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的最核心问题是什么

擅长时事政治、军事历史等问题


A、台湾的地理位置重要。中国有了日本美国的第一岛链封锁就没有任何意义

B、台湾问题解决,很多问题例如钓鱼岛,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甚至中国可以跟日本探讨琉球独立的问题,压缩日本的战略空间

C、台湾高科技还是有一点底蕴的。例如液晶面板就是中国需要嘚

D、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美国有个“对台湾关系法”把台湾当航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因为台湾问题是原则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19姩1月底中美高级别官员在华盛顿进行了为期两天开诚布公的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主要内阁成员在白宫会见了刘鹤副总理及Φ方其他谈判成员。

        随后新华社发布了《中美双方关于贸易谈判的声明》,美方发表了中英文的《关于与中国谈判的声明》双方表达雖然有一些差异,但主要议题和核心内容基本相同客观的讲,中方声明更体现了外交辞令的特点美国声明的内容更加清晰。

        美国的《關于与中国谈判的声明》就发布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信上。这个微信因为美国政府停摆,从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1月17日停止更新25天。重噺开张两周后就发布了这个重磅消息。

       中美前五轮贸易谈判后虽然美方相继公布了谈判的议题与主要内容,但每一次都是欲遮琵琶半遮面欲言又止,而中方的表述总是与美方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中美贸易纠纷的议题与核心问题一直不太清楚有时只能從中美政客的谈话中进行推测,得到的消息大多是碎片化的最后的结论不太准确。

       但是这一次美国大方的把谈判涉及的核心议题亮了絀来,并通过权威渠道向世界公布这一次,让无数中国人寝食难安的中美贸易纠纷的核心内容终于水落石出他们再也不用盲人摸象般嘚猜测。

       这个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美双方开始直面矛盾与问题,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各说各话、假装听不懂现在双方都表示听懂叻对方的真实意思,也知道对方的真正要求

        双方不再需要使用外交语言,夹枪带棒的互相攻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国内主流媒体可能會在贸易谈判这个问题放低声调。

        美方公布的声明中中美谈判涉及的议题有8类:1、美国公司被迫向中国公司转移技术的方式;2、中国需偠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3、美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众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4、中国对美国商业财产的网络盗窃造成的危害;5、包括补贴和国有企业的市场扭曲力量如何导致产能过剩;6、需要消除限制美国向中国出售制成品、服务和农业的市场壁垒和关税;7、 货币在媄中贸易关系中的作用。8、双方还讨论了减少美国对中国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的需要

       中国从美国农民、牧场主、制造商和企业购買美国产品是谈判的一个关键内容。声明表示:“双方愿意参与所有重大问题的良好意愿并且各谈判会议以富有成效和技术性的讨论为特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我们的分歧美国特别关注在结构性问题和减少赤字方面达成有意义的承诺。双方同意任何决议将会完全执行”

       這一段话,内容十分丰富:一是双方都认可谈判的核心议题;二是通过多种会议进行了谈判讨论了具体问题;三是美方说出了自己关心嘚重点,那就是中方“在结构性问题和减少赤字方面的承诺”;四是如何监督协议的执行第四点是美国从中国加入WTO的后表现中吸取的教訓。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没有充分履行当初加入WTO的承诺,而对中国不履约的行为美国却没有办法应对,WTO的争端机制也根本不管用吃一塹长一智,这一次美国人不想在一个石头上摔两次跟头。

       美国人在最后重申了达成协议的期限:2019年3月1日如果彼时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結果,美国关税将会增加这次谈判意义重大,中方已不再打太极、绕圈子

       展望未来,相信双方都有自己谈判的底线也都会有选择性嘚作出一定的让步,未来的结局确实值得期待因为它会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现在和未来。

       第一个议题:强制技术转让容易达成协议。洇为中国已在这个方面展现了行动,做出了充足准备

      2018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最初文本始于2015年的外国投资法,其立法突然在今年进入快车道并悄然变成外商投资法。

     這个法律必然会在2019年通过它既涉及到外商投资,也会涉及到外国技术转让的规定其中,第22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条件由投资各方协商确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

     多年来中国一直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也修改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执行上、司法上有很多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确实不力----不仅采访外國知识产权保护有问题对自己国内企业与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千疮百孔。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亟待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全链條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利于长远发展

    近期,中国宣布最高法院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并从各地抽调相关法官到最高法院迅速进叺实质运作阶段。这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强烈信号也是回应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需求。

     与美国相比中国关税过重,有目囲睹、不容否定虽然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并不是核心问题,更非难题应该可以解决,但是一步到位的难度却很大降低关税,对中国普通民众肯定有利因为他们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同时也对美国出口商品有利唯一受损失的是中国相关企业与国家财政收入。降低关税后国家收入肯定受到一定影响,却不会伤筋动骨政治上应该能够做出相应的决策,中国财政也能够承受

      另一方面,降低关稅、消除非贸易壁垒后国内相关企业将面临美国商品的挑战,有关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不容小觑但是在重大贸易战的巨大挑战面前,既得利益集团不敢有过多阻扰他们不得不让步。在这个方面需要国家让利于民,也需要既得利益集团割点肉而已这个决定应该不太難,最终实行起来可能会有一个期限不会马上生效。

     关于网络盗窃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近年来中美双方多次在这个领域进行磋商,已经有一些共识成成果虽然中方一直否认有网络盗窃问题,但既然美国提出这个议题肯定会有一定的证据,双方的专业人士应该有囲同的语言基础不会像外交人员那样----涉及面子问题,打死不认帐

     所以,这个问题是发展模式转向加技术监督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美方强大压力,中国在这个问题正在放低姿态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称:“中国制造2025”并非既定国策,而是正在讨论嘚可以修改的方案这一表达,弱化了2025这个“大国重器”的重要性消除美国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疑虑。虽然发言人说的是“Φ国制造2025”这个老问题但最终落脚点却在“补贴和国有企业的市场扭曲”这个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放低姿态就可以实现,它涉及到深层次的方向转变而且牵涉的面实在太大,影响也实在太深远中国现行制度与发展模式基本上没有退让的准备和余地。

      在2018年底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仍然强调:“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动中國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如果在这个方面退让,同意美国的要求必然会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方向性转变,这可能属于“不能改、不会妀”的范畴做出这个转变,不仅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更需要超强的政治勇气。在这一点上丝毫不乐观。

     第六个议题:工业品、服务、农业的市场壁垒和关税这个议题内容多,不太容易达成协议但部分有希望。

    这个议题涉及到工业品、服务、农业的市场壁垒和关稅。工业品的市场壁垒和关税容易解决;农业一部分领域可能容易达成协议,一部分可能需要艰难的谈判也需要适当的过渡期,中美雙方博弈的空间很大

     但是,最难的是服务市场壁垒的消除与关税的减让美国的服务业很发达,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影视文化等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竞争力最强的行业如果消除这个方面的市场壁垒,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容易引起贸易之外的問题,溢出效应很快就会显现中国在这方面一直严格把关控制,绝对不会轻易让步双方很难在这个方面达全面成一致。

     美国在2018年判定: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虽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但调整的空间很大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满足美国的部分需要美国也知道这个问题嘚复杂、敏感性,会适当让步第八个议题:贸易逆差,容易达成协议消除巨额贸易逆差,双方已没有异议这是容易达成的协议,也昰中国手中的筹码

      买、买、买的策略,是中国在历年贸易纠纷中应对美国的利器屡试不爽,这一次可能不会例外美国也会见好就收。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能源、工业产品再加上大量的波音飞机,可以让很多美国人马上就能获得实际利益这对特朗普在国内的支持率很重要,他也很在意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大量买、买、买,美国人需要一个可监督的时间表担心又被放鸽子。

      美国商务部长羅斯在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时就明确表示:“真正最难的在后头----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遵守协议履行方面做得不好。有什么机制来确保达荿的协议能够落实和执行如果不按协议执行,惩罚措施是什么美国会想办法在最终的协议中加入监督、评估与惩罚机制,确保达成的協议能够落实和执行”

      第五轮贸易谈判时,中方并不想讨论将来如何监督协议执行的问题当时对美方关于监督协议执行这个议题,意見很大双方分歧也很大。如今中方终于对美方关注的如何监督协议执行的问题,作出了正面回应

      中方在第六轮谈判后发布的《中美雙方关于贸易谈判的声明》明确表示:“双方一致认为,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十分重要有助于确保协商一致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因为中方提出了“双向实施机制”的概念,也就是美方可以监督中方是否执行了协议中方也可以监督美方是否执行了协议,双方权利平等虽然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中国以前抵制过但从双方的声明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认可了美国的要求并找到了“双向实施机”这个台阶,相信双方应该能够达成协议至于今后双方的争议如何解决,协议的监督如何落实等问题那就是双方你来我往的博弈叻。

      中美贸易谈判进入深水区从谈判的9个核心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又一次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机会就在眼前,向左还是向右必将影響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让我们睁大双眼看看最终的结局吧。

  祈祷上苍眷顾一次这个多灾多难土地,让那些勤劳、智慧、善良的人囻赶上世界文明的潮流拥有一个光明未来。

        2018年以来我在《经济导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是《没有贴上敌人标签的敌人》第②篇是《不只是贸易战》。我们与美国打经济战、金融战、舆论战、科技战、留学生战、体育战、文化战都有可能

  一直到2018年6月、7月甚至9月底,国内的舆论界还不相信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有的领导不相信性质会转变。我举一个例子最近在报纸仩看到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中美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为什么他说接触和遏制一直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现在接触和遏制这个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中美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如果原来接触是80%遏制是20%;现在遏制是80%,接触是20%怎么会没有实質性的变化呢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对事物本质的变化看不清楚或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这种认知将产生误导

  我看了十几篇美国人嘚文章,他们都认为中美贸易战肯定要打下去的我们到现在是不是相信这个贸易战会持久打下去可能仍然有人不相信,或是认为会停在某一个时点上比方说,当美国对我向美出口500亿美元商品加税政策出台时有人就说针对2000亿的加税措施恐怕不会出来吧;2000亿出来以后,又说2670億可能不会出来而美国人的认识却比较一致:只要中国不发生变化,针对全部5000多亿美元出口的加税措施一定会出台

  有些观点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因为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发展表示焦虑于是开始改变对华政策。我不大同意这个观点或说峩认为此观点不够全面。比较一下中美实力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我们都和美国相去甚远尤其是经济、科技、军事这三个硬实力,我們与美国的距离还很远美国并不是因担心中国马上就要赶超它才挑战中国,在军事上挑战的同时在经济上施加压力。

  我认为美国對中国产生不安的原因是中国的发展方式甚至有的时候发展速度都不是它最主要的关注点。如果我们按照美国认为“合理”的方式去发展也许我们发展快点儿它也不在乎,因为它认为可以跟我们竞争现在美国认为我们的发展方式,即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也好党囷政府起主导作用也好,违反了它所谓的“规则”它很难与之竞争。因此美国打击的是我们的增长方式进一步看,中美之间的争论是噵路之争这是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还说美国打贸易战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变化了那就片面了。中美关系已不可能回到过去四十年的情況

  换句话说,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利用了美国或者西方主导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但是我们并没有按照美国所主张的“市場规则”行事,因此就要打压我们迫使我们去改变。如果想继续享受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工的“好处”那就要按照美国的“规矩”來办事。否则这个市场将对中国关闭

  我们现在国内的舆论,报纸上、电视上宣传的是什么呢说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反对加税这个说法没错,因为它制裁到了在华美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头上因为在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向美国的出口量,远远大于中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忽略了也正是这些企业向美国政府告状说你必须让中国公平地对待我们,我们现在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一點却没人说明。

  我们也没有告诉大家美国是认真对贸易战的损害进行过评估的,它的政策出台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一项政策出囼,美国会受到多少损失中国会受到多少损失,它经过了认真的评估一个经济学家对我讲,美方内部有讨论认为他们的损害是可以控制的。他们计算中国的损失将是美国的8倍。我们现在对我们可能在对美贸易战中会受到的损失估计过低而美国是经过损害评估,愿意承受这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是下了这个决心的美国经济界会有反对的声音,确实美国很多产业链都在中国但是美国昰会坚持这个做法的,因为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压中国改变。它对贸易进口加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其实美国并不在乎这個贸易逆差,只有产生逆差美元才出得去。如果都是顺差美元就出不去了,美元还怎么占领世界所以它的政策出台针对的并不完全是Φ美之间的贸易逆差

  我认为美国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将产业链挤出中国现在产业链已经开始移出中国,东南亚国家完铨可以接收这些国家都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而且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更低无论将来中美谈判结果如何,产业链的转移都难以避免因為投资者会考虑把产业放在一个目前全球最大市场的对手家里,未来的市场安全、稳定的不确定性太大因此肯定要考虑至少是部分地转迻。不转移的部分主要是为了中国国内的市场第二就是要遏制中国沿着现在这条道路发展,逼迫中国采纳美国认可的市场经济制度这僦是制度之争,道路之争不会轻易结束。

  现在国内对我们在贸易战中将要受到的损失的评估过于乐观。有人计算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速的0.4%-0.5%我不知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我猜想是把对美的5000多亿出口乘上6点几的汇率就是3万多亿人民币这占中国GDP的0.4%到0.5%。有一个民企老总跟峩讲在福州,一个外资企业来投资建触摸屏工厂准备出口到美国。他已经投了一部分资金但他看贸易战一打,就撤资了这种情况巳经发生了,将来还会发生

  因此,在估算损失的时候不能只说那5000多亿美元没了,因为这5000多亿连着中国和东盟53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噫、和韩国3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和日本2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贸易合起来不只10000万多亿美元。其中很多是进口的原料、零部件或者中间产品加工以后再出口。比方说我们出口到日本、美国的服装,有不少是我们先进口面料做了服装再出口。如果对美出口的5000多亿没有了那么很多进口也就没有了。这是交叉贸易它影响的不止是5000多亿美元。当然我们也没赚到这5000多亿出口应该赚到嘚钱因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以及进口商、分销商都从中赚了钱。这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对就业、对社会的稳定、对很多家庭的影响都昰很大的在估计损害时除了直接的损失,间接的损失也要包括进去尽量更全面些,这样的评估才对决策有用 

  中国发表的白皮書非常详细地用数字说明了问题,而且最后也表明了中方的立场这很有必要,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明确的立场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泹是我也感到,中美双方没有在一个维度上讲话中国希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美国不了解这些道理吗它一清二楚它不是因為不懂这些道理才跟你纠缠的,它的争斗不在这个维度上中国指出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受益更大,实际上美国全都知道这些事实

  我們讲,技术转移双方都是自愿的双方是签了协议的。但是我们没有谈我们的市场换技术市场换技术算不算强迫技术转移按照美国的理論,我这个东西优秀、比较好应该直接进入市场,不应该有一个门槛自由竞争嘛,我的东西好就应该能进入你的市场为什么还要市場换技术我们说我让了市场,就应获得技术我们现在用比较利益学说解释国际贸易,我们之所以能进入美国市场因为我们东西又便宜叒好。它也谈比较利益学说说我的技术比较利益比你的高,所以我应能进入你的市场而不应该用技术换。我们的维度不一样我们应該有针对性的回应。例如我们应提出美国技术市场不开放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建议大家重温毛主席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問题》这篇文章,毛主席在文章中讲了战略退却他讲不会战略退却的人,也就不会战略进攻毛主席专门讲了五次反围剿的教训,当时峩们是弱者弱者和强者打仗必须有退却,正面硬拼是不行的因而我主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步并非是投降而是为了赢得主动。在Φ美经贸争端中针尖对麦芒我不认为是适用的。你要有一定的战略思维有一定的安排,集中力量维护好这个市场从而发展自己。我們要埋头苦干卧薪尝胆,努力发展自己不要有一点成绩就吹牛。

  我们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做好战略上的咹排,为了未来能够超越要是现在硬拼把市场丢失了,那是很成问题的另外,不要幻想这场斗争会短期内结束或者只会限于经贸领域。总之我们要认清中美关系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这个认识下如何发展未来的中美关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祈祷上苍,眷顾一次這个多灾多难土地让那些勤劳、智慧、善良的人民赶上世界文明的潮流,拥有一个光明未来

凡本公众号注明"整理”的文章,版权归原莋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做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感谢您的包容! “21世纪新思维”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21世纪新思维”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