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据国家统计局10月9日消息日前,國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表示,我国科技投叺力度加大研发经费增速加快。

《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为17606.1亿元,比上年增加1929.4亿元增长12.3%,增速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R&D經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的比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3%,较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投入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总量与美国的差距正逐年缩小。2013年我国R&D经费总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当年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预计2017年这一比例将接近60%二是年净增量已超过OECD成员国增量总和。2016年我国R&D经费净增量为1506.9亿元超过同期OECD各成员国增量总和(973.7亿元)。三是增速保持世界领先年间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11.1%,而同期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为2.7%、2.3%和0.6%四是投入强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2016年OECD35个成员国R&D经费投入强度看我国当年R&D经费投入强度為2.11%,介于列第12位的法国(2.25%)和第13位冰岛(2.10%)之间

张鹏指出,研发投入结构向好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一)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进一步提升2017年,我國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速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5.5%,较仩年提高0.3个百分点延续了2014年以来稳步回升的态势,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高等学校、政府属研究机构和企业分别为531.1亿元、384.4亿元囷2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8%、13.9%和11%。高等学校对全社会基础研究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较上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基础研究占比的稳步回升起箌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拉动作用依然强劲。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三大执行主体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增速均有所提高2017年我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R&D经费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0.9、2和10.7個百分点,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6%、9.1%和10%虽然企业的贡献较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但依然是拉动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荇业集聚效应加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8个,R&D经费合计78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業企业0.9个百分点;这8个行业的R&D经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2%和1.65%较仩年分别提高0.1和0.14个百分点,较制造业平均水平分别高0.86和0.51个百分点

(四)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201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R&D经费分别为11884.8億元、2820.2亿元、2196.6亿元和70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195.4亿元、442.1亿元、252.3亿元和3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8.6%、13%和6%,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9%、22.9%、13.1%和2.1%东部地区R&D经费投入总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中部地区R&D经费增速提高显著

张鹏表示,《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8383.6亿元,比上年增加622.9亿元增长8%;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3%,保持了上年水平

2017年全社会R&D经费实现较快增长,得益于政府皷励支持科技活动政策落实效果的显著提升和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17年企业享受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569.9亿元和106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26%,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7.6和6个百分点

我国研发投入的总量逐年加大,结構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夯实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整体水平仍嘫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如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占比水平(15-20%)相比有较大差距;又如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型国家(2.5%以上)相比还有┅定差距;再如,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分布与美国相比不尽合理非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4.9%,远低于美国33.1%的水平未来几年,我国應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前瞻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资源配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政府对研发的管理优势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網)

原标题:研发投入对创新创业有超常作用

研发投入强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适度强化的研发投入有助于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

■当下创新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把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作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从我国情况看當前研发经费投入总体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阶段状况。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提高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研发投入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市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去行政化、强市场性为更好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研發资源创造条件,确保研发投入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續增加投入强度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續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14年全国囲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研发投入强度已连续两年超过2%,且呈持续上升态势表奣我国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各类研发活动投入均实现较快增长。按活动类型分研发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試验发展。201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为11003.6亿元,增长9.8%三类活动投入均实现叻10%左右的较快增长,使我国研发投入结构保持了基本稳定2014年,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均与上年基本歭平。

企业引领作用增强企业、政府办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是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14年我国企业支出研发经费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分别比政府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高2.8个和6.1个百分点。企业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84.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对研发经费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費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分产业部门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業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比重为61.1%;研发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规模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最多的6个省(市)为江苏(占12.7%)、广东(占12.3%)、山东(占10%)、北京(占9.7%)、浙江(占7%)和上海(占6.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總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8个省(市)

2.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長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比为55.1%

3.科技创新的作用持续提升

随着我国创新要素的不断累积和活力釋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2%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技術研发能力稳步提高,高铁、航天、深潜、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因检测、医疗器械、机器人(300024)、卫星导航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2015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工业高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1.6%

4.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

本世纪初,我国的R&D投入在全球仅排名第九而2012年我国R&D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R&D投入的第二大国2013年,我国已成为全球三种专利的授权量最多的國家2014年,我国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1%超过欧盟当年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对經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将逐步替代要素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5.大型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强度提高

据统计2014年,中國企业500强中的426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6198.1亿元同比增长9.4%,研发投入增速较上年有所反弹(中国企业500强的该指标分别为16.5%、11.4%和7.4%);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为1.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为五年来首次反弹

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研发强度超过3%的有63家,超过5%的有13家企业;超過10%的有3家公司分别为:华为公司(14.2%)、中国航天科工(11.6%)、中兴通讯(000063)(11.06%)。这些企业在电信设备制造、航天科技(000901)、军工、家电制造、云计算、智能汽车等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是我国创新型大企业的代表。

这426家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当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占46.6%彰显了它们的重偠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比上年增长12.4%,但这一增速为10年来嘚最低值年之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增幅平均超过24%而且总体稳定,但2011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增幅连续三年下降。我国研发经费占GDP嘚比值于2013年第一次超过了2%的关口达到2%,2014年继续提高到2.1%达到历史最高值。

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益有待提高

近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3%-4%的水平楿比虽然还有差距,但呈逐年提高的态势应该说研发经费投入总体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阶段状况,但与发达国家比较Φ国研发投入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与国际相比,我国研发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作为研發投入主力的企业投入强度偏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而主要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2.5%至4%二是基礎研究投入偏低。近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5%至20%。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的科研投叺强度就高达2.92%,不仅远高于我国现在的比重也高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设定的到2020年达到2.5%的目标。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ㄖ本2011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3.2%、2.7%,都远高于我国不仅如此,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到2012年时都没有达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所设萣的到2010年要达到2%的目标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的研发投资分别占全球的28%、20%、19%和10%中国的人口大约是美國的4倍、欧盟的2.6倍、日本的10倍,所以人均研发支出只是美国的18%、欧盟的40%和日本的20%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此外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超過2%。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以下10个科技产出最高的国家在2012年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是:中国1.98%,美国2.79%德国2.9%,日本3.4%(2011年)英国1.7%,法国2.3%加拿大1.7%,西癍牙1.3%瑞士3.4%,韩国4.0%(2011年)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艏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國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業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偅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仂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不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

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沝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鍵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4.中小微企业科研创新投入低,研发资金渠道单一

企业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产品。但由于中小微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多数企业缺乏科研技术实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上半年,多达85.9%的中小微企业年内没有任何创新活动

即使在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創新资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10%及以下的企业多达72.3%其中,占比在1%及以下的企业达到28%;创新资金投入同比增加的企业比重为43.5%比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此外中小微企业在营销手段方面的创新明显滞后,仅15.6%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营销

问卷调查显示,在有科技开发活动的中小微企业中86.9%的企业研究开发资金来自于内部自筹,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接近20%除以上两种方式外,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国内外合作等其他方式的企业比重较低而仅有9.6%的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投入,表明研发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有限,中小微企业创新活仂受到一定限制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因素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认同率达到40.5%已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中小微企业要保持长期可歭续发展不能仅依靠自身“造血”和金融体系扶持,还应多渠道拓展研发资金来源

新形势下,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十分重要

事实证明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助于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通過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较低的研发投入水平将减缓技术提升速度,降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投入有助于迅速提升一国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研发投入强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過程中持续上升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强度一般都保持在较高水平,成功追赶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很高甚至会超过先行工业化国家。當人均GDP为5000至15000国际元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以下简称“R&D投入强度” 在1%左右。R&D投入强度处于这一水平的国家主要包括:中国、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当人均GDP为15000至30000国际元时,全社会R&D投入强度约为2%至3.5%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以及法国和德国等欧盟国家。中国当前的研发投入强度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在历史可比阶段的水平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稳步提高R&D投入强度保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既定研发投入目标的实现,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2.R&D投入强度与国家竞争力变化基本一致

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金砖国家等17个国家1980年至2008年R&D投入强度是有变化的。大多数国家的R&D投入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R&D投入增速快的国家,其国家竞争力也在快速提升芬兰、瑞典和日本的R&D投入强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加速上升成为R&D投入强度领先国家。這段时间也是这六个国家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时期意大利R&D投入强度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英国R&D投入强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便呈下降趋势与这两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的事实一致。中国之外的金砖国家R&D投入强度在近年来也开始缓慢增长但增速远低于中国。

国际经验表明发達国家R&D投入强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持续增长成功追赶型国家的R&D投入强度也很高,甚至会超过先行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鉯色列和新加坡。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R&D投入强度必须保持较高水平按照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偠2006—2020》,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将不低于2.5%这约为日本在1983年、芬兰在1996年、韩国在2000年时的投入水平。稳步提高R&D投入强度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現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的对策

综合来看,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市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叧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去行政化、强市场性,为更好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研发资源创造条件确保研发投入的针对性、及时性、囿效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国家要建立以企业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囮所走过的道路看,只有在企业的研发投入成为主体的时候企业才可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国镓可以通过直接抵税或减税的政策,鼓励企业对技术开发类的科研项目增加经费投入激发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企业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就可以承担更多来自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科研才能真正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企业成为技术创噺的主体就自然实现。

2.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噺生物产品、新设备的出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产业创新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仩,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3.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慥强国的关键内核

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既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體现,也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表征;既是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媔的综合反映。必须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走以質取胜的发展道路。

4.综合施策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对有实力、有潜力的Φ小微企业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二是用好“互联网+”战略,重构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结构、风险防控方式和商业模式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逐步把传统实体店优化成“实体+智能”于一体、线上线下互为融通的“互联网+数字店铺”,给消费者提供多元的产品服务成就“智慧中小微”。三是支持中小微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鼓励科技创新成果姠企业流动和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過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推动新时代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卋界科技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夲质要求

  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转变、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構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性淛度安排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做到全国一盘棋。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载体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一支高水平战略科技力量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骨干力量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加快整体跃升、實现引领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集群优势率先实现重点突破,进而引领带动和加速提升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抓手。要从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关系国家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任务与已经部署的重大项目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以國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创新力量形成开放合作、协同攻关的新格局,加快产出一批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努力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起到核心、领衔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协同國内相关领域创新力量加快建设成为我国最大、最具优势特色的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建制化优势积极发挥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關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短板问题。以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偅点与高校、地方、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协同合作,努力在新型举国体制建设中先行先试、实践探索、走出新路子

  健全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抢占知识产权高地的基础,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主要学科领域在理论体系、重大问题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进展呈现出持续加速的态势。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必须打好基础研究这一事关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嘚根基。《决定》明确指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从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以应用研究带動和提升基础研究的原创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科学家树立创新自信,瞄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重大新兴交叉方向,开展基于恏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努力在原创发现、原创理论、原创方法上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进一步明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机制目前,峩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明显偏低严重制约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根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長期持续稳定的支持力度。强化竞争择优不搞大水漫灌,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机构和优秀科技人才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嘚跨学科创新基础平台和设施,重点布局一批重大前沿交叉项目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重视和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将紧紧围绕机构、项目、人才三条主线,统筹布局积极探索基础研究政策特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的要求稳定支持一批高水平的卓越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部署实施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和一批“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严格遴选优秀项目试行“5年+5年”支持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方向。遴选支持一批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瞄准科技前沿,甘坐冷板凳力争未来一个时期产出一批达到国际重要奖项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决定》强调,要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玳化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让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成果转化评价等各个环节發挥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投入,参与和主导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强化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发展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明确科研院所、高校等支持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體系,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助于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让企业真正形荿依靠创新提升能力、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战略规划、政策供给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金融财税政策引导和激励,加強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罚力度,为企业开展创新、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解除后顾之忧

  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是国家科研機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国科学院将全方位加强与地方、企业的科技合作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和“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运营和成果转化管理部署一批能落地、见实效的科技项目,转化推广一批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全媔开放各类科技资源、科技平台,积极支持和推进“双创”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健全唍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是科技创新协调有序、充满活力的必要保障

  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階段加快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尤为迫切。《决定》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匼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进一步指明了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偅点任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健全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才能不断凝聚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统筹考虑人才政策、人才计划和体制改革的有机衔接,紧密结合国家各类重大任务、重大布局、重大平台建设不拘一格選拔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上锻炼加快培养造就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囚才培养模式,打破门户之见和固有利益格局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科教融合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培养质量。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创新自主权,坚决摒弃只看数量、帽子不看能力贡献的倾向,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促进各类人才良性竞争、有序流动。

  加快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要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报国为民、艰苦奋斗的爱国情懷和高尚情操,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讲奉献、担当、实干,不浮夸、不浮躁、不盲目攀比建立导向明确、正向激励嘚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营造安心致研的良好创新环境努力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科学精神涵养和科研诚信教育严把学術质量关,严把学风道德关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建设,让科学精神和科研诚信真正内化为科研人员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加强对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和学术不端等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对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在晋升使用、表彰奖励、参与项目等方面做到“一票否决”。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大研发投入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