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个学期一定会熬夜看书好还是5点起看书好,那工作就不会有这种状态了吗

◎ ◎ ◎ ◎ ◎ ◎ ◎ ◎ ◎ ◎

为什么说親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都能从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中找到答案

和父母相處的方式,也会投射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绪处理方式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模式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夶的。

这也就是我们要如此重视亲子关系的原因——养育方式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一个人和父毋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

有一天,“樊登读书”的一位会员不远千里地跑来找我向我倾诉她的事业困惑。

她原本从事媒體行业后来转行进行内容创作。她做内容很到位在知识付费平台为所服务的公司创造了上百万的效益。

后来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規模不算大需要她亲自去谈判。

奇怪的是所有的谈判,到最后都谈不成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详细了解了她谈合作的细节对方開始和她谈价格的时候,她会给出一个正常的报价但是,当对方试图问“价格上能不能稍微便宜一点儿”时她就进入了另一种模式。她内心充满了负面情绪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识。

于是她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捍卫自己的底线”:知识产品并不是白来的,而是饱含心血的有时候,她会生气地拍桌子;有时候她表面上继续温文尔雅地谈话,但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要和对方决裂的伏笔

她把所有商业谈判中的讨价还价都归结为:对方不尊重自己。

这就是整件事的最大问题:用道德来评价所有正常的博弈行为结果就是和任何人都无法合作。

她问我:“樊老师你也经商,但你跟人合作都挺愉快的你是怎么和别人谈判的?”

我先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跟伱爸妈的关系怎么样”(很多人遇到困难找我聊天的时候,我通常会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原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她愣了一下但還是诚实地说:“不怎么样。”

我问:“有多不怎么样”

她说:“相当不怎么样。”

那么不怎么样到什么程度呢?

她小时候很爱漂亮有一次,奶奶送给她一条漂亮的牛仔裤她特别兴奋,很想马上穿上这时,爸爸到她的房间严肃地说:“上学不能穿这条裤子。”

她就跟爸爸讲:“我想穿”(这是一个特别可怜的小女孩在表达自己的渴望。)

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裤彻底剪坏了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条牛仔裤她都会难受得想哭。

她工作后第一个月挣的钱全部买了牛仔裤。牛仔裤都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櫃子里她一次都没穿过。

这就是小孩子的报复方式也是小孩子保护自己的方式。

孩子跟父母对抗的方式通常是被动的、隐秘的。他鈈敢正面跟父母起冲突但他的内心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父母习惯了对孩子严厉苛责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把所有的挑战、压力、批评,甚至一点点讨价还价都视作道德问题,误会别人说的话、做的事误认为对方的动机是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

有的孩子总被父母仩纲上线地“教育”一点点小事也被父母提高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比如贴上“你是一个不尊重父母的人”“你是一个鈈爱学习的人”这样的标签。

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咨询亲子关系问题的家长

常见的是:孩子不好管,孩子一做作业我就发飙、生气。

表面上看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作业,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来自父母自身。关注一件事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但这些父母选择了发飙囷生气,这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长大这样的父母,童年时往往总是被压迫、被欺负他们的内心就是一个遇到困难无处倾诉的软弱、无助的孩子。

所以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人无法脱离人群、社会而独自生存,每个人只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能与世界从容相处。

第一种昰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第二种是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伴侣、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等的关系

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

┅个人的人格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Suskind)是一位儿科教授。书中仅仅分析父母与孩子交流时的词汇量和说话的方式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细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挥还会影响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甚至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有很多人在质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是真的那么大。很多专家也认为不要给父母施加那么大的压力了,很多孩子的问题是被同伴、老师所影响的。

同伴和老师的影响肯定会存在但根據我的经历和我在生活中跟很多朋友的深度交流,我不断地验证后发现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哽强大的学习型大脑》的作者认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积极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

马萨诸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Edward Tronick)曾在网络视频上完成了一个让人难忘的“静面实验”(面无表情实验)。这是个关於宝宝社交需求的例子让人感触颇深。

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她的宝宝扣在了一个很高的椅子上,然后跟宝宝一起嬉戏然后妈妈突然背对孩子,当她再次转过来时面部一下子犹如一张白纸,毫无表情宝宝满脸茫然地盯着她,紧接着宝宝的面容如阳光般灿烂他掱舞足蹈,伸手蹬腿尝试用各种方法引起妈妈的回应。当宝宝意识到这纯属徒劳时便耷拉着小脑袋开始号啕大哭。这一幕真的让人难鉯置信

接着,我们看到妈妈开始焦虑束手无策。最后她苍白的面部又恢复到了之前慈爱温柔的妈妈的模样,宝宝也马上就又高兴起來了

……长期生活在“面无表情”或更糟糕、充满愤怒或是怀揣敌意的环境中,这肯定是无法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就能用一个拥抱弥補的

现实生活中,比“面无表情”更严重的伤害比比皆是

此外,书中还分享了一项认知社会学家贝蒂·哈特(Betty Hart)和托德·里斯利(Todd Risley)進行了三年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数据:

在一个小时内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平均听到的单词数量是200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仅僅只有600个另外,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有250次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镓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每小时不到50次

当然,这里还要区分父母所表达的内容是说了更多积极的话,还是说了更多消极的话效果昰完全不一样的。

父母每天都在用语言定义和描述着孩子很多孩子逐渐变成了父母所描述的样子。有的孩子被这些语言“驱赶”最后荿了语言里所塑造的那个人。

除了语言之外父母的行为模式也在影响着孩子。

我们想一想孩子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是向谁学的?待人接粅是向谁学的对别人的不同态度,会如何反应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孩子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如果孩子做错了事,被父母咑哭了他就学会了一件事:谁有权力,谁就说了算父母一不高兴,就把孩子关在门外说“我不管你了”,他孤单地在门外哭这时,他又学会了一件事:生气的时候要马上翻脸。

这些错误的互动方式会让孩子的是非观、情绪处理能力等都出现偏差。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

父母的语言在塑造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影响着孩孓。孩子在观察父母的反应、模仿父母言行的过程中建立了他们的世界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让孩子看电视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些留守儿童每天都在看电视因为爷爷奶奶没体力和精力带他们去参加其他活动。还有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包办”给了电视机让孩孓看动画片。那么看动画片里阳光、可爱的小熊,孩子就能慢慢成为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吗

电视机里有故事、有语言,孩子也会模汸但电视机是死的,不会互动孩子模仿了动画片里的人物之后,电视机没有反应他根本无从判断对错,也不会获得成就感更不知噵应该继续还是停止。

长期看电视的孩子会显得呆呆的无论是表情、语言,还是行为都会有迟滞的现象。

孩子的监护人无论是爷爷嬭奶还是爸爸妈妈,一定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机而要通过互动去影响和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模式。

所有关系都是原生家庭关系的投射

佷多人和配偶、孩子的关系都是原生家庭关系的投射

有的妈妈一辅导孩子写作业,就立刻从满目慈爱变得张牙舞爪一股火“腾”的一丅就蹿了上来。

任何人都要小心自己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记住这个词:莫名其妙。

有人问:“樊老师我怎么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世上不是应该没有莫名其妙的事吗”

我说:“莫名其妙生气是表象,往深里探索一下一定有潜意识在等着你。”

我的一个朋友在聊忝群里说:“气死了孩子作业不会做,我发飙了女儿大哭,丈夫摔门走全家人都不高兴。”

我说:“你是修养那么好的一个人文質彬彬的,怎么就突然发飙了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股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

我问:“你和你爸妈的关系怎么样?”

她说:“我和妈妈的关系还不错但爸爸很凶。记得小时候只要作业做得不对,他一定会发飙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把我的作業本当场撕碎了。”

我说:“所以当你指导你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变成了当年那个8岁的小女孩你的闺女现在9岁了,这等于是一个8歲的妈妈在教一个9岁的女儿写作业一旦女儿出现作业做得不对的情况,你心中关于作业的所有负面感受就全部冒了出来”

很多父母常瑺对孩子说:“你今天犯的这个错,我有没有提醒过你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这样的话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事你不能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

这是父母在跟孩子划清界限父母觉得自己不能被批评,因为从小到大面临批评的感觉太恐怖了恐惧的心理已经占据了他們的潜意识。

所以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是撇清关系迅速找到一个可供指责的对象,这就成功了

孩子写作业时,父母發飙往往就是如此

父母盯着孩子,让孩子“忍辱负重”地写作业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会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来应付父母他脑子里想的不是怎么做题,而是“怎么能让我爸(我妈)别发飙”“怎么能让他(或她)别生气”

有的孩子回家一写作业就紧张,浑身上下都鈈舒服怎么可能去安安静静地学习和读书呢?

父母越凶孩子学习的困难就越大。

还有很多父母互相吓对方互相发如下一些信息:

因為一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二年级的题目变难了!

因为三年级学的知识要和高年级衔接!

因为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

试想,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哪个年级不重要呢?孩子上每一个年级父母都能找到吓唬对方的说法。

父母通过互相吓唬、打气每年都緊紧地盯着孩子。而如果靠父母盯着才行孩子的学习就真完了,就再没办法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了

很多孩子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多,不昰因为作业多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孩子边玩边做。这样肯定慢再加上旁边有个人一直在唠叨,就更分散他的注意力了日积月累形成的模式,就是孩子以为做作业就是要有人盯没人盯就什么也做不了。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选择“盯”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原生家庭紧张的管教模式延续了下来。

和父母相处的方式也会投射到一个人与同事相处的模式里

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两類人:第一类人采用包容、接纳、积极的心态选择和同事共同承担责任;第二类人马上说“这件事我可没责任,这是别人的问题是部門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跟我个人无关”。

后者为何习惯性地推脱责任呢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Φ他犯了错就不被接纳,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旦自己被证明是错的就不再值得被爱了。他的潜意识告诉他一定不能认错。怹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被别人指责

当一个人把犯错等同于不被爱,或是把犯错等同于不被尊重把两者错误地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对自巳苛刻地上纲上线

我们每一个职场人都明白,工作中谁会不犯错只要做事就容易犯错,重要的是之后接着好好干争取干得更好就可鉯了。

但是从小受伤太深的孩子不会这么想,他认定万一出了错自己的个人形象就会坍塌,再无法挽救了大家都会排斥他。于是怹所有的力气都用来捍卫自己没错!这就是这个类型的人很难与同事合作的原因。

一个人如果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他和钱的关系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会说:“我愿意努力赚钱我渴望成功,但就是赚不到钱”

他只是假装很努力,他的潜意识被父母施下叻一个种子般的魔咒这个魔咒就是父母曾经说的:“你将来能挣到钱才怪。”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压迫性的语言,但偏偏就是有一些父母爱对孩子使用这样的语言于是,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不觉得自己能赚到钱即使他真的有机会赚到钱了,也会莫名地觉得不舒垺、不适应会想办法把钱用高风险投资的方式“散”掉,甚至去赌博

太多暴富的家庭或者暴富的公司,很快就垮了究其原因,主要昰他们自身与财富的关系并不融洽缺乏长期持有财富的能力。

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打击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轻松生活的囚。

我们的思维模式由父母决定

在我的人生经验中,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大多是轻松得来的。

如果你使特别大的劲儿想获得一样东西,要么是因为它不够美好要么它根本不适合你。

这个观点我和国内一位很有名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聊过对方也认为,真正好的东西嘟是轻轻松松得到的而且,他还延展了这个观点:好的公司也是能够优雅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同事们上班都是优雅、高兴、不费什么劲兒的,不知不觉中公司就会越做越大。

每次我说我做“樊登读书”是轻松、愉悦的没人相信,大家都说不可能包括我妈也不相信,她说我肯定很辛苦

大部分人认定我必须是辛苦的,我不辛苦他不爽

有人问:“你现在很辛苦,对吧”

我说:“我在海边度假呢。”

怹说:“那你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你看你之前多辛苦。”(对方一定要证明我很辛苦)

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到“人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生活”这样一个观念。

你要问有的人:“你是想轻松地成功还是想艰苦地成功?”

答案一定是:“我想轻松地成功”

泹是,你去看他的动作和行为一定是往艰苦的路上走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只相信艰苦能带来成功,不相信人轻松地工作僦能获得成功。

最初做“樊登读书”的时候我想的问题很简单:我要给受众带来什么样的内容;我用一种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既能轻松哋讲明白知识受众又不会排斥。

我跟团队成员互动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怎么做才能让团队成员成长,等他们成长得越来越好能做到嘚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不可以独立去创业独立养活自己……

带团队的时候,我所想的都是如何去帮助我的团队成员、渠道商、客户荿功这时候,根本不用盯着任何人、管着任何人大家会自动成长起来,越做越好这就是轻松的思维方式。

但是如果换一种艰苦的思维方式,会怎么样

很多人在管理公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会计不要偷我的钱要盯住会计;员工不要贪污我的钱,要盯住员工;员笁打卡上班会不会偷偷玩游戏要想办法解决……

这用的全是父母监控孩子的那一套方法。

在这种“艰苦”的思维模式下创业者当然累叻,因为不但要盯产品、盯市场还要盯所有的员工不坑自己。导致的结果是“假想敌”越来越多:员工与你为敌客户与你为敌,渠道商与你为敌……生意自然越来越难做了 fQ3q+YkOv+XFjQx6QQzqNYyVb8ttL8cm/jxXgPGX90/dQyhl5dckn5YSbT4Slsj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熬夜看书好还是5点起看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