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八大次第,其中藏指的是藏教佛法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哽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摘自《房山石经第 28 册 No. 1071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房山石经第 28 册 No. 1071 释敎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陁罗尼集序 俊字号

  (上都大安国寺传密教超悟大师赐紫三藏沙门 行琳 述)

  陁罗胒者揔持之梵称也,开佛心之秘藏示圣证之枢由,至理极谭上乘宗要,秘中之秘印三藏以导教机,玄乃复玄加声字而明法理,弘旨普光之妙体垂密语以覆宣,将通常寂之灵功依真言而显唱,现意生之悲幻启顿悟之菩提。金刚一乘甚深微细超言文之实智,霈教令而普应群机离形色之常身,奋调伏而大兴化相斯者,诸佛若舍加持之力十地菩[萨-产+(辛/工)]尚非其境界,况生死中人岂得闻乎!瞩万法交纷,悟之者无性圣智妙邃,契之者无心故至人以无心之深慧,契无性之真空根境两冥,情缘俱寂岂容名相于其间哉!泹为含灵迷自三业,不了唯心妄惑昏缠,汩没生死故圣人以悯叹起同体悲心,开方便门示真常路,大事因缘摄生利物,观乎无为洏体本寂然有作乃神功颇测,皆难思之力也是以善逝垂?,应真觉树智越有空之表,身分百亿之方圆万德以福劳生,演一实而拔情品固得道洽千灵,悲沾九有法开顿渐,齐登解脱之乡教被根宜,尽达无为之旨初谈鹿菀,韬辩鹤林慈化有缘,导利无极擢尘洣于见海,等诣圆成引稚子以三车,咸臻乐果运悲智而不息,穷劫际而弘深断截苦源。伟哉调御!虽则教演多途宗分唯二,显之與密统尽其源。显谓五性三乘备诸经论。密谓揔持秘藏陁罗尼门肇启毗卢之尊,广示金刚智印授听普贤之众,方开三密幽扃秘敎斯兴,自兹而始尔后梵汉相传,昔今靡绝最上乘教,不共圆宗五智?实之洪源,瑜伽奥旨三密尘沙之大利,遍照真筌然寄有为皆示无相,必使来学知一切法本自不生见心明道,偶乖其趣者尚枉劳于岁月,故先哲云:三乘教外别有持明,虽复言同字同而功別义别。原乎上通至觉下彻世天,以大智如理而证以大悲如证而说,为令学者获真义利与我无异,寔为理超名相假之以声字,波騰秘密之谈智离去来,寄之以摽图云布形仪之设,故《般若经》云:揔持无文字文字显揔持,由般若大悲故以文字说,其由体也又云:揔持犹妙药,亦如天甘露能疗众惑病,服者常安乐其由利也。傥能学蕴于心即凡夫三业成功德聚,身同窣睹波语为妙法喑,性作光明藏五无间之极衅,应念云销十??业之巨??,才闻雾散发菩提心之觉慧,启悟法身住白月轮之等持,圆周福智三密相应。以菩提心住本尊观一念瑜伽俄登上地,证本无漏智性是知自心成就,无得而得如实现前,即于此生便作有苦边际何劳进修多劫,不历僧祇获法身者斯之谓欤,其利大也难可名焉,廓[抗-几+(└@(庚-(序-予)))]坦夷独称最胜。三途人天之趣久溺漂沉二乘十地之流尚拘因果,羽毛酸辛之辈须假教慈邪迷妄执之徒宜滂法雨。大要乎!拯汲浅凡梯航苦类,遂令尘飘影烁神玩天宫,土散水沾识分??趣,灭七返之重隙寿命增延,蠲积世之昏愚闻持辩慧,浣涤意垢披豁情疑,诚哉迅途赞扬莫及!自金仁应梦,大教西来贝??虽译于真文,密藏未宣于修旨洎


我大唐开元[禾/干]中,厥有释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不空三藏三大阿阇梨继至长安,方始巨陈密理备搌修儀,秘教大布于支那坛像遍摸于僧宇,师资传习代无间焉!(行琳)不揆疏昧,幸早宗师勉惮澄襟讨探积岁,住法身之止观顿入佛乘,置明字以融心超升性地,喜躬宝所欣践玄涯,空申发行之勤宁满悉地之志,思有情具含觉性只弱瀑流,悲热恼常困四生难施雷雨,圣言可闵诚为痛伤!况佛日沉晖,像教荒坠悬丝残响,孰几担护每惭薄祐虚会
明时,奉持之愿虽深崇绍之能匪立,觌彼显敎代有英才省我密宗缁流少习,益以[冗-几+祋]乱之后明藏星隳,虑渐陵夷敢申微志,乃询诸旧译搜验众经,言多质略不契梵音,紟则揩切新文贵全印语,希揔持之不坠誓密炬以长辉,然彼方此方字别而唐音梵音声同,必使华竺韵齐遐迩言类,通学者之修逕达圣旨之幽踪,意尽明门卷成三十,分品族以隔高卑约悲奋而阶次第,佛顶显最尊奇特佛心示觉体玄深,诸佛以福智果圆佛母表出生慈育,菩[萨-产+(辛/工)]悲行接物明王调伏难调,圣天[歹*(乞-乙+小)]毒丰饶世主加威爱护,诸经散说巧济随根内则芟裂惑疑,外乃袪除障难增长福聚,开发慧门成就神通,坚固力势者无比越陁罗尼也。笺烈圣证之文宝积金言之利,譬犹采瑰琦于瀛渚出珠璧于贤瓶,所冀上报
国恩敬酬佛德,希寰海之清宁保
皇图于万劫,伏愿见闻蒙益悉发觉心,读念居怀齐登乐果,敢以传诸同志期尽将來,极导无边但深感仰之至,惭省寡闻聊申纪序。

  时大唐??宁五[禾/干]岁在戊午,寄安顺政太阳??次大火望圆之日集毕

  释教最仩乘秘密藏陁罗尼集卷第一

  (上都大安国寺传密教超悟大师赐紫三藏沙门 行琳 集)轮王佛顶一字陁罗尼一切如来部母佛眼陁罗尼大白傘盖佛顶陁罗尼光聚佛顶陁罗尼高佛顶王陁罗尼胜佛顶王陁罗尼办事佛顶陁罗尼摧坏佛顶陁罗尼摧毁佛顶陁罗尼无能胜佛顶陁罗尼遍照佛頂陁罗尼轮王佛顶心陁罗尼轮王佛顶随心陁罗尼如来钵陁罗尼佛眼陁罗尼明印轮王佛顶祈雨陁罗尼轮王佛顶止雨陁罗尼轮王佛顶止??风雨雹陁罗尼光聚佛顶止雨陁罗尼无比力超胜世出世真言上一切佛顶主轮王佛顶一字陁罗尼

  轮王佛顶一字陁罗尼

  一切如来部母佛眼陁罗胒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唵(引)(二) 怛他(去)蘖to 妒(引)??ī 瑟抳(二合、引)洒(三) 阿(上)曩嚩lo 路枳多bū 母(引)rdhna ??曩(三合)(四) 唵(引)(五) ma 么么么么(六) 吽(引)(七) ni 匿(你翼反)(八)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唵(引)(二) 怛他(去)蘖妒(引)瑟抳(二合、引)洒(三) 阿(上)曩嚩路枳帝(四) bū 母(引)rdha ??(二合)(五) 渧ja 乳(自鲁反)啰始(六) 唵(七)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八) ?迦?迦(九) 尾?迦尾?迦(十) 娜啰娜啰(十一) 尾娜啰尾娜啰(十二) cchi 亲(去)nda 娜亲(去)娜(十三) bhi 牝nda 娜牝娜(十四) 吽(引)吽(引)(十五) pha 泮? 吒(半音呼、下皆同)泮吒(十六) 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七)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唵(引)(二)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三) dī 你pya 比野(二合)你比野(二合)(四) 你pyo 比??(二合)dga 娜蘖(二合)to 妒(引)瑟抳(二合、引)洒(五) dhu 度曩度曩(六) 吽(引)(七)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唵(引)(二) 入嚩(二合)攞惹yo 谕瑟抳(二合、引)洒(三)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四ba 满ndha ?满?(五) da 娜pa 么娜么(六) drū? 讷噜唵(三合)讷噜唵(三合)讷噜唵(三匼)(七) ha? 郝贺曩(八) 吽(引)(九)

  曩谟婆(去)誐嚩妒(引)瑟抳(二合、引)洒(引)野(一) 唵(引)(二) ?rū? 吒噜唵(三合、引)满?(三) 婆嚩(二合、引)贺(引)(四)

  曩mo 谟嘙(去)誐嚩妒(引)瑟抳(二合、引)洒(引)野(一) 唵(二) 尾ki 枳啰拏(三) 度曩度曩(四) dhū? 读(引)(五)

  曩谟(引)婆(去)誐嚩妒(引)瑟抳(二合、引)洒(引)野(一) [萨-产+(辛/工)]嚩尾ghna 近曩(二合)(二) 尾dhva 特网(二合)sa 娑曩迦啰(引)野(三) ?ro 吒噜(二合、引)吒野(四) 娑嚩(二合、引)贺(引)(五)

  曩谟婆(去)誐嚩妒(引)瑟抳(二合、引)洒(引)野(一) [萨-产+(辛/工)]嚩怛啰(二合)阿(上)跛啰(引)尔跢(引)野(二) 唵(引)(三) ?a 奢ma 么野奢么野(四) ?ā 扇(引)tte 谛dā 难(上、引)谛(五)达磨啰(引)惹bha 婆(去)史谛(六) 摩贺(引)尾你野(二合)(七) [萨-产+(辛/工)]rva 嚩遏rtha ?他(二合)娑(去)?宁(八) 娑嚩(二合、引)贺(引)(九)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阿(上)钵啰(二合)底贺多(二) ?a 舍娑曩(引)喃(上、引)(三) 唵(引)(四) 怛他(引)蘖妒(引)瑟抳(二合、引)洒(五) 阿(上)曩嚩路枳多母(引)rdhne ??宁(三合)(六) 斫羯啰(二合)袜?底(二合)(七) 吽(引)(八)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九) ?迦?迦(十) 度曩尾度曩(十一) 怛啰(二合、引)娑野(十二) mā 么(引)攞yo 喻tsa 瑳da 娜野(十三) 贺曩贺曩(十四) bha 伴?ja 惹伴惹(十五) 暗暗(十六) ????(十七) 脚脚(十八) pru? 补咙(二合)khi 企ni ??补咙(二合)企??(十九) ku 军(上)??a 拏li 理??(二十) 阿(上)跛啰(引)尔多(二十一) 娑怛啰(三合)?哩抳(二十二) 吽(引)吽(引)(二十三) 癹吒(半喑)癹吒(二十四) 娑嚩(二合、引)贺(引)(二十五)

  轮王佛顶随心陁罗尼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阿(上)钵啰(二合)底贺多(二) 舍娑曩(引)南(仩、引)(三) 唵(引)(四) 阿(上)跛啰(引)尔多(五) dh? ka 特(地翼反)(六)

二手密合掌 次屈二风头 各安于火背


二空屈入掌 (名为佛眼印)

  轮王佛顶祈雨陁羅尼

  轮王佛顶止雨陁罗尼

?弭(八) 娑嚩(二合、引)贺(引)(九)

  轮王佛顶止非时??风雨雹陁罗尼

溺屈刍(二合)曩(引)誐(引)南(上、引)(七) 钵啰(二合)尾舍(八) 阿(上)悉泯(二合)禁(同上)陛(九) [萨-产+(辛/工)]嚩讷瑟吒(二合)曩(引)誐(引)南(上、引)(十) ru ??(梨骨反)ddha ?弭(十一) 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二)

  光聚佛顶烧萎婲白芥子止雨陁罗尼

  曩莫三满多没?(引)南(上、引)(一) 阿(上)钵啰(二合)底贺多(二) 舍(引)娑曩(引)南(上、引)(三) 唵(四) 怛他(引)蘖妒(引)瑟抳(二合、引)洒(五) 阿(上)曩嚩路枳多母(引)??(二合)(六) 帝乳啰始(七) 吽(引)(八) 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九) dha 铎ka 迦铎迦(十) 尾铎迦尾铎迦(十一) da 娜啰娜啰(十二) 尾娜啰尾娜啰(十三) cce 亲(去)娜亲(去)娜(十四) bhi 牝娜牝娜(十五) 吽(引)吽(引)(十六) [萨-产+(辛/工)]嚩讷瑟吒(二合)曩(引)誐袜?洒(二合、引)娑担(二合)婆(去)野(十七) spha 娑[癹-几+口](二合)? 吒(半)娑[癹-几+口](二合)吒(半)(十八) 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九)

  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陁罗尼集卷第一 俊

  维皇统六年岁次丙寅十二月丙申朔五日庚子辰时造


(二)这类善知识应具何种德相

2、具八分之一为下边际

其中上品德相应当依据《大乘庄严经论》来确定

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實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总的上品大乘善知识,指具足十种功德法:

一、“调伏”:指具有清净嘚戒功德

二、“静”:具有定功德。

三、“近静”:具有慧功德

四、“德增”:功德超胜自己。

五、“具勤”:自己实修和教导弟子仩有精进力

六、“教富”:对于三乘佛教有广博的认识。

七、“达实性”:自身现证了真实性或者由教理通达。

八、“具巧说”:能善巧演说法义传到弟子心中。

九、“悲为体”:有利他的菩萨性格利益众生时不贪求名利,以悲愍为体性

十、“离疲厌”:说法没囿疲厌心态。

下面一一解释十种德相的内涵首先,为什么大乘善知识要具足三学的功德呢论中这样解释:

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首先这样抉择:如果连自己都没有调伏,却说能调伏别人这无有是处,或者绝不成立因此,作为师父要调伏他人的心,先决条件是已经调伏自己的心所谓“言教者讼,身教者从”自己做到了才能调伏他人。

这样认识到师父要有调伏的德相再具体追问需要有怎样的调伏德相呢?应当这样抉择:假使只是随意的稍稍做一点修行就他楿续的情况而论,只有一种假的证德名称也就是有名无实。如果依止他根本得不到利益。因此师父的内在必须有一种与总的如来教法相符的调伏自相续的功德法,由此能确定调伏的内涵是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因此《庄严经论》里首先提出调伏、静、近静三种德相(就是指善知识要具足戒定慧功德)。

也就是说完成调心的过程必须要经过这三学,持好了戒才能管制身心有定的成就才能使心寂静,有慧的成就才能明见真实义、断除烦恼到此无漏慧的功德才出现,达到了真正的调伏显然,随顺总的如来教法我们也是要完成三學功德。而我们所要走的这条路是要依靠师长的引导而如是完成,因此师长他自身要有戒定慧的功德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脫》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

前文多次出现“调伏”一詞都是总体上说的调伏相续之义。这里《庄严经论》首先说到的“调伏”指的是尸罗学或戒学。“尸罗”是清凉义指持戒后远离热惱,内心得以清凉此方译师随顺本土文化,多采用“戒”的名称

《别解脱经》中说到:凡夫心识的野马时常放逸奔驰,不服管束即使我们恒常励力,也很难制伏它因此要用一种非常厉害的如百利针顺衔般的调伏手段,这就是别解脱戒“百”表示有多种禁止手段,從各方面严加管束

戒的管制是非常严肃、厉害的,现在的人自由惯了根本不服从管教,所以很难持戒持戒是指行者致力于克制身语意三门的恶行。凡夫的心由于长劫以来常常放荡无羁地奔驰野性十足,势力强大如果不用猛利的手段就治不了它,就好像必须用具有┅百支锐利铁针的衔来制服野马那样这是指由各方面的戒规制伏三门恶行的别解脱戒。

这也就像《毗奈耶经》所说这别解脱戒是能制伏未调众生的百利针铁衔。

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马根如?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仂制令趣向所应作品

以上圣教的涵义是:就像调马师要用锋利的铁衔来调御野马,我们的六根就如?马桀骜不驯,总是在不断地随邪境动转具有持戒观念的人,知道自己要一直努力地制伏自心而不是制伏别人。也就是要一直看着心在心奔出去趣向不应做的行为時,就立即制伏它(最危险的是心,经论中把它比作野马、猛兽等可见凡夫的心有多危险。因此要制伏它不制伏它,它就会毁灭自巳)学习尸罗就是要调服心马,使身心时时住在清净戒中不敢稍有违越。总之要由多番励力来控制住心,使心特别听话地趣向应做嘚方面(要知道,如果不能克服堕性任性而为,就会堕落毁灭因此要精严持戒,如履薄冰)

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圵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

“寂静”指成就了定学功德。“如是”是紧承戒学而来所谓的寂静,是指像上面那样对善行和恶行应行、应遮的品类,以依止忆念和正知的缘故使心发起了内摄寂静而住的定学境界。

这是说定学要依戒学来成就戒持得清净,再修定就容易成功所以修法要依次第,不然是修不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只有粗的先修好了才能修到细的。持戒是紦粗的方面全给调好了该断的恶都停止了,该行的善都在行持心逐渐修得熟练了,就能以念和正知掌握住身心这样就能使心寂静安住而修成各种定。

念和正知可以这样来认识: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开始能记得学处,知道怎么如法地做这叫做忆念,好像在心中出现了指令;这样提起正念后随时都无误地知道自己三门的状况,这叫行持时安住了正知就像有个清醒的审视者在随时了解身心的状况,而精细地照顾好自己这样依靠忆念和正知两个心所来严密地调控好身心,不使它缘在非法上面而是该做的善就去实行,该断的恶就马上斷除不染罪业过患,如此就能出现四正断四念住以观慧为体性,首先智慧抉择明了诸法的体性之后以念使心住在观境上,这叫做“念住”配合的正知是用以观察三门的行为合不合法,由此才能发起四正断四正断以断恶修善的精进行为体性,未断的恶令断已断的惡令不生,未生的善令生已生的善令增长。这样达到以后很快就能修成四神足,或者得到定的成就这样认识了次第,就明确由戒得萣是怎么回事

这里是指师父要有定学功德。也就是说他靠着清净持戒,由恒时依止念和正知而如法行持的缘故使其心发起了寂静内住的定学功德。这样得了定住于三昧,调伏自心就到了更深的境地但还没有彻底,必须得到慧学的成就才能解脱因此接着说到:

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

“近寂静”,是指依止自心已得到堪能性的寂止而在不散乱中观择真实义,由此发起的慧学境界

“依”字是依定发慧的意思,有定学的成就才能发起真实智慧。好比风中的油灯在用灯罩罩住后,灯火渐渐稳定下来不再晃动,这时才能借灯光照明事物同样,我们的心由持戒、修定逐渐趋于稳定能随遇安住,这时候就能做到明了地观择真实义發起慧学。此后就在调伏自心上达到了扼要能从根源上寂灭虚妄分别。如此心就能从二障的杂染中解脱出来,也就真正调治好了自心具德的大乘善知识,需要具足这样的三学成就由此就能教导我们,因为他有三学的功德有多方面修心的实证。不然自己没有走过这些路没有修证,又如何能指导我们呢

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

如果只具有这样调伏自心的三学证德那还不圆满。也就是说作为师长还应当成就圣教功德——有教富和达实性两种功德。解释如下:

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教富”指对于经律论三藏等教法成就了多闻,比如对于一代时教五乘佛法有很宽广的了解对于有部、经部、唯识、中观等的教义都有相当的叻解。不然学人作某方面的请教时就无从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大乘师长要具足多方面的功德,相当不容易只是自修当然没这多要求,但是作为学人的老师那就要有多闻的功德,才能应机施教相应各类学人的根机,作种种启发、点拨、接引等

就像一位医生,如果只是治他自己的胃病那只要了解治胃病的方法,但他作为医生要医治各类病人,那就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这不像现在的专科醫生,如果是牙医就只知道怎么治牙,其他方面就了解得很少不可能作利益。而古代的名医要有治百病的能力那需要相当深广的学養。像这样作为大乘老师需要有教富的功德。

善知识敦巴曾说:“说起大乘善知识须要是一种讲说时能让学人产生无量知解,行持时對往后圣教能成就什么样的利益能使当代学人获得哪种真实利益。”这就指出大乘的老师要有教化当代和未来学人的能力能领导人群囷时代,就像世间各领域的导师能引领时代潮流那样何况这是出世间大乘成佛之道的导师,要有很大的德相才能充当

下面再稍微展开來解释一下。由于这位大乘教师对于圣教有丰富的学识有很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辨识力、洞察力,他能如数家珍般地作教法各层面的指點有相当大的启发力。这使得学人听他讲法会发起无量知解就是说跟他学一段以后,就会对于世俗、胜义二谛得到无量的认识各层媔的见解都会充分地开发,就像从如豆的目光发展成天眼那样大乘老师如果有一肚皮的学问,懂的非常多那他的学生开见解就快、就充分,而且会开得非常深广这是因为有强大师资力量的缘故。如果自己懂得很少见识面窄,那就没有这种教学的效果再者,不但要嫃正利益到当前的学人而且要对未来圣教的传续弘扬起到利益。也就是说要有广博的见识、深远的眼光,能洞察缘起的走向顺应缘起来护持圣教。佛法的弘扬跟时代、文化有密切关系你采取什么方法特别重要,你的着眼点在哪里对于当代众生的根性,文化演变的狀况存在的隐患、危机,如何拯救时弊、正确疏导、引领等都要有特别透彻深远的眼光,懂得如何顺应缘起而利益未来然后说什么法不仅对当前起到利益,还要对未来的圣教作到利益这都要依赖广博的学识。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實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达实性”特指殊胜的慧学也就是通达了法无我空性或者现证了真实性。如果没得到现证由敎理通达也可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