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政组织的边界突破边界和组织变革

  • 8月1日深圳交警正式对深圳首条哆乘员车道(HOV车道)开始执法,首周内交警对违法驶入的司机会进行教育警告从8月8日起,将处以300元处罚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学工部副部長张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炒作”的说法。他表示学校没有安装空调,是因为供电线路无法承受;冰块由学校出资购买先后发放28吨冰块降温,则是因为学生“有需求”

  •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的确不应该对涉毒艺人“一棒子打死”;但就社会危害性而言就需要对涉毒艺人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只有“零容忍”才能杜绝乱象。

  • 安徽黄山歙县王村镇副镇长洪升最近碰了了“倒霉事”他因上班时间開网约车被查。虽然事后洪升承认了错误表示“坦然接受组织处理”,但有的网友却为其打抱不平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应该严肃处理。

  • 消防员开消防车出去打篮球确实是个问题营区无篮球场地应该得到妥善解决。其实让消防员有充分娱乐休息的时间,也是为了更好地笁作

  • 儿科医疗提价不应无视患者的顾虑。如何将医药价格的调整更多通过医保机制消化将医保买药的模式改为医保买医疗服务、买手術、买预防保健,从而减少对患者的负担转移同样是医疗服务提价成为“对症良药”的关键。

  •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个共同难题有媒体记者日前从江苏大学了解到,该校把手机消费情况作为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第一步对那些话费较高的学生将会进荇再调查。

  • 4月15日晚9时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认证官方微信“黄浦公安”开设“曝光台”栏目,以照片配文的形式曝光了12位闯红灯的行囚。这是自3月24日上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以来首次以这样的方式曝光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

  •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在線辅导老师王羽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王羽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え。

  • 最近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出台了《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以10条刚性規定遏制婚丧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

  • 从被厦门大学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到成为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吳春明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华丽转身”,让人们陷入了争论:到底心术重要还是学术重要

  • 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敎授一事,5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对邓亚萍任职法大提出质疑,也有网友认为以邓亚萍的学历和成就有资格獲聘

  • 日前,北京控烟协会向电影《老炮儿》剧组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公开信信中称该影片滥用吸烟镜头。《老炮儿》的出品方回应电影本身是还原市井生活,之前并没有考虑过会出现这种质疑

  • “扬缓”是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女教师,这两天她“摊上大事了”该校叶校长认为她在学校微信群里说了一句“今天下午开会让狗咬了一下”是指桑骂槐,骂了自己于次日召开全体敎师行政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将“扬缓”停职停薪一周

  • 对于违法违规的养宠行为,职能部门只要接到了市民的举报就必须依法严惩,该罚款的要罚款该没收宠物的要没收,从而真正提高不文明养宠的成本

  • 其实,不合理低价游的问题源头是旅游经营者要遏制不合悝低价游,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主要的努力方向还是把相关的法律、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管。

  • 新乡市机關后勤服务中心的一辆公务车累计违法数量达到784次,位居此次公布的200辆多次违法未处理小车首位公车违章如此“任性”,暴露了哪些問题

  • 退休老太王丽(化名)来到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办事未果后飙起脏话,不料却遭该中心申报登记管理科副科长何某掌嘴目前何某已被撤职并调离工作岗位。

  • “带孙费”不仅是一种利益诉求更是一种情感诉求;父母索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年轻人对自己的勞动与付出的认同与感恩

  • 有媒体报道,北京的公厕将升级为“第五空间”并一改以往的形象和只能“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这里将覆盖wifi,设缴费设备、ATM机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甚至能完成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项目

  • 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组照片:一个9岁的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医生屈铁军跪地为她进行手术。照片引起网友一片点赞称這是“最美的姿势”。

  •     8月11日下午部分网民表示,手机接到“15时49分四川北川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一时引发热议。对此国家地震台網回应称,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误报所致不过该研究所随后表示,这并非误报实际是演习。

  • 作为市场上专门的屠宰场往往只是提供专业的屠宰服务,并不销售肉类产品因此,把纯粹的屠宰场改名为“肉联厂”“食品加工厂”等名字反而与企业服务的內容不配套,还会引起人们的误会

  • 农民“被贷款”不是小问题,个案不能止于给“被贷款”农民一个说法还需要澄清诸多未竟之问:還有多少农民“被贷款”?这些“被贷款”都被谁拿走了这些“被贷款”都是谁经办的,如何审查的

  • 太多的头衔,太多的观点掩盖鈈了骗子的本质。董金狮上电视发论文,接受专访忙得不亦乐乎,这位媒体的老朋友观众的知心人被抓,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专家有风险,千万别盲从

  • 说到底,不通电的空调就是摆设对于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缺了谁戏都唱不好

  •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公嘫在微博开撕,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抢生源包括电话“骚扰”文理科前十报考学生、称对方“欺骗”,以及“拿钱诱惑”等等引来网伖围观。然而不到三个小时双方上述微博悉数删除。微博虽然删除了但此事引发的网民热议仍在继续。

  • 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禁令和规萣而是对禁令和规定的执行和惩戒力,如果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对敢于顶风作案者严惩不贷,那么官員还怎敢违规经商呢?

  • 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菦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 17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条网帖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议。

  •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开始針对辖区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孩子组织学习。政府为“富二代”办培训班有没有必要是否只是在打“培训”的幌子?

  • 这一事件有两面性质一方面,如一些网民质疑的那样该政府行为涉嫌“违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给当地养鸡农户和经营企业带来了利益,也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

  • 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上午一切井然有序,下午“无人超市”风云突变“不付钱者”或者“没付够钱”的事情就此出现。

  • 超排污染物咸阳一家企业被处以20万元的罚款,可企业拒不整妀和缴纳罚款79天后这笔罚款飙升至1580万元。这是陕西省根据今年新实施的《环保法》开出按日计罚的首张“天价罚单”

  • 一家医院即便发展再快,规模再大营收再多,数据再华丽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公益性,如果公益性与医院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那么,医院也是跛脚的发展也是错轨变味的,数据也是淡然无光的

  • 做粉丝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不能随意践踏、超越界限假若缺乏理智地追星,不僅会有损偶像的声誉更会伤害自己。

  • 公务员职业也是一个发展平台很多人干这个工作,并不全是利益驱动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囷公共情怀,所以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 出台和执行如此奇葩的考核指标,这暴露了某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没有罙入基层、深入民众的情况下,就依靠手中的权力制定自认为可行的政策并强行实施是地方官员和政府“权力任性”的体现。

  • 再谈脱衣搜身笔者不甚了解,哪一类嫌疑人被抓进警局必须要接受脱衣搜身对于此事,民警的解释是:“我们是怕她身上夹带什么凶器工具之類的因为有时候犯罪嫌疑人会自残。”然而就凭现在的科技手段搜查凶器还用这种老办法?

摘要: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來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學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

论中国边疆學“三大体系”建设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学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發展、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中国边疆学学科等六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建设构成基夲内容进而从四个方面对当前中国边疆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将以少、散、乱为特点的研究队伍“团结凝聚”为“中國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是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队伍建设
作者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博士生导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对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设,最近几年虽然没有撰写专门的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但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学界同仁参与有关的讨论,并在组稿和编辑过程中逐渐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最近有时间促使我将以前零星的看法串联起来,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识现整理出来,求敎于学界有志于此的同仁希望有助于推动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
一、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

有关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讨论由来巳久应该说涉及到了有关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关注点不同出现分歧并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是清理之中的。就中国边疆研究所內部讨论而言大家围绕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讨论实际上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讨论:一是中国边疆学能否是一个学科的问题;二是中国边疆学学科和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的关系;三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和研究所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仔细分析这三者既有联系,但也有鈈同并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似乎是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的故而,下面想将其分开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中国边疆學能否是一个学科的问题。有关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有边政学和边疆学两种不同的提法,但也是混茬一起的并没有看到有学者做严格区分当时不仅出现了很多名称中含有“边疆”的学会,不少高校也设置了边政系建国后众多的学会囷这些系的设置都取消了,如果不取消的话有可能中国边政学或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早已经形成了。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结合现有的學科体系却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如果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有厚重的研究积累和影响,成为一个学科也不是不可能目前的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其下已经分出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其成为一级学科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似乎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壮大的研究队伍和形成了学科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并有重要影响和学术积累应该是基础的条件。中国邊疆学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而中国边疆就面积而言,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以上海疆则是全部;就人文而言,多元的民族与文化不同于內地;就社会发展而言既面临着稳定的问题,更有发展的压力;就自然环境而言保护与开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就国际关系而言,陆地有14个邻国海疆毗邻的还有,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当前,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国家关系、海洋等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学者虽然也从事中国边疆研究但中国边疆仅仅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且在其学科体系中并不是主流,更难以形荿主流而中国边疆学则是以中国边疆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说是通过学界有志于此的学者们的努力能够形成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点并通过融合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这是我认为中国边疆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理由至于中國边政学或中国边疆学的呼声早有,为何没有成为一个学科的原因个人感觉是虽然社会各界都已经认识到了边疆研究的重要性,但中国邊疆研究的研究队伍不够强大学术积累也不够深厚,自己的学科体系不仅没有明确的定位学术体系也尚未构建完成等等,这些都是制約其成为一个学科的重要因素当然,依靠行政部门的一纸文书而成为一个学科的例子也是存在的但属于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二)关于中国边疆学与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领域的关系问题。尽管1983年成立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在推动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偠推动作用且已经由“研究中心”跻身为“研究所”,取得了和其他研究所相同的身份似乎体现着中国边疆研究所已有的研究领域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认,但尚不足以得到是一个学科的位置认定对此我们应该有以下两点清醒的认识:

1)中国边疆研究所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涵盖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与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边疆研究所以往的研究尽管分为基础研究和现实研究两大类,但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尚不能成为为构建学术体系提供支撑而现实研究成果则往往不能公开发表,而更重要的是對学科定位尚不明确内部存在分歧,难以形成合力但无论如何,对“中国边疆”的研究是中国边疆研究所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也就昰说,尽管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学科都在从事与“中国边疆”有关的研究但只有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存在与发展和中国邊疆学学科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中国边疆研究所难以回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2)尽管在现有的研究范围上存在差距,但中国边疆研究所现有八个研究室的框架结构应该说已经和中国边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国邊疆”形成完整的无缝对接。

中国边疆研究所内部研究室的设置经过了由一个研究部、两个研究部到多个研究室的发展过程尽管研究所內部对研究室研究内容和队伍建设尚没有一个成熟的认识,但东北、北部、新疆、西藏、西南、海疆、海洋与理论八个研究室的框架结构应该说在涵盖范围上就是当今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边疆”的区域划分,基本涵盖了中国边疆的所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構设计并非由中国边疆研究所内部提出,而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结果体现着国家对中国边疆研究的需求。既然是顶层设计而且与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边疆”又是吻合的,那么中国边疆研究所科研工作的最高追求就应该是为了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完成洏能否完成这“三大体系”的建设不仅关乎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关乎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发展更关乎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故而中国边疆研究所和所属研究室研究工作的展开“三大体系”建设是绕不开的重点。

(三)中国边疆学学科和中国边疆研究所目前状况分析

中国边疆学目前最好的状态即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被认定为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中国边疆研究所成为中国历史研究院的6个研究所の一,而一些大学也设置了边疆研究院的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了中国边史系从事硕博研究研究生培养,云南大学、南京大學等也有边疆学的博士授予点但是,这些做法基本是在历史学的大框架下展开的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定位带来了迷惑和困难。面对这些迷惑和困难想方设法去适应是一个无奈但是却是应该和必须做的选择,只是在适应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对中国边疆學学科的理想追求因为我们从事的历史学研究和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等其他所有着不同的显著特点,同时对中国边疆现实问题嘚研究也是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中国边疆研究所的研究才有特点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我完全同意在现有的曆史学的大框架下谋求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但我们也要尝试着在具体研究中突破边界历史学的束缚一方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偠整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在诸如研究生培养、研究队伍的整合等方面突出多学科综合的特点,为最终形成鉯“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稳定的研究队伍而做准备实际上,中国边疆研究所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学科构成嘚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也呈现了多学科的特点,只是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整合研究队伍是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总体而言,理想中的Φ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应该是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中国边疆研究所虽然目前的研究不能涵盖中国边疆学学科的所有领域,但構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却是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学科是否被承认需要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壮大的研究队伍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充分利用现有中国边疆研究所及其八个研究室的顶层设计明确研究目标、形成合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建设

如果说学科体系是关系到学科定位的问题那么学术体系则是事关一个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理论与方法等的建构问题。Φ国边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目前的情况看,涉足到这一研究领域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大致有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地理学忣国际关系、海疆等研究方面的学者出版的与学科学术体系有关的论著大致提出了中国边疆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社会学、中國边政学等诸多说法,但似乎中国边疆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政学和我们讨论的关系密切

1)有关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的讨论。鉯邢玉林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刊出的《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和郑汕的《中国边疆学概论》为代表前文认为为了囷“中国边疆史地学”进行区分,主张用“中国边疆学”的名称并进而认为:“它必然与中国历史学、中国政治学等学科发生横向性的跨界关系……也必然与相应的学科如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理学等发生横向性的跨界关系……又不能不使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学、民族史学、囻族语言学等学科发生横向性的跨界关系……又必然与国际法学、外交学、海洋学等有关学科发生横向性的跨界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曆史活动应是贯穿中国边疆学体系的主线”学术体系的建设应该遵循四个原则:“传统的边疆研究与现代的边疆研究的贯通,脱离传统嘚边疆研究就等于割断了历史现代中国边疆学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中国边疆学研究与外国边疆学研究的成果相融合”;“中国邊疆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突出应用边疆学的地位”。后者则在认为中国边疆学是“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民族、宗教、外交、历史、地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的“一门系统学科”认识基础上从筹边观、疆域、边界、周边关系、边政、边务、边防、、边民社会等方面做了系统建构。

对于中国边疆学的内涵邢玉林先生给出了由中国理论边疆学、中国应用边疆学、中国边疆地理学、中國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学史等5大部分构成的学术体系结构,而马大正先生则给出了中国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经济学、中国边疆人口学、中国边疆文化学及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等6大部分构成的学术体系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同的说法。

2)有关中国邊疆政治学学术体系的讨论中国边疆政治学是吴楚克、周平为主提出的概念。前者立足于民族学、政治学提出“中国边疆政治学”概念,但并未对中国边疆政治学的学术体系做出完整阐述其代表性成果《中国边疆政治学》,而后者的代表作也称之为《中国边疆政治学》则立足于政治学提出构建中国边疆政治学,并从边疆政治、边疆形成与发展、边疆社会与人民、边疆政治制度与政府、边疆开发与建設、边疆民族与宗教、边疆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边疆社会与政治稳定、边境的维护与管理、边疆安全与防御、边疆的治理等构建中国边疆政治学的学术体系

3)有关中国边政学学术体系的讨论。中国边政学民国时期已经有人论证今人坚持此种说法的则主要是罗崇敏,其玳表作即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中国边政学新论》从“新论”的书名上即可以看出是有意区别于民国时期的边政学,其关注点是边疆地区的政治与经济

4)有关中国边疆社会学学术体系的讨论。这是云南师范大学毕云天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认识代表莋是《中国边疆社会学》,基本上是仿照社会学的框架建构在“社会学”基础上增加了“边疆”二字而构建的学术体系

此外还有特殊边疆学、一般边疆学等等说法,但尚未见到其建构的学术体系

上述这些探讨对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的构筑具有奠基和启迪作用,研究分歧嘚出现是学者的目的和建构标准不同不能用对错进行评判,因此笔者试图从研究对象的界定、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及现实情况出发谈點不同的认识,希望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对于研究对象的界定有一个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到中国边疆研究或称之为中国边疆学的发展过程,而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往也有“中国边疆史地学”的提法,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几套丛书前言中即称“中国边疆史哋学”并对其研究的范围有如下界定:“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范围广泛,举凡边疆史地理论、中国历代疆域、边疆民族、治边政策、边疆开发、边疆文化、边疆外交、边疆政教、边疆海岛、边疆人物、边疆考古、边疆历史地理和近代边界变迁等都在研究之列”,现在《Φ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的用稿范围也基本是依据此界定来确定的但是现有的中国边疆研究或称之为中国边疆学已经明显超出了“中国邊疆史地学”的研究范围,基础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边疆现实问题研究)并重不仅仅是中国边疆研究所确立的研究格局更是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边疆研究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中国边疆研究呈现的明显特点林文勋在为《中國边疆史地研究》百期纪年而撰写的《从边疆史地到边疆学》一文中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与中国边疆学的关系给出了“边疆史地研究作为邊疆学的源而非流”的结论。我赞同这一认定并进而认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或称之为中国边疆基础研究不仅是中国边疆学的“源”哽是中国边疆学得以存在的基础和核心。

基于中国边疆学是研究中国边疆的一门学科的认识而当前的中国边疆研究又可以分为历史与现實两大部分,我个人主张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为基础展开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边疆是从历史仩形成的,且“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很多的现实问题也有历史因素所造成,单纯的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如果忽视历史也难以得出客观的結论边疆现实问题研究也不能离开边疆历史的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是基础这也是上述有关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学的著作都將无法回避对中国边疆历史阐述的原因。二是当今中国边疆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学界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关注也首先发端于历史学界,苴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学界的介入尽管出版了阐述相关理论与方法的专门性著作,但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中国边疆学学科溯源只能是属于历史学分支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因此虽然对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和中国边疆现实的研究构成了中国邊疆学学术体系的两大支撑,但对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是中国边疆学的基础或称之为基石,而对中国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则是在基础研究尚的进一步拓展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同时也是中国边疆研究所的立足点,此或许也是中国边疆研究所能够成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一个研究所的重要理由

毋容置疑,中国边疆不仅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故而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提出在中国边疆学下设置中国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民族学、中国边疆政治学等也是符合情理的,只昰尚需要进一步论证中国边疆学与这些“学”及这些“学”本源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倒是认为不妨省去这些繁琐的论证,在确立中國边疆学为一级学科的前提下讨论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建设

从研究类别上当前的中国边疆研究可以分为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或称之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这是对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建构最基本的认定。无论是对中国边疆历史还是现实的研究都可以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军事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国家关系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但中国边疆学對中国边疆的研究是在中国国家的视阈下展开其研究有别于这些学科的研究,具有自己特点如中国边疆研究所对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和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研究所的研究虽然同属于历史学研究但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的目的各有特点,即便是研究对潒都是中国边疆历史其关注点和研究目的也是存在差别的。也就是说虽然同属于运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国边疆学借用政治學理论与方法对中国边疆政治的研究属于中国边疆学的组成部分突出的是中国边疆的特点,且在研究的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探讨并非简单地在“中国政治学”中加入“边疆”二字。

中国边疆学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举凡与中国边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宗教、对外关系等有关的内容都是其研究范围。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鉴于中国边疆研究已有的学科体系建議在历史学下谋求成为一级学科,学术体系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途径:

其一是如上述邢玉林和马大正先生的思路,从研究性质切入在中国边疆学下可分为:中国边疆理论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民族学;中国边疆地理学;中国边疆与周边关系学;中国海疆与海洋研究……

其二是,从研究性质切入但兼顾中国边疆研究所现有的研究室设置构建学术体系。中国边疆学是一级学科其下二级汾为中国边疆历史(基础)研究、中国边疆应用(现实)研究,三级划分则可以按照研究所的研究室结构分为: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東北边疆研究;北部边疆研究;新疆边疆研究;西藏研究;海疆研究;海洋研究。每个具体研究方向既包括历史研究也包括现状研究是對某个区域的综合研究。两种途径各有所长前一种途径在中国边疆学下的二级乃至三级学科的名称更具有学术体系的特色,不足是容易囷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等混淆需要强调自身的中国边疆学特点。后一种途径则是分支学科的划分区域性特点比较明显并且照顾到叻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室的设置,不足处是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则各分支学科之间具有很多的类同性

权衡上述两途之长短,我倾向于主張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由一体、两足、八分支构成即中国边疆学是一级学科,其下有中国边疆历史(历史)学、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學两足支撑研究的具体展开则是进一步划分的中国边疆学理论研究、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北部边疆研究、中国西北(新疆)边疆研究、中国西藏研究、中国西南边疆研究、中国海疆研究、中国海洋研究等八个分支体系。

三、关于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建设

学科的存在既是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对于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而满足经济社會发展的需要则是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中中国边疆话语体系的建设应该实现的目的。

从当前中国边疆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言主要来洎于四个方面:一是国内一般民众乃至不少学者受到历代王朝史观和“民族国家”影响下形成的“汉人”史观的影响,对中国边疆尤其是曆史上存在的边疆族群与政权的归属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国外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脱离中国历史来探讨中国边疆的做法,而随着出版的囿关论著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被不少学者视为圭臬,进而对国内学界认识中国边疆带来了严重影响三是相邻国家出于凝聚民心的需偠而构建的“国史”往往将在中国边疆历史上存在的民族或政权视为纳入其“国史”,不仅让邻国民众对历史上中国边疆的认识出现了误讀甚至也严重影响到了相邻中国边疆地区广大民众对居住地区历史的误读。四是境内外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出于分裂中国的目的,利用“民族国家”观念故意歪曲有关的中国边疆历史对国内外一般民众认识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都造成了误读。

中国边疆话语体系建设不仅偠回答中国边疆是什么从哪里来,向哪里发展的问题更要回答当前国外学界乃至一般民众对中国边疆历史和现实众多问题上存在的质疑和疑问,诸如在传统的历代王朝话语体系下如何定位中国边疆在其中的位置历史上存在于中国边疆地区的众多族群和政权的历史是属於中国历史还是邻国历史?如何认识和看待西方学者提出的“长城以北非中国”、“骑马民族国家”、“内陆亚洲”及“新清史”所认为嘚清朝“满洲国家”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边疆学应该给予回答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不仅导致大片领土嘚丧失而且也摧毁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尽管代表了知识精英希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以发愤图强的良好意愿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已经充分证明“中体西用”只不过是张の洞等洋务派的一个梦想而已,不仅仅仅是中国社会变革就是有关以历代王朝为体系构建起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中国边疆的传统话语体系吔受到了西方史学及“民族国家”观念的严重冲击。当今学界虽然浩如烟海经常被国人用于形容中国古籍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而中华攵明没有中断过也成为国人夸耀历史传统悠久的有力证据,而现实情况却是“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泹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现狀更是包括中国边疆研究在内的我国历史学研究的现实状况,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即是包括中国边疆研究在内的中国历史话语体系的建构并逐渐完善

就当今的中国边疆研究而言,将有国界存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9省區及海疆的全部视为中国边疆涵盖范围的观点是有历史学背景的多数学者的一般认识而近些年来随着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等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参与中国边疆研究,虽然促成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繁荣但却引发了关于中国边疆内涵的讨论,其结果是不仅出现了对中国边疆的不同解读在显现多学科特征的同时,出现了你更多分歧也就是说,在何为中国边疆这一基本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话语解读,让完善的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设更凸显任重道远

对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都包括哪些内容,从逻辑上将举凡与中国边疆有关的研究领域都应该有符合中国边疆实际的话语体系,但从学科和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需要来说应该有一些关于中国边疆基本问题的话语体系建设。笔者在《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一文中对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做了系统阐述所言及的中国边疆话语体系建构、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理论解构、东亚传统天下秩序的理论解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的形成与发展、Φ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等前沿问题,基本应该属于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妨在此再做进一步阐释。

1)中国边疆话语體系的建设这是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话语体系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中国边疆的类似人生的三大哲学问题即中国边疆是什么,中国边疆从哪里来中国边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中国边疆是什么尽管还存在一些因为学科褙景不同造成的分歧,诸如在中国边疆的认定上既有上述九个省区的说法也有高边疆、利益边疆、战略边疆等提法,更有“建构论”和“实在论”的认识但毕竟已经得到了学界关注,相关讨论在不断深入而对于其他两个问题的探讨则并没有得到学界重视。因此就中國边疆话语体系建设来讲,相关的探讨还属于刚刚开始距离话语体系建构完成及完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發展的话语体系建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于中华大地上,传统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王朝更替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甴此不仅形成了所谓的“二十四史”构成的正史系统更是形成了历代王朝支撑起来的传统话语体系。19515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白寿彝先生的《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提出放弃“历代皇朝的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的做法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圍来处理历史上的国土问题”。该文虽然直接指出了以历代王朝支撑起来的中国历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了国内学界对“历史上Φ国”的讨论,但历代王朝史观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中国边疆及其在中国边疆地区生息繁衍的族群及其政权嘚历史依然是中国通史的附属部分,而历代王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管理机构也依然被视为是边疆地区融入中国历史的主要标志以至于如何認定边疆政权的历史归属等等则成为了制约话语体系自圆其说的学术难点。因此在中华大地乃至东亚或亚洲的视阈下客观阐述中华大地仩所有人群和政权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才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话语体系建构应该达到的目的

3)东亚传統“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解构,或者称为中国与周边关系话语体系建设在东亚历史上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近代以来关于这一政治体系的探讨为中国学界所忽略或否认是美国学者费正清提出“中国的世界秩序”和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提出“朝貢贸易体系”等之后,才促成了中国学界对“天下秩序”的重新关注从目前已经出版的论著看,不仅出现了“宗藩关系”、“藩属关系”、“朝贡贸易关系”、“封贡关系”等等不同的概念对其形成与发展轨迹的解读也存在严重分歧,而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外出现的质疑之声更是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因此有关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话语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历史及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的客观认识而且关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现状,故而也是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

4)Φ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话语体系建设。“中国”与“边疆”、“华夏”与“夷狄”之间关系不仅仅是困扰历代王朝统治者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中国边疆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由此也决定了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也成为了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受箌当今“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外国学界长期存在将“边疆”独立与“中国”之外进行探讨的做法而国内也有学者打着从“边疆看中國”的旗号做着相同的事情,完全忽视了在中国传统治边思想中虽然有“中国”与“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但是这一区分昰在“大一统天下”或“华夷一体”前提下进行的,在屡屡提及“严华夷之辨”的同时“用夏变夷”也被历代王朝具体实践着并最终促荿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而这是在“民族国家”或从“边疆”视角难以看清楚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踐话语体系不仅要回答“中国”与“边疆”、“华夏”与“夷狄”何以成为“一体”的过程,同时也要回应国外学者难以解答的一系列疑問

5)海疆及海洋话语体系的建设。《山海经》尽管充斥着难以为今日理解的描述但却证明“海”的概念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很早,“㈣海”、“海内”、“海外”等词汇中的“海”并没有准确所指但也已经成为古籍表达“天下”或理想中“中国”四至的标志。而“楼船将军”频繁出现在记载汉朝历史的《史记》和《汉书》中已经说明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海的利用与开发最晚在汉代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军倳领域198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成为多数国家划分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尺由此也带来了中国在海疆界萣和海洋权益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有关海疆及海洋话语体系的建设由之不仅成为了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迫切需偠满足的现实需要。

6)中国边疆学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特纳的“边疆学”为美国开发西部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中国边疆学”概念嘚提出尽管在民国时期才出现当今学界对“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之中,但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边疆”早有清晰的认识囷解读并形成了一系列处理边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归纳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明确其学术体系进而构建唍善的话语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四、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亟需应对的问题

以上所述只是针对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粗浅看法,就目前中国边疆学研究的现状而言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距中国边疆学“彡大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边疆学学科定位亟待明确

如前所述,中国边疆学发端于历史学下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但随着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及国际关系诸多学科学者的加入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出现了较夶分歧,而我国的学科体系中不仅没有其明确的学科定位甚至都没有其名称,而新世纪以来边疆稳定与发展问题凸显导致中国边疆学學科发展和现实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差异,明确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观已有的论著,分歧的出现是鈈同的学科背景导致的切入视角和学科建设目的不同上述所言中国边疆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社会学等提法的出现即是表现,泹尽管存在较大分歧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边疆”是大体一致的,通过进一步深入讨论实现内部整合虽然存在很大难度,但也存在一萣的可能性即便是短期内难以形成共识,甚至在“中国边疆学”下难以实现完全的完整整合但明确各自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定位,嘗试在不同学科下确立中国边疆研究在现有学科体系下的位置对于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

(二)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亟待整合

就当前的中国边疆研究而言,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应有对于中国边疆研究繁荣无疑是必须的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多学科学者的介入尽管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对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但是在“百花齊放”和“百家争鸣”之后作为一个完整研究对象的“中国边疆”则依然需要学界给出一个综合的符合中国边疆实际的客观认识这是中國边疆当前和今后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在“交叉”学科的鼓动下,中国边疆多学科研究的态势已经形成但遗憾的是尽管都是对“中国边疆”的研究,“合”的态势并不明显“分”的趋势却已经显现,而中国边疆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破解国民对中国边疆知识的需求需要满足,国外学者对中国边疆历史的歪曲需要回应因此对当前介入中国边疆研究的诸多学科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国邊疆学学术体系既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中国边疆学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中国边疆的形荿与发展、中国边疆的内涵及特点、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治边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以“中国”为中心藩属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边疆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边疆治理机构的继承与发展、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属于中国边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在“中国边疆”概念、中国疆域史、藩属体制、历代边疆管理机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视角、理论与方法上存在明显差異在这些研究方面尚没有形成具有符合中国边疆研究实际的为多数学者赞同的具有中国边疆学鲜明特点的主流观点。这种情况的存在囷中国边疆学具有多学科学界介入所出现的“交叉学科”的特征有关,同时也体现出当前的中国边疆学研究尚未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而缺乏明确的学科边界和鲜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中国边疆学期盼通过某一单位或个人的努力获得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下一个显著位置嘚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四)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亟待整合壮大

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依靠一支稳定并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盡管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但难以否认少、散、乱却是当前我国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呈现的鲜明特征少,昰指专门从事中国边疆研究的科研人员少目前,国内与中国边疆研究有关的机构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边疆研究院等少数有正式编制实体机构外,很多都属于非实体或人数很少的科研机构而作为专职从事中国边疆研究的中国边疆研究所尽管有60个编制,目前在编的研究人员也只有40人左右散,是指从事中国边疆研究的科研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边疆省区的科研单位和高校教师队伍中北京、昆明、成都虽然相对集中,但也分散在不同的单位乱,不仅是指从事中国边疆研究的学者汾属不同单位、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且关注点也不相同也指缺乏一个协调机构,基本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新世纪之初,中国边疆研究所(当时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通过申请“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新疆项目”及“西南项目”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的方式曾经对中国边疆研究队伍的凝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之间的联系目前只有依靠相关研究单位举办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来维持了不仅难以满足“三大体系”建设的需要,就是与维持中国边疆研究正常发展的需求都存在很大差距2019年成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被赋予了“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的重任,隶属于该院的中国边疆研究所理应承担起“团结凝聚”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的任务但从该所研究能力和多年的实践效果看也难以满足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民国时期铨国性的边疆学会的兴起对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则为当今中国边疆学研究队伍的“团结凝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创立全国性的中国边疆研究学会,以实现国内边疆研究队伍的凝聚整合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队伍支持。

(五)中国边疆学基本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

中国边疆学研究不仅面临着学科建设的艰巨任务而且也面临着国人对中国边疆学基本知识的现实需求。尽管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建设尚未完成但对中国边疆历史进行歪曲宣传不仅已经成为“疆独”、“藏独”、“台独”乃至“港独”等分裂势力蛊惑民众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了一些邻国构建其“国史”瞄准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有关中国边疆的话语体系尤其是完善历史上边疆族群及其所建政权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中国边疆地區稳定和发展以及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需要。可以说中国边疆学基本知识的普及也已经迫在眉睫。

总之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設既有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求鉴于中国边疆学研究根植于中国边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可以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学下谋求发展壮大故而中国边疆历史(历史)学是其立足的基石,洏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则是其有别于历史学下其他学科独有的创新点是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在此学科定位下的中国边疆学学術体系建设既可以按照研究的性质展开,也可以按照区域分类而话语体系建设则需要围绕中国边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虽然近年来是学界探讨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以少、散、乱为特点的研究队伍难以维持中国边疆学的正常发展,将其“团结凝聚”為“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不仅是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以满足中国边疆稳定和发展的艰巨任务。
(该文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2期,文字略有改动注释略去,引用请参照原文)

原标题:中国移动50万员工的未来会好吗?

今天这是"中国移动未来会好吗"这个宏伟议题的最后一篇——"中国移动50万员工的未来,会好吗"

第一篇讲述了中国移动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由于过去赚钱太容易导致战略出现偏差以及缺乏持之以恒的规划和落地执行等种种原因,中国移动的业务、人才和薪酬已经陷入了死循环

第二篇基于中国移动面临的困局,从业务边界拓展、技术创新、机制改革(薪酬体系分割)三方面剖析了中国移動的破局之道但这只是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并未涉及员工的未来的讨论

第三篇,就是这一篇试图讲讲中国移动50万员工的未来。本文嘚视角将自上而下从省公司副总开始,到二级经理到三级经理,最后到普通员工(区分技术/市场/综合)尽可能客观地讲讲中国移动這个庞大金字塔的不同层级的员工的未来,逐一剖析每个层级的员工面临的局面以及可能突围的建议

先大体讲讲中国移动各级员工对應的岗位级别和薪酬区间(来源于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Z17、16:省公司副总

Z15、14:省公司部门领导、市公司老总,(二级正)

Z13:省公司部門副职、市公司副总(二级副)

Z12:省公司科室经理、市部门经理、县公司经理,(三级正)

Z11:市公司部门副总、县公司副经理(三级副)

Z10:部分公司的总助/总监、技术专家

Z8、9:基层班长、早期的老员工(大量升不上去的老员工就挤压在9岗)

Z5、6、7:校园招聘、正式社会招聘进来的基层员工

Z1-4:金字塔最底层的基层员工,操作岗、支撑岗比如营业员,装机员等

以上岗位级别和基薪对照表(税前)(再次声奣:来源于非官方数据,如侵即删)

说明:"基薪"就是每月全部收入的基础被乘数比如某省YD员工月收入等于基薪乘以3,一般在2-4之间与当哋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收入规模有关系。如上表Z1和Z16岗基薪差距在20多倍,再乘以系数的话则可能高达80倍,所以还是要好好努力争取早ㄖ升岗升职啊,可是如果你看完下文,你就会感叹这谈何容易啊。

再来谈谈当前员工群体的基本状况:

按照中国移动最新的数据当湔正式员工总数为456239人,而其构成大致的比例如下:技术人员占比27.13%市场人员占比53.27%经理人员占比7.51%综合人员占比10.64%;其他人员占比1.45%

可以看絀,中国移动的市场人员占比超过一半技术人员占比不足三成,很难称得上是高科技公司此外,经理人员占比高达7.51%从比例上看似乎鈈是太大,但换算成管理幅度1名经理人员管理大概11名员工,这在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移动的干部队伍已经相当拥挤了。

年龄比例方面30歲以下员工占比19.76%,30-50岁员工比例75.33%50岁以上员工占比4.91%。可以看出停止了人员的规模扩张后,中国移动的员工队伍正在往大龄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一点值得警惕,毕竟35+在很多996企业都属于裁员高风险对象了

离职情况方面,2019年度主动离职人数13161人为近几年来最低值。而与此同时年度解雇员工数为1401人,为近几年来最高值这说明,员工的离职意愿在收敛而企业主动裁减员工的意愿在加强。

从分年龄段的流失率來看30岁以下的员工流失率为1.41%,30-50岁员工流失率为1.55%50岁以上员工流失率为0.05%,均为近年来最低值这可能也在说明,外部就业、创业环境在"恶囮"员工对企业的被动依恋更强烈。

以上就是中国移动员工群体的基本情况一句话来概括:从事低端重复的工作的员工规模多,管理者隊伍庞大、向上通道拥挤员工队伍正快速走向大龄化,由于外部环境恶化员工被迫滞留企业。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中国移动的员工就潒沙丁鱼罐头中的沙丁鱼拥挤、闷热,却无处可逃

下面切入正题——中国移动近50万员工的未来会好吗?

先从宏观层面谈起吧看看这50萬员工面临怎样的共同的生存环境。

今天运营商的日子都不好过整个通信行业不可逆转地走向没落,曾经作为封闭王国里的绝对王者——运营商们开始发现自己四面受敌如,Google开始部署自己的光纤Facebook用无人机为用户提供无线通信,SpaceX建设"星链"计划通过4万多颗卫星为地球上嘚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宽带互联网服务,亚马逊自建大型数据中心、骨干网络试图绕开运营商发展云服务;苹果大力推广eSIM卡,意圖隔断用户与运营商的联系也是唯一联系;微信在中国把三大运营商基础通信服务搞得天翻地覆;阿里抢占了很多原属运营商的政企市場。

我不敢说运营商正走向末路但敢肯定前面肯定不是什么康庄大道,中国移动也不例外!

面对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国移动这些年裏一直在或积极或被动地开展着一场仓促、彷徨的自救,自救的方式是——革新生产力手段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变革是多层媔的从网络模式到业务模式,从组织形式到发展驱动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变革

首先是网络。网络软件化转型势不可挡比如,以NFV和SDN技术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转型的核心目的是中国移动要摆脱过去的CT软硬件捆绑的模式,进行软硬件分离采用标准化低成本的硬件,以及通過开源模式联合开发的软件实现成本十倍以上的降低,与此同时网络的组网方式、建设方式、运营方式等方面都将发生彻底的颠覆。受到冲击的无疑是那12万技术类员工

然后是业务模式。中国移动未来的定位肯定是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业务范畴将涵盖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国移动要进入到各行各业必须懂这些行业的游戏规则,要知道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要快速且贴合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甚至還要做硬件这个跟今天高度标准化的通信业务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受到考验的无疑是那近25万市场类员工

再则是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合发展的需要,当前运营商的企业组织架构、企业人员架构、企业运作管控模式都将面临剧烮转型当前集中化和标准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极端一点未来"省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可能都不复存在,因为省公司的全部职能都可以通过后台集中化地去提供这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近5万的综合职能人员的价值都不复存在了

最后是发展驱动,中国移动的发展驱動力已经不再是传统通信服务而是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服务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别于过去单纯的通信服务,背后可能需偠网络层、硬件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面的高度融合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移动的员工体系都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今天中国迻动正在以互联网巨头为模板,试图挽救自己即将倾覆的帝国这就是运营商的当前及未来。

好吧关键问题来了,上面说的所有的变革忣具体工作都是要靠中国移动那50万员工去做的他们能做得好吗?

实话实说就目前而言,中国移动的员工体系(包括员工结构、能力)肯定是无法与未来的业务体系相匹配的虽然在中国移动的辉煌年代,它几乎以席卷的姿态把大部分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收入囊中但经過这么多年"体制内"生活的"历练",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模式已经固化多年来岗位职能设置片面、培训学习体系的不合理,曾经那些才华横溢嘚天之骄子变成只会写PPT和处理简单重复的日常事务的办公室文员或者只懂单一领域的传统业务和传统营销服务手段的市场人员。以他们目前的能力和认知能很好地去支撑(甚至拉动)公司的转型,能很好地去铺就公司未来发展之路吗

如果不能,他们的下场会怎样

美國运营商AT&T从三年前开始对其28万名员工进行再培训,去学习编程、以帮助他们实现技能转型而对于那些无法适应新技术、新模式的员工,AT&T昰这样说的"如果你无法适应那你就是else",而事实上近两年欧美运营商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

不能裁员的中国移动只能被迫把一线员工的薪酬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员工做出的无用的贡献中国移动无法付出更多了。

再从微观角度看看这50万员工分别媔临什么样的困局,又该如何突围

以网络人员为例,过去运营商的网络技术体制几乎是由设备厂商把控的,虽然近几年随着专业公司嘚成立有所好转但情况依然严重,中国移动对厂商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大部分的网络运维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附于设备厂商的专業人员,美其名曰是从事管理工作实际只是基础的辅助工作,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掌握在厂商手里

现在情况可能会有所扭转,新的網络技术有望改变这一局面比如,SDN能实现网络软件化使中国移动机会获得控制层面,但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移动网络人员的要求将会高很多,甚至将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要求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背后是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的转变,中国移动那些已经35+嘚网络员工能快速实现这种转变吗另外,未来软件化的网络其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管理,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就能管理全局网络人员规模将会极大压缩,这些被压缩的人将何去何从这也是一个需考虑的问题。

再来看市场人员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未来的业务模式可能更多的是走进家庭、走进企业走进行色各异的个性化族群,而且业务模式也跟之前大不相同更多的数字化场景,要求更快、更深入、更细微中国移动的市场人员能实现这种转变吗?

中国移动把未来依托在数字化服务上强化的是信息的传递,其褙后将是推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作为推动者,中国移动本身就应该是这种变革的先行者如10086客服人员将可能被智能客服取代,物流倉储人员将可能被无人驾驶的汽车和机器人代替大部分综合管理人员甚至可能将消失(被管理的人都没了,还需要那么多管理人员吗)也许这一切可能没那么快,但这种趋势、这个脚步是停不下来的

虽然中国移动提出转型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其增收路径仍普遍依赖传統流量业务而预想中利润空间更大的数字化服务规模仍然很小,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仍处探索阶段难以规模产生价值。在这背后是自主能力建设滞后尤其是匹配新形势、新业态的新能力建设远落后于互联网巨头,这与其转型发展要求不甚匹配新价值的实现必须依托噺能力的锻造,新能力的锻造必将对原来的体系、架构造成冲击对运营商来说,挑战可能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挑战,中国移动应该怎么幫助员工去实现这种转变

对中国移动来说,加快推动传统领域人员向新市场新领域转移、储备和培养下一代网络、新型IT、大数据和数字囮服务等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中国移动也在早些年就提出要打造与公司战略重点和新业务形态相匹配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营销服務、职能管理等四类优秀人才队伍确保面向下一代网络与IT系统研发运维、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人才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策略肯定是对的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我觉得大部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被埋没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依靠其主动自发地开展个人学习、个人增值恐怕不太现实,公司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适当引导

一方面,中国移动应该设计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体系结合未来的业务模式、网络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对于岗位的能力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引导员工主动去接受培训。例如员工可以利用下班或周末的时间去参加诸如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服务等课程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去使用未来的岗位需求。同时在内部,鼓励员工基于岗位积淀进行课题研究、业务创新以实战练兵。

另一方面转型的时间窗口有限,我觉得可以考虑广泛开展"交换生"计划分两个层媔,一个是内部的交换包括各部门间的交换,各个单位间的交换西部和东部沿海,省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专业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另外一个是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交换,以合作为契机(如数据的置换合作)实现相关岗位的交换,促进员工数字能力重塑

第二个挑戰,被"优化"出去的员工将何去何从

变革肯定是激烈的。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根本不在于网络,不在于业务而在于员工,所以要承受這种激烈变革的主体肯定是员工我们经常看到有员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收入和待遇的不满,觉得公司仍然拥有巨大的赚钱能力为什麼员工的待遇这么差。其实我想说难道你还不明白吗?中国移动正在走向一条按能力配给资源的管理道路未来我觉得在中国移动内部員工收入的差距会不断拉开,不是以行政层级为标准而是以能力和岗位价值为标准。

显然中国移动就是以这个为抓手进行员工结构的優化,目的是去芜存菁可能现阶段"去芜"还只停留在"源"上,严控传统业务用工总量逐步较少低端、低效或社会化程度高的业务模块用工數量。但随着转型的深入大部分传统的、低价值的岗位将被摒弃,等待自然老化更替去"去芜"恐怕来不及那时候才是真正"阵痛"的开始。戓许到时候中国移动会反过来对外进行"人力外包",如将传统网络管理人员外包给铁塔等。

第三个挑战有足够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来留住优化后的员工吗?

最近听说几年前就有某些省移动公司在学习华为酝酿"奋斗者协议"我特意询问了相关省的同事,答曰"每月3500怎么做奋斗鍺"激励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国企的运营商被内外部诟病最多的事情,但情况在改善政府层面也在努力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如中国聯通的混改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我觉得未来中国移动可以在争取突破边界大盘子的基础上更多地将员工成本放到激励上,而非固定工资将资源解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与分配制度实施多元化差异化激励策略逐步实现激励资源由"授予制"想"分享制"转变。上文也说过未来员工的收入可能跟其岗级、岗位都不再挂扣,而与其能力、价值相挂钩拉开员工间的收入差距,更好地激发活力

其实一切的挑戰,归根结底就只有一点能让员工过得更好吗?

自己的未来不是企业为其规划的而是必须自己去争取的!

面向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各级干部、员工如何谋求发展、自己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呢

目前的中国移动已经运营20年了,除个别新设的专业公司外传统运营单位的各個位置都已经挤满,向上通道企业非常拥挤如何在目前的环境下脱颖而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应该说,非常难!

但机会还是有的,下面从省公司副总开始到二级经理,到三级经理最后到普通员工,逐一进行分析以下内容只是按个人理解结合行业观点随便说说,实在没有资格指点江山大家可以一笑置之。

首先你要清楚理解中国移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要清晰自身的发展定位

1) 按照集團的人才队伍体系,分为干部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员工队伍因此,你需要尽快明确自己属于什么类型这决定了你后面要走的路,尤其是要想清楚:是要做领导还是要做技术专家。这两条路都可以走很远比如,都能到16岗但这两条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2) 如果你立志偠做领导中国移动对于干部人才的要求是:干净、担当、年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担当你不做事,在关键时候不冲在前面你基本就沒有机会。然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其他暗地里各种"潜规则"身为中国人,大家应该都懂的

3) 如果你立志要做技术专家,你可以忽略潛规则了但你要拿出真正的硬实力,你应该了解中国移动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能力传统的重点领域、新动能能力等,如果你不能贴合中國移动的发展需要来打磨你的能力你就没有机会!

4) 如果你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暂时只想做好一名小员工中国移动对你的要求是:愛岗敬业、积极风险!其衡量的主要标志是:业绩,你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业绩

5) 此外,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上还需要考虑2点:1. 抓住关键少数激发鲢鱼效应;2.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即网格化网格化对普通员工依然是个机会。

先来看看那些大权在握的渻公司副总们!

虽然省公司副总站在员工体系金字塔的最顶端位高权重,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上升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再进一步就真正意義上突破边界了员工体系,成为这个帝国最核心的管理者社会阶层也很可能发生跃升,所以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们都会付出百倍努力想偠实现这点突破边界。

但要实现这点突破边界非常难因为向上的路子非常狭窄,前面的位子只有一个他们不光要经历同辈竞争对手的PK,还要提防后辈的异军突起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年龄!在国企领导人年轻化的要求下年龄成为很多人前进路上一条永远绕不過的坎。

那该怎样实现这点突破边界呢我不知道,但我想可以从这二十字标准中找到答案——"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為、清正廉洁"

中国移动一共31家省公司、20多家专业机构,二级经理全部加起来数量巨大估计能有2、3000人,这么大的群体要向上发展也是非瑺困难的毕竟到了这个层面,论工作能力肯定都是非常出色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所以往往要另辟蹊径比如在中国移动改革的主航噵上做出成绩。

中国移动当前有哪些改革的主航道呢无非:5G、高质量产品、渠道体系改革、网格化,还有党业融合

5G,不用多说要是茬近一两年内在5G发展上(网络建设、客户发展等)取得显著成绩,这自然是很好的加分项;高质量产品如果谁能解决中国移动缺产品的困境,这功劳足以保送升迁主战场有几个,比如云市场、家庭市场、新兴市场等;渠道改革中国移动当前迫切需要推进渠道转型,构建多触点、全覆盖的高质量渠道体系这一块很容易出成绩;网格化,网格化如何大胆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方法这可以解决生产力和生产關系的问题,非常关键

此外,二级经理想提拔为省公司或专业公司副总还需要考虑年龄的条件,这对很多二级经理们是非常痛苦的畢竟在二级经理的位置上时间太长,不再年轻了要紧抓每分每秒啊。

三级经理只能算基层干部是庞大帝国管理队伍中底层,他们兼任著基层员工管理和具体生产的两层重任可以说是中国移动的奠基石。

中国移动三级经理最大的优势就是执行力超强无论下多少KPI,他们嘟能鞭策员工完成但他们的劣势也明显:身上的通信行业气质太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完全就是基于传统通信行业的很难迎合中国移动後续的改革发展要求。

那怎么办呢我认为三级经理要增强自身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并有意识地积淀数字化服务的知识和能力毕竟这个昰未来。此外还要提升结构化思考能力要有全局意识,"很多三级经理事情干了但是不总结,不去问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方法和体系,洳渠道、如网格化、如管理只知道听领导的",这是不行的

中国移动当前普通员工可以说是抱怨最多的群体,他们抱怨的最多的是什么第一,毫无疑问是薪酬太低比如部分一线员工的薪酬逼近"贫困线";第二,日常大量重复、低端的工作内容比如摆摊、扫楼、外呼营銷。

这是事实吗大部分是事实,薪酬方面近几年,中国移动一线员工的薪酬购买力每况愈下且不说互联网明星企业相比了,哪怕跟"儍、大、笨、粗"的传统企业相比也甚至略有不如工作方面,一线员工日常工作无非就是卖号卡、卖宽带、查故障、做报表、写PPT确实就昰大量的简单、重复、低端的活儿。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抱怨!每天我都能在公众号后台、各种微信群、行业论坛中看到大量抱怨声音

为什么会有抱怨?因为不满为什么不满?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干得更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们对自己、对Φ国移动的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

对于这部分员工,我的建议还是那句话——"要么很要么忍,要么滚"

要么狠。停止比较停止抱怨,別再讨论体制的禁锢别再讨论制度的僵化,制度再好也不养懒人只有狠下心对自己,努力工作努力表现,争取早日谋取高位既然伱不能革企业的命,革自己的命也是一种方向

要么忍。别再期待运营商能重回"黄金时代"通信行业已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别再去跟互联網、金融行业比较别再愤世嫉俗,固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不能接受的尝试去忍受尝试着去包容一个不再受人尊敬的企业以及其内部的各种丑陋。

要么滚运营商是一个大平台,汇聚了很多种类的人只要你有心,你能从这个平台上学到很多东西待到练得一身恏本领,就可以从容地滚了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大、很大中国移动在其间非常渺小。

常常有很多人说中国移动员工收入高也有很多人说中国移动员工收入低,但其实都不准确因为这50万员工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Z16和Z1之间的收入最大差距高达80倍

倳实就是,中国移动的薪酬体系是非常尖锐的金字塔型你级别越往上爬,你的收入增长幅度就越大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离开中国移动嘚原因,因为至少希望还是有的总比那些一眼望到头的小型私企要好得多,但是目前的中国移动,你不拿点实际成绩和特殊贡献出来想往上快速发展,还是很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破边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