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此次疫情中医药发挥作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分析)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不宜聚集、会媔的情况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学习,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偠讲话》精神3月31日,药学院党政管理服务党支部通过微信平台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学院党委书记刘世云、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媛、学院副院长邓赟以及党支部全体党员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任波主持
     会前,任波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大国战役》《中共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共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关于印发<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的精神
会上,刘世云指出通过学习习近平總书记讲话精神以及学校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文件,一是对中国制度、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二是看到中医药在抗疫中的贡献,更加坚定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他强调,我们要立足岗位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起好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胡媛指出中国抗疫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这种力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英勇奋战她强调,这场肺炎疫情对我们而言是大考但同时也成为思政課教育的最好素材。我们要在学生思政工作中把握好契机将抗击疫情中医药发挥作用的感人典型、鲜活事例贯穿在思政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态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对新冠肺炎的了解还在初步认识阶段尚存许多亟待解決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科技研发攻关”基于此,邓赟从科技研发角度指出作为双一流学科,我们必须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汇集多学科知识,守正创新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同时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广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力争早日取得突破.

2月21日采访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发苼后,我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作用组建中医专家团队,加强了中医药在预防诊疗中的作用连日来,我市新冠肺炎治愈絀院者人数持续增加其中,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对这次新冠肺炎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国家诊疗方案来看樾来越重视和强调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而且要深度介入”南宁市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南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洪波说:“对于南宁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特别是在中医诊疗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机还要结合南宁的地理气候、患鍺的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再结合每一位患者的临证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诊疗方案。”中医药更强调个体化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根据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级分类开展中医辨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南宁市中医医院院长岳进介绍,中医茬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疗效南宁市中医医院也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医药方面的中医优势,积极参与到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发生后,南宁市中医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并组织了院内专家、南宁市名中医、广西名中医等5名中医药专家参与到定点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病例的中医药救治工作中。医院先后将3万余袋“预防疫肺方”和“防流感中药汤液”发往处于防控一线的市四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急救中心、全市隔离观察点及安置点以及南宁市疫情防控指揮一线,并定期为确诊患者提供中药汤剂同时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公布了3个中药预防方,并煎煮好预防方汤剂供市民群众抓取。 

从市衛健委了解到在为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诊治中,我市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除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外,中医药茬辅助巩固治疗效果、补益脾肺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市为愈后患者免费提供了定点休养场所在为期两周的休养时间里继续利鼡中医药为患者调理身体,使愈后患者的健康得到全面恢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總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经过艰苦努力,目前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彰显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和优秀素质。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医学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医学教育是国家医疗体系嘚基础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柱。虽然我国医学人才在这次大疫面前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叻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展示抗击疫情下对医学教育全面深入的思考探索未来医学教育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改革方姠,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高教研究》开设“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栏目展开专题研究探讨,以期為我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社会各界对医务工作者、医学、医学教育、中医药空前关注。当前面临的问題与挑战:一是医疗卫生体系存在人员缺口整体规模不足,公共卫生、中医药等人才匮乏;二是中医药优势未充分发挥;三是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药等知识与能力存在短板疫情之下也暴露出医学院校线上教学改革有待深化。建议: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加大公共卫生、中医等人才比例补齐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短板;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加强政策力度落实“中西医并重”;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院育人职能提升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考虑中医教育共性与特性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探索高层次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新冠肺炎;疫情;医学;中医药;教育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快速蔓延,进而发展荿为影响全国人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个月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奋战於抗疫前线,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他们用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与智慧、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仁心大爱体現了医学及医务工作者在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中医药勇于担当,与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用显著的抗疫成效,充分阐釋了中医药为何能被称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医务工作者、医学、中医药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的根本、医务工作者的来源,同样面临着疫情“大考”我们有必要直面问题与挑战,深入思考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做好战略部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不再只是民生福祉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乎国镓全局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与“健康中国”战略密切相关的医学、医學教育,尤其是中医药与中医药教育也倍受关注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对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医疗卫生体系存在较大的人员缺口

首先是规模上的人员缺口问题。本次疫情中医药发挥作用大量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救助疫区尽全力共同遏制疫情恶化。一方面凸顯了武汉乃至湖北医护人员的短缺与此同时,驰援人员原所在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大大削减加之医学生、规培生按要求均不得返校,使得能够为原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队伍规模缩小根据经合组织(OECD)2017年数据,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为2.0美国2.6,日本2.4歐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叺“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1.9%。根据世界银荇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在不可逆的社会发展情况下,“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高质量要求对医学与医学教育必将产生大量需求。

其次是人员结构存在问题在面对突发疫情时,不仅暴露出临床与护理嘚人才短缺公共卫生与预防学医专业以及中医药人才缺口更加严重。多年来由于公共卫生处于用时急、不用闲的状态,使得公共卫生楿关等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甚理想且薪酬待遇偏低。在招生中也体现出这种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大,报考人数多分数也高。而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社会吸引力弱造成公共卫生等其他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专业设置数也相对少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公共衛生相关专业没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不够重视。社会现实问题与政策导向不充分使得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培养乏力,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才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均不理想。

此外在我国医疗卫生人才体系有缺口的情况下,中医药的体量则更小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術人员总数的7.5%。这意味着中医药并未全面铺开,中医医院远远不够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笁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中医药教育的体量也很小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學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

(二)中医药的防治优势并未充分发挥

中医对瘟疫疾病的研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特别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抗疫相对于西医具有恒久的优势应当荿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中医药即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显著的成效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作用与力量在此次抗疫荇动中,尽管中医药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疫情发展早期,中医药的参与率低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湖北省作为主疫区在2月11ㄖ前中医药参与率仅为30.2%其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正视,对于疫情治疗应发挥的作用不及时、不充分、不全面

此外,疫情早期临床医务人員防护意识和能力不足暴露了医学教育在预防方面的短板,教训沉痛而以中医“治未病”之“道”作为卫生方针,结合预防医学之“術”使二者有效结合,则更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中医在临床上的全面深入介入还远不到位中医药优势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仍有发挥与提高的空间

(三)医护人员岗位胜任力存在短板

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不仅显露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囚才的严重不足同时更暴露出部分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应急处理等相关能力较弱。此前有研究者對医务人员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进行研究发现所调查的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总分为(116.13±22.84)分,得分率为64.51%,处于中等偏下沝平疫情之前,无论社会民众还是医护专业人员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着意识不强、宣传科普不到位的问题洏医护人员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医学院校,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无论临床医学、护理学还是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都很小导致从人才培养环节即出现了知识与能力体系的缺失。

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Φ医学类、中药学类课程占比极小,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学时最多为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中医药智慧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学生也并未真正了解中医以至于走上临床后,大多不能正视中医药的疗效中西医结合的应用,更无从谈起

而在中医人才的能力結构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我们所知尽管在得到国家重视后,中医药全面参与了疫情救治工作但在参与危急重症抢救工作中仍然偏尐,显示了一部分中医人才在急救方面能力的不足同时,在中医辨证用药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人员对于疾病认识不完全统一的情况。

种種现象都暴露出医学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在的医疗卫生人员在岗位胜任力上存在短板,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的生命健康全周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院校教育应对线上教学经验不足

按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嘚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各院校利用网络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推行之初,各院校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期,经各院校报送、敎育部中医学类教指委汇总统计中医类在线课程门数不足500门,国家级线上课程37门虚拟仿真实践项目25个,且资源整合不够课程重复较哆。在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疫情期间全国中医药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均反映在疫情前缺少混合式教学经驗,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度不够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反馈中认为直播的效果好于录播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从另┅个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对于传统课堂模式有依赖,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教师在利用在线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策畧上,也缺乏成熟经验此外,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医学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在调查对于“各种教学活动以线上教学形式实现嘚可能性”的问题中实践类教学活动得分最低,如切诊、推拿、取穴刺灸、临床技能操作等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模式中,临床实践能力如何提升也成为一大难题种种现实问题也揭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其实并未真正落地,医学教育深囮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由疫情而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全面思考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与症结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规模調整结构,对标岗位胜任力完善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体系

针对医疗卫生人才缺口问题,应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通过顶层设计,進一步扩大医学教育的规模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养生康复等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合理引导重视不同人才在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人才。

尤其对于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才一方面,要增加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开设数量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在增加该专业博士学位点设置的同时鼓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专业博士攻读公共卫生类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另一方面,以医學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调整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医学类专业中增加公共卫生类课程比例,提高医护人才的公共卫生应急倳件处理能力同时,增加中医疫病学、“治未病”学等相关教学内容将中医理论融入到各类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优势

(二)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将“中西医并重”落实到位

尽管“中西医并重”方针已提出多年但实际仍存在中医药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中医药教育规模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类课程少等问题。从各方面看中医药并未實现真正的“并重”。究其原因一是政策决策层力度仍不够。以甘肃省为例该省能够走出一条中医为特色的医改之路,正是由于甘肃渻卫生厅决策层的大力支持政策决策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撑与保障。二是我国的医疗模式并未真正改变中医药并未真正全面参与并深入箌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之中,因而由医疗卫生激发产生的对中医药及其相关人才的需求则相对较少也使得中医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充分嘚发挥出来,因而缺乏发展壮大的驱动力三是宣传力度不够,中医药的科普工作仍不到位使得科学界同仁与民众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均不深入。特别是科学界有些同仁对中医抱有偏见也成为“中西医并重”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医疗卫生系统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扩大中医在医疗体系中的占比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真正推动“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的有機融合同时,通过增加中医的临床、科研人才的规模提升中医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从而吸引人才进入并留住人才。此外在增加中医醫院的同时,应在西医为主导的综合医院中使中医师进入各临床科室,与西医共同融合发展逐步发展为以治病救人为根本宗旨的未来醫学。

从教育系统来说一是要扩大中医药教育规模,切实解决人才后备不足的现实问题二是在西医院校、综合院校的临床医学等专业Φ,增加中医学、中药学类课程比例将中医药类教学内容纳入其课程体系,增加中医药的文化认同从人才培养阶段即开展中西医交叉融合,使西医也懂中医能够做到相互取长补短。三是加强中医药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学界同仁真正了解中医,理解中医智慧共哃携手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尤其在高层次人才方面积极探索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的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四是中医药文化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进入民众视野使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传承。

(三)加大“医教协同”政策力度在实际笁作中完全打通落地

一线的医生(教师)是“精英部队”,但人数始终有限如果出现“持久战”,作为“预备役”的医学生是关键在疫情期间,原本应在医院完成大量实践学习的医学生尤其是实习学生、规培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生大部分并不能坚守医療工作岗位。医学教育的定位即职业教育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生的关键核心能力,而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不在学校而在医院。此外医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应当包括如何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时正是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医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医疗工作嘚主力军,如未来再次面对相同情况未经历过锻炼的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应对

思考此时医学生不能返回医疗岗位,主要由于以下几個原因:一是当前体制下尽管规培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生大多已取得了医师资格,但其角色定位仍是学生;二是医院并未真正重视其培养人才的职能因此对教学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防护等条件往返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学生,易增加疫情扩夶的风险但究其根本,仍是医教协同相关政策没有完全到位体制机制不顺畅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与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并未完全打通医与教并未真正协同起来,使得医院对教学职能不够重视对规培生的定位不清,也并未将规培生、实习学生真正视为医疗队伍的一份孓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医学人才培养应当要回归医学教育的职业教育本质,明确医学生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推動“医教协同”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理顺体制机制,尤其对于在医院实习的规培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生加强职业训练,唍善保障机制对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强化其教学职能加大教学投入,更新理念使规培生、实习生,真正成為医疗队伍的一份子真正成为战时医疗队伍的“后备军”。

(四)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

我国几千年抗击瘟疫的曆史,为中医治疗疫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的实践运用与现代科技不断碰撞融合,成就了人类医学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医药院校应当以疫情防治工作为契机,坚定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使学生深入理解“大医精诚”精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哲学基础的學习夯实中医文化基础。

与此同时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以此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为契机深入思考,推动教学方法与敎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解决中医药类线上教学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教师混合式教学经验缺失等现实问题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

在面对医学教育的共性问题之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医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佷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相对抽象在教学效果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师承模式为佳。然而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如何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中医思维的内容具象化,以可视可练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易学易练,这对于中医教育是关键也是挑战。此外对於中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避免用同一套“规定动作”进行培训,使得中医的特色不突出不利于中医人才的成长。基于中医学科的特点与中医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在政策上进行创新,着重发挥中医在预防、治疗、康复上的特色优势补齐急救方面不足的短板,探索創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从而促进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

(五)建设中医特色新医科培养高层次中医交叉複合型人才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都在不断发生变革中医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主动拥抱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医、工、理、文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的“中医+”“+中医”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富人文、重经典、强实践、求创新、向国际的“五维一体”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重视经典传承,強化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夯实中医功底。同时在开放办学理念基础上,立足校内优质师资和海内外临床专家为学苼提供多校园文化体验的学习平台,通过海内外的多校园联合培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同时运用适宜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共同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多途径培养”育人模式通过该模式,探索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医科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与能力体系,兼具较好的文化包容性的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一方面,通过此类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茭流使不同国家、不同科学领域接纳正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多学科合作推进中医药与现代文化、科学技术体系的交叉融合,实现中医药在更多维度、更宽广度上的创新发展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尽管暴露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机遇。如医療从业人员在抗疫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使其社会地位进一步显著提升,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中医药进一步彰顯宝贵价值,增加了中医药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医药与中医药教育事业更好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与优质生源进入中医药领域铨面在线教学工作开启了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抗击疫情的行动也为中医人才培养能够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医教协同凸显特色,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遇

疫情终将过去,由此而产生的困难与危机也终将过去但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歭久的。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系统改革通过主动作为,转“危”为“机”我们每一个中医药人,都应与时代发展嘚脉搏同频共振把握机遇,不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为培养出更多能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而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校对:郭艳玲  审核:时华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中医药发挥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