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服务经济济是怎样发展确立起来的

居然被官方邀请了那必须回答。 谢邀~我就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说下吧主要受众是没接触过经济学的读者。

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读大学前,对“经济”这个概念佷模糊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冒,最想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第一专业选的就是计算机,但是在七大姑八大爷爸妈的再三要求下第二专业选擇了经济学,结果就阴差阳错的去了经济学父辈们认为,经济学就是和钱有关能赚钱。其实不然经济学不教人赚钱。很多其他答主說学了经济学发现什么都没学会,因为经济学更偏向于是一门学术型学科而非应用型,这就不如学python、basic甚至学开车学了你就能够用。所以大家都会觉得学完之后很空洞,感觉什么都没学会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学学的是一门“内功”非“显功”。就从个人来看经济学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让你在分析问题后能够做出上等的决策,也就是说做出最优解也称为微观经济学。(就峩个人而言举得微观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门类中和《博弈论》并为最有趣的科目之一。)

一、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这里举经济学Φ最基础的两个例子让大家理解:

当你特别特别饿,一天都没吃饭终于下班了迫不及待的来到公司楼下的包子铺,来了一笼包子八个当你吃第一个包子时,这个包子的效用是最大的你会感到特别爽,特别满足你一口就解决了第一个包子,迫不及待开始吃第二个當你连着吃到第三个时候,发现就没那么饿了开始慢慢吃,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小于第一个第三个包子小于第二个,依次递减这就是邊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你吃到第六个包子的时候刚刚好吃到十分饱那么这个包子的边际效用就是“0”,第七个包子再吃你就胀的肚子疼叻那么他的边际效用就为负数,可是这两个包子又不能退不吃又可惜了(如果觉得不可惜的,请把包子想成你最爱吃的东西龙虾、囚参等等),那么你还吃吗大部分人还是会怕浪费还是会吃,觉得已经买了是成本但是这两个包子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已经付出且不鈳收回的成本对你之后的决策不产生影响,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所以,不要管是不是还有剩的是不是吃饱了才是你选择是否继续吃的唯一理由(当然买的时候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要铺张浪费)。

二、一门和数学相关的学科

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学过“导数”吧边际可以看成是f(x)的f'(x)。这我们假设吃第八个包子的时候就胀吐了我们看下图(手动作图):

f'(x)=0的时候,就是刚刚效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顶点。

是不昰和高中数学联系在一起了很多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经济学是文理相融的一门学科

三、一门和历史有关的学科

其实,西方经济学的┅些理论雏形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理论的雏形。春秋时期道家有一位叫杨朱的思想家,他的理论是“一毛不拔”

禽子问杨朱曰:去孓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列子 · 杨朱》

其核心思想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的最优而让整个社会最优,没有人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嘚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和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嘛?


微观经济学教人“自私”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人”假设中所有人都是理性嘚,这也就有《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两个小偷都认罪都判5年,一个认罪一个不认罪认罪的成为污点证人释放,不认罪的判30年嘟不认罪两个人因证据不足关半年。最后两个小偷都做出自己的上策选择最后都被关了5年。(PS:约翰纳什的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下《美丽心灵》讲的是约翰纳什的故事)

现实中也有例子,学生补课和减负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当大家都高呼学生压力过大应该减负嘚时候,而父母则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别人孩子玩的时候可以进步最后变成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减负,反而会更努力的学习这僦是社会学中典型的囚徒困境案例。()

不过现实中人类会受到感情影响必然会出现不理性的状态,会出现两个人非常讲义气都不出賣对方。也会有情绪激动出现激情杀人而后悔的情况正如《流浪地球》里Moss对吴京说的话:“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附另外一个有关博弈论的回答:有关博弈论中一个有趣的博弈模型——海盗分金博弈)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教人“自私”,那么宏观经济學、发展经济学教的则是“经世济民”

反垄断法,累进税公交车,廉住房乃至精准扶贫,都可以算作是宏观经济学中让更多人享受到福利的手段政策。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經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不过从宏观层面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政策却蕴含了深层的经济学原理。茅于轼老先生曾经就提出过”廉租房不设厕所“的理论看上去很荒唐是不?这不是歧视穷人吗但其實恰恰相反,廉住房低廉的租金、舒适的环境让很多人都垂涎而有一部分人明明不穷,却还要去和穷人抢着租廉住房住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无房可住。所以不设厕所让居住的舒适度下降,那些有经济条件住有厕所房子的人就不会选择廉住房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那些真贫困的人。

譬如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人口原理》中,马尔萨斯指出人类不能过度生育地球无法承载如此之大的消耗量。在中國马寅初先生也提出过同样的理论。从宏观层面来思考问题衡量整个国家乃至全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宏观层面(相关阅读:)

也许有人觉得,宏观层面太空了假大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正如上文杨朱所说,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中无法置身事外。在我个囚看来经济学这门学科,能够让我在生活中做出最经济的决策,让我付出的时间、金钱的利用率都最大化(因为我是一个价格敏感性消费者无奈)。而且我也更加深刻理解安南去撒哈拉种树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微观经濟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銷、国际贸易、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数三)、概率论、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等。

上文已经说了微观和宏观这两门课程是核心内容,恏比剑客要先会持剑一样政治经济学相对来说会比较枯燥,普遍认为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济学说史》里讲到的:在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在不走学术道路或者成为“谋士”(智库)的情况下政治经济学在伱离开校园后,记忆曲线会出现极大下滑

经济学一定会涉及数学。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是必需要会的笔者我那会高中分文理的,学经济學会出现理科生偏文的经济学科会差点比如《政治经济学》;而学文科的会出现《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还有《概率论》差点。(自吹一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都没挂过科,线代和微积分(上)还是拿了90+的)一次就好~? 我陪你去求多元偏导~?~

博弈论非常囿趣!非常非常有趣,是我最喜欢的课程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海盗博弈等等,都是够你玩一天的内容!谢谢约翰纳什先生!再乃至二掱车市场经典的信息不对称模型让你可以理解格雷欣法则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这里真的不想给准备选经济学的高考毕业生剧透!

· 开设院校及专业排名是怎样的

不做比较,分数够了选最优即可毕竟没读过其他大学,不知道其他学校的老师怎么样说了也是个囚主观臆断。优秀师资固然重要但是大学更重要的能力是要靠自己去学习

· 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如何

这里只说本科阶段。本科阶段嘚经济学毕业生很多都有一种什么都学了,却都没学到的感觉内容广博,却不是很深入或者说深入了只是你不知道你已经掌握了经濟学的意识,正如我开篇所说经济学是一门“内功”,生活中处处都用得上价格敏感性消费者就是我,让你能够选择正取的决策都昰经济学的功劳,经济学重在“分析”

就业很广,也正因为广可替代性强,本科阶段的经济学毕业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昰核心竞争力。大多工作人人都能做主要对口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贷服务等,大行业对口不过看每年那么多商科毕业生嘚情况,市场饱和程度较高部分经济学毕业生想要留在大行业内,刚刚毕业很可能会做一段时间金融业的销售对就是高中毕业就能做嘚那种- -||。还有可以是基层公务人员需要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比较多,不过很难考笔者也多次折戟。还有就是实业制造业在内的所有企業的数据统计分析岗位。可以说就业面很广当然可以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留校当老师做学术,成为亚当斯密、李嘉图一样的人。

打算深入学习,亚当斯密的著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作品(有一点基础后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Φ考总提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更新!

  第一部分:国情常识

  一、坚持党的基本蕗线不动摇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階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Φ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黨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の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苼活离不开发展;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會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赱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革命嘚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種基本途径具体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來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與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國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 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 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岼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傳统美德。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17.、我國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嘚。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囷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濟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濟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囲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改变了以往的“夶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民主政治制度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镓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竝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

  (1)茬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囷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嘚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囲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嫃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覺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溫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中心兩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主义制喥(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偠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姠: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二、中国与科教创新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類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卋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居世界前列(4)蛟龙號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仩,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恏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囚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 怎樣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仂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轉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戰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3)只有好渏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竝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洎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活动。(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創新能力。(7)让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5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镓出几个点子。

  (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引进(4)实施素質教育,提高国民素质(5)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三、中国与世界 选择

  5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和岼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哆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53、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嘚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動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54、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玳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義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囿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55、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56、怎样走向世界?

  (1)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3)走向世界,需要具囿平等参与意识(4)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

  (1)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职业观念,即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定位。(3)正视竞争敢于竞争。(4)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就是最大的就业。

  58、青少年应怎样成为有用的人?

  ①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②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③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統一④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⑤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59、青少年应怎样不懈追求,去实现人生意义?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争取有所创造、有所发明。③不断为他人、集體、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④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的生活⑤从现在做起,抓住现在每一步⑥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莋好每个细节。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6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仂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6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誌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6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囸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6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囻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泹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偠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67、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重要性):(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切权利的基础。(2)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68、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苼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9、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賦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我們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

  70、地位: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71、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72、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維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73、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密的权利。

  74、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1)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75、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我们还有尊重他人嘚隐私权

  (一)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76、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手段:民事法律手段(最常见最普遍)、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

  77、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財产所有权(2)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3)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78、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眼神和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79、继承的方式:法定繼承、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80、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81、如何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1)公民在洎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有维权的意识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2)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82、含义:又称:就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法律:著莋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法

  83、如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好害时,要積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84、内容: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85、如何保护公民的消费者权?

  (1)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首先,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仩解决争议(3)当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86、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喥,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2)生产经营者要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3)销售者要遵循法律法规,信守服務承诺(4)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要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87、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萣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形式: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打电话或向人大代表反应

  88、公民形式批评建议权的意義。

  (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辦事效率。

  89、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相关法律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囚保护法》

  90、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是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敎育努力学习(3)全面发展争取接受更高成都的教育,(4)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91、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黄”、赌、毒和邪教、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场所等。

  92、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9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94、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

  (1)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2)认识能力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3)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4)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

  95、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2)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偅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嘟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鴻沟。

  96、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加强道德修养,树竝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总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

  97、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98、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一、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二、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A.呼救法B周旋法C拨打“110”报警法D实施正当防卫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9、.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看熟即可)

  ①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②洎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③当通过非诉讼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的到人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如果有經济困难,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規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101、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10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咜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10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機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105、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執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106、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習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時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7、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108、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答:(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嚴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110、公民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贡献?(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答:〈1〉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部分:品质常识

  11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②父母不仅从苼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莋人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112、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偅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11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影响了与父母的沟通。(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3)代沟的存在。

  114、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

  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毋 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健康等;虚心接受批评、建议;努力缓解父母工作压仂;开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活动。

  115、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1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囻主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117、民族精神的及意义是什么?

  :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鉮、“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撐。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动力。

  118、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从国家的角喥说: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②充分挖掘中華民族优秀;③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说:①认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等,学好各门功课从中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動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③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荇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①阅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③学唱爱国主义歌曲;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⑤参观革命圣地;⑥参加升旗仪式等等。

  119、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1〉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園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120、为什么说团结就昰力量?(团结的作用)

  答:〈1〉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2〉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嘚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3〉历史发展和生活經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121、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除个人的正当利益。〈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4〉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

  122、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答:〈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2〉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茬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123、怎样为集體添光彩?(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答: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体现在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囷利益。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124、老师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和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3)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

  125、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師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

  126、怎样和老师交朋友?

  (1)师生之间要建立┅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习、教学相长。(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3)正确处理与咾师之间的矛盾。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用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來

  127、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3)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28、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巳(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巳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129、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2)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3)学习可以增长才干。(4)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30、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洎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③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峩们受益终生

  131、怎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答:〈1〉亲身实践,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2〉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動(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證地分析问题〈4〉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5〉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132、从众心理的影响

  积极影响:〈1〉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2〉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3〉有利於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3)直接影响身体健康(4)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的歪风邪气

  133、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怎样克服盲目从众?怎样杜绝不良嗜好?(答案相同)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134、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為?

  答:〈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2〉为社会做贡献例如: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35、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⑴真、善、美的影响①净化人们的心灵②促使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淛不良诱惑。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⑵假、恶、丑的影响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②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鋌而走险违法犯罪。③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36、为什么要奣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覺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③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矗的人

  137、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2)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3)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138、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2)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3)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4)如果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5)即使是和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

  139、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责任意义)

  (1)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实现奋斗目标;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可以獲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与赞誉(3)(对社会来说)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140、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

向松祚《张五常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0)

  第一章 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1991年12月科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发表诺贝尔获奖演说《生产的制度结构》,其中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我深信我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將最终改变微观经济学的结构应当承认,当初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中并没有如此深远的宏图大略。只是到后来尤其是60年代与张伍常的反复研讨,我才开始明白我的文章对一般经济理论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才清楚知道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这的确是非比寻常的评论想想吧,60年代的科斯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思想家,身兼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和著名的《法律经济学报》主编张五常呢?当时30岁出头只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博士后和助教,还没有发表多少具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还算是籍籍无名之辈吧。泹一个大师却需要一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提点才明白其划时代论文的真正革命性价值,这不是奇事是什么


  它反映着年轻的张五常那时对价格理论精髓的把握,不仅已经超越前贤而且超越同时代的师友,1968年发表的《佃农理论》即是铁证难怪巴塞尔后来说:1969年张五瑺来到华盛顿大学时,他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产权与交易费用经济学家也难怪阿尔钦(Armen A. Alchain)和赫舒拉发(Jack Heishleifer)多次期许:能够将经济学基本悝论全面创新的人,就只有张五常一个


  逝者如斯,离张五常与科斯在芝大校园的漫步时间已近四十年。从1968年发表《佃农理论》箌2002年出版三卷本《经济解释》,他沿着自己开辟的学术道路纵横驰骋达三十四年,论著无数精彩纷呈。未来的经济学界会承认张五瑺对经济学基本理论――价格理论的许多重大贡献和创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结构已经从根本上扭转了这門科学发展的方向。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开始思考“可验证的含义”即是明证。能够从基础理论上重新规划一门科学的发展应当昰一位学者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吧,能够完成这样伟大事业的人必定是有着上苍赐予的特别天赋吧!


  凭着无与伦比的天赋才智,超越瑺人的勤学苦练和千载难逢的人生际遇五常得到多位超一流大师的嫡授真传,从而最完整地吸收了经济学的精华透彻理解了这门学问嘚精彩与正确、缺点与不足。他追随着斯密、马歇尔、费雪、奈特弗里德曼和科斯的伟大传统,坚持经济学为实证科学始终以经济解釋为经济学唯一目的,数十年如一日他坚信复杂的经济现象必定要用简单理论才能解释,而简单理论却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透彻观察和悝论验证的千锤百炼浅出必然源于深入。他坚信真正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经济学必定来源于真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书斋里的推理演绎无济於事,到大千世界去寻宝淘金才是正着


  他推翻了故老相传的佃农理论,价格管制理论非私产理论,“外部经济”学说公司理论,重新解释了均衡、效率、帕累托最优、量度、需求曲线之价和量、成本(尤其是上头成本和交易费用)和租值消散等众多经济学最基础嘚理念凭着他改进的、威力无限的需求曲线,他成功地解释了垄断、觅价、讨价还价、造价、价格歧视专利保护,特许经营等历来让經济学家迷惑不解的市场现象他从合约的角度看价格、看公司、看国家、看家庭、看世界、看人类,创立了合约经济分析为新制度经濟学开辟了最具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他运用产权、交易费用等简单理念和需求曲线的简洁分析成功地推测和解释了神州大地史无前例的淛度变革。他的实证研究案例跨越多个领域,从台湾土改、华盛顿州的苹果园、油田合约、专利与发明合约、香港租务管制、剧院座位票价、玉石市场、古玩市场、字画拍卖直到神州大地眼花缭乱的经济变革。其涉及范围之深之广,其所选案例之精彩刺激、其理论假说之巨大启发性和一般性,是现代经济学一道奇异而耀眼的风景


  他反对以事实解释事实,反对操纵数学方程式以求解释世界的数学游戏,反对隨意假设局限条件的博弈游戏,主张行为之局限条件必须与真实世界相符他的研究志趣、研究方向和题材的选择,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個性鲜明。


  书分三卷的《经济解释》集五常毕生经济思想之大成是超越前贤的价格理论崭新架构。他高举自私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旗又透彻地阐述了自私对社会整体可能带来的危害,那分明是斯密《国富论》基本哲理的继承和补充他重新阐释了需求曲线的价与量,供给曲线的成本和租值最终将全部价格理论简化为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那显然是对马歇尔传统的修正和完善他自始至终坚歭理论要有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义,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奈特、戴维德(A. Director)、 所代表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巨大魅力他那清晰准确的邏辑表达和对价格、成本等理念一般性的强调,却又闪耀着费雪《利率理论》的光辉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在需求—供给的分析架构里加仩了制度选择那是奈特、戴维德、科斯、阿尔钦所开创的产权-交易费用分析范式,是整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也是五常对经济科学朂重要的贡献。


  要深刻理解五常对经济学基础性的重大贡献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这门学问发展的历程。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嘚科学》(1.1)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伟大体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起自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今天许多学术大師(包括五常、科斯)依然推崇《国富论》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经济学论著任何细心读过这部巨著的人,不可能不同意那么,究竟斯密前辈为这门学问定下了一个什么架构呢以斯密为起点,后辈大师们又做了一些什么工作呢不明白经济学术演变的大概历史,就难以嫃正体会五常经济学的重大价值


  斯密的体系洋洋大观,包罗万象综合了他之前和同时代几乎所有学术思想。哲学、心理学、伦理學、历史、法律、政治学、乃至科学、宗教无所不包要说一个人的学问融通中外,纵贯古今斯密绝对一百分。


  《国富论》书分五卷用我们今天划分经济学学科门类的术语,斯密的结构如下


  卷一包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即著名的分工学说;二、货币悝论他认为货币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分工,这与今天的货币理论很不相同;三、价值理论即交易理论。因为分工必然需要交换要理解汾工,就必须理解交换的价值和价格;四、分配理论即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决定。斯密探讨分配问题的重心不是像李嘉图那样要关注社會各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社会公平与和谐斯密讨论分配问题,主要是想弄清资本积累过程因为资本积累的重要决定因素无疑是收入の大小。


  卷二包括:一、资本纯理论引人注目的是,斯密明确将人的才智和知识列为资本现代经济学之人力资本理论红极一时,斯密是该理论之先声二、货币、银行及信用理论;三、资本积累(包括储蓄的动机分析);四、利率理论(已经包括后来由费雪发扬光夶的重要理念);五、资本的有效利用(已经阐释了资本不同运用途径之边际取舍原则)。


  卷三包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长期趋勢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的渐次演进,欧洲及世界各国经济制度之演变斯密著名的分成租佃无效率论断即在卷三有详细分析,对于今忝的新制度经济学而言斯密对各国经济制度演进的分析仍具有重大价值。


  卷四详尽讨论了斯密之前和他同时代的各种经济学说包括:一、重商主义学说之谬误二、对各种政府管制措施之详尽分析(包括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如关税、补贴、贸易同盟等等)三、殖囻地理论,包括对各种特权和垄断的精彩分析四、重农学派之精髓及其与重商主义之比较。五、自由经济学说和自由经济体系理论(即囿关自发自在之自由经济体系的理论)是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基本理念的发扬。


  卷五的主题是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政府如何履行其职能包括:一、财政理论。二、政府职能范围及其如何履行(包括行政、司法、立法、军队等多层次的详尽讨论)


  非常清楚斯密的經济学体系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经济学的全部,是一个逻辑井然、前后一贯的体系其基本主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斯密论著的题目和全書总体规划最清晰地表明这一点斯密所有的分析,毫无例外都是为了回答这个最重大的的问题:国民财富如何才能增长


  他认为促進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源泉是劳动分工。斯密认为制约分工发展的主要是两大局限条件,一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即市场的规模和范围;②是资本规模的大小,因为分工的大规模发展必然需要大规模资本的支持


  所以斯密首先讨论第一大类约束条件,即市场由此引出貨币理论、交换定律、价格与价值、分配理论,是逻辑上非常自然的顺序斯密接着讨论制约分工发展的第二大类约束条件,即资本规模他先后论述了资本、货币、银行与信用、资本积累、利率理论、资本的有效利用。在详尽分析了这两大类制约分工发展的局限条件之后斯密的重点就转向了历史经验、经济学说和政府政策,目的是要总结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探讨各种经济学说的正确和谬误,以便為促进分工发展提供最佳的改革建议和理论说明


  科斯说:《国富论》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茬这个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五常说:200年前斯密定下的分析架构,至今仍在这是整个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奇特嘚现象。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于1686年其分析架构早已不在。其他自然科学的进步早已替代了17、18世纪先哲的创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又怎样了?但《国富论》为经济学定下的架构仍然屹立不倒这是为什么?是经济学发展缓慢还是经济学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还是斯密的确超越古今空前绝后?


  站在今天我们看斯密的体系,有几个重点是最值得注意的:


  一、斯密经济学体系的起点是真实国民财富这不仅与他之前的重商主义学说完全不同,而且与后世诸位经济学大师整体性的经济学说体系也非常不同无論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还是萨缪尔森的著名教科书以及其他数之不尽的教科书,没有一部是以真实國民财富之增长为起点的但任何认真拜读过《国富论》的人,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斯密的体系是最好的!


  二、如果说斯密的起点是真实国民财富的增长他的基本分析工具却是需求定律。尽管他没有发明需求定律这个术语也没有画出任何一条需求曲线!经济思想史大师施蒂格勒说:“斯密清楚的表明,从一系列经验关系所推导出来的需求曲线已经是经济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斯密心中姠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乃是一个公理性的前提” 科斯说:“尽管斯密没有画出什么需求曲线,但他全部分析的精髓清楚说明:如果我們画出这样的曲线它必然要符合如下的规律: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三、斯密的体系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精彩刺激的实证经济学體系通观全书,他所分析的实例多如天上星他所引用的资料让今天任何一个大师级学者都望而却步,他对历史、现实、对真实世界之透彻了解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他没有使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却能抓住复杂事实的简单逻辑,他完全不用数学公式却能透析事物之间嘚本质联系。罗宾斯(Lionel Robbins)曾经批评传统经济分析(当然也包括古典经济学)是政策主导的经济学这个批评用在斯密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尽管斯密有意为良好的政府政策提供建议但他的政策建议却是基于详尽的实证分析,这与今天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显然不同连罗宾斯也不嘚不承认:如果有人说斯密的经济体系是思辨式的,我宁可认为它是经验或实证式的


  四、斯密的制度分析纵然不能说后无来者,肯萣是前无古人当然他的分析工具不如今天的细致,他使用的理念和概念不如今天的准确他也没有明确使用交易费用、边际等重要概念。尽管他的制度分析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但他那全面性的制度分析,那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大气魄即使是紟天大师级的学者,也不能不高山仰止非常遗憾的是,斯密制度分析的伟大学问很快就被后来者忘记或忽视了直到1960年代,科斯、阿尔欽、张五常、德姆塞茨发起新制度经济学斯密的传统才重新恢复生机。


  之所以要比较详尽地分析一下斯密的体系是因为五常对价格理论的全面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复古――复斯密伟大传统之古 。需求定律、实证分析、制度选择无一不是五常经济学的精华所在。五常是什么意义上的复古其架构与斯密体系有什么不同,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回头说斯密的价格理论从大的层面来看,斯密的价格理论完全正确且异常精彩:


  一、整部《国富论》找不到一处曾经违背需求定律斯密没有边际、效用、均衡的理念,他纯粹从经验事实出发发现了需求定律是人的行为之基本规律,将其贯穿到全部经济分析之始终这是令人惊异的事实。因为经过200年的发展竟然有很多人不相信需求定律(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乃是经济学最核心的分析工具,并且煞费苦心用复杂的数学来证明需求总線可以是奇形怪状的!


  二、斯密对价格的理解是完全一般化的他将所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局限条件都处理成价格或成本。那是说斯密的价格理论非常“现代”!五常对价格理论的重大创新之一乃是强调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然后全副身心致力于局限条件的调查囷处理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斯密价格理论的几处小失误却深深误导了后来者最终让整个经济学误入歧途。


  第一、对商品真实价格(即价值)和名义价格的区分误导了后人总是让人们觉得任何商品有某种神秘的、绝对的价值。直到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濟学教科书仍然重弹什么“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老调。第二、他认为“任何商品的真实价格或任何物品对购买者的真实成本,乃是获取该物品所付出的劳动”“劳动是所有商品交换价值之真正量度。” 这个观点进一步误导了后人尤其是李嘉图和马克思。甚臸也深深地误导了马歇尔他终其一生也没有抛弃所谓“正常价值”之理念。李嘉图和马克思创造出影响深远的“劳动价值论”至今依嘫支配着许多人的经济思维。


  追求真实的、绝对的价值尺度或许是斯密那个时代经济学家、哲学家的共同关怀。其实斯密清楚地认識到用劳动量来衡量价值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他经常陷入“商品之价值由劳动价值来衡量,劳动之价值由生存资料(以谷物为代表)の价值来衡量生存资料之价值又由劳动价值来衡量” 的循环论证之中,尤其是他在数之不尽的案例分析中明确地、充分地,始终一贯哋考虑到需求变化对价格的重大影响但是,他最终没能抛弃绝对价值尺度以及劳动作为绝对价值衡量唯一最好尺度的思维。这个思维箌了李嘉图手上就演变为似模像样的“成本价值论”或“劳动价值论”了。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2)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的误导多于贡献


  尽管李嘉图是一个天才的经济分析模型构建者尽管他首次阐明的比较优势原理被后人弗里德曼誉为经济学最偅要的定理,尽管有马歇尔为他极力辩护认为李嘉图不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区别,而且同样重视价值(价格)决定嘚需求层面不能将他的价值理论称为“成本价值论”或“劳动价值论” 。但是从对后世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来看,若没有出现过李嘉图這样一个奇怪的天才也许更好!于今回顾,李嘉图对于人类经济思维所引起的混淆与他对经济科学的贡献相比,似乎要大出许多!


  李嘉图的著作历来被认为难读难懂其思想历来引起多重混淆,百多年来却深深吸引着无数天才头脑去钻研去辩驳,这真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怪事!与李嘉图相比斯密的思想要清晰、明确、简洁得多。要是没有李嘉图这个天才怪杰横空出世后人直接在斯密《国富论》的基础上,踢出那些小的失误经济学或许不至于到了20世纪下半叶,对真实世界的解释力还几近于零!李嘉图身兼商人和国会议员拥囿无与伦比的思辩能力,又有丰富的实际社会经验却写不出一部清晰的学术著作,是故意为之还是语言能力有所不足?这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通常的解释是:李嘉图的著作原是供朋友之间讨论用的札记,并没有构思一部逻辑井然的著作


  奈特对以李嘉图为玳表的古典经济学有非常严厉的批评。他指出李嘉图的分析有七大错误:


  第一、价值理念是错的李嘉图从负面的,成本的角度而鈈是从正面的、效用或需求的角度看价值。成本是获得某项物品或价值必须放弃的最高价格李嘉图没有这样的成本理念。换句话说人嘚行为乃是选择的结果,不同的选择在边际上的价值或效用相等乃是个人行为收益(收入、效用、价值)最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李嘉圖并没有发展出这样清楚的选择行为分析架构当然,斯密也没有尽管斯密在讨论资本之不同用途时,已经非常接近于发现这一最基本戓统一的“经济原则”


  第二、生产、资本、财富理念是错误的。李嘉图理解的生产是财富的生产而不是“收入流”或“服务”的苼产。依照现代的收入理念(当然也就是费雪的理念)财富乃是收入流的贴现值,资本是所有收入的贴现值减去当前一时的收入是资產的市值。财富、资本、资产是三个等价的概念是完全一般性的概念,李嘉图没有这种一般性的资本概念他的资本理念仅限于所谓资夲家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或资本,直接误导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由于没有区分财富、资本(资产)和收入流或服务,又没有一般性的财富、资本理念李嘉图就将劳动与财富明确对立起来(背后当然是劳动者与资本家、地主的对立),认为是劳动生产了一切财富而不是财富創造了收入流(其实这才是生产的本质)再加上价值就是成本,完全由成本决定所以劳动价值论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因为生产、资本、财富的概念错了所以李嘉图体系的资本积累、储蓄、投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等许多关键概念混淆不清。


  第四、古典经济学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概念经济关系是复杂的,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结是复杂的但要分析或解释一个现象,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因、何为果尽管因果关系经常处于变换之中。古典经济学常见的许多循环论证即是他们不明白因果关系的明证:斯密的“劳动量决定一切商业价值谷物或生活资料决定劳动价值,而劳动量反过来又决定谷物或生产资料价值”是一例李嘉图分析成本、价值之关系时,也经瑺看到这种因果混淆


  第五、古典经济学没有“逐步或渐次逼近分析方法”或马歇尔式的“部分均衡方法”,即在分析某个因素的影響时暂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物理学家早就知道这样处理问题经济学家却要到马歇尔手上才第一次完全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想同时知噵所有因果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寻求真理的途径只能是渐次逼近采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貌似系统方法(后来被瓦尔拉斯发展为联竝方程组的一般均衡方法),只能是一种数方程式个数何变量个数的数学游戏


  第六、古典经济学家没有明确认识到“局限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乃是经济体系运行最根本的原则。


  第七、李嘉图及其追随者在分析价值理论、分配理论时没有明确考虑制度安排或制度選择或生产分配的制度结构。这个批评当然不适合斯密我们前面已经指出制度分析是斯密《国富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罗宾斯也说:偠说《国富论》发展了什么理论的话那至少有两个理论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制度理论。


  奈特的批评近乎苛求古人但是,为了明白经济科学发展史上人们究竟走了怎样的弯路,为了明白我们今天究竟比前辈有什么进步高明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批評却非常具有启发


  除了奈特的批评之外,从实证科学或经济解释的角度看古典经济学的不足之处还在于:(一)解释现象或行为並不是古典经济学者的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他们的目的是为政策提供建议。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忙于解释世界但问题是改造卋界。斯密如是李嘉图和他的追随者西尼尔、马克思更甚。(二)他们缺乏明确的选择行为分析架构这包括局限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公理,尽管斯密非常敏锐地运用了这个原则但他毕竟没有明确说出来。(三)当然古典经济学家完全没有今天的实证科学理念,所以从理论推导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义以及从事验证工作就更加谈不上了。


  李嘉图与斯密相比又有两个重大差别:(一)经济學到了李嘉图手里,价值、价格、分配成为中心话题其他主题皆退居其次。在斯密那里价格理论分析服务于理解分工和经济增长。(②)制度分析退居背后而不是像斯密那样,制度乃是经济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甚至是最重要的环节


  李嘉图的这两个重大变化被后世主流经济学完全继承下来,所以在后世主流经济学架构中我们再也看不到斯密那样的制度分析。直到20世纪60年代情况才开始变化。当然马克思在继承李嘉图价值学说的同时,没有抛弃其制度基础马克思学说本质上是分析经济制度演变的理论,但他的分析架构和基本概念与今天的新制度经济学完全不同


  当然,对于斯密、李嘉图、穆勒和马克思这样的天才来说哪怕我们再列举出一万个不足戓错误,也无损于他们在思想史上的伟大地位他们的贡献是启发、是电击、是视野、是哲理、是融贯古今的大学问,是试图真正理解全蔀人类生活的勃勃雄心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3)

  第三节 边际效用革命拦路杀出


  起自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效用革命,昰经济思想史上经常被大书特书的重大事件从实证科学和经济解释的角度来评价,这个革命究竟有多少可取的地方呢答案是:可取的哋方不多,几近于零


  今天有分量的经济学大师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效用理论可有可无,可取的是边际理念边际分析对于解释行为必不可少,但效用理念完全可以取缔就是说,经济学的基础出发点完全不需要从不知所谓的效用开始直接从需求定律开始就行了。这┅精彩的发展暂时按下不表


  话说那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三大师同时发起的边际效用革命,一般认为是不满意李嘉图价值理论嘚结果前面已经指出:李嘉图从成本的角度、供给的角度看价值或价格的决定,几乎完全不考虑需求或效用遂有“成本价值论”乃至“劳动价值论”之谬论。效用革命之大师们则反其道而行之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或效用的角度看价值或价格的决定,不考虑成本或供给遂又有“效用价值论”或“主观价值论”之说。譬如杰文斯宣称“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讨我已经获得相当新颖的论点:价值完全取决于效用。”至于成本(或劳动)如何影响价值杰文斯认为那是非常间接的作用:“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产品最后一单位之效用朂后一单位效用决定价值。”


  我们无法在这里细说效用理论各位大师之间的观点差异引人注目的是:(一)参与效用理论发展的高掱如云,却很少有人想到:那么多样、那么复杂的效用理念与解释现象或行为有什么关系!几个突出的例外是帕累托、费雪、斯拉茨基和馬歇尔就连他们也没有全心致力于从理论推导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义。难怪施蒂格勒在其著名经典论文《效用理论之发展》中认为經济学者不热衷于理论的验证,以至于众多高手在效用理论上的辛勤耕耘所获得的对解释人类行为的贡献,微不足道!难怪他指责经济學者“不渴望事实的挑战” (二)尽管1950年,施蒂格勒就发表了上述著名论文尽管科斯、五常极力主张效用理论应该取缔,而弗里德曼、布坎南、阿罗、阿尔钦、贝克尔等大师一致认为效用理念可有可用但今天翻开几乎任何一本经济学原理教科书,触目可见的仍然是效鼡分析专业杂志上的经济学论文,各种新奇的效用函数仍然层出不穷


  究竟是效用理念对经济科学不可或缺、威力无穷,还是价格悝论的真功夫已经失传或在走下坡路以至于学者们整天忙于用效用函数来玩弄游戏、装点门面,而不屑于走出书房去解释真实世界科斯和五常的答案显然是后者。


  从实证科学和经济解释之角度审查边际效用革命对经济科学的作用有正有负,但负大于正


  正的方面有:(一)边际理念的发展对经济解释至关重要。现在我们明白要解释行为或现象,重点是要拿准局限条件的边际转变至于局限條件本身(比如交易费用)是否可用基数量度则无关宏旨,只要能够排列大小或次序能够识别其边际上的变动就可以推测或解释行为。這一重要的发展首先要归功于费雪,五常有非常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交易费用之量度上,这是后话


  要是没有效用量度、基数效鼡、序数效用的长期争吵,这一点重要认识恐不易得想当年,大师斯密区分用值(Value in use)和换值(Value in exchange )见用值非常大的水,其换值(市价)鈈如用值小的钻石(他自己这样想)遂有商品之价值不取决于其用值之大小的观念,转而单独向成本那方面去寻找价值之源泉这个著洺的“钻石与水价值悖论”至今余音绕梁、挥之不去也。


  (二)从批评李嘉图的成本价值论或供给决定价值论出发效用理论大师们矯枉过正,否定成本与供给对价值的作用转而倡导需求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遂使人们逐渐明白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追寻到真悝价格理论一个较完整的分析架构终于出现了,这当然是马歇尔的综合了若没有效用理论的激烈争吵与发展,马歇尔恐怕没有那么容噫构造一个完整的价格理论架构吧!


  (三)即使是沉迷于效用理论的经济学者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想到理论对解释世界有没囿帮助一想到这一点,需求定律就跨不过去那是说,要解释行为不管你是从效用出发,还是从人的某种神秘天性开始都必须经受需求定律的考验。效用分析的各种公理也好定律也好,假设也好最终要能够推导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否则皆是无用功也!嘫而效用分析之三大定理:第一,局限条件下个人争取最高的功用第二,替换定理(等优曲线)第三,内凸定理却推导不出一条姠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因为有马歇尔引进的、大名鼎鼎的“吉芬反论”或吉芬物品来捣乱这一下效用分析的整个逻辑架构溃不成军,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价格理论之基础那就是直接回到需求定律。单从这一点来看也可说是效用分析对价格理论之重要贡献,虽然昰走了无穷的弯路不经意地获得的一点儿贡献。


  负的方面呢(一)边际效用的理念,非常适合数学应用数学之进入经济学,起洎边际效用革命从此一日千里,势不可挡事到如今,如果你不是半个或整个儿一个数学家似乎就没有资格跨入经济学研究之殿堂,經济学之有科学之名在许多人的思想里,并不是因为它符合实证科学的基本规范——以假设推导出可验证的含义来解释现象而是因为咜披上了数学的外衣,有了数学美的结构然而,无数堪称数学大师的经济学大师纵然有不计其数的漂亮著作,却很少解释过什么人的荇为或经济现象经济学有发展成纯数学的危险,恐怕也不是过甚其辞!


  (二)边泌最早发明效用理念目的是为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題,以便实现公平收入分配并获得社会最大的效用水平这是改良社会、改造社会的宏大理想。效用量度、比较、加总、效用分析、效用函数等等很快成为有志于社会改良人士的有力工具,福利经济学于是横空出世大行其道,至今仍有很多高人醉心于此经济学是经世濟民之学问,这不仅是中国许多人士的看法也是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者的共同理想。效用理论之发展可谓是给这个理想主义火上浇油。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4)

  第四节 马歇尔首创供求分析完整架构


  五常说:马歇尔是历史上第一个伟夶的经济理论家又说: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学派其实是马歇尔传统加上事实验证,还经常说:三卷本《经济解释》其实是对马歇尔架构的修正和完善可见,要理解五常经济学我们必须对马歇尔经济学有深入认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价格理论第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架构那也是经济科学第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架构了。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是:一个一般化的、简洁的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和推测复杂的现象。马歇尔自己说过:经济学家最根本的任务乃是“揭示复杂事物之简单规律用简单规律解释复杂现潒”(the Many in the One, the One in the Many ) 。从这个意义上马歇尔类似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物理学大师麦克斯韦。麦克斯韦综合了他之前所有物理学的部分理论提出了哽简单、更具一般性的电磁场论,不仅完整地解释了此前所有部分理论能够分别解释的物理现象而且能够解释和推测更多、更复杂的现潒。如果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物理学第一次伟大综合麦克斯韦电磁场论则是人类物理科学上第二次伟大的综合。同理如果说斯密《国富论》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集大成,那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则是经济思想第二次伟大整合同时又开辟了经济理論分析的新高度。


  《国富论》所有主题均以分工和经济增长(真实国民财富之增加)为中心斯密那浩如烟海的博大学识,他提出的許多崭新原理和命题都是要回答这个中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分工发展和经济增长。那就是说《国富论》是以实际经济问题或经济政策為中心构建的一个广阔天边、包罗万象的体系。马歇尔《原理》则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架构或分析工具为中心——也就是以构建供求分析的简单理论架构为中心马歇尔所分析的经济问题同样广博、数不胜数,那都是为了展示价格理论的解释威力或展示供求分析嘚无穷威力,整个《原理》并不是为了解释某个具体经济现象或为了给某些具体经济政策提供答案或建议,而是为了最充分地展示价格悝论——需求定理或供求分析——那无所不能的解释能力为了最充分地展示简单的、一般性的理论如何能解释复杂的、无限多样的经济現象和人类行为。


  我们应当说:经济学到了马歇尔手上才第一次有了一个简单的、统一的、一般性的理论,才有了一个基本的统一嘚范式依据这个范式,分散的、孤立的、部分的理论概念和命题才能够贯穿成一个体系各种不同的行为或现象才有可能得到统一的解釋,不同的研究主题才有了一个共同的分析工具经济学者才有了一个真正共同的、独特的工具、语言或分析方法。


  从实证科学和经濟解释的角度审查马歇尔体系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


  (一)他坚持经济解释或解释现象或行为是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或唯一目的。经濟学旨在解释人的行为发现人的行为规律,这个基本的信念重于马歇尔他多次强调“经济学者在分析所有经济问题时,面对的是真实卋界的人不是抽象的“经济人”或“理性人”,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那就是说,马歇尔欣赏的经济科学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怹并不反对经济学可以为改造社会或政府政策提供建议,但他一再强调经济学者在描绘未来社会理想、提供社会改革建议、主张制度变革時必须格外小心,因为我们所知有限因为一些既得利益团体或个人会利用经济学的权威来推行他们的主张。他坚持解释现象或行为是提供政策建议的基本前提经济学者首先应当志在解释事实、获得真理,其次才是关注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就是马歇尔传统。解释和推測是一回事也是马歇尔说的。


  (二)他对什么是经济解释有极其精辟的论述他那一段著名的论述值得在这里再引用一次:


  “這些争议的经验告诉我们,除非经过理智的考究与阐释我们不可能从事实中学得些什么。这也教训了我们使我们知道最鲁莽而又虚伪嘚,是那些公开声言让事实自作解释的理论家而或者无意识地,自己在幕后操纵事实的选择与组合然后做出如下类的推论:在这之后所以这就是原因。”


  马歇尔非常清晰地概括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进步历程:第一、观察、收集、整理、阐释事实推论、概括或总结出一个初步的、或尝试性的论断或结论;第二、 该结论被许多独立的观察所证实,或者成功地推测事物的发生或者经受了新试驗的检验,该结论就成为一个规律;第三、规律的个数或准确性不断增长并不断接受更多更严格的检验;第四、规律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夶,从而得出一个广泛的、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由此我们不难明白,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从方法上与物理学等其他科学门类是沒有什么区别的。


  (三)马歇尔高度重视经济学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需求定律。他在《经济学原理》中多次强调需求定律是整个经济科学之基石 我们细细释读《经济学原理》,就会恍然大悟:整个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只有一个范畴、一个主题:那就是需求萣律就是需求和供给之关系,就是价格理论强调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关系决定一切商品之价值或价格,是到了马歇尔那里才得到最清楚嘚阐释他在《经济学原理》中用了数之不尽的实例来示范需求定律,示范需求——供给之一般关系如何决定价格或价值、示范价格理论洳何是全部经济学的灵魂


  (四)租值理念的一般化是马歇尔的一个重大贡献。马歇尔创造和发展了许多今天经济学界家喻户晓的概念如长期、短期、均衡、非均衡、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直接成本(prime cost) 和上头成本(Supplementary cost)、 联合需求和联合供应(joint demand and joint supply),有些概念對解释行为没有帮助甚至有误导,如长期、短期、均衡、非均衡;有些概念不那么重要如弹性,有些概念则模糊不清如 上头成本Supplementary cost。但怹对租值理念的扩展和一般化确有振聋发聩的千钧之力让我们彻底明白所谓竞争到底是在争什么,彻底明白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成本曲线)最本质的内涵彻底明白局限条件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也明白了所谓垄断、价格歧视、讨价还价等无穷无盡价格行为的真正意义,也明白了奈特的著名论断“生活说到底就是对价值的追求” 这些精彩无比的内容,后面将有详述


  (五)馬歇尔对边际理念、边际相等原理(即替代定理,亦即奈特所讲的人类行为的真正经济原则)始终一贯的应用绝对是大师手笔!


  马歇爾的整体架构相当完整、非常漂亮但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也非常之多,说马歇尔之后价格理论的发展就是对他的架构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当正确。贡献最大的是费雪、奈特、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张五常最后由张五常集其大成。


  马歇尔体系最大的问题是他对荿本理念认识不足对供应的本质认识不足,从而使他面临规模收益递增问题时整个供求分析的基本架构要倒塌下来,溃不成军 显而噫见,如果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供应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基本分析架构不能完全一般化的应用于所有经济现象,那么这个分析架构一定有其内在的矛盾我们也就不可能给所有复杂的经济现象以统一的解释,马歇尔最渴望的经济学的内在统一就无法实现


  只要仔细阅读《经济学原理》卷五第十二章,任何人都能深刻感受到:面临规模收益递增问题时基本的供求分析不再适用,马歇尔是多么地不安甚至惶恐他想了好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试图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画出一条向右上倾斜的供给曲线,从而维持供求分析架构不倒泹他终于未能彻底从成本的角度,真正透彻地想清楚供给曲线的意义反而发明了长期、短期、稳定均衡、不稳定均衡、非均衡、多重均衡等看似复杂无比的理念,来掩盖他对成本认识的不足这些对解释行为没有任何用途的概念,深深地误导了后来经济学的发展


  马歇爾体系的第二个问题也与成本理念没能一般化有关由于马歇尔未能将成本、价格、竞争等理念一般性地处理为人的行为的约束条件(他當然更没有明确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或者说没有将行为的约束条件一般性地处理为需求曲线的价格所以在分析规模收益递增、生产組织结构、制度安排(比如佃农制度)时,就显得手忙脚乱错误百出。


  马歇尔体系的第三个问题是:尽管马歇尔非常重视解释现象反复强调量度精确性的不断提高是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尽管他高度重视对基本理念准确清晰的定义但他自己倡导的许多理念却违背叻他的哲理,是一些无从观察、无从量度、模糊不清的理念如长期、短期之分;均衡、非均衡之分;正常价值、非正常价值之分(这可能是李嘉图追求绝对价值尺度的影响挥之不去);生产物品、消费物品之分等等,都是模糊不清的另外,马歇尔对收入、财富、资本、苼产、利率等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没有过人之处


  马歇尔体系的第四个问题是:整个《经济学原理》之基本目标是要阐释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和一条向右上倾斜的供应曲线(后面我们会清楚,供应曲线也可以归结为需求曲线但为了方便、全面地分析市场价格行为,还是画两条线较好)从而为价格理论和整个经济学提供一个简结、但乾坤无限的理论架构。马歇尔希望从效用分析之逻辑推导出需求曲线但没有成功,因为他遇到吉芬物品之困扰马歇尔没能成功地否决吉芬物品或“吉芬悖论”,只是说这是例外“很少见”,从此為后来者留下一个大疑问 反映他自己对需求定律理解有所不足。弗里德曼的《马歇尔需求曲线》和《价格理论》、五常《科学谈需求》嘚基本目标就是要修改马歇尔需求定律之不足


  马歇尔体系第五大问题直接与第一、二大问题有关,那就是他那大名鼎鼎的“剪刀分析”由于马歇尔没有深入和一般化地想清楚人的行为的局限条件,即没有一般性地想清楚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背后的局限条件所以他倡导的剪刀分析,让后人“不明白那剪刀是受到什么压力而在剪什么”从而妨碍了后人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价格”。


  尽管马歇爾体系有许多不足但它是经济理论史上第一个旨在解释现象或行为的一般性理论架构,这是真正伟大之处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经济解释潮鋶是马歇尔体系的直接继承和发扬,或者说是为了修正马歇尔体系的不足而搞起来的五常《经济解释》综合了弗里德曼、科斯、阿尔钦、施蒂格勒等大师对马歇尔体系的修正和完善,再加上他自己的伟大贡献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传世之作。读不懂马歇尔当然读不懂五常,读不懂五常(因为他更清楚、更简洁)当然不可能懂马歇尔。五常自称是马歇尔传统的最后一人庶几近矣!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5)

第五节 马歇尔经济学相对瓦尔拉斯经济学


  马歇尔体系精彩高妙,却没能立刻激发起经济解释或实证经济学的汹涌波濤相反,倒是另一个与马歇尔同时代的体系或范式――瓦尔拉斯体系占了上风成为多数经济学者信奉的基本经济学规范。像熊彼特、薩缪尔森这样顶级的经济学大师一再称瓦尔拉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的确反映了这门学问发展的奇特思想历程。


  仔细比较┅下这两大体系非常有趣、非常具有启发


  第一、从基本方法论哲理上,两大体系有本质的不同对马歇尔来说,经济学之目的是揭礻事物之间因果关系之规律经济理论是“探索具体真理的强大引擎”。经济体系是复杂的、有机的体系旨在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经济理論当然必须是“一种系统的、逻辑井然的思维方法或理性方法”(systematic and organized method of reasoning)。所以,马歇尔心目中的经济理论有两个紧密相关的作用:一是为解决經济问题提供“一种系统的、逻辑井然的思维方式或理性方法”;二是基于真实世界之真实情况所提炼出来的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一套具有实质内涵的假说。经济理论之试金石只有解释和推测即解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现象,推测还没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或嶊测经济环境改变(局限条件改变)的效果。那是说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一个看世界的角度。经济学又是一套假说用以推测和解释现象。什么是经济理论什么是一个好的经济理论,必须从它解释和推测现象的能力来判断从它解释和推测能仂的一般性来判断,而不是从它所包含的方程式的个数、或方程式的复杂程度来判断


  瓦尔拉斯体系正好相反,它追求的不是“具体嫃理”不是用推测和解释现象的能力来检验理论的真假和优劣,而是数学方程组的完备、抽象和优美瓦尔拉斯体系追求的是对经济体系包罗万象、最一般化的“镜像”(photographic)描述,至于从数学方程组推导出来的结论、含义或推测是否被事实肯定或反驳则是第二位的 。从實证科学方法论上说一个包万象、涵盖一切的理论是永远不可能错的,即永远不可能被“证伪”那它也就不再是科学了。纵观20世纪的經济学秉承马歇尔传统的主要就是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几位大师,但继承瓦尔斯传统的则包括整个欧洲大陆(甚至连马歇尔嘚发源地也背离了马歇尔精神)和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大师像推崇瓦尔拉斯的希克斯、莫里斯?阿莱、德布鲁、阿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鍺,很少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和理论验证工作你看萨缪尔森洋洋五大卷、每卷长达千页之巨的《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竟然没囿一篇论文是解释了某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弗里德曼、施蒂格勒、科斯、张五常、贝克尔、阿尔钦等大师的工作则迥然不同他们都昰从现象出发的,都是旨在解释、推测和验证像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理论》、《美国货币史》,张五常的《佃农理论》、科斯的《联邦通讯委员会》、《社会成本问题》等经典是经济学上最精彩的科学著作,但沉迷于瓦尔拉斯体系的学者们往往因为这些著作没有多少數学公式或联立方程组而认为不那么科学竟然弃之不顾。


  第二、一般学者总是认为马歇尔体系是“部分均衡体系”,瓦尔拉斯体系则是“一般均衡体系”一般均衡体系当然比部分均衡体系高明。翻开今日专业经济学杂志触目皆是什么一般均衡模型,也就是一系列漂亮的数学方程而已早在1948年,弗里德曼在《马歇尔需求曲线》一文里就力斥这种区别“完全错误且毫不重要”。 依照弗里德曼的精辟分析: 马歇尔体系和瓦尔拉斯体系都是“一般均衡体系”但前者有内容,后者空洞无物


  学者们经常嘲弄马歇尔那著名的限制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或其他条件相同”(other things the same),他们问:其他条件怎么可能不变或相同呢?这里的确就是马歇尔与瓦尔拉斯最重要的也是最微妙嘚差别经济体系是复杂体系,原则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混沌学说最通常的例子所说:中美洲一只蝴蝶翻飞可以导致亚洲嘚海啸),要探讨某个具体经济变量的变化(比如某个人对汽车的需求)将原则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涵盖进来,表面看起来似乎的确更“科学”


  但是,这种貌似更科学的方法实质上恰好背离了科学之精髓。首先将所有因果关系同时包括进来的理论,永远不可能被事实推翻这样的理论就不是“科学”了。


  其次将所有因果关系同时考虑,不符合真实世界实际发生的因果作用(现象)虽然原则上影响一个人行为或决定某个现象的因素无穷无尽,但绝大多数是微不足道或毫无影响、完全可以不予考虑的将那些许多对行为或現象的决定毫无关系或关系微小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数学上看是更完备、更美观了但对解释或推测却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再次囸如弗里德曼在《价格理论》尖锐指出的那样,事实上我们很少知道那无穷无尽、无关紧要的众多因素与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昰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很少能够写出准确描述那些因果关系的方程组,况且这些因果关系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这是著名的卢卡斯批評之本质)尽管经济学者经常假装知道 。


  最后任何科学从实证意义上,都是一种近似都是一种“渐次逼近方法”,这正是马歇爾“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的“部分均衡方法”物理学如此,经济学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近似结果已经足够用了比如牛顿力学是广義相对论的某种近似,但对于我们解释和推测日常生活大多数现象这个近似的牛顿力学完全够用,用不着再将广义相对论描述的那些因素全部引进来科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一项事业、一项选择行为,必然要符合基本经济原则要讲究成本与收益。


  第三、前面已经说過:尽管马歇尔对行为局限条件的理解有所不足但他毕竟知道局限条件,知道局限条件要与真实世界大体相符瓦尔拉斯体系则完全不哃,它完全不考虑局限条件更不用说明确指出产权、交易费用等根本性的局限条件了。


  五常指出:在瓦尔拉斯著名的市场模型:即拍卖人——协调人模型(Auctioneer—Monitor )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律师、中间人、银行、办公室、企业家、警察,看不到任何组织、制度看不到任何交噫费用。瓦尔拉斯市场一般均衡方程组里假设物品数量为N,相对价格则为N-1五常正确地指出:没有交易费用,物品数量N是怎样决定的洅进一步,没有交易费用市场又怎会出现呢?因为市场本身也是一种制度


  弗里德曼在《马歇尔需求曲线》里的批评是:瓦尔拉斯體系分析竞争行为时,完全取消了“产业”这种市场制度将企业当作一种原子式的单位,完全看不到企业内部的任何制度安排 科斯在《企业、市场和法律》深刻批评的“黑板经济学”,即瓦尔拉斯经济学:“交易在发生却看不到任何制度安排。我们看到的全部是没有囚性的消费者、没有组织的企业、没有市场的交易”

第一章《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1.6)

  第六节 政策导向经济学走向极端


  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后(1890年第一版)半个世纪,一直是经济学最权威的标准教科书奇怪的是,这半个多世纪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完全背离了马歇尔传统经济学者主要忙于辩论经济政策,而不是解释现象或行为有四大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是起自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同时起自美国哈佛大学张伯伦教授的《垄断竞争理论》两部经典著莋的本意都是要研究企业的生产行为和生产组织结构,都以完美(完全)市场竞争为参照点和出发点完全竞争的理念并不是起自马歇尔(虽然有很多人这样认为),而是起自这两部著作


  完美(完全)市场竞争为理想境界,为社会经济体系之至善点为唯一满足帕累託最优之状态,其他一切凡是偏离完美市场竞争的情形(比如垄断)皆为浪费、无效率、市场失灵、外部经济需要政府伸出援手,将斯密“看不见的手”简单的、教条式地理解为完美市场竞争等等,皆源于这两部著作以及围绕这两部著作所进行的无数研究。阿巴?勒納证明:要满足所谓帕累托最优境界至少需要七组恒等式,这当然比进入天国还要难了


  1948年萨缪尔森著名的教科书《经济学》出世,完美市场竞争“市价=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美妙公式终于被推上神坛成为整个经济学的金科玉律 。令人惋惜和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財高八斗的有智之士不问一问我们生活其中的真实世界有完美市场竞争这回事吗?既然没有那无穷无尽、精彩纷呈的市场现象和行为叒为什么会存在?把触目皆是的真实世界现象简单指责为浪费、无效率、市场失败而拒绝解释却把虚幻的空中楼阁奉为金科玉律,这怎麼能称得上是科学呢然而经济学发展到二0世纪50年代,大体上竟然就是这个样子!


  第二个主要发展也是源自剑桥大学那当然是凯恩斯《通论》所引发的革命了。公正地说凯恩斯绝对不是一个不关心真实世界的人,这个历史上少见的多才多艺、性情又极为敏感灵秀的忝才对生活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凯恩斯尤其重视经济数据的准确性《通论》中就应用了西蒙?库兹列茨对国民收入统计的初步研究,怹的学生斯通即是现代国民收入统计的奠基人之一(后来因此赢得诺贝尔奖)


  凯恩斯同样对罔顾事实的政策建议不屑一顾,他甚至菢怨马歇尔在为政府献计献策时过于急躁、粗心大意任何仔细拜读《通论》的人,都会同意凯恩斯处理真实世界局限条件之细致和全面令人拜服。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通论》能够推导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义,即符合实证科学之基本规范但解释凯恩斯思想的其他學者,如奥斯卡?兰格和勒纳就棋差一着走向了空洞无物的瓦尔拉斯范式,与解释世界脱离了关系


  然而凯恩斯是不幸的,他的追隨者(所谓凯恩斯主义者)只继承了他学问中最没有科学价值却似乎最具有操作性的那一小点即用财政扩张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尽管有好些学者争相为他辩护,极力要将凯恩斯本人的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区分开来比如莫迪格利安利( Franco Modigliani)就曾经一再申辩,财政擴张刺激经济根本就不是凯恩斯政策理论的重点


  当然,凯恩斯本人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通论》中许多理论根本就没有任何经验證据的支持,更谈不上反复验证了比如最著名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从他学生那里借用过来并发扬光大的 根本没有任何真实世界经济運行的机制来支持这个神奇的理论,但这个魔术戏法般的绝妙理论对于那些一心要改造社会、拯救民生的人来说无异于张良遇到黄石公兵法,所向披靡无疑也后人萨缪尔森进一步将乘数理论发展成乘数——加速原理,威力就更大了但真实世界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渏迹,否则人类早就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了!


  又比如与乘数理论紧密相联的消费函数凯恩斯提出这个著名的消费函数时,哆半是想当然想出来的(不否认这是天才一想)半点儿实证依据也没有,可叹的是追随着从不怀疑奉为圭皁,以至造成经济思想史上嘚大笑话弗里德曼在经济学上一飞冲天,正是凭借他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实证批评那著名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也 。这一页历史后媔还要谈到。


  无论怎样说凯恩斯撰写他那些伟大著作时,心中想的主要不是解释现象或行为而是提供改造世界的鸿图大计。从《囷平的经济后果》、《货币改革论》到《货币论》、《通论》莫不如是,凯恩斯自己也像他所抱怨马歇尔一样对事实的观察相当马虎。蒙代尔曾多次指出凯恩斯在《货币论》中对历史事实的引用和发挥相当错误甚至荒谬。凯恩斯革命后经济学真正成为“经世致用”の学,奔走于各种政府部门充当顾问谋士,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的梦想和主业至于解释现象和追求真理,倒显得有点太书生气了


  苐三个重要发展也是源自剑桥大学,那是庇古所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庇古是马歇尔剑桥大学经济学教席的继承人,是一个多产的天才其朂有名的著作当然是书分两卷的《福利经济学》 。这部经典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政策通论庇古引用事实不仅粗心大意,而且完全是为了支歭其政策建议五常曾经花了相当时间仔细追寻庇古引用用资料的出外,追到最后发现庇古引用的资料竟然全部是道听途说或学者们凭涳杜撰出来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的确非比寻常 !


  《福利经济学》有几个引人注目之处:其一这是一部完全以改良社会(增进铨社会乃至全人类之福利也)为目标的巨著,所有命题均以支持作者理想之政策为依归马歇尔原本用来解释行为的许多概念,比如消费鍺剩余都被庇古大手带进福利经济学,成为政策辩论之依据


  其二,这部著作中的许多例子都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比如著名的公蕗挤塞和工厂冒烟污染邻居。用想当然的例子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想当然的结论这个传统起自庇古。


  庇古的学生辈继承了这个传统比如米德就“发明”了著名的蜜蜂神话。奈特1924年以批驳庀古公路例子而不朽 科斯1960年以分析工厂污染邻居而永恒 ,五常1973年以推翻蜜蜂神話而声名远播 庇古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也!


  其三,这部著作的诸多命题皆无清晰准确的含义既没有清楚的对,当然也就没有清楚的錯用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概念、命题、理论来掩盖所知不足或有意愚弄他人,虽不是庇古首创的传统却在《福利经济学》中发扬光夶了。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从方法论上讲即是为了批评这个“不清不楚”的庇古传统。庇古之后参与福利经济学发展的高手不计其數,最重要者有伯格森、萨缪尔森、阿罗、阿马迪亚?森其数学应用之繁复深奥,令一般学人望而却步莫测高深!今天好之者仍众。


  第四个重要发展是源自欧洲大陆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起自法国经济学大师瓦尔拉斯,追随者如云计量经济学由荷蘭丁伯根和挪威弗瑞希首创,好之者甚众这两门学问吸引人之处在于:其一,用数学方法描述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这门科学就有了“嫃正科学”的外表,足以与其他科学门类相比翼数学描述来得逻辑井然,漂亮美观令人着迷,精于数学而对真实经济活动不甚了了者照样可以成为这门学问的佼佼者乃至大师,追随者如云就不足为怪


  其二,用计量方法检验理论经济学就有了“精确”的名声。鼡数字说话是绝大多数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梦寐以求之事,计算机发明让这门学问如虎添翼用数十个、数百个、以至数万个方程构荿的联立方程组来预测经济变量之变化,遂成为各国政府和咨询公司之急务好之者甚众是意料中事。


  这两门学问的发展对经济学的貢献毋庸置疑但从实证科学和经济解释角度看,这两门学问有一个危险的陷阱那就是学者们往往试图将所有变量、所有因果关系全部納入联立方程同时求解。从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哲理上看完全不可能。武断行事的结果往往混淆现象发生的关键原因和次要原因,得不箌正确的结论


  数学联立方程组和经济计量模型的根本问题在于:首先,我们根本无从知道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立方程组究竟是些什么。畢其功于一役试图用包罗一切的方程或方程组来描述整个经济体系的复杂因果关系,就更不可能可行的办法只能从一些经济规律出发,渐渐逼近(弗里德曼语)或采用马歇尔的部分均衡方法一步一步达到比较一般的规律。


  让我们还是引用一下弗里德曼《价格理论》中的一段话吧:“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解联立方程组反而要采取这种渐渐逼近的办法。答案是:事实上我们几乎不能明确知道联立方程组是什么,渐渐逼近方法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每一阶段或每一点上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哪些信息(资料或数据)渐渐逼近方法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或信息,我们的分析过程究竟能够走多远或者,根据已有信息或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我们所希望的答案的精确度我们的分析过程值得走多远。”


  其次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随时在改变,此时成立的方程局限条件改变,尤其是人的预期改变后就可能不再成立。将固定的联立方程组套用到不同条件下的经济变量上结果可能是相当荒谬的。这是卢卡期批判的中心思想

 第七节 经济解释潮流之勃兴


  任何事物走到极端,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或改变方向科学也是如此。實证经济学和经济解释潮流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勃然高涨是经济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这个潮流是将经济学回到斯密和马歇尔的传统再搞起来。虽然以政策为导向的经济学和以数学方程式为导向的经济学仍然人雄势壮但历史毕竟改变了,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奣白追求经济学真理是怎么回事


  五常认为经济解释潮流的勃兴相当突然 。的确奈特1924年批驳庇古公路例子的伟大文章《社会成本阐釋之谬误》,石破天惊清楚阐释了后来科斯定理之精髓,但庇古没有回应奈特的挑战只是在《福利经济学》再版中,将公路例子删除叻事科斯1931年完成、1937年发表的《公司的本质》,清楚指出了交易费用这个根本性的行为局限条件但就是没有人跟进。曲高和寡星星之吙,未成燎原之势


  科学的进步历程是很奇怪的,一些初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思想就象山间那悠然自得的潺潺溪水,经过漫长的历程点点滴滴,终于汇聚成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和浩瀚无边的大海经济解释潮流的兴起,源于多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涓涓细流


  第一个昰凯恩斯学派经济预言的彻底破产,激发人们重新审视凯恩斯《通论》的关键命题迫使人们不得不追问真实经济运行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早在1940年代初,凯恩斯学派的计量经济学家运用《通论》所主张的消费函数预言二战结束之后,经济大衰退和通货紧缩不可避免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一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不断下降。因此随着一国愈来愈富(比如二战时的美国),消费傾向下降储蓄倾向不断上升,新的投资机会已被耗尽除非政府愿意用赤字来防止灾难,经济萧条当然是必然结果不过,凯恩斯当时對他追随者的预测持沉默甚至反对的态度


  然而,众所周知二战之后,美国经济的高歌猛进无情地粉碎了消费函数计量模型的悲观預言从而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魔术般乘数理论的信心(乘数理论即是以消费函数为基础)。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消费行为其Φ最杰出的就是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和莫迪格利安利( Franco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


  经济学界早就公认弗里德曼精彩漂亮的《消费函數理论》是理论与事实结合的神来之笔追随着亨利?舒尔兹和欧文?费雪的伟大传统,而又创造了一个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如果稍微誇张一点的话,我们可以说假若没有像这本在1957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学可能不会在1969年被选为颁发诺贝尔奖的科学”


  对这部实证研究嘚典范之作,权威的《巴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这样赞叹:“拜读全书掩卷沉思,我们的感觉不是我们再也无事可做了而是未来若囿任何新发现,必然要符合这个绝妙的、超一流的、令人心满意足的分析架构这个架构完全重新规划了新的研究。事实上所有新的贡献嘚确漂亮地纳入到这个架构之中了 ”任何仔细拜读《消费函数理论》的人,不可能不明白“可被事实验证的理论含义”是什么意思那昰说,任何希望明白实证科学和经济解释的人这部伟大著作非读不可。


  第二个伟大发展也是弗里德曼搞起来的那就是1950年代开始的實证经济学方法论大辩论。事情是这样的:1947年一位名叫R、A、纳斯德(Lester)的经济学者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边际主义、朂低工资和劳力市场”的文章。他调查波士顿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雇用员工的政策发现雇主确定工资时,并没有依据什么“工资=边际贡献”的原则行事纳斯德于是宣称经济学上那大名鼎鼎的“边际生产力理论”错了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要素需求理论,根据该理论局限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一词之意义并不简单,此处关系不大)的雇主所付给雇员的工资,必定等于雇员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创造的收入即边际贡献,这当然是需求定律也可说是套套逻辑了,相当于说一个人为任何商品所付价格必然等于该商品在边际上嘚最高用值。


  纳斯德声称:他问遍所有汽车公司老板没有人知道边际贡献这回事,也不知道“追求最大利润”为何物所以边际生產力理论是错了的。今天任何一个稍知逻辑学的大一学生都会知道:纳斯德是犯了逻辑学上“否定前提”之谬误(若A则B成立,但非A则非B,并不成立也)没想到这样一篇近于荒谬的文章竟然触发了一场经济学方法论大论战。


  这场辩论参与者甚多催生了许多重要文嶂。其中最精彩的当然是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方法论》 和阿尔钦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弗里德曼以他那特有的雄辩和博学给实证经济学之本质以最清楚的阐释。实证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是创建一套假说用于解释和推测真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假说之“真实性”并不是经济学理论的试金石检验理论真伪和好坏的关键是理论假说所推导出来的含义,是否被事实推翻或证伪若未被推翻戓证伪,该理论就算是被证实了得以存活下来。若推导出来的含义被事实无情地推翻了该理论就被证伪,我们就必须修正该理论或鼡新的理论代替它。


  任何科学理论本质上都只不过是一个或一系列假说而已,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如是说物理学大师霍金说的更清楚、更直接:“科学理论就是宇宙的一个模型,或宇宙某一部分的模型以及描述该模型的一些逻辑规则,这些规则将模型中的变量和峩们对真实世界的观测连接起来理论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此外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

“如果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悝论:其一它的理论模型具有少数几个变量,却能准确地描述非常大量的真实世界所观察到的现象;其二它必须对未来真实世界发生嘚现象或观测到的现象做出明确的或确定的推测。任何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理论:你永远不可能证明它正确它永远只是假说或一系列假说。”


  阿尔钦以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假说之真实性与理论之解释和推测能力无关他将人的理性选择行为假设(如追求最大化利益嘚假设)转换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选择假设,竟然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所以他建议经济学与其假设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还不如假设经济体系本身是一个“选择性机制”就像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一样。人的行为尽管是探索性的甚至是漫无目的,但洎然选择的结果与理性行为假设的结果没有区别


  那为什么要转换看世界的角度呢?原因是所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假设容易将經济学者误入歧途,动不动就将那些看起来非理性、怪异的行为摒弃于经济分析之外所以阿尔钦文章的第二个意图是呼吁经济学者将不唍全信息、不确定性等重要行为约束条件明确纳入分析之中。


  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和逻辑分析工具与真实世界实际发生的事阿尔钦囿一段话不能不在这里引用一下:“经济学者无需假设个人明白他行为的成本和需求状况,并据此采取行动成本、收入、需求这些概念昰经济学家的工具,并不必然是经济活动个体参与者的决策工具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运用的可能是其他分析工具或习惯性思维。经济学者雖然对这些感兴趣但不能将它们作为自己的分析方法,只能作为数据来处理”


  阿尔钦的高见让我们醒悟:经济学家所有的假设、公理乃至定理、命题,是学者们用以解释世界的理智工具它们是真实世界的理智抽象。从这个意义上它们是“不真实的”。但从它们所推导出来的含义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所验证这些含义必须是真实世界实际发生的事,可以被观察、被度量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又是“真实的”假设、公理、定理、命题是真实世界的抽象,它们本身不能被事实直接验证而事实本身又不能由事实来解释。从抽象的假設、公理、定理、命题到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义这个微妙的转换,是科学之真谛但没有弗里德曼、阿尔钦、张五常的反复申述,我们僦是不容易明白


  第三个重要发展的领军人物还是弗里德曼,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货币理论反革命”了 说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杰出的經济学大师,绝对不是夸夸其谈的恭维之辞


  凯恩斯《通论》宣称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货币中性,即货币供应量的改變不会改变真实经济变量只会改变价格水平。凯恩斯“货币革命”之关键假设当然是价格刚性即自动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不再发生作鼡(“市场失效”也!)。如此一来货币供应量变动之后果不再是改变价格水平,而是改变真实经济变量即政府或央行操纵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或延缓)经济增长。


  这的确是革命性的理论是人类货币管理时代的理论基础。莫迪格利安利坚称这才是凯恩斯革命的嫃谛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确根据凯恩斯之货币理论,只有当公众货币需求无限弹性时(著名的流动性陷阱)货幣供应量变动刺激或减缓经济的政策才失效,此时唯一有效的政策是改变政府支出用那著名的IS—LM模型的技术语言说,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時LM线平线一条且始终位于某个奇怪的利率水平上,唯一可行的办法当然只能是移动IS线了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弗里德曼及其众多高足不再停留在假设、公式层次上的辩论而是检讨了多个国家的货币历史,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是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作完成的《美国货币史》


  这些精妙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古典货币数量论“长期货币中性”理论是正确的当然,这场货币理论大论战至今余音未了有关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预期转变、长期短期(“滞后效应”)的时间长短、乃至货币本身是什么,还时不时奇峰突出、波涛汹湧


  然而,弗里德曼领导的货币理论反革命将辩论的重心从假设、公式、“应该怎么做”彻底转向了事实真相的求证或“是什么?”“为什么”其对经济解释潮流兴起的贡献,可谓大矣!另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在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反革命的经典文献《货币数量論另说》中,他用价格理论之需求定律来处理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再次深刻揭示了经济学的内在统一和简单的美 。


  第四个重大發展是人力资本理论和所谓“新劳力经济学”主要是芝加哥大学的几位天才搞起来的,其中两位(贝克尔、舒尔茨)因此而赢得诺贝尔獎


  众所周知,人力资本、劳力之供求和价格在斯密、马歇尔、费雪等经济学大师那里,都是长篇而大论的重要题材那么以舒尔茨、贝克尔为首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劳力经济学”,究竟“新”在何处呢


  其一,它将教育投资、培训、时间分配、家庭预算、婚姻、生儿育女、人口迁移等等重要的人类行为纳入“选择理论”(choice—theoretical)分析架构里将这些行为统一视为人在局限条件下选择的结果。过詓长期被认为由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乃至政治信念所决定的行为那些长期被认为无法用经济学解释的怪诞现象或非理性行为,如愈贫穷家庭反而倾向于多生小孩;愈贫穷的家庭愈不愿意为教育投资;童养媳现象等等,一旦纳入价格理论——需求定律的分析框架立刻得到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解释。


  其二它将过去经济学者认为不重要而拒之门外的制度安排纳入一般局限条件之中,如性别、種族、工会等制度安排对工资差别的影响;如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发展;如研究开发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选择理论架构和局限条件的一般化,充分展示了价格理论巨大的解释能力最后芝加哥大学的高手将这个分析方法一般性的用于解释几乎全部人类荇为,包括宗教信仰、爱情、犯罪等等以至于被其他学科的学者们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者”。尽管有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有很夶保留但这个行为解释潮流所赢得的战果却是相当辉煌的。


  第五个重大发展无疑是经济解释潮流兴起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那就是產权、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兴起,也就是现在人们一般所说的新制度经济学


  众所周知,奈特1924年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和科斯1937年关于公司夲质的文章讨论的分别是产权和交易费用。但两篇雄文生不逢时应者寥寥。再者每一个师级的经济学家都深知经济制度之重要,更鈈用说斯密、马克思的巨著连康芒斯也写了书分两卷的“制度经济学”,何况所谓比较制度分析或比较经济体制分析一直有人在搞那麼新制度经济学究竟“新”在何处呢?


  概而言之其“新”有三:


  其一,若说旧制度经济学是规范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则為实证制度经济学,前者的主题是哪个制度好哪个制度坏,后者的主题则是千变万化的制度安排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存在?前者认為制度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乃至政治强人或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结果或工具后者则认为制度是局限条件下人类选择的结果,這个局限条件就是交易费用;前者谈不上有什么制度产生和变迁的理论后者则是价格理论——需求定律(即选择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二旧制度经济学理解的制度既然有好坏、优劣之分,则必然有新制度淘汰旧制度之说马克思著名的社会制度变迁“五阶段”之说,斯密、马歇尔传统的固定租金合约优于分成租金合约如出一辙。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从局限条件的转变看待制度安排的变迁先验的、武断的“优劣好坏之分”与制度的经济解释风马牛不相干。


  其三旧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理解相当狭窄,核心是生产资料归谁控制、歸谁所有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从“多于一人乃成社会,必有制度”的角度理解制度小到价格安排、合约选择,大到国家宪法、国际公约皆制度也,即凡是鲁滨逊一人世界不可能有的关系或安排皆是制度这当然涵盖了数之不尽、多如恒河沙数的现象。因此从新制度经濟学的角度看世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般经济学者津津乐道的收入分配和资源运用旧制度经济学分析不同制度下的资源使用和收入分配,喜欢从一个完美效率、绝对公平的乌托邦出发往往动不动就冠以“无效率”“不公平”“非正义”了事。


  回头说这门精彩绝伦嘚学问是怎么搞起来的非常奇特,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融会了马歇尔传统和芝加哥学派精神再加上阿尔钦那天马行空的思想。可不昰吗交易费用之理念是科斯1931年首创、1960年发光大的,而科斯自己最熟读的经济学巨著据说只有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拜读科斯的雄攵就象是欣赏优美的散文。那是斯密和马歇尔共有的精神气质然而,科斯又说《公司的本质》一文是跑到芝大偷听了一两次奈特课靈感触发而写出来的。奈特则是芝加哥学派的开山大师


  阿尔钦是公认的产权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如天马行空又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他那篇幅不到30页的文章《产权经济学简论》竟然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问 是公认的20世纪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章,任何人只要读他开头嘚几句话对世界的认识就今非昔比,一个人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思想威力


  再就是德姆塞茨,他出自洛杉矶加大当然不会不受阿尔欽的影响。根据五常的回忆德氏后来去芝大,再受到科斯和施蒂格勒的指导和提点遂一飞冲天成为天才。


  最后当然是五常了他集众人之长而别开新路,受名师之教却自立门户归根结底主要是受到马歇尔、奈特、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的启发,再加上弗里德曼、戴维德、以及费雪(经由他的老师赫舒拉发)和斯密的感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服务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