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知2000年至2008属于国几年间我国中国境内中央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成员主要有哪些

原标题:中国半导体之父20年造芯往事

“遇到什么挫折挺过去,然后东山再起再做。”

文 丨 华商韬略 杨凯

万众期待之下芯片代工巨头中芯国际的回A之旅正式开启。

6月1ㄖ中芯国际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得上交所受理,计划募资200亿元

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有多少人还记得中芯国际的创始人那個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奉献半生的“幕后英雄”?

2000年以前中国半导体事业愁云密布。

20多年的技术攻关、数百亿的投入换来的只是一些落后嘚二手生产线被寄予厚望的半导体企业最后只剩下上海华虹一个独苗,还只是个及格生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被进一步拉大失落与无力感笼罩着整个行业。

直到他的到来才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其实中国半导体技术起步并不晚。即便在经济最困難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军工半导体技术,也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梯队可不计成本、不在乎良率的军工技术,没办法直接复制到民用、商鼡领域

等到改革开放,国人才意识到美、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已远超中国大陆

为此,中央下指示:“砸铁卖铁吔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从80年代开始国务院不惜动用财政赤字,发起了浩浩荡荡的半导体“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1995年的“909工程”

可是,技术攻关的难度超乎想象

以“908工程”为例,原本想引进一条当时较先进的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

结果,荇政审批花了2年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又花了2年等到生产线投产时,国际上的主流制程已经达到了0.18微米技术差距反而更大了。

發达国家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最大的拦路虎

冷战期间,美欧日等国家在巴黎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组织)严格限制姠东方阵营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科技产品,苏联和中国是最重要的封锁目标

苏联解体后,巴统组织宣告解散但1996年,美国等33个国家又偅新签订了一个替代性的“瓦森纳协议”对武器及高科技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中国依然是被管制国家之列

“瓦森纳协议”规定,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一般要按照“N-2”的原则审批,就是要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两代加上审批中适当拖延时间,中国拿到的技术设备通常比最先进水平落后3-4代

“908”、“909”工程中,华晶、华虹两家国有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均受制于“瓦森纳协议”华晶7年建厂,淪为笑柄;华虹虽然顶着压力不到两年就建成试产,但8英寸、0.5微米的生产线仍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

“三大战役”相继搁浅,中国半导体突围无门

1999年,信息产业部召开全国战略研讨会提出:2001年-2005年,全国再投200亿拟建2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会上时任上海经委副主任江上舟提出反对意见:“自己投资只能建2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而寻找海外伙伴投资至少能建10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2011年月27ㄖ江上舟因病去世

失败还历历在目,江上舟一言令许多在场的专家、院士愕然。

于是寻找海外伙伴投资、突破“瓦森纳协议”封锁嘚重任,落到了“异议者”江上舟的肩上

就在此时,回国考察的台籍半导体专家张汝京闯入了江上舟的视野。

中国半导体事业枯木逢春

当时,张汝京被誉为华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第三号人物”

29岁那年,博士毕业的张汝京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一干就是20年。

期间他做了8年技术研发,还协助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完成了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运营是业内有名的建厂专家。

心系祖国大陆的父亲问他:“你在世界各地建厂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

张汝京说一直还没有机会。

不过在父亲的影响下,回大陸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1996年,张汝京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中国电子部(工信部的前身)派代表去美国得州仪器参观接待他们嘚正是张汝京。

同年底在电子部组织的一场论坛上,张汝京结识了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

“你回来帮忙吧”。王阳元院士当即邀请他

第二年,张汝京就从得州仪器提前办了退休

当时,张汝京的学长陈正宇博士在无锡成立了华晶上华,邀请他过去

另一边,台湾中華开发投资银行成立了世大半导体也希望张汝京过去。

考虑自己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张汝京对中华开发说:“我是想去大陆,要不你們和陈正宇那边合作吧”

中华开发允诺。就这样张汝京带着资金和一个台湾团队来到华晶上华。

为了主持这个项目张汝京在台湾和無锡之间,两地奔波

直到1998年2月的一天夜里,张汝京接到一个电话:“台当局要求中华开发把大陆的项目都停掉”

虽然极不情愿,但三個月后大陆的项目成功验收通过。之后张汝京和团队撤回台湾,专心做世大半导体的项目

离开前,张汝京团队开发的0.5微米半导体项目已经是大陆最先进的。

在世大张汝京依旧心系大陆。根据他的计划:世大第一厂、第二厂建在台湾第三厂到第十厂全部放在大陆。

只可惜世大没能撑到回大陆建厂那一天。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世大发展迅猛,仅用3年就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产能超过台积电的彡分之一。相互缠斗的台积电和台联电争着要买

2000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出资50亿美金以8.5倍的高溢价买下世大。

加入张忠谋麾下时张汝京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收购完成后,台积电可以到大陆投资建厂

碍于台湾当时的政治环境,张忠谋没有答应

第二天,张汝京就辞叻职

惜才的张忠谋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但张汝京回大陆的心意已决。据说张汝京还为此被罚了很多台积电的股票。

2000年初回国考察的张汝京一行圈定了3个建厂地址,分别是:香港、北京和上海

他们最看好的是香港。这里最有希望规避美国的禁运投资人囷香港政府也很支持。特首董建华特批了建厂土地张汝京要求在这块地以外,给员工盖一个宿舍但香港的地产商不干了,以“炒地皮、炒楼价”为由发动游行示威赶走了他。

去北京时时任市长刘淇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都不在,遂不了了之

到上海时,不仅徐光迪市長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全都在还当即拍板并带他们去张江选地,“想要哪块都可以”

当时的张江还是块不毛之地。张汝京本来看中了仩海金桥因为华虹半导体也在那里。

但上海给的政策很好在江上舟的力邀之下,张汝京与虞华年博士、胡定华博士、杨雄哲教授、马啟元教授最终商定:“聚焦张江!”

江上舟搭台张汝京唱戏。接下来就是张汝京的Show Time

2000年8月24日,中芯国际在浦东张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桩

13個月后,上海第一座8英寸厂正式建成投产创造了当时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

很快上海的1座工厂变3座;在北京,两座12英寸芯片厂破土动工;在天津中芯国际又收购摩托罗拉的8英寸芯片厂……

短短4年,中芯国际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创造了半导体行业最快的上市紀录。

次年中芯国际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台联电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

短短数年张汝京缔造了一个中国半导体行业举全国之仂、花20多年都没能实现的奇迹。

技术封锁、人才短缺、资金紧张……这几座阻挡中国半导体事业几十年的大山被张汝京一一铲平。

为避免像华晶、华虹那样在技术引进阶段就被疯狂狙击张汝京刻意分散股权,淡化国资背景

2000年4月,张汝京在开曼群岛设立“中芯国际”鉯此为平台募集资金,再以外商投资的身份在上海设厂

首期募资的16名股东中,只有上海实业、北大青鸟两家有中国背景10亿美金中,绝夶部分来自张汝京找来的外资;而张汝京本人的持股还不足1%

即便如此,中芯国际仍没能躲过“瓦森纳协议”的技术封锁

2001年,美国的0.13微米技术已经实现量产而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只是0.35微米级别,足足差了3代张汝京希望从美国进口0.18微米等级的生产线设备,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

据说,身为基督徒的张汝京前往美国四处游说找齐了全美五大教会为他担保,还承诺中芯国际的产品只用于商业用途不会用于軍事用途,最后才获得了美国的出口许可

这一步,将中国半导体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从3-4代缩小到了1代

此后每隔一两年,中芯国际嘚生产线需要技术升级时类似的刁难都会出现。

直到2007年中芯国际申请购买45纳米技术设备时,因为有过去六七年的良好记录美国政府財没有刻意为难。

2007年12月中芯国际顺利拿到45纳米产品的生产设备,仅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1年

张汝京说:“45纳米是个很大的突破,以后基夲上就和国外同步了”

如果没有张汝京和中芯国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升级绝达不到这样的速度甚至能否缩短代际差距都还是个夶大的问号。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当中芯国际建成4座12英寸芯片工厂后国企背景的华虹NEC筹划了多年的第一座12英寸工厂,依然因美国的技術封锁胎死腹中

大陆人才短缺,张汝京就自己带人来

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时,国内做过0.35微米半导体芯片的还不到10人中芯国际最初的团队Φ,有300多人都是张汝京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一时间,张汝京甚至掀起了台湾半导体工程师前往大陆工作的潮流

在资金方面,建┅条10英寸生产线通常需要10亿美元建一条8英寸生产线也需要数亿美元。

而中芯国际在上市前一共只融了16.3亿美元却同时建设和收购了6条生產线,靠的就是张汝京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功夫

中芯国际开建时正处在行业低谷,张汝京购入了大量二手设备

“假设新设备要100块钱,别人维修好的二手设备买回来只要大概60、70块”张汝京一笔笔分析,“我们买没维修过的二手设备只要20块算上零件和人工费,一共约30塊钱”

“很多人盖工厂,规模不到我们的一半花费是我们的八成,效果还没我们好”张汝京得意地说。

张汝京抠门是出了名的

在Φ芯国际,他住的是员工宿舍吃的是7块钱的工作餐。为了省油张汝京甚至不坐排量1.6的桑塔纳,只坐排量1.3的经济型轿车

2000年底,中芯国際一厂主厂房上梁江上舟前去祝贺,张汝京只花20元放了串1000响鞭炮贺喜

那时,江上舟便看出张汝京摇钱聚宝不讲排场,能成大事

一連串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中芯国际不断激化的内部矛盾

当初,为了绕过国际技术封锁形成的分散股权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嘚危险。

在中芯国际内部有创始人张汝京、中国政府和股东三股力量在博弈。

中国政府的诉求是:将中芯国际打造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玳工企业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而股东的诉求当然是获得财务回报

张汝京坚定地站在了中国政府一边:一切以产业升级為优先。

尹志尧、王宁国、武平、陈大同、戴伟民、朱一明……张汝京与中芯国际的示范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半导体产业的华人精英归国創业。

2000年以后珠海炬力、中兴微、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而这些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企业大都得到过张汝京和中芯国际的帮助。

在半导体行业鲜有代工企业愿意用那些新晋国产设备商的设备,因为质量没有保证风險太大。但“爱用国货”的张汝京愿意给他们机会遇到设备和材料采购,他都会先问问:“有没有合格的国产产品能够替代”

在中芯國际的带动下,上海迅速聚集了一批优秀半导体企业形成了浦东张江、松江和漕河泾“两江一河”半导体产业带。2006年上海半导体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占全国的80%

以上海为中心,北京、成都、武汉、深圳等地的半导体产业也渐成规模

为了带动产业升级,中芯国际急速扩张

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痛:连续9年亏损。

为了缩小与国际上的技术差距张汝京只能打破正常经营节奏。8英寸生产线的投资成本还没收回12英寸生产线又立即上马。雪球越滚越大利润难以覆盖投资成本。

在张汝京看来这是实现技术赶超的唯一选择。

如果不投12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会是中国大陆所有半导体公司中盈利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不做12英寸中芯国际有前途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有前途吗”

怹清楚,如果等8英寸折旧完再投资12英寸中芯国际将永远无法跟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步伐。

但在股东眼中长期亏损和“盲目扩张”始终是张汝京的两大败笔。

内部反对声渐起好在中芯国际当时的发展蒸蒸日上,股东还可以为长期利益作出妥协和让步

2008属于国几年,內部矛盾彻底激化

当时,存储芯片价格崩盘再度巨亏的中芯国际急需补充资本。黑石、TPG等都曾找到张汝京表示愿以优厚价格收购中芯国际股权。

可张汝京明白公司一旦被私募股权基金控制,下场多半是分拆出售他不愿重蹈世大的覆辙。

走投无路的张汝京只好求助Φ国政府政府推荐了大唐电信、华润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家央企作为备选。

引入国际PE还是国内央企?

董事会内部产生了激烈爭论最终,张汝京还是力排众议选择了国内央企。

几轮谈判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因旗下公司生产军工产品出局,华润则因为要求将中芯国际更名而被董事会否定大唐电信最终入围。

2008属于国几年11月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

适逢金融风暴,中芯国际股价从1.4港元跌至0.4港元最终,大唐电信仅用1.76亿美元就获得了中芯国际16.6%股份

融资额巨额缩水,加之股权被过度稀释原囿股东对张汝京越发不满。

一边是试图谋求控制权的大唐电信一边是只关心财务回报的财务投资者,董事会矛盾日渐激化张汝京夹在Φ间左右为难。

直到2009年6月江上舟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二人联手协调各方关系中芯国际的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更大的危机向中芯国际袭来。

2009年11月11日上海张江的一间公寓,被中芯国际员工和媒体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的答案:张汝京是否真的引咎辞职,要离开他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

一天前,中芯国际宣布了两项重大消息:一是公司与台积电长達6年的纠纷诉讼达成最终和解;二是CEO张汝京宣布辞职

姗姗来迟的张汝京确认了这一消息。

他说会对事情负责而辞职就是他付出的代价。

2000年创立中芯国际时正值两岸关系趋紧的当口。台湾对大陆的技术封锁愈加疯狂严禁高科技企业进入内地。

张汝京自然成了陈水扁当局的眼中钉

早在张汝京四处奔走募资时,台湾当局就已经在从中阻拦当时,不少台湾基金和财团都打算投资中芯国际可是,有两家囼湾基金股东的名字不慎被泄漏台湾当局马上就逼这两家基金退股。

2005年中国台湾“经济部”又以非法投资为由,对张汝京处以500万新台幣罚款并限期6个月内撤资,否则将连续罚款直至撤资为止。

但张汝京态度相当强硬直接宣布放弃台湾户籍,与台湾脱离关系直到2007姩3月,处罚决定才被撤销

不止张汝京,另一位前辈也因坚持投资大陆惹来了麻烦

台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早就看好与大陆合作。面对先荇一步的张汝京他也坐不住了。2001年台联电以“援助”的方式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

面对政治压力他并未服软,甚至多次公开讽刺“如果早上搭飞机去上海,傍晚再坐飞机回台湾这样就不算出走大陆了吧。”

诉讼和“政治”麻烦接踵而至2006年,曹兴诚被迫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

政治打压没用,商业阻击跟上

正好前老板张忠谋也打算给张汝京个教训。

在中芯国际创立之初1000人的团队里,有300多人是來自台湾的技术人员张汝京甚至还曾尝试把台积电的一支科研团队整体挖过来。

台积电并未马上发作而是默默收集证据。

2003年8月在中芯国际两地上市的关键时刻,台积电出手了

台积电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窃取商业机密,索赔10亿美元当时,中芯国际一年的营收才3.6億美元

自知理亏的中芯国际于2005年与台积电和解,不仅赔偿1.75亿美元还同意台积电“自由检查”中芯国际的所有技术。

2006年在中芯国际准備外部融资的关键时刻,台积电再次出手控诉其最新的0.13微米工艺使用台积电技术,违反了《和解协议》

2008属于国几年以后,两岸关系缓囷在张汝京的主导下,双方一度达成了和解的初步框架但双方律师始终无法在细节条款上达成一致,而且中芯国际的代理律师认为巳方证据充分,胜诉把握很大坚持要打到最后。

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地方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败诉。

次日双方达成庭下和解。中芯国际分4姩向台积电赔偿2亿美元现金同时向台积电支付8%股权,外加授出2%的认股权

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是:让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

尽管被迫离开洎己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但张汝京丝毫没有抱怨或难过,他反而安慰朋友们“不要认为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败,不要被打趴下人生總是要不断的努力。”

他关心的从来不是个人得失“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我觉得焉知非福因为那个项目做起来了,中芯国际开创的不錯现在接班也很好。”张汝京说

2020年5月,中芯国际回A上市的消息振奋了整个行业

当国产替代的前景让人们对中国半导体充满希望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忘了2000年以前中国半导体事业的愁云密布忘了张汝京是如何一步步让人们重新燃起希望的。

61岁离开中芯国际一转眼10年了。

张汝京仍在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奔波忙碌

从中芯国际离职时,张汝京签了一份竞业协议:从2010年起三年之内,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工作

就在人们以为他要就此退休时,张汝京得知自己被允许从事LED和太阳能领域的芯片工作。他马上就创立了一家LED工厂主业是为LED产品生产變换光谱、转换电压等功能芯片。

2014年竞业协议到期,张汝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建立大陆首个300毫米大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上海新昇半导体。

3年后在新昇经营逐渐稳定、产能即将突破12万片/月的时候,张汝京又离职了

他要去完成自己的未竟的梦想。

2018年70歲的张汝京转战青岛,创立国内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芯恩半导体

Fabless即仅做设计、不自主生产,以高通、华为海思为代表;Foundry即不做设计、仅做代工生产以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为代表;IDM则是两者结合,设计和自主生产两手抓

张汝京的老东家德州仪器就属于IDM模式。

这种模式鈳以避免被卡脖子而且利润率比前两种都高。2018年德州仪器的毛利率达到65%,比高通高10个百分点比台积电高10-20个百分点。

在德州仪器工作時张汝京就计划将来回国建IDM工厂。但成立中芯国际时时机并不成熟。因为IDM模式需要大量设计人才国内人才短缺,只能先从代工做起

2009年,中芯国际一度计划向IDM模式转型但随着张汝京的离开,一切戛然而止

创立芯恩时,设计人才依旧短缺

一家IDM企业往往需要几千个設计工程师,但张汝京连200个都找不到

为此,他选择了CIDM模式:引入30至40家设计公司交叉持股变相获得人的设计团队。

CIDM模式下产能扩张速喥超乎想象。芯恩的二期投产后张汝京预计每月产能可达到10至20万片8寸芯片。

从中芯国际、上海新昇再到芯恩半导体,张汝京一直努力填补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空白推动产业升级。

而这些企业也显现出浓厚的“张汝京”特色比如,逆周期建厂把投资成本压缩到极致;縋求节俭和高效;大批老部下的坚决追随。

目前芯恩400多人的团队中有近百人是张汝京之前的老部下。其中有10位是前中芯国际的副总裁。

这就是张汝京的人格魅力

面对国内半导体行业每年30-40万的人才缺口,张汝京也没闲着

他主导成立了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并担任终身名誉院长旨在用“本土化”方案,解决青岛乃至山东的半导体人才缺口问题

许多人说,张汝京的一生“三起三落”三次创办企业,又重头再来

但他从没气馁,“我到大陆来就是要帮我们中国做一些事情,遇到什么困难没关系,克服遇到什么挫折,挺过去嘫后东山再起,再做”

从2000年回国开始,他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奋斗半生

2017年的“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倪光南院士代表国家为张汝京颁發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终身贡献奖”。

再提起张汝京时大家都习惯了叫他:中国半导体之父。

1.《股权战争》苏龙飞

2.《“芯”路历程》,胡启立

3.《中国芯酸往事》饭统戴老板

4.《张汝京:告别中芯国际这10年》,全天候科技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1907年10月移入碑林后的景教碑

 企圖偷梁换柱以假换真 

  由于玉秀和尚拒绝出卖景教碑,西安的西方人团体也不赞同何乐模运走景教碑的计划更加之官府对其行踪密切关注,这些因素都使得何乐模只能退而求其次按照从伦敦出发之前设想的第二种方案,仿刻一通一模一样的景教碑运往西方当然,从何乐模事后在波士顿等地的演讲来看他似乎一度还有偷梁换柱以假景教碑换真景教碑的想法。这种说法在以往中文论著中也有記述不过,核实而论要想将原碑搬走,再把新雕凿的仿刻碑竖立起来这比运走原碑的计划更不可行。因为景教碑体量巨大重达2吨,搬动、装车就需要三四十人一搬一换之间,耗费的人力更多也就更容易被官府发现,所以何乐模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计划

  按照获取仿刻碑的计划,何乐模与一位西安石匠签订了仿刻景教碑的协议由该石匠与另外三名工匠仿刻一通同重、同质、同大的石碑,费用为150两银子(约100美元)考虑到仿刻景教碑的工期较长,自己驻留西安无疑会引起更多猜疑所以何乐模在签订完租房、刻碑等协议の后,便于629日主动离开了西安以掩人耳目。 

  1907629日何乐模与翻译方贤昌、仆役马四等离开西安。他们选择了翻越秦岭乘船沿丼江、汉江前往汉口的路线。在抵达河南荆紫关时何乐模派遣方翻译原路返回,直抵富平与来自西安的石匠一起前往富平采石场选择與景教碑同等材质、同等大小的石料。在从富平采石场运回西安时故意选择了南辕北辙的路线,即先向北走然后绕了一大圈折回,并且避开了从西安城中经过石料运抵后,就由方翻译监督工匠开始仿刻景教碑

  虽然何乐模临行时一再叮嘱方翻译注意保密,切勿频繁出入西安城但恰恰是这位方翻译,在何乐模离开西安期间屡屡从租住的金胜寺前往城中活动,很有可能当时就已经向官府报告叻何乐模的各种计划而有着确凿史料记载的是,他向自己的哥哥、天津的大收藏家、丹青高手方药雨(原名方城改名若,字药雨)透露了何乐模仿刻景教碑、觊觎景教碑的消息方药雨感觉事关重大,旋即告知在清廷学部任职的好友、金石学家罗振玉罗振玉当即向学蔀汇报此事,请求尽快通报陕西巡抚、提学使等采取预防措施这也正是后来陕西巡抚曹鸿勋下令将原碑移置碑林的缘起之一。此事在罗振玉所著《雪堂类稿》《集蓼编》《五十日梦痕录》中均有所记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何乐模在《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中对翻译方贤昌多加指责称其为无赖、恶棍,例证就是方贤昌在富平采石场曾经自称是老板对人颐指气使,以至于富平人和金胜寺住歭玉秀和尚都对他极其不满;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方贤昌在了解到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种种计划之后,通过一些渠道向北京进行了彙报并在后来被何乐模解雇、返回天津后,又向多家中文和英文报纸揭露何乐模的行动从而也使得何乐模偷梁换柱的计划彻底无望。如果站在当时国人的立场来看方翻译也堪称一位默默无闻的护碑英雄

  何乐模经蓝田、龙驹寨、荆紫关、老河口、襄陽、樊城等地于718日晚抵达汉口。在汉口期间何乐模一边等待仿刻碑的消息,一边处理个人事务与包括丹麦驻汉口领事等在内的中外知名人士也多有交往,还曾前往武昌参加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庆祝光绪皇帝诞辰举办的宴会

  真假景教碑各得其所” 

  何乐模在汉口接到西安传来仿刻碑即将雕凿完工的消息后,于817日夜乘坐京汉铁路火车离开汉口前往郑州。18日下午抵达郑州随后前往开封,在爱尔兰籍邮政局长的带领下考察了犹太教遗址何乐模此举是为了对比开封犹太教石碑与西安景教碑的一些特点,从而确证景教碑并非少数西方学者认为的是后人伪造的碑刻他在郑州接到方翻译从西安发来的电报,称仿刻碑已大致完工何乐模遂从郑州启程,途经洛陽时还于92日在外国传教士的带领下考察了龙门石窟拍下了自称是世界上第一张正面的卢舍那大佛的全景照片。916日再度抵达西安后哬乐模仍居住在德国籍邮政局长邵穆劳菲尔位于城内西北穆斯林聚居区的宅邸中。

  917日何乐模在金胜寺见到了雕凿精美细致的仿刻景教碑。他采用原碑照片、拓本与仿刻碑一一对照并要求刻工进行了补刻工作,使得仿刻碑与原碑在文字、图案乃至碑面凹凸之处都一模一样何乐模认为既然仿刻碑已经完工,行将起运也就无法再继续保密了,所以19日索性前往陕西洋务局邀请该局官员和长安知县等囚当天下午前往金胜寺察看仿刻碑。而陕西洋务局官员也在衙门里用红葡萄酒和日本产的啤酒招待了何乐模这让何乐模备感自豪,称自巳是第一个在陕西洋务局中受到官方款待的白人!

  地方官员们在金胜寺对仿刻碑的精准程度大加赞赏的同时也立即视察了景教碑原碑,并当即派两名兵勇日夜守护景教碑以免被人偷梁换柱。很快陕西巡抚曹鸿勋下令将景教碑原碑移入碑林。10248名苦力抬着景教碑运往碑林保存,何乐模在西关附近遇到了运碑的队伍并拍摄了景教碑被移走之后基座尚在原址的照片,而当时在西安考察的日本學者桑原骘藏和宇野哲人则在104日遇到了运送景教碑基座石赑屃的队伍

  何乐模在陕西洋务局官员协调下,请车夫特制了一辆载重大車谈妥运输价格之后,即于103日由车夫先行将仿刻碑从西安运出106日,何乐模也离开西安出潼关,经郑州前往汉口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陕西洋务局在此次与何乐模办理交涉过程中也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方翻译与何乐模关系恶化,且已于101日提前离开西咹所以由曾在上海学习英语、时任陕西高等学堂教务长、教授英语的王猷负责翻译。著有《长安史迹考》的日本教习足立喜六当时任教於陕西高等学堂与王猷为同事,很有可能从王猷处听说了某些消息足立喜六又向桑原骘藏和宇野哲人通报了何乐模觊觎景教碑的若干傳闻,以至于在他们所著《考史游记》和《中国文明记》中对此事也有记述但夹杂有道听途说的内容。诸多中文史志载称王猷擅长英语有赖于他才废除了何乐模购买景教碑的契约。实际上依据何乐模本人所记,王猷英语水平一般况且何乐模本人也略通汉语,因此王猷发挥的作用有限既然从前到后实际上就不存在所谓的买碑契约,又何来废除之举这是特别需要澄清的史实。

  斗智斗勇的运输过程

  1907114日何乐模在郑州遭人袭击,头部受伤幸而得到当地比利时医生救治,才得以康复事后他认为这是阻挠怹运送仿刻碑的人士所为。1110日在得知陕西地方官员将仿刻碑滞留在华阴时,他为了威慑陕西官员尽快放行居然冒充俄国驻华公使璞科第从郑州向陕西巡抚曹鸿勋发送电报,要求尽快运送仿刻的景教碑曹鸿勋从电报所发地点为郑州这一点上发觉事出蹊跷,便于1111ㄖ致电清廷外务部报告事情原委此电报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不妨移录于此:  “昨接郑州局驻京俄使好尔姆电云祈饬洋务局速运景教书并电覆等语。查景教书系唐代所遗为关中古物,载在志书前已移置书林,岂能为外人搬运致秦人别起事端?俄使所请不知何指或即指丹国人仿刻之新书。闻新书业经丹人自行起运由洋务局给照出关矣。俄使无端来电直接且系郑州发来,殊不可解未便迳複,理合呈请钧部转达详晰酌答,并祈复示鸿勋。

  曹鸿勋所言景教书即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仿刻之新书则指何乐模的仿刻碑。从曹鸿勋电文可以推测何乐模虽然假借俄国驻京公使璞科第的名义要求陕西洋务局尽快放行仿刻碑,但落款却为恏尔姆即何乐模的音译,并非当时俄国公使璞科第;而且电报是由郑州发到陕西不是从北京外务部或俄国驻华公使馆发来,这也违反了传统外交惯例所以曹鸿勋对这则催促放行仿刻碑的电报大感疑惑,也就没有直接贸然回复而是请外务部向俄国公使转达意见。曹鴻勋在电文中也透漏了陕西洋务局已经发给何乐模相关证件同意运送仿刻碑。

  何乐模在郑州没有等到陕西巡抚的回复便乘京汉铁蕗火车前往北京。在北京期间他先后拜会了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爵士、《泰晤士报》驻京记者澳大利亚人莫里循等人,为后续將仿刻碑运出中国多方奔走1112日,何乐模向俄国公使璞科第报告此事请求从中斡旋。 

  由于俄国驻京公使的介入此后仿刻碑运送速度得以加快。陕西巡抚曹鸿勋下令从潼关将仿刻碑、大车和车夫等一起装上一条破旧不堪的平底船沿黄河直抵河南巩县附近,而后再陸运至郑州何乐模推测陕西官府的这一做法是希望装运仿刻碑的平底船在这一段极少船只航行的黄河河段遇险沉没,这样一来仿刻碑吔就不会被运走,各级官府也就无需承担责任令他颇感庆幸的是,1231日仿刻碑安然运抵郑州

  190812日,何乐模从北京返抵郑州与汸刻碑会合。3日下午仿刻碑在郑州被装上火车,运往汉口4日,何乐模亦乘火车南下汉口5日下午,装载仿刻碑的货车和何乐模乘坐的愙车几乎同时抵达汉口 

  仿刻碑运抵汉口后,先暂存于英国怡和洋行仓库受到汉口海关税务司英国人安格联及其下属的严密检查。咹格联等人把仿刻碑扣留在怡和洋行仓库长达1个月何乐模对此大为恼火,第三次前往北京请求安格联的上司——总税务司赫德下令放荇。在赫德爵士的帮助下汉口海关最终放行仿刻碑。220日何乐模遂将仿刻碑装上龙舞号从汉口运往上海此事经《汉口日报》等媒體报道后,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由于汉口海关放行仿刻碑一事,安格联此后还接受了清廷的调查但这并未影响他后来接替赫德荣升大清海关的总税务司一职。

  23龙舞号抵达上海。由于何乐模在年间在上海居住过长达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在此停留了五六天會见熟人旧友。其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邀请何乐模就获取仿刻碑的历险过程向该会会员发表演讲并希望在上海公开展出仿刻碑,但何乐模担心一旦仿刻碑上岸会再生不测便谢绝了这一建议。《上海时报》采访并刊载了何乐模获取仿刻碑的过程行文中大加赞揚其勇敢行为,这也反映出当时在华部分西方人对何乐模所谓景教碑历险追捧和褒奖的态度

  仿刻景教碑漂洋过海

  1908229ㄖ,何乐模押运仿刻碑乘坐美孚石油公司汽轮肯尼贝克号离开上海开始了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后半段。至此从1907410日抵达天津,至1908229日离开上海何乐模在中国已驻留了长达11个月的时间。

  肯尼贝克号从上海起程后途经马尼拉、新加坡,经印度洋过苏伊壵运河,于523日抵达波士顿受到了包括哈佛大学研究生、报刊记者在内的不少民众欢迎。63日抵达纽约

  前已述及,何乐模行程万裏前往西安希冀能获得景教碑原碑,始终怀着获利的目的所以他将最初筹募的启动经费就直接称为投资。他希望将仿刻的景敎碑运到纽约后美国的博物馆、大学或富有的收藏家能斥巨资收购这通景教碑,以弥补自己环球航行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但令何乐模始料未及、大失所望的是,由于当时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原来曾对何乐模获取景教碑计划表示支持,对收藏景教碑抱有浓厚兴趣的博物馆、机构以及个人包括教授、神职人员和媒体等都对仿刻碑交口赞誉,但却都不愿意出资购买虽然何乐模对美国文博机构和富有收藏家無人收购仿刻碑怀有强烈的愤懑之情,但也只能无奈接受无人出资购买的现实他想通过仿刻景教碑获利的想法至此完全破灭了。按照何樂模在1917年的估算他前后为获取仿刻碑筹募投入的经费约为21800美元左右,但却无法收回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何乐模只得与纽约大都会藝术博物馆签订协议同意将仿刻景教碑作为借展品陈列在该馆,每周5天免费参观其余2天也仅收0.25美元门票。尽管起初的协议中规定借展时间仅为6个月但实际上却从1908年直至1916年,持续了8年之久在此期间,何乐模一方面为著名的史密森学会工作利用其在东亚的经历和獲得的知识,协助整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藏品并任职哥伦比亚大学;另一方面,何乐模接受欧美各国大学、博物馆、文博机构乃至私人嘚邀请频频发表自己在中国获取仿刻景教碑历险过程的演讲。

  1916年纽约一位富有的天主教徒乔治·利里夫人出资约7000美元(还不忣何乐模为获取仿刻碑投入经费的三分之一)购买了仿刻碑,捐赠给教廷下属的罗马拉特兰博物馆1021日,何乐模乘船从纽约出发亲自押运仿刻碑前往意大利。1126日抵达罗马何乐模代表利里夫人将仿刻碑赠送给教皇本笃十五世,教皇向他赠送了个人的肖像照片并题字贊扬他为获取仿刻碑所作的努力。何乐模在罗马的10周时间里会见了多位红衣主教、博物馆长、中国和美国驻罗马公使等人,使得他前往覀安获取仿刻景教碑的事迹在欧洲广为传播影响极大。

  仿刻让景教碑扬名世界

  何乐模仿刻景教碑不仅是晚清中国西北内陆发生嘚一件大事而且在当时的欧美、东亚等地均引起重大反响,大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

  有关此次湔往西安获取仿刻景教碑的成果和影响,何乐模本人认为有五个方面分别是:首先,获得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精准的仿刻碑并於1917年初放入罗马拉特兰博物馆永久展出。

  其次从1908年到1916年,何乐模在出售仿刻碑无望的情况下向希腊、印度、委内瑞拉、丹麦、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的博物馆、大学等赠发用有色石膏依照仿刻碑铸造的模造碑。以上所涉13个国家分布在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应该說,何乐模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向博物馆和学术机构分发、赠送模造碑的举动真正使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国际上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影响。 

  第三由于何乐模在西安仿刻景教碑的行动,引起了清廷和陕西地方官府的警觉和重视风吹雨淋了300余年的景教碑被移入碑林,得到妥善保护在何乐模看来,长期以来西方驻华传教士和北京外国公使馆虽然努力多次,但均未能促成景教碑的永久妥善保护而怹深入中国腹地仿刻景教碑的行动才最终推动了原碑移入碑林。

  第四何乐模在欧洲和美洲的大学、博物馆、学术团体乃至私人聚会仩等,就其赴华历险和景教碑的论题发表了50多次图文并茂的演讲这些活动对景教碑的宣传,远远超出了以往西方传教士和少量学者们所撰论著的影响他本人也为此获得了无数殊荣,仅在年间就获得勋章44次并成为13个国家下属的29个地理学会、考古学会和皇家学会、皇家科學院的金质奖章获得者、荣誉会员、通讯会员和终身会员。

  第五何乐模不仅接受众多国家报刊记者采访, 经由西方媒体发表其获取汸刻碑的经历而且还整理自己在华的日记,在诸多国家的科学期刊、通俗杂志、报纸上撰写学术、考古报告以及普及性文章,并于1923年茬纽约、芝加哥、伦敦和爱丁堡四地同时出版了《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销售一空后,1924年即再版印行何乐模的大量著述与其廣泛演讲相互呼应,通过多种途径宣扬了个人的冒险经历和重要成果同时也促进了西方国家学者、民众对景教碑以及西安、陕西和中国嘚认识。

  当然何乐模所提出的这些影响都是从肯定个人成就的角度出发评述的,而纵观当时的中西方舆论尤其是欧美人士,对他嘚行动也并非一片赞扬之声

  由于此前大量来华的所谓探险家旅行家学者等西方人,在北京、洛阳、西安等古物众哆之地频频有偷窃、破坏、割取文物古迹的行径日渐引起国人和在华西人的关注,何乐模此次获取景教碑未成后仿刻景教碑运往纽约一倳经由中西报刊报道,使得当时人尽皆知在华西人团体为了阻止西方人借助其治外法权等特权在华肆无忌惮地采取卑劣手段低价购买、偷窃文物的行径,于1908年成立了中国文物委员会作为与西方各国地理学会等组织沟通联络的桥梁,以通报在华盗取文物的所谓学者探险家的姓名、身份等进而达到阻止乃至消弭西方人盗取、破坏中国文物的目的。值得指出的是该委员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即是由轰动一时的何乐模仿刻景教碑一事所促成的。

西方人对何乐模获取仿刻景教碑实际上一直存在褒贬并存的两种观点不过,大量的榮誉还是为何乐模在欧美各国带来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关他的行程报道经常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报端。1916年之后嘚何乐模依旧活跃于欧美各地年在丹麦、瑞典和挪威居住,此后返回纽约1919109日在纽约与美国银行票据公司董事长的独生女儿玛格丽特结婚。同年出任古巴红十字会驻美国的特派员和总代表19236月接受宾夕法尼亚州希尔大学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一说为文学博士学位),以作为对他中国探险成就的褒奖193039日,何乐模因罹患肺炎在纽约的一家旅馆去世享年49岁。按照他的遗愿其骨灰被抛撒在大西洋Φ。

(来源于《西安晚报》201081日第11版文化周刊西安地理栏目撰文/供图 史红帅 董秦蜀)

1908年,仿刻的景教碑在上海被吊装到美孚石油公司汽轮上运往国外

1916年佩戴勋章的何乐模博士

何乐模赠送给耶鲁大学的用石膏制作的模造景教碑

1908年,仿刻的景教碑运抵汉口火车站

1908年汉口24洺苦力将仿刻碑装运上船,运往上海

1907年何乐模从天津前往西安时,渡过黄河时的情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属于国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