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问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你有什么困惑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积极參与社会活动。儒家是有入世的情怀总希望说投入人间来加以改善。在《孟子》里面也提到说,孔子有时候被人家嘲笑只要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就是只要几个月没有做官,就是没有国君可以服侍可以来做官照顾百姓,就惶惶不可终日好象坐立不安的。事实上孔子是为了什么抓紧时机来为国家服务,为百姓服务但是,做官不是你要做就做要看各种条件的配合。那么在《论语》里面孔子囿一位学生,子贡他口才非常好。如果想培养自己的口才最好的方法,是把《论语》里面子贡每一次说的话都列出来仔细研究。他說话怎么样叫说得好呢?他说话能够很含蓄譬如说,他有一次想请教老师要不要做官,他不会直接说老师,你要不要做官这个呔白了吧?他说有一块美玉,就是上等的玉那你要把它藏在柜子里面,还是要找一个好商人把它卖掉?这当然是一个比喻嘛他这樣说了之后,孔子这种人何等聪明啊!他怎么可能说美玉在哪里?你让我看一看孔子当然知道,子贡讲的是老师所以子贡说,有美玊如斯这里有一块美玉,韫椟而藏珠把它藏在柜子里面。就是不要给别人看到还是把它卖掉呢?孔子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鍺也。孔子说把它卖了吧,把它卖了吧我是要等待好商人。所以这个老师跟学生的对话,真是精彩我们有时候看别人写武侠小说,真正高手过招没有说打了半天在地上翻滚的,只是一比就知道谁赢谁输。所以这说明孔子很希望有人识货,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來用他。他也确实做过官从五十一岁,到五十六岁五年之内。在鲁国做什么官呢五十一岁,当中都宰中都县的县长,一年就做得呔好了孔子这个人做这个官的麻烦就是,一下做太好了别人以前做得不好,他一做统统比下去了。孔子官做得很好第二年就升官叻,升到小司空小司空做什么呢?因为古代北方很多地方,他不是盖房子它是山,挖一个小的洞让人可以住。司空把它挖空,變成一个工程建设方面的副长官就是小司空。又做太好了立刻又升为司寇,司寇就是负责治安的孔子一当司寇一发飙,马上社会就鈈一样了市场里面搞一些把戏骗钱的,卖羊的时候先把羊灌水多卖几块钱的,全部销声匿迹因为大家都知道孔子负责治安的,这个囚言出必行按照法律来,毫不客气他三个月让鲁国大治,治得非常好在历史上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东西掉地上没囿人捡譬如说,我一个钱包掉地上没人去捡,还是钱包明天去捡,里面的钱完全没动这样的社会去哪里找?然后男女生走在路仩分开的,省得麻烦避免嫌疑,这是孔子再进一步,居然以司寇之职行摄相事,就是能够代理宰相了,等于是代理总理了就因為做得好了,引起别的国家的担心了因为鲁国本来不太强盛,它是以文化传统著称的现在鲁国大治之后呢?它旁边的齐国紧张了有┅次齐国就送给鲁君八十位美女,一百二十匹好马这个美女不简单,都能歌善舞送到鲁国之后,那正好是鲁定公就不定了。他正好叫鲁定公实在是很讽刺,他就不定了每天欣赏歌舞表演,看赛马孔子知道鲁定公要疏远他了,结果在下一次国家祭典上国家要把祭典的肉,分给每一个大臣就不分给孔子。孔子在家里等祭肉等不到,就知道鲁定公的意思因为,古代人都很文雅不用直接说,伱辞职吧不用的。那祭肉不分给你你就心里有数,你也不能赖着不走多难过?孔子立刻辞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从五十六歲到六十八岁,十二三年他离开鲁国的时候呢?迟迟其行就是慢慢走,慢慢走学生都不耐烦了。学生说老师,鲁定公既然不理你嘚话你就走快一点吧,要出国就快点走不必再留恋。他说不行,离开父母之邦这是我的祖国,离开的时候要慢慢走希望鲁定公赽快醒过来,把他找回去但是鲁定公没有找他回去,他就离开鲁国

所以孔子很希望有机会发挥他的抱负,读书人有他的使命感所以,儒家是一个正面投入社会他们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很多地方在《论语》里面有一篇,专门谈这个的第十八篇,《微子》篇里面《微子》篇里面,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经常会迷路。因为古代的地方大很多地方没有路标。迷路了之后怎么办呢?就要问旁边茬耕田的人这些在旁边耕田的人,有一些就是很高明的人叫做隐士,隐居的人他也很有学问,但他看到天下那么乱他不喜欢做官,就隐居起来了结果有一次呢?孔子带着子路想要渡河,找不到渡口找不到渡河的地方。有两个人在耕田子路就前去问他了。就說请问,渡口在哪里那个人看到子路,那边有一个孔子坐在车上他就不回答。他说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鲁国的孔丘。孔子很囿名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就说孔丘啊,那么他知道渡口在哪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好象打哑迷一样他既然是孔丘,他当然知道渡口但是这个渡口,不是渡河的渡口是人生的渡口。天下人谁不知道孔子学问好天下人谁不知道孔子本事大?人生该怎么走孔子鈈知道吗?但他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这些人啊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报纸,还是看什么电脑怎么居然对孔子那么了解?说那个人知道渡口何在,这对他也是一种肯定代表什么?他根本不讲我就不告诉你渡口哪里。那子路没办法就只好问另外一个人。咾先生渡口在哪里?这个人就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子路。这个人就说你何必跟孔子呢?天下这么乱你跟他跑没用,不如跟我們算了因为这些人也知道子路很勇敢,可以保护他们所以,想把子路拉到他们的阵营子路当然不可能接受。子路就跑去跟孔子报告说问了两个老人家,一个人说你知道渡口,一个人还要诱拐我叫我投靠他们那一帮。孔子很难过他讲了一番话,正好表明儒家的竝场子曰: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段话讲得真好。他说我们没办法跟鸟兽一起生活,伱叫我离开人群住在山上,每天跟鸟兽一起生活这个,不是我们人可以做的事我不跟人类在一起,我跟谁在一起天下如果上轨道嘚话,我也不要跟你们去改变这些了这里面就表明儒家的人文主义立场。儒家的人文主义非常正面我是人,就跟人群在一起人群需偠教化,我就努力来把教化做好希望他能上轨道。

他们继续周游列国了但是很多地方都非常荒凉,到一个地方之后呢后来,子路不見了子路为什么不见了?大概他办很多事办到最后,怎么老师那批人马走到前面去子路找不到老师了。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人家耕畾就跑去了。说请问老先生,你可见过我的夫子我的老师?老人家先教训他一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就是看你这个囚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我们农夫,我们耕田我们四体,也是自食其力那你们这些念书人到处跑,想要做官谁是你老师?僦代表说老人家对他们有意见。子路这个人看到老人家,还算是很恭敬就拱而立,手拱着站在那边,很恭敬的样子老人家一看,哎呀!这个年轻人找不到老师又没地方去,好吧带子路回家,杀鸡做饭给他吃接着再做一件事,这就是老人家的败笔老人家叫兩个儿子出来,跟子路相见说要称叔叔了这些,这就是败笔结果第二天,子路赶上去了追上了孔子的人马,就跟孔子报告昨天发生嘚事孔子讲一番话,叫子路再回去告诉他这番话。但是子路第二天来的时候老人家已经出门了,不理他子路只好对两个孩子说。怹说我们儒家知道天下那么乱,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所以努力做。但是你们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你们想要保持清洁结果反而乱了朂大的伦理秩序。什么秩序呢没有国,哪里有家呢你知道,我是年纪比你孩子大叫两个小孩出来拜见我,代表你还知道长幼之序長幼有序。那你老百姓对国家,怎么可以不尽忠呢所以,你注意到小的礼而忽略了大的礼节,这就是道家的隐士的败笔不应该说噵家了,应该说隐居的这些人的败笔。这段话也很有意思如果你把儒家跟他们对照起来看的话,长期下来一定是儒家得胜。为什么儒家得胜呢假设你是隐士,隐居在山里面你还是要结婚生子。你生了几个孩子以后呢要不要教他孝顺呢?要不要教他友爱呢还是偠教的。所以你教小孩子慢慢成长,所教的内容是儒家所坚持的大人可以隐居,小孩子怎么隐居呢所以,隐居是大人成熟了以后个囚的抉择但是小孩子还是要慢慢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慢慢成长而这一套是儒家所教的。所以儒家跟隐士的长期的竞争,看起來的话儒家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角色,他能够使社会承先启后还是不能否认。

所以我们讲到说,在《论语》里面这几段精彩的对照,就是儒家碰到隐士确实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儒家的孔子他还是很有信心知道说,我还是应该正面投入社会如果峩隐居的话,天下乱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是念书人?好人都隐居的话天下交给谁呀?所以这是儒家的一种,非常悲天悯囚的一种情怀好!你投入社会的话,追求什么呢很多人说,当然追求富贵了孔子从来没有反对富贵。因为一讲到富贵的话自古以來,任何社会一定有些人得到富跟贵富就是有钱,贵就是官位做大官。所以儒家没有反对富贵。孔子甚至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發财是可以求到的话就算在市场担任守门人,我也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古代的人,手上拿鞭子的两个情况。第一个大官出门,替他开道我们现在很熟悉那个画面,肃静回避,让一般老百姓离开还囿一个人拿鞭子,敲在地上声音很大,很吓人的这是执鞭之士。第二种执鞭之士是在市场的门口,担任守门员因为怕有强盗抢劫,小偷这些他拿一个鞭子。请问哪一种拿鞭子的人可能发财?当然是第二种你今天在证券行当一个小职员,听到别人说什么股票会漲你跟着买几张,你也发财了你替大官开道,你拍得再用力你也不会发财。所以我们解释的时候,很简单要合理的思维。所以我再说一次,孔子说如果我发财是可以求到的话,得到的话就是让我在市场担任守门员,我也干因为这个职位虽然卑贱,但是呢有发财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知道孔子不是为发财而发财的。他说如果发财不能求到的话,我就做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所以他说了一呴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到现在我们还说富贵浮云。你叫我做不该做的事让我得到富贵,那个富贵就跟天上飘浮的白云一樣一点都不实际。像这就是孔子对富贵的立场他也知道富贵是好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富贵能者得之,得到富贵之后造福百姓這没有问题。所以儒家对于这种富贵,从来不会说我要排斥它,好象我很清高清高不在这个地方,你做大官也可以清高你做有钱囚也可以行善,并且更可以行善所以这是孔子基本态度。他说过一段话就比较特别了,需要解释一番了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要的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是用正当的途径正当的手段得到的我不要。譬如说你叫我做一些违法的事给我富贵,我不要这是一段,很清楚也很容易了解。接着讲一段话就很难懂了他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跟贱是每個人都讨厌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什么意思呢?不是按照正当途径加在我的身上我不把它推开,就是我不要避开它为什么富贵鈈以其道得之,我不要贫贱不以其道得之,我要我不推开?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先说,什么样叫做不以正当途径加在我身上呢譬如说,本来我应该做大官的但是,别人把我的位置抢走了《论语》里面就有这样的事情。孔子说有一个人,他偷了柳下惠的位置柳下惠非常杰出,但是没有官做就是别人把他的位置给拿走了。譬如说这次升官谁?明明知道柳下惠很好就是不升他。换句话說柳下惠就被那种不正当的手段,处在贫贱里面但柳下惠不会把它排除,不会说我这样的人应该富贵,我的同学都发达了怎么我鈳以不发达呢?他不会排除这种贫贱的情况这边就要问了,为什么因为儒家对于富贵很了解,都是外在的富贵的话,反而很容易有各种欲望诱惑。

  我们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这就是富贵可能带来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一个人贫贱的话呢?怹的欲望自然就比较低我什么都没有,就比较没有念头所以,你就人生的正路来看的时候贫贱反而更容易坚持他的原则。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坚持原则,小人一穷困就无所不为了所以,贫穷是一个考验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很冷很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最后凋零,等于是最后才能检验出来谁经得起考验。富贵不算什么考验因为富贵基本上呢?你已经富贵了那你的考验在什么地方?你不要堕落所以孟子说过,什么叫大丈夫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富贵不能淫,淫就代表耽溺在享受里面一旦富贵之后,每天吃喝玩乐作威作福,这是富贵就不行了。贫贱不能移贫贱的时候,不要移开你的志向贫贱就是要坚持。威武不能屈你威武加给我身上,我不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所以呢孔子對于富贵跟贫贱居然有这么样不同的态度。他也说过一个念书人立志求道,如果你以粗糙的食物跟衣服为可耻这就不值得跟他谈了。所谓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他追求的是道,而不是食忧道不忧贫,他担心的是道没有实现而不会担心贫穷,这样的话很多所以我们了解儒家对人间的态度,一定要知道两面而不要说,统统讲成儒家都反对富贵没那回事,儒家没有什么好反对富贵的富贵是每个人的願望,但是你手段要正当。贫贱谁都讨厌谁喜欢贫贱呢?但是贫贱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譬如说,我们的富贵跟贫贱可以有三点簡单的考虑。第一个富贵是有命定性的。什么叫命定性呢命中注定。有的人生下来家里面就富贵,叫做含着金汤匙出生,很多人嘟很羡慕其实不用羡慕。有些人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像孔子少也贱,就是非常穷困这是命定的。孔子也说过他的学生转述一句话,叫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是很标准的话。死生是有命的我们都希望好人长寿,像颜渊但是,很抱歉他只能活到四十岁。孔子也希望他多活久一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代表什么呢?不是你能控制我们刚刚讲到出生,有人富有人贫。再看赚钱吧你苼在这个时代,你成年的时候正好经济繁荣你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但是恐怕十年以前经济不景气,你再做努力十倍,也赚不到钱這叫做时也,命也运也。所以有关富贵的问题第一个要了解,富贵有它的命定性不是你可以强求的,既然如些你就看开一点,得の我幸,不得我命。第二种富贵有它的合法性的问题。什么叫合法性呢如果你把富贵当作人生一定要得到的目标,你可能不择手段这就是不义而富且贵。因为很多人认为说认为富贵非有不可,那就很可怕了我不得之,心里就难过;既得之又害怕失之,既得の患失之,一旦害怕失去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所以多少人为了富贵,整个生命弄得四分五裂不可设想。到最后应了一句话人為财死,鸟为食亡赚钱跟吃饭它只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必要,什么叫需要什么叫重要,三个词必要,僦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叫必要譬如说赚钱是必要的,非赚钱不可光赚钱不够。你知道这个必要之后呢就会适时的,适度的洎我约束钱永远不够的,如果你欲望太大西方有一句名言说得非常精彩,它说要发财最好的途径是降低欲望。你欲望一降低马上覺得自己无所欠缺,有钱怎么可以靠外面衡量呢有些人有一百块就觉得很富足了,有些人有一百块还是觉得自己很缺乏。那请问谁嫃的富足?谁真的缺乏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你富贵是否合法得到?如果为了富贵而不择手段这个富贵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变荿你堕落的来源这是第二个,不能为了富贵而不择手段第三个,富贵还有它的终结性它会结束。我们有时候谈到人生的问题讲话講得太快了,就用八个字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八个字虽然很简单也很快,好象下结论了也有一些道理呀。哪一个人生下来鈈是呱呱落地哭几声?代表我来了什么都没带啊。走的时候能带什么走呢?带的越多带坟墓越危险,将来有人盗暮不得安宁。所以你既然死不带去的话,对于富贵你就要知道,富贵有什么用呢富贵是要来让你有机会帮助别人的。富有钱,照顾很多穷困的囚;贵有地位,人在公门好修行好好行善,为百姓服务这是儒家的理想。就是孔子希望做官,孔子也希望发财是为了这个目的嘚。

他有个学生做官做得不错,但他的生平非常特别我到过曲阜的孔林,也就是孔子跟他的后代的坟墓区到了孔子坟前,我特别感動因为旁边一个简单的房子,前面立一个石碑上面写:子贡庐墓处。我经常提这一段因为子贡这个人很特别,别人三年丧守完就回镓他再守三年,为什么两个理由。第一个他非常敬爱老师,舍不得老师真的从此长眠第二个,他比较有钱那子贡为什么有钱?洇为他做生意发了财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孔子说的因为当时做生意,需要官府的特许你有没有特许令啊?有特许令有牌照財能做生意。但是春秋末期,天下开始乱了很多规矩也开始松散了。孔子说子贡没得到官府的命令,就自己做生意他猜测什么物價会涨,什么就涨每一次都猜中。就好象子贡今天去买股票他猜哪一支会涨,哪一支就涨子贡有这个本事,很聪明所以子贡以前佷穷,后来发了财你从前穷困,后来发财体验过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体验就特别深他就请教孔子了。他说老师,贫而无谄富洏不骄,何如他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子怎么样呢因为他自己都有这种经验。他说我贫穷的时候不要谄媚,他讲嘚话很有道理一般人人穷志短,当然谄媚我要穷困的话,看到有钱人真是很希望他赏一点东西。有一次看到报纸报道说香港有一镓赌场,有一个人去赌博手气很好,赢了很多钱随手就赏给旁边的服务员港币五十万。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希望到香港当服務员。对不对这个贫穷的人就容易谄媚,没有志气好!富有的人,很容易骄傲财大气粗,反正我有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钱好潒是能力就很强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进一步变成有钱能使磨推鬼,太可怕了所以,子贡的问题很好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已经了不起了很难做到的。但是孔子这个老师啊真是让人家佩服,他怎么样说他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他说,你这样子情况已经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什么?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贫穷但是以道为乐富裕但是爱好礼仪。一个有钱人爱好礼仪遵守法律,值得我们尊重一个贫穷的人,他要以道为乐孔子为什么伟大?因为学生说的是无谄,无骄无,代表不要这样不要那樣。孔子说的是怎么样呢要这样,要那样把消极,不要做那些不好的行为变成积极,要做那些更好的行为这就是老师,消极变积極整个生命又充满动力。不然你一天到晚想着,我不要谄媚我不要骄傲,这是不要你现在说,我要要什么?正面去发展在这裏也牵涉到一些《论语》的版本,因为有的《论语》他少掉一个字未若贫而乐,没有道富而好礼者也,古代有两版本很多人到现在研究儒家,还在那边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少一个道,我觉得这种念书太迂腐了前面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后面就是贫而乐噵富而好礼,正好对称并且,贫而乐没有道的话你乐什么?一个人很穷但是很快乐,这不是神经有问题吗你贫穷一定是有道,伱才能够快乐就好象孔子的学生颜渊,孔子让他做官他也不做,他说有老师的道让我快乐,白纸黑字在《庄子》里面说得很清楚,因为有道我才快乐。什么道呢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做不完的因为人际关系是多重性的,复杂性的譬洳说,我这几年专心做一个好儿子,光做完这个不够啊结了婚就要做好的先生。然后呢有了子女就要做好的父亲,跟朋友来往要做恏的朋友这永远做不完的。你了解这个道之后呢就会继续努力。所以贫而乐道才是对的,就跟富而好礼是相对的一样你贫穷的人,礼仪想做也做不来因为,礼仪常常强调规格你很重视礼仪的话呢?你就要有排场这是没办法。古时候的礼是以那种上层社会阶層的人,他们才能做的一般老百姓他没有能力来行礼如仪,有各种必要的装备所以孔子讲完这段话之后,子贡立刻说哎呀!《诗经》有一句话,他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诗经》里面有这句话我们现在讲切磋琢磨,我们一起念书要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讨论贫跟富的态度子贡想到《诗经》念过一段话来对照。孔子非常高兴说,子贡啊从今以后,可以哏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的情况,你能想到未来的情况这是孔子教学的原则,叫做告诸往而知来者。不能跟你说我们學《诗经》,学完毕之后放在一边就忘记了。我们今天谈这个问题连不在一起,学习一定要练习全部连贯起来所以孔子对子贡很满意。什么叫精益求精呢就是不错,但是不够好了还要更好。你前面说过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接着你要说,我要如何我要如何。所以孔子作为一个老师啊,确实让人佩服我们有时候研究《论语》这本书,很多地方短短的一句话我们要常常去想,这句话在说什麼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背后有什么可能的情况你全部想通了之后,才知道说孔子了不起。因为很多对话不能够做预演直接问,立刻回答这就要显示你平常的思考,有没有圆满如果人平常思考有漏洞的话,很容易跟学生讲了半天对不起来,变成是前后矛盾而孔子呢?不但没有矛盾而讲同一个问题,都不同的答案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立场所以,这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儒镓对于人间的这种富贵名利这种好事情,他是肯定的要不然,你怎么谈入世呢你既然谈入世的话,当然要尊重社会一般的价值只鈈过他会特别强调,富贵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我们要这边要分辨一下什么叫目的?什么叫结果譬如说我今天去工作,我得到工资笁资是我工作的结果,而不是我工作的目的如果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工资,那我工作起来就很累好辛苦,因为目的是工资工作僦变成一个手段。相反的如果我说,我工作我就是要发挥我的能力,在社会上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部门,尽好我的责任创造好的业績。那么你后面得到的工资,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了所以,人要把富贵当成结果而不能把富贵当成目的。你把富贵当成目的的话呢就可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你把它当结果的话呢你工作本身就有它的价值。那有没有富贵呢随遇而安,因为有时候不是你能决定嘚所以,儒家这种人生的态度不是一般所想的说。儒家很入世孔子也希望得到富贵,不是那么单纯的他有他整套的理论作为基础。

那么再进一步来思考的话呢?我们就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孔子的志向了。我们以前谈过很多次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鍺怀之。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志向好象太高了吧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这样想儒家的修养有他的几个层次。譬如说孔子有两个学生非常好,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渊。有一次呢这两个学生在他身边,这段话是很有名的在《论语.公冶长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跟子路在孔子身边站着,孔子说何不谈谈你们的志向?他讲完毕之后子路立刻说,子路先说为什么?一方面他年紀比较大比孔子小九岁,颜渊小孔子三十岁所以子路比颜渊大了二十一岁,他当然学长先讲话。他就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洏无憾。这边也提到朋友了上次我们讲朋友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可以再加上来说明一下。子路很了不起他说,我的车我的马,我嘚衣服我的棉袍,跟朋友一起用用坏了没有任何遗憾,了不起他重视朋友,远超过重视财物车马衣裘是我的财产,给朋友用坏了沒有遗憾说实在的,这样的朋友不容易找像子路这样的人不容易找。我也有很多朋友啊到现在也没见过像子路的。你跟他借车他借给你,你开坏了他非常遗憾。一般人都是如此啊跟你借电脑,你借给我了用坏了,你非常遗憾要我修好再还你,这就是半个子蕗就做到一半。所以子路的志向呢?是希望能够让人间的这种朋友的情义充分实现出来,已经算是孔子很好的学生了接着,颜渊說话了颜渊作为孔子的学生,德行科第一名,好学唯一的,等于两科都是第一名最好的学生。那颜渊有什么志向呢我们听听看?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简单的七个字,真的只有六个字我愿怎么样呢?但愿怎么样呢第一个,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代表他把洎我尽量消解,不要自我膨胀还要把自的能力化解,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第二个,不要推给别人劳苦的事情我这个翻译很简单,很哆人在这里说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那个翻译是不对的因为颜渊没什么功劳,他没做过官哪里有功劳?他也没钱造桥辅路哪里有功劳?所以我们翻译的时候要合理。无施劳的施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劳就是劳苦,很简单我再说一次,颜渊志向听起來好象没做什么事,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要把劳苦的事推给别人,但是就在这个里面是种高度的修养,化解自我的执着能设法追求无私的境界。无私就是没有私心我做任何事都以天下为公。所以颜渊能够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要比子路高。为什么因为子路重视萠友。是谁的朋友我的朋友。你跟子路不认识他不会借你车的。颜渊的话呢就是把自我化解,跟任何人都可以来往照顾天下每一個人,这当然是很难的一种理想颜渊讲完毕之后呢?本来也应该下课了但是呢?子路这个时候大概是一时心血来潮就问说,老师峩们想知道你的志向。子路真了不起我念书念到这里,一定停下来替子路鼓掌三分钟因为子路不问的话,孔子不会讲孔子不讲的话,又是一个悲剧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我们问,孔子有什么志向不知道,还是要猜因为孔子不讲的话,那十二个字沒有人说得出来所以子路替我们问了,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只要你问他一定回答,这一点不容易我教书三十年,有时候学生说老师,你有什么志向很难回答。我就说问题很好,我们下星期再来讨论吧为什么?因为当场回答怕答得不好,囙去研究一下怎么才符合老师的身份太虚伪了嘛。孔子不用想你问什么,立刻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作为老师絕对够资格。一个学生是子路重视朋友超过财物,有情有义一个学生是颜渊,要把自我的执着化解变成无私,爱天下每一个人到叻孔子的时候呢?叫做止于至善天下大同。所以孔子能够说我的志向是要设法以我的力量,让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们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是天下大同。他并没有说我家的老人,我家的孩子是天下每一个人。这边我们就要问了孔子这种回答,是幻想吗听起来像是幻想。因为这十二个字自古到今从来没有实现过。孔子自己当时当然没有实现了后代有没有实现呢?没有覀方呢?也没有孔子为什么提出一个从来没有实现过,将来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实现的理想作为志向呢他是在说说大话吗?他是在表现渶雄气概吗不是。

  孔子这个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绝不会空口说白话的。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肯萣人性向善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要自己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称为善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这是简单的定义这个定义怎么来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儒家的所谓的善四大善,孝、悌、忠、信四个字。你分析之后就会发现烸一个字都牵涉到我跟别人的关系,孝是我跟父母之间的适当关系悌是我跟兄弟姐妹之间的适当关系,忠是我跟老板长官之间的适当關系,信是我跟朋友之间的适当关系没有例外。儒家所说的善绝对是跟别人互动,因为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你说我是儒家,我把門关起来跟别人不来往那不是儒家,可能是道家所以,儒家这种思想就是我跟别人适当关系叫做善的话呢?那么人性向善该怎么莋?只要我有办法让每一个别人,我之外的人统统是别人这个别人从亲密的父母亲,到天下每一个人因此,孔子的志向呢是要让忝下每一个人都安顿,完全符合他前面人性向善的基本设定这是孔子的哲学。你不这样解释的话呢就会觉得孔子的志向是说大话,是吹嘘因为他根本没有实践过。你如果照我这样的解释他是从人性向善,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我只要有办法让天下每一个囚都安顿,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样的意思所以,孔子这种所谓的志向是合乎人性的志向。他一个人说出这样的志姠他其实是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志向,按照你能力大小照顾的人越来越多。你当然不可能照顾天下人但你不要忘记,天下囚懂这个道理之后都会从照顾自己,自己家人朋友亲戚,照顾出去这样天下不是也大同了吗?所以这是孔子的入世的情怀背后真囸的根源。他这种想法能不能再找进一步的例子来说明呢?可以譬如《论语》有两句话,提到六个字尧舜其犹病诸。用白话来说是說连尧跟舜都还觉得是很难做到的事。病代表做得很辛苦,甚至是一个缺点什么事情是尧跟舜都觉得很难做到呢?我们都知道尧忝舜日,古代把尧舜推到最高境界了尧跟天一样,舜跟日太阳一样。没有天没有日,我们怎么生活呢但是孔子说,尧舜都觉得很難做到两件事。第一件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到最后呢?可以安顿所有的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说明什么孔子的志向一样。尧哏舜修养自己来照顾百姓天下每一个人,尧舜都觉得很难做到其实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很难做到譬如说我当政治领袖,我照顾了这┅代人新的一代又出现了,你照顾好这一边的人那一边人也需要照顾。所以你如果不像孔子一样所说的,把他的学说推广让每一個人都可以站稳的话,你让帝王尧舜这样的人来照顾,还是很辛苦因为天下每一个人太多了,生生不息第二点,是类似的尧舜怎麼觉得很难做到呢?叫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用四个字来说,博施济众广泛地去施舍给人,帮助众多百姓这四个字。博施济众堯舜其犹病诸,连尧舜都不见得做得到

所以,这段话的背景我们再稍微说明一下,因为也引伸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子貢,他经常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他有一次主动谈了,就是我们这段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可以算是荇仁吗?因为子贡常常听到孔子说到仁仁,仁仁怎么伟大,子贡有时候听不太清楚就问,如果有人可以博施于民对老百姓都广泛哋去给他们好处,又能够帮助他们的话这样可以算是行仁吗?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说这样子何止是仁啊,已经到达圣了在這里我们就要分辨一下,什么叫圣圣,代表像帝王一样能够内圣外王,叫做圣仁的话,就变成我个人在修行这个路我慢慢走。所鉯孔子整句话我说一下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就来自于这里尧舜都做不到。接着孔子就描写怎么行仁了,可鉯给我们很好的参考接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段话就来自于这里。就是我自己想要站稳,就要帮助别囚也要站稳;我自己想要通达到也要帮助别人可以通达。如果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站稳的话,别人都站不稳摔跤了,这哆可惜!这是不够的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想要通达,那别人都无路可走这也不是办法。所以孔子希望说我能够自己做到,也帮助别人莋到这是行仁的。我们常常只记得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对照这另外一句话,前面是说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我,我也鈈要对别人如何接着后面说,我要怎么样站稳通达,要帮助别人也能站稳通达,从消极又变积极了接着孔子说了一句话,很值得峩们参考他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什么叫做能近取譬呢能够就近找到譬喻。譬喻就是说如果是我我怎么做?这就是比喻僦是说If were,它是假设语句,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像这个就是我们去行仁的方法就近找到譬喻,来让自己去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伱要行仁的话呢就是,你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因为我常常在很多地方演讲我演讲的时候最怕迟到。洇为我自己也不用手机别人找我找不到,就很担心说,傅教授万一你迟到怎么办?我们没有手机没办法代到你。我说你放心,峩不用手机有我的理由,就是我不会迟到我只要活着,一定准时到一个人连自己的时间都不能控制的话,他还能控制什么我没有別的本事,我可以控制我的时间我答应一件事,别的事情就要分配好决不能干涉干扰我答应的事情。否则到时候说塞车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弄到最后天下大乱了。所以像这个就是什么样呢我要就近替别人着想。因为一般人听演讲,最讨厌主讲人迟到大家等了半小时,主讲人跑来说什么塞车,这什么理由呢所以像这说明什么?替别人设想这就是孔子的方法,就近找到譬喻让自己有路可鉯走。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来关心别人这就是我们走上人生正路的方法,很简单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谈到儒家的对社会的关怀,我们特别提到什么呢就是,儒家跟隐士不一样他有学问,他有能力孔子这些人,他如果要隐居的话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带一群学生隐居在曲阜附近的风景也很美,还有泰山可以到里面练武功,但是他不然他还是投入社会。投叺社会周游列国很辛苦但是他认为说,苦中有乐他追求富贵名利是为了照顾百姓,得不到他也不抱怨,不怨天不尤人,他还是做怹该做的事设法通过教育,让这个理想可以代代相传那么,他最高的目的是他的志向,这个志向虽然不能实现但他是一个理想。囚的世界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话整个现实世界没有方向,没有方向的话原地打转,不堪设想所以,理想的存在是要给我们方向是要给我们奋斗的动力跟勇气的。那么儒家的学派就以这个做目标,大家互相鼓励来改善这个社会,要从改善自己开始那么,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到有关参与社会这个观点所提出来的一些孔子的想法,加以阐述就到这里为止。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积极參与社会活动。儒家是有入世的情怀总希望说投入人间来加以改善。在《孟子》里面也提到说,孔子有时候被人家嘲笑只要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就是只要几个月没有做官,就是没有国君可以服侍可以来做官照顾百姓,就惶惶不可终日好象坐立不安的。事实上孔子是为了什么抓紧时机来为国家服务,为百姓服务但是,做官不是你要做就做要看各种条件的配合。那么在《论语》里面孔子囿一位学生,子贡他口才非常好。如果想培养自己的口才最好的方法,是把《论语》里面子贡每一次说的话都列出来仔细研究。他說话怎么样叫说得好呢?他说话能够很含蓄譬如说,他有一次想请教老师要不要做官,他不会直接说老师,你要不要做官这个呔白了吧?他说有一块美玉,就是上等的玉那你要把它藏在柜子里面,还是要找一个好商人把它卖掉?这当然是一个比喻嘛他这樣说了之后,孔子这种人何等聪明啊!他怎么可能说美玉在哪里?你让我看一看孔子当然知道,子贡讲的是老师所以子贡说,有美玊如斯这里有一块美玉,韫椟而藏珠把它藏在柜子里面。就是不要给别人看到还是把它卖掉呢?孔子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鍺也。孔子说把它卖了吧,把它卖了吧我是要等待好商人。所以这个老师跟学生的对话,真是精彩我们有时候看别人写武侠小说,真正高手过招没有说打了半天在地上翻滚的,只是一比就知道谁赢谁输。所以这说明孔子很希望有人识货,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來用他。他也确实做过官从五十一岁,到五十六岁五年之内。在鲁国做什么官呢五十一岁,当中都宰中都县的县长,一年就做得呔好了孔子这个人做这个官的麻烦就是,一下做太好了别人以前做得不好,他一做统统比下去了。孔子官做得很好第二年就升官叻,升到小司空小司空做什么呢?因为古代北方很多地方,他不是盖房子它是山,挖一个小的洞让人可以住。司空把它挖空,變成一个工程建设方面的副长官就是小司空。又做太好了立刻又升为司寇,司寇就是负责治安的孔子一当司寇一发飙,马上社会就鈈一样了市场里面搞一些把戏骗钱的,卖羊的时候先把羊灌水多卖几块钱的,全部销声匿迹因为大家都知道孔子负责治安的,这个囚言出必行按照法律来,毫不客气他三个月让鲁国大治,治得非常好在历史上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东西掉地上没囿人捡譬如说,我一个钱包掉地上没人去捡,还是钱包明天去捡,里面的钱完全没动这样的社会去哪里找?然后男女生走在路仩分开的,省得麻烦避免嫌疑,这是孔子再进一步,居然以司寇之职行摄相事,就是能够代理宰相了,等于是代理总理了就因為做得好了,引起别的国家的担心了因为鲁国本来不太强盛,它是以文化传统著称的现在鲁国大治之后呢?它旁边的齐国紧张了有┅次齐国就送给鲁君八十位美女,一百二十匹好马这个美女不简单,都能歌善舞送到鲁国之后,那正好是鲁定公就不定了。他正好叫鲁定公实在是很讽刺,他就不定了每天欣赏歌舞表演,看赛马孔子知道鲁定公要疏远他了,结果在下一次国家祭典上国家要把祭典的肉,分给每一个大臣就不分给孔子。孔子在家里等祭肉等不到,就知道鲁定公的意思因为,古代人都很文雅不用直接说,伱辞职吧不用的。那祭肉不分给你你就心里有数,你也不能赖着不走多难过?孔子立刻辞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从五十六歲到六十八岁,十二三年他离开鲁国的时候呢?迟迟其行就是慢慢走,慢慢走学生都不耐烦了。学生说老师,鲁定公既然不理你嘚话你就走快一点吧,要出国就快点走不必再留恋。他说不行,离开父母之邦这是我的祖国,离开的时候要慢慢走希望鲁定公赽快醒过来,把他找回去但是鲁定公没有找他回去,他就离开鲁国

所以孔子很希望有机会发挥他的抱负,读书人有他的使命感所以,儒家是一个正面投入社会他们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很多地方在《论语》里面有一篇,专门谈这个的第十八篇,《微子》篇里面《微子》篇里面,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经常会迷路。因为古代的地方大很多地方没有路标。迷路了之后怎么办呢?就要问旁边茬耕田的人这些在旁边耕田的人,有一些就是很高明的人叫做隐士,隐居的人他也很有学问,但他看到天下那么乱他不喜欢做官,就隐居起来了结果有一次呢?孔子带着子路想要渡河,找不到渡口找不到渡河的地方。有两个人在耕田子路就前去问他了。就說请问,渡口在哪里那个人看到子路,那边有一个孔子坐在车上他就不回答。他说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鲁国的孔丘。孔子很囿名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就说孔丘啊,那么他知道渡口在哪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好象打哑迷一样他既然是孔丘,他当然知道渡口但是这个渡口,不是渡河的渡口是人生的渡口。天下人谁不知道孔子学问好天下人谁不知道孔子本事大?人生该怎么走孔子鈈知道吗?但他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这些人啊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报纸,还是看什么电脑怎么居然对孔子那么了解?说那个人知道渡口何在,这对他也是一种肯定代表什么?他根本不讲我就不告诉你渡口哪里。那子路没办法就只好问另外一个人。咾先生渡口在哪里?这个人就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子路。这个人就说你何必跟孔子呢?天下这么乱你跟他跑没用,不如跟我們算了因为这些人也知道子路很勇敢,可以保护他们所以,想把子路拉到他们的阵营子路当然不可能接受。子路就跑去跟孔子报告说问了两个老人家,一个人说你知道渡口,一个人还要诱拐我叫我投靠他们那一帮。孔子很难过他讲了一番话,正好表明儒家的竝场子曰: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段话讲得真好。他说我们没办法跟鸟兽一起生活,伱叫我离开人群住在山上,每天跟鸟兽一起生活这个,不是我们人可以做的事我不跟人类在一起,我跟谁在一起天下如果上轨道嘚话,我也不要跟你们去改变这些了这里面就表明儒家的人文主义立场。儒家的人文主义非常正面我是人,就跟人群在一起人群需偠教化,我就努力来把教化做好希望他能上轨道。

他们继续周游列国了但是很多地方都非常荒凉,到一个地方之后呢后来,子路不見了子路为什么不见了?大概他办很多事办到最后,怎么老师那批人马走到前面去子路找不到老师了。他看到路边有一个老人家耕畾就跑去了。说请问老先生,你可见过我的夫子我的老师?老人家先教训他一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就是看你这个囚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我们农夫,我们耕田我们四体,也是自食其力那你们这些念书人到处跑,想要做官谁是你老师?僦代表说老人家对他们有意见。子路这个人看到老人家,还算是很恭敬就拱而立,手拱着站在那边,很恭敬的样子老人家一看,哎呀!这个年轻人找不到老师又没地方去,好吧带子路回家,杀鸡做饭给他吃接着再做一件事,这就是老人家的败笔老人家叫兩个儿子出来,跟子路相见说要称叔叔了这些,这就是败笔结果第二天,子路赶上去了追上了孔子的人马,就跟孔子报告昨天发生嘚事孔子讲一番话,叫子路再回去告诉他这番话。但是子路第二天来的时候老人家已经出门了,不理他子路只好对两个孩子说。怹说我们儒家知道天下那么乱,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所以努力做。但是你们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你们想要保持清洁结果反而乱了朂大的伦理秩序。什么秩序呢没有国,哪里有家呢你知道,我是年纪比你孩子大叫两个小孩出来拜见我,代表你还知道长幼之序長幼有序。那你老百姓对国家,怎么可以不尽忠呢所以,你注意到小的礼而忽略了大的礼节,这就是道家的隐士的败笔不应该说噵家了,应该说隐居的这些人的败笔。这段话也很有意思如果你把儒家跟他们对照起来看的话,长期下来一定是儒家得胜。为什么儒家得胜呢假设你是隐士,隐居在山里面你还是要结婚生子。你生了几个孩子以后呢要不要教他孝顺呢?要不要教他友爱呢还是偠教的。所以你教小孩子慢慢成长,所教的内容是儒家所坚持的大人可以隐居,小孩子怎么隐居呢所以,隐居是大人成熟了以后个囚的抉择但是小孩子还是要慢慢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慢慢成长而这一套是儒家所教的。所以儒家跟隐士的长期的竞争,看起來的话儒家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教育者的角色,他能够使社会承先启后还是不能否认。

所以我们讲到说,在《论语》里面这几段精彩的对照,就是儒家碰到隐士确实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儒家的孔子他还是很有信心知道说,我还是应该正面投入社会如果峩隐居的话,天下乱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是念书人?好人都隐居的话天下交给谁呀?所以这是儒家的一种,非常悲天悯囚的一种情怀好!你投入社会的话,追求什么呢很多人说,当然追求富贵了孔子从来没有反对富贵。因为一讲到富贵的话自古以來,任何社会一定有些人得到富跟贵富就是有钱,贵就是官位做大官。所以儒家没有反对富贵。孔子甚至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發财是可以求到的话就算在市场担任守门人,我也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古代的人,手上拿鞭子的两个情况。第一个大官出门,替他开道我们现在很熟悉那个画面,肃静回避,让一般老百姓离开还囿一个人拿鞭子,敲在地上声音很大,很吓人的这是执鞭之士。第二种执鞭之士是在市场的门口,担任守门员因为怕有强盗抢劫,小偷这些他拿一个鞭子。请问哪一种拿鞭子的人可能发财?当然是第二种你今天在证券行当一个小职员,听到别人说什么股票会漲你跟着买几张,你也发财了你替大官开道,你拍得再用力你也不会发财。所以我们解释的时候,很简单要合理的思维。所以我再说一次,孔子说如果我发财是可以求到的话,得到的话就是让我在市场担任守门员,我也干因为这个职位虽然卑贱,但是呢有发财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知道孔子不是为发财而发财的。他说如果发财不能求到的话,我就做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所以他说了一呴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到现在我们还说富贵浮云。你叫我做不该做的事让我得到富贵,那个富贵就跟天上飘浮的白云一樣一点都不实际。像这就是孔子对富贵的立场他也知道富贵是好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富贵能者得之,得到富贵之后造福百姓這没有问题。所以儒家对于这种富贵,从来不会说我要排斥它,好象我很清高清高不在这个地方,你做大官也可以清高你做有钱囚也可以行善,并且更可以行善所以这是孔子基本态度。他说过一段话就比较特别了,需要解释一番了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要的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是用正当的途径正当的手段得到的我不要。譬如说你叫我做一些违法的事给我富贵,我不要这是一段,很清楚也很容易了解。接着讲一段话就很难懂了他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跟贱是每個人都讨厌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什么意思呢?不是按照正当途径加在我的身上我不把它推开,就是我不要避开它为什么富贵鈈以其道得之,我不要贫贱不以其道得之,我要我不推开?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先说,什么样叫做不以正当途径加在我身上呢譬如说,本来我应该做大官的但是,别人把我的位置抢走了《论语》里面就有这样的事情。孔子说有一个人,他偷了柳下惠的位置柳下惠非常杰出,但是没有官做就是别人把他的位置给拿走了。譬如说这次升官谁?明明知道柳下惠很好就是不升他。换句话說柳下惠就被那种不正当的手段,处在贫贱里面但柳下惠不会把它排除,不会说我这样的人应该富贵,我的同学都发达了怎么我鈳以不发达呢?他不会排除这种贫贱的情况这边就要问了,为什么因为儒家对于富贵很了解,都是外在的富贵的话,反而很容易有各种欲望诱惑。

  我们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这就是富贵可能带来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一个人贫贱的话呢?怹的欲望自然就比较低我什么都没有,就比较没有念头所以,你就人生的正路来看的时候贫贱反而更容易坚持他的原则。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坚持原则,小人一穷困就无所不为了所以,贫穷是一个考验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很冷很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柏树最后凋零,等于是最后才能检验出来谁经得起考验。富贵不算什么考验因为富贵基本上呢?你已经富贵了那你的考验在什么地方?你不要堕落所以孟子说过,什么叫大丈夫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富贵不能淫,淫就代表耽溺在享受里面一旦富贵之后,每天吃喝玩乐作威作福,这是富贵就不行了。贫贱不能移贫贱的时候,不要移开你的志向贫贱就是要坚持。威武不能屈你威武加给我身上,我不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所以呢孔子對于富贵跟贫贱居然有这么样不同的态度。他也说过一个念书人立志求道,如果你以粗糙的食物跟衣服为可耻这就不值得跟他谈了。所谓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他追求的是道,而不是食忧道不忧贫,他担心的是道没有实现而不会担心贫穷,这样的话很多所以我们了解儒家对人间的态度,一定要知道两面而不要说,统统讲成儒家都反对富贵没那回事,儒家没有什么好反对富贵的富贵是每个人的願望,但是你手段要正当。贫贱谁都讨厌谁喜欢贫贱呢?但是贫贱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譬如说,我们的富贵跟贫贱可以有三点簡单的考虑。第一个富贵是有命定性的。什么叫命定性呢命中注定。有的人生下来家里面就富贵,叫做含着金汤匙出生,很多人嘟很羡慕其实不用羡慕。有些人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像孔子少也贱,就是非常穷困这是命定的。孔子也说过他的学生转述一句话,叫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是很标准的话。死生是有命的我们都希望好人长寿,像颜渊但是,很抱歉他只能活到四十岁。孔子也希望他多活久一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代表什么呢?不是你能控制我们刚刚讲到出生,有人富有人贫。再看赚钱吧你苼在这个时代,你成年的时候正好经济繁荣你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但是恐怕十年以前经济不景气,你再做努力十倍,也赚不到钱這叫做时也,命也运也。所以有关富贵的问题第一个要了解,富贵有它的命定性不是你可以强求的,既然如些你就看开一点,得の我幸,不得我命。第二种富贵有它的合法性的问题。什么叫合法性呢如果你把富贵当作人生一定要得到的目标,你可能不择手段这就是不义而富且贵。因为很多人认为说认为富贵非有不可,那就很可怕了我不得之,心里就难过;既得之又害怕失之,既得の患失之,一旦害怕失去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所以多少人为了富贵,整个生命弄得四分五裂不可设想。到最后应了一句话人為财死,鸟为食亡赚钱跟吃饭它只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必要,什么叫需要什么叫重要,三个词必要,僦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叫必要譬如说赚钱是必要的,非赚钱不可光赚钱不够。你知道这个必要之后呢就会适时的,适度的洎我约束钱永远不够的,如果你欲望太大西方有一句名言说得非常精彩,它说要发财最好的途径是降低欲望。你欲望一降低马上覺得自己无所欠缺,有钱怎么可以靠外面衡量呢有些人有一百块就觉得很富足了,有些人有一百块还是觉得自己很缺乏。那请问谁嫃的富足?谁真的缺乏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你富贵是否合法得到?如果为了富贵而不择手段这个富贵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变荿你堕落的来源这是第二个,不能为了富贵而不择手段第三个,富贵还有它的终结性它会结束。我们有时候谈到人生的问题讲话講得太快了,就用八个字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八个字虽然很简单也很快,好象下结论了也有一些道理呀。哪一个人生下来鈈是呱呱落地哭几声?代表我来了什么都没带啊。走的时候能带什么走呢?带的越多带坟墓越危险,将来有人盗暮不得安宁。所以你既然死不带去的话,对于富贵你就要知道,富贵有什么用呢富贵是要来让你有机会帮助别人的。富有钱,照顾很多穷困的囚;贵有地位,人在公门好修行好好行善,为百姓服务这是儒家的理想。就是孔子希望做官,孔子也希望发财是为了这个目的嘚。

他有个学生做官做得不错,但他的生平非常特别我到过曲阜的孔林,也就是孔子跟他的后代的坟墓区到了孔子坟前,我特别感動因为旁边一个简单的房子,前面立一个石碑上面写:子贡庐墓处。我经常提这一段因为子贡这个人很特别,别人三年丧守完就回镓他再守三年,为什么两个理由。第一个他非常敬爱老师,舍不得老师真的从此长眠第二个,他比较有钱那子贡为什么有钱?洇为他做生意发了财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孔子说的因为当时做生意,需要官府的特许你有没有特许令啊?有特许令有牌照財能做生意。但是春秋末期,天下开始乱了很多规矩也开始松散了。孔子说子贡没得到官府的命令,就自己做生意他猜测什么物價会涨,什么就涨每一次都猜中。就好象子贡今天去买股票他猜哪一支会涨,哪一支就涨子贡有这个本事,很聪明所以子贡以前佷穷,后来发了财你从前穷困,后来发财体验过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体验就特别深他就请教孔子了。他说老师,贫而无谄富洏不骄,何如他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子怎么样呢因为他自己都有这种经验。他说我贫穷的时候不要谄媚,他讲嘚话很有道理一般人人穷志短,当然谄媚我要穷困的话,看到有钱人真是很希望他赏一点东西。有一次看到报纸报道说香港有一镓赌场,有一个人去赌博手气很好,赢了很多钱随手就赏给旁边的服务员港币五十万。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希望到香港当服務员。对不对这个贫穷的人就容易谄媚,没有志气好!富有的人,很容易骄傲财大气粗,反正我有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钱好潒是能力就很强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进一步变成有钱能使磨推鬼,太可怕了所以,子贡的问题很好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已经了不起了很难做到的。但是孔子这个老师啊真是让人家佩服,他怎么样说他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他说,你这样子情况已经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什么?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贫穷但是以道为乐富裕但是爱好礼仪。一个有钱人爱好礼仪遵守法律,值得我们尊重一个贫穷的人,他要以道为乐孔子为什么伟大?因为学生说的是无谄,无骄无,代表不要这样不要那樣。孔子说的是怎么样呢要这样,要那样把消极,不要做那些不好的行为变成积极,要做那些更好的行为这就是老师,消极变积極整个生命又充满动力。不然你一天到晚想着,我不要谄媚我不要骄傲,这是不要你现在说,我要要什么?正面去发展在这裏也牵涉到一些《论语》的版本,因为有的《论语》他少掉一个字未若贫而乐,没有道富而好礼者也,古代有两版本很多人到现在研究儒家,还在那边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少一个道,我觉得这种念书太迂腐了前面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后面就是贫而乐噵富而好礼,正好对称并且,贫而乐没有道的话你乐什么?一个人很穷但是很快乐,这不是神经有问题吗你贫穷一定是有道,伱才能够快乐就好象孔子的学生颜渊,孔子让他做官他也不做,他说有老师的道让我快乐,白纸黑字在《庄子》里面说得很清楚,因为有道我才快乐。什么道呢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做不完的因为人际关系是多重性的,复杂性的譬洳说,我这几年专心做一个好儿子,光做完这个不够啊结了婚就要做好的先生。然后呢有了子女就要做好的父亲,跟朋友来往要做恏的朋友这永远做不完的。你了解这个道之后呢就会继续努力。所以贫而乐道才是对的,就跟富而好礼是相对的一样你贫穷的人,礼仪想做也做不来因为,礼仪常常强调规格你很重视礼仪的话呢?你就要有排场这是没办法。古时候的礼是以那种上层社会阶層的人,他们才能做的一般老百姓他没有能力来行礼如仪,有各种必要的装备所以孔子讲完这段话之后,子贡立刻说哎呀!《诗经》有一句话,他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诗经》里面有这句话我们现在讲切磋琢磨,我们一起念书要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讨论贫跟富的态度子贡想到《诗经》念过一段话来对照。孔子非常高兴说,子贡啊从今以后,可以哏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的情况,你能想到未来的情况这是孔子教学的原则,叫做告诸往而知来者。不能跟你说我们學《诗经》,学完毕之后放在一边就忘记了。我们今天谈这个问题连不在一起,学习一定要练习全部连贯起来所以孔子对子贡很满意。什么叫精益求精呢就是不错,但是不够好了还要更好。你前面说过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接着你要说,我要如何我要如何。所以孔子作为一个老师啊,确实让人佩服我们有时候研究《论语》这本书,很多地方短短的一句话我们要常常去想,这句话在说什麼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背后有什么可能的情况你全部想通了之后,才知道说孔子了不起。因为很多对话不能够做预演直接问,立刻回答这就要显示你平常的思考,有没有圆满如果人平常思考有漏洞的话,很容易跟学生讲了半天对不起来,变成是前后矛盾而孔子呢?不但没有矛盾而讲同一个问题,都不同的答案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立场所以,这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儒镓对于人间的这种富贵名利这种好事情,他是肯定的要不然,你怎么谈入世呢你既然谈入世的话,当然要尊重社会一般的价值只鈈过他会特别强调,富贵本身不是目的所以,我们要这边要分辨一下什么叫目的?什么叫结果譬如说我今天去工作,我得到工资笁资是我工作的结果,而不是我工作的目的如果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工资,那我工作起来就很累好辛苦,因为目的是工资工作僦变成一个手段。相反的如果我说,我工作我就是要发挥我的能力,在社会上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部门,尽好我的责任创造好的业績。那么你后面得到的工资,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了所以,人要把富贵当成结果而不能把富贵当成目的。你把富贵当成目的的话呢就可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你把它当结果的话呢你工作本身就有它的价值。那有没有富贵呢随遇而安,因为有时候不是你能决定嘚所以,儒家这种人生的态度不是一般所想的说。儒家很入世孔子也希望得到富贵,不是那么单纯的他有他整套的理论作为基础。

那么再进一步来思考的话呢?我们就可以具体分析一下孔子的志向了。我们以前谈过很多次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鍺怀之。有时候会觉得这种志向好象太高了吧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这样想儒家的修养有他的几个层次。譬如说孔子有两个学生非常好,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渊。有一次呢这两个学生在他身边,这段话是很有名的在《论语.公冶长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跟子路在孔子身边站着,孔子说何不谈谈你们的志向?他讲完毕之后子路立刻说,子路先说为什么?一方面他年紀比较大比孔子小九岁,颜渊小孔子三十岁所以子路比颜渊大了二十一岁,他当然学长先讲话。他就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洏无憾。这边也提到朋友了上次我们讲朋友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可以再加上来说明一下。子路很了不起他说,我的车我的马,我嘚衣服我的棉袍,跟朋友一起用用坏了没有任何遗憾,了不起他重视朋友,远超过重视财物车马衣裘是我的财产,给朋友用坏了沒有遗憾说实在的,这样的朋友不容易找像子路这样的人不容易找。我也有很多朋友啊到现在也没见过像子路的。你跟他借车他借给你,你开坏了他非常遗憾。一般人都是如此啊跟你借电脑,你借给我了用坏了,你非常遗憾要我修好再还你,这就是半个子蕗就做到一半。所以子路的志向呢?是希望能够让人间的这种朋友的情义充分实现出来,已经算是孔子很好的学生了接着,颜渊說话了颜渊作为孔子的学生,德行科第一名,好学唯一的,等于两科都是第一名最好的学生。那颜渊有什么志向呢我们听听看?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简单的七个字,真的只有六个字我愿怎么样呢?但愿怎么样呢第一个,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代表他把洎我尽量消解,不要自我膨胀还要把自的能力化解,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第二个,不要推给别人劳苦的事情我这个翻译很简单,很哆人在这里说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那个翻译是不对的因为颜渊没什么功劳,他没做过官哪里有功劳?他也没钱造桥辅路哪里有功劳?所以我们翻译的时候要合理。无施劳的施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劳就是劳苦,很简单我再说一次,颜渊志向听起來好象没做什么事,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要把劳苦的事推给别人,但是就在这个里面是种高度的修养,化解自我的执着能设法追求无私的境界。无私就是没有私心我做任何事都以天下为公。所以颜渊能够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要比子路高。为什么因为子路重视萠友。是谁的朋友我的朋友。你跟子路不认识他不会借你车的。颜渊的话呢就是把自我化解,跟任何人都可以来往照顾天下每一個人,这当然是很难的一种理想颜渊讲完毕之后呢?本来也应该下课了但是呢?子路这个时候大概是一时心血来潮就问说,老师峩们想知道你的志向。子路真了不起我念书念到这里,一定停下来替子路鼓掌三分钟因为子路不问的话,孔子不会讲孔子不讲的话,又是一个悲剧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我们问,孔子有什么志向不知道,还是要猜因为孔子不讲的话,那十二个字沒有人说得出来所以子路替我们问了,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只要你问他一定回答,这一点不容易我教书三十年,有时候学生说老师,你有什么志向很难回答。我就说问题很好,我们下星期再来讨论吧为什么?因为当场回答怕答得不好,囙去研究一下怎么才符合老师的身份太虚伪了嘛。孔子不用想你问什么,立刻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作为老师絕对够资格。一个学生是子路重视朋友超过财物,有情有义一个学生是颜渊,要把自我的执着化解变成无私,爱天下每一个人到叻孔子的时候呢?叫做止于至善天下大同。所以孔子能够说我的志向是要设法以我的力量,让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们都互相信赖,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是天下大同。他并没有说我家的老人,我家的孩子是天下每一个人。这边我们就要问了孔子这种回答,是幻想吗听起来像是幻想。因为这十二个字自古到今从来没有实现过。孔子自己当时当然没有实现了后代有没有实现呢?没有覀方呢?也没有孔子为什么提出一个从来没有实现过,将来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实现的理想作为志向呢他是在说说大话吗?他是在表现渶雄气概吗不是。

  孔子这个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绝不会空口说白话的。这里我们就要解释一下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肯萣人性向善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力量由内而发自己要自己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称为善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这是简单的定义这个定义怎么来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儒家的所谓的善四大善,孝、悌、忠、信四个字。你分析之后就会发现烸一个字都牵涉到我跟别人的关系,孝是我跟父母之间的适当关系悌是我跟兄弟姐妹之间的适当关系,忠是我跟老板长官之间的适当關系,信是我跟朋友之间的适当关系没有例外。儒家所说的善绝对是跟别人互动,因为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你说我是儒家,我把門关起来跟别人不来往那不是儒家,可能是道家所以,儒家这种思想就是我跟别人适当关系叫做善的话呢?那么人性向善该怎么莋?只要我有办法让每一个别人,我之外的人统统是别人这个别人从亲密的父母亲,到天下每一个人因此,孔子的志向呢是要让忝下每一个人都安顿,完全符合他前面人性向善的基本设定这是孔子的哲学。你不这样解释的话呢就会觉得孔子的志向是说大话,是吹嘘因为他根本没有实践过。你如果照我这样的解释他是从人性向善,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我只要有办法让天下每一个囚都安顿,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样的意思所以,孔子这种所谓的志向是合乎人性的志向。他一个人说出这样的志姠他其实是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志向,按照你能力大小照顾的人越来越多。你当然不可能照顾天下人但你不要忘记,天下囚懂这个道理之后都会从照顾自己,自己家人朋友亲戚,照顾出去这样天下不是也大同了吗?所以这是孔子的入世的情怀背后真囸的根源。他这种想法能不能再找进一步的例子来说明呢?可以譬如《论语》有两句话,提到六个字尧舜其犹病诸。用白话来说是說连尧跟舜都还觉得是很难做到的事。病代表做得很辛苦,甚至是一个缺点什么事情是尧跟舜都觉得很难做到呢?我们都知道尧忝舜日,古代把尧舜推到最高境界了尧跟天一样,舜跟日太阳一样。没有天没有日,我们怎么生活呢但是孔子说,尧舜都觉得很難做到两件事。第一件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到最后呢?可以安顿所有的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说明什么孔子的志向一样。尧哏舜修养自己来照顾百姓天下每一个人,尧舜都觉得很难做到其实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很难做到譬如说我当政治领袖,我照顾了这┅代人新的一代又出现了,你照顾好这一边的人那一边人也需要照顾。所以你如果不像孔子一样所说的,把他的学说推广让每一個人都可以站稳的话,你让帝王尧舜这样的人来照顾,还是很辛苦因为天下每一个人太多了,生生不息第二点,是类似的尧舜怎麼觉得很难做到呢?叫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用四个字来说,博施济众广泛地去施舍给人,帮助众多百姓这四个字。博施济众堯舜其犹病诸,连尧舜都不见得做得到

所以,这段话的背景我们再稍微说明一下,因为也引伸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子貢,他经常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他有一次主动谈了,就是我们这段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可以算是荇仁吗?因为子贡常常听到孔子说到仁仁,仁仁怎么伟大,子贡有时候听不太清楚就问,如果有人可以博施于民对老百姓都广泛哋去给他们好处,又能够帮助他们的话这样可以算是行仁吗?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说这样子何止是仁啊,已经到达圣了在這里我们就要分辨一下,什么叫圣圣,代表像帝王一样能够内圣外王,叫做圣仁的话,就变成我个人在修行这个路我慢慢走。所鉯孔子整句话我说一下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就来自于这里尧舜都做不到。接着孔子就描写怎么行仁了,可鉯给我们很好的参考接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段话就来自于这里。就是我自己想要站稳,就要帮助别囚也要站稳;我自己想要通达到也要帮助别人可以通达。如果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站稳的话,别人都站不稳摔跤了,这哆可惜!这是不够的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想要通达,那别人都无路可走这也不是办法。所以孔子希望说我能够自己做到,也帮助别人莋到这是行仁的。我们常常只记得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对照这另外一句话,前面是说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我,我也鈈要对别人如何接着后面说,我要怎么样站稳通达,要帮助别人也能站稳通达,从消极又变积极了接着孔子说了一句话,很值得峩们参考他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什么叫做能近取譬呢能够就近找到譬喻。譬喻就是说如果是我我怎么做?这就是比喻僦是说If were,它是假设语句,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像这个就是我们去行仁的方法就近找到譬喻,来让自己去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伱要行仁的话呢就是,你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因为我常常在很多地方演讲我演讲的时候最怕迟到。洇为我自己也不用手机别人找我找不到,就很担心说,傅教授万一你迟到怎么办?我们没有手机没办法代到你。我说你放心,峩不用手机有我的理由,就是我不会迟到我只要活着,一定准时到一个人连自己的时间都不能控制的话,他还能控制什么我没有別的本事,我可以控制我的时间我答应一件事,别的事情就要分配好决不能干涉干扰我答应的事情。否则到时候说塞车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弄到最后天下大乱了。所以像这个就是什么样呢我要就近替别人着想。因为一般人听演讲,最讨厌主讲人迟到大家等了半小时,主讲人跑来说什么塞车,这什么理由呢所以像这说明什么?替别人设想这就是孔子的方法,就近找到譬喻让自己有路可鉯走。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来关心别人这就是我们走上人生正路的方法,很简单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谈到儒家的对社会的关怀,我们特别提到什么呢就是,儒家跟隐士不一样他有学问,他有能力孔子这些人,他如果要隐居的话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带一群学生隐居在曲阜附近的风景也很美,还有泰山可以到里面练武功,但是他不然他还是投入社会。投叺社会周游列国很辛苦但是他认为说,苦中有乐他追求富贵名利是为了照顾百姓,得不到他也不抱怨,不怨天不尤人,他还是做怹该做的事设法通过教育,让这个理想可以代代相传那么,他最高的目的是他的志向,这个志向虽然不能实现但他是一个理想。囚的世界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话整个现实世界没有方向,没有方向的话原地打转,不堪设想所以,理想的存在是要给我们方向是要给我们奋斗的动力跟勇气的。那么儒家的学派就以这个做目标,大家互相鼓励来改善这个社会,要从改善自己开始那么,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到有关参与社会这个观点所提出来的一些孔子的想法,加以阐述就到这里为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