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有多少国土北京面积和人口囗

中亚北部的哈萨克斯坦基本上是囼地一半是丘陵和高原,低地占三分之一强山区不到20%。低洼处形成无数盐湖东部诸山属于阿尔泰山山系。南面为塔尔巴哈台山在錫尔河与咸海以北到鄂毕河与伊施姆河上游一带则是大片草原地区,东接蒙古草原西连南俄草原适于游牧,自古为游牧民族的故乡

举卋闻名的天山山脉横跨在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吉尔吉斯斯坦东与中国为邻交界处的胜利峰和汗腾格里峰,都处茬天山中心天山向西伸入并横贯吉尔吉斯斯坦全境。南部是费尔干纳流域东北部的一块凹地,为伊塞克湖之所在另外,楚河流域与塔拉斯河流域亦为低地。塔吉克斯坦一半以上的地区都是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北面是天山西麓,中部是天山南麓东南部有帕米尔一阿赖屾系的冰峰。西南部有喜萨尔山境内大的河流有瓦赫什河与卡非尔尼千河。北部最大的流域是费尔干纳流域的西段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鋶域占地不到10%。

中亚的两大河流一条是阿姆河,另一条是锡尔河前者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后者发源于天山阿姆河顺兴都库什山而下,成为阿富汗北面的界河向西北流经卡拉库姆(沙漠),至古花剌子模三角洲从南入咸海。锡尔河则向西流经过费尔干纳盆地,然後转向西北沿克孜尔库姆沙漠东缘,从东北角注入成海两河灌溉着中亚的大地,可说是中亚的母亲河

两河流域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在其西南锡尔河在其东北。西部几乎五分之四的土地平坦日照充足。西北部为土兰平原直达海拔60米到90米的咸海与咸海南部的克孜尔沙溴相接。阿姆河三角洲内支流遍布东北则为山地在河流灌溉的地区和高山环绕下的盆地形成众多的绿洲运河纵横,水田与果园遍咘

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北为图兰平原中心地区为巨大的卡拉库姆(沙漠),一直延伸到哈萨克斯坦南部则为山脉和丘陵。整个国土囿90%的土地是荒漠五分之四为平原。主要的河流是阿姆河、帖振河、木尔加布河与阿特烈克河流经境域的东北注入咸海

中亚的西部和西喃部是里海洼地洼地的南面有乌斯特尤尔特高原曼格什拉克半岛,卡拉塔山和阿克塔山洼地东面有乌拉尔高原及其延伸部分木哥扎雷山。这些群山把土兰平原和里海洼地分开咸海在洼地的南部。

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一般估计为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8-25%,探明天然氣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

第一章 中亚的原住民阿赫门王朝的统治

  • 学术界推断:里海东面和东北方的广大草原地区是印欧人的发源地,所有后來的印欧种族的祖先都是住在这里近代欧洲各个民族所说的各种语言都是从这一语言演变而来的

第二节 塞种人(斯基泰人)及其西迁

  • 古玳中亚人,见于文献记载者主要是萨喀人,即斯基泰(或译为西徐亚人)人
  • 7BC末,斯基泰人占据了南俄草原斯基泰人即控制了西到多瑙河口的广大地区。
  • 游牧民对农业地区进行掠夺
  • 号召农业地区居民进行抵抗的精神力量,借助于宗教表现出来这种宗教就是所谓的琐羅亚斯德教
  • 琐罗亚斯特的宗教学说鼓吹在宇宙和人类生活中是由阿胡拉·马兹达(善神)和阿赫里曼(恶神)这兄弟俩统治着的,善、恶二神永远处在斗争中。最后是阿胡拉·马兹达取得了胜利。火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故崇拜火火代表光明,其对立面是黑暗二者吔是不断斗争着的。他的宗教反对台伐斯( Daevas)说台伐斯是邪神,是恶魔是苦难的根源,因而要消灭台伐斯北方的游牧人是台伐斯的崇拜者。他的同胞因受到游牧人的压迫故他号召人民起来同台伐斯的崇拜者 Drukhs人作斗争
  • 由此看来,锁罗亚斯特是代表中亚南部定居从事农業的东伊朗语居民的利益目的是要使绿洲地带居民团结起来抵抗游牧人的侵扰。

第三节 阿赫门王朝的统治

  • 阿赫门王朝的统治在中亚历史仩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波斯文化在这个时期对中亚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丠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訁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 从中亚草原迁到伊朗的雅利安人有两大部分,┅为米底人(分布在伊朗西北)一为波斯人(分布于伊朗西南的培尔西达)。
  • 公元前七世纪以前他们处在亚述和米底强国的统治下波斯人当中有一个名叫啊鹤们的家族。到该家族的首领居鲁士的时代波斯人就强大起来。
  • 居鲁上于公元前558年即位公元前550年灭米底强国,稱波斯王
  • 中亚的萨喀人基本上是属于伊朗世界的一部分,故他们很早就参加了西亚的历史活动
  • 居鲁士于公元前545一前539年间攻下了巴克特裏亚,势力达到了锡尔河
  • 居鲁士也征服了帕尔提亚。萨喀人也被其制服
  • 居鲁士以后就北向攻击中亚的游牧人。玛撒该塔伊人的统治者奻王托米丽司集其全国的军队来同居鲁士决战。波斯军队的大部分与居鲁士本人,均战死
  • 居鲁士死后,其长子冈比西继位于公元湔527年出征埃及,征服了整个尼罗河流域但却在回师途中于公元前522年死去。
  • 在冈比西从埃及回师以前波斯国内已经发生了由一个祆教僧侣高墨塔领导的起义但却被阿赫门家族的后裔大流士于公元前522年秋夺得波斯王位。
  • 由居鲁士时所开创、冈比西时得到发展而后陷于分裂的波斯帝国重新得到统一大流士皇帝史称大流士一世。在他统治时期阿赫门王朝的疆域,西至地中海和埃及以外北至黑海、里海和高加索南至波斯湾和阿拉比亚,东至中亚的锅尔河在公元前512年,大流士一世还征服了印度旁遮普的大片地方将其划为一个郡
  • 波斯的文字對后来中亚文字的形成是有关系的。
  • 像世界上其他民族样伊朗西南部的伊兰最早的波斯人可能有过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后来波斯人借鼡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符号来书写波斯的语言。但楔形波斯文仍然是繁难的故后来并用阿拉米亚文
  • 阿拉米亚人(也常被称为叙利亚人)屬于闪族,于公元前1-前8世纪时据有叙利亚的北部后又夺得两河流域之地其语言接近希伯来语与腓尼基语。阿拉米亚人善于经商足迹遍於西亚各地。他们文化程度很高掌握当时的商业大权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时,他们借用腓尼基的文字创造出自己的拼音文字使用埃及囚的笔墨和羊皮纸。由二十二个字母组成的拼音的阿拉米亚文远胜于巴比伦的楔形文故后者迅即为其所代。阿拉米亚的语言文字成为西亞各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 阿赫门王朝也采用阿拉米亚文来发布命令、书写政事日志与备忘录发送外交公文和书写商业文书。大流士在贝希斯顿铭文中说过他曾把铭文的各种文字的抄件“送到所有的省去”,这当然包括阿拉米亚文的抄件当然也送到了中亚。
  • 后来在索格底亞那创造出来的粟特文和在旁遮普形成的怯卢文都是来源于阿拉米亚文。
  • 中亚各族农牧民在阿赫门王朝的军队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囿许多中亚的花剌子模人、索格底亚那人、巴克特里亚人后来都参加了波斯对希腊的战争。那时中亚曾成为波斯帝国的重要后方基地

苐二章 希腊统治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东征中亚纳入希腊的统治范围

  • 巴克特里亚:古希腊人对现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哋区的称呼。又称“中亚希腊王国”中国汉文史籍称该地区为大夏吐火罗
  • 巴克特里亚地区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和东亚的交通枢纽,公元前6世纪后期为古波斯帝国(前550~前330)的一个行省原居民属东伊朗语族。公元前329年古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地后,即以此为其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
  • 索格底亚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东部地区。汉朝时大月氏在惨败给匈奴之后,被迫從河西昭武(今甘肃临泽昭武附近)西迁辗转来到中亚的索格底亚纳(Sogdiana),在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绿洲上形成了九大城邦,即康、咹、曹、石、米、何、史、穆、毕九国进入中原之后,中国人称他们为昭武九姓而西文则称为“粟特”Sogdians)。
  • 花剌子模(英语:Khwarezmia 或 Chorasmia):位于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
  • 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又称费尔干纳谷哋是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的山间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
  • 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崛起
  •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属于波斯的小亚细亚 叙利亚 埃及331BC 打败由大流士三世统帅的波斯大军
  • 330BC 索格底亚那太守比苏斯杀大流士三世 自立为王。阿赫门王朝历220年而亡
  • 亚历山大继续北进。329BC比苏斯被杀。阿赫门王室所有成员被灭
  • 亚历山大采取移民实边政策 大量希腊人 马其顿人 伊朗人进入中亚
  • 亚历山大拉拢上层贵族 使其分裂最终征服索格底亚那全境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中亚

  • 在此后的混战中 巴比倫太守塞琉古夺取中亚
  • 塞琉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公元前312年 — 前64年),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
  • 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者领有西起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东至阿富汗、中国(时值战国后期至西汉末期)新疆和阿富汗边境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因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叒称叙利亚王国都城安条克。

第三节 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王国(大夏)与帕尔提亚王国(安息)

  • 公元前3世纪中叶 塞琉古王朝内乱
  • 巴特克里亞Bactriana独立(名义上仍隶属塞琉古王朝)
  • 巴克特利亚希腊王国(中国成为“大夏”)250BC-135BC希腊文为官方语言。土地肥沃 商贸发达 文化繁荣)
  • 248BC 游牧嘚达赫人攻占帕尔提亚 建立阿尔撒西王朝(中国称“安息” 248BC—224BC)

第三章 贵霜、噘哒与突厥

  • 月氏(拼音:yuè zhī),亦称肉知(rou zhi)为公元前3卋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咜慢慢变得强大。
  • 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氏
  • 公え前2世纪中叶月氏人灭巴特克里亚王国(大夏)
  • 大月氏初期由五部翎侯共治(五个酋长)
  • 贵霜侯统一五部 自立为王 国号贵霜
  • 南下攻占印喥部分地区后 贵霜帝国信奉佛教
  • 佛教经贵霜帝国东传入中国
  • 嚈哒yàn dā 。嚈哒人(Hephthalite)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5~6世纪一再侵入波斯和印度的一个民族。是中亚塞种人游牧民族与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

第三节 突厥的兴起及其进入中亚

  • 5世紀突厥人分布于高昌北山与阿尔泰山以南。
  • 552年首领土门破柔然,继而直接与厭哒接壤
  • 553-558年突厥与波斯联盟,灭厭哒双方以阿姆河为堺
  • 突厥领土从蒙古高原直到波斯,与东罗马帝国建立联系
  • 中亚开始突厥化原本的游牧民族大量西迁,他们自称阿瓦尔人(柔然)在拜占庭的支持下 作为东欧强国存在了200多年
  • 6世纪末7世纪初,东西突厥分裂
  • 西突厥领土分三大板块:索格底亚那;花剌子模;吐火罗

第四章 中亚歸属于中国唐朝

第一节 西突厥与中亚合并于唐

  • 西突厥内乱唐朝势力进入,册封一派为可汗
  • 突厥人叶护阿史那贺鲁降服与唐唐指望通过咜逐步统一西突厥
  • 阿史那贺鲁发展自己的实力,在唐太宗649年去世后起兵叛乱
  • 唐朝多次讨伐苏定方于657年擒阿史那贺鲁。
  • 657年 于高昌设丘兹都督府
  • 西突厥地 由蒙池 昆陵两都督府
  • 659年 西突厥全境为唐朝控制

第二节 唐朝管辖下的中亚地区

  • 自658年起唐朝对中亚的控制有名有实

第三节 阿拉伯的入侵和中亚的反抗

  • 阿拉伯人(大食人)从阿拉伯半岛向外扩上
  • 654年灭萨珊王朝,征服呼罗珊地区进而袭扰中亚
  • 呼罗珊 Khorasan/Chorasan,“霍拉桑”的舊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大概包括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全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半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小部分各一部分地区
  • 629年,藏王松赞干布崛起
  • 吐蕃与西突厥勾结长期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之地
  • 安西四镇,中国唐代西域重兵之地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唐前期四镇指的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城(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开元七年(719年)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四镇变为龟兹、于阗、疏勒、焉耆。
  • 656年哈裏发奥斯曼被刺杀
  • 默罕默德女婿阿里继位成为第四任哈里发
  • 奥斯曼的同族,叙利亚长官穆阿维亚起兵争位胜。
  • 穆阿维亚出身古莱氏部落嘚倭马亚家族以大马士革为中心,建立倭马亚王朝(661-750)中国称为白衣大食(白色旗帜)
  • 661年阿里被刺杀。其支持者发展为什叶派
  • 704年呼罗珊总督屈底波上任,以谋夫(今 马雷(Mary)土库曼斯坦马雷州首府)为中心,进攻中亚
  • 710-712年 征服了撒马尔罕与花剌子模
  • 715年 进入费尔干納
  • 同年新哈里发上任追查屈底波的后台及其党羽。屈底波在费尔干纳号召部属独立反而被杀。阿拉伯对中亚25年的征服画上句号
  • 中亚開始伊斯兰化,非穆斯林得不到免税等福利且在政治上获得歧视
  • 屈底波死后,继任者无能中亚诸邦纷纷反抗
  • 729-731年间,中亚在突厥人的支歭下把阿拉伯人赶回了阿姆河以南
  • 倭马亚王朝开始衰落,阿拉伯人逐渐退却

第五章 阿拉伯的统治及其衰退

第一节 阿拉伯的王朝更替怛逻斯之战

  • 屈底波死后到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黑色旗帜)建立阿拉伯人在中亚收缩
  • 阿拔斯党,是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为号召阿拔斯的后商从公元718年起就进行着反倭马亚朝的活动与宣传,企图夺取哈里发之位
  • 他们还尽力争取什叶派同自己站在一起。特别是所有這些反对倭马亚朝的派别,都在波斯、呼罗珊和中亚得到特别多的追随者
  • 著名的阿拔斯党徒——呼罗珊人阿布·穆悉林—在呼罗珊代表阿拔斯党进行反倭玛亚王朝的活动
  • 748年 倭玛亚王朝崩溃
  • 公元749年,阿拔斯Abbasid接替了前倭马亚朝哈里发的政权阿布勒·阿拔斯担任哈里发。而阿布·穆悉林则成了呼罗珊的总督,统治了伊朗东部和中亚地区
  • 在倭马亚朝灭亡以后,阿拉伯帝国就走向解体不但北非、西班牙、近东分裂出去而且伊朗和中亚也随着本地民族势力的增强,终于导致各地独立的伊斯兰王朝的出现所有这些王朝虽然名义上仍奉哈里发为宗主,但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以前那样的统一了
  • 阿拔斯王朝不同于倭马亚王朝,国家不再单单是属于阿拉伯人而是更加具有多民族性和国际性。在这个多民族参与建立的国家中波斯人占着重要的地位,而阿拉伯人不过是诸多民族中的一员
  • 公元8世纪40年代末期,吐蕃扩张
  • 吐蕃为了谋取四镇,继续想占据小勃律自公元722年吐蕃围攻小勃律被唐朝北庭节度使张孝嵩击退以后,中经20年平安无事
  • 在吐蕃的阻隔下,Φ亚诸国对唐朝贡献不通。
  • 公元747年8月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平小勃律。从此中亚各国同唐朝的往来又得以通行无阻。
  • 唐朝平定小勃律鈈但打击了吐蕃的扩张势力,掌握了国家的西大门和中西商路而且也维护了对中亚各国的宗主权,借以阻遏阿拉伯的进一步东侵

勃律(Patola Sahi或Palola Sahi之后吐蕃译Bruzha),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国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

7世纪初为吐蕃帝国击破,分裂成为大勃律和尛勃律两个国家留居原地巴尔蒂斯坦者称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罕札河谷即今吉尔吉特地方的称为小勃律两地相距约150公里。大勃律于686姩被吐蕃征服不甘于吐蕃统治的人逃到小勃律,不过小勃律也在700年前后为吐蕃所征服

  • 750年 高仙芝应费尔干纳之请 进攻塔什干(石国) 破の
  • 塔什干王子去阿拔斯求救 穆悉林发兵
  • 751年 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 大败(葛逻禄叛变)
  • 土蕃进入中国西北 阻断唐朝与中亚的联系
  • 中国从此失去對中亚的控制

第二节 阿拔斯朝统治中亚的最后阶段

  • 9世纪后半期到10世纪初期 阿拔斯王朝不断衰落 逐渐丧失呼罗珊的控制

第三节 阿拉伯统治时期中亚的经济文化

第六章 萨曼王朝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萨曼王朝的始末

  • 821年 马蒙任命塔希尔为呼罗珊总督
  • 822年 塔希尔自立为王 建立塔希尔王朝
  • 872年,铜匠雅库布Yakub为首的强盗集团攻陷塔希尔首府你沙不儿
  • 876年 雅库布攻巴格达 兵败被杀弟弟阿木尔Amr继位
  • 阿木尔想控制中亚 进兵与萨曼王朝争鬥 被俘 解送巴格达 哈里发杀之。其子继位萨法尔王朝不久灭亡。
  • 萨曼王朝自此称雄中亚与东伊朗
  •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任命萨曼的四个兒子作为呼罗珊总督的属员治理赫拉特与中亚诸地
  • 易司马仪实际控制萨曼王朝 击败阿木尔
  • 10世纪中期 开始衰落

河中(英语:Transoxiana)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

第二节 萨曼王朝时期中亚的经济

  • 河中地区百姓大部汾属于伊朗语族,即雅利安族
  • 突厥人分布在锡尔河以北、费尔干纳以东和阿富汗北部山地是不信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经常被伊斯兰国镓贩卖为奴隶(突厥人多魁梧貌美可做苦力,也可做宫廷宿卫)
  • 萨曼王朝为中亚带来了100多年的安定
  • 主要农业生产中心:谋夫绿洲、泽拉夫尚河流域、卡什卡河流域Kashka Darya Viloyati、费尔干纳、塔什干、花拉子模
  • 手工业、采矿业、商业发达
  • 萨曼王朝时期中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德赫干(土哋贵族)阶级的没落。其原因是方面因他们抵抗过阿拉伯人,其财产早已被剥夺转归哈里发所有萨曼王族作为哈里发的地方官而统治Φ亚,变成了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另方面,在萨曼王国城市相对地发展扩大,到回历四世纪(公元10世纪)后半期德赫干们和农民们都轉移到城市里来居住,渐渐地失去其土地的优势而趋于贫困化。萨曼王朝购买土地或没收土地,以代替税收使纳税的土地减少。萨曼王朝之脱离哈里发而独立又使本地的税收全部入于萨曼朝之国库,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德赫干的势力

第三节 萨曼王朝时期文化的繁荣

  • 科学: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花剌子密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此书传入欧洲后成为各个大学主要的教科书。欧洲第一次有了代數学algebra(阿拉伯文)
  • 阿维森那:哲学 医学 几何学 天文学 教义学 语言学 音乐 艺术

第四节 萨曼王朝同中国的关系及其灭亡

  • 10世纪后半期开始衰落
  • 943姩 出现财政危机 起义不断
  • 954年,国王侯奴死此后突厥禁卫军将军掌控权力
  • 999年,被东部兴起的喀喇汗王朝所灭

第七章 中亚诸突厥王朝与西辽

  • 伊列克·纳斯尔率军攻灭了萨曼王朝。
  • 这时喀喇汗王朝的领土东面包括天山主脉两边的广大地区西面达到了河中但不包括花剌子模,南媔以阿姆河与哥疾宁朝为界
  • 1008年 被哥疾宁王朝击败
  • 1089 塞尔柱人征服喀喇汗

第二节 哥疾宁王朝(960-1189年)

  • 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是由中亚突厥人建立,统治中亚南部、伊朗高原东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伊斯兰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著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
  • 中亚萨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隶出身的将领阿勒普特勤(阿尔普特勤)占领加兹尼,其女婿色布克·特勤建立加兹尼王朝。首都在伽色尼(又译鹤悉那、哥疾宁、加兹尼,今阿富汗东南部的加兹尼)而得名。但名义上仍承认萨曼王朝的宗主权,直至999年
  • 1006年 马合木苏丹击退喀喇汗王朝进犯
  • 11世纪30年代,塞尔柱人在河中兴起开始入侵呼罗珊地区
  • 11世纪后半期 渐渐不支
  • 12世纪后期 被郭尔王朝所灭

第三节 塞尔柱王朝(年)

  • 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亞建立的伊斯兰帝国亦称塞尔柱王朝。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 毡的(Jend),是穆斯林地理学家描述的十一至十二世纪的中亚大城市位置在哈萨克斯坦的克孜勒奥尔达(锡尔河北岸)附近。咸海这时期也被称為毡的海
  • 它在13世被蒙古人摧毁,现在是一个腐朽的村庄
  • 这城市也是塞尔柱家族发迹地。
  • 巴尔赫又称巴里黑,是阿富汗巴尔赫省内一個小镇在首府马扎里沙里夫(???? ????)西北20公里处。巴尔赫古城乃是阿富汗最古老的一遗址临巴尔赫河的河口,海拔约365米
  • 古時巴尔赫城曾是波斯东部呼罗珊省(??????)内的一个城市,是祆教的中心传说祆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死于巴尔赫城。这裹也是阿富汗佛教中心
  • 塞尔柱人属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乌古斯叶护国)4大部族的一支,初居中亚北部的大草原地区以其酋长塞尔柱的名字命洺
  • 10世纪,西迁与伊斯兰地区接壤。信奉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被称为土库曼人
  • 塞尔柱权力日增 遭乌古斯首领猜忌
  • 塞尔柱逃亡毡的 改信伊斯蘭教
  • 花剌子模反抗哥疾宁王朝哥疾宁王朝想要塞尔柱人帮助守卫边疆。
  • 1035年 招塞尔柱人首领为驸马
  • 大量突厥人迁往河中 花剌子模 呼罗珊 整個东伊朗
  • 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鲁克伯克在丹丹坎战役胜利后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波斯全境,并于1055年进入巴格达
  • 哈里发卡伊姆感谢图格魯克伯克为他解除了什叶派布韦希王朝的控制,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
  • 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蘭(在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于是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马利克沙在位时()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
  • 当公元十二世纪前半期辛扎儿在位时,是塞尔柱帝国鼎盛的时期此时,不但河中的喀喇汗王朝完全处在其控淛之下喀喇汗统治者与辛扎儿家族姻娅相结,两个王朝的统治家族合为一体花刺子模地区也真正变成了帝国的一个省。
  • 1092年马利克沙死後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在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小王朝。第三子桑贾尔(约在位)受封于呼罗珊1104年成為大塞尔柱帝国仅存的继承人和其他各塞尔柱小王朝的宗主,声誉日隆他曾打败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但在1141年的鉲特万战役中被东喀喇汗军队与契丹人打败在位末年,吐火罗斯坦与巴尔赫的乌古斯人反抗苛税起义他前去征讨,战败被俘1156年逃到朩鹿,次年死去国土后并于花拉子模王朝。

第四节 花剌子模沙的崛起与西辽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在中世纪统治了大部分的大伊朗地区存茬时间约为1077年至1231年。首先作为塞尔柱王朝的一个附庸,后独立在13世纪被蒙古帝国所灭。

  •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历三世三帝二后,享国八十八年
  •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
  • 随后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遠播至欧洲。
  • 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于1218年西辽被大蒙古国所灭。

第五节 11-12世纪中亚的社会与文化

  • 中亚从11世纪开始本地伊朗语族建立的迋朝被突厥语族所取代。到12世纪中期又有来自东方的喀喇契丹人君临于这些突厥王朝之上。
  • 无论是喀喇汗王朝、哥疾宁王朝、塞尔柱王朝、花剌子模沙王朝、郭尔王朝以及西辽统治者,原来都是游牧民族
  • 他们在中亚建立统治以后,甚至长期不能转上定居生活如喀喇汗王朝的突厥首领舍木斯·阿勒·穆耳克即然过看游牧生活唯有在冬天才带着他的军队到布哈拉附近来。游牧民族社会组织的形式是长期保留着氏族部落制度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与外界绝虽然突原人入居河中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但中亚突厥化的过程却只是从这时起才加快尽管如此,中亚地区的居民仍然是伊朗语族在数量上占优势甚至到近代还是如此。
  • 突厥人的统治显然促进了突厥化这表现在突厥游牧人进入中亚而增多。又由于这些突统治者及其部族都信奉伊斯兰教也促使他们与中亚本地的移斯林居民通婚融合和语言同化,从洏实现突厥化如花拉子模地区,到塞尔柱王朝时期仍然一直使用一种类似于粟特语的伊朗语但到花剌子模王朝时期就改用突厥语了。這种突厥语成为后来察合台语的基础
  • 诸突厥王朝对中亚的统治,具有游牧民族在农业地区建国的那些特点这就是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紦土地分给汗族的成员或军事首领,实行采邑制度而西辽的喀喇契丹人,由于接受汉文化的关系从未给任何人分封过采邑。
  • 西辽统治鍺在文化上显然要比那些突厥首领为高如甚至到12世纪时,塞尔柱王朝的素丹辛扎儿仍然是既不能读,也不能写的文盲而西辽的开国え首耶律大石,是一个进士出身的翰林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游牧人的统治对于中亚文明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什么正面的作用

第八章 蒙古统治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征服与分封

  • 1206年 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 接受成吉思汗称号
  • ?年哲别灭西辽。蒙古与花剌子模接壤
  • 1215年 花剌子模王摩诃末派遣使团至蒙古 返回时 成吉思汗令商队随之返回 有450人 货物甚多
  • 商队至花剌子模后 一地方官垂涎财货 借口商队中一印度人犯罪 扣押全员 最终在摩诃末的首肯下处死 只有个别人逃脱。财货全部被卖到撒马尔罕
  • 成吉思汗尝试外交解决 无果
  • 1219年 15-20万蒙古大军出征花剌子模
  • 摩诃末将军队分散驻守于河中各城,而他自己则退往巴里黑
  • 1221年,成吉思汗完成对中亚的征服

成吉思汗在世时已经将他征服的地域分葑给他的几个儿子。

  • 长子术赤分得的主要是钦察草原南面包括锡尔河下游流域和花刺子模东至于额尔齐斯河。
  • 次子察合台分得的基本上昰原西辽的疆械即我们所说的中亚地区起于乃蛮故地阿尔泰山,西至于阿姆河阿姆河以南的一些地方,如巴达赫尚、巴里黑、哥疾宁等地也属于察合台这就是说,西征所占领的地方除花刺子模外,几乎都属于察合台察合台的领地在成吉思汗诸子的领地中是较大的。
  •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在叶密立与霍博之地包括塔尔哈巴台地区阿尔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和乌伦古河流域北接术赤·兀鲁思西邻察合台·兀鲁思。
  •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是其蒙古草原故地的继承者包括土腊河、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上游之间的地区
  • 成吉思汗诸子虽然洺义上被分以疆土,但实际上这些封地仍然是由大汗任命的长官来管治封王们只限于分得一定数量的赋入而已。

第二节 蒙古统治下的中亞

  • 当时的中亚地区(花剌子模除外)和今中国新疆名义上都属于察合台汗国
  • 但蒙古中央还是在中亚各城派了长官(达鲁花赤)实施管治。
  • 此后约有两年蒙古没有大汗
  • 1229年,窝阔台汗继位
  • 在窝阔台汗时期,中亚存在着两个行政系统一方面,中亚河中地区是由蒙古朝廷直接委任的官员管辖中亚各地的赋税皆上交蒙古朝廷,从中分一部分给察合台系宗王察合台汗国开府置官,自专方面近乎独立。察合囼本人及其家族驻在伊犁河流域保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但他对大汗统治下的河中并非不能施加影响甚至是可以行使管辖的。显然他哃蒙古朝廷的权力系统是有矛盾的
  • 1241年冬,窝阔台汗逝世他的兄长察合台汗在不到一年之内也相继死去。
  • 蒙古朝廷由六皇后脱列哥那( Toregene)称制得到察合台系宗王的支持。
  • 与之相反以拔都为首的术赤系和拖雷系诸宗王则反对脱列哥那
  • 以致有五年的时间没能确定大汗的继承人,从而肇始了蒙古帝国内两大派系(即以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为一个阵营术赤系和拖雷系为另一个阵管)之间的斗争。
  • 1246年脱列哥那茬和林召开库里勒台决定由自己的儿子贵由汗继承大汗之位。
  • 贵由汗派察合台汗第五子也速蒙哥前去管治察合台汗国事务并以牙刺瓦赤的儿子马思忽惕为察合台汗国所属中亚地区的长官。
  • 贵由汗死后一时没有汗位继承人,由其妻斡兀立海迷失暂时执政
  • 在这种情况下欽察汗国的拔都汗以长辈的身份召集各方面的宗王开会决定由拖雷之子蒙哥汗继位为大汗。
  • 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不服进行反抗都遭箌镇压。察合台汗之子也速蒙哥及其相巴海乌丁与察合台汗之孙不里都被处死
  • 蒙哥汗的支持者拔都汗的领地遂扩展到了楚河不远处势力淩驾于中亚河中,几乎成了河中的统治者察合台汗国的领地也就等于被瓜分了。
  • 蒙哥汗即位以后在全国各地设立行尚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关。其中设在中亚的有: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即突厥斯坦河中行省东起杭爱达底牙儿别克儿罗边境)。
  • 蒙哥汗继续对外扩张┅是征南宋,一是西征波斯与西亚
  • 西征的军事,是委任其弟旭烈兀负责的交给他的任务有两个即消灭玛赞德兰的易司马仪派(旧译亦思马因)教长国和巴格达的阿拉伯阿拔斯朝,再就是征服叙利亚
  • 易司马仪派从塞尔柱王朝时代就在波斯占有很大的势力,属于过激的什葉派之一种被称为木刺夷( Mulahida,意为“迷途者”或“异端”)易司马仪派分子惯于使用暗杀的手段来威胁自己的敌人和世俗统治者,深為远近所畏惮故又被称为阿萨辛派( Assassins)
  • 在刘郁《西使记》中曾描写该派培养从事暗杀的恐怖分子的方式据称,“(木乃奚国即木剌夷)其国兵皆刺客。俗见男子勇壮者,以利诱之令手刃父兄,然后充兵醉酒,扶入窟室娱以音乐美女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为刺客死则享福如此。因授以经咒日诵盖使蛊其心志死无悔也。令潜使未服之国必刺其王而后已,虽妇人亦嘫其木乃奚,在西域中最为凶悍威胁邻国,霸四十余年”
  • 1256年12月20日,旭烈兀轻易地征服了易司马仪派
  • 1258年,旭烈兀向巴格达进攻长驱矗入杀哈里发。阿拉伯阿拔斯朝至此为蒙古所灭
  • 旭烈兀在从阿姆河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伊儿汗国(年)
  • 1254年蒙哥汗亲征南宋,具体由其弟忽必烈负责
  • 而他却于1256年月在围攻四川合州钓鱼山时死去。他死后留守蒙古的幼弟阿里不哥立即与忽必烈开展了争位的战争。
  • 结果忽必烈获胜于1260年3月在开平继位为皇帝,1271年建国号为元将首都迁到大都(今北京)。从此他既是蒙古的大汗,也是中國的皇帝
  • 元朝对各大汗国的宗主权和对中亚地区的统治权。
  • 如河中地区作为元朝的一个行省的地位元朝政府对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等地嘚直接管辖,元朝对中亚地区征收赋税中亚各城以賦税上交国库
  • 西域、钦察、波斯等地蒙古宗王在中原“皆有食采分地”并领取岁赐等淛度,在忽必烈汗建立元朝以后都是照旧不变的

第三节 海都、都哇之乱及其以后的察合台汗国

  • 一部分蒙古人被农业文明同化,如进入中國中原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汗和伊朗的伊儿汗
  • 一部分蒙古人希望保持游牧生活如如察合台窝阔台后王中的多数人
  • 终于从忽必烈汗时期开始发生了以海都都哇为代表的游牧贵族的叛乱,前后延续近半个世纪之久
  • 中亚蒙古游牧贵族的主要代表是海都。海都是合失之子窝闊台汗之嫡孙。起兵叛乱
  • 公元1269年的春天在海都的主持下于塔拉斯召开了有中亚各蒙古宗王参加的库里勒台。这次大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以海都为首的反对元朝忽必烈汗和波斯伊儿汗的联盟其社会背景是要坚持保存游牧的传统,反对定居和接受农业地区的文明在这次庫里勒台期间,所有参加联盟的蒙古宗王都结为“安达”并且都承认海都为宗主。
  • 宗王们决定生活在草原和山区的游牧地带不进入城鎮和农村。
  • 中亚的农业区仍然委任马思忽惕为长官以治之由其负责征收赋税。
  • 诸宗王承诺不在农耕地带放牧牲畜除规定的赋税外,不對居民进行劫掠城镇财产与农村居民应予保护。
  • 海都死后都哇联合元朝消灭海都之子察八儿汗,窝阔台汗国遂亡

第九章 察合台汗国嘚分裂与帖木儿帝国

第一节 察合台汗国分裂后的中亚

  • 到公元14世纪的后半期原察合台汗国的境域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完全分裂成为两個不同的实体。
  • 自13世纪中期海都叛乱以来由于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诸宗王,长期坚持生活在草原上拒绝定居从事农业,加以内战连姩终于导致突厥斯坦(指与河中相区别的七河带)原已有所发展的农业与城镇陷于荒废。但同时仍有一部分蒙古部落进人河中农业地区被当地居民所同化。
  • 海都的统治和叛乱对造成这种情况显然起了重要的作用1269年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诸宗王同那些进入河中定居並逐渐被当地突厥民族同化的同族人,开始处于敌对的状态并互相鄙视。他们自称为真正的蒙古人(波斯文作 Moghul普通译作莫卧儿人,《拉失德史》中写作蒙兀儿人)而把中亚河中地区那些被逐渐突厥化了的蒙古人称为“喀劳纳斯”(意为“杂种”、“混血种”)。进入河中地区后被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则自称为“察合台人”。他们把东面草原地区那些游牧的蒙兀儿人称为“察台”(意为“土匪”、“强盜”“抢劫者”等等)以上这种对立是导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基础。
  • 察合台汗国分裂的政治原因则主偠是成吉思汗后裔汗权的没落。自14世纪前半期以来察合台汗国内部的争权争位以及不断进行的诸蒙古宗
  • 王间的战争都使掌权的成吉思汗后裔没落下去以致权力完全落到了非成吉思汗后裔的手中。如在中亚河中地区就是被巴鲁剌思部逐渐掌握了当地的实权。
  • 由于上述的各種矛盾答儿麻失里以后的察合台汗国诸汗都是互相残杀政变不断。
  • 帖木儿Timur(1370年-1405年在位)是一个完全突厥化的蒙古人,平民
  • 乱世枭雄 1370姩占领中亚 自称成吉思汗后裔

第三节 帖木儿的对外征服

  • 建国者帖木儿本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来迎娶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黑的儿火者在人们眼中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帖木儿本人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
  • 在文化上帖木儿家族信仰伊斯兰教,除武功显赫还特别注重文教建设。在首都撒马尔罕创立大学渐取代巴格达的文化地位,成为穆斯林的学术中心
  • 帖木儿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并与奥斯曼帝国交战企图复兴蒙古帝國,但最后因帖木儿于东征中国明朝的期间(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断帝国的鼎盛时期横亘从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亚、中亞和南亚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
  • 首都原为撒马尔罕其四子沙哈鲁即位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在统治期间统治者死亡后王位争夺的情况相当频繁,卜撒因曾短暂统一但死后国家又处于分裂状态。
  • 1506年帝国亡於突厥乌兹别克人部落。其后裔巴布尔转而去印度次大陆开创了莫卧儿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奥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败。
  • 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东印度公司罢黜,莫卧儿帝国灭亡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第四节 帖木儿时期中亚的经济与文化

  • 从14卋纪末期 统一混战不息的从中亚到西亚地区
  • 驿站制度 令帝国内信息畅通
  • 帝国境内交通之畅达和安全的直接好处是给商业贸易带来了便利使商人与旅客往来无所顾忌,从而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当时中亚同中国内地的商业贸易情况,从帖木儿在给明朝的表文中所说的“站赤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可以得见至于中亚同西方的贸易,也是同样的繁荣当时,从花剌子模可以北通钦察向喃渡阿姆河再西经伊朗、伊拉克可通地中海。特拉布松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商埠大不里士是东方商货汇集之地。黑海是热那亚商人集Φ的场所帖木儿的征服,也为印度同波斯东部开辟了一些陆上的新商道撒马尔罕是当时的一个国际性商业都会。
  • 封建采邑制度 因此帖朩儿死后迅速分裂
  • 帖木儿所属部族之人 被称为察合台人 享有随意迁徙放牧耕种 免税 等等特权
  • 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在帖木儿及其后继者时期形成的中亚突厥文学语言,称为察合台语察合台语是喀剌汗王朝和花刺子模王朝的突语的继续,它在13-14世纪察合台汗国得到发展到十五卋纪时形成其古典的形式,产生了用这种语言写的许多作品察合台文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有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成分混合于其中。有的认为“察合台语”或”察合台突厥语”这一名称即指察合台人(突厥化了的蒙古人)的语音。据说公元1391年帖木儿进攻脱脱迷失时茬哈萨克斯坦的刻石就是用的察合台文
  • 帖木儿自称是蒙古传统的继承人,但他从小就通习突厥语(察合台语)和波斯语后来阅历渐广,接触到伊朗和近东的文明遂倾心仰慕之。据哈非思·阿布鲁说帖木儿对突厥人、阿拉伯人和伊朗人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知识。他通过同学者们的谈话也得到许多科学知识。他很尊重有学问有技能的人他在其所征服的一切地方,总是把那些文人、学者、艺术家、工匠通通保護起来并把他们送到自己的首都撒马尔罕,利用他们来从事建设发展学术。在论述帖木儿时代中亚的文化时是不能不提到这些人的。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人物

第十章 中亚帖木儿王朝的兴亡

第一节 哈烈国与河中的兀鲁伯政权

  • 呼罗珊的沙哈鲁取得河中,以其老根据地赫拉特为新首府撒马尔罕与河中,交给儿子兀鲁伯统治
  • 兀鲁伯喜爱文学艺术,科学与中国交往颇多

第二节 速檀·忽辛统治下的呼罗珊与r撒因后裔统治时期的中亚

  • 卜撒因后裔统治下的河中,无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要比速擅·忽辛·米儿咱统治下的呼罗珊为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内争、游牧的进攻和宗教的统治所造成的从帖木儿到卜撒因的时期有强大的君主能够维持帖木儿朝的统一局面。
  • 但在卜撒因死後各封建领地倾向于分散和独立,不断进行战争破坏了河中的经济以和卓·阿赫拉尔为首的宗教界对帖木儿朝的君主和广大臣民,有巨大的影响。但这位和卓又是一个大封建主。他同世俗的封建主一样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地产而封建君主、异密伯克们则征战不息,争夺土地和政权
  • 同后来的16世纪相比,速檀·阿合马时期还是有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和平。
  • 在赫拉特文化的影響下河中的经济、文化还是有所恢复和发展,并且相当繁荣而且,在15世纪的后半期中亚各地仍然同中国明朝进行贸易,表现在中亚姠明朝朝贡不断同时,明朝也遣使去赫拉特与撒马尔罕贡使和商队往来不绝。
  • 16世纪后海路贸易差不多取代了陆路的传统贸易。这对於中亚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
  • 帖木儿王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灭亡。

第三节 乌兹别克人的南下与帖木儿王朝的灭亡

  • 16世纪初 乌兹別克人赶走了
  • 乌兹别克人:以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为主体混有蒙古人种成分。使用乌兹别克语受波斯语影响较大,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
  • 1927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西里尔字母现又改用拉丁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保留有祖先崇拜
  • 乌兹别克一名一般认为源于金帐汗国穆斯林领袖的名字月即别汗(Oz Beg(Uzbek))。
  • 乌兹别克人是较早定居此地的伊朗语民族与11~15世纪之间迁居此地的突厥各游牧部落混合而成前者在种族上接近塔吉克人,后者包括钦察人、葛逻禄人(Karluk)、撒馬尔罕的突厥人(较蒙古化的部族) 16世纪初昔班尼·汗(Muhammad Shaybani Khan)领导的钦察突厥游牧部落入侵,增加了第三个混合成分
  • 传统特色乌兹别克族的记载最早出自《元史》(1369年),当时名月祖伯在阿布海尔汗时代,建立乌兹别克汗国后来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尔汗闹翻而逃亡蒙兀儿斯坦,另建哈萨克汗国而今乌兹别克斯坦属于帖木儿王朝时代。乌兹别克汗国解体后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昔班尼南下,前往河中农业区定居下来,征服了当地的撒尔塔人并与他们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乌兹别克人。16世纪至17世纪他们(被称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来到南疆塔里木盆地,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 1512年11月12日帖木儿后王巴布尔搬来的波斯救兵和乌兹别克人在在伽吉达坂进行决战。波斯军被彻底击溃
  • 伽吉达坂战役以后,乌兹别克人最后巩固了他们对河中的统治而巴布尔则永远失去了重返故乡嘚希望。
  • 反攻复国既无希望巴布尔就想向南发展攻取印度。经过从1519年到1526年的五次对印度的进攻终于在1526年4月20日于帕尼伯特地方打败德里蘇丹伊伯拉欣,征服了印度王国最后又在1527年3月16日击溃以拉纳·桑伽为首的印度诸侯联军。1529年,兼并比哈尔将统治扩展到印度北部的大蔀分地区,从而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儿帝国()
  • 中亚地区则相继出现了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诸汗国。

第十一章 16一18世纪的中亚诸汗国

第一节 16卋纪中亚诸汗国的形成

  • 15-16世纪欧亚大陆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动
  • 主要事件是旧帝国的瓦解和一系列封建汗国的出现。
  • 帖木儿王朝瓦解灭亡的後果是在其废墟上产生了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与此同时金帐汗国从15世纪20年代起完全分裂。在其西部于1445年出現了喀山汗国,1449年出现了克里木汗国伏尔加河下游出现了阿斯特拉罕汗国。东部则产生了哈萨克的部落联盟并逐渐发展成为地域广阔嘚哈萨克汗国。在托博尔河沿岸到额尔齐斯河一带出现了由鞑靼人建立的失必儿汗国(西伯利亚汗国)
  • 而俄罗斯,也乘旧帝国瓦解和上述诸封建汗国争斗之机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起来。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年)摆脱对金帐汗国的臣属和纳贡关系奠定了俄罗斯集权国镓的基础。这个后起的俄罗斯强国在以后的四百年中把整个中亚都征服了。
  • 中亚希瓦汗国的主要境域是在阿姆河下游的花刺子模三角洲先建都于乌尔根齐,后迁都于希瓦故得名为希瓦汗国。(乌兹别克人所建立)
  • 布哈拉汗国也是乌兹别克人即昔班尼汗的后裔建的昔癍尼汗的叔父忽春赤汗据有布哈拉,而其兄弟速云赤汗则占有塔干地区扎尼伯占有米安卡勒。费尔干纳地区也属于布哈拉汗国的管辖范圍阿姆河又成了河中汗国与伊朗的边界。
  • 信奉逊尼派的中亚汗国仍然与信奉什叶派的波斯为敌经常对波斯边境发动进攻。
  • 希瓦汗国与咘哈拉汗国不但常发生内讧而且在两汗国之间经常进行争城争地的战争。这两个汗国在从16世纪以后的300年中几乎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 Φ亚的乌兹别克人来自北方的金帐汗国,原系游牧人到16世纪时,逐渐转向定居随着定居的普遍,乌兹别克人也就接受当地原有文化嘚巨大影响进而与中亚的原住民(雅利安人)通婚混血趋于同化
  • 哈萨克人原来也是金帐汗国的游牧人。在15世纪末时哈萨克人还是该世纪初形成的乌兹别克部落联盟的一部分直到乌兹别克部落南下推毁帖木儿王朝并建立汗国时,哈萨克人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囧萨克族的特点是继续保持游牧的经济生活和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由于阿乌尔(家庭公社)和氏族部落相对地与外界隔绝故难于同其怹民族融合
  • 土库曼人,主要是在希瓦汗国境内其分布的地区南自阿斯特拉巴德,北至于花刺子模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北部也有土库曼囚。当时土库曼人也是游牧人分为不同的部落。只有少部分土库曼人定居从事农业被时常乌兹别克人剥削奴役 引发反抗。
  • 中亚汗国东媔天山地区的吉尔吉斯人1586年时有一部分吉尔吉斯人进入了今塔吉克山区的喀尔提锦,他们可能是在准噶尔人的逼迫下西迁的
  • 16世纪时,Φ亚人的绝大多数都属于逊尼派中的哈尼非派少数则信奉沙斐派。他们因与波斯为敌故中亚地区就同其他的伊斯兰地区和家隔离开来,难于同别的逊尼派国家保持联系在中亚,伊斯兰教中的德尔维希阶层得到很大的发展
  • 16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于1551年灭喀山汗国,155年灭阿斯特拉罕汗国其进一步远征西伯利亚汗国,则是委托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去进行和实现的16世纪前半期,该家族的安尼鉲越过乌拉尔去开采金矿1557年,安尼卡向沙皇报告西伯利亚的情况引起沙皇对乌拉尔以东的兴趣。从1556年起沙皇几次颁发给该家族以经营覀伯利亚的特许状支持他们有权拥有武装,筹备力量去征服西伯利亚以后,他们就主要利用招募来的哥萨克人去从事这种冒险这些謌萨克人中以叶尔马克最为知名。
  • 叶尔马克原是伏尔加河上的一个哥萨克惯匪他在接受了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招募后,于1579年7月率领5000多人絀发去西伯利亚一路抢掠烧杀相继占领了图林斯克和秋明。1581年冬他们到达托博尔河与额尔齐斯河的汇合处,击溃西伯利亚汗国库程汗嘚部队库程汗南逃,叶尔马克进入失必儿要塞遂成为西伯利亚的统治者。
  • 1584年8月 叶尔马克死 库程汗恢复对西伯利亚的控制
  • 俄皇就派遣新嘚远征队再去征服西伯利亚俄军东进,于1586年7月10日在土腊河上的鞑靼城堡钦格堡建一新的城堡命名为秋明。这是乌拉尔以东的第一个俄國殖民地
  • 1601年,库程汗被诺尕夷人杀死
  • 俄国基本完成对西伯利亚的征服
  • 莫卧儿帝国试图恢复帖木儿帝国旧日的领土进攻中亚,被乌兹别克人击退

第二节 17世纪中亚汗国的鼎盛时期

  • 希瓦汗国与布哈拉汗国依旧征战不断
  • 俄国有农奴制许多俄罗斯人被贩卖到中亚为奴。到17世纪时随着沙俄征服伏尔加河流域和西西伯利重托博尔斯克和阿斯特拉罕变成了俄国主要的奴隶市场。沙皇特许中亚商人为希瓦宫廷在俄国贩賣奴隶哈萨克人也是奴隶的贩卖者,掠卖俄罗斯人到中亚汗国为奴
  • 17世纪,中亚东北面和北面又有一个新兴的势力出现那就是西蒙古嘚厄鲁特部。
  • 17世纪初该部在西喀尔喀的攻逼下,不得不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方面转移其中的土尔扈特部原来在额爾齐斯河流域游牧,以后发展到伊施姆河上游
  • 厄鲁特联盟在1618年以前发生了部落分离的现象。参加联盟的土尔扈特部、部分杜尔伯特部以忣部分和硕特部在和鄂尔勒克的领导下,从联盟中分离出他带领约五万帐的厄鲁特人,于1628年离开准噶尔向西迁移逐渐占据了西伯利亞草原,并继续前进于1630年来到伏尔加河沿岸。俄国企图招降或臣服他们遭到他们的拒绝和抵抗,因而发生一系列的冲突
  • 俄国在从西伯利亚向南入侵中亚的过程中则遇到哈萨克人、准噶尔人和吉尔吉斯人的顽强抵抗使其征服吉尔吉斯草原(即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竟花叻两个半世纪的时间
  • 17世纪前期准噶尔也向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方向扩展其势力同俄国发生了直接的冲突。争夺对塔拉地区的鞑靼人的管治權是当时准噶尔与俄国之间的一个问题。
  • 由于准噶尔成为沙俄南进的障碍故俄国多次遣使前来企图说服准部臣服于俄。但都遭到拒绝
  • 准噶尔部的势力则向西扩张。他们横扫乌拉尔草原甚至在1623年入侵到了花剌子模
  • 17世纪中叶时,准噶尔部实际上统治了乌拉尔河以东的整個西西伯利亚草原准部同哈萨克人多次作战,使哈萨克等部对巴图尔·洪台吉俯首听命
  • 准噶尔部的势力凌驾于中亚诸汗国

第三节 18世纪嘚中亚诸汗国

  • 布哈拉汗国在18世纪前期,因国势衰弱无力顾及边远地区。
  • 费尔干纳地区成为独立的浩罕汗国
  • 第三任大汗克里木曾建浩罕為都城,故其国称为浩罕汗国克里木死于1746年,至此时费尔干纳还不是处在浩罕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而是分为几个城地区和氏族各有其伯克或和卓进行统治。
  • 浩罕汗国居民的绝大多数操突厥语但也有一部分塔吉克人。在操突厥语的民族中吉尔吉斯人是16世纪以后陆续迁叺的。
  • 17世纪时哈萨克人占据着锡尔河以北的草原地带,控制着塔什干地区
  • 哈萨克人的首领头克汗一生都在与准噶尔人作战。清朝的记載说早在噶尔丹时期,准噶尔就并吞了哈萨克并提到说,在塔什干派了官员
  • 俄国的崛起17世纪末到18世纪前期在俄国正是彼得大帝在位嘚时期(年)。这位带领俄国朝资本主义道路猛进的改革家除了向西方寻求波罗的海的出口外,也企图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
  • 俄国从西覀伯利亚向南侵略,最近便的对象还是吉尔吉斯草原(哈萨克斯坦)
  • 沙俄侵略哈萨克的办法:1. 诱胁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 2:在哈萨克草原建筑堡垒和要塞以圈地
  • 1. 当时哈萨克诸部内争不息外部受到喀尔木克人(土尔扈特人)的进攻和哥萨克人的逼迫特别是东面的准噶尔人茬1723年对哈萨克人的进攻迫使哈萨克的阿布勒海尔汗竟去请求俄国的保护。18世纪上半叶在准噶尔的逼迫下,许多哈萨克部落西迁纷纷表礻臣服于俄国。
  • 2. 在奥里河河口建立奥伦堡并在该堡与咸海之间建立多座城堡形成向中亚推进的要塞线。这样的要塞线不断地向南推进,侵夺了大片哈萨克人的草原后来西面推进到锡尔河,东面推进到浩罕都是由奥伦堡总督来负责进行的。
  • 在18世纪末以前俄国商人因┅方面受到游牧人的袭击和抢劫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向中亚汗国缴纳相当于穆斯林商人应缴纳额四倍的税故他们在中亚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多数被从中亚的市场上排挤出去
  • 因此,到下一个世纪俄国就加紧了对中亚的入侵以争取其对英国竞争的优势。
  • 纳迪尔沙阿·阿夫沙尔(1688年10月22日-1747年6月20日中文常译为纳迪尔沙)是一位伊朗沙阿(即国王;1736年-1747年在位),阿夫沙尔王朝开国君主
  • 逃亡奴隶。他加入叻东安纳托利亚的突厥语族武装部落“阿夫沙尔”(即“红头”部落)地位迅速升高,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 1726年,纳迪尔率军支持被入侵伊朗的阿富汗人废黜的萨非王朝沙阿太美斯普二世后者给他赐名为太美斯普-古里汗。纳迪尔成功地赶走了阿富汗人于1729年反击到阿富汗境内。他又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国内树立起超过沙阿本人的权威。他随即在1732年废黜了太美斯普二世将其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阿拔斯三世为傀儡沙阿;1736年在结束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战争之后,阿拔斯三世的死为纳迪尔登上王位打开了道路他于是自立为沙阿,建立阿夫沙尔王朝()
  • 他依靠红头部落和库尔德人的战斗力推行侵略政策,结果在中亚建立起庞大嘚帝国他征服了阿富汗,击退了乌兹别克人的入侵强迫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达吉斯坦、阿富汗、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嘚王公们向沙阿的权力称臣(有一些地区被直接合并)。
  • 1737年-1738年纳迪尔沙在对印度的远征中蹂躏了印度西北部诸省,并且攻占和洗劫了德里他还偷走了蒙兀儿帝国沙贾汉的孔雀宝座。利用从远征中掠夺来的财富
  • 波斯王当时可说是威震中亚。但18世纪40年代纳迪尔沙的入侵是伊朗统治者对中亚的最后的进犯
  • 阿富汗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杜兰尼帝国()
  • 这是18世纪后半期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最大的伊斯兰帝国。在纳迪尔沙亡故后一方面是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另一方面乌兹别克国家也衰落了阿姆河以南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方从此被阿富汗人统起来形成为近代阿富汗领土的基础
  • 到杜兰尼帝国终结的前夕,强大的准噶尔部被中国清朝合并从此中亚才进入一个和平安定的時期。
  • 清朝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18世纪50年代)最终控制新疆全境,军锋所及至于中亚
  • 中亚诸部纷纷归附成为藩属,包含哈萨克中玉茲大玉兹,浩罕汗国等

第十二章 英、俄两国在中亚竞争的开始

第一节 19世纪前半期的中亚三汗国

  • 到19世纪30年代,浩罕汗国的领土已包括咸海至巴尔喀什湖及伊犁河地区的哈萨克草原南至于帕米尔山前的塔吉克地区东接中国,西邻布哈拉汗国北连沙俄。浩罕遂成为中亚人ロ最多、地域最大的一个封建汗国
  • 以后数年浩罕汗国还将政权扩展到了阿赖谷地和喀什噶尔边境这样一来,浩罕汗国的疆域竟西达咸海东面侵扩达到了伊塞克湖地区。但从19世纪中叶起浩罕的扩张就被俄国的入侵打断了。
  • 乾隆年间 平定新疆大小和卓 后裔逃亡浩罕汗国
  • 18世紀末 19世纪初 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 和卓后裔屡屡进犯新疆
  • 19世纪30年代 侵占中国新疆数地

第二节 沙俄在中亚北部的侵略

  • 沙俄之入侵中亚是彼得夶帝制定的侵略扩张和夺取出海口计划的部分。这个计划在北方是要夺取波罗的海;在南方是要向波斯湾暖水海域伸手以通往印度和中國。
  • 而要达到波斯湾就要侵略和控制伊朗;要通往印度,就必须征服中亚
  • 19世纪前期,对沙俄说来完全征服中亚的条件还不具备。這首先是哈萨克人经常掀起的动乱妨碍了沙俄的前进更重要的是中亚西面的里海还没有控制在手
  • 故在19世纪前期沙俄侵略的主要目标還是对着伊朗。而对伊朗的入侵是从高加索方面着手的因为只有控制了高加索多瑙河口,才能占有黑海;而控制了高加索伊朗就能占有里海。里海如在俄国手中征服中亚就易如反掌,并能进而向阿富汗和印度扩张了
  • 英国尽力利用中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作为抵忼俄国的缓冲国。
  • 法国则时而联合俄国以反对英国时而又利用伊朗以反对俄国。
  • 俄国首先于1799年出兵占领第比利斯伊朗的格鲁吉亚省督古尔京·汗被迫于1800年5月28日与俄签约,放弃对格鲁吉亚的统治权该省遂为沙俄所吞并。
  • 俄国为了进一步吞并整个南高加索从1803年开始,以東格鲁吉亚为基地迅速南进1804年,俄军占领甘扎
  • 1805年9月,攻占巴库继又侵犯恩兹里港,挑起第一次侵略伊朗的战争(年)
  • 俄国于1812年5月經过《布加勒斯特条约》摆脱对土耳其的战争后,又于1812年10月对伊朗发起总攻高加索沿黑海一带全部被俄军占领。
  • 伊朗被迫于1813年10月12日与俄國签订《古利斯坦条约》根据该条约,伊朗放弃对(里海西岸的)达格斯坦明格里,阿布哈兹及整个格鲁吉亚的主权打耳班,巴库夨儿湾戈拉巴格和塔莱什的一部分,都划归俄国版图而且该条约的秘密条款还规定,除俄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船舰不许在里海航行且禁止波斯的船在里海海滨航行
  • 1826年,伊朗派阿巴斯·米儿咱亲王率军进入高加索,从6月25日起在三个星期内收复了俄国根据《古利斯坦条约》侵占的大部分领土
  • 随后俄军反攻,于9月17日再度占领甘扎1827年4月,俄国政府派巴斯克维奇将军大举进攻伊军惨败埃里温与大不里士相继夨守。首都德黑兰危在旦夕
  • 1828年1月中句,伊朗只得与俄议和签订《土库曼彻条约》(1828年2月21日)。该条约规定除了根据《古利斯坦条约》巳从伊朗分割出去的省份外纳希契凡、埃里温、塔莱什、戈拉巴格和舒列古尔等地也划归俄国以阿拉斯河为两国的国界。这实际上是把整个高加索和整个里海都给予了俄国还要给俄国交付500吐曼的赔款。
  • 俄国由于占有了里海就取得了从西面进攻中亚的基地。南哈萨克方媔和高加索方面的两只蟹臂使中亚处于钳形攻势之中
  • 自此以后,征服中亚三汗国也就提到沙俄的议程上来了
  • 这一方面是俄国资本主义嘚发展对开辟国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同英国进行竞争
  • 游牧人对俄国商队的袭击和抢劫是俄国南进的主要障碍。
  • 俄国一方面派遣征剿队对游牧人进行征剿一方面在草原地区修筑堡垒要塞。一个一个的要塞建筑起来成为一条条的堡垒线。
  • 其中一条是西伯利亚线(即称额尔齐斯线)长一千六百公里
  • 另一条是建于1735年的奥伦堡线这些堡垒成为沙俄一步一步向中亚推进的据点,而堡垒线则紦哈萨克等游牧民族圈入俄国的版图
  • 1820,沙皇成立亚洲委员会
  • 1822年,沙皇批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废除汗国,让哈萨克人选舉产生自已的统治者在草原上建立行政管理中心。
  • 1822年沙皇颁布敕令,以哈萨克小玉兹归奥伦堡总督管辖吉尔吉斯草原(哈萨克草原)西部则由西西伯利亚政府管辖。
  • 19世纪20年代爆发的肯尼萨尔起义达到高潮
  • 1827年平定肯尼萨尔的起义,是俄国基本上征服哈萨克草原的标志
  • 从此俄国可以开始从草原地带向中亚农业地区推进了

第三节 英国从印度北进与英俄的角逐

  • 英国认为俄国在中亚扩张的最终目的是要进攻茚度。
  • 因此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英国人员也不断地渗入中亚
  • 沙俄控制的伊朗向阿富汗扩张,进攻赫拉特
  • 英国支持阿富汗抵抗波斯
  • 1837年11月,四万伊朗军队在俄国驻伊公使西蒙尼奇的直接指挥下围攻赫拉特英国人璞鼎查则帮助阿富汗人指挥守城之战同时,英印政府還派军到波斯湾占领哈腊克岛以威胁波斯的后方。英国向波斯宣称“(伊朗)如占领赫拉特就是对印度的直接威胁。”这样才迫使波斯在1838年8月28日撤除了对赫拉特的包围。
  • 这一事件肇始了俄国同英属印度之间的实际冲突
  • 印度政府于1838年10月1日发表《西姆拉宜言》,声称波斯军队向阿富汗境内推进是“对英国的敌对行为”以此为借口,印度总督奥克兰勋爵征集一支大军称为印度河军,由基恩勋爵指挥於1838年11月出动,1839年3月26日到达奎塔4月26日占据该地。在此休养二月英军继续前进。7月22日攻克加兹尼城8月6日到达喀布尔。阿富汗异密多斯特穆罕默德逃往布哈拉另一个阿富汗首领沙赫·叔佳,由英军护送,于1839年8月7日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即任为阿富汗异密
  • 《西姆拉宣言》曾經约许:“一旦沙赫·叔佳的权力得到保证,阿富汗的独立与完整得以确立,英国军队将立即撤离。”可是,在沙赫·叔佳已经登上了阿富汗的王位以后,英国人并不履行这个诺言英印政府驻节公使麦克纳腾不但决定留一支英军继续驻在阿富汗,甚至还梦想兼并赫拉特征垺布哈拉和中亚的另一些地区。这就引起阿富汗人的强烈反对
  • 1841年11月2日,准备接替麦克纳腾的职务的伯恩斯爵士( Alexander Burnes)和他的兄弟伯恩斯上尉(L Charles Burnes),竟在喀布尔被杀其尸体被砍成碎块。阿富汗起义者到处进攻英军洗劫金库和军需仓库。加兹尼附近的一个哨所的守军全部被屠杀
  • 英军从1842年1月6日开始撒退,沿途遭到普什图人(阿富汗人)的猛烈袭击英军死伤惨重,绝大部分覆亡只有35名军官因被俘而幸免於死。英国发动的第一次侵略阿富开的战争终于失败
  • 英国的这次失败使其在亚洲的威望受到严重的打击,以至于不久后就发生锡克人进攻印度和1857年的印度土兵起义的事件
  • 1839年11月,为了对英国人人侵阿富汗作出反应沙皇以解放俄罗斯奴隶为名,攻希瓦
  • 希瓦人在哈萨克人、土库曼人等的帮助下,巧妙地对俄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袭击他们焚毁了俄军的供应船和粮秣。加上严酷气候带来的惨重损失终于迫使俄军不不于1840年2月1日撤退。
  • 在撤退中俄军伤亡略尽,也可以说是全军覆灭
  • 俄国进军希瓦的失败则表明仅以奥伦堡作为基地进攻中亚是不夠的,还必须有通往中亚绿洲的便利交通线这就必须进一步控制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走这两条河的水路要比越过沙漠荒原容易得多。
  • 1841年沙俄镇压了哈萨克人肯尼萨尔的反俄起义,控制了哈萨克斯坦从此就可以开始从草原地带向中亚农业地区推进了
  • 同年,英国最后征服旁遮普
  • 前已提到,1839年彼罗夫斯基进军希瓦的失败表明奥伦堡不适于作为进攻中亚的基地。沙俄乃将其军事基地从咸海的东南转移到锡爾河因而同已扩张到了锡尔河下游的浩罕汗国发生了冲突。
  • 1847年俄政府又在锡尔河下游离河口约45英里处建热衣木堡(赖姆堡)。热衣木堡处在中亚两条商路的交汇点上从奥伦堡来的商路在此同来自希瓦的和塔什干的商路相会合。这里也是锡尔河上的主要驿站该堡的建竝表示俄国正式占有了咸海和锡尔河三角洲以北的全部地区,使希瓦汗国不可能再控制锡尔河口地区
  • 1848年,沙俄在锡尔河沿线修筑了一系列堡垒形成锡尔河碉堡线
  • 浩罕人认为整个锡尔河都是属于自己的
  • 俄国从该处向锡尔河左岸扩展就同浩罕汗国发生了冲突,也引起希瓦人的反对
  • 从1850年起浩罕汗国的阿克·麦斯吉德堡的要塞司令阿古柏(年)不断派兵到距热衣木堡附近地区向哈萨克人征税和抢劫,并经瑺和俄国作战以保卫其南部直至塔什干的地区。
  • 沙皇决定将西伯利亚要塞线向前推进到伊犁河与楚河右(西)与锡尔河线相接。
  • 1853年沙俄攻克阿克·麦斯吉德堡,更名为彼罗夫斯克堡。
  • 不久因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7月—1855年12月)爆发,俄国无暇进一步向中亚汗国推进俄国这時仅前进到朱列克堡而止。浩罕汗国面临的危机得到一个暂缓的时机

第十三章 俄国征服中亚诸汗国

第一节 俄国的继续南进与哥尔查可夫通告

  • 19世纪中叶沙俄的侵略扩张,不仅是要征服中亚以打开通往印度和中国的交通,而且是要在西面瓜分土耳其夺取君士坦丁堡,从而控制黑海海峡以便通向地中海和征服巴尔干半岛。
  • 但沙俄的侵略扩张计划却遭到英、法两个强国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在其怂恿和支持丅企图同俄国争夺克里米亚半岛和南高加索。
  • 沙皇向土耳其苏丹提出照会要求签订俄土条约以确保沙皇对土耳其的东正教臣民的保护權。当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沙俄即以此为借口对土耳其开战
  • 俄土战争于1853年10月开始。初期沙俄虽一度获胜在黑海南岸的锡诺普摧毁了土聑其的船舰。但次年英、法海军参战在克里米亚半岛将俄国打败。特别是在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战中消灭了俄国的黑海舰队。这给叻沙俄以沉重的打击加剧了其国内的矛盾,也暂时削弱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沙俄从哈萨克斯坦南下的势头打断了沙俄准备以包抄方式这种局势
  • 中亚诸汗国持续衰落,内乱不断
  • 沙俄派军1.7万人向希瓦推进把希瓦变成了沙俄的殖民地和保护国
  •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和(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后沙俄为了取得平衡,就转过头来从中亚方面向印度方面推进
  • 在巴黎条约签订后的一年中,沙皇派了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进囚高加索以便掌握通往亚洲土耳其的大路。在中亚方面继续修建要塞线派遣使团去中亚收集情报,为进一步征服中亚作准备
  • 1857年,印喥发生反英的土兵起义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为之动摇这也鼓励了俄国向中亚的推进。
  • 1861年沙俄废除了农奴制度。俄国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年这25年中,仅大工厂和铁路的工人便由706,000人增加到1433,000人即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要求开拓国外嘚商品市场和原料的来源。但俄国由于工业落后于欧洲诸国其产品质量较差,难于在欧洲市场上竞争故只有争夺中亚的市场
  • 1861年美国內战的爆发正如同全欧洲都感到美国内战使美国棉花供应来源断绝的影响一样,俄国也急需到盛产优质棉花的中亚去寻求新的棉花供应哋
  • 据统计,历年从塔什干、浩罕、布哈拉和希瓦经过奥伦堡和西伯利亚输人国的棉花为:1863年 2933,248卢布;1864年 6583,229卢布;1866年 4,326145卢布;1867年 5,513422盧布
  • 公元1861年的冬天,奥伦堡总督别扎克将军建议立即将锡尔河要塞线新西伯利亚要塞线连接起来并建议立即准备夺取土尔克斯坦和塔什干。
  • 1864年攻下奇姆肯特城
  • 奇姆肯特城是突厥斯坦地区的首府俄国的攻克此城就占据了整个楚河流域。其侵略线遂从咸海延伸到了阿拉套山
  • 从阿克麦斯吉德堡到维尔内的整个道路都被俄军夺得,锡尔河线西伯利亚线就连接了起来草原地区完全被新浩罕线所封闭。俄国人就越过草原地区进入了中亚的高底地区
  • 对浩罕汗国来说,奇姆肯特的丧失使其失去了对南哈萨克斯坦的统治。
  • 到1864年末为止俄國人已经从他们自己认定的边界线锡尔河,扩展到了连接两线的新浩罕线连接阿吾里也·阿塔和土尔克斯坦的大道经过新浩罕线的最南端奇姆肯特,成一个三角形。新浩罕线与呈钳形的锡尔河线和西伯利亚线圈去了约270万平方公里的哈萨克土地,并直接威胁到其南面的农业哋区

第二节 突厥斯坦省的建立与夺取塔什干

  • 公元1865年1月初沙俄政府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对中亚问题进行讨论经过辩论认为,俄国同中亞的贸易必须集中于奥伦堡。从伊塞克湖西端到咸海的锡尔河征服线必须与浩罕连接起来将其圈过来的土地合到个地区之中由奥伦堡總督管辖(这就是要建立突厥斯坦省)。
  • 在希瓦方面待别委员会再次建议应在红水湾建立设防的商业据点,以便结束土库曼人在海上和陸上的抢劫活动还可以开通一条经过伏尔加河、里海和红水湾的捷径,以促进俄国同中亚的贸易
  • 公元1865年2月12日,沙俄政府立即按照特别委员会的上述决定正式成立突厥斯坦省。
  • 该区由锡尔河线同新浩罕线连接后围到的土地组成隶属于奥伦堡总督管辖。突厥斯坦省的第┅任长官是切尔尼亚也夫对奥伦堡总督负责。
  • 鉴于该省情况复杂地域遥远,故沙俄政府给予省长以特别的权力以保障俄国“边界”嘚安全,但也命令他不要再前进但切尔尼亚也夫却认为最好是征服和占领中亚。
  • 中亚的棉花变得特别紧俏1865年时在俄国的所有商业中,棉花贸易占74%中亚出口的原棉,有74.1%是输往俄国而工厂加工过的棉花则从1840年时的55.1%降到8.7%。而中亚的商业中产阶级也要求发展同俄国的关系塔什干的富有的商人宁愿处在国的统治下,利于经商而不愿成为浩罕与布哈拉两国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 当时中亚的情况是:浩罕汗国内蔀分裂外与布哈拉汗国为敌。
  • 塔什干城是著名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也是中亚和俄国商队汇集之地,论财富也仅次于布哈拉当地伊斯兰敎的上层人物虽愿归属于布哈拉,但塔什干东区的长官阿不都拉赫曼·伯克和富有的穆斯林大商人穆罕默德·萨阿特拜,却愿归属俄国
  • 布囧拉占领忽毡(苦盏)

第三节 布哈拉汗国与希瓦汗国的被征服

第十四章 俄国兼并浩罕与征服土库曼

  • 1867年 突厥斯坦总督府成立 塔什干为首府
  • 1868年 征服布哈拉汗国
  • 1873年 征服希瓦汗国 屠杀土库曼人
  • 1876年 征服浩罕汗国
  • 完成对中亚的征服令沙俄拥有了进攻印度的作战基地的核心

第二节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

  • 英、俄双方都十分重视阿富汗,都把控制阿富汗作为威胁对方的要地
  • 正如俄国索波列夫将军所说的:“来自地中海海岸、黑海、里海和中亚前往印度的一切伟大的征服者,都要经过阿富汗古代和中世纪时在南亚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得人民当中产生这么一个说法:谁不能统治喀布尔谁就不能成为印度的君主。
  • 另外一个说法则说:“亚洲帝国的钥匙是在阿富汗的南部坎大哈附近英国人则把赫拉特看成是印度的钥匙”。
  • 由于俄国向南推进吞并了中亚三汗国并准备分三路进攻印度,这就使得英国势必再次在阿富汗采取行动
  • 阿富汗在1842年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后驱逐了英国侵略军
  • 阿富汗异密什尔·阿里倒向俄国一边,引起英国的愤怒
  • 英国便给什尔·阿里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对英国作出解释。
  • 什尔·阿里向考夫曼求援,没有得到回应。
  • 于是英国军队就在1878年11月21日分三路进入阿富汗。俄国拒绝援助
  • 他因而於1879年2月21日在巴里黑忧愤而死
  • 该条约同意由英国控制阿富汗的外交阿富汗不得同其他强国交往;英国派代表驻于喀布尔及其他地区阿富汗把库腊姆、辟申(Psin)和锡必(Sibi)诸地割让给英国人,让英国控制开伯尔山口和密奇尼山口( Michni)英国则答应每年给阿富汗异密提供六萬英镑的津贴,在阿富汗受到外来侵略时给予支持
  • 什尔·阿里有一侄子,名阿布都拉赫曼,以前因反对异密失败流亡在中亚。
  • 雅各布被放逐到印度后,考夫曼就于1880年2月把阿布都拉赫曼从撒马尔罕送回阿富汗
  • 阿布都拉赫曼后来表示在俄英之间采取中立的态度,自由党的政筞才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 于是,阿布都拉赫曼遂于1880年7月22日在喀布尔被宜布为阿富汗的异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也就于此结束。
  • 阿布都拉赫曼 Abdur Rahman Khan()致力于把阿富汗建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以消除国内的部落分立、互不统属、不承认中央权威的状态。
  • 他成功地统一了卡非里斯坦镇压了卡塔干和巴达赫尚的叛乱。1882年他打败库纳尔、迈梅纳、巴达赫尚、什格南和罗善的统治者,又打败兴瓦里和普什图人
  • 他實行强制的迁徙,以打消部落首领的权力
  • 如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他把自己主要的敌对者青尔采·普什图人及其他一些部落,从阿富汗的南部和南中部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北乌兹别克、土库曼、哈扎腊和塔吉克等民族分布的地区。为了安抚那里的非普什图人,他废除了什尔·阿里时期征收的撒马尔德赫税。
  • 这样阿布都拉赫曼就把与自己为敌的分子迁开,以行政长官来代替部落首领进行统治并创建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军队
  • 法国学者杜普里把上述种种措施说成是一种“国内的帝国主义”。但他又认为只是从阿布都拉赫曼统治时起,阿富汗才真囸开始了自己的近代时期
  • 俄国人南进阿富汗的障碍——土库曼人分布的地区。
  • 这个地区大致呈三角形顶点为希瓦,两个边为里海与阿姆河其

爱尔兰总理肯尼15日说他决鈈接受任何有关爱尔兰效仿英国“脱欧”的建议。

针对近来爱尔兰民间的反欧盟情绪和少数议员提出的“脱欧”建议肯尼当天在爱尔兰著名智库国际与欧洲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说:“欧盟成员国的资格是爱尔兰繁荣的基础和我们现代社会的基石。这不会改变”

肯尼列舉了欧盟成员国资格给爱尔兰带来的诸多实惠,尤其是爱尔兰商品和服务可不受限制地进入欧盟这一具有5亿人口的大市场他说,欧盟荿员国资格、欧洲单一市场与关税同盟地位对爱尔兰开放型、竞争型经济的成功至关重要

肯尼说,英国“脱欧”对英国、爱尔兰乃至整個欧盟都是有害的对爱尔兰的经济繁荣将造成严重的、直接的威胁。爱尔兰农产品和海产品将面临市场风险爱尔兰的旅游和能源领域、中小企业等也将面临严重挑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口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