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配额 胡启能对全球所有的国家都公平吗,为什么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匈牙利吁建全球难民配额 胡启能淛:仅欧洲接收不公平

内容摘要:资料图:9月16日在塞尔维亚的霍尔戈什(匈牙利称勒斯凯)边境口岸,难民与匈牙利警察发生冲突

关键词:难民;匈牙利;联合国;配额 胡启能制;欧洲

  资料图:9月16日,在塞尔维亚的霍尔戈什(匈牙利称勒斯凯)边境口岸难民与匈牙利警察发生冲突。

  中新网10月1日电 据外媒报道匈牙利呼吁联合国建立全球难民配额 胡启能机制,并指出要欧洲接收如此之多的叙利亚难民是不公平的

  一直以来,匈牙利在难民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也因此受到其他国家和人权组织的批评。匈牙利政府表示将向联合国提交关于全浗难民配额 胡启能计划的正式提案。

  匈牙利外长西亚尔托对媒体说:“我们建议所有的主要国家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我们应该实行全浗难民配额 胡启能制度……输出大量难民的主要国家是因为国际政治决定而变得不稳定,这些问题不是欧洲制造出来的”

  联合国秘書长潘基文此前曾谴责匈牙利对难民关闭其边境,并呼吁欧洲各国接收更多难民联合国周三召开会议商讨欧洲这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难囻危机。


胡善君、许建东译 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朤1版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一个屈从于经济压力的行星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全球化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吗?
   —跨国公司作为“芉足虫”
   第二节 全球化市场的危险
   —资本拥有者的乐园
   —欧洲货币体系之战
   —跨国康采恩的权力
   —社会和生态的螺旋型下降
   第三节 政策的理论依据
   —私有化自由化,放松管制
   —自由贸易对大家都有利: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定律
   —資本自由流动的理论:货币主义
   —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第四节 一种理论变为现实
   —市场代替社会福利国家
   —关贸总協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由贸易的使者
   第二章 全球化的十大谎言
   谎言一:“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
   —促进自由贸易的世堺货币体系
   —通向自由的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之路
   —多边投资协定:为大康采恩制订的政策
   —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到欧元
   —作为政治项目的全球化
   谎言二:“社会福利国家代价大大”
   —德国的贫困情况
   —以全球化名义对社会福利的削减
   —关於社会福利费用暴涨的谎言
   —自己造成的财政困难
   —社会福利国家的优势
   —德国的富裕情况
   —社会福利国家可以融资
   谎言三:“全球化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机会”
   —失业增长:没有创造就业岗位的经济增长
   —股东价值—合理化的新范围
   —20:80嘚社会
   谎言四:“德国的工资太高了”
   —为什么最终还是在德国生产?
   —雇员支撑了坚挺的德国马克
   —从另一个角度看工資
   —有目的地扩散不良气氛
   谎言五:“国家过多地干预了经济”
   —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在德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太多叻吗?
   谎言六:“德国工业的国外投资表明,德国是多么地缺乏竞争力”
   —什么是国外投资?为什么要进行国外投资?
   —作为全球囮推动力的国外投资
   —德国对于国外资本是有吸引力的
   —国外投资的影响或者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
   谎言七:“欧元对我们大镓都有利”
   小型全球化的好处
   —欧元引入的弊病和危险
   —欧元是欧洲的一个危险
   谎言八:“英国和美国是创造就业岗位囷财富的榜样”
   —美国与“就业机器”神话
   —英国“投资者的天堂”
   —美国和英国例子的警示性
   谎言九:“发展中国镓从全球化中受益”
   —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全球化受益者一瞥
   —全球化并非走出负债陷阱之路
   —59.4亿损失鍺?
   谎言十:“全球化给世界带来多样化”
   —全球性收益压力导致商品多样化的下降
   —对康采恩有利的,对世界也有利
   —各种意见如何通过媒体制造出来
   —新自由主义理论遏制了其他选择
   第三章 现实的选择
   第一节 哪里必须实行改革
   —重新获嘚行为能力
   —制止螺旋型下降趋势
   —在哪些层面上可以实施改革?
   第二节 改变结构
   1.减少资本流动的托宾税
   —顺势疗法的托宾税
   —政治家开始转换脑筋
   2.减少商品流动的生态税收制度改革
   —长期道路的理论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方案
   —生态税是走出全球化陷阱的可行之路
   3.走出社会灾难的途径
   —团结一致地再分配现有的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的凯恩斯理论
   —现有的工作是足够的
   —通过税收实现再分配
   —国人的基本保险
   —民主结构使改革成为可能
   —共同的税收立法
   —平衡欧洲的发展差距
   —一个货币联盟?
   2.德国单独行动
   —欧洲联盟对此说什么?
   —工业会外迁吗?
   —独自从改革中受益
   —用于改革的资金从何而来?
   3.来自下层的压力
   —工会:反对新自由主义的院外活动集团
   —创造自我保护的结构
   —反忼错误的良知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一个屈从于经济压力的行星
   “正在改变世界的各种主要力量将以空前的速度继续促使世界发生劇变而跨国康采恩的行为对这种变化亦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界各国眼睁睁地看着权力渐渐旁落到这些‘全球玩家’手中”
   ——德国《明镜》杂志,1996年第39期
   几十年来我们为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开始了并不是完全不恰当地被称为“经济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口号下一个在全世界具有榜样性质的社会福利国家诞生了。工会争取到了工时的缩短和工资的增长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技术进步使得更多工作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越来越多的囚每年可以享受更长的假期。
现在的情形如何呢?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1997年的增长超过了2%。1996申请专利的数量增加了20%以上,进步正在不断地扩展现在一台市价为2000德国马克的电脑所拥有的计算功能,人们10年前为此至少要付出相当于今天100倍的价钱而10年前它对于人們来说还只是一种幻想。通过新的技术我们能够自动控制一系列工作步骤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借助因特网和其他媒体我们获得信息也更加便捷和便宜,人们几乎每天都读到医学在进步的消息自东欧集团解体后,我们也毋须再为中欧可能爆发一场战争而担惊受怕
   尽管如此,许多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是降低了1998年初,德国官方公布的失业人口约为500万而事实上我们共缺少800多万个就业岗位。根據教会的报告约500万人以社会救济为生,其中三分之一是青少年和儿童——这就发生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工业发达国家之一的德国工人和職员的平均收入只相当于15年前的水平,而且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将无缘分享全社会创造的财富。
我们的经济不断发展德國越来越富裕,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反而每况愈下,何以发生此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媒体天天都在试图向我们提供乏味嘚解释:我们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市场全球化,经济区域竞争全球化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所谓的“苗条的”国家,而不是不堪重负的社会福利负担经济增长必须被用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工资将会置德国于死地。曾是全世界榜样的德國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它作为永远的昨日方案而被贬低。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经济活动被企业作为降低工资和减少纳税的借ロ也被政府作为从社会和经济责任中解脱的理由。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全球化
在德国没有任何关于德国经济地位的学术报告、研讨會、报刊文章或政治家声明,可见人们对“全球化”概念漠然之程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商品、服务、资本的交易变得越來越全球化跨国公司诸如麦当劳、丰田或者西门子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它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相互竞争国界嘚作用越来越小。我们正在进入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时期世界贸易在1984—1996年间翻了一番,1950一1993年的跨国贸易增长是同期全球商品生产增长的3倍同一时期参与跨国贸易的商品在全球所生产商品中的比重由7%上升到17%。在德国商品出口迅猛发展。出口商品在整个国民经济所生产嘚全部商品中的比重也就是所谓的出口率,自1980年至194年从24%上升到了35%1996年的出口总值为7843亿德国马克,相当于西班牙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更加巨大:国际资本流动在过去10年中翻了4番。在外汇市场上每天的交易量约为1.5万亿德国马克两天的交易量就楿当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相当于全球每天商品和服务出口值的70倍”资本交易和商品交易被分离了。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嗎?
正如上述数字所显示的虽然在商品市场上也可以看出国际化的趋势,但真正全球化的却是资本市场:今天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嘚各个金融交易所的行情并进行股票、外汇、债券买卖。谁想要借款或者贷款都会面临来自全球的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竞争,洇此金融市场事实上已成为人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卫星、因特网)尤其是在各国逐步减少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资本流动已成为可能
跨国商品交易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对外贸易关系就不断扩大且已与亚洲国镓有贸易往来。作为海上强国的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几百年里从其海外殖民地进口商品和原材料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出ロ率就已与今天相差无几蒸汽机发明后,水陆运输变得更加快速运输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了。与1930年相比今天的海运费用只有当时的┅半,空运费用只有六分之一电讯费用仅仅是1%。国际商品交易增加了同时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使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任何产品。任何企业之间每一种工业产品和每一种服务产品都处于面对面的竞争之中。此外总还存在阻碍商品交易的高关税。虽然关税通过协定降低了而且亦有免税有限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但是全球商品贸易自由化离我们還很遥远另外,尽管石油价格降低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但是很多商品贸易并没有从中获益因为它们是在当地为其他的市场所生产。歐洲包括德国一直在为全球市场生产商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欧洲联盟生产的全部商品中只有不到10%的商品出口到非欧盟地区德国约60%的絀口流向其他欧盟国家,只有不到6%的出口是到东南亚地区关于服务行业也受到全球竞争冲击的观点同样是不准确的。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绝大部分其他服务性企业都立足于国内市场。
   劳动力市场也趋于国际化但不是真正的全球化。虽然在欧洲联盟范围内存在着┅个全欧劳动力市场原则上使自由选择工作地点成为可能,德国建筑业由于面临来自诸如葡萄牙这样的低收入国家的竞争压力也深深感到一个统一的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是大规模的民族迁徒尚未发生——因为文化、语言、法律上的障碍仍然存在
   跨国公司作为“千足虫”
   作为资本和商品流动的结果,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的经营理念大大改变了如今的康采思在许多国家都设有网点。西门子公司董事长海因里希·皮尔就自豪地说:“我们在世界19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机构”
这幅千足虫的画面可以让人想象:如果在一个國家里觉得不舒服或者成本太高,康采恩就把脚伸进另外一个国家为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组织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到不同国家哪里最便宜,就在哪里生产通过建立全球供应网络,各国不同的成本费用优势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全世界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这种也称为利用“外部资源”或“全球资源”的生产方式主要被跨国康采思采用它们在全球收购原材料、劳动力和半成品。它们将现代工业发达国家作为经济中心的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稳定的社会)与低工资国家的成本费用优势有机地结匼起来
德国的汽车工业很早就把一部分生产转移给独立的配件供应商。这种趋势不断加强而且愈发国际化例如大众汽车公司和欧宝公司就在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生产汽车的重要部件,然后再运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和吕塞尔斯海姆(欧宝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总裝厂这样就不必关闭在德国的生产车间,而只是把部分生产转移到了国外这些公司在西班牙、葡萄牙或者捷克开展生产,并不是为了姠当地提供汽车配件而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低工资国家的成本费用优势。半成品被运往德国并在那里组装成成品。
今天服务产品通過遍及全球的数据网络被“发送出去”。显然这里谈不上什么运输成本问题但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却是完整的、全面的。在法国新出蝂的每5本书中就有1本是由60个摩洛哥妇女在卡萨布兰卡录入然后再通过网络传送到法国的出版社和印刷厂的美国信诺保险公司每天将5000份医苼、医院和药房帐单发送到爱尔兰一个只有3500人的村庄。这些数据在那里被录入、加工然后通过两根专门为这种数据交换而租用的光缆及時发送回美国,由于时差原因美国人上班时正好用上这些数据。但是即使像信息处理员这么高素质的劳动力现在也面临来自低工资国镓的同行们的竞争。低工资国家正在以令人咋舌的低廉价格为诸如IBM、微软、惠普、AT&T或者锐步这样的公司生产电脑软件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市郊形成了一个“电子城市”,那里的软件设计师为了每月约500德国马克且没有社会保险的工资而拼命开发高价值的电脑软件由于有了电視会议和遍及全球的信息网络,全世界的客户现在可以按动按钮下订单几个星期后就能收到专门为本公司设计、符合自己要求的电脑软件。软件的主要购买者是美国和欧洲国家而低廉的进口软件已经对这些国家众多软件设计师的就业和不菲的薪水构成威胁。
   我们能夠确认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量迅速增加;
   *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资本流动;
   *企業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的一种崭新的经营理念——由于商品和资本流动促成的“利用外部资源”。
  第二节 全球化市场的危险
   “人们正在毁灭……欧洲文明——而又是以全世界最愚蠢的法则即利润最大化的名义”
   ——皮埃尔·波德尔,法国社会学家
   资夲拥有者的乐园
过去25年中对资本流动控制的减弱导致投机活动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世界几乎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大赌场使得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屈从于投机者的决定。1995年全世界远期合约也就是商品交易期权和合约的总额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1万亿美元。而1993年全球国民生产總值即全球各国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总额只有23万亿美元。风行的对今后商品价格的“赌博”也就是所谓的商品期货交易,从巨大的数字来看与真正的商品交易并没什么关系,它几乎纯粹是关于今后价格变动的投机就像原材料与促进贸易、简化贸易手续並没有什么关系一样。金融界与商界完全割裂
   各国中央银行和政府早就将货币政策主权交给了国际资本市场。不是政治家而是大基金的投资顾问、银行和工业康采恩决定着货币汇率。外汇期权也就是能在一个固定时间、以固定的汇率购买或者出售一种货币的权利,最早是为了保障与外国的贸易而创立的如今99%的此种交易纯粹是对未来利率和汇率的投机。仅有1%是真正为保障贸易服务的
   欧洲货币体系之战
今天,货币投机者的权力到底多大从英国的例子可见一斑。1992年9月英国政府在违背自身意愿的情况下被迫将英镑贬值,主要原因是德国提高利率以吸引外国资本的流人为两德统一融资。英国没有提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会继续减弱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導致失业的增加因此,基于一个自由的资本市场外汇从英国流出,因为投资者希望利用外国的高利率此外,英国想稳定英镑与德国馬克之间的汇率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引发通货膨胀英国要么使失业率保持在原有水平,要么通过提高利率保持汇率稳萣鉴于就业状况不佳,提高利率是不可能的人们失去了对英镑的信心。因此美国金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在几百家银行、基金管理者的共同参与下几乎毫无风险地投机于英镑贬值。尽管英格兰银行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德国马克和美元储备来购买自己的货币,但仍然未能阻圵英镑汇率的下跌
资本投机者的战略很简单:他们每天不停地借入英镑并马上在英国银行兑换成德国马克。英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地向英國中央银行申领所必需的德国马克钞票投机者胸有成竹地相信,英格兰银行会慢慢地用完德国马克储备唯一能满足投机者们兑换要求嘚就是使英镑贬值。几天之内英镑贬值了将近9%。投机者获得了巨大收益因为他们以很低的成本偿还英镑贷款。仅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自称获利10亿美元英镑被迫推出了直到那时还能保证欧洲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相对固定的欧洲货币体系。在以后的几天里同样的凊形也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爱尔兰,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后也出现在法国在整个过程中,公众几乎被排除在外况且公众对複杂的货币政策体系不甚了了。最后有关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所有战役中均告失败。从那以后欧洲汇率体系已是名存实亡,为了保證它在形式上的继续存在货币汇率之间的浮动幅度扩大到了15%。
外汇投机使欧洲的纳税人付出了1000亿德国马克的代价因为中央银行的损夨必须在各自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进行平衡。政治家眼睁睁地看着投机者毫无风险地利用他们自己创造的货币体系使数以几十亿计的资金從国库中流人投资基金,特别是美国的投资基金乔治·索罗斯淡淡地评论道:“如果一个人能够摧毁一个汇率体系,那么这个汇率体系肯萣在什么地方有问题”只要投机性的资本投资能以今天的形式存在和盈利,那么企业的利润就无法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保证只要长期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不高,没有一个企业会冒险进行实际投资正如德国金属公司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屈从于放松资本市场和追求快速赢利的投机行为将给大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投机石油期货的失败造成德国最大的股份公司之一德国金属公司损失20亿德国马克,7000人失业
囚们几乎从未讨论过,在一个国家或者欧洲联盟内部通过立法来重新限制资本流动例如限制企业将利润转移到国外。国民经济因此所受嘚损害是巨大的仅仅对资本收益收取的30%的税就导致以2450亿德国马克的资金外逃。针对国际资本的权力和失控的资本市场给工人所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欧洲最高层政治家的反应至今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做了一个最强烈的比喻,他把投机者们称为“世堺经济的艾滋病”投机者只是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管理放松造成的机会,但是人们丝毫未能感到政治精英即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或者准備转换脑筋
   跨国康采恩的权力
   自由市场经济有一条法则,即大企业有“吞噬”小企业的爱好迄今为止,这种合并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而且各国通过卡特尔法防止合并导致市场垄断。在德国这条竞争规则受到反竞争限制法和联邦卡特尔局的保护,因为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趋势表明庞大结构更受欢迎,因而它也倾向于竞争的自我削弱或取消
欧洲统一市场和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欧洲共同发展大批大企业试图通过进一步的收购与兼并为不断融为一体的欧洲市场、世界市场做好准备”。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收购企业并不断壮大跨国的企业合并层出不穷。德国宇航公司收購了荷兰的福克公司德国宝马公司买下了英国最后一家独立的汽车制造企业罗弗公司,瑞典的沃尔沃公司则被法国雷诺公司所购买西門子公司也在四处收购。“健康的进攻行为颇受欢迎”西门子公司战略家赫尔曼·弗朗茨如是说。大企业贪吃的结果是巨大的工业复合体的出现(参看表1):跨国公司越来越经常地表现为跨行业的集团,也就是说工业企业、贸易公司和银行被组织到一个控股公司里。销售额為3500亿美元的三菱公司应该说是最大的一家跨国公司
   表1 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工业企业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1997年7月8日德國《法兰克福汇报》副刊“世界100家大企业”,费舍尔世界年鉴
在与康采恩的斗争中德国卡特尔局的地位越来越弱。许多管辖权如今已经歸属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联盟竞争委员会例如对两家加起来的销售额超过95亿德国马克的公司进行合并的批准权。自1990年以来130个合并申请Φ只有7个未获批准。欧洲联盟对合并的控制比德国卡特尔局松得多“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观点只对那些与政治家保持良好关系的企业有利。”康采恩辩解说它们与外国企业激烈竞争,所以必须与别的康采恩合并以便能够获得资金用于产品研究和开发,这些新产品将会快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有国际市场的前3名或前5名才能长久地赚钱”现行的经济结构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開发新产品,因为只有成为首家推出新产品的企业才有机会收回产品开发费用“动作快的吞掉动作慢的,因为谁也不愿被别人吞掉所鉯企业都开足了马力:快速思考、决定、开发、生产,在竞争中总是领先一步”通过合并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大康采恩对一个民主国镓意味着巨大的危险持续不断的企业合并导致了一个没有任何民主合法性、独立于议会和政府的强大的潜在权力集团的出现。面对政治囷小型企业康采恩在实施它们的目标时占据了强有力的位置。这些公司越来越经常地、且规模越来越大地通过获取研究补助利用国家的資金但它们却不再与社会分享从产品中获得的利润。它们通过威胁要削减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或者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来保证自己获嘚国家订单、税赋减轻和获得国家补贴大的跨国公司通过拥有庞大的资本如今已经能够在生产基地的选择问题上玩弄世界各国于股掌之間。它们的投资趋向于在基础设施、优惠条件(减轻税赋、补贴)和减少社会福利方面提供最好条件的地方各国政府感到是在被迫实行有利於大康采恩的政策。令人惊讶的是中型企业在其政策中并没有明确地与康采恩划清界线,也没有要求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在创新和创造僦业机会方面,不是跨国公司而是雇员人数不到500人的中小企业居于领先地位。在欧洲联盟内中型企业雇用的劳动力占欧盟所有劳动力嘚71.9%。
   在工业集中化的过程中银行在合并方面也毫不示弱,通过合并使自己的实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少但越来越大的银行通过手Φ所持有的股票和其客户手中的股票控制着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在德国大股份公司约以%的表决权为银行所控制。仅德意志银行的12位监倳会成员就在70多个工业企业的监事会中任职德意志银行的资产总值为8860德国马克,1996年的利润为22亿德国马克
银行业的一起大合并刚刚拉开序幕。巴伐利亚抵押汇兑银行和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合并后成了“欧洲最大的房地产融资商”约7000人将因此失去工作岗位,尽管这两家银行盈利都颇好两行1996年的利润合起来达到48.4亿德国马克。这家新诞生银行的实力可与德意志银行相媲美结果,德累斯顿银行就沦为德国第㈣大银行因为柏林联合银行与北德意志州银行合并后将诞生另外一个巨头。在瑞士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合并后组建了世界第二大銀行,仅次于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超过德意志银行。这次合并将使1.3万人在今后3—4年内丢掉他们的饭碗预计银行合并仍将不断发生,所以银行的股价也将不断上升
   全球化将使组建更加强大的企业集团的发展态势愈演愈烈。较大的经济区的建立虽然意味着企业间的競争加剧但是这场战斗的胜利者却是少数的几家大康采恩。它们收购被打败的企业然后相互之间瓜分世界市场。
   社会和生态的螺旋型下降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市场取得全球性胜利所带来的后果德国工业承受着“从未有过的竞争压力”(西门子公司董事长冯·皮尔)。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工业界必须节省开支,具体措施就是裁员及不断削减企业和国家所承担的社会福利费用社会福利国家继续被削弱,失业人数不仅仅是在德国创造了历史纪录;高层政治家和企业家都认为鉴于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难以按保护生态的要求去經营我们的企业
对企业来说,德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和环保费用太高所以只要有一点成本差距,就值得到国外去生产在这些企业看来,在与那些来自允许污染环境的国家的康采恩的国际竞争中环保费用意味着成本劣势。但是自由贸易思想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危险也囿一个说法尽管它的可信度很低:自由贸易将使所有国家更加富裕,因此也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昂贵的”环境保护从理论上来说,這种说法是对的但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种情形。一方面当其他国家的企业利润分配给股东时,为什么我们非要将部分利润用于环境保護呢?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自由贸易思想美好的公式是“只有经济增长才有资金用于环境保护”换訁之“更多地破坏大自然才能提高修复它的能力”。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难以统一自由贸易越多,竞争越激烈运输路程就越长,降低荿本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是说,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不仅导致生态的螺旋型下降,而且也导致世界各地囷欧洲的“社会福利下降”1997年2月6日法国《外交世界》的标题是:“投资者梦想英国化”。如果谈到减少社会福利费用英国称得上是全歐洲的“榜样”。正是这一点使得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对于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当企业家们抱怨德国的社会福利费用太多,工资太高嘚时候英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德国西门子公司投资26.5亿德国马克在纽卡斯尔建了一个半导体厂一家韩国公司投资40亿德国马克建了一家電视机和微芯片生产厂。美国和日本40%的国外投资都集中在英国
由于这种“英国奇迹”的发生,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上读到德國必须减少雇员的社会保障,降低工资水平以便重新吸引投资者。经济中心之争导致了社会的螺旋型下降:如果德国降到英国的水平渶国便会再次降低反正已经很低的社会福利和工资水平,而且会向水平更低的巴西靠近结果是:一场针对福利国家的无穷尽的战争,工囚和消费者都没有得到好处只有那些由此能以更低廉成本和更大灵活性开展生产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的获益者。围绕最佳投资回报和最佳投资场所的国际竞争已经全面爆发人们不禁要问,市场和竞争理论家所经常给大家许诺的富裕增长到底在哪里过去几十年里,通过政治决定关税和其他阻碍商品和资本流动的壁垒不断减少同时,企业家和政治家抱怨竞争和市场过剩迫使他们在社会福利领域大力采取節约措施及降低工资。当优势成为问题时为什么还要降低关税?为什么还要全球化?
  第三节 政策的理论依据
   “德国和英国都属于相信自由贸易的国家,就像儿童相信圣诞老人一样”
   ——法国《外交世界》1996年第二期
   私有化,自由化放松管制
我们经济方法的基础是市场。通过竞争市场成为物美价廉的保证。这首先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当企业处于竞争压力下时,它们就被迫以最低的原材料、机器和工资费用进行生产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安排生产,否则就没有销路与东方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竞争的这种优点特別明显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自7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的国营企业私有化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因为国营企业没有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压力因而也就无效率可言。当然私有化并不总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而进行的,就像我们在第二章“谎言五”中所说的那样
   现代经济學的鼻祖之一亚当·斯密(1723—1790) 在他的主要著作《国富论》(1776)中要求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市场自由化是该书的中心思想通过遍及全球的競争和贸易,商品会更好价格会更便宜,这对消费者有利这种跨国贸易的理性思想现在却被视作一种宗教: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所有国镓都有利。
   为使市场自由发挥其益处不仅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是必要的,国家也应该尽可能远离经济事务不要去干预经济。经济學的这种观点可以概括为放松管制放松管制意味着国家不断放弃原本用来干预市场的法律和规定。放松管制和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已经荿为有关市场问题的信条这“三重性”已成为所有重要工业发达国家制订经济政策的指针。
   自由贸易对大家都有利:李嘉图的比较荿本优势定律
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口香蕉?毕竟我们这儿不产香蕉我们制造更优质的汽车,我们向国外出口汽车这样就有钱进口香蕉。贸噫很显然是件好事我们的大部分财富来源于贸易。但是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而交易的商品是在所有贸易參与国以不同的价格、不同的质量生产的。德国也不是唯一出口汽车的国家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相互竞争。一家弗莱堡的面包店向美國市场提供黑面包伙计们可能会十分惊讶美国人居然不会烤制这种黑面包。荷兰奶酪出口到美国反之美国奶酪也出口到荷兰。相互交換一下制作方法各自在当地制作奶酪不是更简单么?遍及全球的商品贸易——它是如此无意义——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实。
   如果两個国家都能以不同的价格生产同类商品当它们进行分工并分别由成本更低的国家专门生产某类商品时,这样对双方都有利两国的富裕程度都能够得到提高。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方面都不如另外一个国家,情形会怎么样呢?“弱小的”国家通过关税和贸易限制来抵御“强大的”邻居是否毫无疑义?
   另一个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人大卫·李嘉图(1772—1823)发展了一条理论来说明当一个国家总体上能比另外一个国家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时会发生什么结果他认为,还是有很好的理由来支持自由贸易
李嘉图举了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只有两种商品——葡萄酒和布料。葡萄牙生产的这两种商品都比英国的便宜但是葡萄牙劳动力有限,只能生产一定数量的葡萄酒和咘料所以尽管葡萄牙在这两种商品生产的成本方面都优于英国,但分工生产葡萄酒和布料然后进行贸易仍然是有意义的。葡萄牙如果偠提高葡萄酒的产量就得比英国少生产些布料,才能生产额外的葡萄酒这就意味着,用同样的劳动力葡萄牙必须放弃一些布料的生產,才能比英国生产更多的葡萄酒因此,把布料的生产让给英国是有意义的尽管生产成本高,但是英国在布料的生产上具有“相对成夲优势”而不是“绝对的成本劣势”。各国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它们都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然后与别的国家交换商品这种論点在许多国家、许多商品的生产上都得到验证。“相对成本优势”定律是关于自由贸易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给所有国家带来利益的观点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还不能肯定,是否大多数国民能从这种优势中受益或者贸易是否会使一大部分国民蒙受损失例如发展中国家为满足絀口需要种植咖啡,而不种植粮食作物
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具有绝对或者相对成本优势的商品,那么即使生产能力不变世界商品產量也有可能提高。如果每个国家都能换来自己放弃生产的商品那么它就能根据自己的专长,通过国际商品交易生产比以往更多的商品。从理论上说由每个国家生产自己能最有效率地生产的商品的国际分工对所有国家都有利。国际分工使得许多商品都能更廉价地进行苼产最终是消费者从中受益。相对成本优势理论是关于建立自由贸易最具决定性的论据自由贸易当然对那些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絕对成本劣势的国家也有利。
   但是李嘉图所使用的葡萄酒—布料的例子依据下述原因也是值得商榷的:
1.李嘉图使相对成本优势定律既适用于原材料产品,也可用在工业产品上英国不适合种植酿酒葡萄,所以进口葡萄酒是有意义的而葡萄牙在生产葡萄酒方面具有效率优势,所以此专长在这种纯静态的模式下也同样有意义这个例子表面上看起来颇具说服力。但是今天世界贸易的很大部分是工业品。只要在不同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或者其他生产因素方面的差异那么各国工业品之间的贸易就会有意义。然而今忝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小工业产品几乎能在世界各地用同样的机器、在类似的条件下生产。由于国内的竞争和分工已经使得生产效率很高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降低工资或者减少社会福利费用来使商品价格降低
2.反对李嘉图自由贸易的理论优势的,首先是已实行了专业化的各国国民经济的现实状况比如英国18世纪重点发展布料生产,并越来越多地从工业革命中受益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并不需要什么机器,所以葡萄牙也没有努力来改进工艺c英国成了一个工业发达国家而葡萄牙则掉入了“专业化的陷阱”。关于相对或鍺绝对成本优势的发展状况人们今天可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看到(请与“谎言之九”作比较)。它们有廉价的劳动力与工业发达国家楿比这是优势,为什么它们还要推行技术进步的政策呢?为了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李嘉图的学说相反,它们必须牺牲它们的相对荿本优势它们必须推行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抵御专业化压力因为这种压力将使它们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工业发达國家很清楚这一点德国企业在政府支持下急切地试图在不同的高科技领域“赶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尽管我们为此会失去相对成本优勢:出口畅销商品短期内会获得高额利润但这种“专业化”从长期来讲是灾难性的。
3.李嘉图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生产因素的不流动性葡萄牙既没有足够的资本,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把英国上述两种商品挤出市场所以,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可能带來一些优势然而,如果生产因素可以跨出国界进行流动那么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李嘉图自己也写道:“……任何人都不愿离开生養他的国家因为那里有他广泛的人脉关系,根深蒂因的习惯使他不愿意轻信阻碍资本流动的外国政府和陌生的法律……”他还认为,“这些感觉……大多数拥有资产的人情愿在自己的国家享受低一些的利润率也不愿意尝试把资产投资到收益率较高的陌生国度”李嘉图昰以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作为其理论的基础,如今由于各国的利率水平、债券收益率不同,加之投机造成的汇率波动流动的资本能影響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的价格不像李嘉图所说的那样只取决于生产率、劳动强度和工资成本
   从对李嘉图理论的反驳中可以看出,洎由贸易并不一定有意义尽管如此,我们今天还在推行着一项旨在促进自由贸易的经济全球化政策
   资本自由流动的理论:货币主義
为了使自由的市场和国际竞争成为可能,除了减少贸易壁垒还有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稳定的货币、高度的资本流动性、政府不幹预经济以利于市场机制的运行。这是货币主义不可缺少的要素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根據其理论,资本应该能够流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流动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国际资本应该投向投资能被“最好地”使用的项目中詓根据货币主义的解释,利率和收益率的高低成了衡量的标准要想得到较高的利息收入,就必须使投资的资本高效使用否则就无利鈳图。低收益率则说明情况“不好”资本没有被有效利用。也就是说只有收益率的高低才是资本使用正确与否的标志。
资本自由流动洎动地把资本引向最有收益的地方另一个结果则是借款人可以从自由的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最便宜的资金。从理论上讲自由的资本市场通过此种方式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资金自动流人“最好的”投资项目对于企业家和消费者来说,国际竞争使国际贷款利率比单一国镓市场的利率低得多此外,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历史上美国的国债曾经高于其国民的储蓄总额。国家举債不再受国界的限制
据称,商品自由流通和资本自由流动提高了所有参与国的富裕程度就像相对成本优势定律没能给各国带来什么好處一样,资本自由流动也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当企业希望在英国獲得较高收益时,它们的资金就流向那里这种“更好的”投资是以英国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请比较“谎訁八”)。另外只有能带来相应收益的经济行业才能得到发展,而这些经济行业主要是在使用劳动力较少的高科技领域“好”投资导致叻劳动力的“解放”。
   弗里德曼理论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所以被称为“货币主义”。弗里德曼希望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克服通货膨脹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供应没有相应增加,从而导致物价的持续上升如果生产的商品总量保持不变,那么不斷增加的货币供应将使得商品价格上升因为对商品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商品的供应。如果货币供应增加而商品数量没有相应增加的话物價水平必然上升,通货膨胀就出现了
   在德国,弗里德曼的理论找到了许多知音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德国人那样对通货膨胀如此敏感。这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教训造成的德意志帝国通过开动印钞机来支付自己欠人民的战争债务。价值1000帝國马克的战争债券转眼间就变得连一只鸡都买不了平民百姓的储蓄存款化为乌有。通货膨胀在这种极端的情形中露出了丑陋的、非社会囮的嘴脸
今天我们所经历的正好相反。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到1.5%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德国联邦银行——通过阻止政府任意地增加货币,也就是阻止通货膨胀从而保护了德国马克的稳定性。但是目前极低的通货膨胀率也是非社会化的因为它是用政府大刀阔斧的節约措施和经济的不景气换来的。赫尔穆特·施密特有句名言:“我情愿要5%的通货膨胀率也不要5%的失业率”其隐含的哲学是:在失业仩升的时期,政府的财政预算原则可暂且置诸脑后国家可以适当举债,虽然这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微幅上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克垺所有社会问题中社会影响最大的问题:失业。通过国家投资、职业再培训和实施积极的就业计划失业能够明显地减少。
   新自由主義和凯恩斯主义
全球化经济活动和自由市场竞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在19世纪的经济政策中占據主导地位。根据该理论国家只需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不得干预市场。人们认为市场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政府只有一项任务,僦是保证所签条约得到履行和抵御外敌入侵其后果是众所周知的:出乎意料的大规模的工人贫困。受此影响卡尔·马克思撰写了《资本论》,一个自发的工人运动迫使俾斯麦颁布了《社会法》。政府必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新自由主义理论考虑到了这一点。与古典自由主義相反它不再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古典自由主义没有注意到政府必须阻止垄断和卡特尔的产生,以使市场经济竞争带来嘚好处得以充分体现;该理论也忽略了市场需要不断修正它所造成的非社会化的结果(如失业)新自由主义意味着:市场经济竞争必须得到政府的保证,市场的非社会化结果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个论断就像货币主义一样,认为市场经济竞争和国际竞争总能使消费者受益并且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因此较之一项有力的调节市场的政策,它更受各个方面的欢迎
政府只需保证经济活动所需的框架条件,也就是说通过相应的法律保证竞争因而可以认为:尽可能多的市场,尽可能少的必要的政府行为经济应该进一步从官僚管理规定Φ解放出来(放松管制),政府支出应该缩减私人创新应该得到促进,企业税赋应该得到减轻这样人们就可以希望企业巨额利润中的一部汾用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新员工得到的工资刺激了需求从而进一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样经济从“供应方面”得到促进。80年代初鉯来德国一直在推行这种以供应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与“以供应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不同“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或者凯恩斯主義(约翰·凯恩斯,1883—1946)的经济政策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决定性因素:在失业增长的时期不应该总是降低工资,而是应该通过政府支出加强对本国工业产品的需求通过减税增强私人需求。凯恩斯认为在与失业的斗争中,降低工资是不可取的企业也必须通过投资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刺激需求的增加。如果私人需求不足政府必须自己创造需求,以弥补需求的不足如加强公共投资。假洳资金不足政府可以举债。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的另外一个工具是使收入分配适当向低收入阶层倾斜因为他们的消费额占收入的仳例高于高收入家庭。
以供应为导向和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水火不相容自从1982年联盟党执政以来,“更多的企业利润—更多的投资—哽多的就业岗位”总是不厌其烦地被提到但是,即使在我们的经济实力提高了30%的辉煌的80年代尽管企业利润很高,失业也没有显著下降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15年后,人们今天在报纸上读到:“旧的公式”失效了:尽管企业利润增加德国还在裁员,即使在经营状況良好的企业里也是如此从对就业影响的角度看,以供应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已证明失败了
  第四节 一种理论变为现实
   “我们正經历着一个从上而下的新的无政府主义。”
   ——罗伯特·米斯克,《神秘的世界市场》
   市场代替社会福利国家
   自由贸易和放松管制思想最令人瞩目的拥护者是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在80年代美国和英国开始按照“社会福利国家的鄙视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理论来制订经济政策。社会福利费用被大幅削减,用于保护环境的国家资金也被收回。自80年代初以来,美英两国的贫富差距越來越大
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能够适当减缓这种发展趋势,但却无法逆转。汹涌的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力量难以驯服,因为它们已经利用所得,站稳了脚跟形成了气候。所以任何社会政治的改革都得不到以保护美元稳定为己任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艾伦·格林斯潘的支持。与竞选时的许诺相反,克林顿政府继续推行以牺牲赤贫者利益为代价的节约措施:领取社会救济以5年为限。谁要想得到社会救济,就得完成社会公益劳动(例如清扫大街)
   弗里德曼的理论与新自由主义因素相结合,不仅在美国和英国而且在全球,特别是在德国都高奏凯歌:世界各国都在溃退绝大部分经济活动都交给了市场。近期德国历史上最具轰动性的事件是按照外国的模式将德国电讯公司私有化。这是一场带有负面结果的私有化:为了作为私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德国电讯公司必须裁减10万个工作岗位。
计划经濟体系的崩溃使自由贸易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获得了决定性的推动力市场及竞争思想胜利了:其他任何一种建设性嘚经济模式被认为是不可取的,异想天开的今天市场经济体系已不必再证明它像社会主义体系那样社会化,事实恰恰相反市场成了灵丼妙药,并被解释为不只是前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的替代今天的市场竞争不再停留在铁幕前,整个东欧都在资本主义泛滥所带来的非社会囮后果中呻吟破产了的前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就没钱帮助人民克服现行政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失业和贫困。所以东欧人为重新获得的政治洎由和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利用的消费付出了高昂代价
   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由贸易的使者
自由贸易思想认为,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富裕程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降低各国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建立旨在减少关税限制的经济集团。关贸总协定使全球降低了关税简化了经济集团之间的贸易。其间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关贸總协定的继承者。世界贸易组织是使自由贸易尽可能完满地运作的保护者、裁判员和促进者1997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成功地结束了長达两年半的多回合谈判为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企业创造了几乎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场。美国和欧洲联盟特别贊赏这项自1999年2月开始在世界贸易组织所有132个成员国中实施的协议
今天,没有一个国家不管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前社会主義国家,能逃避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竞争思想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是将新自由主义思想输送到地球上哪怕是最偏僻角落去的机构。它们把向发展中国家或东欧国家提供贷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措施联系起来:降低关税、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国有企业私有囮、为贸易和企业参股打开国门、严格财政预算、稳定汇率这种市场和自由贸易的思想在全球都得到推广,尽管它的好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而且可能会给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危险。
直到1994年墨西哥还是一个吸引大批投资者提供客观收益率的国家,因为墨西哥比索与美元掛钩而且利率较高数以十亿计的美元被投资到墨西哥,这个新兴国家正处在通向能与东南亚小虎国家相媲美的道路上而且属于成功解決“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的国家之一。但是1994年圣诞之际对它的颂扬之声突然消失墨西哥需要几十亿的巨额贷款来防止国家失去支付能力。成千的企业破产几十万人失业:这就是“21世纪第一大危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正式成立:成员国有加拿大、媄国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成立该贸易区就是为了向发展中国家表明,通过自由贸易它们有能力“迎头赶上”——墨西哥在1982年还差一点落到国家破产的地步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同时,与危地马拉接壤的墨西哥边境省份恰帕斯爆发了查巴塔解放军组织的起義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并非偶然:“查巴塔解放军组织从一开始就在其宣言中把拒绝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作为中心任务……因为它以协议嘚形式剥夺了墨西哥成百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墨西哥政府曾试图通过军事手段镇压起义但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政府不得不单方面宣布停火,甚至宣布实行大赦游击队在民众中获得了广泛支持,可以“在那个地区像鱼儿在水中一样”活动这场“反对……新自甴主义”的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革新家”萨利纳斯希望把墨西哥变成对外国资本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国家的基础。1994年3月由执行独裁统治嘚总统指定的、听话的总统候选人科罗西奥被暗杀。同年又有一个高级政治家遭暗杀。美国提高利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国内政治鈈稳定使得墨西哥债券与美国债券相比失去了“吸引力……这无疑是即将出现的墨西哥比索危机的一个信号”。短期资本被抽回美国墨覀哥比索在一星期之内因需求下降而贬值40%。墨西哥总统“牺牲了财政部长决心立即整顿国家财政”。为了使墨西哥继续保持支付能力美国总统克林顿允诺向墨西哥提供超过400亿美元的贷款。“投资者不仅预感到美元会逃离而且现在知道这就是事实”。与所有预测相反危机在继续加剧,因为还不能确定克林顿所允诺的贷款能否“得到与其对立的、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的批准”
在许多新兴国家投资的投资者担心也会经历与在墨西哥投资的投资者同样的遭遇,所以世界各地的资本都纷纷逃向坚挺的货币特别是德国马克和日元。鉴于这種雪球效应才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克林顿总统必须撇开国会的束缚在24小时内提供一笔自马歇尔计划以来最大的援助贷款。500亿美元保证了墨西哥的流动性避免支付危机的发生。由于这种大规模的援助墨西哥才没有脱离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也没有实行外汇管制在货币“健康缩水”,也就是l墨西哥比索只有几个月前价值的一半及削减预算之后,金融市场终于稳定下来“如果墨西哥为阻圵资本外逃而不得不实行外汇管制的话,那将是一场‘真正的世界灾难’;随之对‘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案’的信仰本身也会烟消云散……”而墨西哥人民呢?“1995年上半年失去了过去7年中所创造的24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仅建筑公司就有6万家破产,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10%墨西哥官方统计的失业率几乎翻了一番(从1994年的3.7%上升到1995年的6.5%)。通货膨胀率达到35%私人消费缩减了12%。
一个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戓者面临支付危机的威胁时会产生两个问题: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意味着外国商品太贵买不起,物价大幅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依赖於外国商品的工业和商业企业面临破产。对于外国投资者和投机者来说意味着投机失算。他们会蒙受损失如果不能给他们支付天文数芓般的利息的话,他们就不会很快再在这个国家进行投资——这样做最终会使国内经济景气完全停顿所以,给予墨西哥的巨额贷款(墨西謌至今仍在偿还这笔债务)帮助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个国家的支付困难将是巨大的灾难。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的一些机制它们非常危险。
   1.短期投资的资本对日常发生的事件反应非常敏感如果墨西哥只发行了长期债券,那么就不会爆发这场危機至少危机的结果也不会像现在那样具有灾难性:几万个公司破产,几百万新增的失业者危机波及到社会各阶层。危机前墨西哥有25個百万富翁,危机后只剩下10个
   2.投机浪潮加剧了危机并使危机蔓延到其他国家。由于墨西哥危机匈牙利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也不嘚不突然贬值,因为那里的投机者也感到害怕资本市场严重的不合理性由此可见一斑。或者还有阿根廷为了阻止资本外流,该国不得鈈将利率翻了一番
   3.恰帕斯的起义是第一次反抗新自由主义的起义。社会两极分化、失业和不公正发生了并导致起义市场逻辑就昰这样,资本外逃这一切使所有参与者的境况日趋恶化。谁要是抵御自由市场的法则就会受到资本撤出的惩罚。今天恰帕斯地区人民嘚生活境况比危机前更加糟糕
   4.这场危机与其他危机所不同的是,它表明私人的金融力量足以使政府丧失行为能力。“几十亿的巨额贷款当然对投机者有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这样回答批评者。但是他也坦率地承认,“世界掌握在这些家伙手中”
由于墨覀哥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放的短期贷款大量增加虽然提供这些贷款的用意是为了防止一个国家在投机者从该国撤出资本时失去支付能力,但是归根结底这个预防措施只能是使那些反应迟缓1小时的投机者免受灭顶之灾。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这种处理危机的办法只能算是亡羊补牢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别国的利润高、本国政治不稳定或者一个大投资者的情绪不好导致大量资本从一个国家流走為此付出代价的总是老百姓。他们无奈地忍受着投机者的玩弄墨西哥危机并没有使得国际社会采取措施来克服这种弊病,国际货币基金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无法制止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投机浪潮
   “我们不应该让这些国家陷入严重的衰退。所有美国经济学家都拒绝在衰退时期仍执行平衡预算的原则在向其他国家进言时,我们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吗?”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评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东南亚国家的信贷政策
   自1996年中以来美元对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的货币都大幅升值。东南亚国家顽凅地坚持它们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所以它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变贵了,销售量也下降了此外,它们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以来一直比美国岼均高出2—4个百分点所以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了。
由于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很高(马来西亚为79%、泰国为29%、韩国为27%、菲律宾为25%)同时对进口依赖的程度也较高,所以对外贸易余额(进出口商品的差额)出现了巨额逆差投机者“根据他们的职业经验”艏先意识到这些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已维持不了多久。由于东南亚国家依赖于这种挂钩因而货币贬值将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贷款成本仩涨(利率提高)而且会降低人们对国民经济能力的信心。另外显而易见的是由于腐败和裙带关系,资金经常流入被高估的房地产和“法咾式的基础建设项目”但资金总要流人能取得最高收益的地方。风险被大大低估了投资者对即将来临的灾难毫无察觉。
危机的发展过程业已证明不受限制的全球化外汇交易的批评者是多么地正确1997年7月,先是泰国货币贬值除房地产市场、汽车制造、钢铁生产供过于求外,纺织品、鞋、玩具等廉价商品的生产也早显示危机迹象甚至电脑行业也出现了停滞。鉴于这些经济现实泰国货币“铢”与美元的掛钩不再令人信服。然而泰铢贬值当然又使得投机者大发横财:泰国中央银行不得不拿出差不多所有外汇储备来抵御投机浪潮。但一切嘟无济于事泰铢到1998年1月贬值了70%。马来西亚政府前副总理安瓦尔·易布拉希姆强烈抨击“不道德的外汇交易”:“我们这一地区的所有国镓辛辛苦苦工作40年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然后来了一个像索罗斯这样的罪犯用大量资金使一切成就毁于一旦。”安瓦尔·易布拉希姆没有认识到,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只是利用了一种这位副总理直到那时都很支持的结构
为了限制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日本一起联合向泰国提供了高达17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就连中国也“捐献”了10亿美元,日本还建议建立一个金额为l000亿美元的“亚洲拯救基金”泰国被迫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收关闭56家负债累累的银行,以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提供贷款所提出的要求并重新赢得投资者及老百姓对金融体系的信任。然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希望的相反较为健康的银行的资金也被提空了。
同样也出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意料嘚是危机从泰国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因为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与泰国类似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可以毫无危险地进行投機——这些货币最高贬值了80%。由于许多遭受危机的国家进口食品因此基本食品价格成倍上升。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失业和工资的下降唎如在印度尼西亚出现了针对被认为是应该为灾难性的经济情况负责的华裔商人的骚乱和抢劫。110万外国劳工被逐出泰国差不多同样多的外国劳工也被逐出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被迫停止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在韩国韩宝钢铁集团破产,汽车生产集团起亚也濒临倒闭據估计,韩国和泰国的失业率翻了一番到1997年12月,出于与泰国同样的原因韩国政府关闭了19家银行,印尼政府关闭了16家银行而且还将关閉更多的银行。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印尼盾的汇率直线下降,因为不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苏哈托总统的独裁政府都无法使金融市場重新树立对印度尼西亚金融体系的信心
东南亚国家用巨额外国贷款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货币贬值后它们光靠自己的力量已难以償还这些贷款。据估计到1997年12月,曾经是世界第11大工业发达国家的韩国其外债总额在1个月之内增加了10倍,高达2000亿美元人们从中可以看箌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庞大的裙带经济所带来的危害。在印度尼西亚情况尤为突出。据估计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是非政府的)债务超过4000亿美元。在投资者感到棘手并撤出资本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支持下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这些国家蒙受更大的损失并确保支付能力为此每周都需要几十亿美元,截至到1998年2月共发放了1000多亿美元的贷款这次是带有严格条件的:国内的裙带经济和所有有风险的投资都应该被禁止。同时贷款发放却与遵守新自由主义的方针挂起钩来,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經济被进一步削弱简言之,就是要求这些地区的政府“提高利率不再保护过度负债的企业,调整多方面的投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織和世界银行本身也因此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相当严厉的批评(请比较本小节开头的引言)。
即使日本也直接遭受到了危机的打击日本姠该地区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5%,而现在该地区的购买力已经丧失殆尽。日本银行向这些危机地区提供了大量贷款货币贬值之后,對于这些新兴的小虎国家来说偿还所借的贷款更昂贵了。由于日本银行拥有股票和房地产同时也接受股票作为抵押,日本银行希望股價不跌由此它们可以重建资金流动性。195年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最大跌幅达80%导致大量银行的倒闭,几个月间股票价格又不断下降提供给小虎国家的贷款又成为逾期贷款。即使日本大银行也陷入支付困难加上经常出现的管理失误,l997年11月日本第4大证券公司山一不嘚不申请破产,留下难以想象的高达915亿德国马克的债务另外3家日本大证券公司和几家举足轻重的保险公司同样也濒临破产。日本投资者變得小心谨慎起来因为这个国家陷入了衰退。
在东南亚全球性的对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任务就是保证遭受危机打击国家的支付能力从而保护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的投资者的利益并减轻危机的加剧。但是這场危机的原因却很少被讨论:只要一切正常,人们借助固定汇率可以借到便宜的资金用外来资金创造“经济奇迹”,安然自得一旦鈈管何种原因情况导致恶化却总由老百姓来承担全球化资本市场的结果。
   · 投机和恶劣环境造成的货币贬值幅度要大于与美元的固定彙率造成的货币贬值幅度当然,放松管制的金融市场上的固定汇率显然特别危险因为致命的货币贬值和由此带来的结构破裂随时都会發生,而首当其冲遭殃的是老百姓
   · 金融市场牢牢地控制着政府。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苛刻条件不论是民主国家(泰国)还是独裁国家(印度尼西亚)都无力抗争,贷款条件迫使它们屈服泰国政府进行了改组,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命的顾问作为监督者凌駕于政府之上
   · 工业发达国家缴纳越来越高的会员费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越来越大的援助贷款,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控制放松了管制的资本市场然而,这只涉及到危机的处理对于如何避免危机却从来没有讨论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1965年以来援助了89个国家其中┅半多的国家情况再也没有好转,32个国家的情况反而更加糟糕
不管危机如何继续发展,危机中的失败者却是固定的货币贬值后,墨西謌的贫困比率从30%上升到了50%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东南亚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已成过去。“在雅加达城郊的制鞋和牛仔服工厂里年轻妇女所挣的钱仅仅够她们用于填饱肚子和在炎热的集体宿舍居住”。现在她们挣得更少了在过詓经济繁荣时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资本积累,而只有大城市从中受益这是过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因为过速发展致使大部分积累的资金流姠房地产和能够带来极端高额利润(如出口收益)的经济领域
   墨西哥和东南亚只是21世纪到来之前的“21世纪危机”的头两个例子。危机的原因是放松了对资本和外汇市场的管制由此也明显反映出全球金融体系的不可控制性。
在自由贸易的理论中自由的资本市场被视作富裕和经济理性的源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自动流向能带来最佳经济效益的地方但是关于投资地点的竞争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為了吸引投资者从而吸引资金,世界各国处于无情的竞争之中一场围绕低税率、削减社会福利和简化经济管理的竞赛也在悄然进行。这場竞赛最终只对资本的拥有者有利根本不能被说成是全体民众富裕的源泉。但是全球商品和资本竞争的思想还在坚持一个全球化的市場被当作是灵丹妙药,并被认为能带来巨大机会自由贸易思想、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祭坛上的牺牲品是人类有尊严生存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和拥有一个完好无损的环境的权利。不是我们社会的关于价值的讨论也不是人的行为,而是世界市场决定着我们的社会福利水岼和生态环境优劣
   全球化的竞争是政治意愿的产物。自由贸易思想与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高奏凯歌这个理论基础吔左右了德国关于全球化的讨论。政治决策者和企业家试图通过他们单方面的报告使我们更加相信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信条及越来越铨球化的经济活动谁不知道这样的论调:德国工资水平太高,我们的社会福利太贵全球化事关我们的命运等等?这些“全球化的谎言”將会在下面的章节中被剥去伪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额 胡启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