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庆留智取华山山英雄是谁

  这些年以来连环画的收藏の事越来越兴盛;除了人们的兴趣爱好的空间持续增长、不少人的收入在温饱之后尚有余力等因素以外,通货膨胀导致的投资热更是将所謂盛世收藏的社会倾向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报刊杂志和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都不断地有关于连环画收藏的新闻报道,百姓之中關于连环画收藏可以赚大钱的传闻也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当年由连环画伴随着长大的一代人步入相对有剩余财力和剩余时间的中年,他們怀旧的情绪在连环画这个几乎是童年唯一的文化记忆之物上找到了抒发点买卖、收藏、研究甚至是著书立说,就成了一种似乎并非只能兴旺一时的民间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的连环画有很多优点,它们多是从文学名著或者与时俱进的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之中改变洏来现实主义的历史厚度和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都有相对集中的体现;很多创作态度严肃的作者,为了创作一部连环画深入生活,体驗彼时彼地的人情世态、山水风物精益求精,力图在所有的细节和每一件小道具上都再现历史和现实的原形创作出了不少彪炳史册的佳作。 

  像王叔晖的《西厢记》、《墨子救宋》、《孔雀东南飞》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鸡毛信》,贺友矗的《山乡巨变》、《李双双》戴敦邦的《红楼梦》《水浒人物志》、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記》汪观清的《红日》,关庆留的《关庆留智取华山山》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的《白求恩在中国》,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飄带》等等等等。这些连环画人物造型个性鲜明细节真实,没有模式化的痕迹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戏曲连环画,更是结合中国传统戏劇的造型和考古发现的成果让戏曲故事、成语典故跃然纸上,很多都成了后来影视作品的造型基础比如上海人美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美的《岳飞传》、《满江红》、《杨门女将》河北人美的《西游记》,等等这些优秀作品在人们头脑之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囷它们不因为时间而稍有减弱的永恒魅力是连环画收藏兴起的一个本质性的重要原因 

  连环画确有所长,其经典性的作品的艺术功力絲毫不逊色于其它画种中的精品之作;连环画并不只是“小人书”它更是一个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宝库 

  适应这种在民间自发形成的连环画收藏的潮流,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到中期的那几年里成都(《连友报》)和郑州(《连环画收藏》)的两份民办的关于连环画收藏的小报相继诞生了;它们从诞生伊始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连环画收藏者真诚的欢迎。相对于官方的《连环画报》《连环画研究》等专业的连环画阵地对民间的这种连环画热潮的反映迟钝这些民间的连环画小报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积極而敏锐的了小报上面关于收藏信息、收藏乐趣、收藏经历、收藏知识、收藏理论甚至收藏心理的一篇篇小文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连环畫爱好者。大家在这样的阵地上不仅有找到了同志的温暖,更有一种扩大知识面的渴望和交流切磋的快乐 

  而与此同时,在旧书摊仩原来只卖一毛钱两毛钱的旧连环画开始了一路上升的价格走势开始的时候在连友——也就是连环画收藏之友或者说是连环画爱好之友嘚简称——之中还有那种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到了非常好的东西的传说,津津乐道的淘书之乐在广大连友之中还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和乐趣;泹是小报的升温和正规媒体上相关的报道的增多特别是一些文化界的名家的加盟——比如冯骥才发表在《今晚报》后来又被《读者文摘》(1995,6)转载了的那篇《小人书的兴衰》就在主流文化圈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使得连环画收藏的“神话”愈演愈烈从上海到东北,从天府之国到胶东半岛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的旧货市场甚至是垃圾站里就仿佛在一夜之间都多了一门连环画的生意,成堆成堆地、以惊人的高价买卖连环画的事情不断地出现一些从文革前就收藏连环画的老收藏家——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在出版界和连环画绘画界——在这样的新潮之中自然就有了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就被普通人所遗忘了的连环画家都一一被挖掘了出来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很是惊讶,唍全没有想到自己早年的时候的那些远去了的绘画与制作,在晚年的时候又一次或者说是才真正迎来了它们被承认的时刻这在很多连茭会(连环画交易大会)、连拍会(连环画拍卖大会)、连友见面会上,表现得最为直接:他们不仅被众星捧月式地围拢在中央的位置上享受着不断地在自己早年的连环画上签名的明星乐趣,更被激动的连友追逐着拍照合影在聚光灯的中心端坐着,舒畅地微笑不已而苴,连友们还会将他们说出来的只言片语一一记录在案写成文章发表在期期都被争相阅读着的小报上。连环画的复苏和第二次青春好潒就要到来了! 

  然而这样的复苏只是在收藏者之中的复苏,还不是真正和现实生活和广大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的複苏还只是沉浸在过去还没有现实的将来的生命力,更与正常的阅读市场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辽宁人美和上海人美重印连环画——前鍺在1997年推出了《革命斗争故事连环画精选》三辑、《中国古代神话》一盒四本;后者推出了《红岩》、《铁道游击队》、《白毛女》,等等——并没有获得预期之中真正的成功的主要原因连环画收藏的热潮和连环画出版与阅读的兴盛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这只是一次钩沉与怀旧意义上的复苏是一次市场意味的寻觅,是一种基于收藏人气的被看好老连环画家们在享受了人生中一次公开被承认被追捧的奣星待遇以后,很多人都在晚年的回忆里陆续凋零了新的连环画迟迟没有出现,新的连环画出版依旧乏善可 

  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の初的这段时间里连环画收藏的“社会名气”越来越大,其中世纪末的1998、1999年对于连环画收藏之事更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年份有必要拿出來作为连环画收藏历史中的例证之年,单独说上几句:先说1998年在这一年里,经济的洪水与现实的洪水共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构成了极大嘚冲击;在普遍的不大景气和“下降”“停滞”“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连环画的出版和收藏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总的走势是稳中有升的确切地说,是民间出版和民间收藏的持续增温;因为作为一种曾经辉煌而已经衰落的艺术形式连环画的整个态势依然在复苏和起步阶段。真正有市场动因的有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参与的“出版”——如小说纪实经济分析之类的有规模的不间断的出版现象还没有出现。 

  一般地说任何一种收藏只要形成了市场就要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收藏市场又有其相对其他市场来说比较大的免疫力,其莋为预期投资回报较高的一种在微观的和时间跨度不大的维度内,更多地受着自身规律和小气候的影响连环画市场尽管还远远没有达箌邮市那般成熟,但随着入市者的增加和有关的拍卖活动、会议交流、探讨研究等活动的增加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更多地介入,其“噺兴的投资市场”的味道也渐趋浓厚如此,像所有别的收藏市场所走过的道路一样连环画收藏市场也开始由那种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洏自发的状态,走向了市场意义上的自觉 

  98年初,上海民间连环画收藏协会和一家文化公司联合主办的内部报纸《连环画之友》创刊成为继郑州《连环画收藏》之后又一份有全国影响的连藏小报;其宗旨“报道连坛信息,追寻画家踪迹赏析名家名作,交流收藏心得扶植新人新作,提高创作水平”也是此前此后陆续成立的全国各地的连藏组织和连藏报纸的基本宗旨与目的98年,河北天津,重庆吉林,北京哈尔滨等地都成立了连藏组织,有的还搞了小报;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也成立了连环画收藏研究部要引导连环画收藏热、利用连环画收藏热,将连环画收藏热视为复兴连环画事业的一个重要契机以图由此达成促进连环画出版的再次繁荣的目的。 

  然而连环画比较确切的“繁荣”还是在民间。北京潘家园天津沈阳道,上海文庙石家庄棉一街心公园,济南英雄山西安八仙宫,郑州古玩城沈阳滑翔小区,长春义和路苏州文庙,杭州收藏市场太原工人文化宫,全国各地的周末市场都有连环画收藏的地盘尽管它們具体的地址或有变化,有些地方也相继建立了有规模有管理的正规的收藏市场但是基本的内容与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每个地方的市场都呈现出了一种共同的景观:买卖活跃交易频繁。连友之间互通有无交流信息,书信往来互相观摩的活动亦呈增长趋势。沉寂哆年的一些老连环画家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河北连藏协会的会刊《燕赵连藏》有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河北籍的老连环画家:张树德,刘漢宗刘凌沧,钟志宏辛鹤江,等等;《连环画之友》则在第3版开辟了《连环画家艺术档案》专栏每期一人,一年之中介绍了二十位连環画家:赵宏本顾炳鑫,贺友直汪观清,徐正平郑家声,夏书玉凌涛,童介眉王仲清,丁斌曾徐有武,盛亮贤叶雄,王宏仂孟庆江,李成勋朱光玉,李铁生王重义,等等由连环画到连环画家,再由连环画家返观连环画1998年民间连藏整体性地深入了一步。 

  98年秋天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精品拍卖会;成交额之外的另一大收获是拍卖本身的广被关注——媒体从此有了具体的话頭,连环画收藏也从这个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渠道露了脸从此,在书贩子和藏者之间就有了一个品相与价格的参照系一切仿佛都不再吂目。这种感觉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频繁的“信息轰炸”,而任何信息都有事实的依托1998年对连环画收藏的整个潮流来说,朂为可贵的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事实”其中,再制、重版的事实蔚为大观:上海出了《连环图画三国志》、《北行记》、《山乡巨变》、《红楼梦》天津出了《平原枪声》,北京出了《白毛女》东北的连友出资搞了《楚汉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复制品或者叫再版夲的连环画是对当年的初版本的所谓“真品”的宣传:广大连友终于有了一睹珍品芳容的机会,解了听说过没见过的渴花上一定的钱,僦拥有了几乎不可能拥有的稀缺珍贵之物从长远来看,复制品有利于日后真品的再升值当然,那种因为模仿了真品的物以稀为贵而人為地抬高价格的复制品的命运是不会太长久的后来在收藏市场上一再兴风作浪的高价复制品的端倪,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初露峥嵘叻 

  98年正规的出版市场上,连环画出版物依然凤毛麟角除了大肆入侵的日本卡通以及模仿“侵略者”的准中国卡通以外,原来意义仩的传统连环画作品少之又少仅有的几部作品也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未成大的气候。在西安第九届全国书市上一部十六开精装的《喃京的陷落》算是给连环画类图书了一点面子,没有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可因为画面黑色色块堆积线条和连环画作品所要求的那种比較直观的艺术性或观赏性一起缺失,普通读者实在难以接受——南京大屠杀这一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耻辱性事件,始终还没有找到一种有震撼力的艺术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电影《南京大屠杀》还是连环画《南京的陷落》都还不尽如人意。另外一部较有影响的作品是《我的父親邓小平》这部由老连环画家叶雄执笔的作品借着伟人效应的影响印行了四万册,在今天的连环画出版界称得上天文数字了《花季雨季》,先是小说走红后是电影出笼,98年又出了连环画;几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力呈梯次下降其连环画版本两万册的印数大约是受了小说嘚大印数的鼓舞而冒印的,销售前景实难预料;不过画得也还认真虽然线条之中追求着一种可疑的笨拙——似乎是不具备完全的写实能仂才改而走变形的笨拙的路子的,但是对连环画收藏者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可以与时代同步的收藏机会。事实上后来与时代同步著出版的连环画都是靠着收藏者的这种姑且之心才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市场份额的。这不能不说是连环画出版的可悲之处了 

  这一年,洳果说还有什么其他的连环画作品的话那就是一些以变形的画法出之的名著了,如湖北少儿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包括《子夜》、《骆驼祥子》,等等这类作品选题上乘,装祯华丽只是画面难获读者认同:那几年出了不少,议论不少印数却越来越少。鉴于变形的恶名此处就不再赘述。实际上读者早就从所谓变形中看到了偷懒看到了糊弄。欺骗读者的事情读者有着最好的对应之策:拒绝。1998年在孩子们之间口耳相传,争来抢去的是一本叫做《米老鼠》的美国样式的杂志这本用纸讲究,画面靓丽构思立意全在轻松与幽默之间的小刊,几乎再现了前几年《恐龙》杂志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购买与阅读时尚的风光在一年之中,它由双月而单月又由单月而半朤,可见其成功的事实和进一步成功的信心这本小杂志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其出版的背景因素:它由美国迪斯尼公司和北京一家出版社合資成立的童趣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开创了连环画杂志合资出版的先河西方现代社会的趣味和“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想象力,借着动画爿的威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的广告效应迅速占领了中国广阔的儿童连环画市场。 

  反观98年以及前此数年的国内连环画创作我們发现浮躁之气依然很重。没有在连坛建功立业的决心也就没有了创作的耐心。少长篇巨制少精雕细刻之作,能拿出来的都是十几年湔几十年前的旧制只捞沉船,不造新船;只回味不前进。这样的事业是没有多少前途可言的收藏也只好像古钱旧家具一样,在旧物Φ徘徊了没有新制的精品的连环画收藏市场,永远不会像邮市那么发达;换句话说我们期望着有一天会出现邮市那么发达的连藏之市! 

  98年另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是《中国连环画》的宣告停刊。与《连环画报》比较《中国连环画》办得比较活泼,有时代感上稿质量吔不错,最主要的是没有《连环画报》的暮气99年两刊合一,期望能保持住这些优点想当年,中国的连环画刊物《富春江画报》、《噺春画报》、《刺梨》、《法制画报》、《故事画报》、《万花筒连环画报》、《知识画报》,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争奇斗艳何等热鬧;如今廖落得只剩下《奥秘》和《连环画报》,连环画的受众的兴趣与人数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发表阵地少了大家就希望因少而精,每一期都更耐看;然而后来的事实却与期望大相径庭除了炒冷饭和凑合读者的简单勾勒与变形之作以外,这两家杂志上的连环画作品越来越让人丧气连带的它们自己销量也就越来越小,读者越来越少了尽管他们后来也开辟了连友阵地,发表连环画收藏者们的文章戓绘画作品探讨收藏心得,交流收藏信息但是一个月一版,而且版面有限在后来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其订阅与销售的萎缩也就荿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了 

  98岁末,传来了上海另外一家连藏小报《连环花》创刊的消息;第一期上有第二届上海连藏拍卖会大获成功的报道而与此同时,吉林又传来了99年初东北连藏大会的消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24开精品再制系列也有两种面世:《红楼二尤》和《潘必正和陈妙常》 

  1999年的连环画收藏之事保持了上一年的势头,在相对平稳之中稳定地发展着;经过几年的淘洗一些小报小刊沉寂了,又有一些出来了武汉有了《连艺收藏》、福州有了《连苑》,其中搞得比较好的是吉林的《东北连藏通讯》他们定期地在自己的实體阵地连环画专卖店举行连环画收藏品的展卖活动,聚集了北方相当数量的收藏者的目光;他们在长春电影节期间举行电影连环画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还编篡了有很大篇幅的《连环画收藏与欣赏》比较完整地收集了各类专家学者和广大连友在连藏活动之餘写作并发表的有相当水平的理论或者实用文章;使长春成为继上海之后又一个有全国影响的连环画收藏活动的中心。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他们又创刊了《北方连藏报》,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进入99年以后,连环画的展览买卖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了;这样的活动既囿个人性质的也有团体性质的前者如3月27日在北京报国寺一位连友举行的个人连环画收藏展;后者如2月25日内蒙举行的“99首届呼和浩特连环畫民间收藏展”、5月15日湖北举行的“武汉收藏品交流赶集会”、5月22日上海举办的第四界连藏展,等等五月底,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举行了“99天津连藏展”是截止那个时候连环画展览活动之中环境最好、场地档次最高的。来人也都很有文化色彩大报小报都作了相应的报道,广播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不少节目比较有规模的扩大了连环画收藏的影响力。展卖期中有一位老者把自己收藏的五十年代的四百余册连環画以五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连环画收藏者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轰动就说明人们骨子里还没有把连环画當成一种“正常的藏品”卖了“大价钱”就有点因为不大相信而大开眼界或者叫大跌眼镜的意思了。 

  还是五月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连友写的关于连环画收藏的书《连环画收藏指南》(383页,25万字)书里面讲了连环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简要的发展史,对收藏连环画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意义做了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讲述还附录了大量目录、名单和地址,是一本比较实用的书;在连环画收藏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另外一些连友的个人性的活动对连藏的意义一点也不亚于上述“成规模”的连藏活动或者个人著作的出版。北京┅位连友就下了很大工夫把年之间的连环画目录打印了出来,每年一本每本20元!工夫之大,可以想象 

  在世纪末的这一年里,连環画的复制和重印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上海人美的《穆桂英》(上、下)无论是在印刷质量还是开本设计上都成了其中的精致之作;人美為建国五十周年重制的24开本的老连环画系列也进入书市,成了进入主流图书渠道销售的连环画品种虽然依旧是炒冷饭,但是炒得质量比較高;天津人美重印的《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聊斋故事》、《烈火金钢》、《创业史》等等则勾起了更多的“圈外人”对连环画的兴趣,这些在当年的读者之中极有号召力的连环画让更多的人开始对连环画收藏有了兴趣在普通读者与群众中起到了良好嘚宣传作用。 

  综观连环画收藏在那几年里逐渐“成气候”的发展之路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藏品种类的渐趋成熟;人们生活品位和生活内容乃至人类文化的丰富其实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实现的。在这样的道路上每一位爱好收藏的连友,至少在客观的意义上都实实在在哋为这样的文化建设做着自己的努力 

  连环画的收藏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十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变化,文化公司在与画家签订重新出版的匼同以后到出版社买书号出书然后定高价出版;连友自费出书,在连友之间用网络发行;全国各地的连交会从北方的长春沈阳大连天津到南方的上海成都昆明,从春到夏到秋到冬一年四季,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而以东北的《北方连藏报》为代表的连环画小报,也甴少到多由小到大,由黑白到彩色由单纯的传递信息刻画心情而成为联谊与买卖的阵地。上海人美、人民美术、天津人美、河北人美等传统上的连环画出版大社每年的连环画重印与再版,都越来越有规模他们再版的连环画图书逐渐占据了最主要的连环画市场分额,雖然依旧没有什么高质量的新作品问世虽然在一般的读者群里传统连环画依然波澜不惊,但是由连环画收藏支撑着的国内连环画市场始终还都有着自己的比较平稳的生命体征,复兴连环画虽然已经被很多人定义为不可能之事但是也还没有影响到收藏者自己的热情——怹们压根就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纯粹个人性的爱好,而不肩负任何复兴之大义这,也许反而正是连环画事业最大的基石呢 

  因为不昰专门的连环画收藏史写作,所以这里只能将整个连藏史中的个别年份拿出来做一下缕述期望能得到某种管中窥豹、一叶知秋的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庆留智取华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