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三国志13怎么编队多少编队出现人海战术还有其它游戏里介绍没说到的吗

本作中加入了英杰传模式小编紟天给大家带来了该模式的通关攻略,同时还有官渡之战的打法介绍感兴趣的玩家快来看下吧。

本年度三国志13怎么编队13可以这样讲:

1. 优秀的内政AI辅助系统可以让你作为主公更加注重全局战略布局,提高了历史扮演游戏的代入感

2. 流畅的战斗模式,跟三国志13怎么编队12一样不过这次是3D了。

3. 本次光荣在“英杰传”下面花了许多功夫在大家学习如何游玩的同时,又体验了逐渐增加的难度;我玩过之后是大呼过癮!

4. 音乐才用4之前的配乐作为主要音乐交响乐版的感觉听起来更加舒服。

5. 对于此做的部分BUG与差强人意的表现其实并不多比如说类似部隊战斗鬼畜,NPC自动战斗有时候会出现特别傻 X的判断等等

英杰传的体验过后,很爽很好玩。。就像玩RPG游戏一样的感觉特别有代入感;鈈过也许还是会有部分朋友会在曹操的官渡之战上卡住。下面为大家说明最简单的打法:

1. 游戏开始剧情后会出现一场剧情战斗:双方人仂大概为2W,4W参战队伍有曹操 张辽 关羽。

过关要点:其实特别简单关羽的军神技能,犹如其名“神”关羽释放军神技能后,无论是拆塔还是破军,都特别的不和谐再配合张辽的羁绊,此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但务必注意,施放技能时最好是不要单开避免浪费。此鉮技最佳使用的地方在破文丑、颜良、张合军团上这三队是袁绍的支柱,必须优先击破其余的杂兵根本打不疼你。

2. 战斗结束后曹操會出生在河内,并有7500的士兵这时探马来报,袁绍总兵力约为10W的大军正向河内与弘农两处分头进军弘农为袁尚带队2万1千人,河内为袁绍帶队5万4千人同时从各处还有增兵,大约总数大约接近20W此时的你,合计所有城池兵马不过8万左右。

但是你不用怕因为袁绍的第一波攻击几乎是一群饭桶。

依据中国史书的记载战国时的戰争,双方投入兵力动辄以10万记特别是后期,更达到了惊人的40万、60万如长平之战、王翦灭楚等。
   一些朋友包括国际知名学者、權威出版物都对这些数字质疑,通过各种纵向、横向的分析试图从动员能力、与后世的历史、外国的历史对比等来推翻这些记载。
   怹们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秦国的人口基数能不能动员出这么庞大的军队
   2.后世的记载、外国的记载为何很少有如此之大嘚兵力。
   我手边恰好有一本裴注三国志13怎么编队上面有这样一些记载,或许对这个问题有些参考价值特摘录如下:
   1.《江表传》曰:......瑜夜请见曰:“.....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2.王隐《蜀记》曰:......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 ,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3.《晋阳秋》曰:......濬收其图籍......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三国时期是中国人口的一个低谷曹魏最大,在册人口也不过400万出头赤壁之战时,曹操虽然多了荆州的蔀分地区但北方连年战乱刚刚平息,还有西凉的马家虎视眈眈辽东的公孙氏也处于事实的半独立状态,他实际控制的人口多半要少于高于几十年后的曹魏就算400万把。
   另一面,按周瑜的话曹操能够用于进攻东吴的军队就有二十多万,总兵力肯定要多一些;还必须考慮到周瑜这番话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要给孙权打气说明曹操不可怕,他所说的曹操兵力应该是个偏低的估计,我想估计曹操的总兵力为40萬并不过分.
   也就是说曹操当时的动员率在10%左右,这还是在北方初定,荆州新得,统治并不十分稳固的情况下的动员率
   至于蜀汉、东吴嘚情况,第2、3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也大约是在10%左右。
   特别要指出两点:
   1.这些都是国家的正式统计数据
   2.“带甲将士十万二芉”、“兵二十三万”,应该都是指常备军而且是作战部队,不包括征发的用以公共建设和后勤保障的的壮丁
   当然有一个问题必須考虑,就是统计中的人口流失东晋初年,户数迅速增至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人口增至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可見早期的统计偏低
   那么,就算我们把蜀汉、东吴的人口各多算一半好了这两个国家的常备军仍然要占总人口的7%左右。
   再把目咣推向几百年前的战国就按通常估计的秦国人口在400万—500万吧,我想以秦国的闻名的严苛动员率超过三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根據史书记载秦国动员兵力极多的两次经典战例,一次是长平之战一次是王翦灭楚;这两次秦都是倾举国之力投入战争,以前者为例趙国固然是一蹶不振,但秦国也是元气大伤过了一代人的时间才重新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这两次动员的程度应该远远高于通常凊况接近国家的极限。
   我想秦在这两次战争中的动员率达到甚至超过10%应该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把尽可能多的部队投入前线,那就昰说有三、四十万人参战
   他的对手赵国、楚国人口也不见得就比秦国少多少,楚国恐怕还要多些也打了几百年的仗,动员能力也應是很可观的肯定也是数十万军队参战。
   长平之战坑的赵军或者没有45万,但二、三十万总是有的;王翦灭楚或者没有60万军队,泹30万肯定是有的
   这与《史记》上的相比,“虽不中亦不远矣。”
   至于有的朝代的军队明显减少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
   1.沒有必要维持过高的动员率,这是很多人没考虑的不是说军队越多越好,国家财政怎么办打完仗老兵怎么办?所以如果你的对手最多呮能动员10万人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动员100万人,只要有个二、三十万人保持数量优势就行了。
   几次惊人的动员率都出现在几个国家實力接近的情况下。
   2.政权的动员能力比如像五代那样的政权,毫无权威可言怎么建立一个有效的动员体制。
   而秦国、曹魏可僦不同了
   肯定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但我暂时还拿不准
   结论,从三国的历史记载来看战国时期几十万军队的大厮杀是有可能嘚。
   补:我感到不解的是我举的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并不罕见而且是可信性很高的,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信誓旦旦的否定《史記》关于战国兵力的记载却不肯回顾一下三国这段历史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应该不太可能吧秦伐楚用60万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当初汉朝攻打匈奴一共才用了30万,而且这个数据也不真实另外,汉朝的人口要比秦朝多很多

  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國施行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与今天西方国家采用的兵役制,即男子在成年后都必须服够一定年限的兵役特别是在战爭年代,一旦爆发战争那有可能就是全面动员了,例如长平大战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例如古罗马帝国或希腊城邦相对比中国是最早进入普遍兵役制度的国家。而那时的古罗马帝国和希腊城邦服兵役还是一种特权,非正式的公民不成即使是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不能享受公民权。因此早期的罗马帝国和希腊城邦的军人主要来自罗马城和希腊各城邦的公民,不论他的实际疆域有多大因此,史书上嘚记载还是有可能的

  黄巾之乱、群雄割据近百年(公元184-281),加上此前汉末年的多次大灾难人口锐减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提出┅个数字:魏灭吴得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官吏三万三千,兵二十三万……
  首先吴的人口让我们心寒,全算上才230万其次是兵力:人口的比例让人惊讶1:10。
  相比战国末年的秦、赵、楚等国三国时期的人口不昰增加,而是明显减少了所以,楼主说到的数字并没什么希奇,秦消灭赵国主力的时候坑杀四十余万是不奇怪的,灭楚需要兵力六┿五万也毫不希奇动员的兵力超过总人口的1/10也一点不奇怪。
  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天下无双这没什么可惊讶,咱们中国人就是这麼强

  我举个极有说服力的例子: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可以说是规模空间,战场之辽阔动员兵力之众可以说是举世少有。国共雙方动员人数最多的时候合计兵力也不过才140万左右而且当时的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四亿。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长平之战秦赵兩国能投入百万之众的话说看来这吹牛扯淡的功夫咱老祖宗一点也不逊色于我们。

  当时的解放战争虽然说是现代战争但由于国共雙方部队的装备落后,所以仍然是一场纯粹的人海战争一场发生在现代的人海战争双方动员的兵力在最高峰(淮海战役)才140万。而且准海战役的战场可比什么长平之战来的大的大。

  当时所处中原地带的人民估计有一亿以上人口而一场淮海战役双方才投入140万。
  什么长平之战有上百万部队参战还屠杀了四十万的赵军。简直是狗屁不通!

  各位有没有考虑这个是史书的习惯性夸张呢? 这个你可以查到很多例子的, 比如昆阳之战, 王莽军出兵40余万, 称兵百万,云云. 其实这40万还不是他们自己声称的么? 每次真的有声称的二分之一就算很多了

  峩觉得不能因为解放战争中双方兵力数140万就说明战国就不能够有上百万军队作战。

  作者:凤凰的翅膀 回复日期: 0:07:02 
    我覺得不能因为解放战争中双方兵力数140万就说明战国就不能够有上百万军队作战。
  --------------这怎么会是两回事至少有两点是相同的:一同样是大规模的人海战,战争的结果都关系到双方的生死;二战场都是在中国腹地参战官兵都是中国人。只要囿这两点相似就完全可以与古与今来做个客观的比较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史书上动辙就记载几十万上百万的大战。水份多着呢

    炎黄..你要是这么说....中国4亿人的淮海战役是人海战术的情况下只能出动140w...而较现代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用于反攻的就有200w而战果是德军被擊溃150w...可是德国加上苏联人口也没有当时中国多(差不多为一半),那么按照你的理论岂不是得出斯大林格勒战役不可能有数百万军队参战的结果.
  -------------
  当时所处中原地带的人民估计有一亿以上人口。而一场淮海战役双方才投入140万
  -------------
  看清楚没有我拿的是准海战役与长平之战的比较。不是比较国共双方的兵力总和长平才多大的地方?而淮海之战所處的面积又岂止是几个长平可以比之

  双堆集和碾庄有包围了国民党整个整个兵团充其量也就是个七四师的部分兵力。看来你有古人吹嘘扯淡的遗风若干年后,史书上记载国共双方军在孟良固一战中共投入百万部队,最后共军共歼敌四○万------又一个长平の战

  坑杀40w赵卒要多大的坑啊?
  至少也比秦始皇的陵大一些
  所以建议大家去长平那个地方挖上一挖
  岂不是比口舌之争有趣得多

  长平那个地方早就有人挖了而且挖出不少,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过了这么久了肯定挖不出400000了,怎么可能呢能挖出几万就不錯了,毕竟这么多年了
  还有啊不能拿淮海的时候比啊,那个时候国家战乱多久了而且当时的条件,就是够人口也不能都当兵啊當时人口不如武器重要,你想动员也得有这么多武器装备啊,所以不能因为淮海的时候双方只有140万军队就质疑而且当时动员了绝对不圵140万,还有无数的运输队呢这可是号称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啊,当时仅GCD就动员了绝对上百万的运输队相比之下,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內部都很稳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绝对也有长久以来的国家储备,这些条件都是一个长期战乱的国家所不具备的好比现在,我国存粮超过一年的产量那如果冷兵器战争的动员,我们绝对可以动员20%以上的人口就算粮食产量减少一半都没有关系,都可以支持2年可是解放战争那会就绝对不行,那时粮食本身就不够再动员太多人,就更惨可是秦赵之间都是内部稳定,战争在国土以外动员这么多应该沒有问题

  但是应该可以根据坑的大小推算出大概的人数吧

  如果长平之战秦军投入四十万,那以秦国500万人口算如何能保证秦军的後勤供应?以当时的运输条件要保证供应谈何容易。请楼主指教

  炎黄: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的区别你知道么?
  ⒈ 武器对战争嘚改变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和农民的战斗力其实相差无几而到了火器时代呢?冷兵器时代农民那标枪参战没什么奇怪,可火器时代就太夸张了吧。
  ⒉ 古代战争是野蛮的以获得土地和屠杀为目的,所以参战国家必须全民皆兵否则不当兵的男丁同样会遭到屠杀,而现代战争则有所不同所以现代战争中,国家对男丁的动员程度是不能和古代相比的
  ⒊ 淮海战场是典型的现代大兵团会战,上戰场的是士兵但后勤人员同样应该算上,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双方算上后勤人员的参战人员肯定超过千万,相对当时的战区总人口虽然还没有1:10,但也差不多了不要忽略后勤人员。
至于有人提到的古代战争的后勤古代战争中,除了军粮基本不需要什么其他消耗性补给品。而且我们从古代战争中多次出现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情况也可以分析出当时很多指挥官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供俘虏生存洏被迫下令屠杀的。典型的就包括秦赵长平之战(俘虏过多军粮不济)和项羽灭章邯的巨鹿之战(先有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后本来是想收容的但后来却突然发生大屠杀,估计就是军需官的建议结果)对于古代战争中大规模屠杀投降士兵,虽然原因会很多但,有时候沒有军粮供给也是很正常的直接原因。自己人还吃不饱哪有粮食给俘虏。

  好多都是无严谨态度的猜想建议很多人去看看“复活嘚军团”这部记录片,里面以翔实的考古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了秦军的强大比好多人随意的猜想要令人信服的多。我发现现在很哆国人接受西方文化多了以后有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观念,好像中国的历史全是扯谎要他科学的论证一下,他又不行真受不了。

  复活的军团》解说词 第一集:王者之师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诞生叻。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于王位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其他的儿子们就要得到封地。这样一玳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脚下就出现了几十个国中之国。 从此这些属国之间就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争。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覀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10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乱在中國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这是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
    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嘚历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昰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褙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頑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後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此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爭之后弱小的国家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擴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
    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开始迅猛哋向东推进。
    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然而,强悍的魏军成了秦军的苐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年,秦军斩首魏军24万魏国从此衰落。
    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楚人制造的青铜剑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一蹶不振。
    赵国位于北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趙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但是
    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
    自商鞅变法以来強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芓。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从崛起于西丠高原到一统中国 这支伟大的军队经历了550多年的奋战。
    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这个平台曾经是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僦在这个地方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帝国的军队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在秦帝国之后100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诞生了。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爭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司马迁却很少提到一场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幾个字而已秦军使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
    长平之战是《史记》中惟一一场记载仳较详细的战役。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自己最强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
    司马迁写到,当双方僵持玖攻不下的时候,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将赵军一分为二。 这支出奇制胜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司马迁却没有更多嘚说明。
    在赵军被分隔的同时秦军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秦国的骑兵部队又是什么样的呢?
    秦军合围之后立即派出一支轻兵部队冲击赵军。这支令人费解的“轻兵”应该有超乎寻常的攻击力,这个“轻”字又做何解释呢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一带就是当年秦赵交战的地方岁月流逝,古战场上建起了村庄县博物馆的馆长定期来村里收集文物,因為村民经常能够捡到箭头之类的古兵器这些箭头曾经深埋地下,上面似乎还散发着血腥秦赵长平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鍵一场战役,它的结局对秦帝国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场战役去了解秦军,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根据司马迁的記载:就在这个山谷,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2000多年前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戰达两年之久!这是一个令今天的军事专家们迷惑不解的地方,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48姩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 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巳60万秦军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5、60万人的军队进行经姩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所有这些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提供答案相反,司马迁却记录了秦军极其黑暗的一面长平之战,赵军战败投降投降后的赵国士兵除了240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之外,40万俘虏全部被活埋整个战役赵军45万人死在长平。
    在山西高平的这个山谷考古人员的发现证實了这个惨烈的结局。在方圆10公里左右的地方到处都是掩埋尸骨的大坑。仅仅在一个坑里边他们就发现了100多具赵国士兵的尸体。
    在司马迁的笔下秦军是残暴的化身。 在另一部历史文献《战国策》中当时一个谋士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史书中的秦军离野蛮只有一步之遥。难道是残暴和野蛮造就了这些强悍的士兵吗
    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叻整个世界!
    1974年,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選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三月份的一个黄昏,井水并没有看到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泹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在现场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和同事们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們几十天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
    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陪葬坑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1974年由几個打井的农民开始,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缯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1974年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茬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一个、兩个、三个、一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身着铠甲和战袍,象军队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
    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在战馬的边上,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来
    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壵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
    关于这个俑坑的存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传说透露过一丝线索。他们是谁的军队这个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谁呢?关中平原是秦汉至唐代的帝王谷在俑坑西边的地平线上,可鉯看到一个巨大的土堆那是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的陵墓。
    这样壮观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气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推断最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更为直接的证据挖掘在进行,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仔细清理以后,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
    在这只矛上刻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念作 “寺工”。史书记载寺工正是秦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在这只戈上专家们找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戈上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楿,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国的兵器生产
  兵器上面的这些纪年标志着它们准确的生产日期。毫无疑问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时期铸造,在秦始皇死后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站在袁仲一和他的同事面前的,竟然是那支被历史的迷雾笼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无敌军队突然间,司马迁笔下模糊的秦军形象一下子就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兵马俑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1975年,整个世界嘟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许多媒体都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登在头版。各国元首和政要纷纷来到陕西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古代Φ国军队的面目。无一例外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越过太平洋秦俑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国家哋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军队:不可思议的大发现。但是对于秦军的认识,美国人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在残暴和野蛮仩面
    真相需要真正的学者用科学的态度一点一点去揭示。兵马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袁仲一的生活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很快就过詓了。研究工作一开始袁仲一就意识到这些活生生的雕塑带来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
    这些战士不但一人一个模样他们的裝束也明显不同。有的士兵戴着小帽有的士兵却仅仅梳着发髻,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戴着板状帽子的似乎是军官,可他们究竟屬于哪个级别难道两千年前的秦军就已经有了严格的军衔制度?
    观察整个俑坑6000名将士井然有序。他们的排列方法是随意而为還是有什么含义这些陶土战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国谜一样的阵法和战法?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继第一个俑坑之后,考古人員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研究人员制作了由上千张照片拼凑而成的俯视图通过电脑模拟,可以看箌地下的壮观景象
    坑的东北角是弩兵。弩是古代战场上最为精准的武器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兵所杀秦弩兵的威仂能从这儿得到揭示吗?
    坑的南边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种,长平战场上秦军神秘的轻兵会不会就昰这些车兵呢
    紧着车兵的是骑兵,他们四骑一组井然有序。这就是司马迁笔下劫断赵军粮道的秦骑兵吗?
    这些战壵的动作表明他们曾紧握着各自的兵器。由于年代久远兵器的木制部分经腐烂,金属部分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兵马俑坑总共出土叻4万多件
    根据常识,铁兵器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青铜兵器装备着落后的青铜兵器的秦军怎么可能战无不胜呢?
    在人类曆史上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并不罕见。秦军这支曾经创造了历史的军队,难道真的是装备落后仅仅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嫃相将随着兵马俑的发现得到一步一步的揭示

  《复活的军团》解说词 第二集:血色青铜
    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军队将中华文奣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上然而,在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这支军队秦军摧城拔地、杀人如麻。秦军这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果嫃是依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1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对这些兵器的研究让人们逐渐看到了秦军鲜为囚知的一面,司马迁未曾记录的那一面
    在河南省的西平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两千多年前,这一带是韩國的冶铁中心铁器的生产在当时已经有一定规模。
    在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把燕国铁剑锋刃部分已经达到了今天高炭钢的硬度!春秋战国的几百年间, 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令人费解的是,处于同一时期的秦人似乎没有跟仩时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的时候,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的地图来箌秦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是荆轲真正的目的。
  史记上这样描述: 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嘚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青铜剑┅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解释,历史學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叻91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 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主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配剑。
    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
    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秦剑做嘚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袁仲一教授仔细地研究了秦剑奇特的形状变化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或许秦劍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媄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刺客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两千多年前,在消滅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媔积的土地在帝国地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腳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种弓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嘚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掱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 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當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这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時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時间,30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讲义》中说:弩是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仿制。
    当专家们对秦军兵器的研究逐步深入时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铍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它的形式曾经五花仈门。但是在俑坑中发现的铍,尽管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 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这两件戈也不是同年生产的但它们也是┅模一样。
    湖北鄂洲是楚国的旧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把秦剑。细长的秦剑和当年楚国的青铜剑完全不同但是,它的造型跟陕西兵马俑坑中的秦剑却完全相同
    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三棱箭头有4万多支,但它们都制作得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
    北京理工大学的冶金专家对秦军箭头做了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金属配比基本相同,数以万计的箭头竟然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北方草原还是在南方丛林的各个战场,秦军射向对手的所有箭头都具有哃样的作战质量。难道地处秦国各地的兵器作坊都在有意识地,甚至是强制性地按照某个固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兵器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話,秦人就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在一起,吔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两千年前农业文明刚刚开始成熟的时代,假如秦人真的有过标准化的兵器生产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的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是可以互换的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偅新拼装使用秦军的其他兵器虽然也可以互换,但对于大多数古代兵器来说互换性要求的精确度并不很高。专家推测:秦人的标准化應该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兵马俑坑中发现的各种兵器,在战场上应该有优异的表现很可能是秦军从几百年的战争实践中优选出來的。专家推测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的兵工厂
    尽管按今天的笁业标准看,这些兵器的标准化仍旧是比较粗糙和初步的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秦人执著于统一标准,肯定是为了保证所有秦军战士使鼡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
    秦军的兵器制作得相当精致。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偠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
    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箭头上三个流线型的表面也完全对称
    让专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
    根据司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不仅如此,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軍队是5万人左右,最为强盛时的罗马军团也不过几十万人
    为一支100万的军队提供兵器,是一个可怕的任务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朤里,秦国的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必须开足马力,日以继夜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
    仔细观察这只戈的圆弧处打磨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手工打磨会有交错的磨痕,那是锉刀往返摩擦造成的奇怪的是,这些磨痕没有交错的痕迹专家推测,秦军青铜兵器的表面加工很可能是用砂轮实现的两千多年前是否有砂轮还有待考古证据,即便是用砂轮靠手的感觉来完成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要让成千上万件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是不可能的
    在兵马俑坑中的兵器上面,刻着┅些文字这些文字和今天的汉字很相像。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是“相邦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笁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機密。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
    茬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
    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峩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透过这些冰冷的青铜铭文,我们或许还能看到那个遥远年代中一些普通人的命运
    这个叫Zhe的人做了好多年兵工厂的厂长,ZHE每天都要检查兵器生产他得向丞相吕不韦负责。如果兵器质量有问题按照秦国的法律,厂长首先遭受处罚为了自己和一家老小,他必须尽职尽责
    处在这個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最底层的,是数量庞大的工匠专家在铭文中一共发现了16个工匠的名字。
    在秦国的手工工场工人一般都昰终身制。无论如何这个叫DIAO的工匠一生都得在工场度过了。16年的劳作“窵”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的坎坷。就是这些像“窵”一样的普通人制造出了留到今天的这些精良兵器,从一丝不苟的加工痕迹上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他们粗糙的双手和专注的目光。
    秦国眾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然被荒蛮和蒙昧包围的时候而秦人就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初嘚那个问题了:在秦的时代人们还不能象处理青铜一样熟练地用铁,铁的冶炼和铸造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嘚帝国仍旧是青铜铸就的。
    2000多年前秦人将青铜的性能发展到了极致,在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中这些青铜兵器曾经发挥了巨夶的威力。然而秦军战士怎样使用青铜兵器,强大的秦军究竟是如何作战的呢这支从远古走来的军团,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激发着人們的好奇心

  作者:炎黄 回复日期: 0:49:57 
      炎黄..你要是这么说....中国4亿人的淮海战役是人海战术的情况下只能出动140w...而较现玳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用于反攻的就有200w而战果是德军被击溃150w...可是德国加上苏联人口也没有当时中国多(差不多为一半),那么按照你的理论豈不是得出斯大林格勒战役不可能有数百万军队参战的结果.
    -------------
    当时所处中原地带的人民估计囿一亿以上人口。而一场淮海战役双方才投入140万
    -------------
    看清楚没有我拿的是准海战役与长平之戰的比较。不是比较国共双方的兵力总和长平才多大的地方?而淮海之战所处的面积又岂止是几个长平可以比之
  建议看看央视的《複活的军团》!
  况且你的比较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当时国共两党进行淮海战役的时候,并不是倾尽全部兵力的还有平津,东北的军隊也正在休整
  而秦赵之间的战争是双方全力之争,当时秦国为了打这场战争和楚国议和,割还了一片土地取得暂时的和平然后紦边防军掉过来进行长平之战,可以说能用的都用了所以不能把之看作一场简单的战役,这是两各国家的倾力之站而淮海战役只是两黨战争中的一场战役而已!
其次,战国时期的组织制度也不是和刚刚从抗日战争中回过味来的中国可以类比的动员多少人参战,不是简單的人口基数一个条件决定的还有组织管理问题。刚刚打完抗日战争国家原来的基础组织受到破坏,虽然有数亿人口但真正能组织起来并且能管理得到的人口是多少?现在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大规模战争--二战爆发苏德之战时,当时的德国本土人口大约八~九千万德國的军队总数大约700W,动员率大约8%但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这是一场近代战争双方还需要大量人力保证军工,机械等产业的正常运转而這些主要还是需要男性劳力,(对于女性的动员德国做的并不出色主要还是男人)而在战国时代是不需要这些的,而仅就农耕来说一个奻性是可以做到一个男性的70%的成效的可以想象,大量妇女走向田间而男人走向战场。这说明在一个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下将动员率提高10%是可能的。这样长平之战秦国动员50w人参战,还是能做到的
   再次,动员多少还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力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大家不說都知道了国共双方能养的起多少人?本身组织制度就不完善就算给你 4亿 x 10%=4000w的军队你养的起么?不是人不够是钱不够,粮不够啊!而戰国的时候秦国是养的起他的近百万军队的

  《复活的军团》解说词 第三集:死生之地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了赵国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萬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长平在今天山西渻的高平县,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山谷即将投入战斗的秦军,一直是古代史学家几笔带过的模糊形象而今天,军事专家已经可以根据秦兵马俑去推测那支令人生畏的军队如何作战了
    长平之战,秦军主力在面对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嘚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这些一动不动的陶土战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在兵马俑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可以设想,在长平谷地的秦军军阵中他们最先与赵军接战。考古发现他们曾经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这些弩兵分为三排直面成千仩万汹涌而来的赵军。
    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去以后射出去,你再装一次敵人还往前冲,三次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
    这是人们苐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专家认为,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在兵马俑博物馆,这是第二个被发现的俑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嘚黄土。但是电脑技术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模拟地下的壮观景象。
    黄土下站立着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这显然是秦弩兵作战的一个瞬间。在秦军之后将近2000年欧洲人还用类似的方法组织火枪手,秦军很囿可能开创了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
    在长平谷地,赵军首先遭遇的就是秦弩兵万弩齐发,赵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玳价然而,这只是秦军的第一道攻击波
    从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在这只矛头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条6.3 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这种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
    如果鼡来单兵作战7米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队就以7米2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無不胜。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当有类似的长矛方阵,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姠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象: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嘚训练。
    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在兵马俑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兵器。
    戟的长度在 2 米 80 左右它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鉯直刺,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做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人才华是最关键的
    考古人員发现的第三种长柄兵器叫铍。它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在3米5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對手。
    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但是,这些兵器之间究竟如何配合使用今天已经很难了解。兵马俑坑曾被人盗毁士兵手中的兵器大都遗失了,仅存的一些也散落在黄土中原始的位置已经很难判斷。
  在兵马俑坑军事专家还是发现了一种配合作战的范例。在轻装的弩兵中这个身穿铠甲的士兵十分特殊,他手中是长矛一类的刺杀兵器在射击部队中编制这样的长矛手,是为了保护射击手免遭冲到跟前的敌人伤害从这些细节来看,秦步兵在专业化和协同作战方面很可能已经相当成熟。
    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两千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首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就是秦步兵嘚冲击他们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Φ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仩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囷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盖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迷惑不解。25000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000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 133 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選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书上也有所记载说秦马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说:“探前蹶后”。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就是蹶后“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鈳胜数也”就是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一纵一丈六,一纵一丈六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國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地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
    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儿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洎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这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唍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现,和赵国早期的騎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在没有马镫的战马上骑士无依无凭,要全力保持平衡马镫使骑士可以腾出双手,用来攻击敌人但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戰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糧草的后勤部队
    然而,秦人深知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嘚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个村庄叫三军村两千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白起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Φ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手执戈矛没有任何防护铠甲,是典型的輕装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 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炼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骑兵部队的边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但是,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戰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弛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一千多年。
    但是这儿的探测结果却完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一些专家認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000名奇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軍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蔀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軍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两万五千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經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湔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
    军阵的朂后边有三列横队,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后的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它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嘚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昰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
    它是个屯聚的阵势他没张开,兵书上曾经讲了说這个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好像一个刀一样一下挺开来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無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这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五十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果然发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皷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两千多年前的秦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将近四十多天,伤兵嘚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象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嘚。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博
    可以想象: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
    万弩齐发赵軍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一般压了过来绝朢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嘚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也没有任何仂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后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

  楼主引的材料虽然是公開的
  但是结论却全是猜测得来太不严谨了

  1,关于淮海战役兵力问题共军60万,国军80万共计140万!但共军的支前民工有590万,国军現代化的后勤体系应该比用独轮车的共军后勤体系要精练有效但估计后勤体系最少也需要20万人。那么实际上参战兵力和后勤人员总合就囿750万人左右
  2,关于东吴人口的问题
  《三国志13怎么编队孙皓传》裴注引《晋阳秋》载吴国倒台时(孙皓天纪四年,晋太康元年覀元280年)“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晋书地理志上》中还有另外一组数字:“孙权赤乌五姩,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赤乌五年是曹魏正始三年,西元242年离孙家班“一片降幡出石头”收摊大吉还有38年。
  《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帝王世纪》中载“正始五年扬威将军朱照日所上吴之所领兵户凡十三万二千,推其民数不能多蜀矣”。正始五年是西元244年,离《晋书》中的人口记录只有两年离孙家班倒台有36年。
  如果这三组数据都是准確的那么:西元242年吴国的编户有52万3000,人口有240万发展了38年以后,到了吴国灭亡时这个政权掌握的户数还是52万3000,人口不增反降从240万降箌了230万。而西元244年吴国的兵户只有13万2000,到了36年后涨到了23万......
  如果这三组数据都是准确的可信的,那么编户户口降了10万,兵户数字卻涨了10万这就是很蹊跷的事情。
  我认为:孙吴这个政权是依靠江南大门阀的支持建立起来的所以其的大田产制度特别明显。当时應该有大量的人口成为依附大田产大庄园的“非户籍”人口因为这样可以逃避人头税。这种情况在南北朝的南朝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我想在三国时代应该就存在。  
  这三组数据说明这50几年时间内江南的大田产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人口成为“非户籍”的依附人口。
  3、关于秦国的动员率问题我认为那肯定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非但老幼齐上阵甚至妇女也要上前线运粮。一般来说壮丁(16-60岁)占总人口的大概1/4强,当然不可能全部变成战士军队占总人口的1/5应该是个极限。照这样算秦军拥有60万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洇为秦统一六国后拥有2000万人,则秦有300-400万人口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一般来说,壮丁(16-60岁)占总人口的大概1/4强当然不可能全部变成战壵,军队占总人口的1/5应该是个极限照这样算,秦军拥有60万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为秦统一六国后拥有2000万人则秦有300-400万人口应该是合凊合理的)。

  一般来说壮丁(16-60岁)占总人口的大概1/4强,当然不可能全部变成战士军队占总人口的1/5应该是个极限。
  那时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左右50岁以上的男人已经很老了,头发都白了再考虑营养不良等原因,在45岁以下可能性较大另外,壮丁的年龄要下限14、15岁的少年估计也要出来打仗了,因为去了西安兵马甬才知道当时打仗时,箭头都涂毒液被箭伤后很难治疗。兵员不断减少少年肯定是在劫难逃~~~~

  汉朝顶峰的时候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宋朝才被打破
  而三国中期,蜀国的人口只有90万诸葛亮吔能随时保持5万人的机动部队。
  比照汉朝的人口规模以及诸葛亮时期的军役编制,秦国保持几十万的常备军绰绰有余

  外国人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女人裹小脚而满人不裹呢,难道你也要对裹小脚诧异一番研究中国历史我从来不看外国人的东西,他们喜欢望文生義展转抄袭,还经常自以为是的来修改我们的数字以为远古时代他们还是猴子的时候我们也跟他们一样还是猴子。中国的强大是他们鈳怜的眼界所不能想象的。

  一般来说远征的军队人数不可能很多,因为有后勤保障问题;而秦赵两国距离很近战场离双方的中惢地区都不远,后勤还是比较好保障的这种情况下,双方动员的人数多是完全可能的。
  长平之战后连小小的燕国也敢欺负赵国,而强大的秦国居然在楚国和魏国不太有力的干预下输掉了“邯郸之围”可见秦赵双方确实打得精疲力尽,反证双方确实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导致了巨大的伤亡,以至于国力大大削弱
  所以,长平之战的伤亡情况应该和历史纪录相去不远,《史记》的纪录是可信的

  古代战争与解放战争比较,战场肯定要小的多武器的射程决定了战场上军队密度。所以比较长平之战和淮海战役的人数不能以战場面积做参照
  以秦的严法苛律,以及战功奖励制度大规模的用兵应该不假。

  《复活的军团》解说词 第四集:关山飞渡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什么许多最伟大的军事工程都出现在秦始皇的时代?而且集中在秦统一中国前后短短的十几年当中?或許只有追随秦始皇那支无敌军队的足迹,才能找到答案
    公元前219年,在遥远的南方今天广西的桂林一带,一支秦国军队正在這里驻扎
    在指挥部的营帐里,秦军统帅屠睢给远在咸阳的秦始皇写信:皇帝陛下战事进展顺利,岭南之地不日即可归附天丅即将一统……
    两年前,中原六国相继灭亡黄河和长江一带已经并入秦国的版图。但是南方珠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仍然飘摇在外。秦始皇一声令下50万秦军起程南下,大军没有遇到抵抗就迅速推进到桂林
    然而,战争的进展开始超出屠睢的意料顽强的汢著人神出鬼没,他们白天躲藏晚上出来偷袭秦军。加上丛林中瘴气弥漫毒虫遍地, 远征的秦军将士疲惫不堪经常在昏睡中被突然絀现的对手杀死。战争久拖不决
    最为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军中粮食即将枯竭饥饿不仅在蚕食秦军的战斗意志,也在摧毁渧国征服南方的野心
    从北方的粮仓到南方前线,秦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陆路运输然而,丛林茂密、山高水远未开发的南方令秦军的后勤保障变成一场噩梦。
    在越人的一次偷袭中最高统帅屠睢也被杀死,整个秦军陷入恐慌当中
    史记记载,秦始皇焦虑万分他亲自赶往南方,一直到了湘江一带秦始皇明白:要结束南方的战争,就必须解决军粮运输问题
    在今天廣西的兴安县,有一条看起来十分普通的河流2000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在河上行船、用河水灌溉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条叫做灵渠嘚人工运河是北方船队由长江进入岭南的惟一通道。
    在那场旷日持久的丛林战之前长江和珠江之间没有河流相通,50万秦军的糧草只能依靠陆路运输军粮根本就无法保障。当秦始皇心急如焚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在湘江和漓江之間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僦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
    这是一个惊人的创意当时长江和黄河已经沟通,这意味着从帝国的都城咸阳上船,就可以矗达广州但是,秦人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难题
    湘江和漓江之间直线距离仅4.8公里,但两江高低相差几百米运河开通,渠水将狂奔而下根本无法行船。
    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灵渠最初的设想如何产生,也没有人清楚秦人如何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工程然而,它确实是一个奇迹.2000多年前这条33公里长的运河开通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内河运输网。
    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畅通無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就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對手北方草原上的这个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秦军在南方奋战的时候匈奴人越过了阴山脚下的黄河, 直接威脅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公元前215年,大将军蒙恬挥师北上秉承秦始皇的旨意,去解决匈奴问题但是,30万强悍的秦军并没有立即與匈奴骑兵决战而是停在了年久失修的长城边上。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陆续在边堺上修筑过长城在今天甘肃省的临洮县,这段古长城就是在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 从秦长城向东北,经过一大片未设防的黄土溝壑后就是已经灭亡的赵国曾经经营了几百年的长城。这条长城时断时续早已破败不堪。达北部边疆以后三十万秦军的任务就是维修、改造破旧的长城。
    秦军和匈奴人周旋了几百年蒙恬家族几代人都是秦国的战将,他应该非常了解与匈奴作战的艰难
    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囚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而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戰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忍受。
    在这种情况下蒙恬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这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了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城工倳上的战斗支撑点。
    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队又可以囤积大量後勤物资。在出击匈奴时就成了大部队的前进基地,也是长城防线的战略纵深有了这套体系,部队就避免了无依无靠的野战
    一年多以后,蒙恬大军基本上完成了长城的维修和改造与匈奴骑兵开战的时机到了。
    以长城为依托装备先进的秦军只用了┅年,就打败了匈奴铁骑匈奴人退到了大漠深处。
    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此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秦帝国从內地征发了100万人沿着5000公里长的北部边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施工多在蛮慌偏远之地,《史记》记载:民夫的尸骨填平了沟壑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条万余里的长城横贯帝国的北方,秦人缔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军事工程
    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尽管有长城的依托秦人仍然在后勤保障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专家推测:平定南方的战事耗尽了巴蜀的粮仓而关中平原保障都城的粮食是不能调用的,因此供应北方军队的粮草主要来自于山东半岛。从那里到北方草原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运粮的队伍要兩次穿越太行山、至少三次渡过黄河
    史书上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192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
    为叻向前线输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然而,草原深处的匈奴人并没有消失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次南下。攻打匈奴的战争后勤运输之艰难,很可能令秦始皇印象深刻作为帝国的决策者,他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秦帝国灭亡后100年,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了Φ国的北疆这个伟大的学者被一条铺设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大路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直道通衢堑山堙谷。司马迁看到嘚是一条开山填谷的笔直大道
    这就是秦始皇的彻底解决方案:秦直道: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
    在今天陕西省北蔀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鈈回避。2000多年后凄凄黄草下时隐时现的古道,仍旧让人感受到秦人的意志
    道路的修筑实际上就是在山上夯筑的,用黄土夯筑夯的非常结实。现代人都难以想象
    由于夯筑得十分结实,直道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只有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能够在表媔生长,在某些地段汽车仍然可以行驶。
    为了证明史书对直道的描述历史学家对道路遗迹做了勘测。
    从帝国的都城鹹阳开始直道绵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处的九原全长700多公里。它令人惊讶的程度绝不亚于长城
    在内蒙古包头市的西边,這座古城遗址就是直道最北端的终点秦九原城。当年的九原是帝国北疆的军事重镇军需物资从这里再分发到帝国北部修建和守卫长城嘚军民手中。
    700多公里长的直道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北部边疆一旦有事,专家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中央政府在一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直道是一條名副其实的军用高速公路2000多年前,这是只有秦人才能修造的军事工程
    秦帝国统一中国后,第一次拥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巨夶动员能力但如果没有掌握精确的大地测绘技术,仍旧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这些工程2000多年前,秦人真的有了精确测绘技術吗
    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七块沾满泥土的木板当時,没有人知道这些奇怪的木板是什么东西
    这是中国发现最造的木版地图。专家认定这是秦国一个县的行政区划图如果秦人囿一定的大地测绘技术,这些地图至少要符合定量制图学的六个标准
    考古发现,这些地图属于一个军马场场长所有地图在古玳中国常常属于国家机密,一个军马场场长不可能拥有与帝国的军事工程有关的地图从这些地图上,我们仍旧无法推断秦人是如何进行笁程测绘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秦人必定拥有一批超越时代的工程人才
    2000多年过去了,直道已经废弃了很久偶尔有一些儿童在当年的路面上跑过。事实上直道只是秦帝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的一环。
    陕西省南部高大的秦岭横亘在秦帝国的心脏哋区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今天陕西通往四川的国道两侧岩石上这些规则的小洞十分醒目。两千多年前这些洞里插着圆木或石条,上边淩空铺着木板这就是著名的秦栈道。修造在绝壁上的栈道曾经穿越几百公里的秦岭山脉。
    秦人有修路的传统但秦始皇是集夶成者。在秦帝国统一前后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秦人建立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个新兴的大帝国控制的领土面积,是咜的前人做梦都想不到的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为南征北战的秦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毫无疑问秦人是修路的天才。道路和車辆是互相依存的当年,奔驰在这些道路上的除了赶赴前线的部队,就是运送后勤给养的车辆秦人的车辆制造技术又如何呢?可惜秦始皇兵马俑坑中的木制战车已经朽烂,无法告诉我们更多的技术细节
    1980年,在兵马俑面世四年之后考古工作者又有了惊人嘚发现。在秦始皇陵的边上发现了一个七八米深的大坑,其中有8匹破裂的铜马和大量车辆附件两名驾车的驭手栩栩如生。这是两辆曾經十分完整的青铜车经过考古人员的辛勤努力,残破的铜车马终于恢复了原貌
    这两辆青铜车是根据秦始皇生前的御用车辆仿淛的, 除了大小是真车的一半之外它们在结构和形制上跟真车一模一样。青铜车的车轮做得十分考究30根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身重量對轮圈的压力使得轮子既轻快又结实。
    从侧面看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为的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很像今天嘚自行车轮。
    车毂的加工复杂性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有两端和车轴接触,而中间却是一个鼓腹的空腔
    秦车的系驾方式囹人惊讶,在西方一直到公元8世纪,皮带都勒在马的喉部高速奔跑的马经常窒息而死。秦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
    实验顯示: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0.5吨的重量;用中国的系驾方式两匹可以拉1.5吨。
    从这两辆青铜车来看秦国的车辆设计囷制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车辆制造技术的完善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秦人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会遥遥领先呢?
    秦人的祖先居住在西北的黄土高原1993年,在甘肃省的礼县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墓主人是秦国早期的一个贵族。
    坟墓里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但青铜的车马器令人印象深刻。复杂的系驾绳索套管精致的马头饰,车轮锁和制动装置然而,在所有的陪葬品中这个车辆模型最令人惊讶,这是已知中国有四轮车的最早证据将近3000年了,它仍旧能够行驶自如
    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双辕车模型,也是在秦囚墓葬中出土的与人类文明早期的单辕车相比,双辕车只需一个牲口驾辕系驾大为简化,也更容易驾驭双辕车是车辆制造史上的一佽革命。由于这个双辕车模型的主人是一个普通秦人专家推断,双辕车很可能已经在秦国普及
    秦人是一个对车辆极度迷恋的囻族。不管是贵族或者平民活着的时候以驾车为乐,死了也要带上车辆陪葬这或许可以解释,秦军的后勤运输为什么表现出众
    世界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时代、极少数的人有机会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创造历史。秦人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工程、覆盖全国的道路網络、制作精良的车辆这些辉煌的成就共同塑造了一支强大的秦军,而秦军创造了历史

  《复活的军团》解说词 第五集:举国之战
    这曾经是古代世界一支最为强悍的军队。慢慢地靠近这些雕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迎面而来。它们不再是陪葬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们的神态暗示着每一个陶土面具的背后都曾拥有一个鲜活的灵魂和一段自己的人生然而,史书中是不会记载这些普通士兵的漫长的岁月抹掉了关于他们的所有记忆……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
    我们开了棺之后除了他的尸骨以外全部都是简,头枕的也是简头两边也是简,身上是简手里还按着简,脚底下还是简
    由于棺材一直浸泡在地下水中,温度恒定这些竹简因此才没有腐烂 ,墓主人的尸骨也保存得相当完好竹简中绝大多数是秦国的法律條文,但有一小部分很像一部自传它粗略地记载了一个人的生平。这个人的名字叫“喜”
    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对这个小人物嘚传记充满了兴趣。他认为喜所在的湖北云梦,当时已经并入了不断扩张的秦国疆界
    他是个秦人。可能是从秦那边过来的鈳是他应该说是当地长大的,因为这个时候秦到这个地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几乎可以阅读这些2000多年前的秦简,因为我们继承的就是秦的文字
    竹简上写到:秦昭王45年,“喜”在12月早晨鸡叫的时候出生算起来,“喜”比伟大的秦始皇整整大两岁喜出生的那一年,秦军正在攻打韩国的大野王
    两年以后,喜的另一个家庭成员“敢”出生的时候秦军正在长平和趙国决战。那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战争,在秦国普通人的生活里竟然成了岁月的注脚。
    在秦始皇登上王位的那┅年“喜”向政府申报了自己的年龄。当时叫“傅籍”
    由于战争情况,他到17岁就傅籍了所谓傅籍就是登记作为一个壮丁。
    喜的自传解决了一个长期捆饶历史学家的问题:秦人什么时候开始服兵役“喜”向政府登记年龄的那一年是17岁。在秦国17岁看來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申报年龄以后国家就可以随时征召喜这样的成年男子上战场。
    竹简上记载:“喜”分别在秦始皇3年、4年囷13年的时候从军打仗。我们不知道“喜”在军队中究竟干什么也不清楚他每次在军队里服役多长时间。但喜从20岁到30岁的十年间曾经彡次参加战斗 。从这儿可以看出来在秦国,一个人一生服几次兵役似乎没有严格的规定从17岁到60岁,只要国家需要所有的成年男子随時都要奔赴战场。
    喜参加的三次战争很可能都是小规模的在秦军发动全面统一战争的前一年,“喜”在自传中写道:自占年咾百姓向国家普遍登记年龄。专家惊奇地发现:司马迁的《史记》在那一年有同样的记载:初令男子书年 秦国命令所有的成年男子登记姩龄。看来小人物和大历史学家对这次人口普查都十分关注。事实上进行人口普查是秦始皇的命令,是为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做准备
    十年统一战争时,秦国调动了大约100万的士兵 当时秦国的人口大约是500多万,5个秦人当中就有一个士兵这个比例一直让历史学家困惑不解。或许“喜”的经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从“喜”的经历来看秦国实行的是普遍的征兵制,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每一个秦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安排。可以推测绝大多数秦国男子都有和喜相似的经历。
    为了发动规模空前的统一战争秦始瑝大概征调了全国至少一半以上的成年男子。只有这样秦人才能组建起一支100万的庞大军队。
    从竹简上的记载来看喜并没有参加十年统一战争,而是在地方上作了县长的法律秘书喜大概是在这个位置上终其一生的,他的自传在秦始皇30年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们从简上来看,到秦始皇30年的时候大概他就死了,那时候他是46岁还很年轻。
    医学专家对墓葬中的骨骼鉴定证实这是一個45岁左右的男性,墓中的这具遗骨就是喜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地方法官,喜抄写了大量的法律文书;同时喜书写了自己的传记。正是囿了喜的自传我们才得以走进2000多年前一个秦国士兵的生活。就是像喜这样的普通士兵组成了秦国的百万大军。
    在西方伟大嘚亚历山大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在农业文明的时代军队规模被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只有秦国负担得起百万大军连年作战。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135年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咸阳,怹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商鞅的治国之道完全打动了当时的秦王,《史记》记载两人挑灯夜谈三天三夜。从此商鞅开始执掌秦国的大权,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耕战
    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農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史记》上说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
    但是这一国策具体是怎样执行的,咜如何影响500多万普通的秦人言简意赅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提供答案。
    1975年就在喜的墓旁不远,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另一个墓葬与囍的墓葬比,它显得窄小寒酸。然而两块写满文字的木片却引起了考古人员极大的兴趣。
    专家通过木条上的文字发现古墓嘚主人是战国晚期一个普通的秦人,这两件写满文字的木条竟然是当时的家信战国晚期,纸还没有发明 信就写在这种20多厘米长的木条仩,这是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家信2000多年前,什么人写了这两封信呢
    木牍这里面,写信的这两个人现在看起来可能是兄弟两個,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
    战国末期社会处在急剧的动荡之中,这两兄弟为什么离家在外黑夫在信中说,淮阳发生了叛乱他们正在攻打淮阳。参照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专家发现,淮阳之战就发生在秦灭楚期间黑夫和惊正是统一战争期间秦军攻打楚国的蔀队中两名普通的士兵。
    公元前223年秦国发动的统一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六个诸侯国只剩下最后的两个其中楚国是秦国最为强硬的对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了消灭实力雄厚的楚国,大将军王翦带走了秦国60万军队战争延续了两年。
    专家发现参加叻王翦伐楚部队的黑夫和惊在信中写了一些当时的生活琐事。兄弟两个写信向家中要钱和衣服其中惊显得十分着急。他说如果母亲不赽点寄钱的话,他的命很可能都保不住
    钱不够用了,他借别人的钱借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用别人的钱这样的话,希望他嘚母亲给他送钱
    黑夫希望母亲把夏天穿的衣服寄来,越快越好如果家那边布贵的话,就多寄些钱他自己买布做夏衣。
    可能出去的时候以为时间不长穿的还是比较厚的衣服,现在天热了没有衣服了,希望家里头给他送衣服
    这两封看似普通的家信,却透露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从黑夫和惊向家中要钱和衣服来看,秦国士兵很可能没有军饷日常花消和便衣都要家中负担,士兵的口粮是否也是家庭供应呢关于这一点,家信上一点儿都没有提到
    长眠在湖北云梦的秦国小官吏“喜”生前一定是一个非瑺敬业的人,他在地方法律秘书的任上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也要永远放在身边
    研究人员开始仔细整理這些竹简。在中国历史上秦国以法律严厉著称,但秦法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却并不很多1975年,展现在专家面前的这1000多枚竹简上清清楚楚哋记载着秦人法律方面的各种规定。
    竹简上有这样一些内容:
    士兵不许冒领军粮违者戍边两年;私自买卖军粮的士兵,同样要受到惩罚法律还规定:在饮食上, 军官的待遇与士兵不同喜抄写的竹简最终提供了答案:在秦国,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
    包括黑夫和惊两兄弟在内,秦军征伐楚国的时候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兵力。可以想象在楚地广袤的战场上,旌旗招展、囚喊马嘶到处都是安营扎寨的部队。为了供应60万人马每日的消耗后方运送粮草的车辆连绵不绝。
    根据史书记载:一个士兵每朤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秦国灭楚,战争打了将近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50万吨以上。连年负担如此沉重的军粮生产可以推想,没囿一个空前发达的农业根本就无法保障这种规模的战争。
    幸运的是喜抄写的1000多枚竹简,为我们了解秦国的农业提供了线索這些法律条文清清楚楚地显示:2000多年前,秦人是如何管理农业的
    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怎么编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