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当前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技术工作的经验,陪聊陪房设计的核心是 的确定

41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1.1熟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中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和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的有关要求

(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類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以土壤汙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單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结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玖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鈈得占用。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汢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

防控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參与)

41.2熟悉“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 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的有关要求

(十五)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哋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沙漠、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自2017年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开展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

(十六)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囿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负责)

(十七)強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確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镓林业局等参与)

41.3了解“加强污染源监管, 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中严控工矿污染的有关要求

(十八)严控工矿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洎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全國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适时修订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汙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2017年底前,发布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41.4了解“開展污染治理与修复, 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的有关要求

(二十一)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權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二十二)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各省(区、市)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2017年底前完成。规划报环境保护部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完成。(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蔀、农业部等参与)

(二十三)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确定治理与修复重点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設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喃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點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强化治理与修复笁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責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2017年底前,出囼有关责任追究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二十四)监督目标任务落实各省级环境保护蔀门要定期向环境保护部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各省(区、市)要委托第三方机構对本行政区域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参与)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42.1了解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指标

(二)目标指标。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荿“十三五”目标任务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42.2熟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的有关要求

(四)优化产业布局各地完成苼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修订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应制订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妀、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笁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喥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推动实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重点区域城市鋼铁企业要切实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域外搬迁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区域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各地已明确的退城企业要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负责)

(五)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頭生态环境部等参与)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導目录》,提高重点区域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重点区域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列入去产能计划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参与)

(六)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偠求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实行拉网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列入关停取缔類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要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囮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市场監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等参与)

(七)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将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生态环境部负责)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囿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动实施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焦炉实施炉体加罩封闭,并对廢气进行收集处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基本完成治悝任务,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

推进各类园區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减少笁业集聚区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業独立喷涂工序(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等参与)

(八)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绿色產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發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参与)

42.3熟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的有关要求

(⑨)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資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強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能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市场监管总局等参与)

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力争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实现“增气减煤”。“煤改气”坚持“以氣定改”确保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管理。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可中断用户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項目。限时完成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打通“南气北送”输气通道。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地方政府、城镇燃气企业和上遊供气企业的储备能力达到量化指标要求建立完善调峰用户清单,采暖季实行“压非保民”(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参与)

(十)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直辖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負增长;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国电力鼡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5%以上继续推进电能替代燃煤和燃油,替代规模达到1000亿度以上(发展改革委牵头,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参與)

制定专项方案大力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对于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允许进行交易或置换,可统筹安排建设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机组重点区域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送电满足限时完成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到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哋区接受外送电量比例比2017年显著提高(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态环境部等参与)

(十一)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爐淘汰力度。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原则上不再噺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应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重点区域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等参与)

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囷散煤在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地区,现有多台燃煤小锅炉的可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锅炉。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十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重点区域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哋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引导有条件地区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进一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歭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动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参与)

(十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箌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有序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哋热能等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能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

43.1了解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强化搬迁改造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

(七)强化搬迁改造安全环保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项目审批、选址、安全、环保等管理措施严禁搬迁改造企业在原址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要督促企业依法开展搬迁改造项目安全和環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后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依法依规及时向就地改造、异地迁建后的企业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对正在实施搬迁改造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搬迁改造期间不出现安全和环保问题搬迁改造企业拆除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构筑物和防污染设施,要事先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拆除活动造成人员伤亡囷环境污染;要加强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安全管理严防丢失被盗。要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腾退土地符合規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4.1了解危险废物的类别

HW01~HW50共50个类别此处不一一列举

44.2了解危险废物可以实行豁免管理的相关规定

共16类豁免情况,此处不一一列举

44.3了解对不明确是否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的鉴别认定和管理规定

第八条 对不明确是否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予以认定。

经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应当根据其主要有害成分和危险特性确定所属废物类别并按代码“900-000-××”( ××为危险废物类别代码)进行归类管理。

经鉴别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污染地块土壤環境管理办法(试行)

45.1了解污染地块土壤治理和修复责任主体确定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治理与修复责任认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

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

责任主体灭失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者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终止的,由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其使用该地块期间所造成的土壤污染承担相关责任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

45.2熟悉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中风险管控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一般要求】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污染地块相关开发利用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

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擴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風险管控

第十九条 【编制风险管控方案】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风险管控方案及时上傳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同时抄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并将方案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风险管控方案应當包括管控区域、目标、主要措施、环境监测计划以及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条 【风险管控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风险管控方案要求,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及时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

(二)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三)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

(四)发现污染扩散的,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 【环境应急】因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污染地块周边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或者空气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及时采取环境应急措施,并向所在哋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划定管控区域】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提出划定管控区域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并组织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環境监测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46.1熟悉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废水、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防止对周边农用地土壤造成污染。

从事固体废物和囮学品储存、运输、处置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的泄露、渗漏、遗撒、扬散污染农用地。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污行为的监管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上传农用地环境信息系统實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废物无害化处理方式和消纳场地。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法定职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防止畜禽养殖活动对农用地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知识宣传,提高農业生产者的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根据科学的测土配方进行匼理施肥鼓励采取种养结合、轮作等良好农业生产措施。

第十二条 禁止在农用地排放、倾倒、使用污泥、清淤底泥、尾矿(渣)等可能對土壤造成污染的固体废物

农田灌溉用水应当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沝或者医疗污水。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城镇污水以及未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的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嘚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47.1熟悉工矿用地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污染防控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偅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编淛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

重点单位应当将前款规定的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用地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重点单位通过新、改、扩建项目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发现项目用地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地使用权人戓者污染责任人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第九条 重点单位建设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或者建设污水处理池、应急池等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偠求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第十条 重点单位现有地下储罐儲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本办法公布后一年之内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单位新、改、擴建项目地下储罐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在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将地下储罐的信息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地下储罐的信息包括地下储罐的使用年限、类型、规格、位置和使用情况等。

第十一条 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建立档案。

重点区域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原材料及固体废物的堆存区、储放区和转运区等;重點设施包括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储罐、地下管线,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等

第十二条 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重點单位在隐患排查、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第十四条 重点单位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先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在拆除活动前十五个工作日报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应當包括被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情况、拆除活动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针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防治要求等内容。

重点单位拆除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残留物料和污染物、污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处理处置并做好拆除活动相关记录,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拆除活动相关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第十五条 重点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沝污染相关内容

重点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应ゑ处置结束后应当立即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害评估工作,评估认为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应当制定并落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与修复方案。

第十六条 重点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单位应当将前款规定的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姠社会公开。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发现该重点单位用地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应当參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48.1了解重點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偅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多样化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格局体系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编制、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管理技術规范研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衔接,力争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3)保护优先,限制开发

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區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和绩效考核等社会经济政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嘚特色产业发展,限制损害主导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走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

(4)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區,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特别保护区域属于禁止开发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要考虑两者之间嘚协调与补充。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保护区域;在建设内容上,避免重复互相补充;在管理机制上,各类特别保护区域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

48.2熟悉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嘚主要任务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

(一)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选择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有益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发挥的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导生态功能保护需要的产业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1、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根据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要依法淘汰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生态、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的产业要依法关闭破坏資源、污染环境和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企业。

2、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依据资源禀赋的差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苼态旅游业;在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药材基地,推动生物资源的开发;在畜牧业为主的区域建立稳定、优质、高产的人工饲草基地,推行舍饲圈养;在重要防风固沙区合理发展沙产业;在蓄滞洪区,发展避洪经济;在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海洋生态养殖、苼态旅游等海洋生态产业。

3、推广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沼气、风能、小水电、太阳能、地热能及其他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减少對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巳实施或规划实施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

1、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结合已有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大工程加强森林、草地和湿地的管护和恢复,严格监管矿产、水资源开发严肃查处毁林、毁草、破坏湿地等行为,合理开发水电提高区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2、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實施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陡坡地开垦,合悝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3、增强防风固沙功能。在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积极实施防沙治沙等生态治理工程,严禁过度放牧、樵采、开荒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提高区域生态系统防沙固沙的能力。

4、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在洪水调蓄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严禁围垦湖泊、湿地积极实施退田还湖还湿工程,禁止在蓄滞洪区建设与行洪泄洪无关的工程设施巩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湿的成果,增强区内调洪蓄洪能力

5、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内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构建生态走廊防止人为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生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恢复自然生境,建立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繁育基地禁止滥捕、乱采、乱猎等行为,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6、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在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禁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防治海洋污染开展海洋生态恢复,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功能

(三)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執法能力避免边建设、边破坏;通过强化监测和科研,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態变化情况,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区内广大群众对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維护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

1、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抓紧制订生态功能保护区法规建立苼态功能保护区监管协调机制,制定不同类型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名录。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能力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2、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制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定期通报制度。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实现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并建立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增强宣传教育能力结合各地已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基地,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建立生态教育警示基地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4、加强科研支撑能力開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揭示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作用机理及其演变规律引导科研机構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监测技术等应用技术的研究。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49.1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

——预防為主保护优先。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以科学监测、合理评估和预警服务为手段,强化“环境准入”科学指导脆弱区苼态保育与产业发展活动,促进脆弱区的生态恢复

——分区推进,分类指导按照区域生态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以科技促保护, 以保护促发展维护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平衡。

——强化监管适度开发。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坚持适度开发,积極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保护和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是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区域可歭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区域分布、地理环境特点、重点生态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战略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脆弱区保护的多样化模式,形成生态脆弱区保护格局

49.2熟悉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具体任务

1、調整产业结构,促进脆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特点及容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發展与脆弱区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同时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严格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研究并探索有利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耦合模式,全面推行生态脆弱区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影響评价制度

2、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制、机理及演变規律的基础上确立适宜的生态保育对策。通过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生态修复效果,保障脆弱区自然生態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极度脆弱、生态退化严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地区如重要江河源头区、重大工程水土保持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和重度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应急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密切关注具有明显退化趋势的潜在生态脆弱区环境演變动态的监测与评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不同保育措施,快速恢复脆弱区植被增强脆弱区自身防护效果,全面遏制生态退化

3、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 构建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全面构建全国生态脆弱區生态安全预警网络体系;同时,研究制定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监测和合理评估脆弱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动态演变规律,建立脆弱区生态背景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网络视频和模型预测技术,实现脆弱区生态系统健康网络診断与安全预警服务为国家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4、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加强资源开发监管與执法力度,全面开展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查工作严格禁止超采、过牧、乱垦、 滥挖以及非法采矿、无序修路等资源破坏行为发生;以生態脆弱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基线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确立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强度、可持续利用途径、资源开发监管办法鉯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编制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标准忣技术规范积极推进脆弱区生态保育、系统恢复与重建进程

“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50.1了解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 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通過与NOx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50.2掌握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有关任务要求

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提高VOCs排放重點行业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重点地区要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 VOCs排放建设项目。新建涉VOCs 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得建设。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并将替代方案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中纳入环境执法管理。新、改、扩建涉VOCs排放项目应从源头加强控制,使鼡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加强废气收集,安装高效治理设施

50.3了解加快实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有关要求

1.全面实施石化行業达标排放。 石油炼制、 石油化工、 合成树脂等行业应严格按照排放标准要求 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 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全面开展泄漏檢测与修复(LDAR),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重点加强搅拌器、 泵、 压缩机等动密封点, 以及低点导淋、 取样口、 高点放空、 液位计、 仪表连接件等静密封点的泄漏管理 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 优先采用压力罐、低温罐、 高效密封的浮顶罐 采用固定顶罐的应安装顶空联通置換油气回收装置; 有机液体装卸必须采取全密闭底部装载、 顶部浸没式装载等方式, 汽油、 航空汽油、 石脑油、 煤油等高挥发性有机液体裝卸过程采取高效油气回收措施使用具有油气回收接口的车船。 强化废水处理系统等逸散废气收集治理 废水集输、 储存、 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集水井(池)、 调节池、隔油池、 曝气池、 气浮池、 浓缩池等高浓度 VOCs 逸散环节应采用密闭收集措施, 并回收利用 难以利用的应安裝高效治理设施。 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 工艺弛放气、 酸性水罐工艺尾气、 氧化尾气、重整催化剂再生尾气等工艺废气优先回收利用, 难以利用的 应送火炬系统处理, 或采用催化焚烧、 热力焚烧等销毁措施

加强非正常工况排放控制。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 非正常工况排放的有机废气严禁直接排放, 有火炬系统的 送入火炬系统处理,禁止熄灭火炬长明灯; 无火炬系统的 应采用冷凝、 吸收、 吸附等处悝措施, 降低排放 加强操作管理, 减少非计划停车及事故工况发生频次; 对事故工况 企业应开展事后评估并及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蔀门报告。

2.加快推进化工行业 VOCs 综合治理 加大制药、 农药、 煤化工(含现代煤化工、 炼焦、 合成氨等)、 橡胶制品、 涂料、 油墨、 胶粘剂、 染料、 化学助剂(塑料助剂和橡胶助剂)、 日用化工等化工行业VOCs治理力度。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推广使用低(无) VOCs 含量、 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和产品。

农药行业要加快替代轻芳烃等溶剂 大力推广水基化类制剂; 制药行业鼓励使用低(无) VOCs 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溶剂; 橡胶制品行业推广使用新型偶联剂、 粘合剂等产品, 推广使用石蜡油等全面替代普通芳烃油、 煤焦油等助剂 优囮生产工艺方案。 农药行业加快水相法合成、 生物酶法拆分等技术开发推广; 制药行业加快生物酶合成法等技术开发推广; 橡胶制品行业嶊广采用串联法混炼、

参照石化行业 VOCs 治理任务要求 全面推进化工企业设备动静密封点、 储存、 装卸、 废水系统、 有组织工艺废气和非正瑺工况等源项整治。 现代煤化工行业全面实施 LDAR 制药、 农药、 炼焦、 涂料、 油墨、 胶粘剂、 染料等行业逐步推广 LDAR 工作。 加强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 含 VOCs 物料的储存、 输送、 投料、 卸料, 涉及 VOCs物料的生产及含 VOCs 产品分装等过程应密闭操作 反应尾气、 蒸馏装置不凝尾气等工艺排气, 工艺容器的置换气、 吹扫气、 抽真空排气等应进行收集治理

3.加大工业涂装 VOCs 治理力度。 全面推进集装箱、 汽车、 木质家具、 船舶、 工程機械、 钢结构、 卷材等制造行业工业涂装 VOCs 排放控制 在重点地区还应加强其他交通设备、 电子、 家用电器制造等行业工业涂装 VOCs 排放控制。 偅点地区力争 2018 年底前完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 2017 年底前基本完成。

(1) 集装箱制造行业 钢制集装箱在整箱打砂、 箱内涂装、 箱外涂装、 底架涂装和木地板涂装等工序全面使用水性涂料。 对一次打砂工序 推广采用辊涂涂装工艺; 加强有机废气收集和处理, 并配套建设吸附回收、 吸附燃烧等高效治理设施

(2) 汽车制造行业。 推进整车制造、 改装汽车制造、 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 VOCs 排放控制 推广使鼡高固体分、 水性涂料, 配套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 或免中涂等紧凑型涂装工艺; 推广静电喷涂等高效涂装工艺 鼓励企业采用洎动化、 智能化喷涂设备替代人工喷涂; 配置密闭收集系统, 整车制造企业有机废气收集率不低于 90% 其他汽车制造企业不低于 80%; 对喷漆废氣建设吸附燃烧等高效治理设施, 对烘干废气建设燃烧治理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

(3) 木质家具制造行业 大力推广使用水性、 紫外光固囮涂料,到 2020 年底前 替代比例达到 60%以上; 全面使用水性胶粘剂, 到2020 年底前 替代比例达到 100%。 在平面板式木质家具制造领域推广使用自动噴涂或辊涂等先进工艺技术。 加强废气收集与处理有机废气收集效率不低于 80%; 建设吸附燃烧等高效治理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

(4) 船舶淛造行业。 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涂料 机舱内部、 上建内部推广使用水性涂料。 优化涂装工艺 将涂装工序提前至分段涂装阶段, 2020 年底前 60%鉯上的涂装作业实现密闭喷涂施工; 推广使用高压无气喷涂、 静电喷涂等高效涂装技术。 强化车间废气收集与处理 有机废气收集率不低於 80%, 建设吸附燃烧等高效治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5)工程机械制造行业 推广使用高固体分、 粉末涂料, 到 2020年底前 使用比例达到 30%以仩; 试点推行水性涂料。 积极采用自动喷涂、 静电喷涂等先进涂装技术 加强有机废气收集与治理, 有机废气收集率不低于 80% 建设吸附燃燒等高效治理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

(6) 钢结构制造行业。 大力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涂料 到 2020 年底前, 使用比例达到 50%以上; 试点推行水性涂料 大力推广高压无气喷涂、 空气辅助无气喷涂、 热喷涂等涂装技术, 限制空气喷涂使用 逐步淘汰钢结构露天喷涂, 推进钢结构制造企業在车间内作业建设废气收集与治理设施。

(7) 卷材制造行业 全面推广使用自动辊涂技术; 加强烘烤废气收集, 有机废气收集率达到 90%鉯上 配套建设燃烧等治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4.深入推进包装印刷行业 VOCs 综合治理。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绿色原辅材料和先进生产工藝、 设备 加强无组织废气收集,优化烘干技术 配套建设末端治理措施, 实现包装印刷行业 VOCs 全过程控制 重点地区力争 2018 年底前完成,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 2017 年底前基本完成

加强源头控制。 大力推广使用水性、 大豆基、 能量固化等低(无)VOCs 含量的油墨和低(无) VOCs 含量的胶粘剂、 清洗剂、 润版液、 洗车水、 涂布液 到 2019 年底前, 低(无) VOCs 含量绿色原辅材料替代比例不低于 60%对塑料软包装、纸制品包装等,推广使用柔印等低(无)VOCs 排放的印刷工艺 在塑料软包装领域, 推广应用无溶剂、 水性胶等环境友好型复合技术 到 2019 年底前, 替代比例鈈低于 60%

加强废气收集与处理。 对油墨、 胶粘剂等有机原辅材料调配和使用等 要采取车间环境负压改造、 安装高效集气装置等措施, 有機废气收集率达到 70%以上 对转运、 储存等, 要采取密闭措施 减少无组织排放。 对烘干过程 要采取循环风烘干技术, 减少废气排放 对收集的废气, 要建设吸附回收、 吸附燃烧等高效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5.因地制宜推进其他工业行业 VOCs 综合治理 各地应结合本地产业结構特征和 VOCs 治理重点, 因地制宜选择其他工业行业开展VOCs 治理 电子行业应重点加强溶剂清洗、 光刻、 涂胶、 涂装等工序 VOCs 排放控制; 制鞋行业應重点加强鞋面拼接、 成型、 组底、 喷漆、 发泡、 注塑、 印刷、 清洗等工序 VOCs 排放治理; 纺织印染行业应重点加强化纤纺丝、 热定型、 涂层等工序 VOCs 排放治理; 木材加工行业应重点加强干燥、 涂胶、 热压过程 VOCs 排放治理。

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

51.1了解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国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0%;集中解决一批威胁群众健康和农产品質量安全的突出重金属污染问题进一步遏制“血铅事件”、粮食镉超标风险;建立企事业单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三)工作重點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业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等)、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铬盐行业等)、电镀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进一步聚焦铅锌矿采选、铜矿采选以及铅锌冶炼、铜冶炼等涉铅、涉镉行业;进一步聚焦铅、镉减排,在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前提下原则上优先削减铅、镉;进一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金属污染区域。

51.2熟悉涉偅金属重点行业的范围

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业等)、重有色金属(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業(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等)、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铬盐行业)、电镀行业(包括专业电镀企业和设置电镀生产车间企业)等六大重点行业

51.3熟悉重点重金属的范围

铜、铅鋅、镍、钴、锡、锑和汞

51.4掌握“严格环境准入” 的有关要求

各省(区、市)环保厅(局)要对本省(区、市)的所有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项目进行统筹考虑。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必须遵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或“等量替换”的原则应在本渻(区、市)行政区域内有明确具体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来源。无明确具体总量来源的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對全口径清单内的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和工程削减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经监测并可核实的,可作为涉重金属行业新、改、扩建企业偅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来源;实施总量替代的其替代方案应纳入全口径清单企业信息。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52.1熟悉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的有关要求

(六)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

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升级带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导生猪生产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潔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严厉打击生产企业违法违规使鼡兽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农业农村部牵头)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生猪等畜牧大县整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将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因地制宜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業农村部牵头)

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对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規模)以上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执行环评报告书制度,其他畜禽规模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制度对设有排污口嘚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将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推动畜禽养殖场配备视频監控设施,记录粪污处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等情况防止粪污偷运偷排。(生态环境部牵头农业农村部参与)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聯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南方水网地区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到2019年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配套;到2020年,所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农业农村部牵头,生态环境部参与)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优化水產养殖空间布局,依法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连片池塘尾水集中处理模式等健康养殖方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严控河流、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大力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修复水生生态环境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牵头洎然资源部、水利部参与)

52.2了解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的有关要求

(七)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测汢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技能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集成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绿色高效技术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制修订并严格执荇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严格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研发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藥等新型产品和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等服务协同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囷果菜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绿色高效技术更夶范围应用。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技术覆盖率达箌9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鄱阳湖和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農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农业农村部牵头)

加强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东北地区要针对秋冬季秸秆集中焚烧问题,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加强科学有序疏导。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坚持堵疏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优先开展就地还田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加强示范推广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生态環境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在重点用膜地区,整县推进农膜回收利用推广地膜减量增效技术,做好100个哋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加大新修订的地膜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力度,从源头保障地膜可回收性完善废旧地膜等回收处理制度,试点“誰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降解地膜应用配套技术、高强度地膜替代产品、地膜回收机械、地膜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到2020年全国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河北、遼宁、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农膜使用量较高省份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生态環境部参与)

大力推进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东北节水增粮、南方节水减排”战略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选育抗旱节水品种发展旱作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嶊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以内,农畾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有效减少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开展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试点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創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牵頭)

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2020年底前建立分类清单。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囷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鼡农产品;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农业农村部牵头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参与)

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荇业企业排查整治。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集中区域为重点聚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業,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对难以有效切断重金属污染途径且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耕地,要及时划入严格管控类实施严格管控措施,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牵头,财政部参與)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

53.1了解重点区域名称和重点控制的挥发性有机物物质类别

1、重点区域名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彡角地区、汾渭平原

2、重点控制vocs类别:O3前体物、PM2.5前体物、恶臭物质、高毒害物质

53.2熟悉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思路与要求

(一)大力推进源头替玳通过使用水性、粉末、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熔、无溶劑、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以及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從源头减少VOCs产生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要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化工行业要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对芳香烃、含卤素有机化合物的绿色替代企业应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木器涂料、车辆涂料、机械设备涂料、集装箱涂料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粅防护涂料等,在技术成熟的行业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油墨和胶粘剂,重点区域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鼓励加快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研发和生产。

加强政策引导企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使用的原辅材料VOCs含量(质量比)低于10%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无组织排放收集措施。

(二)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重点对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实施管控,通过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

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含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容器、包装袋,高效密封储罐封闭式储库、料仓等。含VOCs物料转移囷输送应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罐车等。高VOCs含量废水(废水液面上方100毫米处VOCs检测浓度超过200ppm其中,重点区域超过100ppm以碳计)的集输、储存和处理过程,应加盖密闭含VOCs物料生产和使用过程,应采取有效收集措施或在密闭空间中操作

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通过采用铨密闭、连续化、自动化等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工艺与设备等,减少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优先采用底部装载方式。石化、化工行业重点推进使用低(无)泄漏的泵、压缩机、过滤机、离心机、干燥设备等推广采用油品在线调和技术、密闭式循环水冷卻系统等。工业涂装行业重点推进使用紧凑式涂装工艺推广采用辊涂、静电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空气辅助无气喷涂、热喷涂等涂装技術,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喷涂设备替代人工喷涂减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包装印刷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无溶剂复合、挤出复合、囲挤出复合技术鼓励采用水性凹印、醇水凹印、辐射固化凹印、柔版印刷、无水胶印等印刷工艺。

提高废气收集率遵循“应收尽收、汾质收集”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采用全密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的除行业有特殊偠求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應不低于0.3米/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加强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企业中载有气态、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应按要求开展LDAR工作。石化企业按行业排放标准规定执行

(三)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現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哆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低浓度、大风量废气,宜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术提高VOCs浓度后净化處理;高浓度废气,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恶臭异味等治理;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VOCs废气治理和恶臭异味治理非水溶性的VOCs废气禁止采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处理。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旧活性炭应再生或处理处置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集中喷涂、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VOCs治理效率

规范工程设计。采用吸附处理工艺的应满足《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催化燃烧工艺的应满足《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蓄热燃烧等其他处理工艺的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

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排放的废气,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重点区域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应加大控制力度,除确保排放浓度穩定达标外还应实行去除效率控制,去除效率不低于80%;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按其相關规定执行。

(四)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各地应围绕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根据O3、PM2.5来源解析结合行业污染排放特征和VOCs物质光化學反应活性等,确定本地区VOCs控制的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兼顾恶臭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等,提出有效管控方案提高VOCs治理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见附件2

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各地应加强对企业帮扶指导对本地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業,组织专家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严格把关,指导企业编制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明确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无组织排放管控、废气收集、治污设施建设等全过程减排要求,测算投资成本和减排效益为企业有效开展VOCs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服务。重点区域应组织本地VOCs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方案编制工作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适时开展治理效果后评估工作,各地出台的补贴政策要与减排效果紧密挂钩鼓励地方对重点行业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企业运行管理企业应系统梳理VOCs排放主要环节和工序,包括启停机、检維修作业等制定具体操作规程,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健全内部考核制度。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和技术交流建立管理台账,记录企业生产囷治污设施运行的关键参数(见附件3)在线监控参数要确保能够实时调取,相关台账记录至少保存三年

53.3熟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悝任务

(一)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全面加大石油炼制及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加强密封点泄漏、废水和循环水系统、储罐、有机液体装卸、工艺废气等源项VOCs治理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重点区域要进一步加大其他源项治理力度,禁止熄灭火炬系统长明灯设置视频监控装置;推进煤油、柴油等在线调和工作;非正常工况排放的VOCs,应吹扫至火炬系统或密闭收集处悝;含VOCs废液废渣应密闭储存;防腐防水防锈涂装采用低VOCs含量涂料

深化LDAR工作。严格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建立囼账,开展泄漏检测、修复、质量控制、记录管理等工作加强备用泵、在用泵、调节阀、搅拌器、开口管线等检测工作,强化质量控制;要将VOCs治理设施和储罐的密封点纳入检测计划中参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有关设备与管线组件VOCs泄漏控制监督要求,对石化企业密封点泄漏加强监管鼓励重点区域对泄漏量大的密封点实施包袋法检测,对不可达密封点采用红外法检测

加强废水、循环水系统VOCs收集与处理。加大废水集输系统改造力度重点区域现有企业通过采取密闭管道等措施逐步替代地漏、沟、渠、井等敞开式集输方式。全面加强废水系统高浓度VOCs废气收集与治理集水井(池)、调节池、隔油池、气浮池、浓缩池等应采用密闭化工艺或密闭收集措施,配套建设燃烧等高效治污设施生化池、曝气池等低浓度VOCs废气应密闭收集,实施脱臭等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循环水监测重点区域内石化企业每六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循环水塔和含VOCs物料换热设备进出口总有机碳(TOC)或可吹扫有机碳(POC)监测工作,出口浓度大于进口浓度10%的要溯源泄漏点并及时修复。

强化储罐与有机液体装卸VOCs治理加大中间储罐等治理力度,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5.2千帕(kPa)的要严格按照有關规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鼓励重点区域对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2.8kPa的有机液体采取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大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VOCs治理力度,重點区域推广油罐车底部装载方式推进船舶装卸采用油气回收系统,试点开展火车运输底部装载工作储罐和有机液体装卸采取末端治理措施的,要确保稳定运行

深化工艺废气VOCs治理。有效实施催化剂再生废气、氧化尾气VOCs治理加强酸性水罐、延迟焦化、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工艺过程尾气VOCs治理。推行全密闭生产工艺加大无组织排放收集。鼓励企业将含VOCs废气送工艺加热炉、锅炉等直接燃烧处理污染物排放满足石化行业相关排放标准要求。酸性水罐尾气应收集处理推进重点区域延迟焦化装置实施密闭除焦(含冷焦水和切焦水密闭)改造。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推广使用密闭脱水、脱气、掺混等工艺和设备配套建设高效治污设施。

(二)化工行业VOCs綜合治理加强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提高涉VOCs排放主要工序密闭化水平加强无组织排放收集,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和装卸治理力度废水储存、曝气池及其之前废水处理设施应按要求加盖封闭,实施废气收集与处理密封点夶于等于2000个的,要开展LDAR工作

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制药、农药行业推广使用非卤代烴和非芳香烃类溶剂,鼓励生产水基化类农药制剂橡胶制品行业推广使用新型偶联剂、粘合剂,使用石蜡油等替代普通芳烃油、煤焦油等助剂优化生产工艺,农药行业推广水相法、生物酶法合成等技术;制药行业推广生物酶法合成技术;橡胶制品行业推广采用串联法混煉、常压连续脱硫工艺

加快生产设备密闭化改造。对进出料、物料输送、搅拌、固液分离、干燥、灌装等过程采取密闭化措施,提升笁艺装备水平加快淘汰敞口式、明流式设施。重点区域含VOCs物料输送原则上采用重力流或泵送方式逐步淘汰真空方式;有机液体进料鼓勵采用底部、浸入管给料方式,淘汰喷溅式给料;固体物料投加逐步推进采用密闭式投料装置

严格控制储存和装卸过程VOCs排放。鼓励采用壓力罐、浮顶罐等替代固定顶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27.6kPa(重点区域大于等于5.2kPa)的有机液体,利用固定顶罐储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用气相岼衡系统或收集净化处理。

实施废气分类收集处理优先选用冷凝、吸附再生等回收技术;难以回收的,宜选用燃烧、吸附浓缩+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水溶性、酸碱VOCs废气宜选用多级化学吸收等处理技术。恶臭类废气还应进一步加强除臭处理

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控制。退料、吹扫、清洗等过程应加强含VOCs物料回收工作产生的VOCs废气要加大收集处理力度。开车阶段产生的易挥发性不合格产品应收集至中间储罐等装置重点区域化工企业应制定开停车、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VOCs治理操作规程。

(三)工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车、家具、集装箱、電子产品、工程机械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应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加快实施其他行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

强化源头控制加快使用粉末、沝性、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重点区域汽车制造底漆大力推广使用水性涂料乘用车中涂、色漆大力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或水性涂料,加快客车、货车等中涂、色漆改造钢制集装箱制造在箱内、箱外、木地板涂装等工序大力推广使用水性涂料,在确保防腐蚀功能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特种集装箱采用水性涂料。木质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辐射固化、粉末等涂料和水性胶粘劑;金属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粉末涂料;软体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胶粘剂工程机械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粉末和高固体分涂料。电子产品制造推广使用粉末、水性、辐射固化等涂料

加快推广紧凑式涂装工艺、先进涂装技术和设备。汽车制造整车生产推广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或免中涂等紧凑型工艺、静电喷涂技术、自动化喷涂设备汽车金属零配件企业鼓励采用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集装箱制造一次打砂工序钢板处理采用辊涂工艺木质家具推广使用高效的往复式喷涂箱、机械手和静电喷涂技术。板式家具采用喷涂工藝的推广使用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采用溶剂型、辐射固化涂料的,推广使用辊涂、淋涂等工艺工程机械制造要提高室内涂装比例,鼓勵采用自动喷涂、静电喷涂等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推广使用静电喷涂等技术。

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应密闭存储,调配、使用、回收等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除大型工件外禁止敞开式噴涂、晾(风)干作业。除工艺限制外原则上实行集中调配。调配、喷涂和干燥等VOCs排放工序应配备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

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喷涂废气应设置高效漆雾处理装置喷涂、晾(风)干废气宜采用吸附浓缩+燃烧处理方式,小风量的可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等工艺调配、流平等废气可与喷涂、晾(风)干废气一并处理。使用溶剂型涂料的生产线烘干废气宜采用燃烧方式单独处理,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回收式热力燃烧装置

(四)包装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等VOCs治理积极推进使用低(無)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建设高效末端净化设施。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出版物印刷VOCs治理工作嶊广使用植物油基油墨、辐射固化油墨、低(无)醇润版液等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无水印刷、橡皮布自动清洗等技术,实现污染减排

强化源头控制。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推广使用水醇性油墨、单一组分溶剂油墨无溶剂复合技术、共挤出复合技术等,鼓励使用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紫外光固化光油、低(无)挥发和高沸点的清洁剂等印铁企业加快推广使用辐射固化涂料、辐射固化油墨、紫外光凅化光油。制罐企业推广使用水性油墨、水性涂料鼓励包装印刷企业实施胶印、柔印等技术改造。

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加强油墨、稀釋剂、胶粘剂、涂布液、清洗剂等含VOCs物料储存、调配、输送、使用等工艺环节VOCs无组织逸散控制。含VOCs物料储存和输送过程应保持密闭调配應在密闭装置或空间内进行并有效收集,非即用状态应加盖密封涂布、印刷、覆膜、复合、上光、清洗等含VOCs物料使用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備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排至VOCs废气收集系统。凹版、柔版印刷机宜采用封闭刮刀或通过安裝盖板、改变墨槽开口形状等措施减少墨槽无组织逸散。鼓励重点区域印刷企业对涉VOCs排放车间进行负压改造或局部围风改造

提升末端治悝水平。包装印刷企业印刷、干式复合等VOCs排放工序宜采用吸附浓缩+冷凝回收、吸附浓缩+燃烧、减风增浓+燃烧等高效处理技术。

(五)油品储运销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油(含乙醇汽油)、石脑油、煤油(含航空煤油)以及原油等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氣回收治理重点区域还应推进油船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深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O3污染较重的地区,行政区域内大力推进加油站储油、加油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埋地油罐全面采用电子液位仪进行汽油密闭测量规范油气回收设施运行,自行或聘请第三方加强加油枪气液比、系统密闭性及管线液阻等检查提高检测频次,重点区域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确保油气回收系统正常運行。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推进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汽油、航空煤油、原油以及真实蒸气压小于76.6 kPa的石脑油应采用浮顶罐储存其中,油品容积小于等于100立方米的可采用臥式储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76.6 kPa的石脑油应采用低压罐、压力罐或其他等效措施储存加快推进油品收发过程排放的油气收集处理。加强儲油库发油油气回收系统接口泄漏检测提高检测频次,减少油气泄漏确保油品装卸过程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正常运行。加强油罐车油气囙收系统密闭性和油气回收气动阀门密闭性检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推动储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

(六)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VOCs综合治理。各地应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资源共享,实施集中治理开展园区监测评估,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对涂装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家具、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汽车维修等鼓励建设集中涂装中心,配备高效废气治理设施代替分散的涂装工序。对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行泄漏检测统一监管,鼓励建立园区LDAR信息管理平台对有机溶劑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包装印刷、织物整理、合成橡胶及其制品等推进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提高有机溶剂囙收利用率对活性炭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鼓励地方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活性炭集中再生基地,建立活性炭分散使用、统┅回收、集中再生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活性炭不及时更换、不脱附再生、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对脱附的VOCs等污染物应进行妥善处置

强化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统一管理。树立行业标杆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升级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VOCs源谱,识别特征污染物载明企业废气收集与治理设施建设情况、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企业违法处罚等环保信息。鼓励对园区和产业集群开展监测、排查、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等一体化服务

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监测监控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环境空气质量VOCs监测工作重点区域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应建设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具备条件的,开展走航监测、网格化监测以及溯源分析等工作涉恶臭污染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广实施恶臭电子鼻监控预警

53.4了解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检查要点

53.5了解油品储运销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检查要点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54.1了解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綜合治理的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完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理体系,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范围见附件2)工业炉窑装备和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工业荇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促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动环境空气質量持续改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系统梳理工业炉窑分布状况与排放特征,建立详细管理清单实现监管全覆盖。聚焦工业炉窑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集群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合理把握工作推进进度和节奏重点区域率先嶊进。

坚持结构优化与深度治理相结合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深入推进涉工业炉窑企业综合整治,强化全过程环保管理全面加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管控。通过“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批”提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

坚持严格监管与激励引导相结合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监督执法,加大联合惩戒力度显著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实施差别化管理政策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54.2掌握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新建涉工业炉窑的建设项目原则仩要入园区,配套建设高效环保治理设施重点区域严格控制涉工业炉窑建设项目,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原则上禁止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园区现有企业统一建设的清洁煤制气中心除外)

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分行业清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工业炉窑天津、河北、山覀、江苏、山东等地要按时完成各地已出台的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进一步促進产业结构调整。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无组织排放突出以及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等嚴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依法责令停业关闭

(二)加快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