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多少坛有老沉坛这位仙吗

有唐一代是道教外丹术最为兴盛嘚历史时期著名炼丹术士之众,保存下来的外丹经诀之多具体内容之丰,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大历代无出其右者。唐代堪称为道教外丼术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得以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封建统治者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道教的服饵仙术支持道士们的炼丹活動,极大地推动了道教外丹术的发展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道教外丹术的历史发展本身。早在唐代开国之初道教外丹术即已十分兴盛。洎魏晋南北朝以降神仙方术完全沉涸于道教,笃信金丹服食、长生成仙的丹道术士们安炉置鼎、炼丹合药不断进行探求,积累了丰富嘚经验同时,随着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化外丹术也在向义理化方向发展。湮没不显达数百年之久的古代炼丹术理论典籍被重新“发现”并且受到高变重视,很快成为外丹理论繁荣的“生长点”理论的繁荣以历代积存的外丹实践经验为基础,反过来又予实践以巨大的推动力外丹术在唐代达到鼎盛,是其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而理论热情高涨,理论建构上多有发展与丹道流派林立既严重对立叒交互吸收可以说是唐代道教外丹的两大特色。这一时期炼丹术实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很多成果在古代化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罔时炼丹术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广泛影响,也因此无数严酷事实不断铪人们以警示,终致外丹术在唐末以后走向衰落

一、魏晋以后道教外丹术的发展

自葛洪阐扬仙道学说力倡金丹服食之后,在公元4世纪下半叶至7世纪前后的二百余年问道教炼丹一直代有传人,未曾间断

这一时期,以葛洪为代表的炼丹术思想传统基本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葛洪既是炼丹术家,又是卓有成就的大医学家南朝著洺道士陶弘景也是一位对本草学颇有造诣的医药学家。炼丹家研究本草医药目的在于服食成仙。葛洪认为修道者须兼修医术,一是可鉯救己之近祸二是“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人不枉死”①陶弘景则说自己“览本草药性”并“撰而论之”是由于“仙经道術所需”②。他们之兼修医术正在于其“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服食思想源出于古代医学。兼修医术使其对待道教炼丹的态度具有了幾分古代医药学家注重经验和实效的冷静风格

这种冷静风格的具备使炼丹术士逐渐能够认识到被视为炼丹术黄白之秘的各种药金、药银,“并皆为假”特别重要的是,还使他们对炼丹术提倡服食的五金八石的毒性保持了正常的判断能力。这时期的一位炼丹家狐刚子即說:“五金尽有毒若不炼令毒尽、作粉,假令变化得成神丹大药其毒若未去,久事服饵小违禁戒,即反杀人”③他们认为,如果伏炼得当即可除去药物之毒。是故具诀图录炼煞并作粉法,以示将来”流传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的这些图录法诀有“狐子万金诀”、“五金粉图诀”、“伏玄珠诀”等等④。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九中保存有若干“上圣杀丹毒法”的具体内容如“杀丹阳铜毒法”、“杀铺石毒法”、“杀铁铧精毒法”等。

然而正是这种注重实验验证的医药冢风格给服饵金丹以求神仙不死的信仰带来了危机。水銀、铅以及雄黄一类砷的化合物、金银一类贵重金属无论怎样都是不可能使人体不朽成仙的。它们或具有强烈的毒性或沉坠穿破胃肠,只会使人短命促人速死各种去毒之法无论怎样复杂,也根本达不到去毒目的因此,北魏道武帝置仙人博士官而令死囚试服炼成的仙药,道士孙道胤炼药成而自己不服甚至连陶弘景这样的著名道教人物,也对服食金丹能白日飞升成仙的炼丹术信仰怀疑起来:“世中豈复有白日升天人“于是乃不试”⑤。

但这种危机并不能使流传千糸年之久的神仙方术信仰立即破灭炼丹术士们在实践中碰了壁,开始转向理论性思考寻找炼丹术的义理基础。

在这场义理化运动中首开先河的是青霞子苏元朗。据《罗浮山志》记载:“苏元朗尝学道於句曲”“隋开皇中来居罗浮”,“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作“太清石壁记》及所授茅君歌又发明太易丹道,为《宝藏论》”⑥“授茅君歌》与《宝藏论)),在唐代丹经丹诀中常被引述后世医学著作《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后者尤多,但内容皆属外丼黄白药物方面的具体内容青霞子之“发明太易丹道”,可能集中反映于其著作“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之中是书早已散佚.内容无從详考。但根据唐宋丹经所引

《抱朴子内篇》杂应、对俗

《本草纲目》卷一引。

《道藏》温帙“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引此經诀编成于唐初。

参阅《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三

《正统道藏》翔帙“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

⑥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引

述的青霞子著述资料,他之“发明太易丹道”主要是指其采用易学阴阳及五行之说解

释金丹黄白之术,使尘封达数百年之玖的《周易参同契》一类著作得以“重新发现”“道藏))珠帙《诸真论还丹诀))二引青霞子《赞魏伯阳<参同契>》,称许道教还丹之“真讳”尽在三卷《参同契》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周易参同契》学说并不流行青霞子大力推崇这部丹经的学说,是面临困境的道教煉丹术在新方向上的探索唐代道教炼丹术热衷于形而上的思辨,各种丹道学说纷然竞陈其实践和理论达到的新的兴盛繁荣,可以说都昰从这里导引而出的

二、唐代丹道理论的繁荣

自有青霞子的倡导,《周易参同契》的学说逐渐在唐代炼丹术中盛行起来不少人潜心研究这本书,为它作注现在保存下来的唐代注本,如托名“长生阴真人注”(《正统道藏))映帙)和题为“无名氏注”(《正统道藏))容帙)的两种《周易参同契》注本都是从外丹角度注解的。唐代很多炼丹术著作如《通幽诀))、《张真人金石灵砂论))等都征引《周易参同契))。专门发挥《周易参同契》丹道学说的著作也纷纷问世

唐玄宗一朝,绵州昌明令刘知古著《日月玄枢论》①一卷仩献皇帝。其中说:“道之所秘者莫若还丹;还丹可验者,莫若龙虎;龙虎之所自出者莫若《参同契、)焉。”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释还丹篇”引有当时流传歌谣一首:“紫云顶上生白虎含真气。

自外闲文书不及《参同契》。”李白写的《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②基本上是《周易参同契》丹道理论的缩写。白居易有《寻郭道士不遇))诗一首云:“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欲問《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③可见,《参同契》在唐代前中期被公认为炼丹术的经典著作甚至几乎成了道教的代名词。

唐代奉《周易参同契))为圭臬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烧炼金丹,风行一时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在整个外丹学说史上唐代有几种学說特别值得注意。

自然还丹即“天生还丹”按炼丹术士的说法,它是上界仙人才能食用的:“有上仙自然之还丹生太阳背阴向阳之山。丹砂皆生南方不生北方之地。自然还丹是流汞抱金公而孕也有丹砂处皆有铅及银。四千三百二十年丹成”④

自然还丹是“天符照耀”而形成的。“天符者信也。能发泄万物化生而成形运动返本而成精。”①这种阳气潜运结化之精可化为丹砂。这一过程需要1080年《通幽诀》叙述十分周详:“精化为砂,色禀南方丙丁火外阳而内阴,主男日之阳魂。日月之华气照耀天地太阳、太阴、冲和之氣交腾受气一千八十年,结精气丹砂”第二个过程是精气丹砂变为朱砂。也需要相同年数:“天符照耀又一千八十年成丹砂,名朱砂吔阳中阴,号日太阳朱雀石主水,元和之气未足”接着是朱砂化育为“天然还

丹”的过程:天符运动照耀丹砂,养育又一千八十年天火化为太阳[造化],阳气[]足阴气衰,阳气盛满流溢迥而自生,色禀北方壬癸水外阴而内阳,主女月之阴魂,非人间之凡物故之赤水中自生者流为阳汞。名日天铅之精黄芽之祖,是日月之华气(水)化为天然还丹”最后,“天符又照耀一千八十年合四千彡百二十年,元气足……成天铅自然还丹”⑦

下界修道之人临炉炼丹,即是以人间之火仿天火之造化,在丹炉中浓缩地再现这全部过程而得到服之可以成仙不死的仙丹:“金丹是日月运动自然成丹。因燧人改火后圣用之,同于天火造化”“后圣用火喻爻象,月计彡百六十时年计气候四千三百二十时,合四千三百二十年(气候)喻合天符、自然逐丹。”⑧所以炼丹家便将其所用炉鼎器具想象為一个缩小的宇宙,要求“大丹炉鼎亦须合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鼎育三足以应三才上下=合以像二仪,足高四寸以应四时炉罙八寸以配八节,下开八门以通八风炭分二十四斤以生二十四气,阴阳颠倒、水火交争上水应天之清气,下火取地之浊气……”④这個小宇宙与真实的天地“造化同途”便炼出仙丹。凡人服食这仙丹自然也同服食自然还丹的上界仙人一样,可以永生不死了

天符照耀自然还丹成熟,需4320年这个神秘数字的来源并不神秘。按照“太易丹道”的理论大丹须四象齐全、五行气足。依《周易参同契》之说需运火一年,方才成熟一年十二月,一月分六节一节五日,一日十二时共4320时。唐代自然还丹理论中的4320年正是从这里来的。所谓“后圣用火喻爻象”以一年4320时“合四千三百二十年”云云,刚好把两个数字的实际产生次序颠倒了另外,自然还丹的成熟过程分为“精气丹砂一一朱砂——天然还丹——天铅自然还丹”四个阶段其实也完全属于向壁虚构之产物,盖亦与“太易丹道”理论中的“四象(㈣时)”之说有关

早期的一些丹方用药,多以药味上应天上星宿认为是其精气所结,故人暇之可以成仙如据信从汉代流传下来的五石丹方用五石,“五石者是五星之精:丹砂太阳赞惑之精;磁石,太阴辰星之精;曾青少阳岁星之精;雄黄,后土镇星之精;署石尐阴太白之精。”所以“服之令人长1生度世,与群仙共居”⑤据考为汉代出世之《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上所载“太玄清虚上皇太真玄丼”,用药“凡二十八物象二十八宿星之灵符也”①。《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卷下载“淮南神仙方”用地黄等“凡七物,上应北辰七星日月、五行具在此中矣。”故服之合以六律上应七星”②。这种服食思想显然比“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说法进了一步。唐代的自然还丹理论是这种“因物类自然”基本思想的发展并且把药物烧炼过程的“因类自然之道”也包摄进来,为“夺天地造化の功盗四时生成之务”的道教外丹术建立了一个精致的形而上学的义理基础。

二是临炉炼丹火候掌握的直符理论

炼丹术士十分重视火候的进退掌握。“凡修丹最难于火候也火候者,是正一之大诀修丹之士,若得其真火候何忧其还丹之不成乎?”“万卷丹经秘在火候”⑤所谓火候,即是丹炉温度的控制用现代术语说即是时间一一温度变化关系。在古代它是依靠按时添减燃料和调节通风量来实現的。唐代炼丹术士以炉中之火比类“天火造化”讲究火候变化喻合天符运行,这就是“直符”《通幽诀>载:“日月四时直符循环,┅如车脚转运阴阳,成数造化载运万物,故在律纪”一年十二月通于十二消息之卦,而一卦有六爻故一月可分为六候,每侯为五忝于是每月炉火可以按卦爻变化来控制进退。此即“用火喻爻象”《还丹肘后诀》卷上载:“直符法喻:如十一月建子,阳气始生夏至一日阴气始生,是天地阴阳进退一年十二月用事也一月故有六候,直符潜伏五行出没,交会刑魁并在其内”按唐代道教炼丹较為流行的直符理论,十一月为丹炉举火第一月“初候发火用二十四(两)[,朱]火为一爻也,以法二十四气守至二日半加一爻,至五ㄖ为一候也以次用火加爻。每月有六候常至第三候六十时下与第四候三十时上并武火处,其火斤两进退日夜须别添熟(火)[]常令露火面,即候本斤两[]也其直符九个月半毕后,则常取第九月火候爻象法则进退斤两为定不论年月远近也。”炼丹术士们相信经历叻这十二个月之“周天大造化”,只要“更漏分明用火不失斤两,节候有准渐渐如蒸物,年月满足自然成功。急则飞走缓则不伏,但依直符爻象则金火自伏矣”④

唐代道教炼丹用火直符之说颇为繁杂,总的说来无论何种直符理论均与《周易参同契))之丹道理論有源流关系。是书谓:“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诎信以应时。”此为后世用火直符诸说之祖本另外,直符理论也均與自然还丹之说密切相 =者具有相伴相生关系。

三是关于药物配合的相类学说 炼丹术中的药物配合相类学说,源出于古代医学同样是鉯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周易参同契》首先明确提出“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苼凤,狐兔不乳马“杂性不同种,安肯合体居”但它主张“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只有铅、汞二物才可以比类坎离二用,这就把这┅思想推向了极端唐代炼丹术士强调“洞达阴阳,穷通爻象”力图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炼丹涉及的药物反应。唐代炼丹术著作((太古汢兑经>说:“金银铜铁锡谓之五金雌雄硫砒名日四黄,朱汞鹏硇硝盐矾胆命云八石或阳药阴伏,或阴药阳制明达气候如人呼吸,皆

囿节度”①《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也论述了这个问题:“一阴一阳日道,圣人法阴阳夺造化,故阳药有七:金二石五黄金、白银、雄、雌、砒黄、曾青、石硫黄皆属阳药也。阴药有七:金三石四水银、黑铅、硝石、朴硝皆属阴药也。阴阳之药各禀其性而服之所鉯有度世之期、不死之理者也。”②这是从凡人何以服药成仙的角度谈的从药物的阴阳性质,结合实验反应进一步概括出,只有相类嘚物质之间才能发生联系和作用此即药物配合的相类学说:“夫铅与雄同舍,化受于金之类雌(黄)雄(黄)类硇砂.雄不得硇砂相囷而其色不行。夫铅者金之主雄者石之主,故铅能变金石夫欲变金石,不得雄铅终不妙也。夫雌亦能变伏五金八石类于密水贝母。夫硫黄伏得本色不移亦能变伏染金石类,入磁石作汁汞类石亭脂,砒类石脑立凝不飞,殊醯醇酒铅类桑柴之灰,锡类密陀僧缯青类于代赭。”这里涉及雄黄、化石(消石)等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由实践经验概括出理论,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夫论相類者阴阳和合即变化顺宜也。”⑨

魏晋南北朝至隋时期道士们使用的丹方有时用药达数十种。如“太清石壁记》收录的“造大还丹方”共用空青、光明砂等二十七种药物原料。“黄帝九鼎丹方”用了十七种药物原料这些丹方的方剂配伍,最早是受中医方剂学的影响借用了其配方的“君臣佐使”理论。《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一些炼丹术士则说:“夫大还丹用铅为主用水银为君,硫黄为臣雄黄为将,雌[]为佐曾青为使。故君臣配合主将拘伏,使佐宣通虽用借为傍助,久久为伏火灰矣”④完全是照搬使用。这套借来的学说在唐代演变成为相类理论而这些相类理论又大都咑着《参同契>的旗号。呵见关于药物配合的相类理论的发展也是处在《周易参同契》的影响之下的。

自然还丹理论和运火直符之说为唐玳绝大多数丹道流派所信奉同时,他们也往往参以本派丹道义理之说使其打上各自的标记,而呈现歧说多出的景象药物配合的相类學说则主要由主张各种药物兼采合用的金砂派所创设与信奉。彻底的铅汞派本来排斥一切所谓杂药但也有信奉这一理论者。如“参同契伍相类秘要》主张铅汞为主为君不分轩轾,而那些作为臣、将、佐、使的硫黄等药物虽然不入大丹,最终伏火成灰但仍须“用借为傍助”.此可视为各丹道流派交互影响的一种情形。

三、唐代外丹诸流派的兴盛

道教徒烧炼金丹多有师授传承。或有专授某经以某一丼方为主,专门烧炼一种金丹的其师徒授受流绪,常被目为金丹之一门如神符白雪丹,在唐代与黄帝九鼎丹、老君还丹等同为道教流傳著名之丹唐中期道士马湘专治神符白雪丹,被称为“神符白雪门马真人”①

唐代名目繁多之丹道流派可以粗略区分为三大派别:主張金砂服食的传统一派,主张铅汞为至宝大药的时兴一派和主张硫汞转炼合成的晚起一派金砂派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对黄金和丹砂的崇拜很早就有了道教炼丹术中的“丹”,最早指的就是丹砂属于“益人万倍于五谷”的上品神药。葛洪说:“夫丹之为物烧之愈久,變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②《周易参同契>也不反对服食黄金和丹砂古人很早就开始猜测二者之间酌联系。“管子·地数篇》载有“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之语。早期的术士如汉代的李少君,蛊惑汉武帝“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其根本观念可能即是由对黄金、丹砂的崇拜及对二者关系的猜测生发而出的:“仙经云,丹精生金,此是以丹作金之说也。故山中有丹砂,其下多有金。”③成书于唐初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全书多发挥葛洪丹道思想卷┿三说:“殊不知丹砂色赤,而能生水银之白物变化之理颇亦为证。土得水而成泥埏之;山下有金,其上多有丹砂变转不已还复成金,归本之质无可怪也。”金砂派相信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在丹炉中实现所以,他们既重视金丹(炼丹)也重视黄白(点化金银)之術。

金砂一派的基本服食思想源出医家相信服药可以治病,可以保命进而可以成仙不死。历、史上此派中人多有精通医学者如葛洪、陶弘景等人。唐代很多采用动植物药炼丹的外丹术著作大多出自这派丹道术士之手。初唐时期重要金丹家孙思邈(约581-682年)也是在医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医药家。《云笈七签》卷七一收有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序文中言其撰述丹诀,“岂自炫其所能趋利世间の意?意在救疾济危也”这部丹诀记有“神仙大丹异名三十回种”、“神仙出世大丹异名十三种”和“非世所用诸丹等名有二十种”。泹具体记述之丹方内容多注重治病疗疾之用用药取材广泛,具有典型的医家风格.孙思邈还说:“世有偶学合炼又非真好;或身婴朝紱,心迫名利如此等辈亦何足言。今退居之人岂望不死羽化之事,但免外物逼切庶几其天年。”作为隋代唐初的炼丹家孙思邈的丼道思想所代表的理智的、医学化的倾向,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炼丹术信仰面临的危机他同盛唐时期那些金砂派炼丹术士有很多不同之处。

金砂派炼丹采药广泛但最重黄金、丹砂。力倡服食黄金之说的代表性著作如“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它列“黄金篇”为全文之首,对黃金极尽推崇、神化之能事:“黄金者太阳之正气,日之魂象三魂也。”黄金者日之精也。为君服之通神、轻身,能利五脏逐驅气,杀鬼魅久服者皮肤金色。”金之性坚煮之不烂,埋之不腐烧之不焦,所以能生人”连各种点化药金也“皆神仙药化,与大慥争功洞神明之旨,契黄白之妙”“服之,肌肤不坏毛发不焦,而阴阳不易鬼神不侵,故寿无穷也”①作者是蒙山张隐居,“洎开元间二十余年专心金鼎颇悟幽微”②,系活动于盛唐时期的一位炼丹术士

主张服食、修伏灵砂(丹砂)的有陈少微、张果等人,均有专门著述侍世陈少微,字子明号衡岳真人,开元时人《正统道藏》清帙收其所撰《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首有自序謂:“余自天元③之初从衡岳游于黄龙,止于宾府忽于岩穴之中遇至真之人授余灵砂要诀。”这位“至真之人”自言丹诀出于许仙君许遜张果亦为盛唐时人,唐玄宗时曾被召入官甚受礼遇。<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有《丹砂诀》一卷《正统道藏》请帙收《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题“姑射山人张果纂”可能即是此《丹砂诀))。陈少微与张果的丹道思想十分相似都极力推崇丹砂的神效。他们认为“丹砂者,太阳之至精金火之正体也。通于八石应二十四气。”故丹砂是金火之精而结成形含玄元澄正之真气也。此是还丹之基夲大药之根原。”“丹砂者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④把丹砂抬到了独处一尊的地位

在金砂派内部,主砂和主金两种观點十分对立陈少微的《金丹妙诀》和“灵砂妙诀》在极力主张服食丹砂的同时,反对服食黄金以至全部五金“夫五石之金各皆禀五神の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而为魄。且铁所禀南方阴丁之精结而成形;……金则所禀于中官阴己之魄性本至刚,服之伤肠损肌;银性戾服之伤肝。”凡见之士本求长生不明五金之性,揎意将其矿石之金转转修炼……纵令炼化为丹,服之亦乃伤于五脏知l其本性则至悝殊乖,欲服求仙与道弥远。”⑤蒙山张隐居之流则反对服食丹砂:“光睨砂、紫砂昔贤服之者甚众而求度世长生者未之有也。~窃見世人以此二砂服饵以为七返灵丹,服之无不天横者也。”①

在外部金砂派同其它派别有着交互影响。除了药物配合的相类学说以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比较注重玄学思辨奉“参同契))为圭臬的铅汞一派的影响。如陈少微炼九还金丹火候进退全采“参同契》之学说炼七返灵砂则以“火之成数是七,七度变转以应阳元之极体”为义理依据,每返丹砂之火候常以七日为节度实际上,金砂派本来主張各种药物兼服合用虽以黄金、丹砂为最上品之神药,但对二者并无高下之说葛洪是这样,之后的很多丹家也如此随着炼丹术之义悝探讨玄风大炽,铅汞派兴起之后金砂一派受其影响,才出现主金与主砂的争论内部始生门户之见。

铅汞一派之发端至迟可溯源至东漢魏伯阳.中经隋代苏元朗重新发挥《周易参同契》之太易丹道至唐代,该派方滋隆盛这一派炼丹术士绪承“参同契》以铅汞为至宝夶药之说,“只论铅汞之妙、龙虎之真去四黄之大{},损八石之参杂要在铅汞,合天地之元纪包日月之精华,上冠于乾下顺于地,總七十二石统天地之精光,修炼成丹服之延驻。”②唐代很多丹道术士如曾授((参同契>与白居易的道土郭虚舟,及王道士、张道壵、苏炼师、韦炼师、柳泌曾有专门著述的玄真子孟要甫、李真君、乐真人、金竹坡、百玄子、金陵子等,都属于此派

在唐代外丹著述中,推崇铅汞大丹的比比皆是如金竹坡《大丹铅汞论》说:“夫大丹之术,出于铅汞而铅汞之药乃大丹之基。”依托阴长生的“周噫参同契注》序文中说:“此之王宝天地之至灵,七十二石之尊莫过于铅汞也.感于五十四气,通于二十四名变化为丹服者长生。”③《金丹秘要参同录>则明确宣布:“一切万物之内唯有铅汞可造还丹,余皆非法”④唐代铅汞一派大盛,在道教炼丹史上产生了巨夶影响故后世也常称炼丹术为铅汞术。

铅汞派长于玄学思辨创说颇富。其说虽枝蔓繁芜但皆不离二仪、四象、五行之说。二仪即昰乾天坤地。如:“乾天也;坤,地也;是鼎器也设位,是阴阳配合也

易者,是日月是药。药在鼎中居乾坤之内。坎为月是鉛;离为日,是汞上日下月,配而为易字喻于日月在其鼎中,故日‘易行其中’乾为天上鼎盖,坤为地下鼎盖鼎唇作雄雌,‘相匼阴阳’是雌雄配合也设位者,是炉上列诸方位、星辰、度数运乾坤,定阴阳也”⑤这是绪承“周易参同契》乾坤鼎器及以铅汞配坎离二用之说,所谓四象或称四维、四兽、四神等等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宋代炼丹术著作《修炼大丹要旨》说丹道术士们“汾辨阴阳,和合四象乃日白金、磔砂、黑铅、水银。”白金即银唐代即以此四药为四神。《大丹铅汞论))说:“铅属阴黑色而为玄武,其卦为坎位属北方壬癸之水。水能生金水中有金,其色白而为白虎其卦为兑,西方庚辛金也汞属阳,色青而为青龙其卦為震,位禀东方甲乙之木木能生火,故砂中有汞其色赤而为朱雀,其卦为离南方丙丁火也。以是论之则坎为水、为月、为铅;离為火、为日、为汞,当无一毫之差可也”①这里,“汞属阳”一句中之“汞”字细按上下文意当,为“砂”字之误.所谓“水能生金水中有金”,这里指的是铅与银的关系

在中国地质矿藏中,铅银共生矿是十分常见的铅银本来是伴生关系,但炼丹术士以为是相生關系是铅生银。银生于铅中如同汞生于朱砂一样:“抱太一之气为八石之首者,朱砂也砂中有汞,汞乃砂之子也抱太一之气为五金之首者,铅也铅中有银,银乃铅之子也”②铅、银、汞、砂与玄武、白虎、朱雀、青龙四象对应,即所谓四象齐全.同时它们分別属五行中之水、金、火、木。由于缺少中央土一属于是有的炼丹术士拉来雄黄这味药物,“雄黄者是中官而长在戊己之内”,戊己屬土:四象生于戊己,戊己者为尊四象得戊己而成。若无戊己四象不成,五行无主戊是土,己是粪”土为万物主。”这样四潒齐全,五行气足还丹可成:“铅汞与雄黄相合烧成大药,返见乾坤”“谓之还丹大药”⑤。

本来只有铅汞之药逐渐却演变出如许變化来。既有变化便生出许多争论。铅汞派内部的争论集中在诸如铅银砂汞的四象取位和阴阳属性、二者何主何从何为真铅、真汞等問题上。

绪承《周易参同契))铅汞、坎离配合之说者以铅属北方壬癸之水,属阴汞属南丙丁之火,属阳另一部分丹道术士不同意,认为朱砂居南方丙丁之火位为朱鸟,属阳砂中有汞,是阳中有阴故汞居东方甲乙木虚,为青龙属阴。铅居北方壬癸之水位为玄武,属阴;铅中有银是阴中有阳,故银居西方庚辛金位为白虎,属阳④还有的则以朱砂居南,为朱鸟;汞居西为白虎属阴;铅居东,为青龙属阳⑤。关于铅汞二者地位差异有些说法似乎不偏不倚:“以铅制汞,以汞制丹日铅日汞,不偏其用日汞日铅,不專其用”但实际上主张铅主汞从:“大丹以铅为祖,以银为母以汞为妇。”⑥也就是说铅汞二味之作用虽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泹仍有主有从。《太古土兑经))也说铅汞为金有之主,铅为君汞为臣。与之相对的主张为“汞主铅从”论如说:“水银用铅为妻,亦如子母君臣也”“水银生万物,圣人独知之水德最尊,汞是水之母”①在唐代主“汞主铅从”者颇众,但主“铅主汞从”说者哽多由于与四象、五行相比附,除了铅汞之外牵扯进朱砂、银等其它药物。于是发生了所谓真铅真汞或真龙真虎的争论有人以银为鉛之精华,故为真铅“黑铅,北方水内含银也。银是铅中之精”“大丹记》说,汞于砂中受气银于铅中受气,二气各得天地之元氣也主张银为真铅。唐代外丹经诀经常引用一首歌诀:“炼银于铅神功自然,灰池炎烁铅沉银浮。”此即用灰吹法从铅银共生矿石Φ炼银的形象描写也有取铅与山泽银烧炼,取二者的氧化物的混合物为真铅的还有的炼丹术士则主张:“真铅者,含其元气从矿石燒出未经坯抽抽炼者,为之真铅也”②此外还有各种说法,不能一一具引关于真汞,争论亦多一般主张以丹砂中炼出之水银为真汞鍺较多。唐金陵子<龙虎还丹诀》说:

“真汞者则上品丹砂中抽得汞,转更含内水、内火之气然后名为真汞。”孟要甫则说:“汞者沝银。从朱砂所得有形而无质,吸银气而凝体故号日真汞。……真汞者必用水银更无他说。”⑧铅汞派本来力排四黄八石等所谓杂藥但为了凑齐五行,有人硬拉

进来一味雄黄作为中央戊己土。有的炼丹术士不同意认为硫黄才是真士④。 《丹论诀旨心鉴·明辨章))则批评用雄黄、硫黄为土者皆非正解,认为戊己土者应是鼎器,这种主张保持了铅汞派的正统观点。

铅汞一派内部歧见颇多当时的煉丹术士自己也承认:“今四象定本各有解者,则从性而和之悟者易,迷者难”而“从性而和之”也不过是《丹论诀旨心鉴》批评的“措意罔象自为”而已,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其它流派的丹道术士批评他们“以铅汞变色不正,以阴阳取予不理”“世人枉炼伍金,调和八石呼铅作虎,唤汞为龙妄配阴阳,错排水火……总是凭空造作、非理修持”⑤

硫汞派指的是用硫黄和水银合炼以求神丼大药的一派丹道术士。《周易参同契》中批评“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飞”,被认为指的即是硫汞合炼的实验在唐代,这一派渐渐兴起《太清石壁记》中记有“太一小还丹”方,其方用水银一斤同硫黄五两合炼有十分详细的操作过程说明,但仅称此丹“细者色过光奣砂红赤非常,药成细研和粳米饭丸之如小胡眼每日服五丸至五百丸,万病除矣”还没有上升到服之能够成仙不死的至药大丹的地位。这一派的形成从技术渊源上说,同金砂派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炼汞添金出砂品))中,载有用汞一斤和硫荑三两合炼,“其汞则化成紫砂,分毫无欠”,然后用此紫砂与黑铅合炼,以得到七返灵砂。

由此,很多研究者都把陈少微當作了硫汞派其实,从丹道流派来说他们是不同的二派,彼此之间门户划分十分清楚看看陈少微对硫汞派的批评即可明白这一点:“且世人多误取石硫黄,呼为太阳之至精和汞而烧七返。且硫黄受孤阳偏石之气汞又离子元和。二物俱偏如何得成正真之宝。”①唐代的硫汞派正是这样他们同样用易学阴阳之说作为其义理基础,相信用硫和汞合炼即可得到神仙不死之大还丹:“夫大丹两物共成鈈入杂药。”“其硫黄是太阳之精水银是太阴之精,一阴一阳合为天地”②硫汞派的理论在宋代还有传人。成书于宋的《灵砂大丹秘訣》仍说:“硫黄本太阳之精水银本太阴之气,阳魂死而阴魂亡乃夫妇之合情,阴阳之顺气”以之炼成的灵砂,是“丹灶之统辖修养之领袖,大药之祖金丹之宗”@

唐代丹道流派繁盛彼此虽门户之见极深,但由于宗奉易学阴阳五行之说为时代风气故彼此相互影响,其义理学说互参互融亦为必然如铅汞派中有人主张,烧炼铅汞大药需用硫黄、雄黄、曾青等药“借为傍助”;金砂一派中也有囚主张飞炼七返灵砂需用铅等等。各丹道派义理学说的交流往往带来新的发展。特别是唐代外丹术鼎盛内丹术也十分盛行。从事外丹燒炼的丹道术士同崇奉内丹修炼的丹道术士之间的交流更是引人注目。很多内丹术著作大量借用外丹术语以致往往使人难于辨别。兴盛于宋的所谓“金丹派”所指就已经不是外开而是内丹流派了。

唐代道教外丹术在实践方面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其实验探索范围的广度仩。对此成书于唐的丹经<真元妙道要略》一书中有一段极为难得的记载,从中可以略知其梗概

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唐代炼丹术壵概括出很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在外丹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相类”理论,就是这样归纳产生的“相类”理论描述的是一些药物の间定性反应的规律性,对于炼丹术实验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药物的定量反应方面,唐代炼丹术的进步也十分显著如关于硫化汞(朱砂)的合成,“太清石壁记·大一小还丹方》记t载用“水银一斤,石硫黄五两”;初唐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造小还丹法》已改用“水银一斤石硫黄四两”,另两部唐代丹经“九转灵砂大丹》和“九转青金灵砂丹))亦用水银一斤硫黄四两。到了盛唐时期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炼汞添金出砂品第二))则用“汞一斤,石硫黄三两”稍后的《丹论诀旨心鉴·明辨章第二》亦谓:“夫硫黄三两,能制水银一斤”。唐制一斤与五两、一斤与四两、一斤与三两之比例分别为10031.310025.010018.8(Hg)的原子量为200.59,硫(S)的愿子量为32. 06硫化汞(HgS)Φ汞硫比例的理论值为10016.O,盛唐时期陈少微一派丹道术士合成朱砂所用汞硫比例与之相当接近并且,由于在合成过程中硫易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逸出,所以汞硫比例中,硫适当过量是合理的定量精确化同时也是实验技术进步的标志。在炼丹术早期术士们用药动辄鉯数十斤为度,其操作粗放结果当然很难达到定量反应的概念。即使是较晚起的硫化汞的合成技术也有一个逐渐改进的过程。中国炼丼术士最先懂得从朱砂中提取水银的方法到了隋唐时期,用硫黄和水银合成朱砂的方法也逐渐成熟((太清石壁记》记载的合成方法,用水银一斤、硫黄五两其具体操作之不合理处很多。如将药物入瓷瓶加盖泥封后,待“炉渐热加火,初文后武令称瓶上火色紫焰出时,声动其火令心虚,稍稍添炭如此百夜”,然后渐渐退火直至炉温冷却,才能得到产物古代的反应器密封技术不能达到完铨密封,所以合成朱砂时有紫焰冒出,即是瓶中药物泄逸“如此百夜”之长时间操作,自然泄逸更多《九转灵砂大丹》和“九转青金灵砂丹》的方法相同:“用新铁锅一口,……先下硫黄熔成汁次下水银,两人对坐钳住锅边,用铁铲不住手炒如有黄烟起时,即鼡米醋洒之烟止再炒,……炒令青砖色为度”①这一方泫通过洒米醋防止黄烟(主要是二氧化硫SOz)发生,但因不是在密闭空间中加热‘故也不能有效地防止加热过程中药物的泄逸。后来陈少微的方法则在《太清石壁记))的基础上大有改进一是一待“青焰透出,即以稀苨急涂之莫令焰出”,即懂得防止泄逸二是摒弃。百夜”之说只以文火养瓶三日,后用武火一待焰出而封涂之后,炉中炭一烧尽即可“候寒开之,其汞则化为紫砂分毫无欠”。他的实验方法合理得多因此既能做到所用汞硫比例十分接近理论值,反应产物也能達到损失微小的水平

唐代炼丹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发现。除了硫化汞的合成之外还有很多‘新的药物制备方法和关于矿物的觀察记录。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朴硝硝石法)》记载了用朴硝(NazS0)和硝石(KN03)制得“芒硝石”(K2S04)结晶物的方法唐末独狐滔所著《丹房鉴(┅作镜)源))一书中有对草节铅的观察记录,说“草节铅即嘉州生铅未镕为熟者。打破脆。烧之气如硫黄”此处所指即是方铅矿,、其组成是PbS故烧时同硫黄一样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还有关于其性脆易于打破的物性记载都是十分正确而重要的描述。尤为值得重視的是唐代炼丹术丹经中已有关于火药酌明确资料。“真元妙道要略》记载:“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即硫黄、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蜜相当于木炭成分的作用,它同硝石(硝酸钾)和硫黄、雄黄(硫化钾)一起即为爆炸混合物后一条也说明了硝酸盐同硫化物一起加热所发生的剧烈燃烧和爆炸的性质。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缯给予高度评价:“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中最早提到火药的是一部题为《真元妙道要略》的道教炼丹著作。”①

唐代道教炼丹术实践中囿关黄白术的内容十分丰富黄白术就是炼制各种外观与金银相似的金属物的方法,道书中常称之为点化金银之术它包括制造各种药金、药银,也包括若干金属表面处理的方法唐代炼丹术士继承了从汉至隋的黄白术遗产,并有所发展其中如点化丹阳(砷白铜)等技术哽加成熟了。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还有用雄黄和锡炼制药金(产物可能是“彩色金”SnSz)的详细记载据研究,小规模水法炼铜在中唐时期的炼丹术著作中也已有明确记载

道教炼丹术的发展还影响到医药学,特别具有积极意义的是炼丹术士所使用螅器具设备、方法以及匼炼产物等,常被医学所吸收大大丰富了这门科学的内容②。

五、社会影响和历史命运

唐代诸帝多信道教服饵长生之说服丹中毒而死鍺在历朝中为最多。对此史家论述颇多,于此不赘惟其支持道教炼丹术,除迷信长生不死外似也有炼造药金、药·银以充库用的原因。如太宗即曾征召道流之徒,敕令点铜为金。“隋末有道者居于太白山炼丹砂,合大还成”,可化赤铜为黄金。成弼侍之,其后持白刃杀噵者,而得其丹唐太宗召成弼,“授以五品官敕令造金”,凡数万斤“其金所谓大唐金也,百炼益精…一至今外国传成弼金,以為宝货也”⑧而武则天确曾以道士所造药金赏赐臣下。《旧唐书》载孙思邈的弟子孟诜,“尝于风阁侍郎刘栉之家见其敕赐金谓棒の日:.此药金也,若烧火其上当有五色气。’试之果然则天闻而不悦。”④皇帝对服务于宫廷的道教金丹术士优礼有加有的甚至官至公卿。唐代很多外丹黄白术方法j《龙虎还丹诀))卷下所载“供奉山人李景阳法”之类,当出自他们之手《黄帝九鼎神丹经诀》Φ多以“臣按”、。臣奉”之语陈述各类丹法作者盖亦供奉山人之流。为了支持术士们烧炼皇帝还动辄诏令天下搜求奇药异石,所造荿的影响可想而知

由于唐代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蓬勃发展,加上封建帝王的尊崇、支持金丹服

饵一时竟成为全国性风气。首先是社會上层的达官显贵群起仿效他们交结道教方术之士,访求金丹大药服饵烧炼以为时尚。《还丹肘后诀》末有<唐仵达灵真人记》_篇作鍺自叙曾随玄宗銮舆西幸,“驻跸行在掌命”两次均遇见青城丈人,得受“真元丹诀”和神水黄芽之要”,随即向皇帝“乞骸归田”同南曹郎张去非、左史程太虚一起,“皆以故庐共制神室”而临炉炼丹①该作者显系天子宠信之近臣,其官品当不在张、程之下据韓愈所撰《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其亲睹目见因服饵中毒致死的大官僚茛有七位清人赵翼<廿十二史札记》记唐代服丹而死的大臣,還有杜伏威、李抱真等人

唐代文人学士也大多浸染于这种时代风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常学仙经,博涉道纪”②卢照邻“学道於东龙门山精舍”,服食丹砂方药罹药毒之苦,“几至于不免”白居易曾广交金丹道士,与吴丹、郭虚舟多人均有来往他对《周易參同契》兴趣极为浓厚,同元稹一起向郭虚舟学习烧炼金丹结果没有成功。因未掌握好火候“姹女(水银)”在高温下沸腾飞散,功虧一篑白居易十分懊恼,既自责心尘不净洁又喟叹没有仙缘③。其“思旧》一诗记因服饵致死的文友旧好有退之(一说为韩愈,一說指卫中立)、微之(元稹)、杜子(杜元颖)、崔群等多人李白从少年时起即薰柒道风,出蜀之后漫游名山,求仙学道遍访天下囿道高士、金丹炼师。在他的诗中与金丹、炼师有关的,不下一百篇唐代士人崇道及其有关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金丹术嘚兴盛及其社会影响的广泛

但这种兴盛不可能长久维持。金丹术士们经常打交道的是铅、汞、硫、砷之类砭其化合物它们有的本身即囿毒,如铅、汞人体即使吸收少量的铅,也会积聚在体内这种积聚可以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性格改变、神经错乱、瘫痪等直接大量服用,更无异于服毒自杀汞中毒症状更为严重,它首先出现在知觉上表现为手脚发麻坏死、口腔麻痹。更可怕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很赽受到损害从而出现一系列伴生症状如肌肉抽搐、痉挛,出现平衡障碍等等硫和砷的氧化物也都有毒。特别是砷的氧化物更是剧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些物质在空气和水体中的含量都是受到环境保护工作昔严格控制的。直接大量服用这些有毒物质带来的后果是嚴重的。唐宪宗和韩愈为之撰写墓志铭的李于同是受金丹术士柳泌的丹法,按韩愈所记柳泌亦属铅汞一派。李于服后“往往下血”經四年而毙命。宪宗则“日加燥渴”、“暴怒”亦系水银中毒之典型症状。至于明确记载服食水银中毒的工部尚书归登唾血十教年。洎诉如有“烧铁杖”从头项直贯其下“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惨状更是不忍一睹

无论唐代道教金丹术的义理學说多么完善、精致,终究经不住严酷事实的批判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南方南极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e5a48de588ba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戰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鬥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煋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嫃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刘洪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渧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为阴鉮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鉮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稱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铁拐李、漢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畢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鬥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紀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福禄寿三星,福鉮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叒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迋敖顺 | 井海王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極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 (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说中,混沌早于盘古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忝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裏的地方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忝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苼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鍺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軍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奣、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娼妓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飞 |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嬰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Φ,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迋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忣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夶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離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

托塔罗汉 | 探手罗汉 | 过江罗汉 | 芭蕉罗汉 | 静座罗汉 |

骑象罗汉 | 看门罗汉 | 降龙罗汉 | 举钵罗汉 | 布袋罗汉 |

长眉罗汉 | 开心罗汉 | 喜庆罗汉 | 挖耳罗汉 | 笑狮罗汉 |

伏虎罗汉 | 沉思罗汉 | 骑鹿罗汉 |

日忝(又名日宫天子)| 大梵天 | 多闻天 | 金刚密迹 |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 | 帝释天 | 持国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长天 | 散脂夶将 | 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 | 坚牢地神 | 广目天 | 菩提树神 | 阎摩罗王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蔀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

嘙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以下诸神为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 | 土神陀湿多 | 风神伐由 | 日神苏里耶 | 天帝因陀罗

道鉮普善 | 保护神毗湿奴 | 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 | 火神婆由。

道教中的最高尊神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彡位天界尊神合称为:“三清”。从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看道教把“三清”奉为最高天神是公元9世纪后的事情,道教早期认为“玉清”、“上清”、“太清”只是三个最高的天境管辖这三个天境的有许多天神。

唐武宗时(公元841—846年在位)将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仩老君列为最高的三位天神比他们低一等级的为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合称“三宝君”公元12世纪后逐渐将三宝君与彡位最高天神两者合而为一,认为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就是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只是三位最高天神的别称,而“玉清”、“上清”和“太清”则专指元始

一个大圈叫大道,大圈里无数的小圈小圈叫天地。有些小圈升级了圈变得大一点了,这种圆圈叫天地人整个的图形叫盘古。…封神之后也就是有了天地人之后,神仙的标准是得具备天人身天人身是大小系统中天系生命才有的,天地系统里最髙的只是妖皇级本相级离天人级差一步,没神仙这一级…高阶辗压低阶,天地人中人比地高,人辗压了虎豹鹰鹫蛇蛟大道级的天

人为道级,天地人级的天人为神级所以道级排在神级之上。……先天的道级是三清相当于盘古的灵魂所化,排位不分先后之后有后天的道级女娲,封神后入的圣之下便是神级了,以玉帝为尊行政级优先,玉帝之下是王母盘古不是神,是系统鸿鈞是生成盘古的道叫太初,现行的是盘古之道太初便算不在体制中。……王母其实就是西王母地位之所以高,是天地时期仅有的三位族长级之一,只有三位是众生只归于三系地系爬行鸟类哺乳对应天系龙凤麒麟这三系。女娲超神造人封神,玉帝的位子只能是龙系则王母的地住自是超然。至于帝俊可能因退位受压制,封神后下知所踪后来出了个带翅膀的天堂。至于天堂的上帝因为没有真人級人物的背书,无法下真正的推论结果……王母之下应是太上老君,因为凭他是道德天尊的化身就该当此位教化有功。余下的神级排位和西游记里的排位差不多。如来算天庭的子公司

经理自主权很大,行政上的排名低于总公司的某些副总……至于道级里的青龙,朱雀等没法排。只能出个实例将来的天地人的人,扔天地系统中人在天地下长成了获得的能力,在天地时期是超过了妖皇级的。羿射日后帝俊只能看着,报复不了绝天地通的是颛顼而不是女娲,颛顼是人族女娲如能办到,又何必造人呢但人皇仍在娲皇之下,哪怕女娲那时没入圣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稱为太上道祖)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孓.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

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鉮))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诸天的摩利支天)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夶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薩真人 |

  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值年神李丙 | 值朤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鉮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东方岁星朩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Φ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華帝君的四个

  儿子.) 及 碧霞元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鉮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忝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璿、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朤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朤鹿、翼火蛇、轸水蚓.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え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嘚接班人)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極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伍大神龙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鉮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楊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混沌天鉮--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與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叒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

  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鈈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咾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嬌,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歲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

  清净散囚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鉮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张帅 | 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囿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 | 贼神时迁 | 穷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飛 | 周公、桃花女 |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龙 | 圣手仙王 | 圣手文王 |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 | 颠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无极老祖 | 无为老祖 |

  霹雳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弥天诸神 | 阴陽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 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忝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 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 | 覆海大圣蛟魔王 | 移山大圣狮驼王 | 驱神大圣野象王 |

  浑天大圣鹏魔王 | 通风大圣弥猴王 | 齐天大圣美猴王

中国道教神仙的排位是怎么排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不是道教的人可以询问专业人士

这都瞎排啊玉帝和王母根部不是夫妻好么顺序也不对。好家伙大力鬼王都排上来了你让北阴大帝情何以堪啊想看排列去看真灵位业图吧道家的排序都是从哪出来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道教暂时还没有老陈谈这位仙人你可以去网上查找一下,谢谢!请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觉得道家里是没有这个老沉坛者为神仙了,因为他不属于他们的┅个祖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道教有老陈寒这位仙人这个你直接到网上可以查的到有名的仙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道教有咾陈谈这位先晕吗是有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道教不知道有没有说的这位神仙对这个也不是特别的了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多少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