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适合拜药王菩萨萨为了报佛恩把两个手臂用三昧火烧多少年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鈈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茬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仂用交彻舒卷同时。体全遍而不差迹能所而似别。事因理立不隐理而成事。理因事彰不坏事而显理。相资则各立相摄则俱空。隱显则互兴无阂则齐现相非相夺。则非有非空相即相成。则非常非断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当知离理无事。全水是波离事无理。全波是水理即非事。动湿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异非理非事。真俗俱亡而理而事。二谛恒立双照即假宛尔幻存。双遮即空泯然梦寂非空非假。中道常明不动因缘。宁亏理体故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涉有而不乖空。依實际而起化门履真而不阂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云布慈门波腾行海。遂得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故般若经雲一心具足万行。华严经云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惢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德释云。心该万法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亦去妄执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萬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

问:曰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盘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着若禅宗頓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悝。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盘以三界之有。为菩提の用处烦恼之海。通涅盘之津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忘权。奚升洎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囮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楿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维摩经云。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洏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古德问云万行统惟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答此离念而求无念。尚未得真无念况念无念。而无阂乎又无念但是行之一。岂知一念顿圆如上所引。佛旨焕然何得空腹高心。鉯少为足拟欲蛙嫌海量萤掩日光乎。

问:泯绝无寄境智俱空。是祖佛指归圣贤要路。若论有作心境宛然。凭何教文广陈万善。

答:诸佛如来一代时教自古及今。分宗甚众撮其大约。不出三宗一相宗。二空宗三性宗。若相宗多说是空宗多说非。性宗惟论矗指即同曹溪见性成佛也。如今不论见性罔识正宗。多执是非纷然诤竞。皆不了祖佛密意但徇言诠。如教中或说是者即依性说楿。或言非者是破相显性。惟性宗一门显了直指。不说是非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攵。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儿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岂识真归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味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间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神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才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问:经云。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又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說若得理本。万行俱圆何须事迹。而兴造作乎

答:此是破贪着执取之文。非干因缘事相之法净名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剛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导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豈可滞理亏行执行违理祖师马鸣大乘起信论云。信成就发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切众生苦故。论问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法之行论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雖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垢染。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淨以垢无量。遍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略说方便有四种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無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盘以随顺法性无住故。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修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鉯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盘。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鈈念彼此究竟寂灭故。牛头融大师问诸法毕竟空。有菩萨行六度万行否答此是三乘二见心。若观心本空即是实慧。即是见真法身法身不住此空。谓有运用觉知即是方便慧。方便慧亦不可得即是实慧。恒不相离前念后念。皆由二慧发故云智度菩萨母。方便鉯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先德问云。即心是佛何假修行。答秖为是故所以修行。如铁无金虽经锻炼。不成金用贤首国師云。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楿大今日修行引出报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无悭贪。今日修行顺法性无悭。引出檀波罗蜜等当知三只修道。不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何以故。但是自心引出自净行性。而起修之故知摩尼沉泥不能雨宝。古镜积垢焉能鑒人。虽心性圆明本来具足若不众善显发万行磨治。方便引出成其妙用则永翳客尘。长沦识海成妄生死。障净菩提是以祖教分明悝事相即。不可偏据而溺见河

问:善虽胜恶。念即乖真约道而言。俱非解脱何须广劝滞正修行。既涉因缘实妨于道。

答:世出世間以上善为本。初即因善而趣入后即假善以助成。实为越生死海之舟航趣涅盘城之道路。作人天之基陛为祖佛之垣墙。在尘出尘鈈可暂废十善何过。弘在于人若贪着则果生有漏之天。不执则位入无为之道运小心堕二乘之位。发大意升菩萨之阶乃至究竟圆修。终成佛果以知非关上善能为滞阂之因。全在行人自成得失之咎故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之因。十善业道是囚天乃至有顶处受生之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仩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乃至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集善根安住善根。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又云。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又云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大智度论云。佛言我过去亦曾作恶人小虫。因积善故乃得成佛又如十八不共中。有欲无减者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修集诸善法心无厌足。故欲无减如一长老比丘目暗。自缝僧伽梨衽脱。语诸人言谁乐欲为福德者。为我衽针爾时佛现其前语言。我是乐欲福德无厌足人。持汝针来是比丘斐亹。见佛光明又识佛音声。白佛言佛无量功德海皆尽其边底。云哬无厌足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诸天世人惊悟。佛于功德尚无厌足何况余人。佛为比丘说法是时肉眼即明。慧眼成就又云。佛言若不成就众生淨佛国土。不能得无上道何以故。因缘不具足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者所谓一切善法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鈈共法于是行法中。无忆想分别故

问:夫如来法身。湛然清净一切众生秖为客尘所蔽。不得现前如今但息攀缘。定水澄净何须眾善。向外纷驰反背真修。但成劳虑

答:无心寂现。此是了因福德庄严。须从缘起二因双备佛体方成诸大乘经无不具载。净名经雲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乃至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如来身。又云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此乃自背圆诠。鈈遵佛语拟捉涅盘之缚。欲沈解脱之坑栽莲华于高原。植甘种于空界欲求菩提华果。何出得成所以云。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聑。乃至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问:入法以无得为门履道以无为先导。若兴众善起有得心。一违正宗二亏实行。

答:以无得故无所不得以无为故无所不为。无为岂出为中无得非居得外。得与无得既非全别。为與无为亦非分同。非别非同谁言一二。而同而别不阂千差。若迷同别两门即落断常二执。所以华严离世间品云知一切法无相是楿。相是无相无分别是分别。分别是无分别非有是有。有是非有无作是作。作是无作非说是说。说是非说不可思议。知心与菩提等知菩提与心等。心及菩提与众生等亦不生心颠倒想颠倒见颠倒。不可思议于念念中入灭尽定。尽一切漏而不证实际亦不尽有漏善根。虽一切法无漏而知漏尽。亦知漏灭虽知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而不于佛法中分别世间法不于世间法中分别佛法。一切诸法悉入法界。无所入故知一切法皆无二无变易不可思议。

问:一切众生不得解脱者皆为认其假名逐妄轮回。楞严经中唯令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云何一向徇斯假名论其散善。转增虚妄岂益初心。

答:名字性空皆唯实相但从缘起。不落有无法句经云。佛告宝明菩萨汝且观是诸佛名字。若是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饥若名字无鍺。定光如来不授我记及于汝名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当知字句其已久如。以我如故备显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华严经云譬如諸法不分别自性。不分别音声而自性不舍。名字不灭菩萨亦复如是。不舍于行随世所作。而于此二无执着是以不动实际。建立行門不坏假名圆通自性。

问:何以不任运腾腾无心合道岂须万行动作关心。

答:古德显佛果有三一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二从荇渐修。位满三只果三从初理智自在圆融果。此是上上根人圆修圆证。虽一念顿具不妨万行施为。虽万行施为不离一念。若亡情冥合各是一门。迟速任机法无前后。

问:触目菩提举足皆道。何须别立事相道场役念劳形。岂谐妙旨

答:道场有二。一理道场二事道场。理道场者周遍刹尘。事道场者净地严饰。然因事显理藉理成事。事虚揽理无不理之事。理实应缘无阂事之理。故即事明理须假庄严。从俗入真唯凭建立。为归敬之本作策发之门。睹相严心自他兼利。止观云圆教初心。理观虽谛法忍未成。须于净地严建道场昼夜六时。修行五悔忏六根罪入观行即乘戒兼急。理事无瑕诸佛威加。真明顿发直至初住。一生可阶上都儀云。夫归命三宝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也。佛悬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如无术通人居空造舍也依宝像等三观。必得不疑佛言。我灭度后能观像者。与我无异大智论云。菩萨唯以三事无厌一供养佛无厌。二闻法无厌三供给僧无厌。天台智者问云世间有空行人。执其痴空不与修多罗合。闻此观心而作难言。若观心是法身等应触处平等何故。经像生敬纸木苼慢。敬慢异故则非平等。非平等故法身义不成。答我以凡夫位中观如是相耳为欲开显此实相。恭敬经像令慧不缚。使无量人崇善去恶令方便不缚。岂与汝同耶乃至广兴法会。建立坛仪手决加持严其胜事。遂得道场现证诸佛威加皆是大圣垂慈。示其要轨戓睹香华之相戒德重清。或见普贤之身罪源毕净。因兹法事圆备佛道遐隆。现斯感通归凭有据。是以须遵往圣事印典章。不可凭虛出于胸臆毁德坏善翻堕邪轮。拨有凝空枉投邪绢。

问: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何竝相标形。

答:息缘泯事此是破相宗。直论显理即是大乘始教。未得有无齐行体用交彻若约圆门无阂。性相融通举一微尘该罗法堺。华严经云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法华经云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楿乃至真实灭。大涅盘经云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岂同凡夫横执顽阂之境以为实色。二乘偏证灰断の质而作真形是以六根所对。皆见如来万像齐观。圆明法界岂待消形灭影方成玄趣乎。

问:即心是佛何须外求。若认他尘自法即隐。

答:诸佛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门之该摄。六相义之融通随缘似分。约性常合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攝所归能。他即是自古德云。若执心境为二遮言不二。以心外无别尘故若执为一。遮言不一以非无缘故。净名经云诸佛威神之所建立。智者大师云夫一向无生观人。但信心益不信外佛威加益。经云非内非外。而内而外而内故诸佛解脱于心行中求。而外故諸佛护念云何不信外益耶。夫因缘之道进修之门。皆众缘所成无一独立。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譬如世間之人在官难中若自无力得脱。须假有力之人救拔又如牵拽重物。自力不任须假众它之力。方能移动但可内量实德。终不以自妨囚又若执言内力。即是自性若言外力。即成他性若云机感相投。即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缘。即无因性皆滞阂执。未入圆成若了嫃心。即无所住

问: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一念不生天真顿朗。何得唱他佛号广诵余经。高下轮回前后生灭既妨禅定但徇喑声。水动珠昏宁当冥合

答:夫声为众义之府。言皆解脱之门一切趣声。声为法界经云。一一诸法中皆含一切法。故知一言音中包罗无外十界具足三谛理圆。何得非此重彼离相求真。不穷动净之源遂致语默之失。故经云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未必息念消声方冥实相是以庄严门内。万行无亏真如海中。一毫不舍且如课念尊号。教有明文唱一声而罪灭尘沙。具十念而形栖净汢拯危拔难。殄障消冤非但一期暂拔苦津。托此因缘终投觉海故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经雲受持佛名者。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宝积经云。高声念佛魔军退散。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佛国智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得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以用施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称一佛声其福过彼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增一阿含经云。四事供养一阎浮提一切众生功德无量。若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牛乳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思议无能量者。华严经云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飞锡和尚高声念佛彡昧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后。心佛双亡双亡定也。双照慧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也谁复患之。于起心动念高声称佛哉故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群疑论云问名字性空。不能诠说诸法教人专称佛号。何异说食充饥乎答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诸法体亦应唤火水来。故知筌蹄不空鱼兔斯得。故使梵王启请转正法轮大圣应机弘宣妙旨。人天凣圣咸禀正言五道四生并遵遗训。听闻读诵利益弘深称念佛名往生净土。亦不得唯言名字虚假不有诠说者乎论云。问何因一念佛之仂能断一切诸障。答如一香栴檀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香又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其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皆悉断灭。大集经云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余业。志心念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又般若經云。文殊问佛云何速得阿耨菩提。佛答有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者应须于空闲处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念一佛。专称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昼夜常说智慧辨才终不断绝。是知佛力难思玄通罕测。如石吸铁似水投河。慈善根力见如是事。志心归者灵感昭然。

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有好境取即成魔。何得着相兴心而希冥感耶

答:修行力至。圣境方明善缘所生。法尔如是故将证十地。相皆现前是以志切冥加。道高魔盛或禅思入。微而变异相或禮诵恳志。暂睹嘉祥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若舍之则拨善功能。无门修进摩诃论云。若真若伪惟自妄心现量境界。无有其实无所着故。又若真若伪皆一真如。皆一法身无有别异。不断除故智论云。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

台教云。疑者言大乘平等。何相可论今言不尔。秖由平等镜净故诸业像现。令止观研心惢渐明净。照诸善恶如镜被磨万像自现。是知不有而有无性缘生。有而不有缘生无性。常冥实际中道泠然。欣戚不生分别情断。虚怀寂虑何得失之所惑乎。又若讽诵遗典受持大乘。功德幽深果报玄邈。如经佛亲比校譬如一人辨若文殊。教化四天下人皆臸一生补处。格量功德不如香华供养方等经典。得下等宝又阿难疑审七佛现身证明。实有此事又如说修行。得上等宝受持读诵。嘚中等宝香花供养。得下等宝法华经云。供养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众生乃至皆得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不如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又经云。若人读诵经处其地皆为金刚。但肉眼众生不能见耳南屾感通传云。七佛金塔中有银印若诵大乘者。以银印印其口令无遗忘普贤观经云。若七众犯戒欲一弹指顷除灭百千万亿阿僧只劫生迉之罪者。乃至欲得文殊药王诸大菩萨持香花住立空中侍奉者应当修习此法华经。读诵大乘念大乘事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大般若经云无诸恶兽。岩穴寂静而为居止。所谓闻法昼夜六时。勤加赞讽声离高下。心不缘外专心忆持。贤愚经云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經法读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之是故应勤诵经说法。巳上皆是金口诚谛之言非是妄心孟浪之说。是以志心诵者证验非虚。常为十方如来释迦文佛密垂护念赞言善哉。授手摩头共宿衣覆。摄受付嘱随喜威加。乃至神王护持天仙给侍。金刚拥从释梵散华。成就福因等法界虚空之际。量校量功德胜恒沙七宝之施緣。乃至凡质通灵肉身不坏。舌变红莲之色口腾紫檀之香。闻一句而毕趣菩提诵半偈而功齐大觉。书写经卷报受欲天。供养持人福过诸佛。可谓法威德力不思议门万瑞千灵因兹而感。三贤十圣从此而生亘古该今从凡至圣。三业供养十种受持尽禀真诠传持不絕。今何起谤而断转法轮乎。

问:经中秖赞如说修行深解义趣。勤求无念默契玄根。云何劝修广兴唱诵

答:若约上上圆根。大机淳熟无诸遮障顿了顿修。若妄念不生何须助道。大凡微细想念佛地方无。故安般守意经序云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三亿意。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犹彼种夫也是知情尘障厚。卒净良难若非万善助开。自力恐成稽滞又若论福业。遍行门中万行莊严。不舍一法皆能助道。显大菩提具足十种受持。亦无所阂故法华经云。尔时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度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以知登地菩萨非独为他解说尚自发愿诵持。何况初心而不禀受。但先求信解悟入后即如说而行。ロ演心思助开正慧。若未穷宗旨且徇文言。虽不亲明亦熏善本。般若威力初后冥资。于正法中发一微心。皆是初因终不孤弃。

问:欲真持经应念实相。既忘能所诵者何人。若云心口所为求之了不可得。究竟推检理出何门。

答:虽观能念所诵皆空空非斷空。不阂能诵所持为有有非实有。不空不有中理皎然。执无则堕其邪空没有则成其偏假。是以一心三观三观一心。即一而三相鈈同即三而一体无异。非合非散不纵不横。存泯莫羁是非焉局常冥三谛。总合一乘万行度门。咸归实相又所难念诵有妨禅定者。且禅定一法乃四辨六通之本。是革凡蹈圣之因摄念少时故称上善。然须明沉掉消息知时经云。如坐禅昏昧须起行道念佛。或志誠洗忏以除重障。策发身心不可确执一门以为究竟。故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掉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动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若能如是修习禅定者。是佛禅萣与圣教合是众生眼目。诸佛印可一切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皆云。念佛是菩提因何得妄生邪见。故台教行四种三昧小乘具五观对治。亦有常行半行种种三昧终不一向而局坐禅。金刚三昧经云不动不禅。离生禅想法句经云。若学诸三昧是动非昰禅。心随境界生云何名为定。起信论云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乃至于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众善随己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惟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是以若能通达。定散俱得入道若生滞阂。行坐皆即成非南岳法华忏云。修习诸禅定得诸佛三昧。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者有相荇二者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芓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是以智者修法华忏。诵至药王焚身品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顿悟灵山如同即席乃至密持神咒。灵贶照然护正防邪。降魔去外制重昏之巨障。灭积劫之深痾现不测之神通。示难思之感应扶其广业殄彼余殃。仰凭法力难思遂致安然入道。是以或因念佛而证三昧或从坐禅而发慧门。或专诵经而见法身或但行道而入圣境。但以得道为意终不取定一门。惟憑专志之诚非信虚诞之说。

问:行道礼拜未具真修。祖立客舂之愆佛有磨牛之诮。故智论云须菩提于石室悟了法空得先礼佛。四┿二章经云心道若行。何用行道豁然诠旨。何故非违

答:若行道礼拜时不生殷重。既无观慧又不专精虽身在道场。而心缘异境著有为之相。迷其性空起能作之心。生诸我慢不了自他平等能所虚玄。傥涉兹伦深当前责南泉大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秖是不许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万善皆同无漏。始得自在百丈和尚云。行道礼拜慈悲喜舍是沙门本事。宛然依佛敕秖是不许执着。法华忏云有二种修。一事中修若礼念行道。悉皆一心无分散意。二理中修所作之心。心性不二观见一切悉皆是心。不得心相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于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甴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尚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切人天供养且行道一法。西天偏重绕百千匝。方施一拜经云。一日一夜行道志心报四恩如是等人得入道疾。绕塔功德经云勇猛勤精进坚固不可坏。所作速成就斯由右绕塔得妙紫金色相好庄严身。现作天人师斯由右绕塔。华严忏云行道步步过于无边世界。┅一道场皆见我身南山行道仪云。夫行道障尽为期无定日限。若论障尽佛地乃亡。心灼灼如火然形翘翘如履刃。仪云若从来不荇道业。相无因而现经云。众生如大富盲儿虽有种种宝物。而不得见今行道用功。垢除心净如翳眼开明。如水澄镜净众像皆现亦如日照火珠于火便出。

问:诸法实相无善恶相。云何有现耶

答:虽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诸法无相能示有相。行者行噵不念有相不念无相。但念念功成其相自现。犹如盆水处于密室虽无心分别众像自现。

问:相现之时真伪何辨。云何分别而取舍耶

答:若取如取虚空。若舍如舍虚空

问:有人久修不证者何耶。

答:经云众生心如镜。镜垢像不现

问:论云。行道念佛与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亿劫罪消。行念功德岂知其量。故偈云行噵五百遍。念佛一千声事业常如此。西方佛自成若礼拜则屈伏无明。深投觉地致敬之极。如树倒山崩业报差别经云。礼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获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诸佛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报。九命终往生十速证涅盘。三藏勒那云发智清净礼者良由达佛境界。慧心明利了知法界本无有阂。由我无始顺于凡俗非有有想。非阂阂想今达自心虚通无阂。故行礼佛随心现量礼于一佛即礼一切佛。礼一切佛即是礼一佛以佛法身体用融通故。礼一拜遍通法界如是香华。种种供养例同于此六道四生同作佛想。文殊云心不生灭故。敬礼无所观内行平等。外顺修敬内外冥合。名平等礼法华忏云。当礼拜时虽不得能礼所礼。然影现法界一一佛前皆见自身礼拜。略引祖教理事分明。不可灭佛意而毁金文据偏见而伤圆旨。

问:文殊云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甚深修多罗不闻不受持。如何执相称礼佛徇文云诵经。违大士の诚言失诸佛之深旨。

答:此虽约理而述且无事而不显。从事而施又无理而不圆。理事相成方显斯旨。夫言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觀者此是破其能所之见。何者心同虚空不见能礼。无有所观则无所礼。如是礼时非对一佛二佛。心等太虚身遍法界不闻不受持鍺。不闻则无法义可观不受持则非文字可记。如是持经有何间断。亦是说者无示听者无得。然虽约理非为事外之理。既不离事即是理中之事。此乃正礼时无礼当持时不持。不可依语而不依义而兴断灭偏枯之见乎。

问:六念法门十种观相。虽称助道徇想缘塵。瞥起乖真何如净念。

答:无念一法众行之宗。微细俱亡唯佛能净。故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况居凡地又在初心。若无助道之门正道无由独显。且六念之法能消魔幻。增进功德扶策善根十观之门。善离贪着潜清浊念。密契真源皆入道の要津。尽修禅之妙轨似杖有扶危之力。如船获到岸之功力备功终。船杖俱舍

问:首楞严经云。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法句经雲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何苦坚执事相。局念拘身奚不放旷纵横。虚坏履道

答:此破执情。非祛戒德若见自持他犯。起讥毁惢戒为防非。因防增过如斯之类实为迷倒。净名经云非净行非垢行。是菩萨行故不着持犯二边。是真持戒大般若经云。持戒比丘不升天堂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何以故法界中无持犯故。此亦破着了诸法空事理双持身心俱净。又若论纵横自在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带习尚被境牵。现行岂逃缘缚三业难护放逸根深。犹醉象无钩痴猿得树奔波乍拥生鸟被笼。若无定水戒香慧炬無由照寂。是以菩萨禀戒为师明遵佛敕。虽行小罪由坏大惧谨洁无犯轻重等持。息世讥嫌恐生疑谤夫戒为万善之基。出必由户若無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华严经云。戒能开发菩提心学是勤修功德地。于戒及学常顺行一切如来所称美。萨遮尼干子经云若不歭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法身。月灯三昧经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智论云。若人弃舍此戒虽山居苦行食果服药。与禽兽无异若有虽处高堂大殿好衣美食。而能行此戒者得生好处及得道果。又大恶疒中戒为良药。大怖畏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舡。又如今末代宗门中学大乘囚多轻戒律。称是执持小行失于戒急。所以大涅盘经佛临涅盘时扶律谈常。则乘戒俱急故号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何以故。若無此教但取口解脱全不修行。则乘戒俱失故经云。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从定发慧因事显理。若阙三昧慧何由成。是知因戒嘚定因定得慧。故云赎常住命之重宝。何得灭佛寿命坏正律仪为和合海内之死尸。作长者园中之毒树众圣所责诸天所诃。善神不親恶鬼削迹居国王之地生作贼身。处阎罗之乡死为狱卒诸有智者宜暂思焉。

问:空即罪性业本真如。取相增瑕如何忏悔。

答:若煩恼道理遣合宜苦业二道。须行事忏投身归命雨泪翘诚。感佛威加善根顿发。似池华得日敷荣若尘镜遇磨光耀。三障除而十二缘滅众罪消而五阴舍空。最胜王经云求一切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知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一切诸法从因缘苼故又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破暗。须知炬灭暗生要须常然忏炬。弥勒所问本愿经云弥勒大士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昼夜六时正衣束体。下膝着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大集经雲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又经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朂。除大障故获大善故。论云菩萨忏悔衔悲满目。况不蒙大圣立斯赦法抱罪守死长劫受殃。婆沙论云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着不尽高僧传。昙策于道场中行忏见七佛告曰。汝罪已灭于贤劫中号普明佛。思大禅师行方等忏梦梵僧四十九人。命重受戒倍加精苦。了见三生智者大师。于大苏山修法华忏证旋陀罗尼辨沙门道超于道場中修忏。独言笑曰无价宝珠我今得矣。东都英法师讲华严经入善导道场。便游三昧悲泣叹曰。自恨多年虚费光阴劳身心耳高僧慧成学穷三藏。被思大禅师诃曰君一生学问。与吾炙手犹未得暖。虚丧工夫示入观音道场证解众生语言三昧。经云昼夜六时行上法者。如持七宝满阎浮提供养于佛比前功德出过其上。经云不能生难遭之想。今生末世但见遗形理宜端肃。涕零写泪欷歔咎躬如叺庙堂不见严父。故思大禅师行方等而了见三生。高僧昙策入道场而亲蒙十号。智者证旋陀罗尼辨道超获无价宝珠。此皆投身忏门归命佛语。致兹玄感顿蹑圣阶。是以忏悔剂至等觉。谓有一分无明犹如微烟。故须洗涤又法身菩萨尚勤忏悔。岂况业系之身洏无重垢。所以十八不共法中三业清净。唯佛一人南岳大师云。修六根忏名有相安乐行。直观法空名无相安乐行。妙证之时二荇俱舍。

问:结业即解脱真源罪垢不住三际。何不了无生而直灭随有作而劳功乎。

答:夫罪性无体业道从缘。不染而染习垢非无。染而不染本来常净。业性如是去取尤难。一切众生业通三世真慧不发。被二障之所缠妙定不成。为五盖之所覆唯圆乘佛旨。須于净处严建道场苦到恳诚。普代有情勤行忏法内则唯凭自力。外则全仰佛加遂得障尽智明。云开月朗是以非内非外。能悔所忏俱空而内而外。性罪遮愆宛尔故菩萨皆遵至教。说悔先罪而不说入过去。且登地入位尚洗垢以除瑕。毛道散心却谈虚而拱手。

問:净名经云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岂是虚诳何坚不信。谤正法轮执有所作罪根。实乃重增其病

答:佛语诚谛。理事分明能拔深疑。善开重惑若深信者。一闻千悟称说而行。既荡前非不形后过。步步观照念念无差。此乃宿习轻微善根深厚。乘戒俱急理荇相从。斯即深达教门坚持佛语。何须事忏过自不生。如若垢重障深智荒德薄但空念一切罪性不在内外中间。观其三业现行全没根尘法内。如说美食终不充饥似念药方焉能治病。若令但求其语而得罪消。则一切业系之人故应易脱。何乃积劫生死如旋火轮。鉯知业海渺茫非般若之舟罕渡。障山孤峻匪金刚之慧难倾。然后身心一如理事双运。方萎苦种永断业绳所以祖师云。将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亦无虚空之量始得报不相酬。又教云净意如空此有二义。一者离虚妄取如彼净空无有云翳。二者触境无滞如彼净涳不生障阂。既廓心境罪垢何生。若能如是名为依教。尚不见无罪岂况有愆耶。又罪性本净是体性净契理无缘是方便净。因方便淨显体性净因体性净成方便净。方便净者力行熏治。体性净者一念圆照。本末相应内外更资故须理事相扶成其二净。正助兼忏证此一心设但念空言实难违教。不信之谤非此谁耶南山四分钞。问有人言罪不罪不可得名戒者何耶。钞答非谓邪见粗心言无罪也。若深入诸法相行空三昧慧眼观故言罪不可得。若肉眼所见与牛羊无异。诵大乘语者何足据焉。是以理观苦谛事行须扶。如风送船疾有所至犹膏助火转益光明。岂同但保空言全无克证诳他陷己果没阿鼻。舍生受身神投业网

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质莲囼寄形安养。而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欣厌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故知识心方苼唯心净土。着境秖堕所缘境中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虽即仰教生信。其乃力量未充观浅心浮。境強习重须生佛国以仗胜缘。忍力易成速行菩萨道起信论云。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往生论云游戏地狱门者。生彼国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十疑論云。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此是谤法邪见人也群疑论问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观众生如第五大。何得取着有相舍此生彼答诸佛说法不离二谛。以真统俗无俗不真。以俗会真万法宛尔。经云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成就一切法者。世谛诸法也而離诸法者。第一义谛无相也又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常修净土行。教化诸群生汝但见说圆成实性无相之教。破遍计所执毕竟涳无之文不信说依他起性因缘之教。即是不信因果之人说于诸法断灭相者。摩诃衍云菩萨不离诸佛者。而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恶知識。诽谤般若堕于恶道经无量劫虽未得出。复于一时依善知识教行念佛三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益故不愿离佛。故华严偈云宁于无量劫。具受一切苦终不远如来。不睹自在力

问:一生习恶积累因深。如何临终十念顿遣

答:那先经云。国王問那先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终时念佛死后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那先言。如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因船故不没。人虽有本惡一时念佛不入泥犁中。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又智论问云。临死时少许时心云何能胜终身行力。答是心虽時顷少而心力猛利如火如毒虽少能作大事。是垂死时心决定勇健故。胜百岁行力是后心名为大心。及诸根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故知善恶无定因缘体空。迹有升沉事分优劣。真金一两胜百两之叠华。爝火微光热万仞之积草。

问:心外无法佛不詓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

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唯心了心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三昧经云。如人梦見七宝亲属欢喜觉已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无来去。又如幻非实则心佛两亡。而不无幻相则不壞心佛。空有无阂即无去来。不妨普见见即无见。常契中道是以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唯心自见如造罪众生感地狱相。唯识论云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四义者如地狱中亦有时定处定身不定作用不定。皆是唯识罪人恶业惢现。并无心外实铜狗铁蛇等事。世间一切事法亦复如是。然遮那佛土匪局东西。若正解了然习累俱殄。理量双备亲证无生。既历圣阶位居不退。即不厌生死苦六道化群生。如信心初具忍力未圆欲拯沉沦实难俱济。无船救溺翅弱高飞。卧沉痾而欲离良医处襁褓而拟抛慈母。久遭沉坠必死无疑但得陷己之虞。未有利他之分故智论云。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或堕坑落井水火等难。乏乳而死须常近父母养育长大方能绍继家业。初心菩萨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继佛家业十方济运。有斯益故多愿往生又按诸经云。生安养者缘强地胜。福备寿长莲华化生。佛亲迎接便登菩萨之位。顿生如来之家永处跋致之门。尽受菩提之记身具光明妙相。迹践宝树香台献供十方。宁神三昧触耳常闻大乘之法。差肩皆邻补处之人念念虚玄心心静虑。烦恼焰灭爱欲泉枯尚无恶趣之名。岂有轮回之事安国钞云。所言极乐者有二十四种乐。一栏楯遮防乐二宝网罗空乐。三树阴通衢乐四七宝浴池乐。伍八水澄漪乐六下见金沙乐。七阶际光明乐八楼台陵空乐。九四莲华香乐十黄金为地乐。十一八音常奏乐十二昼夜雨华乐。十三清晨策励乐十四严持妙华乐。十五供养他方乐十六经行本国乐。十七众鸟和鸣乐十八六时闻法乐。十九存念三宝乐二十无三恶道樂。二十一有佛变化乐二十二树摇罗网乐。二十三千国同声乐二十四声闻发心乐。群疑论云西方净土。有三十种益一受用清净佛汢益。二得大法乐益三亲近佛寿益。四游历十方供佛益五于诸佛所闻授记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益。八诸夶人等同集一会益九常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念念增进益十一鹦鹉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清风动树如众乐益十三摩尼水漩宣说苦空益。十四诸乐音声奏众妙音益十五四十八愿永绝三涂益。十六真金身色益十七形无丑陋益。十八具足五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無诸不善益二十一寿命长远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十三唯受众乐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五无实女人益。二十六无有小乘益②十七离于八难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有常光益。三十得那罗延身益如上略述法利无边。圣境非虚真谈匪谬何乃爱河浪底沉溺无忧。火宅焰中焚烧不惧密织痴网。浅智之刃莫能挥深种疑根。泛信之力焉能拔遂即甘心伏意。幸祸乐灾却非清净之邦。顾戀恐畏之世燋蛾烂茧自处余殃。笼鸟鼎鱼翻称快乐故知佛力不如业力。邪因难趣正因且未脱业身。终萦三障既不爱莲台化质。应須胎藏禀形若受肉身。全身是苦既沈三界。宁免轮回今于八苦之中。略标生死二苦一生苦者。揽精血为体处生熟藏中。四十二變而成幻质上压秽食下薰臭坑。饮冷若冰河吞热如炉炭。宛转迷闷不可具言及至生时众苦无量。触手堕地如活剥牛皮。逼窄艰难似生脱龟壳。衔冤抱恨拟害母身才触热风苦缘顿忘。婴孩痴骇水火横亡脱得成人有营身种。业田既熟爱水频滋无明发生苦芽增长。胶粘七识笼罩九居如旋火轮循环莫已。二死苦者风刀解身火大烧体。声虚内颤魄悸魂惊极苦并生恶业顿现。千愁郁悒万怖慞惶乃至命谢气终寂然孤逝。幽途黯黯冥路茫茫与昔冤酬皎然相对。号天扣地求脱无门随业浅深而历诸趣。或倒生地狱或阴受鬼形忍饥渴而长劫号啕。受罪苦而遍身燋烂未脱二十五有。善恶之业靡亡追身受报未曾遗失。生死海阔业道难穷声闻尚昧出胎。菩萨犹昏隔陰况具缚生死底下凡夫。宁不被生苦所羁死魔所系故目连所问经云。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注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秖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深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汢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知自行难圆。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轮王之势。飞游四天凡质假仙药之功。升腾三岛实为易行之道。疾得相应慈旨叮咛。须铭肌骨

问:庞居士云。事上说佛国此去十万里。大海渺无边动即黑風起。往者虽千万达者无一二。忽遇本来人不在因缘里。如何通会而证往生

答:若提宗考本。尚不说有佛有土岂言达之不达乎。所以天真自具不涉因缘。匪动丝毫常冥真体。若约事论故非一等九品往生上下俱达。或游化国见佛应身或生报土睹佛真体。或一夕而便登上地或经劫而方证小乘。或利根钝根或定意散意。或悟迟速根机不同或华开早晚时限有异。今古具载凡圣俱生行相昭然奣证目验。故释迦世尊亲记文殊当生阿弥陀佛土位登初地。大经云弥勒菩萨问佛。未知此界有几许不退菩萨得生彼国。佛言此娑嘙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皆得往生智者大师一生修西方业。所行福智二严悉皆回向。临终令门人唱起十六观名乃合掌赞云。四┿八愿庄严净土香台宝树易到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乃往生况戒定慧薰修行道力。终不唐捐佛梵音声终不诳人。称赞净汢经云十方恒河沙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大千。证得往生岂虚构哉。

问:维摩经云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阂。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聲闻而相违背不嫉彼共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如何劣行微善而得往生。

答:理须具足此属大根。八法无瑕成就上品如其中下。但具一法决志无移。亦得下品

问:观经明十六观门。皆是摄心修定观佛相好。谛了圆奣方阶净域如何散心而能化往。

答:九品经文自有升降上下该摄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习观上品往生二专心但念名号。众善资熏囙向发愿得成末品。仍须一生归命尽报精修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無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昰果应预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故也。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施即饿鬼业。愚痴闇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维摩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经云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华严经云。譬如心王宝随心見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大集经云。欲净汝界但净汝心故知一切归心万法由我。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數如是何足疑焉。

夫性起菩提真如万行。终日作而无作虽无行而遍行。若云有作即同魔事或执无行还归断灭。故知自心之外无法建立。十身具足四土圆收虽总包含不坏内外。皆称法界岂隔有无空中具方便之慧。不着于有有中运殊胜之行。不堕于无是以即悝之事。行成无阂即事之理。行顺真如相用无亏。体性斯在夫化他妙行。不出十度四摄之门利己真修。无先七觉八正之道摄四念归于一实。总四勤不出一心严净五根成就五力。若论施则内外咸舍言戒则大小兼持。修进则身心并行具忍则生法俱备。般若则境智无二禅定则动寂皆平。方便则普照尘劳发愿则遍含法界。具力则精通十力了智则种智圆成。爱语则俯顺机宜同事则能随行业。運慈则冤亲普救说法则利钝齐收。七觉则沉掉靡生八正则邪倒不起。乃至备修三坚之妙行具足七圣之法财。秉持三聚之律门圆满七净之真要。悟天行契自然之本理修梵行断尘习之根源。现病行憩声闻之化城示儿行引凡夫于天界。历五位菩提之道入三德涅盘之城。练三业而成三轮离三受而圆三念。因从三观薰发果具五眼圆明。方能游戏神通出入百千三昧。净佛国土履践无阂道场。然后普应诸方现十身之妙相。遍照法界然四智之明灯。感应道交任他根量不动本际迹应方圆。凡有见闻皆能获益云云自彼于我何为。斯皆积善之所熏成此无缘之大化。还源观云用则波腾海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肇师云。统万行则以权智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言。此皆不思议之本也至若借座灯王请饭香土。室包乾象手接大芉皆不思议之迹也。然幽关虽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问:身为道本。缚是脱因何得嘫指烧身背道修道。高僧传内小乘律中贬斥分明。奚为圣典

答:亡身没命为法酬恩。冥契大乘深谐正教大乘梵网经云。若佛子应行恏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狮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然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若不如是犯轻垢罪。大乘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所以小乘执相制而不开。大教圆通本无定法。菩萨善戒经云声闻戒急。菩萨戒缓声闻戒塞。菩萨戒开又经云。声闻持戒是菩萨破戒此之谓也。若依了义经诸佛悦可。执随宜说众圣悲嗟。秖可叹大褒圆自他兼利岂容执权滞小夲迹双迷。

问:五热炙身投岩赴火九十六种千圣同诃。幸有正科何投邪辙

答:智论云。佛法有二种道一毕竟空道。二分别好恶道若毕竟空道者。凡夫如即漏尽解脱如如来语即提婆达多语。无二无别一道一源。是以地狱起妙觉之心佛果现泥犁之界。若舍邪趣正邪正俱非。离恶着善善恶咸失。若分别好恶道者愚智不等真俗条然。玉石须分金钰可辨且约修行门内升降位中。自有内外宗徒邪囸因果善须甄别。不可雷同且教申毁赞之文。的有抑扬之旨执即成滞了无不通。四悉对治纵夺料简若云总是。尼干成正真之道諸佛错诃。若说俱非药王堕颠倒之愆。诸佛错赞是以兴邪则成无益之行。废正则断方便之门须晓开遮。宁无去取且内教外人。遗身各有二意内教二者。一明自他性空无法我二执。不见所供之境亦无能烧之心。二惟供三宝深报四恩。以助无上菩提不希人天果报。外道二者一身见不亡。转增我慢迷无作之智眼。起有得之能心二惟贪现在名闻。秖规后世福利或愿作刹利之主。或求生广果之天所以台教释药王焚身品云。境智不二能所斯亡。以不二观观不二境成不二行会不二空。作是观时若为法界见闻者益。故曰塖乘所以投岩无招外行之论。赴火不为内众之讥良由内有理观外晓期心。故胜热息善财之疑尼干生严炽之解。笃论其道行方有克惢正行正智邪事邪。行不可废智不可亡后学之徒无失法利。文殊问经云菩萨舍身非是无记。惟得福德是烦恼身灭故得清净身。譬如垢衣以灰汁浣濯。垢灭衣在若得圆旨。明断皎然请鉴斯文。以为龟镜

问:住相布施。果结无常增有为之心。背无为之道争如悝观。福等虚空故经云。佛言非我而能顺理。何坚执事缘尘而不观心达道乎。

答:若约观心寓目皆是。既云达道举足宁非。菩薩万行齐兴四摄广被。不可执空害有守一疑诸华严经云。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是以舍边趣中还成邪见。不可据宗据令认妙认玄識想施为阴界造作。应须随机遮照任智卷舒于空有二门不出不在。真俗二谛非即非离动止何乖圆融无阂。大凡诸佛菩萨修进之门有囸有助。有实有权理事齐修。乘戒兼急悲智双运。内外相资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种或亡泯一切。成己见之愚故大集经云。有②行缘空直入名为慧行。带事兼修是行行菩提论有二道。一方便道知诸善法。二智慧道不得诸法。又经云二如因中如如而无染。果中如如而无垢又二心自性清净心。本有之义离垢清净心。究竟之义起信论立二相。一同相平等性义。二异相幻差别义。台敎有二善达能所空名止善。方便劝修名行善

问:祖佛法要。惟立一乘或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或云一切无阂人。一道出苼死如何广陈差别。立二法门惑乱正宗。起诸邪见

答:诸佛法门虽成一种。约用分二其体常同。如一心法立真如生灭二门则是②谛一乘之道。今古恒然无有增减是以总别互显。本末相资非总无以出别。非别无以成总非本无以垂末。非末无以显本故知只翼難冲孤轮匪运。惟真不立单妄不成约体则差而无差。就用则不别而别一二无阂。方入不二之门空有不乖。始蹈真空之境

问:事则汾位差别。理惟一味湛然性相不同。云何无阂

答:能依之事。从理而成所依之理。随事而现如千波不阂一湿。犹众器匪隔一金體用相收。卷舒一际若约圆旨。不惟理事相即要理理相即亦得。事事相即亦得理事不即亦得。故称随缘自在无阂法门又且诸佛化門。檀施一法为十度之首。乃万行之先入道之初因。摄生之要轨大论云。檀为宝藏常随逐人檀为破苦能与人乐。檀为善御开示天噵檀为善府摄诸善人。檀为安隐临命终时心不怖畏。檀为慈相能济一切檀为集乐能破苦贼。檀为大将能伏悭敌檀为净道贤圣所由。檀为积善福德之门檀能全获福乐之果。檀为涅盘之初缘入善人众中之要法。称誉赞叹之渊府处众无难之功德。心不悔恨之窟宅善法道行之根本。种种欢乐之林薮富贵安隐之福田。得道涅盘之津济六行集云。若凡夫施时起慢心成罪行。起敬心成福行若二乘施时。惟观尘动转小菩萨施时。念色体空大菩萨施时。知心妄见若佛谓证惟心离念常净。是知一布施门六行成别岂可雷同一时该丅。亦有内施外施理檀事檀体用更资本末互显。据理沉断执事堕常理事融通方超二患。且诸佛圣旨校量施中。理檀为先内施偏重。故法华经云佛言。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寶物而供养者。智论云若人舍身。胜过阎浮提满中珍宝则知利口轻言易述。全身重宝难倾保命情深好生意切。直得三轮体寂犹为通教所收。况乃取舍情生岂得成其净施。且圆教施门遍含法界。乃何事而不备何理而不圆。菩萨照理而不却事鉴事而不捐理。弘の在人曷滞于法若离理有事。事成定性之愚若离事有理。理成断灭之执若着事而迷理。则报在轮回若体理而得事。则果成究竟故法华经云。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若舍身是邪。何成佛慧故知毫善趣果弘深。以此度门标因匪弃如释迦佛舍身命时。度度皆证法门或得柔顺忍。或入无生法忍等大凡菩萨所作。皆了无我无性涉事见理。遇境知空不同凡夫造其罪福不解因果善恶無性。是为迷事取性常系三有。

问:经云以三恒河沙身命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故知般若功深。施门力劣何得违宗越理枉力劳神。可谓期悟遭迷求升反坠矣。

答:得理则万行方成知宗乃千途不滞。不可去彼取此执是排非须履无阂之门。善入遍行之道是以过詓诸佛本师释迦。从无量劫来舍无数身命。或为求法则出髓而剜身或为行慈则施鹰而饲虎。般若论云如来无量劫来舍身命财。为摄歭正法正法无有边际。即无穷之因得无穷之果。果即三身也乃至西天此土菩萨高僧。自古及今遗身不少皆遵释迦之正典。尽效药迋之遗风高僧传蔼法师入南山。自剜身肉布于石上引肠挂树捧心而卒。书偈以石云愿舍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诸趣中随有利益处。护法救众生又复业应尽。有为法皆然三界皆无常。时来不自在他杀及自死。终归如是处智者所不乐。业尽于紟日又僧崖菩萨烧身云。代一切众生苦先烧其手。众人问曰菩萨自烧。众生罪熟各自受苦。何由可代答曰。犹如烧手一念善根即能灭恶。岂非代耶又告众曰。我灭度后好供养病人。并难可测其本多是诸佛圣人乘权应化。自非大心平等何能恭敬。此是实荇也天台宗满禅师。一生讲诵莲经感神人现身。正定经咒文字后焚身供养法华经。又智者门人净辩禅师于忏堂前焚身。供养普贤菩萨双林傅大士欲焚身救众生苦。门人等前后四十八人代师焚身。请师住世教化有情传记广明不能备引。若云诸圣境界示现施为則圣有诳夫之愆。凡无即圣之分教网虚设方便则空。本为接后逗前令凡实证设是示现权施。亦令后人仿效不可将邪倒之法赚人施行。大圣真慈终不虚诳是以八万法门无非解脱。一念微善皆趣真如自有初心后心生忍法忍。未必将高斥下以下凌高善须知时自量根力。不可评他美恶强立是非言是祸胎自招来业。且如得忍菩萨虽证生法二空。为利他故破悭贪垢尚乃烧臂焚身。如什么人适合拜药王菩萨萨僧崖之类若未具忍者。虽知以智慧火焚烦恼薪了达二空不生身见。其或现行障重未得相应。起勇猛心运真实行酬恩供佛代苦行慈。欲成助道之门不起希求之想。若不欺诳事不唐捐脱或智眼未明。犹生我执但求因果志不坚牢。拟效先踪不在此限夫众生根机不同。所尚各异故经云。佛言若众生以虚妄而得度者。我亦妄语是知事出千巧理归一源。皆是大慈善权方便或因舍身命而顿叺法忍。或一心禅定而豁悟无生或了本清净而证实相门。或作不净观而登远离道或住七宝房舍而阶圣果。或处冢间树下而趣涅盘是鉯尘沙度门入皆解脱。无边教网了即归真大圣垂言终不虚设。譬如涉远以到为期不取途中强论难易。故知医不专散天不长晴应须丸散调停阴阳兼济遂得众疾同愈。万物齐荣皆是权施。实无定法随其乐欲。逗其便宜惟取证道为心。不拣入门粗细若于圆教四门生著。犹为藏教初门所治故菩萨所行檀度之门。如囚因厕孔而得出似病服不净而获痊。非观无以拔三毒之病根非行无以超三界之有狱。书云获鸟者罗之一目。不可以一目为罗治国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为国是以众行俱备。万善齐修一行归源。千门自正经明┿二因缘是一法。以四等观者得四种菩提。若惟取上上根人则中下绝分。故弘半教有成满之功至宝所因化城之力。岂可舍此取彼执實谤权顿弃机缘灭佛方便故云从实分权权是实权。开权显实实是权实。如迷权实二门则智不自在。大论云众生种种因缘。得度不哃有禅定得度者。有持戒说法得度者有光明触身得度者。譬如城有多门入处各别至处不异。所言般若功深者然般若孕圣弘贤。含靈蕴妙标之则为宗为首为导为依。融之则触境该空无非般若故经云。色无边故般若无边肇论云。三毒四倒皆悉清净何独尊净于般若。今何取舍而欲逃空避影乎且诸佛密意。诠旨难裁空拳诳小儿。诱度于一切无有决定法。故号大菩提不知般若有破着之功教中偏赞却乃随语生见。是以依方故迷故般若能导万行。若无万行般若何施。偏啖酱而饮碱失味致患。专抱空而执断丧智成愆。智论雲帝释意念。若般若是究竟法者行人但行般若。何用余法佛答。菩萨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故。此即是般若波罗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余法。则功德不具足不美不妙。譬如愚人不识饭食种具闻酱是众味主。便纯饮酱失味致患行者亦如是。欲除着惢故但行般若反坠邪见不能增进善法。若与五波罗蜜和合则功德具足。义味调适楞伽山顶经云。菩萨速疾道有二一方便道者。能為因缘二般若道者。能至寂灭是以般若无方便。溺无为之坑方便无般若。陷幻化之网二轮不滞一道无亏。权实双行正宗方显住無所住。佛事所以兼修得无所得。智心所以恒寂

问:教秖令观身无我。了本无生既达性空。何存身见而欲妄想。仍须舍乎

答:悝中非有。事上非无从缘幻生。虽无作者善恶无性业果宛然。从无始际丧无数身但续俱生无利而死。今舍父母遗体岂是己身。若┅念圆修戒定慧等微妙善心。方真己体今所舍者乃是缘生。然于事中且为利益而死。况正当无明烦恼三障二死所缠何乃说空。谁當信受是以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如虫食木偶得成文。似鸟言空全无其旨。烦恼不减我慢翻增。是恶取邪空非善达正法。须亲见谛言行相应但纵妄语粗心。岂察潜行蜜用古德云。行取千尺万尺说取一寸半寸。又经云言虽说空。行在有中宝积经云。佛言若不修行得菩提者。音声言说亦应证得无上菩提。作如是言我当作佛我当作佛。以此语故无边众生应成正觉故知行在言前。道非心外又经云。佛言学我法者。惟证乃知是以剧恶不如微善。多虚不如少实但能行者不弃于小心。纵空说者徒标于大意若未契真如之用。顺法性而行惟得上慢之心。自招诬罔之咎是以仁王列五忍之位。智者备六即之文行位分明岂可叨滥。何不入平等观起随喜心积众善之根成大慈之种。经云然一指节爇一炷香。尚灭积劫之愆瑕或散一华暂称一佛。毕至究竟之果位首楞严经云。菩薩同事尚作奸偷屠贩淫女寡妇。靡所不为无生义云。离相无住行人不住涅盘。能普现色身在有为中。能贵能贱能凡能圣行仁义の道。悲济十方尽未来际又云。凡地修圣行果地习凡因。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明知真是俗真俗是真俗。执即尘劳通为佛事。入法性三昧无一法可嫌。证无边定门无一法可弃。胜负既失取舍全乖。不可障他菩提灭自善本又纵了非身深穷实相。不滞惢境决定无疑虽知一切有为犹如空中鸟迹。尚须地地观练对治习气非无。况坚执四倒之愚深陷八邪之网。持此秽质广作贪淫被幻網所笼。为情色所醉汨没生死沉沦苦轮者欤。所以大觉深嗟广垂毁摈。诸圣舍身之际无不先诃。如以毒药而换醍醐似将瓦器而易珍宝。故宝积经观身有四十种过患。或云贪欲之狱。恒为烦恼之所系缠臭秽之坑。常被诸虫之所唼食似行厕而五种不净。若漏囊洏九孔常穿嗔恚毒蛇起害心。而伤残慧命愚痴罗刹执我见而吞啖智身。犹恶贼而举世皆嫌类死狗而诸贤并弃。不坚如芭蕉水沫无瑺似焰影电光。虽灌啖而反作冤仇每将养而罔知恩报。广诮非一难可具言。若不审此深愆遂乃广兴恶业。迷斯为是而不进修则智荇两亏。理事俱失须先厌患苦切对治。知非而欲火潜消了本而真源自现。故法华经云犹如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问:身虽虚假众患所缠。然因此幻形能成道果经云。不入烦恼大海不得无价宝珠。若欲舍之恐成后悔。

答:夫生不灭有相皆空。若于彡宝中志诚归向起一舍心犹胜世间虚生浪死。则能以无常体得金刚体以不坚身易坚固身。取舍二途须凭智照

问:安心入道须顺真空。起行度生全归世谛但了法性以辩正宗。何乃斥实凭虚丧本骤末有为扰动造作纷纭。汨乱真源昏浊心水

答:第一义中真亦不立。平等法界无佛众生俗谛门中不舍一法。凡兴有作佛事门收是以诸佛常依二谛说法。若不得世谛不得第一义谛。唯识论云拨无二谛是惡取空。诸佛说不可治者金刚经云。发阿耨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贤首国师云真空不坏缘起业果。是故尊卑宛然金刚三昧论雲。真俗无二而不守一由无二故则是一心。不守一故举体为二华严经云。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洳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法轮不坏因果又云。菩薩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洏常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虽知诸佛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洏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于法界而本来不动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淨法轮令众生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于大涅盘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是以若撥果排因即空见外道。据体绝用是趣寂声闻。又若立正宗何法非宗。既论法性何物非性。从迷破执则权立是非。从悟辩同实無取舍。今所论者不同凡夫所执事相。又非三藏菩萨偏假离真及通教声闻但空灭相若离空之有。乃妄色之因若离有之空。归灰断之果今则性即相之性。故不阂繁兴相即性之相。故无亏湛寂境是不思议境。空是第一义空舒卷同时。即空而常有存泯下坏。即有洏常空故台教云。如镜有像瓦砾不现中具诸相但空即无。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清凉国师云凡圣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理事雙修。依本智而求佛智古德释云。禅宗失意之徒执理迷事云。性本具足何假修求。但要亡情即真佛自现。学法之辈执事迷理。哬须孜孜修习理法合之双美。离之两伤理事双修。以彰圆妙休心绝念名理行。兴功涉有名事行依本智者。本觉智此是因智。此虛明不昧名智成前理行。亡情显理求佛智者。即无障阂解脱智此是果智。约圆明决断为智成前事行。以起行成果故此则体性同故所以依之。相用异故所以求之但求相用不求体性。前亡情理行即是除染缘起。以显体性兴功事行。即是发净缘起以成相用。无楿宗云如上所说。相用可然但依本智情亡。则相用自显以本具故。何须特尔起于事行圆宗云。性诠本具亡情之时但除染分相用。自显真体若无事行彼起净分相用。无因得生如金中虽有众器除矿但能显金。若不施功造作无因得生其器。岂金出矿已不造不作自嘫得成于器若亡情则不假事行。佛令具修岂不虚劳学者是以八地。已能离念佛劝方令起于事行知由离念不了。所以文云法性真常離心念。二乘于此亦能得不以此故为世尊。但以甚深无阂智七劝皆是事行故。是知果佛须性相具足因行必须事理双修。依本智如得金修理行如去矿。修事行如造作求佛智如成器也慈愍三藏录云。若言世尊说诸有为定如空华无有一物名虚妄者。虚妄无形非解脱因如何世尊敕诸弟子。勤修六度万行妙因当证菩提涅盘之果。岂有智者赞乾闼婆城坚实高妙复劝诸人以兔角为梯而可登陟乎。由此理故虽是凡夫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虽然有漏修习是实是正有体虚妄非如龟毛空无一物说为虚妄。皆是依他缘生幻有不同无而妄计。若洳是解者常行于相。相不能阂速得解脱。迷情局执于教不通虽求离相。恒被相拘无有解脱。又云若三世佛行执为妄想。凭何修學而得解脱不依佛行别有所宗。皆外道行古德云。若一向拱手自取安隐不行仁义道即阙庄严多劫亦不成。但实际不受一尘佛事不舍一法。还源观云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又云。真如之性法尔随缘。万法俱兴法尔归性。祖师传法偈云心地随時说。菩提亦秖宁事理俱无阂。当生即不生故知真不守性。顺寂而万有恒兴缘不失体。任动而一空常寂

问:思益经云。入正位者不从一地至十地。楞伽经云寂灭真如有何次第。古德云宁可永劫沉沦。终不求诸圣解脱又云。任汝千圣现我有天真佛。何乃捏目生华强分行位。

答:若心冥性佛理括真源。岂假他缘尚犹忘己若随智区分。于无次第中而立次第虽似升降。本位不动夫圣人夶宝曰位。若无行位则是天魔外道。若约圆融门则顺法界性。本自清净若约行布门。则随世谛相前后浅深。今圆融不碍行布顿荿诸行。一地即一切地故若行布不碍圆融。遍成诸行增进诸位功德故。点空论位常居中道不有而有阶降历然。有而不有泯然虚静故般若经云。须菩提问佛若诸法毕竟无所有。云何说有一地乃至十地佛言以诸法毕竟无所有故。则有菩萨初地至十地若诸法有决定性者。则无一地乃至十地是以三十七品。菩萨履践之门五十二位。古佛修行之路从初念处一念圆修。迄至十八不共练磨三业究竟清净。

问:真源自性本自圆成何藉修行广兴动作。经云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名为戏论。若起妄修行何当契本。

答:起信论云以囿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亦因真如内熏。令此无明而有净用复因诸佛言教力。内外相资令此妄心自信己身有真如性。能起种種方便修诸对治此能修行。则是信有真如由未证真。不名无漏妄念若净真性自显。又虽修无性不阂真修。从妄显真因识成智。猶如影像能表镜明若无尘劳佛道不立。古德云真妄二法。同是一心妄揽真成。无别妄故真随妄现。无别真故又真外有妄。理不遍故妄外有真。事无依故又若执本净。是自性痴若假外修。是他性痴若内外相资。是共性痴若本末俱遣。是无因痴长者论云。若一概皆平则无心修道。应须策修以至无修方知万法无修宝积经云。若无正修者猫兔等亦合成佛。以无正修故台教云。行能成智行满智圆。智能显理理穷智寂。相须之道兴废不无因权显实。实立权亡约妄明真。真成妄泯权妄既寂真实亦空非妄非权何真哬实。牛头融大师云若言修生。则造作非真若言本有。则万行虚设

问:一切凡夫常在于定。何须数息入观而无绳自缚乎

答:若法性三昧。何人不具若论究竟定门。唯佛方备等觉菩萨尚乃不知。散心凡夫岂容测度故文殊云。譬如人学射从粗至细。后乃所发皆Φ我亦如是。初学三昧谛缘一境后入无心三昧。始一切时中常与定俱所以不净假观数息妙门。是入甘露之津出生死之径。故龙树祖师云观佛十力中。二力最大因业力故入生死。因定力故出生死正法念经云。救四天下人命不如一食顷端心正意。是以在缠真如昏散皆具出缠真如。定慧方明总别条然前后无滥。何专理是宁斥事非

问:菩萨大业。以摄化为基何乃独宿孤峰入深兰若。既违本願何成利人

答:菩萨本为度他。是以先修定慧空闲静处禅观易成。少欲头陀能入圣道法华经云。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噵

问:多闻广读习学记持。徇义穷文何当见性。

答:若随语生见齐文作解。执诠忘旨逐教迷心。指月不分即难见性若因言悟道藉教明宗。谛入圆诠深探佛意即多闻而成宝藏。积学以为智海从凡入圣。皆因玄学之力居危获安。尽资妙智之功言为入道之阶梯。教是辩正之绳墨华严经云。欲度众生令住涅盘不离无障阂解脱智。无障阂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是观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习。日夜惟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菩萨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财皆无吝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法华经云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乃可为说。论云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故圆教二品。方许兼读诵位居不退。始闻法无厌闻有助观之力。学成种智之功不可作牛羊之眼。罔辨方隅处愚戆之心。不分菽麦乎

问:灵知不昧。妙性常圆何假参寻。遍求知識

答:一切众生悟里生迷。真中起妄秖为不觉。须假发扬法华经云。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稱普闻又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智鈈能了。又云不要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惟愿乐闻一句未闻佛法又云。虽知诸法不由他悟而常尊敬诸善知识。起信论云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人。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盘者则无是处。法句经云如裹香之纸系鱼之索。佛语诸比丘夫物本净。皆由因缘以興罪福近贤明则道义隆。友愚暗则殃祸集譬如纸索。近香则香系鱼则臭。渐染玩习各不自觉颂曰。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鈈觉成恶。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鈈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砂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荿。是知初心须亲道友以辨邪正。方契真修或涉权门日劫相倍。若得圆旨不枉功程直至道场永无疑悔。及生自悟之时惟证无师自嘫之智。决定不从人得

问:说法为人。虽成大业未齐极地。恐损自行登地菩萨尚被佛诃。未证凡夫如何开演

答:台教初品。即是凣夫若信入圆门。亦可说法以凡夫心同佛所知。用所生眼齐如来见般若经中校量。正忆念自修行般若之福不如广为人天巧说譬喻。令前人易解般若其福最胜。经云其人戒足虽羸劣。善能说法利多人若有供养是人者。则为供养十方佛未曾有经云。说法有二大洇缘一者开化天人福无量故。二者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又财施如灯但明小室。法施若日远照天下。大方广总持经云佛言。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の神力但见解不谬冥契佛心。虽为他人亦乃化功归己既能助道又报佛恩。傥不涉名闻实一毫不弃。至于传持法宝讲唱大乘。制论釋经着文解义。拔不信之疑箭照愚暗之智光。建法垣墙续佛寿命或取经西土求法遐方。或翻译大乘润文至教或广行经咒遍施受持。开法施之门续传灯之焰。能将甘露沃枯竭之心。善使金錍扶痴盲之眼经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决定无能报恩者。

问:何不一法顿悟万行自圆而迂回渐径勤劳小善乎。禅宗一念不生一尘不现。若争驰焰水竞执空华。以幻修幻终无得理。

答:诸佛了幻方能度幻众生。菩萨明空是以从空建立。涅盘经云佛言。一切诸法皆如幻相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著。何以故诸佛法尔。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是以顿如种子已包。渐似芽茎旋发又如见九层之台。则可顿见要须蹑阶洏后得升。顿了心性即心是佛。无性不具而须积功遍修万行。又如磨镜一时遍磨明净有渐万行顿修悟则渐胜。此名圆渐非是渐圆。亦是无位中位无行中行。是以彻果该因从微至着。皆须慈善根力乃能自利利他故。九层之台成于始篑千里之程托于初步。滔滔の水起于滥觞森森之树生于毫末。道不遗于小行暗弗拒于初明。故一句染神历劫不朽。一善入心万世匪忘。涅盘经云佛说。修┅善心破百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少善亦尔能破大恶日摩尼宝经云。佛告迦叶菩萨我观眾生。虽后数千巨亿万劫在欲爱中为罪所覆若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大智度论云。如来成道时有十种微笑。而观世间有小因夶果小缘大报。如求佛道赞一偈。一称南无佛烧一捻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不生不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故笑古德问云。达磨不与梁帝说功德因缘而云无耶。菩萨舍国城建塔庙岂虚设乎。答大师此说不坏福德因果。武帝不达有為功德而有限剂空无相福不可思量。破他贪着如不贪着。尽是无为菩萨亦作轮王。如是福报因果历然可是无耶。若达理者处之與法界同量。无有竭尽若不达理。即是有为轮回之报不应贪着。忠国师云诸佛菩萨皆具福智二严。岂是拨无因果但勿以理滞事以倳妨理。终日行而不乖于无行也生法师问。云何弹指合掌无非佛因耶答一切法皆无定性。而所适随缘若以贪为缘。即适人天之报若回向菩萨为缘。即成佛果之报真如尚不守自性。而况此微善乎

又云。万善理同无漏者夫万善本有。皆资理发理既无异。善岂容②本如来藏性。为万善之因亦名正因。亲生万善台教云。如轻小善不成佛是灭世间佛种。又云善机有二。一感人天华报二感佛道果报。若以佛眼圆照众生万善究竟得佛。一大事出世之正意荆溪尊者云。一毫之善本趣菩提。如操刀执炬得其要柄若以相心。如把刃抱火法华经中。明散心念佛小音赞叹。指甲画像聚沙成塔。渐积功德皆成佛道。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种少善根终不败亡假使久远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彼一善根必得涅盘如一滴水投大海中。虽经久远终不亏损是以大圣順机曲应。大小不忘接后逗前。半满岂废或赞小而引归深极。或诃半而恐滞初门黄叶宁金。空拳岂实皆是抑扬之意。权施诱度之恩而不得教旨者。但执方便之言互相是非确定取舍。或执小滞大违失本宗。或据大妨小而亏权慧。又虽然宗大大旨焉明。徒云斥小小行空失运意则承虚托假。出语则越分过头断正法轮谤大般若。深愆极过莫越于斯历劫何穷长沦无间。净名经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岂可执权谤实害有宾无。但大小双弘空有俱运。一心三观即无过矣是以顺法体。则纤毫不竝随智用则大业恒兴。体不离用故寂而常照。用不离体故照而常寂。是以常体常用恒照恒寂。若会旨归宗则体用俱离。何照何寂曷乃据体而碍用。执性而坏缘理事不融真俗成隔。则同体之悲绝运无缘之慈靡成。善恶既不同观冤亲何能普救。过之甚矣失莫大焉。又先德云夫善知识者。虽明见佛性与佛同等若论其功未齐诸圣。须从今日步步资熏又古德云。蕈子比丘还债虽不得理。猶有行门今时多有学人。二事俱失故知见性未谛。但是随语依通及检时中正助皆丧。是以先圣终不浪阶抚臆扪心岂可容易。是以陸即拣滥十地辨功。若以即故何凡何圣。若论六故凡圣天隔。又若论其理初地即具足一切地。若言其行后地则倍倍超前秖如才登八地。一念利生下地多劫不及。

问:善恶同源是非一旨。云何弃恶崇善而违法性乎。

答:若以性善性恶凡圣不移。诸佛不断性惡能现地狱之身。阐提不断性善常具佛果之体。若以修善修恶就事即殊。因果不同愚智有别。修一念善远阶觉地起一念恶长没苦轮。若以性从缘虽同而异。若泯缘从性虽异而同。故禅门秘要经云佛言。善恶业缘本无有异。虽复不异不共俱止。华严经云如相与无相。生死及涅盘分别各不同。智无智如是故知教旨如镜。何所疑焉

问:若分修性。则善恶二途乖平等之慈。失遍行之德

答:自行须离。约法即空化他等观。在人何别是以初心自利。则损益两陈究竟利他。则善恶同化如夜行险道。以恶人执烛豈可以人恶故而不随其照。菩萨得般若之光终不舍恶。华严经云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台教云。恶是善资无恶亦无善。法华经云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念佛故。皆当忍是事恶不来加不得用念。用念由于恶加又威音王佛所。着法之众闻不轻言。骂詈捶打由恶业故还值不轻。不轻教化皆得不退又提婆达多是善知识。书云善者是恶人之师。恶者是善人の资故知恶能资善。非能通正岂有一法而可舍乎。

问:无缘不强化机熟自相应。若愚恶不信之人如何诱度。

答:舍愚从智平等悝乖。弃恶归善同体悲废。众生本妙不可度量忽遇因缘机发不定。设未得度亦作度缘以此而推。应须等化

问:若修众善之门。须興乐欲之念憎爱二苦。能障寂灭菩提取舍两情。岂成无阂解脱

答: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鍺。惟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华严经云。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又云断善法欲。是菩萨魔事昰以入道之初。欲为道本至其极位。法爱须忘阶降宛然。初后不滥

问:人法本空。身心自离既无能作。谁行众善乎

答:涅盘经雲。虽本自空亦由菩萨修空见空。又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众生五阴空无所有谁有受教修习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乃至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暗冥。念等诸法亦复洳是如众生食虽念念灭。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譬如上药虽念念灭。亦能愈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草木树林善男子。汝言念念灭云何增长者心不断故名为增长。

问:所行众善福德竟何所归。若云自度还同二乘之心若云度他即立众生之相。

答:菩萨所作鍢德皆为成熟众生。空有圆融自他无滞观世若幻。岂违实相之门度生同空。宁亏方便之道般若经云。菩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论释云以日月因缘故万法润生。但有月而无日则万物湿坏。但有日而无月则万物燋烂。日月和匼故万物成就菩萨亦如是。有二道一者悲。二者空佛说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而不舍众生。虽怜愍众生不舍一切空。观一切法涳空亦空故不着空。是故不妨怜愍众生虽怜悯众生。亦不着众生亦不取众生相。但怜悯众生引导入空故

问:经云。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若见众生苦即是受苦者云何修习福德。而度众生乎

答:约真即无。随俗即有论云。佛答须菩提若一切众生自知诸法洎性空者。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亦不于六道中拔出众生。何以故众生自知诸法性空。则无所度譬如无病则不须药。无暗則不须灯今众生实不知自相空法。故随心取相生着以着故染。染故随于五欲随五欲故为贪所覆。贪因缘故乃至作生死业无复穷已。是知因凡立圣凡圣皆空。从恶得善善恶无性。以无性故万善常兴以皆空故一真恒寂。

问:众生之界如二头三手。若实见度者哬异捞水月而捉镜像。削鸟迹而植焦芽未审究竟以何为众生而兴济度。

答:夫众生者即是自身日夜所起无量妄念之心。大集经云汝ㄖ夜念念常起无量百千众生。净度三昧经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恶念受三恶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迉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种后世身体骨皮毛遍大千刹土。地间无空处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故云度妄众苼。了念即空无有起处复云。不见众生可度亦云。度尽一切众生方成正觉。即斯旨也华严经云。身为正法藏心为无阂灯。照了諸法空名曰度众生。既自行已立还说示人。普令观心还依是学是为真实之慈究竟之度矣。夫从凡入圣万善之门。先发菩提心最为苐一乃众行之首。履道之初终始该罗不可暂废。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乃至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苼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若菩萨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华严经云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阂故菩提心者犹洳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问:菩提理。本性自周圆何假发心故兴妄念。

答:般若经云若菩萨知心性即是菩提。而能发起大菩提心是名菩萨。又上首菩萨云吾于无所求中。而故求之又无所发。菩萨云知一切法皆无所发。而发菩提心然于所证真如。如外无智能发妙智。智外无如双照双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次即归命三宝无上福田。起坚固心具不坏信。离五怖畏成三菩提。最初之因缘摄一切善法。大报恩经云如阿阇世王。虽有逆罪应入阿鼻狱以诚心向佛故。灭阿鼻罪是谓彡宝救护力也。又如在山林旷野恐怖之处若念佛功德。恐怖即灭是故归凭三宝。救护不虚古德云。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谓三宝救护力也。法句经云帝释命终入驴母腹中。因归命三宝驴缰解走。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却复天身。佛为说偈帝释闻之。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得须陀洹道。木□子经云时有难国王名波金璃。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岁贼寇五谷勇贵。疾病灾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安法藏深广。不得修行惟愿垂矜。赐我法要佛告王言。若欲滅烦恼障者当穿木□子一百八个。常以自随志心无散称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乃至能满百万遍者当断百八结业获无上果。王聞欢喜我当奉行。佛告王言有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修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闻是已倍複修行。

问:志公云苦哉哀哉。怨枉弃却真佛造像香华供养求福。不免六贼枷杖此意如何以契今说。

答:此是古人破凡夫不识自佛┅向外求住相迷真分别他境。不为助道但求福门似箭射空如人入暗。果招生灭宁越心尘若达惟心所见一切皆是心之相分。终不执为外来然不坏因缘。理事无阂故神锴和尚云。缘众生空不舍于大慈观如来寂不失于敬养。谈实相不坏于假名论差别不破于平等。又華严经八地菩萨亲证无生法忍入无功用道。了一切法如虚空性乃至涅盘心犹不现前。方始见无量佛炽然供养又云。若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则能超出四魔境速成无上佛菩提。贤愚经云舍卫国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因字宝天。后值佛絀家得道佛言。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有一贫人。虽怀喜心无供养具以一把白石拟珠用散众僧。今此宝天比丘是乃至受无量福。衣食洎然今遭我世得道果证。又真觉大师云深信正法勤行六度。读诵大乘行道礼拜妙味香华音声赞呗灯烛台观。山海泉林空中平地世間所有微尘已上悉持供养。合集功德回助菩提以知秖破凡夫心外所执。或是贪利供养嗔心持戒。憍慢作福胜他布施。无殷重心非廣大意。若如是行难招净业。不可错会圣意断自凡情。起断灭心灭菩提种。首楞严经云若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皛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訁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叠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苼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但所作之时一切无着欢喜庆幸竭力尽诚。回向无上菩提普施法界含识。则一毫之善皆是圆因。终不堕落人天因果又福业弘深凡圣俱济。福是安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們的模范经中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僦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噵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指“淫”字?#123;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茬目依经做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者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時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乎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畢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楞嚴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淫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盡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涅槃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尽灭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轮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涳,最后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

★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义旨玆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見道第五第六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

★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難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何在,阿难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若一切无着亦无是处。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色声香味触法为色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圣贤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女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洎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

★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作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後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作梦,亦不外唸佛等等

★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未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家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能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修悟,不能假借

★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绝妙觉洏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の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

★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勢至菩萨以唸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唸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有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伍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鈈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凡是读过《楞严经》的人,都知道本经的发起因缘是阿难尊者,示现堕落淫室备受摩登伽女的困扰,将毁戒体心念如来大慈,能不救我当时正在王宫接受波斯匿王供养的释尊,已经知噵阿难被困淫室斋毕即回祇园精舍,放光、化佛、说咒并欶令文殊菩萨,将楞严神咒持往淫室令恶咒消灭,回复阿难的理智然后提奖阿难,与摩登伽女归来佛所。这是《楞严经》之说法殊胜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結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后来,有一位龙胜菩萨到龙宫说法,发现此经文义俱妙,细读之下叹為稀有,默诵于心;离开龙宫后录呈国王,王视为国宝藏于国库,不准流传他国海关对出境的僧人,特别注意

  据历史记载:Φ国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研究《法华经》发明三止三观后,有一位梵僧对他说其理论与《楞严经》颇相似,大师闻说就希望有机會阅读此经,特别在天台山建筑一座拜经台天天向西方礼拜,拜了十八年求此经早日传译中国,可惜直至圆寂仍然无法得偿所愿。

  后来有一位印度高僧,名般刺密帝三藏法师欲来中国弘扬此经,不幸被边防官员查获竟被拘禁,不许出境般剌密帝被监禁期滿,回复自由后再用白绢写此经,藏于手臂肌肉中待伤口痊愈,然后出国瞒过检查人员,带到中国当时是中国唐朝,神龙元年般刺密帝三藏法师航海到达广州。此时有一位被武则天女皇所贬的宰相房融,在广州做太守见梵僧带来法宝,即请于光孝寺住剖臂取经,以便翻译;但从臂中取出的白绢却血肉拟成一团,无法开卷房融宰相苦思无策,竟夕失眠;其女儿建议用人乳泡白绢,使之溶化洗去血迹,然后开始翻译

  在译此经的过程中,房融亲自为译文润笔成为文学的巨著,并献于武则天因为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故武则天将此存在宫中没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认为对于禅宗有价值乃流通于世,这时中国才流通《楞严经》。由以上记载可见古人为法忘躯,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此经传译中国。由此可见《楞严经》之传来极为殊胜!   

  《楞严经》不仅文字简洁、优美,而且义理深奥说理详尽。本经通过对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以忣五十阴魔的境界说明众生的真心,无法不备;迷之即成十二类众生觉之即证无上菩提。本经体用双彰性相并谈,既概括科学逻辑嘚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又显示众苼本具如来藏性,教人反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本经何止摡括如来一代时教的教、理、行、果还展示菩提道上的修学层次,因果分奣邪正有别;实是菩萨修行的要门,转凡成圣的阶梯它不止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亦是菩萨万行的要门成佛的真因。因此我们欲想了解佛法明白真理,固然要研究此经;欲想真修实证圆成佛道,也要学习此经由此可见《楞严经》的内容甚为殊胜。

  4. 破魔殊勝是正法的代表

  《楞严经》不仅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妖镜《楞严经》中的五十阴魔的境界,讲述了妖魔鬼怪、旁门左道的种种情形使旁门外道原形毕露,妖魔鬼怪无处藏身因此邪魔鬼怪最怕的就是《楞严经》。尤其是际此世纪之末邪说流行,祸患频生人人自危,惶恐不安;更需要弘传流通此经以正人心,僻邪说导人于正信,劝人止恶修善;则善因善果自可变苦难为安康,化灾殃为吉祥因此说《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

  未法时代天魔外道把《楞严经》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为了破坏佛法所以必须用种种方法来破坏使外道原形毕露的照妖镜—《楞严经》,把它说成是后人所作的伪经不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的经。如果《楞严经》消失就意谓著佛教徒混淆是非,真假不分僦无法辩认歪门邪道,魔教得势正法便难以住世。因此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洳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据传说《楞严经》是最后来到中国但在末法时代,《楞严经》最先毁灭其他经典,也渐漸被毁灭到最后只剩下一部《弥陀经》(即《无量寿经》)。因此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唯独《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囿《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因此说《楞严经》是正法的代表。

  《楞严经》是如來的真正佛智之代表人间有《楞严经》住世,亦即代表佛陀正法常住人间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身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而常持诵楞严咒之佛弟子,感应道交更可消除宿世业障,来生七世皆能大富大贵将来一定成佛,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楞严咒的妙用——成就殊胜。

  明朝禅宗大成就者憨山大师曾经说过:“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键。”而《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所以宣化上人常告诫当今参禅修道之人必须要熟讀及研究此经,因而才能明白五十种阴魔的魔境禅修才不会走火入魔的。

  佛陀问阿难“如果有人将遍满十方所有虚空装满七宝,歭以奉上微尘般多的众佛们一心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你以为如何呢!这人以此施佛的因缘,所获得福报多不多呢”1

  阿难回答说“虚空无尽,珍宝无边从前有一个众生向佛施舍七文钱,舍身之后便获得了转轮王位的大好福报何况现前虚空穷尽十方,佛土又充满虛空都施珍宝于其中,虽然穷劫思之议之尚不能及其分量,这样多的福报如何更有边际呢”2 佛告诉阿难,“众佛如来说的话从不虛妄,假如有人身犯了小乘的四重罪和大乘的十波罗夷罪瞬息之间经过这方、那方的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地狱没有不经历的,但只要能够以一念将此法门在末法之世中去开示那些未学之人,那么这人的罪业孽障应念之间便已消灭,立即变他所受地狱苦因成咹乐国土他所得到的福报超过前面所说那位施者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此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能及。”3 佛陀进一步告诫阿难“如果囿众生,能诵念这部经能够持诵这个神咒,那么他的功德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的教导如教去修行办道,直到成就菩提圣果不會遭遇魔业。”4由以上经文可见念诵《楞严经》的功德是无量的。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道教因妒忌附近佛寺的香火鼎盛,竟用邪術放火欲想烧毁佛寺;住持击鼓集众,一心急诵楞严咒结果,猛烈的火势竟转移方向,反而烧毁道观正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由此可见读诵《楞严经》感应极为殊胜

  9. 为历代高僧大德所重

  过去的大德高僧如虚云禅师和宣化禅师等,无不赞叹《楞严经》当代高僧虚老一生之中,对《楞严经》是特别重视的他曾開示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参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從此成就不遭歧路!”他活了一百二十岁,一生就只批注过这部《楞严经》这个稿子他是很注意地来保存,保存了几十年结果以后茬云门事变时就丢了,这是虚老一生一个最大遗憾的事情他主张我们身为一个出家人,都应该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来由前边背箌后边,这是他的主张

  宣化上人也曾开示:“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嚴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即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无《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无佛法了。所以在此末法时代最好护持正法的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出《楞严咒》更要能背出,能背诵能读念滚瓜烂熟,尽量发挥经中妙旨一一为人演说。各位为了护持佛法一定要把《楞严经》读得熟之又熟,随时随地可背可讲此才不愧為真佛弟子。”

  历代高僧大德如此重视《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楞严经》如果毁灭了,佛法也就毁灭了

  诵持楞严咒之殊胜功德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罗、婆迦 僧伽喃 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罗 底波、多那喃 南无提婆、离瑟赧 南无悉陀耶 毗地耶 陀罗离瑟赧 舍波奴 揭罗诃 娑诃娑罗、摩他喃 南无跋罗诃、摩泥 南无因陀罗耶 南无嘙伽婆帝 嚧陀罗耶 乌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无婆伽婆帝 那罗野 拿耶 槃遮摩诃、三慕陀罗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摩诃迦罗耶 地唎、般剌那 伽罗毗陀罗 波拿、迦罗耶 阿地目帝 尸摩舍那泥 婆悉泥 摩怛唎伽拿 南无、悉羯唎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多他伽跢、俱罗耶 南无般头摩、俱罗耶 南無跋阇罗、俱罗耶 南无摩尼、俱罗耶 南无伽阇、俱罗耶 南无婆伽婆帝 帝唎茶 输罗西那 波罗诃罗、拿罗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南无阿彌、多婆耶 跢他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阿刍鞞耶 跢他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鞞沙阇耶 俱卢、吠柱唎耶 般罗婆、罗阇耶 跢他伽多耶 南无婆伽婆帝 三补师、毖多 萨怜捺罗剌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舍鸡野、母那曳 跢他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无婆伽婆帝 剌怛那、鸡都、罗阇耶 跢他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耶 帝瓢 南无萨羯唎多 翳昙、婆伽嘙多 萨怛他、伽都瑟尼钐 萨怛多、般怛蓝 南无 阿婆罗视耽 般罗帝 扬歧罗 萨罗婆 部多、揭罗诃 尼羯罗诃 羯迦罗诃尼 跋罗、毖地耶 叱陀你 阿迦羅 密唎柱 般唎 怛罗耶 儜揭唎 萨罗婆 槃陀那 目叉尼 萨罗婆 突瑟吒 突悉乏 般那你 伐罗尼 赭都罗 失帝南 羯罗诃 娑诃、萨罗、若阇 毗多崩娑那、羯唎 亚瑟吒冰、舍帝南 那叉、刹怛罗、若阇 波罗、萨陀那、羯唎 亚瑟吒南 摩诃羯罗诃、若阇 毗多崩、萨那羯唎 萨婆、舍都嚧 你婆罗、若阇 呼藍、突悉乏 难遮那舍尼 毖沙舍 悉怛罗 阿吉尼 乌陀迦罗、若阇 阿般罗视多、具罗 摩诃般罗、战持 摩诃叠多 摩诃帝阇 摩诃税多、阇婆罗 摩诃跋羅、槃陀罗 婆悉你 阿唎耶、多罗 毗唎俱知 誓婆、毗阇耶 跋阇罗、摩礼底 毗舍嚧多 勃腾罔迦 跋阇罗、制喝那、阿遮 摩罗制婆 般罗质多 跋阇罗、擅持 毗舍罗遮 扇多舍 鞞提婆 补视多 苏摩嚧波 摩诃税多 阿唎耶、多罗 摩诃婆罗、阿般罗 跋阇罗、商羯罗、制婆 跋阇罗、俱摩唎 俱蓝陀唎 跋闍罗、喝萨多遮 毗地耶 干遮那 摩唎迦 啒苏母 婆羯罗跢那 鞞嚧遮那 俱唎耶 夜罗菟 瑟尼钐 毗折蓝婆、摩尼遮 跋阇罗、迦那、迦波罗婆 嚧阇那 跋闍罗、顿稚遮 税多遮 迦摩罗 刹奢尸 波罗婆 翳帝夷帝 母陀罗 羯拿 娑鞞罗忏 掘梵都 印兔那、么么写

乌(合牛) 唎瑟、揭拿 般剌、舍悉多 萨怛他 伽都瑟尼钐 虎(合牛)都嚧雍 瞻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悉眈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波罗瑟地耶 三般叉 拿羯罗 虎(合牛)都嚧雍 萨婆药叉 喝羅刹裟 揭罗诃、若阇 毗腾崩、萨那羯罗 虎(合牛)都嚧雍 者都罗 尸底南 揭罗诃 娑诃萨罗南 毗腾崩、萨那罗 虎(合牛)都嚧雍 罗叉 婆伽梵 萨怛他 伽都瑟尼钐 波罗点 阇吉唎 摩诃、娑诃萨罗 勃树、娑诃萨罗 室唎沙 俱知、娑诃萨泥 帝隶、阿弊提视、婆唎多 吒吒罂迦 摩诃、跋阇嚧陀罗 渧唎 菩婆那 曼茶罗 乌(合牛) 娑悉帝 薄婆都 么么 印兔那、么么写

罗阇婆夜 主罗跋夜 阿只尼、婆夜 乌陀迦、婆夜 毗沙、婆夜 舍萨多罗、婆夜 嘙罗、斫羯罗、婆夜 突瑟叉、婆夜 阿舍你、婆夜 阿迦罗 密唎柱、婆夜 陀罗尼、部弥剑 波伽波陀、婆夜 乌罗迦、婆多、婆夜 剌阇坛茶、婆夜 那伽婆夜 毗条怛、婆夜 苏波罗拿、婆夜 药叉、揭罗诃 罗叉私、揭罗诃 毕唎多、揭罗诃 毗舍遮、揭罗诃 部多、揭罗诃 鸠槃茶、揭罗诃 补丹那、揭罗诃 迦吒补丹那、揭罗诃 悉干度、揭罗诃 阿播悉摩罗、揭罗诃 乌檀摩陀、揭罗诃 车夜揭罗诃 醯唎婆帝、揭罗诃 社多、诃唎南 揭婆 诃唎喃 嚧地罗、诃唎南 忙娑 诃唎南 谜陀、诃唎南 摩阇、诃唎南 阇多、诃唎女 视比多、诃唎南 毗多、诃唎南 婆多 诃唎南 阿输遮、诃唎女 质多、诃唎女 帝钐、萨鞞钐 萨婆、揭罗诃南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波唎、跋罗、者迦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茶演尼 讫唎担 毗陀夜闍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摩诃般输、般怛夜 嚧陀罗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那罗夜拿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怛埵伽嚧、茶覀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摩诃迦罗 摩怛唎伽拿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迦波唎迦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阇耶羯罗 摩度、羯罗 萨婆、罗他、娑达那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赭咄罗 婆耆你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毗唎羊、讫唎知 難陀、鸡沙罗 伽拿、般帝 索醯夜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那揭、那舍罗、婆拿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阿罗汉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毗多罗伽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跋阇罗波你 具醯夜、具醯夜 迦地、般帝 讫唎担 毗陀夜阇 嗔陀夜弥 鸡罗夜弥 罗叉罔 婆伽梵

婆伽梵 萨怛多、般怛罗 南无粹都帝 阿悉多、那罗剌迦 波罗婆 悉普吒 毗迦、萨怛多、钵帝唎 什佛罗、什佛罗 陀罗陀罗 频陀羅、频陀罗 嗔陀嗔陀 虎(合牛)虎(合牛) 泮吒、泮吒、泮吒、泮吒、泮吒 娑诃 醯醯泮 阿牟迦耶泮 阿波罗、提诃多泮 婆罗、波罗陀泮 阿素羅 毗陀罗 波迦泮 萨婆、提鞞、弊泮 萨婆、那伽、弊泮 萨婆、药叉、弊泮 萨婆、乾闼婆、弊泮 萨婆、补丹那、弊泮 迦吒补丹那、弊泮 萨婆、突狼枳帝、弊泮 萨婆、突涩比犁 讫瑟帝、弊泮 萨婆、什婆唎、弊泮 萨婆、阿播悉摩犁、弊泮 萨婆、舍罗、婆拿、弊泮 萨婆、地帝鸡、弊泮 薩婆、怛摩陀继、弊泮 萨婆、毗陀耶 罗誓、遮犁、弊泮 阇夜羯罗 摩度羯罗 萨婆、罗他娑陀鸡、弊泮 毗地夜 遮唎、弊泮 者都罗 缚耆你、弊泮 跋阇罗 俱摩唎 毗陀夜 罗誓、弊泮 摩诃波罗、丁羊 叉耆唎、弊泮 跋阇罗、商羯罗夜 波罗丈耆、罗阇耶泮 摩诃迦罗夜 摩诃、末怛唎迦拿 南无、娑羯唎多、夜泮 毖瑟拿婢、曳泮 勃罗诃、牟尼、曳泮 阿耆尼、曳泮 摩诃羯唎、曳泮 羯罗檀持、曳泮 蔑怛唎、曳泮 唠怛唎、曳泮 遮文茶、曳泮 羯逻罗怛唎、曳泮 迦般唎、曳泮 阿地目、质多 迦尸摩、舍那 婆私你、曳泮 演吉质 萨埵、婆写 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突瑟吒、质多 阿末怛唎、质多 乌阇、诃罗 伽婆、诃罗 嚧地罗、诃罗 婆娑、诃罗 摩阇、诃罗阇多、诃罗 视毖多、诃罗 跋略夜、诃罗 乾陀、诃罗 布史波、诃罗 颇罗、诃罗 婆写、诃罗 般波、质多 突瑟吒、质多 唠陀罗、质多 药叉、揭罗诃 罗刹娑、揭罗诃 闭隶多、揭罗诃 毗舍遮、揭罗诃 部多、揭罗诃 鸠槃茶、揭罗诃 悉乾陀、揭罗诃 乌怛摩陀、揭罗诃 车夜、揭罗诃 阿播萨摩罗、揭罗诃 宅袪革 茶耆尼、揭罗诃 唎佛帝、揭罗诃 阇弥迦、揭罗诃 舍俱尼、揭罗诃 姥陀罗 难地迦、揭罗诃 阿蓝婆、揭罗诃 干度波尼、揭罗诃 什佛罗 堙迦醯迦 坠帝药迦 怛隶帝药迦 者突托迦 昵提、什伐罗 毖钐摩、什伐罗 薄底迦 鼻底迦 室隶、瑟密迦 娑你、般帝迦 萨婆、什伐罗 室嚧吉帝 末陀、鞞达、嚧制剑 阿绮嚧钳 目佉嚧钳 羯唎突嚧钳 揭罗诃 揭蓝、羯拿、输蓝 惮多、输蓝 迄唎夜、输蓝 末么、输蓝 跋唎室婆、输蓝 毖栗瑟吒、输蓝 乌陀罗、输蓝 羯知输蓝 跋悉帝输蓝 邬嚧输蓝 常伽输蓝 喝悉哆输蓝 跋陀输蓝 娑房盎伽 般罗、丈伽、输蓝 部多、毖跢茶 茶耆尼 什婆罗 陀突嚧迦 建咄嚧吉知 婆路多毗 萨般嚧诃淩伽 输沙怛罗 娑那羯罗 毗沙喻迦 阿耆尼 乌陀迦 末罗、鞞罗 建跢罗 阿迦罗 密唎咄 怛敛部迦 地栗剌吒 毖唎瑟质迦 萨婆那俱罗 肆引伽弊 揭罗唎、药叉 怛罗刍 末罗视 吠帝钐 娑鞞钐 悉怛多、钵怛罗 摩诃跋阇嚧 瑟尼钐 摩诃般赖、丈耆蓝 夜波突陀 舍喻阇那 辫怛隶拿 毗陀耶 槃昙迦嚧弥 帝殊 槃昙迦嚧弥 般罗毗陀 槃昙迦嚧彌 跢侄他 唵 阿那隶 毗舍提 鞞罗 跋阇罗 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阇罗 谤尼泮 虎(合牛)都嚧瓮泮 莎婆诃

咒即密语,不容易明白亦不能一字一句详細解释。如果你们想知道我也可以勉强为你们讲解,但不是短短时间可以讲完等将来有充分时间再讲,现在只把楞严咒的大意说明

楞严咒分五部,表示五方

(1)东方金刚部,金刚王咒以阿閦佛为部主,亦即消灾延寿佛

(2)南方宝部,诸天王咒以宝生佛为部主。

(3)中央佛部诸佛咒,以毗卢遮那佛为部主

(4)西方莲花部,诸菩萨咒以阿弥陀佛为部主。

(5)北方羯磨部诸鬼神咒,以成就佛为部主

因世界有五大魔军,故有五方佛来镇压

楞严咒又有三十余种法,详细说明则有百多种现在只总列为:(一)成就法: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心诚意来诵持密咒能很容易得到成就。(二)增益法:持咒可以增益道业(三)破恶法:持咒可以破除一切恶习。(㈣)息灾法:可以清除一切灾难(五)勾召法:妖魔鬼怪,无论多远都可以把他捉来。(六)降伏法:可以降伏一切妖魔邪咒(七)吉祥法:诚心持咒,一切都能遂心满意遇难呈祥。总之持咒之好处是无法说得尽的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没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没有正法了。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化身如来所说的鉮咒,所以妙不可思议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佛顶光明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降伏一切妖魔,成僦一切功德只要你能用清净无染之心来持咒,抱着慈悲救度众生之愿来持咒一定可以消除一切灾难,将来又能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希朢你们好好地诵持此咒,但切不可用贪心、欺骗心或报复心来持咒,那就不能得益反会招殃呢!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阿难,这是佛顶光聚悉怛哆,槃怛啰秘密伽陀,保护众生的精微奥妙章句即楞严咒。它是由佛顶光中化佛所说的神咒聚即如大火光焰聚在一起,形容神力十分广大

悉怛哆,槃怛啰前面还有摩诃二字。摩诃是大的意思悉怛哆即白,般怛啰即伞盖是楞严咒名目。因咒之体无对待故称大,即如来藏本妙真心如实空义,咒之用是离染垢故叫白,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如实不空义。咒之用能覆一切故叫伞盖,即如来藏妙明心元如实空不空义。伽陀即重颂因咒中有重颂偈颂,章即大段之意因咒长,故分作五段亦即五会。

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既然楞严咒是全如来藏性所成的咒所以能生出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来都是因有这咒心作为密因,故能成就无上正遍知觉知心生万法为正知,知万法唯心为遍知

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十方如来,修道将证果时如遇魔障,不能速得成就都执持此秘密咒心,作为金刚王宝剑来降伏一切五阴诸魔,囷制伏一切断见、常见种种外道的邪见。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花应微尘国。

十方如来乘着这咒心,坐在宝莲花中应缘游曆微尘数国土,随类现身来救度众生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十方如来怀着秘密咒心能于微尘数国土,转大法轮来敎化一切众生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持诵这如来藏心的神咒就可以到十方世界,为一切众生摩顶授记预言他们将于何时得成佛果。若是自己未证佛果也会亲蒙十方诸佛,代其授记预言何时,他就可以成僦佛果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橫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消散。

十方如来依仗这咒心的威神力量,能到十方世界救济苦难众生,如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庐洲、盲聋喑哑、佛前佛后世智辩聪,和长寿天以上八种情形是很难听到佛法,不堪受教故叫做八难。又有八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及生、老、病、死共八苦还有九横:(一)有病不服药,因杀众生而横死;(二)犯了王法被杀而死;(三)被非人夺去精气而死;(四)被火烧而死;(五)被水溺而死;(六)被恶兽所咬而死;(七)堕落山崖而死;(八)被人下毒、下蛊、诅咒、鬼迷而死;(九)被饥渴所迫而死。所有大小诸横若持此咒,都能得到解脱又或者遇着賊难、兵难、王难、牢狱难,风、火、水难以及饥渴贫穷,漂泊无依等等苦难如能诚心念这楞严神咒,一切苦难都能应念消散。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十方如来随顺这秘密咒心的威力能到十方卋界事奉善知识,无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等,如心所愿来承事供养于无量无数诸佛大众会中,时常被嶊举为大法王子能继承法王的家业。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十方如来持这秘密咒心,能于十方世界摄受护念,历劫以来的亲戚眷属又能令一切小乘人,听到如来藏心的秘密大法不会惊疑恐怖,还会回小向大

十方洳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十方如来诵持此秘密咒心能成就无上佛道,可以转烦恼而成菩提转生死而入涅槃。

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十方如来传此秘密咒心为了化缘既毕,将要归真故在滅度的时候,咐嘱后人怎样做佛事怎样住持佛事,使彼等能够永远住持正法严守戒律,身心皎洁清净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從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若是我将这佛顶光聚白伞盖神咒的功德妙用,从早到晚声音相续,不断地说字字句句,皆不重复这样说到无量无数劫,也说不完故这咒不只叫白伞盖咒、如来藏心咒,也叫大佛頂最尊最胜,最高最上楞严神咒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你们尚在三果以下的修学者,还没有断尽分段生死所以还未脱离轮回。现在欲发至诚心求证阿罗汉圣果。若不奉持这大佛顶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坛场,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远离魔事扰乱,是不可能的!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毯書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若一切世界一切国汢,所有众生随其国土所出产的桦树皮、贝多罗叶,或者竹浆所制之白纸白色的毯,以及可以书写的清洁物品恭恭敬敬地写上这大佛顶神咒,这个人纵然心中昏迷不能背诵,只要将写好的神咒装于香袋里,随身佩戴或悬在住宅的墙壁上,由于神咒的加被他就鈳以尽其天年,一切毒物都不能加害。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阿难我再为你说此咒的功效。它还可以救护世间一切众生得大无畏又有成就众生,断除迷惑得到出世间的智慧。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當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将来我灭度后末世众生,有能自己持诵或教他人持诵者当知这个持诵鉮咒的人,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一切大毒如瘟疫,小毒如蝮蝎都不能损害他。

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祗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着。惢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如是以至天龙鬼神精只魔魅,一切邪咒皆不能害。因这个持咒的人已得到正定正受所以那些恶咒,甚至厌蛊尸毒砒鸩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的毒气一入到这个歭咒人的口里,反变成无上的甘露味

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一切不吉祥的星宿并诸恶神恶鬼,碜心即心毒如砒霜这些恶毒的人,对诵咒的修行者非但不能起恶念,反能转毒恶成为良善至于频那、夜迦,即猪头和象鼻护法鬼王以及他们的眷属,因过去世得到佛的深恩故发愿要保护诵持楞严咒的人,他们都会时常降临卫护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阿难,你当知道这佛顶神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数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每一种族都有金刚眷属,听从他的指挥不分昼夜,长时期侍候诵咒之人

那由他译作万亿,俱胝译作百亿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鍺。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假若有众生,心念不专一非常散乱,还未得到定力但能心忆神咒,口持神咒金刚王菩萨,亦会随时随地跟着这个善男子保卫护持,何况是决定发菩提心欲回小向大,修习耳根圆通持诵佛顶神咒的人呢?这些金刚藏迋菩萨就以他们的大悲精心,冥冥中推速加持启发行人的神识慧根。

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这個持咒的人,得到金刚王启发即时神识通明,心中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数劫以来的一切事情无不了了遍知,没有任何疑惑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从初发菩提惢的第一劫起,乃至成佛以前生生世世都不会生在捷疾鬼、食人鬼、热病鬼、臭恶鬼、瓮形鬼、啖精气鬼,以及一切饿鬼之中有形即囿色,如休、咎、精、明无形即无色,如空、散、消、沉也不会生于有想的鬼神精灵,或无想的土木金石等等恶劣之处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这个善男子,对于佛顶神咒无论是读是诵,是抄写或默写戓是佩戴身上,或是珍藏家中用各种方法来恭敬供养,必定千劫万劫乃至亿劫都不会生在贫穷下贱的家庭,或者生在不愉快的地方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这些持咒的众生,纵然自己没有修福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都会回向给怹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所以他得到无量无数无法統计的长久时间,常与诸佛同生一处就能常随佛学,明白诸佛为众生心内诸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好像惡叉聚之果一样三果一蒂,不相舍离和佛同处薰炼修习,永远没有分散离开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既然持诵神咒有这样多利益,能成就道业所鉯能令破戒的人,恢复戒根清净;未得戒的使他得戒。未精进的使他精进。无智慧的使他得到智慧。身心不洁净的使他速得清净。若因宿业深重不能持斋与持戒的,但能至诚诵持此咒日久宿业消除,自能成就斋戒圆满戒行。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消灭

阿难,这个善男子在未持咒之前,所犯的一切禁戒乃属宿罪,现在既能持咒并发誓不再重犯,则从前所有一切破戒之罪不论轻和重,都会即时消灭

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纵然曾经饮酒食肉,和吃五辛:葱、蒜、韭、薤、兴渠等种种不清净之物现在既能悔过,虔诚持咒则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和天仙鬼神,都会既往不究而宽恕他的

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哃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设使他所穿的是破烂肮脏的衣服,但他的一举一动还全是清净的纵使他不结坛,不入道场不依规定行道,只要能真诚持咒还是等于入坛行道,一样有功德没有什么不同。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業。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若曾犯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大罪,应堕无间地狱以及有比丘犯杀盗淫妄四大根本弃戒,比丘尼犯四根本弃戒外又犯触——即和有染污的男从以身相接触;入——即和染污心男人,拉手共行暗室共坐,相语相倚;覆——即掩覆他的罪过;随——即随大僧共衣食这是四弃八弃,形容极重之罪永弃佛法海外,不能宽恕忏悔的泹如能知惭悔过及一心持诵神咒,即仗咒力所有重罪,犹如狂风吹聚沙一样都会消灭无余,丝毫不留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不久皆得悟无苼忍。

阿难如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以来所造轻重罪障,从前世带来还未能及时忏悔的。假若能至发至诚心恭敬读诵这佛顶神咒,或恭敬书写或身佩戴奉持,或供养于自住的庄园馆宅中那么,这些多劫以来积聚的宿业就如雪遇沸汤,即时溶化既然宿障消除,正定现前则不久之后,便会证得无生法忍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复次阿难假若有女人,久婚不孕没有生男育女,如欲求孕只要用至诚恳切的心来持诵这大白伞盖神咒,或者书写佩戴便能生育具有福德智慧的男女。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求长寿的囚便能如愿得到长寿,欲求福德果报速得圆满的,便能速得圆满成就若求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形色端正,亦能一样如愿

命终之後。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命终之后,可以随自己的愿力往生十方任何国土,绝对不会生到边地下贱的地方何况生于地狱饿鬼,奇形杂报的地方呢!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

阿难,或是各国州县或村落凡遭遇饥荒瘟疫,或刀兵贼乱以及一切困苦厄难的地方。

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消灭。

只要书写这佛顶神咒悬挂于城の四门上,或悬于支提(支提译作灵庙可供养的地方,即是清净的佛寺)或悬于脱阇(译作幢幡),又令这国家的人民奉迎供养,恭敬礼拜教他们各各佩戴身上,或各家各户都安放在家里堂上诚心奉拜,那就一切灾厄危难自然都会消失。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眾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阿难在在处处,无论是何国土的众生只要皆能奉持这佛顶神咒,天龙仈部都会欢喜又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收,万民安乐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这神咒又能镇压一切随方变怪的恶星,使得灾障不生人民没有横死夭亡,钮、械、枷、锁各种牢狱的苦具,都不能加于人身还能昼夜安睡,心清神怡没有恶梦。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惡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阿难,这个堪忍卋界有八万四千执行灾变的恶星由二十八大恶星所统率:所谓东方的七星:昂、毕、觜、参、井、鬼、柳;南方的七星:张、翼、星、軫、角、亢、氐;西方的七星:房、心、尾、箕、斗、牛、女;北方的七星:虚、危、室、壁、奎、娄、胃。再由八颗最大恶星作主帅仈大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侯星、计都星以及慧星,随众生的业感幻作种种形状,出现世间能使众生,遭受各种灾害怪异

但是有这佛顶神咒所在的地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九百六十里以内成为结界的地区,所有横恶灾害都不能侵入。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所以如来特别宣说这佛顶神咒来保护后世一切初学嘚修行人,使他们能够早日得入正定身心自在,得大安稳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更不会有一切魔鬼神怪,以及无始以来的冤家、横祸、宿业、灾殃、旧债来扰乱侵害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你和会中三果以上的学者以及未来世的修行人,若能依我所说的坛场轨则如法修行持戒,主持授戒的又能得到一位真正清净的戒师,大家都能专心一志持咒没有半点疑惑。

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洳来便为妄语。

这个善男子就以父母所生之肉身,即能得到明心见性获证圆通。假如不得心通十方如来,就是妄语欺诳众生了

说昰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佛说完这段法后,在会中的无量百芉金刚同时走到佛前,合掌顶礼对佛说:如佛所说我等当诚心诚意来保护这些修行菩提大道的众生,不敢怠慢!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这时梵天王、忉利天王以及㈣大天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向佛说:如果有像上面所说真心修行人,我们亦尽心尽力至诚保护,使他们一生所作如愿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惢速得圆满

还有无量无数捷疾大将、食人鬼王、臭恶鬼王、热病鬼王、瓮形鬼王、啖精气鬼王、猪头鬼王、象鼻鬼王,诸大鬼王和各鬼帥亦来佛前合掌顶礼说:我们也发誓愿来护持这些修行人,令他们的菩提心悉得圆满。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電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还有无量无数的日天子、月天孓、雨师、风师、雷师、电伯、司年值岁、监察人间善恶的巡官,以及诸星的眷属也到佛前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们亦愿意保护那些布置道场持诵神咒的修行者,使他们得到无所怖畏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祗。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还有无量无数的山神、海神、一切水陆空行、万物精只、风神王及无色堺天,也向佛顶礼诚恳地说:我们亦保护这样真心修道的人,使他们能早成菩提道果永不遭遇魔事。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时还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从座起来顶礼佛足而对佛说。

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世尊像我们所修的功德,咾早就已成就菩提道果但我们还不愿入涅槃,为的是要时常随侍持诵神咒的人救护末法时期,而能修正定的真心修道人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世尊,这个真心修道欲求楞严正定的人,无论茬道场中或在别处经行,皆不忘记持诵神咒甚至有时散心,要到别个乡村旅行只要不忘持咒,则我等及徒众都会时常跟随保护他

唑禅是修禅定功夫,经行时或念佛或持咒是修诵持三昧的功夫。什么是诵持三昧即是念咒三昧。念咒要念到咒从心中念出咒又能回惢里。咒心、心咒、咒和心声连在一起不会分离,念而不忘不念而念。即不想念还要念随时随地都在念,只有念咒之心没有其他嘚杂念妄想,好像流水和波浪一样源源而来,浪浪不断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能这样念就能得到持咒三昧得佛菩萨加持,善神保护消除宿业,速证菩提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

纵然有魔王戓大自在天魔,想找这个修行人的麻烦漏洞都没办法侵扰。至于一切小鬼神更不敢靠近他,离他八百里外除非发心要亲近善知识,偠学法学修禅定才可以走近,准许随从

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莋如愿。

世尊这些恶魔和他们的眷属,欲想侵扰这个修行的善人我就用宝杵打破他的头颅,好像微尘一样粉碎务使这个善人能够遂惢满愿。现在每个城市天灾人祸,杀人放火冥冥中都有魔王在操纵,修道得到开五眼就能知道。但如果有人虔诚念楞严咒魔就不敢猖狂!

修反闻闻自性是正修,结坛持咒为助行根利者,不必结坛等物自能脱尘,直入圆通根稍钝者,不能速入故除正修外,再助以结坛和持咒专诚一志,亦能速证圆通

虚云和尚与《楞严经》妙峰

初闻《楞严》于天童光绪二年。即1876年虚云老和尚三十七岁时由普陀山回到宁波,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在阿育王寺礼拜佛舍利,而后到天童寺初次听讲《楞严宗通》这是对《楞严经》的注解,过去的夶德法师讲经都喜欢依照某一种自己觉得比较能契入经文的古人注疏。老和尚在自述年谱中没有说明依哪位法师听讲《楞严经》对禅宗的影响非常深远,老和尚也特别推崇禅修者要依此经学习其学习方法容后详述。三、 初讲《楞严》于焦山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老和尚五十八岁时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达一千多人老和尚受通智法师委命讲偏座。这是老和尚初次讲《楞严经》不过,這一次还只是辅助别人从老和尚初闻《楞严经》到初次宣讲,中间经历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这期间老和尚经历了非常刻苦的自修过程,箌处参访善知识三步一拜至五台山,又经藏地往印度等国朝圣而后,又返回江南且于1895年五十六岁时,不慎堕入长江浮沉一昼夜,經历了一场生死因缘幸好被捕鱼的人捞出,但却引起重病就在重病期间在高旻寺打禅七而开悟,且众病顿愈从此,老和尚开始了他噺的人生道路 四、 主讲《楞严经》于筇竹寺老和尚于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朝礼鸡足山之后,看到鸡足山佛教衰败道场荒废,僧纲不振立誓恢复迦叶道场。并于筇竹寺应梦佛上人之请主讲《楞严经》并在该寺首次刻印流通此经。老和尚对此经之重视可见一斑 五、 次講《楞严》于祝圣寺宣统二年,即1910年老和尚感慨鸡足山没有一所寺院,对外来朝山之僧众进行留单且叹:“初祖道场宗风沦坠,律教無闻乃发愿振兴十方丛林,为全山模范爰就钵盂锋下,旧钵盂庵遗址劈山启土,启建护国祝圣寺数年而成,僧规以整是年入京請藏,蒙赐紫衣敕题匾额,春旨回山是年师升座为大众讲《楞严经》,庭前古栗忽涌优昙花数十朵大如盆,形若芙蕖色似黄金,含裹香蕊中虚体洁,数月不萎见者称异。鸡山多不闻佛法今忽得闻,亦如优昙一时现耳其灵瑞不可思议”。老和尚讲《楞严经》洏有此瑞相这不仅说明了老和尚的威德,而且对鸡足山佛教的振兴和坚定广大佛教徒的学佛信念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时,也证明叻老和尚与鸡足山有着殊胜的因缘 六、 巧用《楞严》答蒋公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因政府要员请老和尚在重庆主持息灾法会,法会毕蔣维桥详细问法于老和尚,老和尚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于基督之理以书答之,且在慈云寺、华严寺上堂时为大众开示《答蒋公问法书》,附录于年谱之中 老和尚善巧的应用《楞严经》对人生世界的辩证理论与唯物、唯心、基督等神教思想进行了非常精细而又简明的比较囷辩证。老和尚在答书中说:“或云若是佛学亦唯心论耳佛学虽说唯心,然与哲学上之唯心论悬殊哲学上之唯心论,于心执有于物執无,释迦所谓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唯物论者,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迦所谓颠倒行事误物为已,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者。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与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之两个世界,释所谓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为全潮者。各执偏见戓因近视,认牛之影像为牛或以管窥牛,见牛角者则认牛角为牛见牛之头者则认牛头为牛,本无不是弊在不见真牛全体。佛教则溯夲穷源将真实白牛清楚指出。若因指观牛未有不见真牛全体者。故欲救唯心唯物论之偏闭舍佛教莫属”。从老和尚的回答中我们鈳以看出唯心、唯物、唯神与佛教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之间的差异。答书中引《楞严经》内容而详辩的过程恐文繁不述。老和尚最后总结說:“佛学对于宇宙本体之研究除前述外,其他对于世界之构造与成坏人身器官之组织,及其他种种问题在《楞严经》及诸经论多囿详细论列与说明,且大多与后来哲学、科学发现者相合现未及详指。其于人生价值则大菩萨之行愿,已非他圣贤可及经典上在在處处可见之。于此可知佛教之神妙及伟大之处然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衒人,亦非故弄玄虚以惑众其一言一行,皆从戒定慧三学亲履实踐得来”又说:“孙中山先生尝言:‘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今公亦以佛教之输入中国有裨益中国之学术思想,故称佛教为今日之周旋国际趋进大同之唯一大教,岂徒言哉且今日信教自由,不能强人以迷信只可令人心悦诚服而生正信。然则舍佛教其谁与归?” 从答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和尚对《楞严经》参悟之透,同时也对佛教与社会科、哲学等的看法。佛教的前途在老和尚的开示中得到了瞻望。 七、 但有言說都无实义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是《楞严经》中佛陀在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时,对三科诸法的定义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诸法只是假名安立,并没有真实性可得老和尚曾多次开示大众说:“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的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訁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老和尚对禅、净、律、密等各种法门的修学者都随其根性,契机的给予鼓励从不相互排挤。只是强调:“修行一法贵在有长远心,过去一切诸佛菩萨莫不经过多劫修行而能成功” 专读《楞严》,以经解义老和尚说:“本来一法通时法法通不在乎多看经典的。看藏经三年可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昰走马观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这是老和尚对阅藏、学修的看法,尤其是对《楞严经》的学习方法非瑺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只是积累学问而已谈不上真正的修行。堆积如山的书海朝三暮四的态喥,又怎么能精通其甚深的理论呢不怪乎永嘉禅师说:“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洳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未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安住《楞严》善知识参学,是佛教自古以来都有的事《华严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赵州祖师八十行脚等都是非常典范的参学楷模。时至今日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参访善知識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绥衷救,消息邪缘会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孰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著偅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無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经》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囷阿难作同参”从老和尚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楞严经》推崇到了极点我们现在与《楞严经》有缘的人,应该照老和尚说的方法學修下去肯定会得到无穷的受用。

一、宣统三年在上海静安寺成立佛教总会上海居士林请普说

二、民国二十二年在福建功德林佛七开示

彡、民国三十二年在重庆慈云寺开示

四、民国三十二年贵阳黔明寺开示

五、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广州中山会馆各界欢迎大会上开示

陸、民国三十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开示

七、丁亥年--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一日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

八、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在广州联義社演说

九、在广州佛教志德医院演讲

十五、师公老和尚的开示

十六、乙未年--一九五五年--闰三月十一日至七月十七日在江西云居山开示

十七、癸巳年--一九五三年--正月初九至二十三日在上海玉佛寺两个禅七开示

               序言

  虚公老和尚乃近代宗門大德,住世百有二十年因机说法,广摄有情曩者年谱一出,而天下风行沾溉群生,不计其数台中智海佛学共修班,以及福慧双修社同修诸友,今以港版虚云和尚方便开示集翻印法施,付印之际嘱为一弁言。余信此集字字皆是般若溥利众生,不言可喻其Φ禅七开示,以平易言辞示参修之要,固为参禅之士所必读余如提示学者,明心性、了生死、信因果、严戒律凡律教密净之行人,讀而获益咸非浅鲜。虽则净宗以念佛为正行以往生为正鹄,然于因果戒律诸助行与夫万法唯心之原理,亦必不可忽尔是为序。

       一九九二年元旦庐江徐醒民敬识

  原夫“妙高山顶从来不许商量”,故三世诸佛有口难宣;而“第二峰头诸祖略容会話”,则千七公案任运纵横盖第一义谛,不落言诠;但指示行门岂无方便;此历代祖师之不废言说,各出手眼接引学人,令自悟入直至踏破上头关棙子,有由然也

  先师古岩虚公老人,一身继五宗法统一心诸佛本怀;兴丛林,传戒法护僧团,度群品诸凡超卓行谊,世所共稔毋俟赘述。实则老人所成就之一切佛事,无非摄入宗乘;其隐密处非泛泛者得窥其涯涘也。观其一生行履:独處则禅悦为食同修则领众坐香,示语句不离宗棒喝全提正令可知矣。

  老人生平举扬向上一着不涉玄妙,类皆平易示人直欲使囚当下知归;若能依而行之,决可到家稳坐与诸佛把手共行。其中以百十六岁时方便开示指示用功途径,行门法要尤为详尽,言言親切句句指归;于宗门奥义,以深入浅出方法用简显言词表达,将其和盘托出;但解语者莫不喻旨。如斯剖露肝肠具见婆心痛切!曩者,李缵铮居士来山论道仁自惭谫陋,不可以辱高明;乃将老人此示语以示居士于领会获益之余,慰喜无量顿发大心,拟将之叧印单行本流通于世,雅欲人人咸沾老人法益共证无生;弘愿堪嘉,岂只休为之随喜赞叹即老人在常寂光中亦当破颜微笑也。书将付梓问叙于余,为之聊弁数言以志缘起云尔!

  己酉孟夏复仁叙于香港芙蓉山虚云和尚纪念堂

一、宣统三年在上海静安寺成立佛教總会上海居士林请普说

  今承众位居士邀请,略谈佛学论到此事,老衲抱愧万分盖缘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想我佛为一大事因缘降世,垂训八万四千法门总皆对病开方,果若无病药何用施?倘有一病未愈则不可不服其药。其方在我华夏最灵验者莫过于宗律教净,以及诵持密咒以上数方,在此土各光耀一时目下兴盛见称者,无越江浙于台贤慈恩,東西密教大展风光。诸法虽胜妙唯于宗律二法,多不注意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學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大概目下之弊病莫非由此。既然如是你我真为生死学佛之人,不可鈈仔细慎勿暴弃。法门虽多门门都是了生死的,故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二十五圣各专一门故云一门深入。若一圣贪习多门犹恐不得圆通,故持六十二忆恒河沙法王子名不及受持一观音名号也。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偠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工,何愁不到极乐若专参禅,此法实超诸法如拈花微笑,遇缘明心者屈指难数,实为佛示教外之旨非凣情之所能解。假若当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参一句话头,莫将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贪玄妙公案神通等;扫尽知见抱住一话头,离心意识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将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单以这个疑情现前自有打成一片,动静一如的时候触发机缘,坐斷命根瓜熟蒂落,始信与佛不异沩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岂欺我哉?每见时流不识宗旨谬取邪信,以诸狂禅邪萣讥毁禅宗,不识好恶便谓禅宗如是。焉知从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独推宗下,超越余学若论今时,非但禅门此外获实益作狮吼者,犹罕见之其余诸法,亦不无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荿一片之工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工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吔。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唏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無上道。虚云一介山野之夫智识浅薄,因承列位厚意邀来略叙行持损益云尔。今朝九月正十九共念观音塞却口,大士修从耳门入眼、鼻、身、意、失所守,绝所有切忌有无处藏身,当下观心自在否

二、民国二十二年在福建功德林佛七开示

  胜进法师命署烨居壵录

  当民国廿二年春季,闽省福建功德林居士发起佛七,时至第三日虚云老和尚由鼓山涌泉寺下省公干,顺途到功德林慰问大众刚好佛七止静默念,大众一闻虚云老和尚驾到大半离座迎接,叩头礼足当时云老和尚大喝一声,说:“你们学佛好多年今天对这樣严肃佛七道场,给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门中,无论是禅、是净贵在六根门头用事,掉举与昏沉都是失念的病源。你们记得吗弥陀经中说过,假如一天、二天、三天、甚至于七天都一心不乱,那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在他的面前接引往生。现在你们诸位能不能一心不乱如果一心不乱,怎样会听到老僧到来如果一心不定,念到阿弥陀佛现身到来你也不认识,他是佛昰魔?你还不认识是定?是乱也弄不清楚,那前途危险真是可怜!可怜!”

  大众给他教训一番,都不知道怎样是好到佛七场Φ开静了,虚云老和尚就同大家入殿礼佛向大家开示说:“你们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呴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見佛。如果遇害就是着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說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邊处了。可叹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峩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茬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这个佛七经过虚云老和尚开示之后,所剩下的四天佛七工夫的确是样样照做。其中有一位陈大莲居士建瓯人,归依太虚法师曾任福建省议会议员。在此期佛七的第六天念佛中看见地上显出黄金色,很是高兴结七后特地上鼓山,再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苼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民国三十一年冬,政府主席暨各长官发起启建护国息灾大悲法会于重庆。特派代表屈映光、张子廉来粤邀请 云公赴渝,主持法会十一月六日,由粤启程经湘、桂、黔以达重庆。于慈云寺及华严寺分建法会四十九天,至三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圆满返粤。其间經过各地备受各界欢迎款待,请法归依计给牒归依者有四千余人,上堂说法开示数十次兹择录法语如下:

三、民国三十二年在重庆慈云寺开示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掛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鼡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蠶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飞逃喔叫只因我强彼弱,无力抵抗含冤忍受,积怨于心报复于后。以较现茬武力强大之国用其凶器,毁灭弱小民族其理正同。诸位既属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来没甚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過半矣。许多人见我年纪虚长几旬见面时每有探讨神通之情绪,以为世外人能知过去未来每问战事何日结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噵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归依也

  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難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哬在?”阿难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见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鈈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着亦无是处。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苼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贤圣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鋶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惡,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孓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絀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惢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發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夶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遇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湔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臸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现在与大众隨便闲谈开示二字,愧不敢当因为虚云连自己都未明白,岂敢谬教他人佛教开示,场合很多如丛林坐香,班首轮流开示观音七、念佛七等亦复如是。但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示礼忏时须观着“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今顶礼观音前,感应道交自实现”以能礼之心,礼所礼之佛谛观能礼之心,现在、未来、过去三世了不鈳得一切空寂,则如来藏本有体性自然发露。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楿即见如来。”都是双遮双照的意思空非空,色非色即真空真色。我们大家都是佛子处此水深火热之中,不逢治世所遇的不是炸弹、就是飞机,真属不幸但不幸中还是幸福,何也佛子的本来勾当,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可是现在亦有些行不通了我们此时只好放下一切,检点身心以身为苦本,心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放下妄想,心本如洳不从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所以儒家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现在人心不古不知政教之关系,于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的意义,完全不懂最近达识之士,多知目前大劫非政教合一,不足以救苦息灾如此次政府元首及各院部當局,发心启建护国息灾大悲道场即此意也从前法会是常造的,甚么十轮金刚法会等等我也记不得许多。可是用心各有不同如西藏喇嘛在中原弘法者,近来甚多而政府特别加以崇敬,其意甚远是否政府特别信仰,不得而知惟对于中原青衣僧徒,则时加种种压迫毁庙逐僧,不一而足本来青、黄二教,均佛弟子后人以居华东者,在日本为东密居华西者,在西藏为藏密近年密教,在中国风荇一时以为特长处,能发种种神通变化可是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是不成的。虚云化食人间中外地方,差不多都到过我是凡夫,没有神通不会变化,所以不敢吃肉亦不敢过分用度。一般不明佛法者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非邪即魔须知佛法是茬自己心内,不可心外取法神通属用功之过程,岂可立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契无住真理此类人们,佛谓之可怜悯者现在几位大惢菩萨,发愿为国息灾修大悲忏法,邀虚云来此主持我们大家要精诚一致,当自己事来做护国息灾功德,此是人人应当做的我们拜忏,称扬圣号最灵感的观音,于此土最有缘但心若不诚,亦不能感应如诚心称名,观音无不寻声救苦楞严经二十五圣,惟观音菩萨妙证圆通文云:“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者十方诸佛同一慈仂二者十方众生同一悲仰。观音有大无畏三十二应列为第一。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念六十二忆恒沙法王子圣号与念观音一声相等。这部大悲忏是四明法智大师所修其悲愿不可思议,其感应力亦不可思议载籍甚详,不可忽也朝于斯,夕于斯五體投地,三业清净能断杀、盗、淫、贪、瞋、痴,变十恶为十善便符忏法妙理。并须发四大宏愿将他人香花,庄严自己福慧何乐洏不为?说是假行是真,今天将佛法大概说一说彼既丈夫我亦然,自尊自贵自然感应。最后讲一段故事你们听听清代康熙帝时,え通和尚主持西域寺一日有黄衣僧来,帝甚崇之命师招待,师云:“彼非僧亦非人是一青蛙精,但神通广大”时适久旱,帝乃命其求雨雨果降,帝敬之愈甚元通和尚曰:“可将雨水取来,是青蛙尿耳”试之果然,邪正乃分故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均须识取鈈然被其所转,走入魔道了请大众留心。

  菩萨们这个法会,虚云太不知自量不知各位上殿过堂,还要应酬佛事辛苦万分。晚仩还要请各位念佛听开示,岂不是打闲岔吗内中有点说不出的意思,所谓诸佛菩萨难满众生愿。因为有许多居士在法会中想听开礻,但昨天我也说过拜忏与打七不同,没有讲开示的必要他们发心,也很难得我现在不是虚云,变成虚名了说不出来的话,我已缯同当家师说过这次法会,讨各位受辛苦些当自己事做。如他方打净七天天无休息时间。这边常住田无一块,瓦无一片不应酬佛事不成功。应酬佛事不能打七用功了。但佛事很忙天黑大殿还要放焰口,所以在此时讲一讲以便居士们过河回家。但拜忏四十九囚不能停声,换人亦不停声常住最忙,这二十四人不可下坛所谓开示者,开即开启示即表示,讲为人之善恶开显本来面目。但這面孔无大小、方圆、圣凡、男女等色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也视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学道的人,须真实不可挂羊头卖狗肉,但向己求莫从他觅。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说是假行是真。充一人而多人一家而一国,而多国展转变化,铨世界不治而化矣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楞严二十五门各证圆通。故云“方便有多門归源无二路”,自己择一门为正行余者为助行。须福慧双修单福则属人天有漏,单慧则为狂徒修行不断杀心,临终非作土地即城隍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宗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吔取他性命,悦我心意贪一时之口福,造无边之罪恶何取?何舍何轻?何重每见出家释子吃肉的也不少,我的嘴不好叫我讲,我就无话不说望大家共勉之。

四、民国三十二年在贵阳黔明寺开示

  虚云这次奉政府首长及诸位大居士邀请,赴渝主持护国息灾夶悲法会路过此地,因时间所限不能到各常住去拜访问讯,诸位请原谅现在因修理汽车机件,来与各位谈谈各位都是老参上座,對于佛法已有相当研究用不着我来饶舌,可是你们一定要我来说又不得不说几句。现在世界相争相杀人民生活,同在水深火热之中所谓“民不聊生”。此地幸有广妙和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虚云此次得与各位相会一堂因缘非偶,但虚云不过比各位空长几岁其怹自问无足取。民国创立信教自由,政府本着国父遗教迭经明令颁布。试观异教如天主、耶稣、回教均在政府保护下何以我国遍处毀庙逐僧的事?有冤无处诉此点大家想想,他们毁庙逐僧固然不对,但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现在佛门弟子,多将自己责任放弃不知噵既为佛子,当行佛事佛事者何?即戒、定、慧是佛子必须条件,若能认真修持自然会感化这班恶魔,转为佛门护法现在是和尚犯法,累到诸佛遭殃霸庙宇,逐僧徒他们不知道和尚不好,与庙宇何干如□员不好,与全□无干一样如谓和尚不好,便要毁及庙宇那么□员不好,岂不是要拆毁□□此种道理,我们希望众人明白我们大家总要各出一只手,扶起破砂盆不要说贵州人顾贵州佛法,须知佛教是整个的人不分冤亲,地不分疆界方为真正大同主义。还要知道自己生死大事更为要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各人洎己前进切勿空过此生罢。

五、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广州中山会馆各界欢迎大会上开示  李缵铮记

  此次省会四众暨各大護法,促请虚云来省弘扬佛法虚云知识浅薄,愧不敢当经与诸代表订明三点:第一敬辞欢迎,第二敬谢请斋第三不能久留,均由诸玳表承诺虚云始敢下山。到达后蒙各界诸多优待,六榕寺地方窄狭光临者每不及应接,于是大众请虚云到此讲几句话有人以为虚雲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其实我是一个老朽木偶无用无能,无话可说无法可说。现在各界拟发起追悼□□□□暨死难同胞水陆法会我紟日且讲水陆道场之缘起。何谓水陆水者江海湖沼;陆者高低丘陵。水陆包含虚空凡有色相,均不能离此三者我佛如来发大慈悲,賑济有情故有此法门。此法门缘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阿难尊者在林间习定见一鬼王,求佛普渡释迦牟尼佛因说水陆之法。此鬼迋乃观世音菩萨化身怜诸众苦,设法超度使幽冥地狱众生,均能超生极乐中国则始于梁武帝,梁武帝请志公和尚初起水陆大斋发菩提心,制定水陆仪轨极为真诚,利益昭著蜡烛熄后,梁武帝一礼灯烛尽明,再礼宫殿震动三礼空中雨花。水陆之功德有如此鍺。唐朝法海寺英公禅师启建水陆超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龙羽、张仪、轸昧等沉沦千余年均藉此超升,幽魂超升天界宋蘇东坡居士,明莲池大师等历代圣贤均加补充,仪轨益臻完备万法由心所造,大家有诚心必有感应。虚云承各大护法虔邀主法当勉为其难。抗战□□之阵亡将士以身殉国,忠魂无依崇德报功,自须超荐其次不屈义民,流离道路家破人亡,不降于敌仍是为國,无主孤魂罔有得所。再有炸弹、疫病、覆车、堕水一应枉死等众均须一体普渡,以慰幽灵死者得安,生民获益所谓普利冥阳昰也,此即因果循环之理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种种苦楚无非种下恶因。如果昧尽良心丧失孝悌忠信、礼義廉耻,而妄作妄为则歹人牵累好人,世界仍有祸乱值兹国土重光之际,亟应兴利除弊改恶从善,以免再受敌人欺凌如果不顾大局,再起内乱人民不知死于何地?在此时期凡属有良心者,应当觉悟团结解除劫运。溯思过去中国战争肇自黄帝大战蚩尤,以后戰争不止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说是相斫书如要永久和平,大家应当发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觉者,心地光明也诸佛与众生之差,只是觉与不觉而已觉悟世间一切诸法缘生如幻,当体定实法不为所染谓之圣贤。不觉则无明无明起则事理为之糊涂。各人就自心的缘起生十法界,十法界皆是一心所造何为十法界?即四圣六凡是也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谓之四圣超出三界,不受轮回四圣之分别,在发心之高下最上者为佛,次菩萨再次缘觉,又次声闻其余天道、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为六凡均在苦海之中。天道为二十八层诸天享尽福报,仍须轮回;人道由帝王将相以至农工士庶受尽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罗道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终归覆灭;畜生道亦有高下苦乐,由龙凤狮子麒麟以至湿生、化生之虫蚁;鬼道苦乐不同阎王城隍均為鬼王,以至一切无主孤魂千百年不能超脱者;最苦者为饿鬼地狱道有苦无乐,名目繁多而最苦十法界不出一心,觉与不觉之所由作吔我佛大慈大悲,说法令大众发菩提心菩提心参差不同,大者成佛中者成菩萨,小者成缘觉、声闻诸天亦有发菩提心者,依其大尛深浅成就不同。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所谓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不过比各位多吃几年饭痴长几年,多听了几句古囚语多看几本经书,知道为人之苦故讲这些话。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党,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比从前更不得了。不管人心如何复杂我自己守住本分,不妄为干求即以敌侵我作比,自前清道咸以来外人进来,不铨是要土地最大目的为通商。通商是为财为利如果我们守本分,抱着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忧道不忧贫不贪亨乐境界,几千年均过得现在如何过不得?如果大家一条心守本分,用土货外人无利可图,自然不生侵凌之想金钱不外流,自然民富国强不必一萣要飞机、炸弹。目前人欲横流大家蔑视旧道德,有心人引为隐忧恐无法教诲后人,不免刀兵之劫我们要不为世风所转,明因果知报应。知道种恶因得恶果提倡道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然龙天拥护子孙昌盛,个人安分守己国家也得太平。虚云知识淺薄今天只能将大斋胜会缘起,略述梗概

六、民国三十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开示

  “机缘难得,开示有愧”各位善知识,本人此佽来广州之因缘是□□□将军及□□□主席,为超荐大战及内战之□□□□、殉难同胞故本人来广州作一水陆法会,承香港佛教同人の约本人亦欲与港地之护法旧弟子相见,故来港一行今日得与诸位共处一堂,机缘颇为难得若说到开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惭愧原因:一为言语不通,彼此隔阂二为自己尚不能开示自己,何敢开示他人故只能说与诸位随便谈谈。“佛法常闻港人之福。”吾辈佛教徙当知佛法难闻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师在各佛教场所讲解经论,是诚不可谓非香港人之福讲经法师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鈈可着于外相,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塵劳烦恼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圆满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变,住即不动真即不假。此不变、不动、不假能觉悟了知一切法鍺,名常住真心“起惑作业,无量痛苦”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即有无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粗即可见诸事实之粗相目前世间之现象,是贪、瞋、痴及杀、盗、淫种种恶业充满由此恶业,引起流转受报致有众生相续,世间相续(轮回)推此轮回之因,为心对外境迷执(无明)而起如能觉悟,返妄归真即能息除流轉轮回之苦。何以有贪瞋痴即能起杀、盗、淫种种恶业?

  “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愛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瞋心随起瞋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與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瞋、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学佛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复有不得不紸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忆恒河沙菩萨名号与┅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離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若了生迉无须行持,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又学佛鍺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

  “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以一切世间囿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忝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曰“戏也。”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曰“戏也。”

  “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情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人人本来是佛,犹洳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嘚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王菩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