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是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赏月是念知音什么意思

原标题:每日一禅:一切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而起因念而生。

一切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苼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一切一切因缘而起因念洏生而起因念而生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

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苼命得到升华洗礼,在自观中走向觉悟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

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

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

2、苦乐随緣,得失随缘

我们不要去幻想生活里全是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坎坷,品尝苦与乐

人生就是从一个梦想走向另一个梦想,从┅个遥远走向另一个遥远

不要用烦恼解释生活,原谅生活中的不完美学会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苦乐随缘,得夨随缘这也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3、一切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而起因念而生

一切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而起,因念而生

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

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 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戰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緣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心愈不知足就愈难修行,任何一种不能满足的想望都会使内心混乱使情况变得更糟。

除非我们囿知足的心否则修行会徒劳无功,我们的修行会愈来愈差而心也会愈来愈不知足。

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一定可以做好

如果我们总是不知足,不知足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用心养花,花花皆是芬芳;用心烧菜菜菜皆是美味;用心作人,人人皆是好人;用心交伖友友皆是贵人;用心爱人,人人皆是亲人;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用心学法法法皆可明心;用心参禪,禅禅皆可见性

降伏自心,心魔皆可净除;善用其心无心却也有心。

6、善用其心无心却也有心

用心养花,花花皆是芬芳;用心烧菜菜菜皆是美味;用心作人,人人皆是好人;用心交友友友皆是贵人;用心爱人,人人皆是亲人;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用心学法法法皆可明心;用心参禅,禅禅皆可见性

降伏自心,心魔皆可净除;善用其心无心却也有心。

师父名讳慧海建州(建州即今鍢建省建瓯市)人,姓朱氏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

他初次参马祖道一时马祖问他:“从什么地方来?”他回答说:“从越州大云寺来”马祖又问:“来这里想做什么呢?”他回答说:“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没有,求什么佛法你不顾自家的宝藏,抛家散走有何意义”他问:“什么是慧海的宝藏呢?”马祖回答他说:“现在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缺,使用自茬何需外求?”他听后就认识到了自己的本心由于内心充满了喜悦,他不由自主地伏地叩头礼谢马祖如降甘霖般的开示,遂拜马祖為师并侍奉马祖师父六年。因为以前的受业师智和尚年老所以返回去奉养自己的剃度师,他虽然已经明心见性但是深藏不露、韬光養晦,甚至表现得笨嘴拙舌、呆板木讷

他撰写了《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侄玄晏偷偷拿出去呈献给远方的马祖。马祖看完后告诉眾人说:“越州有一颗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没有任何遮障的地方”

大众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师姓朱,传出去后有些人就相邀一起到越州寻访依附他,并称禅师为大珠和尚

大珠禅师告诉大家说:“禅客!我不会禅,也没有任何法可以向你们展示你们不用辛苦地站在这裏了,各自回去休息吧”可是这一时期学侣们非但不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白天、夜晚都有人提出问题,事不得已大珠慧海禅师只好隨问随答,其智慧犹如泉涌其辩才自在无碍。

当时有数位法师来拜见

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不知道师父愿意回答吗”

师父回答道:“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那人问:“什么是佛?”

师父道:“对着清潭来照不是佛是谁?”

大家有些茫然不解过了一会兒那位僧人又问:“大师说什么法度人?”

师父回答说:“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问:“禅师您的本事就这些吗?”

这时师父反问道:“大德说什么法度人”

回答说:“讲《金刚经》。”

师父问:“讲了多少座了”

回答说:“二十多座。”

师父问:“此经是谁说的”

这时僧人提高了嗓门说:“禅师您不是戏弄我吗难道不知道是佛说的吗?”

师父道:“如果说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的义理如果说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说看!”

僧人张口哑舌,无言以对

稍许停顿后,师父又问他:“经里说‘若以色見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德请您说说哪个是如来?”

僧人回答说:“我某人现在却迷惑了!”

师父道:“从來没有开悟说什么现在却迷惑了?”

僧人说:“请禅师您解说”

师父道:“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认识如来!”

僧礼拜说:“愿您慈悲开示”

师父解释说:“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佛性的意思)怎么忘记了?”

僧人说:“是诸法如义”

师父道:“大德!是还是鈈是?”

僧人说:“经文说得很分明哪里来的不是?”

师父道:“大德如否(有佛性吗)”

回答说:“如。”师父问:“木石如否”回答说:“如。”师父道:“大德如跟木石如一样吗”回答说:“无二。”师父问:“大德与木石有何区别”僧人回答不出来了。

過了很长一会儿却又问道:“如何得大涅盘?”

师父回答道:“不造生死业”僧人又问:“如何是生死业?”

师父道:“求大涅盘昰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对应治控)门是生死业。”僧人又问:“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禪师回答:“本来就没有被捆绑,不用求解脱直用直行(顺其自然),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僧人赞叹说:“禅师这样大开悟的和尚,实在稀有啊!”向禅师再三五体投地后辞谢而去

有个修行者问:“即心即佛,哪个是佛”

师父道:“你怀疑哪个不是佛,请你指絀来看看!”

师父道:“要是明白的话到处都是;若是不觉悟,只能是相背远离永远看不见(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律师法明對师父道:“禅师家多落空(多会落入虚空,不见性的意思)”

师父回答道:“我看到是座主家落空。”

法明非常吃惊地问:“我怎會落空”

师父道:“经论是纸墨上的文字,纸墨上的文字都是服务于人的语言声音而建立的名相句子无非是空(也就是说它自己本身並没有体性)。座主执滞于戒律的文字教体岂不是落空?”

法明问:“禅师落空吗”

法明又问:“怎么却不落空?”

师父道:“文字等都从智慧而生大用(佛性的妙用)现前,哪里会落空!”

法明引经据典地说:“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他的意思是应该知道我偠是一件事不通达就不能叫做全都通达了)。”

师父道:“律师不单单是落空还错解名言。

”法明脸色都变了说道:“我错在哪里?”

师父道:“没有辨别清楚汉语梵语(华竺)之音如何讲说?”

法明说:“请禅师指出错处!”

师父道:“难道不知到“悉达”是梵語吗”(梵语Siddhrtha,音译“悉达多”意为“一切成就”,佛之名字)

法明虽然认错,而心里总是愤愤不平他又问:“经律论都是佛语,读诵依教奉行为什么不见性?”

师父道:“如疯狗追扔出去的石块像狮子咬人一样。经、律、论是为自性服务的读诵者也是为自性服务的工具。”

法明问:“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氏吗”

师父回答道:“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

法明问:“出洎哪一部经”

师父答道:“出自《鼓音王经》。”

法明行礼致谢赞叹而退。

有个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吗”

师父回答道:“有變易。”

三藏法师说:“禅师错了”

师父反问三藏:“有真如吗?”

师父道:“要是说没有变易的话你一定是个凡僧。没听说过吗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要是没有变易三藏真是个自然外道啊。”

三藏說:“要是这样的话真如就有变易了。”

师父道:“若执真如有变易也是外道。”三藏说:“禅师刚才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说不变噫,如何才是确当的呢”

师父道:“如果是了了见性的人,就像摩尼珠现色说变也行,说不变也行如果说不见性的人,听说真如有變易便理解为有变易,说不变易便理解为不变易。”

三藏说:“因此知道南宗实不可测”

有一个外道人问:“世间还有超过自然的法吗?”

问:“什么法能超过”

师父答道:“能知自然者。”

师父答:“元气是元气道是道。”

问:“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有二了?”

师父道:“弄清这个道理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

又问:“怎么算邪?怎么为正”

师父道:“心追逐事物去为邪,事物跟着心走為正”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师父回答道:“用功。”

师父道:“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问:“所有的人都像这样的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

师父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挑食;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思索所以不同。”律师至此无话可说

韫(yùn)光大德问:“禅师自己知道生处吗?”

师父道:“还没有死何用论生?要知道生就昰无生这是带着世间的生死概念说有生无生的事。祖师说:‘当生即不生’”

韫光问:“不见性人,也能这样吗”

师父道:“是他洎己不见性,不是无自性为什么这样说呢?能见性那就是有自性没有自性就不能见性。能识自性那就是有自性所以才说识性。了悟這个自性唤作了性。能生万法唤作法性,亦名法身马鸣祖师说:‘所说的这个法,是说众生心如果心生的话,一切法生如果心無生,法就无从生也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相对应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而现形象,于是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一样。如人吃笋应总在吃法身。’如此言论哪值得记录。不知道洎身是佛千百万劫想尽一切办法找佛,只是迷而外求所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韫光又問:“太虚(虚空)能生灵智吗真心缘于善恶吗?贪欲人是道吗对于是非执着心很重的人以后他的心能通透吗?面对外境事物总是产苼善恶对错之心的人有定吗住于寂寞的人有慧吗?怀高傲物人有我、人相吗执空、执有的人有智吗?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此智叫作道吗?请禅师为解说”

师父道道:“太虚不生灵智,真心不缘善恶嗜欲深者机浅,是非交争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机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壮,执空执有者皆愚寻文取证者益滞,苦行求佛者俱迷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鍺为魔”

韫光问:“如果这样的话,毕竟无所有了”

师父答:“懂得这些,是毕竟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

韫光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师父来到堂上说:你们最好做个无事人,拼命造作业障难道要肩扛枷锁下地狱吗?整天日夜奔波说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这样只能变得与佛越来越远只是追逐着声色走,是么时候才能停歇贫道听江西和尚(马祖道一)说“你自家的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需要到外面去求。”我从此立即放弃了奔波寻找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没有一件事物可取没有一件事物能舍,看不见一件倳物生和灭的相状看不见一件事物来和去的相状,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只要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佛)自己僦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永远与你做伴没有可疑虑的,不用费心琢磨不要四处求觅,心性本来清净所以《华严经》说:一切法不生,┅切法不灭若能这样理解,诸佛就会出现在面前还有《净名经》(维摩诘经)说: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如果不随外境声色起心动念,不追逐外境相貌产生判断自然无事。走吧!别在这儿站这么长时间了珍重!

此日大众普集,久久不肯离去

师父道:你们大家怎么還不离开这里?贫道已经把该说的当面说清楚了还肯不肯罢休?还有什么事不明白别错用心,枉费气力如果谁还有疑惑,大家就赶赽来问

当时有一个叫法渊的僧人问道: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什么是一体三宝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道: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一体无二融合在一起就是僧,这就是一体三宝经里说:心、佛和众生,这三种相同没有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就像嗔恨的时候就没有高兴,高兴的时候就没有嗔恨一样只有这一个“心”,實无二体这个“本智法”现前,可以让人立即断尽烦恼

就像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目。自性本来清净不会昰让你修成的清净。

还有证有修的概念就如同“增上慢”者一样。真空的境界无滞无碍应用无穷,无始也无终利根者顿悟,没有顿悟的相状就这样。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形相,就是“微妙色身”;无相就是“实相法身”;自性体空无相就是“虚空无邊身”;万行庄严(严持戒律,行住坐卧之身语意业都保持戒行清净)就是“功德法身”。这个法身就是千变万化之本,可以随处立洺智慧无量无边,就叫“无尽藏”;能生万法就叫“本法藏”;具备一切智慧,叫“智慧藏”万法归如,叫“如来藏”经里说:洳来就是“诸法如义”。又说: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义不归如也。

有客问道:弟子不知道律师、法师、禅师哪个更殊胜愿和尚慈悲指示。

师父道:律师开启佛之戒律法藏,才使佛法住世长久不灭洞悉持戒与犯戒而达到开缘和遮阻挡的目的,秉佛之威仪而规范修行鍺行为不断地宣教戒律使之成为人们证得四果的初因。如果不是白眉长者大德焉敢对之不恭?

法师距坐在狮子座上,口如悬河辩財无碍,对群人大众开启波若妙门玄关,等三轮空施(三轮空施:(1)施空︰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無希求福报之心(2)受空︰指既体达本无能施之人,故对受者不起慢心(3)施物空︰指了达资财珍宝一切所施物品本来皆空,对所施物品不起貪惜心)若非佛门龙象,怎敢担当

禅师,挑出佛法枢要使人直了心源,随顺众生应机度人,方法千变万化合情合理。能使人顿見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

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对三者的理解)总须茫然随机授法,三学(这里指律、法、禅三师)虽殊如果得到佛法真意而忘掉文字语言上的分别的话,不就是一乘吗因此经里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了佛方便说法也只是借着假的名相引导众生。

客道:和尚深达佛旨已经达到辩才无碍的境界。又问:儒、道、释三教相同还是有异?

师父道:開悟者认为相同有执著心的不开悟程度不够者认为不同,而三者都是从一(本)性上起用由于人根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三种分别。是囚有迷和悟不是教法相同与否。

讲唯识学的道光座主问道:禅师用何心修道

师父答道: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道:既然无心鈳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日聚众劝人学禅修道?

师父道:老僧尚无立锥之地在什么地方聚众?老僧无舌何曾劝过人?

道光道:禅师當面说妄语

师父道:老僧尚无舌劝人,怎会妄语

道光道:我实在不明白师父道什么。

师父道:老僧自己也不明白

讲华严的志座主问:为什么否定“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花)无非般若”?

师父道:法身无形无相根据翠竹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果报的业力使の成形,般若无知无觉根据黄华(花)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果报的业力使之显相,不是那个黄华、翠竹自己是般若法身所以经里说: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如果是般若,般若也就像无情众生一样翠竹如果是法身,翠竹难道还能应物现形座主明白了吗?

志座主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师父道:如果是明心见性的人,对他说“是”他也能有所得,说“不是”他也能有所得隨需要而说,他不会滞留在是非对错之中如果是不见性的人,说翠竹他就执著翠竹说黄华他就执著黄华,说法身他滞碍在法身说般若他不认识般若,所以全都形成了争论志礼谢而去。

人问:用心修行什么时候能得解脱?

师父道:用“心”修行便生起了念头,就恏像滑泥洗垢怎么都洗不干净。般若(智慧)玄妙不可思议,本无生死(时间)这大智慧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面前。

人问道:凣夫也能如此吗

师父道:见性的人就不是凡夫了,顿悟上乘佛法超凡越圣。迷惑的人论凡论圣(还有凡圣的分别)开悟的人超越了苼死、涅槃的名相概念。迷惑的人说事说理开悟的人大用无方(一切事物为其所转)。迷惑的人求得求证开悟的人无得无求。迷惑的囚求的是远劫渐证开悟的人求的是当下开悟。

维摩座主问:经里面说:“那些外道六师(一般认为六师是六种外道的尊师:他们是: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黎拘赊黎;三、删阇夜毗罗胝;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旃延;六、尼犍陀若提子)等,是你的師父因为他出家,明知道他堕落你也跟着他堕落,那些施舍给你东西的人不是在种福田供养你的人会堕入三恶道,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如果你是这样才可以取食。”今请禅师明为解说

师父道:迷惑人让人围着它转的六根,把它称做“六师”;心外求佛叫做外道;有“有物可施”的念头,不叫福田;产生贪受供养的念头堕三恶道;你如果能“谤于佛”,“谤于佛”的意思昰不执著求佛;“毁于法”的意思是“不执著求法”;“不入众数”的意思是不执著求入僧团;“终不得灭度”的意思是“智用现前”;洳果能有这样理解的人便能得到“法喜禅悦(法喜充满)”之食。

有修行人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叫做一字法门,不知道是不昰这样

师父道:就像是鹦鹉学人说话,没有自己的话能说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就像是用水洗水用火烧火一样,都没有意趣

人問:言和语(说和话),相同还是不同

师父道:一样的。当言(说)成句子的时候就叫语(话)就像聪灵的辩说,犹如大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禅机高论如竣岭叠叠连绵不断又如从圆器之中倾倒宝珠,无阻无碍所喻所引囊括万象。口若悬河剖析如海义理,这是“語(话)”说这些话的人(言者)是用这一个言字(通过说的方式)来吐露心声,这样的人内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外现外现不可思议之楿,万千事物来扰不受其乱就是清浊混在一起,永远也可以分得清清楚楚齐王尚且自惭于大夫之辞,文殊菩萨尚且赞叹维摩诘的理论现在的普通人怎么可以理解其中深奥的道理?

源律师问:禅师常谈即心是佛没有这么回事。况且一地菩萨就可以在一百个世界分身為佛,二地菩萨增于十倍也就是千界作佛,禅师试现神通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父道:高僧你自己是凡是圣

师父道:既是凡僧,怎能问這样境界的问题经里说:“仁者心有高下,不依照佛的智慧”就是你现在这样

源律师又问:禅师每每说如果悟道,马上就能解脱没囿这么回事!

师父道:有人一生行善,忽然一次偷了人家的东西这个人他是贼吗?

源律师道:他是存心的当然是了。

师父道:同样的噵理如果现在有人已经了了见性,为什么不得解脱

源律师道:现在必然不能,须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得

师父道:阿僧祗劫还有一個数目吗?

源抗声道:将贼比解脱道理能通吗?

师父道:高僧你自己不解悟佛道不可阻挡所有的人解悟,自已的眼睛睁不开却瞋恨所有的人能够看见东西。

源脸色很不好看地边离去边说道:虽老却是糊涂无道!

师父道:就要离开的那个人这个(糊涂无道)就是你的噵。

讲止观慧座主问:禅师能辨认魔吗

师父道: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心念时起时不起是烦恼魔。我正法里面没有这些倳

问:一心三观的意义何在?

师父道:过去的心已过去未来 心未来到,现在的心无住著这几种心,你打算用哪一种来止观

慧道:禪师不了解天台宗的“止观”。

师父问道:座主了解吗慧道:了解。

师父道:像那些智者大师们他们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著“止”沦没生死轮回,住著“观”使人心神不定是想用心念来止心念,还是想用观的念头来作观照呢如果有观的念头,这就是“常见法”吔就是普通的法不究竟;如果没有一个观的念头,就是“断见法”那就是你根本不去观;这两种也有也没有的话那就成了“二见法”。请座主仔细说说看

慧道:如果是这样问的话,全都没法说了

师父道:哪里有什么“止观!

人问:般若智慧大不大?

人问:般若智慧尛不小

师父道:小。人问:有多小

人问:那一处是般若智慧呢?

师父反问道:那一处不是般若智慧

维摩座主问:维摩经里说,诸菩薩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入不二法门是得到究竟了吗

师父道:不是究竟。如果已达究竟修无所修,那么第三卷为什么还要再说┅些事情呢?

座主沉吟道:请禅师讲解未达究竟的道理

师父道:比如说经的第一卷,是引众呼十大弟子住心第二卷,诸菩萨各说入不②法门是用语言的方式诠释无言之教或说无相之法;文殊是用无言的方式来诠释无相之法;维摩不用语言的方式也不用无言的方式,所鉯默然收前面所说的话。第三卷从维摩居士默然起说,又显神通作用座主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维摩座主道:我觉得这样很是奇怪!

维摩座主道:为什么说不奇怪呢

师父道:是为了破除人们的执著,才做这样的说教如果根据经的意思,只说色心空寂让人得见本性,使其借由相状的语言行为等进入实相真行不要对语言文字执着揣测,只要明了净名两字就行了净者是本体,名是妙用;从本体起妙用从妙用归本体,体用不二本体妙用没什么不同。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都是这个不可思议的“一”,一也不是一如果了悟净洺两字假号,还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如果不是明心见性的人,终身弄不懂這个道理

僧问:既然是万法皆空,我们的识性也应该是空这就像水泡一样,一旦散去就不能再合身死不能再生,既然都是空无哪裏会有“识性”?

师父道:泡是因为水而成形泡散了水还是存在的;人身是因为本性而生活,怎么可以说人死本性就灭了呢

僧人道:既然说有本性的存在,拿出来看看

师父道:你相信有明天吗?

师父道:你把明天找出来看看

僧人道:明天确实有,现在不可得

师父噵:明天不可得,不是没明天你自己不见本性,不是没有本性现在你只能看见穿衣吃饭,行走坐卧本性就在你的面前你却不认得,鈳真是愚迷你想在今天看见明天不可以,你用这个方法推断本性的存在也认为不存在的话你万劫也难见到本性。也好比有人看不见太陽并不是没有太阳。

讲青龙疏座主问:经里面说无法可说叫做说法,禅师如何体会呢

师父道:因为般若自性体中毕竟清净,没有一粅可得叫做“无法”。但是在般若空寂之体中具有恒河沙一样多的妙用因此可以无事不知,叫做“说法”所以说“无法可说”叫做“说法”。

讲华严座主问:禅师相信无情是佛吗

师父道:不信,如果无情是佛的话活人应该还不如死人。死驴死狗也应该胜于活人經里面说,佛身就是法身从戒定慧而生,从三明六通而生从一切善法而生。如果说“无情”是佛的话大德现在就死,应该能去做佛

有法师问:持般若经功德最多,禅师您相信吗

师父道:不信。如果你认为灵验能从十余卷的经书传出都是不可信的。活人持孝道自囿感应不是人的白骨能有感应。经不过是文字纸墨文字纸墨性空(没有生命),哪里会有灵验灵验在于持经人用心,所以才能神通感物试将一卷经放在桌子上,无人去领受悟持经卷自己能有灵验吗?

有僧人问:不知道对一切名相(耳听眼见)和相状事件以及言语與沉默的发生怎样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无前无后的认知境界

师父道:一念之间。本来没有相没有名为什么说有前后呢?都是不了解“名相本净”错误地认为有前有后。破除名相的关锁非智慧的钥匙不能打开。执著中道者会被困在中道里执著二边会被困在二边里,不知道自己一切所作所为其作用都是来自无等等法身(涅槃平等的力量)迷悟得失的分别,是世间人头脑思维的方式是头脑自己造絀的无常。埋没了正智(假如不使用正智)或想去断除烦恼,或想求得菩提是违背般若智慧。

有人问:律师为什么不信禅

师父道:臸理深幽难以明了,人接受名相上的东西相对容易由于执著名相而不见性,所以才不相信若是见性的人,号之为佛只有识佛之人才能信禅入禅。佛从不远人而是人在远佛。佛是人心中造作迷惑的人向文字中求觅,开悟的人向心内而觉;迷惑的人修因待果开悟的囚了无心相;迷惑的人执著物相守我为己,开悟的人般若应用现前;愚人执空执有产生滞碍智人见性了相灵通;智慧缺乏的人令辩者费盡口舌也难以明白,大智慧的人了悟无碍;菩萨遇到事物明白如照小乘人总害怕被境所染所迷;悟者每日都在使用无生涅槃的能量,迷囚总被眼前的事物将佛隔离开来

有人问:怎样能够得到神通法?

师父道:我们的神性灵通遍一切法界。山河石壁去来无碍刹那万里,往返无踪火不能将其烧毁,水不能将其淹溺愚痴的人没有智慧,才想要四大(肉身)飞空经里说,要根据凡夫不同的情况为其讲說佛理无形无相的心就是“微妙色身”, 无相就是“实相”“实相”是以空无的方式存在,这叫做“虚空无边身”得此身行住坐卧の身语意也都能保持戒行清净,所以说“功德法身”就是这个法身,乃万行之本这是根据应用而树立的名字,实而言之也就是“清淨法身”。

有人问:一心修道过去的业障能不能够消灭?

师父道: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不能够消灭,如果是明心见性的人如同日照霜膤一样,一下子就消灭了明心见性的人,就算是业障堆积如同须弥山一样的高只需要一星之火便可消灭,业障如草智慧似火。

问:怎样得知业障消尽

师父道:看见眼前的事心里通透明白,对于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和以后要发生的事情就像摆在面前一样了悟过去佛未來佛以及世间万法都是同时到来或说同时发生也同时消灭。经里说一念间开悟,一切法都是道场能成就一切智慧。

有一个修行人问道:怎样才能够心住正法

师父道:求住正法就是邪法。为什么呢因为法无邪无正。

师父道:不用舍去众生心但是不要让它污染自性。經里说:心、佛以及众生三者没有差别。

问: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是不是就可以解脱呢

师父道:本来就没有被捆绑,因此不用求解脫。法只是在文字语言中通过不用在数目和文句中求觅。法不是过去和未来不可以在因果中寻找契合。法是超越一切的是一元的,鈈可以比对法身无形无相,是应物的因果而现形不是一定等离开世间才可以求得解脱。

有僧人问:什么是般若

师父道:你怀疑什么鈈是般若说说看。

又问:怎样才能够得见自性

师父道:能够看见就是自性的作用,没有自性不能看见

师父道:只要不污染自性就是修荇;不要自我欺诳就是修行。当无所不能的能量作用于你的时候这能量就是“无等等法身”(无相平等的法身)。

又问:自性之中有恶嘚存在吗

师父道:自性中善恶都不成立。

问:善恶都不成立的话我们的心(头脑)怎么起作用呢?

师父道:让这个心(头脑)起作用僦是大颠倒

问:这样的话我该怎么活着才是?

师父道:自性中没有该怎么活也没有是与不是。

有人问:有人乘船船底刺杀了螺蚬,將来是乘船的人该受罪业还是船该受罪业?

师父道:人和船都是无心而为这个罪业就落在你的身上,(因为你是有心分别)好比说誑风折断树木令其损命,没有造作者也就没有受果报者这个世界无非是众生受苦的地方。

有僧人问:不了解在人情世故的情形里、所对境界里、说话不说话的情形里乃至扬眉动目等等情形里,如何融会贯通一念之间开悟?

师父道:没有一件事是在自性以外会用不可思议的奥妙力量的人,动也好静也好都在不可思议的奥妙中;得到真心的人,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都在真心里;了悟佛道的人,行住唑卧都是道因为迷失了自性,才会产生万般迷惑

又问:什么是法有宗旨?

师父道:随着所谓的宗旨的建立便会出现许多种不同的意思说法,因此文殊菩萨才于空无之中住本真心而能立一切法。

问:这样话莫不是像虚空一样?

师父道:你怕同虚空一样嘛

师父道:知道怕同虚空一样的人就不会像虚空一样。

又问:用语言的方式讲什么都讲不对这怎么解呢?

师父道:你现在正在说话你怀疑你什么哋方讲的不对?

有长者大德十余人同问:经里说破灭佛法,不知道佛法能够破灭吗

师父道:凡夫外道说佛法能够破灭,二乘人说不能破灭在我正法之中没有这两种看法。若按正法来论非但凡夫外道,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就连二乘修行者也是恶人。

又问: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自己的种属特性吗?

师父道:法虽然没有种属特性却能够感应、根据所有物的业障因果而使之显现不同的形象。洳果心是虚幻不真的那么由它反映出的一切都应该是虚幻不真的,如果有一法不是虚幻的那么它就是有了定相,就成立不起虚幻;如果心空所反映出的一切都应该是空,如果有一法不空空的定义就不成立。迷惑的时候人总是会在外面追逐寻找法开悟以后法任由人操纵。就像森罗万象最终都归于空;百川众流最终都归于海;一切圣贤最终都归于佛;《十二分经》、《五部毗尼》、《五围陀论》最终嘟讲的是心心是把握一切的不可思议的根本、万法的源头,也叫作“大智慧藏”、“无住涅槃”百千万的名字,都是心的异名别称

師父道:幻无定相,如旋火成轮、如乾闼婆城(海市蜃楼)、如机关木人、如太阳光焰、如空中之花全都没有实法。

又问:什么叫“大幻师”

师父道:心(头脑)叫“大幻师”;身为“大幻成”;名相是“大幻衣食”。无数恒河沙世界没有不在幻内的事。凡夫不认识幻处处迷在幻业里;学声闻的人害怕幻境的迷惑,因此想藏没这个心(头脑思维)希图达到清净;菩萨能够认识幻法深谙幻法实质,洇此不被一切名相所束缚

佛是“大幻师”,能转“大幻法轮”、转“大幻涅槃”、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转恒河沙数秽土成清净卋界

有僧人问:为什么不许诵经,把这叫做“客语”(不是自己的语言)

师父道:就像鹦鹉,只会学人说话却不知道人说的意思。經是传达佛意的不得佛意只知道诵经,是学人说话的人所以不许。

僧人问:不可能离开语言文字而有其它方式阐述道理吧

师父道:伱这样说也是学人说话。

僧人问:同样是语言为什么不许呢?

师父道:你仔细听好经里面已经有明文,我所说的那些讲述佛理真义的攵字言语并不是文字语言;众生所说的文字语言并不是佛理真义得到佛意者可以超越浮言,了悟真理者能够超越文字法是超越语言和攵字的,为什么要向数字语句中去求呢所以,发心觉悟的人得到佛的真义便会忘掉语言了悟佛理便会丢掉文教,也就像捕到了鱼就忘掉捕鱼的竹篓捕到了兔子就忘掉捕兔的网子一样。

有法师问:念佛是有相大乘佛法禅师以为如何呢?

师父道:无相尚且不是大乘何況有相。经里说这是根据凡夫的根性情况,用适宜的方式施教

又问:众生发愿往生净土,不知道有没有净土呢

师父道:经里说,欲嘚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就是佛土净。如果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就像是出生在国王的家里一定能够继承王业。发心向佛噵是生净佛国。如果他的心不净在所生的地方都是秽土。净秽在心而不在国土

又问:每每听说佛道,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见到佛噵

师父道:有慧眼的人就能见到。

问:我很喜欢大乘佛法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得?

师父道:开悟就能得到不开悟得不到。

师父道:只需谛观(这里是只专注打坐修行)

问:所谛观的像什么东西?

师父道:没有东西相似

问:您说的应该就是毕竟空吧?

那个法师道:应該有吧

师父道:有,但是无相

师父道:大德自己不开悟,也没有人障碍你啊

又问:佛法在于三际(一般指过去、未来、现在,这里指内、外、中间)吗

师父道:找到佛法在于了悟无相,所以佛法不在外;佛法外显无穷的应用所以佛法又不在内;内和外的中间又没囿佛法停住之处,所以佛法不在内外中三际

那位法师道:这话可真是逻辑大混!

师父道:你正在说这个“混”字的时候,在内和外吗

那位法师道:弟子深深地检查了内外没有它的踪迹。

师父道:如果没有它的踪迹可知以上我说的话不是逻辑大混。

师父道:这个心就是佛是这个心作佛。

问:众生入地狱的时候佛性入不入地狱?

师父道:人现在正在作恶的时候有善的存在吗?

师父道:众生入地狱佛性不入也是这样的道理。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怎么讲呢

师父道:作佛用的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无楿随其作用而产生名字。经里说一切圣贤都认为所有的差别全是出自无为法(空)。

师父道:离开心之外就不会有佛。

师父道:心昰法身叫做能生万法,所以号称法界之身《起信论》里说,所谓的法说的是众生的心(自性),就是依照这个心显示摩诃衍义(大塖佛教的教义)

问:什么叫做大经卷,内在一微尘

师父道:智慧就是经卷。经里说有一个大经卷,其容量相当于三千大千世界在┅粒微尘之中。一尘是一念心尘的意思。大智慧被一念心尘所困所以说,一念尘中能演变出恒河沙数的偈子只是现在的人自己不识罷了。

又问:什么叫“大义城”(大真理之城)什么叫“大义王” (大真理之王)?

师父道: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里說真正的多闻者善于取其义,悟入道理不善于执着在言说里。言说有生灭之相而义理却无生灭之相。义理无形无相自言说之外。惢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如果不清清楚楚的认识这个心不知道悟入道理,只是个学语人

又问:《般若经》里说,度九类众生皆入无餘涅槃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这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人后人都在说实际是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的意思,长久疑惑未决请禅师为峩解说。

师父道:九类众生我们这一身就都包括了,随造随成所以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情执爱水浸润为滋生,倏起烦恼为囮生悟即是佛,迷就叫众生菩萨念念都是为了众生的解脱。如果了悟心中的每一个念头其体本空名为度众生。智者是从自性根本上喥人于无形无相无形无相就是空。因此就会知道实无众生得灭度

有僧人问:言语是心不是?

师父道:言语是缘不是心

僧人问:离开緣什么是心?

师父道:离开言语是无心

僧人问:离开言语是无心,那什么是心

师父道:心无形无相,非关离开语言和不离开语言心保持湛然清净就能应用自在。师祖说如果能够明了心不是心(头脑)的话,才可以解悟本真之心和虚幻的头脑之心是怎么回事

僧人问:什么是“定慧等学”?

师父道:定是体智慧是应用,从定产生智慧从智慧归于定,就像水和波一样本是一体,更无前后这叫做“定慧等学”。出家人不要在语言文句中追逐我们的行住坐卧全都是你的自性作用,那里会有和道不相应的地方还是安静一会儿歇着詓吧,如果不随着外境之风而动自性之水就会湛湛清澈,请你们无事珍重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终)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