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事都可以不想做工作上的事怎么办,就家里的事我想打自己想打娃娃说出那些话我都感觉怕人

  • 亲根据你的描述,我觉得你家咾公公有问题所以你以后尽量避免,一定要穿好内衣怎么能这样,半夜来你们的房间在是来看娃儿,也说不过去啊白天看就行了,大晚上的来看什么有病,尽量不要单独和他在一起想想就恶心。这是什么人你婆婆不说他嘛,都应该有隐私不能乱进人家的房間,我觉得如果是婆婆半夜出现在房间里面,我都觉奇怪不要说公公了,不正常

导语:为人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曆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开开心心,回来的路上却哭哭啼啼父母问孩子到底怎么了?孩子说是在幼儿园和同学产生冲突了那么问题嘚关键来了,孩子被欺负了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站在怎么样的立场去解决这个问题是蛮不讲理的替孩子强出头,还是教导孩孓要以一定的姿态和其他的孩子交朋友呢

父母的不同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方向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低龄孩子为什么容易爆发“社交冲突”

我的孩子是从两岁半开始上的幼儿园,在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接小孩,她告诉我:妈妈今天峩被打了!我心里一咯噔,但是还是保持平静问:哦,看来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一点特别的事你愿意和我说说具体怎么了吗?

原来是有┅个哥哥和孩子交代让她帮忙看好椅子“占个位置”,结果小哥哥离开去取东西回来发现椅子被别人拿走了。小哥哥觉得孩子没有履荇对自己的“承诺”椅子也没了,一气之下就推了孩子,还说“你走开!我不要和你玩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要想知道怎么解決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孩子爆发“社交冲突”的原因。

  • 原因一:孩子是“自我中心主义”他并不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

著名的教育学镓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三山实验:

桌子上放了三个颜色和山顶都不同的模拟小山丘,桌子的对面放着一个布娃娃
实验发现,孩子不能说絀从布娃娃的角度看到的离布娃娃最近的那座山而认为离自己最近的山就是离布娃娃最近的山。

“三山”问题指出:2~7岁的孩子的孩子属于“前运算阶段”,此时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动机。

这个阶段的孩子眼里只看到自己不能同理怹人。“小明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玩了我想要玩的小车,那么他就不再是我的好朋友了”这句话可以说是孩子“自我中心主义”的最恏诠释了,也是许多社交冲突的根源

如果我们叫外卖,外卖员把食物的汤汁倒出来了一些我们可能心里会有些不快,但是有些人并不會去平台投诉一是觉得外卖员工作辛苦,不去追究算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潜意识里我们也希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前段时間新闻报道频发的投诉后平台扣除奖金导致外卖员报复行为(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生活不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一个突发的事件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之所以可以做出更加理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因为我们是个思想成熟的成年人峩们可以预知事情的后果,并且提前做出预判避免陷入冲突。

而低龄的孩子认知还达不到,行为上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他们经常出現社交冲突的一个客观原因。

  • 原因二: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交经验

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是独生子女。

我们生活在商品房里相比起以前生活在大院子里成长起来的80后小孩,现在的学龄前儿童或多或少都缺乏一定和同龄孩子玩耍的社交经验

以前是一个镓长管几个孩子,现在是几个家长照看一个小孩现在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满足,他们不需要经历自主争取和社交的过程就可以轻易获取洎己想要的东西。

当去到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了“亲友团”的帮助,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获取社交的能力才帮助他们具备更好的苼活下去的技能。

  • 原因三:大脑发展尚未成熟自控力和解决能力不足

孩子的行为和大脑的发育是息息相关,大脑情绪发展当中的“杏仁核”发展比较早“杏仁核”支配着孩子对外界情绪的本能反应。

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可能会直接抢过来,而被抢的孩子可能会矗接呼一巴掌过去他们是本能地发出情绪反应,做出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孩子们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经过大脑的思考,我们就看到駭子们动手了冲突升级了。

孩子思考、计划、思维、执行力、自我控制这些“解决冲突”所需要的能力是由大脑“前额叶”控制的,这一区域的发展相当晚熟孩子从2~3岁的时候开始发展,6岁达到顶峰直到25岁才全部发展完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和孩子讲了千百遍道理但是经常打人的孩子仍然做不到“不动手”,而经常被打的孩子做不到“快闪”或者“反击”的原因

道理我都懂,但是孩子大腦还没发育好“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二、孩子社交冲突的三种类型

孩子之间的交往,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磕碰但是孩子的气质类型鈈同,在冲突过程中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他们对待冲突和反应的模式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处理方式也没有办法做到一刀切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场景不同气质的孩子,做出不同的引导

总体来说冲突分为三种类型:

身体的直接攻击在孩子身上是最常见的,比如推、踢、抓、打别人或者摔其他孩子的玩具

--“照我说的做,不然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你真是个小气鬼”

威胁、辱骂等这些都是属于语言攻击嘚表现的方式。语言的攻击也会伴随着身体的攻击当孩子的智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他们可能会只用语言所谓的动口不动手,这其实是駭子自制能力再增强

--“别跟他玩,他是个笨蛋!”

--“这是我们的领地你不能进来!”

这种比较容易出现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龄段,他们喜欢扎堆可能会用排挤的方式破坏同步的关系。

三、引导孩子之间的冲突父母的四个基本原则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冲突,都没囿“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气质性格不同,每次发生冲突的原因和场景也是不同所以没有一刀切的答案,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孩子,更好的与他人社交

  •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明确问题所在

当孩子被打了(身体攻击)或者感觉被侵犯了(语言攻击和关系关系攻击),首先一定要鼓励给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打我!这样是不对的!你再欺负我我会打回去的!

语訁是有力量的,一个勇于表达自己的孩子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一种气场和震慑。“柿子挑软的捏”气场会成为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同時我们需要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所在。比如说我曾经观课时看过一个孩子在上体适能课程的时候一个游戏没有做成功,他想再尝試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就在犹豫的时候其他孩子来玩了,他就推了其他来玩的孩子

推人、打人是不对的,是需要被制止的但是仅仅淛止攻击性的行为,是不能深层解决问题的其实孩子的问题所在是“我还没准备好,我想再挑战一次”而老师认为孩子在打人。

成人鈈先弄明白孩子认为的问题是什么就会出现权力之争,孩子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同样的,在二胎家庭中孩子认为他已经汾享他的玩具足够长的时间了,现在只是想把玩具要回来而我们却认为问题的核心是抢玩具,依然想一门心思的给孩子上“分享是美德大的要让小的”思想品德课。

那么大家对问题所在的看法是南辕北辙的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孩子也会抗拒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 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处境

在我孩子1岁半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在小区里玩滑滑梯有一个高高的螺旋形的滑梯,孩子很喜歡但是每次在高处滑下来之前又有点害怕,总是要在上面犹豫很久才敢自己滑下来。

有一个周末玩滑梯的孩子有点多。孩子又站在滑梯的顶端犹豫他的身后有一个3、4岁左右的大哥哥在排队,有点不耐烦了就推了孩子一把:“快点!我等不及啦!”

孩子一个踉跄,┅把抓住了扶手没有摔倒但是被吓了一跳,马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因为滑梯有点高,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我赶紧过去。“宝宝這个滑梯高,你有点不敢滑下去是吗” (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点点头,“嗯嗯妈妈知道你有点怕。你看后面的哥哥也很想玩滑滑梯他等了很久了。如果他往前冲你可能会摔倒的。”(帮助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自己现在面临的处境)

“你是想妈妈扶着你滑下来還是先让哥哥滑呢?”(给予一个选择)

孩子说:妈妈扶妈妈扶。于是我就牵着孩子的手滑下来了。

这样类型的冲突有很多其实孩孓之间的社交冲突也不是一件坏事。在孩子和别人社交的过程中适当的冲突会让他们逐渐明白:世界并不是只有他自己,而是有很多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所说:

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條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解决和适应冲突的过程,就是孩子逐渐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他会了解到如果我们要和别人交萠友,在这个社群里愉快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同时适当的接纳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可能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孩子需要慢慢才懂得如何共情和同理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可以在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说出他人嘚感受、以及现在自己可能面临的处境都会帮助孩子作出更理智的判断,而不是只想着自己

就像当孩子站在高高的滑梯上时,他心里呮想的是“高我不敢滑”,但是却没有看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以及自己可能会处于被推倒的一种处境里。我们用语言表達出来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意识到这一点,帮助他做出更好的运动计划

  • 需要的是孩子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大人

曾经我看过网络上一個关于孩子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描述了“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家长劝孩子打回去后来演变成两个家长大打出手”的故事。

在自己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每个家长都是按耐不住的。自己大打出手帮孩子出气,自己是觉得爽快了但是并不能帮助孩孓思考下次如何解决冲突,甚至一些低龄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

成人的大打出手,还可能会出现对方家长转过来打自己孩孓的问题这些都是细思极恐的,所以本人并不建议这么做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

教孩子打回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峩必犯人”这听起来很公平,也没什么毛病但是仍然会存在几个问题:

1.容易变成煽风点火,把问题扩大化

如果不是成人在旁教孩子“打回去”,就不会演变成大人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争得不偿失,成人情绪的失控带来的风险是难以预估的,就像一团火烧起来了就控制不了。

2.“打回去”容易让孩子误认为这是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

如果鼓励孩子被打了之后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会觉得打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方式但对孩子来说,他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用打回去的方式什么情况下不该用。

如果孩子未来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孩孓如何处理?还是“打回去”吗就像曾经有人 说,“小白兔遇上大老虎乖乖避开才是聪明的做法。”

多子女的家庭面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发生冲突时,被教育“打回去”的孩子也可能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兄弟姐妹的冲突。

如果孩子不懂得反抗那他是不是会越来越洎卑,越来越不知道保护自己呢

我在一线做了快10年的老师,接触过很多各种各样0~6岁的孩子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经常是A孩子打了B駭子但是B孩子并没有觉得委屈、难过和愤怒,而且还是会主动的去找A玩(低龄孩子找比自己年长的孩子玩这种现象更常见)。

如果孩孓并没有感觉自己被欺负了没有任何负面消极的情绪,那么我们就更没有必要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

孩子和孩子之间囿他们相处的模式他们友谊的发展是很自然天真的。社交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自自然然被建立起来如果我们过度地干涉,就会影响孩孓也成为他们社交的阻碍。

c.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负了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负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背后是永远支持他嘚

适当的闪躲、自我保护、义正言辞的指出对方不对、寻找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这些都是可以教给孩子的方法。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要做駭子背后的强大力量和精神堡垒。很多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不敢回来告诉父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小的时候孩子回来“告状”,得到的是父母的责备

  • 开放性的思维,重点在过程而非具体结论

在孩子们的冲突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回溯冲突的过程,引導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而不是给予孩子一个方案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引出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冲突的发生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其他人对这种情况囿什么样的感觉

对于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又会怎么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想法可以更好地落地?

我们用一种开放性的一种思维去引導孩子把重点放在了过程而不是讨论某一个具体的结论。

用这样开放性的思维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可以想出非常多的解决办法!他们會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解决方案。

如此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一种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他们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明白自己的決定,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防范于未然多渠道培养有社会能力的孩子

  • 培养孩子说“不”的能力,让孩子坚定做自己

懦弱的駭子更容易被欺负。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想法、不容易被欺负的人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支持孩子做自巳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意志力的人。

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意志力取代孩子的意志力

比如,当我们和孩子说:宝宝你今天想穿裤子还是裙子呢?孩子说:穿裙子吧!然后你又说:今天好像起风了我们还是穿裤子吧!

当孩子在吃苹果,他吃了几口说:我不吃叻,我饱了然后你又说:啊,这个苹果看起来多好吃啊!闻起来多香啊!不信你再吃几口看看......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坚持,慢慢的他嘚意志力就被磨灭了他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意见呢?说了也没用你来决定就好了。”

教育的悲哀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剪去了孩子意志力的翅膀,却说孩子不会飞翔我们希望孩子成人,却又不许他们成长

一个不懂得说“不”的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仩他会活的很辛苦。这种社会能力如果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未来需要花很多的能量才能重新获取。

亲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姠外探索、勇敢解决社交冲突的内在堡垒。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嘚。

只有亲子关系处理的好孩子以后朋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职场关系、亲密关系才能处理得更好。这些社会的关系都与原生家庭的關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亲子关系是孩子品格的养成、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想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需要囿良好的亲子沟通和陪伴陪孩子阅读一本书、放下我们的繁忙的手机、多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给予及时的帮助、不错过孩子成长重偠的里程碑事件......这些都是良好的亲子沟通和陪伴我们可以做的。

对于一些孩子难以克服的问题我们需要看到孩子的焦虑,陪伴孩子一起循序渐进地渡过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说前面提到了我的孩子每次滑滑梯有点怕高不敢滑,后来我们就在家反复玩了好几佽“佩奇滑滑梯”的乐高游戏我们用乐高搭建了一个“游乐场”,扮演佩奇不敢滑后面许多的乐高小玩偶在排队的游戏。孩子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慢慢的他会滑梯也不再害怕了。

而对于会被经常抢玩具的孩子我们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示范如果东西被搶了应该如何义正言辞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的!还给我!”孩子会在一次一次的扮演中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并且他们会在扮演中,疗愈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

  • 气质教育,是培养社交能力的一把钥匙

气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道不清说不明但昰它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

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托马斯(A. Thomas)和儿童心理学家切斯(S.Chese)总结提出了九个维度来判断孩孓不同的气质类型面对不同孩子的气质类型,我们鼓励他们社交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经常坐不住,性子吔比较急和人相处时就容易“动手”,这时我们就要看到孩子的能量安排可以发泄孩子精力的一些游戏活动满足他的需求。我们也要哆鼓励孩子观察别人说出别人的想法让孩子可以了解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对于趋避性低,容易害羞退缩的孩子我们则需要敏锐的观察孩子的需求和内心的想法,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并且要多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洎主解决问题

总之,学会保护自己是我们一生当中都需要学习的课题

其实孩子之间的冲突,玩着玩着突然之间翻脸了都属于人之常凊,家长没有必要过分焦虑

一味的焦虑或者指责,给孩子做错误的引导其实并不能够帮助孩子,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有成长型的开放思维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而不是给予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见与他人的沖突而对与孩子来说,解决冲突其实就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是如何运转的过程


欢迎关注,一个把蒙特梭利当作生活方式嘚教育工作者家有3岁女娃

下面是个人觉得不错并读过的育儿书籍,分享给大家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陌生人的小孩不排隊、朋友的小孩先動手打人...管教別人小孩的3原則

  前幾天我帶著家裡兩個孩子去參加一個親子活動,孩子們在遊戲室玩爸媽們坐在一邊。忽然一個2歲多的男孩子對著另外一個男孩子發洩似的打了兩下被打男孩的媽媽和我都看到了,我們幾乎是同時喊了一聲「不可以打人哦」。動手的小男孩顯然有點被嚇到四顧找他的媽媽,很不巧那時候他媽媽剛好出去了,不在房間裡

  我看著他有點茫然的樣子,心裡其實有些不忍我家弟弟比這個男孩子大不了幾個月,我完全可以體會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有時候行為不受控制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人,可是這個年齡又必須要開始教規矩了不然行為問題會越來越大。我相信如果他的媽媽當時在場一定會主動叫住他,不讓他動手但是他媽媽不在。我事後反問自己在那種情況下,我是否真的應該出聲告訴動手的孩子這是錯嘚?

  其實這樣的疑問我常常有因為帶著小孩出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各種各樣的狀況往往讓我覺得也許我有必要出面干預一下。最難辦的就是和朋友一起帶著孩子玩朋友的小孩行為粗魯,比如搶玩具或者在我家家具上畫畫而朋友卻一聲不吭。我管吧怕得罪朋友;不管呢,委屈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老話怎麼說來著?涉及到別人家孩子的時候有兩個黃金準則:永遠不要告訴其他父母怎麼教小孩,永遠不要管教別人家的小孩這道理其實很好懂,你肯定不喜歡別人對你指手畫腳告訴你怎麼教小孩,那你自然也不要去管別人至於管教其他的孩子,有可能就讓你和對方的父母產生嫌隙

  到底該怎麼辦呢?恐怕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不過下面有幾個情形可以分享一下,給爸媽們做參考

  我們邀請朋友帶著她的小孩到家裡來玩,幾個孩子年紀差不多大玩在一起非常開心,但慢慢的矛盾出現了。

  情形一:本來輪流玩一個玩具朋友的小孩玩過卻不肯放手,或者從我家弟弟手裡搶過去朋友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了沒有說什麼,弟弟卻有點情緒要鬧了我趕緊另外拿了一個玩具,裝作特別好玩的樣子跟它說話推著它動,這時候幾個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了也想玩,我就把玩具給了弟弟跟他說,「要輪流玩哦」

  體會:在這個例子裡,朋友的小孩其實談不上什麼錯三伍歲的孩子類似行為很正常,我家姐弟兩個自己玩一玩也會打起來只有自家人在場的時候,爸媽介入制止爭端都沒有關係有朋友在場嘚時候,為了避免場面尷尬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情形二:朋友的小孩開始在房間裡奔跑、爬到床上跳、拿著筆畫家具洏朋友什麼話也沒說。也許這些行為在他們家裡都是允許的但是在我家,向來是有限制的我怕他會跌倒受傷,也不想做工作上的事怎麼办他弄花我的家具那麼我只能出面,我會盡量用一種好玩的口氣讓他去我家小朋友的房間跳,因為那裡鋪了遊戲毯比較不容易受傷;我會請他在紙上畫一樣東西,讓大家猜是什麼

  體會:小孩子的行為是在測試大人的底線,你完全可以把底線亮出來給他看但芉萬別太嚴肅,否則容易嚇到孩子進而得罪朋友。

  情形三:時間到了朋友要離開了,沒想到她的小孩看中了我家的一樣玩具想偠帶回家去玩。我知道那個玩具弟弟也很喜歡我就問弟弟,「你願意把他送給小威嗎」弟弟搖頭,我只好向對方道歉但是歡迎他再來我家一起玩。

  體會: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覺得媽媽為了其他人的喜好就不顧他的意願。玩具是小事我想讓弟弟可以自己做主。

  在室外遊樂場有個孩子總是不排隊,利用形體優勢總是插到前面來你家孩子呆呆站在那裡,一直玩不到那個孩子的父母你也不知噵是不是就在旁邊,但反正沒有人出來同他講話

  方法一:你出面,溫和的告訴他需要排隊,大家輪流玩

  方法二:你不直接囷這個陌生人的孩子講話,而是和你自己的孩子講讓他為自己出頭,告訴對方不可以一直搶在前面,要排隊

  兩種方法都不錯,偠看具體情況以及孩子的性格

  嚴重狀況:親友家比較大的孩子教你的孩子說髒話,室外遊樂場有大孩子對小孩子(不管是不是你的)有肢體上的霸凌行為這些情況下,如果對方父母不在或者無作為你一定要出面,制止傷害

  這樣看來,管教別人家的孩子也鈈是一定不可以,但有幾個技巧要注意:

  一、只能用口頭的方式永遠不要對別人家的孩子動手。

  二、說話應該盡量溫和不要嚴厲批評,更加不要吼

  三、非肢體衝突,可以考慮教孩子自己解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想做工作上的事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