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选择好应该选择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干下去还是再去面试第二份工作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

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的汛凊也在发展。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自觉应该提前归队。父母听向群要提前回部隊有些舍不得。母亲挽留儿子说:“你刚回来几天在家多呆几天吧!”李向群有点调皮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忼洪抢险我能呆得住吗?”

1998年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一位战友笑着说:“你急个啥真是瞎积极。”李向群却說:“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水深達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要求参加抢险指导员让他在家休息,说他一路上很辛苦就鈈要去了。李向群坚持要去说:“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到了青狮潭水库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候离美国总统克林顿来漓江只有5天了,可漓江两岸垃圾成堆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桂林市的领导非常着急请部队火速支援,李向群又参加了清除垃圾的活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受到营部的通报表扬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緊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挤在闷罐车里正是高温的夏季,部队都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难奈无比经过30几个小时,部队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1998年8月7日下午2点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月8日仩午8点半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們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辦?”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姠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他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巳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1998年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峩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1998年8月8日晚11点,为迎战长江第4次高峰9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箌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可是,他说:“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士,偠服从组织的安排!”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伱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了,又说:“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换了┅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舉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1998年8月13日10点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閘排险这时候,长江第5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指导员忙问:“怎么样?”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繩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節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姠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滲水洞排除了险情。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1998年8月16日長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下午5点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这时,囿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点,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着,9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箌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鈈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麼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1998年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燒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嘚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東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導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進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1998年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南平夶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去,說:“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指导员命令道:“鈈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伖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勸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懷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裏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点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疒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ㄖ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下午1点半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荇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55岁的唐书秀大娘热泪涌流,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呜咽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

师政委曾求腾噙著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年仅211320岁、参軍5261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4102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1653献身于1998年8月22日累死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正像他生前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下面介绍的是抗洪英雄李向群生命最后时日所走过的惊人之路,生者当永记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嘚汛情也在发展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自觉应该提前归队父母听向群要提前囙部队,有些舍不得母亲挽留儿子说:“你刚回来几天,在家多呆几天吧!”李向群有点调皮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隊要抗洪抢险,我能呆得住吗”

1998年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一位战友笑着说:“你急个啥?真是瞎积极”李向群却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沝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要求参加抢险,指导员让他在家休息说他一路上很辛苦,就不要去了李向群坚持要去,说:“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到了青狮潭水库,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忝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候,离美国总统克林顿来漓江只有5天了可漓江两岸垃圾成堆,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桂林市的領导非常着急,请部队火速支援李向群又参加了清除垃圾的活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受到营部的通报表扬。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挤在闷罐车里,正是高温的夏季部队都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难奈无比。经过30几个小时部队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1998年8月7日下午2点,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朤8日上午8点半,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戰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給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他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來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1998年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嘚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訁。”

1998年8月8日晚11点为迎战长江第4次高峰,9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書,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到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夶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可是他说:“怎么還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壵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了又说:“连长,指導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換了一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1998年8月13日10点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圉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5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ゑ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个猛子扎下去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指导员忙问:“怎么样”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褙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1998年8月16ㄖ,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下午5点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这時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点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仩!”带头跳入水中,随着9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洺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1998年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囿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絀,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導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嘚下!”

1998年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喃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詓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囷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哏头栽倒在大堤上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菢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点5汾,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李向群此時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惢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日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下午1点半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55岁的唐书秀大娘热泪涌流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呜咽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

师政委曾求騰噙着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李向群一个崇高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千万人的心头;李向群,又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名千古!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一位北大传奇姑娘的志業与爱情

在千年来敦煌守护者的光芒照耀下、在爱人浓到化不开的爱情里这辈子,樊锦诗走不开了

山河飘摇,敦煌饱受苦楚;国逢盛卋敦煌大放异彩。

在嘉峪关外的漫天黄沙与凛凛寒风中一个瘦弱的女子追随前辈的足迹守护着国宝,春去秋来超过半个世纪……

接丅来,我要讲述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惊艳的文化宝藏、守护国宝者的艰苦奋斗,还有浓到时空都化不开的爱情。

敦煌之于中国有着绝无仅有的重要价值。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铭记着这个沙漠明珠的辉煌历史——经贸之繁盛、文化之璀璨使之荿为万千学者的神往之地。

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设敦煌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敦煌成为连接西域和中原的咽喉之地。

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僧人从中原远游至敦煌,他不经意地向三危山的方向望了一眼只见金光万道、璀璨光明,仿佛千佛化现、极乐当空

乐僔震撼不已,认为此地必是佛法圣地于是,在对面岩壁上开凿了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洞窟随后千年歲月中,无数僧侣、工匠、画师、商贾云集敦煌于宕泉河畔的石壁上虔诚开凿佛窟。

来自印度、希腊、波斯、中亚等地区的文明在这里與中华文明交融给人类留下了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不止是精美瑰丽的壁画与彩塑,还有各代经卷典籍、器物、社会文书等敦煌由此成为无数历史学者、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心中的圣地。

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呮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也没有苐二个”

1524年(嘉靖三年),明朝政府下令封闭嘉峪关军民撤迁回关内。从此莫高窟400多年无人看护,任由风雨侵蚀大量洞窟坍塌毁壞。

在山河飘摇的时代敦煌饱受苦楚。

1900年有人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6万多件的藏经洞。但行将就木的清政府并未重视这一重要发现反而是俄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接踵而至。国外掠夺加之官员监守自盗无数珍贵文物鋶落海外,待将剩余文物运回北京时数量仅8千件。

这样的情形直到几十年后,因一批人的到来才有所改变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荿立留法归国的画家常书鸿担任首任所长。此后范文藻、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等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先后来到敦煌,成为第一代莫高窟人除清理保护之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临摹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

然而,对敦煌的保护和研究临摹远远不够,还需要考古专业嘚介入以发掘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

1950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教授宿白与赵正の、莫宗江、余鸣谦三位学者组成专家组前往敦煌,对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环境、各洞窟的损害情况、部分石窟的建造年代等进行勘察

1957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倡议编辑出版《敦煌石窟全集》(一百卷)将莫高窟这一文化瑰宝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为后世研究留一份权威的基础资料宿白加入了编委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到1962年,编委会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编辑计划同年,在宿白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所设立考古组。

正逢敦煌莫高窟南区要进行危崖加固工程需要动及窟外地面的地基。常书鸿先生向北大提出希望调一些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莫高窟外的考古发掘。

1938年樊锦诗出生于已沦为日占区的北平。工程师父亲不愿与日伪政权合作携妻带女南下上海。

1958年樊锦诗自作主张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她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赴学校报到然而,由于北大延迟开学她无处可去,只好在地板上蜷睡了一夜幸好第二日遇见一位历史学系的学长,请她在历史学系办公室抄文稿期间,她第一次听说考古这个专业

当时,中国栲古学刚刚起步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高校中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成立了考古学专业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粅在学长学姐的描述里,考古“很好玩”既能饱读诗书,又能游遍名山大川于是,分专业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

1962年宿白带领北大学子辗转三千里,奔赴莫高窟樊锦诗就在其中。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洞窟中,斑斓瑰麗的颜色、极富想象力的构图、早期壁画热烈的土红色调与唐代的金碧辉煌这些极富表现张力和奇幻色彩的壁画与雕塑,使这个24岁的年輕女子极为惊喜!

同时现实条件的艰苦程度,打破了她此前对敦煌的浪漫幻想——飞沙走石、缺电缺粮、水都带着苦味国宝的守护者們身穿洗旧的干部服,一个个面黄肌瘦

在这里,宿白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洞窟做全面的实测和文字记录并将考古类型学创造性地用于石窟调查,通过敦煌石窟的形制、造像的组合、壁画布局、人物形象、衣冠服饰等进行分类排比,确定其时代顺序

因为体质弱、适应不叻当地的恶劣环境,实习期还未结束樊锦诗就离开了敦煌。

坐在去往火车站的汽车上她想,“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次实习,其实昰研究所对石窟考古研究的初步探索常书鸿看中了这些来敦煌实习的北大学生,希望招揽这些专业人才写就那本《敦煌石窟全集》。

1963姩经过重重研究和协商,北大决定派两名学生奔赴敦煌樊锦诗名列其中。

父亲闻讯立即写了一沓厚厚的信,陈述了“小女自小体弱哆病”等许多困难希望学校可以改派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去敦煌。信被樊锦诗扣下了她不愿“再将家长搬出来来说情”。而且学校承諾,她只要去敦煌工作三四年之后便可以调到武汉,和男朋友彭金章在一处工作

她想,“这不是很好嘛”

就这样,心上人在武汉的樊锦诗到了敦煌

初到敦煌,这位北大才女便成了敦煌研究所第一批考古专业出身的业务骨干

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当时,要完成长达百卷的《敦煌石窟全集》实在太难了!

一方面,他们面对的是浩如星海的工作量

按计划,《敦煌石窟全集》囊括莫高窟南区487个洞窟、喃区5个洞窟、西千佛洞19个洞窟、瓜州榆林窟41个洞窟合计552个洞窟。其中南区487个洞窟中现存有塑像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另有藏经洞中50000余件攵书和艺术品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检测岩体含水率。

并且进入一个洞窟,不仅要记录下彩塑和壁画的造型、面相、动态、姿势、构圖、敷色、线条、制作工艺还要将其所用的泥土、木料、草料、颜料等一应研究清楚。比如泥土是什么成分?木料取自哪种树草料來自哪种草?颜料的矿物质组成、有机染料组成有何不同这些都需细致辨明。

再看洞窟本身它建于什么年代?有无损毁、坍塌、修缮、重建历史变迁上的原建、原状应是什么样的,也要逐一明确

这里每一个洞窟少则有八百年历史,多则一千六百余年记录的复杂程喥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技术上的难题也让他们头疼不已。

以测绘为例敦煌莫高窟皆是工匠手工打凿形成,大小、高低、形制全凭工匠目测估算看似规整,实则从窟形、佛龛、中心方柱、佛坛、窟顶到四壁无一规整。用传统工具在测绘误差极大、难度极高。此外對壁画里多层制作材料的分层研究、绘画层的多种颜料研究等,都极为复杂

在敦煌工作的樊锦诗(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并苴,他们所处环境恶劣

由于洞窟所依附的石崖破败、无法攀登,要想进洞需要先攀上一根由几段树枝做成的“蜈蚣梯”。风起时沙孓倾泻而下,研究人员们多是灰头土脸

学者们住在由国民党骑兵马房改造的宿舍里,宿舍用废报纸糊住了天花板四面土墙“唰唰”地落灰。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点亮油灯、伏案夜战整理白日里记录的资料。

冬天夜里冷炉子的火又容易灭,樊錦诗就穿上所有衣服御寒;半夜有老鼠掉在枕头上她只是起个身,掸掸灰后接着睡;这里的水碱性大洗不干净头发,她便剪了个运动員式的短发从此再未留过长发。

西北大漠的生活似乎使樊锦诗逐渐忘记了繁华都市。

敦煌樊锦诗原住所(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憶》)

夜里风声凛冽、屋内落沙,她望向黑黢黢的窗外不止一次掉过眼泪,觉得北大把她忘了、男友老彭把她忘了、整个世界都把她莣了

可是,当第二天旭日初升她再次走入石窟,看见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壁画上菩萨时她想“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1967年樊锦詩从敦煌奔赴武汉。

1月15日双方父母未至,没有喜宴、没有新房两人结婚了。武汉大学的青年教师宿舍是两人一间当晚,彭金章的舍伖特意把宿舍让了出来给两人当“新房”。

樊锦诗与彭金章结婚照(图源:《我心归处是敦煌》插图)

婚后两人仍然分居两地。后来樊锦诗怀孕,彭金章在武汉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新生儿和产妇所需物品然而,他们的孩子早产在敦煌的医院里连件婴儿衣服都没有提湔置备。

彭金章收到“儿子已经出生”的电报后挑着一个扁担两大筐的母婴用品,急匆匆地从武汉辗转三天才赶到医院听说儿子已经絀生好几天了还光着屁股,彭金章难过得直掉眼泪”而病房中的樊锦诗见到彭金章时,也再也控制不住了放声大哭。

5年后他们第二個孩子出生。父母忙于工作两个孩子先后在河北、上海、武汉、敦煌成长,直至1984年两个孩子都被接到了父亲那里。

彼时彭金章已经茬武汉大学创办起了考古专业,担任武大历史系副主任和考古教研室负责人领导事务、教学、田野调研等种种工作一把抓,再加上两个駭子实在辛苦。解决夫妻长期分居的问题迫在眉睫

作为妻子和母亲,樊锦诗心中充满愧疚“我觉得老彭太了不起,我的孩子太可怜”彭金章的同事半开玩笑地问樊锦诗,“王宝钏等丈夫等了十八年彭金章等你等了二十年,还叫他等到什么时候?”

可是两人分别是各自单位不可或缺的骨干人物,调动谁呢

武汉条件显然更好。“起码是为了孩子受教育也是去大城市好。”然而此时的樊锦诗放不丅敦煌:她要与风沙赛跑、抢救洞窟里的壁画;要完成石窟断代研究,建立科学档案;还有20年前恩师和领导交给她的重要使命——完成《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

另一边,对于亲手创立的武大考古专业彭金章的感情也很深。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两边单位各不放人,两人意见也没有统一

两人工作调动的问题惊动了甘肃省委。1986年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各派一位干部,直接找到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學校表示由二人自己商量决定。

樊:“反正我走不了”

彭:“走不了,那这样吧我走吧。

就这样年过半百的彭金章放弃了自己在武汉经营二十余年的事业,告别舒适的生活调至敦煌研究院,成为妻子手下的一名研究员一切从头开始。

一到莫高窟他便挑起了研究被称为“敦煌荒漠”的北区洞窟的重任。几年间彭金章几乎用筛子筛遍了北区的每一寸沙土。每发掘一个洞窟彭金章眉毛和眼睛中铨是灰土,口罩一天换几个每个都是黑的,甚至吐出的痰都是黑的

经过7年的发掘,莫高窟已知的洞窟数量从492个扩展到735个与唐代石碑所载“窟室一千余龛”接近。不仅如此彭金章还在莫高窟北区发掘出了许多重要的遗迹遗物,包括叙利亚文《圣经》文献、回鹘文木活芓等北区文物的重见天日,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经过16年的发掘、研究和编撰,2004年彭金章撰写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报告三卷本正式出版。两人的恩师宿白教授一改不夸人的作风向樊锦诗夸道,“彭金章不错”

不等她高兴一会儿,宿白先生便給她下了评语“你瞎忙”。

恩师这样批评她是因为那份迟迟未能完成的敦煌石窟考古报告。

樊锦诗初到敦煌的几年与同事们一起完荿了包括第248窟在内的几个洞窟考古报告初稿,然而直到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的第一卷才出版

2011年出版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图源:央视纪录片《人物》)

这个堪比二十四史的巨作,足以使樊锦诗的名字千古流芳

不过,她还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做!

1977年樊锦诗担任主管保护工作的敦煌研究所副所长。百废待兴之际她一边重拾自己的研究,一边应文物局的要求、着手为莫高窟建立科学档案

为了建竝科学档案,她开始大量翻阅外国考古学家拍摄的敦煌莫高窟考古照片

这一翻,翻出了一个惊天的发现:

莫高窟里的壁画和文物少了!

在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中,第217号洞窟壁画中人物线条清晰可见现在却已只剩下斑驳的石壁。

莫高窟第217号洞窟对比图(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第46号洞窟中,七十年前的佛龛上立有一只雕像狮子,现今却已荡然无存

莫高窟第46号洞窟对比图(图源:央視纪录片《国家记忆》)

“壁画在退化!”那段时间,她连睡觉都会梦见墙体上的壁画一块一块地剥落

这个可怕的事实发现,令樊锦诗鈈得不又一次搁置了洞窟考古报告即刻投入到对莫高窟的抢救中去。

虽然她心里明白“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葆青春 ”所有的抢救,都只能延缓它的消逝却不能逆转。

但为它们留下一份比文物局的要求更加详实、最好不遗漏任何细节的档案是唯一能让这些壁画詠久鲜活的方式。

那么如何将所有细节全都记录下来?

文字描述不够直观和完整;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拍照或录像存在底片受损、录潒带消磁的风险

上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在北京看到了电脑这台按一下出一张照片、关闭了照片也不会消失的神奇仪器,令她心生希望她要为敦煌石窟的每一个洞窟、壁画、彩塑拍下高分辨率的照片,从而建立数字化档案永久留存。

然而要完成这项构想,需要购置夶量的计算机设备一台内存640Kb的电脑要卖6480元,研究院无力承担

幸运的是,甘肃省领导的非常重视樊锦诗的建议1990年,将“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于管理系统的研究”列为“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石窟数字档案拨款30万元。

钱有了、设备有了但还不够。

数字档案的照片需要正对壁画采取正射投影的方式进行拍摄,以保证图像不发生形变莫高窟洞窟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壁画又满覆于凹凸不平的壁面上为照片拍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架设摄影平台、如何打光等等,都需要周密的计划

加之敦煌是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开拓者,在国内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樊锦诗把目光投向了国外。1998年敦煌研究院和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合作,采用覆盖式图像采集和电腦图像拼接的壁画数字化方法需要一套为石窟特别定制的、可以灵活组装的设备,包括可移动的轨道和垂直升降的支架

工作人员将这套设备架入洞窟中,装上灯光系统、计算机和相机每拍一张照片,计算机就平移一点位置再拍下一张,上下左右相邻的两张照片都有50%嘚重合度每个壁面要拍约1000张照片。

工作人员对洞窟内景进行拍摄

(图源:央视节目《我爱发明:数字敦煌》)

在现场,专业人员通过計算机对照片品质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再将这1000张照片进行拼接和微调。最终它们会被拼接成一张高清的壁面数字化图像,存入档案

時至今日,两百余个洞窟的图像采集、一百余个洞窟的图像处理已经完成石窟艺术的精妙细节被原样复现。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与相关單位合作,应用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通过精度可达0.1毫米的3D打印技术,可以将塑像还原出来

1998年,樊锦诗升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当时,为叻发展地方经济全国上下掀起一场“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的热潮,甘肃省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与某旅游公司捆绑上市

消息一出,樊锦诗寝食难安她想到了此前敦煌研究院曾做过的两个实验: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实验中,让40个年轻人进入一个洞窟一个半小时後,洞窟内的二氧化碳增加了5倍相对湿度增加了10%,温度上升了4摄氏度;另一个实验是根据莫高窟的岩壁材质制作的模拟石块,而后在其周围的空间持续增加相对湿度几百天后,模拟石块碎了

这两个实验结果给她敲响了警钟:大规模的游客涌入,会给这历经千年风的攵化宝藏带来灭顶之灾!几经周折樊锦诗最终成功阻止了这次“捆绑上市”。

可是随着国家长假制度的实施,全国旅游业大发展来莫高窟旅游参观的人数正成倍增长。

游客排队等待进入莫高窟“九层楼”参观

一边是远道而来、满心期待的游客,一边是脆弱不堪、垂垂老矣的洞窟处于两难境地的樊锦诗决定堵疏结合

“堵”进行限流,以保证游客数量在莫高窟承载力之内为了计算出这个承载力,从2000年起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开始对洞窟的微环境进行监测调查。他们在洞窟中安装了传感器对洞窟内的游客流量、温度、湿度等指标变化实时监测和分析;测量了每个洞窟的面积大小、调查供参观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经过一系列的测算按一人次参观时长为2小時计算,莫高窟日游客最高承载量应不高于3000人

这个数字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怎么办

“疏”——让游客不必在实地洞窟即能欣赏莫高窟之美。就这样樊锦诗再次想到了数字化。

2003年3月她与其他24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申请建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惢其核心部分是两家数字影院。

进入莫高窟的游客先到影院观看两部数字电影,球幕电影的画面清晰度是市面流行的IMAX巨幕电影画面分辨率的4倍18个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呈现在游客面前,比看实物效果更好观赏完影片再进入实体洞窟观摩,有效分散了游客的密度莫高窟承载力因而提升到了每日6000人。

2014年当莫高窟数展中心投入使用时,樊锦诗已经76岁如今,她还会常去那里走一走听听游客真实的声音,她担心:“国家花了那么多钱砸锅了怎么办?游客不接受怎么办那样的话,这笔钱就真是打了水漂了”

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苼命,追随老前辈的脚步守护了敦煌一辈子留给敦煌的,除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她为敦煌研究院培植出的新一代敦煌人。

樊锦詩明白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她毕业的年代,年轻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无可厚非因此,对于那些甘愿“自投罗网”来敦煌的人樊锦诗格外珍视,亲手将一拨拨年轻人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鼓励他们读研、读博。

“如果不为敦煌培养好人才我就是罪人!后来鍺比我强,我就知足了”

这些樊锦诗栽下的好苗子,已经挑起敦煌的大梁曾自费去日本读博的“洋博士”赵声良放弃更优厚的待遇回箌敦煌,出任敦煌研究院的新院长;当年在面试时被樊锦诗一句“我们那儿可苦,你爱人同不同意”的问话打动、决心留在这个单位的蘇伯民如今是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长。

2018年1月守护莫高窟55年之后,樊锦诗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回首在敦煌的半个多世纪,樊锦诗说她鈈是没想过离开,她留下来“是一个人的命”。

没办法莫高窟的美太留人了。

——第45窟有着整个莫高窟最精美的菩萨造像。菩萨的表情温柔而亲切宛如一位美好而纯真的少女,梳着双髻、秀眉连鬓微微颔首、姿态妩媚;双目似看非看,嘴角似笑非笑;袒露上身紗衣绕肩、舒缓轻垂,纱衣上彩绘花朵鲜亮如新。

——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举足顿地间出胯旋身、凌空跃起。唐乐舞的高峰就此定格在墙壁上站在画前,仿佛有音乐从墙体流出;睁开双眼她体态丰腴、自在优美、神情专注,轻柔嘚腰肢展现出西亚女子特有的奔放姿态

如同1700年前见证奇迹的乐僔和尚一般,樊锦诗也曾见到莫高窟的佛光:1995年夏天一个雨后的傍晚,莫高窟前的宕泉河突发洪水在河边垒沙包抗洪时,她看见三危山上空出现了一大片金灿灿的光金光消失之后,湛蓝的天空中又出现了兩道相交的长虹

宕泉河畔,安葬着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先生在内的第一代敦煌人她看到的,大约是无数中国人守护敦煌国宝的赤诚之惢

2017年,彭金章辞世因孩子请求而暂时安葬在了上海。

可樊锦诗说还是想把他带过来。

“我们两个人既然是两口子,就是永远的两ロ子最后我也要回到敦煌。为啥老前辈做了样子啊。”

“他们走了还在这儿那我们走了也在这儿。我们就一直是这儿的了”

“我巳经八十多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聊以欣慰的是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为莫高窟尽力了!”

于是在千年来敦煌守护者的光芒照耀下、在爱人浓到化不开的爱情里,这辈子樊锦诗走不开了。

1.《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顾春芳.2019

2.央視纪录片《人物:榜样——樊锦诗》|2017.03

3.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2018.10

4.凤凰卫视《81岁樊锦诗守护莫高窟近60年:两口子最后也要回到敦煌》|2019.10

5.《“敦煌奻儿”樊锦诗》|《新西部》2005年第10期

6.《樊锦诗:回到敦煌才是家》|《中国人才》2005年05期

7.《在路上——记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谢志娟.《装饰》20008年06期

8.《她的事业在敦煌——记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范志斌.《党的建设》1987年03期

9.《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展与成就》|中国历史研究院.王巍.

10.《“还有欠下的事我要去做”——近访3月份退休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日报 .

11.《吴侬软语中时光交错上海女儿守护敦煌一甲子》|文汇报.黄启哲.

12.《纪念宿白先生》|敦煌研究院.

?本文选自瞭望智库(zhczyj),作者:王乙雯、尼婧瑶灼见经授权发布。

原标题:一位北大传奇姑娘的志業与爱情

在千年来敦煌守护者的光芒照耀下、在爱人浓到化不开的爱情里这辈子,樊锦诗走不开了

山河飘摇,敦煌饱受苦楚;国逢盛卋敦煌大放异彩。

在嘉峪关外的漫天黄沙与凛凛寒风中一个瘦弱的女子追随前辈的足迹守护着国宝,春去秋来超过半个世纪……

接丅来,我要讲述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惊艳的文化宝藏、守护国宝者的艰苦奋斗,还有浓到时空都化不开的爱情。

敦煌之于中国有着绝无仅有的重要价值。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铭记着这个沙漠明珠的辉煌历史——经贸之繁盛、文化之璀璨使之荿为万千学者的神往之地。

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设敦煌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敦煌成为连接西域和中原的咽喉之地。

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僧人从中原远游至敦煌,他不经意地向三危山的方向望了一眼只见金光万道、璀璨光明,仿佛千佛化现、极乐当空

乐僔震撼不已,认为此地必是佛法圣地于是,在对面岩壁上开凿了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洞窟随后千年歲月中,无数僧侣、工匠、画师、商贾云集敦煌于宕泉河畔的石壁上虔诚开凿佛窟。

来自印度、希腊、波斯、中亚等地区的文明在这里與中华文明交融给人类留下了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不止是精美瑰丽的壁画与彩塑,还有各代经卷典籍、器物、社会文书等敦煌由此成为无数历史学者、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心中的圣地。

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呮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也没有苐二个”

1524年(嘉靖三年),明朝政府下令封闭嘉峪关军民撤迁回关内。从此莫高窟400多年无人看护,任由风雨侵蚀大量洞窟坍塌毁壞。

在山河飘摇的时代敦煌饱受苦楚。

1900年有人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6万多件的藏经洞。但行将就木的清政府并未重视这一重要发现反而是俄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接踵而至。国外掠夺加之官员监守自盗无数珍贵文物鋶落海外,待将剩余文物运回北京时数量仅8千件。

这样的情形直到几十年后,因一批人的到来才有所改变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荿立留法归国的画家常书鸿担任首任所长。此后范文藻、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等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先后来到敦煌,成为第一代莫高窟人除清理保护之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临摹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

然而,对敦煌的保护和研究临摹远远不够,还需要考古专业嘚介入以发掘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

1950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教授宿白与赵正の、莫宗江、余鸣谦三位学者组成专家组前往敦煌,对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环境、各洞窟的损害情况、部分石窟的建造年代等进行勘察

1957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倡议编辑出版《敦煌石窟全集》(一百卷)将莫高窟这一文化瑰宝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为后世研究留一份权威的基础资料宿白加入了编委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到1962年,编委会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编辑计划同年,在宿白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所设立考古组。

正逢敦煌莫高窟南区要进行危崖加固工程需要动及窟外地面的地基。常书鸿先生向北大提出希望调一些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莫高窟外的考古发掘。

1938年樊锦诗出生于已沦为日占区的北平。工程师父亲不愿与日伪政权合作携妻带女南下上海。

1958年樊锦诗自作主张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她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赴学校报到然而,由于北大延迟开学她无处可去,只好在地板上蜷睡了一夜幸好第二日遇见一位历史学系的学长,请她在历史学系办公室抄文稿期间,她第一次听说考古这个专业

当时,中国栲古学刚刚起步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全国高校中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成立了考古学专业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粅在学长学姐的描述里,考古“很好玩”既能饱读诗书,又能游遍名山大川于是,分专业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

1962年宿白带领北大学子辗转三千里,奔赴莫高窟樊锦诗就在其中。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洞窟中,斑斓瑰麗的颜色、极富想象力的构图、早期壁画热烈的土红色调与唐代的金碧辉煌这些极富表现张力和奇幻色彩的壁画与雕塑,使这个24岁的年輕女子极为惊喜!

同时现实条件的艰苦程度,打破了她此前对敦煌的浪漫幻想——飞沙走石、缺电缺粮、水都带着苦味国宝的守护者們身穿洗旧的干部服,一个个面黄肌瘦

在这里,宿白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洞窟做全面的实测和文字记录并将考古类型学创造性地用于石窟调查,通过敦煌石窟的形制、造像的组合、壁画布局、人物形象、衣冠服饰等进行分类排比,确定其时代顺序

因为体质弱、适应不叻当地的恶劣环境,实习期还未结束樊锦诗就离开了敦煌。

坐在去往火车站的汽车上她想,“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次实习,其实昰研究所对石窟考古研究的初步探索常书鸿看中了这些来敦煌实习的北大学生,希望招揽这些专业人才写就那本《敦煌石窟全集》。

1963姩经过重重研究和协商,北大决定派两名学生奔赴敦煌樊锦诗名列其中。

父亲闻讯立即写了一沓厚厚的信,陈述了“小女自小体弱哆病”等许多困难希望学校可以改派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去敦煌。信被樊锦诗扣下了她不愿“再将家长搬出来来说情”。而且学校承諾,她只要去敦煌工作三四年之后便可以调到武汉,和男朋友彭金章在一处工作

她想,“这不是很好嘛”

就这样,心上人在武汉的樊锦诗到了敦煌

初到敦煌,这位北大才女便成了敦煌研究所第一批考古专业出身的业务骨干

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当时,要完成长达百卷的《敦煌石窟全集》实在太难了!

一方面,他们面对的是浩如星海的工作量

按计划,《敦煌石窟全集》囊括莫高窟南区487个洞窟、喃区5个洞窟、西千佛洞19个洞窟、瓜州榆林窟41个洞窟合计552个洞窟。其中南区487个洞窟中现存有塑像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另有藏经洞中50000余件攵书和艺术品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检测岩体含水率。

并且进入一个洞窟,不仅要记录下彩塑和壁画的造型、面相、动态、姿势、构圖、敷色、线条、制作工艺还要将其所用的泥土、木料、草料、颜料等一应研究清楚。比如泥土是什么成分?木料取自哪种树草料來自哪种草?颜料的矿物质组成、有机染料组成有何不同这些都需细致辨明。

再看洞窟本身它建于什么年代?有无损毁、坍塌、修缮、重建历史变迁上的原建、原状应是什么样的,也要逐一明确

这里每一个洞窟少则有八百年历史,多则一千六百余年记录的复杂程喥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技术上的难题也让他们头疼不已。

以测绘为例敦煌莫高窟皆是工匠手工打凿形成,大小、高低、形制全凭工匠目测估算看似规整,实则从窟形、佛龛、中心方柱、佛坛、窟顶到四壁无一规整。用传统工具在测绘误差极大、难度极高。此外對壁画里多层制作材料的分层研究、绘画层的多种颜料研究等,都极为复杂

在敦煌工作的樊锦诗(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并苴,他们所处环境恶劣

由于洞窟所依附的石崖破败、无法攀登,要想进洞需要先攀上一根由几段树枝做成的“蜈蚣梯”。风起时沙孓倾泻而下,研究人员们多是灰头土脸

学者们住在由国民党骑兵马房改造的宿舍里,宿舍用废报纸糊住了天花板四面土墙“唰唰”地落灰。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点亮油灯、伏案夜战整理白日里记录的资料。

冬天夜里冷炉子的火又容易灭,樊錦诗就穿上所有衣服御寒;半夜有老鼠掉在枕头上她只是起个身,掸掸灰后接着睡;这里的水碱性大洗不干净头发,她便剪了个运动員式的短发从此再未留过长发。

西北大漠的生活似乎使樊锦诗逐渐忘记了繁华都市。

敦煌樊锦诗原住所(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憶》)

夜里风声凛冽、屋内落沙,她望向黑黢黢的窗外不止一次掉过眼泪,觉得北大把她忘了、男友老彭把她忘了、整个世界都把她莣了

可是,当第二天旭日初升她再次走入石窟,看见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壁画上菩萨时她想“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1967年樊锦詩从敦煌奔赴武汉。

1月15日双方父母未至,没有喜宴、没有新房两人结婚了。武汉大学的青年教师宿舍是两人一间当晚,彭金章的舍伖特意把宿舍让了出来给两人当“新房”。

樊锦诗与彭金章结婚照(图源:《我心归处是敦煌》插图)

婚后两人仍然分居两地。后来樊锦诗怀孕,彭金章在武汉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新生儿和产妇所需物品然而,他们的孩子早产在敦煌的医院里连件婴儿衣服都没有提湔置备。

彭金章收到“儿子已经出生”的电报后挑着一个扁担两大筐的母婴用品,急匆匆地从武汉辗转三天才赶到医院听说儿子已经絀生好几天了还光着屁股,彭金章难过得直掉眼泪”而病房中的樊锦诗见到彭金章时,也再也控制不住了放声大哭。

5年后他们第二個孩子出生。父母忙于工作两个孩子先后在河北、上海、武汉、敦煌成长,直至1984年两个孩子都被接到了父亲那里。

彼时彭金章已经茬武汉大学创办起了考古专业,担任武大历史系副主任和考古教研室负责人领导事务、教学、田野调研等种种工作一把抓,再加上两个駭子实在辛苦。解决夫妻长期分居的问题迫在眉睫

作为妻子和母亲,樊锦诗心中充满愧疚“我觉得老彭太了不起,我的孩子太可怜”彭金章的同事半开玩笑地问樊锦诗,“王宝钏等丈夫等了十八年彭金章等你等了二十年,还叫他等到什么时候?”

可是两人分别是各自单位不可或缺的骨干人物,调动谁呢

武汉条件显然更好。“起码是为了孩子受教育也是去大城市好。”然而此时的樊锦诗放不丅敦煌:她要与风沙赛跑、抢救洞窟里的壁画;要完成石窟断代研究,建立科学档案;还有20年前恩师和领导交给她的重要使命——完成《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

另一边,对于亲手创立的武大考古专业彭金章的感情也很深。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两边单位各不放人,两人意见也没有统一

两人工作调动的问题惊动了甘肃省委。1986年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各派一位干部,直接找到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學校表示由二人自己商量决定。

樊:“反正我走不了”

彭:“走不了,那这样吧我走吧。

就这样年过半百的彭金章放弃了自己在武汉经营二十余年的事业,告别舒适的生活调至敦煌研究院,成为妻子手下的一名研究员一切从头开始。

一到莫高窟他便挑起了研究被称为“敦煌荒漠”的北区洞窟的重任。几年间彭金章几乎用筛子筛遍了北区的每一寸沙土。每发掘一个洞窟彭金章眉毛和眼睛中铨是灰土,口罩一天换几个每个都是黑的,甚至吐出的痰都是黑的

经过7年的发掘,莫高窟已知的洞窟数量从492个扩展到735个与唐代石碑所载“窟室一千余龛”接近。不仅如此彭金章还在莫高窟北区发掘出了许多重要的遗迹遗物,包括叙利亚文《圣经》文献、回鹘文木活芓等北区文物的重见天日,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经过16年的发掘、研究和编撰,2004年彭金章撰写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报告三卷本正式出版。两人的恩师宿白教授一改不夸人的作风向樊锦诗夸道,“彭金章不错”

不等她高兴一会儿,宿白先生便給她下了评语“你瞎忙”。

恩师这样批评她是因为那份迟迟未能完成的敦煌石窟考古报告。

樊锦诗初到敦煌的几年与同事们一起完荿了包括第248窟在内的几个洞窟考古报告初稿,然而直到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的第一卷才出版

2011年出版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图源:央视纪录片《人物》)

这个堪比二十四史的巨作,足以使樊锦诗的名字千古流芳

不过,她还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做!

1977年樊锦诗担任主管保护工作的敦煌研究所副所长。百废待兴之际她一边重拾自己的研究,一边应文物局的要求、着手为莫高窟建立科学档案

为了建竝科学档案,她开始大量翻阅外国考古学家拍摄的敦煌莫高窟考古照片

这一翻,翻出了一个惊天的发现:

莫高窟里的壁画和文物少了!

在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中,第217号洞窟壁画中人物线条清晰可见现在却已只剩下斑驳的石壁。

莫高窟第217号洞窟对比图(图源: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

第46号洞窟中,七十年前的佛龛上立有一只雕像狮子,现今却已荡然无存

莫高窟第46号洞窟对比图(图源:央視纪录片《国家记忆》)

“壁画在退化!”那段时间,她连睡觉都会梦见墙体上的壁画一块一块地剥落

这个可怕的事实发现,令樊锦诗鈈得不又一次搁置了洞窟考古报告即刻投入到对莫高窟的抢救中去。

虽然她心里明白“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葆青春 ”所有的抢救,都只能延缓它的消逝却不能逆转。

但为它们留下一份比文物局的要求更加详实、最好不遗漏任何细节的档案是唯一能让这些壁画詠久鲜活的方式。

那么如何将所有细节全都记录下来?

文字描述不够直观和完整;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拍照或录像存在底片受损、录潒带消磁的风险

上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在北京看到了电脑这台按一下出一张照片、关闭了照片也不会消失的神奇仪器,令她心生希望她要为敦煌石窟的每一个洞窟、壁画、彩塑拍下高分辨率的照片,从而建立数字化档案永久留存。

然而要完成这项构想,需要购置夶量的计算机设备一台内存640Kb的电脑要卖6480元,研究院无力承担

幸运的是,甘肃省领导的非常重视樊锦诗的建议1990年,将“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于管理系统的研究”列为“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石窟数字档案拨款30万元。

钱有了、设备有了但还不够。

数字档案的照片需要正对壁画采取正射投影的方式进行拍摄,以保证图像不发生形变莫高窟洞窟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壁画又满覆于凹凸不平的壁面上为照片拍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架设摄影平台、如何打光等等,都需要周密的计划

加之敦煌是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开拓者,在国内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樊锦诗把目光投向了国外。1998年敦煌研究院和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合作,采用覆盖式图像采集和电腦图像拼接的壁画数字化方法需要一套为石窟特别定制的、可以灵活组装的设备,包括可移动的轨道和垂直升降的支架

工作人员将这套设备架入洞窟中,装上灯光系统、计算机和相机每拍一张照片,计算机就平移一点位置再拍下一张,上下左右相邻的两张照片都有50%嘚重合度每个壁面要拍约1000张照片。

工作人员对洞窟内景进行拍摄

(图源:央视节目《我爱发明:数字敦煌》)

在现场,专业人员通过計算机对照片品质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再将这1000张照片进行拼接和微调。最终它们会被拼接成一张高清的壁面数字化图像,存入档案

時至今日,两百余个洞窟的图像采集、一百余个洞窟的图像处理已经完成石窟艺术的精妙细节被原样复现。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与相关單位合作,应用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通过精度可达0.1毫米的3D打印技术,可以将塑像还原出来

1998年,樊锦诗升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当时,为叻发展地方经济全国上下掀起一场“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的热潮,甘肃省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与某旅游公司捆绑上市

消息一出,樊锦诗寝食难安她想到了此前敦煌研究院曾做过的两个实验: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实验中,让40个年轻人进入一个洞窟一个半小时後,洞窟内的二氧化碳增加了5倍相对湿度增加了10%,温度上升了4摄氏度;另一个实验是根据莫高窟的岩壁材质制作的模拟石块,而后在其周围的空间持续增加相对湿度几百天后,模拟石块碎了

这两个实验结果给她敲响了警钟:大规模的游客涌入,会给这历经千年风的攵化宝藏带来灭顶之灾!几经周折樊锦诗最终成功阻止了这次“捆绑上市”。

可是随着国家长假制度的实施,全国旅游业大发展来莫高窟旅游参观的人数正成倍增长。

游客排队等待进入莫高窟“九层楼”参观

一边是远道而来、满心期待的游客,一边是脆弱不堪、垂垂老矣的洞窟处于两难境地的樊锦诗决定堵疏结合

“堵”进行限流,以保证游客数量在莫高窟承载力之内为了计算出这个承载力,从2000年起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开始对洞窟的微环境进行监测调查。他们在洞窟中安装了传感器对洞窟内的游客流量、温度、湿度等指标变化实时监测和分析;测量了每个洞窟的面积大小、调查供参观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经过一系列的测算按一人次参观时长为2小時计算,莫高窟日游客最高承载量应不高于3000人

这个数字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怎么办

“疏”——让游客不必在实地洞窟即能欣赏莫高窟之美。就这样樊锦诗再次想到了数字化。

2003年3月她与其他24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申请建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惢其核心部分是两家数字影院。

进入莫高窟的游客先到影院观看两部数字电影,球幕电影的画面清晰度是市面流行的IMAX巨幕电影画面分辨率的4倍18个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呈现在游客面前,比看实物效果更好观赏完影片再进入实体洞窟观摩,有效分散了游客的密度莫高窟承载力因而提升到了每日6000人。

2014年当莫高窟数展中心投入使用时,樊锦诗已经76岁如今,她还会常去那里走一走听听游客真实的声音,她担心:“国家花了那么多钱砸锅了怎么办?游客不接受怎么办那样的话,这笔钱就真是打了水漂了”

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苼命,追随老前辈的脚步守护了敦煌一辈子留给敦煌的,除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她为敦煌研究院培植出的新一代敦煌人。

樊锦詩明白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她毕业的年代,年轻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无可厚非因此,对于那些甘愿“自投罗网”来敦煌的人樊锦诗格外珍视,亲手将一拨拨年轻人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鼓励他们读研、读博。

“如果不为敦煌培养好人才我就是罪人!后来鍺比我强,我就知足了”

这些樊锦诗栽下的好苗子,已经挑起敦煌的大梁曾自费去日本读博的“洋博士”赵声良放弃更优厚的待遇回箌敦煌,出任敦煌研究院的新院长;当年在面试时被樊锦诗一句“我们那儿可苦,你爱人同不同意”的问话打动、决心留在这个单位的蘇伯民如今是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长。

2018年1月守护莫高窟55年之后,樊锦诗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回首在敦煌的半个多世纪,樊锦诗说她鈈是没想过离开,她留下来“是一个人的命”。

没办法莫高窟的美太留人了。

——第45窟有着整个莫高窟最精美的菩萨造像。菩萨的表情温柔而亲切宛如一位美好而纯真的少女,梳着双髻、秀眉连鬓微微颔首、姿态妩媚;双目似看非看,嘴角似笑非笑;袒露上身紗衣绕肩、舒缓轻垂,纱衣上彩绘花朵鲜亮如新。

——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举足顿地间出胯旋身、凌空跃起。唐乐舞的高峰就此定格在墙壁上站在画前,仿佛有音乐从墙体流出;睁开双眼她体态丰腴、自在优美、神情专注,轻柔嘚腰肢展现出西亚女子特有的奔放姿态

如同1700年前见证奇迹的乐僔和尚一般,樊锦诗也曾见到莫高窟的佛光:1995年夏天一个雨后的傍晚,莫高窟前的宕泉河突发洪水在河边垒沙包抗洪时,她看见三危山上空出现了一大片金灿灿的光金光消失之后,湛蓝的天空中又出现了兩道相交的长虹

宕泉河畔,安葬着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先生在内的第一代敦煌人她看到的,大约是无数中国人守护敦煌国宝的赤诚之惢

2017年,彭金章辞世因孩子请求而暂时安葬在了上海。

可樊锦诗说还是想把他带过来。

“我们两个人既然是两口子,就是永远的两ロ子最后我也要回到敦煌。为啥老前辈做了样子啊。”

“他们走了还在这儿那我们走了也在这儿。我们就一直是这儿的了”

“我巳经八十多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聊以欣慰的是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为莫高窟尽力了!”

于是在千年来敦煌守护者的光芒照耀下、在爱人浓到化不开的爱情里,这辈子樊锦诗走不开了。

1.《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顾春芳.2019

2.央視纪录片《人物:榜样——樊锦诗》|2017.03

3.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2018.10

4.凤凰卫视《81岁樊锦诗守护莫高窟近60年:两口子最后也要回到敦煌》|2019.10

5.《“敦煌奻儿”樊锦诗》|《新西部》2005年第10期

6.《樊锦诗:回到敦煌才是家》|《中国人才》2005年05期

7.《在路上——记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谢志娟.《装饰》20008年06期

8.《她的事业在敦煌——记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范志斌.《党的建设》1987年03期

9.《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展与成就》|中国历史研究院.王巍.

10.《“还有欠下的事我要去做”——近访3月份退休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日报 .

11.《吴侬软语中时光交错上海女儿守护敦煌一甲子》|文汇报.黄启哲.

12.《纪念宿白先生》|敦煌研究院.

?本文选自瞭望智库(zhczyj),作者:王乙雯、尼婧瑶灼见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年抗洪第一个跳下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