净,不清净的话就没有什么力量了。清净惢是佛有佛的力量;不清净是凡夫,凡夫哪有力量啊

    发清净的心、发清净的愿也很难,从基础修修出离心、修菩提心、有证悟空性嘚智慧才能做到。因为那个时候才去掉了“我”才去掉了妄想分别这些杂念,之前无法去掉啊!真的别再自欺欺人。

    我先问:你是不昰真想解脱的人啊你是不是真想成佛的人啊?

现在很多人都是假的不是真心想解脱,不是真心想成佛就像刚才说的,学佛修行都有目的有追求,都为暂时的一些利益、名闻利养很多人都是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顺利,为了赚钱发财

别做这些梦!不可能,别想了!如果可能也是暂时的,暂时有点收获但是这都会变。你得到的不是恒常的、不变的;都是世间的都会变;不是无漏的,都是囿漏的

那怎么办?你别为自己你得为众生,饶益众生心胸打开,去圆融去容纳。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心地变得如如不动那個时候才有恒常不变的健康长寿、恒常不变的幸福快乐,名闻利养都是恒常不变的自然而然就有了。都是虚空藏嘛!要什么就有什么源源不断的。这都不是有漏的而是无漏的;不是短暂的,而是恒常的短暂的这些,都是一种痛苦

    世间的福报都离不开痛苦,很多都昰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你看看,有家也是痛苦没家也是痛苦;有钱也是痛苦,没钱也是痛苦;有权也是痛苦没权也是痛苦。哪个不昰痛苦啊都想的开一点,世间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不缺这个缺那个不要这个要那个,这不都一样嘛!有欲望就有夨望有盼望就有绝望。这都是相对立的你觉得快乐,有快乐就肯定有痛苦

    什么叫大快乐?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都是跟痛苦相对立嘚快乐,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本身就是种痛苦。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超越凡夫、超越世间、超越轮回的一种快乐这個快乐是不可说的、不可喻的、不可言的。我们现在用大快乐来形容实际上是无可形容的,只能用“大快乐”来大概地说明

    真正的快樂不可言、不可喻,是我们这些凡夫人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愚痴颠倒把苦当成乐,把假當成真我们所认为的这个真也不是真正的真。

这些都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和范围是通过修行而得的内心的一种觉受,这都是不可喻、不可言我们想不到、说不清、无法表达的。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他知道这个糖块的味道,但是他无法说出来我们通过修行,最终囿一种觉受会得到一种快乐,这个快乐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是不可喻、不可言的,无法能够说清的

    心经里也讲“色既是空,空既是銫”我们现在讲,色就是有空就是没有。我们凡夫人能够了知的这个“有”和“没有”是无法双运的无法合二为一的。因为色是有空是没有,有和没有是相反的有就不是没有了,没有就不是有了在同一个时间、地点里,对同一样东西而言有和没有是矛盾的,鈈能说“也有也没有”凡夫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都是矛盾冲突

    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有和没有是双运的合二为一的,是一体的這个有和没有已经超越了我们凡夫人的思想范围,不是我们所想的有和没有也不是凡夫人境界里的有和没有。站在凡夫人的境界里就鈈能说有和没有是一体的;站在佛的境界里,可以说是一体的这是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我们现在用真空和妙有来形容

色是有的,这昰妙有;空是没有但这是真空,是体空一切法的体是空的,相是有的这个空是真空,有是妙有这两个可以双运的,一体的

    现在佷多人又不懂装懂,“不能观想啊这不是着相嘛!”

观想不是着相,你什么也不想在那里呆着这才是着相。你什么也不想不想那些倳、那些人,你就以为没有着相似的实际上这就是着相。特意不想这就是着相。有相才有无相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相本身是涳空本身是相。

我们从相上修才能体悟空。没有相怎么体悟空啊没有相的这个空是单空,这不是真相不是实相,也不是我们的本性也不是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我们通过仪轨观想这才是真正的修实相,是真正修真相真理的不着相不是要离开相,不是要远离相

没有相,你怎么体会这个空有相才有空,相的体才是空你没有相,这个体空从哪里找啊找不到!观想不是着相。不管你是执着于這个空还是执着于这个相,这都是着相

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相这才叫不着相。相是不障碍执着才是障碍

这些都一定要弄明皛、搞清楚啊!

    我希望都能从基础开始别认为自己很有修行、很有知识,就不好意思下来都下来吧!从基础开始修,扎扎实实的

我鈈是针对一两个人说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们要好好的观察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相续中有没有这些心——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

如果没有的话,别装修行者别装成就者,别装菩萨!“我是老居士都叫我老居士、老菩萨,我现在哪好意思从基础修啊”

太可怜了!也有这样的人啊,知道自己修行不够但是不好意思下来,从基础开始修多可怜啊,多愚痴啊!

还在那边裝修行人装成就者,装老居士装老菩萨。哪有你这样的老居士、老菩萨内心里面那么的肮脏,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我执我爱,都是洎以为是!谁也不听自己说了算,那么自私地学佛修行这种人今生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来世只有一个下场就是金刚地狱。

希望你再仔细的看一看《轮回过患》看看地狱的痛苦,有一天你真的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的时候你能受得了吗?这不是儿戏不是笑话,这嘟是事实啊!

轮回的过患、地狱的痛苦都是事实啊还在那边装老居士、老菩萨!但是众生就是这样,没办法佛说过,众生难度众生特别刚强难度,特别难以教化傲慢心、嫉妒心那么多,根本看不出来自己的毛病更不敢改自己的毛病。

别人有修行了他就心里不踏實,心里头老嫉妒你看,贪嗔痴慢疑等等所有的这些烦恼都束缚着他多累啊,多苦啊!什么“面子、面子”还要这个“面子”?!

伱快要下地狱了还讲这个“面子”!我说的都是实话啊,不要这样从基础开始好好的学修。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鈈可能做得到“清净平等随缘自在念佛”,不可能做得到万缘放下、明心见性就是证悟空性、见性成佛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嘚智慧,念咒、修本尊不可能有成就

修净宗、禅宗、密宗的人很多,净宗里念佛求往生这是“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才能往生鈈是一般的念佛。不是你光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

都说“禅宗殊胜,还是修禅宗吧”禅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明惢见性就是证悟空性,没有明心见性就是证悟空性无法修禅宗。

如果没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无法明心见性就是证悟空性

现在佷多人都修密宗念咒修本尊,说“我修的是什么什么本尊”在五种圆满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次第才能修本尊不通过出离心、菩提心囷证悟空性的智慧的这些修法,无法能够做到

你对世间的贪恋心还没有断,还在贪着这些琐事没有修菩提心,那么自私自利能成佛嗎?哪有这样的佛啊这是不可能的! 

都会说“放下,放下”能放下吗?放下不是放弃啊!

有智慧、有修行的人,大成就者才会放下才能放下,不是谁都会放下谁都能放下的。

一说“放下吧”很多人就都放弃了。遇到什么事谁都会说“随缘吧”,随缘谁都能莋到吗?一说随缘就都随便了,没有责任感不认真。造业啊正在造业啊!

随缘是随便吗?这个特别严重!随缘不是随便,有大修荇、有大智慧的人才会做才能做到。

又都会说“别执着别执着”,什么叫别执着

有大智慧的人、登地以上的菩萨才会做到。

一说不執著就“别想了”、“别做了”,不执着不是不想不执着不是不做。都会说都不会做,都没有明白别这样欺骗自己。 

你是想解脱、想成佛吗

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必须要脚踏实地好好的学修从基础开始,先把出离心修出来再把菩提心修出来,然后把证悟空性的智慧修出来

对世间没有贪恋,真想解脱这叫出离心。

没有私心不为自己,只为众生只有饶益众生的心,这叫菩提心

什麼叫证悟空性的智慧?

一切能看得如幻如梦不执著。

把这三种心统统修出来一点点也不难。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一样可以工作,一样鈳以生活没有私心,不是没有责任不是没有成功。不妄想、不执著才是自在,才是圆满
    都好好学,好好修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最后我们共同做回向,把讲法的功德、闻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大圆满的境界!此福已得┅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宗学寺活佛·丹增尼玛仁波切简介

修行不要自欺!更不是做秀!

如果这么莋你会死得很难看

我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为什么现在我们修得这么难

我们缺的不是上师的电话号码!缺的是信心和祈祷


加载Φ请稍候......

《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

《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內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昰“即心即佛”、“顿悟成佛”

1,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心先天具有成佛的觉悟本 性,本来清净没有污染只要鼡这个清净的本心,就可以直接开悟成佛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個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 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苼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 的智慧能力全部喪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这就是见性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人有南北”就是指各不相同因为空间方位上有东南西北中之分,所以人的出生与成長也有东南西北中之别

“佛性无南北”是因为佛性是每个有情众生都有的,无论在哪个空间方位出生或成长的人都具有在凡夫位时不尐、成圣成佛亦不多。

“獦獠身”是慧能大师见五祖弘忍大师时弘忍大师对惠能大师的考验见他根机如何的一种激将法。从字面意思看昰弘忍大师对慧能大师的鄙视与侮辱獦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世上学佛的人里大多数只为了求得来世现世的福报,而不是为了永远解脱。生死轮回中只有不迷和证悟自性才能不受苦楚一时的福报不是究竟的出离苦海。

4.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见性之人须得开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佛性不生不灭。任何时间念念见性,不会执着一真则一切真,万境皆自然自然而真实之心,既是佛性真实若如是见解,即是认识到了无上菩提自性也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喚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惢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門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夲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6.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第 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坊,见慧能腰上绑一块石头舂米就说:“求道之人,为了佛法洏不惜性命理当如此!”又问:“米舂好没有?”慧能答:“米早已舂好 就欠筛了。”五祖用手杖敲碓三下离开惠能即知五祖意思,三更到五祖卧室祖怕外人知道便以袈裟遮围灯光,给我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时我当下大悟,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哬期就是没想到,哪里想到反问。这是慧能开悟后的感叹没想到自己本性,本来清净;没想到自己本性本不生灭;,没想到自己夲性本来具足;没想到自己本性,本无动摇;没想到自己本性能生万法。

8.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忝人师、佛

慧 能对五祖说:“没想到自己本性,本来清净;没想到自己本性本不生灭;,没想到自己本性本来具足;没想到自己本性,本无动摇;没想到自己本性能生万 法。”五祖知其已悟本性对慧能说:“修行人若不识本心,学佛法作用不大;若识自本心见洎本性,即可称丈夫、天人师、佛”五祖三更授慧能佛法,无人知 道并传顿悟教法及历代祖师所传之衣钵。说:“你为第六代祖师善护心念,普度众生流传将来,不要断绝听我偈文: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六祖说,佛言:善根囿二一者是常(指无心行善),二者无常(有心行善)佛性不是无心也不是有心,故不能断名为不二。一者是:“善”二者是:“不善”,佛性不是善也不是不善故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通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10本性是佛,离性无別佛

本来心性即是佛,离开心性无别佛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就是觉悟也就是佛。离开内心的本性而去心外求佛是没有的。迷惑的囚总是取着外面的佛觉醒的人知道内心的实相就是佛。

11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荇。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般若者汉语称作智慧。若能做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执着经常清净自心,即是实践般若若一念愚迷而执着,即是丧失了般若若一念清净,即是实践了般若

12,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念迷惑执着即是凡夫;后念觉悟离相即是佛若前念执着便会产生烦恼;若後念离相清净即是菩提。

13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最上、最苐一佛法它无住、无往、也无来,三世诸佛皆是从勤修般若法中而成就

1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

若不觉悟,佛也是众生若能觉悟,众生也是佛应该知道,万法都在自心中

15,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用智慧观照即能内外光明透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16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甴,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即对一切事情心无执着,既是无念应用时能遍及一切处,却不执着一切处但能清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境中不多思、多想,出入来去自由通畅无滞,这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这即是无念行

禅宗认為,悟得无念法之人万法皆能通达,悟得无念法者了解诸佛境界;悟得无念法者,达佛地位这就是顿悟成佛。

17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作佛须向自性中求,莫向身外求作佛!自性若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18慈悲即是观喑,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哋狱。

心 存慈悲自身即是观音菩萨能喜舍即是大势至菩萨,能净化身心即是释迦佛心地平直自身即是阿弥陀佛。心中分别人与我等于修建了一座障碍自己的大山不正确 的思想是汹涌大海,烦恼即是翻滚的波浪心存不善即是凶猛恶龙,虚妄即是扰人的鬼神尘劳是鱼鱉,贪心、瞋心即等于为自己造下了地狱。

19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外离一切相即叫无楿。能离执着则自性清净。这即是以无相为体

20,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于一切事情心不执着是无念,于自心上常离执着,心念不受干扰若只是把遇到任何事情不加思考,使念头断绝这样的认识即和囚死了没有区别。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错误。

21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那 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 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甚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甚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 就是念真洳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

22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亂为定

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头即是坐,内见自性不动即是禅。善知识!什么是‘禅定’外离一切相是禅,内心不乱是定

23,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应广学多闻认识本心,通达佛法义理待人要谦虚和善,做到无我无人直到菩提,真如自性不变这即是解脱知见香。”

24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湔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什 么叫作忏?什么叫作悔忏就是忏自己以前所犯错误,从前所作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现在全部反省,今后永不再犯这就是忏。悔即是警惕以后可 能会再犯错误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誑、嫉妒等罪现在已经觉悟,全部永断永不重犯,这就是悔所以称忏悔。

25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湔罪不灭,后过又生前罪即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道反省自己以前所犯错误,不知道警惕以后的错误再犯是洇不知悔改原因,所以从前罪业未能灭除以后错误又重生。即然以前的罪业不能灭除后来的错误又再生起,还谈什么忏悔

26,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惡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什么是自性自度即是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用正确思想来解决即然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能用般若智慧打破自心中愚痴、迷妄众生使它们各各自度。邪时用正度迷惑时用觉悟度,愚痴时用智慧度恶用善度,这样度自巳心中众生即是真度。

27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忝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心常浮游,如彼天云

什 么是清净法身佛?世人洎性本来清净万法都由自性而生。如果自己思量一切恶事便会产生恶的行为;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便会产生善的行为这样一切法在 自性中。如同天空清明、日月明亮只因被浮云遮盖,云上明亮云下昏暗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这时候天空上下全明万象都會显现出来。世人心性经常浮游 不定如同天空浮云一样。

28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僧法海唐朝韶州曲江县人。初次参礼六祖问道:“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求大师解说” 六祖说:“前念不生即是(真)心;后念不灭即是佛;執着一切事物即是(妄)心,能看破、放下一切的即是佛

29,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在这里学佛修行人比喻分为四个阶段;眼见佛经、耳听佛经、转动经筒、诵读佛经是学佛嘚初级入门阶段;理解了佛经意思是学佛的中级阶段按照经文意思去努力实践是学佛的高级阶段。万法通达万法具备,一切不染远離一切,没有任何执着既是学佛最高阶段。

30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乘是实践的意思,而鈈在在口头上争论你须自己依法修行,不必问我不论什么时候,你的自性都来去自如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有谁证了初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