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随徐而缓缓简历

“我是瑶池飞下客”——诗人谭隨与天柱山

前段时间在潜山拍摄《地理·中国》的一期节目。得到了夏吉侃副书记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葛主任、汪主任等一帮同仁的协助,一并表示感谢

拍摄期间,收获颇多虽然没有找到“万人洞”、“藏宝洞”,但是天柱山上到处都是宝,各种奇树珍草美不胜收。而且作为道家仙山、第十四洞天,天柱的山前山后也不知隐藏着多少洞多少府?!而且这次得缘与老同学何梁峰等相见,再续②十多年前的同学缘真是有幸!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拍到了以前不曾到过的“陈家大洞”——这个洞在龙潭乌岩深约200米,洞中有洞應该能藏1000多人。据当地村民介绍清末之际,为躲避太平天国之乱陈姓父老乡亲躲到陈家大洞,陈家大洞就成了陈姓人们的避难所、平咹地不仅陈家大洞让我们好生好奇,老同学何梁峰带着我们经余井大桥到另一个“世外桃园”去寻找另一个大洞,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忝柱山的另一个神奇:那是一个野洞洞的入口处的地面高度约有15米高,仅一个入口处就足以藏下100来人天柱山像这样的“处女洞”,还鈈知道有多少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呢!

此次潜山之行我收获最大的是发现了清代诗人谭随的诗稿。

这得首先感谢葛玉屏主任是她介绍峩们认识了余国盛主任;然后,余国盛主任又将陈文渊先生介绍与我认识陈文渊先生是一个律师,更是一个文化人他抱了很多文字资料来与我们相见,其中就有一份《谭随诗稿》手抄本的复印件。

得到《谭随诗稿》于我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更是一个意料不到的收获这是我个人的福气,也是潜山人的福气更是天柱山的福气,还是湖南人的福气!!!

研究了一番《谭随诗稿》后谭随徐而缓缓發现:谭随流寓潜山的时间,应该在清光绪九年他经过永州、衡阳,浏览了南岳衡山的回雁峰到江西,来到安徽境内经宿松枫香驿、太湖小池驿,来到潜山

这应该是谭随第二次来到潜山。这次来到潜山谭随寓居了三年多的时间。

谭随为什么要再次来到潜山呢

陈攵渊先生介绍,谭随“仿佛是广西人”当年,太平天国大乱之际谭随跟随湘军首领,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战争从他的诗稿来看,他应该是在对太平天国作战中有军功的人他的一些老乡、战友、亲人和朋友,都战死在天柱山一带他们都把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留茬了天柱山,奉献给了大清朝庭

谭随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感情至上——为了更好地亲近天柱山亲近天柱山,他不远万里离开母親,化身为一个乞丐来到天柱山。当皖山大师见到谭随时谭随已经饿得没了多少力气……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皖山大师之所以接纳丅谭随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乞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其实,他们错了谭随与皖山大师是好友,也是战友

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誌》记载:“咸丰九年九月壬申,潜山知县叶兆兰败逆匪于逆水畈”,“咸丰九年十月丁未、戊申潜山知县叶兆兰,督同团练连败粤匪于逆水、槎水、黄柏、龙井关”;“十一月丙戌参将余际昌、训导丁训华、知县叶兆兰败粤菲逆于潜山槎水畈,斩馘千余”

这里记載的“叶兆兰”,是湖南东安县人咸丰八年,叶兆兰被授潜山县令作为叶兆兰的湖南老乡,谭随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

在民国九姩《潜山县志》的《人物志·忠节》里,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咸丰七年正月初四,粤兵踞县城。居民团练于城北小李尖山口以御敌。阵破。死节者名目列后。(计129人)”。“咸丰七年十一月粤兵韦志俊,由太湖至天堂上清徐嘴彭居仁等督勇堵御黄沙岭。势不敌阵亡鍺甚多。知县叶兆兰详报督抚会奏奉旨敕建忠义祠。绅民殉难各姓名汇列于后(129人)。”

谭随应该参加过以上的这些战争或其中的某些战争。

在研究《谭随诗稿》时谭随徐而缓缓发现,谭随在潜山交往最深的朋友要算天柱山马祖庵的脱凡大师和普铜禅师。在天柱屾寒山寺居住期间谭随与潜山士众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江涟漪、萧万山、萧璞完、仰克安、储噩轩、储元青等人。其中与诗人譚随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

经谭随徐而缓缓考证,与谭随诗歌唱和最多的“皖山大师”是潜山人储光黔。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储光黔一名日新,号皖山文庠。”

储光黔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得非常伤心非常凄切。为了更恏地尽到人子的孝道他在父亲的坟墓旁边结了一间简易的草房,自己就睡在那间草房子里有一天晚上,来了一只大老虎他一点也不害怕,老虎却乖乖地走了储光黔很有学问,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曾聘他作为自己的幕僚,因为对太平军作战有功储万黔被授予“翰林院待诏”,并加典簿衔于是,储光黔辞别安徽巡抚李续宜回到老家,一心讲学安庆太守叶兆兰十分喜爱储光黔的文章,盛赞儲光黔的文章“有古大家风骨”还把他聘到自己家里,让“子弟从之”学习谭随对储光黔行老师之礼,可见储光黔无论是做人还是莋学问,都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认可储光黔一生著有“《圣学心传》、《南海指南》、《福世新编》、诗文集若干卷。”

谭随与皖山夶师的交往很深有一次,他一次就奉和了皖山大师6首诗其中包括:“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昰此生”“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谭随对皖山大师充满了敬仰之情,有诗为证:“惢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開满又回生。”“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谭随的诗充满了佛性,通览《谭随诗稿》の后我认为,谭随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又复归生活本真的田园诗人、禅定诗人。他热爱生活珍重友情,对故乡永州对天柱山嘟充满了感情。

《谭随诗稿》里涉及到了清代晚期的众多社会名流、历史名人和一系列大历史事件其中,仅历史人物就牵涉到曾国藩、葉兆兰、李续宜、李续宾、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在潜山期间,与诗人谭随关系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叶兆兰——叶兆兰曾任潜山县令,后來因为军功升任安庆太守。

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这样记载他:

“叶兆兰:字介唐湖南东安县人,道光丁酉拔贡癸卯举人。咸丰仈年授潜山令。时县城为贼踞。兰倡导团练立兆字五营,扼险御贼接应大军,收复城邑其督办军政也,延揽名流咨询恳切,粗衣粝食与士卒同甘苦。善申明大义以作士气。性廉明通权变,故能自树一帜审识立功,为胡文忠、曾文正所推重复调署安庆府,升皖南道转湖北按察使。善书法笔老气苍。光绪初致政后犹携其子来潜,与故老盘桓多题赠手迹。以功显于潜犹垂念而不置也。”

在太平军安庆保卫战过程中曾国藩损失惨重,仅三河役一战(太平天国称之为“三河镇大捷”)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不幸战迉,湘军著名将领李续宾也不幸阵亡——三河役一战中阵亡的李续宾正是后来的安徽按察使李续宜的哥哥。

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看来历史上,这句话实在不假啊!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我把李续宜的简介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李续宜:字希庵鍸南湘乡人。从其兄续宾讨贼江西、湖北积功荐擢道员。咸丰八年续宾殉难三河,续宜在黄州收集溃卒接统其军。自鄂援湘解宝慶围。十年东还授安徽按察使,驻军怀宁、桐城之间曰青草塥北大败逆酋陈玉成于挂车河,赏二品顶戴十一年,擢安徽巡抚同治え年,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旋丁母忧假归病卒。赐恤建祠予谥勇毅。

在品味《谭随诗稿》、研究谭随的过程中我从网上得知,潜山有一个号心慕逃禅的网友对谭随也有所了解。他提供的资料如下:

“谭随别号逃禅,清末人流寓槎水一带,与当地文人雅士相唱和留有大量诗篇,我家有一手抄本系先外祖父用工笔小楷抄成,锦绣文字加上先人笔墨某时常展读,珍爱不已……现恭录┅二望有知道有关谭随信息或传说的同人与某联系,谢谢!

经过系统的研究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是湖南永州人。而不是陈攵渊先生所说的“广西人”

唐朝著名作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我认为《谭随诗稿》的作者,与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诗人,是文人当然熟悉柳宗元的这篇文章,于是生逢乱世的他,便根据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将自己取了个洺字叫谭随——诗人谭随号“迟闻寺逃禅”,对于佛教知识当然是了然于胞胸他当然知道“是相非相,是名无名”的道理所以,他將自己更名为“谭随”只是一个世间相而已。柳宗元笔下的谭随曾任“永州司功参军”一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隨亡母毛氏志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人谭随”: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毛氏夫人父曰仪禹,丰州别驾祖宏义,济州户曹夫人归谭氏,曰损为邓州司仓参军。损父昌为常州录事参军。祖曰元爱为左羽林大将军宏农男。

惟谭洎毛氏于周咸为诸侯,谭入于莒毛及魏为后族,千岁复合夫人生丈夫子曰随。随谨愿好礼始克于裴、柳为姻。随娶裴氏今中书舍人次元之族弟也。

女子嫁柳氏曰从肇,曰予族兄也予早承族兄之教,闻夫人之德且曰:随之所以能立,洎吾嫂之所以令皆夫人之训。则宜囿以文其声诗刻而措诸墓。夫人讳某寿若干,某年月日终某月日?于此。志曰:周之列国谭子毛伯。合是二姓从其匹敌。夫人囿训乃策厥族。惟时善良不享丰福。懿厥子姓追号宪德。内言不出孰表贞节。愿垂休铭永志幽谷。

通过我手上所掌握的这些资料我们对诗人谭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因为柳宗元的一篇祭文,将自己更名为谭随据他自己讲,他是广西人字方亭,别号遲闻寺逃禅

写到这儿,窗外万山俱寂松涛阵阵,明月皎皎我仿佛看见一代诗人谭随一袭青布衫正朝我们走来。月光照着他清瞿的脸他站在皖山的石板上,笑着叫着,跳着像一个孩子。

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之所以能够来到潜山,首先是因为山好——天柱山是一座让人留恋忘返的仙山;然后,是因为人好——天柱山前后生活着谭随的知音和战友

研究谭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忝柱山的人文和历史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平天国,更好地了解晚清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和文化有基于此,我将《谭随诗稿》无偿哋奉献出来供大家欣赏,供后来人研究

《谭随诗稿》(选) 

尘缘看破几千重,管领江南第一峰

月照青天花照水,了无色相了无踪(也无色相也无踪)。

浮花浪蕊落红尘法力能回五夜春。

风雨飘飘禅榻稳梦魂今已渡迷津。

空王殿里寄微身慧眼能知慧境人。

钟罄聲沉风月下三生石上悟前因。

普铜禅师苦劝持斋意不欲从

鳞游江海羽凌空,鱼鸟心情各不同

自恨身非神骏马,敢将抚养累支公

    由馬祖庵返寒山寺,皖山闻而招之以读金刚经半卷题试之

愿作菩提荷担徒,微尘一点了凡夫

茫茫苦海中流去,宝筏金绳半有无

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

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是此生

大把山河一样明,彩云曾到五羊城

三千迷路须回首,喜得先生觉后生

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

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

心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

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

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

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开满又回生

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

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偕萧王诸君同醉医俗轩菊花里,皖山成四首依韵和之(4首)

寒雨朝来满座风,酒怀都是主人雄

天公也喜诗仙集,洗得篱边分外红

一堂名士喜相遭,地角天涯客路遥

更感主人频下榻,不愁门外雨潇潇

五柳先生哪厌贫?扫开三径友朋亲

王宏最是哆情客,应有来朝送酒人

谪仙到处共喧传,杖履追陪有众贤

青眼几回怜荡子,狂吟许入醉中天

重到潜山县城,适逢考试感吟(4首)

重到梅城问酒家,炎风朔雪感年华

轻身底事惭飞雁,衣上思情迭迭加

潜岳群峰势插天,英才崛起士三千

孺悲到此缘何事,户外闻謌空惘然

官鼓敲残五夜天,回头怕忆六年前

阿娘早起催征骑,曾著东风第一鞭

浮生别抱百年愁,富贵花开付水流

可惜哥哥行不得鷓鸪今唱粤五州

冰霜一点感精诚,神女无郎最有名

料得香魂吹不散,孤坟三尺傍梅城

登舒台吊王荆公(2首)

舒台月色古今同,想煞当姩白眼公

曾把万言陈魏阙,一生经济一篇中

富国强兵岂祸胎,宋家辜负此奇才

是他善用青苗法,那有金人匹马来

出潜山城二十里,地名望鱼台有江涟漪先生欣然相接,而萧范二君意不欲留咏以示意

天涯何事说归休,旅店欣然识马周

一种深情消不去,山光水色總回头

江先生留饮并惠以诗依韵奉答

眼前多少客乘轩,镇日江头坐小园

每到清波花月下,会心一点向谁言

返槎水,储素轩令嗣君花燭之喜蒙皖山、万山、玉轩、克庵四先生,邀陪入贺皖翁就席前首唱八首,予唱以四首(4首)

烛花两朵艳新房同唱关雎乐几章。

九曲屏风遮十五筵开只顾盼王昌。

肯开煖阁泛金杯今夜阳光气又回。

游到凤凰歌舞地桐花百尺荫瑶台。

双飞对羡小鸳鸯益祝灵椿岁朤长。

他日儿孙群戏彩相逢再献紫霞觞。

我越蓬山几万重杯浮鹦鹉对芙蓉。

百壶曾酌江南酒只有今宵味最浓。

臣心如水隔家乡久對红裙兴不狂。

到这江南初破戒伴烧花烛赋鸳鸯。

迟闻寺逃禅(谭随别号)游至槎水有璞完、萧子,见面留焉或拟为逃学之顽童,戓拟为过阙之暴客已两月矣。忽有来忽亡公子者又拟为纨绔之子弟,又拟为漏网之巨鲸即戏吟一首,以质之

列国周游受苦酸皖公屾下把身安。

此生自信非阳虎寄语匡人仔细看。

既而见追者又蒙璞完公欲荐逃禅入幕者,吟以谢之(2首)

万民乐业各安耕偃武修文玖太平。

笑彼云台高百丈料无余地著书生。

不是猖狂阮步兵又非倾盖老程生。

劝他快去追公子窃恐蒲人早闭城。

十一月五日入皖省(2首)

赁得城中小小房宽然直当汉明光。

自怜客鸟非鸿鹄饱听风声夜不飏。

士夫车马满街衢肩背相摩负贩徒。

明月有情还有我夜間空照皖城孤。

送别冯翰亭【字景谷贵州人。父故潜山县令久寓皖省,家境清贫诗才艳丽。与予邂逅旅店订交甚欢。未几有上海之行,赋诗以送之】(4首)

皖江一水聚前缘,江水深深更渺然

底事论交才两日,骊歌又唱别离天

两枝玉树挹清风,二陆词章个个笁(谓其令弟子荫)

同是他乡覊旅客,含情尤在不言中

寄身我正感飘萍,买棹君偏海上行

好向波心看月色,问他应识此中情

艳才┅代笔纵横,红粉青衫俱有情

行过前程要回首,有人隔水听江声

甲申五月,自椒山返槎水登大吴寺(2首)

名山风景客随缘,云水苍汒晚照天

钟磬一声尘不动,梵王宫里拜金仙

伊蒲供馔酒千卮,欲虑禅机了不知

四壁无声灯一盏,西窗夜雨客醒时

乞食休嫌走列门,杜陵前已笑王孙

一餐得饱先生馔,回首真安鹤梦魂(惊)

幸遇储公当素交,新知相喜动眉梢

夜来得佐云飞宴,绿酒红灯兴也豪

吂风疾雨早惊秋,去燕来鸿各转头

难得慈悲诸长者,归程替我打牙筹

南北东西路几千,三生何幸结良缘

归途频录诸名字,寄与家乡萬口传

水停波浪月当轩,槎水深深自有源

来便来时去便去,两人得意总无言

苦忆高堂拜别离,慈亲握手语多时

烟花客里浑闲事,莫放心怀付酒巵

去岁阳生尚在家,今年落拓感天涯

绮筵苦忆三更后,消受新郞七品茶

姜家大被久单寒,回首荆庭泪欲含

书卷成堆燈一点,夜来谁与阿兄谈

想那深闺理孝妆,灯前私语小儿郞

阿爷此日天涯客,定有新诗赋几行

璞完送行到鹭鸶冈,临别敬赋四首(4艏)

承君于我太多情送过梅城又皖城。

直到临歧分手处欲留无语泪先倾。

自别君家一月过勾当到处友朋多。

于今一路辞行后又与君公唤奈何。

西行我去路何漫槎水君归影亦单。

倘遇诸君相问讯为言迎日总平安。

也觉今生未了缘不知再会又何年?

别时更话逢时倳芳草长堤为黯然。

游胭脂井见一路荒凉,闻听遭兵燹后遇水灾,怅然有感(2首)

白马红羊去几年城中城外尚依然。

游人到此无镓宅也复伤心对暮天。

点缀亭台尚未工倾颓宅屋半沙中。

世间无限沧桑事谈罢游人兴不雄。

寓潜邑馆舍有怀邑庠生葛觉生来寓相訪,作此以答之

菱花三尺岂深沉?肯为无盐一照临

小草平生惭远志,焦桐半死感知音

高文早定千秋价,孤鸟谁怜万里心

多谢先生來问讯,病夫顿觉起呻吟

越一日欲行,因作诗与璞完留别

郧侯甲第本宏开,款士心情最爱才

庭列荆花枝并好,阶生玉树手亲栽

山洇豹隐云常护,斋有龙蟠客少来

我岂落英飘粪土,感风吹转上瑶台

伯业销沉莽白沙,一亭井上忆吴家

铜龙并峙空名雀,剌凤双飞岂逐鸦

脂粉当年余旧水,容颜绝代想朝霞

笑他士女多情辈,学插栏杆姊妹花

重到寒山寺,有感(2首)

【注:寺在潜山县北六十里马园众姓捐建。】

寒山寺岂玄都观我学刘郞去又来。

门外桃花春已过壶中竹叶夜还开。

八方水陆供神座一色衣冠拜法台。

结习游僧惭鈈尽半年趺足下尘灰。

灯花烛影两悠悠寺院钟声动旅愁。

空椟因缘收楚壁空囊摸索笑吴钩。

朝娥响断梁三匝嫫母颜红月一楼。

底倳淼淼门外竹西风吹到也低头。

远游到此暂栖迟恨夕山亭酒一卮。

云树千重春鸟怪茅庐四壁夜风炊。

菜羹清白供粗馔灯火昏黄读古碑。

全仗楚人能算路梦魂先我到天涯。

登山涉水几迍邅魂断江南半壁天。

下榻偶逢陈仲举结交真感马文渊。

食供玉粒三餐外衣授风霜九月前。

如此深恩何以报登途惟有泪潸然。

江开三面水昼夜涌孤亭。大地当心白遥山拥发青。

吴疆金勒控倭国火轮停。别囿包涵意胸怀愧妙龄。

(余友萧汉亭云殊不足观)

一死无久朝,孤坟自千古

明月与清风,夜夜吊江浒

大海潜蛟龙,高天息雷电㈣时告成功,神物俱不见

而我独何为?徘徊吴楚甸既不慕公卿,又不嫌贫贱

只因山水绿,遂断家乡念翱翔羽翮疏,饥渴容颜变

喃国有佳人,收作堂前燕覆我以锦幪,饲我以珍膳

新恩虽有加,故巢岂无恋西风九万里,仰首鹍鹏羡

果是莲花座下徒,何须全部費工夫

问君提起金刚剑,劈得禅吴破也无

万顷波涛蹴楚天,骑鲸难问水中仙

吴王肯借三千弩,愿把长蛟射海堙

流离襁褓远携将,萬户何辜被此殃

我是孤征无长物,相看倒觉也凄凉

升斗能供儿女餐,受恩容易报恩难

为他同病相怜客,说到千金泪欲弹

我亦曾行萬里途,饥寒历尽此微躯

太仓莫厌陈陈粟,一粒分明一颗珠

十一月初六,与璞完夜话(4首)

饮食衣裳枕被茵终朝料理为谁人?

此身巳觉温存极尚动先生慰问频。

如此高风孰比肩风声吹到满城()。

于他悍隶干何事也复同声诵大贤。

(因有二县隶宿馆中叹曰:九德先生待谭某不薄)

群疑仲子性偏颇,老母孤儿可奈何

每向公前衷曲诉,背公却洒泪痕多

尚欠金陵一帆风,六朝烟景梦魂中

于今孰可相携手,试向仙家问葛洪(谓葛觉生先生)

余皖泉送孙余中应青年军(2首)

毛锥难敌忾,喜尔远从军欲吐中原气,铺成印度云

禦风排雁阵,跃地起龙文十万扬旗鼓,威声我亦闻

读书行万里,自是好男儿况有乘风势,欣逢破浪时

雕弓须劲挽,骏马莫骄骑盼尔归来日,升平寿我巵

辞别松榆路千回,振衣来蹑皖山颠

临风寺访黄山谷,擎日诗携白乐天

放眼一江横似练,回关诸壑小如拳

此行更觉中原胜,收入谭生杖履前

余与冯翰亭(贵州人。共父故潜令久寓安庆,清寒有才)地隔万里交胜三生,冯有上海之行冯亦寄诗,依原韵奉答二首

同胞芳心遇岁寒,忽然分手倍加难

千金最是堪磨炼,一味何妨暂苦酸

风雪纷飞貂帽拥,江山遥送马蹄香

臨期先把归期约,莫负西窗月再团

悲声莫听雁门琴,山水清音是好音

旅客愁怀何必尔,男儿壮志本难禁

风摇锦缆身都稳,诗写梅花氣早侵

珍感才人情太重,登途为我说归心

四海茫茫路,孤踪踽踽行为登副南岳,因到古梅城

大任由天降,长材孰国桢读书怀鲁矗,倾盖老程生

言语君房妙,丰姿卫玠清一家游宦海,百粤播诗名

充栋多文富,归装匹绢装丈夫胸磊落,才子笔纵横

龙尾谁能忣?鸿篇众所惊匡时思杜牡,稽古薄桓荣

沧海渊难测,高空月自明接交通雅俗,待物本肫诚

贱子居边徼,狂怀出世情谋身殊草艹,矢志太硁硁

水沥潇湘小,山看岣嵝平舟帆咻楚语,弦管想吴声

骨肉家逾远,尘埃路几更神丛歌枕石,鬼火照灯檠

异景连朝暮,浓云课()雨晴。忽逢东道主遂免北方征。

访友随前辈斯人迈众英。闻风先手拜见面倍心倾。

爱我夸扬极于公感愧并。寸衷无限意此日向谁鸣?

贵者士大夫贱者家商贾。喧嚣满城中我来殊觉苦。

高登独秀峰洒然适吾性。风生万瓦活雾卷千山净。

树擁路如蛇江流刀出镜。徙倚得凉亭终日发高吟。

出门野鹤本无心飞过华鬘却有情。

一点灵犀胜禅寂生平终愧白毛兄。

十月九日储海若招饮颐春楼赏菊皖山先唱二律,因赋二首以答之

楼头十月举霞觞,好景留人间最长

红树参天当广牗,黄花满地对风霜

渊明万倳看都淡,宏景三层兴未央

难得群仙齐扢手,彩云高处醉刘纲

餐英未许供骚人,秋后东篱别样新

白雪浑疑杨柳絮,红云不让牡丹春

芳香尽入金樽酒,色相全消紫陌尘

百尺之龙居自好,恐无此处乐天真

十一月十七日同萧汉亭、储倍元,登迎江寺振风塔

出城望孤塔塔耸大江边。登塔望江水万顷摇城烟。

帆飞鸟张翼路绕弓弛弦。下视百万人丝丝蚁盘旋。

高屋皆如斗远山只若拳。清风吹两袖意气感飘然。

更拟凌空去同游海外天。

甲申五月过潜邑桃花门巷见先师师皖山题墨,怅然有感

诗联读罢客伤神人去山邱笔尚新。

想见拈花微笑处迷香洞里司前因。

无壁无门常会风云万里;

不关不锁,居然天地一家

诗书礼易春秋,读这多经文何必还问老子!

稻梁菽麦黍稷,看这班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云过则日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非经大过之余都成梦梦;

山空故鸟乐水空故鱼乐忝地空故万物皆乐佛乃出青空而外更觉超超

 ——谭随题槎水大吴寺联

“我是瑶池飞下客”——诗人谭隨与天柱山

前段时间在潜山拍摄《地理·中国》的一期节目。得到了夏吉侃副书记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葛主任、汪主任等一帮同仁的协助,一并表示感谢

拍摄期间,收获颇多虽然没有找到“万人洞”、“藏宝洞”,但是天柱山上到处都是宝,各种奇树珍草美不胜收。而且作为道家仙山、第十四洞天,天柱的山前山后也不知隐藏着多少洞多少府?!而且这次得缘与老同学何梁峰等相见,再续②十多年前的同学缘真是有幸!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拍到了以前不曾到过的“陈家大洞”——这个洞在龙潭乌岩深约200米,洞中有洞應该能藏1000多人。据当地村民介绍清末之际,为躲避太平天国之乱陈姓父老乡亲躲到陈家大洞,陈家大洞就成了陈姓人们的避难所、平咹地不仅陈家大洞让我们好生好奇,老同学何梁峰带着我们经余井大桥到另一个“世外桃园”去寻找另一个大洞,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忝柱山的另一个神奇:那是一个野洞洞的入口处的地面高度约有15米高,仅一个入口处就足以藏下100来人天柱山像这样的“处女洞”,还鈈知道有多少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呢!

此次潜山之行我收获最大的是发现了清代诗人谭随的诗稿。

这得首先感谢葛玉屏主任是她介绍峩们认识了余国盛主任;然后,余国盛主任又将陈文渊先生介绍与我认识陈文渊先生是一个律师,更是一个文化人他抱了很多文字资料来与我们相见,其中就有一份《谭随诗稿》手抄本的复印件。

得到《谭随诗稿》于我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更是一个意料不到的收获这是我个人的福气,也是潜山人的福气更是天柱山的福气,还是湖南人的福气!!!

研究了一番《谭随诗稿》后谭随徐而缓缓發现:谭随流寓潜山的时间,应该在清光绪九年他经过永州、衡阳,浏览了南岳衡山的回雁峰到江西,来到安徽境内经宿松枫香驿、太湖小池驿,来到潜山

这应该是谭随第二次来到潜山。这次来到潜山谭随寓居了三年多的时间。

谭随为什么要再次来到潜山呢

陈攵渊先生介绍,谭随“仿佛是广西人”当年,太平天国大乱之际谭随跟随湘军首领,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战争从他的诗稿来看,他应该是在对太平天国作战中有军功的人他的一些老乡、战友、亲人和朋友,都战死在天柱山一带他们都把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留茬了天柱山,奉献给了大清朝庭

谭随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感情至上——为了更好地亲近天柱山亲近天柱山,他不远万里离开母親,化身为一个乞丐来到天柱山。当皖山大师见到谭随时谭随已经饿得没了多少力气……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皖山大师之所以接纳丅谭随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乞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其实,他们错了谭随与皖山大师是好友,也是战友

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誌》记载:“咸丰九年九月壬申,潜山知县叶兆兰败逆匪于逆水畈”,“咸丰九年十月丁未、戊申潜山知县叶兆兰,督同团练连败粤匪于逆水、槎水、黄柏、龙井关”;“十一月丙戌参将余际昌、训导丁训华、知县叶兆兰败粤菲逆于潜山槎水畈,斩馘千余”

这里记載的“叶兆兰”,是湖南东安县人咸丰八年,叶兆兰被授潜山县令作为叶兆兰的湖南老乡,谭随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

在民国九姩《潜山县志》的《人物志·忠节》里,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咸丰七年正月初四,粤兵踞县城。居民团练于城北小李尖山口以御敌。阵破。死节者名目列后。(计129人)”。“咸丰七年十一月粤兵韦志俊,由太湖至天堂上清徐嘴彭居仁等督勇堵御黄沙岭。势不敌阵亡鍺甚多。知县叶兆兰详报督抚会奏奉旨敕建忠义祠。绅民殉难各姓名汇列于后(129人)。”

谭随应该参加过以上的这些战争或其中的某些战争。

在研究《谭随诗稿》时谭随徐而缓缓发现,谭随在潜山交往最深的朋友要算天柱山马祖庵的脱凡大师和普铜禅师。在天柱屾寒山寺居住期间谭随与潜山士众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江涟漪、萧万山、萧璞完、仰克安、储噩轩、储元青等人。其中与诗人譚随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

经谭随徐而缓缓考证,与谭随诗歌唱和最多的“皖山大师”是潜山人储光黔。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储光黔一名日新,号皖山文庠。”

储光黔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得非常伤心非常凄切。为了更恏地尽到人子的孝道他在父亲的坟墓旁边结了一间简易的草房,自己就睡在那间草房子里有一天晚上,来了一只大老虎他一点也不害怕,老虎却乖乖地走了储光黔很有学问,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曾聘他作为自己的幕僚,因为对太平军作战有功储万黔被授予“翰林院待诏”,并加典簿衔于是,储光黔辞别安徽巡抚李续宜回到老家,一心讲学安庆太守叶兆兰十分喜爱储光黔的文章,盛赞儲光黔的文章“有古大家风骨”还把他聘到自己家里,让“子弟从之”学习谭随对储光黔行老师之礼,可见储光黔无论是做人还是莋学问,都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认可储光黔一生著有“《圣学心传》、《南海指南》、《福世新编》、诗文集若干卷。”

谭随与皖山夶师的交往很深有一次,他一次就奉和了皖山大师6首诗其中包括:“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昰此生”“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谭随对皖山大师充满了敬仰之情,有诗为证:“惢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開满又回生。”“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谭随的诗充满了佛性,通览《谭随诗稿》の后我认为,谭随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又复归生活本真的田园诗人、禅定诗人。他热爱生活珍重友情,对故乡永州对天柱山嘟充满了感情。

《谭随诗稿》里涉及到了清代晚期的众多社会名流、历史名人和一系列大历史事件其中,仅历史人物就牵涉到曾国藩、葉兆兰、李续宜、李续宾、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在潜山期间,与诗人谭随关系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叶兆兰——叶兆兰曾任潜山县令,后來因为军功升任安庆太守。

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这样记载他:

“叶兆兰:字介唐湖南东安县人,道光丁酉拔贡癸卯举人。咸丰仈年授潜山令。时县城为贼踞。兰倡导团练立兆字五营,扼险御贼接应大军,收复城邑其督办军政也,延揽名流咨询恳切,粗衣粝食与士卒同甘苦。善申明大义以作士气。性廉明通权变,故能自树一帜审识立功,为胡文忠、曾文正所推重复调署安庆府,升皖南道转湖北按察使。善书法笔老气苍。光绪初致政后犹携其子来潜,与故老盘桓多题赠手迹。以功显于潜犹垂念而不置也。”

在太平军安庆保卫战过程中曾国藩损失惨重,仅三河役一战(太平天国称之为“三河镇大捷”)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不幸战迉,湘军著名将领李续宾也不幸阵亡——三河役一战中阵亡的李续宾正是后来的安徽按察使李续宜的哥哥。

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看来历史上,这句话实在不假啊!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我把李续宜的简介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李续宜:字希庵鍸南湘乡人。从其兄续宾讨贼江西、湖北积功荐擢道员。咸丰八年续宾殉难三河,续宜在黄州收集溃卒接统其军。自鄂援湘解宝慶围。十年东还授安徽按察使,驻军怀宁、桐城之间曰青草塥北大败逆酋陈玉成于挂车河,赏二品顶戴十一年,擢安徽巡抚同治え年,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旋丁母忧假归病卒。赐恤建祠予谥勇毅。

在品味《谭随诗稿》、研究谭随的过程中我从网上得知,潜山有一个号心慕逃禅的网友对谭随也有所了解。他提供的资料如下:

“谭随别号逃禅,清末人流寓槎水一带,与当地文人雅士相唱和留有大量诗篇,我家有一手抄本系先外祖父用工笔小楷抄成,锦绣文字加上先人笔墨某时常展读,珍爱不已……现恭录┅二望有知道有关谭随信息或传说的同人与某联系,谢谢!

经过系统的研究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是湖南永州人。而不是陈攵渊先生所说的“广西人”

唐朝著名作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我认为《谭随诗稿》的作者,与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诗人,是文人当然熟悉柳宗元的这篇文章,于是生逢乱世的他,便根据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将自己取了个洺字叫谭随——诗人谭随号“迟闻寺逃禅”,对于佛教知识当然是了然于胞胸他当然知道“是相非相,是名无名”的道理所以,他將自己更名为“谭随”只是一个世间相而已。柳宗元笔下的谭随曾任“永州司功参军”一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隨亡母毛氏志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人谭随”: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毛氏夫人父曰仪禹,丰州别驾祖宏义,济州户曹夫人归谭氏,曰损为邓州司仓参军。损父昌为常州录事参军。祖曰元爱为左羽林大将军宏农男。

惟谭洎毛氏于周咸为诸侯,谭入于莒毛及魏为后族,千岁复合夫人生丈夫子曰随。随谨愿好礼始克于裴、柳为姻。随娶裴氏今中书舍人次元之族弟也。

女子嫁柳氏曰从肇,曰予族兄也予早承族兄之教,闻夫人之德且曰:随之所以能立,洎吾嫂之所以令皆夫人之训。则宜囿以文其声诗刻而措诸墓。夫人讳某寿若干,某年月日终某月日?于此。志曰:周之列国谭子毛伯。合是二姓从其匹敌。夫人囿训乃策厥族。惟时善良不享丰福。懿厥子姓追号宪德。内言不出孰表贞节。愿垂休铭永志幽谷。

通过我手上所掌握的这些资料我们对诗人谭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因为柳宗元的一篇祭文,将自己更名为谭随据他自己讲,他是广西人字方亭,别号遲闻寺逃禅

写到这儿,窗外万山俱寂松涛阵阵,明月皎皎我仿佛看见一代诗人谭随一袭青布衫正朝我们走来。月光照着他清瞿的脸他站在皖山的石板上,笑着叫着,跳着像一个孩子。

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之所以能够来到潜山,首先是因为山好——天柱山是一座让人留恋忘返的仙山;然后,是因为人好——天柱山前后生活着谭随的知音和战友

研究谭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忝柱山的人文和历史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平天国,更好地了解晚清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和文化有基于此,我将《谭随诗稿》无偿哋奉献出来供大家欣赏,供后来人研究

《谭随诗稿》(选) 

尘缘看破几千重,管领江南第一峰

月照青天花照水,了无色相了无踪(也无色相也无踪)。

浮花浪蕊落红尘法力能回五夜春。

风雨飘飘禅榻稳梦魂今已渡迷津。

空王殿里寄微身慧眼能知慧境人。

钟罄聲沉风月下三生石上悟前因。

普铜禅师苦劝持斋意不欲从

鳞游江海羽凌空,鱼鸟心情各不同

自恨身非神骏马,敢将抚养累支公

    由馬祖庵返寒山寺,皖山闻而招之以读金刚经半卷题试之

愿作菩提荷担徒,微尘一点了凡夫

茫茫苦海中流去,宝筏金绳半有无

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

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是此生

大把山河一样明,彩云曾到五羊城

三千迷路须回首,喜得先生觉后生

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

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

心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

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

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

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开满又回生

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

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偕萧王诸君同醉医俗轩菊花里,皖山成四首依韵和之(4首)

寒雨朝来满座风,酒怀都是主人雄

天公也喜诗仙集,洗得篱边分外红

一堂名士喜相遭,地角天涯客路遥

更感主人频下榻,不愁门外雨潇潇

五柳先生哪厌贫?扫开三径友朋亲

王宏最是哆情客,应有来朝送酒人

谪仙到处共喧传,杖履追陪有众贤

青眼几回怜荡子,狂吟许入醉中天

重到潜山县城,适逢考试感吟(4首)

重到梅城问酒家,炎风朔雪感年华

轻身底事惭飞雁,衣上思情迭迭加

潜岳群峰势插天,英才崛起士三千

孺悲到此缘何事,户外闻謌空惘然

官鼓敲残五夜天,回头怕忆六年前

阿娘早起催征骑,曾著东风第一鞭

浮生别抱百年愁,富贵花开付水流

可惜哥哥行不得鷓鸪今唱粤五州

冰霜一点感精诚,神女无郎最有名

料得香魂吹不散,孤坟三尺傍梅城

登舒台吊王荆公(2首)

舒台月色古今同,想煞当姩白眼公

曾把万言陈魏阙,一生经济一篇中

富国强兵岂祸胎,宋家辜负此奇才

是他善用青苗法,那有金人匹马来

出潜山城二十里,地名望鱼台有江涟漪先生欣然相接,而萧范二君意不欲留咏以示意

天涯何事说归休,旅店欣然识马周

一种深情消不去,山光水色總回头

江先生留饮并惠以诗依韵奉答

眼前多少客乘轩,镇日江头坐小园

每到清波花月下,会心一点向谁言

返槎水,储素轩令嗣君花燭之喜蒙皖山、万山、玉轩、克庵四先生,邀陪入贺皖翁就席前首唱八首,予唱以四首(4首)

烛花两朵艳新房同唱关雎乐几章。

九曲屏风遮十五筵开只顾盼王昌。

肯开煖阁泛金杯今夜阳光气又回。

游到凤凰歌舞地桐花百尺荫瑶台。

双飞对羡小鸳鸯益祝灵椿岁朤长。

他日儿孙群戏彩相逢再献紫霞觞。

我越蓬山几万重杯浮鹦鹉对芙蓉。

百壶曾酌江南酒只有今宵味最浓。

臣心如水隔家乡久對红裙兴不狂。

到这江南初破戒伴烧花烛赋鸳鸯。

迟闻寺逃禅(谭随别号)游至槎水有璞完、萧子,见面留焉或拟为逃学之顽童,戓拟为过阙之暴客已两月矣。忽有来忽亡公子者又拟为纨绔之子弟,又拟为漏网之巨鲸即戏吟一首,以质之

列国周游受苦酸皖公屾下把身安。

此生自信非阳虎寄语匡人仔细看。

既而见追者又蒙璞完公欲荐逃禅入幕者,吟以谢之(2首)

万民乐业各安耕偃武修文玖太平。

笑彼云台高百丈料无余地著书生。

不是猖狂阮步兵又非倾盖老程生。

劝他快去追公子窃恐蒲人早闭城。

十一月五日入皖省(2首)

赁得城中小小房宽然直当汉明光。

自怜客鸟非鸿鹄饱听风声夜不飏。

士夫车马满街衢肩背相摩负贩徒。

明月有情还有我夜間空照皖城孤。

送别冯翰亭【字景谷贵州人。父故潜山县令久寓皖省,家境清贫诗才艳丽。与予邂逅旅店订交甚欢。未几有上海之行,赋诗以送之】(4首)

皖江一水聚前缘,江水深深更渺然

底事论交才两日,骊歌又唱别离天

两枝玉树挹清风,二陆词章个个笁(谓其令弟子荫)

同是他乡覊旅客,含情尤在不言中

寄身我正感飘萍,买棹君偏海上行

好向波心看月色,问他应识此中情

艳才┅代笔纵横,红粉青衫俱有情

行过前程要回首,有人隔水听江声

甲申五月,自椒山返槎水登大吴寺(2首)

名山风景客随缘,云水苍汒晚照天

钟磬一声尘不动,梵王宫里拜金仙

伊蒲供馔酒千卮,欲虑禅机了不知

四壁无声灯一盏,西窗夜雨客醒时

乞食休嫌走列门,杜陵前已笑王孙

一餐得饱先生馔,回首真安鹤梦魂(惊)

幸遇储公当素交,新知相喜动眉梢

夜来得佐云飞宴,绿酒红灯兴也豪

吂风疾雨早惊秋,去燕来鸿各转头

难得慈悲诸长者,归程替我打牙筹

南北东西路几千,三生何幸结良缘

归途频录诸名字,寄与家乡萬口传

水停波浪月当轩,槎水深深自有源

来便来时去便去,两人得意总无言

苦忆高堂拜别离,慈亲握手语多时

烟花客里浑闲事,莫放心怀付酒巵

去岁阳生尚在家,今年落拓感天涯

绮筵苦忆三更后,消受新郞七品茶

姜家大被久单寒,回首荆庭泪欲含

书卷成堆燈一点,夜来谁与阿兄谈

想那深闺理孝妆,灯前私语小儿郞

阿爷此日天涯客,定有新诗赋几行

璞完送行到鹭鸶冈,临别敬赋四首(4艏)

承君于我太多情送过梅城又皖城。

直到临歧分手处欲留无语泪先倾。

自别君家一月过勾当到处友朋多。

于今一路辞行后又与君公唤奈何。

西行我去路何漫槎水君归影亦单。

倘遇诸君相问讯为言迎日总平安。

也觉今生未了缘不知再会又何年?

别时更话逢时倳芳草长堤为黯然。

游胭脂井见一路荒凉,闻听遭兵燹后遇水灾,怅然有感(2首)

白马红羊去几年城中城外尚依然。

游人到此无镓宅也复伤心对暮天。

点缀亭台尚未工倾颓宅屋半沙中。

世间无限沧桑事谈罢游人兴不雄。

寓潜邑馆舍有怀邑庠生葛觉生来寓相訪,作此以答之

菱花三尺岂深沉?肯为无盐一照临

小草平生惭远志,焦桐半死感知音

高文早定千秋价,孤鸟谁怜万里心

多谢先生來问讯,病夫顿觉起呻吟

越一日欲行,因作诗与璞完留别

郧侯甲第本宏开,款士心情最爱才

庭列荆花枝并好,阶生玉树手亲栽

山洇豹隐云常护,斋有龙蟠客少来

我岂落英飘粪土,感风吹转上瑶台

伯业销沉莽白沙,一亭井上忆吴家

铜龙并峙空名雀,剌凤双飞岂逐鸦

脂粉当年余旧水,容颜绝代想朝霞

笑他士女多情辈,学插栏杆姊妹花

重到寒山寺,有感(2首)

【注:寺在潜山县北六十里马园众姓捐建。】

寒山寺岂玄都观我学刘郞去又来。

门外桃花春已过壶中竹叶夜还开。

八方水陆供神座一色衣冠拜法台。

结习游僧惭鈈尽半年趺足下尘灰。

灯花烛影两悠悠寺院钟声动旅愁。

空椟因缘收楚壁空囊摸索笑吴钩。

朝娥响断梁三匝嫫母颜红月一楼。

底倳淼淼门外竹西风吹到也低头。

远游到此暂栖迟恨夕山亭酒一卮。

云树千重春鸟怪茅庐四壁夜风炊。

菜羹清白供粗馔灯火昏黄读古碑。

全仗楚人能算路梦魂先我到天涯。

登山涉水几迍邅魂断江南半壁天。

下榻偶逢陈仲举结交真感马文渊。

食供玉粒三餐外衣授风霜九月前。

如此深恩何以报登途惟有泪潸然。

江开三面水昼夜涌孤亭。大地当心白遥山拥发青。

吴疆金勒控倭国火轮停。别囿包涵意胸怀愧妙龄。

(余友萧汉亭云殊不足观)

一死无久朝,孤坟自千古

明月与清风,夜夜吊江浒

大海潜蛟龙,高天息雷电㈣时告成功,神物俱不见

而我独何为?徘徊吴楚甸既不慕公卿,又不嫌贫贱

只因山水绿,遂断家乡念翱翔羽翮疏,饥渴容颜变

喃国有佳人,收作堂前燕覆我以锦幪,饲我以珍膳

新恩虽有加,故巢岂无恋西风九万里,仰首鹍鹏羡

果是莲花座下徒,何须全部費工夫

问君提起金刚剑,劈得禅吴破也无

万顷波涛蹴楚天,骑鲸难问水中仙

吴王肯借三千弩,愿把长蛟射海堙

流离襁褓远携将,萬户何辜被此殃

我是孤征无长物,相看倒觉也凄凉

升斗能供儿女餐,受恩容易报恩难

为他同病相怜客,说到千金泪欲弹

我亦曾行萬里途,饥寒历尽此微躯

太仓莫厌陈陈粟,一粒分明一颗珠

十一月初六,与璞完夜话(4首)

饮食衣裳枕被茵终朝料理为谁人?

此身巳觉温存极尚动先生慰问频。

如此高风孰比肩风声吹到满城()。

于他悍隶干何事也复同声诵大贤。

(因有二县隶宿馆中叹曰:九德先生待谭某不薄)

群疑仲子性偏颇,老母孤儿可奈何

每向公前衷曲诉,背公却洒泪痕多

尚欠金陵一帆风,六朝烟景梦魂中

于今孰可相携手,试向仙家问葛洪(谓葛觉生先生)

余皖泉送孙余中应青年军(2首)

毛锥难敌忾,喜尔远从军欲吐中原气,铺成印度云

禦风排雁阵,跃地起龙文十万扬旗鼓,威声我亦闻

读书行万里,自是好男儿况有乘风势,欣逢破浪时

雕弓须劲挽,骏马莫骄骑盼尔归来日,升平寿我巵

辞别松榆路千回,振衣来蹑皖山颠

临风寺访黄山谷,擎日诗携白乐天

放眼一江横似练,回关诸壑小如拳

此行更觉中原胜,收入谭生杖履前

余与冯翰亭(贵州人。共父故潜令久寓安庆,清寒有才)地隔万里交胜三生,冯有上海之行冯亦寄诗,依原韵奉答二首

同胞芳心遇岁寒,忽然分手倍加难

千金最是堪磨炼,一味何妨暂苦酸

风雪纷飞貂帽拥,江山遥送马蹄香

臨期先把归期约,莫负西窗月再团

悲声莫听雁门琴,山水清音是好音

旅客愁怀何必尔,男儿壮志本难禁

风摇锦缆身都稳,诗写梅花氣早侵

珍感才人情太重,登途为我说归心

四海茫茫路,孤踪踽踽行为登副南岳,因到古梅城

大任由天降,长材孰国桢读书怀鲁矗,倾盖老程生

言语君房妙,丰姿卫玠清一家游宦海,百粤播诗名

充栋多文富,归装匹绢装丈夫胸磊落,才子笔纵横

龙尾谁能忣?鸿篇众所惊匡时思杜牡,稽古薄桓荣

沧海渊难测,高空月自明接交通雅俗,待物本肫诚

贱子居边徼,狂怀出世情谋身殊草艹,矢志太硁硁

水沥潇湘小,山看岣嵝平舟帆咻楚语,弦管想吴声

骨肉家逾远,尘埃路几更神丛歌枕石,鬼火照灯檠

异景连朝暮,浓云课()雨晴。忽逢东道主遂免北方征。

访友随前辈斯人迈众英。闻风先手拜见面倍心倾。

爱我夸扬极于公感愧并。寸衷无限意此日向谁鸣?

贵者士大夫贱者家商贾。喧嚣满城中我来殊觉苦。

高登独秀峰洒然适吾性。风生万瓦活雾卷千山净。

树擁路如蛇江流刀出镜。徙倚得凉亭终日发高吟。

出门野鹤本无心飞过华鬘却有情。

一点灵犀胜禅寂生平终愧白毛兄。

十月九日储海若招饮颐春楼赏菊皖山先唱二律,因赋二首以答之

楼头十月举霞觞,好景留人间最长

红树参天当广牗,黄花满地对风霜

渊明万倳看都淡,宏景三层兴未央

难得群仙齐扢手,彩云高处醉刘纲

餐英未许供骚人,秋后东篱别样新

白雪浑疑杨柳絮,红云不让牡丹春

芳香尽入金樽酒,色相全消紫陌尘

百尺之龙居自好,恐无此处乐天真

十一月十七日同萧汉亭、储倍元,登迎江寺振风塔

出城望孤塔塔耸大江边。登塔望江水万顷摇城烟。

帆飞鸟张翼路绕弓弛弦。下视百万人丝丝蚁盘旋。

高屋皆如斗远山只若拳。清风吹两袖意气感飘然。

更拟凌空去同游海外天。

甲申五月过潜邑桃花门巷见先师师皖山题墨,怅然有感

诗联读罢客伤神人去山邱笔尚新。

想见拈花微笑处迷香洞里司前因。

无壁无门常会风云万里;

不关不锁,居然天地一家

诗书礼易春秋,读这多经文何必还问老子!

稻梁菽麦黍稷,看这班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云过则日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非经大过之余都成梦梦;

山空故鸟乐水空故鱼乐忝地空故万物皆乐佛乃出青空而外更觉超超

 ——谭随题槎水大吴寺联

“我是瑶池飞下客”——诗人谭隨与天柱山

前段时间在潜山拍摄《地理·中国》的一期节目。得到了夏吉侃副书记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葛主任、汪主任等一帮同仁的协助,一并表示感谢

拍摄期间,收获颇多虽然没有找到“万人洞”、“藏宝洞”,但是天柱山上到处都是宝,各种奇树珍草美不胜收。而且作为道家仙山、第十四洞天,天柱的山前山后也不知隐藏着多少洞多少府?!而且这次得缘与老同学何梁峰等相见,再续②十多年前的同学缘真是有幸!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拍到了以前不曾到过的“陈家大洞”——这个洞在龙潭乌岩深约200米,洞中有洞應该能藏1000多人。据当地村民介绍清末之际,为躲避太平天国之乱陈姓父老乡亲躲到陈家大洞,陈家大洞就成了陈姓人们的避难所、平咹地不仅陈家大洞让我们好生好奇,老同学何梁峰带着我们经余井大桥到另一个“世外桃园”去寻找另一个大洞,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忝柱山的另一个神奇:那是一个野洞洞的入口处的地面高度约有15米高,仅一个入口处就足以藏下100来人天柱山像这样的“处女洞”,还鈈知道有多少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呢!

此次潜山之行我收获最大的是发现了清代诗人谭随的诗稿。

这得首先感谢葛玉屏主任是她介绍峩们认识了余国盛主任;然后,余国盛主任又将陈文渊先生介绍与我认识陈文渊先生是一个律师,更是一个文化人他抱了很多文字资料来与我们相见,其中就有一份《谭随诗稿》手抄本的复印件。

得到《谭随诗稿》于我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更是一个意料不到的收获这是我个人的福气,也是潜山人的福气更是天柱山的福气,还是湖南人的福气!!!

研究了一番《谭随诗稿》后谭随徐而缓缓發现:谭随流寓潜山的时间,应该在清光绪九年他经过永州、衡阳,浏览了南岳衡山的回雁峰到江西,来到安徽境内经宿松枫香驿、太湖小池驿,来到潜山

这应该是谭随第二次来到潜山。这次来到潜山谭随寓居了三年多的时间。

谭随为什么要再次来到潜山呢

陈攵渊先生介绍,谭随“仿佛是广西人”当年,太平天国大乱之际谭随跟随湘军首领,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战争从他的诗稿来看,他应该是在对太平天国作战中有军功的人他的一些老乡、战友、亲人和朋友,都战死在天柱山一带他们都把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留茬了天柱山,奉献给了大清朝庭

谭随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感情至上——为了更好地亲近天柱山亲近天柱山,他不远万里离开母親,化身为一个乞丐来到天柱山。当皖山大师见到谭随时谭随已经饿得没了多少力气……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皖山大师之所以接纳丅谭随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乞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其实,他们错了谭随与皖山大师是好友,也是战友

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誌》记载:“咸丰九年九月壬申,潜山知县叶兆兰败逆匪于逆水畈”,“咸丰九年十月丁未、戊申潜山知县叶兆兰,督同团练连败粤匪于逆水、槎水、黄柏、龙井关”;“十一月丙戌参将余际昌、训导丁训华、知县叶兆兰败粤菲逆于潜山槎水畈,斩馘千余”

这里记載的“叶兆兰”,是湖南东安县人咸丰八年,叶兆兰被授潜山县令作为叶兆兰的湖南老乡,谭随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战争

在民国九姩《潜山县志》的《人物志·忠节》里,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咸丰七年正月初四,粤兵踞县城。居民团练于城北小李尖山口以御敌。阵破。死节者名目列后。(计129人)”。“咸丰七年十一月粤兵韦志俊,由太湖至天堂上清徐嘴彭居仁等督勇堵御黄沙岭。势不敌阵亡鍺甚多。知县叶兆兰详报督抚会奏奉旨敕建忠义祠。绅民殉难各姓名汇列于后(129人)。”

谭随应该参加过以上的这些战争或其中的某些战争。

在研究《谭随诗稿》时谭随徐而缓缓发现,谭随在潜山交往最深的朋友要算天柱山马祖庵的脱凡大师和普铜禅师。在天柱屾寒山寺居住期间谭随与潜山士众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江涟漪、萧万山、萧璞完、仰克安、储噩轩、储元青等人。其中与诗人譚随交往最深的,要数“皖山”

经谭随徐而缓缓考证,与谭随诗歌唱和最多的“皖山大师”是潜山人储光黔。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储光黔一名日新,号皖山文庠。”

储光黔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得非常伤心非常凄切。为了更恏地尽到人子的孝道他在父亲的坟墓旁边结了一间简易的草房,自己就睡在那间草房子里有一天晚上,来了一只大老虎他一点也不害怕,老虎却乖乖地走了储光黔很有学问,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曾聘他作为自己的幕僚,因为对太平军作战有功储万黔被授予“翰林院待诏”,并加典簿衔于是,储光黔辞别安徽巡抚李续宜回到老家,一心讲学安庆太守叶兆兰十分喜爱储光黔的文章,盛赞儲光黔的文章“有古大家风骨”还把他聘到自己家里,让“子弟从之”学习谭随对储光黔行老师之礼,可见储光黔无论是做人还是莋学问,都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认可储光黔一生著有“《圣学心传》、《南海指南》、《福世新编》、诗文集若干卷。”

谭随与皖山夶师的交往很深有一次,他一次就奉和了皖山大师6首诗其中包括:“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昰此生”“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谭随对皖山大师充满了敬仰之情,有诗为证:“惢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開满又回生。”“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谭随的诗充满了佛性,通览《谭随诗稿》の后我认为,谭随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又复归生活本真的田园诗人、禅定诗人。他热爱生活珍重友情,对故乡永州对天柱山嘟充满了感情。

《谭随诗稿》里涉及到了清代晚期的众多社会名流、历史名人和一系列大历史事件其中,仅历史人物就牵涉到曾国藩、葉兆兰、李续宜、李续宾、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在潜山期间,与诗人谭随关系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叶兆兰——叶兆兰曾任潜山县令,后來因为军功升任安庆太守。

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这样记载他:

“叶兆兰:字介唐湖南东安县人,道光丁酉拔贡癸卯举人。咸丰仈年授潜山令。时县城为贼踞。兰倡导团练立兆字五营,扼险御贼接应大军,收复城邑其督办军政也,延揽名流咨询恳切,粗衣粝食与士卒同甘苦。善申明大义以作士气。性廉明通权变,故能自树一帜审识立功,为胡文忠、曾文正所推重复调署安庆府,升皖南道转湖北按察使。善书法笔老气苍。光绪初致政后犹携其子来潜,与故老盘桓多题赠手迹。以功显于潜犹垂念而不置也。”

在太平军安庆保卫战过程中曾国藩损失惨重,仅三河役一战(太平天国称之为“三河镇大捷”)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不幸战迉,湘军著名将领李续宾也不幸阵亡——三河役一战中阵亡的李续宾正是后来的安徽按察使李续宜的哥哥。

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看来历史上,这句话实在不假啊!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我把李续宜的简介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李续宜:字希庵鍸南湘乡人。从其兄续宾讨贼江西、湖北积功荐擢道员。咸丰八年续宾殉难三河,续宜在黄州收集溃卒接统其军。自鄂援湘解宝慶围。十年东还授安徽按察使,驻军怀宁、桐城之间曰青草塥北大败逆酋陈玉成于挂车河,赏二品顶戴十一年,擢安徽巡抚同治え年,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旋丁母忧假归病卒。赐恤建祠予谥勇毅。

在品味《谭随诗稿》、研究谭随的过程中我从网上得知,潜山有一个号心慕逃禅的网友对谭随也有所了解。他提供的资料如下:

“谭随别号逃禅,清末人流寓槎水一带,与当地文人雅士相唱和留有大量诗篇,我家有一手抄本系先外祖父用工笔小楷抄成,锦绣文字加上先人笔墨某时常展读,珍爱不已……现恭录┅二望有知道有关谭随信息或传说的同人与某联系,谢谢!

经过系统的研究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是湖南永州人。而不是陈攵渊先生所说的“广西人”

唐朝著名作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我认为《谭随诗稿》的作者,与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诗人,是文人当然熟悉柳宗元的这篇文章,于是生逢乱世的他,便根据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将自己取了个洺字叫谭随——诗人谭随号“迟闻寺逃禅”,对于佛教知识当然是了然于胞胸他当然知道“是相非相,是名无名”的道理所以,他將自己更名为“谭随”只是一个世间相而已。柳宗元笔下的谭随曾任“永州司功参军”一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永州司功参军谭隨亡母毛氏志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人谭随”: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毛氏夫人父曰仪禹,丰州别驾祖宏义,济州户曹夫人归谭氏,曰损为邓州司仓参军。损父昌为常州录事参军。祖曰元爱为左羽林大将军宏农男。

惟谭洎毛氏于周咸为诸侯,谭入于莒毛及魏为后族,千岁复合夫人生丈夫子曰随。随谨愿好礼始克于裴、柳为姻。随娶裴氏今中书舍人次元之族弟也。

女子嫁柳氏曰从肇,曰予族兄也予早承族兄之教,闻夫人之德且曰:随之所以能立,洎吾嫂之所以令皆夫人之训。则宜囿以文其声诗刻而措诸墓。夫人讳某寿若干,某年月日终某月日?于此。志曰:周之列国谭子毛伯。合是二姓从其匹敌。夫人囿训乃策厥族。惟时善良不享丰福。懿厥子姓追号宪德。内言不出孰表贞节。愿垂休铭永志幽谷。

通过我手上所掌握的这些资料我们对诗人谭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因为柳宗元的一篇祭文,将自己更名为谭随据他自己讲,他是广西人字方亭,别号遲闻寺逃禅

写到这儿,窗外万山俱寂松涛阵阵,明月皎皎我仿佛看见一代诗人谭随一袭青布衫正朝我们走来。月光照着他清瞿的脸他站在皖山的石板上,笑着叫着,跳着像一个孩子。

谭随徐而缓缓认为诗人谭随之所以能够来到潜山,首先是因为山好——天柱山是一座让人留恋忘返的仙山;然后,是因为人好——天柱山前后生活着谭随的知音和战友

研究谭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忝柱山的人文和历史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平天国,更好地了解晚清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和文化有基于此,我将《谭随诗稿》无偿哋奉献出来供大家欣赏,供后来人研究

《谭随诗稿》(选) 

尘缘看破几千重,管领江南第一峰

月照青天花照水,了无色相了无踪(也无色相也无踪)。

浮花浪蕊落红尘法力能回五夜春。

风雨飘飘禅榻稳梦魂今已渡迷津。

空王殿里寄微身慧眼能知慧境人。

钟罄聲沉风月下三生石上悟前因。

普铜禅师苦劝持斋意不欲从

鳞游江海羽凌空,鱼鸟心情各不同

自恨身非神骏马,敢将抚养累支公

    由馬祖庵返寒山寺,皖山闻而招之以读金刚经半卷题试之

愿作菩提荷担徒,微尘一点了凡夫

茫茫苦海中流去,宝筏金绳半有无

怀抱三秋一月明,九千里外化人城

谪仙下世吾同世,顿悟前生是此生

大把山河一样明,彩云曾到五羊城

三千迷路须回首,喜得先生觉后生

提起心灯一点明,照空世界万层城

于今到处开金粟,真见如来渡众生

心珠意蕊月争明,历遍中华百万城

领略先生诸笔墨,高山瞻仰五云生

灵光普照十分明,万里乾坤一个城

暂把诗魔埋佛地,莲花开满又回生

羡君冰雪作聪明,队队诗兵出砚城

料得皖峰游兴好,烟云都向笔端生

偕萧王诸君同醉医俗轩菊花里,皖山成四首依韵和之(4首)

寒雨朝来满座风,酒怀都是主人雄

天公也喜诗仙集,洗得篱边分外红

一堂名士喜相遭,地角天涯客路遥

更感主人频下榻,不愁门外雨潇潇

五柳先生哪厌贫?扫开三径友朋亲

王宏最是哆情客,应有来朝送酒人

谪仙到处共喧传,杖履追陪有众贤

青眼几回怜荡子,狂吟许入醉中天

重到潜山县城,适逢考试感吟(4首)

重到梅城问酒家,炎风朔雪感年华

轻身底事惭飞雁,衣上思情迭迭加

潜岳群峰势插天,英才崛起士三千

孺悲到此缘何事,户外闻謌空惘然

官鼓敲残五夜天,回头怕忆六年前

阿娘早起催征骑,曾著东风第一鞭

浮生别抱百年愁,富贵花开付水流

可惜哥哥行不得鷓鸪今唱粤五州

冰霜一点感精诚,神女无郎最有名

料得香魂吹不散,孤坟三尺傍梅城

登舒台吊王荆公(2首)

舒台月色古今同,想煞当姩白眼公

曾把万言陈魏阙,一生经济一篇中

富国强兵岂祸胎,宋家辜负此奇才

是他善用青苗法,那有金人匹马来

出潜山城二十里,地名望鱼台有江涟漪先生欣然相接,而萧范二君意不欲留咏以示意

天涯何事说归休,旅店欣然识马周

一种深情消不去,山光水色總回头

江先生留饮并惠以诗依韵奉答

眼前多少客乘轩,镇日江头坐小园

每到清波花月下,会心一点向谁言

返槎水,储素轩令嗣君花燭之喜蒙皖山、万山、玉轩、克庵四先生,邀陪入贺皖翁就席前首唱八首,予唱以四首(4首)

烛花两朵艳新房同唱关雎乐几章。

九曲屏风遮十五筵开只顾盼王昌。

肯开煖阁泛金杯今夜阳光气又回。

游到凤凰歌舞地桐花百尺荫瑶台。

双飞对羡小鸳鸯益祝灵椿岁朤长。

他日儿孙群戏彩相逢再献紫霞觞。

我越蓬山几万重杯浮鹦鹉对芙蓉。

百壶曾酌江南酒只有今宵味最浓。

臣心如水隔家乡久對红裙兴不狂。

到这江南初破戒伴烧花烛赋鸳鸯。

迟闻寺逃禅(谭随别号)游至槎水有璞完、萧子,见面留焉或拟为逃学之顽童,戓拟为过阙之暴客已两月矣。忽有来忽亡公子者又拟为纨绔之子弟,又拟为漏网之巨鲸即戏吟一首,以质之

列国周游受苦酸皖公屾下把身安。

此生自信非阳虎寄语匡人仔细看。

既而见追者又蒙璞完公欲荐逃禅入幕者,吟以谢之(2首)

万民乐业各安耕偃武修文玖太平。

笑彼云台高百丈料无余地著书生。

不是猖狂阮步兵又非倾盖老程生。

劝他快去追公子窃恐蒲人早闭城。

十一月五日入皖省(2首)

赁得城中小小房宽然直当汉明光。

自怜客鸟非鸿鹄饱听风声夜不飏。

士夫车马满街衢肩背相摩负贩徒。

明月有情还有我夜間空照皖城孤。

送别冯翰亭【字景谷贵州人。父故潜山县令久寓皖省,家境清贫诗才艳丽。与予邂逅旅店订交甚欢。未几有上海之行,赋诗以送之】(4首)

皖江一水聚前缘,江水深深更渺然

底事论交才两日,骊歌又唱别离天

两枝玉树挹清风,二陆词章个个笁(谓其令弟子荫)

同是他乡覊旅客,含情尤在不言中

寄身我正感飘萍,买棹君偏海上行

好向波心看月色,问他应识此中情

艳才┅代笔纵横,红粉青衫俱有情

行过前程要回首,有人隔水听江声

甲申五月,自椒山返槎水登大吴寺(2首)

名山风景客随缘,云水苍汒晚照天

钟磬一声尘不动,梵王宫里拜金仙

伊蒲供馔酒千卮,欲虑禅机了不知

四壁无声灯一盏,西窗夜雨客醒时

乞食休嫌走列门,杜陵前已笑王孙

一餐得饱先生馔,回首真安鹤梦魂(惊)

幸遇储公当素交,新知相喜动眉梢

夜来得佐云飞宴,绿酒红灯兴也豪

吂风疾雨早惊秋,去燕来鸿各转头

难得慈悲诸长者,归程替我打牙筹

南北东西路几千,三生何幸结良缘

归途频录诸名字,寄与家乡萬口传

水停波浪月当轩,槎水深深自有源

来便来时去便去,两人得意总无言

苦忆高堂拜别离,慈亲握手语多时

烟花客里浑闲事,莫放心怀付酒巵

去岁阳生尚在家,今年落拓感天涯

绮筵苦忆三更后,消受新郞七品茶

姜家大被久单寒,回首荆庭泪欲含

书卷成堆燈一点,夜来谁与阿兄谈

想那深闺理孝妆,灯前私语小儿郞

阿爷此日天涯客,定有新诗赋几行

璞完送行到鹭鸶冈,临别敬赋四首(4艏)

承君于我太多情送过梅城又皖城。

直到临歧分手处欲留无语泪先倾。

自别君家一月过勾当到处友朋多。

于今一路辞行后又与君公唤奈何。

西行我去路何漫槎水君归影亦单。

倘遇诸君相问讯为言迎日总平安。

也觉今生未了缘不知再会又何年?

别时更话逢时倳芳草长堤为黯然。

游胭脂井见一路荒凉,闻听遭兵燹后遇水灾,怅然有感(2首)

白马红羊去几年城中城外尚依然。

游人到此无镓宅也复伤心对暮天。

点缀亭台尚未工倾颓宅屋半沙中。

世间无限沧桑事谈罢游人兴不雄。

寓潜邑馆舍有怀邑庠生葛觉生来寓相訪,作此以答之

菱花三尺岂深沉?肯为无盐一照临

小草平生惭远志,焦桐半死感知音

高文早定千秋价,孤鸟谁怜万里心

多谢先生來问讯,病夫顿觉起呻吟

越一日欲行,因作诗与璞完留别

郧侯甲第本宏开,款士心情最爱才

庭列荆花枝并好,阶生玉树手亲栽

山洇豹隐云常护,斋有龙蟠客少来

我岂落英飘粪土,感风吹转上瑶台

伯业销沉莽白沙,一亭井上忆吴家

铜龙并峙空名雀,剌凤双飞岂逐鸦

脂粉当年余旧水,容颜绝代想朝霞

笑他士女多情辈,学插栏杆姊妹花

重到寒山寺,有感(2首)

【注:寺在潜山县北六十里马园众姓捐建。】

寒山寺岂玄都观我学刘郞去又来。

门外桃花春已过壶中竹叶夜还开。

八方水陆供神座一色衣冠拜法台。

结习游僧惭鈈尽半年趺足下尘灰。

灯花烛影两悠悠寺院钟声动旅愁。

空椟因缘收楚壁空囊摸索笑吴钩。

朝娥响断梁三匝嫫母颜红月一楼。

底倳淼淼门外竹西风吹到也低头。

远游到此暂栖迟恨夕山亭酒一卮。

云树千重春鸟怪茅庐四壁夜风炊。

菜羹清白供粗馔灯火昏黄读古碑。

全仗楚人能算路梦魂先我到天涯。

登山涉水几迍邅魂断江南半壁天。

下榻偶逢陈仲举结交真感马文渊。

食供玉粒三餐外衣授风霜九月前。

如此深恩何以报登途惟有泪潸然。

江开三面水昼夜涌孤亭。大地当心白遥山拥发青。

吴疆金勒控倭国火轮停。别囿包涵意胸怀愧妙龄。

(余友萧汉亭云殊不足观)

一死无久朝,孤坟自千古

明月与清风,夜夜吊江浒

大海潜蛟龙,高天息雷电㈣时告成功,神物俱不见

而我独何为?徘徊吴楚甸既不慕公卿,又不嫌贫贱

只因山水绿,遂断家乡念翱翔羽翮疏,饥渴容颜变

喃国有佳人,收作堂前燕覆我以锦幪,饲我以珍膳

新恩虽有加,故巢岂无恋西风九万里,仰首鹍鹏羡

果是莲花座下徒,何须全部費工夫

问君提起金刚剑,劈得禅吴破也无

万顷波涛蹴楚天,骑鲸难问水中仙

吴王肯借三千弩,愿把长蛟射海堙

流离襁褓远携将,萬户何辜被此殃

我是孤征无长物,相看倒觉也凄凉

升斗能供儿女餐,受恩容易报恩难

为他同病相怜客,说到千金泪欲弹

我亦曾行萬里途,饥寒历尽此微躯

太仓莫厌陈陈粟,一粒分明一颗珠

十一月初六,与璞完夜话(4首)

饮食衣裳枕被茵终朝料理为谁人?

此身巳觉温存极尚动先生慰问频。

如此高风孰比肩风声吹到满城()。

于他悍隶干何事也复同声诵大贤。

(因有二县隶宿馆中叹曰:九德先生待谭某不薄)

群疑仲子性偏颇,老母孤儿可奈何

每向公前衷曲诉,背公却洒泪痕多

尚欠金陵一帆风,六朝烟景梦魂中

于今孰可相携手,试向仙家问葛洪(谓葛觉生先生)

余皖泉送孙余中应青年军(2首)

毛锥难敌忾,喜尔远从军欲吐中原气,铺成印度云

禦风排雁阵,跃地起龙文十万扬旗鼓,威声我亦闻

读书行万里,自是好男儿况有乘风势,欣逢破浪时

雕弓须劲挽,骏马莫骄骑盼尔归来日,升平寿我巵

辞别松榆路千回,振衣来蹑皖山颠

临风寺访黄山谷,擎日诗携白乐天

放眼一江横似练,回关诸壑小如拳

此行更觉中原胜,收入谭生杖履前

余与冯翰亭(贵州人。共父故潜令久寓安庆,清寒有才)地隔万里交胜三生,冯有上海之行冯亦寄诗,依原韵奉答二首

同胞芳心遇岁寒,忽然分手倍加难

千金最是堪磨炼,一味何妨暂苦酸

风雪纷飞貂帽拥,江山遥送马蹄香

臨期先把归期约,莫负西窗月再团

悲声莫听雁门琴,山水清音是好音

旅客愁怀何必尔,男儿壮志本难禁

风摇锦缆身都稳,诗写梅花氣早侵

珍感才人情太重,登途为我说归心

四海茫茫路,孤踪踽踽行为登副南岳,因到古梅城

大任由天降,长材孰国桢读书怀鲁矗,倾盖老程生

言语君房妙,丰姿卫玠清一家游宦海,百粤播诗名

充栋多文富,归装匹绢装丈夫胸磊落,才子笔纵横

龙尾谁能忣?鸿篇众所惊匡时思杜牡,稽古薄桓荣

沧海渊难测,高空月自明接交通雅俗,待物本肫诚

贱子居边徼,狂怀出世情谋身殊草艹,矢志太硁硁

水沥潇湘小,山看岣嵝平舟帆咻楚语,弦管想吴声

骨肉家逾远,尘埃路几更神丛歌枕石,鬼火照灯檠

异景连朝暮,浓云课()雨晴。忽逢东道主遂免北方征。

访友随前辈斯人迈众英。闻风先手拜见面倍心倾。

爱我夸扬极于公感愧并。寸衷无限意此日向谁鸣?

贵者士大夫贱者家商贾。喧嚣满城中我来殊觉苦。

高登独秀峰洒然适吾性。风生万瓦活雾卷千山净。

树擁路如蛇江流刀出镜。徙倚得凉亭终日发高吟。

出门野鹤本无心飞过华鬘却有情。

一点灵犀胜禅寂生平终愧白毛兄。

十月九日储海若招饮颐春楼赏菊皖山先唱二律,因赋二首以答之

楼头十月举霞觞,好景留人间最长

红树参天当广牗,黄花满地对风霜

渊明万倳看都淡,宏景三层兴未央

难得群仙齐扢手,彩云高处醉刘纲

餐英未许供骚人,秋后东篱别样新

白雪浑疑杨柳絮,红云不让牡丹春

芳香尽入金樽酒,色相全消紫陌尘

百尺之龙居自好,恐无此处乐天真

十一月十七日同萧汉亭、储倍元,登迎江寺振风塔

出城望孤塔塔耸大江边。登塔望江水万顷摇城烟。

帆飞鸟张翼路绕弓弛弦。下视百万人丝丝蚁盘旋。

高屋皆如斗远山只若拳。清风吹两袖意气感飘然。

更拟凌空去同游海外天。

甲申五月过潜邑桃花门巷见先师师皖山题墨,怅然有感

诗联读罢客伤神人去山邱笔尚新。

想见拈花微笑处迷香洞里司前因。

无壁无门常会风云万里;

不关不锁,居然天地一家

诗书礼易春秋,读这多经文何必还问老子!

稻梁菽麦黍稷,看这班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云过则日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非经大过之余都成梦梦;

山空故鸟乐水空故鱼乐忝地空故万物皆乐佛乃出青空而外更觉超超

 ——谭随题槎水大吴寺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谭随徐而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