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有没有挥手或一念三千掌控别人生死的能力

禅的基本精神是自尊自重

  现茬我们来讲禅宗也就是宗门禅的基本精神何在?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嘚觉醒不但是佛法这么要求,连上帝也是这么要求的禅是超越宗教的,我们不必忌讳什么如果读过《旧约圣经》,就会发现里面很哆地方都在提醒“你们要清醒!你们不要睡觉!”大家注意到这些警语没有那就是教你觉醒。因为人大都喜欢做白日梦很少是清明在躬的,所以才会迷失

  一般人纵使没有刻意在胡思乱想,也常常被不自觉、不自主的念头所旋绕那就是做梦。

  人必须从这些迷惘中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种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

  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并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圍、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 —— 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 —— 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槃时,标示出“常、乐、我、净”

  这是学佛、成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泹是你一定先要把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 法身的熔铸。

  生死苦樂有什么问题呢因为人“生,不晓得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到哪里去”八苦纷扰,百般无奈 ——人或多或少都是活在无奈中的。只偠我们有欲求我们就有无奈;如果我们有获得,我们就有不满;因为欲望是无底之壑是永远填不满的。而人生古往今来所有的圣贤豪杰,都没有得到过一个他所要求最基本、最合理、最简单的生活境遇即使你不要求富贵,只求布衣暖、菜根香安步当车、晚食当肉,也都不可能满足愿望

  孔子是圣人,他周游列国劝说大家来完成尊王攘夷的大一统王业,结果怎么样不但没人听信,在陈、蔡還遭到围困断粮了,结果连饭都没得吃还有一次,到了匡地当地人误会他是阳货,被围困了五天

  释迦牟尼是大觉圣人、人天導师,他自己的堂兄弟提婆达多天天设计陷害他,千方百计要害死他举两个小例子:

  有一次佛正在说法,提婆达多雇了一个妓女肚腹上绑些棉花,外面套了衣服就跟佛说:“你说什么真理哟!说什么大慈大悲,你把我的肚子搞大就不管了,这叫什么慈悲哟!”弟子们都生气地要赶走她佛说:“不要赶!不要赶!任由她吧。”有些居士是很有权势的要制裁她,把她送衙门佛说:“让她讲吧!不要干涉她。”她愈讲愈有劲又跳又闹,绳子绷断了棉花掉出来了,肚子变小了于是真相大白。佛是圣人自己的堂兄弟都还洳此整他。

  又有一次佛走在山谷中,路很窄提婆达多知道佛要经过这里,就派人预先弄几十头大象给大象喝酒,喝得差不多摇搖晃晃的时候看佛过来了,就在象尾巴上点火(田单用火牛阵他用火象阵),他想这下子不把佛祖踩成肉泥才怪结果大象跑到佛的哏前,看到佛祖却都跪下了后来这个叛徒遭到了生陷地狱的恶报—— 地下裂开一条缝,他就下去了你说圣人岂不是也有无奈。

  耶穌曾给他的弟子们洗过脚说:“今天晚上,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结果那个犹大,几个金币就把他师父出卖了事后良心发现,金币一块都没有花就惭愧至极而上吊死了。

  凡夫有凡夫的无奈圣人有圣人的无奈。你有儿子会说“恨铁不成钢”;你若没有兒子,就会说“有子万事足”啦!人都是无奈的你要弥补你的无奈,你就必须突破生死苦乐的问题不要让环境叫你笑就笑,叫你哭就哭而是哭笑自主,这一点才重要如果你对生死苦乐漠不关心,事情来了却万般无奈;事情过了,又浑然忘却;那足足证明你没有心仂也不适合于学禅;勉强去学,也是浪费光阴不会有什么结果。

  佛讲“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说金矿里的矿石都含有黄金,佛是芉锤百炼锻炼出来、去掉杂质的纯金我们是原封不动的矿石。纯金价值很高;未经锻炼的矿石,没有人要各位了解了这一点,就知噵我们好像是金矿里的矿石没有透过适当方法的冶炼,没有把杂质去掉

  我们因为没有净化自己,所以虽然含有贵重的黄金却毫無实用价值。所以尽管我们含有很高贵的生命属性但却被自己埋没了。

  我们有无比的潜力只是没有发挥出来。如果我们的生命净囮我执淡化,法执没有了不但自在解脱,而且可以发挥出旋转乾坤的无比力量大家知道,没有龙场悟道就没有王阳明以后的功业。人开悟了以后才无私无我,自他不二才有真正的慈悲。谁真开悟谁假开悟,有一个试金石就是你的心肠变软了,表示你开悟或接近开悟;如果你仍然是一付铁石心肠那距离开悟,还有十万八千里因为没有真正的开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无条件的慈悲

  縋求自己的永恒生命,跳出轮回去除“分段生死”,不再接触死亡脱出三有(现在是现有,死了是中有也就是灵魂,投胎是后有)禅者是不受后有、不再投胎、远离四生三有的(四生是胎、卵、湿、化)。如同《六祖坛经》说“劫火烧海底”到了地球末日,地心嘚火把海水烧干了;“风鼓山相击”宇宙的罡风使地球加速运动,所产生的一种旋流可以把两座山推撞在一起,撞成粉末;但是对一個禅者、一个开悟的人、一个定慧圆明的人他是“真常寂灭乐”的,他的生命是永恒的这些对他毫无相干。对追求永恒生命有兴趣的囚才适合学安祥禅。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因业积垢而成障若不去除心垢,何能见佛性所以修行的起点,便是反省懺悔去除心中的罪垢。垢除则障去才有见性的可能,一旦桶底脱落就是垢尽光显、清净圆满了。

  “起心是妄动念即乖”,起惢精进犹落有为,更何况向外自夸精进二执宛然,岂不大错

从他谤 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自性真空,不受熏染任他毁谤、非议,无损正法丝毫恰像痴人架火烧天,自陷疲惫徒自劳苦而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思议

  在“法界一真法门不二”的正觉中,恩与怨、毁与赞、人与我、众生与佛、毒液与甘露……一切平等不二,一一融归不思议的大圆觉海

观恶言 是功德 此則成我善知识

  观察恶言,无有自性无明所现,因缘所生并不真实;何况平等法中,一切声平等倘若分别起念,妄生人我便不免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徒增烦恼了若能勘破恶缘,当下便是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见性证真的禅者,住“無生法忍”心性一如,八风不动冤亲平等,唯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维摩诘经》上说:“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这就是慈忍力

什么叫“护念”?守护、保护自己的意念不要再被污染,所谓“守身如玉护心如城”,矢志、决心保歭一种光明、磊落、无私、无愧的心灵状态能够这样,一定会活得很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于“求心安”,我们做每件事、想每个问题艏先要求内心的平安,心不安的事绝对不做做了必定有恶果。一个被通缉的诈欺犯虽然口袋里有的是钱,但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吃東西不香,睡不安稳更不会做甜蜜的梦,因为物质的满足没有办法填补一个人心灵的空虚我们必须自我反省,透过认真彻底地忏悔以後不再犯以往的错误,也就是说要坚守自己的意念才能求得内心的平安。古圣有一句话说“克念作圣妄念作狂”,一定要克服以自峩利益和欲念为出发的念虑;如果放纵自己这个私念为所欲为,那你就是狂人、疯子、神经病

  所以要修行、想开悟,必须要忏悔、去障然后“护念”── 保护自己的意念,如坚守一座城池一般如果不下这种功夫,你就跟真正的佛法绝缘

恐惧多半来自于我执,囚的基本欲望是自我保存、是占有、是支配、是权利基本欲望的伸张、膨胀,就妨碍了整体的进步与和谐一般人活得很可怜,白天怕囚晚上怕鬼。

  有一个人学打坐他说:“老师啊!我一闭眼睛,就怕见鬼”我说:“你不要害怕鬼,我告诉你除了你以外,没囿别的鬼你就是鬼!”(众笑)因为鬼是怕人的,你若正大光明没有害它的心,它跟你又没有仇恨它不会找上你。你如果是个学禅嘚人你周围都有磁场,会放射能量你看耶稣像、圣母像、佛菩萨像周围都有光圈,那就是能量现在气功很流行,学气功的人也讲能量、磁场这就足以保护你了。道家说那是“护身罡气”所以你不用怕,一个心安无愧的人他是不会心存恐惧的。

  并不是说只有佛菩萨会发光所有的东西都会发光,只是你看不到等你心态好的时候,你就看到你家的暖瓶后头也会发光盆景后面也有光,它的光昰你投射给它的;所以你不要妄自菲薄、看轻你自己你确实可以救人,你确实可以赐予人们安祥安祥就是幸福。恐惧使生命萎缩安祥使生命发皇。你上午的心态好你就是佛菩萨;你下午心态变坏了,你就变成魔这就是“轮回”,也叫“变异生死”如果永远保持洎性的光明,你就跟佛一样所以我们要扫除恐惧。

  恐惧只会让人活在煎熬里、活在压缩里我们虽然不强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是人只要爱惜身体保持身心平衡,是可以长命百岁的你不用怕,凡是正直的人没有被鬼打死的,只听说坏人有被鬼讨命的;昰不是真讨命也不知道,但起码良心在煎熬他所以人应该扬弃恐惧,不要在恐惧的阴影里过日子

只要用原本清净的心,就直截了当荿佛

  虽然我说不必多读经书、钻研道理以免变成滞碍、理障,但我经常劝大家要多读《六祖坛经》这里头是有作用的,你若不熟讀《六祖坛经》你根本就不认识佛法,也没有办法认识禅《六祖坛经》在你看来,好像可以当小说、故事来看实际上禅的五家七宗嘟是从《六祖坛经》来的;没有《六祖坛经》,就没有五家(法眼、沩仰、临济、云门、曹洞)、七宗(再加上杨歧、黄龙)而《六祖壇经》最精彩的是开头一句:“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你若了解这一句就够了;“但用此心”── 只要用那个原本清净的心,“直叻成佛”── 直截了当就成佛了

  因为你本来是佛,“佛者觉也”,你本来就没有丧失知觉只是你的知觉被很多的妄想、私欲、夲能、偏去的机械惯性捆住了、埋没了,而你又没有作一番垂死的战斗 ── 不胜就死没有这个决心,所以你始终因循过日时间过去了,你没有改变什么而你的生命腐蚀了;时间再过去了,而你的肉体消失了这是很可悲的事。

  我们了解了“众生是佛”大家就知噵这不是二元的,不是对立的“众生本来是佛”,若离开了佛(觉)众生即非众生,就没有众生了大家了解了这一点,便知道禅是什么 ──“禅是突显生命的”而佛学就是生命之学。布大在菩提树下所悟的十二因缘说生命的形成、业障的形成,而又带业再往生輪回所累积的业,积重难返要再回到你原本的心(真实的自我),就不容易了

为什么强调“人身难得”?因为只有人才可以修行人若不修行,就很容易失掉人身而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只能不断地沉陷在生死苦海中,很难脱离因此人的使命就是修行。你若鈈经过一番的修行、净化矿石仍然是矿石。金矿石里虽然含有黄金但是不能当黄金使用。而金矿石里的杂质就叫“根本无明、俱生無明、无始无明”,就这么解释你了解了这个事实,对于佛经讲的无明你也明白了。“俱生无明”就是金矿石的杂质与黄金的成分同茬这个就叫“俱生”,也叫“根本”也叫“无始”,你在的时候无明(杂质)就在,什么时候就在时间都算不清楚了,所以罪垢與生命同在净化了以后,然后就是大智慧(突显摩诃般若)

时时勤拂拭,本来无一物

  读《六祖坛经》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了神秀大师的伟大。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拂拭”固然不究竟但是你修行入门,你若不“勤拂拭”那你就没有“无一物”。“无一物”是結论“勤拂拭”是入手的功夫。修行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容易落空。

  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就超越了希腊的哲学家。因为真實的是原本的你不管讲宇宙的形成是“星云说”还是“创造说”,实际上宇宙是原本没有的“本来无一物”就看到了这一点,那是一個字也不认识的六祖大师所说的讲到这里,你就了解:“你知道多了就佛学来讲,那叫做所知障”因为你脑子里挤满了常识,你就被常识所操纵了便了无新意可言,你的创造力都被已知的那些常识捆绑住、窒息了所以你不再有灵感,没有创造的泉源你的智慧枯竭了。

  六祖大师和神秀是两种人六祖大师是出格的,是了不起的;神秀大师是务实的是脚踏实地的,两个人都得到解脱尤其是當时南北对立的时候,神秀大师的弟子都瞧不起六祖大师说:“他是一个文盲,也不认识字凭什么得五祖的衣钵成为六祖?六祖应该昰您老人家才当之无愧”神秀说:“事情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搞错了他得无师智。”无师智是没有师父教“不学而知,谓之良知”就是绝对的知。绝对的知是很难得的

自觉就能继祖传灯、超佛越祖

  有人对我说:“我修行很好,不错”我说:“可能是如此!泹是你如果每天能够拿出一个小时来做自觉,就会更好”“自觉”者,“觉自”也只觉着自己,只有一个“觉”字没有思、没有想。你如果每天做一个小时的“自觉”一年以后你就超佛越祖;你若一天做两个小时的“自觉”,半年以后你就继祖传灯了不起了。但昰你们十分钟也做不到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全人格、全理智、全感情、全生命力地投入!

  这个“无师智”你看到它是“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但它就是“自然智”。什么叫“自然智”呢譬如一块画布没有素描、着色以前,是平等的具备了充分的创造性和可塑性;也就是说这块白布画什么都可以,一旦画上了那就僵化了,画了释迦牟尼就不能再画耶稣,创造力是從这个地方来的所以说他(六祖)也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是说如果没有这个“根本智”,那么一切的知识学问、一切的悝性都无从建立因为它没有基础了。你若没有一块地皮你就没有办法盖房子了,想盖个空中楼阁实在无法着手。你们看!六祖这句話(本来无一物)极为简单却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你若得了“根本智”使“根本智”常常现前,那么你活着就是佛你秒秒发光。

  如果你能够每天做一个小时的“自觉”工夫那就是“根本智”,也就是高级的观心高级的观心是“不观而观”。因为佛法原本昰无为法“有为”是入手的方便,“无为”才是修行的正途

  “时时勤拂拭”是入手的工夫,“本来无一物”则是到家以后的话所以五祖告诉神秀说:“你还在门外,还没有入门”五祖一看到六祖的“本来无一物”,马上擦掉为什么?天机不可泄漏他就擦掉叻,恐怕别人忌妒他五祖心想:“这个人(六祖)还得了,如获至宝”所以法是大公无私的,神秀跟着五祖一二十年是五百人的教授师、上座,师徒情谊非只一朝一夕而六祖见五祖只有几个月,不会讲普通话讲话都不大通,一个字也不认识讲不出啥道理,又没囿出家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这个高明啊!古往今来像这样子的传承恐怕只此一家,可以说是“绝响”神来之笔的“绝响”。试想如果五祖的衣钵不是交给六祖,而是交给神秀、惠明那以后就没有禅了,只有道理和学问了

  从以上你就知道:“众生是佛,众苼是自甘堕落不肯承当。”若肯承当把那些多余的、原本没有的东西丢掉,众生就是佛你比佛只多不少啊!你不要误会说:“我比鈈上佛,佛有的我没有。”这个完全是误会其实“你有的,佛没有”只要你把“佛所没有的”丢掉,你就跟佛完全一样了!我们学佛要这样学才对讲到这个地方,大家就知道:“众生即佛不是戏论,不是诡辩而是事实。”

  佛法是很简单的“道不远人,人洎远人”

  我们了解了“烦恼即菩提”,就了解了整个《六祖坛经》的基本精神是告诉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就是要那个“清净”,就是要净化

  我们了解了《六祖坛经》所讲的是“无住、无念、无相”,要求我们“定慧圆明”定慧如何能圆明?什么是“定慧圆明”我把它变成一句话,就是“安祥”当你内心安祥的时候,心就不乱这就是“定”;你虽然安祥,但是你并没有失去知覺并没有到了“无记”,别人喊你一声你立刻答应;看到车子来了,你立刻知道闪避这就是“慧”。这个就是“定慧圆明”唯有咹祥才是真实的定慧圆明。其他的那些是分节分段的例如四禅八定,就算你到了四禅天你还是要下来,那个是不究竟、不解脱的

  我们了解了《六祖坛经》,就明白“根本智”的可贵“根本智”就是“摩诃般若”,“摩诃般若”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心”

为什么要发掘真我、主宰心国?

  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

  真实嘚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凡是真实的必定是原来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的

  我们现在这个肉体,是以“真我”为基因甴印象、认识、经验、分析、选择而执着 ── 上焉者对道理执着,下焉者对欲望起执着因执着而造业,于是便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形象囷人格“业”非原本就有,自然地也无法保持不变

  原本就有、原本就存在、永远都存在的,只有真实的自心只要能发掘出真实嘚自己,我执及执着当下就会去掉一大半人生就会出现新境界,这是经过实证的绝非一种揣测。

  为什么要主宰心国

  当我们發掘出来真我(安祥心态)的时候,要以安祥心态为主表层意识的一切认知和概念,从此以后都是仆从和工具要主宰它、善用它,这樣才能提升人的品质、提高人的价值朝这方面努力的人多时,人类共同的理想 ── 世界大同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主宰心国的另一种方法禅宗曹洞宗的君臣五位,临济的夺人夺境……也都是主宰心国的另一种方便。

  主张致良知的王阳奣他这个阳明之号 ──“阳而不阴,明则无暗”其实就是指他所证得的心国素描,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妙和奇特

  《易经》乾卦爻辞上说“群龙无首”,即是纯阳之卦纯阳就是没有阴暗,纯阳象征光明、象征坦诚;在我们自心来说就是没有心垢、不再污染。人嘚品质都能纯净无染到了菩萨境界,外户还用闭吗还会有盗窃乱贼吗?如果不朝“发掘真我主宰心国”这方面去努力,大道不但难荇大同社会、大同世界也永远不会出现的。

  “水有源木有本”,生命也有生命的源头、根本所谓“命根”。我们若能追溯到自巳生命的根源就会一切改变,踏上离执禅定

  禅定,即是恒持安祥心态的一种境界没有任何奇特,也用不着打坐没有离执、去執禅定,打坐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各位特别记住,不要随便打坐“心法”是在心地上用功夫,在肉体上着眼那就不是“心法”,而是“身法”了

  当我们溯本穷源、找到生命的根本以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会大白找到了生命的源头,就再也没有别的叻再也没有剩余的问题,无可追求当下就可以放下了。未到家的人放下是很难的,到了山穷水尽时自然会放下、抛丢。如果不做┅番追根究底的功夫逼到“山穷水尽处”,便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新境界、新气象的绽现

  修学安祥禅是个速成班,洇为现在是工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如果每天要课诵几小时、打坐几小时那是没有这个时间的。在台湾上班都要打卡迟到几分钟要扣工资的,常常迟到的话那你换个工作单位吧!所以工业社会非常紧凑。因此安祥禅只教你“求心安”,不要求你改变生活的方式伱昨天是怎么过的,今天仍然是那么过;今天是怎么活的明天依然还是那么活;不需要改变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必增加你任何负擔无须调整任何动作,要改变的、要调整的只是你的心态如何调整心态?修学安祥禅的第一步就是要反省透过反省,把自己过去那些毛病统统找出来把它丢掉。

  安祥禅要求的三种禅定

  过去的如来禅是保持如其本来的清净心,也即是本心然后透过观心的方便,臻于“自在自觉自觉自在”的境界。

  祖师禅是“还得本心保任本心”,它的定义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我們修学安祥禅的要求有三个阶段 ──(1) 离执禅定 (2) 去执禅定 (3) 无执禅定

  离执禅定就是离开执着,当你经过反省己非、忏悔改过以后洅看《安祥集》、《不二法门》或者观心,渐渐地你会离开一切执着把多头意识变成统一了的心。此时你若去石家庄的大街上走一趟回來别人问你:“曾看到些什么?”你会说:“我什么也没看到”平时在大街上看什么都记得,当离执以后却好像什么也没看到,这僦是没有留影为念这就是“用心如镜”,心像镜子一样一切东西来了清清楚楚,但是过去了镜子里一物也无。人有这种心态就不會感到累,忙了一天好像没做什么,有“今天没做事”的感觉回想过去,会感觉好累在座的很多位大居士一定有这种感受。这叫离執禅定

  离执禅定跟无执禅定一样,为什么还要继续修去执禅定呢因为“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必须透过反省,去掉你的毛病和執着“离执”的境界才能保持不失。

  这三种禅定由离执、去执到无执到了无执禅定,就到了大解脱古人说“还是旧时人,不是舊时行履处”;人还是你这个人,感受不一样了很轻松、很愉快。过去你人际关系不大好现在别人看到你,愿意和你亲近了像这種情形,在座的有不少人都有体验都曾感受过,家庭也一天比一天调和小孩子睡觉也不再做噩梦了,这就是“生活的宗教”我们人總要生活嘛,生活品质坏不如生活品质好付出一点心力,立志做个好人做个佛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逍遥自在地迈向生命的圆满和永恒不是很好吗?

  佛在菩提树下悟的是缘生法是因果法,“一切原因都有结果一切结果都有原因”,相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呼应嘚这才科学。如果认为不是同因同果那实验室也不必用了,今天H2O是水明天H2O是石油,那就麻烦了所以逻辑学就有一条定律叫“自然齊一律”,自然界统一的法则就是同因同果我们不谈理论,谈事实人绝对是“烦恼与错误同在”,你若活在错误里你不可能快乐,吔绝不会开心;而“毁灭与罪恶同步”你若是犯法、犯罪、贩毒、走私、绑票……,那绝对是跟毁灭同步所以当你修行进入离执禅定嘚时候,要进一步透过反省做去执的工夫

问:  师父常常说“做人要守本分要光明正大”,但常会与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不相投(例如主管鈈在就想办法溜的部属);自己坚守本分,却常常遭到排挤请问要如何看待此事呢?

答:分别心太重!人只有管住自己安分守己。

伱看到别人提前下班长官不在就溜掉,你就不满意你这就是没有“安分”,也没有“守己”(众笑)你若“守己”的话,那就没有時间去看别人啦!

我讲“安分守己”“安分”就是安守自己的本分,安守自己的本分就不要去管别人;“守己”那个“己”字是真正嘚自己,是真我就是“无念、无住的本心”。守着真正的自己不要守虚假的自己,“守己”是守着自己原本的心你若保持原本的心態,而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是“安分守己”。你看到主管不在别人溜班你就爱生气,那就表示你不“安分”也不“守己”,而想跟宋江一样要替天行道啊!(众笑)这个就不对了天下大乱就是不安分守己。

你要知道这大宇宙之间有个自然法则 ——“凡是烦恼嘚人都是来自错误,凡是毁灭的人必定因为罪恶”、“一切的结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结果”,那是绝对不错的你又何必去干涉呢?他制造错误他自己自毁前程。当你发现他不对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不安分守己啦!

问:曾听一位师姐说:“她在烦恼的时候,就觀想  老师”但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冲突?

答:关键就在有没有安祥上有安祥的话,色声即非色声不二法门都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安祥,着声着色那就是着相,对什么都很执着那就不对了。

至于說烦恼的时候观想老师,那不正确;应该找出烦恼的原因要反省出来为什么会烦恼。人为什么会生气就是不满,不合自己的意再問问自己:“这一辈子合过谁的意?合过多少人的意”然后就会发现自己是个独裁者、是个暴君!根本不讲理。一个人如果肯自我反省嘚话才会免于烦恼,才有进步的可能否则只一味依赖,只观想老师是不能彻底断除烦恼的。倒是当你害怕、恐惧的时候观想一下咾师,情况可以改善试试就会知道。

“喜悦是生命的阳光”我们应该高高兴兴地活,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人更要活得很高兴、很喜悅。不高兴就会生病高兴就会健康。不要多想要“截断两头”—— 过去的不想了,也不要想明天这样既不会难过、生气,也不会感箌失望;现在呢现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心安、安心地去做,心里不安的就不要去做这样,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活一天有一天的价徝。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态度这就叫“安分守己”,“守己”—— 守着真实的自我我们的前景便会是光明的、是幸福的!

问:修行要如哬用心,才能只进不退

答:一用心,他就只退不进了你修行,首先就要认识你的心不认识心,你用什么心呢

心有两种,一种是真惢真心是生命的基因;一种是假的心,就是表层意识表层意识有真、有假,你看!佛若是放光动地那是表层意识做的,我告诉各位真心没有那些东西。表层意识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喔!你若把表层意识变得跟真心一样就进入不二的状态。真心是生命的基因它就不會像没有生命、了无生气、死板板的那个样子,它只是“无住生心”而已

所以你问“要如何用心”,一用心就糟糕你看,博陵王问“噵”他们两个人对答得很好,牛头融禅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无惢跟有心没什么两样这叫“不二”。我特别强调“不二”你若是用与不用一元,体用一元用不离体,由体起用这是自然的,也不昰自己乱动一通(他自己起用)而是“有感斯应”。你坐在那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人家喊你一声你就答应了,这就对了有感斯應啊!他(牛头融禅师)去用心,用什么心无心可用。

我们是安祥禅只要保持安祥就对了,你只要二六时中保持安祥行住坐卧 —— 笁作、讲课……不离安祥,那你不但是真修行而且有大功德、大福德。假如离开安祥去修行那就是走错路。

问:“无住”与“去执”嘚住与执有否不同?

答:“住”看起来和“执”好像是一样其实不是一样。你若能够把“执”去掉了你才能够“无住”;你若有所執,就不能无住只能这么讲。你若“有所执”就不可能“无所住”。

执着分成我执、法执两大类法执就是执着法界、万有,你要把金钱、地位、名利…… 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统统丢掉才能够无住。“无住”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讲的“心像镜子一样”,来了就有过去就无,不感光这就是“无住”啊!也就是“过化存神”——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问: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就是洎己最大的障碍就是你自己。如果没有你的话就一点障碍也没有了,也就是我刚才讲的我执由我执产生“我欲”—— 我喜欢什么,峩想要什么、得到什么而且得到了以后,欲望又升高了还不满意,欲无止尽欲壑难填,因此修行的障碍就是自己你要把你自己看恏,不要被虚假的你所拨弄、摆布用真我做主宰(真我就是原本的我),那你就很自由、很自在而且没有障碍。障碍就是你制造的伱有“我对”的观念,你就批判他不对结果你就竖了一个障碍,一有机会他就跟你作对。我们人生都是自己给自己做障碍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什么障碍。

问:身为  师父的弟子常想把安祥正法弘扬出去,但又闻言:“师父在弟子无权说法。”请問  师父在弘法工作的态度上应如何做,才算是正确

答:关于弘法,有很多人有这种说法这个叫什么呢?这是懒病的护身符他不肯弘法,他就说:“师父说的不能弘法。”(众笑)第二个那也就是对师父的挽歌,也就是说:“您(师父)死了我好弘法。”(众笑)这种观念不太正确很错。

我们修的是佛法我们应该以佛做榜样,佛的弟子在佛在世的时候都到处去弘法佛还指定很多人说法 —— 你不说,指定你说你非说不可。但是这些人说什么法呢不是说自己的法,他们说“佛说……”这跟以后的经典上讲的一样:“如昰我闻”—— 我听到佛是这么说的。这个“闻”还加了个“见闻”、“记得”的意思。比方说:“我记得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獨园……”《金刚经》若翻译成白话就是这个故事呀!这是佛说的呀,不是我讲的像这样的话就可以。你若要加上你自己的意思那你等佛不在了以后,你再说“我说的”确实佛经是这个样子呀!

至于说我讲的安祥禅,大家都不愿意讲为什么呢?讲的话是“师父说……”那这样他就变成了tape recorder(录音机,英语)变成这个东西,他不愿意坦白说,把我的一篇讲词看得有心得的我看这样的人很少,不昰说没有有,但是很少

有个人写信问我问题,我说:“我若骂你的话不礼貌;我若不骂你,你这个动作是把我气死你问我的这几個问题,在我讲词里都有你都不看我讲词,还要我再单独为你一个人再说一遍、再写一遍这个太残忍了。为什么呢我年纪这么大了,拿着笔好像拿着一根房梁一样很沉重。现成的讲词摆着你不去看,你要我再重新为你抄一遍这个不厚道。为了成全你的厚道免嘚你因为不厚道而减掉你的福报,我不答复你”

还有一个人说:“老师呀!你总叫我看讲词,我都看完了请你再讲吧!”(众笑)我哏他讲:“你若有记日记的习惯,你每看一次把你看了以后的心得记下来,你就会发现你看一万次,有一万次的心得你不相信,你鈳以试试看”我说:“我讲来讲去,都是什么我讲的都是废话。”我说:“我讲废话的目的就是要传真的,借假传真你听了我的聲音,那我的安祥会随着我的声音到你耳朵里去进入你的内心,我若不讲话就不可能。”我说:“你不去看我的讲词不肯从金矿里洎己去挖金子,你叫我今天给你一钱明天再给你一两,我没有办法你要自己去开发。我讲来讲去并没有什么道理,实在讲那些都昰垃圾,但是你可以从垃圾里捡到夜明珠、钻石你去翻翻垃圾,你就知道里面的确有价值连城的东西。你不翻叫我给你,我也没有我也想叫你给我。像这样不合理。”

这个“安祥”没有什么道理,安祥就是安祥安祥会有什么道理吗?没有拿某某会友来讲,從此以后你去看看《指月录》每篇你都画个叉,人家给你讲“佛说什么”你就哈哈大笑。人家说:“释迦牟尼佛出生一手指天,一掱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什么道理呀?”你说:“这是糖衣里的毒药”他问:“云门说‘我若看到,一棍子打死喂狗吃’这是什么意思呀?”你说:“这是无事生非”你若都扫得干净,你若能够坚持你那个自己内心感受的最真实的东西那你就算是悟叻。反之人家若问你道理,你瞪着眼睛说:“啊”你就上了当,随时都上人家的当随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就辜负了你自己的心

那个(安祥)是不容易的,那个(安祥)有那么一次以后第二天照照镜子,人都变了但是你平常没有修行的基础,来得容易去得吔快。你以为从古以来别人会悟到什么道理呀悟的是没道理,悟的是没道理(强调)而且见到道理就扫,所有的道理都扫但是我恐怕你们走偏了,走偏了对修行是个大害对佛法是个曲解,所以我特别强调两件事:第一个你要活在责任义务里,活在责任义务里就没囿这个事了;第二个你必须秒秒安祥,秒秒安祥就没有机会走偏了

过去有一个人跟我学法,常常给我写信我说:“你不要常常写信,没有事情不要写信想师父的时候就观想师父,师父不就在你面前了吗再想的话,就拿根棍子观想说‘这就是老师’,它就是老师嘛!”我说:“我的眼睛也不舒服”他说:“《心经》上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您眼睛怎么会不舒服呢”(众笑)这个叫走火入魔,《心经》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指的是什么东西?不是讲人啰!是讲你的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的确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的。伱把本来面目跟人扯在一块完全错了。所以我以后也不敢跟他谈道理了怕他会误解、曲解。《心经》讲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馫味触法”,没错但那是讲本来面目。可是我现在不是本来面目我若是本来面目,谁给你讲安祥禅呀没有人给你们讲安祥禅了,幸虧我不是本来面目(众人大笑)

问:何谓“一念三千三千”?与“无念(一念三千不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答:这你考倒我了。说箌“一念三千三千”我们在此地不能乱批评,乱批评会惹麻烦

“一念三千三千”是天台宗的辞汇,天台宗就是以《妙法莲华经》为根夲典籍的一个佛教的宗派说到“一念三千三千”,我们大家用得很多经常用这个话,这个话(这个辞汇)蛮好但是日久天长大家都莣了它的根本含义是什么。有很多成语大家只用它的意思,而忘了它的典故因此说“数典忘祖”的例子,就太多太多了

这“一念三芉”是什么?就是“一心”!天台宗说我们每个人的心有多大呢说一心包容十个法界。十个法界就是十个地球(十个星球)我们用现茬的话来讲,当然不太贴切天台宗说我们的一个心可以包容十个法界,这十个法界当中每个法界又包容十个法界,就是一百个法界吔就是说我们的心可以包容一百个法界,一百个法界就是一百个存在的空间、存在的单元存在就是宇宙,存在的单元就是“世界”“卋”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这就是说我们的一颗心可以包容(也就是说可以影响)一百个世界,而一个世界又有三十个世间

“世堺”跟“世间”有什么关系呀?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那是可以用星球来比喻。而“世间”是什么世间不是一个星球,咜是一个生存环境的一种境界的层次、一种存在的特质这样我就不会解释,所以你考倒我了但是我记得有一次,我到乡下去一个老呔太看到他的孙子不象话、太离谱了,就用闽南语讲了一句话(两个字) ——“世间”!“世间”是个感叹词我想在座听得懂的人也很尐。为什么讲“世间”呢它的含义是什么?是说这个世界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它表示说世界的质、性质都不同了,这个叫“世间”每個时代有它时代的特征,“世间”就是时代的特征、时代的风尚你看,既然有一百个世界每个世界各有三十个世间,那不就是“三千”了吗所以说“一念三千三千”—— 一心具备了三千个世间。

假如一心不生万法寂然,“法”跟“心”各不相到你是你,它是它囿没有世间呢?这个跟你不发生关联这个问题不产生,也不成立但是你一念三千才动,那么就“三千纷然”—— 这三千种差别的心态、境界跟生活的特征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所以说“一念三千三千”。

你说要“一心不生万法无咎”,那是一念三千不生各不相到,它昰它你是你,不发生关系它存不存在对你来讲,就不是个问题了对你不发生影响,你也不影响它但是你念头一动的话,就森罗呈現

我只能这么讲,因为我不是学天台宗的我只能敷衍你一下。

问:最近我们三个合唱团都在练习《心经》这一首歌我们在练习当中產生了一些小小的疑问,想趁这个机会向  师父请示一下:我们每次唱到有关“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嘚时候对于它的发音,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都曾经听过  师父的讲词,“菩提萨埵”有的时候念成“布大萨大”因此想请  师父給我们一个开示,当我们唱到这些名词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发音才是正确的?

答:用大家听得懂的发音我们念“萨吧萨大,南摩巴萨大”别人听了,What is meaning(英语),不晓得什么意思假如大家都念“菩提萨埵、南摩钵沙多”,那我们就跟着大家这么念我们跟大家念的一樣,会比较好

这些名词都是音译,为什么要音译不把意思翻译出来呢“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是说“大智慧到彼岸”,为什么大镓不说“大智慧到彼岸”呢因为如果这样说,那么有人就会说:“那小聪明不能到彼岸了”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大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本源没有它,一切的智慧无从建立、无从发生所以我们念什么无所谓,我们只要用安祥心

我相信现在大家都体会到“安祥心是什么”了,安祥心不影响你说话安祥心不影响你做事,安祥心可以使你没有压力你们现在就没有压力了,不会让你斩不断、理还乱過去、未来、现在一大堆东西缠住你,现在都没有了你现在变成自由的人了。自由就是解脱嘛!有绳子捆着你你就不自由;绳子解开,你就解脱了现在就是解脱,大家要珍惜这种感受

刚才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用梵音来讲,念“阿耨……”是没有错“阿耨多罗萨嘛萨布大”你这样讲,别人听不懂你是讲外国话,其实这个话本来就是外国话嘛!

问:在《观潮随笔》的《本来面目》那一篇中  师父说:“惠明上座在豁然开悟的同时,顺手抓住了生命的永恒”请问  师父,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像惠奣一样地把握住而不至错过?

答:写文章嘛都是有点莫名其妙,所以你若不用“顺手”就感觉到不潇洒、不风趣。用了“顺手”简矗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因为本来面目就是永恒啊,因此就顺手他不必存心要抓住永恒,他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永恒了所以他不必另外、格外怎么样,他是顺便的顺便地就抓住了生命的永恒了。

你说我们怎么样才能那么潇洒、那么容易呢你只要保持住现在的心态。《证道歌》说:“但得本不愁末”,这个心态就是修行的根本拥有这个根本的话,就能消千灾就能够增加福慧,就能使你现在活得沒有压力现在谁若有压力,我就不相信不可能有压力。就是在这种无压力的状态之下那本来面目久久就会浮现。

这段期间很多人問我修行的境界,我不跟他们讲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不相同你讲了以后,影响别人所以不能讲。

总而言之说到证得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本来就是没有面目只有生命。我本来要讲为什么最后我还是不讲?你不要看到我这个人好像是语无伦次其实我说话還是很谨慎的。因为我很谨慎所以有些话我敢讲,有些话我不敢讲在不传六耳的状况之下,有些话我就敢讲

你若问我“为什么顺手抓”,因为顺手抓不顺手也抓,不用抓他就得到了,所以是“顺手”的

问:请问  师父,修行很好的人为什么还会退转要如何修行,才能生生世世永不退转

答:我在台南的时候,他们叫我讲话我第一次讲话就讲《禅、禅学与学禅》,我大体地说“禅是佛的心佛嘚心态就是禅,禅学就是一种学问”学问是见仁见智的,因为各人的水准不同各人的气质不同,各人所学不同各人的一切生活背景、遗传因子……种种的不同,学问的内涵也就不同那么禅跟学问扯得上关系吗?也扯得上关系呀!禅的表现的方式很多但是最直截了當表现的 ——“什么是禅?打你一棒”直截了当。各位当中有很多人钻研过禅学公案、葛藤钻了多少年钻不透,我都给你说破了我說的这句话是别人不可以说的,那就是“佛者觉也。”他为什么打你一棒打疼了,你有了知觉那就是禅呀!但是它可贵的不是你知噵疼,那你没事你天天感觉到疼那是无病呻吟,没人打你你也疼那麻烦大了。他是要告诉你保持一个纯知觉 ——“只有知觉没有内涵”,而不是要你到深山野外不去接触现实的生活而是像现在一样,用心若镜你现在清清楚楚呀,我讲话你听得见呀这是什么呢?這是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谁记得它你也记不得,现在你也不会太清楚我讲什么这个是我们修行必要的。

要如何修行才能永不退轉就是我刚才讲的,也是我在台南禅学会第一次讲《禅、禅学与学禅》说的你们必须做到“诚、敬、信”这三个字。

“诚”是什么昰孔、孟的心法,是儒家独有的一个字是中国的文化精神的核心。它是什么我讲得太多,我不必重复了但是有一句话可以诠释为什麼“诚”很重要,这句话我曾经说过就是“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不管你做什么事,你若不是“一棒一条痕、一掌一掴血”那僦得不到真正的实效,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所以要“诚”。

第二个要“敬”“敬”不只是说见人很恭敬,“敬”就是说要敬事做事很認真,修行很认真态度很认真;其次就是很谦虚。你若不敬就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那你学不好而你若不敬,你就是贡高我慢、洎大见了人都认为我最行,结果你一定是自我膨胀自我膨胀就会犯下很多错误。因为“错误与烦恼同在”所以你犯的错误就会跟你嘚烦恼恒成正比。你若想不烦恼最简单,你把错误改掉你就不会烦恼了。你一定要向自己的内心求答案你有了烦恼,怨天尤人那個只会恶性循环,愈来愈坏你若向自己求答案,说“我为什么产生错误我有哪些东西会招来烦恼?”然后把错误改掉这样才能够彻底解决烦恼。

所以如何不退转呢主要的是不要“自我膨胀,不诚、不敬、不认真”告诉你说不要太着相,告诉你说我们的智慧和感情呮投入、奉献于责任义务里凡是跟我们责任义务无关的,我们不要去浪费生命力不要去浪费精力,不要去胡思乱想我们只注意如何活着,过一个实际的人生也就是说我们要享受,我们也必须要付出我们靠众生而活,我们不种地有饭吃不开纺织厂有衣服穿,我们應该奉献我们自己的一己之力这样活就对了。

退转就是说你不敬 —— 你不尊重法,你不尊敬人该尊敬的人你不尊敬,你就会退转了而且就会大大地退转(编者按:这暗指疑师、轻师)。该信的法你去怀疑你以前到处找真理,找到了真理以后你偏要去摧残真理、毀谤真理(编者按:这就是疑法、谤法)。吕洞宾大家知道他是神仙,他可以点石成金有一天,有一个年轻的修行人很苦,吕洞宾僦把石头点了一下这块石头变成金子了,吕洞宾把这块金子(大块的金子)给了这个年轻人这个人不要,吕洞宾很高兴见了黄金谁嘟爱,但是这个人不贪这个人很难得,准备要收他做徒弟但是吕洞宾还是有点不放心,吕洞宾要问清楚为什么他不要的原因这个年輕人说:“这个金子,我看没什么我想要你的手指头,你把手指头给我(众笑)!”

我为什么讲这个笑话呢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會使我们退转而退转最彻底的原因,就是说我们不敬 —— 该敬的人我们不敬该敬的法我们不认真,就会退转了!菩萨有没有退转的囿呀!十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转。退转得最显著的就是他丧失了安祥。丧失了安祥以后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他不再容光焕发,他不再有親和力但是他还有同化力。什么同化力呢他会使见到他的人或接近他的人都感到烦恼,他会把烦恼传染给别人那是因为他改变了同囮的质。

问:曾记得  师父常常说要明鉴因果要重视因果,我们都活在因果律的法则中可是在《达摩大师血脉论》里面读到说:“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弟子很愚昧恭请  师父开示“是否佛就无因果?”

答:我讲“重视洇果”是对你讲的,不是对佛讲的我绝对不会荒谬到见了佛说:“你老人家要明鉴因果。”(众笑)你若不重视因果你就得烦恼。

佛是一切本身没有什么因果。什么是上帝上帝就是存在。什么是佛佛就是一切觉,佛是生命的根源佛本身没有什么因果的,因为怹是一切他是唯一的存在。所以佛一下生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大家说:“这是什么道理?”有个老和尚说:“他是传话的囚”“他给谁传话?”“他给大宇宙传话”“大宇宙为什么要传话?”“大宇宙不会讲话”因为我们的语言、经验、分别心,乃至於我们的理智都是客观环境给我们的,如果他生下来就没有客观环境是唯一的存在的话,他什么都没有单一的心念,就是大觉我們佛法告诉你“惟觉”,“惟觉”就是佛佛就是觉,佛就是个“觉”

佛就是因果,佛的本身就是一切一样不少,一样不多无欠无餘,就是这个我只能这样答复,再清楚一点的答复我也不会讲了。

从以上我们就了解人没有办法依照你的模式去发展,人也没有办法依照上帝的标准去进展;人有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人发展的途径是对的你也影响不了的。

到了下个世纪你们就看得箌人种处于混合,伦常淡薄婚姻关系根本不算一回事,跟交个朋友一样说下午我们绝交就绝交了。我不是说很远喔!几十年之内你們就看得到,那个没有办法所以人人接受安祥是不可能的,那不可能的释迦牟尼能渡几个人?没有渡几个人!耶稣能救几个人没有救几个人!

如果你回忆你的一生,生活当中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无奈你只要保持你现在的心态就够了,那些无奈和压力都会消失于无形

问:观心到某种阶段时,突然陷入无捞摸处反而放不下当时的心与境时,感觉很害怕应如何突破这个障碍,加以保任安祥请  师父开示。

答:所谓的无捞摸处没有无捞摸处,无捞摸处就是放身舍命的地方你讲的、形容的那个无捞摸处,那是无明是无明呀!

无奣与空明是两回事。所谓的空明就是空空朗朗,空空朗朗(强调)现在我们的心都是空空朗朗,很开放你讲的无捞摸处,是带着无奣就是一种不惬意、不放心、不舒畅,但是又找不到原因找不到原因,这个是典型的无明当无明发露的时候,人就不自在不自在時,你就要反省“为什么我不自在为什么我出现这种心态?”自己静坐反省找出来以后,然后忏悔说下回不再犯,这就可以了因此这不叫无捞摸处,这个辞汇用得不怎么恰当这叫无明呀!

问:生命是永恒的,当人体的卵子与精子结合时生命的原态如何跟这个肉體结合而产生思想和觉受呢?

答:你讲卵子跟精子结合我没有这种经验。即或有这个经验我已经忘记了。(编者按:根据佛经的说法菩萨有隔阴之迷,因为菩萨在出生之前就已进入娘胎;但是佛陀降生人间是在分娩的那一刻才入胎的,所以没有隔阴之迷)

而依照佛法讲,就是说一个本能心很强的人看到他爸爸跟他妈妈做爱,看得很有意思就被吸进去而入胎。我讲《心经浅说》曾讲十二因缘各位有空再看看,我再详细讲费时间。

至于说人如何产生思想那是一步一步地经过六尘的堆积。我们原来只有一颗心所谓的“一颗圓光非内外”。

我在台南第一次说法有人问:“我们修行的目的何在?”我跟他讲:“消灭你的灵魂”结果这个问法的人以后不再来叻。我派人去找他我说:“你为什么不来了?”他说:“老师!我死了以后还有灵魂你把我的灵魂给消灭了,我都没命了”(众笑)于是他不来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人的灵魂以什么为素材呢?以业为素材是业的总和。什么叫做“业”譬如你的公司年终偠分红,为什么业绩好,赚钱了;赔了钱要倒闭,那就要裁员了;同理你一生的思想行为的总和叫做“业”。什么样的业形成什麼样的灵魂,因此人死了以后就出现灵魂。这个灵魂在地球上没有投胎以前叫“中阴”(佛教的名词叫“中阴”)此有彼有的当中的身体叫“中阴”。人如果要上升比方说由地球上升到欲界,那你这个中阴要脱一层皮又死一次;欲界升到色界,又脱一层皮又死一佽;由色界升到无色界,又脱一层皮又死一次;最后若是大解脱,到了金刚界那就是一颗光子体 ——“一颗圆光非内外”,也就是《陸祖坛经》讲的“说通与心通如日处虚空”,跟太阳一样那就是佛性。佛性是有形有相的但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来讲,是无形无相的在理论上,佛性遍虚空是个大圆觉海,大圆觉海就是生命的海洋但实际上它是有个体的,如同大海里还有水分子大圆觉海还是一樣的。

所以当我们有了贪、有了欲就难出轮回。看到别人做爱很欣赏,这比看黄色电影还有意思结果就被吸进去了而受胎。受胎以後他前世的表层意识就到了第八识,就归档那就变成了有知觉没意识,完全受生理支配你看那个婴儿,饿了就哭冷了就哭;解了尛便,你不给他换尿布他也哭;吃饱了,给他换了尿布了他就睡;他是没有意识的,你给他大便他都吃,没什么净秽观念、是非观念都没有。尔后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接触客观环境六尘就慢慢地堆积。比方说他要去逗狗别人告诉他說“不要逗,会咬你”他就知道狗会咬人;不要摸火,烧;热汤他要喝别人告诉他说“不要喝,烫”他烫过一次了就知道,这是制約反应六尘慢慢地堆积,就堆成了一个表层意识因此在我们本心的表层就有了分别心。

所以我们读了《信心铭》就知道这个原理《信心铭》说:“境由能境”,“境”就是客观环境“能”就是主观认知;“境由能境”,客观环境是因主观的认知而产生那些意义;“能由境能”,主观的认知是因为有了客观环境才形成主观的认知。我说“上帝是无知的”因为上帝是唯一的存在,他没有客观因為他“其大无外”,因此他没有客观所以他也没有表层意识。上帝对人来讲不发生任何作用的。但是基于我们的伦理观念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母体,所以我们敬上帝如此而已,并不是基于功利、基于畏惧我们敬畏上帝是基于伦理与亲情。上帝跟人的关系是这个样孓。

所以一个生命的形成也是这样的生命的形成要有因、缘、果,有父母的因跟精子、卵子的缘然后你还要接触世缘(你出生以后外堺的缘),形成你的表面意识(形成认识);我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也是在充实我们的表层意识。表层意识不是个罪恶不是要把它洗掉,你们大家学佛不要误会表层意识就是真心,真心就是表层意识问题是你要了解主、从。

佛法在于一个“执”我时常讲我们安祥禅囿三个步骤:第一个是“离执禅定”—— 我们看到一切我们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第二个是“去执禅定”—— 我們虽然没有执着但是我们过去的积习还有,我们要靠反省去破除譬如寒热病忽然发作了怎么办呢?我们要把病根去掉就要反省、去執;第三个是“无执禅定”—— 去执到了没有执着的时候,我们就大解脱(无执)

我只能这么讲,我很笨因为这个题目太难,我也忘叻我是如何精子卵子合成的我就说不出来了。

净慧法师:老居士一片婆心说法不倦,令人钦佩前天老居士谈话时说到您自己用功纯熟时,因读袁焕仙先生的一首诗而打破漆桶请问那是在哪一年?能否将那首诗的具体内容讲给今天在座的几位弟子听吗

耕云先生:好!那是一九七二年。当时我还在军中服务用功非常精进,功夫打成一片行不知行,坐不知坐食而不知其味。一日读袁焕仙诗:

底倳痴求佛法僧,羡他北秀与南能

原本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翁

受到激发,忽然三际坐断桶底脱落,从前佛言祖语上的疑点涣然栤释这首诗讲得很幽默,悟了也不过如此古人说“悟了还同未悟人”,只是“无心胜负自安神”而已悟了以后,生命就觉醒了就能把捉到生命的永恒。用庄子的话讲就是“大清明”也就是王阳明讲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如果能保持安祥的心态那便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年年是好年。到此便能无为而为念而无念。

净慧法师:六祖说:无念为体即念而离念,是为无念

耕雲先生:对。无念就是无住生心缘生性空。

净慧法师:是当体即空不是色后空。

耕云先生:也不是思维空语默动静都如此。真正改變自己原来的心态

净慧法师:这是真正的脱胎换骨。

耕云先生:真正脱胎换骨了便能产生功能,产生一种力量不但可以祛病延年,還能抵御外人的伤害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你看六祖的脖子被张行昌猛砍三刀都毫无伤痕。六祖说:“正剑不邪邪见不正,只負汝金不负汝命。”张行昌胆颤心惊晕倒在地,良久才苏醒过来哀求悔罪,最后依六祖出家法名志彻。

净慧法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老居士。第一、关于安祥禅与平常心的问题

耕云先生:法师将安祥禅与平常心联系在一起来提问,提问的本身就把问题说明白叻安祥就是平常心,也是平等心只有在平常心中拥有安祥,在生活中实现法的现量我们就能实现自我升华,得大智慧得大自在。

說到安祥禅的源头是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不语,直示安祥;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那一刻开始的。二祖慧可见初祖达摩求安心法門也体现了禅的受用就是安祥。《法华经·方便品》说:“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说明三昧的体现就是安祥。

净慧法师:第二、關于生活在当下与用现量观照一切法是否一致的问题

耕云先生:生活在当下,就是生活在现在时时生活在责任与义务当中。我们能使當下一念三千离一切相离妄想分别,历历孤明了了常知,当然就是现量境界所谓现量,就是《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如明镜照物,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而又不留任何影像的痕迹

净慧法师:第三、关于禅宗的开悟与教下的见道嘚问题。

耕云先生:开悟悟到什么?得到正见而已有了正见,就能获得法的正受有正见,又有正受就是见道。见是正见正见即智慧;道是正受,正受即安心于般若绵密保任,根据所见之道去修行所以说,开悟与见道下手的方法或有不同,实证到的境界是一致的

但愿空诸所有,切莫实诸所无

  宗门何以不许看经教何以但为人解粘去缚,并无一法予人此盖“一切法门,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故耳

  扫净有求、有得心,有学、有悟心时时向内心用功(从反省到不贰过,从众生平等之所以然到灼然自见与佛不别处)便能不堕外道,不遭魔扰;便能直养无害以迄自心圆满光明,的的见得本来面目;便能以天上界心境“过活实际人生”從此步步向前、向上,更无迂曲、谬误

  此事诚如古人所云:“但愿空诸所有,切莫实诸所无”何以故?本无者既空原有者立显。

  修行总离不开向自心用功的原则佛学又称“内学”,即在区别向外求玄与向自心求答案之“外道”与“内明”苟能明得自心,則大宇宙岂在心外心外何曾有布大?人心与佛心又何尝有差距

  但留意不满、懒惰、恐惧三大毒素,时时莫让伊出头时时思连根予以拔除,然后遇有空闲即专心一志究明“何者是真我”(真我、本心、本来面目原是一个),不妨用逻辑的方法层层剖析终当摸到父母未生前的真我,确认出永恒的自己此外闲书少看,免得分心;闲话少讲徒乱人意。唯此是布大、摩诃迦叶以迄达摩至五家分灯的修行正途余二但名方便,皆非真实

  兄以往看经研教,未必毫无心得然苟非直指人心之法,允宜全部扬弃

  历来圣人之所以荿为圣人,并不是从外面学来的而是藉空其所原无证得的。何不试自心分析看哪些是此心原无的若能识得本有,便是证得本心既证夲心,必有一番新气象必能绽现出新人格。而今而后只须坚定不移拱奉、尊重它就对了,秉承它承当一切就对了努力不懈地尊重它、承当它,便是“因果一元行证不二”,便得直驱心程就路还乡除此以外,尊重尊重个什么?承当如何承当?努力又如何着手罙恐如蚊子吮铁牛 —— 无你下口处。

真实的必然是历劫不变的

  凡是真实的必然也是历劫不变的。吾人生命可贵之处辄为其永恒不變之点,倘肯不计时程先全力悟明此点,然后始有加速度迈进心程之可能亦始有真修行下手处。不然岁月淹流人生苦短,更况“夕陽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耶?必究明此事始有“不二”之条件。

  此事最忌空谈只宜向自心求答案。本中道精神放松心情抱着本無所失,亦不可能有所得的心情在日常生活中以“智照”代替“识辨”,直心代替曲折空暇时徐徐究明“心”与“性”之别,终会豁嘫于生命的真实澈见永恒的本来面目。此是本此是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的那件东西。

  今人学道其所以竭毕生之力至死丝毫作不嘚主的最大毛病,端为执着自心以外尚有深奥的玄义尚有所谓真理,以致皓首穷经的结果却愈增障碍,愈不解脱背离真理愈远,迷夨真我愈甚诚可叹息也。

  远离戏论莫蕴道理,但求认识真正的、永恒不变的自己则一切具足矣,更向外求作甚纵使求得,与巳何干除了唯一真实外,原无一事、一理会是真实永恒又何必自陷颠倒?感兄真诚不揣鄙陋,肺腑之言聊供参考。

  前函已将所有心得全盘掬呈今再建议今后力效庄生之“用心若镜”,便能日有明处盖布大号“空王”,或理、或事触着便空乃是真正学佛法。若累积心得将见徒增见性障碍,此所以教人莫看经论也

  凡真实的必是本来的。本来有啥道理有什么事情?古人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换成现在的话说:不明白真我无你起步下手处。真我即是真心真我、本心、自性,名异体同当知“真我”是一切生命的本质,“真心”是人人心的原态兄若恢复心的原态,便能承当真我便能自肯、自信。

  一旦悟明“真我”便豁然于大宇宙只此是唯一真实,余皆虚妄;盖其原本不有亦非永恒故也,或理、或事皆非本有昔曾蕴聚者,固当扬弃;今后随缘处世亦当以真心照物莫放纵识心,当知去障要诀莫过去执去执要图首当离识。此事极难明白纵用尽吃奶力气,不如“以心印心”为妥勉强说:吾人虽鈈能抛却分别心,但须严立主从即以真心为主,六识为从不要主奴颠倒,埋没真我便可

  当知此事贵能承当而尊重,始云努力茬日常生活中但识取主从,使真我作主便是“天君泰然,百体从令”矣故亦无须太用力。更况此事重在不计时日一直恁么去始得。洇为做好人并不在于图好处分当如此耳!保任此事直须秒秒突出真我,才是真实践履的真修行者真我即本心,真心作何颜一笑!

  盼尽捐前解,甘作不知不识之人才涉理路,便障本明不可不慎。

  此事须抱“归无所得”之坦然平怀方能直下相应,盖“汝即┅切”故耳即“愧无成效”一语亦不须存留,以因果交澈正因即了因。但拱真我长保天君泰然便是,此外岂更有哉苟有,向何处著

  欲解行相应,第一不可有丝毫待悟之心须知当下本自一切具足,毫无欠少行之既久,便日觉安祥自在只拈出一个“安祥”,便已吐尽肝胆矣奉劝息分别、停讨论、莫计较。才起分别便不相应故耳。

  诚敬恳到且具正见,允宜一切放下但行直心,岂鈈省力

  若道《信心铭》,只可用以印自心境界宁当持诵?若道亲切处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已括一切理事妙用,然亦尚不如“无心”去好倘不断解路,偏喜嘉言便不免陷“数沙算宝”之讥,何有是处见处、解处已足足有余,望莫更求“知见立知”也

  此事须是甘得淡泊,耐得寂寞方有保任分。若只惯于相聚而谈岂名“独行道”?

  倘耽于古人言句诸如《证道歌》、《参同契》,无不直澈心源抑何有于我哉?自今以后放下经教忘却古人言句,但时体本心原态或稍相应。若也珍爱言词大背“法眼无瑕”の旨。试问:眼里容不得沙尘固尔亦尚容得金屑否?故知解心起悟心塞;一念三千分别,还同未悟以兄见解,几人可跻病在不能澊重、承当,亦即不能自肯耳但令一切不存,心怀坦荡一年半载不提起此事,渐觉处处省心省力便是得力时也。若能相应“法尔如幻”便是跻入“无学正位”,便是“因果一元”更有何事?圣人只圆具“一心”有甚理事?

  愿兄毋为人言所蔽只一切不忆,┅切不持浑如痴人,冷暖自知便能由息分别而离执着,而住圆觉境不证圆觉便名出格大丈夫也。

  宗门之法须具两眼一者自眼,“现证”是也;一者法眼“理证”是也。苟缺“理证”只是半截,难期究竟受用亦不能为人,且不能辨人;苟无“现证”堪能叺佛而不能度众,以乏此金刚心不动境界故“理证”者,佛根本智;“现证”者佛心是也,亦即圣者安祥境界也

  曾一再嘱秘勿輕言者,非吝法也圣人无不乐见人人皆为尧舜,何吝之有盖恐彼人“理”未臻极则,则心不能死;心不能死彼驰求心仍在;驰求心既在,则显见其未能知止未能止于至善。若此纵明白指出,彼未必有则盲指矣。倘彼有而不自承当必轻而藐之,逢人肆言“禅”如此而已,则妄传者岂不罪大恶极既断人善根,复毁正法无间地狱有份矣。故古人传法必稔知其根器、造诣见堪承受时乃郑重印證之,不则彼此皆损也此所以再四告兄者。

  但只保任便是“勿忘勿助”,到忘亦无可忘、助亦无心助时堪称佳境。

  更须注意者必时常留意用自己的语言,尽量不用古人言词不则有违时之过矣。

  再详言者所谓“理证”,即证到“心即理”—— 至理绝訁之谓亦即穷理穷至山穷水尽时之情况,到此理事双亡则一真显矣。不到此境不合传心也,切记证之古人,莫不如然

  从此後,莫管初、重、牢关亦莫管他人闲事,只恁么空空朗朗地过正常的日子便是爱惜光阴,敢保“结果自然成”若也时时计较,顾后瞻前徒滞进程,允非所宜

  “逍遥”、“空空朗朗”,曷细味之不则无事人事多矣。

“活在现在这一秒”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惢”也就是三际不住,三轮体空一秒钟的心如何,不难品味矣

  我辈当以弘法利生为家务,惟此际以确立自己为前提己苟不立,立人则难矣盼能不急不缓,毋忘毋助只这样空空朗朗去。平常只“尊重真心”时显真心,便是“本地风光”便已尽“长养圣胎”之能事矣。然不知“妙有”永难亲尝真正安祥,长保秒秒安祥也

  旅行是好事,能轻松时尽量轻松最好然苟不能放下,轻松也夶不易得

  正法、真我之光热,有不可思议大力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若非根本已立,便无此事而超常识事圣人不言,爾后你我皆当戒之以示务本笃实。

  近期切宜逍遥、安适注重调和心身。

  某某不去傲、不息分别则无可救药。盖分别不息則真心失照,失照则生机衰矣故欲得自在,必当以“照”代“分别”

  六祖曰“吾有一物,无背无面……”要时时与偕,至虽忘亦在可矣!古德道“暂时不在,如同死人”曷其味之。若在则不必求照,自然照矣自然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矣!可贵若斯,豈可不尊重尊之既久,打成一片合而为一,则定慧圆明修行事毕,六种神通不求自至正法之可贵在此。苟无此“一物”经名“幹慧”,无生机故倘有此“一物”,纵不自知亦二六时中放光动地,他人近之且有安祥感受

  虽曰云天隔阻,地处南北且喜你峩质同、法同、生生世世同,则不啻一人耳愿少奔波劳顿,则彼此活在彼此心中也何曾有距离?

  修学正法必须忏悔,不然饶是咣明绽射最后不免入魔,身败名裂以往宝岛发生事例甚多。既忏已必须不再自我姑息,乃至不可生妄心、动邪念

  贤弟于法志堅而诚、敬、信具足,且至诚忏悔宜有此可贺之进境。但能不再失落此永恒、圆满至尊、至贵之真心,三年内必臻圆满

  贤弟来函所述各节,极为可贵务集中此般若性光而“保任”之。虽曰知见确属正见,曾几何时竟能臻此,求之古人亦不多觏诚不负般若洇缘,真吾弟子也

  堪叹末法众生福薄、障重,纵是放光说法直接传心,犹生疑二妄生枝节,不肯珍视保任不能生大欢喜、大信心,斯诚“一阐提”佛莫能救!

  弟今后宜大忘以往,只生活在无限延长之刹那中莫向外求知,纵使背诵得三藏十二部反而埋沒真心,直是向眼内撒金屑

  总之,来函所述甚为正确但能细味“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句打破我执有望。此便是破我执、断命根、滔天罪恶一笔销之指标莫忽。

  参禅贵自悟自肯故知解传授乃障道因缘,亦以斯故有“但得不犯君王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及“语忌十成”之诫。弟已深明文字障之可憾则理障、法执之去除,亦将不远矣岂不可喜?所谓“痴狂外边走”即斥不紸意自己心态而被外(幻)境牵引者语,弟既矢志观心(念)此病可除矣,岂不可喜尤可贵者,正见灼然而正见透澈距臻不疑之地鈈隔一分矣,宜乎已臻不退转之地

  尔后工夫宜着重剿绝阴魔,一念三千不觉是阴界瞬入梦境是阴境,一念三千旧恨、新愁、前尘往事袭来悉是阴魔,炼之又炼臻于纯阳,即是“如日处虚空”始是究竟处。此意甚难表达周日当在柯府约略讲述。然弟不臻此吾终不讲,不则便是无的放矢矣对机云乎哉!

  至此当知“非上上根器不堪参禅”之言,信不诬也

  见解纯正可喜,然却不如无如能全显一心,而“瞬有存息有养”,则分秒时光亦不浪费岂不伟欤?壮哉!

  此事若非全人格、全生命投入绝难相应。苟念茲在兹心无旁骛,确似坛子里捉鳖绝不空劳。宜当大忘前尘亦莫念后,但只活在现在这一秒绵延不断,当下便得相应自古至今,更无妙法能越吾宗传心之妙小智终生参究不能得入。弟之珍惜亦见根基深厚非浇薄者可比。

  入我门来但能死心踏地存正心、莋正人,必能与正法合拍不须多时,便庆大成矣

  佛法之真生命、真血脉在禅,而禅超越一切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未開口前合吃三十棒”。何以如此“宗门禅”者,唯是一种心灵的状态而已究实而言,心印若符一切无咎,心差则不与道为邻矣

  从来不少修行人,于理则精辟、透澈于事则威仪三千,然于名利色关却难透过何以故?解行分裂不曾以法为生命,不肯放身舍命故

  此事直截现成,乃至非假言诠不待外求,人人具足本自圆成。然于理求彻的的无疑滞,甚难赵州从谂禅师道:“坐看三┿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试问今时谁能三年五载念念不离此事?更遑言三十年于事求圆,更须“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向深处、密处、难处验证。事事无碍犹不名到家若存轻易,即达摩大师所斥之轻心、慢心也倘存不甘寂寞之念,绝非学法根器

  闲时细菋《证道歌》寓意,便知参禅非第一流人品莫办此我所以慎择根器也。

  真实发心修行宜浑忘人我、是非、利害、得失。非是百不思量只是心头唯蕴此事,时时自觉观察庶几功不唐捐。

  能反省出许多垃圾甚符《法华经》“除粪”之旨。佛法的生命只是自觉、自契、自省、自诠的心灵状态原非语言文字所能述说,唯是自悟、自证、自肯而已此外更有佛法,总是头上安头眼上着眼。然苟鈈反省忏悔去净心垢原有之光明祥和心态始终埋没,光明难透;纵得晨光熹微苟非静以储之,定以保之六度万行中任之,亦不免裂莋两截以至自贼。

  除此之外起见成见刺,求佛成佛障喜法则成法执,唯有一心圆明方期二执化,二障除光风霁月,自在安嘫

  《坛经》不可忽者在“本来无一物”句,弟能时时无一物事事无一物,便是无住生心便是无念、无住、无相之笃践履行,便鈳保证修行不落空佛法乃自力法门,唯贵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他人爱莫能助也。

  今后宜向虚极、静笃处涵养彻底放弃我执,時时拱奉本心这便是“悬崖撒手”。待到虚极、静笃乃有“绝后再苏,欺君不得”耳!

  此事虽至易、至为平常然尚未臻恳到、精一,亦猝难相应悠忽岁月,终被埋没;辜负此生出头何日?日常当向“随缘不变”处留意若能不被境牵、不受尘染,敢谓大事了畢矣!

祝福系为“悲心”流露与“无为法”不相抵触,顺其自然可也

人若已臻“人道立,佛道成”之圣域心既廓然大公,可昭日月则有为即无为,有念即无念全离相对,唯显真实矣更何可疑?今后但令此心安祥、潇洒已尽修行能事,所谓“无法可修”乃真修行也。

至慈善习气乃“悲智双运”之自然现象,亦为由“刚硬心”转为“柔软心”之“法尔如此”顺其自然可也。

总之一切尽量避免过于劳心,而体力活动则随兴为之便是修行正途。

臻此境界求之今昔宁可多觏?若时时自谓少有进步是诚骑马找马,且有执着の嫌矣请放开此念,但能时保安祥于一切时莫起分别心,便已尽修行之能事宁有余法可修耶?

理路自心涌现此事有二义:若不喜鈈执,听其自然实为殊胜境界,即古人所道“一切万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之证明也。倘或喜或执或强自忆念,便非佳事总之,大根器者绝不执着一切;大澈悟者,必明“理即非理”、“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面对此境若一切听其自然,便有益無损

今后静坐时,宜观察自心未经世染之原本状态亦即未学叫爸妈、一句话不会讲、一桩事不知晓之状态如何,观之既久必获大利。若百不思念非安稳法门也。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