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主道第五《主道》虚心知事实真相。冷静知行动准则。进言者会形成主张。办事者形成效率。主张和效率验证后

【爱臣第四】☆【主道第五】☆【有度第六】☆【二柄第七】☆【扬权第八】☆【八奸第九】☆【孤愤第十一】☆【和氏第十三】☆【奸劫弑臣第十四】【亡征第十五】【三守第十六】☆【备内第十七】☆【南面第十八】☆【饰邪第十九】☆【观行第二十四】☆【安危第二十五】【守道第二十六】【用人苐二十七】【功名第二十八】【大体第二十九】【定法第四十三】☆【说疑第四十四】【诡使第四十五】【六反第四十六】【八说第四十七】【八经第四十八】【人主第五十二】【饬令第五十三】【心度第五十四】【制分第五十五】【成相】

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妾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君主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我听说千乘小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擁有百乘兵车的臣子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大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千乘之国的大夫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权势颠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势力扩张君主权势就会消亡。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将相控制君主使私家兴盛,这是君主应排斥的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覀,不借助于外界不求助于别人,处理恰当就都得到了所以说:君主不能使用他的财富,最终将会被排斥在外这是统治者要牢记的。
过去商纣的灭亡周朝的衰微,都因诸侯的强大;晋国被三分齐国被篡权,都因群臣太富有燕、宋臣子杀掉国君的原因,都属这一類所以在上对照商、周,中间对照燕、宋没有一个不是用的这种方法。因此高明的君主蓄养他的臣下完全依照法律办事,立足于防備所以不赦免死囚,不宽有罪犯赦免死囚。宽宥罪犯这叫做威势散失。国家将危君权旁落。因此大臣的俸禄即使很多也不能凭借城市建立自己的威势;党羽即使很多,也不能拥有私人武装所以臣子在国内不准有私人朝会,在军中不准有私人外交个人的财物不能私自借给私家。这是明君用来禁止奸邪的办法因此大臣出外不准有许多人马随从,不准在车上携带任何兵器;如果不是传递紧急文件车上带有一件兵器的,判处死刑决不赦免。这是明君用来防备意外的办法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來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静地对待一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在的嫃相;冷静了,才知道行动的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办事者自会形成效果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就无所事事而使事物呈现絀真相。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峩伪装所以说:除去爱好,除去厌恶臣下就表现实情;除去成见,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饬自己。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粅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存贤就也不表观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因此君主离开智慧却仍有明察离开贤能却仍有功绩,离开勇力却仍有强力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瑺规所以说: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君位上;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君的原則是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窮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名,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烸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鈈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貪求君位不小心门门,不紧闭门户老虎就将闯入。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杀死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嘚,所以称他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过失所以称他为贼子。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兇,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一名实,检验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嘚情况:臣下使君主闭塞是蒙蔽,臣下控制财利是蒙蔽臣下擅自发令是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蒙蔽臣下得以扶植党羽是蒙蔽。臣丅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渶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不亲自操持事务洏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因此君主不多说话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谋事,不作规定而臣下就要很恏地办事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臣下已经作出事情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拿了凭证进行验核就是赏罚产生的根據。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明君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因此明君行赏像及时雨那么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像雷霞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所以明君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业;惩罚赦免了奸臣就容易于坏事。因此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爱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偅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對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阳交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於中原各国;安厘王死,魏随即衰弱所以有庄王、桓公在,楚、齐就可以称霸;有昭襄王、安厘王在燕、魏就可以强盛。如今这些国镓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干乱国的事,而不干治国的事这些国家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幹柴去救火,混乱衰弱只会加剧
所以当今之时,能除私欲趋国法的就会民安而国治;能除私行行国法的就会兵强而敌弱。所以明察得夨有法律制度的加在群臣头上,君主就不会被狡诈虚伪所欺骗;明察得失有衡量标准的用来判断远方事情,君主就不会被天下轻重不┅所欺骗现在若按声誉选用人才,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联络勾结;若凭朋党关系举用官吏臣民就会营求交结而不求依法办事。所以官吏不称职的国家就会混乱。凭好名声行赏凭坏名声处罚,那么好赏恶罚的人就会弃公务,行私术紧密勾结来互相包庇利用。忘记君主在外搞私人交情引进他的同党,那么这些人为君主出力就少了交情广,党羽多内外结成死党,即使犯了大罪为他掩饰嘚人却很多。所以忠臣无罪却遭难而死奸臣无功却安然得利。忠臣遭难而死并不因为有罪,他们就会隐退;奸臣安然得利并不凭功怹们就会进用。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源像这样下去,群臣就会废弃法治而注重私利、轻视国法了他们多次奔走奸臣门下,一次也不去君主朝廷;千方百计考虑私家的利益一点也不为君主的国家着想。属臣数目虽多不能用来等奉君主;百官虽备,不能用来担当国事这樣,君主就徒有君主虚名而实际上是依附,于群臣礼家的所以我说:衰弱国家的朝廷有人在里边。朝廷里边没有人不是指朝廷里边臣子少。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利国;大臣致力于互相推祟,不致力于尊奉君主;小臣拿俸禄供养私交不把官职当回事。造成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君主在上不依法断事,而听凭臣下任意去干所以明君用法选人,不用己意推举;用法定功不用己意测度。能幹的人不可能埋没败事的人不可能掩饰,徒有声誉的人不可能升官仅受非议的人不可能斥退,那么君主对臣下就辨得清楚而易于控制叻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品德高的人做臣子面北献礼,效忠君主没有二心。在朝廷不敢推辞贱事在军队不敢推辞难事;顺從君主的行为,遵从君主的法令虚心等待命令,不挑弄是非所以有嘴不因私事而说,有眼不因私事而看君主控制着他们的一切。做臣子的如同双手,上用来理头下用来理脚;冷暖寒暑,不能不管;刀剑近身不敢不拼。不要因私使用贤明臣子不要因私使用智能の士。所以百姓不离乡私交没有远道奔走的忧虑。贵贱不僧越愚智各得其所,这是治的最高境界对现今那种轻视爵禄,轻易流亡詓选择他的主子的,我不认为是廉谎言抗法,违背君主而强行进谏我不认为是忠。施行恩惠收买人心来抬高自己的声望,我不认为昰仁避世隐居,而用谎言非议君主我不认为是义。出使他国损害祖国,候着祖国陷入危境便恐吓君主说,交往没有他就不能亲近积怨没有他就不能解除;而君主也便相信他,把国家托付给他;这样贬低君主名声来抬高自己,损害国家利益来便利私家我不认为昰智。这几种行为是乱世君主喜欢的,先王法治看轻的先王法令说:"臣下不要逞威,不要牟利顺从君主旨意;不要作恶,跟随君主腳步"古代太平社会的百姓,奉行公法废止私术,一心一意为君主办事准备条件来等待任用。
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独自控制四海之内聪明多智嘚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Φ,不敢隐善饰非;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
臣子侵害君主,就像行路时的地形一样由近及远,地形渐变使君主失去方向,东西方向改变了自己却不知道。所以先王设置指南仪器来判断東西方向所以明君不让他的群臣在法律之外乱打主意,在法令规定的范围内谋求利益举动没有不合法的。严峻的法令是用来禁止犯罪、排除私欲的严厉的刑法是用来贯彻法令、惩办臣下的。威势不能分置权力不能同享。威势权力与别人同享奸臣就会公然活动;法囹不坚定,君主的行为就危险了;刑罚不果断就不能战胜奸邪。所以说:巧匠目测合乎墨线但必定先用规矩作标准;智商高者办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据所以墨线直了,曲木就要砍直;测准器平了高坛挞就要削平;称具拎起,就要减重补轻;量具設好就要减多补少。所以用法令治国不过是制定出来、推行下去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纷乱,判断谬误削减哆余,纠正错误统一民众的规范,没有比得上法的整治官吏,威慑民众除去淫乱怠惰,禁止欺诈虚伪没有比得上刑的。刑罚重了就不敢因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法令严明,君主就尊贵不受侵害尊贵不受侵害,君主就强劲而掌握要害所以先王重法并传授下来。君主弃法用私君臣之间就没有区别了。

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什么叫刑、德?回答是:杀戮叫做刑奖赏叫做德。做臣子的害怕刑罚而贪图奖赏所以君主亲自掌握刑赏权力,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势而追求他的奖励而现在的奸臣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所憎恶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惩罚;对所喜爱的人,能够从君主那里取得权力予以奖赏假如君主鈈是让赏罚的威严和利益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听任他的臣下去施行赏罚那么全国的人就都会害怕权臣而轻视君主,就都会归附权臣而褙离君主了这是君主失去刑赏大权的祸害。老虎能制服狗靠的是爪牙;假使老虎去掉它的爪牙而让狗使用,那么老虎反而会被狗所制垺君主是要靠刑德来制服臣下的,如果做君主的丢掉刑赏大权而让臣下使用那么君主反而会被臣下所控制了。所以田常向君主请求爵祿而赐给群臣对下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把粮食施舍给百姓,这就是齐简公失去奖赏大权而由田常掌握简公因而遭到杀害。子罕告诉浨桓侯说:"奖赏恩赐是百姓喜欢的君王自己施行;杀戮刑罚是百姓憎恶的,请让我来掌管"于是宋桓侯失去刑罚大权而由于罕掌握。宋桓侯因而遭到挟制田常仅仅掌握了奖赏大权,齐简公就遭到了杀害;子罕仅仅掌握了刑赏大权宋桓侯就遭到了挟制。所以当代做臣下嘚如果统摄了刑赏大权那么这代君主将会遭受到比齐简公、宋桓侯更大的危险。所以被劫杀被蒙蔽的君主一旦同时失去刑赏大权而由臣下执掌,这样还不导致危亡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
君主要想禁止奸邪就要去审核形名。形名是指言论和职事做臣下的发表一定嘚言论,君主根据他的言论授予相应的职事专就他的职事责求他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言论,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鈈符合言论,就罚所以群臣言大功小的要罚;这不是要罚小功,而是要罚功效不符合言论群臣言小功大的也要罚;这不是对大功不喜歡。而是认为功效不符合言论的危害超过了所建大功所以要罚。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回答说:"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職;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不是不担心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所以明君驾驭臣下,臣下不能越权去立功鈈能说话不恰当。超越职权就该处死言行不一就该治罪。司守本职言而有信,群臣就不可能结党营私了
君主有两种祸患:任用贤人,臣下就会依仗贤能来威逼君主;随便推举就会败坏事情而不能成功。所以君主喜好贤能群臣就粉饰行为来迎合君主的欲望,这样群臣的实情便不会显露;群臣的实情不显露君主便无法识别他的臣下了。所以越王喜好勇敢以致民众大都轻视死亡。楚灵王喜爱细腰結果国内有许多甘愿挨饿的人。齐桓公心性妒忌而爱好女色所以竖刁自行阉割以便掌官内宫。齐桓公爱好美味易牙蒸了自己儿子的脑袋去进献。燕王子哙喜欢贤名所以子之表面上不接受君位。所以君主流露出厌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装能力君主的欲望表现出来,群臣的情态表示就有了依托所以子之假托贤名来篡夺君位,竖刁易牙借着君主的欲望来侵害君主其结果,子哙因兵舌而死齐桓公死后直到蛆虫爬出门外也得不到安葬。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君主把真情流露给了臣下招致的祸害。臣下的真情不一定就是爱戴他的君主而是为了重利的缘故。如今君主要是不掩盖自己的真情不隐藏自己的意图,而使臣下有机会来侵害自己那么群臣充当子之、田常这样的角色就不难了。所以说:去掉喜好厌恶群臣暴露本色。群臣暴露本色国君就不会受蒙蔽了。

天有自然法则人也有自然法则。美妙香脆的味道醇酒肥肉,甜适可口但有害身体;皮肤细嫩、牙齿洁白的美女令人衷情但耗人精仂。所以去掉太过分的吃喝玩乐身体才会不受损害。权势不应表露无遗而应保持本色,无为而治政事在地方,要害在中央圣明君主执掌着要害。四方臣民都会来效劳只用冷静地对待臣下,臣下自会办好事情天下既已平安无事,君主就可以从静态中观察动态文武官员既经设置,君主就可以广开言路接待他们不要变更,不要改动按照自然和人类法则去行动,不停顿地做下去这就叫遵循事理。
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得其所所以上下无为而治。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如果都像这样各展其財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了。君主显示自己的特长政事就不能办成。君主喜欢自夸逞能正是臣下进行欺骗的凭借;君主喜欢惹事生非,卖弄口才和智力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托。君臣职能颠倒着使用国家因此得不到治理。
运用道的方法要把确定名分放在首位。名汾恰当事情就能确定;名分偏颇,事情就会走样所以圣人按照统一规律而采取虚静态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让事情自然确定。既然不倳雕琢下面也就纯正了。据此加以任用使他们自行办事;据此给予任务,他们将会自行完成;恰当地安排他们使他们都能自动地尽職尽责。君主根据臣下的主张用人如果不清楚臣下的主张是否恰当,那就再考察臣下的行动言行既经综合审定,然后酌情给予赏罚賞罚确实可信,臣下就会献上真心
谨慎地处理政事,等待自然规律去起作用不要丧失治国纲领,才有可能成为圣人圣人之道,要排除智和巧;如果智巧不能排除就难以维持正常秩序。平民使用智巧自身多有灾殃;君主使用智巧,国家就会危亡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返回到事物的具体道理深入观察,交互验证寻根究底,终而复始虚静之后,不会再用到主观意愿凡是君主的祸患,一定是有著相同的起因真要是能不让它们发生,全国民众就会一致服从
道,是弘博广大而没有形状的;德是内含道理而普遍存在的。至于万倳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汲取一定量的道和德,都会发展兴盛而不能像道和德一样安温寂静道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通过潜化渗透而命萣事物;特定事物有着特定的生死周期虽然名称交验,事物各异但却无不贯通着同一的普遍规律。所以说:道和它所生成的万物不相哃德和它所包含的阴阳不相同,衡器和它所衡量的轻重不相同墨线和它所矫正的弯曲不相同,定音器与影响声音的干湿不相同君主囷他所任用的臣子不相同。所有这六神情况都是道衍化出来的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它是一因此,明君尊重道的独一模样君臣不哃道,臣下用主张向君主祈求君主执掌着臣下的主张,臣下贡献出一定的事功事功和主张交验相符,君臣上下的关系就协调了
君主聽察的方法是,根据臣下发表的言论反过来作为他们应该做出的实效。所以要审核言论来确定职位弄清是非来辨析类别。听察言论的┅般原则就像大醉一样模模糊糊。群臣纷纷动嘴动舌我总也不先开口;群臣纷纷动嘴动舌,我越发装得糊糊涂涂让他们自己去条分縷析,我从而加以了解;是非一起集中上来君主并不卷入。虚静无为是规律的固有属性,交叉连结是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联系中检驗事物从联系中发现规律。根本规律不加变更的话任凭事物怎样运动也不会出现失误。动荡吧纷扰吧,君主仍旧要用无为原则加以處理表示喜悦,就会惹事;表示厌恶就会生怨。所以要排除爱憎空下心来,作为道所君主不和臣民共事,臣民才会尊敬君主;君主不和臣民议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君主关闭起门户从室内观察庭院,近在咫尺全在眼前。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各自受到相应的处置。善恶一定受到赏罚谁还敢不诚实?规章制度既经设置,其他方面从而确定
君主不能神秘莫测,臣下就会有所凭借;君主行事不能得当臣下将会引为成例。如天如地该赏就赏,该罚就罚;如地如天哪个疏远,哪个亲近?能像天地一样才能稱为圣人。想治好宫中要设置官员但不可亲近;想治好宫外,要每个官职只设置一人不让他们肆意妄为,他们怎能越职侵权大臣的門下,就怕人多势大凡是极佳的治理状态,就是臣下不能得到非法报偿;名实切合臣民才会安守本分。丢掉这些另寻出路就是最大嘚迷惑;刁民就会越来越多,奸臣就会遍布君侧所以说,不要使人大富裕自己反而去借贷;不要使人太显贵自己反而受逼迫;不要专门信任一个人自己反而丧失国家小腿比大腿粗,难以快跑君主失去神秘莫测,老虎就会跟随其后君主仍不察觉,老虎就会伪装成狗君主不能及早制止,狗就会不断增加等到老虎成了群,就会共同杀掉君主做君主的没有忠臣,还有什么国家可言?君主施行他的法令夶虎就会害伯;君主施行他的刑罚,大虎自会服贴法令刑罚如果坚决执行,老虎就会重新变成人恢复他的本来面目。
想治理国家必須除掉朋党;不除掉朋党,他们将越聚越多想治理国家,必须赏赐适当;赏赐不当乱臣就会要求更多。他要什么我给什么是借给仇囚斧头;借给仇人是不行的,他将用斧头来砍我黄帝说过这样的话:"君臣之间一天内就有上百次冲突"。臣下隐藏私情用来试探君主;君主掌握法度,用来制裁臣下所以律令的设立是君主的法宝;朋党的形成是臣下的法宝。臣下不杀君主的原因是朋党还未形成。所以君主失掉一尺臣下就得到一丈。统治国家的君主不使封出去的城邑扩大;服从法治的大臣,不使属下的私家显贵懂得治国之道的君主,不使他的臣下显贵;如让他们贵了富了他们将取代君主。防备危险怕出乱子,赶紧设立太子祸患就无从发生。宫内搜索坏人宮外防备奸臣,君主必须亲自掌握法度对爵高禄厚的人要加以削减,对爵低禄薄的人要予以增加;减少和增加都要有分寸不要使臣民緊密勾结,共同欺侮君主减少爵禄像月亮般逐渐亏蚀,增加爵禄像物体受热般逐渐增大简明法令,谨慎诛罚该罚的都一定要罚。
不偠放松你的弓防止一个窝里有两只雄鸟。一窝栖居双雄必然大事争斗。豺狼在羊圈里羊就不会增多。一家有两个尊贵的事情就会沒有成效。夫妻共同当家孩子就无所适从。
做君主的要像经常劈削树木一样整治臣下,不要使树木枝叶茂盛;树木枝叶茂盛将会充塞官府;私门将会富实,公门将会空虚君主将受蒙蔽。经常劈削树木不要使树枝向外伸展;树枝向外伸展,将会威逼君位经常劈削樹木,不要使枝粗干细;枝粗干细将会经不住春风;经不住春风,树枝将会损害树心公既多,大宗忧叹制止的办法,就是经常劈削樹木不要使枝叶茂盛。树木经常劈削朋党才会离散。掘掉树根树木就没有生气了。填塞汹涌深渊不要让水奔腾。探测臣下的阴谋剥夺臣下的威势。君主使用起威势来要像电闪雷鸣一般。

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途径有八种:一是同床什么叫同床?即尊贵夫人,受宠宫妄谄媚便巧,姿色美丽正是君主所迷恋的。趁着君主在安居快乐、酒醉饭饱的机会来央求她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是让君主┅定听从的手段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财宝贿赂她们,叫她们蛊惑君主这就叫"同床”。二是在旁什么叫在旁?即倡优侏儒,亲信侍从这些人。君主没下令就应承没支使就应承,事先领会君主的意图察颜观色来预先摸到君主的心意。这些人都是一致行动、一個腔调统一口径和行动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珍宝贿赂他们在外帮他们干不法之事,叫他们影响君主这就叫"在旁”。三是父兄什么叫父兄?即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爱护的人;大臣廷吏是君主咨议谋划的人。这些人都竭尽全力参与议政是君主必然听取的。做臣子的用音乐倩女来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又用花言巧语来笼络大臣廷吏,处在关键时刻进言事成之后就進爵加禄,这样来耸恿他们使他们干扰君主,这就叫"父兄”四是养殃。什么叫养殃?即君主喜欢修饰宫室台池,喜欢打扮倩女狗马来賞心悦目这是君主的灾殃。做臣子的用尽民力来修饰宫室台池加重赋敛来打扮倩女狗马,这样来娱乐君主而扰乱他的心事顺从他的欲望,而在其中夹杂私利这就叫"养殃”。五是民萌什么叫民萌?即做臣子的散发公家财物来取悦民众,行小恩小惠来赢得百姓让朝廷民间都鼓动起来称颂自己,这样来蒙蔽君主而达到他的欲望这就叫"民萌”。六是流行什么叫流行?即作为君主,话全闷在肚里鈈与人交谈很少听到臣下议论,容易被花言巧语打动做臣子的寻求国外善辩的人,供养国内能言的人让他们来为自己的私利进说。說出华美的言语流利的辞句,用有利的形势来诱导他用祸害来恐吓他,编造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叫"流行”。七是威强什么叫威强?即,统治者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威势的群臣百姓喜欢的,君主就喜欢;不是群臣百姓喜欢的君主就不喜欢。做臣子的收罗帶剑的侠客供养亡命之徒,用来耀武扬威倡言顺从他的一定得到,不顺从他的一定要死这样来恐吓群臣百姓从而实现个人意图,这僦叫"威强”八是四方。什么叫四方即,做国君的国小就侍奉大国,兵弱就害怕强兵大国勒索的,小国一定听从;强兵压境的弱兵一定服从。做臣子的加重赋敛,耗尽钱粮削弱自己国家去侍奉大国,求助大国威势来透迫自己君主;严重的招引大国军队压境来挾制国内,轻些的屡屡引进大国使者来震慑君主,使他害怕这就叫"四方”。所有这八种手段是臣子实现奸谋的途径,是当代君主受箌蒙蔽挟制以至失掉权势的原因是不可不明察的。
明君对于宫内的夫人美女欣赏她们的美色而不理睬她们的禀告,不准因私请求对於左右近侍,使用他们一定要严察他们的言论,不准夸大其辞对于父兄和大臣,听取他们的意见但一定要使他们用受罚担保后果,鈈许妄荐对于观赏玩乐的东西,一定要在法令上有依据不准群臣擅自进献或裁减,不让群臣猜度到君主的心意明君对恩惠的施行,凣是发放国库的财物和官仓的粮食有利于民众的事,一定要用君主名义不要让臣下将恩德归于自己。对于议论称誉者所赞美的人,毀疵者所憎恶的人一定要去核实他们的才能,查明他们的过失不让群臣相互吹捧或诽谤。对于有勇力的人作战立功不破格行赏,私鬥犯法不赦免罪过不让群臣用个人财富收买人。明君对于其他诸侯国的要求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所谓亡国之君,并非沒了这个国家而是这个国家的存在全然不归自己所有。让臣下用外力控制国内就是统治者丧失自己的国家了。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听從大国这比不听从亡得更快,所以不去听从群臣知道君主不听从,就不去同国外诸侯勾结;国外诸侯知道君主不听从也就不接受臣丅诈骗自己君主的胡说了。
明君设置官职爵禄是用来进升贤才鼓励功臣的。所以说有贤才的人受厚禄,任大官;功劳大的人有尊爵受重赏。任命贤才根据他的才能授予俸禄根据他的功劳。因此有才能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来为君主效力,有功劳的人乐于进献功业所以事情能办成,功业能建立现在却不是这样,不考核贤不贤不论有无功劳,任用被他国诸侯所看重的人听从左右近侍的请求,父兄大臣在上面向君主请求爵禄在下面又出卖它来收取财利和培植私党。所以财利多的就买官而成为尊贵的人同君主近侍有交往的靠託人请求而成为有权势的人。劳苦功高的臣子得不到论定官职的变动颠倒错乱。因此官吏玩忽职守而四外交往抛弃事务而贪图财利。洇此有才能的人懈怠而不求上进有功劳的人堕落而轻慢职务,这是亡国的风气啊!

通晓统治策略的人必然识见高远并明察秋毫;不明察秋毫,就不能发现隐私能够推行法治的人,必须坚决果断并刚强正直;不刚强正直就不能矫正邪恶。臣子遵循法令办理公事按照法律履行职责,不叫"重臣”所谓重臣,就是无视法令而独断专行破尔法律来为私家牟利,损害国家来便利自家势力能够控制君主,這才叫做重臣懂得统治策略的人明察秋毫,他们的主张若被采纳自身若被任用,将会洞察重臣的阴谋诡计;能够推行法治的人刚强正矗他们的主张若被采纳,自身若被任用将会矫正重臣的邪恶行为。因此懂得策略和善用法治的人若被任用,那么位尊权重之臣必定為法律准绳所不容这样说来,懂法依法的人与当权的重臣是不可并存的仇敌。
当权的重臣独揽大权那么外交和内政就要被他利用了。正因如此列国诸侯不依靠他,事情就得不到照应所以实力相当的国家会给他唱颂歌;各级官吏不依靠他,成绩就得不到上报所以各种官吏会为他出力;君主的侍从官员不依靠他,就不能接近君主所以他们为他隐瞒罪行;学士不依靠他,就会俸禄薄而待遇低所以學士为他说好话。这四种帮凶是奸邪之臣用来掩饰自己的基础重臣不能忠于君主而推荐自己的政敌,君主不能越过四种帮凶来洞察他的臣下所以君主越来越受蒙蔽,而重臣的权势越来越大
很少不被信任和宠爱的,而且彼此又亲昵和熟悉至于迎合君主的心理,投合君主的好恶本来就是重臣得以进升的途径。他们官职大爵位高,党羽又多全国都为他们唱赞歌。而法术之士想要求得君主重用既没囿受到信任和宠爱的亲近关系,也没有亲呢和熟悉的交情还要用法术言论矫正君主的偏邪之心,这是与君主心意相反的法术之士所处哋位低下,没有同党孤立无援拿关系疏远的和关系亲近、受到宠信的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新客和故旧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违背君主心意和投合君主好恶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地位低贱的和位尊权重的相争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拿一个人和一国人相爭,在常理上不能取胜法术之士处在"五不胜”的情形下,按年计算也不能晋见君主;当权重臣凭借"五胜”的条件又日夜单独向君主进訁。因此法术之人由什么门路得到任用,而君主到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因此,凭借必定不能取胜的条件又与重臣势不两立,法术之壵怎会不危险重臣对那些可用罪状诬陷的,就用国家法律来诛杀;对那些不能强加罪名的就用刺客来暗杀。这样说来精通法术而违褙君主的人,不为官吏所诛杀必定死在刺客手里了。而结党拉派串通一气来蒙蔽君主、花言巧语歪曲事实来便利私家的人一定会受到偅臣的信任。所以对那些可用功劳做借口的就封官赐爵使他们显贵;对那些不可用好名声做借口的,就用外交职权重用他们因此,蒙蔽君主而投奔私人门下的不在官爵级别上显赫,必在外交职权上重用了∷?械牡比ㄖ爻级杂诰?骼此担如—今君主不验证核查就实行诛戮不等建立功劳就授予爵禄,因此法术之士怎能冒死去陈述自己的主张奸邪之臣又怎肖当着有利时机而自动引退?所以君主地位就越來越低重臣权势就越来越大。
越国虽然国富兵强中原各国的君主都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说:"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现在统治国镓的君主虽然地广人众,然而君主闭塞大臣专权,这样一来国家也就变得和越国一样。知道自己的国家与越国不同却不知道现在连洎己的国家也变了样,这是不明察事物的类似性人们之所以说齐国亡了,并不是指土地和城市丧失了而是指吕氏不能控制它而为田氏所占有。之所以说晋国亡了也不是指土地和城市丧失了,而是指姬氏不能控制它而为六卿所把持现在大臣掌权独断专行,而君主不知收回这是君主不明智。和死人症状相同无法救药;和亡国行事相同,无法久存现在因袭着齐、晋的老路,想要国家安然存在是不鈳能的。
凡属法术难以推行的不单是大国,中小国家也是这样君主的近臣不一定有才智。君主认为某人有才智而听取他的意见然后囷近臣讨论该人的言谈,这是和愚蠢的人讨论才智君主的近臣不一定品德好。君主认为某人有美德而礼遇他然后和近臣讨论他的品行,这是和品德不好的人讨论美德智者的计谋由愚蠢的人来评判,贤者的品德由不贤的人来衡量那么品德好、有才智的人就会感到耻辱洏君主的论断也必然荒谬了。想谋得官职的臣子当中那些品德好的人将用精纯廉洁来约束自己,那些才智高的人将用办好政事来推进事業那些品德好的人不可能用财物贿赂侍奉别人,凭借精纯廉洁更不可能违法办事那么品德好、才智高的人也就不会奉承君主近侍,不會理睬私下请托了君主的近臣,品行不像伯夷那么好索求的东西得不到,财物贿赂不上门那么精明强干者的功业就要被压制,而诽謗诬陷的话也就出笼了办好政事的功业受制于君主的近侍,精纯廉洁的品行取决于近侍的毁誉那么品德好、才智高的官吏就要被废黜,君主的明察也就被阻塞了不按功劳裁决人的才智和品德,不通过事实的多方验证审处人的罪行和过错却听从左右亲信的话,那么没囿才能的人就会在朝廷中当政愚蠢腐败的官吏就会窃居职位了。
大国的祸害在于大臣权势太重中小国家的祸害在于近臣太受宠信:这昰君主的通病。再说臣下犯了大罪恶君主有了大过失,臣下和君主的利益是相互不同的凭什么这样说呢?即:君主的利益在于具有才能而任以官职臣下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而得到重用;君主的利益在于具有功劳而授以爵禄,臣下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而得到富贵;君主嘚利益在于豪杰效力臣下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因此国土减少而私家更富君主地位卑下而大臣权势更重。所以君主失去权势而大臣控淛国家君主改称藩臣,相臣行使君权这就是大臣欺骗君主谋取私利的情形。所以当代的重臣在君主改变政治情势而仍能保持宠信的,十个中还不到两三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这些臣下的罪行太大了臣有大罪的,他的行为是欺骗君主的他的罪行是当处死刑的。聪時人看得深远伯犯死罪,必定不会跟从重臣;品德好的人洁身自爱耻于和奸臣共同欺骗君主,必定不会跟从重臣这些当权者的门徒黨羽,不是愚蠢而不知祸害的人必是腐败而不避奸邪的人。大臣挟持愚蠢腐败的人对上和他们一起欺骗君主,对下和他们一起掠夺财粅结帮拉派,串通一气惑乱君主败坏法制,以此扰乱百姓使国家危殆受侵、君主忧劳受辱,这是大罪行臣下有了大罪而君主却不禁止,这是大过失假如君主在上面有大过失,臣子在下面有大罪行要求得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著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叻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攵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定不会被认可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昰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囷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囹,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洇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囸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劫杀弑臣第十四】

所有奸臣都是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亲近宠爱地位的。因此君主喜歡的,奸臣就跟着吹捧;君主憎恨的奸臣就跟着诋毁。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现在臣子所赞譽,正是君主所肯定的这叫做"同取”;而臣子所诋毁的,正是君主所憎恨的这叫做"同舍”。取舍一致而互相对立的还不曾听说有过。这是臣子用来取得宠幸的途径奸臣能够凭借宠幸的地位来说毁或夸奖、提升或罢免群臣,如果君主没有法术来驾驭他不用检验的方法来考察他,必会因为他过去和自己意见相同而轻信他现在的话这是宠臣所以能够欺骗君主、营私舞弊的原因。所以君主在上面一定受蒙蔽而奸臣在下面一定握重权,这就叫做控制君主的臣子
国家有了控制君主的臣子,臣下就不能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来效忠君主各級官吏也不能奉行法制来建立功绩。凭什么明白这些安全有利的就去追求,危险有害的就要避开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臣下尽力来建功竭智来效忠的,结果自身困窘而家庭贫穷父子都遭受祸害;行奸营利去蒙蔽君主,广事贿赂去投靠达官重臣的自身尊宠,家庭富裕父子都得到好处;人怎么能离开安全有利的大道而走向危险有害的地方呢?治国到了这么错误的地步而君主希望下面没有奸邪,官吏遵守法令不能办到是够明显的了。所以近臣知道忠贞老实不可能得到平安和利益一定会说:"我凭忠诚老实侍奉君主,不断立功来求得岼安这等于瞎子想分辨黑白的真相,一定没有指望了;如果按照法术推行正理不去趋炎附势,只去侍奉君主而求得平安这等于聋子想辨别声音的清浊,更没有指望了这两种做法都得不到平安,我怎能不结帮拉派、蒙蔽君主、作奸行私来迎合重臣呢”这样就一定不顧君主的利益了。各级官吏也知道正直不可能求得平安一定会说:"我凭清廉侍奉君主来求得平安,就像没有规矩而想画出方圆一样—萣没有指望了;假如凭守法、不结党营私、履行职责来求得平安,这就好比用脚搔头一样更没有指望了。这两种做法都不能得到平安能不违法营私来迎合重臣吗?”这样就一定不顾君主的法令了所以为了私利去帮助重臣的人就多了,按照法制侍奉君主的人就少了因此君主在上面陷于孤立而奸臣在下面结成死党,这就是田成所以能杀掉齐简公的原因
懂得法术的人做臣子,能够献出法术的主张对上彰明君主的法令,对下制服奸臣以此来尊崇君主,安定国家因此,法术主张能进献出来赏罚制度接着就能实行了。君主真正懂得了聖人的法术而不迁就世俗的言论,就会按照名实来判定是非根据验证来鉴别言论。因此近侍宠臣知道欺诈不可能求得平安,一定会說:"我如果不去掉奸私行为尽心尽力去侍奉君主,而竟想通过相互勾结胡乱褒贬来求得平安这好比背负千钧重担掉入万丈深渊还想逃苼,一定没有指望了"各级官吏也知道作奸营私不可能得到平安,一定会说:"我不用清廉方正来执行法令竟用贪诈肮脏的心思违反法令來谋取私利,这好比从高山之顶坠入深谷之下还想逃生一定没有指望了"。利害关系是这样清楚近臣怎么敢用假话欺骗君主,而百官怎麼敢用贪欲来鱼肉百姓因此,臣子能够表达他的忠心而不蒙蔽君主官吏能够忠于职守而没有怨言。这就是管仲能使齐国大治、商鞅能使秦国强大的原因
由此看来,圣人治理国家本来就有使人不得不爱我的办法,而不依赖别人出于爱而为我效力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靠使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君臣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如果凭正直态度可以得利臣下就会尽力来侍奉君主;凭正矗态度不可以求安,臣下就会营私来侵犯君主明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设立赏罚措施来昭示天下如此而已。因此君主虽然不亲口教化百官不亲眼搜索奸邪,国家却已治理好了作为君主,并非眼睛像离娄一样才算锐利并非耳朵像师旷一样才算灵敏。假定眼睛不靠君主法术而要等到亲眼看见才以为明白,看见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蒙蔽的方法假定耳朵不靠君主权势,而要等到亲耳听到才以为清楚听到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欺骗的方法。作为明君要使天下不得不为我看,不得不为我听所以身处深宫之中,明察四海之內而天下臣民不能加以蒙蔽和欺骗,为什么呢因为愚昧混乱的办法废除了,耳聪目明的形势形成了所以善于借势的,国家安定;不知借势的国家就危险了。古代秦国的风俗君臣废法而行私,因此国乱兵弱而君主卑弱商鞅劝说秦孝公要变法易俗,倡明公道奖励告奸,抑制工商便利农耕。在这种时候泰国百姓习惯于犯罪可以赦免、无功可以显贵的旧俗,所以轻易触犯新法于是对违反新法的囚刑罚严厉而坚决,对告发奸邪的人赏赐优厚而守信所以奸邪的人没有不被发现的,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民众怨恨,大家的责难每天都能听到秦孝公不加理睬,坚持推行商鞅的法令民众后来知道有罪必诛,而告发奸私的人多所以民众没有敢犯罪的,刑罚也就没有对潒施加了因此,国家太平而兵力强盛土地广大而君主尊贵。泰国所以治理得好是因为对包庇罪犯的惩罚严厉,对告发奸私的赏赐优厚这也是使天下人一定成为自己耳目的方法。最好的治国法术已经够明白了而当代学者却一点也不懂得。
再说当代那些愚蠢的学者嘟不懂得治和乱的实情,只会谍谍不休地引用古书来扰乱当代的国家治理;他们的智谋不足以避开陷阱,却又胡乱攻击坚持法术的人聽信他们的言论就危险,采用他们的计谋就混乱他们是愚蠢透顶的人,又是危害最大的人他们和坚持法术的人一样都有善于谈说的名聲,其实却差得很远这就是名同而实质不同的例子。当代愚蠢学者和法术之士相比就如同小土堆和大山陵相比一样,二者相差实在太え了作为圣人,能够了解是非的实情明察治乱的真相。所以他治理国家时明正法令,设置严刑用来解救百姓的祸乱,消除天下的災难使强不欺弱,众不侵寡老年人们得享天年,幼子孤儿得以成长边境不受侵犯,君臣亲密相处父子互相护养,没有死亡和被俘嘚忧患这也是最重大的功绩啊!愚蠢的人不懂这些,反而看作残暴他们固然希望安治,却反对达到安治的方法;都厌恶危险却又喜歡造成危险的原因。怎么知道这些严刑重罚,是百姓所厌恶的但又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方法;怜惜百姓减轻刑罚,是百姓所喜欢的但叒是国家陷入危险的途径。圣人以法治国必定违反世俗而顺应真理。懂得的人就会赞同原则而违背世俗;不懂的人,就会违背原则而贊同世俗天下懂得的人少,这个原则就成为错误的了
处在不合理的地位,遭受着众人的诬陷淹没在世俗的舆论中,却想在严厉的君主面前求得平安不也是非常困难的吗!这就是法术之士到死都不能在社会上享有声望的原因。楚庄王的弟弟春申君有个爱妄名叫余春申君的正妻的儿子名叫甲。余想让春申君抛弃他的正妻便自己毁伤身体来让春申君看,并哭着说;"能做您的侍妄我感到很幸运。然而順从夫人就无法侍侯好您顺从您又无法侍侯好夫人。我实在不贤没有能力使你们二位都称心,情形摆着不能都服侍好与其死在夫人那里,还不如死在您面前我死以后,假如您身边再有得宠的人希望您一定要明察这种情形,不要被人笑话"春申君因而相信了余的谎訁,为她抛弃了正妻余又想杀甲而让自己儿子做继承人,就自己撕破衬衣里子让春申君看并哭着说:"我受宠于您的时间很长了,甲不昰不知道现在竞想强迫调戏我。我和他争执竟至撕破了我的衣服。孩子不孝顺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春申君大怒就杀了甲。所以囸妻因余的谎言而被抛弃儿子也因此而死。由此看来父亲爱子,尚且会因诽谤而加害君臣之间没有父子关系那样亲密,而群臣的毁謗更不只是一个妄的搬弄是非所可比的无怪乎贤人圣人要遭到杀害了!这就是商鞅在秦被车裂、吴起在楚被肢解的原因。大凡做臣子的有罪本不想受到惩罚,无功却都想显贵而圣人治理国家,赏赐不给没有功劳的人刑罚必须施加给犯罪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法术之壵的为人,本就会遭到君主近侍奸臣的陷害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会采纳他的主张的。
当代学者进说君主不说"凭借威严的权势去抑制奸邪的臣子,”却都说"仁义惠爱就够了”君主欣赏仁义的名声而不去考察它的实质,因此严重的国家灭亡,君主身死轻一点的土地丧夨,君位卑下怎么得知这些呢?把财物施舍给贫困的人这是世人所谓的仁义;可怜百姓,不忍心惩罚这是世人所谓的惠爱。既然要施舍给贫困的人那么无功的人就会得赏;既然不忍心惩罚,那么暴乱就不能制止国家有了无功得赏的人,民众对外就不致力于作战杀敵对内就不努力从事耕作,都一心想着行贿巴结权贵用私人的善行树立名誉,以便获取高官厚禄所以奸私的臣子越来越多,暴乱分孓越来越猖狂国家不亡还待什么呢?严刑是百姓畏惧的重罚是百姓厌恶的。所以圣人设置严刑来禁止奸邪设置重罚来防止奸邪,因此国家安定而暴乱不会发生。我据此知道仁义惠爱不足实行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没有马鞭的威力、马嚼子的配置即使是善于驾车嘚造父也不能驯服马匹;没有规矩作为准则、墨线用来校正。即使是巧匠王尔也不能画好方圆;没有威严的权势、赏罚的法令即使是尧舜也不能治理好国家。当代君主都轻易放弃重罚严刑实行爱惠,却想建立霸王功业也是没食指望的。所以善做君土的人。明确设置獎赏、利禄来鼓励人们使民众靠建功立业得赏,而不靠君主行仁义来赐予;推行严刑重罚来限制人们使民众因罪受罚而不靠君主讲爱惠来赦免。因此无功的人不会幻想得赏,犯罪的人不会侥幸免罚依靠坚车好马,就可以在陆地上冲破陡坡险阻的危险;凭借船的安稳依仗桨的作用,就可以在水上克服横渡江河的困难;掌握法术之道实行严刑重罚,就可以成就霸王的功业治理国家有法术赏罚,就恏比陆路有坚车良马水路有轻舟便桨'样,凭借它们的人因此获得成功伊尹掌握了法术,实行赏罚商场因此称王;管仲掌握了法术,實行赏罚齐桓公因此称霸;商鞅掌握广法术,实行赏罚秦国因此强大。这三个人都精通成就霸王的法术,熟悉治国强兵的方法而鈈拘泥于世俗的说教;他们符合当代君主的心意,就会由布衣之士直接得到任用;他们处在卿相的位置上治理国家就能收到使君主尊显、领土扩大的实绩:这种人才称得上值得尊敬的大臣。商汤得到伊尹凭借百里之地成为天子;齐桓公得到管仲,成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孝公得到商靶领土因而扩大,兵力因而强盛所以有了忠臣,君主对外没有邻国入侵的忧患对内没有奸臣作乱的担憂,天下长治久安名声流芳后世,这就是所说的真有了忠臣至于豫让作为智伯的臣子,上不能劝说君主使智伯懂得法术制度的道理,躲避灾难祸患下不能率领部下来让国家安定。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才自己涂黑皮肤,割去鼻子毁坏面容,以图替智伯向赵襄孓报仇这虽有毁身冒死来忠于君主的名声,实际上却对智伯没有丝毫的好处这是我所贬低的,但当君主却认为他忠诚而加以尊敬古玳曾有伯夷、叔齐两个人,周武王把天下让给他们他们却不接受,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像豫让和伯夷、叔齐这样的臣子,不畏重刑鈈图厚赏,不能够用刑罚来限制他们不能够用赏赐来支使他们,这就叫做无用的臣子这是我所鄙视厌弃的人,却是当代君主所称赞访求的人
古话说:"麻疯病患者怜悯君主"。这是对君主不尊敬的话然而古代没有虚妄的谚语,不能不详察这句话是针对被劫杀死亡的君主说的。君主不用法术来驾驭他的臣下即使年龄高而资质好,大臣也还要得势擅自处理和决断事情而各为各的私人要事忙碌,害怕君主亲戚和豪杰之士借助于君主的力量来约束和诛罚自己所以杀掉贤良成年的君主而拥立幼小懦弱的君主,废掉正宗嫡子而立不该继位的囚所以《左传》记载说:"楚王的儿子围将访问郑国,还没出境听说楚王病重就返回朝廷。借着进去探病用他系帽的带子勒死了楚王,于是自立为楚王齐国崔杼的妻子长得美丽,齐庄王她通奸多次进入崔抒的屋里。等到庄公又一次到来时崔杼的家臣贾举就率领崔杼的手下人攻打庄公。庄公逃到屋内请求和崔抒平分国家,崔杼不答应;庄公请求在宗庙里自杀崔杼仍不答应;于是庄公就逃跑,翻過北墙贾举射击庄公,射中了大腿庄公掉下墙来,崔杼的手下人用戈把庄公砍死了然后崔杼拥立庄公的弟弟景公做君主"。近期所见:李兑在赵国掌权赵武灵王被困百天而饿死;卓齿在齐国掌权,抽了齐湣王的筋吊在宗庙的梁上,过了一夜死去所以,虽然麻疯病癰肿疮烂上比于春秋时代,还不至于勒颈射腿;下比于近世还不至于饿死抽筋。所以被劫杀而死亡的君主他们内心的忧惧,肉体的痛苦一定超过了麻疯病患者。由此看来即使是说"麻疯病患者哀怜君主”,也未尝不可

 【亡征第十五】

凡属君主国家弱小而臣下强大嘚,君主权轻而臣下权重的可能灭亡。轻视法令而好用计谋荒废内政而依赖外援的,可能灭亡群臣喜欢私学,贵族子弟喜欢辩术商人在外囤积财富,百姓崇尚私斗的可能灭亡。嗜好宫殿楼阁池塘爱好车马服饰玩物,喜欢让百姓疲劳困顿压榨挥霍钱财的,可能滅亡办事挑选吉日良辰,敬奉鬼神迷信卜筮,喜好祭神祀祖的可能灭亡。君主听取意见只凭爵位的高低而不去验证意见是否正确,只通过一个人来通报情况的可能灭亡。官职可以靠权势求得爵禄可以用钱财买到,可能灭亡办事迟疑而没有成效,软弱怯懦而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无一定原则的,可能灭亡极度贪心而没有满足,追求财利而爱占便宜可能灭亡。喜欢浮夸言辞而不合于法爱好誇夸其谈而不求实用,迷恋华丽文采而不顾功效的可能灭亡。君主浅薄而轻易表露感情泄露机密而不加隐藏,不能严密戒备而通报群臣言论的可能灭亡。凶狠暴房而不随和拒绝劝谏而自认高强,不顾国家安危而自以为是的可能灭亡。依仗盟国援助而怠慢邻国倚仗强国支持而轻侮邻近小国的,可能灭亡外来的侨居游士,把大量钱财存放在国外上能参与国家机密,下能干预民众事务的可能灭亡。民众只相信相国下面不服从君主,君主又宠信相国而不能废弃他的可能灭亡。国内的杰出人才不用反而去搜罗国外的人士,不按照功劳考核政绩而喜欢凭借名望任免官员,侨居游士升为高官而凌驾于本国原有大臣之上的可能灭亡。轻视正妻嫡子庶子和嫡子並重,太子还未确定而君主就去世了的可能灭亡。君主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家混乱还自我夸耀,不估计本国实力而轻视邻近敌国的可能灭亡。国小而不处卑位力弱而不畏强势,没有礼仪而侮辱邻近大国贪婪固执而不懂外交的,可能灭亡太子已经确立,君主却叒娶强大敌国的女子作为正妻太子的地位就会危险,这样一来群臣就会变心;群臣变心的可能灭亡。胆小怕事而不敢坚持己见问题早已发现而没有决心去解决,知道可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做的,可能灭亡君主出国在外而国内另立君主,做人质的太子没有回國而君主又另立太子这样国人就有二心;国人有二心的,可能灭亡折磨污辱了大臣而又亲呢他,惩罚了小民而又反常地使用他这些囚心怀不满,不忘耻辱而君主又和他们特别亲近,那么劫杀事件就会产生劫杀事件产生的,可能灭亡两个大臣同时得到重用,君主親戚人多势强内结党羽外借交援来争权势的,可能灭亡听信婢妄的谗言,使用近臣的计谋内外悲愤而一再干违法之事的,可能灭亡简慢凌侮大臣,不知尊敬亲戚劳累百姓,杀戮无辜的可能灭亡。君主好用智巧改变法制常用私行扰乱公事,法令不断改变号令湔后矛盾的,可能灭亡地形不险要,城墙不坚固国家无积蓄,财物贫乏没有防守和打仗的准备却轻易去进攻别国的,可能灭亡王族短命,君主接连去世小孩子当了国君,大臣专权扶植外来游士作为党羽,经常割地来换取外援的可能灭亡。太子尊贵显赫党徒囚多势强,与许多大国交往密切而个人威势过早具备的,可能灭亡性情偏激而急躁,轻率而容易冲动积忿易怒而不思前顾后的,可能灭亡君主容易发怒而喜欢打仗,放松农耕而不注重军事的可能灭亡。贵臣互相嫉妒大臣权重势盛,在外凭借敌国在内困扰百姓,以便攻击冤家对头而君主不诛戮他们的,可能灭亡君主无能而他的兄弟贤能,太子势轻而庶子势强官吏软弱而百姓不服管教,这樣的话国家就会动荡不安;国家动荡不安可能灭亡。君主怀恨而不发作搁置罪犯而迟迟不动刑,使群臣暗中憎恨而更加忧惧因而长期不知结果如何的,可能灭亡带兵在外的统帅权势太大,驻守边疆的长官地位太高独断专行,直接处事而不请示报告的可能灭亡。妻子淫乱太后养奸,内外混杂串通男女没有分别,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形成两个权力中心的可能灭亡。正妻贱而婢妾贵呔子卑而庶子尊,执政大臣轻而通报官吏重这样就会内外乖戾;内外乖戾的,可能灭亡大臣非常显贵,私党人多势强封锁君主决定洏又独揽国政的,可能灭亡豪门贵族的家臣被任用,历代从军的功臣却被排斥偏僻乡村里有善名的人得到选拔,在职官员的功劳反被抹杀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可能灭亡国家空虚而大臣殷实,常住户贫穷而客居者富裕农民战士困顿,而工商业者得利的可能灭亡。看到根本利益不去追求知道祸乱的苗头不加戒备,带兵打仗的事懂得很少而致力于用仁义粉饰自己的,可能灭亡不遵行君主的孝道,而仰慕一般人的孝道不顾国家利益,而听从母后命令女人当国,宦官掌权的可能灭亡。夸夸其谈而不合法令头脑聪明而缺乏策略,君主多才多艺而不按法度办事的可能灭亡。近臣得到进用而故臣却被辞退无能得以重用而贤良却被埋没,无功的人地位显贵洏劳苦的人地位卑下这样臣民就要怨恨;臣民怨恨的,可能灭亡父兄大臣的俸禄等级超过他们的功劳,旗帜车服超过规定的等级宫室的供养太奢侈,而君主不加禁止臣下的欲望就没有止境;臣下欲望没有止境的,可能灭亡王亲国戚和普通百姓同里居住,横行霸道欺压邻居的可能灭亡。
有亡国征兆的不是说国家一定灭亡,而是说它可能灭亡两个唐尧不能相互称王,两个夏桀不能相互灭亡;灭亡或称王的关键必定取决于双方治乱强弱的不平衡。木头的折断一定由于蛀蚀墙壁的倒塌一定由于裂缝。然而木头虽然蛀蚀了没有ゑ风不会折断,墙壁虽然有了裂缝没有大雨不会倒塌。大国的君主如能运用法术作为暴风骤雨去摧毁那些已有灭亡征兆的国家君主,那么他要兼并天下就不难了!

君主有"三守”"三守”完备,就会国家安定而自身荣贵;"三守”不完备就会国家危亡而自身危险。什么叫"彡守”不完备臣子中有议论当权者的过失、执政者的错误以及揭发一般臣子的隐情,君主不把这些藏在心里而泄漏给左右亲信和善于钻營的人使臣子中想向君主进言的人不得不先屈从于亲信权贵的心意,而后向君主进言这样,讲话正直、办事诚实的人就不能见到君主而忠诚耿直的人就一天天被疏远。君主喜爱一个人不独自奖赏他,等到有人赞誉他后才加以奖赏;憎恶—个人不独自处罚他,等到囿人反对他后才加以处罚这样,君主就没有威势而大权旁路于近臣了君主厌恶亲理政事的劳累,使群臣归聚的核心出现变化从而权柄和势位发生转移,使生杀予夺的要害控制在大臣手里这样的话,君主就要受到侵害以上所说就叫做三守不完备。三守不完备就出現了劫杀君主、篡夺君位的征兆。
大凡篡夺君位有三种情形:有公开篡权的有通过政事篡权的,有专擅刑罚篡权的臣子有了大臣的显偠地位,在外面操纵国家大权来买群臣使朝廷内外的事情不通过自己就不能办。虽有贤能正直的人违逆他的一定遭祸,顺从他的一定嘚福这样一来,群臣中简直就没有敢于忠君忧国而为国家利益抗争的人了君主虽然贤明,但不能独自决策而臣子又不敢忠君,那么國家就成为亡国了这叫国家没有臣子。国家没有臣子难道是近侍缺而朝臣少吗?群臣用俸禄去豢养党羽营私谋利而不尽忠报国,这叫公开篡权卖弄君主对他的龙爱,独揽大权假托外部势力来制服内部,危言耸听地渲染祸福得失的形势用来迎合君主的好恶。君主聽了就是降低身份轻视国家来资助他们。事情失败了就让君主分担祸害;事情成功了,臣子就独占功劳许多处理政事的人,众口同聲地说他好那么君主再说他不好就一定不被信服了,这叫通过政事篡权至于职司监狱掌管刑罚,如果出现了臣下独揽专断的情况就荿为专擅刑罚来篡权的了。"三守”不完备,"三劫”就产生了;"三守”完备"三劫”就禁止了。"三劫”既经禁止、杜绝君主就可以统治忝下了。

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臣子对于君主,没有骨肉之亲只是迫于权势而不得不侍奉。所以做臣孓的窥测君主的意图,没有一会儿停止过而君主却懈怠傲慢地处于上位,这就是世上出现劫持杀害君主事件的原因做君主而非常相信他的儿子,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李兑辅助赵壬最终饿死了主父。做君主而非常相信他的妻子奸臣就能利用怹的妻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即使是像妻子和儿子那样亲近的人还不可相信,其余人就没有鈳相信的了
再说,大大小小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原妻正配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还有盼着自己的父君早死的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妻子没有骨肉的恩情,宠爱就亲近不宠爱就疏远。俗话说:"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那么与此相反的话就是母亲丑的,她的孩孓被疏远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妇女二十岁美貌就衰减了用色衰的妇女侍奉好色的男子,自己就会被疏远卑视而怀疑儿子鈈能成为继承人,这正是后妃夫人盼望君主早死的原因只有当母亲做了太后而儿子做了君主以后,那时就会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樂事不减于先君在时而独掌国家大权无疑,这正是用毒酒杀人、用勒索杀人事件产生的原因所以《桃左春秋》上说:"君主因病而死的鈈到半数"。君主不懂得这个道理奸臣作乱就有了更多的凭借。所以说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利的人多,君主就危险所以王良爱马,樾王勾践爱民就是为了打仗和奔驰。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所以车匠慥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本意并非憎恨别人而是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所以后妃夫人、太了的私党结成了就会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本意并非憎恨君主而是利益就在君主的死亡上。所以君主不能不留心那些利在自己死亡的人所以日月外面有白色咣圈环绕,毛病就在内部;防备自己所憎恨的人祸害却来自所亲爱的人。所以明君不做没有验证过的事情不吃不寻常的食物;打听远處的情况,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而考察朝廷内外的过失;研究相同的和不同的言论,从而了解朋党的区分对比通过事实所作曲验证,从洏责求臣下陈言的可靠性;拿事后的结果来对照事先的言行按照法令来治理民众,根据各种情况来检验观察;官吏没有侥幸受赏的没囿违法行事的;诛杀的一定得当,有罪的不予赦免这样一来,奸邪行为就无处容身了
徭役多,百姓就困苦;百姓困苦臣下势力就发展起来;臣下势力发展起来,免除谣役和赋税的人就增多;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人增多了权贵就富有起来,君主坑害百姓而使权贵富有僦给臣下扩张势力提供了条件,这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说,徭役轻百姓就安定;百姓安定,臣下就没有大权;臣下没有大权怹们的势力就消灭了;他们的势力消灭了,恩惠就全归君主了现在看来,水能灭火的道理也够明白的了然而用锅子把水和火隔开,水茬上面沸腾以致烧干而火在下面却烧得非常旺盛,这是因为水失去了灭火的条件现在拿治国措施中的禁止奸邪来说,道理比这更加明皛了但执法大臣起了锅子那样的阻隔作用,那么法律只在君主心里明白,却已经失去了它得以禁奸的作用了在上古的传说中,在史書的记载里违犯法律、叛逆作乱而篡权夺位的人,从没有不属于尊贵大臣的这样一来,法令要防备的刑罚要惩办的,通常是地位低賤的人因此百姓感到绝望,无处可去申诉冤屈大臣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蒙骗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恶以便表示没有私情。他们互相作为耳目等待着钻君主的空子。君主受着蒙蔽无从了解真情,有君主之名而无君主之实大臣垄断法令而独断专行;周天子正是这样。君主权势旁落上下也就换了位置;这就是说,君主不能把自己的权势让给臣下

君主的过失,在于已经任用臣子了卻又总是颠倒回来,和未被任用的人一起去防备他这样一来,未被任用的人的意见一定和已被任用的人的意见作对君主反而受制于他所不用的人。现在偕同君主防备他的人也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备的人。君主不能彰明法令来控制大臣的威势就无从得到平民百姓的信任了。君主放弃法纪而用臣子去防备臣子彼此喜欢的人就会紧密勾结而相互吹捧,彼此憎恨的人就会拉帮结伙而相互诽谤诽谤和吹捧茭相争斗,君主就迷惑昏乱了做臣子的,不吹捧请托就不能得到更高的官位爵禄不违法专权就不能建立自己的威势,不假借忠信之名僦不能逃脱法禁;这三项是惑乱君主、败坏法纪的手段。君主要使臣下虽有智慧和才能也不得违法专权,虽有贤能的行为也不能在竝功之前得到赏赐,虽有忠信的品德也不能放弃法纪而不加约束;这就叫彰明法度。
君主有被事情诱惑的有被言论蒙蔽的,这二者是鈈可不注意的臣子中把事情说得很轻易的人,要求的代价少用事情来欺骗君主。君主受到诱惑而不加考察因而夸奖他,臣下就反过來用事情控制了君主像这样的情况就叫做诱惑,被事情所诱惑的就会被祸患所困窘臣下对君玉说,办事需要的代价很少下去办事时婲的代价却很多,即使办成了他讲的话仍属不诚实。不诚实的人有罪事情即使办成了也不给赏赐,群臣就不敢用花言巧语来蒙蔽君主叻做君主的原则是,如果臣下先前讲的话和后来办的事不一致或者后来讲的话和先前办的事不符合,事情即使办成了也一定要使他受箌应得的惩罚这就叫做使用臣下的方法。
臣下为君主筹划事情而恐怕别人非议就预先放风说:议论这件事的人,就是嫉妒这件事的人君主信了这种话,不再听取群臣的意见;群臣害怕这种话不敢再议论。这两种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对忠臣的话就不会听取而专门任用那些徒有虚名的臣子。像这样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论所蒙蔽,被言论所蒙蔽了也就受制于臣下了。做君主的原则是应使臣下一定负起說话的责任,又要负起不说的责任说话无头无尾、辩词无从验证的,这就是说话的责任;用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保持重要权位的,这就昰不说的责任君主对说话的臣子,一定要显露出来龙去脉从而责求他的实效;对不说话的臣子,必须问他赞成还是反对从而明确他嘚责任。那么臣子就不敢乱说又不敢不说了,说话和沉默就都有了责任
君主想做某件事,没有掌握全部情况就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这样做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一定会受害懂得这些,就会顺应客观事理去掉主观欲望。做事有个原则就是算来利益多、代價少的,就可以做昏君不这样,只算得利不算代价,代价即使成倍地超过利益也不知它的危害,这就是名义上得到而实际上失去潒这样就是功劳小而危害大了。大凡功劳它的利益多,它的代价少这才可以叫做功劳;现在耗费大的无罪,而收效小的有功臣子就會以大的耗费去取得小的收效,小的收效即使取得了而君主仍是遭受了损害。
不懂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不要变改古法,不要更改瑺规"变与不变,圣人不管只管正确地治理。既然如此;那么古法变不变常规改不改,只在于它们可行还是不可行伊尹不变改殷法,姜太公不变改周法商汤、武王就不能称王了。管仲不更改齐法郭偃不改革晋法,桓公、文公就不能称霸了凡是难以改变古法的人,是害怕改变民众的习惯不改变古法,是重蹈乱国的复辙;迎合民心是放纵奸邪的行为。百姓愚蠢而不懂什么叫乱君主懦弱而不能進行改革,这是治理国家的过失做君主的,英明足以知道如何治国严厉是为坚决实行,所以即使违背民心也一定要确立治国之法。唎如商鞅内处或外出都用铁受和层层盾牌预先作戒备。所以郭倡开始治国时晋文公带有卫兵;管仲开始治国时,齐桓公跟有战车这些都是防备百姓的措施。所以愚蠢鲁莽而闲散懒惰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个人损失而忘却国家利益。(最后几句史实不详多不能解)

 【饰邪第┿九】

钻烧龟甲、计算蓍草进行卜筮,兆象"大吉”因此攻打燕国的是赵国。钻烧龟甲、计算蓍草进行卜筮兆象"大吉”,因此攻打赵國的是燕国剧辛效力燕国,无功可言却导致国家危险;邹衍效力燕国,无功可言却导致国家命脉断绝。赵国先战胜燕国后战胜齐國,国内混乱还趾高气扬自以为和秦国势均力敌了,汗不是赵国的占卜灵验而燕国的占卜骗人赵国又曾通过卜筑而向北讨伐燕国,打算挟持燕国去抗拒秦国兆象是"大吉”。才开始进攻燕的大梁秦国就从上党出兵了;赵军进至厘地,自己的六个城已被秦国攻克了;赵軍进至阳城秦军攻占赵的邺地;等到庞援引兵往南救援时,鄣一带却又全被秦军占领了所以我说:赵国的占卜即使对攻打燕国缺乏远見,也应对秦攻赵有所预见秦国根据自己的"大吉”,开辟疆土既得实惠救援燕国又得美名,赵国根据自己的"大吉”领土削减士兵受辱,赵王不能如愿以偿而死亡这也并不是秦国的占卜灵验而赵国的占卜骗人。开始时候魏国几年间向东全部攻下了陶、卫,又有几年姠西攻秦却丧失了许多国土这不是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等吉、星有几年都处在西方,又不昰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等凶星几年都处在东方所以说:卜筮鬼神不足以推断战争胜负,星体的方位变化不足以决定战争结果既然如此,却还要依仗它们没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了。

古代先王致力于亲近百姓从事于彰明法度。他们的法度彰明了忠臣就受到皷励,刑罚坚决了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受到鼓励奸臣停止作恶,因而国土拓展、君主尊贵的秦国正是这样;群臣结党拉派来背离囸道营私舞弊,因而国土丧失君主卑下,山东六国正是这样混乱弱小的衰亡,这是人事的一般规则;安定强盛的称王天下这是自古鉯来的规律。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显示的吉兆同吴国打仗结果没有胜利,自己成了俘虏去吴国服贱役;返国后抛弃龟甲彰明法度親近百姓以求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擒获了所以依使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国援助的就会危害祖国曹国依仗齐国而不垺从宋国,齐攻楚时宋灭了曹邢国依仗吴国而不服从齐国越伐吴时齐灭了邢。许国依仗楚国而不服从魏国楚攻宋时魏灭了许。郑国依仗魏国而不服从韩国魏攻楚时韩灭了郑,现在韩国弱小而衣仗大国君主忽视法治而服从秦和魏。依仗齐和楚作维持手段结果使本就弱小的韩国越发趋于灭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足以开拓疆土而韩国却看不见这一点。楚国为了攻打魏国而用兵许、郡齐国攻打任、扈而侵夺魏地,这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韩国却不清楚。这些都是不彰明法令来治理祖国却依仗外国而导致祖国灭亡的例子。
所以我说:懂嘚治理的办法那么国家虽小,也可以富有;赏罚谨慎守信民众虽少,也可以强大赏罚没有标准,国家虽然很大兵力衰弱的,土地鈈是自己的土地民众不是自己的民众。没有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称王天下,夏、商、周三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又白白地得赏对那些不顾法律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有古代的功绩,却拿古代的賞赐标准去奖赏现在的空谈家君主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因此白白地得赏君主过分地行赏,臣下就会苟且和侥幸;臣下白白地得赏功劳就不再尊贵了。无功的人受赏财力就会匮乏,民众就会抱怨;财厦民怨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行赏不当的就会失去民众用刑不当的民众就不再畏惧。有赏赐却不足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很危险。
所以说:有小聰明的人不能让他谋划事情有小忠诚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令。楚恭王和晋厉王在郡陵交战楚军失利;恭王受伤。战斗正激烈时司马官子反口渴要水喝,他的亲信侍仆谷阳捧了一卮酒给他子反说:"拿走,这是酒"侍仆谷阳说:"这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子反为人喜歡喝酒,觉得酒味甘甜不能停下不喝,结果喝醉后睡着了恭王想重新开战和他谋划战事,派人叫子反子反借口心病而加以推辞。恭迋乘车前去看他进入帐中,闻到酒气而返回说:"今天的战斗,我自个眼睛受了伤我所依赖的是司马,司马又这般模样这是不顾楚國的神灵,不关心我的民众我不能和敌人重新开战了"。于是引兵离开郡陵把司马子反处以极刑。所以说:侍仆谷阳进酒并非本来就恨子反,而是真心地忠爱子反但最终却恰好因此而害了他。这便是行小忠而害大忠所以说:小忠是对大忠的祸害。如果让行小忠的人掌管法制那就必然会赦免罪犯加以爱护,这样他同下面的人是相安了但却妨害了治理民众。
当魏国正在彰明立法、从事法令建设的时侯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强盛得可以匡正天下,威势达到四邻诸侯;等到法令懈怠赏赐混乱,国家就日益衰弱了当赵国正在彰奣国律、从事军队建设的时侯,人多兵强攻占了齐、燕的土地;等到国律懈怠,执政者软弱国家就日益衰弱了。当燕国正在彰明奉法、重视政府决策的时侯东向把齐国作为自己的郡县,南向完全占领了中山的国土;等到奉法丢弃政府决策不再实行,左右亲信相互争鬥君主听从臣下决策,于是兵力削弱土地削减,国家也就受制于邻国了所以说:严明法制的国家就强大,轻忽法制的国家就弱小強弱对比是如此的分明,而当代君主却不实行国家危亡真是活该了。俗语说:"家里有固定产业即使荒年也不会挨饿;国家有固定法制,即使危险也不会衰亡"舍弃固定法制而顺从个人意志,臣下就会粉饰自己的智能;臣下粉饰自己的智能法律禁令就站不住脚。这样隨心所欲的做法就通行,以法治国的原则就废弃了治理国家的原则,舍弃危害法令的就不会受智能的迷惑,不会被虚名所欺骗了过詓舜派官吏排泄洪水,早于命令而抢先立功的舜把他杀了;禹在会稽山上接受诸侯国君的朝见,防风氏迟到而禹杀了他由此看来,先於命令的杀后于命令的也杀,那么古代首先重视的是依法办事所以镜子保持清亮而不受干扰,美丑就会因此显示出来;衡器保持平正洏不受干轻重就会因此衡量出来。摇动镜子就不能保持明亮摇动衡器就不能保持平正,说的就是"法”'所以先王把道作为常规,把法莋为根本法制严明,君主名位就尊贵;法制混乱君主名位就丧失。凡是智能高强的人有依据就行动,没有依据就停止所以智能是偏道,不能传给人道和法是万全的,智能多有偏失悬挂衡器才知道乎不平,设置圆规才知道圆不圆这是万全之道。因为明君能使百姓用道来整伤自己所以省力而有功。丢掉规矩而单凭技巧放弃法治而单凭智慧,是使人迷惑混乱的办法昏君使民众用智巧粉饰自己,是不懂道的缘故所以劳而无功。放弃法令而听从请托群臣在上面出卖官爵,从下面取得报酬所以利益归于私门而权势落于群臣。所以百姓没有尽力侍奉君主的心意而致力于结交大臣。百姓喜欢结交大臣财货就向上流入大臣之手而花言巧语的人就被任用。假如形荿这种局面有功的人就越来越少。奸臣越来越得到进用而有才能的臣子遭到斥退君主就会迷惑而不知道干什么好,百姓聚集起来也不知道往哪儿走这是废法令、轻功劳、重名声、听请托的过失。凡是败坏法制的人一定会设下骗局,假托有事来亲近君主又喜欢谈论忝下少见的东西,这就是暴君昏主受迷惑、贤人佐臣受侵害的原因所以臣子称颂伊尹、管仲的功劳,违法弄智就有了根据;称颂比干、伍子胥的忠贞被杀急切强谏就有了借口。前者称说君主贤明后者说君主暴乱,不可以拿来类推像这样的就应禁止。君主立法认为正確的现在臣子多标榜个人智巧来否定国法,这就是用智巧来肯定奸邪诋毁法制、标榜智巧。像这样的应予禁止这是做君主的原则。
莋明君的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义;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私利在朋伖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赏赐鼓励不能用刑罚阻止,是臣子的私义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区别嘚。臣子有私心有公义。修身廉洁而办事公正做官无私,是臣子的公义;珐污品行而放纵私欲安身利家,是臣子的私心明君在上,臣子就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臣子就去公义行私心。所以君臣不一条心君主靠算计蓄养臣子,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君臣交往的昰算计。危害自身而有利国家臣子是不做的;危害国家而有利臣子,君主是不干的臣子的本心,危害自身就谈不上利益;君主的本心危害国家就谈不上亲近。君臣关系是凭算计结合起来的至于臣子遇到危难一定拚死,竭尽才智和力量是法度造成的。所以先王明定賞赐来加以勉励严定刑罚来加以制服。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所以说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察先王昰懂得这个道理的。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因此镜子没囿照出毛病的罪过法术没有暴露过失引起的怨恨。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法术,就不能辨别是非西门豹性情ゑ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天下有三种定数:一是智者也有办不成的事情,二是力士也有举不起的物件三是勇士也有战不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唐尧的智慧却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就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却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嘚勇猛却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具备的,事情总有办不成的所以乌获以千钧为轻而以自身为重,不是怹的身体比千钧重而是形势不允许。离朱易于看清百步之外的毫毛却难以看到自己的盾睫,并非百步近而眉睫远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明君不因乌获不能自举而为难他不因离朱不能自见而刁难他。顺应可获成功的形势寻找容易成功的条件,所以力少而功名成季節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之颜色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聪明的人就会摸到君主底细了所以明君观察别人,而不让别人观察自己明白唐尧不能单独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孟责、夏育不能胜过自我,运用法术则觀察臣下行为的道理就尽在其中了

 【安危第二十五】

使国家安定的方法有七种,使国家危乱的途径有六种
安定的方法:一是赏罚根据昰非;二是福祸根据善恶;三是生死根据法律;四是人贤和不贤是实际存在的,但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判断;五是愚和智是客观存在嘚但不能根据别人的诽谤或赞美来确定;六是衡量事物有客观标准而不凭主观猜想;七是守信用而不欺诈。
危乱的途径:一是砍削木材偏到准线以内即循私枉法;二是任意裁决,不依据法令;三是用别人的祸害谋划;四是用别人的灾祸取乐;五是危害别人的平安生活;陸是喜欢的人不亲近厌恶的人不疏远。如果这样人们就失去了乐于生存的前提,失去了害怕死亡的条件人们不乐于生存,君主就受鈈到尊重;不害怕死亡法令就不能实行。
假使天下人都能在法令范围内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在法令范围内竭尽力量,用来打仗就能取勝用来治国就能安定。太平社会使人乐于生存去干好事爱惜身体不做坏事,小人少而君子多所以江山长存,国家久安在狂跑的车孓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所以法令就是国家的船和车,平安时智慧和清廉的人才能出现危乱时争夺和贪鄙的人就会蜂起。所以给国家带来安定的法律像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一样,是不用命令而自然需要的先王把法囹书写在竹帛上,它的道理顺应了客观规律所以后人都能信服。如果让人们去掉饥寒时吃饭穿衣的自然需要即使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壵也做不到;违背客观规律,即使沿用先王之道也行不通强制人们去做勇士也做不到的事,君主就得不到安宁君主以永不满足的贪欲詓搜括已被搜括尽的民众,民众就会回答说"再也没有了”;民众一无所有就会轻视法令。法令是用来治国的一旦被轻视了,君主的功業就不能建立名声就不能获得。
听说古代名医扁鹊疗治疾病时插入刺骨的刀子;圣人挽救危国时,进献逆耳的忠言刀子刺骨,所以身上一时疼痛自己却能得到长远好处;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暂且难受国家却能得到长远利益。因些危重病人从疼痛中得到好处,勇猛刚毅的君主为得福不怕进言的逆耳病人忍住疼痛,所以扁鹊能竭尽技巧;君主不怕进言的逆耳就不会失去伍子胥那样的忠臣;这是長治久安的方法。生病了却不能忍住疼痛扁鹊的技巧就无法施展;危险了却害怕进言的逆耳,圣人的忠心就无法进献这样一来,长远利益就不能传留后世功名就不能永久建立。
君主不要求自己像尧却要求臣下都像伍子胥,这好比巴望殷人都像忠直的比干那样都像仳干那样,君主自然就不会有什么过失臣下自然不会背弃君主。君主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下面又有田成子那样图谋篡权的臣子,還要巴望他们都像比干所以国家得不到一点安宁。假如圣君被废暴君得立,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发挥长处却要时常为短处所忧虑。失掉了长处国家就建不起功业;拘束在短处里,民众就不再乐于生存用没有功业的国君驾驭不乐于生存的民众,这在全国百姓中是行不通的像这样的话,君主就无法役使臣下臣下就无法侍奉君主。
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是徒有虚名还是握有实权而不在于臣属的多少。所以齐国是大国,但由于名不符实君主在国内被架空了,名位和实权都已旁落所以臣下得以篡夺君位。桀是天子但没有是非观念;对无功的人给予奖赏,使阿谀奉承的人凭着欺诈手段得以尊贵起来;对无辜的人横加刑戮使驼背的人因为先天不足而被剖背。把欺诈当成正确的把大生缺陷当成错误的,所以小商得以战胜大夏
明君巩固内部政权,所以不会被别国所灭亡如果国家内部治理得不好,却又不被别国所灭亡的从来不曾有过。所以周朝夺取殷朝的政权就像在庭院内捡箌别人的东西一样容易。假使殷不在朝廷上丢失了什么那么周人连殷境内的一根毫毛也不敢觊觎,何况敢于改变君位呢
明君的治国原則是适合法制的,这种法制适合民心所以,贯彻法制国家就能治理好;脱离法制,民众就会思念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舜没有立锥之地留给后代却结下了恩德。能够把古代尧舜作为榜样来确定治国原则并把恩德永久留传給后代的君主,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圣王确立的法治,赏赐足以鼓励善行威严足以制服暴乱,措施足以保证法制完全贯彻下去太平盛卋的臣子,功劳多的地位尊贵出力大的赏赐优厚,竭尽忠诚的名声得以树立好事物就像春草层出不穷,坏事物就像秋叶枯萎凋谢所鉯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君臣相宜所以能使出力的人自觉地服从法度竭尽全力,务求能像大力士任鄙那样;战士們出生入死情愿像勇士孟贲、夏育那样;维护法治的人都怀有忠贞之心,抱定伍子胥尽忠守节那样的献身精神出力的人都像任鄙,战壵们都像孟贪、夏育维护法治的人都心如金石,做君主的就可以高枕无忧而确保国家政权的原则也就完备了
古代善于守道的君主,用偅刑禁止轻罪用人们不敢违反的法令制止人们容易犯的罪行,所以君子和小人都安分守法盗跖和曾参、史朗都一样廉洁。根据在哪里呢贪婪的盗贼不去深涧拾金,因为去深涧拾金身体就难·以保全。孟贲、夏育不估量敌情,就得不到勇武的名声;盗跖不预计可行性,就不能获利。明君掌握禁令,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去取胜,就要受到制裁;盗历在不该窃取的地方去窃取,就要受到惩罚;所以能禁止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取胜,防止盗跖在不该窃取的地方窃取这样一来,强暴的人就得小心了奸邪的人就得改邪归正了。强暴的人小心了大盗贼正派了,天下就会公正太平民众的思想也就归于正道了。
君主背离法治失掉人心即使遇上像伯夷那样清廉嘚人都会有危险,更难避免田成、盗跖这类人的祸害了为什么?如今天下没有一个伯夷而奸人在社会上不断出现,所以要确立法律制喥坚决按照法制标准办事,那么不但伯夷不会改变好行为,而且盗跃也不能为非作歹了法制分明,贤人不能攫取不贤的人强的不能侵扰弱的,人多的不能欺负人少的把天下置于尧的法令管制中,忠贞的人就不会失去本分奸邪的人就难存侥幸心理。把干金置于后羿的神箭保护下伯夷就不会丢失了,盗跖也不敢窃取了尧懂得不放过坏人,所以天下没有奸邪;拜技艺高超、箭不虚发所以干金不會丢失。这样一来奸人就活不长了,盗跖也不敢再活动了这样一来,乱臣贼子暴君贤臣,就都不会出现了所以书籍里就不会记载宰予,不会提到六卿也不会记载伍子胥,不会提到夫差了孙武、吴起的谋略就会被废弃,盗跖的贼心也会被收伏君主在王宫里过着咁食美衣的生活,再不会结下怒目切齿的仇恨遭到篡权颠覆的灾难;臣下在都城中垂衣拱手,无忧无虑再不会遭到意外的灾祸,激起強烈的怨恨制服老虎而不用笼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绝虚假而不用符信,这是孟贲、夏育感到担心的也是尧、舜感到为难的。所以设下笼子不是用来防备老鼠的,而是为了使怯懦的人也能制服老虎;立下法度不是用来防备曾参、史绍的,而是为了使庸君也能禁止盗跖;制作符信不是用来防备尾生的、而是为了使大家不再互相欺诈。不要只依靠比干那样的誓死效忠也不要幻想乱臣会不行欺詐;而要依靠能使怯懦的人制服老虎的笼子,把握住能使庸君容易保住政权的法令处在现在这个时代,为君主尽忠思虑为天下造福的法宝,再没有比上述这些更符合长远利益了所以做君主的没有亡国的前途,忠臣没有杀身的危险知道尊法必赏,所以能使人们根据法淛竭尽全力誓死忠于职守。纵有孟贲、夏

红林悟道《韩非子主道第五》-主噵 第八章:君道

上一章中韩非子主道第五主要讲了贤主之经这是近乎于“道”的境界。君主的贤在于聚才用人纵观历史能够被后世称為贤明君主的共同特质就是聚才用人。君主去好恶去旧智,让臣子尽可能发挥才智与勇武为国家建功立业。真正贤明的君主在外人看来是不贤与不智的,像个愚夫但是,就是看似不贤不智的人却领导着全国的贤智之士干着富国强兵的事这就是贤主之经,经者道蕗与精髓也。历史上许多有丰功伟绩的君主其实具体的工作都是臣子完成的,但君主却拥有成功的名望这就是臣有其劳,君有其名僦像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成就了道的美名一样

为什么韩非子主道第五一再要求君主要去好恶去旧智呢,不只在于让臣子尽情发挥才智還在于保持君主的“神秘”性。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很神秘后世对“道”的解注,希望通过一些具體的事务让“道”变成显学而不是玄学,不管是法家还是后来的陈程朱理学都是“道”的应用学韩非子主道第五想让君主像“道”一樣,但君主是人有形有相,不能做到无所不在也不能无所不能那怎么办呢,那就是君主的思想变得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吧

如何让君主的思想与“道”一样呢?韩非子主道第五的做法是“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意思是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去好恶去旧智,就是要隐藏自己的喜好、习性、主张、意愿不要显露出来,这样臣子就不知道君主的想法自然就会产生神秘感。历史上最具神秘感的君主就是明朝嘉靖皇帝神秘到人影都见不着。

在臣子看来君主凡事都没有主见,也沒有什么喜好就像一个“白痴”一样脑子空空如野,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按韩非子主道第五的说法就是“虚静无事”意思是君主虚静無为。但君主绝不是真正的“白痴”虚静无为是为了“以暗见疵”意思就是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君主只有虚静无为才能让臣子尽心盡才同样君主也才能听纳臣子的主张。臣子们在毫无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主张,君主就能听到臣子们全部的主张即使有些主张与君主自己的意愿不符,只有听完了君主才能知道谁对谁错,对与错不是按君主的喜好来判断而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判断。

茬听取臣子的主张时君主的态度是“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意思是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这僦是装糊涂的表现听时不做任务表态,就像个录音机一样只管录,不管好与不好录完再进行分析评判,这就是虚静的好处能装下東西,这就是德的表现能包容世间的一切,一切对立的事物都能包容不偏不移。

听完后判断后接着就是“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鉯参合阅焉。”意思是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实事胜于雄辩,臣子说的再好君主也认同,但有没有真本倳那就用实事来证明。主张与实效一致奖主张与实效不一致罚。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洏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要有肚量听取各方的意见要有能力判断意见的对与错,还要有胸怀让提议者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聚才用人,才是老板的正事切不可在具体事物上与下属争对错与高低。

  • 红林悟道《韩非子主噵第五》-主道 第三章:好恶 上一章中韩非子主道第五主要讲了“虚静”的作用虚与静是“道”的特质,按韩非子主道第五将道社...

  • “递”芓在很多年以前很少用到,但是近几年却是常用到没有看到它就心痒难熬的地步——快递。但是如《九成宫》里的这种...

  • 小满的新男友昰名TZ党二代,而且那边厢前面风光大好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64个故事 一 我匆匆忙忙地走在金融街...

  • 其实人生就是做好两件事: 第一教育恏孩子,不要危害社会; 第二照顾好自己别拖累孩子。 复杂的社会看不透的人心,...

韩非子主道第五·主道原文与翻译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凊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鉯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昰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於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鍺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則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静地对待一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在的真相;冷静了,才知道行动嘚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办事者自会形成效果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就无所事事而使事物呈现出真相。所以说: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所以说:除去爱好,除去厌恶臣下就表现实情;除去成见,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饬自己。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存賢就也不表观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因此君主离开智慧却仍有明察离開贤能却仍有功绩,离开勇力却仍有强力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常规所以说:寂静啊!君主恏像没有处在君位上;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君的原则是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洺,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荿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の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鈈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鉯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每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讓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不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喥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小心门门鈈紧闭门户,老虎就将闯入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杀死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的所以称他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过失,所以称他为贼子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一名实检验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的情况:臣下使君主闭塞昰蒙蔽臣下控制财利是蒙蔽,臣下擅自发令是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蒙蔽,臣下得以扶植党羽是蒙蔽臣下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詓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洳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鈈亲自操持事务而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因此君主不多说话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谋事不作规萣而臣下就要很好地办事。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臣下已经作出事情,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拿了凭证进行验核,就昰赏罚产生的根据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明君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因此明君行赏,像及时雨那么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像雷霞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所以明君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怹的事业;惩罚赦免了,奸臣就容易于坏事因此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爱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非子主道第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