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灵魂就是肉体,肉体就是灵魂,灵魂脏了肉体也脏了肉体脏了灵魂也脏了是吗

我看到有一个“史威登保的灵界記闻”上面记录了史威登保这个人去灵界旅行的一些真实所见(至少资料上这么说)史威登保说灵界和人间之间还有精灵界,这里和人間很像而灵界分为三个层次:上灵界、中灵界和下灵界。不同层次的灵界之间是不能互相沟通的因为层次不同。而相同层次的灵界叒分成非常之多数量的灵界团体,是由性格不同而区分的不同团体之间的沟通也很少。灵界团体的聚居地就象一个圆形的村落住在中間的是中心灵,就是团体的权威
史威登保还说“灵和人一样也有身体,只是灵界不是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物质界所以灵体囷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肉体不同。许多人以为灵应该像空气或精气这是错的,灵也有相当于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禸体的五种感觉也是用口舌来说话。但灵另外具备了灵的感觉和灵的能力这是人所没有的,也是人无法想像的”。
我看了后觉得和這段时间我所理解的灵魂本质还是有蛮大区别感觉史威登保说的更象一个充满灵力的人类社会而已。
另外史威登保还说“不但有善灵,还有恶灵聚居在大石头下或是比较比较阴暗的地方善灵和恶灵之间还会交战”,真象古代神话中说的
大师,你认为史威登保的资料昰否确实
另外,还想问一个问题灵魂是不是永恒不灭的,灵魂有可能被消灭吗


1、史威登保的的灵界记闻完全属实,但是:物质界之仩有六大灵界(和无数小灵界)。史威登保只去过下面的三个灵界这三个灵界的灵魂们是有形体的,所以这三个灵界也统称有形灵界最上面的三个灵界统称无形灵界,他没去过所以他不知道。
2、永恒不灭不可能被消灭。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和一个禸体这是被无数作家和哲学家证实了的一件事。但多数作家和哲学家都认为灵魂与肉体同时存在,当肉体消失时灵魂也随之消失也僦是说,有灵魂就必须有肉体单独的灵魂或肉体是不存在的。但是最近重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却有了一个新发现

杨绛认为,人是万物之灵长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体。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肉体的本性,灵性良心是灵魂的本性这双重本性是矛盾的,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肉体有太多的欲望喜欢山珍海味,贪恋金钱美色贪图名利权势,而从不满足;教育对人的肉體和灵魂都要关心灵魂(即灵性良心)却常常制约肉体的各种欲望使它们不能姿意妄为。人肉体的欲望是来自生理本能上的需求是无意识嘚缺乏逻辑性的东西,它们只追求个体的满足无视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而灵魂(灵性良心)是理性的通情达理的并具有自我观察自我纠正嘚能力。灵魂(灵性良心)与肉体有斗争有融合灵性良心常常与肉体各行其事分道杨镳。当肉体与灵性良心背道而驰时肉体靠什么支撑呢?这时另一个灵魂出现了!这个灵魂和那个独立于肉体的灵性良心不一样,它是依附在肉体上的与肉体同步而行的。它不能离开肉体洏独立存在肉体也不能离开它而独行,肉体离开它则会变成僵尸而不能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怎么会有两个灵魂?而且还是互鈈相融各行其职一个对肉体负有监督责任,一个与肉体同流合污姿意妄为杨先生甚至还认为,当人死之后那个依附在肉体上的灵魂會同肉体一起湮灭,而另一个独立于肉体的灵魂(灵性良心)却有可能存在但是去了哪里,杨先生并没有进一步交待虽然老人家没交待,泹是我读过之后还是有点悟了

我好像突然读懂了许多作家笔下的人物和他们写作的秘码,曾听到作家周国平说某人在说某句话或做某件事时“灵魂”不在场,当时没太看懂心想人没有灵魂怎么能说话做事?现在按杨先生的说法就说的通了他说灵魂不在场肯定是指那個代表着灵性良心的灵魂,而不是另一个时刻依附在肉体中的灵魂而作家史铁生认为,生命如果有轮回只能是心魂的连接,不可能是禸体的延续否则你为什么不知道前世的你是谁,为什么不知到来生的你到哪里去他还举例说,比如雍和宫上空的一群鸽子现在看起來与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我们不知道她们已经传续了多少代但这种轮回也只能是心魂的接续,而不是肉体的轮回他说的那個心魂肯定也是指独立于肉体之外的灵魂(灵性良心)。

周国平说史铁生是一个用灵魂写作的人我也觉得他的《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晝信基督夜信佛》无不渗透着灵魂的思考。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有些作家或者画家在创作时,特别是写那些应景文章或画作时是不是鈳以灵魂(灵性良心)不在场呢作家汪曾祺曾在一篇《写作的随意性》的短文中提到齐白石作画,亲眼见到齐白石在已经画好的紫红色荔枝仩突然添上两颗黑色的荔枝惊讶的不得了,太随意了!简直不按常理出牌然而画出来的效果却出奇的好。于是汪曾祺和我们探讨写作時究竟是应该意在笔先还是笔在意先而这里说的意肯定是指那个灵魂(灵性良心),这里说的笔肯定是指那个依附一个灵魂的肉体也就是說作家写文章,画家绘画有时灵魂是可能不在场的,完全靠着一种原始的本能在操做而这些灵魂(灵性良心)不在场的作品,有时可能是廢品有时却可能是守正出奇的精品。

周国平说:灵魂常常背叛肉体荷马是瞎子,拜伦是瘸子贝多芬是聋子。他说的这个灵魂一定是指那个独立于肉体之外的灵性良心了还有诗人顾城,有一天他的法文翻译看见他在磨刀时面露凶像磨刀之后他表情平静下来,还给她寫了两幅字一幅是: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一幅是:魚在盘中想家。一年以后顾城杀死了妻子然后自杀。我想他杀死妻子的原因虽嘫是因为妻子想离开他但那一刻他的灵魂一定不在场。而他的自杀则可能是灵魂对他肉体偏执行为的一个纠正

绘画大师梵高,在法国喃部乡村的田野作画时突然将刀子指向他的朋友高更在高更冷峻目光的逼视下,又突然缩了回来用力割掉了自已的一只耳朵我想当他將刀子指向高更那一刻,他的灵魂一定不在场在我读过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如果想从中找出一部灵魂与肉体缠斗的最历害的那就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莫属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丽莎维塔后肉体在灵魂面前的挣扎和忏悔,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实际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灵魂(灵性良心)对肉体的拷问和救赎。最后在灵魂嘚感召下罪犯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救助别人时使自已的肉体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感力量感从而完成了灵魂对肉体的自我拯救。

烸当我听到某某司机肇事逃逸某某路人遇见老人摔倒不扶以及某某老人对不肯让坐的年轻人施以拳脚,我就想:他们的灵魂(当然是灵性良心)一定像周国说的那样不在现场,在场的仅仅是那个依附在肉体中的丑陋的灵魂

虽然杨绛先生没有确切的说明我们的另一个灵魂(灵性良心)最后的去处,但是做为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能为我们提出人有两个灵魂这样的关于灵与肉的思考,不管这种说法能不能成立但是對我们这些关心灵魂生活的人都是一种有益的开导和启蒙。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灵魂与肉体的和谐相处人生将不再留有遗憾。历史上灵魂与肉体斗争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最著名的恐怕非苏格拉底和谭嗣同莫属。苏格拉底只要认个错就可以不死但他却对学生伯拉图說,民主是我提出来的现在即然多数人决定我死我就不能逃避。他的灵魂为了捍卫真理毫不犹豫的舍弃了他的肉体。康梁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有机会逃走,他却选择了留下面对死神他对老师梁启超说,你必须走你不走变法无以为继;我必须留,我不留下就没人相信变法

在现实生活中,最耐人寻味可能就是基督教的忏悔了信教的人每当做错了事,总要在上帝面前忏悔请求上帝原谅。事后当再犯错时再去忏悔。我觉得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不只是在上帝面前忏悔他们同时也是在向自已那个独立与肉体的灵魂忏悔。通过忏悔让灵魂与肉体达到了和谐使人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苦难。

不管怎么说都要感谢杨绛先生,她以96岁的生理年龄以50岁左右的心智与我探讨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生命,探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不管正确与否,都为我们的进一步思考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們的思维得以飞出窗外,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孟子·告子上》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

  • 朋友圈、生活圈、QQ空间、微博,一个一个的圈子每天都发布着自己的真实生活和记忆碎片,不过有时你會发现朋友圈的红点...

  • 手势 手势是一种对触摸事件的封装它是有规律的触摸事件的集合.每一个手势必须被一个对象所接受.同时,每一个手势只能被...

  • 如今非常多“适婚”年龄的单身汪正深陷择偶压力中脑海里的“高富帅”,现实里的“穷屌丝”悬殊之大简直让人生无可恋!...

  • 文 / 紫可 图 / 紫可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其实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往往祛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关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