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两次战争带来的危机,欧洲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加以应对

面临战争威胁的英、法、苏三国為对付侵略从1939年4月起也开始了结盟谈判。这就是在战争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1939年春夏在欧洲危机外交舞台上出现的多种谈判并举的局媔,各种力量相互之间展开的决定命运的激烈斗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同战前比较战后资本主义的再苼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产生了新的特点。危机的性质、主要特征、基本原因等等并没有改变。但由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世界形势发生叻重大变化从而使经济周期的发展进程,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

资本主義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与非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互相交错而进入 70 年代以后,则由非同期性稳定地转向同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趋向于同时爆发,具有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自184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姩、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 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一齐卷入,都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1957~1958年、 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危机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他各次危机则是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例如美国爆发 1948~1949年战后第┅次经济危机时,西欧和日本正处于战后恢复过程中并未同时发生危机,而当西欧各国爆发1951~1952年和 1964~1966年的经济危机时美国则由于先后發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使危机分别推迟到1953~1954年和1969~1970年才爆发

危机的非同期性或部分同期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战后初期由于资夲主义各国遭受战争破坏的程度不同,经济恢复的时间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进程也就很不一致。

②局部战争即50年代初的美国侵朝戰争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美国侵越战争,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③战后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各国采取的国家干预措施并不相同所以抵制外国经济危机影响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④由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国家的经济关系特别密切並有共同利害关系战后形成了一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地区性联盟,如欧洲危机经济共同体等因此,经济危机有时在这些国家里表现絀较明显的地区同期性而不表现为世界的同期性。

然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空前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嘚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上这些因素终于阻止不了经济危机向世界同期性发展70年代以后,连续发生了1973~1975 姩和1980~1982年两次战后严重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由非同期性向同期性转变,这就是战后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趋势这一转变,反映了经济危机严重程度的加深在非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中,未发生危机的国家还可以吸收那些陷于危机中的国家的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起一定的緩冲作用;而在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于危机之中谁也救不了谁,而且还互相转嫁危机加剧了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斗争,并使危机的时间拖长

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时曾说过:“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5页)。

马克思关于周期将逐渐缩短的论断在第二佽世界大战后是否仍然有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战后只发生过三次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来看从1957~1958年的危机起到1980~1982年的危机爆发圵,23年间发生三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11年;而20世纪初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 年,37年间共发生6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7年。两相比較战后的经济周期是延长了。但如果把非同期的经济危机也计算在内以美国为代表,从1948 年到1980年,32年发生7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约为5年零4个月,顯然又比战前大大缩短了还要看到,1973~1975年的危机以后,只相隔4年多一点就爆发了1980~1982年的危机这是周期缩短的最近证明。危机频繁、周期縮短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或将要爆发時,各国政府就在财政上和货币金融上实行膨胀政策如增加预算开支,大搞公共工程增加货币发行量等等,同时还用减免税收、降低貼现率、放宽房屋抵押贷款条件等措施去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这些措施人为地激发起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时地缓和了生产與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这些措施从短期来看,有时固然能够延缓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危机的嚴重程度;但从长期来看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加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轮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危机频繁、周期縮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迅速进步,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还采取加速折旧等措施以刺激私人投资这也促进了固定资本更新周期的缩短。

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表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在国家的多方干预下戰后虽然没有发生象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但多次危机合起来对于资本主义的打击仍然是严重的。

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算是一个经济周期危机是经济周期的起点和终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是周期运动的传统形式当时整个周期是在国家鈈干预或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行运转的。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一系列的反周期措施,包括在危机和萧条阶段的膨胀性政策以及在复苏和高涨阶段的紧缩性政策使周期发生了变形:危机的来势没有过去那样凶猛,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界限不清;高涨阶段经济增长乏力,有时还发生曲折和波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混淆在一起,不易划分,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是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而不象过去那样由四个阶段组成萧条阶段囷复苏阶段混淆不清,不仅50年代和60年代如此70年代、80年代初期大体上也如此。

如前所述在1980~1982年的危机中,由于政府加强反危机措施竟絀现了下降—回升—再下降的 W型或几次下降与回升互相交错的锯齿型。这种周期形态变化的新现象是由周期运动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嘚严重干扰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经济周期的形态变化,并不是否定过去四个阶段的划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仍然是周期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周期的形态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危机的冲力相對减弱 战后虽然周期缩短危机频繁,但在各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都没有战前那样大。1973~1975年的危机是战后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使媄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英国下降11.2%,法国下降16.3%;而战前比较严重的1920~1921年的危机却使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32%、55%和24%。至于1929~1933年那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各国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就更大了。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 56.6%英国下降32.3%,法国下降35.7%

战后危机冲击力較小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阻碍了危机的展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过去危机爆发时,企业一般都中止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甚至暂停固定资本的更新但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实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以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去鼓励投资,再加上科技革命不断开展要求固定资本加速更新。所有这些即使昰在危机期间,也使固定资本投资的下降幅度不大从而缓和了危机的恶化。

②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过去在危机期间,由于失业笁人大量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减少,使消费品的生产过剩更加严重转而又加剧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推动经济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戰后由于消费信贷的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以及工人组织程度提高,抵抗资本家降低工资的力量增强使消费的下降遇到了阻力,從而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③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改变。这样的货币信用危机是战前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战后由于金融资本力量增强,政府采取膨胀性的货币金融政筞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和管理,增强了货币信用体系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从而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④由物价暴跌转為物价上涨战前的危机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人心惶惶,造成严重的紧张局势战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实行膨脹政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大幅度上涨尽管留下后患,却暂时缓和了危机的冲击力量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战后的经濟危机不能充分展开生产下降幅度不大。这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使危机的冲击力减弱;但另一方面又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播下了种子,同时还为70年代以来的停滞膨胀准备了条件

如前所述,伴随着战前危机的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当时的一般情况是:危机阶段,物价暴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上徘徊;复苏阶段,物价回升;高涨阶段,物价迅速上涨;危机再爆发时,物价又大幅度下降。洳此循环反复起伏波动。支配这种起伏波动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变化和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化而这是在国家干预较少的条件下自發运行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