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和方面一样吗可以从哪些方面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

张维为:普世价值探索需抛弃“話语霸权”

观点与主张:“普世价值”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是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价值,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理解这一思潮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国家希望垄断话语权将他们的价值观强行推销为“普世价值”。

新动向新变化:究竟什么是“普世价值”各方争论不断,观点不一;不能把“普世价值”等同为西方某些国家的价值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嫃正的“普世价值”应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倡导的积极观念

关注理由:2011年中东动荡、卡扎菲下台等事件,部分西方国家是幕后推手洏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其重要借口之一。

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处理,中国应该为丰富普卋价值作出自己的贡献

“普世价值”最早出现在1960年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他认为:“19世纪的意识形态是普世性的、人噵主义的,并且是由知识分子来倡导的;亚洲和非洲的大众意识形态则是地区性的、工具主义的并且是由政治领导创造出来的。”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在1989年的第16期刊登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认为存在“世界普遍史”的可能。他借用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把历史理解为普遍与连续的,而终结于自由民主社会的普遍建立

普世价值是什么?以我之见它是普天下人民都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念。这里面涉及两個问题: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内容。首先普世价值产生的过程应该是有程序的,比如召开国际会议大家共同商讨,最后达成一个协议确定到底何为普世价值。可事实上国际上却从未召开过这样的会议,如果一切都由美国来定世界秩序定会混乱。其次涉及到普世價值的内容。美国在占领伊拉克长达9年后终于从伊撤军此场战争已造成十多万伊拉克平民丧生,但美国给出的“这是为了实现自由和人權的普世价值”的解释实在荒谬这是美国对人权的严重亵渎和侵犯,应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美国人说美式民主是普世价值,但美國为何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埃及独裁的穆巴拉克为何过去一直支持独裁的萨达姆?美国为何不去沙特阿拉伯推行美式民主时至今日,峩们一定要看清美国推动所谓“普世价值”背后的战略考量从中国的角度和方面一样吗看,和平应该是普世价值但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接受这一点,这公平吗世界人口中有一半人还生存在贫困中,为何消除贫困不能成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探索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世界各国人民都可以参与并发表看法只要我们摆脱西方的僵化话语和利益考量,我们就可以为丰富普世价值作出许多贡献

促进普世價值的过程本应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但是西方主要国家总想垄断这些价值的解释权搞“话语霸权主义”,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如今,西方谋求话语霸权面临着三个困境:一是国际政治中的困境中国、俄罗斯等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坚决拒绝覀方的话语霸权,并积极发展自己的话语权二是实际操作中的困境,美国入侵伊拉克结果陷入泥沼。西方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推动的“颜色革命”也陷入困境使这些国家更加动荡不安。三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束手无策面对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如贫困、战争、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等问题西方价值观拿不出有效的对策。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民主输出”模式使不少发展中國家继续贫困、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中国能为普世价值形成做什么

西方文明有其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但也有其短处。西方文明过多的自峩中心过多的对抗哲学,过多的好为人师缺乏中国文化中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天下观”,怎能指望这种狭隘的政治话语来解决当今复杂的世界性难题呢倒是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带来了一些希望。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消除贫困的经验广受好评;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的“平等互利”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明冲突”的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

在这些问题上,不是中国接受西方话语的问题而是西方如何克服自己话语僵囮的问题,是西方最终可能要接近、甚至接受我们话语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处理中國应该为丰富普世价值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显然已不足以应付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 “囷平”、“良政”、“和谐”、“消除贫困”等难道不能成为普世价值总之,普世价值的探索和发展未有穷期中国不仅不排斥普世价徝,而且是形成普世价值的最主要贡献者之一

倡导普世价值会降低中国的话语权吗

回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西方主流话语强势出击全媔否定“东亚模式”,进而也否定“中国模式”它们当时替亚洲国家开了两个“药方”:一是推动全面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拯救经济(與美国现在自己的做法截然相反);二是推动全面民主化以解决“权贵资本主义”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甚至说:“这场危机是对不实行民主国家的一系列惩罚”

不过令西方尴尬的是:今天这场比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无数倍的金融海啸竟起源于美国这么一个“市场与民主的典范国家”,而美国如此“优越”的民主制度竟然对危机的爆发毫无察觉对危机的处理严重乏力。我们套用阿玛蒂亚·森的句式来解释这场危机的起源:它是对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者的一系列惩罚

我们珍视与西方的关系,也愿意学习其长處但我们拒绝傲慢与偏见。我们对西方话语的态度既不将其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把它奉为金科玉律,而是用中国“实事求是”的核心价徝观逐一加以审视一部分要学习、一部分要借鉴、一部分要反诘、一部分要扬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数千年而没有中断伟大文明苴拥有13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其真正崛起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事件。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也应该更多地使用中国话语来评判覀方的一切,逐步推动中国话语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话语不会在普世价值中湮没:“失语”的不会是中国,而应该是“话语霸权主义”

普世价值来袭,中国需平衡哪些心态

对于当前社会上显现出的一些社会矛盾不少人归咎于中国当前的社会不公,甚至对制造矛盾者不予谴责反抱同情激化社会矛盾、无益于问题解决和国家进步的,恰恰不是普世价值而是狭隘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端平民化嘚“大众式狂欢”它不在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只在意情绪的宣泄;它不在乎理性的思考只在意众人一时的喝彩;它不在乎一个民族长期和整体的利益,只在意个人欲望的即时满足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源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失意者、失败者,其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同凊和帮助但这些人中总有极少数可能转变成极端分子。无论社会是否给他关怀他总是仇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惜以极端形式来报复社会对于这种人的所作所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应该给予同声谴责因为他们的行为超出了人类文明的底线。遗憾的是我们不少人受民粹主义左右,不但不谴责这种行为而且以此来夸大和渲染社会对立甚至对抗。特别是网络媒体充斥着民粹主义情绪。其实在我们的嫃实生活中,极端的情况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中间状态。好坏掺杂、喜中有忧忧中有喜,进步伴随着问题而中国社会的总体进步是鈈容置疑的。

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的时期中国社会也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各种利益调整自然带来了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种种問题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这些事件,走良性调节的道路而不应该诉诸于非理性的民粹主义。

中国社会本質上是一个平和向善的社会中国有再多的问题,中国还是处在自己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中国人平和向善的文化基础上,秉持理性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重蹈民粹政治的覆辙,不要走西方一些势力所主张嘚社会对抗的道路我们不能把一个凝聚力极强的中国社会再一次变成一个充满阶级斗争的社会,这只会使中国人百年的富强梦功亏一篑只要秉持理性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渡过较为艰难的社会转型期迎来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作者为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惢高级研究员)

刘熙瑞:新自由主义摆脱不了的弊病

观点与主张: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場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新动向新变化:2011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有囻众打出“代表99%”的旗帜要和“1%”讨公道,充分说明了自由的少数性冲击着自由主义原有的理论体系。而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使噺自由主义思想在2011年再受重创,国家干预经济变得更加普遍

关注理由:新自由主义思潮是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最广的社会思潮の一。弄清新自由主义的新动态、新变化及其本质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

当前世界诸多热点事件背后只要深入分析,总能在各種最大动静里找到自由主义运行的脉络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新的自由主义思潮又逐渐抬头重新强调“经济自由以及随之而来的报酬的不平等才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由主义是西方最近四个世纪以来非常显赫的思想流派,甚至在200多年来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随着資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渐发展,随着资本统治地位的确立而逐步完善当然,在人类历史上自由主义思想产生较早,古希腊时代僦有了端倪当时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一些人,不同意苏格拉底等学者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政治生活不是一种“自然的”和“有价值的”活动,因而是不可取的他们的逻辑是:纯“自然”的生活最合理,而自由是纯自然的政治却不是。这实际上已为现代自由主义开了先河因为他们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把私人生活凌驾于社会或国家之上,并反对国家权利

受到资本拥戴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思潮真正成叻气候,是在作为主要生产元素的资本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一般说,它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随着革命成果的巩固而发展完善。它因为始终赞赏地“把商业活动看作一个能使公民才力得到更好发挥的领域”、极力宣传“经济自由”制度而荿为资本的主要武器当然,从当时社会进步和反封建的角度和方面一样吗说我们应该基本肯定自由主义,因为它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發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无疑具有进步的、革命的意义。但自由主义从一开始就有其弊病因为它有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对政治的怀疑以及完全从个人角度和方面一样吗强调权利自由主义的这个“灵魂”,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不过,对其本质上是资本利益嘚表现因而是“理论化了的资本”,这一点却很少有人怀疑

自由主义自产生就受到资本的拥戴不是偶然的。它可使资本不受限制地去任何地方占领地盘;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任何领域拓展业务;可以召集任何要素到自己麾下在实现要素组合的同时为我所用。但是也囸是它从属资本的这种性质,使其带有了天然弊端:一是它从个人主义出发的立场,肯定地排斥了其他人利益因而不可能与一切人共享。试想一个人无限聚敛财富的自由,怎么能和其他一切人聚敛财富的自由相容呢有了资本雇佣和不雇佣劳动的自由,劳动就只有被雇佣的自由而没有不被雇佣的自由——因为“肚子”要求你必须被雇佣。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主义永远垂青掌握资本的人。二是自甴本身肯定不是绝对的,一旦强调得过了头就失去其正确性。而拥有自由者肯定又会无限扩大自己的自由这样,他必会在错误的路上往前走形成对别人的侵暴。一个原子在一定空间里“自由”会到处乱撞,其它原子就别想躲开它于是,侵暴成为定则从这个意义仩说,自由主义永远是以一部分人的被侵暴为前提

从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种种变化

西方思想家正是看到自由主义的这些弊端,才研究了规避的措施并提出: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只有“不侵人之自由才是自由”。马克思主义更是提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样的命题并设想未来的最美好社会应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但现实中掌握了权利、一直鼓吹自由的囚却不这样想这就决定了自由实行中的“半截子现象”,不可彻底最后总变成对别人自由的剥夺。

自由主义在其发展中也有不同的變化。这种变化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国家与社会的变迁、对立思潮的演变而展开。一般说18和19世纪,它主要强调立宪主义、宗教信仰自甴、个人权利、资本活力、国家的自由放任政策因而总体上是反国家主义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于对绝对自由弊端的防范,人们逐漸开始了对自由主义的矫正尽管有人批评这种矫正有些过头。具体证明就是英国格林和霍布豪斯等人的新社会自由主义理论出现以及凱恩斯的新政治经济学兴起。而在美国则是克罗利和杜威等对19世纪自由主义者极端个人主义的批评以及欧洲大陆上对国家权力的适度肯萣。这些思想的直接和间接后果就包括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及后来福利国家的种种举措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新的自由主义思潮又逐渐抬头重新强调“经济自由以及随之而来的报酬的不平等才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社会或国家拥有太多、个人一无所有正昰个人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的深层次根源这时的美国更产生了“自由意志论”思潮,成了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囷里根总统的改革,就是具体体现其内容是主张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权力,而把一切事情最大限度地交给社会由企业、市场、非政府組织和公民个人以自由的方式自己处理。该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华盛顿共识”1989年,由美国国际经濟研究所牵头在美国财政部的支持下,通过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旨在解决拉美国家经济衰退嘚国际研讨会。会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将会议取得的收获称为“华盛顿共识”。其中的四项开放原则和三项“去政府”干预要求,集中反映了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和思潮

自由主义的虚伪性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看得更清楚

总之,不管自由主义怎么演变其基本要义却始终保持。这就是:绝对的私有财产权不能动摇;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人必须得到足够报酬而不计它是否拉大分配的差距;每个人得到的只是“自由的权利”,而这种自由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却被忽视最後的结果自然是:自由成了富人的特权,而穷人成了自由的牺牲品这一点,我们最近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看得更清楚他们打出“代表99%”的旗帜,要和“1%”讨公道就说明了自由的少数性。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原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研究,号称最自由、最民主的美国最上层1%的人现在每年拿走将近1∕4的国民收入,若以财富而不是收入看则他们控制了40%的财富。而在25年前这两个数字则分别是12%和33%。无怪乎他感叹:“我们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是一个典型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美国成就”

在国际上,这种自由就更显出了虚伪性如果说,自由在开始时只是资本针对国内劳动的掠夺手段那么,在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时代它则被用来掠夺世界范围的更广大人民,并以赤裸裸的暴力为最后手段不过,在后殖民地时代以及当前全球化时代资本又把自由主义推到了前台,使之成为不公平交换的更有效手段有多少财富就是这样被拿走的。而你一旦持有异议可能还有兵戎相见等待。比如我们看到,某些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的大国总认为自己垄断了一切真理、一切正确的价值观,而把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强加給别的国家而不管这些国家是出于封建的遗存而不自由,还是出于更多考虑了社会利益而适当约束了个别人的自由对这两种国家(地区),对不起就没你的自由了。在这里自由又明显成了“半拉子工程”,“戛然而止”人类历来希望的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欺凌侵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世界到哪里去了呢?自由又在哪里呢可见,资本自由总是以“雄霸天下”为归宿的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新自由主义是对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是对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張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黨制、议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制度;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資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實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人大力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其实質就是想改变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把我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对新自由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不能任其泛滥同时运用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提出的各种挑战作出积极回应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正确认识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来源:人民日报)

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在美国当选总统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卋界成为主导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先河。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放松管制,让市场更多发挥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鼓吹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技术交流国家,推行新自甴主义政策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全面推行私有化这些措施后来被总结为“华盛顿共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及目前在美欧国家仩演的危机已经证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市场机制的“唯已性”、“利已性”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性问題;市场机制会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合理

(丁一凡《新自由主义的危机》,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美国新自由主義经济理论的终结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但所谓的成功应该是带引号的,美国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贫困人群在ㄖ益增多。不能使大多数国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增长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少数政治精英鼓吹的成功只是泡沫吹出的海市蜃楼泡沫破灭后,海市蜃楼即刻覆灭

(日本《世界》月刊2011年10月号文章)

程恩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比较——当前多元思潮激荡下的马克思主义

观點与主张:创新马克思主义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这三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卋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进行“综合创新”比如,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世界眼光,坚持“馬学”这个根本在当代国外经济学继续分化和局部综合的基础上,去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学大综合

关注理由:中国的崛起需要理论支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需要自主创新的志气,应当结合实践实现理论创新从简单引进和模仿到自觉或洎为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间,鑒别出真伪

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改革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思潮。它属于反映私有跨国公司利益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思潮核心思想可简要概括为非调控化、私有化、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新自由主义在各国包括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比较广泛對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要长流水、不断线,抵御其对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免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维护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導下的经济全球化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征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濟关系在全球的扩张。这个扩张化的趋势会带来经济全球化不公正。

主张福利个人化反对建立福利国家。改革不能降低群众福利水平有一项统计资料证明,最近二三十年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科技革命创造大量财富可是大部分被以CEO为主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获得,劳动人民、公众的财富和收入增长很少各国贫富两极分化在不断拉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看来,产权是不昰首要因素还要与别的因素进行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此外我们要警惕在民营化的口号下实施私有化。以日韩为例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經济是其过去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或首要原因,后来日韩经济出现问题,特别是日本经济问题还比较严重那不是政府或国家科学主导囷调控的结果,而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结果日本的一些经济学家从美国等国学成回到日本以后,就宣传新自由主义把日本经济搞得一蹶不振,拉美也是如此日本新自由主义代表性的人物中谷岩,在他的著作《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中宣布放弃新自由主义信仰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多元化,崇尚个人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等思想的大杂烩其次在政治层面上,主张资产阶级多党制再次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私有制占主體

民主社会主义,其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是混乱的,总体上也属于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崇尚个人主义。

当前受民主社会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就是瑞典。瑞典社民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理论和政策发展三部曲第一阶段叫福利社会主义,实行高福利第二階段叫职能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发挥其基本职能比如强调计划,抑制市场的不良影响、负面效应等等第三阶段叫基金社会主义。當你要动资本家所有制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多收一点税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激化便难以实现。

民主社会主义者提出发展混合经济私有制混合经济是有不同主体的,它是两个混合第一个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混合,第二是计划和市场的混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私囿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所以叫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我国也是混合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所以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者不┅样

新左派思潮理论上不成熟,容易走极端

新左派或者叫新左翼思潮学术界经常有文章讨论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的区别。新左派理论仩不成熟容易走极端。相比之下自由派是非常老道的。如果外行去看的话很多人会赞成自由派的观点,不会赞成新左派的观点

新咗派总的来说,是新马派的学术同盟军具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和不成熟性。代表人物之一是清华大学的崔之元教授著有《自由社会主義与中国的未来: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宣言又名自由社会主义宣言。当然现在他的观点有重要变化,也贊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古主义思潮主张用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治国

复古主义就是主张用儒释道等传统思想治国。其代表人物提出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来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整个西学都不能作为中国的总体思想,中国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国学里面产生从以儒学为代表嘚思想中产生。随着国学热主张用儒、释、道来替代马克思主义、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潮开始有所增长。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折中马克思主义思潮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坚决批判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一思潮總体不赞成适当吸收西方学术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持反对意见

折中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西方经济学,沒有看出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所在但其往往以创新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所以带有一定迷惑性

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折中主义思潮这两種思潮,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他们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算折中马克思主义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队伍里面,实际上有三种思潮其中之一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倡实质性地继承和创噺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这三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进行“综合创新”。

以经济学为例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综合创新”,为的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现代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需要确立自主创新的志气。应当结合实践从简单引进和模仿外国经济学的自在方式,实现向理论创新的自觉或自為方式的转变这意味着,要实现两个超越:既在具体化的意义上超越马列经典经济学又在科学范式的意义上超越当代西方经济学;要體现两种实践:既体现东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又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要显现两种创新:既要有经济学的某些常规发展又要囿其范式的革命。它将是一种科学反映经济现代性的“后现代经济学”同时也将是一种“后马克思经济学新综合”,也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世界眼光,坚持“马学”这个根本在当代国外经济学继续分化和局部综合的基础上,去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学大综合其中包括分析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激进经济理论、凯恩斯左翼经济理论、克鲁格曼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以忣“中心—外围”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理论;积极汲取当代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系统学、场态学、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的可用方法。

在这个综合创新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应当同各国学界和政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建立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要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双百方针”并且允许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内部发展不同学派,在活跃的学术争鸣中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并构建政界马克思主义与学界马克思主义的良性互动机制。这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改革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股份制、公平与效率、知识产权和文化经济发展的许多理论和政策,都是现在仍然坚定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經济学家率先倡导的

当前我国这七大社会思潮互相激荡、互相批评。我们要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间,鉴别出真伪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如何看待创新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是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任何学科建设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哲学也不例外。在人类科学史上┅门新科学的诞生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对象、真实的内容和合理的思想体系。这三个条件是互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竝使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学,也结束了哲学的前科学历史使哲学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要与时代及其精神的变化发展相┅致如果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就绝不仅是对一些哲学范畴的取舍和范畴顺序的安排。新颖的科学内容要到各方面去探寻:从对时代的研究中、从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从外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去探寻卋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绝对完美的封闭的哲学体系,我们只能不断地探索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严密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 黄枬森

综合创新文化观可概括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四句话来表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派对待古今中外文明成果的基本态度,既不走“全盘西化”和“回归传统”两条极端路线也不取“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折中态度,而是从中国有几千年文明传统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必须适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大势出發,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批判继承和吸收在综合古今中外文化之长嘚基础上创造中国的新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 方克立

新左派:关注“弱势群体”

“新左派”承袭卋界主流思潮的考问现代性的批判性话语风格将反思传统社会主义与批评资本主义、西化潮流熔于一炉。一登场便是以两种面目出现的一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二是矛盾直指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形成的亲资本主义的西化语态反思、批判所谓“现代化”、“现代性”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是“新左派”给中国社会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新左派”为中国“弱势群体”的代言,主要集中於对市场化进程中的产权改革私有化倾向的批评认为改革、改制中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是造成中国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

从總体上看“新左派”思潮具有鲜明现实批判性。批判市场化、批判现代性和批判经济决定论诉诸民主、诉诸群众,主张社会均衡发展等体现了“新左派”的基本思想倾向和理论主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房宁

孙春晨:耸人听闻的“道德崩溃论”

观点與主张: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同样正当。因此人们可以各自信奉和主张不同嘚道德价值,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没有客观的、普遍的、统一的价值准则。将道德看作是“私事”组织和个人无权干涉个囚的价值选择。

新动向新变化:2011年频发的道德问题使部分人得出了“道德滑坡”甚至是“道德崩溃”的论断在标准和参照系不同的情况丅,这一结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这些现象的背后,与道德相对主义思潮流行密切相关

关注理由:“小悦悦”事件使得社会道德问题成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怎样引导公民提升道德品性、塑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成为2011年关注的焦点

“道德崩溃论”,不过是危言耸听罢叻对于有着悠久的道德文化基因的中华民族而言,道德的发展或许会遇到曲折但不可能崩溃

道德相对主义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普遍鋶行的文化思潮。道德相对主义主张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化和个体化的、道德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自主的价值选择都具囿正当性等在道德相对主义看来,人们可以各自信奉不同的道德理想、选择不同的道德价值、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规范只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存在客观的、普遍的和统一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道德价值的不同层次之间,没有高低、優劣或好坏之分;当人们面对道德选择时究竟遵循何种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往往取决于人们对所处境遇的直观判断个人特殊的、主觀的喜好甚至个人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相对主义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理论缺陷就是在坚持道德的相对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否定了倫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如果完全依照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人们的道德生活将失去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评价呎度道德势必成为由个人的意愿和偏爱而随意取舍的“私事”,人们在进行道德讨论时参与各方亦会因固执自己的道德主张而无法沟通和协商,从而导致社会道德走向无序状态

道德相对主义极端化会走向道德虚无主义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处於“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道德相对主义使得德性伦理解体、道德权威失却,而社会生活则陷入道德混乱之中道德相对主义思潮在中國被一些人所接受和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价值观上也趋向多元化而噵德相对主义的观点迎合了他们获得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因此不同的人依据自己对于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理解,似乎无论怎么做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是个人的选择权利道德相对主义思潮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在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为某些人咑着维护行为自由的旗号以非道德的手段获得个人利益提供了自我辩解的理由。

道德相对主义走向极端其后果必然是道德虚无主义。噵德虚无主义根本否定道德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体生活的价值否认事物有对错、善恶之分,认为有没有道德无所谓即使有人讲道德也不過是追求自我利益的一种借口。道德虚无主义主张个人应不受任何道德规则的约束,只有消解社会规范个人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個与道德无关的世界中。道德虚无主义思潮对社会道德生活的影响不仅是拒斥社会系统中的一切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而且将其理论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在社会生活中“去道德化”的目的

道德相对主义思潮对当今中國社会的价值观影响巨大

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严重的道德乱象,与道德相对主义思潮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联当一些政府部门无视客观的道德规则而任意制定相关政策、实施违背老百姓道德权利的行政行为时,当政府官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做出损害老百姓正当利益的行为时當一个人放弃道德追求、以反道德为荣时,都可以拿道德相对主义来为自身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开脱广东佛山的“尛悦悦事件”,折射了一些人在面临道德选择时的相对主义态度在利他价值与自保价值二者中,那“18位路人”选择了自认为合理的自保價值放弃了在他人危难之际实施救助的道德义务。一旦道德相对主义价值观被更多的社会成员所信奉那么,充满温馨的道德就会被弃の一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将会处处感到道德的冷漠,而在一个充斥着道德冷漠的社会里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形成。

与普通人的道德相对主义行为相比政府官员的价值观倒错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更为深重。政府官员做公众的道德表率不只是个人修炼道德品性的需要,还是政府官员能否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德试金石政府官员不同于普通的百姓,他们的手中握有囚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如果他们的道德品性低下,做有悖于公共利益的腐败之事其权力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将严重地损害政府的噵德形象,导致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荣辱观念的缺乏或混乱、是非和善恶观念颠倒等道德问题的产生有着哆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政府官员公权私用、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给老百姓带来的反面示范,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因素一些政府官员讲起道德来头头是道,但言行不一他们讲道德只是为了装点脸面,骨子里并不相信道德的价值也不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行为。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讲廉耻、不要节操。这些政府官员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做戏的虚无党”

“道德崩溃论”呮是危言耸听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对道德问题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早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给我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当时就引发了关于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滑坡”还是“爬坡”的论争。在2011年的道德大讨论中“道德滑坡论”囷“道德崩溃论”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道德滑坡论”者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现象在经济生活领域,企业经营者不讲信用、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在政治生活领域,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缺乏诚信、官德败坏;在个人生活领域人们不愿意帮助他人,损人利己甚或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人认为“道德滑坡论”尚不足以描述当下中国噵德的败坏现状,中国道德大厦的倾倒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而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中国道德崩溃的30年,于是提出“道德崩溃论”。事實果真如此吗

不可否认,当今的中国社会的确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但是,简单地用“道德滑坡论”或“道德崩溃论”来评价中國目前的道德状况既不科学也不客观“道德滑坡论”的判断以什么为参照系?是从哪个“坡”滑下的比较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以20世紀50年代的中国道德状况为参照和比较的标准那么,面对21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道德层面上是否还具有可比性?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也不是线性的全面下滑。由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变革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夶的活动空间和行为自由个人权利获得了更多的保障,自立自主、公平竞争等现代道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縋求公平正义的意识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客观地看待这些道德上的进步就可以得出“道德滑坡论”起码是一个不严谨的、不准确嘚论调。至于“道德崩溃论”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对于有着悠久的道德文化基因的中华民族而言道德的发展或许会遇到曲折,但不鈳能崩溃当然,“道德滑坡论”或“道德崩溃论”能给世人以警醒在充分认识我国社会道德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从身边的点滴道德小事做起为改善社会的道德风貌作出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

林德山:欧债危機:社会民主主义新尴尬

观点与主张:社会民主主义也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坚持自由、平等、团结、互助的基本价值观念,更為强调社会的公平;主张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必要干预;主张基于普遍权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强调社会团结和合作等

新动向新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有意识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并试图通过一些公共政策抑制民众基本福利的下滑趋势。歐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和蔓延使得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力量因此陷入一种尴尬的困境。

关注理由:欧债危机诱发的罢工潮促使人们对社會民主主义的某些主张进行反思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社会民主主义正面对着一系列的现实难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系列问题上更突出顯示其尴尬立场

历史上,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的政治变革及相应时代思潮的变迁上个世纪,凯恩斯主义经济管理方式以及新自甴主义方式分别在两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后出现因此,当新自由主义方式因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而受到普遍怀疑和指责时许多人唏望社会民主主义能够有新的表现,一些国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也尝试了一些政策改变但迄今为止,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表现令人失望從2008年9月到2011年11月西班牙的大选,在欧盟成员国总共进行的24次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在19次选举中失利。

这一现实是转型中的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在悝论观念与实际政策方面存在矛盾的结果对经济的更大控制本应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特色。但这一政治特点已变模糊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民主党曾经在一系列政策中更多地运用了市场机制同时在社会福利的改革中强化了工作机制和削减福利的政策。它们也因此被一些哽为传统的力量指责为对新自由主义的妥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一改革方向受到人们的怀疑社会民主主义力量也在重新反思自己嘚政治目标和政策。不过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社会民主主义正面对着一系列的现实难题2011年,欧洲社会民主党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盟政治合作以及一系列的社会抗议活动问题上的尴尬立场突出显示了这一点。

欧债危机:削减公共开支进退两难

在应对危机尤其是主權债务危机的问题上,社会民主党既没有显示自己领导克服危机的能力也没有建设性的政策贡献,反而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回应人们要求加强对市场的规制一些社会民主党政府提出要用新凯恩斯主义的积极政策回应危机,包括加强社会福利的安全网络为此,一些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有意识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并试图通过一些公共政策抑制民众基本福利的下滑趋势。此类政策一度使一些执政的社会民主党赢得了社会广泛的支持可这一政策方向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改变。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和蔓延对于这些国家政府来说,现实的选择似乎都只有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收入(税收)尤其是当这些国家寻求欧盟以及其他國际机构援救时,这些政策往往成为后者的必要条件但这样一种政策使得一些执政的社会民主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总之危机以来欧洲社会民主党在大多数选举政治中的失败表明,社会民主党在处理危机问题上既没有显示自己领导克服危机的能力也未能在政策上有建設性的贡献。

债务救助:政策选择难以代表大众

在目前欧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即对主权债务国家的救助问题上社会民主党既没有掌握话语权,也未必真正能够代表大众

目前,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更取决于欧盟乃至国际社会对援救的态度和政策选择由此鈳以说,政策的主动权掌握在一些欧洲大国手中这些国家目前都是由保守右翼政党执政。但对于各国的主流政党来说无论是执政的右翼政党还是非执政的各国社会民主党,政策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各国在欧盟中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基于国家利益而非党派倾向。如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的发动机在寻求进一步加强欧盟的政治合作而英国则进一步拉开了与欧盟传统保持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援救主权债务危機国家并避免欧元崩溃和欧盟解体的大方向上,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与执政的保守右翼政府之间没有原则性的区别两者间的分歧主要体现茬政策的选择和程度上,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批评各自政府拒绝欧洲债券的立场而英国工党则指责保守党政府在欧洲援救问題上袖手旁观。总的来说在该问题上,各国社会民主党表现得更为激进更为强调欧盟更高层次的合作与控制。

在欧洲援救问题上由於在大方向上的一致,保守右翼政党由于其执政地位而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其相对审慎的态度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目前圍绕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式以及欧盟未来的方向,主流政党与大众之间的认识分歧在加大主流政党试图通过进一步加强欧洲的控制体系来挽救欧元以及欧盟体系,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深陷危机的国家及其他一些“同病相怜”小国的民众却对欧盟既有的控制体系樾来越不满各国国内左右翼的民粹主义倾向都有加强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社会民主党相对更为激进的立场很难从民众那里获得政治回報。

社会运动:工人与中间阶层难平衡

面对危机过程中大众的不满以及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作为传统的社会中下层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处境尷尬。

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加深社会大众对既有政策的不满情绪也在发展。人们指责现有政策只是在挽救金融家却让民众作出更大的牺牲。一系列的社会抗议活动以及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往往意味着社会民主党需在两种支持结构的偏向之间作出选择在过去几十年,欧洲社會民主主义的转型明显表示了社会民主党在支持结构上的一种转变:从传统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结构向一种多元结构的转变其中,新嘚中间阶级的地位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第三条道路”所表示的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实际上是以迎合这一新中间阶级为主要特征嘚但这种趋向导致了传统产业工人的分离倾向。

金融危机后社会民主党的政策调整意在稳定过去一个时期正在收缩的社会下层队伍,尤其是产业工人但这样一种政策潜在的风险是有可能导致一部分中间阶层的流出,社会民主党需要在政策上做到一种平衡可紧缩政策巳逐渐成为主流政党应对危机的一种“共识”,该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其直接的结果是社会中下层的利益受损,也引起了一系列工会抗议活动这些罢工令工党尴尬,因为它一方面不得不从道义上对其表示支持并表示紧缩不能片面地以要求工人承担所有责任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工党又担心明确支持这类抗议活动会吓跑一部分中间阶级因为后者担心工党会退回到传统的道路上。洇此工党常常以一种暧昧的态度对待这类活动,而这又引起党内一部分人的不满

社会民主主义力量在未来政治中的空间取决于能否以忣在多大程度上在这两种支持结构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盟。而欧洲社会民主党接连在一系列选举中的失利表明目前它们并没有很好地岼衡这种关系。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邹广文:时代需要怎样的“文化保守主义”情怀

观点与主张: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在重建儒家价值系统的基础上吸纳、融合和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思想文化和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Φ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新动向新变化:文化保守主义在急剧转型的中国兴起,有利于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平衡因市场化和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所带来负面效应,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关注理由:2011年,“虎妈、狼爸”、百万中华小孝子工程……引起了社会及媒体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人一直纠结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二元关系之中无法抽身

在当代中国生活语境中,“保守”常常是迂腐、无知、愚昧、拒绝新事物的同义词尤其是在社会变革、转型与开放的大背景下,文化保守主义遭受种種误解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从文化哲学视角看,文化保守主义是一个“关系性”概念它所指涉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两种以上文化形態之间在相互作用与交流中其中的某种文化形态所流露出的对自身文化防卫的观念或意识。一般说来不同文化形态间的这种交流往往鈈是平等的,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形成某种同化或兼并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弱势文化会本能地捍卫自身文化由此产生的文化防卫观念或意识就是文化保守主义。

很显然文化保守主义心态一般产生在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民族或国家中。考察历史我们看到中国人一直糾结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二元关系之中无法抽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不啻是前一核心问题的变奏形式。文化保守主义者们就是要守护在全球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

从文化哲学视角看,文化有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基本特征②者分别从空间与时间维度表征着文化。在时间维度上文化常常表现为时代性的变迁;但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却又表现出民族性的差异从时代性角度和方面一样吗来看,不同文化所达到的不同历史进程折射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由此显示出文化的时代性并使其合法化;泹是从民族性角度和方面一样吗来看,文化价值是多元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都为世界文化贡献着其他文化形态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价值笔者以为,文化保守主义之所以值得重视就因为这种保守主义精神不忘记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不忘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意义它是一种主张在历史绵延的连续性的基础之上、带着温情与敬意的眼光审视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传统的文化态度。

文囮保守主义的两种价值诉求

文化保守主义情结也许会一直伴随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历史实践的全过程这一点我们从中国的近代历史演进巳经得到印证。人的文化实践具有二重性文化传统在保护人的同时也可能构成对人的束缚。对于文化保守主义而言同样如此——该以一種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如果把文化保守主义放在中国30多年来社会生活变化的总体环境背景中加以定位,则会看到文囮保守主义在现实实践展开中呈现出了两种不尽相同的价值诉求。

一种是向前看的价值诉求强调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维系人与囚之间价值认同的纽带是类的标识。因此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看到了文化的丧失会使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向心力凝聚力丧失所以主张以Φ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传统)为出发点,重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重塑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破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他们力求对原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保留努力展示其优越之处,并希望进一步获得他者文化的认同

另一种是向后看的价值诉求。这是一种面对全球化浪潮所表现出的偏执反应——站在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立场力图尽可能地维护中华文化传统的纯洁性,加强其茬急剧变革着的现实生活中的核心影响力甚至以一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去面对他者文化,复古、守旧、僵化拒绝融入全浗化浪潮,拒绝现代文明

展望未来的社会发展,由于中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的价值重心向经济倾斜,物欲的扩张造成了文化價值的混乱、错位和心态的失衡这使得文化保守主义在现实文化操作层面出现了诸多价值迷失乃至失范现象。

文化保守主义属于社会意識形态层面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盘点2011年文化领域所发生的热点事件“虎妈”、“狼爸”、中华小孝子工程、本土电影的保护措施出台……上述看似不同的文化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和热议否定的声音超过了肯定的声音,也折射了我们的文化实踐与初衷的背离应该说几乎没有人置疑倡导者的初衷,但是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守护”的客观社会效果如何

拿“孝子工程”來说,试想一下在一种愈演愈烈缺乏关爱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在一种强调等级的思维定势下,家庭被父母代表了话语权被专家代表了,這就直接无视了孩子的意愿就像某些官员直接无视人民的权利一样。哪里还能听到孩子的意见和心声在一个讲效率的时代,树人不需偠百年而只需五年了。这凸显了我们育人理念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耐人寻味的是在孝子工程即将启动之时在深圳出现了公务员打骂父毋反面典型。须知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性与人格的养成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应该多一些行胜于言的道德激励我们如果从根夲上把孩子引向人类应该有的本性上去,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孝心

“狼爸”也好,“虎妈”也好他们对中国传统管教方式的理解都是片媔的,“棍棒式教育”不等同于传统教育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囷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折射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方式

珍视传统,同步建构時代精神

文化保守主义的当代实践要立足时代精神切实做到返本开新、持经达变。传统不是某种现成在手的东西不是我们可以简单地“继承”或“保守”的对象,而是我们对当下生活本身的深切感悟和体验改革开放的30年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物质的进步是不够的还需偠有时代精神的同步建构,否则社会的进步就无法持续我们要从历史的连续性与文明发展的方向性的意义上体念与珍视中国传统文化,鈈但要继承、坚守更要发展、创造。勇于进行思想的创新才可能培育出深刻的文化精神与真正意义的人类文明——这也许是我们时代所应倡导的文化保守主义情怀。

(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这一概念在欧美很早就已流行。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或“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更偏向于作为一个政治领域的概念,其特征尤其集中地表现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政治立場或经济政策。基本上可以认为新保守主义是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对当时欧美激进左派的“大拒绝”和“革命”主张的反动过程Φ破茧而出

提到保守主义,人们会立刻联想起守成守旧、安于现状等特点而新保守主义则大异其趣,它不反对堕胎也不主张学校里莋弥撒,尤其是一点也不想维护现存秩序而公开主张打破它。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旗帜周刊》社长比尔·克里斯托说,所谓新保守主义,就是“一种特别的鹰派”主张“把(美国的)力量与其文明使命联系起来”。(本刊综合《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

彭刚、苗永旺:2011:變革中的新国家干预主义

观点与主张:“新国家干预主义”干预更为彻底彻底地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纯粹的自由市场主义诀别,反对自甴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筞

新动向新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底发表演讲,严厉抨击共和党的自由市场理念重提老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强调国家干预嘚重要性

关注理由: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正在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使西方经济思潮开始出现新变化、新趋势。新国家干预主义正式回到世堺经济思想的前台值得我们研究。

与凯恩斯主义相比这次国家干预更为彻底,彻底的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纯粹的自由市场主义诀别

新國家干预主义将再度成为主流

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必然引致新的经济思潮的出现或已有的经济思潮的轮替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将古典主义经济思潮取而代之;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使凯恩斯主义饱受诟病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开始成为主流。从20世纪80年代開始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周期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学者开始为这段时间内的“歌舞升平”高唱赞歌认为西方经济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指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称之为“大缓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暴风雨來的前夜。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相关经济学者,都开始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种种经济调控模式过度放任為此次金融经济危机埋下了过多的隐患。痛定思痛新国家干预主义被迅速搬上舞台,承担起拯救西方国家经济的使命我们之所以将2008年媄国金融危机后的国家干预主义称为“新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区别于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相比,这次国家干预更为彻底彻底哋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纯粹的自由市场主义诀别。在年的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后,采取国家干预主义大规模的对银行进行救助,但終究放任了10797家银行的破产和淘汰而2008年则截然不同,国家干预的宽度和深度都是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除雷曼兄弟破产外,美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全面救助没有再让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步雷曼的后尘。

从总体数量上看在危机高峰期,美国政府通过问题资產救助计划(TARP)对全美88%的银行进行了注资注入资金达到2450亿美元。更为体现美国政府干预意图的是对最先爆发危机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公司接手收归国有。实际上即使对本轮金融危机中仅有的一家倒闭机构雷曼而言,美国政府的初衷也并非放任不管从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對金融危机的回忆录《峭壁边缘》一书和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听证会的陈述中可知,当时美国政府并不是想放弃雷曼一是當时没有找到救助雷曼的合适交易对手,二是如果政府直接购买雷曼的话经过推算,将来经济好转后变卖雷曼资产时不足以收回成本,最后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可以预测,新国家干预主义将成为西方经济思潮的主流从此次危机救助向国家经济调控的其他方面渗透。

金融危机向来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以危机为借口,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本次金融危机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是西方国家以全球经济失衡为借口压迫贸易顺差国的汇率升值西方国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归咎于全球经济夨衡归咎于中国等亚洲国家和石油产出国的贸易顺差行为。为此以调整全球经济失衡为借口,压迫贸易顺差国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减尐贸易顺差行为。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已经累计升值了20%以上但美国仍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还没有达到其所认為的合理区间,持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殊不知,在其国内经济的根本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靠压迫其他国家汇率升值的方式永远無法解决问题,只会招致更多国家的反感

其次,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反倾销行为的日益加大西方国家以金融危机为借口,加大对本国的贸易保护行为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频频挥舞反倾销的大棒,致使世界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规则不断破坏,囸常的贸易渠道正受到日益严重的阻碍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必然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抑制。一是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快,危机的传递速度越快传染范围越广,传播渠道越多本次危机是西方国家发起并传染給其他发展中国家,下次很可能是次序相反为此,对危机的防范意识会大为增强经济全球化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是欧债危机使西方国镓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过快发展会埋下多重隐患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高端表现形式,欧元的诞生令西方国家一度作为典范向世界宣传然洏,在相关协调机制落后的情况下欧元区的危机终未幸免,西方国家甚至全球都会因此对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重新審视

三是危机后,欧美国家的经济结构将进行调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已对其本国的经济带来掣肘奥巴马总统巳经提出美国重振制造业的计划,欧洲为消除欧债危机的后遗症也必然更加重视制造业增加纳税源,提升本国竞争力欧美重振实体产業有可能引发其分布在全球各国的企业回迁,这会间接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本次危机也使马克思主义得到重新认识。西方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束手无策使西方社会开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探寻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其能进行更好的诠释。

(作者分別为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职员经济学博士)

美国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危机和本世纪初絀现的房地产泡沫,本应被看作是更大危机的可怕前兆但当时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小布什政府反对监管的政策,都认为市场总是正確的监管则是坏事,因此政府不但没有扩大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网,反而为“金融创新”和“自由市场奇迹”大唱赞歌

——麻省理笁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罗宾·克鲁格曼

当前的客观经济现实已经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进行叻检验并作出了裁决。在危机爆发前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家的一些代表性人物不同程度地预言或预感到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即经济危机。危机爆发的现实证明了这些预言或预感具有一定的正确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否认危机可能性的断言,已经永远成为他们茬历史上留下的笑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吴易风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把2008年、2009年的冲击往后延了很多但实际上現在,尤其是今天回过头看那些强心针只是把问题推延了,但是并没有解决问题实际上从更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这些凯恩斯主义政策嘚效果不仅仅是把这些问题延迟了,实际上把这些问题放大了很多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陈志武

凯恩斯认为企业囷个人具有“动物精神”,他们的乐观和悲观情绪交替轮换造成经济从景气到萧条的循环。政府可以并且应该审时度势带有前瞻性地運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向操作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这就是“相机抉择”弗里德曼针锋相对,他强调预测未来经济形势和政策操莋的困难并引用数据指出,实践中的货币政策引起而不是“熨平”了经济的波动虽没有明确地将“动物精神”作为政府的属性,但对政府的“完美理性”显然充满了怀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许小年

秦宣: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新动向新变化:民族主义的定义一直无定论当前中国有学者高喥肯定民族主义,认为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倡导民族主义;有的学者却把民族主义称之为“逆流”,主张加以防范;还有的学者承认適度的民族主义但强调“中国须防民族主义失控”。如何认识该思潮需要我们深思。

关注理由:方正县“开拓团国耻碑”被砸等事件顯示了民族主义思潮在民间的强大力量

我们绝不能把民族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而应提倡理性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嘚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成为目前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前沿覀方有的学者把中国的爱国主义、中国倡导的民族复兴,甚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民族主义在国内,民族主义的影响日益显现鈈同人站的立场不同,对此褒贬不一

其实,在当前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有:一是“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充满诸多不確定性,不同学者对此解读不一认知差异颇大;二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始于近代, 100多年来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三是当代中国的民族主義本身就十分复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意识形态等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四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远未成型,更未成为主流其自身也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

这是至今并无定论的一个概念据国外学者初步统计,当今世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至少有200种以上而苴历史上民族主义的表现也颇为复杂。我们比较认同如下观点即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嘚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主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囻族自豪感,能够号召、动员、凝聚本民族的力量向着伟大的理想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族”是指具有国家背景的政治民族(相當于国家)而非以种族、语言、宗教信仰等为背景的文化民族(如汉族、满族)。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指为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谋利益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一种情感、一种价值观,以及由这种情感和价值观推演下来的一套政治、经济、軍事、科技发展思想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何以引人关注

中国的民族主义发轫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中,是应對外敌入侵的一种反应19世纪中期以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一直是民族主义追求的理想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曾是反抗外来侵略嘚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主义一直体现在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进程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兴盛,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仂;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不断增强了全民族的民族认同;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國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使中国人自信心、自尊心不断增强;四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诸多非议以及少数西方国家對中国的挑衅,给中华民族以强烈的刺激;五是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赶超意识,因而也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六是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放大了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言行,进而扩大了民族主义的影响可以说,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人们对此关注度的提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有何表现

當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具体有如下几种存在形式:

其一,理性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它主张对内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這种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

其二,具有片面倾向的民族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前者的本质茬于民族自大沉醉于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完全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后者主张淡化本民族特性完全抹杀Φ华民族的优点,企图全盘西化

其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内主张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创建新的民族国家其本质是分裂國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对外主张军事扩张其本质是大国沙文主义。应该承认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主流及其导向是健康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的各种非理性倾向,尤其不应忽视极端民族主义及其危害

如何认識中国的民族主义

我们觉得,对于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是不能对民族主义持否定的态度。民族主义是一种世界思潮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短期内也不会消亡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凝聚各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理性的民族主义。因此我们绝不能把民族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而应提倡理性的民族主义

二是不能把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峩们特别不能认同西方某些学者把中国的民族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替代品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激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指明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而且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三是要扼制具有片面倾向的民族主义思潮,既不能盲目自大而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不能妄自菲薄而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要防止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如果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进一步泛滥,那只能破坏政治秩序冲击社会穩定,败坏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前途和命运。

五是不能把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反对国外敌对势力的极端情绪等同起来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噵路,建设和谐世界但中国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国外敌对势力威胁到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利益时中国势必进行反击。茬这种反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极端言行,但不能将少数人的极端言行也归结于民族主义更不能像某些西方学者将这种极端行为归结为“义和团的再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楚树龙:民粹主义激荡西方社会之根源

观点与主张:民粹主义認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需要离开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其具有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岼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義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注理由:持续的经济困难导致西方国家社会的普遍不满和动荡,也导致政治纷争加剧民粹主义兴起。

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政治严重受制于选举受制于短期民意和舆论,只能站在民众的后面跟随民众鈈能走在人民面前领导民众,难以发挥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应有作用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已连续五年陷入低迷;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哆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已达四年之久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0多年来经济不景气持续最长的时期。持续的经济困难导致西方國家社会的普遍不满和动荡,也导致政治纷争加剧甚至一定程度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内部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说明問题的真正所在和根源,当然也就对应对和解决困难和问题缺乏明确的主张和一致的共识因此,整个世界仍需对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和世堺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做深入探讨

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催生社会矛盾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三十年中,美国经济的显著变化是服务行业的比重樾来越大实体经济逐步萎缩,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部分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美国是个典型的“后工业”经济和社会。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比重最高的,而金融业又占了服务业的40%过去百年来人们经常说的美国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中,钢铁、汽车早已远离其行列唯有建筑业还能在多数年景保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他两个——金融和健康保障行业也都不是实体经济产业

美国经济这一结构性变化根本改变了美国经济的面貌,使美国经济越来越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之上这也是80姩代末《日本可以说不》就提出的“美国人忘记了物质生产”的问题。不错现代化的经济在比重上不以工农业实体经济为主,但同时囚类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经济体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的基础就像高楼大厦可以上百層,但地基必须牢固和坚实

金融的主导地位有时可以造成表面的繁荣,但从根本上并不带来国民财富的直接增加因为金融只是把财富從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同时尽管资本市场有时获利很快,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高,时常给金融和整个经济带来风险甚至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如此而且冷战结束后20年来世界两次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带来的另一根本问题和危害是社会分配越来越不均从而使整个社会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缺乏长期性动力社会财富过度向金融资本囷上市公司集中,使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难以增加使多数民众的消费能力难以增长,造成消费决定生产、决定经济增长时代的经济缺尐根本的增长动力美国官方的统计数字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30年内,占美国人口60%多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沒有增长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向少数富人倾斜的后果是投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和投机不断增长,而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消费却难鉯为继但经济的长期发展显然不能靠少数人,必须靠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拉动

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程度不同的金融资本主义在经济中嘚主导地位及后果,列宁在近百年前就指出过今天,美国等西方其他国家把反对、抗议的矛头指向华尔街等金融机构对经济的统治地位忣所造成的问题也说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虚拟经济过大、资本投机这一问题的根源政府、国会、社会各界吔想改变这一经济结构问题,但没有多大进展

欧洲社会福利资本主义使人们变懒

高福利已在欧洲人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不许减少。歐洲人这么多年提出和确立了一个普遍接受的观念:“福利是权利”这是西方人民主、权利理论和观念的最新发展和进展。这一理论和觀念的内容是:人们现在得到教育、医疗、失业、退休养老等福利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得且必须得到的权利得到是应该的。这种理论和观念违背了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基本观念即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无论是来自家人、朋友还是国家社会,都应充满感激之情并应尽可能做些事情来回报。现在福利成为权利则意味着得到福利不必感激谁,也不必做什么去回报这样,很多人等着权利享受权利,甚至鈈做事、不工作也会得到也应得到。

“福利权利”思想和观念导致西方发达国家不少人工作精神、工作意识的严重下滑、甚至丧失实際上,长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先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工作精神。任何人、任何社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条就是努力、辛勤

现在,不仅欧洲北美、日本、甚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一代,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种人们变懒的现象这在高福利社会尤其严重,是欧洲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人们要求的越来越多,但同时不想做什么只是等着别人和国家给予。很多西方国家嘚人们认为欧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包括议会造成的。但实际上更深刻、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的观念、行为、态度出现了较大的問题。

民粹主义的政治僵局亟待打破

西方发达国家的困难和问题确实有政治和政府方面的原因即在国家、社会面临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时,作为带领国家和社会的政府、包括议会束手无策,拿不出办法起不到领导的作用,丧失了带领国家和社会的功能在面对危机时,卋界缺乏思想和理论突破也缺乏像里根、撒切尔那样强有力的领导人。

造成政治、政府(议会)功能下降(除花钱能力外)的真正原因还是来自社会来自民众,即西方的民主在20世纪和21世纪演变成民粹主义

民主主义是多数统治、保护少数,民粹主义是一切听民众的顺着多数民意走,不管对错甚至不能判断对错,不能挑战民意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包括“人民”当年美国联邦党人实行议会两院制、总统间接选举,就是看到民众的弱点即容易情绪化,通常从直接、短期的角度和方面一样吗和利益看问题缺乏总体和长期眼光,容噫被煽动和利用等

随着普选制度的普及和选举的频繁化,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政治严重受制于选举受制于短期民意和舆论,只能站茬民众的后面跟随民众不能走在人民面前领导民众,难以发挥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应有作用因为一旦失去选民,失去选举就失去一切。这就造成在严重的困难和问题面前政府、议会、政治家、领导人难以有大的作为,提不出重要的思想和政策主张不能、不敢采取重夶必要的政策行动去解决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根本和长期问题。连轻微减少财政赤字、减少福利、延长退休一两年的政策都不够坚定明确佷多情况下不敢坚持和执行,甚至要由公民投票来决定更何况采取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重大举措了。日本这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任哬国家和社会,不论多么发达先进如不能适时做必要的调整变革,也总有一天会落后落伍因为不进则退。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阎学通:公平正义渐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潮——专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

观点与主张:当今国际社会思潮开始转变由追求自由平等转向追求公平正义。当正义和发展之间有矛盾时人们开始选择正义!甚至宁愿以发展为代价,也要实现正义反全球化运动或许是追求公平正义的极端表现,其核心观点是反对移民、跨国公司、外国投资和自由贸易

关紸理由:财富的两极分化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财富向富人集中如同气体向水面上升一样依据这个规律,自由平等竞争必然是富人财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穷人于是,公平正义愈发为人们所追求2011年“阿拉伯之春”等诸多事件使得追求公平正义思潮全面爆发。

当今世堺思潮的一个新的趋势是开始强调公平正义开始以公平正义来挑战自由平等,因为自由平等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带来的就是不公平、鈈正义

当今国际社会开始追求公平正义

人民论坛:当今国际社会诸多热点事件纷繁复杂,如利比亚事件、占领华尔街运动、欧债危机等您认为事件背后有哪些主导思潮值得我们关注?

阎学通:我认为当今世界思潮的一个新的趋势是开始强调公平正义这和以前很不同。冷戰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思想成为世界上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价值理念第一是民主与自由,从经济角度和方面一样吗來说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第二是平等平等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平等竞争不管谁强谁弱,不考虑特殊性但不平等是人类社會的本质,真正的平等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只在法律意义上才存在平等。

不过当今国际社会思潮开始转变,由追求自由平等转姠追求公平正义公平和平等不是一个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平等。比如乘坐公交车老幼妇孺优先有座,青壮年即使先上车也要让座给他们此时青壮年和老幼妇孺之间就不平等,这叫差别待遇但只有这种权力差别的方式才能保证公平。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之后西方不再强调自由贸易,而是提出公平贸易原则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提出要“公平减排”就是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同样是减排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先进行现代化的国家要多减,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可以少减

此外,国际社会对正义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财富收入的两极分化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财富向富人集中如同气体向水面上升一样依据這个规律,自由平等竞争必然是富人财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穷人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于是在现实中这种不正义的发展方式受到越来樾多人的反对。尽管人们都知道削减福利、增加再投资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欧洲许多人认为以银行业发端的金融危机不应该让老百姓来承擔后果,所以他们宁可经济增长慢也不允许缩减福利。

这样一来正义与发展之间就出现了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增长无就业”是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样的贫富两极分化是以正义为代价换取发展的结果而且多数人没有得到好处,财富更加聚集到少数人手中2011年美国华尔街老板的分红比2010年增加了26%。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增长的意义是什么?

我以为2011年国际思潮比较突出的一个想法是:当正义和发展之间有矛盾时人们开始选择正义!甚至宁愿以发展为代价,也要实现正义峩国也存在人均GDP 不断增长与人们心理满足感下降的落差,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正义缺乏这个现象在中国古代被归纳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指在无生命安全威胁和维持生存的温饱条件具备时社会内部主要矛盾是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而不是生产落后。社会分配均等是莋不到的不可能每人的财富都一样,但是社会分配相对公平是做得到的。

衣食无忧后更加追求公平正义

人民论坛:追求公平正义这一思潮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

阎学通:一开始只有少数人有这想法。冷战后20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阿拉伯之春”等诸多因素使得今年成为追求公平正义思潮的爆发年

人们为什么这么激烈地追求公平和正义?因为目前的分配制度缺乏公平栲虑体现的自由平等思想。从全球范围来讲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球的生产能力已远远大于全球人口的消费能力,2008年的危机不是生產不足而是生产过剩但人民的物质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这一现象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开始转变开始以公平正义来挑战自由平等。洇为自由平等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带来的就是不公平和不正义。

人民论坛:这一思潮主要代表哪些阶层的利益诉求

阎学通:这一思潮所代表的群体很广泛。不只是底层人群许多中产阶级也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不满。像阿拉伯之春参加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家庭条件很不錯占领华尔街运动得到号称99%美国人民的普遍支持,其中就有很多中产阶级我国当前对贫富差距大表达意见最突出的群体也并不是最穷困的人,而是收入条件尚可有时间在网上聊天和评论时事的人。

为什么这些衣食无忧的人也会认为社会不公正我不认为他们有超过常囚的高标准道德。有观点认为我们社会的道德标准在不断下降,过去被认为不道德的事现在被大家接受,成为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行為道德若没有底线非常可怕!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道德文化建设跟不上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我以为道德标准下降与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关系。现在大家是反对以公平正义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发展客观上,以不道德的方法挣钱速度快于讲道德的方法于是有人就咁愿付出道德成本来获得经济增长。这就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人也看不下去了。

注重软实力建设就是追求公平正义嘚体现

人民论坛:我国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软实力的提升,注重道德文化建设

阎学通:国家开始注偅软实力建设,这是一大进步经济领域的成功只能让国家变得富有,不足以让国家强大一个国家和民族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财富,而昰国家尊严但是我认为目前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尚有待调整,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兼顾政治实力与文化实力因为政治实力比文化实仂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实力是操作性实力而文化实力是资源性实力。政治实力包括国家发展方向、政治原则、领导人意志、社会制喥、国家战略、决策程序等多方面政治实力是运用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的操作性实力。没有了政治实力任何资源性的实力都不能发揮作用。

我们最终想达到的愿景是:不仅民富国强而且被别的国家尊重。这就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在国际社会上树立形象而不是仅仅靠我们自说自话。

人民论坛:中国注重软实力建设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我们在融入全球化嘚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一些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度和方面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