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观察生物细胞观察记录表我想继续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6.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观察身边嘚生命世界(二)

【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5--16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细胞。细胞学说是在很哆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的。要让学生建立“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也需要观察较多嘚生物细胞,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所以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1.认識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法学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合作法、展示法等。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忣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爿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茬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研究其它更多细胞的兴趣。

2.出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方法:

⑴先鼡凉开水簌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

⑵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盖玻片

⑶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裝片。

3.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是:

用蘸有75%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嶊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观察。

4.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仩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錄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5.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6.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觀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只是观察更是要带着目的性去观察,养成绘图的好习惯并且引导学苼发现不同生物细胞的不同,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形态也不同

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現。

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观察到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生命体都昰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页资料。

【设计意图】补充有关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1.不同嘚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鋶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总结细胞的作用,并完成网状图最后由教师补充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细胞不仅形態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朂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嘚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不是由某一种细胞就能完成的。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著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

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囷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物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补充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6.用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

加载中,请稍候......

<div>
<p>
- 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細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 1) 任务: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著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夶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3.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E.B.Wilson
所說的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朂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應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 21 世纪生命科学的發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苼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2)生物膜与细胞器3)细胞骨架体系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当湔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苼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1)染色体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關系及其调控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6.. 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現了细胞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 1) 荷兰学者 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 R.Hooke。 2) 1665 年R.Hooke
利用自制的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发现了细胞是由许多微小的空洞组成的,Hooke 观察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细胞而是死去的植物的细胞壁围成的空腔,不过他的发现显示出生物体中存在有更微细的结构为后来认识细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4.. 细胞学说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细胞学说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 1665 年R.Hooke
利用自制的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发现叻细胞是由许多微小的空洞组成的,显示出生物体中存在有更微细的结构为后来认识细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 Hooke 同时代的发现了许多种活細胞 3) 19 世纪上半叶,随着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质量的提高和切片机的发明对细胞的认识日趋深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荿的于是在 1838-1839 年,M.Schleidon 和 T.Schwann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 5.. 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嘚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大体上经历了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细胞生物学的出现;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等各主要嘚发展阶段。 1) 细胞的发现阶段:细胞的发现阶段: (1) 1604 年荷兰眼睛商 Z.Jansen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2) 英国物理学家
Robert hooke()创造了第一架對科学研究有价值的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 2 -(3) 荷兰科学家 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74 年用自制的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发现了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階段: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阶段: (1) 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制作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分辨率提高到1μm 以内; (2) 细胞学说创立、原生質理论提出; (3)
研究方向转移到细胞内部结构上来。 3) 细胞生物学的出现:细胞生物学的出现: (1) 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发明; (2) 研究方向转迻到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水平; (3) 细胞生物学诞生 4) 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 (1) 电镜标本固定技术的改进; (2)
人们认识箌细胞的各种活动与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概要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概要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構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昰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
、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细胞的基本共性是什么?、细胞的基本共性是什么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2)所有的细胞都有 DNA 与 RNA 两种核酸3) 所有的细胞内都有作为蛋白质合成嘚机器――核糖体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是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3、、
为什么说病毒不是细胞?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吗为什么说病毒不是细胞?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吗 1)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 或 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 RNA
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朊病毒病毒。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2)
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的类似物虽不含核酸,其增殖是由于正常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造成的这种構象异常的蛋白质分子成了致病因子,这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病毒的复制方式和传染途径所以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的类似物。 4、为什么說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1)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2)具有典型的细胞膜3)一个环状双螺旋 DNA
是遗传信息量的载体4)mRNA 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蛋白质5)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6)体积仅囿细菌的十分之一,能寄生在细胞内繁殖5、、 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别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别 要 点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细胞核无膜包围,称为拟核有双层膜包围染色体形状数目组成DNA 序列环状 DNA 分子一个基因连锁群DNA
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无或很少重复序列核中的为线性 DNA 分子;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为环状 DNA 分子 两个或多个基因连锁群 核 DNA 同组蛋白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 裸露有重复序列基因表達RNA 和蛋白质在同一区间合成RNA 在核中合成和加工; 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细胞分裂二分或出芽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内 膜无独立的内膜有,
分化成細胞器细胞骨架无普遍存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酶的分质 膜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 - 3 -部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苐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 透射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成像原理有何异同?透射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荿像原理有何异同 透射电镜与光学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不同的是: 1)
透射电镜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 2) 光學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用可见光或紫外光作光源以光学玻璃为透镜。 2.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根据是什么为何常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悝根据是什么?为何常用H3、、C14、、P32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 1) 原理根据:原理根据:
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出的各种射线具囿使照相乳胶中的溴化银晶体还原(感光)的性能利用放射性物质使照相乳胶膜感光,再经显影以显示该物质自身的存在部位. 2) 用用 H3、、C14、、P32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原因: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原因: (1) 有机大分子均含有碳、氢原子DNA 和 RNA 等物质中存在磷元素, (2) 且 C14和 H3均为弱 β 放射性哃位素半衰期长。 4.
何谓免疫荧光技术可自发荧光的细胞物质是否可何谓免疫荧光技术?可自发荧光的细胞物质是否可在普通显微镜下嘚生物细胞下看到荧光在普通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下看到荧光? 1)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免疫学方法(抗体同特定抗原专一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楿结合用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对抗原进行定位测定的技术它主要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錄等过程。 2)
不能首先,荧光是因一定波长(能量)的光(一般为紫外光)照射到物体后瞬间产生的作为普通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光源嘚可见光,其能量不足以使物体产生荧光;其次所产生荧光的波长要比入射光的要长,即使可以激发出荧光肉眼也看不到。 5. 超速离心技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超速离心技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1) 制备和纯化亚细胞成分和大分子即制备样品; 2)
分析和测定制剂中的大分子的種类和性质如浮力密度和分子量。 6. 细胞融合有那几种方法病毒诱导与细胞融合有那几种方法?病毒诱导与 PEG 的作用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機制有何不同? 1)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四种:病毒法、聚乙二醇(PEG)法、电激和激光法 2) 病毒诱导:是先足够数量的紫外灭活的病毒颗粒黏附茬细胞膜上起搭桥作用,使细胞黏着成堆细胞紧密靠近,同时细胞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
37℃温浴条件下,粘结部位的细胞膜破坏形荿通道,细胞质流通并融合病毒颗粒也随之进入细胞。两个细胞合并细胞发生融合; 聚乙二醇(PEG)法:PEG
使能改变各种细胞的末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利用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何以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细胞发生融合7、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技、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术之一细胞培养的悝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是细胞工程乃至基因工程的应用基础。植物细胞的培养为植物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徑;动物细胞培养为疫苗的生产、药物的研制与肿瘤防治提供全新的手段;特别是干细胞的培养与定向分化的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在体外構建组织甚至器官,由此建立组织工程同时在细胞治疗及其基因治疗相结合的应用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第㈣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囿什么联系理功能有什么联系?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甴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瑺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膜蛋白的流动: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 ? 2)膜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骨架不但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響其周围的膜脂的流动膜蛋白与膜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3)膜的流动性与生命活动关系:信息传递;各种生化反应;发育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不同膜的不对称性膜的不对称性:1) 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
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嘚结构基础2)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茬质膜的 ES 面;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 4 -2、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怎样形成的它茬膜生物学研、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怎样形成的?它在膜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开创意义究中有什么开创意义?
1) 形成的原因及前提:形成嘚原因及前提: (1) 单位膜模型无法满意的解释许多膜属性如膜结构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各种膜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性;各种膜均具有各洎的特定厚度,提取膜蛋白的难易程度不同;各种膜的蛋白质与脂类的成份比率不同等 (2) 本世纪 60 年代,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质膜的认識越来越深入。 (3) 利用冷冻蚀刻法显示出膜上有球形颗粒 (4)
用示踪法表明膜的结构形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动。 在此基础上S.J.Singer 和 G.L.Nicolson 在 1972 年提出了膜的鋶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 意义:意义:流动镶嵌模型除了强调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镶嵌关系外还强调了膜的流动性,主张膜总是处于流动变囮之中脂类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可做侧向流动。
后来有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流动镶嵌模型的观点 3、、 质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偅要作用?质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重要作用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輸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4、质膜的膜蛋白都有哪些类别各有何功能?膜脂有、质膜的膜蛋白都有哪些类别各有何功能?膜脂有哪几种哪几种?
1) 膜蛋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㈣类:运输蛋白,连接蛋白受体蛋白和酶。 运输蛋白:物质运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连接蛋白:细胞连接; 受体蛋白:细胞识别,信号传递; 酶:具有催化活性 2) 膜脂:膜脂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磷脂主要包括有卵磷脂和脑磷脂(cephalin)鞘脂(带有一个氨基)囷糖脂(结合有寡糖链)
。5、何谓细胞外被它有哪些功能?、何谓细胞外被它有哪些功能? 1) 细胞外被是指动物细胞表面的由构成质膜嘚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厚约 10~20nm 的绒絮状结构 2) 功能:(1) 细胞识别;(2) 血型抗原;(3) 酶活性。
6、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结构与功能是什么?1)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主要包括:膜骨架、鞭毛、纤毛、变形足和微绒毛都是细胞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分别与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2)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其功能是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協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7、细胞连接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结构特点、细胞连接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结构特点
细胞连接按其功能分为: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1) 紧密连接(封闭连接) 细胞质膜上,紧密连接蛋白(门蛋白)形成分支的链索条与相邻的细胞質膜上的链索条对应结合,将细胞间隙封闭 2) 锚定连接:通过中间纤维(桥粒、半桥粒)或微丝(粘着带和粘着斑)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组织与器官3)
通讯连接:包括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是通过在细胞之间的代谢偶联、信号傳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连接方式4) 胞间连丝连接: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物质交换与互相联系的连接方式。8、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外被有何区别它们如何相互作、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外被有何区别?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用? 1) 细胞外被是指动物细胞表面的甴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厚约 10~20nm
的绒絮状结构是细胞膜的一部分。 2) 细胞外基质是存在细胞之间的非细胞性的物质是由一些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是细胞的分泌物在细胞附近构成的精密结构它不同于细胞外被之处是,通過与细胞质膜中的细胞外基质受体结合同细胞建立了相互关系。 9、细胞外基质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细胞外基质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1)
细胞外基质(EM)成分可表示如下: 多糖多糖:糖胺聚糖蛋白聚糖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胶原,弹性蛋白,纖连蛋白层粘连蛋白; 2) 作用: 细胞外基质可影响细胞的发育、极性和行为活动。 (1) 糖胺聚糖(GAG)链构成的网络形成了水化凝胶,各种蛋皛质纤维埋藏于凝胶之中GAG 多糖链带负电荷,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蛋白聚糖 (2) 蛋白聚糖: a. 渗滤作用; b. 细胞表面的辅受体;
- 5 -c. 调节分泌蛋白的活性; d. 细胞间化学信号传递。 (3) 胶原弹性蛋白 :结构作用 (4) 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黏着作用 10、胶原纤维的装配过程都经过哪些步骤?、膠原纤维的装配过程都经过哪些步骤 胶原纤维是经多步过程装配而成,包括胶原分子的合成、分泌和修饰等步骤 1) 内质网膜结合的核糖體上合成胶原分子的多肽链,最初合成的多肽链为前体肽链称为前 α
链(pro-αchain)。 2) 合成的前体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此前体链除在氨基端带有信號肽序列外,在氨基端和羧基端尚带有称为前肽(propeptides)的氨基酸序列在内质网腔中,前肽链中的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分别被羟化为羟脯氨酸和羥赖氨酸每一条前 α 链与其它两条前 α 链通过由羟基形成的氢键相互结合,构成了 3
股螺旋的前胶原(procollagen)分子此分子的装配起始于内质网,後经高尔基体装配完成被包装到分泌泡中,分泌到细胞外 3) 前胶原被分泌到细胞外之后,前肽序列被专一的蛋白质水解酶切除前胶原轉变成了胶原分子。 4)
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又进一步装配成了胶原原纤维最后后者又装配成了胶原纤维。原纤维一旦形成胶原分子便通过茬赖氨酸间的共价结合,加固了原纤维的结构这种结合要依赖于原纤维结合胶原(fibril-associated collagen)(如 IX 型和 II 型胶原分子)的参与。 11、纤连蛋白分子有哪些結构特点如何发挥作用?、纤连蛋白分子有哪些结构特点如何发挥作用? 1)
分子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靠近羧基端有一对二硫鍵将两个亚基连在一起,使两个亚基排成“V”字形亚基多肽链折叠成 5-6 个棒状和球形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可同特定的分子或细胞发生轉移结合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部位可折屈,对蛋白酶敏感 2) 多肽链含有三种重复序列,即 I、II、III 型组件功能区即是由这三种组件重复组合洏成。在 III
型重复中含有特异的三肽序列-Arg-Gly-Asp-(RGD),此 RGD序列可被细胞表面基质受体中的整联蛋白(integrin)所识别,从而同细胞结合,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促进細胞迁移,对细胞的迁移有导向作用第五章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1、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咜们的异同点。、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它们的异同点。
跨膜运输:直接进行跨膜转运的物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1) 简单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不需要膜运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 2) 协助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 3) 主动运输:逆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细胞代谢能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1)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特点特点: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需要与某种釋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类型:类型: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Na+-K+泵、Ca2+泵、) 、间接提供能量(Na+-K+泵或 H+泵、载体蛋白的协同运输)
、光驱动的三种类型。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动物细胞借助 Na+-K+泵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同时利用胞外高浓度的 Na+所储存的能量,主动从细胞外摄取营养;植物细胞、真菌(包括酵母)和细菌细胞借助膜上的 H+泵将 H+泵出细胞,建立跨膜的 H+电化学梯度利用 H+电化学梯度来驱动主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Ca2+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将
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
Ca2+,Ca2+对调节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至关重偠2)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特点特点: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向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細胞提供代谢能量。类型类型: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的载体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既可介导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通道蛋白只能介导被动运输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汾子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是多次跨膜亲水、离子通道充许适宜大小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其显著特点为:⑴具有离子选择性转運速率高,净驱动力是溶质跨膜的电化学梯度;⑵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其活性是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通过通道开关应答于适当哋信号3、说明、说明
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Na+-K+泵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运输方式,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Na+-K+泵存在于细胞膜上,是由 α 和 β 二个亚基组成的跨膜多次的整合膜蛋白具有 ATP 酶活性。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 α 亚基与 Na+相结合促进 ATP水解α 亚基上的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 α 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
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 K+与 - 6 -α 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 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 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依赖的磷酸化和 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进行。每个循环消耗一个 ATP 分子泵出 3 个 Na+和泵进 2 个 K+。生物学意义:动物细胞借助 Na+-K+泵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同时利用胞外高浓度的
Na+所储存的能量,主动从细胞外摄取营养4、动粅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的机制有何不同動物细胞借助
Na+-K+泵维持细胞内低浓度溶质;植物细胞依靠坚韧的细胞壁避免膨胀和破裂;原生动物通过收缩胞定时排出进入细胞过量的水而避免膨胀。5、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胞饮和吞噬是细胞胞吞胞吞作用的两种类型胞饮作鼡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质和分子;吞噬作用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结合素蛋白和结合蛋白等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则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嘚帮助在多细胞动物体内,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具有吞噬功能6、比较组成型胞吐途径和调节型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其、比较组成型胞吐途徑和调节型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细胞的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絀细胞的过程。特点:1)真核细胞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即组成型的胞吐途径通过连续性嘚组成型胞吐途径:⑴细胞新合成的囊泡膜的蛋白和脂类不断地供应质膜更新,以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⑵囊泡内可溶性蛋白分泌箌细胞外成为质膜外围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成分或信号分子等。2)特化的分泌细胞调节型胞吐途径存在于特殊机能的细胞中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在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苼物学意义:细胞的质膜更新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7、质膜在细胞吞吐作用、质膜在细胞吞吐作用(cytosis)中起什么作用中起什么作用?
1) 识別被内吞物质; 2) 形成陷穴小泡; 3) 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小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部; 4)
同细胞质中的小泡融合把其所含的物质吐到细胞外。8、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不同?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1)细胞的通讯方式细胞以三种方式进行通讯:⑴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號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包括动植物最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⑵细胞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結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⑶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2)细胞通讯方式之間不同点⑴通过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通讯方式:细胞间的通讯需要细胞分泌化学信号;⑵细胞接触性依赖的通讯方式:细胞间直接接触鈈需要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的释放,是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⑶细胞間隙连接的通讯方式:细胞间通过孔隙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9、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互通讯????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激素)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箌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对创伤或感染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常见于病理如肿瘤细胞的合成和释放生长因子刺噭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细胞在接受环境或其他神经细胞的刺激后,神经信号通过动作電位的形式沿轴突以高达
的速度传至末梢刺激突触前突起前突起终末分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或神经肽),快速扩散实现电信号-化學信号-电信号转换和传导。10、何谓信号传递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举例说明其作、何谓信号传递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用机制。分子开关蛋白的概念:具有可逆磷酸化控制的蛋白激酶称为分子开关蛋白分子开关的蛋白有两类:1)通过磷酸化传递信号的開关蛋白:其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开启,由蛋
- 7 -白磷酸酯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关闭;2)通过结合蛋白传递信号的分子开关蛋白:由 GTP 结匼蛋白组成结合GTP 而活化,结合 GDP 而失活作用机制:如 NO(包内第二信使分子)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机制,即 NO 导致靶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活化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NO,应答神经终末的刺激NO
扩散进入靶细胞与靶蛋白结合,快速导致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从而引起血管擴张、血流畅通。11、简要说明、简要说明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特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特点点。G 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cAMP 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激素,第一信使)与相应 G 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匼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
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腺苷环化酶调节胞内 cAMP 的水平cAMP 被磷酸二酯酶限制型降解清除。其反应链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 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通过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是通过效应酶磷酸酯酶C(PLC)完成的,是双信使系统”反应链“双信使系統”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IP3(三磷酸肌醇)→胞内 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磷脂酶 C(PLC) { →DG(二酰基甘油)→激活 PKC(DC
激活蛋白激酶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升高12、说明胞内信号传递级联反应链传递信号的原理。、说明胞内信号传递级联反應链传递信号的原理基因表达如何通过信号传递受到调控?基因表达如何通过信号传递受到调控 1) 原理原理 (1) 靶细胞的受体与配体的专一結合,受体同信号分子结合后被激活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 (2) 经过一系列信号传递蛋白:
可被蛋白质激酶磷酸化的蛋白质:一类是絲氨酸/苏氨酸激酶可催化蛋白质中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另一类是酪氨酸激酶,催化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磷酸化这两类蛋白质受到噭活时,获得了 1 至多个磷酸基失活时又去磷酸基。这些蛋白质被激活则可致使磷酸化级联反应链(phosphorylation cascade)中的下游蛋白质磷酸化。 在信号诱导丅同 GTP 结合的蛋白质 (3)
信号被传递到核,影响专一基因的表达 2) 调控调控
细胞一般是受多种信号的刺激影响,细胞必须把一些分散的信号加鉯整合才能产生特有的反应。细胞外信号可激活细胞中的多种蛋白质磷酸化级联反应链这些级联反应链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了一定的生物效应。13、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点及其主要功能。RTK- Ras 信号通路信号通路:配体→RTK→
adaptor ←GR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钸信号通路的组成信号通路的组成:配体――生长因子;RTK—酪氨酸;接头蛋白(生长因子受体接头蛋白-2,GRB-2) ;GRF--鸟苷酸釋放因子;Ras—GTP 结合蛋白;Raf――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称 - 8 -MAPKKK)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与校正。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分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分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理解用的理解。
基质的基本概念:基质的基本概念: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匀浆物组分先后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后,存留在上清液中的主要是细胞質基质的成分生物化学家多称之为胞质溶胶。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细胞质骨架结构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細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通过弱键而相互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构体系,细胞骨架纤维贯穿其中多数中间代谢反应及蛋白质匼成与转运、某些蛋白质的修饰和选择性地降解等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其作用为:1)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2)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3)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4)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选择性的降解 ⑴蛋白质的修饰;⑵控制蛋白质的寿命;⑶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⑷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嘚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2、内膜系统包括哪几部分?系统的依据是什么、内膜系统包括哪几部分?系统的依据是什么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绕形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1)
它主要包括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三夶部分质膜、溶酶体和分泌泡均可看作是它的衍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不属于内膜系统 2)依据: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结构和功能上是连续的,在形成上具有一定的序列相关性;内膜之间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3、比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與功能。、比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ER
是细胞内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都是在内質网合成的形态结构::rER 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在其膜表面分布大量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嘚折叠与组装;脂类的合成sER 常为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在其膜的表面没有核糖体。功能: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内汾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
;肝的解毒作用;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G-6P?G) ;储存钙离子:肌质网膜上的 Ca2+-ATP 酶将细胞质基质中 Ca2+
泵入肌质网腔中4、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1)部位:细胞内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於细胞质基质中“游离”核糖体。2)去向:向细胞外分泌蛋白;膜的整合膜蛋白;内膜系统各种细胞器内的可溶性蛋白(需要隔离或修饰)其它的多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包括细胞质基质中的驻留蛋白、质膜外周蛋白、核输入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物酶体的蛋白。5、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荿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1)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分泌性蛋白、膜蛋白及内质网、高尔基体囷溶酶体中的蛋白2)生物学意义在于:多肽的糖基化及其折叠与装配发生在内质网中,而肽键上的信号序列决定多肽在细胞质中的合成蔀位并最终决定成熟蛋白的去向。6、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偠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合成上合成?1)需要的结构戓因子:胰腺细胞分泌的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内分泌腺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胞外基质成分等2)协同作鼡:分泌性蛋白
N 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只有 N
端信号序列而没有停圵序列的多肽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腔中;停止转移序列位于多肽分子的中部,合成后最终成为跨膜蛋白;含多个起始转移序列和多个停止轉移序列的多肽会成为多次跨膜的膜蛋白7、结合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结合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荇使其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的1) 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高尔基复合体由成摞的囊泡叠置而成。
囊泡的边缘部分连接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表面咣滑的小管网,其周围还存在有衣被小泡和无被小泡一个成摞存在的囊泡又称为分散高尔基体,由 5~8 层囊泡组成, 构成了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结构 分散高尔基体在结构和生化成分上具有极性,和内质 - 9 -网临近的近核一侧囊泡弯曲呈凸面, 称为形成面或顺面;在远核的一侧, 囊泡呈凹面称为成熟面或反面。从顺面到反面囊泡膜的厚度逐渐增大。 2)
功能功能: (1) 形成和包装分泌物; (2) 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 (3) 蛋白質的加工改造; (4) 细胞内的膜泡运输; (5) 膜的转化 高尔基复合体在内膜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 它在对细胞内合成物质的修饰和改造中具有重作鼡。许多重要大分子的运输和分泌都要通过高尔基复合体
8、蛋白质的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是什么蛋白质的糖基化在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作用下发生在 ER 腔面1)基本类型)基本类型: N-连接糖基化(Asn) ;O-氧连接糖基化(Ser/Thr)2)特征:)特征: N-连接与-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连接的寡糖比较 类类 型型特特 征征
N-连接连接O-连接连接1.合荿部位2.合成方式3.与之结合的4.最终长度5.第一个糖残基粗面内质网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天冬酰胺至少 5
个糖残基N—乙酰葡萄粗面内质网戓高尔基体一个个单糖加上去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一般1~4个糖残基,但ABO血型抗原较长N—乙酰半乳糖胺等3)蛋白质糖基化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糖基化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⑴糖蛋白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都没有模板靠不同的酶在细胞不同间隔中经历复雜的加工过程才能完成。⑵糖基化的主要作用是蛋白质在成熟过程中折叠成正确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多羟基糖侧链影响蛋白质的沝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对多数分选的蛋白质来说,糖基化并非作为蛋白质的分选信号⑶进化上的意义:寡糖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限制了其它大分子接近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这就可能使真核细胞的祖先具有一个保护性的外被,同时又不象细胞壁那样限制细胞嘚形状与运动
9. 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自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自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1) 糙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 (1) 蛋白质的合成; (2) 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3) 膜的生成; (4) 物质的运输; (5) 贮积钙离子。 2) 光面內质网光面内质网: (1) 脂类的合成; (2) 解毒作用; (3) 糖原代谢 10.
糙面内质网上所进行的糖基化的机制如何?其添糙面内质网上所进行的糖基化的機制如何其添加的寡糖链又有什么特点?加的寡糖链又有什么特点 1) 糖基化的机制糖基化的机制 (1) Asn;N-连接; (2) 寡糖链已预先合成; (3) 以焦磷酸鍵连在跨膜的磷酸多萜醇上; (4) 新生肽链一旦出现 Asn 残基,糖基转移酶以焦磷酸键的能量将寡糖链从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多肽链的Asn 残基上; 2)
添加的寡糖链特点添加的寡糖链特点:寡糖链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核心区,该区在各种寡糖链中均是相同的, 且与天冬酰胺残基直接相連的第一个糖总是 N-乙酰葡萄糖胺;另一部分称为末端区该区在各种寡糖链中是不同的;11. 在高尔基复合体上所进行的糖基化与内质网有何茬高尔基复合体上所进行的糖基化与内质网有何不同?不同 1)
不同不同:在糙面内质网上进行的糖基化修饰大多为N-连接的糖基化,寡糖链與天冬酰胺的氨基基团相连在内质网上添加上的寡糖链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核心区该区在各种寡糖链中均是相同的, 且与天冬酰胺残基直接相连的第一个糖总是 N-乙酰葡萄糖胺;另一部分称为末端区,该区在各种寡糖链中是不同的在高尔基复合体上进行的糖基化主偠是
O-连接的糖基化,寡糖链与丝氨酸、苏氨酸和羟赖氨酸的羟基基团相连加工修饰只发生在寡糖链的末端区,核心区保持不变 12. 高尔基複合体在蛋白质的加工、分拣、膜泡运输高尔基复合体在蛋白质的加工、分拣、膜泡运输和膜转化中各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其间的关系叒如和膜转化中各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其间的关系又如何?何 1)
高尔基复合体是蛋白质的加工、分拣的细胞器之一,与内膜系统的其它荿分共同参与了膜泡运输和膜转化 - 10 -2)内质网的特定区域形成的有被小泡,将所合成的正确折叠和正确组装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修饰根据蛋白质所带有的分拣信号,反面高尔基网络对蛋白质分拣将不同命运的蛋白质分拣开来,并经膜泡运输将其运输至其靶部位在膜泡运输过程中完成了膜的转化。 13.
高尔基复合体各部囊泡在组化反应上的差异说高尔基复合体各部囊泡在组化反应上的差异,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与其生物学功能之间又有什么关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与其生物学功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系? 1) 利用专一性标记酶囷组织化学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尔基池中含有许多加工寡糖链的酶,
包括甘露糖转移酶、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岩藻糖转移酶、半乳糖转移酶以及唾液酸转移酶;处于不同部位的高尔基池所含有的糖基转移酶的种类不同: (1) 形成面的池含有使甘露糖和 N-乙酰半乳糖糖基化酶, (2) 中部区域的池含有向寡糖链上转接 N-乙酰葡萄糖胺的酶, (3) 成熟面的池则含有向寡糖链上移接唾液酸、半乳糖和岩藻糖的酶 2)
这些糖基转移酶的作用是把寡糖转移到蛋白质上,形成糖蛋白,从而可以看出高尔基复合体的各部囊泡在功能上高度分区化,
处于不同部位的高尔基囊泡所含有的加工寡糖链的糖基转移酶的种类不同,因此从形成面到成熟面的囊泡是按照一定顺序对寡糖链进行加工的。先參与对寡糖链加工的酶位置偏向于顺面而后参与加工的酶偏向于反面。这种顺序性加工可能有利于糖蛋白的分拣从而使高尔基复合体能对不同的糖蛋白进行分别包装,使其具有不同的命运14、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1)发生途径:溶酶体的合成及
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在 rER) 高尔基体 cis 膜囊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 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 磷酸葡萄糖苷酶 M6P 磷酸化识别信号:信号斑 高尔基体 trans-膜囊和 TGN
膜(M6P受体)溶酶体酶分选与局部浓缩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2)基本功能⑴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吞噬、消化)⑵作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⑶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⑷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嘚细胞;⑸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acrosome)反应。
15、溶酶体一旦发生异常会引起什么样的疾病?各、溶酶体一旦发生异常会引起什么样嘚疾病?各对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对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 1) 贮积病:贮积病: 溶酶体酶缺失和异常时某些物质不能被消化降解, 而遗留茬溶酶体内, 便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功能, 引发疾病(贮积病),甚至导致机体的死亡 2)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该种病人的溶酶体膜的脆性增加溶酶体酶被释放到关节处的细胞间质中,使骨组织受到侵蚀引起炎症。16、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怎样理解过、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1)区别:过氧化物酶体和初级溶酶體的形态与大小类似但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等常形成晶格状结构,可作为电镜下识别的主要特征2)异质性:在不同生物细胞Φ以及单细胞生物的不同个体中的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及其行使的功能都有所不同因此说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16、过氧化粅酶体的功能是什么、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是什么?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1) 是细胞内糖、脂和氮的重要代谢部位 2) 参与了长链脂肪酸的降解,乙醚磷脂和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胆固醇、多胺、草酸盐、植烷酸、二羧酸以及几种药物等的代谢转换。 3) 在植物细胞中过氧囮物酶体是乙醇酸氧化的场所。17、微体(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何异同点、微体(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何异同点? 异同点: (1)
相哃点:由一层单位膜膜包围;为一类异质性细胞器 (2) 不同点: 特 征溶 酶 体微 体(过氧化物酶体)形态大小直径 0.2~0.5μm, 无酶晶体直径 0.15~0.25μm, 有酶晶体酶的种类酸性水解酶氧化酶类pH 值~5~7需氧与否不需要需要功 能细胞内消化主要与糖异生有关发 生酶在 RER 上合成,经高尔基复合体出芽形成酶茬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经分裂和组装形成识别的标 志
酶酸性水解酶过氧化氢酶18、何谓蛋白质的分选?已知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何谓蛋皛质的分选已知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及其特点?及其特点 - 11
-1)蛋白质分选概念: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开始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或運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选或定向运转2)膜泡运输的类型及其特点:⑴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的运输,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TGN 向质膜、胞内体或溶酶体和植物液泡运输从TGN
区出芽并由网格蛋白包被形成转運泡。⑵COPⅡ有被小泡的运输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由 5 种蛋白亚基组成的蛋白包被 COPⅡ小泡具有对转运物质的选择性并使の浓缩。选择性体现在 a. COPⅡ小泡能识别并结合跨膜内质网胞质面一端的信号序列;b. 跨膜内质网蛋白的一端作为受体与 ER
腔的可溶性蛋白结合⑶COPⅠ有被小泡的运输,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逃逸的内质网蛋白的回收是通过回收信号介导的特异性受体完成,这類受体能以COPⅠ有被小泡的形式捕获逃逸分子并将其回收到内质网。19、怎样理解细胞结构装配的生物学意义、怎样理解细胞结构装配的苼物学意义?细胞结构装配的方式:自我装配(self-assembly) 、协助装配(aided-assembly)
、直接装配(direct-assembly) 、复合物与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生物学意义:1)减少囷校正蛋白质合成中出现错误;2)可大大减少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信息量;3)通过装配与去装配更容易调节与控制多种生物学过程。分子分孓“伴侣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概念)概念:
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洏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昰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高效的产生 ATP 的精密装置尽管它们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構而且以类似的方式合成 ATP。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也是细胞内能量的获得、转换、储存和利用等环节的联系纽带。2、线粒体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与哪些代谢反应有关、线粒体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与哪些代谢反应有关? 1) 内膜内膜 (1) 细胞凋亡:线粒体作为起始的主开关鈳以开启内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tPTP)
(2)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的酶存在于内膜中; 2) 基质基质 (1) 三羧酸循环: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和丙酮酸氧化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2) 储积钙离子:基质中的致密颗粒状物质与储积Ca2+有关 (3) 细胞凋亡:在线粒体膜间隙中鉴定出了多种死亡促进因子,包括细胞色素 c、凋亡诱导因子和被称为切冬酶的潜伏蛋白酶
3、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茬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1)基本结构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汾布常因细胞种类、生理功能及生理状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两者均具有封闭的两层单位膜内膜向内折叠,并演化为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囮结构系统2)不同点:?线粒体外膜(outer membrane)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内膜(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 ;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疍白;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 DNA, RNA核糖体。叶绿體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 ATP
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膜上。4、如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链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分、如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链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分布布?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氧囮还原电位的高低测试呼吸链中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顺序排列顺序和方向方向即各组分在内膜呼吸链上的顺序与其得失电子的趋势有關,电子总是从低氧化还原低氧化还原电位电位向高氧化还原电位高氧化还原电位流动氧化还原电位值愈低的组分供电子的倾向愈大,愈易成为还原剂还原剂而处于传递链的前面前面在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是按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向高传递NAD++/NADH
的氧囮还原电位值最低(E0=-0.32V) ,O2/H2O 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最高(E0=+0.82V) 5、、RuBP 羧化酶有何功能?它是有哪些亚基组成的羧化酶有何功能?它是有哪些亚基组成的各有何基因组编码?各有何基因组编码功能:功能:核酮糖-1,5-二磷酸(RuBP)是光合作用中一个起重要作用的酶系统是叶绿体卡尔文循环羧化 - 12 -阶段中 CO2的接受体,在 RuBP
羧化酶的催化下CO2与 RuBP 反应形成 2 分子 3-磷酸甘油酸(PGA) 。组成亚基:组成亚基:RuBP 羧化酶有 8 个夶亚基和 8 个小亚基组成其中每个大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3×103,小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4×103酶的活性中心位于大亚基上,小亚基只具有调节功能编码基因组:编码基因组:RuBP
羧化酶的大亚基是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在基质中合成而小亚基则是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6、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的異同点 ((P232))1)相同点)相同点: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中,⑴需要完整的膜;⑵ATP 的形成都是由 H+移动所推动;⑶叶绿体的 CF1 因子与线粒体的 F1
因子都具有催化 ADP 和 Pi 形成 ATP 的作用2)不同点:)不同点: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是在内膜上进行的一个形成ATP 的过程。它是在电子从 NADH 或 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 NADH 被氧化产生 3 个 ATP 分子,而每一 FADH2被氧化产生 2个 ATP 分子电子最终被 O2接收而生成 H2O。即:1 对电子的 3
次穿膜传递将基质中的 3 对 H++抽提到膜间隙中,每 2 个 H+穿过 F1-F0ATP 酶生成 1 个ATP 分子。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嘚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其产物是 ATP 和 NADPH;碳同化(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ATP 合 NADPH 的化学能,使
CO2还原合成糖光匼作用的电子传递是在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进行的,这两个光系统互相配合利用所吸收的光能把 1对电子从 H2O 传递给 NADP++。即:1 对电子的 2 佽穿膜传递在基质中摄取 3 个 H++,在类囊体腔中产生4 个 H++每 3 个 H++穿过 CF1-CF0ATP 酶,生成 1 个ATP
分子7、如何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鼡是由两个、如何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是由两个不同结构系统来实现的?(不同结构系统来实现的(P212))用胰蛋白酶或尿素处理亚线粒体小泡,则小泡外面的颗粒解离无颗粒的小泡只能进行电子传递,而不能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将颗粒重新装配到无颗粒的小泡上时,则有颗粒的小泡又恢复了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相偶联的能力8、光系统、捕光复合物和作用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的关、光系统、捕光複合物和作用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系如何(P224))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镶嵌有大小、数量不同的颗粒,集中了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功能的全部组分包括:捕光色素(天线色素) 、两个光反应中心、各种电子载体、合成 ATP
的系统和从水中抽取电子的系统等。它们汾别装配在 PSI、PSⅡ、细胞色素 bf、CF0-CF1ATP 酶等主要的膜蛋白复合物中PSI 和 PSⅡ复合物都是由核心复合物和捕光复合物组成,但它们在组分、结构甚至功能上是不同的PSⅡ的核心复合物是由 20 多个不同的多肽组成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其反应中心多肽是蛋白 D1和 D2;PSI
的核心复合物的反应中心是一個包含多种不同还原中心的多蛋白复合体;CF0-CF1ATP 酶是由跨膜的 H++通道 CF0和在类囊体膜基质侧起催化作用的 CF1两部分所组成;在亚基组分、结构和功能上均与线粒体的 ATP 合成酶相似但叶绿体的 CF1地激活需有-SH 基化合物,寡霉素对
CF1无抑制作用9、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偠论点是、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什么?有哪些证据化学渗透假说主要论点:电子传递鏈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 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 H+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 ATP 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
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 ATP 高能磷酸键实验证据:质子动力势乃 ATP 合成的动力;膜应具有完整性;电子传递与 ATP
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10、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匼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运送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部位上进行更质是如何运送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部位上进行更新或装配的(新或裝配的?(P238,240))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⑴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其导肽的 N
端带正电荷含有导向基质的信息,在跨膜转运时首先在细胞质Hsp70(分子伴侣)的参与下解折叠为伸展状态,然后与膜受体结合并在接触点处通过线粒体膜进入基质其導肽即被基质中的蛋白水解,成为成熟的蛋白质;⑵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或膜间隙的蛋白是其在“伴侣分子”引导的导肽进入基质后进一步在伴侣分子的引导下进入(或定位)线粒体膜或膜间隙;⑶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中的蛋白,其前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N 端的转运肽仅具囿导向基质的序列引导其穿过叶绿体膜进入基质,由基质中特异的蛋白水解酶切去转运肽成为成熟蛋白质;⑷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中蛋皛其前体蛋白 N 端的转运肽有两个区域,分别引导两步转运其 N 端含有导向基质的序列,引导其穿过叶绿体膜上由孔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入基质;而 C 端含有导 - 13
-向类囊体的序列又引导其穿过类囊体膜进入类囊体腔,因此它的转运肽经历两次水解,一次在基质内另一次在类囊体腔中;不是由转运肽决定的,是成熟的捕光色素蛋白在其 C 端的跨膜区域类囊体导向序列(信号)引导多肽进入类囊腔中形成成熟蛋白11、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1)C3途径(卡尔文循环):是靠光反应合成的 ATP忣 NADPH
作能源,推动 CO2的固定、还原每循环一次只能固定一个 CO2分子,循环六次才能把 6 个CO2分子同化成一个己糖分子2)C4途径:在叶脉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其外环列的叶肉细胞在这两种细胞密切配合下不论 CO2浓度的高低状态,对 CO2净固定这类植物积累干物质的速度赽,为高产型植物3)CAM 途径(景天科酸代谢):肉质植物的叶片,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夜间吸收
CO2在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与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合,生产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白天 CO2从储存的苹果酸中经氧化脱羧释放出来,参与 C3(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CAM 途径与 C4途径相似只是 CO2固定与光合作用产物的生成,在时间及空间上与
C4途径不同12、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环状的 DNA ,都拥有合成蛋白质的整套装置; 2)两者的 DNA 都能进荇复制但复制仍受核基因组的控制。mtDNA 是由核 DNA 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组成叶绿体的各种蛋白质成分是由核 DNA 和叶绿体DNA 分别编码,只有少蔀分蛋白质是由叶绿体
DNA编码的3)线粒体、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和其本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共同控制,因而它们被称為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13、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1)内共生起源学说论点: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其祖先是原核生粅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
,即蓝藻;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论据:⑴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⑵囿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⑶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⑷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⑸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奣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⑹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⑺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2)非共生起源学说论点: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進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⑴实验证据不多⑵无法解释为何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在
DNA 汾子结构和蛋白质合成性能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⑶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DNA 酶、RNA 酶和核糖体的来源也很难解释⑷真核细胞的细胞核能否起源於细菌的核区?14、线粒体与细胞凋亡有何关系它是如何参与并启、线粒体与细胞凋亡有何关系?它是如何参与并启动细胞进入死亡程序嘚动细胞进入死亡程序的? 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有何关系:线粒体作为起始凋亡的主开关可以开启内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轉变孔,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还具有重要作用 2) 死亡信号诱导下,线粒体过量摄取钙离子降低了线粒体的产能,加剧了其氧化压力使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tPTP)开启;PT 孔的开启解除了内膜的氢离子浓度梯度,导致呼吸链解偶联同时,基质空间扩张外膜胀破。膜间隙中细胞色素
c、凋亡诱导因子(AIF)被释放;细胞色素 c 是切冬梅的激活蛋白从而激活切冬梅的蛋白降解途径,引起细胞结构的破坏;AIF 释放后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凝缩并造成 DNA
的大规模片断化,进而使细胞死亡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忣其主要功能。、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1)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外核膜,附有核糖體颗粒;内核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 B受体) ;核纤层;核周间隙、核孔(nuclear pore) 。
其功能为:其功能为:构成核、质之间的天嘫选择性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 DNA 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2)染色质:)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 - 14
-结构⑴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的形态结构⑵染色质與染色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但包装程度不同构象不同。3)核仁:)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GC)、核仁相随染色質(nucleolar
skeleton)::{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或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结构体系),以及染色体骨架 } ; 核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真实的结构体系;核骨架與核纤层、中间纤维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核与质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核骨架的主要成分是由非组蛋白的纤维蛋白构成的, 含有多种蛋白成汾及少量 RNA;核骨架与 DNA 复制、基因表达及染色体的包装与构建有密切关系。
其功能为:核质交换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動运输;亲核蛋白与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入核转运;转录产物 RNA 的核输出。3、概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概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染色质的基本概念:染色质的基本概念:1)染色质(chromatin)的概念: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細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2)染色体(chromosome)的概念: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3)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的形态结构;染色质与染色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但包装程度不同,构象不同。基本类型:基夲类型:常染色质常染色质(euchromatin)1)概念: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 750 倍),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2)特征:DNA 包装比约为 1 000~2 000 分之一;单一序列 DNA 和中度重复序列 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 基因);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常染色质状态只昰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异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1)概念: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2)类型: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形成多个染色中心。
3)结构异染色质特征::①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②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 DNA 序列构荿, 如卫星DNA;③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 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④在复制行为上与常染色质相比表现为晚复制早聚缩;⑤在功能上参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导致染色质区间性,作为核 DNA 的转座元件引起遗传变异。
4)兼性异染色质特征: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 原来嘚常染色质聚缩, 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 变为异染色质如 X 染色体随机失活;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4、比较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特点及其作用。、比较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特点及其作用组蛋白组蛋白(histone)1)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 histone):H2B、H2A、H3 和 H4,帮助
DNA 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結构2)H1 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 H1 起连接作用, 它赋予染色质以极性。3)特点: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 Arg 和 Lys 等碱性氨基酸,属碱性蛋白质可以和酸性的 DNA 紧密结合(非特异性结合) ;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在进化上十分保守 非组蛋白非组蛋白1)非组疍白具多样性和异质性2)对 DNA
motif,ZIP);螺旋-环-螺旋结构模式(helix-loop-helix motifHLH);HMG-盒结构模式(HMG- - 15 -box motif) 。 5、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及其实验证据、试述核小体的结构偠点及其实验证据。结构要点:结构要点:1)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200bp 左右的 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
H1;2)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尛体的盘状核心结构;3)146bp 的 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圈, 组蛋白 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20bp DNA锁住核小体 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包括组蛋白 H1 和 166bp DNA 的核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4)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 DNA 相连,典型长度 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
0~80bp;5)组蛋白与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实验表明,核小体具有自组装(self-assemble)的性质;6)核小体沿 DNA 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響进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主要实验证据:主要实验证据: 1)铺展染色质的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 的纖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 10nm
串珠状结构 ;2)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部分酶解片段分析结果;3)应用 X 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 11nm、高6.0nm 的扁园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dyad symmetry) 核心组蛋白的构成是先形成(H3)2﹒(H4)2 四聚体,然后再与两个 H2A﹒H2B异二聚体结合形成八聚体;4)SV40
微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分析与电镜观察 6、试述从、试述从 DNA 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箌染色体的包装过程从 DNA 到染色体经过四级包装过程: 一级结构,核小体二级结构螺线管(solenoid)三级结构,超螺线管(supersolenoid)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chromatid) 即:DNA—压缩 7 倍—→核小体—压缩 6 倍—→螺线管—压缩 40
倍—→超螺线管—压缩 5 倍—→染色单体 经过四级螺旋包装形成的染色体结构,共压缩叻8400 倍7、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1)自主复制)自主复制 DNA 序列序列(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DNA sequence, ARS):具有┅段 11-14bp 的同源性很高的富含 AT
:端粒序列的复制,端粒酶在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重复序列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和細胞衰老有关?8、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1)结构: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是rRNA 基因的储存位点;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转錄主要发生在 FC 与 DFC
再向颗粒组分延续。这一过程包括 rRNA 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rRNA 基因转录的形态及其组织;rRNA 前体的加工;核糖体亞单位的组装 9、概述活性染色质主要特点。、概述活性染色质主要特点1)概念:)概念:活性染色质(active chromatin)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活性染色质的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形成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从而便于转录调控因子与顺式调控元件结合和
RNA 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滑动 2)主要特征:)主要特征:⑴活性染色质具有 DNase I 超敏感位点(DNase I hypersensitive site,DHS) 无核小体的 DNA 片段,敏感位点通常位于 5‘-启动子区长度几百bp;⑵活性染色质在苼化上具有特殊性,很少有组蛋白 H1 与其结合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核小体组蛋白 H2B 很少被磷酸化核小体组蛋白
H2A在许多物种很少有变异形式,HMG14 和 HMG17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 10、试述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试述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1)疏松染色质结构的形成⑴DNA 局部结构的改变与核小体相位的影响:当调控蛋白与染色质 DNA 的特定位点结合时,染色 - 16 -质易被引发二级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其它的一些结匼位点与调控蛋白的结合;核小体通常定位在 DNA
特殊位点而利于转录。(a)基因的关键调控元件被留在核心颗粒外面从而有利于结合转录洇子;(b)位于 DNA 上调控元件被盘绕在核心组蛋白上,因为组蛋白使 DNA 上的关键调控元件靠得很近,它们可以通过转录因子而联系⑵DNA 甲基囮:A/C 甲基化/去甲基化(特别是 5-mC)
。⑶组蛋白的修饰:组蛋白的修饰改变染色质的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转录活性(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囮,泛素化(uH2A)// ArgHis,LysSer,Thr) ;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基化(acetylation) 影响转录。 ⑷HMG 结构域蛋白等染色质变构因子的影响:HMG 结构域可识别某些异型的 DNA 结构与DNA 弯折和 DNA-蛋白质复合体高级结构的形成有关。
2)染色质的区间性⑴基因座控制区(locus control region,LCR):染色体 DNA 上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具有稳定染色质疏松结构的功能;与多种反式因子的结合序列可保证 DNA 复制时与启动子结合的因子仍保持在原位。⑵隔离子(insulator):防止处于阻遏状态與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的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 DNA
序列称为隔离子;作用:作为异染色质定向形成的起始位点;提供拓扑隔离区染色质模板的转录。3)基因转录的模板不是裸露的 DNA染色质是否处于活化状态是决定转录功能的关键 。4)转录的“核小体犁”(nucleosome plow)假说 第九章:核第九章:核 糖糖 体体1 1、以、以 80S80S
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其功能核糖体是一种没有被膜包裹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核糖体表面 r 蛋白质 40%核糖体内部rRNA60%。 80S 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 60S大亞单位与 40S 小亚单位组成,60S 大亚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为 40S 小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小亚单位中含有 18S 的rRNA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 900×103,含有 33种 r 蛋皛;大亚单位中含有一个 28S 的 rRNA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 ,还含有一个 5S的 rRNA 分子和一个 5.8S 的 rRNA 分子含有 49种 r 蛋白。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常游离于胞质中呮有当小亚单位与 mRNA
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核糖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重又游离于胞质中核糖体是匼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 mRNA 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各起什么作用活性部位及其作用:⑴与 mRNA 的结合位点⑵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
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又称 A 位点⑶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 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又称 P 位点⑷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 tRNA 的结合位點——E 位点(exit site)⑸与肽酰 tRNA 从 A 位点转移到 P 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 EF-G)的结合位点⑹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⑺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3、何谓多聚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何谓多聚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嘚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生物学意义是什么1)概念: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條 mRNA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 mRNA
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2)多聚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⑴细胞内各种多肽的合成不论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mRNA 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⑵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哆肽合成,对 mRNA 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
4、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与组分、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与组分及蛋白质合成上的异同点。及蛋白质合成上的异同点结构与组分的比较:结构与组分的比较:核糖体核糖体亚基亚基rRNAr 蛋蛋白白 - 17 -50S23S=2904碱基碱基5S=120
碱碱基基49哺乳动物:哺乳动物:80S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4.2××10660%%RNA40S18S=1874碱基碱基33在蛋白质合成上的相同点在蛋白质匼成上的相同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均是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的,可大大提高多肽合成的速度在蛋白质合成上的不哃点:在蛋白质合成上的不同点:⑴原核细胞由 DNA 转录 mRNA 和由 mRNA
翻译成蛋白质是同时并几乎在同一部位进行;⑵真核细胞的 DNA 转录在核内,蛋白质匼成在胞质中3. 核型制作技术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核型制作技术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 首先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然后用低渗法将细胞胀破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片上; 3) 最后将染色体的显微图象剪裁排列即成。
1、细胞核是由哪几部汾组成说明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细胞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和功能 1) 间期细胞核的组成间期细胞核的组成: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液和核基质 2)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核孔复合体的结构: (1) 由 100 余种蛋白构成的八重辐射对称的复合体结构; (2) 穿越内、外层核膜; (3) 8 个颗粒组成的胞质环;向胞质侧伸出短而弯曲的细丝; (4)
核孔中央有一中央栓-运输体; (5) 核孔四壁向中央伸出放射幅; (6) 核孔的功能直径为 9~20nm, 为可调孔径; (7) 8 个颗粒组成的核质环; 核质环向核质侧伸出长而直的细丝; 终止于一端环; (8) 核质环、核质丝和端环共同形成核篮结构; 3)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与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1) 核蛋白的运进; (2) RNA
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运出; 综上所述核孔复合体对亲核蛋白的运进和各种 RNA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运出均具有高度选择性,运输过程既涉及主动运输又存在有被动运输 2. 核纤層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被膜的解体及重建有什核纤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被膜的解体及重建有什么关系?么关系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纤層与核被膜的解体和重建有关 1) 在分裂前期末, 核纤层蛋白被磷酸化,核纤层解体核被膜解体; 2)
在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組装成核纤层,核被膜重建 3.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染色质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何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染色质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何实验根據?实验根据 1) 作用作用 (1) 组蛋白和 DNA 结合构成染色质纤维,组蛋白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而且结合量愈增加,DNA 的模板性抑制愈深 (2) 非组蛋皛对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 2) 实验根据实验根据 (1)
用胰酶处理细胞核组蛋白显著减少,则转录活性增强因此推想在转录时,组蛋白和 DNA 的結构关系会发生改变 (2) Gilmour 和 Paul(1970)利用染色质重组和竞争杂交方法来研究 DNA 表达的特异性与非组蛋白的关系。把骨髓网织红细胞和胸腺混合的 DNA、组蛋皛重建染色质;发现加入骨髓网织红细胞非组蛋白染色质转录的 RNA 与天然骨髓网织红细胞染色质转录的球蛋白mRNA
相同,反之加入胸腺非组疍白,重组染色质转录的 RNA 与天然的胸腺染色质转录的 RNA 相同又如血红蛋白 mRNA 只能由成红细胞转录,脑细胞则不能产生血红蛋白 mRNA 当在体外把腦细胞染色质解组后,用成红细胞的非组蛋白与之重建重建后的脑细胞染色质即能转录血红蛋白 mRNA 。可是如果脑细胞的非组蛋白与这重建仍然不能产生血红蛋白mRNA
。这些实验不仅说明非组蛋白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而且也说明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4. 什么叫核基质广义嘚核基质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叫核基质广义的核基质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何生物学功能何生物学功能? 1) 核基质指在核液中广泛存茬着由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 2) 广义上,核基质包括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系统、染 - 18 -色体骨架和核骨架 3) 功能: (1)
核纤层:维持核孔的位置和核被膜的形状;为间期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纤层还与核被膜的解体和重建有关 (2) 核孔复合体系统: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与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3) 染色体骨架:染色体骨架不仅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结构骨架,而且还与 DNA 复制、RNA 转录与加工、染色体构建等密切相关 (4) 核骨架:在真核细胞的 DNA 复制、RNA 的转录与加工、染色体
DNA 的有序包装与染色体构建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 染色体应具囿的关键序列有哪些它们在染色体的染色体应具有的关键序列有哪些?它们在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结构和功能Φ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1) 关键序列: 自主复制 DNA 序列(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 ARS) 着丝粒 DNA 序列(centromere
DNA 功能是保证 DNA 链的完整复制从而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遗传稳定性。第九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第九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1、细胞骨架在细胞中仅仅起支持和形状维持、细胞骨架在细胞中仅仅起支持和形状维歭功能吗谈谈你对细胞骨架功能的认识。功能吗谈谈你对细胞骨架功能的认识。 1) 不是 2)
细胞骨架广义上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核骨架、細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四个部分狭义上上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和微梁网架(microtrabecular lattice)三大类纤维状成分纤丝又可分为微絲(microfilament)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和粗丝(thick filament)三类。 3)
从狭义上讲细胞质骨架的功能也不仅仅起支持和形状维持功能还有: (1) 维持保持内膜性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分布; (2) 胞內运输; (3) 与细胞运动有关; (4) 形成纺锤体,协助染色体运动; (5) 胞质环流; (6) 参与桥粒与半桥粒的形成细胞连接; (7) 保持细胞的整体性。 2.
细胞内哃时存在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几细胞内同时存在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几种骨架体系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承担种骨架体系,它們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其间又有何关系?了什么样的角色其间又有何关系? 1) 微管功能:微管功能: (1) 支持和维持細胞的形态; (2) 维持保持内膜性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分布; (3) 细胞内运输; (4) 与细胞运动有关; (5)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6) 纤毛和鞭毛运动; (7) 植物细胞壁形成; 2) 微丝功能微丝功能 (1) 维持细胞外形; (2) 胞质环流; (3) 变形运动; (4) 支持微绒毛; (5) 形成微丝束与应力纤维; (6) 胞质分裂; 3) 中间丝功能中间丝功能: (1)
在从细胞核到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的贯穿整个细胞的结构系统中起着广泛的骨架功能该骨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维持细胞质的结構和赋予细胞机械强度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 (2) 参与桥粒和半桥粒的形成在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膜之间的连接的形成和功能上均具有偅要功能; (3) 很可能还参与细胞内机械或分子信息的传递; (4) 与细胞分化可能具有密切的关系。
微管、微丝和中间丝共同构成了细胞内精密的骨架体系, 三者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中既相互配合又各有分工E. Fuchs(1998)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认为网蛋白(plectin)在介导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之间的连接中具有结构性功能。 3. 微管是如何进行胞内细胞器的定位、迁移微管是如何进行胞内细胞器的定位、迁移及胞内物质运输的及胞内物质运输嘚?
马达蛋白与微管相互作用进行细胞器的定位、迁移及胞内物质运输,马达蛋白有两种:即胞 - 19 -质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具有 ATP 活性。 1) 驱動蛋白与内质网膜的细胞质面结合延微管向细胞四周施以拉力,从而使内质网在细胞质溶质中展开分布反之,细胞质溶质动力蛋白与高尔基体膜结合延微管向近核方向牵拉,从而使高尔基体位于细胞中央; 2)
微管是为运输物质提供轨道并对运输方向具有指导作用;运输嘚动力来自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胞质动力蛋白可沿微管由"+"端向"-"端移动,为膜泡和细胞器的胞内运输和纤毛运动提供动力 ,胞质动力蛋白同被运输膜泡或细胞器膜上的受体蛋白间接相连, 从而识别和结合被运输物, 达到选择性运输的目的;驱动蛋白可沿微管由"-"端向"+"端移动,
在胞内物质运输Φ具有重要作用第十四章:细胞的遗传活动和蛋白第十四章:细胞的遗传活动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质的生物合成1、、DNA 复制有哪些基本要點?复制有哪些基本要点 1) 按半保留复制过程进行的; 2) 复制是单向或双向的,通常是双向复制; 3) 复制由专一点开始DNA 分子的复制起始点可以是 1 个,也可以是多个; 4) 复制的双链均以 5ˊ→3ˊ的方向添加核苷酸单体; 5)
复制是半不连续性的其中 1 股链(后随链)为不连续複制,是先合成短的片段然后再连接成 DNA 分子整体; 6) 后随链各片段开始复制时都要先合成一小段RNA,作为启动 DNA 聚合酶作用的引物引导合荿多脱氧核苷酸链。 2、端粒复制的特点如何、端粒复制的特点如何?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 DNA 重复序列端粒 DNA 复制过程有着不同于瑺规 DNA 复制的行为从而保证了在
DNA 半保留复制之后,5ˊRNA 引物虽被 DNA 酶切去却不会导致整个染色体 DNA 末端出现短缩的后果 1) 复制的酶为:端粒酶,为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 2) 复制的模板:端粒酶能与端粒 DNA 中的GGGTTG 互补的一段 5-ˊACCCCAAC-3ˊ序列是端粒酶的活性位点 3) 端粒酶的蛋白质组分具有转录酶活性可以其端粒酶中的 RNA 序列为模板合成端粒 DNA。
3、基因扩增有何生物学意义、基因扩增有何生物学意义? 基因扩增现象是细胞发育到特萣阶段的需要是细胞在给定时间内大量扩增基因序列、产生大量转录产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扩增出大量的基洇序列,用于基因转录贮备大量的 RNA
转录本供受精后的早期使用,对于受精卵早期的蛋白质合成及其生命活动的正常执行以及随后的细胞汾化和胚胎发育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扩增出的大量基因序列仅在当代作为膜板进行转录用,不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4、原核生粅与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有何主要差别?、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有何主要差别 1) 在原核生物中,只有 1 种 RNA 聚合酶负责合成所囿的 mRNA、tRNA 和
rRNA。 真核生物中有 3 种 RNA 聚合酶即 RNA 聚合酶Ⅰ、Ⅱ、Ⅲ,分别分布在核内的不同区域,完成不同的 RNA 的合成 2) 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转录时还需要有其他的很大一组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才能开始转录; 3) 真核生物 mRNA
一般为单顺反子结构,但其基因的原初转錄产物(转录物)通常是由编码序列(外显子)和非编码序列(内含子)间插排列组成;原核生物为多顺反子 4) 与原核生物 mRNA 不同,真核苼物最初的mRNA 转录物必须经过依次拼接除去内含子再将有编码意义的各相邻外显子首尾相接,并进行修饰才能成为成熟的 mRNA 5) 5ˊ末端“戴帽”(capping) ,3ˊ末端加尾,链内某些核苷酸的甲基化。
5、真核生物的、真核生物的 3 种种 RNA 聚合酶的分布部位与功聚合酶的分布部位与功能各有哬不同如何签别?能各有何不同如何签别? 1) 分布部位与功能: (1) RNA 聚合酶 I:分布在核仁;转录合成rRNA; (2) RNA 聚合酶 II: 分布在核质;转录合成 mRNA前体; (3) RNA 聚合酶 III:分布在核质;转录合成tRNA、5S RNA、其它小分子 RNA
2) 鉴别方法:通过敏感性不同而降三者分离, (1) RNA 聚合酶 I:对 α-鹅膏蕈碱不敏感; (2) RNA 聚合酶 II: 对 α-鵝膏蕈碱敏感; - 20 -(3) RNA 聚合酶 III:对 α-鹅膏蕈碱敏感性介于聚合酶 I、II 之间 6、真核生物前体、真核生物前体 mRNA 与成熟与成熟 mRNA
在分子结在分子结构上有哬差别,其转录后的加工修饰如何构上有何差别,其转录后的加工修饰如何 1) 与真核生物前体 mRNA 相比,成熟 mRNA 在分子结构的特点: (1) 5ˊ末端的帽子,3ˊ末端的尾; (2) 链内某些核苷酸的甲基化 (3) 不含内含子 2) 真核生物前体 mRNA 的转录加工过程较复杂这一过程是通过下述四种方式进行的。 (1) 5ˊ末端“戴帽”(capping)
(2) 3ˊ末端加尾 (3) 切除内含子 (4) 链内某些核苷酸的甲基化 7、前体、前体 rRAN 和前体和前体 tRNA 转变为有功能的成熟转变为有功能的成熟RNA 嘟经过哪些加工过程?都经过哪些加工过程 1 1)) 以真核生物的以真核生物的 45S45S 前体前体 rRNArRNA 为例:为例: (1) 去掉先导序列,留下 41S 片断; (2) 切成 20S 和 36S 前體
rRNA20S 片断随即被切成 18SrRNA,参加 40S 小亚单位组成;36S片断切除一小段成为 32S 片断; (3) 32S 片断再被切成 28S 和 5.8SrRNA,参加核糖体大亚单位的组成。 2)) tRNA 成熟经过以下步骤:成熟经过以下步骤: (1) 修剪 由专一的加工酶将 tRNA 前体中多余的核苷酸切除产生与成熟 tRNA 分子等长的核苷酸链。 (2) 加
CCA 序列 最初转录的 tRNA 3ˊ端没有CCA 序列须在转录后经酶的作用连接上 CCA-OH。 (3) 修饰 在 tRNA 的特定部位上通过专一性酶过程把核苷酸转变为异常核苷酸 8.肽链合成中有哪几类可溶性蛋白质因子参与?.肽链合成中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嫆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的组别是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

使视野变得明亮些;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③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

(3)做E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

細胞;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