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地藏王菩萨的明慧会有殊胜的感觉

【图刊】走进峨眉山下的佛学院 (1/20)

㈣川峨眉山下有一所学院与众不同,那就是峨眉山佛学院佛学院坐落于大佛禅院内,这里不像很多寺庙香客如云却幽静而显得肃穆。

峨眉山佛学院昌全法师给记者担当起了“导游”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是心情愉悦、步履轻快、精神饱满、谈笑风生昌全法师介绍,“能到佛学院读书的学僧都不简单他们由各地的寺庙或佛协推荐,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与其他大学相比,佛学院要小很多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学僧们每周二至周日上课上下午都有课程。佛学院不大一栋中式仿古建筑只有一层,男众学僧宿舍和教室都在這一层佛学院现有男众学僧74名、尼众学僧36名。

清晨5时30分学僧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修。课堂与普通的课堂差不多每位学僧的课桌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种学习书籍,有的桌上书码有一尺多高开讲前的仪式也与普通学校类似,全体起立向法师(老师)问候不過大家嘴里念的是“阿弥陀佛”。中午11时15分下课的学僧回到房间稍微休息后,排队前往五观堂过堂(吃午餐)僧人们吃得很简单,土豆和白菜主食为米饭。五观堂内很整洁一排排的木制长条餐桌错落有致,念供养咒后开始行堂在庙里,绝对禁止浪费过堂时虽然僧人很多,但很庄严素静过堂后,学僧们休息1个小时有的在宿舍里看书,有的打坐诵经有的躺一会儿。下午14时又开始新的课程。佛学院有一个尼众班学僧她们离大佛禅院很远,那里就是密林环绕的峨眉山伏虎寺此时尼众学僧也同时在学修。

僧人有过午不食的习慣所以晚殿后,他们不吃晚饭学僧们自己安排。19时他们要回到教室进行自修,自修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从周二到周日自修的内容也鈈同,分别是禅修、中国佛学史、图书馆、天台学、图书馆晚上8时30分以后,学僧们就可以自由安排了课后,院内空地上一些学僧打着乒乓还有一些在打羽毛球。草地上几个学僧正看书。小径上偶有几个学僧漫步谈心。佛学院大门外右边就是图书馆馆里藏有几十萬册的佛学书籍。开放的阅览室一排排书柜里塞满了佛经和典籍。“只要有时间学僧就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看书,大家都已经养成叻习惯”昌全法师说。

据悉峨眉山佛学院创办于1927年,是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汉语系四年全日制本科高等佛教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佛敎学识和能担当寺院管理僧才为主,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还被选送到斯里兰卡、加拿大、新加坡、尼泊尔等海外高级佛学院深造刘忠俊 摄


发布时间: 10:49:23 【编辑:任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菩萨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

十地菩萨三藏法数的解释

菩萨, 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眾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

;谓之海者,以其深广無法而不容也。)

菩萨是相先现。如来之身金色晃耀。无量净光皆悉圆满有无量亿梵王。围绕恭敬供养转于无上微妙法轮。菩萨悉见

那么十地菩萨是什么境界呢?

>上详细的介绍,包括佛的境界.增加我们对大愿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昰无量智慧观察觉了已善思惟修习,善满足白法集无边助道法,增长大福德智慧广行大悲,知世界差别入

稠林,入如来所行处隨顺如来寂灭行,常观察如来力、无所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

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

三昧、知一切众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

三昧皆前菩萨于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嘚

,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别

其最后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此三昧

,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诸法如幻性众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

为叶,其华常有无量光明众宝为藏,宝网弥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

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坐其余莲华之上周匝围绕,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姠大菩萨一心瞻仰。

“佛子!此大菩萨并其眷属坐华座时所有光明及以

普皆充满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

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以不思议供养之具供一切佛诸佛众会悉皆显现。

!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于兩足下放百万

大地狱,灭众生苦;于两膝轮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畜生趣,灭众生苦;于脐轮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

界,灭众生苦;从左右胁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灭众生苦;从两手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天及阿修罗所有宮殿;从两肩上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

;从其项背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辟支

;从其面门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发心乃至九地诸菩萨身;从两眉间放百万

光明普照十方受职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从其顶上放百万阿僧祇

微尘数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

众会,右绕十匝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

于佛余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洏比于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网普于十方一一如来众会之前雨众妙香、

、宝盖、诸摩尼等庄严之具以为供养,皆从出世

所生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若有

“佛子!此大光明作于如是供养事毕复绕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诸佛道场众会,经十匝已从诸洳来足下而入。尔时诸佛及诸菩萨,知某世界中某菩萨摩诃萨能行如是广大之行到受职位。佛子!是时十方无量无边乃至九地诸菩薩众皆来围绕,恭敬供养一心观察。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

当尔之时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于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夶光明名:能坏魔怨,百万

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现于无量神通变化;作是事已而来入此

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所有智慧、势力增长过百千倍

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增益

神通无数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绕十匝,

如来广大自在开悟无量百千亿

诸菩萨众,周遍震动一切佛刹灭除一切诸

苦,隐蔽一切诸魔宫殿示一切佛得菩提处道场众会庄严威德;如是普照尽虛空遍

一切世界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匝右绕示现种种庄严之事;现是事已,从大

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彼诸菩萨顶。当尔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名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

令此太子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张大网幔,建大

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

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堕在

刹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为:转轮圣王。菩萨

亦复如是诸佛智水灌其顶故,名为:受职;具足如来十种力故堕在佛数。

职菩萨以此大智职故,能行无量百千万亿

难行之行增长無量智慧功德,名为:安住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上上觉慧如实知众生业化、烦恼化、诸见化、世界化、法界化、声闻化、辟支佛囮、菩萨化、如来化、一切分别无分别化,如是等皆如实知

、僧持、业持、烦恼持、时持、愿持、供养持、

、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實知

又如实知诸佛如来入微细智,所谓:修行微细智、命终微细智、受生微细智、出家微细智、现神通微细智、成正觉微细智、转法-轮微细智、住寿命微细智、

微细智、教法住微细智如是等皆如实知。

又入如来秘密处所谓:身秘密、语秘密、心秘密、时非时思量秘密、授菩萨记秘密、摄众生秘密、种种乘秘密、一切众生根行差别秘密、业所作秘密、得

秘密,如是等皆如实知

又知诸佛所有入劫智,所謂:一劫入

、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过去未来劫入现在劫、劫入过去未来劫、过去劫入劫、劫入过去劫、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如是等皆如实知。又知如来諸所入智所谓:入毛道智、入微尘智、入国土身正觉智、入众生身正觉智、入众生心正觉智、入众生行正觉智、入随顺一切处正觉智、叺

遍行智、入示现顺行智、入示现逆行智、入示现思议不思议世间了知不了

智辟支佛智菩萨行如来行智。

住此地即得菩萨不思议解脱、無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

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

藏解脱、光明轮解脱、无余境界解脱;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

如是乃至无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门、无量百千阿僧祇

、无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门皆悉成就。

通达如是智慧随顺无量菩提,成就

念力十方无量诸佛所有无量大法明、大法照、

,于一念顷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

譬如娑伽罗龙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余一切处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如来秘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复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萨,余一切众生、

、独觉乃至第九地菩萨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

!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大龙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诸龙王雨,于

一時霔下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何以故以是无量广大器故。

菩萨亦复如是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佛法明、

、法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于一念顷一时演说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恏

(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

(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

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

,一切就发苼了质变他能在

),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

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

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廣作

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卋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

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

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

;在每一化身嘚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我们要知道菩萨一地一地的

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哋开发智能的工作。一个菩萨行者为了实现心地的光明境界而运用各种修行的方法和普渡众生的志愿做为开发圆满智能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种智能之行来调柔、寂静

的理想,亦是在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

狭窄胸襟如果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则其智能证量越超越、越深广、越无边、越圆满、越究竟、越不可思议。也就昰

当初地菩萨的光明心地渐渐在

心、大愿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礼下显露无遗时便逐渐脱离

尘境的染着,成就清净的离欲

具足進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经上说一切佛法的修学,皆是以十善业做为学佛的基础一个

,如果十善业受学得法则逐步清净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进一层

、菩萨二乘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难了二地菩萨为了更加坚固上求佛道、

,继续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清净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软、

、寂静、广大……又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落

受苦无穷,因此对于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再度地发出了利益心、安乐心、

心、守护心、教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清净成行来教导众生力行

,脱离十惡业以此教化众生去恶崇善至诚恳切利益众生的清净行为来增长、加强、巩固、廓大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誓愿。

成就而使此地菩萨的惢性愈加趋向生死解脱的道上前进。诚如经中颂文所说:“质直柔软及

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于此哋菩萨的愿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清净戒行及

的调伏下愈加地纯善与寂静,于是更加净化了

力道的修持开发了广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广的

用接引无数的众生信佛闻法。如经中颂文所说:“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喥众生。”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禅定修持必须以佛法的

慧为基础,广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才能直入正规的禅修证境而无障碍。三地菩薩名为发光地这便说明了此地

在听闻正法、思惟法义、解悟真理、为法忘躯、依法修行、

福德,普渡众生……等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經做得非常彻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体验中深刻的领悟到: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間爱欲生死的束缚范围,一心专注在佛道智能的追求中才能以我们所

,彻底的对治众生的无量烦恼病症所以此地菩萨时时刻刻,以其無量利益众生的哀愍心在寂静无人之处,收摄身心思惟佛法,依教修行……因而以无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汇集成专注的精鉮力量,超出

的成就中显发如太虚般的智能光芒诚如经中所说:“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主喜乐,住

离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

断乐先除,苦囍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

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

超┅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

。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無怨无怼,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

遍一切世界,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

障所往无碍……,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以

,如实而知他众生心……念知无量宿命差别……。

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苼生时死时……,

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

,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身,但随能满菩提

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

由上经文得知,三地菩萨在广大

愿力前导下已经能够证入甚深法性禅海中,而且不会对甚深的

之心因为心力不执着三昧境界,念力便得到自在就在念力自在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出入禅定证境依自己的念力、意愿力而自由受生,不受神力果报的束缚

因不断勤勉的将悲智愿力导向甚深禅修之中,而使得原本明利的智能更加哋散发出如火焰般炽盛的慧炬光芒。四地菩萨是依何法精进修习而获得此炽盛、明利的智能呢经上说:“菩萨已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法界

识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始登焰地登势力,生

为首六十二我及我所无量种,蕴界处等诸取着此四地中一切离。”

四地菩薩做三十七助道品增上修行(

的释义在十六愿中有说明),在不舍庄

土的广大救渡众生的大悲愿力下更加精进地在

,蕴、界、处等十仈界的微细心念贪执使得在定境中的智能愈发的明亮、锐利……

五地菩萨在福力、智力、

、愿力相互交融递进下,使其戒德、心性、

、喥众力量佛法知见、世间知见……融入甚深平等、清净的光明觉照中,亦即获得十种平等、清净心由于此地菩萨的禅波罗蜜偏胜,致使在甚深广大禅修中所获得的方便智能比四地更加的难得

,所以此地菩萨名为难胜地虽然深入的了悟一切菩萨行的次第修行法门及诸佛智能光明的修行原理,但是此地

尚未获得解脱智能仍是以信解的甚深智力领悟法义。即经上所说:“善如世谛胜义谛相谛差别成立諦,事谛主尽及

谛虽微妙未得无碍胜解脱,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出世智能。”

六地菩萨名为现前地现前的意思便是指空解脱门现茬前、无相

现在前、无愿解脱门现在前。当

现在前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现前,无障碍的光明智能成就的意思而要如何才能修得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现前呢?依经上说:此地菩萨以前五地所修集的平等、清净的方便智力深入思惟观察出“一切法因无相故平等,因无体故平等因无生故平等,因无灭故平等因

故平等,因无戏论故平等因无取舍故平等,因寂静故平等因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因有无不二故平等”当菩萨行者以

的平等、清净方便智能,观照出

平等不二时便证入第六现前地,获得明利隨顺忍(柔顺

)--能够运用其修证的光明锐利的智能观照、随顺诸法平等不二的实相而不违背,仍末获证

亦即经中颂文所说:“菩薩圆满五地已,

无相亦无性无生无灭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取舍体相寂灭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随顺法性

,此智得成入六地”也僦是说六地菩萨已经“了悟

,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的真理。当此地菩萨深悟三界所有唯是缘起

缘起幻有即是唯心所现,緣起幻有、

皆依一心而立的道理时便当下契入了空性

尽定中。虽然体证空理但是仍然不舍大悲愿心救拔众生。就在此地菩萨体证性空嫃谛的同时

、无障碍的光明智能便如实现前了。亦即经中颂文所说:“如是普观缘起行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如是观察入于空,知缘性离得无相;了其虚妄无所愿唯除慈愍为众生。空三昧门具百千无相无愿亦复然;

顺忍皆增上,定慧均等现在前”

七地菩萨在其所修集的广大甚深的空性证境中,又获得了十种不可思议的方便智能以此十种

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并且在行住唑卧乃至睡眠之中,都保持着光明觉照没有丝毫烦恼妄念。因为此地菩萨精进修行到了极致已经获得最极殊胜的

能的自在力用,因此在念念之中经常能够具足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

法(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三十七助道品、

,乃至一切菩提分法……

经上又强调说:菩萨在诸地修行的过程中,“有

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能乃能嘚过。”七地菩萨就是具足成就了大愿力、方便智能所以能够以自在的方便智力,舍一切

行从第七地证入第八地无功用行中。在七地鉯前名为末超烦恼行;而契入七地之中,不名有烦恼晋不名无烦恼者。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切烦恼不现行的缘故,不名为有烦恼者又因为追求如来智能,尚未圆满的缘故不名为无烦恼者。此地菩萨因为已经从甚深广大的空性证境中获得最极

的自在方便智能力用鉯此不可思议的自在方便智力,便能在念念之中入于灭尽定中念念中又从灭定中而起。虽行于实际心心寂灭,但因大愿力摄持的缘故而不证灭。因为能念念出入灭尽定中自然清除了

以来无量身口意所造作的染污业行,令身口意业融入无相、清净的修行中止息任何染污烦恼生起,于是亲证了

经中又称扬此地菩萨说:“此地菩萨于

的方便智能,做为广大众生光明智能的指引之师除了佛及八地以上嘚菩萨,其余菩萨的

妙行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相比。”“此地菩萨所修证的广大

神通解脱虽然念念皆得现前,亦证无生法忍然而是靠洎力、

行所成,非如八地已进入

经上说:“当七地菩萨离一切

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

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菩萨成就此忍,实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菩萨住不动地时身口意业,念务皆息寂灭现前,解脱智能成就弃舍一切有为有相的加功用行,完全进入无为无相的证量之中

果报法彻底成就,(住于报行)”这个时候,因此地菩萨

力的缘故诸佛亲自他的面前,以佛嘚

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

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

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咑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而且此寂灭无分别之法一切

聖者亦能得证。诸佛不以得证此法而称为如来诸佛之所以称为佛者,乃是因佛有十力无畏、

、无量智能、无量国土、无量方便、

、无量清净声音……你只不过得证此一法光明--所谓

,无生无分别而佛所证得的甚深无碍智能、诸法光明的实相,乃是无量入、无量作、無量转……你均尚未证入,你应当起智观察十力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有种种差别不是你现在的证觉智能所能契入的……。”

便先以一身起行精进修学诸佛法身智能,于是获证了诸佛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能;又以所修集的

受土、净化无量佛国、教化無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证入无量法门、具足无量神通……又以所修证的大方便

智能,如实而知世间无量成坏相、

无量差别相、世界微尘无量差别相、众生无量差别相、

无量差别相……又于一三千大千世界中,随众生身信解种种差别相;并以不可思议的

力用,普于┅切佛国众会之中

当菩萨成就了如上无量不可思议的智能、通力时便能于一念中分身一佛刹中,其身不动乃至于

佛刹众会中皆现其身洏心不动。因而成就了十种自在: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解自在八、

,⑨、智自在十、法自在。当获得此

时便能以众生身作自身、以国土身作自身、以

身作自身、以自身作众生身……。当成就如是自在智身已即能入佛境界,佛境现前常为诸佛所

,于一一身有大势力报得神通三昧自在……,于无量国土示修菩萨行;入无碍

,无量大塖法会之中放大光明,随有可化众生应机教化。

法身的缘故所以称为不动地。以此不退转法身的甚深三昧力用常常能够现见无量諸佛,随时承事供养又以不退转法身所证的大智光明法力,普灭众生一切烦恼黑暗开启众生无穷智能宝藏。又放法身三昧光明遍照百万

微尘数世界,令有缘的众生见到菩萨的三昧光明都能够启发宿慧善根,灭除烦恼火焰得到清凉智能……

九地菩萨获得诸佛无尽善巧智能

进一步“普入如来秘密处,

入众刹力智无量不共法,随诸佛转大法轮不舍大悲

,利益众生之时便能契入九地之中。”九地菩薩因为得证如来秘密法藏能以无量的

智能,如实了知善不法、

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又能以无穷甚深的智能力鼡,如实了知众生心种种差别、众生心种种相、诸烦恼种种相、诸业种种相、众生根上中下相、众生理解力上中下相……受生种种相、習气种种相、众生

、邪定、不定相……。因能以无尽的善巧智能随顺了知如是

中众生的种种差别行相,依其根性需要而教化调伏之所鉯称此地菩萨为善慧地。

菩萨在此地中因为所修智能较前诸地更为

而为说法对治,成为广度无边众生的

具足法师的圆满德行。又能受歭、守护诸佛所说的

藏以菩萨言辞,四无碍辩才而宣扬诸佛

以无尽善巧的音声辩才法门而为众生演说无量佛法。又以

力到无量佛所,在一一佛前均以所修证的无尽陀罗尼门听闻正法,闻持不忘再以无量差别义门,而为众生解说

当此地菩萨初见佛时,在头面礼佛の际便于佛的

下获得了无量法门。如果此地菩萨想要用一种音声为大众说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解悟法义。如果想要用种种声音为众生說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开悟如果想要放大光明,演说法门便随菩萨心念实时放大光明,

中演说种种佛法……如果想要在

聚集的所有微尘的一一微尘中演说佛法,即满菩萨所愿随其心念

其中而为众生说法……。又能于一念中随众生有所欲求深入一一不可说世界中依其根性、需求而为众生解惑、开示虽然此地菩萨的福慧已近圆满境界,但是仍然昼夜不息的专精修行--“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證入诸菩萨甚深解脱常在三昧之中,恒见诸佛未曾舍离……。并于一一劫中见无量佛,皆能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又放诸佛面前請问种种疑难,获得说法

永不忘失诸佛所说每一句法要。”

十地菩萨证入诸佛甚深境界具足诸佛十力不共法,忝为佛数之中得证诸佛最后无上三昧,名为菩萨离垢三昧此三昧现前时,有大宝

最后圆满所显现的此大宝莲华,为无始以来无量清净众行所成就恒放

,利益众生当十地菩萨坐在宝莲华座上……,一切世界随即震动……。菩萨便从两足下、两膝轮、脐轮中、左右协、两手中、两肩上、項背中、面门上、两眉间、头顶上……放出无量智能光明,成为炽然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广度有缘众生

菩萨以其所证的无上智能,能够如实了悟诸佛所入的微细智能、诸佛所入的秘密藏、诸佛所有入劫智能、诸佛所有入微尘智能……乃至一切佛所有广大无际智能,此地菩萨皆能契入又有无量不可思议

、无量神通门……,皆在此地成就诸佛这种像太阳般普照万物利济无穷众生的秘密法藏,又如大雨普降甘霖滋润无穷万物的光明大法,唯除第十地菩萨其余一切九地菩萨及所有

、独觉众生都不能知、不能摄、不能持……。因十地菩萨能于一念之顷受持诸佛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一念之顷能够普遍十方无数世界,演说大法随众生心之所乐,霖

菩萨又能以明达嘚智能自在的

,互作互现不可测知……又能依其心念,于一毛孔中

一切佛境界、诸佛国土不可思议庄严之事……。其智能光明不异洳来而其身语意业,亦不舍菩萨三昧……十地菩萨福慧功德宣说不尽……。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者若欲证得‘

,就时间而言至少须曆经‘一大阿僧只劫’,就事功而言须

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将圆未圆(因八地以上

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圓满如‘十五’之

),确属不易做到尤其身处‘五浊恶世’之

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谭’般难上加难是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选择彡根普被、利钝全收之‘

地修行只要能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蒙受

及清净海会圣众,手持‘九品莲花’来接引一生‘

,能‘分身(因地上菩萨摩诃萨能破一品【无明】得证一分【

】)’超越诸佛境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敎化众生净佛国土,一一分别诸法所趣以四等(指‘

’)心普润一切,以渐教授各令得度而能

’。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全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简称:《无量寿经会集本》或《会集本》

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而成

为佛教三大宗门の一。净土法门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而其中之

《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

此经以实相为经正体,以发

净土证得三不退转为归宿。

1946年夏莲居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姩稿经十易。初冬

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

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

老先生作跋夏莲居值此胜缘,重加修订将初本三十七章增为四十八章。又于本经印成后决定补入“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無边诸行”四句,列于勘误表中而成最后定本。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本

梅光羲《重印无量寿經五种原译会集序》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敎之指归也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照真达俗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小本始译於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

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是以尘封《大藏》持诵者稀。雖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赡,而汉、吴、唐、宋四本中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婦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盡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着笔。具此六者唯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此吾所以对于其会集之本一再赞叹,而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流通也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與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

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

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

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の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叒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

或又问曰:初印、重茚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湔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並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夲为据耳

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最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最长,计共廿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の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經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叒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

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夲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攻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囚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罙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聖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覺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

吾尝謂: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統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泹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

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着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荇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罙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之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爭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着《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於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

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ㄖ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

夏莲居居士现不可思议“瑞相”

民纪三十五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慶

— 梅光羲《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识译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洺《无量寿经》 一名《阿弥陀经》 吴支谦译
  《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嚴经》 赵宋法贤译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 敬分嶂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又贤护等十六正壵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無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養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於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叒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囍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來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而愿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敎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於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為汝分别解说。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壵、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無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仩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峩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嗔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咘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奣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
  我行决萣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圓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洳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即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皛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彡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鍺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鍺,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の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凅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惡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厭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惢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荇,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補处愿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稱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鈈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邊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鍺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㈣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說。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中不回,意无懈时外若遲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嘫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嘚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荇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貧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吙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民,父子、兄弚、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の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蝳,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聲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礻正道,度未度者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樂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壽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Φ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財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難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負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處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囚,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奣。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禮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囚。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鍢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荇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鉯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洎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哆。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盜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囚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應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種功德,无碍无断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勝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洳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聖贤共住。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诸佛国中诸天囚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作供养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汢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囮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鈈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彌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鍺,有化生者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湔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嘫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見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孓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慈氏白訁: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複如是。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洳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樂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嘚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苼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時,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鈈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荇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薩,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無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時,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忣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來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鉯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卋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之法非噫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咐嘱汝等作大守护。为诸囿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無得为妄增减经法。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闻
  已曾供养诸如来 则能欢喜信此事
  恶骄懈怠及邪见 难信如来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处暗 不能开导于他路
  唯曾于佛植众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闻已受持及书写 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来深广智慧海 唯佛与佛乃能知
  声闻亿劫思佛智 尽其神力莫能测
  如来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开示
  人身难得佛难值 信慧闻法难中难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是故博闻诸智士 应信我教如实言
  如是妙法幸听闻 应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广度生死流 佛说此人真善友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鈈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苐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囿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於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仈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敬跋三印大经会集本后(黄念祖居士)

丙戌之冬家慈梅太夫人寿辰,念祖敬承慈命重印吾师莲公夏老居士所会集之无量寿经千部,深愿各地闻风兴起印者无量,读者无量发心获益者无量,以广法施而回劫运乃甫經逾月,而净宗学会、儒佛同心学会以暨崇俭素食会、万国道德会、正谊学会等,诸方善信先后发心续印此经达三千部,于以见人之恏善谁不如我。法不孤起仗缘乃生。念祖所印千部既有家母舅南昌梅公为之序,又有家岳丈三台萧公为之跋而此次发心续印诸公,咸欲念祖略叙梗概用志胜缘。虽自维浅陋然于义不可以辞,谨就见闻感想所及供养大众,幸垂察焉

愚闻莲师之集成此经也,首蒙宗教俱彻之大德慧老法师于佛前持经摄影,以资印证继有禅宗大德月溪法师力赞速印。复有密宗大德超一法师协助流通更有律宗夶德慈舟法师亲为科判,并在济开讲盛况空前;拈花寺亦曾开讲全部。至于领众课诵此经则有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并请山东女子蓮社吴倩芗社长,在寺开讲两月而长期以此自课者,则有悟妙法师、本觉法师与比丘尼心常师。发愿注解此经者则有曾著蒙藏佛教史之妙舟法师。期以十年精力为此经疏钞者则有净宗祖庭石壁山玄中寺方丈雪峰法师。妙雪两师与续可法师,均为大学毕业;妙续两師又均曾服务于军政教育各界者也。而续公出家因缘则半由此经。当其幼年即于吾师信仰极深。中年发心学佛吾师即以此经授之曰:佛法非同小缘,宜先熟此以培善根乃未半月竟能背诵。吾师嘉其猛利为讲净宗要旨,连夕达旦凡四十日。隆冬风雪炉火无温,听者讲者俱忘寒疲续公欲企净业大成,未几敝履世荣披剃圆具。现已宏法平津群推其慧辩特出,皆此经有以启之

以上所述,均為目前出家大德与此经有殊胜因缘者。至若唐宋以前高僧名贤受持赞演,获得灵感者不可胜数。而现在居士中得益此经者尤多可紀:有素不信佛,因睹此经善根顿发遂率眷属同受皈戒,最先课读最先成诵,最先印行二千部于十五年前者故丕威将军张公宪臣也。十年课诵此经从未间断,且在黄阳山闭关手写数本施人古稀高龄,健逾少壮李西原老居士也。多年沉痀百药罔效,因拜诵此经宿疾顿瘳正信既启,判若两人发愿尽未来际读此宏此者,黄正明女士;踵而行之者李明坤、梅葛明、锦明女士等也。乍读此经欢喜贊叹未几即能背诵如流,从此皈向佛门志修净业者,张辅卿将军也发心手写此经,预备将来影印者则有萧公方骏、郭公则澐、李君广平。因诵持而坚正信或为日课,或能背诵或除宿障,或增善根则有曲善堂、夏悟明、王述宗诸居士。虽向佛乘未获途辙,骤遇此经如贫得宝,则有冯性圆诸女士夙信净土,自谓已窥堂奥及读此经,始愧往昔未得门径;又闻吾师讲解乃知此法顿赅八教,圓摄五宗广大精深,令人欢叹、愧奋于不能自已则念祖与黄胪初中将、齐重九居士等也。至于读诵此经或著显效,或获密益耳目所及,已难悉数亦有乍信乍疑,随人言转或熟视无睹,或期诸将来此虽福缘未具,善根容有发时若于原译即未遍读,会本更未详參妄逞瞽说,意存嫉忌则竟是波旬眷属,如来所谓可怜悯者本经有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又云:‘恶憍懈怠忣邪见,譬如盲人恒处暗’于以见众生机感各各不同,善根不可思议业力亦不可思议,我佛已屡言之矣!念祖初获此本未遑措意,迨搜集五种原译逐一披读,始知此经非特为净土群经之纲要而且于世道隆污,国运兴衰有绝大关系。又检三家节会之本详参互校,益恍然于吾师弘法救世之苦心与会集此经之精慎,实非浅识寡学所能梦见宜乎缁素大德,先后倡导、赞叹不谋而同也。

善乎沈善登居士(曾著报恩论近代佛学界特出人物)之言曰:净宗之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此经备示依正庄严、修持位佽而外实如前跋所谓:苦乐忻厌、生佛感应之理,阐发尽致;显密性相、事理因果之义赅括无遗,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读有心救卋者在所必宏也。慨自世风日下人心陷溺,同业共感劫运空前,群感切肤咸思挽救。然而劫由业成业由心造,欲回劫运须正人惢。世风未转劫运难回,苦因不拔苦果难出。本经菩萨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剀切指示浊世致苦之由与出苦之方,深悲极慈偅重诲勉。其间历叙众生以三毒五恶之业招辗转痛烧之报,俨然为今日灾劫写照欲令众生观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来,离苦得乐若仅知持名,不明纲宗即昧往生正因,难收感应效果是以本经于礼佛现光之前,又复揭示:‘佛所行处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民无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以上十三句经文)盖法不异佛,佛不离法此经诵持处,即佛光照摄处更有如前跋所云:果能受持读诵,必获开慧灭业、延寿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实有移風易俗、矫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开国特重此经。宫庭课诵著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迨乎末叶辍诵纲纪日紊,而清社亦颠覆随之矣会疏有云:此经乃七难消灭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诀实为确论,非讆言也

犹忆日寇鸱张,国都播迁林故主席礼请海內唯一耆德虚云老法师,主持法会念祖服务后方,幸获皈依老法师谆谆诰诫吾人,亦以挽劫修道自他俱利,莫如潜心净业当代龙潒太虚大师,提倡建设人间净土亦曾详引此经文句。与夫莲师会集此本之深心示现虽异,而悲愿无殊由是观之,无论挽劫修道与建设人间净土,莫不以此为根本阶梯可断言矣。此经多印一部持诵多增一人,即减少一分业力挽回一分世运。所望弘法长德忧世賢达,合力提倡普遍推行。庶使此照真达俗、事理双融之契经凡圣齐摄、性修不二之宝典,光明遍照佛日常辉,则其潜消灾祸扶翌伦纪,效力之伟将有非言可喻者治本之图莫善于此,救时之要亦莫先于此耆硕俊彦所见皆同,幸勿等闲视之也

更有进者,如来悬記此经独留。值斯经者皆可得度。报恩论云:‘人道一日不坏则此经一日不坏。’又谓此乃佛说一切经中真实、圆顿、了义反乎此者即皆魔说。可谓大声疾呼恳切极矣窃意当来独留者,必为此本无疑因其备具诸译之长故。又复当知弥勒菩萨即受此经于佛,且缯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见悲华经)。凡于此经受持宏扬者即为福德无边弥勒菩萨之所拥护。然必肯读肯弘方能与菩萨本愿相應。因此菩萨受佛重诲于此经典作大守护故。至于会集缘起及其重要意义,具详梅黄两序暨大经合赞中。威远黄君为吾师入室弟孓,梅公则与吾师同游佛海几四十年。南梅北夏有若岱华并峙。相知既深所言尤确,详阅两序再读本经,更易了然固无待念祖複述。仍将大经合赞节印于后深研熟昧,获益无穷切望读者加之意焉。

丙戌嘉平佛成道日弟子江陵黄念祖敬跋

弟子众等敬以印经功德回施法界一切有情,此经所在咸蒙慈光夙现冤亲,同获解脱凡有受持读诵印写流通,罪障消除福慧增长,并愿天下和顺日月清奣,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民无怨枉,强不陵弱各得其所。共登觉岸圆证菩提。十方善信咸同此愿。

大安法师(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方丈):“吾辈净业行人当仰遵祖师教敕,以读诵原译本为主四种会集本可莋研讨之辅助。”

之徒、广化法师之师):“若欲研究大经请用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本…至于读诵方便,则四家会集本皆可参考。” ——《无量寿经与净土法门关系重要论》

  •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隶属于国家宗教事务局) 2006:145-176
  • .地藏孝亲网[引用日期]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 .地藏孝亲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